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希臘政府未能在選舉首輪投票中獲多數支持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142

102076717-455961690.530x298
據路透報道,希臘政府未能在總統選舉的首輪投票中鎖定多數支持。

希臘政府首輪選舉在300位投票中獲得160票支持,135票反對,5票棄權。希臘議會第二輪總統選舉將於12月23日舉行。

希臘總理薩馬拉斯表示,希望可以在下一輪選舉中產生總統。

為結束國內政治僵局,希臘總理薩馬拉斯上周意外宣布將原定於2月15日的總統選舉提前,首輪投票將於今日(12月17日)舉行。希臘大選共有三輪投票,第三輪投票將於本月29日結束。根據希臘憲法,總統候選人至少需要獲得議會300席中180個席位的支持才能當選,否則將解散議會,提前國會選舉。

薩馬拉斯上周已提名前歐洲聯盟執委會環境執委迪馬斯為總統候選人,然而其勝率似乎不大。薩馬拉斯目前只能確保155名議員支持其候選人,而部分獨立議員已經公開承諾會反對執政黨提名的候選人。

希臘五個反對黨目前控制了國會121個席位,如果反對黨均不支持薩馬拉斯提名的候選人,一直以來反對緊縮政策的“激進左翼聯盟”(Syriza)將很有可能在國會選舉中成為新的執政黨,而這將威脅到希臘以致歐盟的金融穩定,歐元將承受巨大的貶值壓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029

中國海運入股武鋼股份“內情”:為關聯交易“投票權”加砝碼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4/1222/270541.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程久龍 備受關註的兩大央企——武漢鋼鐵集團(以下簡稱“武鋼集團”)與中國海運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運”)交叉持股交易“內情”,於近期悄然浮出水面。日前,武鋼股份一位核心人士對經濟觀察網記者獨家透露,中國海運入股武鋼股份(600005.SH)的實質,是為在涉及大股東回避表決的關聯交易議案投票中,確保關聯交易順利通過,而增加“砝碼”。

10月16日,武鋼股份對外發布公告,稱接到公司控股股東武鋼集團通知:武鋼集團與中國海運於2014年10月15日簽訂了《雙方所持控股上市公司股票無償劃轉之協議》。武鋼集團將所持有的300,000,000 股武鋼股份股票(約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 2.97%)向中國海運無償劃轉,中國海運將所持有的 141,891,900 股中海發展(600026.SH)股票(約占中海發展目前總股本的 4.17%)向武鋼集團無償劃轉。

但上述交易公告,並未對外解釋此次交易的原因及目的。由於涉及兩大央企旗下上市公司的“交叉持股”,此舉一度引起投資者高度關註,市場也一度猜測,這或是兩家央企間“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種嘗試。

對此,在12月16日的武鋼股份股東大會上,武鋼股份董事長鄧崎琳也公開表態:“可以將其理解為集團推進‘混改’的一個序曲,但是目前雙方的合作力度不大,深度不深。”

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推進‘混改’僅是一個公開的說法而已。”前述武鋼股份人士透露,引入中國海運入股,與此前武鋼股份關聯交易表決的阻力不無關系。

根據目前上市公司監管政策要求,在涉及上市公司與大股東的關聯交易議案的表決中,為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公平性,大股東應回避表決——這意味著,涉及關聯交易的議案表決權,往往掌握在部分持股比例較大的中小股東手中。

具體之於武鋼股份,在武鋼股份的股權結構中,來自深圳的民營機構投資者——吉富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14%,位居公司第二大股東。因對武鋼股價長期低迷表示不滿,在2012年、2013年兩次年度股東大會的關聯交易議案表決中,在大股東回避表決的情況下,吉富創投均投下了反對票,導致關聯交易議案被否。

而在現實的另一面,作為國有大型的鋼鐵企業,上市公司武鋼股份與大股東武鋼集團之間,存在大量不可避免的關聯交易。關聯交易議案的反複被否,令武鋼部分經營業務無法開展,不得不耗費大量成本與股東反複溝通尋求支持。

“從某種程度上講,關聯交易的表決權,成為部分中小股東制約大股東的一種‘籌碼’。”前述武鋼股份人士直言,由於大股東回避表決制度的存在,目前對此尚沒有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

在此背景下,武鋼股份引入同是國資委旗下的中國海運入股。“雖然同是國資委旗下企業,但中國海運跟武鋼集團不在一個行業體系,按照相關監管要求,中國海運不在回避表決之列。”前述武鋼股份人士直言。

一個值得關註的細節是,此次交叉持股完成後,中國海運持股2.97%,將超過吉富創投2.14%的持股比例,一躍成為武鋼股份的第二大股東。“這也是一種互相支持吧。”該武鋼股份人士笑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467

SENSE隨筆150105點解要投票「畀佢」?上篇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1/05/sense%e9%9a%a8%e7%ad%86150105%e9%bb%9e%e8%a7%a3%e8%a6%81%e6%8a%95%e7%a5%a8%e3%80%8c%e7%95%80%e4%bd%a2%e3%80%8d%ef%bc%9f%e4%b8%8a%e7%af%87/

SENSE隨筆150105
點解要投票「畀佢」?上篇
朝日執筆:選舉簡介系列 特別篇(續集)

大家還記得十一月份的演說《點解要投票?》嗎?(若然錯過了,可到香港野人讀書會的網頁點播,還附有Power Point的呀!)演說分析了「投票」其實是一種相當「不理性」的行為,又嘗試解釋何以「咁蝕底都有人做」,之後還介紹了一些關於投票率的知識。

上次我們的問題是「點解要投票?」,就當已經解答了。好了!我肯出來投票了,那到底投給誰呢?這就是我們今次要問的問題—-「點解要投票……畀佢?」。也就是說,選民的投票選擇究竟受什麼因素影響呢?

