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和股票內的價值而非股票的名字談戀愛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2502


巴黎:

今天我以28.2買了些少WFC,我不會學某些人說轟進去,說轟進好像很壯舉,即使最後錯了仍義無反悔, 永不後悔,。

真 正的投資人是和股票的價值談戀愛而非那支股票的名字談戀愛。當一支股票的價格超過其價值至不吸引的地步,聰明的投資人會毫不猶疑放棄它。事實上,正常非牛 非熊時期,聰明的投資人手上的大部份的股票的I(內在價值)都不會、也不應等同P(價格),理論應該是I大P很多,為什麼呢?因為聰明的投資人不會等到自 已持有的股票I=P,才賣出它,即他會賣出內在價值10,價格是8的A,而買入內在價值12,價格是8的B。

所以他雖然有抱牢一支股票的 目標,但因為市場上不問價值的蠢人為數不少,他仍不可能會放棄另外的好野,而為做到長期持有那些股票而持有。Blog友可以看看巴菲特的季度報告,其實他 每季也作出過不小的股票買賣。

同理,上一次巴黎以32多元買進WFC,以7.5元賣出PMI,WFC直至現在只跌6.4%,後者跌了 44%,以USD80,000計相差便是USD30,000多。

Blog友要明白,期望自已買入永不下跌的股票是不切實際,也不可能。而 實際上跌市才是聰明投資人的朋友。

為什麼呢?因為只有跌市,蠢人因把注意力放在大市,而沒有分辨清楚兩支不同價值但價格是一樣的股 票,2009年已經證明了這事實,2010年和未來仍會一樣。因為不做功課的人永遠是大多數。

君不看到我前天貼曹志明的一文(曹仁超只是 一個信報的集整創作,不是曹志明本人,當然即使是曹仁超也好不了多少),他說咁多大行研究,自己仲有乜真知灼見, 即我們要做的是等死或任人擺布,是嗎?這真是天下間最愚蠢的說話。

只有不理會牛熊、只有肯動手的人才能買到物超所值的貨品,我將會在另文 解釋為何巴黎沒有一般人在跌市時的恐慌,巴黎既不會以轟進去博反彈的想法,也沒有抱著因為長期持有就闊佬懶理的心態,而是只把注意力放在某一價位下買入 WFC是否吸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88

商譽與成長股的關系(三)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2513
巴黎:

Graham在其Security Analysis一書內有說過處理Goodwill的方法,他說應把它分25年分攤,即假如Book Value是$30元一股,盈利是每股6元,你以55元買入,多出的25元Goodwill應每年在盈利中扣減1元,即每股盈利應是5元,P/E是10 倍,而非9.1倍。

巴黎認為這裡出現一個予盾,例如按Graham的說法,他是相信無型資產是可以像一個有型資產,例如機器,能制造收 入,同時,又會隨著時間而耗損,所以它應該像機器般入帳的方法處理。但是按上回所說,因為此間含高無型資產Goodwill的企業較行業的ROE標准高, 只要三、五年,那溢價的部份就能追到,情況一如龜兔賽跑,所不同是,這一次,兔仔是先讓跑,然後牠卻非睡覺,而是發力狂追,所讓的25個圈,在比賽未到三 分一已追回。(這亦是巴菲特和Graham對Goodwill的處理方法表面的不同)

如按Graham的攤分25年,那就默認每一間企業 的無型資產都能長久持續,但是,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機器生財資產,都有不同的生命週期,無型資產,亦應如是,沒有理由,把所有多出有型資產部份都劃一攤 分。可是,我們又會返回如何界定年期的問題,那麼,應如何處理我們買股票時常遇到多出資產值的溢價部份呢?

