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頁岩氣影響深遠,法國電力集團退出美國核電市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445

作為世界最大的核動力電力生產商,法國電力集團(EDF)近日宣佈退出其與美國Exelon合資運營的5個核電站項目,全面退出美國核電市場。

金融時報消息稱,EDF首席執行官Henri Proglio表示,

「因為頁岩氣的發展致使核電站在美國電力市場競爭力明顯下降,而且頁岩革命前景將完全有利於燃氣發電,美國核電市場前景並不樂觀。」

EDF在法國擁有58個核電站,原計劃在美國建立4個新的核電站,並與Exelon成立合資企業經營5個核電站。但隨著美國頁岩氣的發展,EDF認為新的核電站投資回報率極低,而正在運營的核電站的收益也遠低於集團的預期。

Henri Proglio表示,EDF將在2016年至2022年裡,使用認沽期權出售其與Exelon合資企業中49.9%的股權。

對於EDF在英國建設的新核電站項目,Henri Proglio聲稱未受到任何影響,他表示,

「頁岩氣對英國的影響有限,對核電站沒有顯著影響。我們將繼續與英國政府合作,期望在今年年底就構建新的核電站做出決定。」

得益於去年歐洲遭遇寒冬,EDF年度財報高於預期6%。但其業務已經受到集團兩個大客戶——日本和德國退核的影響。同時歐洲經濟依然疲軟,EDF上半年業績並不理想。EDF財務總監Thomas Piquemal表示,

EDF大工業客戶用電量在上半年已經下降了10%,6月用電量在已經下降的基礎上又適度的減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54

荷蘭皇家殼牌減計20億美元北美頁岩氣資產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723

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報告二季度利潤下滑60%,這主要是受到公司減計超過20億美元北美頁岩石油資產的影響。

皇家殼牌減計快速增長頁岩石油資產在行業內非常罕見,並給北美頁岩石油潮潑了冷水,而此前市場普遍認為頁岩潮正改變全球石油生產版圖。IEA預期北美豐富的頁岩石油層能讓美國在2020年前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研究分析師指出殼牌的實際鑽探結果明顯不如預期,那些看多頁岩石油的人應該引以為戒。

殼牌首席執行官Peter Voser說減計不意味著對美國頁岩展望已經惡化。他說減計資產只是反映了開採某些頁岩區塊的風險。

殼牌拒絕透露減計頁岩層資產的具體位置。該公司北美頁岩區塊位於德克薩斯州,俄亥俄州,賓夕法尼亞州,懷俄明州,堪薩斯州,科羅拉多州,加利福尼亞州,以及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即便不包括20億美元減計,殼牌利潤仍然不及市場預期。該公司面臨高額開採成本,以及在尼日利亞勘探天然氣和石油受到衝擊的影響。

Bernstein Research認為殼牌的北美頁岩石油資產表現不如預期,是該公司放棄原先的在2017-18年日產相當於400桶原油的方案,而目前下調後的目標為每天300萬桶。

殼牌是擁有美國頁岩資產最多的歐洲石油公司之一。公司首席財務官Simon Henry在財報聲明中說,目前北美生產的頁岩石油相當於30萬桶每天,而在2012年年底頁岩石油產量為5萬桶每天。

二季度荷蘭皇家殼牌不包括一次性支出的盈利為4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跌20%,比市場預期的59億美元低22%。

二季度收入為1126.7億美元,而2012年二季度收入為1170.7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66

頁岩氣之父

2013-08-12  NCW
 
 

 

□ 張衛華 文

喬治 · 米切爾(1919-2013)

美國能源大亨

對於大多數普通民衆來說,喬治 · 米切爾(George Mitchell)的去世不會在他們心裡激起漣漪,但關注頁岩氣乃至國際能源行業的人,應該會在內心深處向這位老人脫帽致敬——正是他以17年近乎偏執的堅持,開啓了頁岩氣革命的大門,也為世界能源開啓了一片全新的領域。他由此被稱為“頁岩氣之父” 。

