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商所:減半收取玉米澱粉等期貨品種交易手續費

8月17日,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發了關於調整相關品種交易手續費收取標準的通知。涉及豆油、棕櫚油、玉米澱粉等期貨日內交易手續費標準的調整。


關於調整相關品種交易手續費收取標準的通知

大商所發〔2018〕321號

各會員單位:

經研究決定,自2018年8月22日交易時(即8月21日夜盤交易小節時)起:

1. 豆油、棕櫚油期貨日內交易手續費標準由2.5元/手調整為1.25元/手。

2. 玉米澱粉期貨日內交易手續費標準由1.5元/手調整為0.75元/手。

3. 線型低密度聚乙烯期貨日內交易手續費標準由2元/手調整為1元/手。

4. 聚丙烯期貨日內交易手續費標準由成交金額的萬分之0.6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0.3。

5. 鐵礦石期貨1、5、9月份合約日內交易手續費標準由成交金額的萬分之1.2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0.6。

6. 豆粕期貨1、5、9月份合約日內交易手續費標準由1.5元/手調整為0.75元/手,非1、5、9月份合約日內交易手續費標準由0.2元/手調整為0.1元/手。

7. 豆粕期貨期權日內交易手續費標準由1元/手調整為0.5元/手。

表:相關品種交易手續費收取標準調整前後對比

特此通知。

大連商品交易所

2018年8月17日

責編:漆辛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430

儿童家纺“走红” 高利润蕴藏大商机

1 : GS(14)@2010-09-13 22:45:19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913/149962.html

    在众多企业感叹家纺市场利润越来越微薄的时候,许多企业却在婴幼儿市场发现了家纺行业已经成为过去的“高利润”。
               
         
  一套儿童寝具580元,一套迪斯尼套装130元~150元,甚至一个制作非常简单的防蹬被夹也标价为93元……在众多企业感叹家纺市场利润越来越微薄的时候,许多企业却在婴幼儿市场发现了家纺行业已经成为过去的“高利润”。目前已经有更多企业和经销商开始关注婴幼儿家纺这块市场,红孩子、丽家宝贝等专门经营婴幼儿家居用品的连锁店近几年也因此而走红。
  渠道开始多元化发展
  北京红孩子公司创办于两年前。据红孩子的“家长”李阳介绍,最初他开的是一家婴幼儿用品专卖店,生意一直不错。偶然的机会,他把触角伸到了家纺,不想却有意外的收获。从此,红孩子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迅速构建起了自己的营销网络体系。
  记者在红孩子店里见到一种婴儿菜籽按摩枕。这种枕头采用天然原料油菜籽做的枕头,外包全棉面料。由于菜籽容易滑动,故对婴儿幼嫩的头部有很好的按摩定型作用,而且不必担心枕头的高低,软硬是否合适,像按摩枕这样的“新鲜玩意儿”,红孩子有很多,销量都很可观。李阳说:“很多妈妈喜欢来这儿逛,即使不想买东西也喜欢来店里看看新鲜。”
  业内专家认为,儿童家纺用品将在很长一段时期保持厚利的优势。而北京的红孩子公司曾经创造12小时销售额16万元的记录,更是佐证了专家的观点。
  对于这一骄人的业绩,丽家宝贝老总蒋涛却不以为然:“做生意不能看一时,我现在一个月的销售额就是几百万元,红孩子的销售额才达到多少?”目前,丽家宝贝已成为北京市场上推广婴幼儿新品的主力渠道。新品的利润相较普通产品要高,因此新品在为丽家宝贝带来可观利润的同时,也成为该公司滚动发展的强力支柱。
  李阳也表示,随着公司传统门店的不断扩大,他对红孩子的未来定位是“目录直销与电子商务并行”的新型营销模式,而他本人,对婴幼儿用品走电子商务这种销售模式非常有信心。
  在“价值”争论中前行
  对于成人家纺的昂贵标价,很多人习以为常,但对于婴幼儿家纺居高不下的价格走势,许多消费者表现出了无奈和不可理解。
  采访中,一对年轻的夫妇在儿童床品专柜前笑着对记者抱怨:如今的孩子真是养不起了。这对年轻的夫妇说:“精明的商家根据目前‘独生子女’日渐增多的状况,抬高价格,大赚一把。值得质疑的是,较之成人家纺而言,儿童家纺用料俭省、制作简便,这种标价是否真正体现了商品本身的价值?”
  新的纺织品技术规范《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已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记者采访部分婴幼儿童用品生产厂家和卖场时了解到,婴幼儿用品因其使用群体的特殊性,被列为前述《规范》中安全技术标准要求最高的A类产品,凡不符合此技术规范的产品将被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
  北京红孩子采购部经理王爽女士谈了自己的看法:“规范在色牢度、甲醛含量、环保认证等方面规定得相当严格,无形中增加了儿童纺织品的生产成本,也提高了儿童家纺用品市场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儿童用品属于市场价格,并不存在垄断,价格高低依市场而定,这无可厚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738

