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掌控雞蛋期貨市場 窮小子一年賺6個億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8-08/936845.html

他表示,2014年賺了6億元。這種驚人的賺錢速度凸顯了中國新生期貨市場類似賭場的性質,以及這些市場可能遭遇崩潰的風險。

22.thumb_head

張雄傑2015年7月27日在杭州辦公室內。(路透社網站)

參考消息網8月8日報道外媒稱,十年前,十幾歲的張雄傑是在中朝邊境巡邏的一名士兵。

據路透社網站8月4日報道,現在他住著奢華酒店,開著一輛梅賽德斯-奔馳CLS,這"一夜暴富"的傳奇旅程部分是因為他控制了中國金融市場最模糊的一個角落之一:雞蛋期貨。

他表示,2014年賺了6億元。這種驚人的賺錢速度凸顯了中國新生期貨市場類似賭場的性質,以及這些市場可能遭遇崩潰的風險。

張雄傑通過自己的賬戶交易,路透無法獨立核實他的盈利。

"我們窮人出身,一窮二白,有這種機會為什麽不把握,"27歲的張雄傑接受采訪時面帶微笑,語調溫和。

他瞄準的機會非常特別:迅速借一大筆錢,然後在一個外界知之甚少的市場賺取高額利潤。

"期貨杠桿高啊,"張雄傑說道,他是其他中國交易員眼中的明星。"能夠一夜暴富。"

報道稱,隨著近期中國股市崩跌,追求一夜暴富的加杠桿散戶投資者高度集中的現象正日漸讓中國監管者擔憂。

杠桿投資者被迫平倉引發的滾雪球效應,加劇了6月中旬中國股市的暴跌。

報道稱,目前張雄傑的投資遠遠不止雞蛋期貨。他也經歷了猛烈的爆倉,稱自己去年有一次在兩天內因為做錯而損失多達4億元。

中國在2013年11月決定開啟雞蛋期貨市場,張雄傑借此契機,從一個來自寧波貧寒家庭的窮小子,一躍成為去年掌控雞蛋期貨市場的投機大鱷。

"我讓它跌它就跌,讓它漲它就漲,"張雄傑說道,他當時在武漢一家專業咨詢機構工作,這家機構逐日收集全國的雞蛋信息。

但現在張雄傑的投資範圍已經超出了雞蛋期貨,他稱自己在其他市場的輸贏更大。

"雞蛋才賺3000萬出頭,現在一天的浮虧都有這麽多,"他說道,並稱現在使用杠桿進行鋼筋和鐵礦石期貨交易。

報道稱,正如中國的股市一樣,中國的期貨市場也是散戶投資者為主,散戶們更情緒化,更容易從高利貸者那里借取杠桿資金。

據中國期貨業協會的數據,2013年,個人投資者占期貨市場交易賬戶的97.4%,而據證監會的數據,同期個人投資者占股票交易賬戶的97%左右。

盡管參與股票期貨交易有50萬元的門檻,但許多資產市場的最低門檻可能低達3000元--而且這個市場正在擴張。

"(風險)理論上會比股市高,因為它杠桿可以放得很大主要原因是,投資者在投資的時候,太容易有杠桿,"信達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嘉禾說道。"所以進行非理性投資的能力比較大。"

報道稱,對於張雄傑來說,在期貨市場可以輕松獲取杠桿意味著他可以大膽下註。這位明星交易員當年為了上大學當了兩年邊境巡邏兵,每月掙1000元。

"目標是做全球收益率最高的對沖基金,規模大概在1000億元左右,"他說道。

  • 參考消息網
  • 何小桃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174

海外征戰》NU SKIN大中華區總裁范家輝 勇於對舒適圈說不 叛逆小子翻身直銷天王

2015-11-16  TWM

從街頭浪子到NU SKIN大中華區總裁,范家輝總是「敢說、敢做、趕追求」,懂得用「拒絕」捍衛職場主導權的他,即使一度挫敗,卻從不氣餒,他鼓勵年輕世代趁早去海外放膽闖蕩,勇於對職涯的隱形框架說「不」,才能闖出不一樣的人生。

「我每天都在想:今日的我,要如何打倒昨日的我……。」說起普通話來中氣十足、帶著濃濃廣東腔的范家輝(Andrew),出身香港,是NU SKIN大中華區總裁。

他認為,勇於說「不」,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做好目標與時間管理,所以他每天睡前都會問自己四個問題:「我今天做了什麼?我今天應該做什麼而沒有做?我今天做 了什麼不該做的?我明天應該要做什麼?」也正因凡事追求持續超越自己的風格,讓他早在三十三歲時,就登上NU SKIN亞洲業務拓展總監兼任香港分公司總經理的大位。

其實,這位同仁眼中最「生猛」的亞洲區大主管,從小叛逆,中學曾被退過學,年少「古惑仔」的行徑,更是大家眼中的頭痛人物,直到有一天,親眼目睹校友被砍死在街頭,才痛定思痛「學好」。

不設限工作的發展舞台

從小叛逆,降薪挑戰新領域他熱中課外讀物,勤於剪報,喜歡與人分享,還四處打工,把旺盛的精力投入辯論社,香港城市大學畢業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進入國際大企業鄧白氏擔任市場研究主任。

一九九八年,范家輝剛進公司幾個月,就幫鄧白氏在香港拿下大案子,原本發展前景看好,他卻選擇在專案完成之後提出辭呈,向安逸的工作環境說「不」。

後來,他加入小型皮革工廠,到中國深圳學起皮料的買賣;又轉戰另一家公司外派印尼的職缺,當時那裡的薪資是香港一般小公司同職級的三倍,但他卻因無法適應印尼緩慢的工作步調而離職,以三分之一薪資選擇投入NU SKIN香港分公司,看好的就是公司未來的發展舞台。

不再硬碰硬

嗆主管遭打壓,才學會圓融處事剛到NU SKIN前兩年,范家輝在工作上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但一開始並不順遂,主因在於他的「大炮」作風。

正逢「年輕氣盛」的他,說話不懂得拐彎抹角,也不懂嘴甜,只要認為公司決策不妥,經常直接在會議上開炮,或是有人不遵守規定,不論對方職位高低,照樣開火,這時的他,「說不」的勇氣十足,但缺乏婉轉圓融的技巧,得罪了不少人,吃了不少悶虧。

有一次,一位國際部門大主管到香港視察,他並沒有申請許可,就擅自進入倉庫拿東西,當時二十七歲的范家輝是儲運部經理,於是馬上制止:「不能拿走這裡的東 西!」一旁陪同的香港總經理打圓場:「這是老闆,沒關係!」范家輝竟嗆聲:「不論是誰,都要遵守規定。」一下就得罪兩位上司,幾次交鋒下來,引來主管心生 不滿,還在外面找了儲運部夜班經理,計畫要取代他。

「還記得當時我曾經著手一份提升部門營運效率的企畫書,過程我曾與夜班經理提過,沒想到隔天,我赫然發現,主管手上由夜班經理撰寫的企畫書內容,剽竊了我 所有的構思,當下我很不高興,但我沒有發作,我心裡明白,他們早就視我為眼中釘了!現在跟他們吵這個,有什麼用?」范家輝在深切自我反省後,開始學習改變 自己的表達方式,「從小我就不相信威權,中學辯論社的訓練,更相信真理越辯越明,在職場的歷練讓我體會到,死守一己立場的辯論,只會帶來無日無休的爭辯, 打開心扉的理性討論,才能帶來共同的結論。」雖然范家輝並未因此改變自己的原則,卻修正說話的態度,用更柔軟的身段說服對方接受他的想法,處事更圓融。

