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去年回報,可參看本文。
本年回報都是穩健地下降形容,最終回報為-30.37%,跑輸大市約10%,關於本年的簡介如下。
年初股市大好,雖一度錄得正回報,但是其後因市況不就及自己眼光問題,不久即轉入負回報,3月時因多家公司業績不利,已虧掉10%,其後持續不斷注入資金,亦僅保持組合不墜。因預防股市持續下降,此外亦抽出部分資金以認購ibond(4208),作償還家人的款項之用。
2011年8月及9月股市大跌,對組合重大不利影響,亦導致組合兩度下降超過10%,亦使我除小部分股票外,全部退出股市,並取回全部投入成本。因當時組合過剩,故從組合外抽出部分現金。
其後股市大幅回升,因為一來持倉較低,二來股票購入種類亦不符市場口味,組合無太大變動,另外年底提高部分持倉水平,此外並無變動。
本年組合內淨投入為28,200元,相對管我財兄及味皇兄,完全是九牛一毛。另外2010年組合外現金及資產接近零,2011年估計這部分金額較淨投入多,組合表現如下:
按: 以上組合僅代表我絕大部分的資產,組合外的均為現金及少量FlexSystem(8050),價值約2,000元,ibond因已屬家人資產,不屬組合外資產。
去年稱「本年希望仍然能保持收息金額上升,並持續不斷以換走低於股息5%的股票,並減少抽新股」,是完全達不到的。
本組合最大比重現時為現金,組合持有的股票按投入比例依次包括卓高國際(264)、越秀房地產基金(405)、中訊軟件(299)、長江製衣(294)、世達科技(1282)、中國服飾(1146)及新華文軒(811),組合外資產包括FlexSystem(8050)及現金。
今年買賣交易合共25次,組合外資產不算在內。
本年只希望能保持實力,等待下一次機會到來,但最大希望為提高股息金額,但應在質素上,不是數量而言。
重覆又重覆,但是都要再講一次:
「學習認識股票底細,堅定持有信念,以中長線眼光買股。還有在熊市上一定要儘量減少持股,只保留少量房地產資金的倉位,並要努力研究股票,以基本因素及概念所在選股,另外要大膽主力購入,才能獲得厚利。」
「我要記得,買股賺錢是幸運,輸錢是功夫不夠,不要怨別人,這樣才能成為成功的投資者。」
「要保有足夠的現金,亦要使手上的股票有足夠的現金流量,才能以戰養戰,在低位購得股票,才能獲得厚利。」
來年這回顧仍會繼續,並祝大家新年快樂。
http://xueqiu.com/5457416114/20641206
過去十年,亞馬遜股價累計上漲1495%,蘋果股價漲幅更是高達3512%,2004年上市的Google上漲也達到493%,而微軟股價卻幾乎原地不動,但有些投資者認為微軟公司2003年至今發放了巨額股利,其投資回報率可能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差。
微軟股價十年原地走
如下圖所示,過去十年間微軟公司股價在15美元-34美元區間運行,2007年年創下34美元的高點,2008年因金融海嘯跌至15美元,進入2011年,則保持在25美元附近波動。
連續30個季度分紅 股息+回顧達1565億美元
微軟公司2003年2月首次發放股利,至今已連續30個季度發放股利,累計發放股利約662億美元,同時期間股票回購計劃大致在902億美元左右,總計向股東返還現金約1565億美元,但微軟股價幾乎保持在25美元。
那 麼如果在微軟公司第一次發放股利前買入其股票,至今的回報率將會怎麼樣,簡單的計算一下,假設一名普通投資者在2003年發放股利前日以收盤價 (24.96美元)買入1000股微軟公司股票,總計耗資24960美元,如果投資者將其持有至2011年12月31日(收盤價25.96美元),賬戶資 產將達31999美元,總收益率約28.20%,年復合收益率約2.80%,期間微軟公司累計發放股利32次,每股累計股利6.72美元(按10%的紅利 稅計算,不考慮紅利再投資和相關手續費)。
