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勢提交IPO招股書,外貿電商的春天來了麼?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227.html「潮水退去,才知道誰是真正的裸泳者。」在內陸電商躊躇滿志,一輪又一輪的融資燒錢的同時,悶聲發財的外貿電商卻率先浮出水面,全球網上零售公司蘭亭集勢(LightInTheBox )在週四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公司IPO招股說明書。
從指標上看,公司在2012年第四季度的淨營業額為6475萬美元,運營利潤為172.9萬美元,扣除利息與納稅之後,淨盈利為111.5萬美元,淨利潤率約1.7%,年營收達到2億美元。相比之下,雖然有機構預測京東2013年的營收將1100億人民幣,接近蘭亭集勢的百倍,但在盈利這件事情上,恐怕劉強東依然十分撓頭。
數據上一片向好
招股顯示,公司除了擁有穩定的淨利潤外,公司的營收成長也相當健康,譬如公司在2008、2009、2010、2011和2012年的淨營業額分別為625萬美元、2605萬美元、5869萬美元、1.162億美元和2億美元,同比年成長率分別為316%、125%、98%和72%。
而蘭亭集勢所服務的客戶語言種類也多達17種。在2012年,其98%的收入來自海外用戶,同時購買顧客亦數量從2008年的3.6萬人,增長到2012年的248萬人,年符合增長約280%。
此外,招呼書中還明確說明,公司將發行8,300,000股美國存托股(ADS),相當於16,600,000股普通股,每股票面價值0.000067美元。同時,藍亭集勢將發行價區間定在每股ADS 8.50美元至10.50美元之間,最高融資8715萬美元。
並非外貿電商破冰者
事實上,蘭亭集勢並非第一個完成IPO的外貿電商,2010年外貿B2C電商DX(DealExtreme)便成功在香港借殼上市(易寶,股票代碼08086),根據最新的財報,公司2012-2013財年前三季度營收10.48億港幣,淨利潤月6700萬港幣,淨利潤達6.3%。
其高淨利的秘訣的在於,DX在廣告上投入經濟,譬如公司雖有超過11%的流量來自GOOGLE,但觀察DX過去一年的PPC投入,其每月的GOOGLE關鍵詞預算投入平均不到1000美元,遠遠低於其他外貿B2C網站。其投放的關鍵詞多為價格低於1美元的長尾關鍵詞,投放預算遠低於蘭亭集勢、大龍網等外貿B2C。
在金磚四國的增長,也是DX的另一秘訣,如單就2011年下半年看DX在巴西、俄羅斯等區域增長達到100%和200%。
遺憾的是公司在資本市場卻顯出了足夠的疲態,如公司股價已從2012年初的每股1.45港幣跌至今日的0.31港幣,跌幅高達78%,市值也已不足16億港幣。
外貿電商的挑戰
1、平台化難度高。曾有業內人士評價「DX在細分行業裡做的非常好,營銷的ROI、運營成本控制都非常出色。如果做全面的綜合化外貿B2C不太可能,不同產品線的門檻很高。
2、人才成本倍增。隨著外貿電商的蓬勃發展,人才供給卻難滿足需求,一年間人才成本已陡然增加3-4倍。
3、產品品牌化。雖然在盈利指標向好,但標準化商品已被亞馬遜等平台壟斷,因此諸多外貿電商的貨源同城是我們所談的「山寨貨」,這使得公司的成長將在未來出現瓶頸。
4、競爭加劇。競爭加劇的最直接表現便是,日前外貿B2B網站敦煌網曾稱將上線「外貿開放平台」,註冊會員免費,而是按照效果和成交量收費,一改以往的按會員付費的模式,這顯然是走上了曾經的淘寶路。
5、市值瓶頸。每個上市公司都會有一個「對標」企業,在外貿電商中DX顯然最好的評價標準,這一年多來DX股價的低迷或多或少會影響到所有外貿電商上市的估值。
換個角度讀去哪兒網招股書:收入快速增長,盈利能力逐步增強 hotashang
http://xueqiu.com/7062290132/254996052013年10月1日,在線旅遊垂直搜索網站去哪兒網向SEC遞交招股說明書,交易代碼「QUNR」。根據其招股說明書批露,2013年上半年去哪兒網累計營收3.58億元,淨虧損1693萬元,而依non-gaap來看,去哪兒網實現淨利潤38萬元。
去哪兒網招股書第95頁亦批露近兩年季度財務業績。從季度財務業績看,儘管主營業務收入季度增長總體呈上升趨勢,但季度環比增長有反覆。同時季度盈利情況並不均衡。從US GAAP角度來看,2013年1季度實現大幅盈利,但2013年2季度卻又陷入虧損。同時以前各季度的虧損也未呈減少趨勢,虧損態勢不均衡。而從non-gaap角度來看,早在2011年第3季度,去哪兒網就實現盈利,而從2011年至2013年第二季度的10個季度中就有四個季度實現盈利。
在去哪兒網招股收第100頁,對去哪兒網的業績呈季節性變化進行了闡述。
查看原图從以上的數據可以得知,去哪兒網的收入呈一定的季節性變化,一般第一、三季度是旅遊旺季,而第二、四季度是旅遊淡季。這樣的季節性的變化,單看某個季度的業績數據,以研究去哪兒網的業績變化趨勢,有時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就是去哪兒網的業績數據並不均衡。
既然去哪兒網的收入呈季節性的變化,那麼,我們可以考慮從另一個角度看去哪兒網的業績。由於一年當中,第一、三季度是旅遊旺季,那麼可以考慮用半年作為一個單位來考察去哪兒網的業績。下表就是去哪兒網按半年度來反映的業績。
查看原图通過對去哪兒網按半年度為基準反映業績,可以看出
主營業務收入
主營業務收入近五年半年度呈環比增長,而下半年的環比增長一般會比上半年的環比增長幅度要大。
毛利率
去哪兒網的半年度毛利率總體來看在80%-85%之間,屬於正常的毛利率浮動範圍。同時毛利率近三年半年度相比2011年稍低主要是因為營改增後,稅負稍稍增加的緣故。
淨利潤(non-gaap)
淨利潤(non-gaap)自2011年第二半年度就開始實現盈利。
當然,在此要提一下non-gaap淨利潤與gaap利潤的區別。一般來講,gaap淨利潤是嚴格按照會計準則計量,核算出來的,這樣的淨利潤有些時侯並不能反映公司正常的業績,因為有一些特殊的會計處理會對公司業績產生影響,如期權成本計算,金融工具的計算等,進而影響淨利潤的金額。而作為很多投資者而言,更多的人則關心公司經營方面的業績,而如果淨利潤中包括一些複雜的特殊會計處理,則很難讓投資者瞭解公司實際的經營狀況。因此,有必要對公司gaap利潤調整成non-gaap淨利潤,以更好向投資者呈現公司業績。
去哪兒網的non-gaap業績的調整項主要包括期權成本、百度貢獻的免費流量費用。期權成本由於是與公司經營管理無關,並且屬於非現金支出項目,因此,作為調整項無可厚非。而針對百度貢獻的免費流量費用,去哪兒網第72頁作出了解釋。