最好的方法是以實際例子說明, 以下是Wells Fargo Bank 2003年至2009的財務資料
 (billion)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1.Turnover                 64.2*     51.6   53.7     48      40.4     33.9    31.8
2.Profit before tax
  & extra                 11.7      3.3      11.6    12.6    11.5     10.8     9.5
3.Ne profit to
  Com Stock             8         2.4       8.1      8.4    7.7       7.          6.2

4.Com stock Equity 103.3    67.8     47.2     45.5    40.3   37.6     34.3
5.Total Assets        1244   1310      575       482    482    428      388

很多朋友都問我,價值投資入會表格內的Dupont Ratio的作用是什麼,現在我就以WFC的例子解釋,從上面數字,我們首先計到,WFC以股東的資金大幅借貸(5 除  4),加大了可控制的總資產。

即 每100元的股東資金,WFC可以控制的資產是(5除4):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A) 槓干比 1200(12倍) 1930 (19)   1220(12)  1060(10)  1200(12) 1140(11) 1130(11)

然 後,按這100元比例的資產令WFC產生的營業額是 (1除5)Return on Total Assets%):
B)ROA%       62 (5.1%) 72  (3.9%)  113(9.3%) 106(10%) 100(8.4) 90(7.9) 93(8.2%)

接著,因為每一元的營業額, 所賺的Profit Margin 引致的盈利是(2除1):
C)Profit Margin 11.3(18.2%) 4.6(6.4) 24.5(21.6) 27.9(26.3) 28.6(28.6) 28.6(31)27.7(29.8%)

最後,每一蚊的Profit,扣除稅金、優先股息,給干股東的利潤比例(3除 2),得出最後的數字就是Return On Equity:

D)EBTax/Net  7.2(68%) 3.3(72%) 16.9(69) 18.6(67) 19(66) 18.6(65) 18.1(65)。


    DuPont 公式是    :A X B X C X D =  Return on Equity

由此可知,相同ROE,包含Dupont Ratio內的因子不同,其風險也有所不同。例如,不斷增大A)總借貸槓干比加大總資產,能夠增加ROE為一例。

香港人有一句非常有意思 的說話:"不怕唔識貨,最怕貨比貨",事實是如果閣下能夠把所有企業作一個 Dupont Ratio 的A至 D的比較,那麼,你想做錯投資亦很困難,因為你已經掌握了企業的最重要財務重心。


巴黎在比較過美銀和富國銀行的Dupont Ratio後,決定了WFC好過BAC,下回再談。


*WFC備註內說在2010年全購了Prudential Finance,巴黎把大約之Minority Interest 按比例在2009年調整。(很多Blog友看了我的其它企業的數據分析,都常說不知我的數字來源,這裡說明我大多會調整當中的數字,Blog友可以參考 Security Analysis一書,Graham有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23

商譽與成長股的關系(四)---完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2546

巴黎:

修正文:  12/June/2010




從上圖看來,以Balance Sheet資產值的IRR計,美銀的將會較富銀的中短期吸引,不過假如按Graham的ROI計數原則,因為Graham從不把低水的資產部份例為回報, 所以美銀的低水,在Graham看來,只有增加安全性,美銀的ROI和IRR並沒有很大的分別。
反觀,高ROE的企業,例如WFC,高溢價部份 Graham們都會把它長期分還,所以它的ROI和資產值IRR便相差很大:

                                        Gramham ROI             資產值IRR
                       第一年                16.6%                    -2%,
                       第十一年是        16.6%                    16%

由此可得出,資產值的作用在買股票時,可以是很重要和很不重要

1. 它的重要是,企業的每年盈利的基礎是必須建立在資產負債表淨值上而非空談;
2.它的不重要是,如果企業的ROE高,不應強迫買平水的資產淨值股 票,因為ROE大的企業的資產值會較另一間快速補回,使條件(1)發生作用。

所以投資人必須在兩者中尋找安全的平衡。

Warren Buffett的想法

Warren Buffett曾經說,市場會繼續長期給于高ROE企業溢價,因此他把市場無型的溢價也作ROI考慮,我把Warren Buffett的溢價部份一起加上,計算Warren Buffet的最後ROI回報可能如下:
                              18%ROE                                        可能                按購入價      
年度      期初淨值   盈利   期末淨值      市場溢價     股價    $28的總回報  ROI
1              23.3           4.19     27.49            28 %           35.2         26 %             26 % 
2              27.5           4.95     32.4               "                 41.5         48                 22
3             32.4           5.8        38.3               "                 49.           75                  20
4             38.3           6.9        45.2               "                 58          106                 20
5.            45.2           8.1        53.3               "                 68          144                 20
6.            53.3           9.6        62.9               "                 80.5        187                19
7.            62.9         11.3        74.2              "                  96           239                19
8.            74.2        13.4         87.5              "                112           300                19
9.            87.5        15.8        103.3             "                 132          372                19
10.        103.3        18.6        121.9            "                 156          457                 19
11.        122           21.9        143.8           "                  184           557                 19

