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匯(823) - 已更新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05/823.html今天收到網友F
的一封電郵
Dear Mr. Ng,
According to your lazy people method ofchecking the stocks monthly
if its price is < 10monthly MovingAverage => sell it
If its price > 10 monthly MovingAverage => keep it
Now 領匯(823) is lower thanthe 10 Monthly Moving Average.
However according to XXX, 823 is the goalkeeper.
I got quite some amount of 823, althoughgot it at low price.
Should I now sell it according to your lazypeople method?
If so, what other asset can be the goalkeeper after selling 823?
Looking for your advice.
網友F
答覆如下:
小弟慣早睡,抱歉只能簡單地回答。
如果讀過達利奧的文章,資產類別的本質,無所謂好與不好,一切視乎經濟增長和通脹預期的變化。例如:低通脹、低增長,大利債券(
可參考這篇文章)
。又例如低通脹持續,但增長優於預期,股票便會跑贏債券。
領匯跟其他REITs,本質比較上近乎債券及抗通脹債券(TIPS)之間,在低通脹、經濟增長乏力時,股價表現最好。過去幾年經濟不振,通脹也不高,解釋了爲甚麼用「倒後鏡選股法」時,領匯必定是鐵膽。但「知否世事常變,變幻原是永恆」?
近來美國經濟增長勢頭很好,美國經濟變成了低通脹、上升增長,這是股票的特快地,股票回報好,沽債買股便自會成爲主流,把債息推高(債價跌,債息會升),這對REITs便很不利。爲甚麼?要先解釋一個概念。
現在美國30
年國庫債券的息率,是3.27%
,正統(
管理幾百億那種)
的基金經理的思考模式會是:持有REITs
,風險會比美債爲高(
美債是近乎無風險的投資產品)
,回報一定要比美債高,才合理。究竟要高幾多才合理,無一定準則,我初初買陽光房地產(435)
時,有7.5%
息率,(
據記憶)
比美債高近4
個百分點,當然後來兩者的息率差距越來越窄,那是後話。圖: 美國30年國債息率 (資料來源按此)
我們先假設市場覺得持有領匯,回報要高過30
年美債1
個百分點,才算合理。例如美債是3%
息率,領匯的「合理」息率便應該是4%
。如果美債大跌,息率跌到比方說4%
,那麼領匯「合理」的息率便是5%
。股價自然會跌到吐血。[更新]下圖是本地REITS息率減10年美債息率的變化,平均而言,本地REITS的息率,高10年美債3.5個百分點。現時兩者息差僅2%,值博率非常一般:資料來源: Morgan Stanley
明白了當中的原理,便能應對。如果你認爲美國無可能經濟復甦,回到低通脹、低增長的局面,美債、REITs自然會復活;如果美國經濟,如小弟此時此刻的估計(隨時更改),必能東山再起,美債、REITs必定會大幅黯然失色。
至於之前寫過的十月線系統,原先的back test
,是針對資產類別(asset classes)
,而不是個股來做,對於判斷領匯的股價,應無直接關係。但話分兩頭,美國長債ETF(TLT)早已跌破十月線。
(戰友道奇搭爹:(i)原則上不反對嘗試back-test十月線操作領匯,有何發現請告知;(ii)十月線系統月底收爐才定奪,中途(包括月底前的一天)不理會;(iii)如果之後真的按十月線糸統沽了領匯,請務必忍到某月升穿十月線,才按計劃買回,不要不要不要低一個幾毫又手痕,自作主張撈底。一個系統跟一下唔跟一下,可能大鑊過盲炒。搭爹完畢。)
上述的分析是學院派style。下面的分析是實戰派style。
買領匯,單求息,應不及iBond。香港通脹到年底應該是4.5%,絕對高過領匯息率。
如果搏賺息又賺價,我會買高息的工業股。個人認爲(請自行判斷):
(出口導向型)高息工業股=現金牛+免費的美國消費復甦認購期權
美國不復甦,袋6-8%息,起碼多過REITs一大截。萬一美國復甦,業績改善,估值提升,獲利空間可以很大。(我覺得是)輸糖贏廠的setup。
忘記什麼守門員、排陣理論吧(理論分析要等N集後的「注碼定輸贏」外傳才能講到)。一隻股票,不會因為你給它一個身份,例如叫他做守門員,就會變成百毒不侵的...兩年前的排陣,前鋒叫做兗州煤業(1171)、保利協鑫(3800),當時兗州煤2X元,保利協鑫3.X元,搏的是日本地震後,大利煤業、新能源。結局當然很悽美…
P..S. 不過我可能有很大的bias
,因爲我TA
入TA
出沽空了很多債的ETF
。這點你要留意。祝你好運。[更新]最後是
Morgan Stanley做了一個矩陣,展示了美國10年債息和領匯跟美債息率差距,理論上如何影響領匯的合理值。如果美息升到2.5%,而息差維持在2個百分點,領匯的合理值為35元下圖是美國10年債息近年的變化:
吳瑞麟
鐵索連舟 東風漸盛?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06/blog-post.html潮流行講排陣,小弟也來湊熱鬧。齊來看古書:
「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
龐統巧授連環計 –
統佯醉曰:「敢問軍中有良醫否?」操問何用。統曰:「水軍多疾,須用良醫治之。」時操軍因不服水土,俱生嘔吐之疾,多有死者。操正慮此事,忽聞統言,如何不問?統曰:「丞相教練水軍之法甚妙,但可惜不全。」操再三請問。統曰:「某有一策,使大小水軍,並無疾病,安穩成功。」操大喜,請問妙策。統曰:「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風浪不息。北兵不慣乘舟,受此顛播,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為一排,或五十為一排,首尾用鐵環連鎖,上舖闊板,休言人可渡,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風浪潮水上下,復何懼哉?」曹操下席而謝曰:「非先生良謀,安能破東吳耶?」統曰:「愚淺之見,丞相自裁之。」操即時傳令,喚軍中鐵匠,連夜打造連環大釘,鎖住船隻。諸軍聞之,俱各喜悅。後人有詩曰:
赤壁鏖兵用火攻,運籌決策盡皆同。
若非龐統連環計,公瑾安能立大功?
