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商學院應與企業攜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如果老師還抱著舊的東西教學生,20年後商學院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近日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魏江在接受專訪時稱,中國目前的商學教育和人才培養已落後於企業創新步伐,以阿里新零售為代表的商業實踐應成為新商業案例。
筆者認為,我國大學商學院教育確實存在教育與商業實踐脫節的問題。商學院人才培養創新應跟企業的創新結合起來,大學的商學院不妨與阿里等企業合作,編寫新商業案例,教育培養學生。
商科人才培養,不是培養理論人才,而是培養商業實戰人才。因此,國外一流大學大多並不進行商科本科教育,而是進行MBA教育,且特別重視商業實踐。筆者曾在2013年去美國杜克大學考察,見到三位內地的留學生,讀的都是杜克大學一年的MMS項目(管理學碩士)。那時她們剛到杜克大學三個月,可都談到與國內四年大學的學習完全不同,對她們的改變極大。尤其是有關自我認識和職業發展方面,讓她們有全新的認知。這三名同學告訴筆者,與國內會計學、物流管理、經濟學註重學習一些知識、概念不同,這里每門課程的學習完全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比如市場營銷課程,總共6周時間,每周要求學生做兩個案例,再加上一個大案例,一共有13個案例;商務談判課程,每周要求學生參加一次談判演練,主題各不相同,老師會把模擬談判過程錄下來,對學生進行評點及評分。除此之外,每門課程還會要求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共同完成一項計劃。三個月學下來,她們參加的實踐項目已超過國內大學四年的總數,實踐能力得到極大鍛煉。
與杜克大學的商科教育對比,我國大學的商科教育需要改革的地方很多。
首先,需要有清晰的定位。我國商科教育也應定位為培養應用型人才,不能讓學生紙上談兵。像MBA教育,國內大學還要求撰寫畢業論文,這和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定位是偏離的。其次,商科教育必須進行案例教學,讓學生融入商業實戰,通過了解現實的商業活動,培養具有可以適應時代變化、挑戰的優秀人才。
在芬蘭,有一所韋斯屈萊大學(JAMKUniversity),在芬蘭應用型大學排名第一。學校里有一個學院,為鼓勵學生創業,完全讓學生在大學四年求學過程中參與到公司創業之中。學院要求學生組成20人的公司,成立董事會,定期召開各種會議,教練在一邊觀察;學生在四年求學期間,每學年讀老師布置的20本書,並結合自己的創業實踐寫讀書心得,由老師評分;學生在四年期間至少從事15個左右項目的創業活動,自己尋找項目、進行經營管理,從中掙錢。這種教育模式,是值得我國大學學習、借鑒的。
魏江院長在采訪中提到,以阿里新零售為例,盒馬鮮生等一些企業正在進行創新實踐,高校和企業必須要走得更近。學校要和企業無縫對接,但是這種對接的目的不是為了產業化,而是去總結提煉中國企業遇到的現實問題,然後上升到理論,再形成創造性方法,給更多企業提供解決方案。這對我國企業發展和商業人才培養都極為重要。中國大學商學院要意識到阿里新零售代表著未來發展趨勢,是互聯網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商業案例,要把這一案例放入商科教育。
進入新時代,企業已經成為創新驅動的起點,中國人才培養應該適應企業發展需求。據《財經國家周刊》報道,2017年阿里巴巴生態創造3681萬個就業機會,新零售以極強的就業吸納能力,帶來市場半徑擴大、分工細化,創造了諸多前所未有的新工種、新崗位,但我國人才培養還跟不上企業發展需要。阿里由此創立了“淘寶大學”,這一“大學”,與芬蘭這所大學的培養模式,有諸多類似之處,最重要的就是結合實戰學習、提高經營能力。
筆者認為我國體制內的大學商學院,也必須改變原有辦學理念,開門辦學,與企業攜手創新教育模式。關起門來,高高在上,脫離實踐,是培養不出商業精英的。
(作者系上海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中滙集團控股(華商學院、華商職業學院、澳洲國際商學院)專區
1 :
GS(14)@2019-02-04 01:50:06http://www.gdhsc.edu.cn/xygk/xyjj.htm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是一所全日制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于2006年面向全国招收普通高等教育国家任务生,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学院现有28个本科专业,形成以经、管为主体,经、管、文、工、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在校生约22000多人。学院占地近千亩,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广州市增城区,交通便利。校园规划井然有序,绿树成荫,建筑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教学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学院近年来投入逾千万元高标准建成校内经管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云计算、云桌面等平台,着力构建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学习环境。
学院坚持依法办学、规范办学、注重质量、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质量提升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本科民办独立学院的发展道路。学院注重内涵特色建设,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体制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领军作用和中青年骨干的后盾作用,逐步建立起一支以教授、副教授为龙头,讲师、会计师、经济师、工程师为骨干,博士、硕士为主力,各学科教师梯队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适应了教学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院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已毕业学生27634人,连续6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学院先后荣获“广东省十佳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东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独立学院”和“广东省最具综合实力学院”等称号。
2 :
GS(14)@2019-02-04 01:50:20https://baike.baidu.com/item/%E5 ... A%E5%AD%A6%E9%99%A2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编辑 讨论