解決了溝通上的問題後,范家輝後來因表現良好,升任業務拓展部經理,公司又派他到日本、澳門支援。

九四年,剛過三十歲的范家輝,期許自己的職場舞台不只限於香港,應該放眼全世界,開拓多元視野,因此他向公司提出辭呈。

面對公司慰留,「我說我不要升職、加薪,只要一個離開香港到海外工作的機會。」范家輝回憶。

後來,國際發展部主管給了他一個去開拓馬來西亞市場的機會,因此他在九五年動身前往馬來西亞分公司擔任副總經理;沒想到,因遲遲等不到馬來西亞政府發的直銷牌照,短短八個月就鎩羽而歸。原先的職位沒了,只能掛「亞太區總裁助理」的閒缺。

在那段閒暇的時光,范家輝還不小心看到高層寫給他主管的信,示意要他離職,讓他一度震驚。

不向挫敗低頭

宣示目標戰場,重回舞台發光他說,「人生就像一場牌局,老天爺不可能總是發一手好牌給你,所以失敗和計畫趕不上變化,而計畫和失敗都不會是成功之母,只有 反省才是成功之母,這段期間,我一直在思考自己開拓市場失敗的原因,除了執照沒下來,還有哪些不足的?未來要怎麼做才會更好?」然而,機會總是留給準備好 的人,九六年,亞洲分公司拓點計畫大幅展開,范家輝被任命為亞洲地區業務拓展總監;九六年二月公司正式開拓韓國市場時,香港分公司總經理出缺,公司希望他接任,但他霸氣地回答:「Yes and No.」范家輝的理由是:「全職總經理從來就不是我的目標,亞洲區業務拓展才是我真正的戰場。」因此,他只願意「暫代」香港分公司總經理。

那一年,他三十三歲,卻已經是亞洲業務拓展總監兼任香港分公司總經理,直接管理六十名員工、當年營業額約四千萬美元的公司,誰會想到,一個先前被視為冗員的人,六個月後有這麼大的改變。

「所以,我常鼓勵年輕世代,要勇敢跨出舒適圈,到世界闖蕩一番,年輕時應該建立自己的價值,而非只追求價格,要不斷學習追求進步,提高自我的價值,與其計較薪資,還不如花在如何增加自己的實力上,才不會貶值。」范家輝語重心長地說。

他也對時下年輕人只在乎小確幸感到憂心,「年輕時,如果只願意追求小確幸,可能確定了眼前的小幸福,卻也確定了日後的大辛苦。」他認為,惟有勇於向職場舒適圈說「不」,才能追求卓越!

撰文 / 林心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185

團聚家人的財富劇本》窮小子做打掃賺20億身價:我要拚一個家,趴在地上也甘願

2016-02-08  TCW

「我的家怎麼四分五裂。」貧窮,使他自小全家分離,想賺大錢買房,讓他改變一個被世人看輕的行業……。

「我從小就非常希望有個家,我的家人,都在一起……。」

說這話的人,是台灣清潔大王、泰和清潔事業公司董事長吳榮發。

「看到他們有自己的家,我的(家)怎麼四分五裂了……,」吳榮發說,從小家境不佳,父親在天母做資源回收賺錢,五歲時母親過世,家裡三個小孩爸爸照顧不來,兩個姊姊送人當養女,吳榮發則寄住在伯父母家。伯父有六個孩子,一家人住在一起,從小寄人籬下,他對家的渴望特別深。

加上年輕結婚時又被岳母嫌「沒厝」,「想要有個家」,想賺大錢,買大一點的房子把家人都接來住在一起的動力,讓他在景文高中電子科畢業後不久,就用三千元買來的打蠟機和西門子地板蠟,彎腰跪在地下清潔地板,做的是人家不願意做的工作;四十年後,為了有家而寫的人生奮鬥劇本,不止圓了有屋的夢想,更讓他翻轉成二十億元身價的清潔大王。

甘於趴在地板上做為自己人生的起步,唯有卑下才能登上天堂,吳榮發的幸福是從汗水和淚水中搏來的。

十八歲景文高中電子科畢業,他決定就業賺錢,看報紙的求職廣告,找到震旦行倉庫管理員的約聘工作,月薪八干元,比當時剛出社會年輕人五、六千元月薪要高。

第一幕:轉行當清潔工加班遇到清潔人員,一句「工作都做不完」改變前程。

為了賺更多錢,他經常假日加班。

有一次加班遇到一位年輕的清潔工,年紀和他相仿,他好奇問對方薪水,清潔工告訴他:「兩、三萬元。」這一席話敲響了他的腦門,當時「我眼睛都亮起來了,」他說。

「工作都做不完,」清潔工告訴他,他不信,清潔工進一步說:「你看,整條南京東路(當時震旦行位於南京東路),有多少棟大樓?我們只負責兩棟,就做不完了。」聽到他這麼說,吳榮發眼睛更亮了,也更大膽做了一個決定:「轉行」當清潔工。

「你這個憨囝仔,」當他告訴經理要辭職時,經理不可置信,不准他辭。但他辭意甚堅,經理研判無法挽回,就提了折衷方案,安排幾個公司的店面,給他負責清潔。

要上工前一天,他跑到火車站附近,買了一台打蠟機和西門子地板蠟,花了三千元,開始了他的清潔大業。

但,考驗來了。

「創業」第一天,他興匆匆跑到震旦行店面,跪著打蠟。這時,過去平起平坐的同事,卻消遣他:「發哥,那我們不敢來值班囉。」聽到這話,他五味雜陳,因為倉庫管理員在公司的地位高,業務員出去跑業務Demo。

要來倉庫領機器設備,倉庫管理員如果給一台好機器,成交機率高,因此,所有業務員都要巴結倉庫管理員。吳榮發小小年紀就被叫「發哥」、「阿伯」,如今卻是跪在地板上,忍受異樣的眼神。

有人消遣他的同時,也有人鼓勵他:「你彎得下腰來,以後不簡單。」

就這樣,他的清潔事業在當兵前啟動。退伍後,他開始了「一卡皮箱」的日子。當時,為了隔天的生意,他學震旦行的業務員每晚提著一卡皮箱,到中山北路挨家挨戶跑生意,皮箱裡裝著菜瓜布、3M地板蠟、清潔劑:他學震旦行的業務員賣機器時,Demo給客戶看的方法,也「Demo」試擦一小塊髒塑膠地板,他告訴客戶:「(店面乾淨)這樣生意會比較好喔。」讓客戶比較,再回家等電話。

這種方法,接案率不低,但工作量不穩定,甚至有時還被客戶嫌掃不乾淨、被倒帳。

「好幾次,都差點要放棄了。」吳榮發說做這行,社會地位不高,人難找,流動率高,但他心中一直認為清潔業「很有潛力」,尤其,十九歲那年剛踏入這行時就發現,清潔工作都是退伍老兵在做,那時他只有一個念頭:「他會老,我會長大,這天下,有機會就是我的。」

他加入清潔公會後,更確定當初的選擇沒有錯。因為進公會後他更發現,那些當公會理事的退伍軍人,在信義區有房子、新店有別墅,那時他就跟太太說:這行可以做!」「以後,他們有的(別墅)我們也要有!」

第二幕:娶妻被嫌沒房為賺大錢,首創清潔業跑業務,一路掃進故宮、誠品、和碩。

每一個選擇都會有所犧牲。吳太太說,他們在打拚時,很少跟朋友接觸,只能在心中暗暗給自己打氣:有一天會出頭天。當時清潔工作都是由退伍軍人幫把持,他們只好挑別人不喜歡的做,比如說:醫院容易被病菌慼染,比較沒人敢碰。而從另一種角度來看,這也讓他們練就出無所不能的本事。

由於太太是南投竹山的望族,有房、有地,是家中唯一掌上明珠,年紀比自己又大兩歲。婚前,家族對太太要嫁給一個學歷不高、又沒房的窮小子,台北的阿姨、堂姊都阻止:「伊蝦米攏沒,擱沒厝(他什麼都沒有,又沒房子)。」尤其三個孩子陸續出生,身上的責任加重,給妻子、孩子一個溫暖的家,要買一個家,讓他不停動腦筋如何能夠賺到更多錢。

