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數碼港培育 度身訂造智能恒溫衣

1 : GS(14)@2016-11-28 08:05:26

【明報專訊】天寒地凍,最需要的就是一件保暖衣服。近年,穿戴式裝置市場相當火熱。有本地初創公司就成功結合智能和保溫這兩個元素,研發出一件「智能恒溫衣」。這件衣服,會找出每個人獨有的「體溫身分識別」,並且能夠時刻監察用戶的體溫,根據每個人的不同體質來調節衣服溫度,透過與用家「互動」,成為一件「度身訂造」的保暖衣服。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馮凱鍵

數碼港培育公司Sport Sensing Asia Limited行政總裁Florian Miguet、科技總裁Pierre Mouette表示,過去幾年,一些服裝品牌在研發保暖衣服方面,確實取得了一定進展,例如,產品保暖效果好之餘,亦較以前輕薄。但是,卻始終沒有智能。

最舒適體溫 因人而異

其實,每個人覺得最舒適的溫度都未必一樣,這因為每個人的性別、年齡、肥瘦、體型以及身體部位而有些差異。即使是同一個人,在日間和晚間覺得最舒適的體溫,也會有上落。人的體溫在午餐之後是最高的,而在晚上較疲倦時,最舒適體溫會比日間略低。因此一款保暖衣服若要令不同人在任何時間都覺得舒服,就必須有一套能適應不同人士體溫的機制,這正是傳統衣服沒法做到的。

Florian解釋,要做到這個效果,其實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問,這並不是隨便裝一套發熱裝置和溫度感應器,設定某個溫度就行。因為每個人的體溫都是獨特的,每個人都有其Thermal Identity(體溫身分識別)。因此,該公司研發的「智能恒溫衣」Clim8,除了內置多個發熱裝置和溫度感應器之外,還有一套方法,來找出每個人獨特的Thermal Identity。

Clim8:找出用戶獨特體溫

Pierre表示,該公司將產品命名為Clim8,是取「Climate(氣候)」的諧音。而8字的形狀,亦代表這產品獨有的體溫調節系統,透過感應和調節不同位置的溫度,使用戶體溫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循環不息。

在正式使用Clim8之前,用戶需要完成配合Clim8的手機App上的約30條問題(如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等)。此外,在用戶穿上Clim8回答問題時,Clim8的某些部位會發熱,而用戶則需要回答,覺得這個溫度是否舒適。只需數分鐘,Clim8的應用程式就能大致建立到用戶的Thermal Identity的數學模型。

而在實際使用時,Clim8會透過多個感應器,不斷監測着用戶身軀不同位置(如胸口和背部)的體溫,以及空氣的溫度和濕度。然後,再綜合這幾個因素,以及當時是日間還是晚間等,來自動決定是否需要發熱以及發熱時間。另外,因應男性和女性的特點,Clim8的男裝和女裝的發熱裝置的位置,亦略有不同。

不間斷監察 體溫過低即發熱

總而言之,Clim8一旦發覺,用戶身軀某些部位的體溫偏離了他覺得最舒適的溫度,就會自動發熱。而當用戶體溫回升到一定程度後,它會自動停止發熱,以免用戶覺得太熱。Florian和Pierre強調,要做到這效果絕不容易。他們相信,Clim8乃全世界首創這種功能的衣服。

Clim8另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能夠清洗,只要拆下位於腰部的硬件裝置Core8(內裡包括處理器、低耗電藍牙模組和電池等),就可以放進洗衣機清洗,只需選擇較「溫和」的模式。而電池則可以使用一整天。

現時,已經有來自6個國家的30人曾穿上Clim8的原型進行測試,男女各佔一半。其中85%的測試者都對效果滿意。餘下15%測試者主要不滿意衣服物料的彈性,而非Clim8的升溫和恒溫效果。

Sport Sensing Asia Limited於去年3月成立,同年12月完成Clim8的基本概念定義和構思。今年3月,完成概念驗證,以及開始為部分技術和設計申請專利。明年1月初,該公司將會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消費電子產品展(CES)中公開展出Clim8。2月份,將在德國慕尼黑的全球最大體育用品及運動時裝展覽會ISPO中展出。明年3月份開始生產,第三季推出「民用版」。

他們計劃,「民用版」Clim8的銷售對象主要是喜愛戶外活動的人,以及因為職業需要而經常在戶外工作的人,如建築工人、哥爾夫球發燒友等。民用版還可再細分成「城市專業人士版」和「戶外運動版」。前者的硬件裝置較小和較輕(45g),而後者的硬件裝置則較大和較重(85g)。至於專門賣給各國軍隊的「軍用版」Clim8,則要下一步推出。

授權核心技術 不發售產品

他們表示,Clim8會先在亞洲推出,其後才在美國、歐洲發售。這是因為亞洲有部分地區其實相當寒冷,而且亞洲消費者樂於採用新科技,下購買決定時較果斷和爽快。

但該公司不會以自有品牌來推出「智能恒溫衣服」,這會留給合作的兩個戶外服裝品牌去做。該公司的角色是扮演核心技術的提供者和授權者。當產品發售時,將會加上一句類似「Powered by Clim8」的字眼。這種合作模式,在某程度上亦可算是一種雙品牌形式。

[新經濟新天地]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229&issue=201611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3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