結局:
卻說曹操在大寨中,與眾將商議,只等黃蓋消息。當日東南風起甚緊。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東南風起,宜預提防。」操笑曰:「冬至一陽生,來復之時,安得無東南風?何足為怪?」軍士忽報江東一隻小船來到,說有黃蓋密書。操急喚入。其人呈上書。書中訴說:「周瑜關防得緊,因此無計脫身。今有鄱陽湖新運到糧,周瑜差蓋巡哨,已有方便。好歹殺江東名將,獻首來降。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龍牙旗者,即糧船也。」操大喜,遂與眾將來到水寨中大船上,觀望黃蓋船到…
操在中軍遙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萬道金蛇,翻波戲浪。操迎風大笑,自以為得志。忽一軍指說:「江南隱隱一簇帆幔,使風而來。」操憑高望之。報稱:「皆插青龍牙旗。內中有大旗,大書先鋒黃蓋名字。」操笑曰:「公覆來降,此天助我也!」來船漸近。程昱觀望良久,謂操曰:「來船必詐。且休教近寨。」操曰:「何以知之?」程昱曰:「糧在船中,船必穩重。今觀來船,輕而且浮;更兼今夜東南風甚緊;倘有詐謀,何以當之? 」操省悟,便問:「誰去止之?」…南船距操寨止隔二里水面。黃蓋用刀一招,前船一齊發火。火趁風威,風助火勢,船如箭發,煙焰障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隻一時盡著;又被鐵環鎖住,無處逃避。隔江炮響,四下火船齊到。但見三江面上,火逐風飛,一派通紅,漫天徹地。
鐵索連舟,碰巧遇着濃烈東風,一船火起,整隊艦隊火起。君不見高息股﹑電力股艦隊之慘烈。
蚊型股你買我又買,自然抽到爆機,大江中也如履平地。人人跟同一個系統,一買立升,自然鐵索連舟…
徒見利 不見危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11.html上集6
月1
日「鐵索連舟東風漸盛?」寫過,新興市場風暴漸起,現有越燒越烈之勢。頁岩氣板塊,已步REITS
、高息股及電力股後塵,強勢板塊買少見少,澳門﹑網絡,反更盡領風騷,益令人沉迷。
不禁令人想起莊子的一個故事:
莊周遊于雕陵之樊,睹一異鵲自南方來者,翼廣七尺,目大運寸,感周之額而集栗林。莊周曰:“此何鳥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步,執彈而留之。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莊子·山木》
【譯文】
一天,莊周在雕陵栗園遊玩,看見一隻奇異的鵲鳥自南方飛來。這只鵲鳥翼長七尺,目大徑寸,從莊周面前飛過,觸到他的額頭,也不理會,最後落在栗樹林中。莊周奇怪地說:“這是什麼鳥啊,翅膀如此大,卻飛不遠;眼睛這樣大,卻看不清?”於是撩起衣裳,起步走上前去,手拿彈弓,尋找機會彈射它。這時,又看見一隻知了,躲在濃蔭,悠然自得地乘涼,忘記了自身的安危;旁邊,一隻螳螂隱藏在一枝樹葉後面,蠢蠢欲動,得意忘形,準備捕食知了;那只奇異的鵲鳥一心想獵取螳螂,以致利令智昏,忘乎所以。
MSCI 新興市場指數 (EEM)
MSCI菲律賓指數
MSCI泰國指數
澳元兌美元- 國內經濟寒暑表 (I)
铜價 - 國內經濟寒暑表 (II)
JP Morgan新興市場債券
MSCI 巴西指數
中國新華富時25指數
CAF - 美市對於A股情緒的指標
如此市況,短炒投機,唯一策略,此四字而矣!
長線投資 ,手執千金,靜待時機,「賤取如朱玉」,莫過早發力。
李天命與貼價牛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14.html近排實在買了太多書,家中亂七八糟,趕緊在被罵前,收拾一下。我是李天命的粉絲,讀大學時也上過他的課,看到他的頂峯之作「哲道行者」,情不自禁,又拿起翻一翻。有幾段話實在說得太好,不禁要開電腦,跟大家分享:
所求不智,萬苦之源。小心死心眼。
所謂不應逃避問題,其實要按情況而定。我們不應逃避那些不能逃避的問題;至於能夠逃避的問題,爲什麼不逃避?
當中年時,忌妄,忌貪。
思想偏狹,目光短淺,多疑善妒,多怨多恨,輕重顛倒,小題大做,瑣事當作天大事 – 小心眼也。
視野窄,格局小,酸怨刻薄,難成大器。
怨天尤人者感到憤憤不平,因爲沒有別人喜歡他;其實十分公平,因爲他根本不值得別人喜歡。
怨天尤人諸事挑剔者,對自己無所要求(品格上),對人—甚至對天,卻多所要求(各方面)。
那些終日怨天尤人,認爲全世界都欠了他的人,註定不會快樂。究竟世界欠了他什麼呢?
怨氣傷己,毒氣傷敵,毒屁傷朋。
*****
一字記上週,曰「怨」。看財經專欄也好,看博客留言也好,聽傳媒訪問也好,不少人肝火奇盛,呻到樹葉都落埋,怨到亞媽都唔認得。博個幾百點反彈失敗,內心失衡,已嚴重如此,萬一亞洲金融風暴重現,或是中國影子銀行系統崩潰,不就會賭到入青山?
