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小地標的消失
1945年皇后大道東及軒尼詩道交界處的碉堡
上世紀初位於大佛口的大佛洋行(DAIBUTSU)
未拉直彎角前的電車路未正轉入軍器廠街的路口
40年代的灣仔大佛口
40年代的灣仔大佛口, 右上角可見到佛嘜
1941年的灣仔大佛, 白色的是機槍堡, 對面馬路是防空洞
1950年的灣仔軒尼詩道近軍器廠街(大佛口).圖右為麗的呼聲大厦所在,右邊滿佈廣告的樓宇於1960年代拆卸,建成先施保險大廈.電車背後的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於1994年拆卸重建
熙信樓的前身麗的呼聲大厦
50年代的灣仔大佛口
50年代從軒尼詩道望向大佛口一帶
60年代從軒尼詩道望向大佛口一帶
70年代大佛口一帶
6,70年代從大佛口望向金鐘
60年代初的大佛口
70年代從金鐘道回望看大佛口
70年代末的大佛口, 可見拉直了的軒尼詩道電車路
70年代皇后大道東的防空洞
80年代從熙信樓望向循道衛理聯合教堂
灣仔在塡海以便興建灣仔碼頭
1968年的先施保險大廈
先施保險大廈1
先施保險大廈 2
先施保險大廈 3
2008年的先施保險大廈 1
2008年的先施保險大廈 2
2008年的先施保險大廈 3
2008年的先施保險大廈 4
2015年先施保險大廈已重建為Genarli Tower 1
2015年先施保險大廈已重建為Genarli Tower 2
2015年先施保險大廈已重建為Genarli Tower 3
2015年先施保險大廈已重建為Genarli Tower 4
位於Genarli Tower 前的矮花槽 1
位於Genarli Tower 前的矮花槽 2
位於皇后大道東的防空洞早已被填封 1
位於皇后大道東的防空洞早已被填封 2
位於皇后大道東的防空洞早已被填封 3
位於皇后大道東的防空洞早已被填封 4
位於皇后大道東的防空洞早已被填封 5
前幾天走過俗稱三角仔的軒尼詩道和皇后大道東交界處的路口,赫然發覺以前那個小休憩處不見了(記憶中那里有個長年流水的石雕板水池和兩張長櫈), 另建了個矮花槽, 附送幾個凸凹槽位供人坐下來休息. 更有甚者, 從前位於三角仔後面的先施保險大廈已然被拆卸, 取而代之的又是一座毫無性格的玻璃幕牆大樓. 這些演變近年來看得太多, 本來不足為怪, 但讓我感到有點依依不捨/不慣的是從前先施保險大廈對著金鐘那幅牆是個熱門的户外廣告點, 牆外經常掛上/漆上幾層高的廣告, 毎次坐車經過都會留意到, 而今大廈逝去, 玻璃幕牆式的辦公大樓當然不可以掛廣告條幅, 幾十年來”見慣見熟” 的地標忽爾消失, 心中竟泛起一絲不捨漣漪.
三角仔面積雖小, 但也不是毫無歷史的, 它位處大佛囗, 可謂是扼守著灣仔的要塞, 加上鄰近金鐘軍營, 二戰前英軍曾在此築建了個機槍堡, 又在對面馬路 (皇后大道東) 挖了幾個防空洞, 可見英軍視此處為戰略重地. 另外由於地點適中, 七, 八十年代不少電視劇都曾在此取景, 貪其夠潮夠方便. 俱往矣, 三角仔的大變身其實只是香港去舊換新的一個必然過程, 連觀塘裕民坊這末大面積的舊區也得翻身改建, 區區三角仔只能算是歷史洪流中的一顆微塵.
