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融機構薪水冰火兩重天 同崗不同酬原因何在

金融行業本身就是一個“吸金”的行業,因此,在薪酬方面也一直居於“笑傲江湖”的位置。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在A股前三名高管報酬總額最高的前十大公司中,金融行業公司占領了半壁江山。此外,金融行業前三名高管的報酬均值為868.26萬元,比去年同期的758.71萬元提高了109.54萬元。

不過,同處金融行業,不同公司過去一年在薪資報酬方面的投入大不同,既有“瘋狂”加薪者,也不乏“大幅”降薪者。另外,有些金融機構對相同崗位基本上給予類似的薪水,但是在一些公司中,“同崗不同酬”現象嚴重,差別大的可以達到十倍,這背後的原因何在?

金融機構薪水情況“冰火兩重天”

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在A股前三名高管報酬總額最高的前十大公司中,有5家為金融行業公司,分別為中國平安、海通證券、長江證券、第一創業和太平洋。另外幾家公司分別為萬科A、金科股份、萬達院線、中興通訊和金風科技。可見在中國,金融和房地產行業的薪酬標準仍然是處於“傲視群雄”的位置。

具體來看,中國平安對高管仍然是最慷慨的,2016年其前三名高管的報酬總額為3293.25萬元。過去一年薪酬快速增長的海通證券在這方面開始與中國平安“比肩”,達到了3206.47萬元。

尾隨其後的長江證券、第一創業、太平洋證券的前三名高管的報酬分別為1809.51萬元、1737.96萬元和1652.99萬元。

盡管在去年一年,金融機構面對的是同樣的市場環境,但是給予員工的薪水呈現了冰火兩重天的情況。如上文提到的海通證券,去年一年的年度報酬總額上升了4447.96萬元,華泰證券、太平洋證券也分別上升了1428.72萬元、1170.11萬元,與之相關的就是公司前三名高管的報酬分別上漲了2115.17萬元、598.13萬元、421.89萬元。

正因為公司薪水普漲,海通證券的總經理助理林湧2016年稅前薪酬為1549.40萬元,較2015年增長了3.75倍,一躍成為2016年證券業的新“打工皇帝”。

但是,並非全行業都能享受到此等福利,仍然有不少金融機構選擇了在去年進行大幅度的降薪。中信證券、平安銀行、招商銀行去年的年度報酬總額分別減少了4586.81萬元、1759.33萬元、1741.10萬元,前三名高管的報酬也分別減少了749.08萬元、482.87萬元、412.96萬元。

銀行的降薪具有普遍性,在當前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不良率有所擡頭,銀行的利潤也因此進一步收窄,因此員工的薪酬也在成本控制的壓力下有所收縮,不少銀行也進行了薪酬制度改革。

同崗不同酬為哪般

有趣的是,在一般人的理解中,同樣的崗位,收入應該相差不大,但在金融行業卻並非如此。

如上文提到的海通證券總經理助理林湧的收入高達1549.40萬元,但其實,在海通證券一共有4位總經理助理,除了林湧之外,還有李建國、陳春錢、和張向陽,他們去年的年薪分別為455.5萬元、434.61萬元和390.71萬元,同樣的崗位名稱,收入差別相當大的。

據了解,林湧除擔任海通證券母公司總經理助理外,同時還是海通證券境外子公司海通國際的掌門人,海通國際副主席及集團行政總裁。業內人士分析,林湧此次薪資大幅上漲與海通國際去年業績增長有很大的關系。

在太平洋證券,公司一共有7位副總經理,其中6位副總經理的收入基本上都在320萬元—360萬元之間,而兼任財務總監的副總經理周嵐的年薪則達到644.88萬元,比總經理李長偉的585.59萬元還要高,這主要是因為其兼任財務總監。

在第一創業,同崗不同酬的現象也是比較普遍的,如公司一共有三位職工監事,分別為王立洲、孫晶和屈婳,他們的年薪分別為261.17萬元、83.53萬元和20.24萬元,差距明顯。

業內人士認為,在金融行業,同崗不同酬是非常正常的現象,畢竟同樣崗位,人的資歷和能力可能差別還是很大。以研究員為例,一般的研究員可能一年的收入十幾萬,而新財富研究員年薪數百萬,懸殊的收入差距,也是行業的重要工作動力。

記者了解到,在一些金融機構對於同一崗位,采取了基本上采取了同工同酬的做法。如在招商證券,基本上副總裁一職的收入都差不多,四位副總裁的年薪基本上處於相差無幾的狀態,分別為367.61萬元、375.02萬元、376.6萬元和376.6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408

新三板掛牌PE 整改大限將至業績冰火兩重天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04/1101436.html

在嚴格的行業信披要求下,新三板掛牌PE披露的2016年年報揭開了他們的神秘面紗。業績增長和下滑的掛牌PE各占一半,兩家私募證券基金陷入虧損,由於股市下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成為掛牌PE最大的傷痛。