Guangzhou Huashang Vocational College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粤府函[2009]49号文),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太阳城集团投资创办、华商教育集团旗下的一所全日制高等专科院校。学院面向省内外招收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国家任务生,具有大学专科学历证书颁发权。
学院以先进的办学理念、雄厚的办学实力、科学的培养方案、良好的培养质量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代化的实验实训大楼、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校企共建的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凸显出学院的办学优势和实力;优美的校园环境、标准的体育场馆、一流的学生饭堂、空调房学生宿舍,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升办学实力为主线,以打造特色和优势为抓手,创新办学思路,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努力把学院打造成一流的高职高专院校。
创办时间 2009年
所属地区 中国广州
学校类型 财经类
主管部门 广东省教育厅
类别 民办大学
学校代码 14266
学校官网
http://www.gzhsvc.com
图集
学校概况
历年分数线
招生简章
目录
1 学院位置
2 院系设置
3 校徽校训
▪ 校徽释义
▪ 校训
4 领导简介
5 地理位置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英文名 Guangzhou Huashang Vocational College 简 称 广州华商职院 创办时间 2009年 类 别 民办大学 学校类型 财经类 属 性 省属专科高校 所属地区 中国广州 现任校长 王乐夫 主管部门 广东省教育厅 校 训 厚德、励志、博学、创新 主要院系 信息工程系、会计系、国际贸易系、金融系、工商管理系、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汽车工程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学前教育系 学校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荔城街华商路一号 学校代码 14266
学院位置编辑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学院坐落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广州市增城荔城街,总校区占地1200多亩,有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实验楼、学生公寓、学生饭堂;配备有一批现代化多媒体教室、会
计模拟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语音教室、汽车电器实训室、网络技术实训室、电子工艺实训室等教学设施。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位于广州市增城荔城街华商路一号,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院拥有一流的办学条件和丰实的教学资源:有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图书馆、实验楼、学生公寓、学生饭堂、运动场馆;配备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会计模拟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物流实训室、汽车实训室、网络技术实训室、电子技术实训室等完备的教学设施。 [1-2]
院系设置编辑
[3]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二级系(部)
信息工程系 机电工程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工商管理系
建筑工程系 会计系
公共课程教学部
酒店管理学院
校徽校训编辑
校徽释义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华商职业学院的校徽,充分表达职院对学术及社会的开放态度。校徽整体外圆内方,由传统元素配以庄重雅致的古典红融合而成,流露出浓郁厚重的文化气息,象征了活力,干劲及灵活性,准确体现“职院”身份。校徽中心部分为一古体“商”字,取古代方鼎和权杖抽象变化而成。鼎为诚信之尊;杖为权威之证;两者融合,突显出华商职业学院诚信和权威的特质。杖、鼎的组合形态恰似正在开锁的钥匙,意寓华商职业学院肩负解惑育人、开启知识之门的神圣使命。外圆内方,有容乃大。外圆则周而复始,生生不息,预示华商职业学院前景一片光明。内方而富于变化,意指华商职业学院行止有度但绝不墨守成规。整个校徽风格稳中有变,意蕴朴实而博大隽永,十分贴切地表达出华商职业学院的独特内涵和远大抱负。
校训
厚德 励志 博学 创新
领导简介编辑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王乐夫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董事会副董事长,学院院长,主持学院全面工作,分管学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学术委员会。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广东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务委员会副主任。 曾任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会长,茂名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曾多次赴德国知名大学研修催化反应工程、环境友好催化技术。主持和承担过多项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科研团队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84篇,其中被SCI收录78篇,EI收录31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6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共15部。1988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获第五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0年获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2010年获第六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获第七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黄桂标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分管党团建设工作。