同場加映: 上文提到大佛囗, 可能很多年青朋友對這個名字/地位不甚了了, 我且在此略述一下大佛囗的歷史: 大佛口指港島近灣仔西與金鐘東之間的地方,即金鐘道與皇后大道東的岔路口、先施保險大廈 (現已重建為Genarli Tower) 一帶。 大佛口只是坊間的的俗稱,惟其名字的來源則眾說紛紜, 第一個說法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有間名為「大佛洋行」(DAIBUTSU) 的日資公司在莊士敦道口經營出入口貿易業務,店鋪的外牆懸有佛像,街坊們因此習慣稱此處為大佛口。 第二個說法是戰後韋氏家族在此地開設二天堂中藥行. 藥行以佛像為商標,並在大廈的外牆高懸佛像以作廣告,未聽過知大佛洋行的街坊便誤以為二天堂佛嘜是大佛口的起源。 嗣後二天堂藥廠的家族發言人韋基舜在報章上呈清 : 「大佛口名字源自戰前東洋佛,並非戰後二天堂佛嘜。」, 這才將「大佛口」名字的來源確定下來。
大佛口其實泛指軍器廠街、皇后大道東與軒尼詩道的三角地帶。 軍器廠街最初位於皇后大道東與軒尼詩道之間,即先施保險大厦, 1930年灣仔填海竣工後,軍器廠街才遷往現時位置。 先施保險大厦原址在開埠初期是東區街市,於上世紀初改建爲大佛洋行。 連接大佛洋行有多座樓宇,包括水手會館,這列樓房使電車經皇后大道東時被逼沿「Z」路綫,經過舊軍器廠街才轉入軒尼詩道。 1938年,當局拆卸這一列的數座樓宇,拉直彎角,電車才可由皇后大道東(現金鐘道)直接駛入軒尼詩道。 軍器廠街現時為警察總部,其東鄰曾經是「麗的呼聲」大厦,後改建為熙信樓, 熙信樓已然被拆卸, 地盤現正在重建中。
灣仔填海前軒尼詩道是海邊,有木商在此處堆置木材售賣。 大佛洋行的背後曾建有海軍食堂,名為「藍屋」。 法國教會在皇后大道東的附近建有不少設施,其後遷往銅鑼灣後,並將有關地段售予置地公司,置地在此開闢的兩條街道; 晏頓和蘭杜,即以兩位大班的姓氏命名。 大佛洋行旁俟近皇后大道東的山崗被俗稱為 「大佛山」,英軍於1940 年曾在此挖了幾個防空洞,以便日機轟炸時可藏身保命。
工作坊參與者小小心聲
收集到一張奇怪的工作坊字條,照樣的回覆後,得到參與者的電郵回應,止凡與大家於工作坊後繼續交流,雖然每搞一次工作坊都要處理過百條字條,但還是樂於處理的,興趣吧。
參與者的紙條內容:
1. 10萬,40年,15%,1千萬2. 港燈凡跌市買3. 如何入門(睇書?睇雜誌?)
止凡回應:
這張似是你的筆記,哈哈1. 這應該是二千多萬2. 這是在工作坊分享過的例子,小心今天的港燈不如當年的港燈了3. 若你對投資理財處於入門階段,不妨先來小弟blog回看舊文,又可以看小弟的著作,與及富爸爸書籍也不錯,加油
參與者Candy收到回覆後的電郵:
止凡您好,很意外也很高興收到你這麼快的回覆。沒錯,我寫的本來是自己的筆記,因為對股票市場認識不深,一時也想不到要問些什麼。
那天上了寶貴一課,給了我一些很好的啟發,如跟到這樣去做,相信有必賺的把握,只是賺多賺少而已。
我後來看了數十頁巴黎兄的書,現在主要問的就是我筆記上的第三點:如何入門(睇書?睇雜誌?)
我近數個月一直都有看你的BLOG,可能大家都是70後,很多看法都很類同。有了這,初步我才打算開始學買股票。
那天的講座及巴黎兄的書都是一些概念上的東西,但實操的資料不足。對於我不是有很好會計或數學基礎的人(你們兩位的根基要好多了!),會需要花很長時間上網或看更多書去研究。比如ROA及ROE,現在有一個初步概念,但實際如何計算,對我來講要再研究一番。又,那個數值才算得上抵買呢?年報如何看得出有什麼問題?PE/PB如何才算抵買?這會將開始投資的時間推後了。
我在想是否可以報一些「價值投資實操班」,坊間也有一些「價值投資操作手冊」一類的書,我也打算到書局看看,以強化自己對計算的能力,未知是否有用。
最後,我會在看完你和巴黎兄的著作,再去看富爸爸系列的書。
謝謝您的寶貴意見。
止凡回覆電郵:
原來Candy近月一直有追看小弟的blog,亦可回看舊文及著作,應有更多得著。
價值投資的課程與書籍,多上總會有用的,只是用處是多是少,多上多看,自然會有所感覺,懂分辨的。巴黎兄有搞投資課程,我相信應該不錯的,不妨報名,今次報不到,等下次吧,總有機會。
後記:
收到Candy的字條,看其內容就大概估計到她把自己的筆記傳了給我,因為這些大概是我在工作坊上有提及過的內容,很有趣。
在電郵中指Candy可以考慮參加巴黎兄的課程,未知她有否行動。作推介時我自己還未有參與其中,但後來也參加過巴黎兄的其中一班課程,感覺課程內容深入淺出,這對Candy的財務知識一定有很大幫助,希望她真的有報讀。
每次知道有朋友從我的分享而得到啟發之後,都會很高興。還記得若干年前,能得知有一個半個blog友會追看小弟的blog,已經興奮莫明,更何況今天不時有blog友表示喜歡看這個「悶」blog,實在感恩。不時被人踩台,又會看到負面留言(在imoney的fb page上尤其多),類似Candy這些支持的訊息,算是一種平衡吧,謝謝大家。
別忽視了李克強對小小特魯多的拍肩鼓勵
8歲的小小特魯多顯然毫不怯場。他主動提出,要給家中這位尊貴的客人——中國總理李克強先生,表演後空翻。這大概是他在草坪上常玩的項目。
後空翻成功,但表演了三次都沒做到平穩落地。小家夥有些懊惱地來到父親身邊,羞澀地捂著臉。李克強開懷笑了,友善地拍著他的肩膀鼓勵他。

當地時間9月21日傍晚,李克強抵達加拿大兩小時後,就在渥太華的夏列頓湖總理官邸出席了特魯多夫婦舉行的家宴。這是一次真正的家庭聚會,兩國總理夫婦在湖邊愜意交談,特魯多的子女在一旁歡快玩耍。
2016年初秋的這個細節,或許不只是“細節”,而將孕育成中加關系未來發展的一粒“種子”。小特魯多總理本人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不妨回顧1983年的那個深秋。時任加拿大總理老特魯多訪華,帶著12歲的長子小特魯多。事實證明,那次訪問除了給中加關系帶來具體的政治經貿進展外,還種下了一粒重要的種子——中國第一次進入小特魯多的直接經驗世界。

中加關系因種種原因曾經出現波折,一度遇冷。33年後,小特魯多追隨父親也當選為加拿大總理,李克強總理立刻向他發出賀電,並邀請其訪華。其後在不到一個月內兩國總理實現的互訪,被媒體評價為"中加關系由冷轉暖"。當年那粒種子發芽成長,如今正在結果飄香。
小小特魯多是小特魯多的大兒子。在他的經驗世界里,如今也打上了“中國”印記。李克強總理友善的笑容,以及親切地拍打肩膀這種“男人間的鼓勵”,對一個8歲的孩子來說,肯定是珍貴而難忘的。
20天前,小特魯多總理剛剛訪華。他深情地回憶起,第一次來中國時自己還是一個小男孩,從那時就對中國留下深刻印象,“所以這次我特地帶來了我的女兒,希望她可以像我當年隨父親訪華一樣了解貴國”。他說,父親教給我與中國保持友好、開放的態度,我希望繼續傳給我的孩子以及加拿大的下一代。

33年前那粒“種子”讓小特魯多堅信,加拿大需要與中國建立持久而牢固的友誼。在中國,他還說了這樣一句話:“今天的選擇既是前人的期望,也將為後人所感激。”這讓人聯想起中國成語“繼往開來”。他們父子都出任總理、均對華友好的佳話,最好地詮釋了中加關系的前後傳承。
如今李克強總理回訪加拿大,第一場“亮相”就漂亮而深得人心。可以想象,對於小特魯多來說,中國總理不僅是“會談桌對面那個人”,也是可以請到家中喝杯啤酒、吃頓家宴、並且深得自家孩子喜愛的一位好朋友。而對於小小特魯多來說,“中國”的概念不僅來自父親的講述和傳遞,更來自那個拍過他肩膀、鼓勵他的中國長輩。
事實上,渥太華的這場家宴是一次熱情答謝。小特魯多訪華時,李克強曾精心安排,與他一起遊覽故宮,總理夫婦還專程宴請特魯多夫婦。來而不往非禮也,因此小特魯多在自己的微博上寫道:“在這個美麗的傍晚,回請李克強總理及夫人程虹女士。歡迎訪問加拿大!”