股利空間提升有限
通 過上面的計算,我們會發現投資微軟的股票收益率跟存銀行差不多,那微軟是否可能大幅度提高分紅比例的,哥倫比亞的股利收益基金(Columbia Dividend Income Fund)基金經理斯科特•戴維斯認為憑藉巨額現金(570億美元)和龐大的用戶群體,微軟公司可在未來三、四年內輕而易舉的使其股息翻倍。
下 圖為剔除特殊分紅之後微軟公司股利支付率變化趨勢(股利支付率=當期股利/淨利潤),可以看出微軟公司的股利支付率20%—35%之間,其平均值在 25.8%,而如果我們計入2004年11月每股3.08美元的特殊分紅,則微軟公司的股利支付率高達51.5%,如果再算上股票回購,則其利潤和現金流 基本上100%返回股東了。
毫無疑問在盈利沒有大幅增長和大幅縮減股票回購規模的前提下,股利支付率的提升空間也將有限,另外微軟2011年5月份宣佈83億美元收購Skype,相應微軟公司也減少了股票回購規模,其2012年第一財季的股票回購金額只有7.12億美元。
與縮減股票回購相反,微軟公司將2012財年一季度的股息從每股0.16美元提高至0.20美元,上升幅度達25%,因此更可能的情況是微軟將繼續保持股利平穩的增長,而當現金積累到一定程度進行特殊分紅。
微軟股價不變 市值不斷減少
那 目前股價25美元微軟的估值和9年前開始發放股利的微軟有什麼變化,如下圖所示,2003財年和2011財年股價幾乎沒有什麼變化,但其市值因股票回購減 少,微軟發放股利和股票回購似乎是一個股價不變,市值不段縮減的過程,但同時其營收和淨利潤均保持大幅增長,市盈率也從27.51倍降低至9.54 倍。
假設五年內微軟公司股價仍然不變,淨利潤保持6%的增速,五年內其季度股利每年提升0.04美元,同時微軟保持每年150億美元左右的股票回購規模(股本變化按線性關係計算)。
仍 然買入1000股,成本26000美元,五年後資產將達到31040美元,收益19.38%,年復合收益率3.61%,當然這還沒考慮可能的特殊股利,而 如果微軟股價不變,五年後其市值將縮減至1800億美元左右,現金及短投積累至800億美元左右,而盈利增長至大約300億美元,市盈率滑落至5~6倍之 間,剔除現金後的市盈率在2~3倍之間。
http://blog.yahoo.com/_IRRMPRNNPACUOC3ZNGHSWJPXME/articles/645091/index
2011 年是令長線投資人沮喪的年份,在企業營利沒大倒退,又沒有多少壞消息下,恆指竟然跌超過兩成,我的港股投資組合更要跌足三成,與我行長線持股的網友們可能 感覺心灰意冷,但在大家失望無奈之餘,我再重複一些股票投資的常識。投資股票之回報,主要來自股價升值與股息收入,前者佔七成,後者佔三成,這是以股息再 投入的方法而言,過去數十年,港股經歷了數個大股災,但港股總是一浪高於一浪,盈富基金(2800)過去十年的股價與派息表現,正好反映長線複利增長之威 力,與10年前相比,盈富基金股價升幅65%(上圖),10年來股息增加近一倍,如果以股息再投入之法計算,10年回報一翻,10年前是科網爆破之後一 年,現在是金融海嘯之後與歐債危機之年,熊市比熊市,最適合比較。
以上指的是買盈富基金這種與大市同步的被動投資,如果加上選中長線升值 之優質股票,更加能夠跑嬴大市,以上年5大跌幅的中人壽(2628)與平保(2318)為例,由上市到現在,不到10年,已經有數倍升幅,現在各中資藍籌 股已經跌到歷史估值的低位,牛市股票愈升愈有人買,熊市股票愈跌愈無人吼,但歷史卻重複話比大家聽,人棄我取,人取我與,正是投資增值最佳之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zwc.html
劉祖悅
1、嚴格進行價值投資,始終尋求安全邊際
2、投資組合保持一定的分散,控制單只證券的比例,並進行套利等低風險投資
3、保留一定的現金
