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鎊匯急跌 購物旅遊最划算 網銀理財兌英鎊享電匯價

1 : GS(14)@2016-07-12 08:10:17

【明報專訊】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後,英鎊匯價持續下跌,近日兌港元不時低見「10算」以下,港元兌英鎊購物變相享有約六折。瑞信亞太區投資策略師邵志銘表示,英鎊兌美元若跌至1.2,相對平均歷史水平,算是非常划算。暑假後不少香港學生會到英國升學,或者計劃到英國旅遊,怎樣兌換英鎊才是最抵,成為近日熱門話題。除了親身到找換店兌換,其實亦可以利用各家銀行的網上理財戶口,以較優惠的電匯價(TT rate)先進行兌換,再到就近分行提取外幣。

近期英國脫歐令英鎊、歐元、日圓等貨幣匯率大幅波動,其中英鎊大挫令不少人對買入英鎊大感興趣。如果希望在網上完成外幣買賣,首先需要有該行的戶口,並已開通網上理財戶口及擁有外幣戶口。一般網上理財戶口的貨幣買賣將以電匯匯率買入貨幣,以昨天的英鎊銀行賣出價為例,大部分銀行的電匯匯率均比現鈔低數百點子,恒生銀行每英鎊的電匯匯率比現鈔低0.154港元,某些銀行如果以較高級的戶口進行買賣,更可以享有比電匯更優惠的匯率。

在網上銀行買入外幣後,可選擇指定分行提取外幣,但要留意有每天提取金額有限制,如果提取金額較大(如超過1萬元英鎊),需要分數天提取。

可先兌換 再選分行提取

另外,兌換外幣的時候亦需要留意,某些銀行會就每單買賣外幣的交易收取手續費,兌換的時候可以先計算需要兌換的總額,避免分開兌換做成額外的手續費開支。一般而言,以現鈔兌換較帳戶提取的手續費較高,但創興銀行例外,現鈔兌換的收費為零,帳戶提取為50元。

計算哪一種兌換方法較划算的時候,除了留意匯率,也需要把銀行的手續費計算在內,匯率對買入大額外幣影響較重要。以百年找換店為例,雖然匯率較某些銀行為高,但如果需要兌換的金額較少,由於找換店手續費為零(如果索取多於1張單據,需要付每張10元的手續費),即使外幣匯率較高,可能總數亦較划算。

即使暫時沒有到英國旅遊的打算,買入外幣亦可以作為定期存款。不少銀行亦有外幣定期存款的服務,以恒生銀行為例,英鎊1星期定期存款年利率為3.5厘,1至6個月定期存款利息為0.3厘。如果以外幣作定期存款,需要留意由於近期匯率劇烈波動,利率收益或未能彌補匯價下跌的損失。

瑞銀﹕英鎊或仍未見底

此外,喜歡到英國旅遊或有子女在英國升學的投資者,相信亦會趁着這一波英鎊貶值趁低吸納,但在未來缺乏明顯利好消息的情况下,或許不需要急於一時買入英鎊。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霍慧敏表示,英國未來仍然面對不少未知因素,因此難以預測英鎊何時見底。瑞銀英鎊兌美元3個月目標價為1.32,而對英國2017年經濟增長預測已下調至0.5%,「里斯本條約尚未啟動,脫歐其實仍未確實執行,短期內英鎊應會繼續疲弱」。

明報記者

[蘇樂恩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234&issue=201607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333

脫歐後英鎊急跌 英國樓9折值博?

1 : GS(14)@2016-08-03 02:26:39

2016-07-23 iM

英國通過脫歐滿月,至今英鎊滙價一沉不起,不少外資乘勢購入當地資產,但亦有分析稱倫敦住宅樓價,未來3年將現20%跌幅,使人關注其樓市動向。於英國持近百億物業的培新集團業務總監吳美綺表示,未見業主恐慌式拋售,脫歐不確定性長遠雖令中價房屋受壓,但若有子女升學住宿或其他具體目標,現時乘滙率優勢,仍可吼東倫敦或近郊的細價盤,至於酒店、舖位受累較少,因英鎊跌反而會吸引旅客到訪,故集團仍在物色合適新項目。

