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超級大牛股秘密 afa68

來源: http://xueqiu.com/5504830612/34379197

2014-12-22  投資者報

·從股本來看,在漲幅居於前10%的405只大牛股樣本中,牛市上漲初期流通股本低於5億股的有390只,占比96%·從股價來看,在所屬牛市起漲階段股價低於10元的股票有317只,占大牛股樣本的78%。與此相比,牛市上漲初期股價高於20元的大牛股僅有兩只·從業績來看,凈利潤年度最大增幅超過50%的股票有391只,占比達到78%。這意味著,近八成大牛股的凈利潤同比增幅曾超過50%·從重組情況看,在最近三輪牛市的大牛股陣營中,並購重組概念股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



  新一輪牛市已經嶄露頭角。12月16日,在經歷了一番調整後,滬指再度沖上3000點大關,當日收於3021點。  風已來,你是選擇騎在“豬”身上還是騎在“大象”上?對於很多投資者而言,這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想要充分分享新一輪牛市帶來的投資盛宴,我們不妨看看歷史上的大牛市都發生了什麽,過去幾輪牛市的強勢板塊和個股都具有哪些共性的特征,讓歷史告訴未來。  為此,《投資者報》記者通過最近三輪牛市(分別為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的相關數據,梳理了大牛股上漲初期具備的條件和強勢板塊,試圖從中尋找大牛股具備的典型基因。  我們從最近三輪牛市中選出了每輪牛市中漲幅位居前10%的股票作為大牛股,共計得到405只大牛股作為分析樣本。通過對這些大牛股上漲初期的特征進行分析匯總,我們發現,低價中小盤績優股,尤其是兼具並購重組概念的股票,是孕育牛股的溫床。





股指大概率翻倍

  在入市選股之前,投資者可能都會掂量一下,自己入市的時候市場正處於牛市的哪個位置,底部?中段?還是尾聲?  12月9日的百點長陰令投資者心有余悸。當日滬指鐵蹄踏上3000點後,突然掉頭向下展開了強勢回調。時隔一周,滬指重返3000點上方。目前市場對於2015年的牛市格局已經基本達成共識,只是這頭“牛”到底會有多瘋狂?  答案相對樂觀。12月9日,多頭代表國泰君安證券就曾搖旗吶喊:“長期牛市已現,應賣掉房子買股票!”其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是5年熊市後喊出滬指“5000點不是夢”的第一人。  A股歷史上的牛市表現如何?《投資者報》記者通過梳理發現,自1990年A股市場開市以來,滬指主要經歷了八輪牛市。在這八輪牛市中,有7次股指曾創下翻倍紀錄。從這個概率來說,本輪牛市滬指將大概率超越前一輪牛市高點3478點。  A股歷史上的八輪牛市發生的具體時間點為:1990年12月~1992年5月,1992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7月~1994年9月,1995年2月~1995年5月,1996年1月~1997年5月,1999年5月~2001年6月,2005年6月~2007年10月,2008年10月~2009年8月,期間滬指漲幅分別達到1391.8%、302.9%、223.1%、76.65%、194.9%、114.3%、513.5%、108.9%。  除了1995年短暫的3個月牛市外,其余七輪牛市股指均創下翻倍佳績。尤其是2005年~2007年的大牛市,股指從2005年6月的998點起步,此後扶搖直上,直到2007年10月16日,股指漲到了令人不可思議的6124點,期間漲幅達到513.5%。  照此推算,若此輪牛市股指也有望實現翻倍。那麽從這輪牛市起點——2014年3月14日的1974點算起,此輪牛市則有望漲到3950點左右,相比現在3100點左右的點位還有約900點的上漲空間。



低價中小盤更易勝出

  如果投資者得出了市場尚有上升空間的結論,那麽接下來要做的自然就是選股備戰了。  《投資者報》記者首先對牛股上漲前的價格和流通盤進行了研究。通常情況下,低價的中小盤股的股價更容易被拉升,因為價格低會有更多人願意參與,而流通盤小更利於主力控盤。  歷史上的大牛股是否也具備上述基因?答案確實如此。  首先看流通盤情況,根據《投資者報》記者的統計,在最近三輪牛市中,漲幅居前10%的股票有405只,其中,牛市上漲初期流通股本低於10億股的股票有402只,占比99%;上漲初期流通股本低於5億股的有390只,占比96%。  這意味著,牛市中,中小盤股備受青睞。  其次,從股價來看,大牛股在起漲階段的股價大部分都低於10元。這主要因為在經歷了此前的一輪熊市之後,個股價值被低估,股價也均偏低。在405只樣本股中,在所屬牛市起漲階段股價低於10元的股票有317只,占比78%。  與此相比,牛市上漲初期股價高於20元的大牛股僅有兩只,分別為1999年~2001年牛市中的同方股份,其起漲股價為24.85元;還有2008年~2009年牛市中的中金黃金,其起漲股價為23.18元。其中同方股份在其所處的牛市中上漲3.9倍,中金黃金上漲了5.7倍。  從上述樣本分析可知,在牛市中,那些低價且流通盤較小的股票更容易勝出。以2005年~2007年的大牛市為例,當年漲幅最大的廣船國際、東北證券、浪莎股份、遼寧成大、國金證券5只股票,其起漲階段的股價在2元~3.5元之間。在牛市後期,這些股票則都步入了百元股俱樂部的行列。  其中東北證券通過借殼錦州六陸於2007年8月上市,其上市首日漲幅即高達596%,而在該輪牛市中,其也創下了57倍的漲幅,僅次於該輪牛市第一股——上漲58倍的廣船國際,成為該輪牛市中的第二大牛股。



高股價離不開好業績

  在了解了大牛股上漲初期的股價和流通盤後,投資者還需把握個股的業績。一只股票的股價長期來看是其價值的反映,高股價最終需要良好的業績來支撐。  在《投資者報》統計的三輪牛市的大牛股中,大部分股票的業績在其所處牛市中表現優異。  我們統計了大牛股樣本在所處牛市中凈利潤年度最大增幅,在405只股票中,有250只股票凈利潤年度最大增幅(註:如2005年~2007年的牛市中,取3年凈利潤同比增幅最大值)超過100%,尤以2005年~2007年的牛市大牛股業績最為突出,在該輪牛市中漲幅居於前10%的146只牛股中,其最低增幅在15倍以上,其中近八成公司的股票業績曾翻倍。  此外,在前述405只大牛股樣本中,凈利潤年度最大增幅超過50%的股票有391只,占比達到78%。這意味著,近八成大牛股的凈利潤同比增幅曾超過50%。  以2005年~2007年牛市中的第一大牛股廣船國際為例,該股股價從2.21元起步,在該輪牛市中最高漲至128..5元,區間最高漲幅高達58倍。  在背後支撐其股價持續上漲的,是連續3年創下的優秀業績。在當時國內造船業迎來景氣周期的時候,廣船國際抓住機遇,2005年~2007年凈利潤持續高速增長,年度同比增幅分別達到192%、172%和252%。在2005年之前,廣船國際的年度凈利潤很少超過1億元,而到了2007年,其年度凈利潤卻飆升至9.6億元。  在廣船國際的業績不斷超預期的同時,機構也蜂擁而至。據統計,2005年、2006年、2007年基金持有公司股份比例分別為22.66%、54.16%、62.38%,而2003年這一比例僅有2.83%。  2007年牛市中,受益的還有券商股。其中,東北證券、國金證券通過借殼實現上市,其業績較之前的殼資源公司大幅攀升,受到投資者追捧,在2007年的牛市中最高漲幅分別達到57倍和49倍。此外,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宏源證券等也表現不俗,漲幅在18倍以上。  以業績大幅增長的國金證券為例,其2006年凈利潤同比增幅達到69倍,在此基礎上,2007年凈利潤再度增長4倍。良好的業績成為支撐其股價暴漲的基石。

並購重組概念股創造奇跡

  無論牛市熊市,我們總無法忽略一個特殊的群體,那就是並購重組概念股,它們總能在眾多表現平平的公司中脫穎而出。尤其在牛市中,並購重組概念更是頻繁產生,市場則借助這一題材對相關個股進行大幅炒作,從而令一大批牛股應運而生。  如2007年的第二大牛股東北證券,就是通過借殼實現上市的,被借殼方錦州六陸就此脫胎換骨,其業績大幅增長,股價從2.82元上漲至161.9元。  根據《投資者報》記者的統計,在最近三輪牛市的405只大牛股中,並購重組股(包括借殼上市)也層出不窮。  我們結合Wind數據統計發現,在405只大牛股樣本中,有185只曾在所處的牛市中進行過並購重組,占比46%。這意味著,在最近三輪牛市的大牛股陣營中,並購重組概念股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  尤其在2005年~2007年的牛市中,並購重組之風刮得最猛。在當年的146只大牛股中,有93只曾進行過並購重組,占64%。  在該輪牛市中,除了前文提到的東北證券借殼錦州六陸、國金證券借殼成都建投成功實現上市,創下股價上漲奇跡外,還有海通證券借殼都市股份、中國船舶借殼滬東重機上市等。  通過並購重組甚至借殼,大牛股的業績變化也令人吃驚。在2005年~2007年的牛市中,進行過並購重組的94只大牛股中,有50只牛股的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300%。

哪些板塊牛股輩出?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大牛股往往會從哪些板塊中誕生?《投資者報》選取了最近三輪牛市中漲勢良好的板塊進行了研究。  其中,1999年5月19日牛市被俗稱為“5?19”行情,當時網絡概念股展開了一場井噴式的行情,將滬指推向了2245點的歷史最高點。在該輪牛市中,航天裝備、裝飾裝修、互聯網傳媒、黃金和玻璃制造等行業居於漲幅前五名,其板塊漲幅均在2倍以上。  而2005年~2007年的牛市,則被認為是最具有基本面支撐的牛市,當時股權分置改革問題的解決、人民幣升值、公司業績不斷增長,令該輪行情成為中國股市迄今為止最波瀾壯闊的一輪大牛市。  當時的情況和近期市場的行情最為相似,是典型的二八行情,拉升的主角為銀行、保險和券商。在該輪行情中,以船舶制造、證券、工業金屬、黃金、稀有金屬等的漲幅最為突出。此外,保險、石油化工、銀行、水泥制造、高低壓設備等板塊的漲幅也居於前列。  與前兩輪不同,2008~2009年的牛市也被認為是2008年超跌後的反彈。當時隨著中國政府出臺了高達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計劃,A股市場涅槃重生。該輪牛市中,黃金、工業金屬、地面兵裝、稀有金屬、電機、汽車、水泥、建材等板塊漲幅居前,證券、銀行和石油等板塊的漲幅則相對落後。  從板塊上漲的特征來看,一些與經濟熱點相結合的板塊往往容易成為每輪牛市中的領漲板塊。如1999年“5?19”行情中,網絡概念股占據主導地位,而該輪行情中,互聯網傳媒板塊成為領漲板塊。而在2005年~2007年的牛市中,受益於股市快速增長的成交量,券商、銀行和保險等金融股則相繼登臺唱戲。在2008年~2009年的行情中,由於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的推出,水泥建材和有色金屬板塊成為市場追捧的熱點。  而在本輪牛市中,目前被多家券商看好的概念板塊包括軍工、非銀金融板塊、國企改革概念板塊、互聯網金融概念板塊等。  瑞銀證券11月底發布研報認為,2015年可關註四大投資主題:大型高分紅率的藍籌股,未來3~4個月看好房地產股,期待“頂層設計”確認後國企改革利好,以及對外投資驅動下的中國獨有的、技術領先行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660