5月,新三板掛牌私募還將迎來另一場關乎命運的大考,股轉系統去年5月發布的8條私募掛牌新規將滿一年,逾期未完成整改的PE可能面臨摘牌。由於整改實施細則一直沒有出臺,部分機構仍在與監管者溝通,以免遭退市的命運。

九鼎集團最多金

截至5月1日,新三板掛牌PE機構中已有27家披露了2016年年報,凈利潤最多的依然是九鼎集團。

九鼎集團去年凈利潤達到20.4億元,同比增長2.5倍,營業收入103億元,同比增長3倍。公司最賺錢的兩架馬車是旗下的產業投資平臺拉薩昆吾和PE業務平臺九鼎投資,去年分別盈利21億元和6.28億元。

九鼎集團財報還首次並入了以百億元代價全資收購的富通保險,富通保險去年為九鼎貢獻了1.9億元凈利潤。目前,九鼎的金控版圖已囊括保險、證券、私募、公募、支付、P2P等金融板塊。

根據九鼎投資年報,2016年公司有8家已投企業在A股上市,全年完成27億元基金本金退出,收回金額103億元,綜合年化收益率(IRR)達43.76%。截至去年末,九鼎投資累計管理基金273億元。

掛牌PE中第二賺錢的是天圖投資(833979.OC),天圖投資去年凈利潤高達7.1億元,同比增長56%。其中,投資管理業務收入1224萬元,項目退出帶來的投資收益為2.3億元,而公司業績的真正大頭在於高達5.3億元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從整個行業來看,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是掛牌PE機構2016年的公敵。由於去年股市整體下跌,大多數掛牌PE機構持有上市公司市值出現縮水。九鼎集團可供 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達-28億元,中科招商(832168.OC)、矽谷天堂(833044.OC)、信中利(833858.OC)等都受累於 股市下跌。

不過,公允價值變動卻成為天圖投資去年盈利最大的進項。財報顯示,由於再融資,公司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較上年有大幅增長,公司去年增加股權投資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形成的金融資產達22.5億元。

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有可能是天圖投資的已投項目在新一輪融資中估值大增所致。公告顯示,公司所投項目包括周黑鴨、蘑菇街、德州扒雞、慈銘體檢、51信用卡等等。

北京國科金服總經理助理陳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級市場整體流動性不佳,PE/VC股權投資項目的價值只有到每一輪融資的時候才能更新,比如在B輪到C輪之間,項目有沒有增長,一是不知道,二是浮盈不能計入會計收入。”

他表示,PE機構投資階段靠後,傾向於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把項目運作上市,因此二級市場的波動直接影響到PE的收入,如果股市不好,他們的收入不會好到哪里。而VC機構無論是賭賽道還是賭風口,單年業績都有明顯的大起大落,有豐年和歉年的說法。

掛牌PE業績兩極分化

雖說都是幹私募行業,但是27家掛牌私募管理機構業績分化顯著,其中9家掛牌PE去年凈利潤超過1億元,另有9家不足1000萬元。

14家PE去年凈利潤同比增長,增幅最大的是債券型私募證券基金合晟資產(833732.OC),公司去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4倍至2.17億元。

同時,有13家PE凈利同比下跌。降幅最大的是兩家股票二級市場陽光私募達仁資管(831639.OC)和菁英時代(833899.OC),盈利分別同 比增長-198%和-139%。達仁資管凈利潤從2015年的8000萬元變為2016年-8000萬元,公司表示,由於去年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低迷,公 司資產管理規模增加,但是業績報酬明顯下滑。

截至5月3日記者發稿,另一家掛牌陽光私募思考投資(831896.OC)尚未發布年報。接近公司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公司年報已於4月29日編制完成,由於近期陸續成立了子公司,目前年報尚在主辦券商複核階段,報告將會於近日披露。

東北證券新三板研究中心總監付立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私募行業的分化大有愈演愈烈之勢。PE投資的標的選擇從之前粗放型大而廣的選擇方式,演變為當前集約型小而精、考驗專業能力的選擇方式。

他認為,“私募行業在我國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整體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特別在管理和退出這兩個環節,一些企業會勝出,但另一些企業會因為前期積累不 夠、專業能力不夠,表現出劣勢,慢慢退出這個行業。另外整個金融環境不確定性較多,政策的變化較大,私募行業的分化加速了市場優勝劣汰的過程。”

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今年一季度,國內私募股權投資市場延續去年平穩發展態勢,共有792家企業從PE機構獲得融資,其中已披露金額的711起投資事件的總融資金額達到1764億元,同比增長29%。