外交上常說“國之交在心之交、民相親”。李克強總理的外交風采,不僅在於正式場合的揮灑自如,也在於這種與外國政要建立私人友誼的“交心”細節。高明的外交,不僅是高端會談、文件簽署,更要真正走進民心。兩國關系中,往往是那些外交細節里溫馨的畫面最能打動兩國民眾,進而構成國與國友好的堅實民意基礎。中加關系更好的未來,或許正從李克強與小特魯多的這場溫馨的家宴、對小小特魯多的拍肩鼓勵而開啟。
2016年11月結: 從大輸到小小贏
首先回顧筆者價值組合今年個別月份的表現:
1月份: 大輸
2月份: 小贏
3月份: 大贏
4月份: 大大贏
5月份: 小輸
6月份: 中贏
7月份: 中贏
8月份: 中贏
9月份: 中贏
10月份: 小贏
11月份: 小小贏
總結今年首11個月價值組合的回報率是28.74%, 比上個月的28.19%好一點點, 同期盈富基金的回報率是7.36%, 較上個月回撤0.45個百分點, 價值組合繼續跑贏大市.
以下是價值組合頭18大持股, 按今年表現排序:
大家可以見到這個月有2支股票跌出18大排行榜, 分別是凱聯國際酒店 (105.HK)和永安集團(289.HK). 它們跌出18大排行榜的原因不是因為筆者減持, 事實上, 筆者並沒有減持任何凱聯國際和永安集團, 筆者只是增持其他股票而令到其他股票的比重超過凱聯國際和永安集團.
11月份初受到香港政府突然為樓市加辣, 將住宅物業買賣印花稅劃一提高至15%, 以及美國加息預期升溫的雙重打擊, 地產首當其衝大幅下跌, 由於筆者的價值組合以地產資產為主, 因此, 市值一度受挫. 不過, 筆者一向喜歡在大跌市買股票, 因此趁機買了不少地產股, 尤其是大型地產股.
2支進入18大的是信和置業(83.HK), 以及希慎興業(14.HK). 信和置業現價12.2元, PB 0.624倍, 股息率4.1%, 喜歡信和置業因為它有每股淨現金3.15元, 收租業務貢獻55.7%經營溢利. 希慎興業現價34.2元, PB 0.53倍, 股息率3.89%, 喜歡希慎興業因為它有質素優秀的收租資產, 利園三期項目是未來盈利增長的合理期望.
今年首11個月價值組合表現最好的4支股票是:
莊士機構國際(367.HK): +94.12%
英皇娛樂酒(296.HK): +40.28%
龍記集團(255.HK): +34.7%
美麗華酒店(71.HKI) : +31.63%
今年首11個月價值組合表現最差的4支股票是:
華地國際(1700.HK): -31.84%
有利集團(406.HK):-21.09%
茂業國際(848.HK): -20.88%
新工投資(666.HK): -19.91%
價值組合往年回報率:
2014年: +16%
2015年: +18%
為啥小小一枚處理器芯片,讓小夥伴們紛紛“著了道”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1/161598.shtml
為啥小小一枚處理器芯片,讓小夥伴們紛紛“著了道”
鄰章
本文由鄰章(微信ID: kejilinzhang)授權i黑馬發布。
昨日,小米正式推出了旗下首款自研處理器澎湃S1, 邁出了真正擁有核心科技的第一步。雖然從整體來看,這顆處理器與蘋果、高通、三星、華為等相比,在當前還稍顯稚嫩。但也誠如雷軍在微博所言: 自研芯片的確是長跑。而我們也看到,華為自研芯片,也是到了960這一代才頗為均衡,開始牛逼起來。所以現在去評論小米處理器的研發是成功還是失敗,個人覺得有些為時尚早,並沒有多大意義。

而眾所周知,智能手機處理器的研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無論從那個方面來衡量,芯片研發依舊是核心科技,屬於重資本產業,誠如小米昨日發布會所言:“十億起步,十年結果”。但即使如此,我們卻看到,廠商自研處理器可以說已是山頭林立,在新晉的小米之外,還有眾所周知的 蘋果、三星、華為、LG,可以說處理器市場又有了進入戰國時代的趨勢。
那麽問題來了:一枚小小的處理器,幾十億個晶體管,為何讓大家都如此著迷,紛紛跟進欲推出自家處理器?
一、廠商為何不惜巨資投入處理器的研發?