查看原图由上述的解釋可以知道,百度貢獻的免費流量費用是因為百度與去哪兒網於2011年7月簽署的合同中明確規定,並且對該免費流量費用進行了公允價值的計量。由此可以理解,該免費的流量費用屬於非現金支出,與最初的收購行為相關,並不能反映業績經營狀況,因此,將該部分費用作為去哪兒網的non-gaap業績的調整項就是合乎情理。
之所以換個角度來看去哪兒網的業績,就是換個角度最接近真實的反映去哪兒網的經營狀況。通過換個角度,就會可以看到,去哪兒網的收入仍是有增長潛力,而去哪兒網也有較強的潛在盈利能力。
再來提煉一下去哪兒網近三年的業績亮點。
主營業務收入:近兩年,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00%。按點擊付費的收入仍舊是去哪兒網收入的主要來源,其中機票搜索收入比重最大,但酒店搜索收入增長迅猛,2012年年增長率達到130%。來自移動互聯網的搜索達到1.3億次,移動互聯網的收入已佔到公司總收入的10%。
查看原图主營業務成本:儘管營改增稅負增加,但是流量費與主機託管費有下降的趨勢。
期間費用:期間費用包括銷售費用、開發費用及管理費用。儘管基數總體看仍在增加,但是佔收入比重已在開始下降。而2013年上半年的期間費用絕對數同比也有下滑。
總之,收入仍舊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而隨著費用比重呈下降趨勢,去哪兒網的盈利能力正在逐漸增強。這就是去哪兒網的財報給我的總體印象。
去哪兒(Qunar.com)的招股書中有哪些有價值的信息? FoNo
http://xueqiu.com/1272368088/25615682早上開朋友圈知道Qunar Filling的消息,由衷為那些拿了option的朋友高興。對於我們這些旁人來講,現在終於有資料可以八卦一下去哪兒和攜程的那些事。
屌絲是否可以逆襲?
先對比一下兩家公司機票和酒店的業務收入(單位:萬元人民幣),如下所示:
查看原图截止到2012年底,攜程酒店+機票的收入相當於是去哪兒的8倍;雖說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數字在2010年的時候是23倍,但從絕對值來看,攜程每年單一業務的淨增長值甚至可以趕得上去哪兒一項業務一年的營收。攜程作為一個總年收入40億的公司,仍然能夠保持每年20%的增長率是值得尊敬的;去哪兒每年100%的業務增長率,是否會在10億、15億或者其他什麼時候遇到瓶頸,這個還很難說。
下圖是招股書中所引用的UVs趨勢圖:
查看原图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去哪兒網頁的瀏覽量遠遠高於攜程,但為什麼其收入僅僅為攜程的1/10之一?我2007年開始使用去哪兒定機票,使用最多的功能就是價格篩選--選中最低或者相對較低的購買,這樣的票一般都是4折以下,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屌絲」用戶;我觀察過通過攜程訂票的土豪,往往都是打個電話過去,說定哪天哪天哪飛哪的機票,然後... ...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人家甚至連價格都不問。這個可能只是一個我的一個例子,但也許可以推斷出兩家公司目標人群的定位是截然不同的。雖說現在總說得屌絲者得天下,個人感覺在訂票甚至訂酒店的業務方面,去哪兒不可能超過攜程,只能憑藉技術實力做到「屌絲搜索」領域的第一。
百度的3億美金「去哪兒」了?
百度投資去哪兒協議曝光:持股62% 去年實現盈利,據百度近日提交的20F文件顯示,此次投資實際花費為現金3.0028億美元,其中2.601億美元為支付。
而在Filling的文件中,確實有此段:
On July 20, 2011, Baidu Holdings Limited (「Baidu」) subscribed to 181,402,116 of the Company's ordinary shares, representing 62.01% of the equity interest of the Company (60% of the equity interest of the Company on a fully diluted basis) for a total consideration of US$ 306,000 (RMB1,976,515) (the 「Baidu Transaction」). 85% of the total consideration or US$260,100 (RMB 1,680,039) was remitted upon closing of the Baidu Transaction. The rest of the consideration amounting to US$45,900 was remitted to an escrow account which was released in full at the end of the escrow period in January 2013 as all the conditions related to the escrow were fulfilled.
截止20121231,去哪兒賬面現金有大概1.5億人民幣的樣子,若是去哪兒2011年到2012年間什麼都不干,光花錢花掉個15億人民幣著實有點多啊... ... 疑惑在Note 14 中找到了答案:
On July 20, 2011, in connection with the closing of the Baidu Transaction, the Convertible Preferred Shares were modified and converted into 63,699,680 ordinary shares in total with a distribution of RMB1,337,604 (note 12).
Note 12 中blabla說的意思就是要是上市或者大股東同意,優先股可轉為普通股,同時給現金,這個可是高科技--百度當年投11月投的現金,到12月的時候已經給股東作為Distribution分完了。看來以後做Term還是得多學習學習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嗯。
Attack 程序員!
CC作為老一代的技術員,對公司技術部門的待遇著實不錯,這個可從期權獎勵中很明顯的看出來,如下圖所示:
查看原图但是各位有沒有注意到,Sales & marketing 部分2013年可能只有2012年的1/3了,不知道這跟去哪兒網副總裁戴政離職 未來或自主創業(20120928)有一定關係呢?