按Warren 的想法,以USD28元高於每股資產淨值23元,購入ROE是18%的企業,居然可能穫得大於18%的ROI,這是否他長期尋找高、或有證據會高ROE企 業的原因呢?

Margin of Safety是投資神杯
雖然我這篇修正文和之前的數字有很大的分別,前文的很多原則,仍然不變,例如好的企業,股價 越跌,越吸引,其結果引致最後選WFC,仍是相差不大,或至少買入WFC仍是一個很吸引的投資,這就是Graham所強調的Margin of Safety的作用。

評估股票的標准Margin越大,回報越可能達到自已目標,例如PMI當天的資產值可能是18元、7元、8元或6元 和ROE是10%、11%、17%或7%對以0.6元的當日市價,也沒有很大引致投資決定不同的分別,買入它並持有就是最正確的投資之道,這不就是離開群 眾、市場,莫問牛熊,以Margin of Safety投資的最好例子嗎?









舊文:








富國銀行和美國銀行平均股本回報比較
上 述的圖表是巴黎以富國銀行和美國銀行過去多年平均Return on Equity,去引申未來的回報可能變化,其中兩者因溢價與折讓引致在年度0(現在)出現起步的分別,圖表是按Warren Buffett的"複利"方法,而非Graham 的平均方法。

按照Graham的方法,他會先把富國銀行WFC的溢價部份 (Goodwill)按20-25年分攤,例如28%的WFC溢價會是每年以1.4%(20年)在ROI中扣減,即投資人的Return on Investment會是18%-1.4%= 16.6%。但 Graham未有在扣減Goodwill後有關複利增長對長期回報影響再作文章。

如 果以這Graham簡單的計算法,另一間沒有溢價而ROE是16.6%的企業,和有28%溢價的WFC,其Return on Investment都是一樣16.6%,可是從上面的曲線,我們可看出,其長期投資回報兩者是有強烈的相差,尤其對一些高ROE而又現股價有高溢價的企 業。

不妨假設第11年企業能以帳面價變成全現金分發回股東作為辦別差異:

以Warren Buffett的複利對WFC的評價:


市 價       高水溢價%              在第11年變現後            IRR 平均年回報 
                                                      總回報
28元          28%                              490%                              17.5%
46.6         100%                              417%                              16.1%

以Graham的平均攤 分對WFC的評價:

28元        28%                                441%                              16.6%
46.6       100%                                284%                              13.0%   

股票投資最藝術的地方是
未 來的生意數字都可能不與當下的計數相同,所以總明的投資人應該是作最好的期望,同時又應作最壞的打算。

例如以100%溢價$46.6元購 入WFC ,上圖顯示要5年後,帳值才能回本,但是以接近30%溢價的28元買入,卻只需1.5年後,就能取回100%帳值,之後就是一條康莊大道,尤其是WFC的 過去成績,並不是一般靠大行吹捧那些IPO企業的預期數字,而是真實地長期受過嚴峻環境考驗而來。

另一方面,即使美國銀行BAC現價與帳 值有20%以上的折讓,圖表卻戲劇化地程現中長期投資角度與WFC的優異的分別,所以巴黎便下定決心轉部份持有的美銀到富國銀行。

價值優良的股票股價下跌,只會增加吸引,而非風險
最近看到黃 師傅說打算在跌市中清空股票,巴黎認為,如果股票的價值是優良,例如WFC,其股價下跌,只會令它更加吸引,而非風險增加,投資人只應買入,而非賣出,上 述的數據不是很有說服力嗎?(當然希望低買高賣,捉形勢的已經不是基礎證券分析的方法)。