第十届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社会政策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曾任广东工业大学基础部办公室副主任、主任,数理系、物理系总支副书记,沙河校区学生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校统战部部长。研究领域主要为高等教育与社会问题,先后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特写、报告文学、教育学术论文90余万字, 编著出版《统战工作规律探微》一部。多篇学术论文获全国全省“优秀论文奖”,有优秀论文入选《中国当代思想宝库》。
张毕西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董事会董事,常务副院长,分管科技与校企合作、设备与实验实训室建设、继续教育处、对外联络处、图书馆。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学名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学科评议组成员,广东省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学会理事长,广东省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江门市政府经济发展顾问;曾任广东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管理学院院长;广工大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学科带头人、管理科学与工程省级优势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负责人、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获得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广州市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新会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编著《运营管理》教材一本;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以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共130多篇;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广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2项,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项目2项,广东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工商管理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2项,广州市海珠区科技局项目2项,东莞市石龙镇政府基金项目2项,新会市科委项目1项,横向课题20多项。主要研究领域: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系统工程。
詹业宏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务处(含督导室)、评建办公室、教育科研所,兼任评建办公室主任。
副教授,硕士,长期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管理及研究工作。曾任广东工业大学基础部党总支副书记,数理系副主任,广东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广东工业大学番禺学院院长、商学院院长,2007年2月至2015年3月任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主持工作的常务副院长。曾任广东工业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实验建设委员会委员,广东工业大学教学评估专家组副组长,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课程评估专家组成员,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主持完成教育部高教研究“十一五”国家课题一项,参与并完成原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高工专物理教改课题子课题1项,省级教改项目1项,已参与和主持省、校级科研项目9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科研教学论文23篇,其中2篇分别获得《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和《中国教育论丛》优秀论文一等奖。主编并出版教材2本,参编1本,多次获广东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先进科研工作者”称号,多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2010年被中国独立学院协会授予“全国独立学院优秀工作者”称号。
张武华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分管学生、招生及就业工作。
副教授,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先后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文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现代管理与传统文化硕士研究生),管理学博士在读。曾任职于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肇庆科技学院,主要负责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等工作。发表文学作品30余篇(首),学术论文(含国家核心期刊)40余篇,论文获团中央、中国青年研究会三等奖;独著、主编或参编、策划出版有关著作及教材20余部,主编教材获中国出版协会“优秀畅销书一等奖”。 [4]
地理位置编辑
学院地址:广州市增城荔城街华商路1号。
© 2019 Baidu - GS(2018)5572号 - 甲测资字1100930 - 京ICP证030173号 - Data © 长地万方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邮政编码:511300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
词条图片(5)
参考资料