新三板PE整改大限將至

5月,新三板掛牌私募還即將迎來另一場關乎命運的大考。

去年5月27日,在監管者叫停PE機構掛牌、融資後,股轉系統公布了PE公司掛牌的八條新規,包括管理費和業績報酬占收入來源80%以上,私募機構作為 管理人在基金中出資額不得高於20%,VC類私募近三年年均實繳資產管理規模在20億元以上,PE類私募近3年年均實繳資產管理規模在50億元以上等等。

股轉公司要求已掛牌PE按照新規整改,期限一年,屆時不滿足條件的將面臨摘牌。

如今期限將至,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已經有8家掛牌PE發布了自查整改公告。天信投資(831889.OC)和麥高控股(834759.OC)註銷了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並完成了剝離私募基金管理業務。

天信投資於去年底完成了對四只證券投資基金產品的清算,對無法清算的10只基金產品進行管理人變更,公司主營業務變為證券投資咨詢以及財經資訊等。

此外,九鼎集團、思考投資、天圖投資、浙商創投(834089.OC)等PE都發布公告稱符合新的監管規定。中科招商則將把PE管理基金放在前海中科招商一個籃子中,和自有產業基金分開,以滿足管理費占80%的規定。

記者了解到,由於整改實施細則尚未出臺,部分掛牌PE仍在與監管者溝通,以免遭摘牌的命運。

去年9月,股轉系統發布私募行業信披指引,要求掛牌PE詳細披露存續基金的基本情況,在管項目的財務情況和估值,退出項目的投資金額、退出方式和IRR(內部收益率),以及自有資產投資的情況等等。

陳偉認為,私募行業的競爭優勢就在於信息不對稱和個人能力,監管者的披露要求可能涉及行業機密。規則的彈性可能也很大,監管層也在探索到底什麽程度是合適的,一年整改期會是一個摩擦的過程。

從2016年年報看,只有九鼎集團作為金控集團沒有按照股轉指引規則披露細節。各家PE披露程度也不盡相同,除了矽谷天堂,多數掛牌PE都沒有披露單只基金的IRR和詳細的項目估值辦法。部分PE也沒有披露投資項目的名稱和財務情況。

上述接近思考投資的人士認為,加強披露的透明度有利於提高整個私募行業在社會的認可度。他表示:“私募已經公募化管理,既然現在管理要求這麽多,不妨把標準提到更高一個層次,提高到IPO輔導標準,這樣監管層才會更放心,我認為是越透明越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172

冰火兩重天,短視頻變現如何破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20/164234.shtml

冰火兩重天,短視頻變現如何破局?
南七道 南七道

冰火兩重天,短視頻變現如何破局?

下一個顛覆辦公室小野的,絕不是另外一個小野。

來源 | 南七道(ID:nanqidao)

作者 | 南七道

短視頻是真火爆。一波又一波網紅爆發,Papi醬、辦公室小野、瞎看什麽等,賺了眼球,又有不菲收入。但對大多數短視頻團隊來說,生存與發展並不樂觀,競爭越來越大,生存環境越來越殘酷,投入成本大、運營門檻高、盈利少之又少。短視頻項目怎樣變現?存在哪些商業模式?怎樣實現可持續運營?

短視頻火爆,變現模式有限

90

野食小哥、大胃王密子君、閱後即瞎、陳翔六點半等項目快速崛起,采摘了短視頻創業的第一波紅利。但對於大多數創業者來說,短視頻各個領域已經形成頭部,品牌打造的難度日益增加。從播放量看,UGC貢獻了平臺90%多的內容,然而,頭部的PGC卻瓜分了90%的流量。短視頻的品牌需要更多精力和耐心去打磨,變現已成持續發展下去的核心訴求。

目前短視頻的變現模式,主要是靠平臺分成和補貼、廣告變現、粉絲打賞等。平臺補貼和分成方面,各大平臺策略均不一樣。騰訊推芒種計劃,為優質帳號提供保底資金扶持。而今日頭條,提供的是一千人一萬元的保底計劃,不過現在已經停止了,主推的是流量分成。而後入局的阿里大魚號,采用策略更偏重定額獎金激勵,每個月提供一萬的現金。據其6月收益數據顯示,短視頻總體收益上升78%,月度獎金總額1866萬元。獎金覆蓋在短視頻創作者中應還算廣泛。

再看國外,全球最大的視頻平臺Youtube也有類似政策,如果Up主同意Youtube在視頻前面插播廣告,平臺會將55%的廣告費用分給Up主。出於對原創者的扶持,Youtube在廣告分成方面也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廣告會通過夥伴項目和MCN公司,分配給UGC視頻內容方。反觀目前國內的廣告分成,並沒有像Youtube一樣明確的分成標準,各家都比較模糊。

22.webp (1)