假如硬要在跌市時做點東西,不如檢查組合內的一 部份的股票,是否"相對"地較另一些的股票吸引力較低,於此時轉換組合成份也是很合理和聰明的做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28

打一場必勝的波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2588


巴黎:

很多人不明白"勝兵先勝才去戰爭,和敗兵要透過戰爭去嘗試求勝利"兩者不同的大道理。不大了解分散投資的重要性,以下是一篇巴黎回 Blog友的文。

意大利常在World Cup有很好的成績,是因為它先做好防守,不會被你入波,但它只能打和,幾時才會勝?就是在對手貪勝時後防有漏洞時,意大利才被迫下出 腳入波。

投資人是要先在如輪盆36個數字中選走少機會的股票,所謂少機會,是賠 率不好而非企業不好,以股票比喻是不能以3蚊買價值10蚊野(我在站內已有例子證明最惡劣的股票或債券,只要價格低賤,一樣 是個好的投資,之前的PMI、AVG是一 例),買入賠 率好的股票後,就應一直持有它,等待下面的三種機會。

投資賺錢有三種方法:

1.收企業派的息,所以你的組合的總息率要合理,Blog友要自已想想以 100元買入,收有1蚊息是否合理;
2.企業派息低, 但它的ROE大,所以保留了大部份每股盈利再投資,令到它的帳面值增大後,股價隨後也增大,就能賺股價差價
3.買入一些股價和企業內在價值有強烈的相差的企業,持有它,隨著兩者的相差收窄,賺取買入時和現在的相差

所以如 果你的股票只有 上述其中一個條件,你可能仍然賺錢,但你的取勝機會肯定較另一組有兩個條件的股票差一點,較有三個條件的股票,就更加是低下了!

2007 年Warren Buffett以32元買 富銀WFC,當時富銀book value per share 是US13.5,我今天是在它Book Value 23元時以32元及28元買它,派息率按買入價肯定有8%以上,ROI有15%以上,1,2,3條件有齊,我這隻股是很難輸。

假如我一註 (或40%資金)獨買WFC,過兩三年後,有很大可能巴黎會見報,說什麼又一新股神!  但是我們要問自已,如果有意外呢?

只因為其它人 唔識貨,令到我的組合隻隻出現在輪盆次數在肯定不止36份之一下仍然有1賠36或以上賠率,所以我的組合每隻都有齊三個條件,我已有鋼鐵防守陣型,是不可 能敗陣。

既然如此,無論WFC多吸引,再加大它的比重就是在希望透過過度戰鬥求大勝利,這不就是加大自已在已經穩勝下敗仗的機會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48

人人都應該是價值投資人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2604


巴黎:

我很不明白,為何投資人以為買入一支質優的股票就能以後無憂,無論從現實考慮,或從過去的經驗,我們都知道可能性很低,當然,掛 上"質優"二字,就好像有一個免死今牌,你總是很容易相信"優"、"好"、"高增長"、"高盈利"、"高帳值"....一系列的優美用詞,況且,有時,它 們確實是有數據支持。

我不妨舉一個非常實在的例子,早一段時間,我看到一篇為Security Analysis第五版寫的序言,行家一出手,就知有與無,那位仁兄的說股力,和對價值投資的認識,不下於股神,巴黎立刻上網尋找此君的著作。

原 來此君正是Margin of Safety一書的作者,這書已經絕版,可能是作者認為,不應教精蠢人吧!但是好書就是好書,在Ebay, Amazon內,此書售價是美元1000。

我沒有寫多個零,是美元1000!

到最後我在另類地方找到電子版 Download,我看後的觀感是,這書是一本"優質"的書,我也認為它能夠令讀者產生高的投資回報,但我卻不會以這個高價買它!因為市場有其它 類似的書,而價錢是他的二十分之一以下,例如Graham那幾本。

沒有價值投資智慧的人以為,若"Margin of Safey"一書下跌至300美元就很便宜,值得買入,老實說,我不認為,因為價值二字總有點客觀的量度,尤其是在公開的競爭市場,任何產品都有替代品,而替代品就是最好的一把量度間呎!