1. 学院简介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引用日期2014-07-18]
2.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新浪[引用日期2014-02-16]
3. 院系简介 .阳光高考[引用日期2014-07-18]
4. 学校领导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2014-08-10[引用日期2014-08-10]
3 :
GS(14)@2019-02-04 01:50:33http://www.gzhsvc.com/gjb/index.htm
澳洲国际商学院是经澳大利亚教育部门(ASQA)认证的教育机构。学校以“创新思维,关怀社会,环球智慧”为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造能力,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GBCA教学设施完备,师资优良。在办学过程中,对学生关怀备至,不遗余力完善学科及专业建设,全心全意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帮助学生在获得书本知识的同时,切实提高实际应用技能和技巧,让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进入职场,达成目标,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 坐落于“全球最宜居城市”以及世界第二大“学生城市”墨尔本;
●提供直升澳洲当地本科大学的快捷渠道;
●与多家企业机构签署“实习基地协议”;
●引导学生参与多种社区活动、学术文化讲座、就业指导活动。
国际班
1、国际商务专业“2+1”国际班
国际商务专业与澳洲国际商学院达成合作(学分互认)协议,共同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开阔的视野、扎实的国际商务理论、实务和国际商法基础,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能较熟练地应用国际法规、外语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为学生就业开辟广阔的就业前景。
学年 上课地点 收费标准
第一学年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华商学院学费:20,000人民币/人
第二学年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华商学院学费:20,000人民币/人
第三学年 澳洲国际商学院(墨尔本) 华商学院学费:20,000人民币/人
澳洲国际商学院学费:8,000澳元/人
备注:
1、学费不包括学杂费用、材料费用、报名费用
2、入读澳洲国际商学院要求:参加雅思考试(学术类)总分不低于5.5分,或达到其他考试同等水平(托福机考、 PTE学术英语考试)
3、赴澳学习和生活总费用(平均消费水平)约为20,000澳元(约合人民币10万元)
2、金融管理专业“2+1”国际班
金融管理专业与澳洲国际商学院达成合作(学分互认)协议,共同致力于培养具备从事金融工作基本能力,能使用和处理金融领域中的英文资料,熟悉金融工作流程,熟悉商业银行基本工作流程,对未来商业银行的改革具有一定的了解,熟悉企业投融资过程中的处理,能够为企业投融资决策提供合理见解,能够独立完成投融资任务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学年 上课地点 收费标准
第一学年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华商学院学费:20,000人民币/人
第二学年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华商学院学费:20,000人民币/人
第三学年 澳洲国际商学院(墨尔本) 华商学院学费:20,000人民币/人
澳洲国际商学院学费:8,000澳元/人
备注:
1、学费不包括学杂费用、材料费用、报名费用
2、入读澳洲国际商学院要求:参加雅思考试(学术类)总分不低于5.5分,或达到其他考试同等水平(托福机考、 PTE学术英语考试)
3、赴澳学习和生活总费用(平均消费水平)约为20,000澳元(约合人民币10万元)
3、商务英语专业“2+1”国际班
商务英语专业与澳洲国际商学院达成合作(学分互认)协议,共同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熟悉国际贸易及商务知识,具有较强的涉外贸易行业业务操作技能和商务职业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商业及各个行业中的英文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学年 上课地点 收费标准
第一学年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华商学院学费:20,000人民币/人
第二学年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华商学院学费:20,000人民币/人
第三学年 澳洲国际商学院(墨尔本) 华商学院学费:20,000人民币/人
澳洲国际商学院学费:8,000澳元/人
备注:
1、学费不包括学杂费用、材料费用、报名费用
2、入读澳洲国际商学院要求:参加雅思考试(学术类)总分不低于5.5分,或达到其他考试同等水平(托福机考、 PTE学术英语考试)
3、赴澳学习和生活总费用(平均消费水平)约为20,000澳元(约合人民币10万元)
双语班
电子商务双语班
学费:18,000人民币/人
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更好地适应国际商务交流与合作、拓展跨境电商贸易的要求,本专业部分课程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
本专业服务面向的区域主要是各类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大型公司电子商务业务部、机关政府部门,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岗位有电子商务专员、贸易销售、电商平台文案策划、电商美工、市场营销、商务策划、网店运营、项目管理员、电商创业等。
依托大学国际化特色办学优势,充分利用我校双语教学优势和财经专业优势,采用一流的师资力量,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让学生直接掌握专业的前沿知识和实践经验。
国际经济贸易系国际化实践型师资团队,招收国际学生在内的多元化学生群体,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已与众多国家的多所国际一流学府建立长期合作交流关系。
深入剖析国际商务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与真实案例,总结失误与经验教训,从中吸取经验,把握真正的市场动态。
4 :
GS(14)@2019-02-04 01:50:42http://www.hkexnews.hk/app/SEHK/ ... ls-2019013102_c.htm
招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