4、將規避風險放在第一位,始終避免捲入投機狂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zwc.html
1、嚴格進行價值投資,始終尋求安全邊際
2、投資組合保持一定的分散,控制單只證券的比例,並進行套利等低風險投資
3、保留一定的現金
4、將規避風險放在第一位,始終避免捲入投機狂潮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23/yMMzEzXzM5NzAyMQ.html
2011 年大幕落下,PE/VC一年的座次已經排定。南都記者從投中集團所獲得的2011年VC/PE A股IPO退出回報數據顯示,依照賬面回報率和賬面退出回報兩項統計口徑排名顯示,新天域資本投資的華銳風電以184.5倍賬面回報率和IPO賬面回報 108億人民幣拿下兩項「冠軍」。
然而,在光鮮的背後卻是二級市場的慘淡。南都記者仔細查看了兩項指標的前五名案例共十家公司上市後各項 數據發現,這些公司的股價在上市至今全部呈下跌狀態,甚至有數隻慘遭腰斬,股價表現全部弱於上證指數,多數還弱於行業指數;業績的增長大多數不再強勁,甚 至有同比下跌的情況。
這些現象直指一個殘酷的現實:不少具有PE/V C背景的公司具有「包裝上市」的嫌疑,伴隨著PE/V C的逐漸退出,多數開始濃妝消退,顯露真實容顏。同時,一級市場的高定價,高市盈率均透支了企業成長空間,使其在二級市場難以有良好表現。特別是在如今二 級市場的估值水平已經降至了歷史低點情況下,一、二級市場估值的現象倒掛正在成為現實。
新天域資本拿下雙料冠軍
在賬面回報率的榜單上,新天域資本以184 .5倍賬面回報率居第一,而位居第三誠信創投投資的高盟新材就只有63.04倍,化工創投投資的華中數控以20.6倍擠入賬面回報率排名第十。
就行業分佈看,能源及礦業佔據三席,前兩名均屬於該行業,此外製造業亦佔據三席,化學工業兩席,顯示出傳統行業依然有著豐厚回報。
按照賬面退出回報絕對額排名看,新天域資本依然以108億人民幣高居榜首,而第二名高睿創投投資的亞瑪頓就只有13 .7億元,位居第十的是復星創投投資的佳士科技,回報了8.3億元。就行業分佈上呈現更加集中趨勢,製造業有五家,能源及礦業兩家。
在兩份榜單中,同時出現的只有新天域資本投資的華銳風電。而按照亮相排名統計,新天域資本均高居第一。而上述成績,即便放到全球市場,184.5倍的賬面回報率亦排全球第一,而108億人民幣的賬面回報僅次於軟銀集團投資的人人上市回報18.9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而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在華銳風電創下滬市最貴90元上市的背後大佬云集,除了近幾年在國內風頭強盛的新天域資本外,上海證券交易所首任總經理尉文淵、原申銀證券總裁闞治東等資本市場大鱷也現身其中。
光鮮數據背後的黯淡
榜單上呈現的數據無疑異常耀眼,然而南都記者記者仔細查看了兩項數據前五共十家公司上市後各項數據,卻發現了眾多令人膽寒的信息。
以最為耀眼的華銳風電為例,其以90元的發行價上市,在去年6月進行了一次每10股送紅股10股的分紅之後,至昨日股價已跌至15 .45元,其表現遠遠弱於上證指數。
在新天域這樣的風投機構賺到了豐厚的回報之後,不少機構也駐紮該股。截至去年三季度,共6家主力機構(保險公司3家,券商集合理財1家,券商1家,一般法人1家)持有華銳風電,持倉量總計1894 .44萬股,佔流通A股9.01%。
南都記者還注意到,華銳風電2011年前三個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3.8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3%。很明顯,公司基本面在上市時候已經被很大程度上透支,二級市場上介入的機構和個人基本上悉數被套。