喬治 · 米切爾家境貧寒,完全靠自我奮鬥成為了一名億萬富翁。他1919年出生于得克薩斯州加爾維斯頓,父母都是希臘移民;就讀于得州農工大學,後來通過房地產開發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再後來便成了名“野貓”——美國人給那些盲目開採油田的人取的雅號。很少有人能在這個高風險的行當里滿載而歸。

但米切爾應該是個幸運兒。

他一手創建了米切爾能源開發公司,並將公司帶入世界500 強。他堅信能夠從頁岩中開采出天然氣——在此之前,誰都不曾這麼想過。

米切爾在得克薩斯州北部

的巴奈特頁岩區域開采天然氣,也正是在這裡,水力壓裂技術首次得到成功應用,並首次獲得了持續的天然氣流。

所謂水力壓裂,就是將90% 的水、9.5% 的沙子以及其他0.5% 的化學物質——包括鹽類、解凍和柔潤劑、肥皂類清潔劑、膠質粘稠劑、防止腐朽的酸性添加劑等,通過高壓壓入地下岩層,從而將窖藏在岩層中的頁岩油和頁岩氣釋放出來。這一技術的成功發明和廣泛應用,使得美國乃至世界的能源版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國在2009年一舉超過俄羅斯,成為世界上天然氣產量最大的國家,達到創紀錄的6240億立方米,並有望在不遠的將來從一個天然氣淨進口國華麗轉身,成為天然氣淨出口國。在頁岩氣和頁岩油的共同作用下,美國甚至有望在2020 年左右實現尼克松當年提出的能源獨立,從而徹底改變美國國家能源戰略和國際地緣政治格局,其影響可以說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這一技術也招來了環保主

義者的批評,他們擔心那些用于壓裂岩層的化學物質會給環 境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但是深入研究會發現,與其擔憂技術本身可能造成的環境後果,不如加強對技術實施環節的監管更加有效。

米切爾在水力壓裂技術的

研究上足足耗費了17年光陰,經歷了無數次挫折,直到1998 年他80歲高齡時,才真正達到了商業化的水平。在戴文能源公司董事會執行主席拉里·尼古拉斯(Larry Nichols)看來,米切爾在頁岩氣領域不僅極富遠見,而且是個地地道道的先行者,水力壓裂技術在未來數十年勢必風行全球。2002年,戴文能源公司以35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米切爾能源開發公司,當時 後者已擁有近萬口頁岩氣井。

沒有人對米切爾的貢獻提

出質疑,但確實有人認為他不應專美——有論者認為,倘若說米切爾可謂之“頁岩氣之父”的話,則美國聯邦政府當之無愧為“頁岩氣之母” 。

早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政府能源部門便為頁岩氣和頁岩油的開采提供了數億美元的支持,盡管這在當時看來,有點像是堂吉訶德大戰風車,毫無獲勝希望。這一政策乃是為了應對當時的石油危機。1973 到1974年間,阿拉伯產油國採取石油減產、禁運、提價、在國際石油公司中增加參股權和對國際石油公司進行國有化等措施的綜合作用下,國際石油價格暴漲,導致了一場世界範圍內的石油危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美國政府希望找到合適的途徑,讓美國不再過度依賴進口能源。

鑒於聯邦政府在私營企業

眼裡全無創新動力和能力,所以當聯邦政府建議出資共同開展研發的時候,大多數能源企業都沒有表現出多大的熱情。

米切爾做的最正確的事情之一,便是積極接受政府的資助。他利用了各種形式的政府資助和補貼,比如1980年至2002年期間,美國針對非常規天然氣開采的免稅條款,以及對於頁岩氣示範項目的補貼和成本分攤機制,其中就包括米切爾能源公司1991年鑽探的第一口水平井。其他一些由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究成果,包括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研發的三維微地震成像技術等,也有效地推動了米切爾的鑽探工作。

米切爾是這個時代重要的

創新者,他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和企業家精神,為世界打開了頁岩氣之門。記住他的同時,人們也在深入分析美國頁岩氣革命的經驗,探索如何以一種更加高效的方式,包括稅收、直接資助、技術支持等一攬子措施,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

2013年7月26日,喬治·米切爾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家中溘然長逝,享年94歲。 他與妻子育有十個兒女, 《福布斯》估計他的資產規模達20億美元。