美元大牛市下 危地馬拉貨幣逆勢升值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515

derecho al medio ambiente

2014年,拉丁美洲多國貨幣一團糟糕。但也有唯一的亮點——危地馬拉共和國貨幣格查爾。

彭博新聞社文章稱,在阿根廷比索今年貶值24%、巴西雷亞爾下跌12%的時候,格查爾逆勢升值3%,年化表現創下2010年以來的最佳水平。

即便放眼全球,升值幅度超過格查爾的貨幣只有三個:索馬里先令(shilling)、巴基斯坦盧比(rupee)、蘇丹鎊(pound)。

本幣格查爾的表現之靚麗,如同該國美麗的國鳥一樣。巧合的是,該國的貨幣與國鳥同名,均名為“格查爾(quetzal)”。這種鳥兒有著美麗的羽毛和長長的尾巴,不能籠養,因此又稱為“自由之鳥”。

08-1201-banco-de-guatemala

這種貨幣變現分化很大程度上源自於美國經濟走強。

美國屢屢公布的強勁經濟數據令市場對美聯儲將於明年加息的預期升溫,刺激了部分投資撤離大型金融市場,很多來自危地馬拉等國家的移民收入增加。這些額外現金推升危地馬拉的海外勞工匯款在今年前11個月增長了8%,總額高達50億美元。在GDP(國內生產總值)總額為540億美元的危地馬拉,這筆錢可不是個小數目。

危地馬拉貸款銀行Grupo Financiero Bantrab執行和金融部門負責人Benjamin Arriaza在電話采訪中對彭博新聞社表示:

我們國家最主要的出口就是勞務輸出。因此,每年的這個時候格查爾都會升值。不過今年的升值幅度要大於以往。

據彭博報道,總計約有300萬危地馬拉人居住在美國。

不得不提的是,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對危地馬拉來說也是利好。危地馬拉是石油凈進口國。自6月中旬以來國際油價已重挫44%,這意味著該國貿易逆差收窄,也推升了格查爾匯率。

危地馬拉央行也沒袖手旁觀,今年還定期出手幹預外匯市場。該國總統Julio Suarez曾解釋稱,央行的目標主要是平滑外匯市場波動性,而不是影響匯率。危地馬拉央行本月被報道稱,截止12月12日,該央行已經購買了價值2.32億美元的外幣,遠超2013年全年7500萬美元的購匯量。

按照12月24日的匯率,格查爾匯率為1美元兌7.6135格查爾。格查爾曾在11月10日以7.5985刷新三年新高。

不過,對於格查爾的前景也不乏悲觀態度。Benjamin Arriaza預計,由於進口商會在假日季之前提前備貨,因此,格查爾將在2015年早些時候跌至7.8。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435

貝萊德唱反調:明年“美元大牛市”未見得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589

今年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普遍上漲,共識預期明年美元會繼續上揚,迎來大牛市,因為明年美聯儲會開始加息,美國產油量增加將使貿易逆差收窄、石油進口量減少,同時日本央行將延續超級寬松,歐洲央行將大範圍購買主權債券。

但全球資產管理巨頭貝萊德(BlackRock)在明年的投資展望報告中警告,上述共識預期有誤,目前人滿為患的美元多倉“意味著,即使對美元牛市有些微失望,也可能引發美元拋售。”

該報告指出,看漲美元的觀點已體現在期貨市場的持倉中,押註美元對歐元上漲的交易看來特別擁擠,多空倉的差距接近3個標準差。

以至少五年為期間觀察,貨幣的波動通常與利差、全球央行不同的貨幣措施等基本面相符,但中短期就未必符合。哪怕在美元的長期上漲期,美元也可能遭遇短期下挫。正如貝萊德上述報告所說:

“找對方向是一回事,找對時點是另一回事。”

貿易加權美元的升值周期往往持續六七年,現在的問題是,美元上漲期間並非坦途,可能有回調起伏。如下圖灰色陰影部分所示,1973年以來美元指數經歷過兩次大漲。貝萊德認為,現在正處第三次大漲期,但要小心中途“氣陷”(air pocket)。比如在上次升值周期,從1998年8月到1999年10月,美元指數跌幅達到7%。

美元,QE,美聯儲,牛市

所以,明年美元走強可能還並非定數。除了做多美元的交易擁擠,貝萊德還提到市場等待貨幣政策信號才行動的趨向,即只有在美聯儲真正開始加息後,美元才會走高,否則市場會按兵不動。

如果美聯儲以美國經濟增長令人失望為由拒絕加息,美元多頭可能面臨更糟糕的結果:美國經濟增長停滯,美聯儲可能發起第四輪QE。屆時美元將恢複過去幾年的常態,再次大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514

今年最牛公募:工銀金融地產逆襲大牛市 收益達92%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590

winner1

今年,公募基金業績明顯好轉,一些後起之秀更是在基金排位賽中出盡風頭。

在上周五藍籌股大幅上漲後,工銀金融地產基金業績遙遙領先,成為今年最牛公募基金或成定局。

從截至12月26日的前三甲來看,工銀金融地產股票遙遙領先,今年以來收益率達到92.54%,該基金三季報中顯示重倉浦發銀行、中國太保、中國平安、中航資本、光大銀行、中國人壽等,均踏中這一輪“瘋牛”行情。其次是工銀瑞信信息產業股票和寶盈策略增長股票,今年以來收益率分別達到76.74%、73.58%。

昨日,上證綜指微漲0.33%,創業板指則低開低走,下跌2.39%,藍籌與新興之間的差距再次拉大。基金研究人士向《證券時報》表示,今年僅剩最後兩天,市場風格顯然還是偏向大盤藍籌,工銀金融地產奪冠應該不會有太大懸念。

近一個月以來,原本位於股票型基金第一梯隊的新興產業主題基金被眾多後起之秀超越。以中郵戰略新興產業為例,該基金2013年凈值增長80.38%,2014年上半年又增長39.42%,連奪同類產品業績冠軍。

根據金牛理財網的數據,12月4日之前,盡管藍籌已經開始第一輪強勢上攻,中郵戰略新興產業仍然處在冠軍寶座,但12月5日開始,創業板的大幅調整導致其排名後移。截至12月26日,今年以來中郵戰略新興產業排名降至第五,收益率為62.97%。

中郵戰略新興產業三季報顯示,前十大重倉股中有九只均為創業板股票,另一只為中小板個股億帆鑫富,流通市值僅46.47億元。從其凈值變化來看,應未出現大幅調倉。盡管眼看著排名下降得厲害,仍然有部分基金經理表示,要堅守成長春天的到來。

深圳一位基金經理向《證券時報》表示,股票型基金想跑贏大盤是很艱難的事。

今年以來,上證綜指大漲50%。而同期有24只股票基金凈值漲幅超越大盤,排名靠前的股基收益也較往年普遍偏高。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魏璐向《證券時報》表示,

股票型基金排名能連續保持在前十很難,甚至保持在前三分之一都很難。現在市場風格還是偏大盤藍籌,預計目前的股基排名不會出現太大變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519

按圖索驥:2015跟著國家部委尋大牛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022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1-2 08:58 編輯

按圖索驥:2015跟著國家部委尋大牛


近一段時期,國家各部委相繼召開年終工作會議,部署2015年工作。10個部委圈定的發力方向,為投資者勾勒了一張2015年投資路線圖。


農業部:力推農業現代化
投資關鍵詞:土地流轉、農業科技


圖景

12月22日-23日召開的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在部署2015年工作重點時強調,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加快農業信息化步伐;推進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加快現代種業發展,提升種業創新能力;推動農墾改革發展,增添農墾發展活力;強化農機作業薄弱環節與後續服務,推進農業機械化持續發展。

從農業部2105年工作安排來看,土地流轉、農業信息化、現代種業、農墾改革等將成為工作重點方向。而即將於2015年年初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也將連續第12年聚焦“三農”,而主題或亦是農業現代化。

索驥

華融證券: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會直接促進農資類企業(包括農機、化肥、種子等行業)的發展。同時,土地流轉是實現規模化種植的關鍵,會利好土地資源類企業。

川財證券:2015年是農業第三輪改革的關鍵之年。隨著土地確權和流轉進程的加快,農業生產規模化程度的提高,農業產業鏈的上中下遊三個環節都會發生突破性變化並催生相應的投資空間。上遊的土壤修複、水利設施、種業和農資;生產環節的農業機械,信息化(物聯網);流通環節的倉儲物流、農產品電商和農資電商等環節均有望呈現需求爆發式增長。


國資委: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投資關鍵詞: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值管理

圖景

央企及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12月25日在北京召開。國資委主任張毅表示:“2015年要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包括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穩妥、規範、有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索驥

廣證恒生首席策略分析師袁季:監管部門的表態意味著2015 年國企改革依然是貫穿全年的主題,國企改革主題將進入黃金時代。

判斷的依據有兩個,一是國企改革頂層設計牽頭者已由國資委升格為國務院,改革推進速度大超以往,影響國企改革指數市場走勢最關鍵的因素——頂層設計出臺可期;二則從上海、山東、安徽等省市上市國企改革數量及改革力度來看,未來存在較大的改革空間及潛在投資機會。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喬永遠:混合所有制改革只是國企改革的第一步,伴隨著企業層面改革落實的加速,國企改革正在進入第二階段,市值管理將成為這一階段改革的突出特點。混合所有制推進速度快的國企將首先受益。

國家發改委:七大工程穩定投資六大領域促進消費
投資關鍵詞:基建、京津冀、長江經濟帶

圖景

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12月15日召開,會上發出信號: 2015年將定向精準保持投資平穩增長;多點支撐促進消費擴大和升級;調整優化外貿結構。

在拓展有效需求方面,發改委將著力兩大方面:一是定向精準保持投資平穩增長。具體說,把已經出臺的7個工程包抓緊抓實抓出成效,並不斷充實工程包。這7大工程包包括,信息電網油氣等重大網絡工程、健康養老服務、生態環保、清潔能源、糧食水利、交通、油氣及礦產資源保障工程等。二是多點支撐促進消費擴大和升級。大力實施養老健康家政、信息、節能環保、旅遊休閑、住房、文化教育體育等6大領域消費工程,加快推進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和“寬帶鄉村”工程等。