記 者發現,在這十家「上榜」的公司中,華銳風電的上述特徵居然在這些公司中一致地存在。位居兩項數據第二的亞瑪頓,以38元價格上市後,股價一路下行,成交 量亦是逐漸萎縮,截至昨日收盤下跌22.09元,其在2011年前三個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 .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 .53%。高盟新材、華中數控、貝因美、通裕重工、鳳凰傳媒、聚光科技等公司也概莫能外。
這種現象值得警惕:在二級市場估值已經降至歷史 低點時候,一、二級市場估值的現象倒掛現象最終不僅讓二級市場投資者紛紛被套,於PE/VC行業而言,二級市場退出的壓力必定會逼迫一級市場P E項目估值的大幅下滑。一旦機構和投資者均意識到PE/V C機構熱烈捧場公司存在較大陷阱時,選擇用腳投票的他們勢必讓PE/VC機構和上市機構都遭遇難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ui4.html
追逐暴利是人的天性,股票市場每時每刻都上演大起大落的好戲。特別是概念炒作的股票,常常是連續多個漲停,投資者看著身邊的一幕幕迅速致富,心理自然不平 衡。為什麼我不能這樣快速致富?於是每天想著那個區域概念,那個重組股將啟動,那個跌至一塊錢以下的垃圾股會有莊家進駐,根本就不可能長期投資。然而對於 曾經獲取過短期暴利的投資者,長期收益率也許是他們心中的痛。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2/1419398.html
著「創富神話」Facebook公司正式啟動IPO,其外部投資者也逐漸走到了聚光燈下,其中最受矚目的當數該公司的首位外部投資人——彼得·泰爾(Peter Thiel)。
泰爾2004年為當時估值不到500萬美元的Facebook提供了50萬美元啟動資金,佔10.2%的股份。儘管隨後幾年,泰爾賣掉了自己近一半 的股份,剩餘股份也因Facebook多輪融資而進一步稀釋,但泰爾所持股份仍佔3%左右。如果以Facebook上市後1000億美元的市值計算,泰爾 手中的股票價值有望達30億美元,投資回報逾6000倍。
竭力顛覆傳統智慧
泰爾成功僅僅是因為好運嗎?
「Facebook的成功不是僥倖,泰爾的成功也並不是出於僥倖。」同為Facebook董事會成員的網景公司(Netscape web browser)創始人、投資人馬克·安德森這樣說道,「泰爾總是拚命尋找機會去顛覆傳統智慧。」
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時至今日仍將泰爾視為一位非常有價值的顧問:「他一直要求我們專注於用戶增長,認為擴張是公司最重要的事情,這是對Facebook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一點。」
泰爾對Facebook的建議源自他的創業經歷。早在1998年12月,他就與人聯合創辦了一家電子支付公司——康菲尼迪(Confinity), 公司的第一款應用叫貝寶(PayPal),在eBay用戶接受這項服務後,PayPal的客戶數量開始急速增長。到2000年3月初,已經擁有超過15萬 用戶。
2002年2月,在泰爾的推動下,貝寶成功上市,市值約為12億美元,成為「911」事件後第一起大型IPO。8個月之後,eBay以15億美元收購貝寶,泰爾獲利甚豐。
在這之後,泰爾就開始耐心尋找具有前景的初創公司。當時社交網絡這個很少有人青睞的領域被認為會成為下一個危險的互聯網泡沫,但泰爾還是將個人的10萬美元投給了人際關係網(LinkedIn)。2004年,他又入股了Facebook。
