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資本逐鹿 百億級亞洲金融科技並購母基金宣布成立

繼此前剛剛設立的規模達300億元的中關村並購母基金後,又一個百億級別並購母基金浮出水面。

12月27日,總規模達到100億的亞洲金融科技並購母基金在北京宣布成立。該基金由中國信貸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中國華融國際、上海新華發行集團、吉林省投資集團、廣西投資集團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等公司共同發起成立。

據記者了解,除前述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企業外,此次參與亞洲金融科技並購母基金設立的還有中國文化產業協會、新時代信托、深圳中科創、網信證券、北京永裕投資、天津博融、君同資本等數家機構。

打造亞洲金融科技領域龍頭企業

中國信貸科技CEO彭耀傑表示,亞洲金融科技母基金總規模100億,將專註於金融科技領域投資並購,以期在亞洲金融科技領域打造出龍頭企業。發揮產業+資本的合力,共同推動金融科技行業和企業發展。

彭耀傑指出,此次設立亞洲金融科技並購母基金,除了要在亞洲金融科技領域打造領軍的龍頭企業,還會以首次公開發行和上市公司並購退出為主要方式,期望為本基金的投資人創造高資本回報,同時完成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布局。

投資方向主要圍繞金融科技領域,以科技和渠道創新為驅動的模式,著重關註上下遊產業價值鏈中具備核心技術和服務能力的領先標的公司,包括但不限於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智能投顧,移動支付、電子支付,消費信貸,普惠金融服務及供應鏈金融等行業的優質企業。

事實上,在金融科技的多個賽道上,亞洲金融科技並購母基金已經有所布局。亞洲金融科技並購母基金管理合夥人謝莎告訴記者,該基金目前的儲備項目覆蓋金融科技的各個方面,包括基於大數據風控的消費金融平臺、比特幣區塊鏈基礎設施供應商和交易處理公司、為金融產業提供區塊鏈技術服務、大數據個人征信公司、智能信貸服務提供平臺、按秒計量的企業級雲存儲服務商、黃金珠寶供應鏈金融服務公司等等,這些企業都在各自的細分領域具有極強的競爭優勢和發展前景。

各路資金逐鹿金融科技

今年10月,設立的規模達300億元的中關村並購母基金成立,通過與參與母基金的中關村領先科技企業聯合設立子基金的方式,最終將支持1500-2000億元人民幣的並購,助推科技企業發展。

此次100億亞洲金融科技並購母基金的成立,不難看出,金融科技領域正在吸引來自中國的各路資本追捧。謝莎透露,此次發起的是母基金,今後還會考慮通過本基金出資發起設立子基金或者投資其他機構管理的專業基金,投資方向主要圍繞金融科技領域,著重關註上下遊產業價值鏈中具備核心技術和服務能力的領先標的公司,包括但不限於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智能投顧、移動支付、普惠金融服務等行業的優質企業。

花旗集團研究報告指出,金融科技近5年來吸引的投資額累積達到497億美元,增長超過10倍,從2010年的18億美元增長至2015年的191億美元。

在畢馬威和CB Insights 共同發表的《金融科技行業脈動》季報數據顯示,在2016年第一季度,由風投支持的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吸引了24億美元投資,涉及9 宗交易。在一季度的投資規模中,中國占到全球投資規模(49億美元)的近半。

更加值得關註的是,對金融科技行業的興趣已經從私人投資機構擴展至國家層面。《中國科技金融發展報告》就指出,目前,中國政府正在全國各地運行超過750支政府引導基金。同時,中國的創業公司特別是高科技公司,還享有政府的一系列稅收優惠等福利。

《中國科技金融發展報告》表示,中國初創企業投資領域的競爭漸趨激烈,其在2016年6月之前的12個月內,對金融科技的投資擴大了252%,是世界其他金融科技中心的數倍。與此同時,一些境外投資者也加大了對該領域的投資。例如紅杉資本公司今年年初為旗下的兩支基金募集14.5億美元,用於投資中國科技創業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630

助精準扶貧 千億級涉農資金整合推至832個貧困縣

各類資金使用分散、效率不高問題制約著扶貧工作推進,財政涉農資金整合將使貧困縣自主統籌使用這些資金,破解“打醬油錢不能買醋”弊端,實現精準扶貧。

2月16日,財政部和國務院扶貧辦聯合發布《關於做好2017年貧困縣涉農資金整合試點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決定將涉農資金試點範圍推開到全部83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連片特困地區縣,這意味著所有貧困縣將可以統籌使用20大項涉農資金,提高財政資金配置效率,也確保資金投向最重要的方向、最關鍵的環節、最準確的對象,實現精準扶貧。

去年財政部副部長胡靜林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某種程度上講貧困縣“不差錢”,扶貧投入大幅增長。2015年中央財政用於支持貧困地區、貧困人口農業生產及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發展社會事業等綜合扶貧投入近5000億元。就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而言,2016年安排補助地方資金規模達到660.95億元,比上年增長43.4%。

長期以來,中央到縣里的各項涉農資金都是“戴帽”下達,由各自的上級歸口管理部門決定項目和資金投向。“撒胡椒面”的資金使用方式,使貧困縣在脫貧中能統籌使用的涉農資金有限,資金投入方向與實際扶貧需求脫節,影響了脫貧攻堅成效。扶貧資金使用管理使用分散、效率不高問題突出。

為此,去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支持貧困縣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的意見》(下稱《意見》),希望通過賦予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的自主權,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幫扶資金投入扶貧開發,提高資金使用精準度和效益,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這些資金整合到一起,試點縣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跨界’使用,這樣就從根本上解決了‘打醬油的錢不能買醋’的問題,有利於提高財政資金效率。”胡靜林表示,基層最知道自己哪兒疼,開方抓藥也就更準,這是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

上述《意見》要求財政涉農資金2016年進行試點,2017年推廣到全國。《通知》正是貫徹這一決定。

一些提前試點地區通過財政涉農資金整合收到了實實在在的成效。比如江西省吉安縣松山村2015年通過扶貧涉農資金整合,獲取金額由此前30萬元增加到了386萬元,有效解決了脫貧難題。

根據《通知》,此次涉農資金使用範圍除了上述83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連片特困地區縣外,各省級政府也可以確定其他試點貧困縣利用地方各級財政資金自主開展探索。

涉農資金整合被嚴格限定在20大項資金範圍內,具體包括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水土保持補助資金、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補助資金、林業補助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補助資金等。

《通知》要求,涉農資金整合試點縣均應編制2017年資金統籌整合使用方案,並按程序報省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備案,這些工作在今年3月31日前完成。