黃飛紅:小花生的大商機

1 : GS(14)@2011-04-03 17:03:38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717638.html
    小
    
    
        
小的花生幾年時間做到一億多的銷售收入,「黃飛紅花生」是怎麼做到的?
「大家以為我們很有故事,其實不是這樣。」欣和企業黃飛紅事業部總監姜文博在成都糖酒會期間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欣和企業是一家調味品生產企業,從事農產品加工,依託的是辣椒和花生的主產地之一的山東。
這家企業有一個小項目孵化基地,當小項目取得初步成效後,就會被獨立出來進行運營。
在姜文博看來,研發這樣一款產品是水到渠成的事兒,情節一點兒也不曲折。
欣和開發黃飛紅花生的時候,發現麻辣口味的川菜在全國流行,不管哪個區域的消費者都能夠接受,於是想到把這一口味與花生結合在一起。
在原料的選擇上,按照每盎司28到32顆的規格來選擇原料花生,這些花生從前主要是供出口日本的,糖分高、脂肪低,不含黃曲黴素。銷量提高之後,產
品線被改造成標準化生產線,使得產品的品質有了大幅的提升。
在定價上,由於是第一家推出麻辣花生的廠家,並沒有其他的麻辣花生產品可供參考,於是,市場上比較有名的產品,比如酒鬼花生的定價就成了參考的樣
本。
姜文博承認,黃飛紅花生成功的秘訣,就是把調研工作做到最紮實,發現消費者潛在需求。
一家地處山東的企業,除了依靠產品本身的品質以外,還有什麼秘密促成了一款產品的成功?
姜文博說,黃飛紅事業部成立至今,在電視、平面媒體上的廣告投入很少。黃飛紅市場部經理王長江透露,之所以這樣也不是刻意這樣做,跟預算的安排也有
一定的關係。
「在一個擁有四五千人的辦公樓一樓大堂設立一個展位,在他們上下班的時候發品嚐包,並告訴他們現場有活動。」姜文博透露,黃飛紅將最大的消費群體定
位在企業白領、寫字樓上班族,因此在上海、深圳、杭州、南京、瀋陽、西安等各大城市具有代表性的寫字樓推出了幾十場「尋找黃飛紅」的寫字樓巡展活動,增加
這部分消費群體對黃飛紅的瞭解。
第一場「尋找黃飛紅」的活動是2009年底在淮海中路香港新世界大廈開始的。
男孩子拿著黃飛紅的產品擺POSE,拿著花生,拍完照片後放在現場,女孩子則出來評選哪一個擺的POSE更好,優勝者則會獲得黃飛紅花生一包,甚至
會有整個辦公室的女同事被參與培訓的男孩子拉下來評選,最終出現了拍的排隊、評選的也排隊的熱鬧場景。
「相比傳統的廣告形式,這種推廣方式更加直接讓目標群體嘗到產品,也可以讓他們帶到辦公室去分一分、嘗一嘗。」姜文博透露,這些活動產生了非常好的
效果,甚至帶來了很多團購的訂單,也有不少人給經銷商打電話要求購買產品。
這樣的選擇有一定的現實邏輯。王長江認為,口碑對於一個品牌來說,是消費者對於產品最大的認可,如何建立消費者口碑,已經成為很多消費品企業關注的
重點。
在長期關注休閒食品的上海勁釋諮詢品牌顧問劉拓看來,這種推廣方式並不少見,一方面可以產生大量的新產品嚐試,比打廣告效果要好,一方面可以做一些
數據庫的積累。
「從點評類網站、消費體驗等興起也可以看出消費者對於產品選擇方式的轉變,不再是非理性的衝動性購買,而是更加理性,更加注重產品的口碑。」王長江
說,過去也許只是高科技產品,消費者因為專業性知識不足,而依靠論壇或專業網站的口碑來進行購買決策;但是在現在的互聯網時代到來後,很多基礎類的消費
品,譬如食品的選擇上,消費者也越來越相信口碑。
姜文博透露,目前黃飛紅在全國的傳統銷售網絡布點已經基本完成,而在黃飛紅的銷售渠道中,電子商務佔據著非常高的比例。
在黃飛紅的包裝上,同時印有淘寶商城、新浪商城、欣和企業官方網上商城三個網店的網址。
與B2C電子商務網站合作的緊密程度從各大網站上頻頻推出的黃飛紅促銷活動上可見一斑。在1號店的首頁,產品搜索框的默認搜索產品就是黃飛紅三個
字。
姜文博透露,現在經常在一些B2C電子商務網站上進行買贈活動,電子商務網站也願意把黃飛紅的產品展示放在最醒目的位置。
儘管2010年黃飛紅的銷售收入有1億多元,保持了2009年銷售同比2008年翻番的勢頭,但姜文博對現在越來越多的低層次的「山寨產品」感到擔
心,剛剛結束的成都糖酒會就出現了不少模仿的產品。
這無疑也是欣和企業下一步在這一單品上面臨的最大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749