自上月24日舉行公投,英鎊持續貶值逾一成,兌港元曾經跌穿10算水平,創1985年來首次,吸引國際資金趁英鎊低水流入樓市。美國富國銀行(Wells Fargo)本周三就斥約3億英鎊(約30.5億港元)收購倫敦商廈33 Central,預計用作新總部,為脫歐後英國最大宗商用物業成交;有英國基金減價15%出售資產,其中渝太地產(00075)購入倫敦區酒店,日本軟銀(SoftBank)近日更豪擲243億元英鎊(約近2,500億港元),以四成半溢價併購英國龍頭晶片商ARM,均反映英鎊大跌趨勢在前,有利外資吸納當地資產,紓緩脫歐後的經濟憂慮。

英倫銀行亦派定心丸,上周脫歐後首度議息,意外地按兵不動,主要利率維持0.5厘低位,買債規模3,750億英鎊不變,避免市場擔憂央行對經濟前景缺信心,而面臨更大沽壓及走資潮,議息後英鎊應聲而上回穩,展望下次議息的8月4日,將同時發表季度財政報告,包括最新GDP增長及通脹預測,料屆時仍有望減息0.25厘挽救經濟。券商瑞信稱,英房產與英鎊息息相關,鎊值長遠走弱,始終拖低樓市表現,故替英國房產投資信託(REITs)評級為「減持」;法興亦指各種隱憂下英鎊縱使再跌,國際投資者也不會隨便入市。

英樓近3年累升六成

市場對英國地產看法好壞參半,主因是其樓價過去3年急升60%,累積回吐壓力,未來經濟充滿不確定性,寫字樓及中價住宅首當其衝,因外資企業可能鑑於脫歐而撤離,減少員工住屋需求。皇家測量師學會(RICS)公布,6月份倫敦樓價指數跌至負46點,創近7年低位,無論樓價或全國房地產需求,都是2008年金融海嘯後谷底,市場上放售物業數量也是紀錄新低。更使市場焦慮,是脫歐後標準人壽、英傑華、M&G Investments、亨德森全球投資等7家英國大型房地產基金,陸續暫停散戶贖回申請,合計凍資高達180億英鎊(約1,845.7億港元),似乎令樓市危機迫在眉睫。

對於市場悲觀情緒,2012年起進入英國樓市、今年初斥3.45億英鎊(40億港元)購入全英第5大酒店的培新集團不盡同意,吳美綺表示:「最初公司都擔心英國脫歐,當地其他業主會不會賤價拋售,結果迄今一個月,看不到資產好廉價出讓,頂多部分業主之前開價雄心萬丈,現在變得較務實。例如日前有市值8,000萬鎊(約8.8億港元)的倫敦寫字樓招標,我們入標了,結果除預計中的亞洲投資者外又有美國資金,出手緊貼意向價,業主不會平賣,所以英國樓劈價潮,實際上沒有發生。」

回看脫歐,吳美綺坦言超乎想像,因為公投前一日,無論博彩業賠率或民意調查,都反映留歐意欲較強,最終結果逆轉,令投資者都跌眼鏡,至於基金停止贖回情況,她相信該批基金大多資金充裕,只有一至兩家會因為贖回而導致周轉不靈,他們汲取了雷曼事件中恐慌性拋售深刻教訓,設法令投資人冷靜下來,不要一時衝動,無端以遠低市值的方式沽出,就結果而言,市場也沒有出亂子。

吳美綺認為脫歐對英國真正影響,待今年第三、四季才轉趨明朗。「市場現在考慮的,第一是減息,其次是更多量寬措施(QE),去抵銷脫歐衝擊。我的看法是,英倫銀行見脫歐後環境非預計中壞,所以靜觀其變,但他們會兩手準備,萬一情況轉差就隨時準備QE『放水』。而脫歐具體方案,在9月前都不會有實質進展,因為英國脫歐的《里斯本條約》第50條(Lisbon Treaty Article 50)未啟動,下個月都未必啟動,始終新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才上台不久。」

脫歐料短期進展不大

「前倫敦市長、外交大臣約翰遜(Boris Johnson)也需要揣摩德、法等國態度,加上7、8月是歐洲人傳統重視的暑假,不少金融或主權基金部門開始放假,故未來2個月,是英政府摸索脫歐方向的檔期,反正英國也不急於脫歐,心急是歐盟。」她提醒,環球資本市場要到年底才清晰,「今年是政治年,美國11月總統大選舉足輕重,如果英國脫歐都是黑天鵝,市場更應該為美國大選做好心理準備,始終特朗普(Donald Trump)對歐洲、中國立場都強硬,而且難以捉摸。」

