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碼定輸贏」外傳(四)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10/blog-post_21.html「注碼定輸贏」外傳(四)
塔雷伯在Fooledby Randomness
書中(中譯:隨機漫步的傻瓜)一個故事,很值得大家參考:
話說塔雷伯仍爲投行打工時,每週都要開大會,跟其他交易員交流。有一次,被問及對於下週指數的看法,答曰:「我看有70%機會微升,升大約1%。」有同事忽然怒叫:「喂,明明頭先看你沽了一大堆期指!又玩忽然轉view呀?」塔氏答曰:「無呀,我無轉view呀!我都唔知幾有信心!」眾人即時爆笑:「看升但係就沽期指,服了你!」寸嘴回應:「你班友笑成咁,我覺得應該再沽多堆期指囉!」見塔雷伯認真如此,完全不像說笑,其他人丈八金剛摸不到頭腦,不知其葫蘆賣甚麼藥。究竟什麼驅使他「看好卻做淡」呢?
塔雷伯的著眼點,不在於事件出現的機會率(probability),而在於回報(payoff)。他估計,指數有70%機會升1%;但如果跌時,會跌10%。正因爲如果「爆冷」下跌的話,回報超高,做淡反而才是上算:
機會率(probability)X 回報(payoff)= 期望值(expectation)這算式,初中數學堂已教,人人理應滾瓜爛熟。但塔雷伯在書中超感嘆曰:「我畢生在投資界打滾,由於其他人不依靠這理論思考,所以大家永遠衝突不斷!挑我機的,可不是二打六呢,而是有MBA的菁英呢!他們老是只看機會率,卻永不看回報多寡!」
書中另一個例子是上述思維的極致:
假設你跟人對,你的勝出率是999/1000,勝出時贏到$1; 輸的機會率是1/1000,輸時會輸$10,000。賭唔賭得過?
答案:完全賭唔過。預期值顯示,長賭必輸。
例子想帶出的重點是:除非你參與的投機,跟數學教科書中的例子,回報都是固定不變(例如「擲銀仔」,擲中「公」,贏一蚊;擲中「字」,對等地輸一蚊),不然的話,考慮個別交易值博與否,或衡量交易系統的長期表現, 必須同時考慮回報的幅度,不然會落得經常贏(指贏的次數),但「圍大數」卻落得負回報的下場。塔雷伯書中的原文:
Thefrequency or probability of the [win or] loss, in and by itself, is totallyirrelevant; it needs to be judged in connections with the magnitude of theoutcome.
換句話說,不論賭博也好,投機也好,機會率(勝出的次數或打牌食糊的密度)跟回報(投機看中的回報或打牌食糊的番數),必須兼顧。這系列文章至今,反覆解釋的,其實就是這個道理。只是常人(包括以前的自己)的思維,都是置回報不理,所有的心神,都是放在提升勝出的機會率。
一旦你將上述的概念內化後,你可以透過設法控制回報和損失,來提升交易系統的長期回報。極端一點,你可以完全不依賴預測來交易,把報紙及收費股評掉入垃圾桶,仍然有利可圖。下期會交代相關概念的起手式。
吳瑞麟
諾獎得主席勒論美國樓股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12/blog-post_14.html新出爐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obertShiller),月前接受美國傳媒訪問時,指現水平的美股,仍然吸引。
「唓!書生之見,有乜用呀?」 且慢柴台,先交代席勒生平兩件大事:
- 2000年3月科網股狂熱之巔,納指鏟上6,000點時,席勒出版Irrational Exuberances一書,甘冒財演、群眾譏笑,直言股票估值高得離譜,泡沫爆破時日而已。And the rest is history。
- 2005年-2007年時,席勒屢次在傳媒大聲疾呼,美國樓市泡沫將會爆破,然後禍連實體經濟、股市及整個金融體系。當時又被人笑到面黃,後來雷曼爆炸火燒連營,除了證明很多事情,不是不報,只是時辰未到外,也再次顯示出其「非一般書生」的地位。
簡言之,凡有資產泡沫,皆難逃這位書生的法眼。那麼席勒怎看現在的美國股市呢?
對於所謂股市泡沫論,席勒跟週中寫過的馬克斯一樣,認為言之尚早。他的分析工具,是自家發明「經調整周期性後的市盈率」(cyclically adjusted price-earnings ratio, 簡稱CAPE),計法是股價除以過去十年按通脹調整後的平均盈利。在訪問中,席勒指現時股市CAPE約25倍,高於平均的16倍,不過卻未高到要逃離股票;如果數字到了28倍,則股票開始不吸引。
他的另一指標:估值對信心指數(valuation-confidenceindex,分機構投資者、信人投資者兩種,指數即認為現時估值合理的人數百份比),在2000年泡沫爆破前僅為27,海嘯後雖已經累積一定升幅,但個人投資者的估值對信心指數,時至今日尚為56,而且尚未見有以往泡沫時的行為。