1. 成本優勢與把控關鍵元器件供應
從成本來說,這枚小小的處理器,帶給廠商的是居高不下的成本,這些成本不僅僅是這枚芯片的價格,以高通處理器為例,附加的還是整機售價的百分比。這使得眾多廠商本就微弱的利潤更進一步降低,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卻在為處理器供應廠商打工,是限制廠商發揮價格競爭優勢的桎梏。
而對於有實力的廠商而言,自家生產處理器,無疑可以降低成本,並且可以將處理器外銷給其他廠商,促進自身營收。在這一用一售之間,是雙倍的成本差距。這對於廠商的競爭而言,利好顯而易見。
而更為重要的是供應鏈的需求。
坦率來講,智能手機的競爭,核心在於供應鏈的競爭。但是供應鏈信奉的是弱肉強食的法則,優先保障的是擁有強勢地位的廠商需求,而後才去照顧處於弱勢地位廠商的需求。
近年來,我們看到,高通新款處理器在發布初期,都會面臨供應不足的難題,而在弱肉強食的規則下,優先能夠得到保障的是三星這樣的大廠。諸如此前的驍龍820處理器,當前的驍龍835處理器,優先滿足的是三星的需求,而後才能被其他廠商所采用。
這種尷尬的現實,導致原本就處於弱勢地位的廠商處境更為艱難,二而我們也看到,部分廠商為了搶灘新品占位,就會發布出PPT新品。而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產品發布後供應嚴重不足使得排隊搶購成為常態。
因為核心元器件的短缺,使得有市場需求卻無法滿足,怎一個痛字了得。所以擁有自主處理器這類核心元器件,做到在關鍵元器件上面不被人掣肘,就可以在關鍵供應鏈上勝人一籌。以更快的速度推進自家的產品,滿足市場需要。

2.創新的基礎,差異化的源泉
隨著供應鏈的高度集中,如今的智能手機陷入了越來越嚴重的同質化。一樣的處理器,一樣的攝像頭,一樣的屏幕等等,使得手機廠商越來越有走進硬件組裝廠這個死胡同的趨勢。在嚴重的同質化面前,功能的某些差異化與體驗創新成為各家關註的重點,而處理器則在差異與創新化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是幕後真正的推動者,是各家天馬行空的想法得以實現的基礎。 誠如雷軍在發布會所言:芯片是手機科技的最高點。
以近年來消費者感知尤為明顯的手機攝像頭為例,我們看到:手機攝像頭在這幾年來發展迅猛,代替普通相機的趨勢愈發明顯。而智能手機拍照功能越來越強的背後,除了鏡頭供應商的元器件大幅進步之外,更為重要的是處理器的進步。
近年來,各廠商頗愛玩耍的先拍照後對焦、120幀等慢動作拍攝、4K拍攝、雙攝像頭技術等等花樣百出的拍照技術,都是基於手機處理器的硬件支持。是處理器的進步為拍照體驗的進步與花樣的玩法做好了奠基工作。而除去攝像頭,在大家紛紛推進的2K分辨率,快速充電技術,無線充電技術、雙擊喚醒,屏幕刷新技術等等無不基於此。廠商只有在此基礎之上才能將自己那些天馬行空的想法變為優異體驗的現實。

3.產品調教優化的把控性
雖然當下安卓系統得到了較為長足的進步,但是安卓系統的體驗與蘋果還是存在差距。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產品處理器的調教優化上。多數安卓廠商使用的處理器並不是使用自家原產的,而是從高通這樣的供應商處獲取的。這其中會存在一個對處理器品性知曉力與調教針對性力度不足的問題。並且隨著處理器的快速更新,很難對處理器的某些特性吃透。而蘋果則不同,蘋果堅持使用自家設計的A系列處理器,多年下來,不斷地調教改進,自然相比使用其他廠商擁有更強的產品品性執行力和調教的正對性。

4.布局前瞻性的基礎之一
自主處理器還有一個好處是:只要技術支持,就可以在現有技術下率先實現添加自我想要的功能,率先進入差異化的布局之中,以實現更大領先優勢。以蘋果的A系列處理器為例, 回首以往,我們看到,他可以根據自己制定的發展步驟的需要,率先的支持64位,率先的支持每妙240幀的慢動作視頻。而對於依靠高通、聯發科的廠商而言,則需要他們的處理器成熟之後才能上馬這些功能,這造就了蘋果的領先優勢。
而在當前物聯網和智能起床開始爆發的當下,芯片在行業中的地位與市場前景將變得更為廣闊。對於廠商而言,自然是吸引力所在。
二、其他廠商需要持續跟進嗎?