HK1219天喔國際招股書閱讀筆記 枯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0a1e0101h2co.html1、2012年銷售額42.52億人民幣,其中對第三方品牌分銷收入佔70.7%,其中代理分銷酒類產品收入佔比50%。而自有品牌產品銷售中,非酒精飲料(茶飲料和其他功能性飲料)收入2013年中期僅佔收入的8.7%。而炒貨、禮盒、肉製品等其他食品收入佔比13.9%。換言之,目前公司主業仍是為食品飲料分銷。而儘管公司旗下兩家公司:南浦及天喔均為國內領先的食品飲料分銷商,但實際上領先的意義不大。這體現在:第一,分銷的市場極為分散;第二,分銷的淨利潤率極低(不足1%);第三,現金流很差(大量的應收帳款及大量的銀行貸款)。這三點都說明:食品飲料分銷業務價值很有限。
2、儘管如此,公司在茶飲料和功能性飲料業務上仍有亮點。過去幾年這塊業務得到飛速發展:茶飲料收入從2009年的9600萬,增長到2012年的2.47億,2013年中期1.69億,同比增長30.6%。其他飲料收入2013年中期2970萬人民幣,比2012年同期的350萬也有很大幅度的增長。這主要得益於公司旗下「天喔茶莊」的系列茶飲料(特別是蜂蜜柚子茶產品)銷售情況較好。
3、茶飲料行業是典型的雙寡頭壟斷市場,康師傅和統一2013年中期合計佔了79.1%的包裝茶市場份額(按銷售額計算)。第三、四名的市場份額從2009年的24.6%一路下滑到9.8%。這是典型的強者恆強效應。但並非說這個行業就沒有其他企業的生存空間。畢竟茶飲料(包括包裝茶)行業是一個規模接近1000億的龐大市場。根據對消費者調研,廣告和口味是選擇產品的最重要因素。而口味方面,越來越多元化和細分。在果汁飲料和茶飲料等行業之間的跨界產品,有可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這是天喔茶莊產品能夠快速增長的原因之一。
4、天喔有自己的優勢,在於其多年在食品飲料分銷上的功底比較深厚,擁有成熟的全國性營銷網絡。因此,當產品上有創新突破,產品定位和營銷宣傳形成合力時,產品是有可能出現熱銷。天喔也正是如此做的,在果汁和茶飲料等跨界產品上有一定創新,加上近些年的廣告轟炸,的確給消費者留下比較深的印象。例如看到網商上的天喔產品銷售情況是很不錯的。
5、但是往往產品的創新還不足以撼動行業的競爭格局。康師傅和統一,甚至娃哈哈等行業巨頭,可以輕鬆的複製對手的創新產品,然後很快在廣告宣傳、渠道滲透等方面跟進,甚至用部分價格戰的策略圍剿對手。這是為什麼過去很多年時間裡面,茶飲料行業競爭格局始終是兩強爭霸,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都曾經試圖攻擊,但效果均不理想。除非對手真正的進行品類的創新,並且在這個細分領域獲得很強的先發優勢,而且康師傅和統一都忽視了這個市場,例如涼茶。因此,天喔的快速增長,可能只是從無到有這個過程中,初期階段都會經歷的快速增長時期。
6、天喔的飲料業務高速增長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集團幾乎集中全力在做新業務,因此資源比一般白手起家的飲料企業更豐富。例如在分銷費用方面,2012年因為與中金對賭業績而有意壓縮,2013年中期則開始大幅增長(但同時高毛利的飲料等業務收入增長也很快)。
7、公司股權結構不太理想,大股東持股比例極高,中金的介入雖然可以稍微平衡,但它的目的可能是財務投資,因此股權缺乏制衡,大股東幾乎可以將其視為私有企業。
8、持股51%的南浦,可能會導致比較大的關聯交易。
9、大股東一直在食品領域,有極其豐富的食品飲料銷售經驗。
10、龐大的應收帳款和較大的負債,不佳的現金流。目前市場給與的估值很高,按2012年淨利潤計算約29倍市盈率。中金入股估值約23倍市盈率。我不認為分銷商的估值能達到如此的高度(參照其他分銷商,PS超過0.5倍的都較少)。因此,市場給與公司飲料業務的過高憧憬可能導致短期股價有較大的水分。
重慶銀行H股招股完畢:發行價或接近淨值
http://www.yicai.com/news/2013/11/3077480.html據香港媒體報導,重慶銀行(01963.HK)已經招股完畢,國際配售暫時獲超額認購9倍,發行價在6港元/股上下;而引人注意的是,重慶銀行可能會以低於每股淨資產的價格發行。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3年6月30日,重慶銀行淨資產為人民幣94.88億元,總股本為20.2億股,也就是每股淨資產為人民幣4.697元(約合5.93港元);而據媒體報導,重慶銀行的發行價或許會定位在6港元/股左右。按照計劃發行7.08億股計算,重慶銀行融資額大約為42.5億港元,將於11月6日正式上市。
重慶銀行發行區間為5.6港元/股到6.5港元/股,如果按照5.6港元/股的價格發行,發行後每股淨資產為5.78港元(約合人民幣4.57元);而如果按照6.5港元/股的發行價計算,發行後每股淨資產為5.99港元(約合4.74元)。
事實上,目前已經在香港上市的重慶農村商業銀行(03618.HK)股價也低於每股淨資產。重慶農商行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30日該行每股淨資產為3.77元,而昨日重慶農商行股價收於3.91港元,約合人民幣3.1元,股價遠低於淨資產。