財經專題:共享經濟 網絡世代大商機

1 : GS(14)@2014-05-06 19:33:0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506/18710463

                【本報訊】網絡打破資訊隔膜,貫通全世界,令人們得以物盡其用,連閒置的資源亦可出租釋放「剩餘價值」,推動「共享經濟」(Share Economy)產業發展。當中新貴首選短期租屋網Airbnb,最新估值達100億美元,三名創辦人晉身億萬富豪行列,與facebook(fb)創辦人朱克伯格排排坐,成全球新晉富豪。
在網上除了分享自拍照,也可分享用不着的資源,大至房屋、汽車,小至衣服、廚具,也可與人分享共用,而且可賺錢。這種「共享經濟」(Share Economy)的概念促使多個網站及App應運而生。
其中,成立於2008年的Airbnb,核心業務是房屋短租服務中介人,協助屋主將空餘房間或者整間房屋出租給旅客。該公司在全球3.4萬個城市營運、有逾60萬個空間可供出租,租客總數逾1,100萬人。服務賣點是房主能獲得比長租更好的回報,租客則可以低於酒店的價格享受更好的服務,相得益彰。
連股神畢菲特也有留意該網站。股神旗下的巴郡每年5月都會在奧馬哈開股東大會,令當地酒店價錢上升,他早前表示,為免股東捱貴租,已經聯絡Airbnb,希望該公司拓展在奧馬哈的業務,讓股東平價租住處。

租屋網Airbnb估值780億

                  《華爾街日報》日前引述消息指,私募基金TPG落實連同投資公司Dragoneer Investment Group、互惠基金T. Rowe Price Group及創投基金Sequoia Capital,向成立6年的Airbnb投資逾4.5億美元,網站估值高達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成為全球最貴創業公司之一。
注資完成後,3名創辦人將分別持有15%的公司股份,以估值100億美元計,即每人持有約15億美元的公司股份,齊齊晉身年輕億萬富豪行列,其中30歲的Nathan Blecharczyk更成為全球第四年輕的億萬富豪,與fb的朱克伯格排排坐。
事實上,近年有很多科技創業公司獲基金注資或被大型企業收購,如早前fb便以190億美元收購WhatsApp。不過Airbnb不是「另一間科網Startup」這麼簡單,它代表共享經濟概念已開始受注目。
所謂共享經濟,是個別人士將閒置資源出租,概念最早出現於上世紀70年代尾段,有美國學者提出合作消費,即多人共同消費,可惜礙於資訊和地域限制,一直未能發揚光大。
但隨着網絡時代興起,資訊更加流通,交易成本減低;加上金融海嘯後人們的消費心態有所改變,一方面是經濟環境差不能負擔太多物質,另一方面也是對擁有物質的慾望減少,促使共享經濟概念及相關業務急促發展。
《福布斯》估計,去年全年共享經濟收益按年增加25%,至35億美元;另有個別學者更估計整體市場規模達260億美元,未來數年可能增至1,100億美元。