為了支持扶貧,此次《通知》要求各省要加大對試點貧困縣的傾斜支持力度,為整合試點提供資金保障。

具體要求包括,對於納入整合範圍的各項中央財政涉農資金(含提前下達資金),分配給試點貧困縣的資金增幅不得低於該項資金的平均增幅,資金一律采取“切塊下達”,不得指定具體項目或提出與脫貧攻堅無關的任務要求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646

湯臣倍健推10億級大單品戰略 打破經營悶局

3月20日,湯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湯臣倍健” 300146.SZ)召開年度股東大會,對公司2016年度年報等事項進行審議。

這是湯臣倍健上市以來,相當受投資者關註的一場年度股東大會:一方面,公司業績經歷過上市後連續5年的高增長,2016年已經進入增長乏力和停滯的狀態;另一方面,公司管理層也將2017年視為具有戰略意義的一年,提出要“重構大藥業格局”、“啟動大單品戰略”、“發力跨境電商”,以實現中短期內銷售收入和凈利潤重新回複雙位數增長。

在年度股東大會前,湯臣倍健CEO林誌成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專訪。

2010年上市當年,湯臣倍健實現3.46億營業收入,9189萬凈利潤起步,此後連續數年業績高速增長, 據2016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09億元,同比僅增長1.9%;凈利潤為5.35億元,同比下跌15.78%。湯臣倍健的凈利潤率由前幾年的28%降至23%。

湯臣倍健年報將凈利潤下滑的原因歸於報告期內公司進行業務整合、結構性調整以及下半年全面啟動以“湯臣倍健”主品牌升級為核心的系列調整,對公司業績造成壓力。

林誌成認為,公司去年確實出現了問題:收入結構中80%是來自於藥店,2016年藥店保健品品類的整體增長率大概只有1%左右,湯臣倍健品牌的增長率雖然高於此,但也影響了整個公司的戰略。

而過去幾年公司投入的多個新品和新項目尚未達到預期,轉型效果不明顯,也是業績增長乏力、利潤倒退的重要原因。

湯臣倍健除原有“湯臣倍健”品牌之外,還有單品品牌“健力多”、傳統中藥材保健品牌“無限能”、專業運動品牌“健樂多”、以及自然之寶(Nature's Bounty)和美瑞克斯(Met-RX)兩個跨境電商品牌。上述品牌業務上各有側重,但也部分存在渠道高度重合、模式相似,導致費用高企、經營虧損等問題。

公司董事會報告提出,2017 年,公司將把渠道上高度重合、模式上相似的業務進行合並,重點整合“湯臣倍健”主品牌、健力多、無限能的商務團隊,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包含上述三個品牌的湯臣大藥業系統。在保持市場與推廣獨立的基礎上,集中資源,形成合力,提高經營質量和盈利水平。

以“單一爆款”帶動增長

2017年,啟動大單品戰略和跨境電商,被林誌成視為 “打破經營悶局”的重要手段。

未來每兩到三年,推出一個銷售收入可以達到10億元級別的單品。以此開啟公司新一輪的增長周期。這是湯臣倍健提出的大單品戰略。而目前主品牌湯臣倍健擁有70多個產品,負責運營的子公司湯臣倍健藥業有限公司2016年銷售額約18億元。

公司日前公告,預計2017年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857.07萬元-30353.95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5%-35%。已經扭轉了2017年第四季度單季業績虧損的勢頭。

過往幾年,湯臣倍健推出的新品都不太成功,導致新品在銷售中的占比很低。“在新品的推出包括整個模式創新方面,有點類似於中老年人了。整個反應機制和模式已經有點固化了。” 林誌成說。

造成這一局面,既跟湯臣倍健過去賴以高速增長的推廣模式有關,也與已經固化的利益格局有關。

湯臣倍健開創了國內VMS(膳食補充劑)在藥店銷售的新領域,無論是從經銷商到渠道商,都有比較高的毛利,在很多醫藥連鎖,湯臣倍健是單一品牌最大利益貢獻者。但這一品牌高毛利的模式與快消品行業高廣告投入是相悖的。新品的推廣和銷售需要大量廣告投入拉動,但原有的利益格局並不支持。

林誌成認為,大單品戰略的推出,可以有效破解這一困局。存量部分分配不能動,但可以改變增量部分的分配規則。

此前已經獨立運作三年時間的“健力多”氨糖軟骨素,有著較好的市場基礎,被選作湯臣倍健2017年啟動的第一個“爆款”單品。湯臣倍健內部定的銷售目標,今年這一單品要達到100%到150%的增長,實現收入3億元以上。

林誌成認為,過去五年,國內骨骼健康品類的年複合增長率為25%,氨糖是其中最大的單品。與美國、日本兩個最發達的膳食補充劑市場相比,氨糖這一品類在國內還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

此外,“健力多”氨糖軟骨素一直是由湯臣倍健子公司廣東佰嘉藥業有限公司作為單品推廣, 其定價政策與“湯臣倍健”品牌屬於不同體系,也符合公司做大單品所需要的毛利空間。

林誌成說:“即使大單品的利潤稍薄,但只要帶來的銷售量足夠大,藥店也是樂意接受的,而且對於藥店渠道而言,單品的管理成本更低。”

與大單品戰略相匹配的是,渠道商少拿的那部分利潤,將用於加大品牌及營銷資源投放。2017年,湯臣倍健在品牌建設費用方面的比例將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高。

此前由姚明代言的蛋白質粉的廣告曾是湯臣倍健最為外界熟知的形象產品。林誌成表示,這正是湯臣倍健得以成功的獨特模式,姚明其實只是代言了蛋白粉一個產品,但是公司成功地用一個形象產品帶動起整個湯臣倍健系列產品的品牌。未來兩三年,作為大單品的“健力多”氨糖軟骨素也將承擔帶動整個湯臣倍健系列的品牌推廣。

林誌成說,只要今年的大單品戰略打贏了,接下來整個增長空間就打開了。後續的功能性單品已經在儲備之中,每隔兩三年成熟一個推出一個,保持業績增長的持續爆發力。

電商差異化發展

2015年中,湯臣倍健發布整體戰略:公司將從單一產品提供商逐步升級為健康幹預的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圍繞這一目標,湯臣倍健陸續進行了新產品、新品牌、新渠道和健康管理內容服務方面的系列新項目投資。但目前多個投資項目的效果都未如理想。

林誌成認為,之前做的大健康投資並購都是為了企業未來的布局,是解決企業長期發展的方向問題。類似健康管理領域的投資,必然是未來的方向,但目前來看,依然還在培育階段。

而除了依靠持續推出的大單品戰略之外,電商品牌化、尤其是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也是解決公司中短期內的業績持續增長的重要手段。湯臣倍健去年線上業務增長迅速,去年上市公司所有電商的收入占到公司收入的14%左右。