會議還明確,落實區域協調新布局,打造發展空間新格局。即,加強落實“一帶一路”戰略;加快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落地;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紮實前行。

索驥

銀河證券分析師:在穩增長的背景之下,可以關註“精準定向調控”帶來的投資機會,特別是基建公司在市場空間增長時的投資機會。另外,在區域改革突破方面,也可以關註其帶來的投資機會。

申銀萬國分析師李慧勇等:臨近年底,國家發改委已經在基建方面再加碼,密集批複了一系列鐵路投資項目。大部分基建項目真正開工也會落在2015年了,因此當前頻繁批複新項目的一個目的在於穩定2015 年投資。除了國內基建加碼之外,基建走出去是另一重要線索,包括“一帶一路”等帶來的投資項目也值得關註。



工信部:2015年重點扶持智能制造等七大產業
投資關鍵詞:智能制造、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寬帶中國

圖景

12月22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召開。會上傳出信息,智能制造、互聯網管理、鋼鐵落後產能淘汰、新能源車推廣、軍民融合、鹽業改革、海洋工程等七大領域將成為2015年工信部政策扶持的重點。工信部將實施智能制造、工業綠色發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專項行動、工業強基、扶助小微企業、寬帶中國等專項行動。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說,2015年要以智能制造為突破口,研究論證實施國家級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範專項行動。

索驥

安信證券王書偉:我國在制造業升級換代、勞動力成本持續提升、制造精度和效率要求提升及國家政策大力扶持等多重因素推動下,自動化及智能化已成為高端制造業未來發展趨勢,不可逆轉。

長城證券張勇:“第三次工業革命”即將到來,這可能是二十一世紀最大的趨勢:第三次工業革命是智能制造時代,機器人化是其重要標誌之一。這一過程必將是深刻的、廣泛的和長久的。中國機器人產業占據天時地利人和,必將迎來爆發式發展。

海通證券分析師:2015年工信部將推出寬帶中國2015專項行動,作為2014年寬帶中國行動的延續。在政策利好提振下,相關寬帶建設、寬帶服務、寬帶應用方面的上市公司有望獲益。

交通運輸部:服務國家“三大戰略”
投資關鍵詞:一帶一路、智慧交通

圖景

12月28日,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在京召開。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在報告中指出,2015年交通運輸部部署十項重點工作。包括服務國家“三大戰略”,即“一帶一路”、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推動智慧交通發展,大力提升交通運輸信息化智能水平;深化平安交通、綠色交通建設等。

“完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網絡布局。加強與周邊國家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抓好《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率先突破工作方案》的實施推進。加快建設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促進建設養護協調發展。加強綜合運輸樞紐建設。”楊傳堂強調。

索驥

申萬宏觀分析師李慧勇:“一帶一路”規劃中,基建領域的規劃內容較為具體,易於落實,具體政策可能首批落地,成為“一帶一路”規劃中首先開展的領域。中國要幫助沿線國家開展本國和區域間交通建設。開辟交通和物流大通道,地理重疊區域基礎建設受惠;實現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沿海城市港口與交運樞紐受惠。

中金公司:12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批準廣東、天津和福建在特定區域再設三個自由貿易園區,港口、機場和物流板塊將受益。自貿區範圍擴大,將直接利好腹地箱量產生,帶動港口吞吐量增長;港口自貿區的貿易和金融等新政策帶動機場貨郵吞吐量增幅提升;自貿區將提高外貿效率,吸收周邊地區貨物流入,利好處於自貿區的運輸企業。

商務部:重點推進消費、服務貿易等16個重要專項工作
投資關鍵詞:服務外包、電子商務、信息消費、綠色消費

圖景

12月28日-29日,全國商務工作會議召開。會議確定,2015年重點要抓好改善市場環境,擴大居民消費;推進外貿穩增長調結構,培育競爭新優勢;規範促進電子商務發展、商貿物流標準化、居民生活服務業轉型發展、全國農產品流通骨幹網建設、自主品牌出口增長、服務貿易振興、服務外包競爭力提升、京津冀市場一體化、長江經濟帶商務引領、國家級經開區創新發展等十六個重要專項工作。16個專項工作中,逾半數與內貿有關。其中,提振消費的舉措又是重中之重。

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和消費促進司副司長李朝勝透露,2015年消費市場新的增長點將逐步形成:一是信息消費,4G技術促進產品和服務更新換代。二是大眾化服務消費,特別是大眾餐飲、養老健康、社區居民生活服務增長的空間較大。三是綠色消費,新能源汽車及配套設施建設加速發展,智能化、節能環保產品市場非常廣闊。四是農村家電、交通等消費,開始進入升級換代的新階段。

索驥

工銀瑞信:在中央強化“個性化、多樣化消費”的基調下,這些消費熱點都蘊含極大投資機會。

華融證券:近年來,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迅速發展,已成為僅次於印度的全球第二大服務外包國。商務部2015年著重加快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打造外貿競爭新優勢,有助於行業迅速發展。

國家政策大力支持有助於快速培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同時,國家一再強調拓寬政府購買服務領域,加之金融領域目前正處於不斷的改革、創新階段,將不斷產生大量的業務及信息系統研發需求。出於安全的考慮,金融等許多行業、部門已被要求使用國產軟、硬件,這為國內服務外包商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會。



民政部、人社部:力推養老產業
投資關鍵詞:養老服務業、養老保險

圖景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民政部在部署2015年工作重點時,均突出強調了養老產業領域的內容。在12月25日召開的全國民政工作視頻會議上,民政部部長李立國表示,“2015年將繼續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紮實開展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公辦養老機構改制等試點工作,確保2015年實現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達到30張的目標。”

而同一天召開的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則確定,“2015年會全面深化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推出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總體方案,在此基礎上制定職工基礎養老金的全國統籌和完善個人賬戶的具體措施。”

索驥

華安證券:目前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數量已達到1.32億,且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是同期人口增速的五倍多。隨著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的加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數量還將持續增長,照料和護理問題日益突出,國內的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增長。

在整個養老產業鏈中,前景最好的是醫療服務產業,因為該產業盈利模式清晰,且國內外有大量可供借鑒的經驗。養老保險、養老地產等行業也將可能受益於人口趨勢。

長江證券:當下保險資金積極布局養老產業,未來通過保險產品+養老服務+醫療服務,保險機構將獲得在養老產業投資、運營以及產業並購重組領域內無可比擬的優勢。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力促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投資關鍵詞:北鬥導航

圖景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26日召開全國測繪地理信息會議,明確2015年將力促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會議強調,將在重大專項中帶頭應用和自覺使用北鬥系統,實施好北鬥“百城百聯百用行動計劃”,支持北鬥芯片和終端產品研發與應用,規範北鬥導航定位產業市場行為。

索驥

國信證券:我國地理信息產業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卻非常快,近年來整個產值規模一直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目前全國地理信息產業總產值超過3000億元,按照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規劃,到2020年要形成萬億元的年產值。這也就意味著未來該產業仍有巨大投資空間。

地理信息產業鏈包括數據采集、平臺軟件和應用軟件開發。目前,相關的上市公司都是各個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隨著政策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這些公司的市值有望進一步增長。

國泰君安證券:目前,我國衛星導航產值約1000億元,預計2015年可達1500億元,2020年達4000億元。我國自有的衛星導航系統——北鬥在起步階段政策扶持較多。2015年,北鬥將從亞太覆蓋走向全球覆蓋,北鬥系統覆蓋範圍的擴大標誌著我國衛星導航2.0時代的開啟。作為中國科技成果的代表和軍亊強國的重要體現,在北鬥2.0時代衛星導航主題仍將有政策傾斜。政策驅動可能引發衛星導航主題投資機會的再次爆發。



住建部:促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
投資關鍵詞:信貸寬松

圖景

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12月19日召開。在2015年的工作部署中,前幾年該會議頻繁提及的“房地產調控”、“房價”、“限購”等詞匯並未涉及。在某種程度上,這標誌著房地產調控“去行政化”的趨勢在2015年會進一步強化。

住建部部長陳政高說,2015年要準確把握房地產市場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註意地區間的差異,跟蹤市場走勢,積極應對,主動作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繼續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計劃新開工700萬套,基本建成480萬套。

索驥

平安證券分析師:長周期看,房地產市場的景氣度由供求關系決定,而短周期的波動由貨幣政策決定,當全局性的供大於求來臨時,放松貨幣政策並不會顯著提振需求,但會給房地產板塊帶來交易性機會。

招商地產分析師蘇淳德:面對持續改善的信貸及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放寬,2015年對開發商來說會是一個好年頭。“我們預期,房地產庫存周轉率於2015年一、二季度見頂,這將緩解減價的壓力。展望未來,我們對集中發展主要城市改善型需求的開發商持有正面看法。”(文章源自上海證券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799

油價下跌帶來的紅利:化工15年迎來超級大牛市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054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1-7 09:01 編輯

油價下跌帶來的紅利:化工15年迎來超級大牛市
作者:東方石化首席分析師 趙辰

1. 我們區別於市場的觀點——化工將迎來大牛市!(東方石化首席分析師 趙辰)市場觀點:化工的本質是商品,在通脹周期中表現最好,油價下跌往往伴隨著需求不振,化工股也難有機會。因此隨著14年下半年的油價暴跌,板塊表現也持續低迷;
我們的觀點:以往由於油的供給呈現剛性,所以油價變化更多的是由需求端導致。但本次油價下跌主要驅動力不是需求而是由於技術進步導致的供給過剩。其實經歷了過去幾年高油價的考驗,大量可替代需要已經完全被淘汰,目前化工的需求基本都是剛性需求,而且經歷了長達三年的景氣低迷,庫存水平也降至歷史低位。因此隨著油價的下臺階將給全社會帶來巨大的油價紅利!

化工每年需要的石腦油為3200萬噸,其價格整體下跌3000/噸,這將導致全行業成本下降1000個億,是所有化工上市公司去年凈利潤總和的3倍。並且從全社會看,我們4.5億噸原油消費量對應的油價紅利將高達1萬元億元,其對企業盈利的改善效果甚至會大於094萬億(4萬億雖多,但帶來的只是收入的增加,而油價下跌的1萬億直接帶來的是利潤的變化)!

由於油的化工下遊涉及到方方面面,諸如我們穿的衣物,我們用的電腦、我們打的手機,等等等等。所以明年大概率會出現的情況是,普通民眾的收入即使沒有變化,但由於成本端的大幅下降,購買力也會相應大幅提升,會消費更多的商品。簡單說50美元/桶對應的化工品需求肯定會多於100美元/桶,而且由於成本的下降,單噸的利潤也在提升,因此明年化工將面臨價量齊升的大好局面!