Airbnb名稱由來

                  【話你知】
Airbnb兩位聯合創辦人Brian Chesky和Joe Gebbia於2007年尾搬到三藩市,一次出席一個會議時,構思了氣墊床(Airbed)加早餐(Breakfast)服務的理念,創辦初期,只為未能租到酒店的行業會議參加者,提供短期租房及早餐服務。
由於兩人未能負擔三藩市居所的房租,便騰出客廳提供氣墊床和早餐服務幫補生計,客廳的氣墊床加早餐,便成為Airbnb名稱的由來。                                                        
2 : GS(14)@2014-05-06 19:33:2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506/18710465





【各適其適】
分享的資源種類不限,除了Airbnb讓人將空置的房間或者房屋放租,也有提供放租汽車、單車、衣服、相機、樂器,甚至人力資源等的網站或App,有需要人士亦可在這裏尋寶。
例如TaskRabbit是讓用家外判小規模的工作予鄰居,提供例如放狗等貼身服務,而Lending Club則可讓人將資金借出等。
不少投資者已經看中「共享經濟」的發展機會,積極在業內發掘金蛋,如TaskRabbit便於2011年及2012年分別籌得1,780萬及1,300萬美元;LendingClub則於去年11月籌得2.2億美元,估值高達23億美元。不過有關發展亦引發監管及稅務等問題,不少評論均提出,政府需研究完善相關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15

零售褪色 大商場轉攻本地客新地元朗商場王國 珠寶護膚舖僅佔10%

1 : GS(14)@2015-04-22 01:23:33

■翻新後的新元朗中心(左)及YOHO Midtown(右)商場今年第三季開幕,設約200個舖位。 王子俊攝



【本報訊】零售業負增長,再遇上一周一行衝擊,本地大型商場轉攻本地客。新地(016)於元朗西鐵站一帶打造逾百萬方呎商場王國,乃未來新界西北零售重鎮,揚言年輕客及區內居民成目標客,引進國際品牌ZARA及H&M共佔3.8萬方呎樓面。已預租商場約6,000方呎的太子珠寶,因應西北人口增長,開拓新界西北市場。記者:陳東陽 湯家明 陳家雄


隨着內地打貪,消費力減弱,本港零售業出現負增長,靠內地豪客撐起高檔消費市場光景不再,發展商即整合大型商戶組合,迎接市場變化。新地於元朗西鐵站商場項目,命名為形點(YOHO MALL),包括翻新後的新元朗中心、YOHO Midtown及發展中的Grand YOHO Development商場,總樓面佔地110萬方呎,為屯門V City後新界西北最大型商場。



時裝食肆佔商戶75%

儘管元朗鄰近內地,新地租務部總經理林家強卻表示,商場顧客以本地客為主,目標顧客群為20到44歲的區內居民,並指近期反水貨客及一周一行等對商場銷售無影響。新元朗中心及YOHO Midtown商場今年第三季開幕,面積逾60萬方呎,設約200個舖位,九成舖位經已租出,呎租介乎50至150元,希望開幕初期人流達15到16萬。意味商場客源依賴內地客之餘,如此過百萬呎商場樓面,本地消費市場不容有失。新地助理總經理王佩玲表示,今年第三季開幕的商場部份,時裝服飾佔商戶組合50%,食肆佔25%,包括百樂潮州、利小館、利苑、Sky bar、鴻星酒樓。面積最大的商舖為ZARA,佔地2萬方呎,而H&M則租用商場兩層1.8萬方呎商舖。至於珠寶首飾及護膚品商舖僅佔10%。以上水廣場為例,於2012年正值自由行高峯期時,單是珠寶鐘錶商戶佔商場樓面近兩成。