反 之又如何呢?  不妨看看一些付費投資資訊,只是HK$數元,閣下就可以看個飽,那不是便宜、化算,應該大量買進嗎?

付出去的
價格,得到的價 值,閱讀此類不通的文章,不要說能否像Graham的Security Analysis跨時代、向一個世紀進發,甚至乎上午看那些可憐文章,下午未過已實明只是一篇笑話,又如何談得上有任何價值呢?閱讀它們,不單沒有價值, 反而會亂人心智,應該是作者貼錢給閣下才對!

所以,在Blog友整裝待發,向投資市場進軍前,首先應該尋找一本好的工具書或讀物,同時懂 得用實惠的價錢買入,因為這是對你的投資智慧第一步的測試!!

看這個巴黎Blog站,得到最正值無偏的價值投資概念,不用付分毫,不是非 常神奇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66

蝴蝶效應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2620


巴黎:

兒子已長大了,最近他介紹我看一套叫蝴蝶效應(Bufferfly effect 2004)的舊劇情片,若果是幾年前的2004年,他只會叫我和他一起看比加超動畫裡的蝴蝶。

歷史是沒有如果,人類亦不可能回到從前,但 是這個事實不能阻檔我們去追尋做成今天情況的種種原因。蝴蝶效應中的男主角就因為有這不尋常的能力,可以回到從前,嘗試去改變他不想見到的現在景況。

記 得幾年前讀財務碩士時,發現其中一科企業管治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佛家相信因果,企業管治也一樣,例如,美國的上市公司的持有人,大部份都是分散,其遇 到的問題是如何控制管理人做一些傷害大小股東的事,而在本地,便會是公司的家族集中大股東做害損小股東的問題。所以研究美國的企業,我們會發現經理常常高 價回購股票令到他自已的認股權得益,這損害股東的事很小在本地發生。

股東集中程度,或市場的流通程度,都是和其歷史有關。企業管治者要做 的事情,是了解其不同地方的歷史發展,並從整體去尋求解決問題的可能答案,所以尋找因與果,才是解決管治之道。

我記得當年在答試卷其中一 條問題時,我提到評級機構的封閉、收費的原則、和其天生能力的限制去解釋,他們是做成市場動盪的最大可能的來源之一。和核數師不同,企業評級機構是不需要 向任何人負責,他們不會有像核數師的公開手則,法例,行內的競爭又不完全,做成其無王管。而我們永遠只會在大規模的企業出事後,才發現評級機構遲鈍鈍地調 整已出事的企業評級,但又未能在企業已經解決問題後,快速更改。1998年如是、2008年同樣,未來仍會是。  不妨舉一個例子,為何一間政府不能讓其倒閉的AIG的債券AVG仍然是BBB評級呢?

不要以為巴黎有什麼可以解決金融海嘯的高見,只要你 看看蝴蝶效應一片,你就會明白,做成金融海嘯的景況是千絲萬柳,單單只改變其中一少項,就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不同結果,即使你有主角能回到從前的能力,你 也沒有能力制止因為你的改變而引發的另一可能的結果----即它可能比較原來的結果更糟糕,因為變數實在太多了。而上面談到的評級機構的問題,只能說是瞎 子模到象的一處小部份,距離一覽整隻大象,還不知相差十萬八千里呢?

這和投資股票有何關系?

Graham,Warren Buffett, Fisher, .....無數真正的最最Top的投資成功者都明白一個顯淺的道理,他們沒有任何能模到整隻象的能力,沒有任何能從整體經濟的變化、政策,從而了解何時 買,何時賣出賺錢的能力,他們也一直避免做這些事情。這些聰明人在被迫談到整體經濟的預測時,其能力都顯得非常平常,而結果更常常錯漏百出。

所 以即使你是很聰明,只要你做能力已外的事,你也會是蠢豬一隻,有智慧的投資人就是要避免它!並在別人錯誤時賺錢!

