“三進一退”。 8月26日農業銀行中報發布會上,周慕冰完成了出任農行董事長以來的媒體首秀,並重點講述了該行城市業務戰略思路。
“第一進,積極服務優質大企業、政府大項目為重點,有選擇地做大;第二,基於人住房貸款的綜合性個人金融服務要積極做小;第三,以服務新經濟發展為重點,積極做新。‘一退’,有選擇地退出嚴重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周慕冰說。
農行2016年半年報顯示,該行上半年農業銀行凈利潤1050.51億元,同比增長0.5%。不良率2.4%,比2015年底微增0.01個百分點。兩個特點分外鮮明:一是農行息差進一步收窄,利息凈收入負增長9.4%。第二,個人住房貸款顯著發力,期末貸款余額約2.2萬億,新增3110.34億,增幅16.1%。
以量補價,利息收入負增長
從盈利能力看,農業銀行上半年利息凈收入出現了負增長,同比下降9.4%。其中凈利息收益率從2.78下降至2.31下降了0.47個百分點;而凈利差則從2.61下降至2.16,下降了0.45個百分點。
此外,農行上半年ROE與ROA水平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ROA從1.25%降至1.15%,下降了0.1個百分點;ROE則從19.96%降至17.63%,下降了2.33個百分點。
農行財務部負責人在業績發布會上指出,ROA與ROE下降的原因是上半年資本、資產規模擴大。此外他表示,受到去年一連五次降息影響,農行利息收入減少。外加受到營改增影響,一部分利息收入直接表現為增值稅。
“但農行上半年業務發展規模擴大彌補了降息影響,上半年平均升息資產規模增長5.8%,實現了以量補價。息差下降主要表現在一季度,一季度重新定價,從二季度以後已經企穩。”上述農行財務負責人指出。
記者發現,收窄的不止息差,半年報還顯示出貸款難放的困境。農業銀行副行長王瑋表示,貸款增量放緩目前還在延續。
王瑋指出,7月份的信貸投放仍然維持回落態勢。7月貸款比6月增加829億,但同比少增676億。其中法人貸款增速下降較為明顯。“預計下半年貸款增長仍然存下一定波動性。”
王瑋認為,貸款增速放緩主要有三大原因。第一,企業供給側改革大背景下企業投資意願下降,融資需求減少。“二季度以來農業銀行實體貸款投放回落。” 王瑋說。
其次是直接融資的替代作用更加明顯,包括地方政府債券、新型產業基金等,企業融資區域多元化。第三,銀行不良貸款核銷與批量轉讓力度加大,也相應抵消信貸增量。
個人按揭貸款成“寵兒”
在農行城市戰略的“三進一退”中,周慕冰第二進重點突出了個人按揭貸款。其實從半年報數據中也能看出端倪。
數據顯示,農行上半年個人住房貸款顯著發力。期末貸款余額約2.2萬億,新增3110.34億,增幅高達16.1%。
而同屬於個人貸款中的其他種類則沒有這麽幸運。個人消費類貸款較去年下降6.8%,個人卡投資僅增長3.2%。但農戶貸款同樣保持了16.1%的增速。
對於城市金融,周慕冰指出,農行資源有限,要有取有舍,有所為有所不為。“第二進”要基於個人住房貸款的綜合性金融服務為重點。農行網點多,機構多,零售業務是優勢。
“我行零售業務的口號是仿照‘互聯網+’做‘按揭+’,以個人住房貸款為支撐和抓手,不斷添加其他金融產品,增加產品覆蓋率以及產品交叉銷售,曾強銀行與客戶之間聯動。”周慕冰說。
農行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法人貸款余額5.9萬億,同比少增2119億,增速3.3%。而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個人貸款,上半年余額已突破3.05萬億,增速為11.7%。其中值得註意的是,個人貸款主要以個人住房貸款增長為主,占比高達70.7%。
事實上,上半年發力個人按揭貸款的銀行不止農行一家。央行公布的7月金融數據顯示,住戶貸款就增加4575億元,成了新增貸款的“中流砥柱”,而“主力軍”正是居民中長期貸款,新增4773億元,占新增貸款的比重創歷史新高,達到102%。
同一天舉辦中報業績發布會的建行,截止6月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更是達到3.18萬億,新增4000億。同比增幅也達到14.7%。“下半年建行還將大力發展住房按揭貸款”建行董事長王洪章在發布會上指出。
產能過剩企業如何退?