上周末有英國樓盤來港開售,曼徹斯特樓盤HiLux,單位間隔1至3房,面積約500至1,000平方呎,入場費18萬鎊(約185萬港元)起,至最高30萬鎊(約308萬港元),平均呎價300鎊(約3,090港元),項目預算2018年入伙,屬於脫歐之後首個來港的英國盤,兩日展銷期間,一共售出8伙,包括有投資者連掃2戶收租。在英鎊受挫前提下,到底英國樓市會不會大跌?港人挾滙率優勢,現在買英國樓又有無着數?吳美綺逐一解答。

「其實英國樓市尤其倫敦都幾似香港,既有超高價豪宅,也有較廉宜的可負擔住房計劃(Affordable Housing Programme),類似香港居屋,但是由私人發展商承建,呎價約500英鎊(約5,130港元)質素不錯;介乎兩者中間,還有中價樓市場。倫敦似香港還包括樓價貴,年輕人買不起樓,所以細碼樓盤市況不會太差,始終上車需求都好高。」

她預計,英國脫歐之後最受影響的是中價住宅,即呎價1,500至3,000英鎊左右物業,短期內都遇到壓力,始終近年樓價升得急,英國政府推出增加釐印費等辣招打壓,樓市本身接近周期性調整,但會否跌兩成這樣多,要視乎業主是否等錢使或市場出現拋售潮,暫未見這情形,料英國發展商仍有秩序賣樓套現。另外,雖然中價樓受壓無可避免,但英國最高端的豪宅物業,跟香港山頂一樣,不管多貴都有捧場客。

隔山買牛慎選發展商

她續指,倫敦樓市供應量,比香港少得多,當地不流行期房預售(Off-plan property),一般都是賣現樓,除非樓盤是面向海外買家,例如新加坡、香港等,但這類新盤正因為預售,本地人較少考慮,僅靠海外的單一客源,所以價格會較相宜,「早1、2年來港路演的英國盤,都不是賣得很好,到最近英鎊跌、滙水吸引,反而取得突破。未來主攻海外客的樓盤、門檻較低的上車盤,價格都較穩定,而且比港樓合理。英國也較多樓盤由基金持有,規定6年至7年內要賣,定價可能受壓,值得留意一下。」

早前本港發生英國樓花爛尾事件,有苦主遊行至英國領事館要求徹查,或涉及本港代理隱瞞發展商財困清盤。那準買家擬購英國盤,又有甚麼需注意?有專家指準買家入市前,對發展商背景及過往項目成績應有一定了解,而英國發展商可分為上市公司和私人財團,前者可供查閱資料相當詳細,準買家可以透過公司年報或股價略知其財政狀況。除了發展商履歷,有質素樓盤應具10年新屋保證(New Home Warranty),保險公司會為此類項目提供10年結構保證,假若發展商建築期內倒閉,買家首期亦得到保障。

吳美綺同意現時不失為入市時機,但買家必須有良好計劃。「如果諗住買英國樓投資,就要計劃一下收到租金的英鎊,會有甚麼用途。如果沒甚麼目的,收到英鎊又兌回港元,好明顯就蝕底。如果在當地用得着英鎊,就不怕貶值,例如有小朋友在英國讀書的家長,更可以把單位自用,讀書3、4年,已經賺回租金支出,到2年後脫歐完成,說白一點,倫敦始終是倫敦。目前樓價和高峰期比打九折,其實是機會。第一、個別發展商脫歐後,定價可能心軟;其次、食盡滙率優勢;第三,資金在港出路也不多,投資回報不是好抵。」

戴德梁行早前便發表《英國脫歐專題報告》,指英國離開歐盟後,中國投資者普遍認為,英國經濟將進入暫時的調整期,這時期對許多內地投資者而言,是買入良機,特別是房地產市場。今年上半年,中資投資英國物業,仍以商業地產為主,寫字樓佔40.3%,涉資14.4億美元,酒店項目佔30.6%,住宅市場只佔15.3%。該行亦指,英國脫歐造成英鎊貶值,部分資產價格產生下降空間,目前投資者瞄準英國住宅、酒店和舖位,因外幣購買力上升,帶來旅遊和零售業收入增加,將促使當地零售物業增值。

鷹君叫停倫敦25億項目

不過,英國脫歐確實引發憂慮,鷹君(00041)主席羅嘉瑞近日指,英國基金暫停贖回是非常極端的做法,顯示英國決定脫歐的不確定性,故已經擱置位於倫敦的2.5億英鎊(約25.6億港元)房地產項目,選擇靜觀其變。吳美綺則不擔心當地市道,因為脫歐後多人去英國旅行,酒店和商舖受惠,寫字樓視乎類別,樓面太大的商廈短期受壓,因為離開歐盟,作為銀行和資金窗口角色,已失去代表性;面積較小例如1萬平方呎以下,就沒有減價或減租現象。