至於美國樓市,席勒認爲,指自上回泡沫爆破,人們心理上尚未「準備」好重新啟動新泡沫。2004年時,人們對房價的目標,是每年上漲12%,當時按揭息率6.5%;之後人們的預期當然是隨市況下降,而近期就算房價回升,投資者對回報的預期,卻沒有同步上揚。換言之,樓市投機味道不濃,沒炒家大肆進駐的市場,估值離譜極有限。
細研馬克斯和席勒的分析,不禁感嘆:升得少的如國企指數,未必抵買。回都唔回的美股,卻不一定是泡沫。投資大道,永遠都是如此反直覺。
高手狠批美股非泡沫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12/blog-post_12.html美國債券基金經理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其「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的價值投資心法,連畢非德也推崇備至:「我每天打開郵件信箱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有沒有來自霍華.馬克斯的客戶通訊。我一讀再讀,總能從中學到新知識。」
馬克斯甚少出鏡,隔數月才撰文一篇,分享大局觀。1月時,曾直指債券跟股票相比,值博率低得嚇人,智者所必不取,如美國國債、房託基金如領匯(823),在 基金經理大聲疾呼「有買貴,無買錯」下,從高位飛墮兩、三成,可憐散戶高位依樣重鎚出擊,傷入骨髓,卻顯得馬克斯眼光奇準。
貼堂還貼堂,最值得關注的是,他對當下資本市場的看法。近來美股屢創新高,認為是泡沫之聲不絕於耳。馬克斯非短炒之輩,雖然一周半月走勢難測,他卻認定大方向是可以持貨,無用慌忙清倉。資產價格與估值與前幾年相比,的確升幅甚大,但要說已屆泡沫水平,仍言之尚早。
馬克斯用以判斷風險程度的思維架構,曾在2006、07年時助他避開泡沫,當年題為「Race to the Bottom」的一期通訊,更是以此自矜至今,現在當然照辦煮碗,再用來檢視市況。據其歸納,危機前的花樣年華,投資者危機意識下降,往往有數項表象可尋:第一,「金融創新」往往大行其道。大眾追逐回報,金融界移船就磡,漸棄傳統投資渠道,設計「新花臣」用以銷售。海嘯前的大堆C乜O,就是一例。
第二,收購價、量齊升,質素卻每下愈況,買到後期,連明顯在周期頂部的公司也高價照掃如儀。第三,債市結構性腐化,企業債唔憂賣,保護債主的條款,愈寫愈鬆手,甚至不付現金息也可以。第四,市場風險胃納大增,如接受公司發債派息、回購等純增槓桿,而沒產出之舉。
以上各點,眼下最多是略見苗頭,與海嘯前「盛況」相比,蚊髀同牛髀也。而且人們對宏觀環境不及以往樂觀,反而安全。昔日投資者視美聯儲局為萬能、阿爺需求無極限、C乜O可消滅風險,最終釀成巨禍;今日則擔心美國失業問題、歐美經濟乏力、兩黨玩嘢、日本、中國改革前途未明、新興市場增長放緩,再來又驚通縮風險、收水風險、加息風險……馬克斯指「識驚」乃市場仍理性的證據,畏首畏尾,才不會無條件投資一無所知的項目,才會要求比較合理回報、估值,這樣的市場,離譜極有限。
馬克斯近年作戰方針一直是「奮勇直前,不忘謹慎」。他認為前景沒想像中差,資產價格未到頂,所以取態是繼續投資,同時金睛火眼留意風險。信奉風險取態循環的他,深明人們終有日又會忘卻風險,變得瘋狂,只是時辰未到。
美股9大見頂徵兆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12/9.html美股9大見頂徵兆
據投資銀行報告,大牛市見頂,多會有以下9個見頂徵兆:
- 指數拋物線式暴升
- 大量資金湧入股票互惠基金
- 大量收購合併活動
- 新股招股成行成市
- 實際利率上升
- 分析員大幅調低公司盈利預測
- 指數創新高,但創新高個股數目出現背馳
- 資金由增長股轉入防守性股份
- 投資級別債券跟垃圾債券的息差擴闊
嘗試以此9個指標來判斷刻下的美股,研究一下這個歷時三年的大牛市,是否已經危在旦夕?
指數拋物線式暴升? 雖然年初至今升超過2成,但美股上升形態,卻呈拉牛上樹式慢升。結論: 不像見頂。
大量資金湧入股票互惠基金? 一圖勝萬言。結論: 不像見頂。
大量收購合併活動?一圖勝萬言。結論: 不像見頂。
新股招股成行成市? 今年數額接近07年高峯。結論:有機會見頂。
實際利率上升?實際利率正在上升。結論:有機會見頂。
分析員大幅調低公司盈利預測? 從9月份開始,分析員不斷調低公司盈利。結論:有機會見頂。
指數創新高,但創新高個股數目出現背馳?結論: 不像見頂。
資金由增長股轉入防守性股份? 公用股ETF股價跑輸大市。結論: 不像見頂。
高質素債券跟垃圾債券的息差擴闊? 兩者息差近乎史上最窄。結論: 不像見頂。
總結:
綜合9大見頂徵兆,現時的美股只出現了3個。由此推論,候回調買入優質美股,長線勝算仍高。
http://investhof.blogspot.hk
吳瑞麟
前瞻2014年第一季操作(一):取利於弱日元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12/2014.html2014年將到,幾天以降,不住盤算第一季如何佈陣?