當下自研芯片似乎呈現出愈演愈熱之勢,那麽另一個問題是:當前還未推出自研芯片的廠商,需要來一波跟進嗎?個人認為,倒大可不必。
雖然自研芯片有著上述的諸多好處,但卻並非是每個廠商都要去自研處理器,正所謂術業有專攻,對於廠商而言,更應該做的是著眼於自身優勢,揚長避短。
而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從供應鏈的整體發展趨勢來看,業界分工必然是會朝著縱向專業化的方向發展而非是垂直一體化發展,任何廠商都不可能通吃產業鏈也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更何況處理器只是產業鏈的其中一環,在處理器之外, 還有屏幕、內存,閃存乃至代工廠等諸多因素的制約。而即使是自研芯片,我們也看到,當前安卓業界依舊是以高通芯片為主導。
寫在最後:
一枚小小的芯片,驅動智能手機的創新。諸多廠商紛紛推出自主處理器,目的也在於擴充成本優勢,創造差異化體驗,規避豬隊友的不慎拖累等等,這是自研芯片積極的一面,但也眾所周知,自研芯片屬於高投入產業,並且擁有極高的風險性,而從產業鏈的發展趨勢來說,未來也一定是屬於縱向整合。所以對於廠商而言,在處理器上不可冒進,個人認為,最好的選擇,其實應當是術有專攻。
[本文由鄰章(微信ID: kejilinzhang)授權i黑馬發布。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處理器
贊(...)
分享到:
小小窝头让他跻身老板行列
1 :
GS(14)@2010-09-20 21:53:45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920/152075.html
说起杂粮窝窝头,许多人应该非常熟悉:饭店里咖啡色的窝窝头,可以塞上咸菜肉丁笋干等小菜,虽然是杂粮,口感却细腻香甜。小小窝窝头不见得有多少科技含量,衢州小伙徐建峰就靠这个,吃下了江浙市场,并且西向重庆、北向北京扩张。这些小产品每年给徐建峰带来一千多万元销售额、一百多万元利润,这些数字还在随着市场扩大不断增长。徐建峰这个厨师长出身的小伙子,两年前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徐老板”。
遭遇下岗却发现商机
两年前,徐建峰已经是厨师长、拿着上万元月薪,但是他遭遇了失业。“我脾气不好,顶撞了酒店老板。”老板扬言,宁可不开酒店不挣钱也要炒徐建峰的鱿鱼。沮丧的徐建峰发现,想要再找一个年薪十几万的工作简直比登天还难。“酒店一般不敢轻易用不熟悉的厨师长。”
那几个月,徐建峰的心情像跌入了深渊,从前讲究品质的生活顿时拮据起来了。正为生计发愁时,他突然想到,以前在酒店有一道用萝卜干做的冷菜卖得特别好,而制作比较麻烦,自己可以加工这样的冷菜为中小餐馆配送。于是,他和妻子向朋友借了三万元钱,开了家小食品厂。“忙活了几个月,发现每月只能赚三四千元钱,我有点失望。”徐建峰又动摇了。
此时,一个去北方采购的酒店朋友带回来一袋礼物送给他。“就是北方常吃的那种窝窝头,很粗糙,口感差,但是造型还不错,圆圆的,中间有个洞,可以放菜。”多年的经验给徐建峰的直觉是,如果能在口感、色泽方面改进,让北方的粗粮融入南方点心的细腻,说不定会在酒店、餐馆大受欢迎。
两个月试出最佳配方
“主要原料只有荞麦、玉米、精面粉三样,可试验最佳配方的过程真的很痛苦。”徐建峰形容当时的情况,真的是万事开头难:每天,试验室里排满了热气腾腾的蒸笼,发酵好打开,里面的窝窝头,有时像面包太软,有时又硬邦邦咬不动,好不容易软硬适中,口感却很普通,失去了荞麦的香醇。“做不好的都只能喂猪。这么小一个加工厂,每天都要浪费几百块钱,说实话真的挺心疼。”
试验进行了近两个月,每天都困扰徐建峰的是杂粮窝窝头蒸熟后,一掀开蒸笼的盖子,它们马上就收缩变形了,怎么变着法子尝试都不成功。情急之下,徐建峰请来乡下擅长做馒头的冯师傅找原因。“他和几个点心师傅讨论后,觉得是火候的问题。蒸熟后要让火慢慢地退,温度一点点降下来。”果然,这个办法成功了。他尝试着给杭州的酒店朋友发了几箱杂粮窝窝头,“一个星期过去,那个朋友打电话来开口就是:再订30箱。”
短短一个月间,浙江很多酒店都开始效仿这种吃法。“从早到晚,我的电话响个不停,不是问价格就是订货。”2005年春节,徐建峰开始向全省各地酒店扩散,每天的销售量达到六七百箱。他让自己的亲戚朋友都来帮忙,设立了11个加工点。
怎样保持生意的长久
“有人说食品的流行是一阵风,人们吃厌了,就没市场了。”对此,徐建峰的看法是,目前杂粮窝窝头还只是酒店、餐馆的菜肴,如果能进入超市,走上普通百姓的餐桌,将会大大扩展市场空间。“去年我们参加了几次农博会,窝窝头还是很受欢迎的。”在今年杭州为期五天的农博会上,不少人接连几天都来买杂粮窝窝头,还追问徐建峰哪里可以买到。
对长远的发展,徐建峰也有打算。目前,他正在开发一些适合酒店、餐馆的菜肴。“比如水晶锅巴,简单又可口;宫廷宴球王,特别适合婚宴、酒席。”
“每一个产品都有从流行到衰落的周期,可是如果有源源不断的新品推出,牢牢掌握渠道,就能长盛不衰了。”
话说回来,真看不出,这么小的窝窝头里,能长出这么多钱来。听徐建峰说,每一包窝窝头的利润都挺高――高在味道独特,造型独特,受人欢迎。徐建峰就凭着这个小产品,成了年销售额超过一千万元、盈利一百多万元的徐老板。如果他一直卖普通包子,可卖不出这个成绩来。
金融雲端:小小超步股神後塵?