2016年,湯臣倍健與NBTY,INC.(以下簡稱“NBTY”)成立合資公司,NBTY將原有在中國市場的自然之寶(Nature's Bounty)和美瑞克斯(Met-RX)兩大品牌的業務以及跨境電商業務註入合資公司,經過整合之後今年正式發力跨境電商業務。

相比Blackmores、Swisse等目前相當有熱度的跨境電商知名保健品牌,自然之寶早在2008年就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但一開始是發展一般國內貿易,2015年之後才開始起步跨境電商業務。

雖然落了後手,林誌成表示,借助現有湯臣倍健品牌優勢,公司的電商業務跟第三方平臺談判時把所有資源打包。由於湯臣倍健目前在阿里系等多家電商平臺保健食品排名第一,投入的資源巨大,阿里系、京東都會把自然之寶作為戰略性品牌給予支持。

目前相關政策不確定性是一個不可預知的風險因素。林誌成表示,如果2017年底遭遇政策的限制,大部分的跨境電商都會考慮采用跨境直郵方式。

林誌成預計,線上業務的快速增長會成為一個亮點,但未來公司收入還是以超過3萬多家藥店和商超等其他線下渠道為主,線下收入占比肯定在50%以上。“目前來看,真正在線下的競爭對手還主要是國內的一些品牌,國際的品牌還不足以在線下對湯臣倍健構成足夠的威脅。”

湯臣倍健的策略是發展電商業務時,註重跟線下現有利益的平衡:線上部分主推專供的產品,以差異化的產品發展電子商務;同時把握三個原則:保線下,因為湯臣倍健80%收入在線下;保價格,不打價格戰;保品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949

百億級私募重倉股曝光:醫藥化工、 次新板塊獲偏愛

上市公司2016年年報的披露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截至4月19日記者發稿,滬深兩市共有1975家上市公司發布了2016年年報,知名私募的重倉股也陸續浮出水面。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目前私募機構持股市場前五的行業分別為房地產、電子、化工、醫藥生物和機械設備,房地產行業連續五個季度位列行業第一。

對於行業中的第一梯隊、多家百億級私募來說,醫藥和化工行業更受青睞。除了對醫藥化工股一直偏愛有加的淡水泉投資、重陽投資等機構,專註消費的星石投資等百億級私募也在去年四季度布局醫藥化工行業。另外,朱雀投資、展博投資等私募在去年四季度積極介入次新股,部分個股年初至今漲幅翻番。

值得註意的是,盡管目前多數上市公司仍未公布2017年度一季報,但包括淡水泉等知名私募年初至今的調倉換股情況已被提前“曝光”。而從機構倉位和發行備案數據來看,私募在2017年一季度的參與意願已較年前有明顯提升。

百億級私募偏愛醫藥和化工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6年三季度,私募持股最為集中的的前三大行業分別為房地產、醫藥生物和電子。而據記者統計,截至4月19日,已披露年報的上市公司中,私募機構持股市值前五的行業分別為房地產、電子、化工、醫藥生物和機械設備。

這也就意味著,房地產行業已經連續五個季度位列私募重倉行業的第一位。不過格上理財統計數據也顯示,在百億級私募持股中,持股市值在前3位的行業分別為化工、醫藥生物和電子行業,持股市值分別約為50.04億元、22.24億元和17.39億元。

另外,華潤信托發布的晨星中國·華潤信托中國對沖基金指數(MCRI)月度報告也顯示,截至2016年12月底,私募基金重倉的第一大行業為醫藥生物。

華潤信托官網顯示,該對沖基金指數納入了包括了“赤子之心價值”、“重陽2期”、“朱雀1期”、“景林豐收”、“源樂晟8期”、“理成轉子6號”等多只知名百億級私募旗下的基金產品。

記者梳理發現,2016年四季度,一貫對醫藥股偏愛有加、持股周期較長的淡水泉投資依舊保持其投資風格,旗下兩只產品重倉複星醫藥,“淡水泉精選1期”四季度大幅增持,兩只產品合計持股比例為1.96%。另外,淡水泉旗下三只產品重倉天士力,合計持股比例為2.45%。

值得註意的是,淡水泉對複星醫藥和天士力的投資始於2015年,期間從未退出。另外,專註大消費領域的北京星石投資也在四季度進醫藥股長春高新,“星石1號”持有136.55萬股,位列第7大流通股東,持股比例為0.8%。

其他百億級私募方面,和聚投資四季度繼續持有醫藥股新和成,持股比例為0.74%。王亞偉四季度繼續持有第一醫藥,持股比例為1.31%。博道投資目前有2只醫藥生物行業重倉股,“銳進3期博道目標緩沖”新進安圖生物,持股比例為0.95%;減持南京醫藥,持股比例由1.25%減少至1.13%。

除醫藥行業之外,淡水泉、重陽投資、千合資本四季度仍在其“鐘愛”的化工股上堅守。其中,王亞偉的千合資本旗下兩只產品,“昀灃”和“昀灃3號”雙雙增持三聚環保,截至2016年底,合計持有三聚環保3561.01萬股,合計持股比例為3.98%。值得註意的是,這也是王亞偉在三聚環保上堅守的第五年。

裘國根執掌的重陽投資2016年四季度堅守並增持了上海家化,“重陽戰略聚智基金”、“重陽戰略同智基金”2只產品持股合計占流通股比例為4.41%。2016年三季報中重陽投資的另外兩只重倉股,雲南白藥、長江電力目前尚未披露年報。

另外,淡水泉投資旗下兩只產品,“淡水泉成長基金1期”和“淡水泉精選1期”四季度繼續持有紅太陽,合計持股比例為1.45%。“淡水泉精選1期”等3只產品在2016年四季度同樣繼續持有萬華化學,合計持股比例為2.95%。

展博、朱雀押寶次新股

淡水泉、重陽投資和千合資本等私募持股周期較長,也有不少百億級私募調倉換股頻率較為頻繁。記者梳理發現,去年四季度,深圳百億級私募展博投資旗下產品便“拋棄”了三季度的2只重倉股,新進3只次新股。

上市公司年報顯示,展博投資旗下的“銳進2期”和“展博1期”去年三季度重倉贏合科技,合計持有272.17萬股,占流通股比例為1.23%,不過截至四季度末,這兩只產品卻雙雙退出了贏合科技十大流通股股東。同時,“銳進2期”也小幅減持了另一只三季報重倉股廣晟有色,持股比例由0.63%降至0.62%。

與此同時,“銳進2期”、“展博1期”新進多只次新股,兩只產品合計持有江陰銀行248.88萬股,占流通股比例為1.18%,“銳進2期”位列第一大流通股東。同時,“銳進2期”為無錫銀行的第三大流通股東,持股比例為0.95%。這兩只產品也新進常熟銀行,合計持有272.17萬股,占比1.23%。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展博投資重倉的幾只次新股年初以來漲幅均十分可觀。其中,江陰銀行年初以來漲幅為112.38%,無錫銀行和常熟銀行漲幅分別為49.77%和16.84%。