我看第一季外匯走勢,跟2013年第四季類近,不離強美元、歐元,弱日元、新興市場貨幣
先說外匯。美國經濟持續復甦,聯儲局成爲三大央行(歐、美、日)中的退市先鋒,強美元格局,幾成定數。不要給美匯指數弱勢所誤導,美匯指數中,歐元佔57.6%,歐元本身也是極強,反映不到美元兌非歐元的強勢。例如澳元兌美元,年初時是1.04,12個月後跌到0.89。美元兌日元由86跌到接近105。又例如美元兌印尼盾,年初時是9,700,現在跌到12,200。
圖:美元兌日元一年圖
弱勢貨幣,自有其可恨之處。新興市場經濟放慢,政局不穩,熱錢自然流出,貨幣在央行百般干預下,也難逃巨貶。至於日本和澳州,央行出口術壓低匯率,希望透過貶值去刺激出口,挽經濟既倒之狂瀾之心,路人皆見。
一面鐵了心去退市,另一面連環鞭去貶值,姣婆遇著脂粉客,只能說莫跟央行過不去。順大勢去操作,坐定定,遠勝惶惶不可終日地左穿右插,卻成日自插大髀般無奈。
歐元的強勢,很多人大惑不解。同樣是量化寬鬆,日元跌到四腳朝天,歐元既然必退市中的美元,還要強勁。(抄大行)簡單的解釋,是歐洲央行的工作,是確保通脹不偏離央行的目標,而美國聯儲局,卻要同時兼顧通脹以及就業。所以就算歐洲的復甦慢如烏龜,只要歐洲不陷入通縮的局面,央行進一步推動量化寬鬆便會遭受到(來自德國)很大的政治壓力,匯率偏強,其來自有因。反觀日本央行,獨立性成疑,政府要救經濟,央行就賣力配合。
總結以上粗略的分析,招數無需要多,每逢日元兌美元、歐元反彈沽空,值博率最高。至於澳元、新興市場貨幣,極度超賣時,偷雞博吓反彈無不可。除非美國經濟復甦忽然死火,美國長債表現忽勁,不然美元強勢應會持續。
順帶一提:沒有外匯戶口,但有美股戶口的朋友,可以透過沽空FXY
(CurrencyShares Japanese Yen Trust
)、或買入FXY
的認沽期權)博日元貶值。如果看淡日元,同時看好日股的話,可以買入DXJ(WisdomTree Japan Hedged Equity
)
名人投資:徐淑敏:不做花瓶
|
|
樣靚聲甜的徐淑敏(Suki),○六年參選港姐,之後拍劇集兼做主持,成為宅男女神。○九年,嫁予飲食才俊黃浩,先後誕下兩名女兒。今個月,Suki結束無綫合約,正式轉型從商,演藝成為副業。她的女強人之路,始於一一年懷孕期間,突然皮膚敏感,啟發她創立自家品牌的護膚品。首次創業的她撞板多多,但以自己做生招牌下,成立一年,現時每月賺超過五十萬,公司由最初的三個人,變成現在十個人,未來還會進軍日本市場。創業‧勇敢 二十九歲的Suki,已是兩女之母,她的創業故事,亦與女兒有關。「佗住二女四、五個月時,突然塊臉敏感,唔可以再用平時嘅護膚品,之後睇書發現可以自己做護膚品,台灣已經好興,於是走去學。」Suki說,除了看書,她亦報讀香薰治療課程,用香薰精油製造護膚品。「材料有水、植物油、精油,全部都係天然,成本又唔貴。」開業初期,公司只有Suki、品牌設計師及香薰治療師三個,由商業登記、找辦公室、買原料、找生產商,都由Suki一手包辦。曾為罕有的白玫瑰花水,親自飛到保加利亞,向當地的花農「拍門」。一二年九月,護膚品牌SÈVE正式成立,但性格急進的她很快便有第一次失敗經驗:「我之前自己出錢製作咗個美容頻道叫《SÈVE TV》,教人化妝、講吓名媛衣櫃,用咗超過十萬,原本打算賣給電視台、報紙副刊,最後只係賣到俾《蘋果》嘅《add》,收視都係一般。」重新上路,最大困難是請人。「很多有經驗嘅人嫌品牌新,唔肯做,剛畢業嘅人玩一陣就走,試過做咗兩日就話唔做。」她檢討過後,明白員工要有歸屬感和滿足感,才做得長,「我以前要求好高,語氣亦較差:『你快啲俾我啦』,而家識得用獎勵及鼓勵,放手俾佢哋去負責搞活動,俾佢哋學嘢,又有滿足感。」整個投資成本約四至五百萬元,Suki坦言當中三百萬來自老公黃浩,但開業半年後,公司已自負盈虧。現時每月盈利超過五十萬元,今個月更會請全公司員工去日本旅行慶功,「我哋廣告費唔多,又無門市,都係靠同事幾乎廿四小時咁覆facebook訊息。客戶服務做得好,靠口碑先有咁好成績,希望今年可以打入日本市場。」 投資‧怕怕 創業大膽,其他投資就很謹慎。「咁大個女淨係買過兩次股票,以後都唔敢買啦。」七年前,Suki跟家姐男友買股票,「佢喺銀行幫人買股票嘅,諗住我都係佢未來姨仔,好天真咁靠晒佢,拎咗兩萬蚊出來。」一個月內,這股票令她大賺一倍,「我連股票名都唔知,以為好易賺,再拎咗四萬蚊去買,點知最後輸突,蝕咗五萬蚊。」自此,Suki就不敢再買股票,婚後改跟老公買入風險較低的外匯,「三年前見澳元跌得比較低,買咗二十萬港元嘅澳元,而家都有賺錢;最近日圓跌咗好多,我都買咗三、四十萬港元嘅日圓,再跌會再買。我哋好鍾意日本,一年都去三次,就算唔升番都可以自己用。」 家庭‧美滿 Suki兩個囡囡,一個四歲,一個兩歲,現在還未有金錢觀,日後教授理財的重任,由老公負責。「我理財好差的,未識老公之前,我係賺十蚊使十二蚊嘅人,同朋友食餐八千幾蚊嘅飯,我會爭住俾錢,又或者今個月接多咗show,就走去買架車。無諗過以後要供車,同埋下個月要拍劇,無咁多收入。」