標下市立圖書館的案子是他另一個轉機。他透過市圖等公家標案「借力使力」,養下班底,接著陸續擴展到民間企業:爭取民間企業,就要靠實力,如果底下的人手腳都不夠快,生產力低,就沒有辦法跟人競爭,吳榮發的員工都做過公家大面積操作的案子,再接民間的案子就會駕輕就熟。

如今,誠品全台據點、微風廣場信義店、遠百、外商IBM,上市公司仁寶、和碩,公家的故宮、花蓮航空站、工研院,都是他的客戶。

當時台灣百貨業剛起步,統領百貨是第一家爭取到的百貨公司,怎麼拿到?這是從震旦行學到主動出擊的業務能力。從統領裝潢時,就開始接洽,協助打掃,當時清潔這一行,並沒有業務觀念,沒有同業想到這招。要接大企業的生意,除了人員的效率外,就是設備、材料的投資要夠先進,才能爭取到大企業的生意。吳榮發很敢投資設備、材料,例如無塵室用的高檔吸塵器,一台十幾萬,比一般貴三、四倍;又例如駕駛式的洗地機,一台六、七十萬,已經可以買一台自用車了,他們也有。

「機器花錢能解決,人力不一定,」吳榮發說,一台機器可以減少三到五個人力耗損,而設備從德國、日本進口,在跟客戶報價時,一提到公司有這些設備,價值就會提高。

但清潔工作做了不一定看得見,每個月請款時,客戶總會質疑,好像沒做什麼事,怎麼要付那麼多錢?為了減少客戶疑慮,吳榮發每個月送發票時,都會給客戶一份月報表,把這個月做了什麼工作,用相片記錄下來,做成厚厚一疊報告。不止月報表,還有年度報表,像信義微風更用Line群組做出日報表,每天早上七點四十分,就可以看到現場清潔狀況,什麼都敢給客戶看,客戶就會信賴。

搶下台中中友百貨,更是經典案例。中友原本和日本清潔公司合作,幾年後,不想再和日本人合作,找了三家台灣清潔公司來做簡報,泰和是其一。

簡報前,吳榮發先到中友百貨察看,他發現前任清潔公司用錯清潔劑,廁所大理石地板被用鹽酸洗成黑色。他了解問題所在後,簡報當天,便提早一、兩小時到現場,用剛創業時跑業務的方法,在廁所裡面找一片發黑的大理石,用藥劑洗得乾乾淨淨,恢復原本的色彩,再拍照下來。

簡報結尾他自問自答:「我能為你們做什麼?」「我能讓你的廁所,舊變新!」這時「啪」的一聲,投影片打出來,新、舊大理石一目瞭然;簡報後,開車回台北路上,才開到新竹,電話就來了:「決定了,就是你們!」

第三幕::買下芝山起家厝四樓自住、三樓租做公司,房東一句話讓他買下更多房。

「他在清潔賺到第一桶金,在房地產賺到財富。」吳榮發三、四十年老友,台北清潔公會常務理事蘇柏園說。吳榮發結婚後,開始賺了一點錢,就用標會湊到一百萬元,買下目前位於捷運芝山站附近的公寓四樓,有了自己的第一幢房子。

當時,公司租在同棟三樓,房東是一位做雨傘外銷的老闆,那時很多雨傘業往大陸發展。有一天雨傘老闆對他說:「肖年(少年仔),你真打拚,擱給我租厝。」原來,房東的工廠也外移到中國,三樓房子想賣,問吳榮發想不想買?

知道他四樓沒有貸款,雨傘老闆說:「唉呀,你年輕人不懂,你不要給我租三樓了,你就兩間房子拿去貸款,房子就是你的。」房東教他,可以拿兩間房子去銀行貸款,本來付租金,現在改付銀行貸款,房子就變自己的。

這樣,「他的,就變我的,這麼簡單。」吳榮發說,當時他公司規模小,不敢跟銀行打交道,房東教他後,他拿兩問房子跟銀行貸了一百萬元,啟發他房地產投資的觀念。

後來,他又在士林一帶,買下一間更大的房子,把爸爸、一位姊姊接來住,一家人住在一起,圓了他小時候的願望。

第四幕:公主的城堡

老婆大人開條件,

尋覓五年後,他親手打造一個家。

「我希望有一間有天有地,有三百六十度景觀,有游泳池的房子。」

公司上軌道後,吳榮發太太林綉春說出她期待的房子樣貌。

為了圓太太的夢,全家開始總動員,每逢假日就到處看房子,前前後後在台北附近找了五年,最後,在紅樹林山腰找到一棟面對觀音山、淡水河的獨棟別墅。

採訪那天,約在吳榮發的紅樹林別墅,一進門,他開心介紹他們精心打

造的家:「這就是公主的城堡。(公主指太大)」大理石地板,紋路像張開大口的龍,水晶燈從義大利採購而來,天花板上的圖,是太太請外國畫家畫的,挑高的客廳,還有一幅吳榮發夫妻身穿大清皇帝、皇后服的畫像,隔著客廳玻璃的外面,是一池錦鯉。

「我那時在打造這間房子的時候,就跟太太孩子講有歸問厝,用磚仔叩,看起來普通普通。「(葉啟田的歌)」所以,這間別墅外牆就是用紅磚打造,結果「房子越打造就越來越不普通。」吳榮發說,房子是千禧年前買下,一坪房價才十萬元左右,一棟三千萬元,再花三千萬裝潢,全部是他和太太、兒子一起打造,裡裡外外,全部翻修一遍。

「我的(清潔)工地到哪裡,就買到哪裡。」現在他從北到南,自用加上商辦,超過十八棟房子,甚至在芝山捷運站,也買下總部大樓,以目前市價計算,身價約二十億元。

「當初只想有個家,沒想到,現在買了這麼多房子。」吳榮發說,他投資的角度,都是可自用,地產可以保值,還有租金收入,對本業也是加分,更重要的是,家人親戚都能住他的房子,他很滿足。

他每次買房子,都會告訴岳母:「我擱買厝啊,安奈へ塞牟?(我又買房子了,這樣可以嗎?)」而當初對沒房子的他有些不放心的岳母,現在會說:「好了好了,麥擱買啊(別再買了)!」擔心他房子買得太多,負擔太重。

在吳榮發紅樹林別墅採訪當天,他和另一半,坐在精心打造的自家庭院,望著觀音山、淡水河,他對著太太唱起江蕙的<家後>。

「有一日咱若老找無人甲咱友孝我會陪你,坐惦椅寮聽你講少年的時陣,你有外擎吃好吃醜無計較怨天怨地嘛袂曉你的手,我會甲你牽條條因為我是你的家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020

豪小子粉絲 要NBA總裁踹共!

2016-04-25  TWM

豪小子林書豪闖蕩NBA(美國職業籃球聯賽)6年,粉絲質疑他遭受NBA裁判不公平對待,在此籃球最高殿堂仍然存在著種族歧視。網友憤而剪輯6年來豪小子遭受惡意犯規、裁判卻未吹哨的畫面;同時起草了一封公開信給NBA總裁亞當.席佛(Adam Silver)。這些內容,近日在美國引起不小回響,也得到了NBA的正式回應。看看這封抗議信是怎麼寫的。(黃家慧)Dear Commissioner Silver, As fans of the NBA and its players, we care deeply about the quality and integrity of the game and the safety of the players. When we see excellence in officiating, we can't help but admire the professionalism and skills the officials have brought to the game. Conversely, when we see dubious officiating by the NBA referees, we cannot help but question the integrity of the game at its very core. Throughout Lin's six years in the NBA, we have continuously witnessed Lin as the recipient of numerous hard fouls with unnecessary and excessive force by other players. Please kindly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esponse as to why these fouls were not called or called as flagrant fouls.