短視頻節目《陳翔六點半》

再看另外的廣告變現,國內短視頻的廣告形式一般分為四種:貼片廣告、浮窗LOGO、內容軟植和視頻賣貨。然而,由品牌主直接找到創作者投放的這種方式,基本上只屬於頭部創作者的專利。中小視頻創作者幾乎沒機會分上一杯羹。再者,即使有了流量,這種變現方式卻並不一定順利,現在如日中天的短視頻《陳翔六點半》,單集全網破億已是常態。但從廣告公司拿到的刊例顯示,單集視頻的廣告報價不過20萬的區間,有時實際交易價格僅為5萬。這和主創團隊所在地域、背景,商業拓展談判能力等都有密切關系。

從收益構成的角度來看,通過廣告變現取得的收益,比平臺分成和補貼所得的數額一般要高得多。但目前短視頻廣告市場並未十分成熟,就TalkingData今年5月發布的16年移動廣告行業報告顯示,在廣告形式中,最受歡迎的廣告形式依然是信息流廣告,而視頻廣告僅僅是其1/3的占比。簡而言之,短視頻商業模式不甚明朗。

創作者如何收割行業紅利?

商業模式不明朗,創作成本高等形成了一系列發展問題,平臺因而也推出了一系列“治標之方”。在大環境下,短視頻創作者如何及時地收割行業紅利?主要註意兩個方面。

(一)選對方向比持續產出更重要

美拍上月發布《短視頻達人發展趨勢報告》顯現出一種發展趨勢,即越是內容垂直細分的達人,商業變現就越容易。

目前不管哪種商業模式,流量和變現大多都屬於優質的內容創作者,而這些作者的領域,往往是高度垂直和細分的。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越是大的品類越不容易凸現出來。比如美食類短視頻,在早期發展起來的日食記、日日煮,大胃王密子君之後,能脫穎而出的美食類視頻,基本都在大品類下再度細分的,比如野食小哥主打的是戶外自食其力、野外餐宿,辦公室小野主打辦公室奇葩美食做法等。

進入2017年,短視頻行業更加註重垂直化。大魚號剛剛發布的6月收益數據顯示,影視劇、動漫、音樂、美食、旅遊是短視頻收益的黑馬領域,尤其是美食類短視頻,短短一個月,收益增長的幅度達到120%。

對比擁有粉絲絕對數量高的泛興趣短視頻,垂直細分的短視頻在商業變現方面的效能反而更高。主要原因在於,專註細分領域的作者,其粉絲忠誠度一般較高。粉絲忠誠度越高,商業轉化力就越強,因而更容易得到品牌主的青睞。

23.webp (1)

YouTube上的旅遊博主Vagabrothers

其實在國外,短視頻定位細分化這種趨勢早有顯現。據Social Blade統計顯示,專註於做某個品類的視頻帳號,更能吸引有粘度的粉絲群體,會更有成長空間。以熱門旅遊節目為例,關註如何窮遊的Vagabrothers是YouTube上知名的旅遊博主,目前頻道已有超過35萬的訂閱粉絲,很受歡迎。

(二)適應平臺比全面撒網要關鍵

選擇更為細分創作方向的同時,緊密聯系平臺、適應規則也是短視頻階段性發展的重中之重。在商業模式不明朗的前提下,先活下去,是發展的第一步。

目前國內有明確補貼政策的包括騰訊企鵝號、今日頭條、阿里大魚號、百度百家號、微博秒拍等等。在這其中,騰訊主要是推保底扶持+廣告分成,同時通過騰訊視頻、騰訊新聞、天天快報等多個渠道分發。

今日頭條,走的是大眾草根路線,目前主要聚焦在流量分成,另外還有頭條廣告分成、電商模式嘗試等等,但都剛剛開始。旗下重點扶持的火山小視頻,采用的也是流量傾斜扶持,再進行分成,但只適合幾十秒的小視頻。而大魚號,由於阿里文娛的大平臺,分發渠道和補貼模式相對更為多樣些,包括了基礎創作獎金、短視頻專項獎金、UC、優酷、土豆等多個平臺分發收益、有流量和廣告分成,還有視頻的邊看邊買等,但畢竟大魚號實現融合只有一月有余,實際收益效果,還需要時間持續觀望。

多渠道分發,多種補貼模式的組合,會成為平臺吸引短視頻創作者的核心競爭力。不管是騰訊,頭條,大魚號,短視頻平臺和渠道都在形成矩陣化。而對於創作者而言,可以做的,是針對不同平臺不同規則,有針對性地盡可能抓住目前可以收割的紅利,在平臺的支持下先活下去。

短視頻商業壁壘形成還在於品牌IP化

短視頻要想獲得可持續的發展,關鍵還在打造自身的商業壁壘。商業壁壘看似是大平臺才需要關註的問題,但實際上對商業模式不明朗的短視頻領域來說,創業者從一開始就應該格外重視。好的商業模式,可以遵循這樣的步驟:1、找到未被滿足的需求;2、差異化的戰略定位和價值主張;3、建立起特有的盈利模型;4、整合價值鏈形成核心競爭力。