婚前她試過負資產五十萬元,結婚後,反是老公影響了她。「佢係嗰啲賺十蚊只肯花一蚊嘅人,如果我想買嘢,佢會講:『你鍾意就買啦』,但個樣好心痛,搞到我都唔捨得買。」她表示,兩個女兒都很懂事,很少會扭計買玩具,「佢哋好生性,我同佢哋講,爸爸啲錢要留番俾佢哋讀書。等佢哋讀小學,我諗住每日俾十蚊佢哋做零用,教佢哋點用錢啦。」 蘇民峰:馬年旺火木 馬年將至,金融界不少人都篤信風水命理。本刊找來風水師蘇民峰講解馬年股市投資運程,以及個人投資心得。為馬年大市趨吉避凶,同時亦向讀者推介馬年五隻「最旺」股票。 年中可入市 蘇民峰除了睇風水外,更愛投資股票及炒樓炒鋪,已有近十年投資經驗,保守估計身家逾四億元。他透露,今年從股票市場斬獲約三百萬元,回報率約一成多。一四年為雙數年,他指港股會先跌後升,雖然經濟逐漸進入穩固期,但不宜太過樂觀,要買防守性夠強的股票。「我已經開始沽啲股票,唔好咁快撈底喎,因為三月時仲有暗湧,五、六月先係入市時機。」以板塊來說,蘇民峰指馬年屬火及木的行業最旺。「去年旺水,所以賭股同科網股升得最勁。今年屬火,最旺嘅係電訊、電子電腦、石油、煤礦同能源,至於木就係紙、成衣、家具同紡織等。」蘇民峰透露正逐步買入中移動(941),「一來屬火,二來有4G概念。中煤(1898)都幾好,煤炭股去年回落唔少,估值相對較便宜。而屬火股份,仲有中石油(857)。」至於屬木的板塊,今年有機會翻生,「比較睇好波司登(3998)及安踏(2020)。羽絨幾時都有人著,今年生意一定升。體育股都開始炒復甦,李寧(2331)盤數好難睇,買唔過。」蘇民峰指,屬水的板塊將是今年表現最差的,建議持有賭股、金融股及航運股的投資者,在一月前要沽售。 利時大業主 不過,蘇民峰有八成的資產,都投資在樓及鋪位上。他表示,一五年前,香港樓市仍然會往下調整,以地理命格來算,西南方將會行大運,「用油尖旺區做界線,運氣會向左面走,去年條運走到深水埗,馬年就會走到荃灣區,買樓最好買荃灣啦!」由於樓市向下走,蘇民峰近年已出售中環地鋪、汀九豪宅及一間寫字樓,目前居所是租用,沒有自住物業,餘下一個舊樓單位租予風水學生作社團活動,並持有十多個尖沙咀利時商場鋪位,「唔會再買鋪啦,愈升愈貴,我賣個中環鋪已賣平咗(四千七百萬),而家又升咗三成。而家租金回報率得嗰一釐幾,計落點都唔化算。」他手上的利時鋪位乃○七年買入,他指一世都不會放,「一間一百呎鋪,月租成三至四萬蚊,邊度搵呀?」租樓住的蘇民峰,一直在物色擁有大露台的特色單位,但不心急入市:「而家樓價咁貴,租樓係好過供樓,啲人成日覺得幫人供樓唔抵,呢種心態係錯嘅。等一五年樓價跌,而家租樓仲化算!」最後,他指十二生肖中,屬兔的今年投資運程最好,羊、雞運程亦佳,最差的三個生肖則為鼠、虎、豬。 |
輸家的性格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4/01/blog-post.html炒了15年股票,據經驗,重覆在市場中受苦的人,多具備以下性格:
1)很愛面子,認衰慘過被閹,要大敗到入骨,他們才會被逼找出敗因。長期而言,所謂「記存經驗」的個案,贏跟輸的個案比率,大概是9:1。反省少,貼堂多。贏輸無所謂,最緊要攞威。
2)長期的表現不如預期時,他們會反省,犯錯的原因,九成九是「外在的因素」,例如市場缺乏流通性,自己本錢不夠大、沒辦法做到分散投資,自己用的經紀行、銀行系統落後。
3)失敗時,很相信運氣的存在;成功時,很相信技術的存在。
4)很善忘,例如立誓永遠不會買國企股,但只要國企指數升比方說500點,忽然間就會滿手都是國企股(不論正股或認購期權)。
5)不斷轉換交易系統,市旺時就會價值投資;市淡時就會短線投機,一時炒TA, 一時又會變成FA主導。更多時都唔知點解,破顶又好,低撈又好,心情好,feel到,就會買了一大堆貨。
6)其實大部分人,都知道自己性格的缺點(內在的因素),例如缺乏耐心等待好的買入點,又或者很輕易被震走。分析時,很能分析自己的缺點,但分析還分析,坐在電腦前交易,又會變成「原來的自己」。然後很懊悔,再分析,講完,重犯,再懊悔,如此循環不息。
7)很愛跟以下人士比較回報:某女股神、輸到走路的七叔、師奶甲、「銀行爭住看報價的散戶」。
8)這點是抄CupSir: 一次又一次做相同的事,卻期待有不同的結果。
9)最討厭有既定法則的系統,最喜歡自主決定,雖然過去N年來,自主決定的成績都是慘不忍睹。
10) 集中攻擊,不論是單隻個股佔組合比例超高;或是滿倉都是鬼哭神嚎,市差一定斬不到的storystocks。
我沒有水晶球,不過我相信,下一浪輸到仆街的原因,跟某年自我檢討的「錯誤」,近似度起碼有90%(不過總是沒有寫下來,又太遲「醒起」)。
改命先改心。
市場沒打敗你,是你自己打敗自己。
後話:
什麼是愚癡?有人咳到吐血,醫生說,要照X光,照出來,有黑影,醫生說,要做化驗,看看是不是癌細胞。病人說: X你老母啦,我有病,你先有病,我感覺良好,我好氣過隔壁的七叔。出了醫生房,感嘆自身曰,點解呢,成日吐血,真係唔明?