香港一位分析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因為同城銀行估值較低,重慶銀行想以較高的估值發行可能性不大,最終確定的發行價很大可能低於每股淨資產,即使是不低於6月30日的每股淨資產,也應該會低於9月30日的淨資產水平。對內地資本市場而言,IPO發行價低於每股淨資產很可能無法實施,但在香港市場低於淨資產發行的情況其實很常見,此前多家地產企業赴港上市都是以遠低於淨資產價格發行。
今年上半年重慶銀行實現淨利潤14.10億元,預計今年全年淨利潤將不少於23.11億元,這將較去年增長20.36%;上半年該行每股收益0.7元,全年預計每股收益不少於0.86元,而2012年該行每股收益為0.95元。從2010年至今年上半年三年一期定期報告顯示,重慶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36%、0.35%、0.33%和0.38%。按照2013年半年報數據來看,目前重慶銀行不良貸款率低於大部分A股上市銀行。
另外,相對於上市銀行20%左右的股本回報率水平,重慶銀行的回報率也高出一截。從2010年起至今年上半年三年一期,重慶銀行平均股本回報率分別為24.3%、25.9%、26.2%和31.7%。
福壽園招股書及中期業績簡析(2013) 估股網官方賬號
http://xueqiu.com/1930109830/26608942股票代碼:01448.HK
所處細分行業:殯儀
2013上半年總營收:3.07億元
2013上半年淨利潤:9,960萬元
每股基本盈利0.07元
員工人數:1,106人
招股價區間:2.88-3.33港元
公司簡介
1994年開始在上海經營墓園,是中國最大的殯葬服務提供商;
業務覆蓋中國八個省的主要城市,並提供高端殯葬服務;
擁有及經營六個墓園,兩個在上海,合肥、鄭州、濟南及錦州各一個,總佔地面積達155.7萬平方米;
經營五個殯儀設施,兩個在重慶,上海、合肥及廈門各一個,計劃在寧波開設一個殯儀設施;
於2008年被世界殯葬協會列入全球十大公墓,並獲得「東方最美的墓園」稱譽。
基礎投資者Green Heaven Investment Holdings Limited(「Green Heaven」)已同意按發售價認購總額2,500萬美元(相等於1.94億港元)的股份;Green Heaven是凱雷投資的投資基金;
信達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已同意按發售價認購總額250萬美元(相等於1,940萬港元)的股份;
中國信達(香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已同意按發售價認購總額750萬美元(相等於5,810萬港元)的股份;
Farallon投資者已同意按發售價認購總額1,000萬美元(相等於7,750萬港元)的股份。
主要業務及營利模式公司主要業務分為墓地服務(包括出售墓地收入及墓園維護服務收入)及殯儀服務,其中出售墓地收入歷年佔總營收比高達85%以上,毛利率亦高達83%以上,是收入及盈利的主要來源;
墓地服務包括定製藝術墓、成品藝術墓、草坪臥碑墓、綠色環保墓、傳統成品墓及室內葬服務,收益主要來自墓地銷售,包括(i)墓地使用權;(ii)墓石、墓碑及於墓地使用的其他墓碑;及(iii)其他服務,如籌辦及進行落葬儀式以及墓地的設計及景觀。此外,還開展墓園維護服務(包括墓地持續維護費及墓園管理費)及出售其他墓地服務相關產品及服務(例如設計服務、墓石雕刻、雕塑及花卉);
殯儀服務收益主要來自規劃、組織及舉辦出殯儀式,包括將逝者運送至殯儀設施、整容化妝、守夜、舉行宗教儀式及典禮、供品及殯儀後續服務,並提供增值服務(如在出殯儀式上播放逝者生平的錄像、定製花環及鮮花佈置及特製裝飾),為客戶提供個性化靈堂佈置;
墓地使用權的期限通常為20至70年之間,視具體地點而定。如上海的墓地使用年期通常為70年,而河南則為50年。客戶於銷售合約結束時可繳付續期費為其墓地使用權續期。客戶可於合約到期時取回骨灰,若客戶未能續訂合約及取回骨灰,公司有權全權酌情處理骨灰。
行業數據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根據中國殯葬協會的資料,中國於2012年的死亡人數全球最高,合共為970萬人,火化率一直穩定在約50%的水平;
隨著人口持續老齡化導致每年死亡人數不斷增長,火化人數亦穩定上升,成為中國殯葬服務業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從2008年至2012年,中國的殯葬服務業按13.1%的年複合增長率穩健增長,預測2013年至2017年將按17.0%的年複合增長率更快增長;
墓地服務分部是中國殯葬服務業最大且增長最快的分部,於2012年產生收益262億元,佔市場總值的56.2%,於2008年至2012年間的年複合增長率達14.0%,預計於未來五年將繼續為增長最快的分部,於2013年至2017年的預測年複合增長率為17.9%;
殯儀服務分部增長僅次於墓地服務,2012年產生收益69億元,佔2012年總市值的14.9%,於2008年至2012年間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2.9%;
大部分中國家庭仍然受傳統儒家有關孝道及敬老思想的影響至深,隨著收入水平不斷提升,對精心葬禮的期望更高,因而使殯葬服務的消費增加,特別是對高端服務的需求;
中國的殯葬服務業在全國範圍內高度分散,其中大部分服務提供商規模相對較小,且品牌知名度極為有限,同時由於行業仍處於起步階段,行業因市場殯葬服務提供商數量不斷增加可能經歷持續分散局面;