1 :
GS(14)@2012-10-23 00:57:26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022/18046200
「保險業務是巴郡的核心業務,也是我們多年來賴以增長的引擎。」股神畢菲特曾在其致股東函中寫到。股神是第一個讓我認識到,保險業務原來是可以「造神」的。此所以,熱愛做刁的李澤楷,上周踏出重建保險王國的第一步,以21.4億美元(167億港元)的作價,收購ING的香港、澳門和泰國保險業務時,我不期然地想,這會否是二次創作呢?
我當然知道,收購最明白不過的原因,是亞洲保險業真的是當紅炸子雞。定期為本版撰文的倪以理,最近甚至出版了一本講亞洲保險業的專著《Life Insurance in Asia》,指亞洲保險業已踏入黃金十年。全球保險業將有超過一半增長來自亞洲市場。
[股神畢菲特] 股神畢菲特
靠保險攞平錢 致勝方程式
不過,我也留意到,有報章引述消息人士指,「李澤楷希望利用保險業的低成本保費及充裕資本,更便捷買賣各類資產。」
這不禁令我聯想到股神畢菲特的勝利方程式,最近有多名學者,嘗試科學化地分析畢菲特成功之道。結論之一,正是畢菲特的保險業務,其保險業務源源不絕為其帶來低成本資金,這些成本甚至比美國國債利息低的資金,佔去股神旗艦賬面負債的36%,其效果等同超低息孖展。
保險生意的好處,是保金先惠,但賠款則是日後的事,這等同預付款,又或者變相貸款,若果這筆貸款的成本低於市場利息,便會帶來投資優勢。這還未計入保險金的超穩定性質,不會在經濟不景時被閂水喉或追加抵押品,又或者在投資成績不濟時被贖回,因此特別適合做一些長線投資。用低成本資金槓桿去做一些風險較低的價值投資,把回報放大,被視為畢菲特的招牌長勝秘方。
ING港泰業務處中游 待強化
那小小超是否可以複製股神之路?當然,股神不是人人都學得來的。即使每項保險生意都有預收保金的特性,但提供服務也是需要成本的,視乎每家保險公司的成本結構,如果這些預付款的成本,高於公司的借貸息率,其作為低息槓桿的作用便不大。
關鍵在於業務本身是否已建立一定的市場實力,與對手之間已築起護城河,生意不易被對手入侵或奪走,這種優勢才會出現。
ING保險目前在香港及泰國的市場地位只算中游,以保費計在香港排第八,市佔率約4%,而在泰國亦只排第九,很顯然仍要繼續打拼,東征西討,穩固市場地位,正如報道指小小超仍計劃收購ING的日本業務及開拓印尼等市場,所以還未能像股神般,享受奠定江山的優裕。
反而憑iPhone豬籠入水的蘋果,對供應商幾乎擁有絕對權力,賒數絕無難度,其營運資金很大機會是負數,故早前傳出蘋果已成立全球最大的對冲基金,管理自己近1200億美元資產,正正是這種市場實力的體現。
或許,我可能想多咗,小小超內心其實真的想做實業,日後專攻三瓣核心業務,而非建立一個四處「做世界」的投資旗艦。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職場慧眼:為小小企發聲 張慧敏
1 :
GS(14)@2013-02-05 00:37:56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204/18155908
老友E姐在中環經營專賣名牌貨尾貨版的時裝店,本來取價經已很公道,E姐還給我的特別多折扣,高檔貨H&M價錢,所以一直是我的不二之選。可惜生意實在越來越難做,我倆見面互吐苦水講到傷心激氣之處,幾乎抱頭痛哭。
她說業主加租狼夾狠,完全沒有議價空間,嫌貴唔該過主。但要搬談何容易,裝修費幾貴?還要只肯簽兩年約,條數點計都計唔掂,進退兩難。周轉對小商戶來說是非常困難,E姐坦言店內的貨就是她全副身家。以往入貨有幾個月數期,現在見錢才放貨,反正不愁沒有賣家。遲一兩個禮拜交租管理處就話出律師信,但生意總有淡旺,惟有借錢周轉。還有員工薪金強迫金保險各樣開支,壓力實在大,日日望着門口對着收銀機發愁。
自退休老闆手上頂入這盤生意,E姐嘆息這十多年來講真沒有幾多好日子過,但一把年紀出去搵工誰會請?又能夠搵得幾多?為生計只好想盡辦法經營下去,小小企的苦況之苦,實不足為外人道。
見年輕人膽粗粗唔知頭唔知路學人做生意,要是家中富有輸得起無可厚非,但得鋪蠻勁借甚麼創業基金,十幾厘利息都敢借,即使是做了幾十年有口碑的名氣「老店」小商戶亦紛紛結業,究竟有何本事賺到錢?