無意長篇大論,因爲趕住去圖書館看書。如此市況,投機炒賣的標準應對方法,不離以下法門:
如用孖展持貨,最危,蓋防守力最低,必須立即減低槓桿。
立即翻查持股圖表,設定止蝕,價到即斬。打唔中就持有,一切以價決定。
提升現金水平,就算最壞情況,都有充足彈藥買平貨,心理壓力自會大幅減低。見底回升,牛市重臨,手執千金,大路進兵,何愁不勝?
強勁下降趨勢博反彈,最忌自作聰明,見什麼超賣嚴重、假期前夕,淡友收斂,就一廂情願下注。撈早兩個鐘頭,已經夠輸到眼坦坦。用所謂貼價牛打法,是比較容易回報亦可的方法,有文記載:
自己三月上半場陷於苦戰,當時出席一個投資講座,一位投資班學生的分享便十分有啟 發性。雖然他一樣處於推打狀態,卻非常積極留意極貼價牛証,吼機會趁有折讓時買入,當然是有時得有時唔得,不過他剛剛博中一個反彈有4倍回報,而之前有一次被強制回收,比入市價依然有五成利潤,整體拉勻有甚大著數。
用上述的方法入市,永遠一定是在那一刻的最低位準備去博。正常人在那種環境中的思維,會是如何處理手上的蟹貨,是否有需要斬倉,但他卻是在留意市場的蛛絲馬跡,尋找短線的見底訊號。由於轉移至這一種心態,甚至對其他股票操作也有幫助,再非一面倒隨波逐流,在近期的市況中尤其發揮了大作用,因為轉弱為強的例子極多,只要將焦點轉移,便有頗大收穫。
關鍵是裂口大幅低開後,見了低位,反彈百來點(恆指)後,買入貼價牛証博反彈。以注碼控制風險,就算博失,跌多一千點,都是輸雞碎咁多。贏了回報將會不俗。有戰法如此,那些盲捉市場心理的戰法,基本可以丢落垃圾桶。
買即月價外認沽期權對沖持股。這種市,一是再狂插,一是急反彈,不會忽然靜如死水。價外認沽期權是本小利大,贏廠輸糖的方法。同樣以注碼控制風險。不懂期權,可以認沽証代替。
最重要是休息充足,多做運動,放鬆心情,少看報價,少看報紙,少看博文,少聽訪問。回想三月,清倉指數股,增持現金,後轉戰海外,無知者視爲消極,後國指萬一跌到九千四。同樣道理,萬一不幸看中,又是每年一鑊的大跌市,到終極一跌時,不被「那些人肉RSI」影響,極難!
雜想:
其實炒賣看難實易,關鍵在於專心,因爲打法來來去去都是那幾種。此外,應多花時間研究自己的戰法缺點,而不是爭閒氣,自吹自擂。勝由敗中求,自己的交易記錄,和願意接受自己缺點的內心,才是持續進步的關鍵。正是:沒有生不逢時,只有技不如人(以及過度分神)。
祝大家好運。
吳瑞麟
我看大陸影子銀行風險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30.html我看大陸影子銀行風險
坊間分析大陸的影子銀行風險時,焦點多放在政府、銀行、SHIBOR,我個人認爲,是捉錯用神。關鍵在水源。
整個信貸系統,最缺水,是地方政府和小型內房。爲什麼?陶冬先生的分析,他們投入的項目,是長期建設,但由於政府的干預,無法從正常的貸款渠道融資,才會慢慢衍生出高息、不受監管的影子銀行體系(理財產品、信託產品)。他們是利率的price-taker,除非把項目爛尾,不然還得借,用新債冚舊債。
至於整個信貸系統的水源,不離兩個:國內坐擁現金但投資無從的存戶,以及貪圖人民幣升值和高息的境外人士(就像我身邊的師奶朋友及報紙早排大幅報道的虛假貿易)。當然央行可以減存款準備率,在水源量不增加時,商業銀行也可增加放貸。
機理明白了,要估計影子銀行風險時,焦點就可以放在以下的關鍵點上:
- 社會融資總量。萬一社會融資總量急速下降,代表流到水緊處的資金斷裂,最爲危險。反之,水流不斷,有新錢續命,爆炸便能延後。
- 理財產品息率。如果理財產品息率急升,地方政府和小型內房每當roll-over新債時,利息成本水漲船高,爆煲機會只會高幾分。也代表了本地存戶的風險取態。
- 人民幣匯率。如果離岸人民幣匯價不升反跌,外資流入放慢,只能更靠塘水救塘魚。
- SHIBOR。分析SHIBOR,如果用最恐慌的一殺那爲基準,世界自然無限美好。但現水平是4月初息率的一倍,季結後仍無法返回隔夜3%以下的水平,應視爲異常。換句話說,銀行間互相借貸,利息也無法回到正常水平,難道社會上,做實業也好,投機也好,借貸成本能不居高不下嗎?