2011年,他加入了由股神巴菲特和比爾 · 蓋茨夫婦倡議發起的“捐贈承諾” ,決定將自己大部分財富捐獻給慈善事業。

作者為天然氣研究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60

美國頁岩氣主要產地北達科他州去年浪費10億美元天然氣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702

由於水力壓裂技術的推廣和使用,美國北達科他州一躍成為該國石油和天然氣第二大生產區。在頁岩氣的推動下,該州天然氣和石油的基礎設施投資也在加快進行,但依然有很多氣井的運輸管道或天然氣壓縮站等配套設施沒有建好,此外北達科他州現有天然氣管道的容量基本已經滿載,面對多餘的天然氣,許多公司考慮到成本因素,選擇燃燒浪費而不是鋪設新的管線。

下圖是NASA在太空中拍到的北達科他州Bakken頁岩層開採區天然氣燃燒圖像。

根據可持續發展組織Ceres的數據顯示,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北達科他州的天然氣生產商燃燒掉了總產量30%的天然氣,按照當時市值來算,燃燒掉的天然氣價值達10億美元,同時排放出的溫室氣體總量等同於100輛汽車的排放量。

目前,北達科他州的監管機構以及設置了公共目標,要求天然氣生產商必須在某個特定日子裡將燃燒的天然氣量至少降低10%。根據北達科他州的法律,天然氣開採商在第一年的時候可以燃燒開採出來的氣體,並且如果開採商認為一年後捕獲的氣體仍然沒有經濟價值的話,他們可以申請延長燃燒的時間。事實上,北達科他州的監管機構在去年兩年內批准了近95%的延長燃燒時間申請。

但根據美國能源部估計,目前全美範圍內,除北達科他州外,其他的產區燃燒浪費現象並不嚴重。如果按照1%的開採氣體被燃燒浪費來推算,佔全美天然氣生產總量四分之一的德克薩斯州僅有0.4%的天然氣被燃燒浪費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255

美國開採頁岩氣 意外獲抗貧解方

2013-09-23  TWM  
 

 

今年《財星》(Fortune)八月底公布美股成長最快百強,其中四分之一、有高達二十四家公司從事頁岩氣相關的水力壓裂法、鑽探及運輸等服務,去年這個榜單只有九家。

十年創造九%新工作機會

拜能源開採技術革新之賜,自二○○八年起,美國石油、天然氣產量雙雙大增,目前頁岩氣已占天然氣產量四五%。這不只昭示美國將在能源供應上自給自足,也代表美國企業在世界經濟的競爭力全面洗牌。此外,窮人也是最大受惠者。

《投資者財經日報》(Investor’s Business Daily)引述穆迪報告稱,石油及天然氣產業在去年只占整體雇用人數不到○.三%,但在過去十年裡創造了九%新工作。

家戶可支配所得增三萬多

新能源繁榮不但帶來工作機會,也為美國家庭「加薪」。市場研究機構IHS最新報告稱,二○一二年美國的新能源繁榮為家戶平均可支配所得增加了一千二百美元(約合新台幣三萬六千元),這個數字到了二○二○年將成長至二千七百美元(約合新台幣八萬一千元)。

《華爾街日報》引用能源經紀公司Mercator Energy報告指出,在頁岩氣革命前,二○○三年至二○○八年天然氣價格平均為每百萬英熱七.二美元,直到二○一二年新鑽探技術引爆全美天然氣產能,價格直落到每百萬英熱二.八美元。

降幅達六一%的天然氣價格,大幅減輕了家用暖氣及電費負擔,相當於二○一二年為美國家庭省下了三百二十五億美元。

受惠最深的是窮人,因為能源通常是他們家庭的主要支出。根據聯邦政府低收入家庭能源補助計畫(LIHEAP),貧窮人家可支配所得有一○.四%花在能源上,這個比率是富有人家的四倍。