2.  油價下跌根本原因在於供給過剩而非需求不足正如我們在前期油價深度報告《油價將進入長期熊市,有望跌破30美元》中的分析,油價暴跌的根本因素在於美國頁巖油革命導致的供需失衡。過去3年,美國每年新增產量都在4000萬噸以上(其中90%來自頁巖油),而目前每年全球新增原油需求也不過才6000萬噸。
1:美國原油產量和增量(千桶/日)


資料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由於技術進步,頁巖油成本在大幅下降,其突出表現在鉆井時間下降了70%,單井產量增長了4倍,因此依照我們對10幾家上市公司的統計測算,其完全成本僅為46美元,現金成本更是在30美元以下。而且動態的看,隨著大宗商品暴跌帶來的PPI通縮周期,占勘探開發主要成本的鋼材和能耗成本都在大幅下跌,並且油服行業的盈利也在大幅縮水,這都會造成鉆井成本持續下降,因此油價的中樞將會顯著的下臺階,低油價的時代已經到來!
1美國頁巖油企業生產成本(美元/桶)



2013




20143Q






生產成本
折舊成本
合計
生產成本
折舊成本
合計
XEC
14.1
14.6
28.7
14.9
15.4
30.3
WLL
23.1
26
49.1
22.2
26.6
48.8
HK
31.5
37.3
68.8
27
34.3
61.3
CXO
18.6
23
41.6
18.8
24.4
43.2
EPE
13.2
19.7
32.8
13.7
24.1
37.9
BCEI
22.8
23.8
46.6
26.3
25.6
51.9
BBG
14.8
19.3
34.1
18.4
24.6
43
OAS
24
24.8
48.8
26
24.5
50.5
CRZO
19.9
21.4
41.3
20.2
26.9
47.1
MHR
77.4
21
98.4
50.6
22.2
72.8
CLR
15.3
19.4
34.7
15.3
19.5
34.8
HBS
20.6
19.2
39.8
22.6
21.6
44.2
APC
19
14.8
33.8
24.9
13.8
38.7
平均
24.2
21.9
46
23.2
23.3
46.5
資料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3.  化工的需求已經在顯著改善08年油價最高達到147美元/桶,而10年開始油價又長達3年維持在100美元/桶以上,基本上所有對高油價沒有承受能力的化工需求都已經淘汰殆盡,現存基本都是剛需。而且隨著11年開始景氣向下反轉,全行業都進入去庫存周期,所以目前需求已經是跌無可跌,進入14年,各個大類產品的需求其實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改善,未來隨著油價的下臺階,需求增速還會進一步提升。


3.1 14年需求已經開始增長
12年開始大多數化工品價格就進入下降周期,但由於全行業去庫存,所以產量增速也大幅下滑。但隨著13年庫存見底,在價格下跌的持續刺激下,142季度開始大多數化工品種的需求出現大幅增長,化工需求已經有了明顯改善。而隨著今年下半年油價的暴跌,整體化工產品價格又下跌了25%以上,而庫存還是維持在低位,因此明年的化工需求將會非常旺盛。
2:化工產量同比增速
  

資料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我國可以看到,12年初至141季度末,塗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和塑料這幾大類化工產品的平均價格累計跌幅分別為-15%-52%-101%17%,而需求同比增速在142季度都開始反彈,分別達到27%8%31%18%,可見價格下跌對需求增長的刺激已經產生效果。

2 12年後主要化工產品價格跌幅和對應142Q後需求同比增速


行業
主要產品
14年1Q跌幅
13年跌幅
12年跌幅
累計跌幅
2Q後同比平均增速
塗料
純苯
6.1%
6.1%
11.9%
24.1%
26.6%
甲乙酮
17.7%
-4.3%
-27.8%
-14.4%
丙烯酸丁酯
0.8%
3.0%
-26.8%
-23.1%
環氧氯丙烷
-16.1%
-14.1%
-17.0%
-47.2%
合成纖維
滌綸POY
-23.7%
-3.5%
-20.4%
-47.6%
8.1%
滌綸短纖
-21.5%
-4.9%
-16.3%
-42.6%
錦綸POY
-23.2%
-8.3%
-19.8%
-51.4%
黏膠長絲
-23.9%
-17.0%
-8.9%
-49.9%
粘膠短纖
-27.5%
-12.8%
-26.5%
-66.9%
合成橡膠
順丁橡膠
-45.8%
-38.2%
-25.1%
-109.0%
31.2%
丁苯橡膠
-35.1%
-33.0%
-25.1%
-93.3%
塑料
聚乙烯
10.2%
36.3%
-1.3%
45.2%
17.7%
電石法PVC
-6.3%
-0.3%
-13.8%
-20.5%
聚丙烯
-2.5%
23.4%
-14.2%
6.7%
苯乙烯
16.7%
14.0%
6.3%
37.0%
資料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3.2 庫存已跌無可跌
11年開始,全球就進入降庫存周期,至13年末庫存都處於歷史極值的低點,繼續降庫存的空間非常有限(庫存周期一般為3年)。而且今年2季度油價暴跌帶動化工產品價格大幅下滑,按常規企業端應該大幅降庫存,進而影響需求。但從實際的數據看,僅僅塗料和塑料出現產量增速的小幅環比回落,但同比依然維持高位。而過去兩年價格大幅下跌的化纖和橡膠行業,產量甚至還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意味著全行業早就沒有庫存可降,所有需求基本都是剛需。



4. 化工供給增長大幅放緩
由於09年的4萬億刺激,10年開始我國化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開始加速,並在1112年增速達到頂峰,所以行業的供過於求在12年也達到了頂峰,但13年增速已經下滑到了14.6%。考慮到維持折舊支出需要7%,正常的需求增速7%,因此13年邊際供需已經處於平衡狀態。而14年投資增速已經下降至8.4%,邊際供給已經小於邊際需求。
5 09年至今化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億元)  


資料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而從上市公司累加數據看,趨勢也與化工行業基本符合。13年投資已經大幅趨緩,14年甚至同比下降。毛利率在13年也開始反彈,並在14年延續了該趨勢,說明行業供需格局確實在好轉。

6 09年至今上市化工企業資本開支和毛利率統計(億元)
  

資料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5.          油價紅利有望導致行業利潤翻倍增長大多數化工產品的源頭都是來自於原油煉制的石腦油,每年消耗量為3200萬噸,價格本輪下跌超過3000/噸,因此油價紅利高達1千億元,是化工行業凈利潤的3倍。上述紅利哪怕能有50%被行業保留下來,行業盈利也將出現翻倍增長。並且隨著03年開始的油價上漲,行業利潤就大幅向以中石化為代表的上遊轉移,其占整個化工的利潤比在06年達到了頂峰的60%以上。未來隨著油價趨勢被逆轉,行業利潤有望大幅向中遊和下遊轉移,企業端的利潤都有望出現翻倍增長。
7:中國石化化工盈利占全部化工盈利比


資料來源: 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從我們跟蹤的32種中遊化工品價格變化看,也完全支持我們上述結論。7月至今的價格平均跌幅為-26%,但同期油價下跌超過50%,價差實際上擴大了30%。而對於下遊產品來說,由於直接面對終端,價格穩定,中遊產品的跌價大體上都可以轉換為利潤,因此價差提升幅度也在30%以上。
8:中遊產品價格變化和剔除油價後的價格變化


資料來源:東方證券研究所

6. 中遊產品——強者恒強

如果說前文的分析更多的還是停留在行業整體層面的話,對投資針對性指導不足的話。我們選出了生產化工中遊產品的25家上市公司,其主營的21種化工產品上半年和4季度價差,可以看到價差整體上都在擴大(全部根據噸耗法算出,具體請見我們每周外發的東方石化價差周報)
3 :中遊化工產品上半年和4季度價差變化(元/噸)



價差
20141H
20144Q
變化
1H 毛利率
4Q 預計毛利率
對應上市公司
DMF
4996
4952
-44
19.5%
19.3%
華魯恒升、江山化工
醋酸乙烯
1801
2140
339
23.2%
27.6%
皖維高新
EO
4853
4374
-479
7.6%
6.8%
奧克股份、三江化工
丙烷脫氫
2991
3205
215




東華能源、海越股份
丙烯酸
3983
1393
-2590
18.0%
6.3%
衛星石化、沈陽化工
丙烯酸丁酯
440
-192
-633
18.0%
-7.9%
衛星石化、沈陽化工
PO
4297
4432
136
18.9%
19.5%
濱化股份、萬華化學
正丁醇
954
1529
575
6.9%
11.0%
華魯恒升、魯西化工
甲乙酮
3956
5377
1421
24.0%
32.6%
齊翔騰達、天利高新
順丁膠
2477
3026
549
-10.8%
-13.1%
傳化股份、齊翔騰達
丁二烯
3167
3711
543
1.1%
1.3%
齊翔騰達
苯乙烯
1354
42
-1312
2.8%
0.1%
雙良節能
己二酸
3789
5128
1338
3.4%
4.6%
華魯恒升、神馬股份
己內酰胺
7958
8778
820




恒逸石化
PTA
271
230
-41
3.3%
2.8%
恒逸石化、榮盛石化
順酐
4398
3467
-931
6.6%
5.2%
齊翔騰達、江山化工
MDI
5675
7568
1893
35.2%
46.9%
萬華化學
氨綸
24871
25771
900
31.1%
32.2%
華峰氨綸、泰和新村
滌綸
1487
1766
279
4.5%
5.3%
桐昆股份
錦綸
4778
4775
-3
9.0%
9.0%
華鼎股份
炭黑
807
1288
481
15.5%
24.7%
黑貓股份、龍星化工
資料來源:東方證券研究所、百川資訊

在上述產品和對應公司中,我們又特別選取了7種價差增加最快的品種,並根據其主要對應上市公司的上半年毛利率和三費費率,測算出其4季度凈利率的變化幅度。可以明顯看到,盈利改善幅度大的品種都是今年以來供需關系較好、價格比較強勢的品種,體現出明顯的強者恒強的特征。

4 :主要上市公司預計4季度凈利率改善幅度


產品
價差變化
1H 毛利率
4Q 毛利率
三費費率
凈利率變化
對應公司
醋酸乙烯
19%
23.2%
27.6%
14.6%
50.6%
皖維高新
甲乙酮
36%
24.0%
32.6%
6.6%
49.5%
齊翔騰達、天利高新
順丁膠
22%
-10.8%
-13.1%
13.3%
78.1%
傳化股份、齊翔騰達
丁二烯
17%
1.1%
1.3%
6.6%
24.7%
齊翔騰達
MDI
33%
35.2%
46.9%
11.1%
48.7%
萬華化學
滌綸
19%
4.5%
5.3%
3.5%
91.7%
桐昆股份
炭黑
60%
15.5%
24.7%
12.3%
286.3%
黑貓股份
資料來源:東方證券研究所 百川資訊