「投票選擇」,或廣義一點的「投票行為」研究,在歐美選舉乃至政治研究中歷史非常悠久。原因很簡單,當近代的「科學研究」興起,「計量方法」就成了一個研究或者一個學門是否「科學」的重要指標。 「投票」就最好了,都是一堆堆的數字,而且還非常實在—- 影響國家大事還不夠實在嗎?況且,這些數字還是「動態」的,每一屆每一次選舉都有所變動,非常適合用作「科學研究」。所以有「研究政治先從選舉入手,研究選舉先從投票行為入手」之說。

經過這許多的研究,現在的「投票行為研究」一般還是會把「壁壘理論」作為基本框架。這個用以分析選民投票選擇的經典理論,還有另一個非常性感的名字—-「鴻(乳)溝分析Cleavage Analysis

Cleavage作為一個政治學名詞,指的是社會中的不同「群組」。 這些群組對不同政策、政團,會有截然不同的取向和態度。 各「群組」之間就仿如以鴻溝相隔的「斷層」,涇渭分明。 而「群組」之間的政治取向和態度差異,會透過在選舉中支持不同的政黨和政團表達出來。*** 這些「群組」就是所謂的「壁壘Cleavage」。換句話說,某些政黨就是某些「壁壘」的代表;反過來說,某些「壁壘」就會投某些政黨。****

以這個理論為基礎,會得出以下結論:各政黨的支持度「先天上」已是固定的,選舉的結果其實只是「動員能力」的比併。**** 誰能鼓勵更多己方的支持者出來投票,誰就是贏家!這正好呼應了《特別篇—-點解要投票》一文中的「動員理論」。

「壁壘理論」從邏輯上而言,似乎是無懈可擊的—- 我想要A,甲黨的目標就是A,於是我就投甲黨,甲黨爭取了A,符合了我的利益。然而,它其實暗含了一個相當「西方」的預設—-「人是理性的」
「鴻溝分析Cleavage Analysis」建基於「理性選擇理論」, 認為選民和政黨的行為,皆是穩定而理智的,能透過「合理預期」,作出相應的行為以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在傳統「西方思維」中,宗教、階級、意識形態、價值取向等都是較高位階的「利益考慮」,因此也很自然地成為「壁壘」劃分的界線。***
但是,不要說遙遠的東方,即使在歐美的人民之中,真正「理性選擇者」又有多少呢? 選民投某候選人一票,可能只是因為他「靚仔」; 投某政黨一票,只是因為它的黨名「好聽」。不行嗎? 選民在投票之時,當真清楚自己想要的是A而不是B嗎?又清楚甲黨的政綱爭取的是A而不是C嗎? 套用《點解要投票?》一文中「終極理性理論」的說法:「興之所至,隨心亂投」這種「不理性」行為,可能才是「最理性」的行為!

況且,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並非所有的「壁壘」都能在選舉中,找到相對應的「代表」。
因為雖然現在的「政治光譜」已經極度細緻,甚至連以「爭取啤酒補貼」為唯一政綱的「啤酒黨」也有(「啤酒黨」在波蘭國會中有三個議席),但還是不可能(至少目前還沒見到)再細分為不同口味的「啤酒愛好者政黨」。
因此,即使「理性選擇」的預設成立,「壁壘理論」還是只能夠解釋到社會上若幹組的「主要矛盾」。至於什麼是「主要矛盾」,除了受本身的社會文化影響外,有時與政黨結構、選舉方式,以至競選活動中標舉的議題,都有很大關係。***
以香港為例,這二十多年來的選舉中,「泛民」與「建制」作為一組最重要的「壁壘」,明顯就蓋過了其他所有主要的矛盾。 儘管在所謂「建制陣營」中,「工聯會」與「自由黨」顯然是格格不入的左右兩端,但在一般選民的眼中,還是會覺得「他們是一夥的」!

然而,儘管「壁壘理論」有以上諸多的不足,但其仍然是迄今為止,分析選民投票行為最重要的理論。事實上,我們現在常聽到的所謂各黨派的「基本盤」,就是根據「壁壘理論」作出的論述。

傳統上分析「壁壘」的形成,一般分為三大類:「命定Ascriptive」、「取態Attitudinal」和「行為Behavioral」。

「命定」這個概念在之前的幾講都有提到,就是一些生而具有的特質,例如「種族」和「階級」。 請註意這裏說的「階級」,指的是Caste而不是Class!雖然在不少「發達國家」內,社會流動性已經日漸下降,但以經濟力量為劃分的「社會階級」,尚未至於被認為是「與生俱來」的分野。 Caste指的如印度等「傳統社會」的「種姓」之類,現今尚有少量社會中仍存有這類的「階級」劃分。廣義而言,香港的「原居民」也可以歸入此類。不過這類型命定的「階級差異」,在全世界範圍已極為罕見,即使在曾經種姓森嚴的印度,時至今日力量亦漸見消減。「語言」和「宗教」也常被認為是「命定特質」。固然語言可以學習,但對大多數人而言,母語始終只有一種。至於宗教,在很多族群之內都並不一定具有「宗教自由」,因為往往在剛出生還沒有意識時,就已經「受浸/割」了。