培新2012年進入英國樓市,在本地發展商之中可算先驅,「坦白講我們是幸運的,買完首個在倫敦牛津街的項目不久,已經見到個市升得急。」培新目前正擴大在英國以外的歐洲投資版圖,包括和夥伴LJ Partnership入股商場基金Pradera,其管理資產約2.3億歐元(約200億港元),包括英德、西班牙及意大利等零售物業,租戶逾2,000個,此外還有位於德國的學生宿舍。

「9個月前,我們開始在英國以外,尋找其他歐洲發展機會,其中學生宿舍項目較流行,因德國留學生數目龐大。以投資角度,宿舍是較簡單的投資工具,一般Student House不用奢華,提供床、被鋪,或者小型Canteen,運作上簡單,好處是留學生很少會欠租拖租,不想影響讀書,所以對投資者來說宿舍就像現金牛(Cash Cow),能夠持續創造出現金回報。」

東倫敦新發展區搶手

香港人買英國樓,地點是重要因素之一,吳美綺有不少建議。「倫敦近年最重要的活化是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多個樓盤各300、400個單位,已是很多,碼頭在泰晤士河新區,由於北岸舊核心區發展得七七八八,像倫敦滙豐總部就是搬到碼頭一帶。碼頭所在的東倫敦,最近8年發展蓬勃,一來有地鐵延綫公布及奧運公園設施落成,二來市中心樓價也升得太急,令倫敦市商圈東移,現時最旺包括Aldgate、Shoreditch區,是倫敦一區尾、二區頭,另外Camden Town以前像香港的深水埗區,現在也十分『靚仔』。」

「香港人少買英國二手樓,但如果對市場知根知底,也可以考慮二手物業,因為英國發展商不像香港,不會提供驚人折扣優惠、九成半按揭,最多只是送律師費,或者小額釐印費補貼,所以二手市場相比新盤沒有劣勢。如果有投資經驗,不妨在二手市場尋寶。若單位鄰近大學區,會有不少大學生租住,租金回報不錯,部分Outskirts地區甚至達到5厘至7厘,如果在倫敦市中心,回報就一定沒那麼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191

放水憧憬近炒完 港股隨外圍急跌

1 : GS(14)@2016-08-05 08:06:41

【明報專訊】港股周二停市一日後,昨日開市難逃跟隨外圍下跌的命運,再失守22000點,收報21739點,全日跌390點。此前氣勢如虹的本港地產股成了重災區,共拖低恒指近70點。分析認為,全球對央行放水的憧憬基本上結束,加上美國加息憂慮再起,料大市跌勢未止。

本地地產股拖低恒指近70點

港股一度跌逾400點,恒指成份股除匯控(0005)外全線下挫,九倉(0004)領跌藍籌,收跌5.8%,報50.75元,公司將於下周三公布中期業績。本港地產股跌幅大多介乎2%至4%,新地(0016)、長實地產(1113)和恒地(0012)分別跌4%、3.6%和2.6%。領展(0823)亦跌2.7%。

港股全日成交700億元,惟大市沽空比率再度回升至12.33%,匯控沽空額亦有6.6億元,為第二最大沽空金額股份,沽空佔其成交額22.9%。

時富金融優越投資服務部顧問黎永良表示,美國聯儲局官員再度開腔不排除今年加息,對地產股是較大衝擊,因通常加息0.5厘,供樓成本會增加7%,加息2厘,更增加30%。

富昌﹕港股或下試21000點

黎又認為匯控只是由公司回購,並非大股東,並不屬於真正的利好因素,料有回吐,沽空較大亦相信與此有關。富昌證券研究部總監譚朗蔚表示,港股未受脫歐影響一路上揚,但因市場憧憬的各國央行量寬政策基本塵埃落定,預計股市將回歸基本面,不排除下試21,000點,惟相信仍呈現大升小回的態勢,可等進一步回調後吸納騰訊或地產股等。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195&issue=201608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335

稱多人刷單 供應商:排名急跌

1 : GS(14)@2016-08-09 06:39:14

【明報專訊】刷單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遊戲,隨着不少供應商光顧刷單公司,開始令其他更多的供應商相信,若要不被擠走,只能加入刷單團隊,而國際站的信保刷單之風亦開始殃及正當經營的供應商。