目前化工行業市銷率為1.44倍,毛利率為14.2%,凈利率為2.6%。無論是市銷率還是凈利率都是處於低位,對於價差變化的彈性極大,凈利率每提升1%,化工行業的PE都將大幅下降。
5:化工行業PE水平對凈利率提升的變化幅度

凈利率提升幅度
市盈率下降幅度
增量變化幅度
1%
15.58
15.58
2%
24.35
8.77
3%
29.98
5.63
4%
33.90
3.92
5%
36.78
2.88
6%
38.99
2.21
資料來源:東方證券研究所 wind

如果假設化工凈利率提升3%,接近11年的水平,則對應利潤增速超過30%,市盈率小於20,並且為油頭下遊的企業我們統計如下,其中供需關系較好的滌綸工業絲、炭黑、改性塑料等值得關註。
6:化工行業企業對應凈利率提升的業績彈性及PE彈性

上市公司
對應行業
凈利潤增長幅度
對應市盈率
榮盛石化
PTA
45271%
13.5
*ST三維
BDO
1743%
15.0
恒逸石化
PTA
1626%
11.1
桐昆股份
滌綸
1544%
13.0
神馬股份
錦綸工業絲
368%
7.7
黑貓股份
炭黑
219%
15.4
尤夫股份
滌綸工業絲
81%
16.3
金發科技
改性塑料
78%
16.7
安利股份
合成革
58%
18.7
紅寶麗
聚氨酯
57%
18.9
傳化股份
染料助劑
48%
9.4
齊翔騰達
C4下遊
40%
16.3
海利得
滌綸工業絲
38%
14.3
濱化股份
PO
36%
12.0
資料來源:東方證券研究所 wind

7.  下遊產品——尋找能留住利潤的企業

對於下遊企業來說,由於最終產品價格不透明,所以難以用類似中遊的價差變化來分析,我們采用方法是尋找上一次油價下降周期中(即09年)體現出具備明顯定價能力的企業。選股標準為09年收入變化不大,但營業利潤卻大幅提升的,並且營業利潤率大幅提升的企業,具體如下,主要分布子行業為改性塑料、染料助劑、油漆、合成革、農藥等。
709年上市企業收入、利潤變化統計


上市公司
收入增速
利潤增速
差值
營業利潤率增速
康達新材
40%
339%
299%
16%
聯創節能
27%
244%
217%
5%
日科化學
19%
154%
135%
7%
瑞豐高材
34%
166%
131%
5%
滄州明珠
13%
142%
129%
8%
金力泰
33%
155%
122%
11%
普利特
35%
154%
119%
10%
禾欣股份
-4%
88%
92%
6%
傳化股份
-1%
88%
88%
5%
華峰超纖
15%
97%
82%
8%
聯化科技
24%
94%
71%
5%
科斯伍德
33%
101%
68%
6%
奧克股份
13%
77%
65%
7%
兄弟科技
-11%
51%
62%
4%
海利得
-8%
53%
61%
6%
道明光學
-9%
50%
58%
7%
海達股份
-10%
48%
58%
5%
銀禧科技
1%
58%
56%
3%
紅寶麗
4%
54%
50%
5%
德美化工
9%
56%
47%
7%
萬昌科技
21%
67%
47%
9%
陽谷華泰
5%
49%
44%
3%
天馬精化
0%
43%
43%
4%
高盟新材
8%
48%
40%
4%
華邦穎泰
-5%
31%
36%
7%
同大股份
-3%
33%
36%
4%
浙江龍盛
9%
44%
34%
4%
資料來源:東方證券研究所 wind


8.  他山之石——天膠下跌帶來的投資機會過去十年是需求高速增長的十年,因此行業內已經習慣於漲價邏輯,對於成本下降的邏輯較少關註。,但11年開始的天膠價格暴跌可以作為借鑒,過去3年天膠價格累計跌幅達到了80%,但其下遊的上市企業平均凈利潤卻增長了260%。充分說明上遊議價能力變弱,中遊化工行業還是會大幅受益。
9 2011年至今天膠價格變化(元/噸)


資料來源:東方證券研究所

10 2011年至今天膠下遊企業凈利潤增長幅度統計


資料來源:東方證券研究所

82011年至今天膠下遊行業的毛利率改善統計

年份
輪胎
傳動帶
輸送帶
黔輪胎A
青島雙星
S佳通
風神股份
賽輪金宇
三力士
雙箭股份
寶通帶業
2011
12.90%
7.90%
11.10%
15.90%
6.80%
18.20%
13.80%
18.60%
2012
16.50%
9.00%
19.00%
18.80%
9.80%
22.20%
24.10%
28.30%
2013
19.70%
10.10%
23.60%
20.30%
12.90%
31.60%
28.40%
32.60%
2014E
22.00%
12.00%
21.40%
22.50%
17.30%
37.00%
27.90%
27.60%
累計增長
9.20%
4.10%
10.30%
6.60%
10.50%
18.80%
14.00%
9.10%
資料來源:東方證券研究所 wind

並且從毛利率分析可以看到,無論是供需格局好,有較強定價權的傳動帶行業,還是進入壁壘低,產能嚴重過剩的輪胎行業在過去兩年里,毛利率都出現了大幅提升。可見成本下降邏輯,對行業盈利改善是全方位的,即使供需關系不好的行業也會受益,這其實對未來石化行業也同樣適用。

9.  投資建議
綜上,我們判斷明年化工行業將迎來久違的大牛市,整個板塊內的企業都會受益。具體選股思路為中遊行業尋找強者恒強的品種,具體標的為萬華化學、齊翔騰達、東華能源、桐昆股份、黑貓股份;隨著行情的延續,可以適當關註兼具低市銷率和低毛利率的化工品種。而下遊行業的選股思路是尋找具有定價權的企業,具體標的為傳化股份、金發科技、浙江龍盛、海利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485

“預言家”奧尼爾:這十年將是中國大牛的十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75

OB-NW325_jim_G_20110512045030

“金磚國家之父”、英國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表示,這十年是中國經濟再平衡的十年,現在五年過去了,中國已經準備好,在全球經濟舞臺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回到這個十年的開始,O'Neill當時對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在未來10年的表現做出了預測。五年過去了,中國是唯一一個達到O'Neill預期的國家。

假設中國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長達到或接近7.3%,那從2011年到2014年,中國的平均實際GDP增長將略低於8%。O'Neill曾預測,中國經濟在這個10年將平均每年增長7.5%(正如中國領導人早在2011年的預測)。而如果在之後5年,中國保持7%的經濟增長,那中國就可以達到O'Neill的預測。

如果是這樣的話,按照當前匯率,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一個10萬億美元的經濟體,遠超美國一半規模。同時,中國經濟規模將是日本的兩倍,比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的總和更大。並接近巴西、俄羅斯和印度總和的1.5倍。

巴西和俄羅斯讓O'Neill大失所望。事實上,它們的經濟表現令人懷疑它們的長期潛力。印度也令人失望,但其2014年經濟增速加快。莫迪當選和石油價格的大幅下滑給印度帶來了機會。印度仍有可能在這個十年達到O'Neill的預期。它今後5年的經濟增速甚至可能超過中國。

許多國際評論家依然看空中國。它們期待中國實際GDP增長大幅下滑至7%以下。他們的原因通常涉及過度負債、低效貸款、出口市場走弱和消費者持續無法在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所有的這些東西都是相關的,但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已經認識到了這些挑戰並積極克服它們。

特別有趣的、與這種悲觀相反的是中國股市的紅火表現。在過去的幾個月里,上證指數一直是全球表現最佳的市場。

那些聲稱中國股市永遠不會上漲的人去哪兒了?永遠看空者解釋說,中國市場是一個不可持續的泡沫,或者買家被強制買股,以求讓經濟看起來不錯。O’Neill認為流動性可能起到了一些作用,但不是股市的全部。

O'Neill能想到至少三個理由看好中國:

首先,原油價格的崩潰將提高消費者的實際收入,幫助他們在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二,即使房價最近停滯不前,甚至開始下降,但中國可能會避免嚴重的信貸緊縮。此外,房地產價格下降使更多中國人負擔得起住房。

第三,中國通脹溫和,這給更寬松的貨幣政策提供了空間。

以上因素將幫助中國更輕松的通過增加居民收入、加大農民工的房屋所有權以及退休制度改革重新平衡經濟。2016年,中國經濟將增長6%-7%。作為G20的主席國,中國可以將在全球經濟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598

唱空聲漸起 中國大牛市出現逆轉跡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103

中國股市在經歷了去年53%的暴漲後,越來越多的外媒和機構開始唱空A股,《華爾街日報》最新的一篇文章提到,上海股市大牛市表現出了逆轉跡象,投資者擔心中國內地股市的這次反彈將放慢速度,一些投資者開始將資金從上海股市轉移到香港股市。

《華爾街日報》引述華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應玉明說,該公司不久前售出了大部分所持內地股票,將資金轉移到了香港。

應玉明對該報提到,鑒於香港是全球估值水平最低的一個市場,香港股市上漲的可能性非常大,也許會在一周內大幅上漲,就像內地股市出現的情況一樣。

這種判斷可能是基於對兩市估值的判斷。華爾街見聞不止一次提到興業證券副所長王涵的觀點,他認為過去幾日港股較A股走強的一個因素是,A股的估值窪地效應明顯減弱。

他認為,當前A股相對H股的估值窪地優勢似乎已被填平,且在美元升值+中國貨幣政策寬松的壓力下,港幣的匯率風險似乎更小(盡管我們認為人民幣的大幅貶值風險也較小),這意味著外資可能首先通過港股來做多中國。近期港股相對A股偏強,是否暗示這個過程已經開始,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瑞銀首席策略師陳李12日也曾提到,之前低估的A股大型股已經達到“合理水平”。他認為,流動性好轉和寬松貨幣政策帶來的牛市已結束,接下來可以更期待以企業盈利改善帶來的更健康的A股牛市。

大盤股估值較低的情況過去兩個月得到了大幅度的修正,回到了五年內平均水平。此外,資金入場的速度在逐步放緩,包括兩融增速的放緩等。

陳李預計,所以單純靠錢帶來的短期大刺激性的牛市暫時結束了。雖然預計今年可能還會有降準等寬松政策出現,但不會在短期內催生出大牛市了。市場將進入波動期,短期內上行潛力有限。

滬指從1月7日的高點跌了4.1%,而港股漲了超過3%。上周A股的開戶數已經從12月12日那周的89.2萬降至55.1萬。

A股交易量也在不斷萎縮。本周二滬深兩市合計成交僅4703億元,較此前過萬億元的天量不可同日而語。

《華爾街日報》提到恒生AH股溢價指數顯示,上海股市相對港股的溢價上周達到2011年10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雖然近日來溢價收窄至27%,但仍遠遠高於去年7月份上海股市較香港股市折價11%的水平。