「取態」一般指的是政治上或意識形態上的價值取向。 由於「科學的」選舉研究興起於冷戰時代,故這道由意識形態造成的「鴻溝」曾被提到無上的高度。這一組「壁壘」將選民劃分為「左派」VS「右派」,一切的社會議題都能夠放進這個框架之內作出二分。這大概也不必特別解釋了吧!

至於所謂的「行為」,從某個方面來說,與上述兩者或許也有點關連。一般指的其實是選民對某些組織的認同。 例如教會、工會、互助委員會之類的組識。在很多政黨政治傳統深厚的社會,「政黨認同」往往是地域認同,甚至身份認同的一部分。
如果你問一個美國人支持哪個政黨?他可能會回答你自己三代都是德薩斯的農夫,這就是告訴你他是共和黨的支持者;若他說自己在新英格蘭某著名大學教書,就表示他的票會投給民主黨了。這種分野固然也有上述兩種「壁壘」為基礎,但更多的時候已成了一種「身份認同」,固定把票投給某黨成了一種習慣性行為。

(西歐)傳統的「鴻溝分析Cleavage Analysis」會將社會上的主要壁壘,化約為兩組主要矛盾:「階級壁壘」與「宗教壁壘」,並可用下面的十字座標圖概括。在這個模型下,基本上所有選民的意向和政黨的立場都能在這個座標系中找到相應的位置。

150105

「階級壁壘」分析假設「物質利益」是左右選民投票意向最重要的因素。這種主張「物質決定意誌」顯然源於「唯物史觀」—- 馬克思主義的核心理論。由此就會導出「屁股決定腦袋」的「階級鬥爭」理論。在選舉中,「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戰線」,就是勞工權益、稅務制度、社會福利、私有化等議題,不同的政黨會佔據光譜中的不同位置,為支持者爭取最大的物質利益。在現代,這種對抗通常會被演繹為「自由」和「平等」之爭。

「宗教壁壘」分析則著重道德倫理等精神價值,對於選民投票行為的影響。這在不同國家會以不同層次表現。 在部分保守的國家如愛爾蘭,是基督宗教內部的「公教」與「新教」之爭,該國甚至在近幾年才通過容許「離婚」的法案。當然也有不少國家的「宗教壁壘」是源自於宗教的分歧,例如印度國內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長期對峙。對於一些較為「現代」的國家,則往往會表現為「屬靈」和「世俗」的對抗。且不論矛盾最為激烈的土耳其,就算是西歐「先進國家」,墮胎、性小眾權益、(學校內的)宗教教育、家庭價值等,往往都是政黨用以建立「壁壘」的重要議題。以墮胎為例,是否反對一切形式的墮胎,因姦成孕、胎內缺陷、母體安全,以至幾多個月才算是「胎兒」等,都是各政黨在上述「座標」上的定位。

按照這個模型,各政黨都會在上述的十字座標中找到相應的位置,這就是它們的「政黨身份」由於「政黨身份」本身已具有價值指標的作用,不同價值取向的選民,也就不必逐個議題審視和判斷,而可以將票直接投給在座標系中與自己最接近的政黨,讓其成為自己的代表。這種分析架構在長久以來,一直被認為是解釋投票行為最有效的理論工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491

選前便傳議長買票風聲 馬政府未嚴防? 議長選舉採記名投票 才能擋黑金

2014-01-05  TWM

 

日前縣市議會正副議長選舉,傳出一票五千萬元賄選,民進黨也要求黨籍議員投票時亮票,引發爭議,如何解決這些亂象才能弊絕風清,值得深究。

撰文‧何欣潔、郭淑媛

十二月二十五日縣市議會正副議長選舉,部分縣市傳出賄選疑雲,要求罷免「有錢就賣身」的「豬仔議員」呼聲四起;而民進黨要求黨籍議員投票時「亮票」,也引發爭議。

早在九合一選舉結果出爐後,於十二月初出刊的《今周刊》九三七期即預測,各縣市兩黨議員席次多未過半又不相上下,議長選舉競爭激烈,賄選機率大幅提高,馬政府應強力預防。如今不幸言中,其中以台南市綠營居多數卻翻盤、新北市則有立委林淑芬具名指控「不要低估一票五千萬賄選的影響力」最受矚目。

法務部、最高檢察署未能預先蒐證、預防,僅在事發後偵辦,不免讓外界質疑是否縱放賄選。法務部次長陳明堂回應,法務部與高檢署確有聽到賄選風聲,各地檢署在選前便已加強蒐證,一切以檢方偵辦進度為主。