金融海嘯正是引致不知自 量,並把整個市況混合企業價值亂評估的研究員出現最多的時候,只因他們胡扯亂拌斷及沽貨,部份的企業的回報變得非常吸引,提供有耐性者一個絕皆的買入機 會。

既然如此,避免在投資股票時胡言整體經濟將是你首要做的事,

一次嘗試也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8

價值投資人的共同特點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2648


巴黎:

Graham在Intellegent Investor一書內提到自已一個慘痛的經歷。
他向老板提議買入的一隻股票被否 決,而他一直再從末買過這隻相識於微時的最後股王--------IBM。

Warren Buffett說,他當學徒時Graham常常否決他的建議,他也在Intellgent Investor書後說他的眾多基金經理,每個人選股都非常不同,一些持有幾年,一些較被動、一些主動,...每個人也很難影響另一個人。

是 的,在價值投資族內,每個族員的投資標都非常不同,有時,如果不是他們自已透露投資原則,外人是很難單以他們的組合,得知他們是在運用價值投資法。

這 反映,價值投資人都只相信投資的王道而非任何人的建 議

Blog友很多時都來文問我對某股的看法,我一般都只回答應該從那方面入手的原則,當然有時我有個人的 偏向,例如我一直不愛地產股、電訊股、科技股。所以我亦很自然否定了他們。興幸,在自已領域上,我仍有很多賺錢的機會,而放棄那些股的機會最差的結果是不 需要罰錢。

我的重點想說什麼呢?

我是想說,如果閣下已經對一支股票作了很深入的研究,你應該像一個合格的價值投資人,有 能力為自已的投資負責任,你也應有辦別那些只不過是皇帝的新衣或個人偏好的說法。  

錯誤和回報,在投資場上都只是相對而已。例如有一 百個錯也可以有十倍的利潤,只要你有一千個Margin of Safety,反之有一百個對也會蝕錢,只要你是沒有任何Margin of Safety。由此可知,不應因為別人的說好或說差的正確性,影響你的決定,每一支股票也可以有應該買入和不應該買入的理由,而如何決定就在於守候者的耐 心與對那支股的Margin of Safety認識程度!


後記:
出了文後,看到CKM001君的另一編關於如何避免因 股評人意見而損失,這篇文也近似如何判斷別人的意見。但是我和他的處理方法卻非常不同。

他說要問三個問題,我的意見是那些問題都是投機的 問題,因為我們沒有可能不問一個更嚴肅的問題------那企業到底價值是多少?

可能CKM001君是想以那三個問題引出股評家的不稱 職,不過我的想法是,即使那個股評家是股神,他全副身家買入某支股票,這二個條件都不會影響那支股票的根本的價值,即我們是判斷股票的價值,而非判斷股評 家的價值,同時亦絕對不應因某股評人的言行而愛或廢那一支股,這亦是我出本文的目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30

別要把Blog友當成蠢才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


巴黎:

幾天前看到那個Blog主暗諷價值投資。
世界很奇怪,無論是那一種學問,批評的人永遠是那些不曾深入探索那學問的人。
這 個Blog主雖然如此,不過仍然高倨熱門Blog,想Blog主一定沾沾自喜。*

又前天收到林奇君回應,林奇君對投資有一腔熱誠,希望普 渡眾人。

這兩者有什麼關系呢?

林奇君之用心可昭日月,但我認為投資不能教,而是應以啟蒙的方式進行。
像那個熱門 Blog,有這麼多人願意受,我們還能做什麼?這種愚弄人的Blog站不是較黑股一樣危險嗎?

我常常在Blog站大力推薦 Security Analysis一書,我認為Graham令人敬佩的地方,不止在於他的智慧,而是他引導讀者思考的方法。他從不會嘗試說服任何人,他只會花大量時間把一 些嚴謹的數字整然顯於讀者面前,先解邏輯,再以現實經驗測試,然後得出可能的答案。這亦是因此全書的追尋,到最後都只是得出一個可能,即世上並沒有全勝的 投資方法,而我們只有可能比較其它人更安全-------Margin of Safety就是投資的最終結論。    

Graham 這種解說模式感染巴黎,因為他尊重讀者,從沒有當我們是蠢豬---即使我原是投資場上的超級蠢才! 