對於短視頻創作者來說,想要打造自身的商業壁壘,除了找到未被滿足的細分需求外,關鍵還在於持續不斷的品牌打造和IP化。回顧視頻網紅發展史,從後舍男孩到人大校花,從沈珂到Mike隋,一代新人換舊人,老的一批已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由於缺乏強有力的品牌和IP化,被大量的後起之秀取代。

一些在短時間內靠著情色擦邊和無聊搞笑獲得大量流量的Up主,由於缺乏IP的建設能力,很容易被公眾遺忘。在投資者看來,略有小成或已有規模的IP更有投資價值,平臺也在不斷給這種大IP導流量和補貼。

從一個ID到IP,是內容創作者一個重要跨越,也是短視頻創作生態很重要的一環。被稱為吐槽第一人的papi醬,利用各大視頻平臺走紅之後,不僅成為了積家等品牌代言人,還推出了個人的視頻網站papitube,通過視頻將粉絲導流到自己的平臺,提供子品牌和網紅孵化服務,將papi醬的品牌不斷延伸。

24.webp

短視頻網紅papi醬

短視頻雖然很熱,但是還沒到全面爆發的時刻。短視頻形態,不管對內容創業者、平臺、廣告主,都是一個新的挑戰和機遇。在內容形成IP後,團隊就有了更大的商業變現可能,可挖掘廣告贊助、轉播費、門票出售、品牌授權、周邊商品等更多變現模式。“在內容沒有發展起來的時候,大家都是以流量為主。未來內容的價值、IP的價值會越來越重要。”可以預見,在未來,垂直領域的大IP會有更大的變現價值。

所以說,下一個顛覆辦公室小野的,絕對不是另外一個小野。之所以能顛覆她,絕對不是有更奇葩的辦公室美食做法,更好吃的東西,更豪華的辦公室環境。打造下一個爆款,除了極其有腦洞好玩的想法,更關鍵的是專註於某一個細分領域,更了解平臺特性,也更善於打造自己的IP和品牌。 

短視頻變現 商業壁壘 IP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890

冰火兩重天,短視頻變現如何破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20/164234.shtml

冰火兩重天,短視頻變現如何破局?
南七道 南七道

冰火兩重天,短視頻變現如何破局?

下一個顛覆辦公室小野的,絕不是另外一個小野。

來源 | 南七道(ID:nanqidao)

作者 | 南七道

短視頻是真火爆。一波又一波網紅爆發,Papi醬、辦公室小野、瞎看什麽等,賺了眼球,又有不菲收入。但對大多數短視頻團隊來說,生存與發展並不樂觀,競爭越來越大,生存環境越來越殘酷,投入成本大、運營門檻高、盈利少之又少。短視頻項目怎樣變現?存在哪些商業模式?怎樣實現可持續運營?

短視頻火爆,變現模式有限

90

野食小哥、大胃王密子君、閱後即瞎、陳翔六點半等項目快速崛起,采摘了短視頻創業的第一波紅利。但對於大多數創業者來說,短視頻各個領域已經形成頭部,品牌打造的難度日益增加。從播放量看,UGC貢獻了平臺90%多的內容,然而,頭部的PGC卻瓜分了90%的流量。短視頻的品牌需要更多精力和耐心去打磨,變現已成持續發展下去的核心訴求。

目前短視頻的變現模式,主要是靠平臺分成和補貼、廣告變現、粉絲打賞等。平臺補貼和分成方面,各大平臺策略均不一樣。騰訊推芒種計劃,為優質帳號提供保底資金扶持。而今日頭條,提供的是一千人一萬元的保底計劃,不過現在已經停止了,主推的是流量分成。而後入局的阿里大魚號,采用策略更偏重定額獎金激勵,每個月提供一萬的現金。據其6月收益數據顯示,短視頻總體收益上升78%,月度獎金總額1866萬元。獎金覆蓋在短視頻創作者中應還算廣泛。

再看國外,全球最大的視頻平臺Youtube也有類似政策,如果Up主同意Youtube在視頻前面插播廣告,平臺會將55%的廣告費用分給Up主。出於對原創者的扶持,Youtube在廣告分成方面也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廣告會通過夥伴項目和MCN公司,分配給UGC視頻內容方。反觀目前國內的廣告分成,並沒有像Youtube一樣明確的分成標準,各家都比較模糊。

22.webp (1)