- 人民債券價格。可留意美國一隻叫DSUM的ETF。
更壞的情形:
- 理財產品、債劵大規模違約,存戶拒絕提供資金予影子銀行,並要求取回已投入的資金。
- 銀行擠提(如08年的東亞擠提)。
高槓桿,借短錢(理財產品3-6個月到期),做長期基建(不動產建設),是歷史上不少金融危機的起因。如果讀過金融史,類似情形,就算政府、央行全力配合(減息、放寬銀根),也不一定能有秩序地「去槓桿化」(08年的美國便是例子)。我個人,認爲出現大規模金融危機的機會,比現時散戶估計的機率高很多。
每幾年一次集體撞邪,忽然全民無視風險,其實是常態。有空不妨重讀貝爾斯登(08年2月),到9月雷曼、AIG出事時的財經版,可能比讀個PH.D更有用。
我想,這一輩子,有兩件事情,應該至死不忘:一是08年9月,陸東跟數千個散戶說,匯豐兩年必見百五元,全場雷動的歡呼。第二是某基金經理,08年中秋節重倉博反彈,結果雷曼爆炸,那雙惘然、悲涼的眼睛,彷如戰場中踏中地雷的士兵,望着一片血肉模糊的斷脚...
“Most people don't believe something canhappen until it already has. That's not stupidity or weakness, that's justhuman nature.”
― Max Brooks, World War Z: An Oral History of the Zombie War
圖:國內公司的短期借貸成本(票據貼現)
美息飆升REITS更危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07/reits.html 美息飆升REITS更危
當時10年美債的息率為2.13%,現在已升至2.73%。
現時領匯的息率為4.08%,比10年美債息率僅高1.35個百分點。五月文章曾指出,2007年以來,本地REITS的息率,平均比10年美債息率高3.5個百分點。現時兩者的息差之窄,可直追2007年大牛市,極不抵博,不論長線短線。
前文也引用過
Morgan Stanley報告中的一個估值矩陣,展示了美國10年債息和領匯跟美債息率差距,理論上如何影響領匯的合理值。如果美息升到2.5%,而息差維持在2個百分點,領匯的合理值為35元。現時美國10年債息已高過2.5%,合理值會比35元更低。就算是收息,直接買美債的相對值博率更高
。只是本地市場形勢太熊,基金經理為了避險,才繼續把資金停泊在REITS。散戶何不直接套現?
恐怕不久將來會有另一次大型的財富轉移。
書籍推介 (「批判性思考」 Heuristics and biases相關)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07/heuristics-and-biases.html書籍推介(「批判性思考」 Heuristics and biases相關)
收到網友V的電郵:
吳瑞麟先生你好
拜讀閣下文章獲益甚多,猶以介紹Nassim Taleb 的最為大開眼界。從文章得知先生閱讀甚豐,望先生能分享其中認為最有得著的書目。
回覆如下:
作爲交易員,近兩年多的閱讀和自我訓練,有意地圍繞:
- 「如何應付不確定性(uncertainty)(尤其是黑天鵝事件)」
- 「如何透過訓練「批判性思考」去提升決策的質素」、
- 「如何使情緒在市場大幅波動時,能保持極度平靜(「財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的境界,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 「改善學習的效率(學習的王道)」
本文先介紹基本跟「批判性思考」有關的書籍。爲甚麼我們要學習「批判性思考」呢?因爲可以大幅提升決策的質素。例如明白了何謂「司機的知識」的思考錯誤,投資的效果便能立時大增:
話說普朗克(MaxPlanck)
榮獲諾貝爾物理獎後,巡遊演講,內容一曲走天涯,久而久之,其司機也倒背如流。某天,司機忽發奇想,向普朗克提議:「老細,講得多都會悶,不如下一場,我代你講,你就cosplay
做司機,坐在前排休息下。大家都無咁悶,好唔好?」大教授覺得提議蠻過癮的,便欣然接受。
於是司機膽粗粗上台演出,久聽成精,說得七情上面,台下觀衆聽得如癡如醉。冷不防有位物理教授提了個問題,眼見露出馬腳之際,司機竟不慌不忙,反過來「串串貢」,手插袋地道曰:「我萬萬沒想到,如此場合,竟有如斯低B的問題。無用本人出手,我個司機代我答就OK嘞!」
這個笑話,股神拍檔芒格(Charlie T. Munger)經常掛在口中。據芒格的說法,這世界有兩種知識:一種是「真知」,是那些滿懷求知欲的人,長期燃燒生命所換來的成果;另一種是「司機的知識」,指的是行爲舉止,表現得好像他們確實知道,事實只是虛有其表的人。這類人,會找專人訓練表演,演技出衆,好眉好貌,說話天花亂墜,聽得人如癡如醉;然而,就像港產片「鼠膽龍威」中的張學友,演出時氣吞萬里如虎;實戰時十秒內就斷手斷腳。
「司機」講就天下無敵,做就無能爲力。「司機」的廢話,聽一秒都嫌多。具真材實學者,十年磨一劍,或一遇風雲便化龍,或九天龍吟驚天嘯,捻花微笑,有意無意間流露的一句話,已夠受用終身。
一旦領悟「司機的知識」之害後,投資決策效率便能急速提升。舉幾個自身的例子:
例子一:自四月起,陸續沽港股,買美股、日股。當時有相識好言相勸,美股位高勢危,出現大量派貨日(distribution days)
,應該逢高沽空。自己當時的做法,是敬而不理(
會)
,繼續長線持有美股。何解?在五月舊文有寫過:
「近來有兩項關鍵資訊,大家不妨細心思考:巴菲特在美國廣播公司(ABC)談話節目「本週」(This Week)上表示:「股價沒有被高估。它們肯定比固定收益投資還吸引我。」
“I don’t know the answer to what the market will do next week or nextmonth or next year. But the economy generally has gotten better over the lastfour years. The stock market got very depressed. I wrote about it in late 2008,and said the stocks are very cheap. They’re not as cheap now. They don’t lookoverpriced. They certainly look more attractive than fixed income investmentsto me. But I have no idea what the stock market will do next week or next monthor next year,” Buffett said.