《華爾街日報》認為,水力壓裂法對抗貧窮的效果比LIHEAP更好。水力壓裂法為窮人家的能源開銷一年省下一百億美元,而LIHEAP去年提供三十五億美元,補助九百萬戶低收入家庭的暖氣支出,新技術幫忙省下的錢還高出兩倍。而且,天然氣降價幾乎惠及所有貧窮家庭,而LIHEAP只能幫助不到四分之一的窮人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74

意大利最大能源集團ENI:歐洲不開發頁岩氣 將被美國甩一大圈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0699

當地時間週一,意大利能源集團ENI總裁Paolo Scaroni在倫敦出席金融時報國際頁岩能源峰會發出警告,如果歐洲遲遲不開發頁岩氣,在吸引能源密集型企業投資上,將進一步失去對美國的相對優勢。

Paolo Scaroni指出,歐洲工業將面臨使用廉價能源的美國工業的長期競爭,需要進行長期的結構調整。

他在峰會上發言:

能源密集型企業不去德克薩斯州,難道還來歐洲?德州的電價比歐洲便宜一半,天然氣價格是歐洲的三分之一。

他表示,不少投資者已經從歐洲撤走,轉投美國。

Scaroni稱:

美國液化頁岩氣運往歐洲市場,加上全球其它能源項目的投產,未來幾年,歐洲天然氣價格走低,預計從10-12美元/mBtu,降到8美元/mBtu。

(mBtu:British Thermal Unit英熱單位,等於1磅純水溫度升高1F(1°F=5/9℃溫度差)所需的熱量。)

Scaroni認為天然氣價格的下跌幅度不足以增加歐洲的優勢:我們能用8美元單價來和美國競爭,但我想是遠遠不夠的。

ENI總裁指出,歐洲重工業不但受到美國頁岩氣的衝擊,歐洲在頁岩氣的開發上也嚴重滯後。他說:

歐洲大陸今天不想開採頁岩氣,總有一天要被迫開採。那時候,情況就不同了。

對此,歐洲環境委員會成員Janez Potocnik希望成員國在頁岩氣開發問題上一定要採取謹慎的態度。他提醒頁岩氣的開發可能會污染水源,而水力壓裂會導致化學污染。他表示需要控制水力壓裂過程中釋放的不明氣體,避免造成大氣污染。

ENI總裁表示,歐洲受美國頁岩氣開發潮的影響,轉而開發廉價的煤礦,同樣造成環境污染。他說:

美國這幾年已經大幅度減少了自己的碳排放,歐洲雖然開發了新能源,但碳排量一直在增加。我們生活在矛盾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178

國家能源局宣佈中國頁岩氣勘探開發取得重大進展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6673
   中國國家能源局官網5日宣佈中國頁岩氣勘探開發取得重大進展。

  能源局網站指出,中石化重慶涪陵國家級示範區頁岩氣井平均單井產量15萬立方米/天,累計實現商品氣量近7300萬立方米。中石油長寧-威遠、昭通兩個國家級示範區和富順-永川對外合作區,累計實現商品氣量7000萬立方米。勘探開發過程中發現,部分區塊前景遠超預期。

       此前華爾街見聞在10月曾報導中石化開採出商業規模頁岩氣,中石化的涪陵頁岩氣實驗井產量超出預期。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表示,要充分認識頁岩氣勘探開發對保障中國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加大頁岩氣勘探開發推進力度。一是繼續加強國家級頁岩氣示範區建設,發揮引領作用,盡快實現頁岩氣規模化、「工廠化」生產;二是加強科技攻關和裝備國產化,努力實現頁岩氣低成本開採;三是加強政府扶持力度,會同有關部門盡快研究出台財政、稅收等激勵政策;四是加強環境保護,特別是地下水的環境保護,實現頁岩氣開採利用的可持續發展。五是凝聚合力,共同推進,盡快實現商業化生產。六是強化各項安全措施,確保頁岩氣勘探、開採、貯運安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21