近來不少國際投行都下調了A股的預期。花旗在12日將中國股市評級下調至中性,前兩周匯豐、德銀、交銀國際和瑞銀都認為中國股市不再那麽有吸引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379

【澤平宏觀】新金融煉金術:如何從宏觀視角抓住大牛市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232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1-26 18:35 編輯

【澤平宏觀】新金融煉金術:如何從宏觀視角抓住大牛市
作者:任澤平,黃燕銘


本文由黃燕銘和任澤平聯訣,探討證券投資研究方法,並以此輪牛市為案例,推演其來龍去脈。金融市場是檢驗假說的實驗室,成功的投資是一種煉金術,致敬索羅斯。


摘要:


樹上的花和心里的花——證券投資研究方法論。研究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時所采用的方法論要有所區別,研究社會現象應是“心”、“物”結合,社會經濟體本身就是由“人”和“物”共同組成的。煉金術不能改變自然界物質的屬性,但卻可以改變人的思維和金融市場運行。2014年啟動的中國A股市場牛市可以成為補入證券投資教科書的經典案例,樹上的花還沒有開(經濟還未複蘇,改革紅利尚未釋放),但人們心中的花卻開了(改革重振人們信心,對過度悲觀的預期進行修複,人們憧憬並貼現美好未來)。


此輪改革牛的來龍去脈。近年,中國宏觀經濟、公共政策和資本市場領域存在三大爭論:此輪經濟下行的原因主要是結構性還是周期性?政策取向應主要是改革還是刺激?此輪牛市是改革牛還是周期牛?作為2014年最早最堅定提出“大牛市論”的團隊,我們的回答非常明確:此輪經濟下行主要是結構性而非周期性,政策取向應主要是改革而非刺激。過去幾年的熊市是對改革遲緩挫傷社會信心的評分,此輪牛市是對改革提速重振信心的估值修複和溢價,所以,叫改革牛。


2014年改革提速後,改革堵住資金黑洞收縮無效融資需求並為政策寬松創造條件從而引導無風險利率下降,改革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升風險偏好重振社會信心引導增量資金入市,宏觀經濟領域不再討論“明斯基時刻”,股市出現大牛市。


無論是周期牛還是改革牛,牛市均源於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周期牛源於政策刺激複蘇經濟,改革牛源於改革提速重塑未來。



經濟和股市是什麽關系?本輪牛市跟分子驅動的“周期牛”(2002-2007年)有很大不同,屬於分母驅動的“轉型牛”“改革牛”,它對應的分析框架是“轉型時鐘”和“轉型宏觀”。


兩杯水的故事。做證券研究本質上是內心的修煉,保持自己的內心清澈透明、寬廣無邊,你才能看清並包容這個世界。


正文:


1. 引言:樹上的花和心里的花——證券投資研究方法論


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區別在於,人無法改變自然規律,但是,人的思維能夠改變社會運行,因為人自身就是社會活動的參與者。這就使得我們在研究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時所采用的方法論要有所區別(但當研究自然科學之量子物理時,可能區別又不大了),研究社會現象應是“心”、“物”結合,研究“心”並不是指研究生理學上的“心”,而是指認知、意識、思想、欲望乃至證券投資中被談論最多的預期,證券研究既要重視對客觀世界的研究,也要重視對人們內心世界的認知,探究內心世界的過程即是對人類自身的尊重和認知的過程,社會經濟體本身就是由“人”和“物”共同組成的。


煉金術不能改變自然界物質的屬性,但卻可以改變人的思維和金融市場運行。索羅斯認為,金融市場可以看成檢驗假說的實驗室,成功的投資是一種煉金術。


2014年啟動的中國A股市場牛市可以成為補入證券投資教科書的經典案例,樹上的花還沒有開(經濟還未複蘇,改革紅利尚未釋放),但人們心中的花卻開了(改革重振人們信心,對過度悲觀的預期進行修複,人們憧憬並貼現美好未來)。


近年,中國宏觀經濟、公共政策和資本市場領域存在三大爭論:此輪經濟下行的原因主要是結構性還是周期性?政策取向應主要是改革還是刺激?此輪牛市是改革牛還是周期牛?


作為2014年最早最堅定提出“大牛市論”的團隊(《新5%比舊8%好》2014年7月19日、《不要倒在黎明前》2014年8月25日、《論對熊市的最後一戰》2014年9月2日),我們的回答非常明確:此輪經濟下行主要是結構性而非周期性,政策取向應主要是改革而非刺激。過去幾年的熊市是對改革遲緩挫傷社會信心的評分,此輪牛市是對改革提速重振信心的估值修複和溢價,所以,叫改革牛。


無論是周期牛還是改革牛,牛市均源於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周期牛源於政策刺激複蘇經濟,改革牛源於改革提速重塑未來。


2. 此輪經濟下行主要是結構性而非周期性


近年,關於此輪經濟減速的原因及其政策應對在宏觀經濟研究領域產生了廣泛的爭論,大致分化為兩大陣營:第一種觀點認為是外部性和周期性減速,出路在於刺激;第二種觀點認為是結構性和體制性減速,出路在於改革。


第一種觀點認為,此輪經濟減速的原因主要是金融危機以來的全球經濟衰退,以及國內周期性調整所致。如果未來全球經濟複蘇,國內周期性出清調整結束,中國經濟將周期性複蘇且還能重回8%-10%高增長軌道。持外部性和周期性論者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增長平臺和動力結構沒有發生變化,只是由於2002-2007年高速增長堆積了大量低效產能、全球經濟危機、政府大規模刺激誤操作、信用加速器等原因,導致了產能過剩和金融過度杠桿,隨後的去產能和去杠桿行為引發了經濟減速。


但是,2013年以來世界經濟持續緩慢複蘇,但中國經濟增速繼續放緩。同時,2010年以來的這一輪經濟減速超出了各類產能和存貨周期所能解釋的範疇,出現了“穿越周期”現象,市場上各種周期誤判層出不窮,比如,2011年前後的設備投資“新周期”誤判和2012年的存貨周期誤判,傳統的周期宏觀框架在做大勢研判時失效。


第二種觀點認為,中國此輪經濟減速的原因主要是支撐原先高增長的動力結構發生變化所致,劉易斯拐點到來導致廉價勞動力成本優勢削弱,房地產長周期峰值到來導致投資需求下降,部分領域技術進步接近前沿面導致需要從模仿向原始創新轉變。


更為重要的是,市場本該結構性出清,卻由於體制性障礙難以實現,刺激多、改革少,舊增長模式拒絕退出,隱性擔保泛濫導致資金錯配,形成三大資金黑洞(即舊增長模式的鐵三角: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和產能過剩重化工業),無效融資需求膨脹推高無風險利率,新增長模式因融資難貴被抑制。


無論從宏觀、中觀還是微觀,可以廣泛地觀察到,中國此輪經濟減速主要是結構性和體制性。


從宏觀層面,中國經濟在2008年前後越過了劉易斯拐點,並且在2014年到達房地產長周期峰值。


圖1 國際經驗:德日韓臺平均增速換擋至4.5%



圖2 中國未來:房地產長周期峰值到來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國家統計局、WIND、CEIC


工業化率達到峰值,城鎮化進程放緩,用鋼量達到峰值。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下降,消費和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上升。


從中觀層面,近年產業結構內部出現了結構性的衰退與成長,以房地產、重化工業和土地財政支撐基建為主的舊增長模式正在退潮,以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代表的新增長模式正在崛起,這從產能投資、銷售利潤率、資產負債率等指標均可觀察到:在重化工業去產能的情況下,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產能投資增速保持在20%左右;在重化工業銷售利潤率下滑的情況下,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銷售利潤快速增長;在重化工業資產負債率上升的情況下,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資產負債率大幅下降。


圖3 地產和制造業投資下滑,服務業投資高增長



圖4 三產比重超二產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WIND、CEIC


3. 政策取向應主要是改革而非刺激


如果經濟減速主要是外部性和周期性,增長平臺和動力結構不變,應通過反周期性寬松政策刺激經濟回歸增長中樞。比如,2004-2005年是周期性減速,廉價勞動力成本優勢使得中國勞動密集型工業品行銷世界,居民快速的住行消費升級帶動大量住房和基建投資需求,因此政策適度放松後,2006-2007年經濟重回周期性繁榮。


如果經濟減速主要是結構性和體制性,增長平臺和動力發生了深刻變化,體制性因素阻礙了結構性出清,固化了原有經濟結構,只刺激不改革實際上是延緩舊增長模式出清和鼓勵加杠桿,是金融危機的節奏。


2010年以來的此輪減速主要是結構性和體制性的,改革是唯一出路。但是,由於2010-2013年刺激多、改革少、出清慢、加杠桿、利率高、大熊市,宏觀經濟領域熱議中國“明斯基時刻”即將到來。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4年改革提速後,改革堵住資金黑洞收縮無效融資需求並為政策寬松創造條件從而引導無風險利率下降,改革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升風險偏好重振社會信心引導增量資金入市,宏觀經濟領域不再討論“明斯基時刻”,股票市場出現了大牛市。


當前中國宏觀經濟最重要的背景是增速換擋,更準確地說,表面上是增速換擋,實質上是結構升級,根本上靠改革轉型。


2011年任澤平原來所在的國研中心團隊在國內最早提出了“增長階段轉換”(後來中央采納為“增速換擋”)的判斷,並向社會進行了廣泛的思想啟蒙。


2014年任澤平加盟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宏觀團隊以後,在資本市場上嘗試建立“轉型宏觀”框架來分析和預測中國經濟與資本市場未來,提出“新5%比舊8%好:未來通過改革構築的5%新增長平臺,比過去靠刺激勉強維持的7%-8%舊增長平臺要好,改革破舊立新了,利率下降了,產業升級了,企業利潤上升了,股市走牛了”、“刺激醞釀危機,改革造就牛市”“經濟增速到5%,無風險收益率降一半,股市走出大牛市”、“改革提速的跡象已越來越明朗,將有效降低無風險利率,提升風險偏好,新一輪改革發起了對熊市的最後一戰”、“這是改革牛,不是周期牛”。


4. 此輪牛市是改革牛而非周期牛


4.1. 中國此輪熊牛轉換的演進軌跡


德日韓臺經驗表明,在增速換擋初期,各國政府沒有意識到增速換擋的客觀性和必然性,一開始拒絕減速,刺激加杠桿,延緩舊增長模式出清,膨脹無效融資需求,推升無風險利率,股債雙熊。一旦由於危機倒逼、房地產長周期拐點、政府換屆等因素導致改革提速,降低無風險利率,提升風險偏好,將會出現經濟增速往下走,股市往上走,可稱為分母驅動的“改革牛”。