亮票爭議 近年多判無罪不過,對於民進黨要求黨籍議員亮票,法務部長羅瑩雪與最高檢察署以亮票違反《地方制度法》正副議長「以無記名投票互選」之規定,也觸犯《刑法》洩漏國防以外祕密文書罪,在選前就宣布將介入偵辦。

但對亮票行為,過去法院判決有罪、無罪皆有,近年以無罪判決居多,高雄高等法院即曾在二○一○年判決認定議長、副議長選舉屬於政黨責任政治範疇,不受《選舉罷免法》規範,亮票是放棄無記名投票對自由意志的保障,宣判無罪。檢察總長顏大和表示,近日將向最高法院提起非常上訴,以統一法律見解。

縣市議會生態反映地方派系與黑金政治的複雜關係,為根絕多年來縣市議會正副議長賄選歪風及亮票爭議,高雄市長陳菊、台南市長賴清德以及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相繼提議修改《地方制度法》,讓正副議長選舉採記名投票方式,票票向選民負責。這項提議也獲法學教授、知名律師陳長文呼應。

陳長文投書媒體指出,對於表決採記名(美國國會)、無記名(英、法、日、澳國會)只是制度選擇,各有利弊,須考量國情、落實配套。地方議長選舉何不改採「記名投票」落實責任政治?把黑金、黨意都攤在民意陽光下接受檢驗,由政黨承擔提名議長人選、提升代議品質的責任;若黨意與民意相違,也當接受檢驗。

基於責任政治與民主憲政原則,正副議長選舉應正本清源採記名投票,馬政府與國民黨也應拋除黨派之見積極回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650

美聯儲高官有沒有投票權差別有多大?看看市場反應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930

美國明尼亞波利斯聯儲主席柯薛拉柯塔(Narayana Kocherlakota)當地時間周四(1月8日)在該行參與一項公開市民集會論壇上表示,美聯儲的刺激措施還不足以將通脹推至2%的目標,2015年加息將拖累通脹複蘇。

就在前一日,芝加哥聯儲主席埃文斯(Charles Evans)也發表了類似鴿派講話,稱美聯儲不應該急於加息。他認為過早收緊貨幣政策可能會是一場“災難”,該講話引起了標普500股指期貨應聲上漲接近20個點。

而今年剛剛卸下投票權的Kocherlakota可謂“人走茶涼”,同樣鴿派的講話並未能引起相同等級的市場反應,話音剛落股指反而略有下跌。這體現出了美聯儲成員間投票權有無的區別。

20150108_dove

美聯儲最高決策機構——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里雖然所有成員都可以發表意見,但最終可以投票來決定利率政策的人數是有限的。今年擁有投票權的為10人,包括:

鴿派的美聯儲主席耶倫(Janet Yellen);

偏鴿派的美聯儲副主席費希爾(Stanley Fischer);

鴿派的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William Dudley);

偏鴿派的亞特蘭大聯儲主席洛克哈特(Dennis Lockhart);

偏鴿派的舊金山聯儲主席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支持低利率的芝加哥聯儲主席埃文斯(Charles Evans);

偏鷹派的里奇蒙聯儲主席萊克(Jeffrey Lacker);

以及態度較為中立的美聯儲理事塔魯洛(Daniel Tarullo)、鮑威爾(Jerome Powell)、布蘭娜德(Lael Brainard),詳見下圖:

15486-1-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839

SENSE隨筆150109點解要投票「畀佢」?下篇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1/09/sense%e9%9a%a8%e7%ad%86150109%e9%bb%9e%e8%a7%a3%e8%a6%81%e6%8a%95%e7%a5%a8%e3%80%8c%e7%95%80%e4%bd%a2%e3%80%8d%ef%bc%9f%e4%b8%8b%e7%af%87/

SENSE隨筆150109
點解要投票「畀佢」?下篇
朝日執筆:選舉簡介系列特別篇(續集)

然而,約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壁壘理論」備受挑戰,其解釋力出現了所謂的「脫軌現象Dealignment」。比方說,以前這個理論能夠解釋大約80%選民的投票行為,另外的20%就通常以「例外情況」搪塞過去算了。不過,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壁壘理論」對投票選擇的解釋力只得約60%,餘下的40%連(向來無恥的)選舉學者們都不得不認同,很難以「例外」去蒙混過關了。須知當今之世任何一場選舉,40%都已是一個「決定性多數」了。

針對「壁壘理論」解釋力日減,各路專家當然要提出不少(不知有沒有解釋力的)解釋。上面說過「階級」和「宗教」是劃分「壁壘」的兩大主軸。故此,最主流的解釋正是以此二者為基礎的。
首先是所謂「意識形態的終結」。其實早在冷戰結束前,意識形態的影響力已逐漸減退。在後冷戰時代的今天,選民投票時對「階級意識」的自覺更是大不如前。這種現象在一些已進入「後物質時代」的社會更為明顯。「工人」不必一定投「工黨」;反過來說,全國首富也可以認同「更公平」的社會資源分配方式。「最低工資多一兩塊錢」、「個人免稅額增加10%」,這些零星的「物質利益」顯然已不是這些「先進國家」選舉中的「大議題」了。