與其他行業不同,殯葬行業多為地區性業務,原因在於大部分殯葬服務提供商傾向僅服務地方消費者;2012年五大服務提供商的合併市場份額僅佔殯葬服務業的3.1%,其中公司以1%的市場份額佔據第一,第二名的市場份額為0.7%。
經營概述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公司歷年營收持續增長,主要得益於:
於2013年1月收購上海南院控制權及於2012年5月收購錦州市帽山安陵,並通過股權增持,山東福壽園發展於2011年3月成為附屬公司,以上因素帶動墓地服務銷量增長;
墓園若干類別墓地的價格上漲。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在中國,高端殯葬服務的價格範圍因地域差異而存在較大差別,但據在各地理區域的觀察,其價格一般較大眾市場殯葬服務高至少一倍。
盈利概述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歷年毛利率及淨利潤率能保持較高水平,主要由於:
於中國殯葬業的毛利率及淨利潤率相對較高;
能夠提供超卓高質量的殯葬服務;
大多土地均於多年以前以很低的成本拿到。
查看原图主要運營指標
查看原图預計發售5億股,以每股3.105港元發售價估算,估計經扣除全球發售應付的包銷費及開支後,將獲得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約14.6億港元(約11.5億元);
其中約52%或7.59億港元將用於開發新墓園;
約15%或2.19億港元將用於在中國其他省份的主要城市地點建立新的殯儀設施;
約3%或4,400萬港元將用於拓闊銷售網絡覆蓋範圍,以及升級信息科技系統;
約20%或2.92億港元將用於併購中國的其他墓園及/或殯儀設施;
約10%或1.46億港元將用於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八卦招股書# 夜店$Magnum(02080) Pune的碎片哥
來源: http://xueqiu.com/2915442382/27185856
#八卦招股書# 夜店$Magnum(02080)$這是記錄看完招股書的感覺 重點是結論和八卦 不追求細節的精確畢竟沒有精力逐字校對找出處夜店股 不值得投資 這是結論理由是1.生意如此好完全沒必要上市 仔細看卻發現風險極大30M一間的裝修成本 按照他的說法不超過6Q就收回投資。這生意是印鈔機完全不需要上市。但是這是時候這種類的公司上市一定有蹊蹺 這需要仔細看招股書話說這家公司的招股書還真算幹凈 幹凈與否其實你看完能感覺到的。公司的招股書是想主動讓你明白他們生意 還是僅僅告訴你 他們想讓你知道的東西這點上舉個例子 可以參考三本招股書 都是類似的服務業公司1.湘粵情 重點是展望(扯蛋哈)2.唐宮 這是徹底把底褲都脫掉了 甚至可以知道誰和誰是。。。關係。3.小南國 請了倒閉的貝爾斯登的人做總經理 那個招股書是能不告訴你都沒告訴你我覺得夜店股是非常主動的在脫底褲 基本上看完非常清楚的理解了這門生意。招股書中 可以看到這門生意有兩大致命點1.酒牌 這是政府發放且每年續牌在他們老闆過去的經歷中發生過因為政府收回酒牌直接導致店關門的哦人數限制話說聖誕節基本必吃罰款的節奏 人多 人不多沒法賺錢 人多了被警察吃罰款最後導致酒牌問題 so這類公司 都是這個硬傷 搞不定那天就出狀況 持有這類公司幾乎睡不著。2.經濟景氣度 非常敏感其中一家店08年幾百萬轉讓 09還是10年人家虧1.5M賣回公司。這節奏太詭異如果是真實情況那麼說明08年金融危機對這個行業的影響幾乎是致命的。這是兩個我最不喜歡的地方。還有一個地方也不舒服就是按照細節你追究下 他們的業績這一年是下降的 如果沒有新開店 2014日子不會好過。就算有幾乎年中開店 上來半年我對他們的業績吃保守態度。所以幾乎可以確定 2014年年報不會好 他們是3.31日年度。綜上所述 是我覺得夜店股不值得投資的邏輯下面開始八卦八卦才是重點1.夜店的毛利80% 也就是基本進價4倍 哇塞貴死鳥2.烈酒這幾年比例下降 反而 香檳這幾年比例增加50% 看來烈性酒下滑的趨勢全世界節奏國內的高度酒估計也會下滑年輕人喜歡低度,口味變化是長期的 緩慢的 但是幾乎是不可逆的。這值得關註3.按照他們的透露的面積店租和可容納人數大概有幾個數字很有價值 5塊港幣/尺/天的租金 27尺/人和國內餐飲差不多 我記得 唐宮的數字是3還是4個平米一個人4.DJ是disco的要素其實就是一個潮字 cool 一個意思5.旺淡因素12月是最旺 聖誕節元旦258是最淡好像不是全天營業 一般週日到週二休息最旺是週五週六時間是12pm到3am最旺第一財經有篇寫夜店股的新聞是按照30天幫店家算的 算16萬一天好像 明顯是沒仔細看招股書 沒看到人家 週日到週二休息。我算大概25萬一天。對了寄存30塊一件小費也入賬 不過是員工平分 這有點沖銷售的意思哈6.人均其實人均不貴 400-500就這樣了。還有VIP卡這是custom loyal 玩法。這裡有一個算不算BUG的地方。就是持有vip卡的人可以帶朋友一起入場免門票 門票是100-450 VIP卡的費用是預存的消費扣款這樣的玩法會導致類似會頭這樣的。就是組織去夜店玩 門票減半哈。上海我知道一直有人組織這樣的夜店聚會 問夜店拿分成不過上海是夜總會玩法 不是夜店。7.保安外派的。請保安公司 不過我沒看到具體哪家 難道是14K?哈8音樂版權 三家付給香港音樂協會45萬 等於一家15萬還ok 我覺得他們用的大部分音樂應該不會涵蓋在音樂協會授權範圍內的。不過這也沒法。9人工2013年的人工增長非常快 沒看明白為毛?難道上市前加薪了?不懂10話事人是一對夫妻 老婆比老公年紀大四歲 這是啥節奏?哈有點好玩。大姐大的味道?