評語:雖然美股勢如破竹,但股神說美股仍然不貴。高追美股,短線或會短暫坐艇,但如果巴菲特不是老到懵了,長線美股賺錢的機會,應比普通人憑感覺的估計為高。」
筆者這位相識,只精於聽消息短炒本地細股,連美股戶口都未開。另一方為身家有N個零,惜言如金,珍惜名聲,畢生投資美股的神人。孰爲「真言」?三歲小兒當明。但回首五月,受害於「司機的知識」者,多矣!後來美股略爲回調幾%,已破新高。
又例如年初時,A
股死貓彈,財演由長年冷嘲熱諷,變成見升唱好,地溝油當印度神油(
當日見報時即怒罵:冚家鏟,又X
嗡害X
死人!)
。自己不爲所動,源於一月時,瑞信的陶冬先生,在會展開show
,指出是次中央放水,實體經濟反應微弱,與之前幾次放水的局面大不同(
其博客也多次提及)
。接着過舊曆年後,跟一個在國內做商品批發的朋友傾談(
營業額數以十億人民幣)
,問及大環境如何,答曰:「X
,死X
得,我已經沽晒所有股票!」遂避過從三月以來國企股的跌浪(
事後回想,陶冬三月時已經指出商品位高勢危,當日自己如果心水清點,高沽中資資源股,上半年回報可以更高)
。但常人多無受過「批判性思考」的訓練,反落力地聚焦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演員言論,越是努力去尋找生動有趣、熱血沸騰、悽美動人的「司機的知識」,投資成績反而更衰。
嗚呼!可憐衆生。無明絕「真言」。
那如何辨認,孰爲真材實學之士,孰爲X嗡當秘笈之徒?股神「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的概念,便是照妖鏡:所有落在個人能力圈之內的事,我們都能如數家珍;反之,所有落在個人能力圈之外的事,我們則是一知半解,甚至毫無頭緒。而能力圈的建立,必建基於「十年磨一劍」:
十年=長時間;
磨=經歷了N次「勝由敗中求」,從失敗中學習;
一劍=集中
由此推論,具有以下一樣或多樣特徵的人,較有機會是「鼠膽龍威」中的張學友:
-自稱「樣樣炒,樣樣精」;
-「精研」股票數以萬計;
-持續高頻地,同時發表數個範疇的意見,例如飲食、電影、文學、投資、政治、歷史...(廣東話好貼切:「周身刀、無張利」,因爲「十年磨十九劍」);
-從來不會說:「我唔識」;
-永不能保持沉默,必須24/7地演出;
-不斷地重覆犯相同的錯誤;
-很注重運氣(因爲從無分析自己的打法缺點)
由此可見,破解了單一個思考錯誤,避免的損害,已如斯巨大。世間的思考錯誤,約爲百多數,如能多讀多破,輸少的冤枉錢,行少的冤枉路,會是何等驚人!
下面是小弟和戰友道奇共同推介跟「批判性思考」相關的書籍:
作者:魯爾夫.杜伯里
出版社:商周出版
早前(5/5/13)
名人堂的文章,已經介紹過「思考的藝術」一書,「行為的藝術」是同一位作者的作品,中譯本近月推出(
原文為德文)
。月前旅台時,第二本剛於誠品上架,基本上見到作者名便買入,可見對這個系列的信任。
對於心理、思考謬誤的入門書,讀過之中以這兩本的綜合評價最高。這類書籍,一個極端是心理學、行為金融學的標準教科書和論文結集,勉強買了也看不完,一大堆原料,自己也整合不出架構來,徒然浪費時間金錢。另一個極端,則是求其抄一些學名和相關實驗的書籍,本地和中台都有大量出版,質素比較參差。
這兩本德文翻譯書,則勝在於廣度和深度取得平衡。兩書加起來合共百多個心理誤區,每個只用三版紙介紹,通常是用一個故事來定義,再有兩三個實例。文中例子一是有趣、新穎,一是相當實際,所以極易入腦。我們有時候就算忘了謬誤的學名,都會記得故事,可以查番轉頭。
作者與「黑天鵝」作者塔雷伯,是互相評改書稿的好友,當然其思維亦互有啟發;另外從書中註解可見,作者行文簡約背後,也是做足功課。「思考的藝術」一書,於德、港長踞暢銷書榜,其來自由因。
作者:DanielKahneman
出版社:Penguin
有言在先,具英語能力者,議看英文版。小弟起初讀簡體字版,翻譯差到噴泡,同一個名詞,前中後有三種譯法,難破解過二戰德軍「謎」碼(enigma);台灣繁體字譯本,也被「主場新聞」,批評得體無完膚。
快思慢想的作者康納曼(Daniel Kahneman) ,與已故的拍檔Amos Tversky,一起做的硏究,是行為金融學的基石。康納曼亦因此以心理學家之身,也能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Tversky當時已過世,與此無緣)。
以往康納曼與其他學者做的硏究,多數是一個題材,做幾項實驗,再以論文形式發表。問題是量多而「散修修」,沒有一個完整架構。快思慢想是康納曼將這些材料大整合的著作。
快思慢想是「批判性思考」數十年科學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篇幅較長和複雜,但有了上列杜伯里兩本書打底後,問題應該不大。
讀書不在多,在於讀通﹑應用。要精通「批判性思考」,此三書應已足矣。
[本文與戰友道奇共同撰寫]
名人的足跡—《西蒙斯小傳(上)》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228361由於離港外遊,這星期找來著名對冲基金經理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的故事,作為「名人的足跡」專欄內的《西蒙斯小傳》。這「小傳」的內容主要取材/校訂自信報專欄作家楊良河、林建在2012年10月發表的「數裏見真章」文章。
在眾多對沖基金中,量化成分(quantitative component)最重的,當數享負盛名的文藝復興科技公司(RenaissanceTechnologies)旗下的基金。基金的管理人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於1982年創立了該公司後,旗下的對沖基金表現非常優越,其旗艦產品──大獎章基金(Medallionfund)成立於1988年,該基金於1993年主動把現金退回給投資者,停止接受新資金,期間,基金的年回報率超逾30%。
西蒙斯自稱他的人生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是一個數學家,中期是對沖基金經理,後期是一個慈善家。以筆者看來,他人生中這三個階段,都有一個主線貫徹其間:這個主線就是「數學」。其實他的一生都與數學在打交道,更難得的是,他以實際行動,通過量化基金的表現,去證明「數裏能見真章」這個命題。
西蒙斯少時就很愛思考數學問題,一生與數學打交道據說他3歲時就曾問過以下一個問題:「當汽車用完半缸油後,還剩下一半,再用一半後,還剩下1/4缸,如此類推,油不會用完,那汽車便不用再加油了」。從小時開始,西蒙斯便有要進麻省理工學院(MIT)讀數學的宏願,他在14歲的時候,找到一份臨時性的工作,由於對工作環境並不熟習,被老闆降了他的職務。離職時他和老闆道別。老闆問他將來有何打算,他說他要入MIT攻讀數學。老闆聞後認為非常滑稽:一個不記得東西放在哪裏的小男孩,又怎可以在頂級大學攻讀艱深的數學科呢!