至於「宗教」方面,「壁壘」的力量也隨著社會日趨世俗化而逐漸消退。一方面固然「虔誠的信徒」和「信徒的虔誠」都正在減少,即使是自命虔誠,每周上教會的教徒,亦不一定會認同世俗事務必然要與宗教掛鈎。一個虔敬的公教徒即使不認同「同性戀」行為,卻並不表示他不可以把票投給一名他認為能力卓越的「同性戀」候選人。另一方面,即使他仍反對墮胎,但卻會以公共衛生等面向去申述其主張,而不一定開口閉口就是「神的旨意」。這些「世俗化」的趨勢,促使「宗教壁壘」對投票行為的影響力與日俱減。

況且,與「壁壘理論」密切相關的是「動員理論」。然而毋容置疑的是,相對於以前各種團體生活對身份認同和肯定個人價值的重要性,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日趨「個人化」。工會、教會、互委會對選民建立自我身份的意義大不如前,對其投票行為的影響力當然也就大幅減弱。大量選民傾向擺脫壁壘「行為層面」制約的同時,也不落彀於傳統「十字座標」的羈絆,轉而按照「個人意向」投票。

除此以外,隨著社會越趨「多元化」,新產生的社會議題也非「過度簡化」的十字座標所能包羅。 政黨作為一些相對嚴密的組織,從好的一方面有其定錨的力量,從壞的一面則顯現出頑固的惰性,以至在新時代來臨之時往往難以「轉身」。舉例現在流行「環保」議題,從聖經角度解釋,究竟應該是「珍惜神的恩賜」,抑或「不必擔心,儘管交托神」才對? 對於「保育」問題,究竟馬克思會認為這個「殖民地建築」是「勞動人民的輝煌成果」而必須加以保留,抑或是「帝國主義的醜陋殘跡」而務求除之而後快?也許當這些傳統政黨開了三次大會,仍未決定正式立場之時,各種民間團體、網絡組織已經示威遊行了五次!「新議題」此起彼落,流轉速度極快,令傳統政黨措手不及,然而這些往往卻就是當次選舉中選民最關註的議題。這種變化急速的政治形態也是「壁壘理論」失效的重要原因。

總體而言,只能說選民的投票行為越來越「不穩定」。即使同一名選民(尤其是年輕選民),在各次選舉中的投票選擇,往往亦表現得「無跡可尋」。隨著這類「不穩定選民」數量日增,「壁壘分析」在解釋投票行為上亦越見乏力。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相關研究,相對於「階級」,「宗教」力量崩壞的速度還是較慢,在選舉中仍能保有相當的影響力。***

既然新世界已非舊理論所能有效解釋,那有什麼適應這個新時代的新理論呢?很遺憾,目前還沒有一個像「壁壘分析」一般的「大理論」,可以較為有效地描述乃至預測「後現代」選民的投票行為。正如大部分的「後現代理論」一樣,有的只是一些較為零散,解釋力也相對局限的「現象分析」。

第一種分析強調「個人票」的重要性。所謂的「個人票」,就是由於某些原因,選民投票支持的對象是某特定的候選人,投票取向與該候選人的政黨,以至政策取向未必有太大關係。
以美國為例,大量選舉研究發現,有個別州份的國會議會已經多屆連任,而其支持者甚至是跨黨派的。 選民對該議員的忠誠,有部分也許由於難以言喻的「魅力」因素,但更多的原因是「個案跟進」、「成功爭取」等地方政績。 顯然這種對個人的支持是雷打不動的,一旦該議員放棄爭取連任,其所屬政黨亦不可能將其支持者有效地吸納。 當然這種「個人票」的形成,與選舉制度也不無關係。一般只有在「單議席單票制SMS」或「排序複選制IRV」等「單議席選區」較為常見。當然,在需要有效「配票」的制度,如「可讓渡單票制STV」和「不可讓渡單票制SNTV」之中也不少見。

另一種更為直接的就是所謂的「恩從關係Patron-Clientelism」。這種利益交換關係向來存於任何政治層面,也毋需太多解釋。 簡單來說,就是政客透過選舉以獲得權力,並運作這種權力將資源分配予自己的「客戶Client」,客戶自會感恩圖報,有錢出錢,有票出票,在選舉中支持其「恩主」,以維持這種利益紐帶。這種關係可以發生在任何政治層級,大的如中央地方關係:國會議員甚至閣員為某省爭取建造一條新的鐵路,既促進經濟也增加了就業機會,成功幫助了省長連任。國會大選之時,省長自會知恩圖報,盡力動員,交出十萬八萬顆「人頭」。小的如某區議員運作政府撥款,資助一個與其友好的街坊會辦個「中秋聯歡」,然後一眾公公婆婆就可以一邊吃著月餅,一邊看李龍基,一邊抽奬,一邊聽街坊會的領導們不斷地大力「唱好」該名議員。

最後一個被認為重要性不斷增加的因素,就是各種「競選活動Campaigning」(臺灣一般會翻譯為「輔選工程」),或所謂「政治/選舉市場學Political/Electoral Marketing」所造成的影響。 正如上面所說,「意識形態」、「階級」、「宗教」,以至「物質利益」,都未必能夠左右選民的投票意向了,各大傳統政黨的招牌當然也招不了多少客人。研究表明,在各種選舉之前,往往都有30%的選民還未決定投票意向。這些「未定票」的流向顯然足以決定結果,而以「形象」、「點子」、「想象」等「文宣」為主要武器的「競選活動Campaigning」,就是吸納這些「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選民最有效的方法了。

下一篇文章,我們將會集中介紹有關「競選活動」,也就是所謂「選戰」的林林總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902

于投资者,政改投票结果还有那么重要吗?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373


于投资者,政改投票结果还有那么重要吗?