短視頻節目《陳翔六點半》

再看另外的廣告變現,國內短視頻的廣告形式一般分為四種:貼片廣告、浮窗LOGO、內容軟植和視頻賣貨。然而,由品牌主直接找到創作者投放的這種方式,基本上只屬於頭部創作者的專利。中小視頻創作者幾乎沒機會分上一杯羹。再者,即使有了流量,這種變現方式卻並不一定順利,現在如日中天的短視頻《陳翔六點半》,單集全網破億已是常態。但從廣告公司拿到的刊例顯示,單集視頻的廣告報價不過20萬的區間,有時實際交易價格僅為5萬。這和主創團隊所在地域、背景,商業拓展談判能力等都有密切關系。

從收益構成的角度來看,通過廣告變現取得的收益,比平臺分成和補貼所得的數額一般要高得多。但目前短視頻廣告市場並未十分成熟,就TalkingData今年5月發布的16年移動廣告行業報告顯示,在廣告形式中,最受歡迎的廣告形式依然是信息流廣告,而視頻廣告僅僅是其1/3的占比。簡而言之,短視頻商業模式不甚明朗。

創作者如何收割行業紅利?

商業模式不明朗,創作成本高等形成了一系列發展問題,平臺因而也推出了一系列“治標之方”。在大環境下,短視頻創作者如何及時地收割行業紅利?主要註意兩個方面。

(一)選對方向比持續產出更重要

美拍上月發布《短視頻達人發展趨勢報告》顯現出一種發展趨勢,即越是內容垂直細分的達人,商業變現就越容易。

目前不管哪種商業模式,流量和變現大多都屬於優質的內容創作者,而這些作者的領域,往往是高度垂直和細分的。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越是大的品類越不容易凸現出來。比如美食類短視頻,在早期發展起來的日食記、日日煮,大胃王密子君之後,能脫穎而出的美食類視頻,基本都在大品類下再度細分的,比如野食小哥主打的是戶外自食其力、野外餐宿,辦公室小野主打辦公室奇葩美食做法等。

進入2017年,短視頻行業更加註重垂直化。大魚號剛剛發布的6月收益數據顯示,影視劇、動漫、音樂、美食、旅遊是短視頻收益的黑馬領域,尤其是美食類短視頻,短短一個月,收益增長的幅度達到120%。

對比擁有粉絲絕對數量高的泛興趣短視頻,垂直細分的短視頻在商業變現方面的效能反而更高。主要原因在於,專註細分領域的作者,其粉絲忠誠度一般較高。粉絲忠誠度越高,商業轉化力就越強,因而更容易得到品牌主的青睞。

23.webp (1)

YouTube上的旅遊博主Vagabrothers

其實在國外,短視頻定位細分化這種趨勢早有顯現。據Social Blade統計顯示,專註於做某個品類的視頻帳號,更能吸引有粘度的粉絲群體,會更有成長空間。以熱門旅遊節目為例,關註如何窮遊的Vagabrothers是YouTube上知名的旅遊博主,目前頻道已有超過35萬的訂閱粉絲,很受歡迎。

(二)適應平臺比全面撒網要關鍵

選擇更為細分創作方向的同時,緊密聯系平臺、適應規則也是短視頻階段性發展的重中之重。在商業模式不明朗的前提下,先活下去,是發展的第一步。

目前國內有明確補貼政策的包括騰訊企鵝號、今日頭條、阿里大魚號、百度百家號、微博秒拍等等。在這其中,騰訊主要是推保底扶持+廣告分成,同時通過騰訊視頻、騰訊新聞、天天快報等多個渠道分發。

今日頭條,走的是大眾草根路線,目前主要聚焦在流量分成,另外還有頭條廣告分成、電商模式嘗試等等,但都剛剛開始。旗下重點扶持的火山小視頻,采用的也是流量傾斜扶持,再進行分成,但只適合幾十秒的小視頻。而大魚號,由於阿里文娛的大平臺,分發渠道和補貼模式相對更為多樣些,包括了基礎創作獎金、短視頻專項獎金、UC、優酷、土豆等多個平臺分發收益、有流量和廣告分成,還有視頻的邊看邊買等,但畢竟大魚號實現融合只有一月有余,實際收益效果,還需要時間持續觀望。

多渠道分發,多種補貼模式的組合,會成為平臺吸引短視頻創作者的核心競爭力。不管是騰訊,頭條,大魚號,短視頻平臺和渠道都在形成矩陣化。而對於創作者而言,可以做的,是針對不同平臺不同規則,有針對性地盡可能抓住目前可以收割的紅利,在平臺的支持下先活下去。

短視頻商業壁壘形成還在於品牌IP化

短視頻要想獲得可持續的發展,關鍵還在打造自身的商業壁壘。商業壁壘看似是大平臺才需要關註的問題,但實際上對商業模式不明朗的短視頻領域來說,創業者從一開始就應該格外重視。好的商業模式,可以遵循這樣的步驟:1、找到未被滿足的需求;2、差異化的戰略定位和價值主張;3、建立起特有的盈利模型;4、整合價值鏈形成核心競爭力。