你將癌細胞改爲性格缺點,照X光改爲分析性格缺點,吐血改爲長期的問題,你就會明白苦是人自找。
http://investhof.blogspot.hk
吳瑞麟
聯絡電郵:[email protected]
輸家的性格(二) 名人堂 吳瑞麟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4/01/blog-post_12.html打過電腦遊戲「三國誌」的朋友,多會知道張飛的武力指數是99,在遊戲中僅次於呂布的100,不論單挑,或是羣毆,威力極爲驚人。但在孔明、龐統及一衆原屬於劉璋的智將,加入劉備集團前,基本上沒有勁智將輔助的張飛,是半個廢人。只要對方有個智力超過90的智將,略施小計,這位喝斷長板橋的虎將,不是陷入「混亂」狀態,變成「一舊雲」,任人魚肉打不(能)還手,就是誤信「僞報」,以為大營被襲,急急退出戰場;最慘的是中「內訌」計,99武力打自己人,死得人多。
想帶出的道理:一個缺點(智力低下),就算有無數個優點(好打、勇武萬人敵、有義氣等),「零乘以任何數都是等於零」,一個缺點抵消了N個優點,難逃悲慘結局。
投機者的性格,也如是。單一個性格缺憾,就會令你永遠無法擺脫當輸家的命運。聽起來好像很玄,不過說破了,是簡單到不堪的道理,只是常人多不自省。
用我一個朋友G的故事來解釋:此君名牌大學畢業,高大威猛,相識滿天下,學識淵博,博覽羣籍,連CFA這種難過考狀元的考試,也如吃生菜般過關。但其性格罩門之一,就是極爲浮躁,即是急躁,不沉穩,專注度不夠。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好急、好急、好急;好快、好快、好快。
舉個例子:朋友G是集中注碼賭細股,組合持股五隻,每隻約佔20%注碼,如果落注後有甜頭,隨時會疊注,一隻個股佔組合可達40%!如果時來運到,手風奇順時,組合極速就會有1-2成的回報,爽到不得了。炒法如其人,發達要極快, 等多日都唔得。
只是人有三衰六旺,好運總有盡頭時,一時殺得勝起,重錘出擊的部位,看錯時沒有止蝕輸到入骨,組合大幅虧損,傷了本錢,失卻信心,自此炒運,直墮谷底。人也變得抑鬱起來,終日哀聲嘆氣,自困愁城。
其打法有嚴重破綻,除非命中率是100%,不然一次出錯(例如買入公司忽然長期停牌甚至清盤),輸掉比方說40%本錢,剩下的資本要倍翻,才能追平,而朋友G多是聽消息,破位追買細股,長炒下去,終會碰到下一隻773或246,沿用舊法,基本上PK只是時日問題。
撇除買入停牌股的風險,另一個問題,是要克服所謂「烈火戰車效應」。以前有套戲叫「烈火戰車」,主角劉德華,是非法賽電單車的高手,200咪入灣,心不跳, 氣不喘,直至一次意外重傷後,死裏逃生,心理有陰影,每次入灣,懼而收油,天下第一,變成天下極七。
大注集中買熱炒細股,股與股相關性走勢極高,其實等同踢波時踢十個前鋒,零個後衛,攻擊力強到飛天,單日贏成計不難,但關鍵是倉位總盈虧波動性幾大,今日可以贏一成,聽日可以輸「八趴」。朋友G輸過大錢後,心理上無辦法應付到這種波動,明明選中股,但當從高位回調1-2%時,就顶唔順要收油,獲利以求舒緩壓力。近半年市旺,沽出後升五成甚至幾倍的股票,不在話下。因爲「烈火戰車效應」,選中股都贏唔到大錢,抑鬱更深,信心更沉。
人有慈心,不忍觀之,遂暗示其問題根源,在於注碼管理,必須集中火力根治,斷不可分心於測市、選股、看其他無聊的投機書籍(其實他選股沒有問題,如果他是buy and hold的話,過去半年獲利可以達到倍計),甚至推薦一些專門的外國書本,希望朋友G能夠自我醒悟。初時,鬥志激昂,立誓要今年內,精通注碼管理心法,本以爲事情會有轉機。
是時候插入那個老掉牙的寓言故事:有隻蠍子想過河,可是蠍子並不會游泳,剛巧游來一隻青蛙,於是蠍子就請青蛙幫個忙,請青蛙背牠過河。青蛙很害怕,怕蠍子有毒的尾巴,所以不肯幫忙。蠍子說:「我不會傷害你的,如果我中途傷害了你,那我們就會一起掉到河裏,我又怎會那麼蠢,沒好處的!」青蛙想想,也覺道理,於是便答應背蠍子過河。可是到河中時蠍子真的蟄了青蛙一下,於是青蛙便問:「為什麼要蟄我?為什麼要傷害我?」蠍子說:「那因為我是隻蠍子,蟄人是我的天性...」
本性難違啊。浮躁,就是急躁,不能集中。
先是聽另一朋友推薦,買套股神傳記「雪球」,預備參透價值投資心法,透過十年刨一股,買入後永遠持有,獲得神級回報。得悉後不禁嘆曰:生香港腳,卻去買必理痛,何其XX,連個股跌2%都像給蟻咬,卻去學買入後永遠持有的心法…
跟着見注碼管理的書中,有提到設計投機系統(mechanical trading system),即日內(沒有誇張)就要立志去做「mechanist」,設計系統,四周打鑼打鼓,找軟件做back-test了。另一個朋友笑X到眼淚水飛噴曰:「今日先學識寫個日、月、田果幾隻字,就即刻找出版社,預備做金庸第二!」。其實根本連最基礎的概念,都未了解到一成,但是本性如此,「我唔X理咁多啦,快快快」,我深信一個止蝕位都不懂得定的交易員,去設計系統,等同一個會考數學不合格的人,去設計核子反應堆一樣。Good luck。
***
寫這篇文章,不是爲了寸人。其實這次感受那麼深,因爲自己以前也是很浮躁的人。一個跟小弟有仇的人曾經說過:「吳瑞麟無X用,一世人做事都是不能堅持!」大家一定要記着,你的仇人是最了解你的,話是最有參考價值,親戚、朋友多只會說:「假的好話」。