付國際站年費 爭取較好曝光率

目前阿里國際站的供應商若想有好的排位和曝光率,需要支付會員年費,以擁有金牌供應商身分,費用遠較阿里的國內貿易站1688.com貴,基礎年費為29,800元(人民幣‧下同)。供應商或需要購買升級服務如店面管理工具及P4P(外貿直通車)服務。一達通和信保是一項針對國際站供應商推出的服務。

國際站的某供應商表示,自己每年都有付阿里會費,但效果愈來愈差,產品排名下跌到第四頁甚至更後,而一位熟人的店舖每月有70萬至80萬元的交易額,排名一直在前十,後來知道該人使用了刷單,且排名前列的很多人都用刷單,間接令自己排名迅速下滑。

客服游說用一達通 工作量倍增

在他向阿里客服求助時,客服並沒有向上級報告然後清查刷單的意思,只是反覆表示不可能刷單,稱是因其不用信保才會導致排名下滑,最終在客服游說下加入使用一達通和信保。但在使用過程中,要客戶改為付款到阿里指定的信保帳戶已頗費唇舌,填寫一達通訂單的流程又耗費大量時間,甚至退稅金額反而減少,而要取回信保帳戶裡的貨款又是大量手續,工作量是原來的一倍。

他無奈表示,只有刷單才能花最少成本得到排名,「進了賊船就沒辦法,不然交的會員費亦白交」。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583&issue=201608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875

小米手機出貨量急跌38%

1 : GS(14)@2016-08-17 07:55:03

【本報訊】大陸智能手機市場飽和,曾為全球最高估值startup的小米正面臨銷售危機,根據研究機構IDC的報告顯示,因競爭加劇,今年第二季小米的智能電話出貨量按年急跌38%至1,050萬部。另外,蘋果推出的iPhone SE亦未見受追捧,果迷似乎仍待下半年推出的新iPhone,上季出貨量亦跌逾3成。中國市場飽和,民眾換機潮放慢,但以性價比作招來的手機廠卻不斷冒起,加劇市場競爭,小米上季出貨量已由去年1,710萬部跌至1,050萬部,雖然排名上回升一位,但仍追不上頭三名的華為、OPPO以及vivo。後起的OPPO今季的出貨量就按年升1.2倍至1,800萬部。對於出貨量大跌,小米方面表示不作評論。
IDC稱,華為與OPPO在營銷上聚焦於一兩樣關鍵性能,前者強調手機的Leica鏡頭,後者則為快速充電技術。而蘋果iPhone打入中國的如意算盤亦未必打得響,上季出貨量亦大跌31.7%,市佔率排第5位。IDC指出,中國本土廠商的銷量相比第1季度都有所增長,而蘋果銷量卻持續下跌,主要是其小屏幕手機 iPhone SE未獲追捧,果迷正期待蘋果在今年第3季度發佈新的 iPhone產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7/197394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188

酒店鬥打折扣 濠賭股受壓急跌

1 : GS(14)@2016-08-20 11:04:25

【明報專訊】永利皇宮下周一開幕,濠賭股昨日卻率先下跌,永利皇宮所屬永利澳門(1128)股價單日跌5.69%,跌幅最多,全周累計跌10%,亦為六大賭牌股跌幅最多。在未來3個星期內,澳門新增4700間酒店房,年底更陸續有來,各大賭場酒店均爭相推出優惠,折扣由15%至25%不等,個別路氹區酒店更可以少於1000元入住。

未來3周新增4700酒店房

澳門截至6月底共有32,067間酒店房間供應,隨着永利皇宮及巴黎人相繼於未來3周開幕,全澳將新增4706間客房,供應大增14.7%。這還未計算在未來兩三年內開業的勵宮、勵駿、回力、羅斯福、上葡京及路氹美高梅等較大型項目新增4930間客房供應,單是路氹度假區便佔4073間,全澳的酒店房間數目正邁向4.2萬間。

隨著路氹度假區酒店供應大增,各大賭牌公司正忙於策劃新的推廣戰吸客。將於9月13日開業的巴黎人提供預訂推廣,開業後兩周即9月26日起,容許顧客以七五折訂房,房間低至973.5元兼享自助餐通行券,連稅費僅1120元,較同系威尼斯人低。永利皇宮同日折扣房價為1955元,連稅費則為2171元,價格僅次於悅榕莊及麗斯卡爾頓,高於同系永利澳門。業界大體提供折扣15%至25%。不過同區百老匯及隔鄰的皇庭海景則大打平價,房價連稅費少於1000元。