對於短視頻創作者來說,想要打造自身的商業壁壘,除了找到未被滿足的細分需求外,關鍵還在於持續不斷的品牌打造和IP化。回顧視頻網紅發展史,從後舍男孩到人大校花,從沈珂到Mike隋,一代新人換舊人,老的一批已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由於缺乏強有力的品牌和IP化,被大量的後起之秀取代。

一些在短時間內靠著情色擦邊和無聊搞笑獲得大量流量的Up主,由於缺乏IP的建設能力,很容易被公眾遺忘。在投資者看來,略有小成或已有規模的IP更有投資價值,平臺也在不斷給這種大IP導流量和補貼。

從一個ID到IP,是內容創作者一個重要跨越,也是短視頻創作生態很重要的一環。被稱為吐槽第一人的papi醬,利用各大視頻平臺走紅之後,不僅成為了積家等品牌代言人,還推出了個人的視頻網站papitube,通過視頻將粉絲導流到自己的平臺,提供子品牌和網紅孵化服務,將papi醬的品牌不斷延伸。

24.webp

短視頻網紅papi醬

短視頻雖然很熱,但是還沒到全面爆發的時刻。短視頻形態,不管對內容創業者、平臺、廣告主,都是一個新的挑戰和機遇。在內容形成IP後,團隊就有了更大的商業變現可能,可挖掘廣告贊助、轉播費、門票出售、品牌授權、周邊商品等更多變現模式。“在內容沒有發展起來的時候,大家都是以流量為主。未來內容的價值、IP的價值會越來越重要。”可以預見,在未來,垂直領域的大IP會有更大的變現價值。

所以說,下一個顛覆辦公室小野的,絕對不是另外一個小野。之所以能顛覆她,絕對不是有更奇葩的辦公室美食做法,更好吃的東西,更豪華的辦公室環境。打造下一個爆款,除了極其有腦洞好玩的想法,更關鍵的是專註於某一個細分領域,更了解平臺特性,也更善於打造自己的IP和品牌。 

短視頻變現 商業壁壘 IP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973

中美債市兩重天:美債拋售“破3”在即,中債狂歡

上周,隨著地緣政治緊張情緒緩解、美股反彈,美債再遭持續猛烈拋盤,10年期美債收益率再度逼近3%的重要心理關口。

上周五,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漲4.4基點,至2.9583%,日內最高觸及2.96%,創2014年1月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稱將退出QE後引發“退出恐慌”以來的最高水平。“如今美債收益率逼近3%,3%是一個重要的心理關口,我們認為債券供給加劇、美聯儲加息持續,3%一定會突破,預計年內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在3.25%左右。”野村證券固定收益部主管George Goncalves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不過,中國債市顯然是另一翻模樣。今年初以來,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不斷下行,已經從去年最高的逾4%大降至3.5%附近,經濟數據走軟、貿易爭端、去杠桿導致A股持續疲軟等因素都是背後原因。值得註意的是,目前境外機構在國債市場中占比已相較去年底提升0.88個百分點至5.85%。

多家機構投資經理都對記者表示,盡管近期債券收益率極速下降,但仍會以逐步“獲利了結”為主,並繼續觀察貿易爭端發展、關註地產是否還能維持當下的投資增速,以及通脹回升的態勢。“主要還是資管新規尚未落地,要綜合考慮監管會不會加強,但全年還是維持利率債好於信用債,加久期好於加杠桿的判斷。” 瑞銀資管固定收益部董事、基金經理樓超告訴記者。

中美10年期國債收益率變化(%),藍:美;紫:中

美債“破3”在即

“今年美債收益率必然會上行,供需方面都會存在壓力。”George Goncalves肯定地對記者表示。

且不談經濟基本面,今年美國實行赤字經濟,不但大規模減稅,並計劃要擴大財政支出。就減稅來看,其總規模高達1.5萬億美元,幅度創30年來之最;同時,特朗普將要推出1.5萬億美元的基建投資計劃,但究竟如何用聯邦政府的20%資金來撬動地方政府的80%資金,特朗普政府至今還沒想出辦法來。

美國2019財年預算計劃出爐,總規模達到4.4萬億美元規模,2019年的赤字幾乎是2017年的兩倍,達到98.4億美元。在接下來的10年里,赤字總額將達到7.1萬億美元,美國國家債務將增加到近30萬億美元。為此,各界都預計2018年美債發行量將會攀升。

“一邊是美聯儲‘縮表’,央行對債券的邊際購買力度下降,一邊是債券供應量上升,因此最終很可能會出現供過於求、債券收益率上升的狀況。”George Goncalves對記者稱。