以前我就是今日研究巴菲特,明天就研究科斯托蘭尼,後日就研究turtle trading。所以以前的我,是天生當寫手的材料,話題永不重覆,今日「分享」商道「財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中的投機奧義,明天就是「人品好、牌品好」與投機者的性格修養。洋洋大觀,天花亂墜。但這些研究,等同生香港腳,卻去食必理痛,根本沒有對症下藥,不管你吃十排特強必理痛,腳還是會癢,甚至出水,除了自我滿足,不單對投資方法缺點,沒有藥到病除的效用,也賺不到虛名(因爲是幕後代寫),反令自己更遠離真正的投資之道。
有一次去聽禪修講座,師傅說到,人太過沉迷追尋書本上的知識(knowledge),反而沒法得到智慧(wisdom),這就是佛家所說的「智識障」。昨晚看一個RTHK的「功夫傳奇」,用來解釋這個道理很適合:兩個香港武術高手,去印度跟當地的高手過招。真打完後,那位香港高手很感嘆,(大意是)對方練的都是「死的武功」,平時練習時,都是打套路,沒有實戰的練習。一旦對方不是同門,出手的角度和招式不同,立時就變得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接招。
禪修師傅的教訓重點:智慧的來源,來自實修,就是來自分析失敗的經驗,總結出失敗的原因。如果書本的理論,沒有預期的效果時,不要死命地從書本中找答案,不如把書本的知識拋棄,用一個全新的角度去分析。
例如我另一個朋友,他迷信奧尼爾的CANSLIM理論,絕對不能提到個cup字,不然就會被逼聽幾個小時關於cup and handle的理論,如果奧尼爾有港澳粉絲會,他絕對有資格做永遠會長。但他的實際成績,卻是連ibond都不如。很不服氣,決定額外深研一個臺灣交易高手,和另一位美國投資心理學家的理論,看能不能挽既倒之狂瀾。但我知道實際的解決方法:其實他只需要一個或多個鬧鐘。
因爲他很晚睡,起牀很晚,股價突破時,他還在跟周公會面,到他起來時,已經離開買入點幾十里了。此外,很奇怪,他永遠沒有提起元祖的7%止蝕法則,卻莫名其妙地用N種不同、極爲隨心的方法去定止蝕、止賺位。更離奇的是,信CANSLIM,卻有畏高症的,看到新高時,會畏懼不敢追入。
他也是一個很浮躁的人,集中力不高。浮躁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永遠不會分析失敗的經驗。因爲分析自己的交易記錄,極爲費時和要極強的集中力(一年上起碼百次交易,隨時連單據都唔齊,又要把數據整理好),隨時要幾個月才找出問題的表像,以及後面的心理根源。以一字總結,就是慢,性急的人,最爲厭惡。
如是者,一切依舊。繼續浮躁,失敗永續,不管你有幾多項強項。
P.S.此文且作2014年的New Year Resolution –希望自己能夠長期維持集中力,有耐心地慢慢把缺點改掉,戒浮戒躁。
http://investhof.blogspot.hk
吳瑞麟
名人之後被當街貼大字報追債
|
|
古語有云:「富不過三代。」雖然時至今日,這句魔咒未必成為定律,但總有些子孫失守祖業不特止,更往往弄出爛攤子,敗壞先祖名聲外,隨時將先祖基業毀於一旦。上週三,本地名人周永泰家族的後人,且是龔仁心的姨甥周嘉豪,竟被財務公司公開追數,其灣仔公司及半山羅便臣道一號住所樓下被貼滿追債大字報,內容更涉及他父親,前輔警總監周湛樵。周嘉豪出身名人之後,已故的周啟邦也是他堂叔,而另外兩位叔父也名頭甚響,其中周湛燊曾任屋宇地政署長及馬會副主席,而周湛煌曾是上市公司宜進利的主席。雖然家族顯赫,但周嘉豪似乎解決不了是次追債行動,如今一街都是追債大字報,相信他有排「頭痕」。 上週三黃昏,接近放工時間,灣仔近合和中心的一幢商業大廈及半山羅便臣道一號住宅大廈,其樓下及附近貼滿了追債大字報,內容寫了:「周嘉豪欠人1,000萬,老豆周湛樵博士欠債還錢,立即還錢。」另外還登出債仔周嘉豪的身份證及相片,路邊不乏駐足觀看的市民。 周永泰家族後人 周嘉豪未必廣為人所熟識,但他父親周湛樵則算是名人,周湛樵是○一年退休輔警總監及第一位華人拆彈專家外,他還不時接受傳媒訪問,緬懷昔日周家的光輝歲月。周家歷史可追溯至周永泰,其祖籍東莞,於一八六○年來港營商,兒子周少岐承繼了周永泰的商業王國,當中涉及航運、保險及銀號等。周少岐後來更成為港英定例局(立法局前身)議員,為周家奠下「望族」的基石。周少岐死後,兒子周埈年接管家族生意。周埈年於政壇的表現亦不遜其父,他先後被委任為定例局議員及行政局議員,是首位華人獲港府特別頒發「終身議員」銜,破紀錄與八位港督共事,叱咤政商界逾三十年。周埈年和他的堂兄弟周錫年同被英女皇封為爵士,而周錫年之子周啟邦一直以來是社交界名人。周湛樵以前接受訪問時,說自小時父親周埈年已表明家族生意只留給長子嫡孫,即他的大哥湛霖,故他自己與二哥及四弟,自小便知要另謀出路,所以二哥湛燊成為工程師,後更官至屋宇地政署長及馬會副主席;他選擇當差,湛煌則自行創業,之後成立了上市公司宜進利。 羅便臣道一號 周埈年於七一年去世,而長子湛霖亦於三年後因肝病辭世。經湛樵的姑媽等人一致決定,家族生意遂改由周湛樵繼承,當時任職警隊督察的湛樵唯有辭職,轉做輔警。周湛樵接管生意不久,便把祖屋所在地羅便臣道一號改建為廿八層高大廈,並將大部分單位出售,族中各人現只保留高層自住。