另外,上海百億級私募朱雀投資在2016年四季度也新進一只次新股,“朱雀9期”持有顧家家居32.74萬股,持股比例為0.40%。數據顯示,顧家家居年初至今漲幅為16.35%。

除了顧家家居之外,“朱雀9期”去年四季度還新進家電股九陽股份,持股占比0.30%,位列第十大流通股東。截至4月19日記者發稿,朱雀投資2016年三季報的重倉股鴻達興業和三一重工尚未公布2016年年報。

其他百億級私募持倉方面,景林資產四季度依然持有*ST愛富和雲南城投,持股比例分別為1.30%和1.07%,位列公司第五大和第六大流通股股東。2016年三季報另一只重倉股富安娜目前還未公布年報。

除了堅守化工和醫藥股,王亞偉2016年四季度也大幅增持了北京城鄉,占流通股比例為1.46%,兩只產品分別位列第六和第九大流通股東。同時,王亞偉旗下兩只產品加倉了天威視訊,並大幅減持了歌華有線。具體來看,昀灃3號”退出了十大流通股東之列,“昀灃”則大幅減持,持股比例由0.63%降至0.6%。

星石投資除了新進長春高新之外,增持了安妮股份,持股比例為1.16%,位列第五大流通股東;減持酒鬼酒,持股比例降至1.16%,但仍為公司第一大流通股東;減持智度股份,持股比例從0.42%降至0.25%。

一季度私募倉位與發行量齊升

2016年年報尚未發布完畢,2017年一季報已經接踵而至。

記者統計發現,淡水泉的重倉股萬華化學一季報已公布,“投資精英之淡水泉”小幅減持萬華化學,淡水泉3只產品堅守歌爾股份,增持天士力。

另外,最新的MCRI月度報告也顯示,3月份,MCRI成分私募基金增持了房地產、交運設備、醫藥生物、商業貿易、信息服務等,減持了化工、機械設備、有色金屬、建築建材、金融服務等。

截至3月底,MCRI成分基金重倉的前五大行業分別為醫藥生物、食品飲料、金融服務、機械設備和家用電器,占比分別為20.45%、11.53%、11.33%、8.23%和4.22%。

而從倉位來看,私募基金在2017年一季度的參與意願則有明顯增長。據報告顯示,截至3月末,MCRI成分基金的平均股票倉位比2月末上升2.99個百分點為74.72%,此前1月和2月的倉位分別為62.45%和71.73%。

值得註意的是,2017年3月末的倉位水平已經創下過去一年以來的新高,2016年3月平均股票倉位僅為48.57%。其中,持倉超過八成的產品占比為60.43%,有87.05%的私募將股票倉位維持在四成以上。

不僅如此,私募產品的發行和備案在2017年一季度也迎來大幅攀升。格上理財數據顯示,共有14家百億級私募在3月發行產品,數量總計35只。包括和聚投資、映雪投資、大巖資本和富善投資等在2017年已連續3個月發行新產品。

而從產品備案情況來看,2017年一季度,私募產品備案數量為3484只,比起2016年的一季度的2896只增加了20.3%。其中,3月份私募產品的備案數量漲幅最為明顯。據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3月共有1399只證券類私募產品在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其中當月發行當月備案的產品占比為66.33%,為今年以來該占比最高的月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032

【TMT】聯通最後一個信息孤島:三大運營商競逐機載Wi-Fi搶食百億級藍海市場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3075&summary=

【TMT】聯通最後一個信息孤島:三大運營商競逐機載Wi-Fi搶食百億級藍海市場

航機載通信服務,聯通最後一個信息孤島


機載通信系統介紹


民航機載通信系統是指機上乘客或機組人員通過衛星或地面基站方式接入互聯網或與地面人員進行語音通信的系統。


機載通信一般包括前艙(駕駛艙)通信和後艙通信兩部分。前艙通信屬於安全業務通信,需要高度完整性和快速響應。而後艙通信主要指在飛機上安裝WI-FI接入點(AP)以及機載服務器等設備向機艙內的終端乘客提供WI-FI無線數據上網等服務。衛星或地面站和飛機之間采用航空專用頻段,不會影響飛機正常飛行。機艙內采用Wi-Fi接入,采用的頻段和功率均經過論證、測試,不會影響飛機正常飛行。




機載通信主要應用在運行控制、機務維修、地面服務、客艙互聯網服務等幾個方面。其中,運行控制、機務維修、地面服務屬於駕駛艙通信範疇。



隨著移動通信和衛星通信等技術的發展,在民航客機行為旅客提供語音和數據移動通信業務在技術上已日趨成熟。像ATG、海事衛星、中低軌衛星、熱氣球、無人機等,這些針對航空互聯網接入技術新開發的技術,都只是解決了飛機的地空互聯的問題,真正能解決航空乘客需求的是機載Wi-Fi。


機載Wi-Fi系統構成


機載Wi-Fi系統由三個部分構成:機載硬件設備、通信連接技術以及地面站和其他支持工作。


機載硬件設備主要由客艙服務器、天線和天線罩以及艙內網絡構成。其中客艙服務器主要負責天線與客艙無線網絡之間的連接和關閉任務;天線安裝在飛機外部用來發送和接受數據;天線罩一般采用空氣動力學設計,用來覆蓋和保護衛星通信天線;艙內網絡設備則是創建了客艙內WI-FI網絡的室內設備,例如無線接入點、射頻轉換器等等。除了硬件本身,這些設備的安裝、維護、網絡管理和油耗等也是機載通信系統在飛機上實現功能的重要因素。


目前機載Wi-Fi可實現的技術有ATG(Air-To-Ground)和衛星通信兩大類。其中ATG技術需在地面建立大量的中繼基站,向在不同高度層中飛行的飛機提供寬帶無線數據傳輸通道,但在跨洋飛行中不具備可行性;衛星傳輸技術得益於衛星較高的覆蓋率以及供應商選擇的多樣性具備較高的可行性,目前主要的發展趨勢為Ku波段衛星和Ka波段衛星。目前我國的衛星主要為Ku波段衛星,帶寬資源不足以滿足中等機隊規模的使用,Ka衛星技術為真正的寬帶衛星,一顆衛星擁有的帶寬容量是Ku衛星的百倍。


地面站和其他支持端包括地面基站、地面站運營管理和數據中心系統。


機載Wi-Fi服務的主要解決方案


基於技術角度,目前機載Wi-Fi服務主要有兩大解決方案:地空寬帶(ATG)無線通信系統和機載衛星通信系統。


地空寬帶(ATG)無線通信系統


地空寬帶(ATG)無線通信系統采用定制的無線收發設備,沿飛行航路或特定空域架設地面基站和對空天線,形成地空通信鏈路。在機艙內,機載ATG設備向乘客提供無線局域網數據業務,用戶可通過WI-FI與之建立連接。而在機艙外,實現地面基站與機載ATG設備建立數據鏈路。最終將乘客與地面互聯網連接到一起,實現上網服務。地空寬帶通信所提供的通信帶寬可達數十兆甚至數百兆比特每秒。