新供應集中路氹 拖低房租

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報告稱,愈來愈多房間供應下,中場大眾客將轉向路氹,路氹酒店房價較3周前提高4%,半島區的房價則跌2%。巴黎人的定價貼近威尼斯人。永利皇宮為近一兩年的新酒店中,定價最高。Union Gaming執行合伙人簡嘉臣認為,未來兩個月的新酒店供應勢對房價構成向下調整壓力,預期需時數年才能全數吸納,對投資界而言,非特別驚奇。他相信,這對低端的大眾人客而言,澳門房價易於承受,亦符合澳門政府期望更多中場客人光臨政策,始終屬於好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097&issue=201608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553

美股早段急跌逾200點

1 : GS(14)@2016-09-14 05:45:24

【本報綜合報道】美國聯儲局陷分裂,9月加息仍未有統一意見。今年在美國利率決定上具決策權的儲局理事布雷納德昨日稱,雖然美國就業市場改善,但其對工資及通脹提振有限,儲局不應過快加息。


儲局傳聲筒料年底才加息

除卻布雷納德,亞特蘭大儲行行長洛克哈特,及明尼阿波利斯儲行行長卡什卡里日前亦指,儲局不應急於加息。3位儲局官員「鴿派」言論,與早前數位官員「鷹派」言論形成鮮明對比,有「儲局傳聲筒」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Jon Hilsenrath稱,儲局官員仍未就9月加息達成強烈共識,他們傾向年底才加息。據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市場顯示,在3位儲局官員「放鴿」後,市場認為美國本月加息機會率由28%跌至22%。由於油價大跌,以及市場對多國央行改善經濟能力感不安,美股昨早段表現弱,道指跌203點,報18121點。標指跌22點,報2136點;納指跌48點,報5162點。歐股方面,英股及德股尾段齊升0.2%,而法股則跌0.3%。國際能源署(IEA)指、全球原油供應過剩格局最少延續至明年上半年,刺激油價向下。紐約期油昨日曾跌2.3%至每桶45.22美元,倫敦布蘭特期油曾跌2%至每桶47.33美元。英國通脹數字遜預期,英鎊兌美元昨日曾跌0.55%至1.326,英鎊兌港元報10.28。美元回穩,追蹤美元兌6種主要貨幣的美滙指數昨日曾升0.26%至95.34點,略收復周一失地。因市場對美國本月加息預期降溫,10年期德債孳息率昨日曾跌2點子至0.017厘,10年期美債孳息率亦跌2點子至1.63厘。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14/197702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983

首相傳對硬脫歐讓步 英鎊「急跌」變「慢跌」

1 : GS(14)@2016-10-13 07:45:23

【明報專訊】上周五英鎊閃跌6%,兌美元跌至1.2以下,隨後雖有反彈但仍處弱勢,市場對英國「硬脫歐」的擔心仍主導英鎊走勢;直至昨日消息指英國首相文翠珊對啟動脫歐程序態度軟化,允許國會投票表決脫歐計劃,英鎊隨即反彈最多1.8%。然而,市場料政治因素仍將令英鎊維持弱勢,文翠珊讓步只是讓英鎊由「急跌」變「慢跌」。

昨日早上據彭博報道 ,文翠珊一改此前啟動脫歐程序毋須國會投票的立場,但同時要求相應表決給她留出談判空間。英鎊隨即反彈,但反彈幅度有限,至1.2324水平後回落。天王國際金融行政總裁盧楚仁表示,英鎊反彈原因有二:一方面是文翠珊對「硬脫歐」讓步,另一方面,從英鎊日線圖看,英鎊已嚴重超賣。然而,脫歐已是不爭事實,料英鎊兌美元將繼續下跌,支持位在早前閃跌後的1.1943水平,之後需要再次反彈才有可能跌穿該支持位。

盧楚仁:英鎊支持位1.1943水平

雖然上周五「閃跌」疑似因為「胖手指」(fat finger)導致交易失誤,引致大量自動賣盤,但其後英鎊亦未能反彈至閃跌前的1.26水平,目前在1.21與1.24之間波動,市場對「硬脫歐」憂慮仍然主導英鎊走勢。本月初英國首相文翠珊在保守黨年會上指,最遲將於明年啟動脫歐程序,並且不會在移民政策方面讓步,市場擔心這可能需要以自由貿易等關鍵經濟籌碼作為代價。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在其報告中稱,「硬脫歐」之下英國金融業將首當其衝,雖有條文指非歐盟國家已可於歐盟成員國提供金融服務,但未覆蓋整個金融業,例如零售銀行和分銷基金受到限制,逾5000家金融機構或受影響。另外,新任財長夏文達未有表示會跟隨前任財長提出減稅至15%的建議,故財政政策寬鬆的力度是否足夠抵消經濟下行壓力仍有待觀察,預料英鎊匯率中期前景持續偏弱,若英國與歐盟爭拗升級,不排除英鎊會再試新低,惟跌至1985年1.05美元低位的機會不大。