作者:格隆汇评论员




先上一个港股投资圈的笑话:港股,志愿军已全部阵亡!志愿军已全部阵亡!解放军请速速过江!解放军请速速过江!这是留言,不用答复!这是留言,不用答复!


这个笑话生动描述了当前港股的悲惨现状:在6月17日香港政改投票越来越近的压力下,多数港股投资者已经意识到风险的逼近并开始踩踏出逃!


风险担忧演变成了溃逃行动,在A股不断创出新高的背景下,最近港股的背影显得格外落寞,甚至出现了一轮恐慌性的下跌,其中中资股尤其明显(见下图:港A股指数走势)

政改投票:砸坑进行时

香港的这次政改,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部如何产生特首的法律,它对香港的未来意义深远。但如同很多港股投资人形容的,政改就是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把用细线吊在我们头顶的剑,一有风吹草动,底下的人就噤若寒蝉。

对于这样一个不确定的系统性政策风险,格隆汇一直在持续跟踪和探讨,也连续推出会员文章,分析香港政经态势,博弈格局,以及对冲应对策略。我们深知:这种无法把握的政治风险,体现在证券市场上,砸坑几乎是必然的。因为在操作上,只要是个理性的投资者,正常的操作策略就是减仓观望,都希望等政改结果明朗之后再考虑下一步操作:所谓的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当很多人都同时执行同一个应对操作策略,纷纷减仓,踩踏行情的出现就再自然不过了。

在港股有一定投资经历的人肯定对这种行情不会陌生。比如14年年底,A股突然开始火爆,大陆资金不断从香港撤退跑去炒A股,很多港股就这样被杀的不成人形,有些跌到了匪夷所思的低估程度。

但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单个个体的理性行为,并不保证群体行为的整体理性。这种原理在证券市场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各种踩踏:个体因为理性而采取的一致性自我保护或者逐利行为,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并给其他冷静旁观者提供了绝好机会。

如果我们从现在再回过头去看14年底被北上资金杀得一塌糊涂的那些股票,从那时拿到现在,收益率是何等惊人。

政改投票:结果还有那么重要吗?

先看一张图:

上图是过去5年的AH股溢价指数图。一周前,这个溢价指数还只是在122左右徘徊(意味着同样一家公司,A股比H股溢价22%),在过去一周的政改投票压力下,这个数字直线拉升到了142.17,创出了5年新高!

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政改问题是永久性的吗?还是临时冲击因素?是不可能解决的世纪难题?还是一定会解决的当前问题?

回答了了以上问题,就可以轻松回答本文标题:政改投票:结果还有那么重要吗?

港 A股跌到这种程度,已经把6月17日政改不通过的风险绝大程度Price in了,政改最后结果,反而已经变的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出结果,让大家提着的心放下,让达摩克利斯之剑不要再悬在头顶。这就好比最近的高考,不管准备好 了还是没准备好,该来的总要来,区别只是最后的分数有高有低。

政改通过有通过的玩法,不通过有不通过的玩法。以执政党的政治智慧,还能让这个问题持续发酵,并成为影响香港整体发展的绊脚石?!

当前最重要的是:让靴子落地。

套用一句最俗的话:“利好出尽是利空,利空出尽是利好。”所以在接下去的日子到政改投票之前,港股继续维持现在羸弱的走势,那么不管政改投票结果如何,政改后的方向,大概率只有一个:涨。

区别只是能涨多快涨多高。

而你这个时候要做的,既不是追随集体的所谓理性去自残,更不是两眼一闭,双腿一蹬,死猪不怕开水烫式的不管不问,而是一定要竖起浑身每一根毛孔,睁大眼睛:这种泥沙俱下的恐慌时候,多少好公司杀出了诱人的价值,你不去果断寻觅和把握机会,更待何时?!

投资,战略永远比战术重要很多

1945年日本投降的时候,你可能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1、  是跟着共产党,还是国民党?

2、  战后,是脱下戎装,还是是去做科研,甚至弃甲归农,老婆孩子热炕头?

前者是战略大方向问题,你选择错了,可能满盘皆输。后者只是一个战术问题,就算错误,也无伤大雅。

投资是一个道理。纠结短期事件冲击,这是战术层面的细节。如果因为这种战术细节影响甚至改变整个战略大方向的布局,你可能会输掉很多。

现在港股的战略大方向是什么?需要关注哪几个问题?格隆汇分析过很多,这里再赘述一下:

1)国家资本输出大趋势不会因为政改而改变。国家资本输出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一个香港地区政改投票,改变不了这个趋势。而我更相信大陆关于政改一定做了充分准备,过与不过,都有充分的备案。

2)香港扮演资本输出的先锋部队角色也不会变。香 港作为大陆的亲骨肉,虽然闹过一些误解和不愉快,但毕竟是一家人。有不少人认为如果政改不通过,中央肯定会敲打香港,甚至会截断北水,抛弃香港——这实在 是太低估中央的度量和眼光了:孩子不听话,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总能解决。你的孩子不听话,你会去掐死他?除非你自己疯了。

3)价值低估永远是王道。恒指12倍的PE放在全球主要市场几乎垫底,且港币汇率盯住美元,美元加息对港币影响有限。当前AH溢价指数已经创出5年新高。AH溢价几乎就是判断港股反弹的最有效指标,溢价越高,反弹概率越大。

4)有没有想过,政改万一获得通过了呢?以现在的下跌幅度,之后的报复性反弹将会是怎样恐怖?!