地面用戶手機信號是基於運營商通信基站上的發射天線獲取,通常發射方式為橫向,且有一定覆蓋範圍限制。而“地空寬帶”則是指天線發射為垂直方向,且距離較長,所以可直達萬米高空。另外,地空寬帶通信系統和飛機自身的飛行駕駛航行系統在物理層面上是獨立的,並不會影響飛行安全。


地空寬帶無線通信系統架構:機載移動臺系統、地面基站系統、核心網絡系統。地面基站沿飛行航線或在指定空域內部署,各個地面站通過網絡連接構成一個專用網絡,並能通過網關與其它地面通信系統(如:GSM、CDMA、4G、PSTN、Internet)連接。機載移動收發電臺與地面基站建立寬帶無線鏈路,地面核心網絡提供機上業務落地後的路由選擇。



機載衛星通信系統


衛星通信系統,基本由空間衛星系統、地面控制服務主站、移動交換系統以及用戶終端等組成,用戶終端發起的信息通過無線信號傳遞給在軌衛星、轉接到地面主站,由地面主站解碼後,移動交換系統根據信息的目的地址將呼叫信息送至本網或他網的被叫用戶,實現衛星通信。衛星通信主要應於遠距離地面及海洋通信等,可以提供話音、數據和視頻圖像等實時通信業務服務。


目前衛星通信的頻率劃分主要有L、S、C、Ku和Ka頻段。



機載衛星通信系統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空間段、地面段、以及機載段。


機載段,指的是位於飛機上的通信設備,包括機外天線、天線控制單元、高功放、調制解調器以及艙內無線接入設備。其中,駕駛艙部分主要包括衛星收發機、天線和控制系統。機載衛星設備(AES)是衛星通信系統的空中部分,安裝於飛機上,和飛機的通信系統相連接。


地面段,主要指地面上負責發送和接收衛星信號以及對衛星網絡進行管理的地面設施,通常稱為地面站,包括天線、射頻、主站Hub以及網管系統和網絡運營中心(NOC)等設備/設施。地面基站(GES)是衛星通信系統的地面部分,和地面的通信網絡相連。


空間段指的是通信衛星網絡,提供地面基站(GES)和機載設備(AES)之間的連接。目前覆蓋我國傳統Ku衛星的只有中星6A、10、11、12,亞洲5、6、7,亞太5、6、7、9等幾顆可用衛星。2017年4月12日19時04分,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衛星由長征三號B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也是我國首次基於Ka頻段多波束寬帶通信系統的全新通信衛星。



機載衛星設備主要由4大部件組成,分別是衛星數據組件(SDU)、SDU構型組件(SCM)、低噪放大器和天線雙工器(LNA/DIP)和高增益天線(HGA)。SDU是機載衛星系統的中央控制器。LNA/DIP可以實現該系統只利用一個天線同時發射和接收數據,同時增加衛星信號增益。HGA能夠接收和發射衛星射頻信號。飛機其他系統通過機載衛星系統提供的接口與之相連。



隨著大容量、高頻段、點波束及複用技術的發展,衛星通信在機載通信服務中的比重逐漸增加。



國際主流機載衛星通信系統


國際上主要的機載衛星通信系統包括海事衛星通信系統(Inmarsat)、銥星移動通信系統(Iridium)、ViaSat寬帶衛星系統。


海事衛星通信系統先前是用於海上救援的無線電聯絡通信衛星,隨著第四代海事衛星的出現,其技術和應用範圍都有了質上的飛躍,現在已成為世界上唯一能為海、陸、空三大領域提供全球、全時、全天候公眾通信和遇險安全通信服務的結構。第四代海事衛星系統由亞太區域衛星、歐非區域衛星和美洲區域衛星三顆星組成,實現了全球覆蓋(除了南北兩極)。


Inmarsat(國際海事衛星組織)成立於1979年,是唯一的全球海上、空中和陸地商用及遇險安全衛星移動通信服務的提供者。截止現在,Inmarsat已經完成了1~5代衛星的發射,並在全球運營。



Inmarsat公司最新的Global Xpress全球無線寬帶網絡的構建始於2010年。GlobalXpress網絡的空間段包括3顆位於地球同步軌道的第五代Inmarsat衛星(Inmarsat-5)。


銥星移動通信系統由79顆低軌道衛星組成(其中13顆為備份用星),66顆低軌衛星分布在6個極平面上,每個平面分別有一個在軌備用星。在極平面上的11顆工作衛星如電話網絡中的各個節點一樣,進行數據交換。銥星的下一代衛星系統Iridium Next於2015年發射,同時保留現有的66顆衛星。銥星公司意在今後20年內與波音公司合作發射128顆銥星,從而將整個銥星系統使用壽命延長到2030年,並大大加寬系統通訊帶寬,使數據通訊實現基於IP的點對點傳輸。



通過比較可以發現,銥星充分解決了海事衛星、ACARS在極地不覆蓋無法通信的不足,是海事衛星及ACARS通信的完美補充。


ViaSat寬帶衛星系統是美國Viasat有限公司率先推出的基於Exede空中寬帶服務的創新的、高容量的Ka波段衛星系統,其服務質量和速度均超過其他航空公司目前在機艙的同類服務。美國衛訊Exede空中服務計劃項目計劃在2016年之前完成近400架民航飛機Ka終端的裝備,其中Ka機載終端的性能是保證該項目順利實施的關鍵。美國捷藍航空和美聯航已經正式推出該服務,相關安裝工程正在持續順利進行。


國外機載Wi-Fi市場不斷成長,北美普及率最高


國際機載Wi-Fi應用市場綜述


國外的機載Wi-Fi項目,始於十年前的“波音計劃”,隨著各種通信技術、安全技術的成熟,近年來國外的機載WI-FI服務覆蓋面越來越廣。目前,歐洲、美洲和亞洲等地的幾十家航空公司已經安裝了機載移動通信系統,並且均成立了專門的運營公司正式進入商業化運作。


根據國外有關機構的統計,截止2015年,全球裝配機載WI-FI系統的飛機有4000余架,其中北美航空公司的飛機超過80%,其次是中東航空公司和歐洲航空公司。另外根據統計,目前美國現已有超過71%的民航飛機完成了機載WI-FI系統的安裝,另外還有7%的民航飛機正在進行機載WI-FI系統的安裝。而美國以外的民航飛機這兩組數據僅為13%和12%,可見目前北美地區是機載WI-FI普及率最高的地區。