到了要報讀大學的時候了,他申請了入讀MIT並且被取錄了,但同時又收到衞斯理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一所相當出名的Liberal Arts University,《福布斯》2012年全美頂尖大學排名21)的一個電話,邀請他到訪學校並為他設計了行程。受到衞斯理大學的重視,加上受美麗的校園所感染,西蒙斯也申請了衞斯理,但後來衞斯理卻沒有取錄他。「我是命中注定要來MIT的」──西蒙斯是這樣地描述他的抉擇。
西蒙斯在1955年入讀MIT,第一年就選修了一科研究生科目(graduate course)。西蒙斯戲稱:「這科目是聲明沒有pre-requisite的」。有趣的是:當西蒙斯在MIT就讀時,他屬於「狂讀、狂玩」(worked hard, played hard)的一群,與數位數學好友於深夜時分開其撲克賭局(poker game),凌晨1時赴小店消夜後再挑燈夜讀。西蒙斯以下的一段說話,可為上述現象作一詮釋:「對美的追求,是一個極大的原動力。我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說是有美的成分。創立一所公司及買賣債券,何美之有?但如果你是第一個把東西做對的人,你會感覺良好,正如解决了一個數學難題一樣快樂。」對賭局及炒賣發生興趣,是因為一方面他不嫌世俗,另一方面他利用這些來檢驗數學模型的準確性,也令西蒙斯覺得對數學的探索是世界上最過癮的一回事。
三年後他取得學士學位,在MIT修讀一年的研究院後,便轉到加州柏克萊大學攻讀數學博士。在加州大學攻讀博士的西蒙斯,選了一個非常難的題目來做論文,他的導師有點不以為然,認為題材過深,但西蒙斯只用了少於兩年的時間便解決了這個難題,24歲就出任哈佛大學數學系教授。
1964年,西蒙斯進入美國國防部屬下的國防分析學院(Institute for Defense Analysis)做事,該學院給予西蒙斯很優厚的條件,高薪之外,又容許他用一半時間做自己的研究,只要花一半時間做機構指定的工作便可。這段期間,他的數學研究進展得非常順利,但後來因在報章發表與老闆相左的反戰言論,而被老闆終止合約。經一事,長一智,西蒙斯深明「話事權」的重要性,於是在1968年他毅然接受紐約州立石溪大學(Stony Brook University)的聘請,出任數學系主任。
在石溪大學的八年,西蒙斯的研究更上了一個台階,於1974年,他和數學家陳省身發表了著名的Chern-Simon theory,並於1976年獲得美國數學學會頒發的維布倫獎(Oswald Veblen Prize)在接受石溪大學的聘請前,西蒙斯就請教過他的老師。老師對他的忠告是:「加入石溪大學可以,但做系主任卻不必,煩重的行政工作對數學研究是一個負累」。這位老師回憶舊事時補充:「西蒙斯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人,他當然沒有聽命於我的意見」。
一方面對一塵不染的數學情有獨鍾,另一方面又願意接受管理庸俗事務的挑戰,正好是一個成功的量化基金經理背後所要求的原動力。下文會介紹西蒙斯如何把雲端的數學拉回塵世,成為尖端的對沖基金經理。
(轉載)「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AKA「納得就納症候群」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07/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aka.html |
|
金融從業員及Banker,每天的工作涉及證券買賣,交易員一時大意落錯盤、基金經理投資做錯決定,真金白銀的損失,若是自己錢還可以「暗啞抵」,但客人的錢有何閃失便會累及份工,承受的壓力大到可能隨時爆煲,原來除了抑鬱症外,還有個看來更學術性的心理症有機會出現在金融人以至散戶的身上,叫做「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
金融海嘯之後,全球市場變得政治化,無法從正常經濟角度預測市況,很多基金經理都改變投資策略,老的一套Buy-and-Hold(買入長揸)投資哲學破產,進化為Tactical Asset Management(戰略性資產管理),即是要不斷調整投資組合,寧願有賺趁手以避風險,美國肯薩斯州大學學者Bradley Klontz及Sonya Britt最近發表研究報告,指這可能是財策師患上PTSD的表徵。
該研究指,2008年金融海嘯後,有93%財策師感到中至高度的創傷後壓力,有39%更出現嚴重的PTSD徵狀,包括胡思亂想、失眠、感覺麻木,以及自責等。精神科醫生則指出,香港與外國的金融從業員患上情緒病卻有點分別,原來竟與香港金融業出路狹窄有關! 唔敢睇新聞 經常發噩夢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李永堅醫生指出,香港的Banker情緒病,PTSD和抑鬱症(Depression)都有,但以抑鬱症較多。
李永堅解釋,這又是香港的經濟環境造成:外國環境較佳,外國人對金錢觀念較豁達;反觀香港作為金融中心,城市行頭較窄,金融業人士較難「放低」,尋覓另一條出路,遇挫折後易鑽牛角尖,患上抑鬱症會多於PTSD。他有數個PTSD病例,其中一個便是08年金融海嘯後患上PTSD,症狀包括不敢看電視和報紙新聞、不敢經過銀行股票機、不敢講經濟和發噩夢等。
而李永堅稱,其實抑鬱症比PTSD更可怕,因為抑鬱症病人中有高達15%會自殺,而PTSD自殺比例卻很小,但會選擇逃避,影響到正常生活。
PTSD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讓病人在安全環境再度面對創傷事件,克服恐懼,嚴重者加藥物治療,輔以調節腦內「血清素」的藥物(SSRI)。最後該病人可以面對財經資訊和股市,甚至繼續縱橫股場。
香港不少知名金融人,在這個猶如「壓力煲」的金融市場中出現過不同程度的身體或精神毛病,其後如何減壓以回復身心平衡?現在有否改變投資心態與策略?