采取“改革牛”的邏輯框架,可以較好地解釋中國此輪熊牛轉換的演進軌跡:


2010-2013年中國在增速換擋初期的經濟和資本市場表現:刺激多、改革少、加杠桿、出清慢、利率高、大熊市。


2010-2013年處於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由於缺少對增速換擋必然性和改革必要性的足夠認識,改革進展遲緩,舊增長模式(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產能過剩重化工業)因體制性障礙拒絕出清,形成了三大資金黑洞,加杠桿負債循環,膨脹無效資金需求,推升無風險利率。


無風險利率過高產生了兩個負面效果,一是抑制企業利潤和新增長模式成長(估值層面),二是沒有增量資金來到股市(資產配置層面),居民通過購買信托和理財向舊增長模式輸血,股市陷入存量博弈困境,常年熊市。


圖5 信托規模2010-2013年快速增長,2014年放緩



圖6 城投債收益率2010-2013年上升,2014年下降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國家統計局、WIND


三大資金黑洞中的地方融資平臺和國企作為體制內部門,存在財務軟約束,難以通過市場化方式出清,必須通過改革破舊立新,才能降低無風險利率,提升風險偏好。


2014年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銳意推動改革,市場風險偏好明顯提升。二季度以來,三大資金黑洞中市場化程度高的房地產部門率先展開了長周期出清,並倒逼體制內兩大領域的出清:重化工業去產能,地方債務收縮。財稅、國企等改革提速堵住三大資金黑洞,收縮無效融資需求,為政策寬松創造條件,引導無風險利率下降,提升風險偏好。無風險利率下降使得影子銀行產品收益率趨降,風險偏好提升使得社會各界對中國未來信心恢複並開始配置代表未來的資產——股票,資金從房地產和影子銀行流入股市,股市擺脫存量博弈困境,邁向增量博弈新時代。


2014年啟動的“轉型牛”、“改革牛”類似1996-2001年中國、日本1970-1980年、中國臺灣1983-1992年、韓國1992-2002年,具備以下邏輯條件:改革提速、政策寬松、利率下降、經濟軟著陸、金融風險化解、估值偏低、政策呵護。


圖7 日本增速換擋期的股指和無風險利率

圖8 日本增速換擋期的股指和GDP增速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WIND、CEIC


在重估中國未來的大背景下, 被低估的藍籌出現了估值修複行情,並主導了“改革牛”第一波。


可以說,2010-2013年的熊市是對過去幾年改革遲緩挫傷社會信心的評分,2014年的牛市是對習李新政推動改革的溢價。


2014年啟動的此輪牛市可以概括為:改革堵住資金黑洞收縮無效融資需求並為政策寬松創造條件從而引導無風險利率下降,改革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升風險偏好重振社會信心引導增量資金入市。


從一個更加廣泛的視野來觀察,2014年以來,隨著改革提速,宏觀經濟領域不再議論“明斯基時刻”,財富凈值人士不再考慮“移民”國外做草民,知識精英開始重新為國出謀劃策,大家覺得中國有未來了,全民高呼牛市來了。


4.2. 對其他競爭性解釋的討論和辨析


邏輯是重要的,邏輯決定了市場的高度、節奏和風格。邏輯在,牛市在,邏輯被破壞,牛市終結。


近期,對此輪牛市出現了一些競爭性的解釋,比如:


(1)資金牛市論


顯然,任何牛市都是資金推動的,我們需要反思的是,是什麽驅動了資金入市?為什麽資金是2014年二季度以來入市,而不是以前?


如果不是改革降低無風險利率、提升風險偏好,增量資金會入市嗎?


(2)居民大類資產配置論


我們要反思的是,居民大類資產配置可以多樣化,難道一定要炒股嗎?


當居民對未來缺乏信心、風險厭惡時,居民不太可能配置風險資產——股票,有可能會增加債券或存款的配置,出現所謂的流動性陷阱。


(3)政策放松論


我們要反思的是,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結構性和體制性,而非周期性和外部性,僅靠政策放松能走出困局造就牛市嗎?


我們認為,改革是唯一出路,只刺激不改革將是金融危機的節奏,短期政策放松只能推動股市一時的反彈,而不能造就大牛市。


(4)估值偏低論


我們要反思的是,如果中國經濟改革轉型遲緩,沒有未來,估值有沒有可能會更低呢?


(5)政策牛市論


新華社連續發文就能直接唱響大牛市嗎?


我們認為,如果不跟進改革的落地,政策的寬松,我們的投資者都是很聰明的,也不會相信大牛市。


(6)基本面牛市論


實際情況是基本面很一般,經濟還在下行,物價通縮,企業利潤下滑。


……


作為一輪改革牛:改革在,信心在,牛市在。改革是重要的前提。


4.3. 未來改革牛走向


中期視角,從宏觀角度看,此輪“改革牛”有三波(《2015年的十大猜想和三大風險》2014年12月4日、《這輪大牛市的邏輯是什麽?向何處去?》2014年12月5日、《大分岔-從快牛到慢牛》2014年12月24日、《牛兒你慢些走:等等改革和實體經濟》2015年1月17日》):


第一波,從2014年7月-12月,是快牛階段,驅動力來自改革提速降低無風險利率下降,提升風險偏好,政策寬松,過度悲觀的預期和估值修複,居民大類資產配置變化,增量資金從影子銀行和房市流入股市;


第二波,2015年初,快牛進入慢牛階段,波動加大。改革提速被市場確認,紅利釋放尚需時日;增速換擋的底部區間逐步探明,經濟失速尾部風險消失,去產能去杠桿仍在進行;估值修複進入合理區間,中樞上移尚待利率下降、風險偏好提升和盈利改善的進一步驅動;監管層從呵護牛市到期待慢牛,監管兩融和委托貸款,投資者有去杠桿意願,增量資金流入減少;國際市場黑天鵝亂舞,美聯儲中期加息,大宗商品暴跌,歐洲QE,新興經濟債務危機擔憂,擾動國際市場並傳導至國內。


第三波,15年下半年以後,牛市可能進入第三波,可能有一波大行情。經濟探底,物價擺脫通縮,企業迎來盈利曙光;國企改革、十三五規劃等重磅政策落地;政策寬松,利率進一步下降,風險偏好進一步提升,估值中樞上移;監管層釋放利好以推出註冊制,IPO供給增加擔憂被前期消化和緩解。


4.4. 對此輪牛市的四大反思


國內有一位宏觀領域的頂級前輩,他有句話:每逢大事有靜氣。


我們的理解是:你是世界的中心,你根本不存在,你無處不在。這樣就解放了自己。


反思1:


美國這輪牛市是什麽時候開始的?是2009年。當時美國經濟怎麽樣?基本面一塌糊塗。


2012年底以來,當大多數人確認了美國經濟複蘇的時候,現在華爾街在討論什麽?在討論美股是否已經出現了泡沫。


所以,市場是聰明的,要敬畏市場。預期是重要的,提前預判是重要的,預期差是重要的。


反思2:


2008年底,市場認為出現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極度悲觀。當時任澤平大幅看多市場,30萬億的GDP放了10萬億的信貸。


經濟一直到2009年2季度見底,可是股市最大波的行情走完了。股市和基本面究竟是什麽關系?


反思3:


2009年中,當市場熱議中國經濟將迎來新的黃金十年時,任澤平選擇退出了這個市場。


靠刺激而不是靠改革和市場自身力量推起來的泡沫能持續嗎?


反思4:


2014年5月底,市場極度悲觀,股市在2000點上掙紮。任澤平選擇來到這個市場,預判改革提速將提振預期造就牛市。


如今大盤屢創新高,市場熱議大牛市夢。那麽經濟基本面怎麽樣?相當一般,長期底部仍未探明。


我們預計,當未來某個時點,經濟構築了新的增長平臺和動力結構,改革基本完成,那時股市的行情可能已基本走完了。


這是我們對市場的反思和尊敬,也謹以此四大反思向索羅斯致敬!


5. 分析框架:轉型宏觀和周期宏觀


2014年啟動的牛市出現了經濟基本面往下走,股市往上走。這不禁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經濟和股市是什麽關系?經濟增速往下走,股市能否往上走?


實際上這樣的案例很多,比如1975-1980年的日本、1986-1990年的臺灣、1999-2006年的韓國,中國歷史上也曾發生過,比如1996-2001年。這些牛市跟分子驅動的“周期牛”有很大不同,屬於分母驅動的“轉型牛”“改革牛”,它對應的分析框架是“轉型時鐘”和“轉型宏觀”。


經濟時鐘是業界做大勢研判和資產配置的基礎方法。根據我們研究全球和中國經濟史發現,經濟時鐘有兩類:轉型時鐘和周期時鐘,其所適用的環境、對應的大類資產配置邏輯是不同的。


“周期時鐘”描述的是潛在增長率(增長平臺)和動力結構不變時,比如2003-2007年,處於改革紅利釋放期,高增長低通脹。


“周期宏觀”重點觀察快變量(存貨、產能利用率、貨幣政策)。


傳統“周期宏觀”下的大類資產配置邏輯是:產能過剩、經濟蕭條→產能出清、貨幣政策衰退寬松、利率下降→債牛→經濟複蘇、股牛。


“周期牛”的演進規律是政策底→市場底→經濟底。


“轉型時鐘”描述的是潛在增長率或動力結構改變時,比如中國1996-2001年、2010—2017年,處於改革攻堅期和轉型陣痛期。國外的例子有日本1970-1980年,中國臺灣1983-1992年,韓國1992-2002年等。


“轉型宏觀”需要綜合觀察快變量和慢變量(人口和房地產周期),到達拐點後,慢變量變快了。


“轉型宏觀”的大類資產配置邏輯是:舊增長模式拒絕出清,加杠桿負債循環,經濟增速往下走但無風險利率往上走,股債雙熊→改革破舊立新,政策放松,無風險利率下降,風險偏好提升,股債雙牛。


“轉型牛”“改革牛”演進規律是改革底、無風險利率頂→市場底→經濟底。


沒有最好的分析框架,只有最適合的分析框架。經濟轉型期,“轉型宏觀”系統地回答了增速換擋期的經濟形勢、結構性衰退與成長、改革宏調取向、大牛市催化劑、資產配置策略等關鍵性問題。“轉型宏觀”框架需要把長期與短期、改革與經濟、宏觀與中觀、實體與貨幣等進行打通。