親愛的NBA總裁席佛:

身為NBA賽事和球員的粉絲,我們非常關心比賽的品質、公正性和球員的安全。

當球賽的裁決公正不阿時,我們欽佩裁判的專業和技巧;相反地,當我們看到裁判做出可疑的判決時,我們也不得不懷疑,比賽最基礎的公正性,是不是出了問題?6年來,我們不斷目睹林書豪在NBA球場上,被其他球員做出許多非必要且過度暴力的嚴重犯規。敬請貴單位給我們一個完整的解釋,這些犯規為什麼是、或不是被歸類在惡意犯規?

integrity /ɪnˋtɛgrtɪ/ n. 正直、誠實、廉政例句:Integrity is the keystone of our judicial system.

廉政是我們司法系統的基本原則。

officiate /ˋfɪʃɪet/ v. 執行職務、主持宗教儀式、(在體育賽事中)擔任裁判例句:Here are the tips how to officiate you friends wedding.

這些技巧教你如何為朋友主持婚禮。

flagrant foul 惡意犯規例句:The player was sent off the field for a flagrant foul on an opponent.

這個球員因為對對手犯規而被判罰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69

台裔小子闖矽谷 24歲創三公司 陳兆慶 曾讓小牛隊老闆、楊致遠都押寶

2016-07-11  TWM

全球一片瘋新創的氣氛下,你也有創業夢嗎?殘酷的是,新創多、陣亡也多, 陳兆慶這一路卻安然在高峰離開、高價出手,年紀輕輕已實現三個創業夢。

在全民瘋創業的氛圍下,越來越多人在學生時期就躍躍一試,但有多少人能在大學剛畢業就獲得投資人的青睞?來自台灣家庭、美國長大的陳兆慶做到了。

二十一歲那年,他與兩位高中同學共同創辦的FiscalNote,不僅被美國《CNN》列為二○一四年最佳新創企業,更吸引《華爾街日報》、《富比世》,甚至英國《經濟學人》等知名媒體關注。再仔細檢視那份豪爽的投資人名單,可以發現在列的投資人個個赫赫有名:雅虎創辦人楊致遠、NBA小牛隊老闆馬克.庫班(Mark Cuban)、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甚至包括中國的社群龍頭人人網。人人網執行長陳一舟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提到,「這是 一家顛覆性的公司,面對的市場非常巨大。」

大數據創業:

預測立法走向,準度94%FiscalNote究竟有何能耐,吸引眾多投資人及媒體的青睞?在大數據盛行的年代,企業紛紛將大數據應用投入消費者行為預測、精準行銷等,但陳兆慶看到的卻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應用──「預測立法通過的可能性,協助企業因應新法規的衝擊」。這背後所涵蓋的商機,是相當於九十億美元的法律分析市場。

「我們的價值,在於解決客戶真正的痛點。」在舊金山接受《今周刊》專訪的陳兆慶解釋,FiscalNote布署了上千個程式,會自動到美國國會、聯邦及州政府網站抓取最新的立法資料,利用自然語言解析草案對產業的影響,使企業即時掌握最新的立法動向。

最厲害的是,它能根據立法者過去投票的歷史紀錄,判斷出立法者對草案的立場,進而預測草案通過的可能性,且準確率高達九四%。

未來,還會進一步分析社群網站的留言,將輿論的影響一併納入考量,甚至能根據法院文件和法官過去判例的紀錄,預測法庭案件的判決結果。

它吸引的客戶橫跨傳產、科技及金融等產業,其中不乏大型知名企業,包括紐巴倫、西南航空、摩根大通、愛力根及近來受關注的Uber及Lyft等。「為解決立法判斷的問題,企業以往請律師當顧問的費用,遠遠超過支付給FiscalNote的金額,」陳兆慶說。

根據美國行動論壇統計,自二○○八年歐巴馬執政以來,已推出兩萬五千條法規,光是計算業界因應新法規調整的金額,就讓美國經濟付出七千三百億美元的成本,並耗費四億六千萬個小時處理相關文書作業。大量的立法資訊往往又散布於各級政府之間,極度欠缺整合。企業若忽略了某條法規,可能會面臨重罰,近來在各國頻頻受阻的Uber就是一例。

FiscalNote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有著亞洲面孔的陳兆慶,從求學到創業的過程也絕非一帆風順。陳兆慶的父母於七○年代到美國,當時人生地不熟,英文也不算精通,第一份薪水甚至低於當地的實習生,工作上也受盡差別待遇。

類似的遭遇,即便是美國出生的陳兆慶也不例外。「在白種人為主的環境中,你永遠不會是要角。」他回憶求學階段,「恨不得自己能變成白人,我會刻意與白人混在一起,希望隱藏自己是亞洲人的事實。」「問題是,我的膚色永遠都不是白色,我就是亞洲人。」談起當時大環境的歧視,他內心充滿感觸。

這樣的大環境,不只是在校園,連原本以為相對成熟的商業界,陳兆慶也因一次募資時的惡質經驗而有深刻體悟。

二○一四年,為了募集A輪資金而向投資人簡報時,投資人提的問題與公司毫無關聯,反而不斷問他,「你真的是在美國出生的嗎?」「你有公民資格嗎?」過程令人極度挫折。面對不友善,陳兆慶謹記母親的告誡,「永遠要客氣對人,即使你不喜歡,未來有一天,那個人可能會反過來幫你。」這句話,在他往後的創業過程中不斷應驗。

進矽谷廝殺:

20美元換到74萬美元注資事實上,直到進入大學後,陳兆慶才找到自己的身分認同,他發現學校有許多亞洲族群,並加入所有亞洲社團,包括台裔學生會、華人學生會,世界觀就此改變。談到此處,他毫不猶豫地表示:「我了解到我是台灣人,並引以為傲,我愛我的家鄉和語言。」大學是他開始以自己為傲的地方,也是開啟另一個旅程的階段,他想起有位朋友曾說,「小人物談大人物;中等的人談的是自己;但大人物卻是談理念,」而他追求的理念,是打造出偉大產品。

從大學一年級開始,他就一心想創業,嘗試做了五、六個產品,包括倉儲平台、品牌分析工具、醫療器材等,但是,不是乏人問津,就是技術門檻太高,皆以失敗告終。

由於當時父母離婚,母親須獨自扶養他與弟弟,昂貴的學費讓家裡每月入不敷出,他半工半讀幫忙分擔家計,忙歸忙,但心中隱隱存在的創業夢想,卻從來沒有放棄過。這時,機會上門了。

「有一天,韓國籍的高中同學提姆.黃忽然跟我說,想要打造一個政府分析網站。」很快的,陳兆慶就發現這是一個很棒的構想,主動邀請提姆一起參加學校的FISH Bowl創業競賽,雖然整套計畫還在「沒有產品、僅有概念」的空想階段,但他們竟然獲得了第二名,並且獲得評審大力支持。

不僅如此,光憑這套「概念」,他們也獲選進入矽谷知名的加速器Plug and Play,一面尋求資金、一面開發產品,「後來我們才知道,那一年共有七百九十家公司申請進入這個加速器。」來到矽谷後,他們住進了六號旅館(Motel 6),五個人擠進一間狹小房間,為了省錢,甚至把創業聚會上主辦單位提供的食物全數打包帶回作為儲糧。在矽谷的三個月裡,開發出了第一版產品雛形,也找了無數投資人做簡報,但多數投資人不了解法規相關的應用,最終都被拒絕。

直到有一天,他們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寄了一封信給擁有NBA小牛隊的億萬富翁馬克.庫班。

「寄出去後,我們完全沒有多想,一夥人出門準備看場電影放鬆,但上路才沒多久就收到了庫班的回信。」他們又驚又喜,電影也不看了,一群人衝回辦公室,戰戰兢兢地圍在電腦旁回信。