根據預測,到2022年,全球裝配機載WI-FI設備的民航飛機將達到11000余架次,其中19%的飛機屬於是亞太地區航空公司(2015年該數據為3%),相比2015年增長近17倍,其中以中國為主要增長地區。


目前全球範圍內能夠提供具備航空資格、性能卓越的客艙Wi-Fi系統的供應商為數不多,主要包括松下航電、泰雷茲、羅克韋爾科林斯、霍尼韋爾、KID-Systeme、GEE、Gogo、Viasat等。其中,松下航電、泰雷茲、羅克韋爾科林斯、霍尼韋爾具備客艙娛樂系統(IFEC)的綜合航電供應商,KID-Systeme、GEE、Gogo則是專門針對機載WI-FI設備進行生產和裝配的公司。Viasat則是主要經營衛星通信業務的無線網絡技術公司。



全球機載Wi-Fi應用規模分布


2016年全球乘坐民航客機39%的可用座位里程(available seat miles,ASM)提供機載Wi-Fi設備,該數值2015年為36%。(ASM:Available Seat Miles,可用座位里程,航空公司客運能力的標準工業衡量標準,即出售的座位數乘以飛行的英里數)



美國航空公司的完全裝配機載Wi-Fi的比例仍在不斷增長中,2016年達到了80%,比2015年增長了8.7%。美國以外地區航空公司完全裝配機載Wi-Fi的比例在2016年達到了18.5%。


全球航空公司機載Wi-Fi裝配情況


按航空公司裝配機載Wi-Fi航班的總ASM計算,前二十名的航空公司如下圖。



其中美國Delta和United航空公司在其寬體客機航班上增加了機載Wi-Fi的應用;作為機載Wi-Fi應用先驅的VirginAmerica航空公司,最近在飛往的夏威夷航班上推出了Ku/Ka衛星通信系統的機載Wi-Fi服務。



在航空公司機載Wi-Fi覆蓋率上,2016年只有幾家公司獲得了較大的增長。其中冰島航空和VirginAmerica航空公司達到了航班上100%的Wi-Fi覆蓋。部分機載Wi-Fi應用新成員,如塞爾維亞航空和歐洲航空(西班牙)分別增加了48和62個百分點。EVAAir(臺灣)和WestJet(加拿大)航空公司的機載Wi-Fi覆蓋了在2016年獲得了較大增長。另外,挪威航空的機載Wi-Fi覆蓋率在2016年下降,主要原因是挪威航空新開通的B787多條航線並為安裝機載Wi-Fi服務。


國內機載Wi-Fi市場仍在起步,目前相關進度正在加速


國內推進滯後的主要考慮


我國機載Wi-Fi仍處於初級階段。從歷史原因來看:民航法修訂思路較保守、山寨機頻段占用混亂、出於對安全最大考慮等原因,導致國內機載Wi-Fi推進較慢。


國內三大運營商競逐機載Wi-Fi,最快年底商用


機載Wi-Fi,作為提升旅客出行舒適度的重要手段,越來越受到乘客的歡迎。數據顯示,國外的航空乘客,在選擇航班時,超過60%會首選有無線網絡服務的飛機,50%的乘客願意為享受空中Wi-Fi而放棄旅途中的其他便利。根據中國民航網調查,在我國,超過73%的旅客其旅途行為第一意願就是上網,而當飛行時間超過4小時後,這一意願接近100%;超過70%的旅客願意付費享受空中Wi-Fi服務,當飛行時間超過4小時,這一意願更是高達88.8%。



載三大運營商紛紛布局機載Wi-Fi業務方面,載預計我國機載Wi-Fi最快將在今年底商用。中國聯通子公司聯通寬帶在線有限公司於4月25日與航美在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海特凱融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成立“聯通航美”,所占市場份額已超過60%。中國電信表示已於2014年開通空中Wi-Fi測試,並在2015年11月,聯合東航在上海往返紐約、洛杉磯、多倫多航線上開啟空中互聯服務。


中國移動在2014年4月北京飛往程度的中國國航CA4116航班以及返程的CA4109航班上,完成了基於4G技術的機上互聯網服務體驗測試。據中國移動車聯網官方微信介紹,按照目前進度,預計今年6月份,基於Ku衛星的中國移動航空機載通信業務開始首飛。


航空公司試水機載Wi-Fi,搶食百億級藍海市場


我國機載Wi-Fi仍處於初級階段,截至目前,已有部分航空公司小範圍試運行機載Wi-Fi。目前,東航、國航、南航、海航和春秋航空等航空公司已經試水機載Wi-Fi。而截至2016年,美國已有超過78%的航班提供空中Wi-Fi服務。我國的航空公司目前仍無規模化的商用Wi-Fi服務,還處於免費體驗階段。



作為過渡,我國很多航空公司的航班在真正接入互聯網之前,采用“空中無線局域網”為機上乘客提供機上局域網娛樂項目。整體來看,中國的航空業雖然在2013年就已經試驗完成天地互聯網通信,但是從航班服務上來看,空中Wi-Fi的布局是在進入2016年之後逐漸加速的。


Global Industry Analysts預測指出,到2022年,全球裝配機載Wi-Fi設備的民航飛機將達到11000余架次,其中19%的飛機屬於亞太地區航空公司,會比2015年增長近17倍,其中主要增長來源為中國市場。


機載Wi-Fi未來預期雖好,但政策和技術上仍存在瓶頸


機載Wi-Fi的大規模商用和普及仍在政策和技術上存在瓶頸。一方面,通訊資源稀缺問題主要涉及衛星資源和大型通訊基站資源。如南航和東航等航空公司需要KU波段衛星通信系統來提供機載Wi-Fi,但價格非常昂貴,波段資源非常稀缺。如果采用地面基站發送信號的通訊方式,則受雲層和基站切換的因素影響較大,信號不穩定。


另一方面,航電系統的改造也是一大技術瓶頸。目前已有的客機出廠沒有加載空中Wi-Fi系統,航空公司要拓展空中Wi-Fi業務需要改裝現有飛機。據報道,改造需要在機身頂部加裝由玻璃鋼整流罩蓋住的衛星接收天線,飛機內部還要安裝相應的控制器、文件服務器以及多部無線網絡熱點設備。我國法律規定,搭乘民航客機需要關閉手機,就是因為存在手機信號幹擾航班航電系統的危險,空中Wi-Fi的使用也有幹擾信號的風險存在,如何更好升級改造航電系統也是航空公司需要探索的問題。根據聯通航美副總經理周宏介紹,改裝一架飛機光是硬件產品就大約需要40萬美元,在不包括後期運維的情況下,改裝一架飛機需要350萬人民幣,這對民營航企而言費用不小。