投資勿衝盡 寫稿助減壓 黃國英最難忘08年金融海嘯的引爆點雷曼兄弟爆煲,「好記得9月15日雷曼宣布破產,美股好似無底咁插,第二日香港係中秋假期,我淨係瞓咗兩粒鐘,全日呆咗睇住部機(股票機),但又咩都做唔到。」
黃國英憶述自己經過多次股災,「97年自己做咗幾年嘢儲咗筆錢諗住買夾屋,點知股災一嚟,第一層樓無咗,但焉知非福,之後樓市一直跌;04年係事業低潮,大跌市後第二日返公司受靶,但當時管嘅錢少,唔夠1億元,只係70、80張期指,輸400幾萬,更出現心絞痛,幸而有位警察朋友推薦我練太極五行氣功。」
現在黃國英領悟了自己的投資哲學:「唔好衝到盡!(他所管理基金)有兩至三成回報已威到盡;以前好市時,心雄會求個七、八成回報,攻到嘔,但市場一逆轉好易輸死」,現在「一旦遇上突發事件,先剪一抽(減磅),立即找對沖方法,現在市場好多產品可以作對沖,市跌都有嘢戥住,咁多工具唔會輸死你。」
黃國英又笑說,「其實幫報紙寫稿都係減壓方法,因為腦海要重新組織當日交易,理順思緒,檢討當日交易得失,又可以文字宣洩情感。」
對沖基金經理黃國英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封咪兼封筆 踩單車健身 去年3月「封咪」兼「封筆」,揚言休養一年後「重出江湖」的丁世民,表示現在仍是復出無期,因為「近期忙於處理家事,我隻17歲嘅貓啱啱去咗,另一隻13歲,都想多啲陪佢」。
丁世民過去專注港股到美股時段,弄得自己嚴重失眠,身體轉差;過去一年,丁世民令自己放鬆心情,增加睡眠時間,雖不是佛教徒,頸腕也掛上佛珠,心煩便念《六字大明咒》,都令心境平和,他更買了一部過萬元的單車逼自己到戶外健身。
丁世民現在毋須為客戶「揸盤」,主要是管理、培訓和推廣見客,所以市場壓力確實大減,但他因性格問題而無法完全抽離,「雖然唔關自己事,但見到啲客輸,自己就會擔心到瞓唔着」,所以他自嘲「道行未夠」,還需花時間學識「放低」。
投資商品期貨由於金額巨、變化多、波幅大,他說一定要學識先止蝕,「以前愈跌愈溝等回升嘅方法已經行唔通」。他又認為可留意另類投資,例如他自己收藏古董錢幣、股票、債券,又可升值又可放鬆心情。他沒有投資市場熱門的黃金,反而看好白銀,已儲蓄了大量銀幣,因為「銀價其實永遠先升過黃金」,相信6至7年後銀價會翻一番。
最後丁世民改了復出宣言,表示大市見底當日,才是他復出之時,問他恒指今年最低多少?他說已調高了預測,今年第四季時料見16,000點(原先預測最低14,000點)、道指則見12,000點,即還有兩成跌幅!