百達料下月減息至0.1厘

百達財富管理報告稱,即使公投後英國經濟現狀遠勝市場預期,負面政治因素仍然主導英鎊走勢,「9月英國PMI指數顯示英國經濟活動相當活躍,市場亦降低了減息預期,但這並未對英鎊形成支持」。百達財富管理分析預料在「軟脫歐」情况下,英鎊兌美元將在1.25至1.35之間波動,若出現「硬脫歐」,英鎊或跌至1.15。雖然英國第三季度GDP仍錄得增長,並且因英鎊貶值輸入通脹,百達仍預期英倫銀行會於下月減息至0.1厘,惟再下一次減息將至少推遲至明年。

中銀鄂志寰:美元升 其他貨幣與金價受壓

鄂志寰又稱,近期金融市場再次開始為美國12月加息做準備,帶動美元匯率上升,英鎊與金價和其他貨幣一同受壓。另外,現時全球金融市場,無論股市或債市表現較佳是受到貨幣政策支持,而非經濟好或企業盈利成果,市場對央行政策極為敏感,對央行政策是否已走到極限,以及央行是否考慮調整貨幣政策極為關注。

對於文翠珊讓步,盧楚仁認為英鎊閃跌只是原因之一,畢竟英國政府亦希望英鎊貶值,不過貶值需有序進行。

另外,英鎊跌破阻力前需再一次反彈,該反彈可能來自美元貶值,可留意今天凌晨公布的聯儲局會議紀錄、周五出爐的美國PPI數據及耶倫的措辭,耶倫倘再次「放鴿」,令美元下跌,英鎊兌美元便會反彈。

明報記者

[姚丁鈺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706&issue=201610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758

黃國英:難再有股災 急跌應撈底

1 : GS(14)@2016-10-17 08:00:28

【明報專訊】現今市場中,指數其實已經不可以反映真實的市況。每每指數大跌逾千點,但有實力的股份卻可紋風不動。因此如單看指數,是可以令投資者心膽俱裂,但大多數的投資者其實只是在買賣股票以賺取差價而已,因此指數根本和手上的資產有點風馬牛不及。歲月詩不盡江南的粉牆黛瓦,光陰唱不完燕北的秋水長天,正是你有你跌,我有我升,各自有自己的一片獨立天地。

內房股走勢確實不佳,調控又好像勢兇夾狠,適時地隔岸觀火,犯不着拚死一戰,無疑是明哲保身之道。市場仍是板塊輪動,精明的投資者自會擇肥而噬,各取所需,不會因為指數波動而驚惶失措,起落平常事,得失寸心知,散戶如盲目衝動,就會成為羊群效應中被宰的羔羊,相去何止十萬八千里?因此慎謀能斷、戒急用忍,是現在市場中的生存之道。

沒騰訊阿里可趁機買

美國的生物科技股正被洗倉,科網股卻儼然變成資金避難所,成為市場中穩定的一群。市場預期息口趨升,因此公用股、包裝食品股就變成有點無路可逃。表面上,現在的股票,真是送給你也不會要,但真的是這樣的嗎?其實現在正是長線投資者入市的時機!現在的買家,都是實力的一群!這是市場中週而復始的現象,其實是見怪不怪的。為何買樓會發達?買股票就不會發達?原因就是股票買賣太容易,一念之間,就會正反互易。市場中的氣氛令投資者不斷作出決定,決定中必然有一部分會出錯,就能影響整體的盈利。買樓就因為轉身不易而會減少了無謂的悖動,因而就有了長遠的勝機!市場中的強者,來來去去都是那幾間商業王國,現在正是適時而動之機。沒有騰訊(0700)的,可以買點騰訊;沒有阿里巴巴的,可以買點阿里巴巴。現在正是聞風歸附的大好時機!

以往投資操作講求順勢而行,現今已告改弦易轍。以往指數下挫了逾千點,投資者才會認為是走勢確認,進而大舉跟沽;但現今是跌了逾千點時,原來早已是過了「驚」的時候,反而是應該變成「不驚」!而應該謀定而動,在尋找人棄我取的機會!