結果,他們損失了二十美元的電影票,卻換來庫班的七十四萬美元投資。取得第一筆投資後,陳兆慶付給自己年薪四萬美元,並代替母親幫弟弟付了大學學費。陳兆慶的母親受訪時表示,「他從小就很懂事,從來沒有怨言。」

顛峰時歸零:

離開原戰場,轉進電商創業過程對陳兆慶來說並不容易,但卻改變他最多。「我以前不像現在有自信,總覺得每件事都是挑戰、很難完成,但現在我認識到,永遠都會有困難的事,但我知道自己可以完成。」去年十月,在FiscalNote最穩定、最接近成功的時候,陳兆慶選擇離開。「我真正想要的是回到創業一開始所做的事情,那讓我覺得自己更有價值。

現在公司已穩定、也很舒適,而我卻想再次挑戰自己」。

一個月後,陳兆慶加入台灣女生Christiana Chen創辦的電商平台OrangeNow,成為共同創辦人,三個月內,他打造出該平台獨有的物流系統。矽谷投資人看見系統的潛力,建議他強化系統延展性,並商品化成一個獨立的服務。接下來不到六個月,他們賣掉OrangeNow,獲數百萬美元,成立一家物流解決方案公司Pathover,年僅二十四歲的陳兆慶要打造下個偉大產品。

當問道為何要不斷地自我挑戰,他的答案令人印象深刻,「有時我們就是要去經歷不舒服或不確定的事物,當你不斷這樣做,就會創造各種可能的機會。最後,其中一個機會,會成為你追求的目標。」

陳兆慶

出生:1992年

現職:Pathover共同創辦人經歷:FiscalNote、OrangeNow共同創辦人

學歷:美國馬里蘭大學

從大數據到物流 他的創業三部曲21歲 FiscalNote 法規管理平台,以大數據預測草案通過的可能性,協助企業因應法規衝擊吸引楊致遠、淡馬錫控股、人人網等投資,金額達新台幣十億元客戶橫跨金融、科技、傳產、教育等產業,依企業規模收費23歲 OrangeNow 以亞洲食物為主的線上生鮮市集首創「庫存分配」技術,打破僅有大型量販店才能建構的物流網絡便宜、快速,2天內可宅配全美各地公司6個月內就轉賣成功,獲數百萬美元24歲 Pathover

物流解決方案公司

撰文 / 陳前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40

有一種綠‧叫開揚 地產小子

https://hkcitizensmedia.com/2017/06/08/%e6%9c%89%e4%b8%80%e7%a8%ae%e7%b6%a0%e2%80%a7%e5%8f%ab%e9%96%8b%e6%8f%9a/

安居,是每個人的夢想。擁有綠意與開揚的居停更是市區難求。

新地位於元朗錦田北新樓盤「Park YOHO Sicilia」和「Park YOHO Venezia」即將入伙。

發展商一向重視細節,為了令每一個住戶都可以盡享屋苑翠綠景色,住宅單位大量採用雙層中空玻璃幕牆,標準單位露台與客飯廳闊度相若,配合偌大的落地玻璃趟門。超過九成的主人房設有轉角窗或對流窗,提高單位的採光度及通風度,同時為住戶引入廣闊戶外景致,戶戶盡享開揚綠化及水景景觀。樓盤提供多元化間隔,從開放式到四房也有提供,單位均為無窗台設計,間隔寬敞。逾九成單位浴室設有窗戶,設備齊全。與其他新落成的新地物業一樣,Park YOHO住戶入伙後享有三年維修保養,新地跨部門交樓專組在單位交付業主前會檢驗單位至少三次,檢視單位超過100個項目。

今集參觀的兩個特色單位,分別設於第1A座高層B室,與及第5A座低層D室。

第1A座高層B室特色單位

這個特色單位的客飯廳以橫向設計,闊度達7.65米,附設闊度相若的平台(面積115平方呎),外望開揚濕地景致。

   

廚房附設齊全家電,沿三面牆身建有廚櫃,設備種類貫徹發展商一向重視細節的作風,煮食及儲物空間充足。

   
   

單位附設儲物室,浴室有窗。旁邊是通往天台(面積855平方呎)的樓梯。
客浴室約40平方呎設備齊全,建有儲物櫃。

      

兩間客房均約56平方呎,景觀與客飯廳相同。
主人睡房約132平方呎,附設衣帽間,同樣外望開揚濕地景致。
主人浴室約54平方呎,附設四件頭潔具,設有窗戶通風。

      

第5A座低層D室特色單位
這個特色單位的客飯廳以呂字型設計,面積逾200平方呎,附設的平台(面積188平方呎)闊度與客飯廳加三間睡房闊度的總和,外望開揚綠色園林景致。

   
   

廚房約70平方呎,附設齊全家電,沿三面牆身建有廚櫃,設備種類貫徹發展商一向重視細節的作風,煮食及儲物空間充足。附設工作平台,有窗儲物室與有窗浴室。

     
       

兩間睡房分別約52和53平方呎,與客廳同享開揚景致。

   

主人睡房約95平方呎,建曲尺大窗盡收開揚景致,並預留角位放衣櫃。主人浴室約51平方呎,附設四件頭潔具,設有窗戶通風。

   
      

客浴室約40平方呎設備齊全,建有儲物櫃。主人房旁邊的儲物室同樣有窗,用途更廣泛。

這種開揚的綠意,會否成為大家的「夢想之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864

台灣小子 創中國最大精品購物網

1 : GS(14)@2010-11-01 23:41:17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89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92

澳洲陽光小子炮製太陽能Golf Car 打拼一年 接千萬訂單

1 : GS(14)@2010-12-05 15:37:09

2010-11-27 iM

一位小時候已移居澳洲的青年人,對陽光情有獨鍾,加上自小愛打高爾夫球,長大後,生意思緒也在球場萌生,更將太陽能高爾夫球車帶到內地市場,短短一年間,在內地售出超過300架,以每架6萬元計算,已有超過1,800萬元的營業額,而上月更首次接到過千萬元的定單。

這位陽光小子自小對太陽能及電子科技着迷,11歲時收到第一份太陽能玩具禮物,便把其「煎皮拆骨」要知其內裏零件構造。

今天25歲的小子自組環保公司,把玩的是數以百萬元計的太陽能電力系統研發,他的公司是香港唯一一家,亦是內地唯一一家太陽能高爾夫球車供應商。

「三歲定八十」是老生常談之話,對於眼前的年輕人,記者心裏也即時冒起這句話。今天只有25歲的劉潤康,7歲已學習高爾夫球,自小出入球場,對場內一事一物認識甚深,後來轉到澳洲讀書,愛上清新空氣、陽光海灘,2007年在昆士蘭大學以雙學士學位畢業,成長的每一個接觸面,也為今天的環保生意播下種子。

「爸爸是一個白手興家的生意人,自小便有機會跟他四出傾生意。」在爸爸影響下,對經營生意早有認識,去年劉潤康放棄商業顧問一職,與友人成立陽光動力公司,專門經營太陽能電力系統生意,當中近七成營業額來自售賣太陽能高爾夫球車,更於一年內成為內地唯一進口太陽能高爾夫球車的公司。

內地現時有超過1,000個登記的高爾夫球場,每個場地大約需要100架球車,以車輛3年的折舊率計算,這盤生意絕對大有作為,公司開張只一年,上月便首次接到過千萬港元的定單,為這間只有一歲多的公司,打好往後的生意成長路。

賣高球車補貼研發項目

當大部分二十多歲的青年人還在摸索自己的目標時,劉潤康已認清必須投入環保生意,2009年成立公司之前,用了半年時間與拍檔商討及研究業務重點,「我們有想過用風能,但原來香港的風速不穩定且較強,容易發生危險,相反太陽流動性較高。」

在澳洲當了兩年商業顧問,加上兼職替公司做網頁設計,短時間內便儲得共150萬元,他將全部金錢投放入陽光動力,實現自己的環保生意大計,生意拍檔基本上只是金錢上的提供,其他前綫與研發工作,劉潤康幾乎是一腳踢。