1984年10月22日: 彩星集團(0075)招股上市
1984年10月22日,從事玩具業多次延遲上市的彩星集團上市,這公司主要設計、製造及行銷洋娃娃及兒童玩具出口至美國為主,美國佔80%,73%以自有品牌銷售,剩餘27%以客戶品牌銷售。預期公司在1984年11月12日上市。
以1.6元發行5,000萬股,其中舊股1,000萬股及新股4,000萬,佔公司股本29.4%,淨集資額5,700萬,主要用於發展元朗工業村及深圳廠房、營運資金還債等。
據當年主席,現任主席陳俊豪的父親陳大河稱,公司營業額由1979年的7,000萬,增至1983年2.38億元,盈利為2,162萬,預期1984年盈利則急增至4,000萬,每股29.1仙,市盈率5.5倍,預期股息10.5仙,股息率6.5%,尚稱不錯。但細心一計算,派發股息已有1,786萬,佔集資額的31.3%了,所以其實也不算是集資吧。
但之後的發展卻大出預料,公司一波又一波抓住機會,取得忍者龜的玩具生產及銷售權利,又轉營地產,結果終於建立起一定的財富,上市公司殼也賣過1次,分拆有2次,供股及送紅利輪不計其數。但對股東來說,由於玩具周期性比較長,為集資起見,頻繁地玩弄財技,對股東其實得益可能不多。可以知道公司的周期重要,老闆的手段也很重要。稍一不慎,對你的財富也有損失。

解讀京東招股書:6000萬盈利的背後焦慮重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067
京東商城在1月30日向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計劃在美國納斯達克和紐交所之間二選一上市,最高融資額為15億美元,承銷商是美林和UBS。
與此前上市的很多中概股一樣,京東也是在剛剛實現盈利後便提交了招股說明書。
終於盈利
來自招股書的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2年,京東凈營收分別為人民幣29.19億元、85.83億元、211.29億元和413.81億元;上述四年,京東凈虧損分別為人民幣1.03億元、4.12億元、12.84億元和17.29億元,四年累計虧損35.28億元。
2013年前三季度,京東依舊大幅增收,較上年度同期的288.07億元增長七成,達到492.16億元。苦盡甘來,京東終於扭虧,前三季度實現盈利6000萬元,2012年同期則虧損14.24億元。
不過,從6000萬元的凈盈利判斷京東從燒錢轉變為賺錢為時尚早。細讀招股書可見,去年京東盈利中,有一筆2.22億元的利息收入,以及一筆1.64億元的“其他收入”,後者被認為可能是“政府財政獎勵或退稅收入”,此外還得益於京東將固定資產加速直線折舊法改為直線折舊法。
實際上,京東主營的B2C業務去年前三個季度依然存在3.16億元的虧損。計算可知,2.22億元的利息收入,以及來自其他方面收入為1.64億元,這總計3.86億元的其他收入在去掉0.1億元的稅後,收入為3.76億元,恰好比上述3.16億元虧損多出6000萬元。也就是說,京東盈利的持續性仍待考驗。
自營物流
招股書顯示,京東目前有82個倉庫設施,超過130萬平方米,在全國460個城市設有1453個配送站,209個收貨站。為了維護這個龐大的物流配送體系,京東還擁有18005個送貨員,8283個庫管員以及4842個客服人員。
過去三年,京東已經在該體系上投入了近75億元。招股書顯示,僅去年前九個月就投入了28.58億元。另外,公司還計劃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底期間投入約24億元至34億元,主要用於購買土地使用權和倉庫建設。同時計劃投資約3億元用以更新其技術平臺。
“京東今年的資本開支將大幅上升,由2013年占整體收入1.7%升至4-5%。我們預期公司在未來幾年還會繼續積極增加資本開支來改善交付物流體系。”美國ABR Investment Strategy的首席執行官Brad Gastwirth表示。
為了運營這個擁有超過3萬員工並處於不斷擴張中的龐大物流體系,公司在招股書中也坦承短期內仍將面臨巨大的人力成本開支增長壓力。
“自營物流是電商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然而京東目前的物流配送體系主要服務於自營業務,由於運營成本高,很難達到規模效應。重點在於京東能否成功提升第三方業務的比重,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其自營物流體系的價值,不然可能未來公司的虧損會更加嚴重。”中國銀盛財富管理首席策略師郭家耀表示。
與第三方物流相比,京東開放自身物流開放的定價過高。資料顯示,北京同城2KG以內的包裹配送費為12元,每加重1KG,費用將提升2元;而異地配送,以上海到北京為例,2KG以內的配送費為24元,比“四通一達”的配送費貴一倍。
業內人士指出,按照京東6.6%的配送費用率、350元的平均客單價計算,京東平均每單的配送成本高達23元。
缺少移動牌
京東招股書透露出的信息中,除了相關核心運營指標折射出的贏面外,也反映出京東的一個經營危機:幾無移動端布局業績。
在招股書的風險因素(Risk Factors)部分,京東也提到了移動端的業績增長,“顧客利用移動設備下單增長很明顯,我們希望這個趨勢能夠持續。”招股書數據顯示,在2013年12月,京東約有15%的訂單來自移動端,而這一數字在2012年12月只有6%。京東稱,為了優化購物體驗,京東在移動端更多地依靠客戶端而非wap站點。
雖然移動端數據有所增長,但從行業經營布局層面來說,電商圈內,阿里巴巴、蘇寧雲商、騰訊等,皆在搶占移動端,尤其馬雲的大手筆最令人印象深刻,手握微信的馬化騰則相對占據最有利的局勢。
尤其是建立在PC互聯網基礎上的單向式電商模式,正在遭遇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化電商模式的沖擊,這也是馬雲急於補缺移動化和社交化短板的原因所在。但對於這一點,幾無移動端業績的京東,其京東版微信在哪里?這必將成為接下來劉強東不得不面臨的經營挑戰。
京東方面明確將會加大移動端的投入,但也流露出對移動互聯網的諸多憂慮,在這一有著獨特生態的環境中,京東明顯有“失控”的感覺。在招股書中,京東多次提到對移動設備商、移動操作系統提供商、移動應用商店等上下遊企業難以把控的擔憂。
“(在移動端),我們將會更加依賴於與操作系統的協作,例如iOS和android,而這些系統是我們自身無法控制的。他們的任何改變都有可能影響到我們,比如降低我們產品的評級,或者給競品優惠待遇,都將對我們造成不利影響。”
京東招股書中這樣寫道。