現在市況波動頻仍,普通投資者是極難貼市追蹤的,如市況波動3%就要轉身避險,其實是非常人可以做到,兼且加上操作支出,可以說是穩賠不賺!兼且精神壓力奇大,實在是不應為之!投資者若明乎所以,買入科網股或商業王國股,穩守坐盤,就不用擔驚受怕,假以時日,就有穩定而可觀的回報,這其實是很顯淺的基本投資原理,只是投資者總喜歡捨本逐末,向高難度挑戰,結果總是「執了粒芝麻,掉了個西瓜」!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雖觸動人心,但卻不會令你有實質的進帳!孰得孰失?自有能明辨之者!

市場高手林立 打「天才波」九死一生

大部分投資者都沒有把股票操作當成是一項運動來看。每次下場,總是去打「天才波」!都以為自己和天王巨星是可以比肩並首,而不自知自己能力的不足!市場中的贏家都是身經百戰的沙場慣將,投資市場中總是零和遊戲,換句話說,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沒有經常的操練、沒有不懈的努力、沒有正確的觀念、沒有強悍的意志、沒有適當的部署,在市場中,可以說是九死一生!盈利並非必然、失敗卻是常態!妄圖心存僥倖,以為鴻鵠將至的,結果成為市場炮灰,屢見不爽。

香港市場在過去20年已有長足發展,雖仍有不足,但受惠於中國的發展,市值已今非昔比。同時間市場中的投資者,亦已非昔日吳下阿蒙!現今強手林立,投資者以為胡亂入市即有盈利其實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因此沒有虛心學習的態度、沒有充足的市場理解、沒有適當的資訊數據,就妄圖火中取栗,其實無異與虎謀皮!為什麼從前容易發生股災現在卻難得一見?就是因為現在市場中的投資者已比以往有長足的進步!水準比以往有所提高!因此如果自己在市場中準備不足,就很容易給比了下去。比了下去代表什麼?不說也可以自明瞭罷!

(本欄內容乃獲授權輯錄自香港電台普通話台財經節目《e線金融網》)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財經新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562&issue=201610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330

德拉吉:沒想過「突然收水」 憧憬歐續量寬 歐元急跌

1 : GS(14)@2016-10-21 04:34:29

【明報專訊】歐洲央行昨一如預期宣布維持利率及買債規模不變,分析師普遍預期歐央行將在下次的12月會議宣布延長買債計劃。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昨表示,會議並未談論收水或延長量寬(QE),但強調央行內沒有人想過買債要「突然收水」,被指是暗示央行將逐步減少每月800億歐元(約6788億港元)的買債規模。彭博社認為德拉吉是示意,歐央行大概不會尚未削減QE規模,即停止量寬,預期刺激政策可能在明年3月屆滿後延續。《華爾街日報》認同歐央行暗示延長買債。市場憧憬量寬延續,歐元兌美元昨低見1.0935的4個月低位。德法股市回升。

12月會議將交代未來數月部署

德拉吉稱,如有必要,將於12月採取央行職權內的一切措施,預期利率在未來一段時期將維持在目前或更低水平。目前歐央行的基準利率及邊際存款利率保持在零水平及負0.4厘。德拉吉表示,歐央行希望看到歐元區經濟在沒有央行刺激的情况下持續發展,盼12月會議前獲得更多數據作出全面的政策選擇,屆時將會為未來數月的部署作出交代。

對於彭博社質疑歐央行從「收水恐慌」(taper tantrum)中受益,德拉吉表示,相關報道源於無根據的消息,央行從沒想過從中獲利,也不知央行能否得益,但這並非貨幣政策的目標。

暗示不會讓葡國自生自滅

他又否認明年3月結束量寬前將無債可買,稱央行目前並不缺債券可買,形容買債運作良好。不過分析認為,若延長量寬,央行將於明年初夏前不夠德國國債可買,須改變買債條件。對於英國首相文翠珊抨擊量寬及低利率政策,德拉吉強調不會被言論所威嚇,央行的獨立性也不會受到影響。

隨着油價下跌的影響減退,他預期歐元區通脹將於未來數月繼續上升,目前區內通脹率為0.4%。德拉吉又談論到,一旦葡萄牙主權債被評級機構DBRS降級,將不再自動符合買債條件,但他讚揚葡萄牙取得進展,暗示不會讓其自生自滅。

記者向德拉吉問及歐央行購入660種企業債,包括與歐元區無關的雀巢和嘉能可債券,將大企業的借貸成本降低,助它們吞併小企是否造成不公。德拉吉堅稱這並非事實,指買債計劃同樣有助小企降低借貸成本,鼓勵銀行借錢給中小企。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366&issue=201610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9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