这次政改,我们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去进行预测,我们不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港人对这次政改的态度我们或许不能理解。但,无论怎样,按照港股目前这个跌法,政改投票结果如何,真的、真的已经不重要了。

但我们还是衷心的希望:让政改方案通过。

香港族群撕裂,社会原地踏步不前,经济停滞已经太久了,是时间改变了!

格隆汇声明: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来源“港股那点事”及作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896

修憲仍是一場空 國民黨綁架十八歲投票權


2015-06-22  TWM

六月十六日是立法院本會期最後一天,包括「十八歲公民權」等修憲提案全數未處理;修憲案趕不及在明年一月十六日總統大選前半年公告,修憲公投確定無法與大選合併舉行,而修憲門檻超高,若單獨舉行公投勢必難以過關;人民殷盼的憲政改革,依舊一場空。

此次修憲,朝野有共識的提案包括十八歲公民權、不分區立委分配席次門檻降至三%,民進黨團建議可先處理。但國民黨團堅持十八歲公民權須與不在籍投票、閣揆同意權等包裹處理,協商未果。

在立院外靜坐的公民憲政推動聯盟共同主席黃嵩立批評,不在籍投票是法律層次問題,閣揆同意權也應以整體政府職權考量,不宜單獨入憲,國民黨用此二議題綁架 十八歲公民權、降低不分區立委門檻,「破壞修憲的機會, 讓人無法接受。」《今周刊》去年第九三六期封面故事報導,全世界逾九成國家,十八歲就享有投票權。如今,國民黨以尚未凝聚共識的議題,綁架「十八歲公民 權」,讓台灣自外於世界潮流。

剛通過國民黨總統初選民調的洪秀柱,也贊成十八歲公民權,她與她的同黨立委們要如何說服民眾,阻撓「十八歲公民權」是合理的作為?

(陳柏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102

投票app兩年無起色專家:「太少着數!」

2015-10-29  NM


「一陣放lunch,食飯定食麵?」Jacky兩年前創辦Votee,讓用家事無大小,就算如上述問題般無聊,都可以在app發問,讓其他人投票。這個看似無聊的手機app,居然已有投資者,市值三百三十萬美元?!今次請來評審專家,是有過百員工、負責數碼通(0315)旗下手機支付平台KISS的Sino Dynamic行政總裁江慶恩。他笑稱:「App內咩都問,會否令選擇困難更嚴重?」不過話鋒一轉,就嚴肅道:「大致方向我認同。但Jacky有兩大問題要解決,才好正式推出!」Votee已籌備了兩年,到底仲有咩問題?我點sell:「無晒選擇困難症!」

我是陳豪傑Jacky,Votee的創辦人。大部分人聽到投票,就想到嚴肅的總統選舉、公司決策。我們以生活化的角度,讓用戶喺生活中大小事務,都可問到意見。例如有用戶有感情煩惱,究竟分手還是繼續好?他upload問題後,可以邀請在facebook、WhatsApp的朋友、甚至陌生人投票,並留言俾意見。有時問題好無聊,但對有選擇困難症的人,買紅色還是綠色衫?去哪間餐廳吃午餐?都是頭痛問題,呢個服務幫到你!我中大畢業後打過幾年工,一二年創立印花app「StampUp」,收集商戶優惠。運作一年,搜集到嘅商戶優惠唔夠多,而本身優惠夠吸引的商戶,又根本不用中間人,我於是開始想新的項目。因之前創業的關係,有投資者的人脈,迅速找到投資者就開始Votee。做Votee這類平台最緊要做得夠大,所以在香港站穩陣腳,就會進軍內地及英語市場。雖然一四年已經放在App Store供人下載,了解用戶意見,不過其實我哋未正式出街。