美國頁巖氣降溫 頁巖油前途存分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914

關於美國頁巖氣: 美國天然氣產量在不斷刷新歷史新高,但有越來越多跡象顯示,頁巖革命最瘋狂的日子可能已經過去了。 政府上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美國天然氣產量上升至702.1億立方英尺,但產量只比2012年增長1.5%,這是2005年以後開始大範圍使用新的鉆探技術開采存量巨大的頁巖巖層天然氣以來的最低年增長。美國能源信息署預期,2014年和2015年美國天然氣產量將分別增加2.1%和1.3%。 這對美國天然氣價格將產生巨大的影響。受益於頁巖革命,美國天然氣價格從2008年的接近9美元/mmBtu下滑到過去5年平均的3.2美元/mmBtu,最低甚至跌到2美元/mmBtu不到。要知道,過去幾年亞洲和歐洲消費的天然氣價格都在10美元/mmBtu以上。 分析師表示,雖然頁巖革命退燒,頁巖氣銷路增加,但美國天然氣價格也不可能回到頁巖革命前的13美元/mmBtu以上。然而,產量增長減緩可能在未來幾年把價格推高至6美元/mmBtu。 去年美國天然氣的平均價格為3.73美元/mmBtu,美國能源信息署預期,今年天然氣價格將上漲4.3%,2015年將上漲5.7%。 IAF研究顧問公司主管Kyle Cooper表示:“全部產量的增長都來自於頁巖氣,頁巖氣的產量下滑很快。現在的數據正在反映這個事實。我們必須開始鉆探越來越多的鉆井來維持產量穩定。”,所以為了刺激更多的鉆探活動必須要有更高的價格支持。 關於美國頁巖油: 由於單個頁巖鉆井的產量下滑迅速,而且第一年就開始嚴重下滑,因此需要持續地增加新鉆井。這讓官方和眾多機構對美國未來的石油產量出現了巨大的分歧。 美國能源信息署一直是相對保守的,上月其預期美國頁巖油將令美國2019年原油產量增加至960萬桶/天,比一年前的預期調增了22%。2019年以後,美國原油產量將會緩慢下滑,到2038或2039年,原油產量將下滑至去年的水平,即750萬桶/天。 然而花旗經濟學家Edward Morse就樂觀多了,他預期石油公司將會改進鉆探技術,所以現在對單口鉆井產量下滑的擔憂是過分的。他預期美國頁巖油產量的增長將能持續到2022年,並在接下來的30年維持在該水平。如果Morse是對的,那麽頁巖油將進一步加劇全球能源架構的變化,特別是損壞中東和俄羅斯的影響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563