一年後,他以5000萬美元創辦豐德斯風險投資公司(Founders Fund),並在基金成立後投資了一系列極具創新性的創業公司,包括YouTube、分享圖片軟件公司Slide、用戶評論網站Yelp、開發搜查恐怖分 子和金融詐騙軟件的Palantir Technologie、火箭製造公司SpaceX、電動汽車公司Tesla Motors以及微型借貸公司Kiva。這些公司後來被證明都非常成功。
如何挑選具有前景的創業者?泰爾說,他會對每一個尋求投資的創業者提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會有第20名員工加入你的公司?」
泰爾認為:「很容易解釋為什麼有人想當CEO或作為早期員工加入創業公司,因為他們想運營一個公司或者想通過加入早期創業公司來致富。也很容易知道 為什麼第1000名員工願意加入,因為很明顯公司正在通往壯大的路上,加入進來可以獲得穩定的收入。但第20名員工則會有很多不同的含義。因為在公司第 19個員工加入的時候你公司的大部分股權已經分配完了,但公司還沒有成功,所以你的公司不是一個為了穩定收入值得加入的地方。」
「只有這樣回答的公司我才會投,那就是第20名員工會加入進來是因為這個公司在做完全新的、與眾不同的事情。」
對沖基金表現欠佳
在風光的創投事業背後,泰爾還經營一家對沖基金。1996年,29歲的泰爾就創辦了泰爾資產管理公司(Thiel Capital Management),2002年賣掉貝寶的幾週後,泰爾又將泰爾資產更名為克萊瑞資本(Clarium Capital Management)。
但相對於他的創投基金來說,泰爾旗下對沖基金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善於做長線投資的泰爾雖然總能正確預測未來,但他似乎在正確判斷市場時機方面少根筋。
自金融危機以來,克萊瑞資本的投資收益率已連續三年下跌,2008年下跌4.5%,2009年下跌25%,2010年下跌23%,資產管理規模也從2008年中期的60億美元驟降至4600萬美元。
下跌源自於泰爾認為,如果美國經濟持續低迷,那麼30年期美國國債將會上漲,同時投資者將大量借貸美元去投資新興市場,因此美元會更加堅挺。與此同 時,他還做多油價至每桶147美元,同時做空油價至每桶34美元。儘管如此,他在原油上漲中的獲利並未能彌補對美元升值的預測和對國庫券的投資。
目前,泰爾表示自己的對沖基金基本處於蟄伏狀態,沒有股權風險敞口,但依然少量做空美元、固定收益證券和商品期貨,同時也做多石油。
他說:「我們在等待市場基本面的修正,不過目前極度不匹配的市場狀況也將持續一段時間。」
堅信創新拯救世界
如今,已經在社交媒體領域獲利頗豐的泰爾又有了新目標——為那些 「能夠拯救世界的創意」提供資金,用他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來說,至少要「將我們的文明提升一個境界」。
泰爾認為,現在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問題,例如政府機構和教育系統存在的缺陷、揮之不去的金融風暴、市場泡沫、能源危機以及爭奪資源的戰爭都源自於科技創新的停滯不前,而唯一的拯救方式只能是劇變式的科學突破。
「我們的社會迫切需要的是能代表真正進步的公司,而不是瘋狂地從一個時尚變化到下一個時尚。」泰爾在他出版的一本新書中這樣說。
目前,泰爾已將大筆資金投入那些專注於延長生命、移民海洋平台、太空商業化、友好人工智能、修改DNA序列加速進化和其他一些瘋狂想法的公司中。
另外,他還不斷對外界表示,互聯網行業根本還不存在所謂的泡沫,真正存在可怕泡沫的地方是高等教育。
「泡沫的出現就是當某些東西被過度估值和過度信任的時候。而現在在美國,也許就只有教育是人們依然信任的一項事業了。」泰爾說,捅破這個泡沫的方式就是讓一些優秀大學生輟學創業,並為這些追求科技創新的輟學大學生提供資助。
去年9月,泰爾啟動「20歲以下20人(20 Under 20)」計劃。這項計劃的申請人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必須不滿19歲,另一個是必須處於輟學狀態。泰爾給符合條件的申請人每人10萬美元創業資金。