專家盤問:「用戶數目唔夠!」

江:江慶恩J:Jacky

江:做平台最重要是用戶的人數,你如何吸引人使用?J:我嘅諗法係與品牌合作。而家嘅客有岡本安全套,佢哋喺Votee設問題,如有無用安全套,鍾意岡本定杜蕾斯多啲等等,做市場調查。最近我哋亦有用岡本送出的贈品,在理工大學外擺展覽,送出避孕套、經痛貼等,吸引用戶登記。當日短短三小時,就有二百多個大學生下載了Votee。其實品牌做市場調查會用幾十萬、幾百萬,我們的收費相對便宜,也有一定宣傳效果。若果再有投資者肯注資,有錢在電視宣傳就更簡單啦。江:但你的用戶數目看起來不多(Jacky不願透露人數,現時Votee內J:每條問題約有二十至四十人投票),品牌為什麼要與你合作?我拍檔阿Joe之前替不少品牌做marketing,所以與不同品牌有聯繫。品牌可以免費加入Votee,想發的帖,我免費100%派足給所有訂閱用戶,我知facebook係要收費才會派得多。若果品牌想以用戶資料做市場調查,我才會收費,而且比市面收得更平。江:雖然未正式出街及做宣傳,但Votee已經做了兩年,在手機app的世界已經十分之長,你到底有多少用戶呢?J:facebook都不是一、兩年內成功,我是以facebook作為目標的,所以不急於一時!我這刻不能公布用戶的數目,不過投票的總次數就有十萬多個。看來不多,因為正繼續開發更多新功能,所以未大力宣傳。我們亦正開發系統,譬如發問者最後作的決定,會通知其他投過票的用家,提高用戶之間的互動性。到明年年頭,系統夠完善,就會出力宣傳,我相信用戶的數目會有雙位數字增幅。

「有無用戶咁得閒?」

江:若果你真的可以影響用家購物的選擇,對品牌來說是很吸引,甚至見到同行用Votee宣傳,可能要馬上跟。但你並非時常有優惠,那麼投票的人,點會咁得閒成日幫人決定?J:我們有八成用戶保持使用,誘因是被重視的感覺。他的意見會影響到別人的抉擇,亦能留言支持自己的選擇。當然不單是做決定,我們的target group都包含《100毛》那一類,用戶有時有些「無厘頭」,純粹為搞笑,剛剛重陽節就有人問:「是日重陽節,大家會去登高,還是去高登?」江:你有三個程式員,如果有一兩個走,你都很麻煩。你點留人?你都知道他們在公司做一年已經好俾面!J:我是有研究過的,不單是人工問題,尤其是tech人,要了解他的learning path,讓他一直有進步。我亦會用十六型人格,請一些不會輕易走,又不是


英國議會將投票決定是否出兵空襲“伊斯蘭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19730.html

英國議會將投票決定是否出兵空襲“伊斯蘭國”

一財網 方向明 2015-12-01 22:46:00

英國首相卡梅倫在唐寧街10號表示,將會在下議院就英國是否參與向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發起空襲舉行一日辯論並在當地時間2日進行投票。

剛剛在巴黎參加完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英國首相卡梅倫剛回到英國就馬不停蹄地在唐寧街10號表示,將會在下議院就英國是否參與向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發起空襲舉行一日辯論並在當地時間2日進行投票。

卡梅倫認為,“伊斯蘭國”對英國存在威脅,采取空襲行動是“正確”並且符合國家利益的,這也是英國在響應盟友的號召,而且關於空襲的提案在議會中正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

卡梅倫力推打擊計劃

“我希望議員們能夠充分考慮,積極發言,表達觀點,提出問題,審視政府的決定。”卡梅倫稱。

英國外交部長哈蒙德(Philip Hammond)表示,相信卡梅倫政府能夠獲得議會的多數支持。“我有信心當議會舉行投票時能看到大多數議員會對這個行動表示贊成。”

11月27日,法國總統奧朗德就曾呼籲英國議會支持英國加入針對“伊斯蘭國”的打擊行動中。卡梅倫也在訪法期間表示對法國的“堅定支持”,回國後便拿著38頁的材料在議會上花了2個多小時接受103個議員的各種發問並試圖說服他們。

在此之前,卡梅倫也不止一次地提起將對發動空襲一事舉行議會投票,呼籲議員支持軍事行動“保衛國家安全”。卡梅倫政府也竭力說服工黨支持這一計劃,從而確保能夠拿到多數選票。

對卡梅倫的決定來說,最大的挑戰將來自工黨。

此前,長期持反戰立場的工黨領袖科爾賓(Jeremy Corbyn)曾致信議員稱不支持空襲行動,而且認為應該花兩天時間進行辯論,但是卡梅倫表示,將會把兩天之內應該討論的問題集中到一天之內。

不過,科爾賓在舉行完影子內閣會議之後表示,將允許議員“自由投票”(Free Vote),這意味著他並沒有打算引導工黨議員們投票反對軍事行動。

工黨內部意見不一

雖然工黨領袖反戰,但是工黨內部意見並不統一。

一份1900人參與的工黨內部調查顯示,75%的工黨成員持反戰態度,而有13%的工黨受訪者支持空襲。

此外,至少有一半的科爾賓的影子內閣成員支持發動空襲,所以,科爾賓反對空襲的那封信也遭到不少黨內成員的抵觸,甚至有一名影子內閣成員以辭職相要挾。

此前,工黨還曾請公眾發郵件表達對空襲敘利亞的態度,並聲稱10萬封回複郵件中有75%表示反對參與空襲。

根據YouGov在11月底對1600名擁有投票權的公眾所做的調查,59%的受訪者支持對“伊斯蘭國”展開空襲,而只有20%的受訪者表示反對。

甚至,2013年反對卡梅倫出手打擊阿薩德政權的30名保守黨議員中,也有一部分在這次的出兵動員中對卡梅倫表示支持,認為打擊極端勢力刻不容緩。

但是,也有不少英國民眾也通過遊行表達了反戰情緒。11月28日,上千人在唐寧街10號前舉行遊行,呼籲議會不要支持英國出兵參與空襲。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