美國頁巖氣變革地緣政治格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788

FT華盛頓分部主編 Edward Luce: 普京拿什麽在索契奧運會投資500億美元?看看烏克蘭、德國等的俄羅斯天然氣公司消費者就知道了。憑借出口天然氣掙來的大量外匯,普京的外交政策才有了底氣,俄羅斯舉辦的冬奧會才這麽豪華。美國沒有像俄羅斯天然氣公司這樣的企業。但是,美國能源革命能改變這一切,可以放松俄羅斯對其領國的控制。在其余下的總統任期內,奧巴馬總統有望憑借能源革命成為“遊戲規則的顛覆者”。 美國頁巖氣革命背後的好處無法以具體數字來衡量。過去五年,美國天然氣價格已經降到了每百萬英熱單位(BTU)4美元,不足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出口價格的1/3,甚至不到一些亞洲國家(包括中國)價格的1/5。而美國政治人士還在糾結著是不是要批準基斯頓輸油管發展計劃(Keystone XL pipeline)(從加拿大輸油的管道)。 然而,無論結果怎樣,奧巴馬都會盡可能把這個項目往後推(加拿大的煤焦油並不適應美國市場需求)。美國的天然氣儲量巨大,可能成為天然氣領域的沙特阿拉伯,到這個十年末,石油產量可能超過沙特阿拉伯。 投資頁巖氣可以使美國大賺一把:供給很大,而需求不可限量。上周,奧巴馬政府批準了第六個可以出口天然氣的港口,批準的第一家港口是屬於波士頓公司Cheniere Energy擁有。現在,排隊申請的公司達到數十家。即使算上運輸等費用,美國油氣的價格仍然低於亞洲國家的售價。印度油氣需求強勁。核事故發生之後,日本關閉了核電站,能源赤字持續上升。德國在關停核電站之後需求也會跟著上升。 一旦美國油氣裝船銷售,全球能源市場會形成連鎖反應。但是,美國政府必須首先得把自己搬過來的絆腳石再搬開。奧巴馬在任期內有望批準天然氣出口。 依照美國法律,天然氣只能向美國的自由貿易國出口。移除這個法律不是短時間能夠辦到的。這條法律被移除得越快,美國油氣商建設下遊基礎設施的速度可能就越快。 美國法律還禁止原油出口(舊時代的產物)。50多位民主黨和共和黨議員提出修改法案,允許出口到《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通過這個新法案只是第一步,有很多非成員國也願意進口美國石油,譬如印度和烏克蘭。 以陶氏化學為首的一些企業反對天然氣出口,它們希望以此保證較低的天然氣價格,為制造業的複興提供支撐。 這個觀點實際上站不住腳。即使放開所有出口限制,天然氣的價格也一樣較低。況且,能源密集型制造業只是制造業的一小部分。而整個制造業才是就業崗位的主要來源,天然氣開發本身也創造了很多就業崗位。 環保人士也反對頁巖氣開發。奧巴馬一直不願意同環保人士攤牌。 他們認為,在開發的過程中,可能會汙染水源,釋放有害氣體,引發地震活動。但是,環保人士只是“管中窺豹”。天然氣去年已經超越煤炭成為了美國電力的主要燃料來源,這才是2005年以來碳排放不斷下降的原因。此外,幫助中國、印度和其它國家減少碳排放也是一件好事兒。因而,環保人士不應該反對天然氣開發。 那麽,這對俄羅斯有什麽影響呢?眾所周知,油價高的時候,俄羅斯對其領國的控制就會加強,而油價下降,俄羅斯就不會再那麽強勢了。 現在,美國有能力把全球能源價格壓下去,向歐亞友好國家輸送天然氣。奧巴馬能做的就是讓美國的能源革命影響全世界,改變政治格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27

中國將截至2020年的頁巖氣目標產量減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489

路透社援引一行業網站及一位政府消息人士稱,由於初期勘探活動顯示開發頁巖氣存在挑戰,中國已將到2020年的頁巖氣產量預測值減半。

中國電力新聞網援引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的話稱,到2020年中國頁巖氣產量將達到300億立方米。2012年設定的目標則是600-800億立方米。

相關調整有待政府的最終批準。 

四川的涪陵頁巖氣田是中國首個大型頁巖氣田。但專家稱,由於地質條件複雜,加上生產成本高昂,涪陵頁巖氣田的成功很難複制。  

中國蘊藏的頁巖氣資源據信在全球排名第一,希望複制美國的頁巖氣革命。

但這種簡單的複制難度太大。華爾街見聞此前發文稱,中國崎嶇的地形,落後的基礎建設和較深的頁巖氣層是嚴峻的技術挑戰。殼牌勘探分析認為一般來說中國油井要挖到很深才能找到頁巖氣。  

此外,中國與美國不同的土地法規和冗長的官僚審批又人為增加了殼牌的開采難度。中國現在還沒有關於壓裂法的正式監管規則,為了抵禦通貨膨脹,政府控制了天然氣的價格,這可能會令殼牌等開采企業利潤承壓。

一位政府消息人士稱:

先前的目標前景相對模糊,算是個希望。300億立方米的目標就顯得實際多了。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及,國土資源部預計,到2015年全國頁巖氣產量將達65億立方米,去年不過2億元,是去年的30倍以上。

早在1月,國土部就預計,2014年中國頁巖氣生產量15億立方米,相當於較2013年的水平翻7倍多。

由於頁巖氣勘探、開采難度較大,消耗成本較高,高產量目標就意味著中國的頁巖氣支出巨大。中石油今年的頁巖氣支出將超過人民幣100億元,中石化高管稱中石化勘探投入可能不下50、70億元。

中國調整到2020年的頁巖氣產量目標,對石油服務企業可謂利空消息。 摩根大通駐香港的亞洲油氣研究部門負責人Scott Darling說:“對於中國石油服務行業的企業而言,這顯然不利。這反映了中國天然氣市場面臨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2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