此外,從經濟基本面而言,盡管不確定性加劇、地緣沖突頻發、波動率走升,但今年全球仍處於擴張周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今明兩年全球仍將維持3.9%的相對高增速;美聯儲預計今年再加息兩次,且聯邦基金利率預計到2020年要從當前的1.5%~1.75%的區間,攀升至2020年的3.6%左右,美債收益率在這一背景下似乎也沒有持續下降的可能性。

通脹預期也在支持美債收益率攀升。眼下,核心PC物價指數位於1.6%,美聯儲預計年末可能會逼近2%的目標值,如今油價突破了70美元/桶,這似乎又是一個新增的通脹壓力點。此外,如今美國失業率已經處於4.1%的歷史低位,薪資增速持續攀升,機構也預計失業率今年將繼續下降並跌破4%,這也意味著薪資的走升將持續帶來通脹壓力。

盡管債券收益率創下新高,10年期收益率逼近3%,兩年期收益率也觸及2008年以來的最高位2.45%,但奇怪的是,整體收益率曲線結構仍在不斷平坦化,“這其實也引發了各界對於美國未來經濟衰退的猜測,”渣打全球宏觀策略主管羅伯遜(Eric Robertsen)告訴記者,不論美聯儲是不是在加速加息,都不妨礙未來經濟增速下滑的擔憂,“我們預計甚至長短端二者間的利差年末會逼近零,因為美聯儲不斷在短端加息。”

機構慎待中債反彈

中美兩國債市的確是“冰火兩重天”。去年深受去杠桿、資管新規、市場利率攀升的影響,中國債市持續遭遇重挫,但今年2月至今,債市的表現好到令各大機構傻眼。

“今年一季度的那一波‘債牛’其實很多機構都錯過了,去年四季度眾多進場的機構身受重傷,大家沒想到現在‘債牛’會來得這麽突然。”某國內基金公司債券研究員對記者表示。

今年1月22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觸及4.12%的多年高點,此後收益率便一路下行,如今位於3.5%左右,幅度之大令人瞠目。收益率下行的速度從3月中下旬後明顯加速,部分出於中美貿易爭端的避險情緒,債券收益率在3月下旬一度降至3.7%;上周,央行宣布4月25日定向降準之後,債券收益率再度加速下滑至3.5%。

中美債券收益率走勢,紫:中國,藍:美國

不過,要問現在究竟是不是加杠桿、加久期的時候,眾多基金經理持謹慎態度。“現在始終還是加息環境下,該獲利了結就得果斷行動。相反,如果降息環境,再加降準, 那麽機構肯定閉著眼加久期。”樓超對記者表示。

今年,美聯儲仍將持續加息,各界預計中國央行可能會存在調升利率走廊的空間或壓力。

此外,中航信托吳照銀也對記者解釋稱,這次釋放流動性不同於以往單純降準,而是采取降準置換MLF(中期借貸便利)的方式,也是改變貨幣供給增速快速下滑的重要手段,但這不是寬松的信號。

“剛剛公布的3月份狹義貨幣供給M1增速為7.1%,廣義貨幣M2增速為8.2%,都較1、2月份明顯下降,較去年同期下降幅度更大。盡管去杠桿是今年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目標,但是貨幣供給增速下降過快會影響經濟的平穩運行,也會對資產價格造成非理性的波動。所以采取溫和的置換式降準是達到維護貨幣供給增速穩定的方法。”他稱。

外資持續抄底中債

盡管謹慎,但機構如今對債市並非像去年那樣悲觀,坐等資管新規落地、觀望入場並逐步加久期是主線思維。

值得註意的是,外資是這波債市反彈的“主力軍”。根據招商宏觀測算,目前境外機構在國債市場中占比已相較去年底提升0.88個百分點至5.85%,如果按照此前回歸模型的靜態估算結果,理論上一季度國債收益率的下行幅度中約有40%由境外機構貢獻。當然實際影響效果可能遠不及這一水平,但其邊際作用不容忽視。

記者也了解到,不少中資機構踩空2月的“債牛”行情,相反外資則把握了機會。“其實外資基金多是長線配置,即使去年市場差的時候也在撐著,因此今年初的這波行情也沒有踩空。”某外資機構基金經理告訴記者。

樓超此前就對記者表示,去杠桿對債市造成巨震的階段已經過去,“去年四季度在經濟數據回暖、資管新規浮出水面的情況下,債市遭遇拋售,流動性較好的利率債、政策性金融債甚至率先出現拋售,這主要因為機構需要換取流動性來應對去杠桿壓力,而後才輪到資質和流動性較差的信用債。”

眼下,市場已經將資管新規的影響納入預期,“最恐慌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去年是收益率上升高峰期,流動性較好的利率債在今年年初已經形成了較好配置的吸引力。”不過,他也提及,非標回表可能會對債市的供給造成壓力,“過去的非標融資需求可能要通過發債來完成,供給上升對債市而言短期偏負面,但長期中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9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