對於周慕冰提出的“三進一退”,最後一‘退’對於保護銀行資產質量尤為關鍵。
事實上,隨著上半年去產能力度加大,許多產能過剩企業已經扛不住了,時而發生的債權違約案例就是最好的例證。農行如何退出“兩高一剩”行業,給產能過剩行業斷血?
對於目前市場上熱議的債轉股,農業銀行副行長蔡華相指出,債轉股在目前情況下是有需求的。一方面是銀行的需求,一方面是企業的需求。作為農行,在當前經濟壓力比較大的形勢下,債轉股為資產處置,資產流動提供了渠道,從農行層面看也有需求,所以持積極態度。農行目前正在積極研究,一旦條件成熟,政策出臺,農行會積極應對。
蔡華相指出,債轉股雖然有需求,有市場,但操作層面還是有制度需要突破的地方,例如商業銀行法和監管對銀行進行投資股權構成一些限制。更重要的是,關鍵是要由市場化操作,有法律制度保障,公開、公正市場化運行。
事實上,農行目前已經對21個行業設定了行業貸款限額。副行長王瑋表示,上半年法人信貸投放主要以穩增長項目為主,高風險項目貸款受到有效遏制。上半年執行情況看,行業貸款限額執行良好。農行將不斷加強“兩高一剩”行業和僵屍行業貸款退出的管理力度。
半年報顯示,上半年農行法人貸款增量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其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貸款增加670億,租賃、商務服務行業增加750億,電力、熱力、燃氣類增加了401億,上述三個行業貸款增量占全部公司類行業增長的155%。而風險比較高的諸如低端制造業、批發零售業、采礦業農行貸款均為負增長。
想到購置的婚房半年間就漲了一百多萬,郝帥(化名)感到有些惶恐卻又十分慶幸。“買房那時候就已經有恐慌了,一套房子好多人看,也沒啥好房源,賣家牛的不行啊,就趕快買了。”
從這一現象探究,房地產狂熱背後的邏輯何在?
瘋狂上漲的房價
2013年從名校碩士畢業的郝帥,在北京一家知名互聯網公司做程序員,與女友感情穩定,眼看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買房自然是頭等大事。
郝帥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講述買房的情形:“去年快過年開始看房,然後在鏈家上關註了幾套房源,然後過年期間就老發提示信息,說‘您關註的房源漲了10萬’之類的,然後過年回來立馬就開始看,看得差不多就定了。”
今年3月初,郝帥通過房產中介購置了位於北京西四環的一套84平二手房,房價4萬/平,全套下來340萬元。按照將近四成的二手房首付比例,郝帥通過某大行申請了200萬按揭貸款,利率是基準利率的8.5折。現在每月按期償還按揭貸款的劉浪已經裝修好房子,緊鑼密鼓的籌備著明年的婚禮。如今根據鏈家房價行情估算,郝帥所購置的地段房價已經轟然擡升至5.5萬/平。
郝帥的故事折射了千千萬萬名正處於奮鬥階段的青年立足於一線城市最質樸的願望——買房。現實情況是,畢業幾年之內,在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真正能夠負擔起首付款購房的奮鬥青年們,已經算得上是幸運兒。趕上這輪房價的瘋狂上漲,縱觀北京近郊地段在300萬以下的房源已經難尋,買房變得越來越難。
如今,一二線城市房價正在上演著快速上漲的行情,且向三線城市擴散。最新數據顯示,8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1.3%,創出6年來最大漲幅,多地房價同比增速高達30%,全國商品房銷售增速同比回升。這輪房價上漲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年初北上廣深等大城市樓市最先回暖,房產新政刺激下,火爆行情延續至強二線城市。
大小城市兩級分化 加劇政策制定難度
央行公布的最新金融數據顯示,截止到8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51.10萬億元,同比增長11.4%;狹義貨幣(M1)余額45.45萬億元,同比增長25.3%。
住房貸款已經連續兩月成為當月信貸新增貸款的“主角”。今年7月人民幣貸款增加4636億元中,住戶部門貸款增加4575億元,在當月新增貸款中住房按揭占比高達98.68%。8月人民幣貸款增加9487億元,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755億元,占比盡管較上月有所下降,但比例仍高達71.2%。
由於經濟下行實體企業不景氣,銀行信貸資產投放收緊,在金融市場領域,全球資產收益率走低,股票市場低迷,當市場寬裕的流動性遇上“資產荒”,大量資產在亟需尋找配置方向。
當然,銀行按揭大量增長的另一個因素取決於居民的需求。近年來居民購房需求旺盛,購房需求與銀行發展按揭貸款業務的動機結合在一起,資金供給者與需求者一拍即合,頗有種“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意味。