與拍檔二人共投資300萬元,「除了成立公司,員工薪金與日常支出以外,幾乎都是用來研發新產品。」太陽能汽車冷氣供電系統便是他們重金投資的一個項目,整個研發過程的物資與研發人員的薪金已耗費300萬元,「一出一入」帳面上豈不等如零?原來背後支撑起研發開支的便是出售太陽能高爾夫球車。

小學時代已到澳洲讀書,更愛上打高爾夫球,一打便是18年,劉潤康對當地的高球市場可謂瞭如指掌,「我住在黃金海岸,單是這一個城市已有38個球場,但這個城市比香港還要細,可見高爾夫球在澳洲的市場何其大。」

因看到澳洲擁有超過3,000個高爾夫球場,一個球場需要100至200架球車,每3年換一次車,市場潛力大,在公司成立之初,劉潤康率先向澳洲出發,可惜如意算盤打不響,生意慘淡收場。

澳洲市場飽和轉戰內地

「高爾夫球的旺季是夏天,冬天則是淡季,因天氣太冷,很少人打球,球場便會趁淡季換球車。」陽光動力去年打入澳洲市場時,已踏入冬季的尾聲,大部分球場已更換車輛,劉潤康續說:「我們揀錯了入市時間。」

時間上的錯誤不會是永久,下一個冬季必再來臨,失地照計可以收復,但時至今日,超過一年時間,他們在澳洲只售出約60架車,不少球場只是試驗形式般購買一至兩架,未有計劃大規模換太陽能車。

事後檢討,澳洲失敗的原因是甚麼?劉潤康始醒覺高爾夫球在澳洲是平民活動,「在澳洲打一局,約4小時大概300港元,同樣於香港就需要900元,內地更要過千元才可打一局。由於是平民活動,澳洲球場不會花費太多金錢換車。」

看見澳洲的銷情不如理想,常到內地打球的他頓時靈機一觸,決定展開內地業務,「澳洲的球場已飽和,但中國不同,每年都有新球場落成,發展得最快的海南島,預計未來兩年,將會有60至70個新球場落成。」結果三個月後即決定將太陽能高球車生意帶到中國。

海南島球場定單千萬元

陽光動力現出售的高球車並不是自家生產,而是全球最大高爾夫球車供應商Club Car提供,「我們當時先找Club Car的香港代理,透過他們把太陽能高爾夫球車的合作計劃書交給總公司。」Club Car認為太陽能項目可拓濶中國市場佔有率,即使陽光動力只成立一年,也同意合作。

兩者去年成為合作夥伴,Club Car將中國的太陽能高球車代理權交給陽光動力,容許其將球車的車頂改裝成太陽能板,太陽能高球車終誕生。

「中國現在發展很快,更多人懂得享受、學習高爾夫球,我見過3歲小朋友也學習高爾夫球。」除了發展快,中國人亦講究排場、形象,花更多錢將「門面」弄得更有排場,已是等閒事。

未裝上太陽能板的球車,售價大約5萬元,裝上後,售價約為6萬元,成功取得一個球場100架車的定單,至少有600萬元。上月劉潤康以投標形式成功接到來自海南島球場的定單,總數為900萬人民幣,折合即過千萬港元。雖然未追回成本,但現時每月利潤也有20萬至30萬。

要打好內地的生意網絡,劉潤康聘用內地銷售人員,由他們與球場接洽,成為取得內地生意的重要方法。

打入中國近一年來,已售出超過300部車,單是太陽能高球車頂亦有200多台,定單還陸續有來,現時陽光動力是中國唯一太陽能高球車進口商,與澳洲相比,中國的確是生意人的「福地」。

----------------------------------

iGreen Knowledge

換電動高球車 年慳600萬

一個標準的高爾夫球場有36個球洞,走一轉,大約就是18公里,但傳統球車的電力只足夠走一半的路程,便要折返換車,若然全場爆滿,球場最少要準備120輛車,車輛約一年便要換一次電池,一組電池大約8,000元,不計電費,一輛用3年的球車最少就需6.6萬元。

但換上太陽能車後,便可一次過走足全場,不需折返充電,亦不需每年更換電池,這樣球場可減少車量至100輛,「篤篤」計數機,以100輛球車計算,一次換車便可省下6億元,加上少購的20輛,球場便可省下730萬元。

﹏﹏﹏﹏﹏﹏﹏﹏﹏﹏﹏﹏﹏﹏﹏﹏﹏﹏

陽光動力 Profile

˙2009年7月成立

業務重點︰

˙代理環保產品及研發太陽能供電系統

主要產品︰

˙太陽能高爾夫球車、太陽能汽車冷氣供電系統、LED燈

生意銷售︰

˙與Club Car分研的太陽能高爾夫球車出口到澳洲及中國,上月接到內地千萬定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921

曾選歐議會 香港小子展拳腳 無懼財團壟斷 「這裏商機多的是」

1 : GS(14)@2011-01-22 01:31:46

2010-1-20 HT

  現年21歲、初中從香港移民英國的張敬龍,09年以最年輕候選人身份參選歐洲議會,雖然落敗,但轟動一時。至今兩年,張敬龍已在倫敦成立小型貿易公司,曾憑入口特色菲律賓手袋,兩月間勁賺近20萬港元。近日,他重返香港蒐集市場資訊,擬將公司業務擴至香港,充滿自信:「這裏商機多的是!」

  黃皮膚、黑眼睛的張敬龍在英國生活近10年,一口流利英語,發音與英國人沒兩樣。他早前在港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仍說得出字正腔圓的廣東話,又笑說:「你要多與我講廣東話,給我機會練習!」

最年輕候選人 獲廣泛報道

  眼前這名「香港小子」,兩年前毅然參選歐洲議會,成為英國首名參選歐洲議會的華人,冀為華人爭取權益,亦是當年最年輕候選人。他最終只獲4,918票,雖未能當選,卻是獨立候選人中排名第二高。這次選舉獲本港傳媒廣泛報道之餘,也為年輕華人在歐洲參政帶來突破。

  選舉夢未了,張敬龍又開始編織創業夢,本身是香港及菲律賓混血兒的他(見另文——「新界喇沙生 英倫雙狀元」),09年尾回到菲律賓探親時,無意間看見當地窮人製作的手袋,原材料為飲完洗淨的紙包飲品盒,十分美觀。他靈機一觸下,決定創立公司,率先入口這批手袋到英國,去年初開始寄存於當地小店售賣,一探市場反應。

英售菲國手袋 兩月賺20萬

  「紙包盒手袋」成本約4 英鎊(約50港元),張敬龍為手袋定價近30英鎊(約375港元):「英國人買手袋之餘,又可助菲律賓窮人增加收入,這是產品一大賣點,定價高點也不怕!」他的眼光果然準,紙包盒手袋大受歡迎。去年4、5月期間,其公司的營業額達20萬港元,經常賣斷市,要頻頻到菲律賓入貨。

  「可惜,我當時做漏了一件事!」原來,張敬龍並沒有為其公司申請「紙包盒手袋」的獨家代理權,英國行家們眼見張敬龍如此成功,紛紛仿效他入口該類手袋,從此張敬龍公司的市佔率被大大攤薄了,使現時公司每月營業額只有數萬港元。

  雖然公司的盈利大不如前,張敬龍卻對其偶然萌生的生意模式有所領悟;賽後檢討,他認為從東南亞貧窮地區入口特色產品,以類似公平貿易的概念為噱頭,向外國人推銷產品,應大有可為。下一個入口地?他的方向直指內地,他今次回港,就是為了籌備在港設立公司事宜,以便未來由內地入口產品,運往英國。

  張敬龍去年12月回港,逗留近一個月,不時留意市場產品,那麼有眉目嗎?「向你透露一點吧,是電腦底板。我知道有一間香港公司在內地設廠,由於曾替國際性電腦公司製作底板,其標準與國際水平相若。」點子有了,他計劃今年回港長住,大展拳腳。