我的台灣小弟N說他這個差一年就有三粒星的「就快香港人」覺得十分非常可惜!有特色的小食,街頭巷尾的小店風情,種類多元化又便宜的貨品,全部被大牌子大商戶壟斷取代,我們不管買甚麼吃甚麼,都只能是二選一。簡單舉個例,不是百佳就是惠康,哪還容納得下貨式多價錢平的小士多?我最懷念的,是那份濃得化不開的人情味,你呢?
張慧敏
小小超女友解凍做《東張》
1 :
GS(14)@2016-08-13 14:59:43■郭嘉文在前晚播出的《東張西望》訪問陳煒。電視圖片
23歲的去年港姐季軍郭嘉文上月被本報踢爆與小小超李澤楷暗撻成功,二人於今個情人節更蒙面在東京拍拖玩遙控車,而女方忽然富貴有名貴房車及司機接送。事後,郭嘉文被無綫高層召見,她藉辭未有空推搪,其主持的《東張西望》也播出她早前錄影的採訪片段,她更潛水未有回覆傳媒。
■郭嘉文今年2月被拍到與李澤楷在東京拍拖玩車。資料圖片
近日郭嘉文終於解凍,前日以主持身份去灣仔美食博覽訪問陳煒,但只得大側面鏡頭。記者前晚致電她問復工一事,她表示:「其實一路都有。」對於有傳她退出娛圈及拒絕工作一事,她表示:「唔係,一路都做《東張》,不過唔好意思,我唔可以接受你哋訪問。」當追問到她與小小超的戀事時,她即緊張兼驚青指不能接受訪問。再追問二人是否拍拖時,她未有回應便匆匆掛線。採訪:嵐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813/19734373
藝人誕孖B高齡黎姿誕餅印女 梁洛施生小小小超
1 :
GS(14)@2016-12-10 03:45:24生兒育女,其實好睇個天,有人做足安全措施,但都意外懷孕,有人不設防等足多年,仍未成事,咁…要打孖嚟,命中率當然更加難!生孖B除咗睇彩數,家族遺傳外,亦因為o依家人工受孕越嚟越普遍,造就圈中出現唔少藝人名人成為孖B爸同孖B媽。黎姿10年,黎姿以39歲之齡,為老公馬廷強誕下孖女家蔚同家鎂,孖女現時就讀小一,黎姿喺兩年後再添一女。無意復出嘅黎姿,嫁人後即專心照顧家庭同3個囡囡。梁洛施10年替小小超李澤楷誕下孖仔,加埋09年大仔長治,共有3子。同李澤楷分手後,梁洛施同3個囝囝定居加拿大,到近年先回流返港拍戲拍舞台劇。林志穎林志穎同老婆陳若儀喺09年生咗大仔Kimi,舊年再成功造人,誕下孖仔Jenson同Kyson,前兩日孖B剛過1歲,爸B林志穎仲為佢哋舉行「歲抓周派對」。李心潔今年7月,40歲李心潔喺吉隆坡為老公彭順誕下孖仔,孖仔o依家5個月,人母李心潔最近亦火速修身,前排出席台灣金馬像時,身形已經回復到未生嗰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209/1985987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