近來央行貸款住房貸款在當月新增貸款占比較高,一位市場人士認為,預計這些貸款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原因在於,一二線城市住房按揭存量規模大,且統一戶型價格是三四線城市的3-4倍,按揭貸款規模增長支撐作用比較明顯。
相較於一二線城市,絕大多數小城市房價上漲是溫和的。在標普評級金融機構評級資深董事廖強看來,小型城市交易量逐步提升,在價格沒有顯著提升, 這才造成了交易量的分化。他並不認為本輪房價上漲行情會傳導到全國,房地產市場過熱表現為大城市和小城市兩級分化,這一局面使得問題更加複雜,掌握的政策預測手段不適用於全國,要因地制宜,這加劇了政策制定的難度。
銀行加碼住房按揭
據央行統計數據估算,今年上半年,國內個人住房貸款已經放量2.89萬億元,超過去年全年個人住房貸款的規模。截至2016年6月末,16家上市銀行的個人房貸規模已達到13.67萬億元,新增房貸規模高達2萬億。
對於銀行紛紛加碼住房按揭貸款的邏輯,一位城商行高管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在風險可控範圍內可投放的優質資產不是很多,銀行對按揭貸款成數的要求,加之整體居民桿杠利率不高,做按揭貸款業務風險可控。
從收益情況上看,上述城商行高管表示,按揭貸款利率以基準利率定價,同業業務、金融市場業務以市場利率為基準定價,當前市場利率整體走低,銀行按揭貸款收益率要高於金融市場資產業務收益狀況,銀行在進行資產配置著力發展按揭貸款業務對自身而言是相對理性的選擇。當然,銀行按揭貸款規模的增加首先要有合理性的市場需求,有實際需求才有按揭貸款的實際投放,而這取決於很多因素:房價上漲是否快 、一二線城市限購限貸政策是否繼續收緊、土地和住房供應水平等。
“從資產配置角度來講,銀行還會把房貸業務作為未來一段時間發展的重點。”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合夥人王偉在近期的媒體發布會上表示,從風險管控的角度,房貸由於房地產做抵押物,風險較低。再加上房地產市場比較成熟,處置和變現比較容易。
銀行加碼房貸業務,在上市銀行中期業績發布會各位高管口中已得到證實,五大行高管均表態將在下半年大力發展住房貸款業務。在上述城商行高管看來,未來一段時間中國流動性相對寬裕,貨幣政策穩定環境,市場利率在未來保持在較低的水平,按揭貸款收益比較理想,綜合來看,按揭業務是風險收益相對平衡的資產配置領域。
作為主管風險管理的城商行高管,他認為房貸業務的風險可控。中國法律制度對於貸款的追索作出了安排,一旦發生不良銀行可對抵押物房產追索, 保證了銀行的按揭貸款相對安全;在內控方面,銀行在資產管理、資產保全制度有明確的手段 ;從需求方看,國人對於置業購房需求重視程度高,履約意願、履約能力意願較高,因此風險整體可控。
市場觀點認為,隨著房價逐步的推高,銀行按揭貸款風險有上升的趨勢,但不是持續向上的。
對於銀行加碼住房按揭貸款的風險判斷,上述城商行高管表示,由於銀行投放住房貸款須監管規定要求,加之行政管理的限購政策和首付比例要求,為按揭貸款提供了安全墊,住房按揭潛在的風險相對的國際次貸危機不同,即使未來房價有所波動和下跌,也不會出現1997年香港房地產負資產的情況。但需要註意的是,廖強認為,如果所有銀行加碼房貸業務的趨勢延續,將導致未來房地產市場泡沫化加劇,未來銀行在去泡沫中遭受的損失可能更多。
據《證券日報》記者獨家統計,目前已經披露中報的三家上市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常熟銀行)合計的涉房貸款余額為5195.13億元,較去年年底的4512.91億元增長了15.12%。
“三家上市銀行的情況應該並非個案,從行業整體來看,涉房貸款的規模仍在提升,不過,增速確實明顯放緩;另外,從銀行的個體的數據還是可以看出來差異化的選擇”,有銀行業分析師近日對記者表示。此外,央行發布的今年上半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也顯示,涉房貸款增長勢頭回落。
目前已經披露的上市銀行中報顯示,三家上市銀行合計的房地產業貸款(開發貸)余額為2553.8億元,較去年年底2375.82億元增長了7.49%。
具體來看,平安銀行房地產業貸款余額由去年年底的1467.34億元、占比9.94%,增至今年中期的1588.15億元、占比9.96%;此外,該項業務的不良貸款率由0.06%上升至0.63%。
華夏銀行去年年底的房地產業貸款余額為901.19億元,占比為7.41%,而今年中期貸款余額增加至955.24億元,但占比降至7.29%。
常熟銀行的房地產業貸款余額由去年年底的7.29億元、占比1.1%增至今年中期的10.41億元、占比為0.15%。
住房按揭貸款余額方面,三家銀行今年中期合計為2661.33億元,較去年年底的2137.09億元增長了24.53%。