在規模化商用問題上,各國航空公司空中Wi-Fi收費模式主要有按航段、流量、使用時間、設備數量和內容點播以及24小時共享模式收費,也有包年和包月的計費方式。高額的數據傳輸費用導致了付費模式是必然趨勢。同時,機載Wi-Fi帶來的衍生商業模式——空中購物也可能成為乘客的一個消費興奮點。這一新的消費模式有望成為另一片藍海。


國內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發射,無縫“動中通”助力機載Wi-Fi發展


4月12日,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衛星(中星16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這顆衛星首次在高軌道上應用激光通信和電推進等技術,通信總容量達20G以上,超過我國此前所有通信衛星容量的總和。試驗驗證完成過後,中星16號將采用Ka頻段進行通信,使我國成為繼美、歐等少數發達國家後掌握Ka頻段寬帶通信這一先進技術的國家。



中星16號通過26個用戶波束,提供Ka頻段高通量衛星通信服務。相比傳統C、Ku頻段衛星、Ka頻段高通量衛星具有大容量、抗幹擾、價格低、業務模式靈活等特點;對比地面網絡,也具有部署快速、建設周期短等優勢。同時,中星16號可以實現無縫“動中通”,解決飛機機艙內無法上網,高鐵列車上手機信號時斷時續等問題。通過多波束無縫切換配合機載終端的自動跟蹤捕獲功能,可以為航空上的乘客聯通世界,徹底改善上網體驗。


後續,中國衛通還將部署更大容量的高通信衛星。國內衛星運營公司預計會在三年後投入商用。預計到2020年,中國全國以及亞太地區將全覆蓋,擁有接近200Gbps容量的衛星通信能力。


技術的應用實施目標何時能實現呢?據了解,隨著“機載衛星直播廣播電視接收與服務系統”的研發成功,預計在3年內,我國的2000多架民航客機、3000多輛高速列車和數萬艘輪船,可隨時隨地實現高速上網。


機載通信需求拉動產業鏈發展,多方受益


機載通信需求漸增,產業鏈各方將迎新機遇


根據Oliver Wyman(奧緯咨詢)對航空市場發展的預測,未來20年,全球機隊將從2016年的24540架增長到2026年的34437架,複合增長率為3.4%。


中國是增速最快的兩個地區之一,在未來20年間需要補充約6200架新飛機。隨著民航運輸業的蓬勃發展,民航通信業務量大大增加,將對機載通信網的速率和處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隨著我國民用航空的快速發展,民航飛機數量、航線里程以及乘客數量都將增加,飛機上網的需求也會激增,機載通信業務勢必迎來一波新的發展機遇,無疑將為電信運營商、通信設備制造商、衛星運營商及航空公司等各方帶來一片藍海市場。


另外,5月5日,中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研制的幹線民用飛機C919大型民用客機試飛成功。這意味著未來伴隨著大型客機項目的推進和我國噴氣客機進入批產,這條產業鏈必將逐步發揮出巨大的經濟潛力。在飛機的制造過程中,大量先進而成熟的技術會擴散溢出到制造業的很多細分領域,拉動國內相關產業的成長。


機載衛星通信產業:衛星運營商和機載天線商受益


據北方天空研究公司(NSR)的分析數據,未來10年機載衛星通信市場會有穩步發展。預計到2024年,全球機載衛星通信市場規模將從2014年的47500單元(units)增長到95500單元(units),零售業銷售收入將達到32億美元。


機載衛星通信領域的參與角色主要分四類,分別是機載設備提供商、衛星通道供應商、面向公眾服務的電信運營商、駕駛艙數據鏈的數據服務提供商DSP(DigitalSignal Processor)和最終客戶。


衛星運營商


機載衛星通信產業中,衛星運營商提供通信所需要的衛星,機載通信服務提供商租用衛星運營商的帶寬,再向航空公司的航班提供機載通信服務,或者衛星運營商直接為航空公司的航班提供機載通信服務。


機載通信為衛星應用提供了重要的市場機遇。隨著大容量、高頻段、點波束及複用技術的發展,衛星通信在機載通信服務中的比重逐漸增加。據北方天空研究公司(NSR)的分析數據,未來10年機載衛星通信市場會有穩步發展。預計到2024年,全球機載衛星通信市場規模將從2014年的47500單元(units)增長到95500單元,零售業銷售收入將達到32億美元。我國衛星運營商的主體,衛星通信集團,中國電信、中國

聯通、中國移動等國有電信運營商及一些民營企業將受益。


機載Ku/Ka衛星天線制造商


天線在機載設備中具有重要作用,天線的增益、覆蓋方向、波束、可用驅動功率、天線配置、極化方向等都會影響移動通信網絡系統的性能,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移動通信的質量。


機載Ku/Ka衛星天線有機械式、機械分段陣列天線、相控陣天線等多種天線形態。由於機械式衛星天線使用了馬達等機械部件,設備可靠性大大降低,同時在接近赤道地區往往通過降低發射功率方式確保幹擾水平可控,速率也大打折扣。當前國內試驗的Ku天線均為機械式。


PAA相控陣天線技術在軍事領域已經開始應用,未來PAA相控陣天線或將在民航領域商用。PAA相控陣天線沒有機械部件,天線更薄、可靠性更高,不需安裝在雷達罩下,甚至可以安裝在機翼上,天線改裝及燃油經濟性方面將大大提升。


目前,通信衛星的通信頻段已向Ka/Ku雙頻段發展,新一代衛星通信調制解調和糾錯編碼技術已開始應用,新一代Ka頻段地球同步衛星和多頻段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正在研制。國內外對多頻段、小型化、低輪廓、高增益衛星移動通信天線提出了新的需求,對於國內機載Ku/Ka衛星天線制造商來說機遇難得。


地空寬帶通信產業:ATG基站設備提供商受益


航路沿線的一部分基站不需要新建,只需要在航線區域內改造現有基站,改造後的單個基站覆蓋半徑可達100公里,對空覆蓋距離為6000米到12000米。


要保證機上網絡信號的穩定性,需要在地面每隔約100公里設置一個基站。ATG基站可以是地面固定基站(如鐵塔等)、也可以是移動通信車的方式。


相比衛星上網而言,ATG的單位帶寬成本要低很多,基於3G、4G的通信技術也非常成熟。但是ATG未大範圍建設的一個原因是頻率幹擾問題。地面移動通信運營商沒有多余的頻率給ATG使用,只能將地面網絡的相同頻率複用給ATG網絡。當飛機在萬米高空使用ATG通信時,飛機會對地面移動通信運營商的網絡產生同頻幹擾,幹擾範圍能達到上百公里,導致大面積移動用戶通信受到影響。