Related:彼得·泰爾小檔案
泰爾1967年出生在德國法蘭克福市,父親是一位化學工程師,一直帶著全家到處奔波,最終在美國舊金山以南20英里的福斯特市定居下來。
和大多數男孩一樣,泰爾小時候也沉迷於《指環王(Lord of the Ring)》系列小說,並從這部小說中知曉了邪惡的誘惑和力量的有限性。不過,據說他比大部分同學更聰明,從5歲開始就記得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名字。
少年時的泰爾還是國際象棋大師,最高排名曾達到全美第七。他也熱衷於通過棋局上的博弈與朋友或敵人較量智慧,並狂熱地渴望勝利。據他的一位高中同學回憶,他會在比賽開始前5分鐘才出現在賽場,以此給對手製造壓力。
高中畢業後,泰爾進入斯坦福大學學習哲學,同時輔修了「政治不正確學」(political incorrectness)。其間,他還創辦了一份名為《斯坦福評論》的自由主義派報紙,但這份報紙並不受歡迎。
1992年,泰爾獲得法律學士學位後,在頂尖的蘇利文和克倫威爾律師事務所(Sullivan & Cromwell)找到了一份工作,但7個月後他就辭了職。隨後,他將目光投轉向金融行業,在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謀得一份金融衍生品交易員的工作。 1996年,更想自己創業的泰爾從紐約回到家鄉,用從家人和朋友那裡募集到的100萬美元,用最便宜的價格在硅谷的金融中心區租下了一間沒有窗戶的倉庫, 創辦了泰爾資本,從此走上了創富之路。
目前,泰爾以15億美元的身家在福布斯排行榜上居第365位。不過據傳聞,作為基督徒的泰爾同時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同性戀,而這也是泰爾被外界稱為矛盾綜合體的具體體現之一。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16/4MNDE2XzQwOTk4Mw.html
3月初的一個週末夜晚,路過家附近一個地產中介的店舖,驀然發現裡面燈火通明,幾個做地產中介的朋友居然還在加班。這種情況似乎有點久違了,儘管這 家地產公司在香港屬於一線品牌,其店舖也位居香港藍疇屋菀的集中地,但去年香港房地產二級市場持續低迷,放盤和看盤的人都少得可憐,這家地產中介公司常常 人浮於事,常常是傍晚便已經打烊。
推門跟地產中價朋友閒聊一番才知道,近期香港地產市場開始回暖,炒家開始再度光臨。不過受制於政府推出 的短炒印花稅(SSD),這一輪地產炒家投資目標仍顯謹慎。中介鄭太說,現在買大房的主要是「剛需」一族,而對於炒家來說,當前一個重要的轉變是從投資住 宅轉向商用物業和車位,或者就是乘低位時掃入較便宜的小面積住宅,以抵消SSD的成本。
車位租金回報急升
鄭太說,在港島傳統藍疇屋苑太古城一帶,由於車位少、投資總成本小、加上租金回報率高,已經成為近期的熱門之選,一些較好位置的車位價格已經是五年前的三倍,遠遠跑贏附近的私人住宅價格。
但即使如此,仍然有不少炒家入場。投資車位在香港過去屬於小投資項目,但近年來,卻成為一些資金雄厚的地產炒家的熱衷對象之一。
鄭 太介紹了港島區車位受歡迎的幾個主要原因:首先,車位買賣不受限於政府的SSD懲罰稅,稅務成本較低;另外,車位不用裝修,也不用擔心租客損壞,加上面積 較小,因此可以只交少量的地稅和差響費,令整個交易的成本大大縮小。特別是在港島區,土地產權年限為999年,一些車位也因此根本不用交地稅。
其 次,由於港島區可建樓土地基本已經開發殆盡,而政府部門又嚴格控制每個樓盤應有的車位數量,因此即便車位價格和租金猛漲,目前靠近寫字樓附近的車位仍然脫 銷,一些租客即使願意加租也找不到位置。從鄭太經手的交易來看,當地的車位租金也從幾年前的上千元(港元,下同),猛漲至近2600元。