  「香港是個做生意的好地方!在港註冊公司並不難,雖然我們出街,好像不少行業如超市等被大財團壟斷,但只要細心想想,還是可以從中找到不少商機。」張敬龍對在港發展充滿自信,成功與否,有待時間印證!
2 : GS(14)@2011-01-22 01:32:00

新界喇沙生 英倫雙狀元   

  積極涉足政壇及商界的張敬龍,今日拿出來的學業成績毫不遜色,是不折不扣的英國會考及高考雙料狀元,早在08年已獲英國劍橋大學取錄。然而,原來他移民英國前,家住上水,就讀新界喇沙中學,並非名校分子。

  「剛去到英國十分不慣,電視節目全以英文廣播,自己不太會講英文,連與鄰居溝通也成問題。」訪問期間,張敬龍回想那段青澀的移民歲月,不禁苦笑。

因英文不佳 曾遭排斥

  那時張父因工作關係,帶同菲律賓裔太太及數名子女移民至英國,起初落腳移民區,由於張敬龍英文不好,經常受鄰居小孩取笑,更遭到排斥,令他很難過:「於是我決心學好英文,努力讀書,在中學內積極參加活動,爭取同學的好感。」

  張敬龍的改善形象策略奏效。05年,當時15歲的他獲校內同學選為奧運大使,代表該校學生,在英國宣傳08年京奧,推廣體育運動;其後,他在英國會考GCSE考得9A,成為狀元;08年更在英國高考取得3A1B佳績,獲劍橋大學經濟系和約克大學數學系取錄。

  其時,他決定效法部分英國學生,先工作1年再讀大學,首份工作在英國雷曼兄弟當實習生,08年9月入職,「那時月薪有2萬港元,真的不錯,未料不夠1個月,金融海嘯便捲來!」結果,他當然要乖乖「執包袱」。

延遲入劍橋 或再參選

  誤打誤撞下,張敬龍加入倫敦國際廣播電台當節目主持人,未幾歐洲議會改選,該電台的節目經理提議他代表倫敦區參選,他想了想:「Why not?」毅然參選,用意本是為華人爭取權益,未料他一舉成名,入學的事就一直延遲着。

  他有意參選來屆(2015年)歐洲議會,但坦言不會放棄從商:「兩者挑戰不同,滿足感也不同。」至於幾時入讀劍橋?他笑言:「再看吧!現時想先創業。」
3 : GS(14)@2011-01-22 01:32:10

歐洲議會 歐盟立法機構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是歐盟的立法機構,負責立法、監督及諮詢等,對歐盟成員國的立法及財政預算具有影響力。去年11月,台灣人申請免簽證遊歐盟成員國議案,由歐洲議會投票通過。

  歐洲議會議員由歐盟27個成員國的選民直接投票選出,每5年選舉一次,代表5億歐洲人的意見,現時有736名議員。

  歐洲議會成立於1952年,前身是歐洲煤鋼共同體議會;1962年改名為歐洲議會;議員初期由各成員國委任,1979年改為直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663

寶潔小子的失誤實驗

1 : GS(14)@2011-02-27 11:38:06

  一個故意的時間「失誤」和熱議,是寶潔想讓消費者記住的新年第一個廣告。接下來,老寶潔還會創新嗎?

  記者_秦旺 實習生 雷順莉  攝影_鄭梓煜

寶潔大中華區玉蘭油市場部的品牌經理馮佳路,一手策劃了「2001新年快樂」這場失誤實驗。
  

  1月1日,「2001新年快樂」的廣告上了5家都市報的頭版和全國
10個城市10000個公交車站的廣告牌。這個有意製造的誤會,
讓很多人不經意間都成了寶潔免費的廣告宣傳員。

  2010年的最後一天,身邊人都在慶祝新年,33歲的寶潔品牌經理馮佳路卻坐臥不安。一則跟他有關的廣告很快就會在北京、廣州、深圳、杭州、成都、南京、西安、大連、瀋陽、青島等10個城市的多個公交車站同時亮相。廣告由馮佳路策劃,但效果,卻不好預期。

  2011年的第一天,網絡迅速出現照片,並稱,「玉蘭油的公交車牌新年廣告大擺烏龍,且看他們幾天內會撤廣告。」這幾個城市的人們發現,新換上的廣告牌寫著,「2001新年快樂!」

  馮佳路所在的寶潔公司,分別在10個城市各買下1000個公交廣告牌,並在2011年的第一天同時推出了這個貌似烏龍的廣告。

  很快,有人拍下照片發到網絡上。類似的帖子在網絡上快速傳播起來。10天後的新浪微博轉帖記錄顯示,關於「OLAY2001」的討論和轉發達到了上百萬次。

  「擺烏龍」的不僅僅是車站廣告牌。2011年1月1日的《京華時報》、《揚子晚報》等5家報紙的頭版廣告,也出現了「2001新年快樂」的廣告。《揚子晚報》值班編輯為這條顯然的錯誤緊急尋找寶潔的聯繫方式,同時做好預案,讓美編準備「糾正版本」。

  接到電話的馮佳路掩飾不住心中的暗喜,告訴電話的那頭:「沒有錯,放心大膽印吧。」

  讓馮佳路忐忑的,正是這個被認為出錯了的廣告詞,2001,這個後退10年的怪異賀年,會不會並不讓人感興趣?有人願意談論它嗎?

  網絡上的熱談和熱轉,讓馮佳路的心掉進了肚子裡。那些談論著錯誤廣告的人,不經意間成了寶潔免費的廣告宣傳員。而這正是馮佳路想要的。這個故意的「失誤」,是這個寶潔小子想讓人們記住的新年裡的第一個廣告。

  創意實驗

  馮佳路在寶潔的工作,就是為公司的品牌產品做宣傳推廣。他的身份,目前是寶潔大中華區玉蘭油市場部品牌經理。2003年是他加入寶潔的第一年,那一年,寶潔衛冕央視廣告標王。這個世界上最熱衷於廣告宣傳的巨無霸,當時每年都會將全部營收額的11%作為廣告費用。

  作為新人,馮佳路接受的教導是與消費者溝通,學會用數字說話。數字一直是寶潔崇尚的廣告利器,理由是它能直截了當突出產品的功效,說服消費
者,所以寶潔的廣告詞裡經常出現「使毛燥的頭髮比以前順滑70%」、「可以去除99.9%的細菌」、「24小時不斷滋潤」等等。但如此直白的營銷策略也一
直被廣告界詬病,斥其為沒有創意,業界有稱其「只不過是在無數次廣告轟炸中,讓消費者被動接受而已」。

  所以,馮佳路在接到任務時,第一反應想到的依然是數字,但他不想照傳統那樣,直接告訴受眾功效,他想作些創新。

  2010年寶潔曾委託市場公司做調查,用戶最期待玉蘭油產品的功效是什麼?收集到的答覆很多是「希望保持年輕狀態」。後來寶潔又派出問卷,
想弄清人們渴望年輕的原因,結果是當初使用玉蘭油的年輕人大多已成家立業,此時此刻的這個人,已沒有了當初的激情,相反,做任何事總會猶豫地問,那是否符
合自己的年齡?

  「要是回到10年前就好了。」馮佳路靈機一動。他設計了兩套方案,第一套是傳統的寶潔廣告,突出功效;第二套方案是「穿越2001」,先是
在公交車站和報紙上刊登平面廣告,從1月2日起更換,並在電視台播放廣告的另一面:「時光倒流十年是不可能的,但擁有年輕人的肌膚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為了保險起見,玉蘭油品牌團隊,曾在廣州找了10個購買者,來測驗第二套方案的效果,結果是10人中只有兩人能看懂這個廣告的含義,這直接
導致公司內部對第二套方案的強烈質疑。作為護膚產品,玉蘭油的廣告費用70%都會投放在電視和雜誌上,這套方案卻要讓一半以上的費用投放在公交車站和報紙
—而這都是成熟女性不易關注的渠道。何況多數人還看不懂它?