此外,移動端日益增加的開發和推廣成本也加大了京東未來拓展移動互聯網的難度。要讓顧客接觸和使用自身的產品會越來越難,而一旦顧客放棄京東的產品,其新客增長、財務狀況、運營效果將受到傷害。
估值400億
從此次IPO來看,京東擬最大融資15億美元,而如果以上市公司通常20%-30%的公開發行股數占比來看,京東IPO的市值或將達到75億美元左右。
從75億美元可能的上市市值來看,投行給予的價格是較為保守的。這與目前整個全球股市受各大經濟體發布的今年1月的經濟數字不利有關;也與受不良傳聞的四大會計事務所中國辦事處有關;也與京東自身在移動領域不夠較大優勢,以及盈利表現還不是特別清晰化有關;還與投行在當下對待中概股普遍的求穩心態有關。
但京東在上市後的潛在價值絕對不容低估。唯品會的市值為55億美元,而京東銷售額為唯品會的8倍左右,若以唯品會為參照,京東合理估值應在400億美元以上。
京東招股書提交之後,美國投資機構ABR Investment Strategy發布的一份報告稱,京東商城的估值在310億美元至440億美元之間。ABR在報告中將京東商城視為中國版亞馬遜,使用了亞馬遜的倍數對京東進行估價。亞馬遜目前的市值為1657億美元,是其2015年預期營收的1.4倍,2015年預期自由現金流的25倍。京東商城的估值倍數較亞馬遜折讓50%-30%,以其2017年的預期營收和自由現金流估算,兩種方法綜合之後,估值在310億-440億美元之間。
但是亞馬遜的真正盈利點來自於第三方平臺的服務傭金、雲計算、數字出版、廣告收入和倉儲物流服務。亞馬遜2013年的745億美元的營收里面,有135億美元來自服務營收(包括第三方平臺傭金、數字出版和倉儲物流服務),占比達18.2%。此外,亞馬遜雲計算服務的營收在2013年也達到了38億美元,互聯網廣告業務營收也在10億美元級別。
想獲得高估值,就得讓市場相信自己未來能賺到更多的錢。問題是,怎麽讓市場相信京東未來能賺到更多的錢?這又回到對京東的定位。如果僅被認為是零售商+物流服務商,那麽京東的估值空間將比較有限;如果被定位為類似亞馬遜的互聯網科技公司,京東的估值空間將被打開。
附京東歷年財務數據,包括利潤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摘要,以及主要營運指標,供參考:
新浪微博招股說明書深度解析 伊利丹_沈
http://xueqiu.com/4691977921/28251201$新浪微博(WEIBO)$
一、公司簡介微博(Weibo),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簡稱,即一句話博客,是一個基於用戶關係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的平台。用戶可以通過WEB、WAP等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以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並實現即時分享。微博這種簡單、不對稱、分佈式的特徵使得原創內容成為了具有病毒傳播特性的對話流。
2009年8月新浪發佈」新浪微博「
2010年微博成立獨立公司
2013年4月,阿里巴巴集團投資5.85億美金,獲得了新浪微博18%的股份
2013年12月,共有超過28億的微博被發布,其中有22億篇是包含圖片,8170萬篇包含視頻,2150萬篇包含歌曲。
2013年第四季度,首次實現單季度盈利2156萬美元,其中經營利潤119萬美元。
微博的五大特點:
公開,實時,社交,信息聚合,分散傳播上市融資用途:新浪微博計劃融資5億美金,其中的2.5億美金將用於歸還母公司新浪的借款。剩餘融資款項,將用於基礎技術及產品投資,擴大營銷及市場,運營資金及其他公司正常支出。
二、收入模式
查看原图1、廣告及市場收入廣告及市場收入主要來自於廣告展示,有一小部分來自於2013年新引進的營銷微博模式。
廣告展示收入(Social display ad arrangements),通常按照每千次閱讀收費(CPM)或按天數收費(CPD)。
營銷微博模式(Promoted feed),通產按照CPM或者按參與度收費(Cost per Engagement,CPE)。 "參與"包含用戶點擊一個鏈接,成為粉絲,轉發微博或收藏微博。
廣告及市場收入分別佔2012年及2013年總收入的77.4%和78.8%。其中來自於手機的收入分別佔2012年,2013年廣告及市場收入的20.8%和28%。(伊利丹沈:根據新浪披露的2013年財報計算,2013年新浪微博的廣告收入佔新浪網總體廣告收入的28.2%(2012年佔12.4%),也就是說新浪微博已經成為新浪網的優質潛力資產。)
查看原图(伊利丹沈:廣告行業的第四季度一般為旺季,因為中國廣告商更傾向於在第四季度投放廣告。但由於新浪微博經營時間較短(如上圖),比較難看出很明顯的季節性。)
在2012年,PC端首次開始收取廣告費。2013年第二季度開始在手機端引入促銷微博(伊利丹沈:怪不得最近打開手機端時,經常會看到沒有關注過人的微博。)。
2、其他收入其他收入主要為遊戲相關收入,VIP會員收入以及數據授權服務收入。其中遊戲收入為在微博遊戲平台上用戶充值或者購買道具所獲得的收入。其他收入分別佔2012年及2013年總收入的22.6%和21.2%
三、運營指標從四年前正式開始運營,目前其中國及華人社區用戶已經覆蓋有全球190個國家。
如下兩圖所示,新浪的月活躍用戶達到了1.29億人,而日活躍用戶有6140萬人。
月活躍用戶達到了1.29億人
查看原图日活躍用戶有6140萬人(伊利丹沈:雖然這兩個數字每月都在上升,但從環比趨勢來看,增長率已經在4-5%左右。同時,從自己切身的感受來看,目前周圍人使用微博的次數已經明顯減少,一週或一月登錄一次的大有人在,因此這數據的可信性值得商榷)
查看原图2013年12月,有70%的訪問時來自於移動設備。在2013年第四季度,有超過1.2億次的微博,客人在發佈時用手機簽到了所在位置。
手機收入約佔2013年廣告及市場收入的28%。
加V用戶超過70萬,其中包括名人,意見領袖以及其他公眾人物。
有超過40萬的企業用戶帳戶
有超過8萬的政府機構開立了微博帳戶,其關注者總數超過2.5億人。
在中國所有網名中,一二線城市網名中使用新浪微博的比例高於其他地區(伊利丹沈:使用微博的白富美,高富帥多)
目前公司共有員工2043人,其中近四分之三的為技術開發人員。
查看原图股東分析,目前新浪持有微博77.6%的股份,阿里持有19.3%(稀釋前),曹國偉個人持有1.3%
查看原图(伊利丹沈:微博的股東還是比較簡單的,新浪持有大部分股份,而阿里持有少數股份)
四、最近更新2014年1月,作為與阿里巴巴的戰略合作之一,微博將使用支付寶作為在線支付的方式,從而使得微博上支付更加的方便。.