商品及期貨業丁世民 廣發期貨(香港)副總經理
古董好鑑賞 藝術勝金錢 曾出現急性抑鬱症病徵而退休的陳子政,現在主要做顧問和非執行董事,令自己有更多時間休息和享受生活,他說人要學懂「別執着,要知足」。
過去他在銀行界任交易員,每天應付急速的買賣決定,漸漸訓練出敏銳的直覺,早年他出現失眠,而證實屬急性抑鬱症病徵後,他亦憑直覺快速決定退下來,因為身體始終最重要,休息期間除了做運動,還看小說療養心靈,更練就了好廚藝。
現在陳子政只任港交所非執行董事、旅遊發展局成員、CVC私募基金顧問,及紅十字會董事會成員等非執行性的職務,這些工作不會太困身和太大壓力,亦不會影響其退休生活,同時仍可為市場貢獻其寶貴經驗。
而陳子政多年來亦投資了一批古董,來源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地氈、油畫、雕像、銀器、瓷器等古董擺設;但他卻不建議一般投資者沾手,因其流通性低,沒有透明市場,買賣差價很大,而且市場口味常變,升值無保證,作為投資難免有風險;但更難得的是,他不視古董為投資工具,不計較其升值潛力,學會了欣賞藝術凌駕於投資升值的道理。
退休銀行大班陳子政 港交所非執行董事
習詠春減壓 長揸不短炒 80年代本港外匯市場曾較股市蓬勃,交易員操盤超快超緊張,在外匯市場打拚超過20年的陳少平回憶:「我由初級交易員做起,當時一個交易只得10秒考慮。當年交易員壓力大、啲人乜都賭一餐,更有人試過輸晒成副身家。」他見過有交易員賭電影票房、天氣,甚至明星八卦消息也有人賭。
他笑言「壓力人人都有」,最重要是自己調整心態,他現時工作同樣講求「快」,他會以習詠春來減壓;近年他見同行亦較少以賭博減壓。
「薪水與付出必成正比,若遇上困難時,應先檢討自己」,陳少平認為金融從業員要熟悉市場上的新業務及措施,然後作出配合。目前他個人的投資偏好簡單:「短炒形同『買六合彩』,故以磚頭及長揸股票為主。」
外匯市場猛人陳少平 中銀(香港)總經理及投資主管
漫步唸佛經 大假必全退 馮孝忠認為2008年金融海嘯帶來的工作壓力,遠不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那般大,97年除股價暴挫外,聯匯亦臨脫鈎壓力。
銀行業工作繁重,馮孝忠有個保持忙而不亂不動氣的方法:他習慣每天由寓所慢慢步行至中環恒生總行上班,下班再步行回家,藉此調整及放鬆心情;聽說他還一邊走路,心中一邊唸佛經,令呼吸調息平和。他又每周至少打一次網球,每次兩小時,鍛煉身體;每逢放大假,他更選擇「全退」,去一個手機也找不到他的地方,完全與工作隔離,享受大自然。 由於工作性質關係,大部分銀行家的投資都受到嚴格限制,馮孝忠的投資就是每月把公積金全部放在恒指之上,由於是月供,恒指最高時買過,最低亦買過,不用花時間「make decision」;除此之外,便是外匯定期存款,但他也只是間中調整外幣比重。
銀行大班馮孝忠 恒生銀行執行董事
小資料:甚麼是創傷後壓力症? 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指人在經歷過巨大威脅性或災難性事件,如天災、嚴重意外或對抗重大壓力後,心理狀態失調,並產生後遺症,症狀包括噩夢、性格大變、情感麻木、失眠、逃避會引發創傷回憶的事物、易怒、過度警覺、失憶,及易受驚嚇等。 |
智破黑天鵝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10/blog-post.html梅兄外遊,小弟代筆兩個星期。
2001年911慘劇,事後傳媒怒罵中情局,搜集情報不力。爾後十多年,暫再無飛機直插大樓,是否眾特工忽然醒目十倍,或得力於大數據科技,分析情報效率急升?非也,只是飛機安檢標準提升。
曾跟梁特首出席同一大型金融宴會。入場無人核實身份,隨身物件無人檢查。彼此一箭之遙,不禁驚訝保安之鬆懈。反觀坐機赴美,行李驗屍咁驗。上機前於登機閘口,脫鞋搜身,細搜隨身行李,連水樽內幾滴水,也絕不放過。安檢嚴格如此,恐怖分子焉能輕易故技重施?
這跟常人思維大異。每出大問題時,例必呼天搶地、悲不自勝歸因:「點解咁都估唔到?真是『鬼掩眼』!」「點估到美國政府會唔救雷曼?滙控(005)會跌到33元?非戰之罪,天亡我也!」對於常人,加強預測未來的能力,化身「未出茅廬,就能預知天下三分」的預測之王,是免於大難、飛黃騰達的不二之門。
捉錯用神,斯之謂也。特此推薦「黑天鵝」作者塔雷伯(N. N. Taleb)新作「反脆弱」。裏面不少看似離經叛道的思維,細心體會,多隱含應對亂世的法門。其中一點,就是篇首例子所闡析:與其依賴預測茫茫不可知、極其複雜的未來,不如聚焦降低判斷出錯時,所帶來的傷害。我戲稱之為「安全氣袋思想」。
地球70億人,上兩百個國家,不管情報機關有多少資源,也不可能準確偵知每個恐怖分子所在。但只要安檢得法,無武器可偷運上機,就算恐怖份子能夠避過政府耳目登機,強行發難,無刀無槍,赤手空拳,就算是葉問再世,也難敵全機乘客反抗。
加上強化駕駛艙艙門,恐怖份子不得而入,欲操控飛機無從。這跟汽車的安全氣袋,有異曲同工之妙。就算將地球有史以來的車禍起因、經過,化成所謂大數據,輸入電腦分析,也不一定能預測何時何地會再「炒車」。安全氣袋的發明,只聚焦於當汽車猛烈衝擊時,提供緩衝,等頭顱不會猛撞硬物,減低出事時的傷害。
又例如建核電廠,誰能保證九級地震不會發生?福島事件後,科學家的用神,由預測地震、海嘯出現的機率,轉移至萬一出事時,如何不造成大災難,例如將反應堆建於地底,一旦輻射洩漏時,可以立即在頂部灌上水泥封蓋,對環境的影響,可以大幅減低。
一言以蔽之,塔雷伯這個風險專家,「黑天鵝思想」之父,提倡「不依賴預測,只聚焦佈陣」。跟「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李靖點評「孫子」「神要」的一句話,完全暗合:「靖曰:『「孫子」千章萬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於人』而已。』」以「我」為先,減低判斷出錯時傷害,便是「不致於人」的奧義。
(原載於信報2013年10月 2日)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