第 三,銀行同樣也可以為車位交易提供槓桿,這對於大炒家來說,進一步減少了自有資金的佔用,他們用較少的本金便可以大量掃貨,製造壟斷效應。鄭太經手的一個 車位老炒家,一擲數百萬元,一口氣掃下了附近某豪宅區停車場的20個車位——此法足以左右該大廈乃至周邊的車位租金價格,同時也進一步製造車位供應緊缺的 情況。
香港人退休後政府部門並不發放退休金,所以很多人靠房養老。這位老炒家光每個月的車位租金,足以令他過得比寫字樓裡的白領要舒服得多,這從側面也反映出港人把房地產更多是當作投資的一種手段。
對於很多內地投資者來說,汽車和摩托車車位似乎並不是主流的地產物業投資對象,但是在香港,情況卻不同——如果有人告訴你,投資一個摩托車的車位能有近三成的年回報率,你可能會覺得這是天方夜譚。但在香港,這卻是不爭的事實。
據 近期香港媒體披露,富豪李澤楷開發的貝沙灣樓盤今年新放出一些摩托車車位,結果被哄搶一空。當地地產中介表示,每個車位市價約在1.8萬元,而1月份的摩 托車車位租金價格已經躥升至500~700元,粗算下來,租金回報率已經高達33%以上。一些相連的摩托車車位甚至出5萬元的高價也一位難求,在車位推出 一個月內,成交量便高達50宗,比當月的住宅交易量要火爆得多。
低息之魔製造小陽春
鄭太和她的同事都認為,車位的瘋狂和租金的狂升跟政府推出SSD後炒家轉至車位及商舖有關,但筆者認為,背後主要原因仍然是全球愈演愈烈的低息環境。
眾 所周知,香港自金融海嘯以來一直維持著低利率環境。受到聯繫匯率制的影響,香港只能緊跟美聯儲的低息政策,但和美國不同的是,美國的流動性目前並沒有大規 模流出銀行體系,而香港的銀行沒有毒債減值壓力,因此低息環境令銀行系統的流動性氾濫,銀行資金充裕,也希望符合條件的企業及個人增加貸款。
近期全球央行持續低息的政策,令香港投資者進一步強化了低息預期。
流動量氾濫的結果,是對於物業這樣的另類投資市場形成較大的價格泡沫推動力。在香港,近年來除了住宅物業、商舖、車位,其他如紅酒、藝術品、古幣及郵票等另類投資項目均出現價格泡沫化情況。
甚至連香港金管局也加入另類投資盛宴。該局副總裁今年1月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香港外匯基金在2009年成立了首家附屬公司Eight Finance進行另類投資,到2010年又再增設三家全資投資附屬公司,專門投資新興市場的股票、債券,以及海外物業。
另類投資仍需謹慎
但正如目前有人擔心傳統市場可能再次調整一樣,像房地產及車位這樣的另類市場能否持續2011年的繁榮景象,仍然是投資者需要關注的話題。
筆 者認為,炒賣車位的好處是成本小但收入穩定,由於成本低,通常只有幾十萬元,因此即使銀行借貸利率升高,形勢仍然可以控制。但其主要缺點是流動性不如股 票。另外,香港人碰到有股災時,首先就是賣股票,然後是賣車,但既然把車賣了,也就沒有人租車位了,所以車位的租金和價格跟股市的影響有很大關係。
此外,車位投資受地段影響比較大,住宅及寫字樓的繁榮程度直接決定車位的租金回報是否足夠高。
從 銀行提供的住宅按揭利率趨勢來看,過去一年,大多數銀行已經不再提供優惠的「H加」利率(即由香港銀行業同業拆息率加一個浮動利率),而多用銀行的「P 減」利率(即5%~5.25%左右的優惠利率減去一個固定利率),這導致實際利率已經攀升了一倍,從原先的接近1%,急劇升至近期的2.5%左右,住宅的 利率壓力正悄然上升。
香港雖然號稱國際金融中心,其實主要是全球的流動性在此彙集,而從另一角度來說,當全球有風吹草動,首先撤離的也是 這些「國際流動性」。今年國際上有多項政經因素交叉影響市場,如美國大選、歐洲債務問題,以及中東問題等等,這些不明朗因素是否會衝擊到資本市場的流動 性?帶來相關產品的價格波動,也需要投資者密切關注。
(作者係本報駐香港特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