五、公司分析(以下均為伊利丹沈的觀點)
1、收入模式從收入模式來看,微博還是主要以廣告收入為主,其2013年也引入了Twitter的營銷微博的廣告模式。對於廣告來說,大量的活躍用戶是根本。因此,微博如果想繼續保持廣告收入的增長,怎樣維持住其用戶的活躍度將是最重要的問題。
除此之外,在線遊戲也是其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微博的遊戲大多都是第三方公司開發,在微博平台上投放賺錢後,微博按照比例提成。但個人感覺,騰訊的微信在遊戲上對用戶的粘性比微博要好很多。微博的遊戲主要集中在在線端,是頁游。其遊戲的社交因素也沒有微信的強,微信的遊戲好友排名可是天天用戶用戶往裡充值,分數超過好友。自有了微博開始,目前手機已經成為用戶上網的優先選擇,如果微博繼續想在遊戲上賺錢的話,怎樣利用其強大資源做好遊戲,將是一個很大的課題。
第三,與阿里巴巴的合作,業界基本都期望微博能為阿里帶來流量。那麼從實際情況來看又是怎麼樣呢?根據招股說明書附件中與阿里巴巴的商業合作合同來看,淘寶將為其在微博上展示的廣告進行付費,其付費標準是每千次展示,類似於CPM。同時有個最低限,也就是2013-2015,淘寶每年最少付給新浪微博人民幣4.25億,7.45億和11.75億。根據微博2013年的收入來看,其從阿里巴巴的收入達到了4.91億(高於4.25億),也就是說,從流量入口的角度來看,微博已經實現了阿里巴巴當時的最低要求。
2、成長驅動因素毫無疑問的是,用戶是微博能否繼續增長的重要因素。這裡的用戶還包括企業用戶以及平台合作夥伴。2013年除阿里以外的大廣告客戶(Key Account)有350個,平均每個賬戶的年花費支出從2012年的19.5萬美元增加到了2013年的23.1萬美元。剩下的廣告收入貢獻來自於1.28萬的中小企業客戶。隨著騰訊微信各種公眾賬號的流行,以及微信生態閉環的影響,怎樣挽留住這部分大客戶以及繼續吸引中小客戶將是一個問題。
3、利潤率根據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季報信息來看,2013年第四季度微博已經首次實現盈利2109萬美金,這是一個好兆頭,也是得來不易的,要知道國外最大的競爭對手Twitter還在為其盈利而孜孜不倦的奮鬥著呢。
查看原图4、阿里巴巴的合作與阿里巴巴集團結成戰略同盟後,預計2013至2015年,阿里巴巴預計將總計給新浪微博帶來23億人民幣的廣告收入。阿里巴巴投資18%的股份,同時享有權利在上市前將其控股比例提升至30%。在行駛該權利時, 阿里巴巴可以以以下兩個價格的低者購入12%的股份:1)IPO發行價下浮15%;2)公司整體估值55億美金。
5、風險分析伊利丹沈認為,微博最主要的風險主要來自於幾個方面:競爭對手,謠言控制,母公司操縱利潤
1) 先說一下
競爭對手:目前新浪的競爭對手有:搜狐微博,網易微博,騰訊微博,鳳凰網微博。WhatsApp, Line, Ozone,微信,手機QQ,Kakao Talk,易信,來往,豆瓣,陌陌,人人。雖然列的有那麼多,但其中真正的對手只有一個,就是騰訊的微信。目前微信已經牢牢把握住了手機端的用戶入口。當然微信和微博本質上是有區別的, 一個更注重於隱私,一個更注重於開放。兩種模式和產品其實是可以互相共存互補的。但是畢竟用戶的碎片時間有限, 目前微信已經佔領了大多數個體用戶的手機,而微博目前更像是一個新聞媒體。
2)
謠言控制:前面說到微博最大的特點就是開放,而開放也是一把雙刃劍,謠言也能在上面迅速的傳播。2012年3月31日至4月3日,為清理謠言,新浪微博以及騰訊微博就曾被迫關閉評論功能3天。但是謠言控制同樣也是一把雙刃劍,其大大降低了用戶的體驗,這從網絡上對微博鋪天蓋地的指責中已經看了出來。
3)
母公司操縱利潤:新浪是微博的母公司,從人員上來看,也沒有完全獨立開來,微博的部分工作仍需要新浪來完成(這一點從微博的管理層基本就是新浪的管理層也看出來了),而新浪也會把這部分工作的費用分攤給微博。從2011年至2013年,新浪分別分攤了2660萬,4400萬,4430萬美金的成本費用給微博。同時我們看了一下費用,2012年和2013年微博的總經營費用分別為1.63億和2.46億美金。也就是說,2012年和2013年新浪分攤的成本分別佔了微博的成本的27%和18%。其比重是相當高的。內部費用分攤速來就是會計上很難去核算和審計的部分,而這部分又能直接影響微博的盈利能力。很難保證將來的某一天,某些投資機構不會拿著這個做文章來做空微博。
六、行業要點2014年1月,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數據,2013年,所有的微博用戶同比2012年下降了9.2%。(伊利丹沈:這裡的微博包含所有微博,包含騰訊微博,網易微博,搜狐微博等,說明微博整體在下滑。而新浪微博的用戶是在上升的,由此說明,新浪微博在微博領域的市場佔有率還是逐年提高的)
CNNIC發佈的中國網絡用戶及市場滲透率
查看原图CNNIC發佈的中國手機網絡用戶數,2013年底的手機上網用戶數已經突破了5億人,是2008年的1.17億人的4倍以上。
查看原图社交媒體網絡有兩大模式,其中以微博為代表的開放模式,以及以微信為代表的朋友圈模式。
查看原图網絡廣告市場發展預測,根據ZenithOptimedia發佈的研究報告,2015年中國預計網絡廣告總收入將達到159億美金,佔所有廣告的31.6%。
查看原图根據艾瑞諮詢的研究報告,在中國,在線品牌廣告收入將逐年降低,基於效果的廣告將會越來越多。其佔比將在2015年達到56.7%(伊利丹沈:可見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逐漸重視廣告效果而不是品牌本身,在市場產品趨於同質化的情況下,廣告投放者將越來越重視能直接帶來收入或訂單的廣告)
查看原图在手機端,根據ZenithOptimedia發佈的研究報告,手機廣告收入仍相對於在線廣告市場來說很小,但每年的增長卻很快,達到了82.6%的年化增長。
查看原图七、估值新浪目前的市值為43億美金,理論上來說,作為子公司,微博的估值是應該小於新浪的估值的。但是根據與阿里巴巴簽訂的合作協議來看,阿里當時認為微博的估值可能會突破55億美金。因此最終上市的估值很可能在
30億-55億美金之間。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