■發展中的Grand YOHO Development商場預計明年底才開幕。





太子珠寶元朗攻中價貨

記者昨元朗直擊形點下季開幕的商場,外牆均圍上棚架,當中新元朗中心新租戶已陸續進註,如3間GigaSports概念店及茶木等,但YOHO Midtown仍未有商店營業,全部用圍板圍封。太子珠寶集團主席鄧鉅明表示,會棄核心區,轉戰元朗,「核心區月租至少都300萬……同樣租金可轉租5間非核心區舖位,都是一條數啫」!元朗內地客多,未來5年增加幾十萬人口。集團已棄租4間位於銅鑼灣及尖沙嘴核心舖,反在元朗新增3舖,其中YOHO第3期商場舖,主攻中價貨「即係賣10萬元以下的商品,因為呢度啲客源唔同」。


■Anfernee

【元朗區住戶意見】

Anfernee:「遷入YOHO Midtown不足一年,覺得屋苑附近購物選擇較少,希望形點新商場開幕後,會有超級市場及潮流服飾店。」


■張先生


張先生:「於外區上班,所以通常於九龍區購物,覺得元朗區內不乏食肆選擇,同時居民消費力較低,所以對形點開幕不太期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421/191198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757

大商場租戶洗牌 服裝品牌撤美容食肆進駐

1 : GS(14)@2017-08-29 01:25:29

【明報專訊】本港零售市道近月回復平穩,但只有個別行業如美容(Beauty)有較明顯的復蘇迹象。各大商場跟隨消費者喜好轉變進行「商戶洗牌」(tenant reshuffle),本報記者近日走訪多個商場,發現最普遍的租戶調整為減少服裝零售,增加美容、食肆及生活消閒等商舖(見表)。有分析認為,商場業主已不再單純是出租舖位的營運者,其必須令店舖多元化,才可保住人流。

九倉(0004)旗下時代廣場近期撤出租戶主要為中高檔服裝及皮具品牌,如Bally、I.T等,取而代之的是主打女士消費的美容概念店FACESSS、以及潮流模型玩具店LEGO等;太古地產(1972)旗下太古廣場商戶除引入更多食肆,近期較矚目的是奢侈品牌Burberry巨舖由兩層縮減至一層,地下舖位已由瑜伽中心Pure Yoga承租。

SOGO增化妝品舖位

崇光百貨(SOGO)母企利福國際(1212)財務總監潘福全稱:「銅鑼灣SOGO化妝品分部銷售的確較其他分部出色,銷售額按年升約一成;apparel(服裝)部分係差少少,(銷售)僅錄輕微增長,沒什麼起色。」由於化妝品銷售強勁,銅鑼灣SOGO半年前把化妝品分部,由原有的B1及地下全層,進一步擴展至2樓甚至3樓部分舖位,同時削減部分服裝、皮具及鞋類銷售面積,或搬至更高樓層。

有外資行分析員引述冠君產業(2778)行政總裁及投資總監王家琦早前在中期業績分析員會議上表示,旗下朗豪坊只有化妝美容行業生意有改善,服裝零售商仍然受壓,其他行業未見起色,「只有一個行業生意有好轉,難言本港整體零售市道復蘇」,未來朗豪坊會引入更多食肆及潮流玩意吸引人流。

朗豪坊擬引入更多食肆潮流玩意

中高價服裝品牌生意仍未如理想。Joyce Boutique(0647)財務部副總裁黃成輝表示,服裝品牌JOYCE銷售未有改善,同店銷售仍然未見升幅,極其量只是跌幅放緩,JOYCE BEAUTY銷售額則表現不俗,或源於化妝及護膚品已成為生活必需品。

據本港上半年零售分類表現,服裝銷貨值按年下跌2%,鞋類跌4.4%;相反藥物及化妝品類別上半年則升2.7%。

FITCH商務總監及香港區主席Jonathan Cummings表示:「本港商場不再是單純企業對企業的生意,昔日商場只面對租戶,為他們提供基本設備、場內保安等,但今天消費者正分流至網上或海外購物,商場需要更主動地調整商舖組合,及推出不同購物優惠及市場推廣活動來吸引人流,從而穩住租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782&issue=201708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3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