原本周家在羅便臣道一號的祖屋是一座過萬呎的西班牙式別墅,無遮無擋對正維多利亞港,但因風水關係,大門特意斜開來向着鯉魚門,收食正財運之效。但巧合的是,當七五年周湛樵將祖屋別墅改建為多層大廈後,其家族運勢也隨之節節向下,如周湛煌自二○一○年初,已被星展銀行入稟追債約近七千萬元,而其任職主席的上市公司宜進利於一一年七月亦正式被除牌。 龔仁心親戚 而周湛樵及周嘉豪兩父子,上年曾被財務公司入稟法庭追債,至上週三,周嘉豪更被人貼追債大字報,家族顏面大受影響。據財務公司職員爆料,上年十月,周湛樵及兒子周嘉豪二人上財務公司借款一千萬元,並以一間公司股份作抵押,而該公司持有羅便臣道兩個單位的部分業權。周湛樵更為借款人的兒子作擔保,不過今月初周嘉豪還了第一期四十萬元的貸款後,便無以為繼及一直「潛水」,其後更向財務公司聲稱,會將貸款轉為另一親戚龔仁心作擔保。上週五下午,記者訪問周湛樵,他初時對兒子欠債一事不願多談,直至聽到記者問及龔仁心的名字,周湛樵才承認龔是太太的親戚,但他們卻很少來往,只是龔仁心兒子結婚時,他有出席過婚宴。「佢(周嘉豪)外面搞生意嘅嘢我無理到,借錢做生意好平常啫,至於還錢嘅嘢等佢自己搞掂啦……總之,我無陪佢上財務公司,亦無做佢擔保人。」 回港後爛滾 據同為富二代的Raymond表示,英文名叫Bernard的周嘉豪原本是一個出色的人才。據知周嘉豪一直受嚴父管教,故他對父親是十分敬畏,在英國完成碩士課程後,便加入當地的P&G集團任職部門主管,後更娶一名英籍女士為妻,當收到父親要他回港的訊息時,周嘉豪還怕守舊的父母會不喜歡他的英籍太太,還幸他父母很快便接受了與他一齊回港及留港教英文的太太。周嘉豪自返港後便習染了富二代的陋習,除愛追公司內的女下屬外,還常北上冶遊,更不時將他國內眾女友的「名冊資料」向友儕炫耀,「以前打佢香港手提成日無人聽,一打佢大陸手提就搵到佢,差不多內地各省市佢都有女朋友。」Raymond表示,嘉豪為人不定性弄致太太與他離婚外,更因太貪玩和不擅長做生意而陷入財政困難。據知當大字報一貼出街,周嘉豪即主動聯絡財務公司,並承諾今月中會如期還款,不過其身邊朋友卻不表樂觀,「世家子弟搞成咁,證明佢已無乜路可以行,就算龔仁心照佢都無用啦,況且龔家出名節儉,咁點幫呀?」 |
|
水木年華繆傑:如何利用“名人效應”推動創業成功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4/58223.html
繼前兩次反響熱烈的分享會後,黑馬營同學這次迎來了水木年華的繆傑。作為“明星”創業者,繆傑有“很多得天獨厚的優勢”。明星效應是一個巨大的杠桿:運用的好,對企業有很大幫助,反之則會傷及產品甚至明星本人。昨天i黑馬頭條《任泉口述:創業不是玩票,我開餐廳三個月就能賺錢》就充分說明了這點。如何運用明星效應?1月10日,繆傑在黑馬營4期微信群為同學們做了分享。以下為繆傑口述。明星為什麽創業?明
星進行創業,從某種含義已是第二次創業。第一次創業是把自己從普通人打造成明星的過程。二次創業有很多得天獨厚的優勢,例如陳年的凡客、雷軍的小米之所以
獲得了這麽大的成功,因為他們並非第一次創業,他們之前的創業給自己創造了的資源以及平臺,使他們擁有和首次創業者不同的打法,所以第一次創業的人模仿不
了厲害如陳劍、雷軍這樣的人物。明星為什麽創業?因為可以玩一些別人想不到的打法。明星利用打造自己過程中所積累的資源和已有成就,展現出
的打法是一些超常規的、同時別人模仿不了的打法。這也是明星創業的一個有利點。例如我們的歌迷就是我們的用戶。在中國我們的歌迷不止幾百萬,每天聽我們歌
曲的、關註我們的人也不下於幾十萬。以此為標準的話,我們已經擁有一個很好的創業平臺。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如何盤活這幾百萬的用戶和幾十萬的活躍用
戶。這些龐大的用戶群給了我很大的信心,鼓勵我去進行下一步的嘗試。如何選擇合適的明星代言?明星效應所產生能量是一般商業的宣傳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它可以讓一個企業/項目贏在起跑線上,以一種更快的方式起跑。舉幾個例子:1、有一年HP收購康柏電腦花費30億美元,獲得的僅是各大科技類報刊幾百字豆腐塊大小的版面;於此同時,謝霆鋒和王菲公開場合牽了手,各大報紙用了大半版甚至整版面宣傳此事。從宣傳效應來說,謝霆鋒和王菲只要在大眾面前牽一下手就超過了HP幾十億美金收購康柏的效應。2、
水木同創文化的一個股東是完美時空的董事長,06年完美世界遊戲上線,我們幫他做了一首主題曲―《完美世界》。因為這首歌和06年春晚“和諧”的主題非常
接近,這首歌便登上了春晚的舞臺。作為一般的企業,需要花費很多資金才能上一次春晚,還僅能得到主持人一句口播----“某某公司向大家拜年”。相比之
下,我們把“完美世界”的主題曲搬入春晚的代價幾乎趨近於0。收獲到不是一句問候語,而是長達3、4分鐘的時間。第二天,《完美世界》發布一條新聞稿,完
美世界遊戲的主題曲成為第一個上春晚的網遊主題歌。大家在尋找明星代言的過程中,必須遵從市場的定律――明星要符合產品的特質、符合產品使用人群的特質,否則效果會非常奇怪。比如某知名相聲演員代言減肥茶,代言人在群眾心目中是一個使用者,而使用者依舊是個胖子,這樣的代言結果非常的可笑。明