2014年屬於典型的“轉型宏觀”和“轉型牛”“改革牛”。其它經典案例還有中國1996-1999年、日本1975-1980年、中國臺灣1986-1990年、韓國1999-2006年,等。這些時間段均出現了經濟增速下降但股市大幅走牛的情況,核心在分母驅動,而非分子驅動。“轉型牛”“改革牛”的典型事實是:經濟轉型、結構巨變、出清加快、改革提速、政策放松、利率下降、金融風險拆彈、估值修複。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周期宏觀”和“轉型宏觀”實際上都屬於完整宏觀分析框架的重要部分,只是不同發展階段其觀察重點不同。由於市場對2003-2007年的“周期宏觀”印象過於深刻,而忽視了“轉型宏觀”。


圖9 “轉型宏觀”:適用於經濟轉型時期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6. 結語:兩杯水的故事


2014上半年,國泰君安率先提出大牛市論,然而招來了一堆的市場人士質疑。有一天在工作之余,分析師們與研究所所長黃燕銘先生坐在一起聊天。黃所長說:“我手上有杯水,你手上也一杯水,你透過你的那杯水來看我手上的這杯水;如果你看到我的水是清澈的,那說明我的水是清澈的而你的水也是清澈的;但是如果你看到我的水是混濁的,那麽請問,究竟是你的水是混濁的還是我的水是混濁的?”聽到這里,有人插話道:“有可能是我清澈而你混濁,也可能是我混濁而你清澈,還有可能是你我都混濁!”黃所長笑答道:“是的,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說別人清澈,則說明你自己的內心也清澈;可是說別人混濁,則有很大的可能是你自己的內心混濁所致。你以一顆混濁的心,如何能夠看到我清澈的內心世界?”黃所長又補充道:“做證券研究本質上是內心的修煉,保持自己的內心清澈透明寬廣無邊,你才能看清並包容這個世界。”






來源:澤平宏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126

掘金"互聯網+"概念——細數那些大牛潛力股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101

事件:3月5日,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

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國家已設立400 億元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要整合籌措更多資金,為產業創新加油助力。

到底什麼是「互聯網+」?

簡單地說,就是以互聯網平台為基礎,利用信息通信技術與各行業進行跨界融合。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在線教育,就是『互聯網+教育』的產物。

實際上,移動互聯網的最大投資機會在於對傳統行業的改造,互聯網思維和傳統思維最大的不同就是對於用戶的理解,而把傳統消費者轉變為用戶,是盤活存量的一個表現形式,市場無天花板。按照用戶屬性,將分為B2C和B2B進行研究。

民生證券計算機研究團隊認為,「互聯網+」計劃將推動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興業消費紅紅火火。首推萬達信息、全通教育、鼎捷軟件、榮之聯、新大陸、銀江股份。

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利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

要推動產業結構邁局中高端,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輕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開發利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著力在一些關鍵領域搶佔先機,取得突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已經接近奇點,我們可以看到利用互聯網技術與人工智能自動化技術的深度融合。

重點推薦鼎捷軟件、東軟載波、東土科技、用友網絡,建議關注廣聯達、軟控股份、科大訊飛、梅安森等。

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政府要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密切監測跨境資本流動。讓金融成為一池活水,更好地澆灌小微企業、『三農』等實體經濟之樹。重點推薦恆生電子、用友網絡、中科金財、銀之傑、證通電子、特力A等。

地方政府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健全為企業和社會服務一張網,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依法保護企業和個人信息安全,利好飛利信、銀之傑、中科金財、東方國信等。

加快推進農業信息化和農村金融,加大教育和衛生的投入,發展智慧城市

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大力支持農業現代化,強化支農服務社會責任,主動適應農村實際情況,重點推薦大北農、神州信息、天成控股。

要繼續加大教育資源的投入,提高使用效率並強化監督,利好在線教育和教育信息化,重點推薦全通教育、方直科技。

加快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鼓勵醫生到基層多點執業,發展社會辦醫,促進遠程醫療的快速發展,重點推薦萬達信息、衛寧軟件、榮科科技、運盛實業等。發展智慧城市,重點推薦銀江股份、數字政通、易華錄等。

以電子商務模式來劃分,結合熱點行業,來掘金「互聯網+」概念下的機遇

B2C模式:B2C是Business-to-Customer的縮寫,而其中文簡稱為「商對客」。也就是通常說的商業零售,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和服務。這種形式的電子商務一般以網絡零售業為主,主要借助於互聯網開展在線銷售活動。B2C即企業通過互聯網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新型的購物環境——網上商店,消費者通過網絡在網上購物、在網上支付。

按照上述的四大要素進行篩選,發現旅遊、房地產、汽車、金融、醫療健康滿足我們所設立的條件,將成為移動互聯網首先改造的五大傳統行業

在線旅遊:看好度假游,2015年仍以價格戰為主

2013年,中國旅遊市場規模達到2.63萬億,但在線旅遊市場僅為2181億,滲透率為8.3%。我們預計,未來兩年,中國旅遊市場的複合增長率為13%,到2015 年底達到3.38萬億,移動互聯網會加快旅遊市場在線化的進程,預計2015年,在線旅遊滲透率將達到12%,市場規模達到4061億元。

目前中國在線旅遊主要分為機票、酒店、度假游三塊,其中度假游包括出國游、國內游、周邊游(景區門票)。

1) 機票在線預訂發展較早,其標準化程度高,發展較為成熟,未來佔比將逐步下降;

2) 酒店在線預訂發展時間較長,但由於涉及酒店、傳統旅行社之間的利益再分配,市場普及度仍不高,所以仍處於快速成長期。由於利潤率豐厚,2015年將成為價格戰的主戰場。

3) 度假游處於發展初期,隨著旅遊內容和旅遊服務不斷提升,未來佔比將不斷上升。

相關個股:眾信旅遊(002707)、騰邦國際(300178)、石基信息(002153)、中青旅(600138)。

互聯網地產:看好社區O2O 和家裝建材互聯網化

我們認為在房地產生態體系下,新房銷售、家裝建材、二手房銷售、社區服務四個環節滿足互聯網化的四大要素。

1)新房銷售的互聯網滲透率已經達到10%左右,處於高速成長期,也代表著目前市場對於互聯網地產的認識。

2) 家裝建材互聯網化處於快速成長期,由於家裝建材品類很多且對接各類服務,所以在PC互聯網時代並沒有很高的滲透率,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到來,家裝建材互聯網化的進程大幅加快;

3) 二手房互聯網化處於成長初期,由於搜房模式被顛覆,延誤了整個產業互聯網化的進程,目前新的二手房互聯網化模式在形成中。

4) 社區服務互聯網化處於初創期,由於社區服務本身處於初創期,伴隨著產業的發展,加上移動互聯網普及率提升,以及創業者的湧入,社區服務互聯網化的發展速度將更快。

相關個股:三六五網(300295)、金螳螂(002081)、東易日盛(002713)、廣田股份(002482)、捷順科技(002609)、安居 寶(300155)、三泰控股(002312)。

互聯網汽車:看好汽車後市場互聯網化

汽車後市場的服務包含更多內容,其中有維修保養、改裝、二手車交易、金融、租車等,每一項都是千億級的大市場,通過極致的後市場服務來獲取用戶,最終形成車生活服務,即車聯網。其O2O的發展模式也是通過汽車垂直平台和社交平台的入口優勢將用戶引流至線下的服務商。

汽車前市場互聯網化:四維圖新(002405)、新寧物流(300013)、永太科技(002326)、榮之聯(002642)、雙林股份(300100)、泰豪科技(600590)。

汽車後市場互聯網化:德聯集團(002666)、隆基機械(002362)、金固股份(002488)、亞太科技(002540)。

互聯網金融:看好平台層和應用層

目前金融市場最大的用戶痛點就是收益率和風險無法完全匹配,也是互聯網金融可以去顛覆的方向。

我們把互聯網金融產業鏈分為IaaS,PaaS,SaaS,2015年更看好PaaS(平台),SaaS(應用)的投資機會。

PaaS層受益投資標的:恆生電子(600570)、東方財富(300059)、金證股份(600446)、同花順(300033)。

SaaS層受益投資標的:世聯行(002285)、三六五網(300295)、上海鋼聯(300226)、生意寶(002095)、怡亞通(002185)、騰邦國際(300178)。

互聯網醫療:看好重度垂直、醫療信息化、醫藥電商

互聯網醫療生態格局的演變路徑如下:

首先,「單環節-大而全」的醫患互動等環節平台如雨後春筍般崛起,進入紅海狀態,由於規模效應的存在,以及輕模式無邊界擴張的特徵,最終將整合為幾大「單環節-大而全」互聯網醫療巨頭。

第二步,重度垂直模式開始出現。由於重度垂直模式的用戶具備「高單價」、「高粘性」、「高頻次」的特徵,更容易獲得醫院的合作傾向,因此較「單環節-大而全」平台更容易打通醫院產業鏈。

第三步,各適合於「重度垂直」的細分醫療服務相繼從「大而全」平台切分出去,大而全平台上「厚利」用戶逐漸流失到「重度垂直」平台,留在「大而全」平台商的逐漸只有低頻、低粘性、低單價的「薄利」用戶。

第四步,基於本地醫療資源的「重度垂直」本地化完成,跨區域競爭逐漸開始顯現,跨區域「重度垂直」醫療模式逐步成為可能。

最後,整個互聯網醫療的生態格局呈現類似「一全多垂」的局面。

重度垂直:九安醫療(002432)、三諾生物(300298)、寶萊特(300246)、樂普醫療(300003)、福瑞股份(300049)、運盛實業(600767)。

醫藥電商:九州通(600998)、一心堂(002727)。

醫療信息化:衛寧軟件(300253)、萬達信息(300168)、易聯眾(300096)、海虹控股(000503)、宜華健康(000150)。

B2B模式:B2B是指企業對企業之間的營銷關係,它將企業內部網,通過 B2B 網站與客戶緊密結合起來,通過網絡的快速反應,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從而促進企業的業務發展

最易於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實現轉型的行業必須滿足四大要素:

1)上游分散或議價能力減弱;

2)品類豐富,渠道層級複雜,效率低下;

3)市場空間大;

4)海量中小企業用戶。

垂直電商平台商業全景

1)電商平台本身。模式有選擇自營和第三方加盟,自營控制力強而第三方有利於提升品類豐富度,各有利弊。其次,交易要形成閉環。線上要有PC和移動端的軟件,線下要提供銷售服務和技術支持,倉儲物流和第三方支付是連接線上和線下的紐帶,而第三方支付是打通交易閉環和提供後續增值的關鍵。

2)與上游供應商的關係。平台獲取大型供應商和中小型供應商的成本和方式都不一樣,對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決定產品豐富度和價格,直接影響下遊客戶體驗;

3)與下游企業用戶的關係。下游大型客戶對於平台的價值不大,中小客戶具有長尾價值時,決定了最終平台價值。

4) 增值服務。在提昇平台的用戶粘性和盈利模式過程中,要提供增值服務,決定了企業商業模式的完整性和平台最終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4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