你放手,得到更多。Graham就 是因此得到投資界的後人尊師為父。

這個Blog的Blog友的成就,不在於他們現在是不是對價值投資有深入了解,也不在於他們的IQ是多 少,而是他們能否立地成佛,在一念間轉變以往的投機態度。
如果Blog友能夠,以後的道路不止懂得怎行,行得好過巴黎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還 記得20年前那套李察基而的衝上雲霄(an officer and a gentlement)那最後的一幕,那些人源來自四方不同背景,有些出身尊貴,有些是街童,但最終在磨練下都能成為上校,和Blog友一樣,全在於能否 忍受那些磨練,而巴黎我只不過是那個訓練員沙展,做的只是指出那條是正確道路,

 Gentleman!
_______



*那個Blog主的入息來 源肯定不會是在投資場上,很奇怪是,在投資場上,無論有意或無意騙人的投資人,他們都會騙埋自已,引致巨大損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54

我和股神過招的日子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2658


巴黎:

很多人都喜愛把巴老和Graham比較,我不是說巴老不及Graham,而是我連巴老的詳細投資方法也不知道。因為巴老從未有像 Graham的博愛,把自已的武功傳授眾人,我們只能透過巴老的股東報告偷看他的一招半式,所以大多數人都只不過是以身家多少論其英雄。

在 投資路上,價值投資族人很易時而聚在一起,時而打對台,巴黎就試過一次和巴老打對台,巴黎勝了一局,我認為巴老那一次敗仗,(表面)是因未有依從族長的教 晦。

話說,兩年前次按風暴開始,幾間大按揭公司股價大跌,例如ABK,MBI,當時巴老乘人之危,決定趁病取命,成立了一間當時唯一的 AAA債保,算盤是要搶盡所有地方政府債券保險的生意,他開出一個條件給幾間大債保公司-----貼錢給巴老,後送所有政府債券保單來,至於那些次按債保 單,你們自已想辦法吧!(Blog友可以在巴老年報他嘰笑幾間保險公司當天沒有送錢給他是錯誤,因為現在的保險費用更高---即現在市價保費要貼更多錢才 能埋單。)

巴黎不是在評論巴老的道德,這是個商業社會,這些保險公司的遭遇是自招的。

我說的是巴黎當天在高位(其實已經 打折很多)買了生意稍為保守的MBI,看到巴老的落井下石,其後MBI逐跌一半,心裡不很舒服它的股價。巴黎這時有一問題解不開,以當天差不多所有債保企 業只有帳面3-10%的價值,為何巴老不簡單一點買一間?而是要以一百元成立一間只值一百元的全新保險公司?這不是違背Graham的價值投資原則嗎?

巴 黎最後決定是轉股,轉一間折讓更大、但更安全的PMI(直至今天MBI升了4倍、而我已賣出的PMI賺了十二倍)。

巴老呢?

巴 老在風暴期間,開炮轟政府,說他的AAA保險公司借錢的利息,還較靠TARP打救的金融機構貴(這很正常,這表明它們是不會倒下,也是我買AVG的原 因),而最近的報告顯示,這間新保險公司仍是蝕錢,他埋怨地方政府不打算節約支出,而是看到聯邦政府打救金融機構,想有樣學樣而非實是求是增加地方收入, 引致地方政府債券息升,令他蝕錢。

巴黎在上一篇文章已說,任何企業都可以有一百個買入和不買入的原因,每一個即使是言之成理(在當時), 也不能保證你賺錢。因為從沒有人可知道未來,未來太多因素令當日的計算後來看是錯誤*。但如果你有95%的Safety Margin,你錯了50%,仍然會取勝,而巴老成立那一間新的保險公司時卻沒有太大的Margin。

------------Margin of Safety  ,   這就是Graham的投資王道----------

*以後見之明取笑別人之前的決定在今天是錯是不合邏 輯,這是其它人常犯的問題,巴黎這篇文不敢犯這個錯誤,況且以做生意的角度看,Warren Buffett想一舉消滅其它的債保公司非常合當時的情和理,由此可知,投資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結果可以常出意外,一定要預留Margin就是這文的重 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55

如何學習"證券分析"的債券篇?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2683


巴黎:

昨天出那篇文的標題,可能令讀友以為我說那Blog主愚弄Blog友。
在某些角度看,我認為有此可能,不過我的重點卻不是 那意思。而是,寫Blog的人,不能以為自已大聲疾呼,或拿一些雜誌、電視訪問就有說服力。我看過一些心理學文獻說,一個迷惘的人會偏向相信權威、面熟而 非智慧。所以在投資Blog界受歡迎的都是那些說得像權威者,而非令Blog友變得聰明的Blog。

讀者在証券分析一書中並不會感受到 Graham是一個權威人物,相反,你只會覺得他承惶承恐,不斷要以大量數據支撐道理。所以我才有感而發,最有效令到Blog友減低買錯垃圾股不是大聲疾 呼,而是令迷惘的Blog友回復他們本來的智慧



Blog友可看看天知價值投資君的Blog,看看Blog主說說自已一年前和現在的分別。從一個整天擔驚受怕的投機人,到現在分析報告如流水的股票捕手,或會明白寫投資Blog的人一不小心,不單埋 沒Blog友的智慧,把有手有腳的聰明人變成一個飯來張口,只懂問號碼的愚昧者,同時亦令到因為沒有做好研究而硬給Blog友意見,增加自已輸錢的機會。

和很多學習價值投資而稍有成績的人一樣,巴黎都遇到,應否分享這寶貴的投資法的問題,例如遇著那個天材權威Blog主時,我只想擊敗他而非教精他成為自已強勁的對手!我亦相信,這個Blog熱門的一天,可能就是巴黎停筆的一日。

哈哈,我還是在自已的Blog說說那個Blog主的講法為何錯誤,我希望只有我們小小的一班Blog友知道。 他說,以40元買100元的企業的投資法行不通,因為我們只是散戶,不可能拆散企業,令價值浮現。
看來他應該向買了Lehman Brothers債券的投資者陳述這白癡的意見!
------------

很 多Blog友和我之前一樣,在讀Security Analysis一書時都會跳過債券篇,第一,它有2-300頁,太長,第二,我們很少或沒有機會買債券,沒有投入感,很悶。

那個"天材"Blog主的說法令我突然產生靈感,Blog友不應以如何買債券的心理看這部份章節,而是應以有那幾種方法可投資在一間企業內,又能賺大錢,而那幾種 方法何者較安全的心態看。

如果Blog友從這角度看,我們或會問一些股票的法律地位的問題,例如,那個買了盈科行衰運的呀叔有什麼辦法禁 止,或強迫盈科要年年派多少多小息,或有什麼不對頭,清了盈科的盆....等等。

哈哈,那個"天材"Blog主又會說,散戶股票股東是不 能做到呢!

對!因為股東之前,還有個債券的投資人也要受保護,而且他們是最受保護那位,如果有人說閣下有機會以40元買到100元的這些 投資的東西,而40元本金每年派5元的息,5年後還本金100元,又有上面的保護。正常而非像那天材的Blog主的人,是否應有興趣看看Graham在說 什麼呢?

Graham說這樣小心的買債券的人也會受騙!那買股票不是更危險嗎?而如果我們學懂看出騙債券投資人的技倆,那買股票的時候不 是能稍為放心點嗎?

Blog友看債券篇時,完全可以把他當作股票篇看,老實說,一間公司清盆,不一定就是投資者的惡夢,相反可能是發大財 的機會,那不是電影情節,那不是某些人的特權,專利,散戶完全可有此能力,所有都能在這部份章節找到,你願意錯過它嗎?

不要像一些反智天 材,說什麼我們要相信大行、專家、大戶。最近巴菲特說Moody的評級準則大有問題,他已完全賣出投資。巴黎不正是在認為標普對AVG評級(AIG票據) 有錯時以低價買進它賺大錢嗎?我不是比高盛更早出報告評估,以便宜一倍的價錢買入匯豐嗎?重點不是我的最後評估是否對或錯,而是,我的小小腦袋對所謂權 威、大眾看法的反抗,那正是Graham說有智慧的投資人最起碼的要求。

Blog友願意給別人以鎖鏈捆縛著自已的智慧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