其中,平安銀行去年年底的按揭貸余額為852.29億元(占比為5.78%),今年中期則上升至1244.79億元(占比為7.81%);華夏銀行去年年底為1238.41億元,今年中期為1366.72億元,占比也由10.19%增至10.44%;常熟銀行今年中期為49.82億元,較去年年底的46.39億元增長了逾3億元,但是占比下降了0.37個百分點。
事實上,不僅是銀行的半年報繞不開房地產業的話題,上市房企的中報也多次提及銀行,部分房企與銀行的關系還在加深。
H股上市房企旭輝集團2017年中報顯示,該公司今年上半年總負債由去年年底的293.91億元增至395.57億元;融資成本總額約為人民幣11.2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8.61億元增加31.1%;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債務的加權平均成本(包括銀行及其他貸款、境內公司債券及境外優先票據)為5%,而去年年底為5.5%。
從該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具體融資結構來看,境內銀行貸款總規模由去年年底的58.77億元上升至98.49億元;境外銀行貸款由去年年底的76.9億元上升至153.1億元;境內公司債券由去年年底的101.41億元降至97.74億元;境外優先票據由去年年底的56.83億元降至46.24億元。從上述數據可以發現,該公司今年上半年大幅度增長的負債由境內外銀行貸款支撐,而債券和票據融資規模都是負增長。
上述增長還是在宏觀調控收緊的背景下完成的。公司表示,今年上半年,超過40個城市密集加碼推出調控措施,包括收緊購房資格、房貸政策、嚴格限制預售、收縮銀行信貸額度、提高利率等等。
北京城建今年中期的長期借款由去年年底的102.46億元增至168.04億元,增幅為13.47%,公司對此的解釋是“銀行借款增加”。截止到今年中期,該公司總部及子公司可使用授信額度總計616.63億元,已使用額度302.53億元,尚可使用額度314.10億元;而截止到去年年底,該公司合計可使用授信額度279.4億元,使用額度181.49億元。
榮盛發展今年上半年共申請銀行授信總額度534.44億元,授信額度已使用287.44億元;去年年底,該公司共申請銀行授信總額度454.85億元,使用218.72億元。
陽光股份也強調,該公司在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信情況良好,與國內主要商業銀行保持著良好的長期合作夥伴關系。
雖然今年上半年銀行與房企親密依舊,但是如果分季度觀察,二者的關系已經有了降溫的苗頭。
央行7月下旬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29.72萬億元,同比增長24.2%,增速比上季度末低1.9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04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的38.1%,比一季度占比低2.3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20.1萬億元,同比增長30.8%,增速比上季度末下降4.9個百分點。今年第一季度,個人住房貸款增速較去年年末低1.1個百分點。
央行有關人士表示,6月份發放的個人住房貸款平均合同期限為269個月,比去年12月份縮短了兩個月。此外,個人住房貸款抵借比率降低。今年6月份,金融機構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平均抵借比,也就是當月批準的抵押貸款金額與抵押品價值之比為59.3%,比上年12月份低2.1個百分點。
該人士同時表示,房地產信貸增長勢頭回落,個人住房貸款抵借比率和期限均有所下降,這些變化有利於抑制房地產泡沫,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來源:證券日報 記者:張歆 本文有刪減)
17樓提及
其實我就係咁情況
兼且己經成功借到錢
但我無理由寫我個案例出黎架....
17樓提及
其實我就係咁情況 兼且己經成功借到錢 但我無理由寫我個案例出黎架....
20樓提及
簡單的講
唔駛稅單, 有入息紀錄, 簿仔, 糧單, 聘書, 老強金
己經ok
26樓提及
但想問問,owner做按揭係咪會樓按成數係咪無咁高?
43樓提及龍生我都想知呀
拎佢地的條款打黎打去係慣例...好多人都係咁做,
反正都係借錢, 匯豐的錢又唔會香的...我梗係邊間平就去邊間啦...
結果佢地就會越鬥越低...
但只係小銀行先會采你, 大行....過主啦
仲有, 小銀行招呼真係好週到...中信嘉華, 富邦, 大眾, 創興
都係好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