星代言的結果是用戶分流,喜歡我的人模仿我,不喜歡我的人排斥我,這就是明星效應的合拍性、排他性。事實證明越火的、人們議論越多、影響力越大明星,往往
是爭議很大的明星。喜歡、追隨某位明星的人和討厭、批判這位明星的人是一樣多。簡而言之有多少人愛你就有多少人恨你。這類明星自身不用擔心,明星需要爭
議,爭議才有話題,才受到大家的關註,只需要消費愛他的人。甚至很多人討厭一個明星,而少許愛他的人反而產生更大的消費力。相反,一個全面明星的消費效應未必有這麽大。例如某影壇一哥代言的產品基本都倒閉了,即便很多人都喜歡他,這是因為他的粉絲缺乏情感消費需求。又如某歌壇一哥,沒有什麽人恨他,也沒有那麽多人愛他,他的演唱會反而不如一些小眾歌手。既然有爭議的明星都是兩面性,那麽使用明星代言自然造成了雙刃劍的效果。一方面激發明星粉絲們的購買欲望,同時把討厭此明星的人拒絕在外。另一方面,討厭代言明星的人未必討厭產品,僅是因為討厭明星而抹殺了潛在用戶。明星不是救命稻草,而是放大器我
相信很多朋友日後的商業活動中會以各種方式和明星合作,例如和明星一起創業、找明星代言。明星代言給大眾傳遞的概念是我在使用這個產品,因為我覺得好,所
以你也會覺得好,大家也一起來用吧。這樣鼓勵明星的粉絲中那些認可明星的生活方式、價值觀,渴望和明星達到一定高度和品位的人去購買這些產品。從這點來
說,明星其實不是在為產品代言,而是在為產品的使用者代言。明星創業只需要自己的努力告訴大家現在我在做什麽事情,而明星代言大眾要記住明星的名字、產品的名字、明星與產品之間的共同點。這就是代言和創業的差異。明星創業站在生產者角度上,而明星代言站在使用者角度向大家推廣。明星創業所有受眾知道明星在做這件事,大家更關註與明星在這方面的專業性。明星代言大家不關心明星在這個事上是否專業,只要生活習慣、品質是我認同的,那麽大家就會尊崇這個明星的代言效果。明星效應產生的效果是一個加速器、放大器,是通過更少的時間、更少投資實現更長時間、更多投資帶來的效果。但是既然是放大器,正向放大和反向放大的效果是一樣的,正向把一個企業盤活的速度很快;相反產品本身有問題,死的速度一樣會被放大、被加快。所以我判斷一個項目可否進行、可否參與的一個標準是-----這個產品去掉水木年華四個字產品依舊可以存活、正向盈利。加上水木年華四個字會讓產品進步一日千里;反之,大家一塊玩完。明星是肥料,而不是土壤。一個項目存活是因為其符合商業規律、有自身特點和健康的計劃。如果土地本身是肥沃的,明星的參與會讓麥苗生長的更加茁壯,速度提升;如果項目是一個戈壁灘,那麽怎麽澆水,該死的一樣是死。 明星創業,站在臺前還是幕後?明星創業,分為站在前臺還是後臺兩種形式。一是以自己的形象區宣傳,告訴大家我在幹什麽事。此情況適合B2C,我的消費用戶是普通的用戶,利用自己在大眾的影響力,轉換為更多的消費力。二
是利用自己在某些行業內的資源、影響力、平臺,默默的在後臺賺錢稍微後臺一些的創業。此情況適合B2B、B2G。比如謝霆鋒,在面對B2C的產品,會用代
言的方式(做廣告);然而他自己的公司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影視後期制作的公司。這個公司將英皇所有電影的後期特效制作工作全部包攬下,盈利非常可觀。這就是
明星在幕後默默賺錢的故事。明星應努力維持藝術氣息明星≠商人,明星和商人在歌迷和百姓的形象存在差異。明星給大家展示更自我、更個人,更感性;商人給人更理性,專註、考慮他人的形象。我
這方面沒有很多經驗,直覺告訴我創業中應該努力維持藝術氣息,不要那麽多商業氣息,當歌迷/影迷/粉絲發覺你已經變成一個商人,他們會很崩潰的。你可以做
這樣的事情,但是千萬不要做這樣的人。在創業過程中,我保持理性思考,同時努力從心里到外形上維護一種依舊感性的狀態,這個也是維持明星效應的一個方式。創業是一個長跑,比的是耐力,明星創業、明星效應、明星代言都只能幫助你在這場比賽中站在比別人更靠前的起跑點。如果是一個短跑,可以贏得很輕松;但是創業是長跑,你可以在開始領先,而最終決定結果的還是產品/項目自身的耐力。再來看一下黑馬營同學對明星創業的思考。1、高葫蘆娃:類似服裝這樣有些不達預期的項目,是否和明星效應關系不大?繆傑:明星效應,因為反響相對較大,所以留給自己的試錯機會相對較小,沒有太多的機會調整。兩批貨上去,不達預期,就必須迅速煞車,否則就沒有翻身的機會了。2、高葫蘆娃:怎麽兼顧創業與演出?在公司內如何轉變明星老板和普通員工相處?繆傑:(1)音樂工作是根基,根沒有了,樹長的再高大都會沒有養分死掉。(2)公司的員工就是要把我當做明星,這樣員工才會有士氣,才會以工作為榮。決策上的事,和管理層溝通,由經理層面去宣布和執行。繆傑的現身說法不只是這些內容,欲知詳情,請聯系《創業家》銷售總監馮良玉女士(電話:13520720175),她會告訴你如何加入黑馬會/營。黑馬營鏈接:http://hmy.iheima.com/【黑馬在線分享會.1】任曉倩&黃光明:魔漫相機是一款產品【黑馬在線分享會.2】豆果網王宇翔:創業者如何後來居上?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孔明明 和陽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韋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