  馮佳路竭力說服自己的頂頭上司,寶潔大中華區美尚事業部總經理熊青雲。他告訴後者,儘管只有兩人看懂,但這兩個人卻把這個廣告分別轉述給了身邊20個人。這個二次傳播的效果一定是驚人的。

  考慮再三,熊青雲決定冒一個險。

  暮氣守業

  「就算沒有什麼效果,公司也不會有損失,何不拿一筆錢出來做個創意實驗呢?」這是馮佳路打動熊青雲的一句話。對於創新,熊青雲可謂深有感觸。

  1992年,這個華南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專業碩士畢業的女孩子,加入寶潔市場部洗衣粉部門時,既不會看AC尼爾森的報告,面對外國上司時英語一句也說不出,對生意也幾乎一無所知。

  4年後,她被「下放」到玉蘭油。之所以稱「下放」,是因為玉蘭油幾乎是寶潔進入中國市場最早但卻位列生意幾乎最差行列的品牌—當時的競爭對
手,國產品牌大寶,佔據著全國30%以上的護膚品市場,玉蘭油則因為每年巨大的推廣費用而陷入虧損的境地。想要反敗為勝,唯有重新制定市場策略。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女性在國有商店購買化妝品,東西被放置在玻璃櫃檯裡或者遠離你的貨架之上,購買前消費者很難親手接觸和試用商品。熊青雲作了一個大膽嘗試,把第一個化妝品專櫃搬進了上海的一家百貨公司內,讓玉蘭油直接面對消費者。

  經過調查,她還發現,相比歐美女性,中國的女性更希望自己的皮膚變白,於是她立即向美國總部建議,為中國市場單獨研發一款有美白功效的玉蘭
油產品。熊的這兩個創新,讓玉蘭油嘗到了甜頭,第二年竟然開始盈利,2009年,玉蘭油的營業額達到了40億元人民幣,這個數據讓玉蘭油成為中國銷量最大
的化妝品品牌。

  但昔日的成功,讓進入中國22年的寶潔變得日益保守,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寶潔推出新品平均耗時2—3年,以男性美容產品為例,玉蘭油花了4
年時間才於2009年在中國推出男性化妝品,而此時競爭對手巴黎歐萊雅已潛入這個市場有3年之久,當年的銷售額佔到歐萊雅中國業務的23%。對手先下手為
強,已讓寶潔喪失了先機。在中國,男性化妝品市場絕對是一片新大陸,2010年,中國男性化妝品市場更是以40%的速度增長,為女性護膚品市場增長速度的
5倍。

  早在5年前,前大中華區總裁李佳怡時代,寶潔的中國戰略就已從日化轉為美容護膚產品,現在寶潔的大部分區域市場,一般美容產品只佔30%—35%,在中國,65%—70%的銷售量都來自美容產品。

  儘管在中國美容市場做到了第一,但長期只有玉蘭油和SK-II兩個品牌,可謂人丁單薄。2005年他們引入高端價位的蜜絲佛陀,誰知才一年就遇上困境,半年後撤櫃,兩年後重回中國,銷售依然不溫不火,公司旗下其他化妝品命運也依然如此。

  寶潔內部員工私底下討論,問題就出在寶潔太謹慎了,公司大小改動都是以「年」為單位來計算,無論在研發還是市場推廣上,如此不處於被動才
怪。此前,李佳怡曾經找到馬云,與其商談淘寶網的合作。李詢問馬云,能否制定一個整年合作計劃,結果馬云回應:「哪裡用得著做那麼長時間的計劃,淘寶的模
式三個月就會一變。」

  跟不上思路的寶潔,難免就會比別人慢半拍,當專營店渠道正在迅速地成為美容行業的主流,歐萊雅、資生堂均搶先亮出自身專營店計劃,寶潔仍然無動於衷。以果敢聞名的熊青雲,與身邊的同事聊天,也常為公司喪失原來的銳氣而焦慮。

  勢不等人

  市場競爭可不等人,「歐萊雅超越所有競爭對手,成為中國化妝品市場第一隻是時間問題。」在贊助上海世博會後,歐萊雅中國總裁蓋保羅曾對媒體發出自己的豪言,這並非狂妄之語,2009年歐萊雅旗下巴黎歐萊雅中國銷售額已達35億元,緊逼玉蘭油的40億元。

  這已是迫在眉睫的挑戰,寶潔現任CEO麥睿博在2009年上任後,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以往,寶潔的戰略是抓大品牌、大品類、大客戶以及大
市場,現在必須改變了。」博蓋諮詢總經理高劍鋒說,該戰略主導下,寶潔的銷售重點是力保可觀品牌的銷量,比如洗髮水中的飄柔和海飛絲,美容產品的玉蘭油。

  麥睿博更傾向於「360度創新」:產品要圍繞顧客體驗進行全方位創新,以前寶潔會關注產品銷量、性能或者專利,360度後強調感知顧客的價
值,除了讓產品好用,還得儘可能滿足不同層次顧客的需求,同時向用戶傳遞另一種價值。前者是讓品牌覆蓋更多的細分市場,「另一種價值」則是倡導新的生活態
度和理念。

  作為寶潔在中國化妝品市場的首推品,玉蘭油在新市場思維下的改變之一,是於一年多前,推出300元以上的高端護膚品,這個舉動顯然是衝著歐萊雅重點佈局的高端產品而來。

  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產品線越齊全,對品牌的經營和管理挑戰就越大。事實上,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玉蘭油瞄準的都是大眾市場,其產品也大多銷
售於中低端市場。所以當玉蘭油想進行中高端轉型時,卻發現高端賣場不樂意了。玉蘭油進入南京的金鷹百貨,就是寶潔用另外一個高端品牌SK-II的進駐與之
談判才獲得了入場券。但玉蘭油在金鷹百貨的銷售成績始終不理想:同一樓面隸屬於歐萊雅的蘭蔻,月銷售額是500萬元,玉蘭油只有40萬。很簡單,在高檔百
貨商店,顧客看到玉蘭油,會覺得它的形象不夠檔次。

  這也讓馮佳路不得不對新年廣告思考,如何才能讓玉蘭油變得更有吸引力。而且廣告中的產品,都是玉蘭油近幾年在中國銷售額最多,價格在200元以上的產品。「我們要明確表達玉蘭油這個品牌的主張。」

  在這樣的背景下,熊青雲同意了馮的創意。馮佳路為「穿越2001」設計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引發誤會,第二階段是揭開謎底,第三個階段則是解釋原因。

  第三個階段是張曼玉為「2001」電視廣告錄製的花絮,影后在花絮中饒有哲理地說道,「年輕不是最重要的,要心態跟樣貌一起年輕才行。」這
段花絮也被寶潔放在優酷和土豆,作為「2001」的解釋和總結。這便是馮佳路想要表達的:不要再猶豫,就像回到2001年做你想做的事。

  「玉蘭油在購買者心中如果就僅僅是一個產品,那寶潔就太失敗了。」在寶潔新的戰略下,馮佳路看到了自己可以冒險的機會,他想為品牌這個東西做點事。如果成功,寶潔在中國將更願意回到從前那樣的大膽行動。

  馮佳路挺喜歡這樣開始一個新年。
2 : idsdown(1658)@2011-02-27 12:20:51

1樓提及


  第三個階段是張曼玉為「2001」電視廣告錄製的花絮,影后在花絮中饒有哲理地說道,「年輕不是最重要的,要心態跟樣貌一起年輕才行。」

一個十八歲心態的幾十歲人
oh.. 不敢想像smileysmileysmiley  
我D隔夜飯
3 : GS(14)@2011-02-27 12:56:03

我覺得扮老成唔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1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