地面ATG設備主要由:ATG天線、射頻設備、基帶設備、核心網設備、運行維護設備組成。



通信運營商:拓展增量市場


三大運營商紛紛布局機載Wi-Fi業務,隨著一系列組合收費套餐的推出,這部分增量市場也將為運營商帶來紅利。


其中,“聯通航美”成立,聯通將推出收費組合套餐,滿足不同需求。聯通航美也將開發航空客艙互聯網接入平臺,幫助航空公司完成需求研發、機上網絡門戶運維、制定機上網絡門戶準入標準、設計開發機上網絡門戶的應用軟件和旅客展示頁面。


航空檢測維修商:加裝改造帶來收入


現有飛機的升級改造。據航空領域專家閔紅慶透露,目前每架航班改裝的平均成本約350萬美元。目前國內的機載通信加改裝廠商包括北京飛機維修工程、山東太古飛機工程、成都富凱飛機工程服務等。


機載通信設備供應商:直接受益


相比國外的機載通信系統供應商,國內的機載通信設備廠商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主要企業有多尼卡、飛天聯合、喜樂航、海航航空技術、世紀空連航空電子等企業。除了多尼卡的機載WI-FI產品具備一定的競爭力外,其它公司產品基本處於產品樣機研發,離真正的商業裝機,特別是在波音、空客飛機上裝機距離還很遠,這主要是由於航電產品安全高要求和適航取證的嚴格。因此面對未來國內快速擴大的機載WI-FI市場,國外供應商的產品仍將是主流。


機載通信產業鏈相關公司簡單梳理


機載通信產業鏈涉及細分行業較多,機載通信相關上市公司將充分受益於市場空間的擴大。我們認為首顆高通量衛星的發射以及C919大飛機的試飛,都是我國空天產業發展的代表。而本文所提到的民航通信長期將帶動衛星制造、地面設備、衛星運營服務、航空檢測維修商等行業和公司的成長機會,我們對相關公司做了簡單的梳理,)(涉及公司梳理,不做推薦依據),詳見下表。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793

重磅獨家:首次揭秘百億級私募的賺錢能力!全明星陣容聚集的高毅一年賺了這個數!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6-25/1120841.html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吳永久

“我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出去做私募。”這幾年以來,火山君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或是機構人士這麽說道。在資管這個行業,自己幹私募,漸漸成為了許多人的目標,也被看作是可以實現理想抱負和財務自由的有效路徑。

只不過在這個多少有些靠天吃飯的行業,“理想很豐滿,現實也很骨感。”火山君(微信號:huoshan5188)註意到,這一年左右的時間里,雖然私募行業發展迅猛,但是私募從業人員卻比一年前減少近半。

可以看出,在私募行業想要活下來並且活得好,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在行情不佳的情況下,更是比拼實力,有些私募由於業績不理想,壓根就賺不到錢。

但更讓人好奇的是,位於行業“金字塔尖”的百億級別私募,比如王亞偉管理的千合資本,邱國鷺掌舵的高毅資產等,他們的賺錢能力究竟又是如何的呢?

別急,往下看,這一組直觀的財務數據,將為您首次揭曉這一秘密。

私募從業人員減少近半

這幾年私募行業的發展可以說是有目共睹,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5月底,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19112家。已備案私募基金54541只,認繳規模12.79萬億元,實繳規模9.22萬億元。

就在私募實繳規模開始向10萬億元發起沖擊的時候,火山君卻註意到,私募從業人員的數量呈現的是另外一種變化。數據顯示,2017年5月底,私募基金從業人員22.53萬人,單單看這個數字看上去似乎還是挺龐大。但如果回看2016年3月底,則可以發現,私募基金從業人員高達44.65萬人。

僅僅1年左右時間,私募從業人員就減少近半,甚至有不少原先公募的基金經理奔私後,也顯得“水土不服”,紛紛再回到公募或是轉向券商資管。可見,要想在私募行業活下來,而且活得很好,並非易事。

當然,有被淘汰的,自然也有生存下來並且過得還不錯的。火山君註意到,同樣一年左右時間,在整體私募從業人員減員近半的情況下,私募行業的百億管理人隊伍卻增長了60多家。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5月底,按正在運行的私募基金產品實繳規模劃分,管理規模在20-50億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505家,管理規模在50-100億元的有183家,管理規模大於100億元的有166家。而截至2016年4月底,管理規模100億元以上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剛突破百家,達到101家。

高毅去年賺了這個數

而在百億級別私募里面,除了王亞偉的千合資本,還有一家也是經常被提及,那就是邱國鷺等眾明星基金經理掌管的高毅資產。

從私募排排網的數據來看,這幾年,高毅資產旗下的產品業績表現整體都比較不錯,比如高毅-曉峰1號睿遠、高毅鄰山1號遠望、高毅利偉精選唯實等產品的年化回報都超過了20%。

圖片來自:私募排排網

也正是因為這種良好的業績表現,旗下產品在各大銷售渠道備受客戶認可。有大型券商人士就向火山君表示,“高毅的產品在我們這邊現在大概總的70億左右的規模,不過上次開會,說差不多到100億左右的時候可能就不再賣了,要控制下規模。”

那麽,良好的業績,除了為高毅資產贏得了口碑,又給高毅資產帶來怎樣的收入回報呢?

火山君註意到,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高毅資產對2016年的財務數據做了部分修改,也使得該信息得以首次被公開,根據修改後的信息,高毅資產2016年營業總收入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8010.39萬元,利潤總額7516.06萬元,不過凈利潤僅為516.06萬元,而納稅總額達到2390.96萬元。

從數據可以看出,基本上呈現高收入、高利潤但是低凈利的情況。

其實據火山君(微信號:huoshan5188)進一步了解,在業績報酬來源上,以高毅-曉峰1號睿遠為例,其采用高水位法計提業績報酬,當凈值創新高且超過1元時,提取創新高部分的20%作為業績報酬。但是,在利潤分配機制方面,投資經理將獲得業績提成的三分之二(其中一小部分將用於獎勵研究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997

解密雲集微店:百億級年銷售額背後的中國零售業第三極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29/166701.shtml

解密雲集微店:百億級年銷售額背後的中國零售業第三極
李夜 李夜

解密雲集微店:百億級年銷售額背後的中國零售業第三極

雲集微店獲得“2017年創業黑馬之年度十大最具潛力公司”。

文 | 李夜

12月16日,雲集微店獲得“2017年創業黑馬之年度十大最具潛力公司”。

1

圖:雲集微店獲得“2017年創業黑馬之年度十大最具潛力公司”

獲獎理由:“它是一個同時賣貨人數超百萬的電商平臺。迄今,它完成了供應鏈中心化、流量社會化的探索,並以年銷售額近百億元的成績,成為活躍在社交圈的新零售範本。”

自2015年5月上線以來,雲集微店連續兩年爆發式增長,年銷售額增速超過500%。目前,平臺店主數已超過280萬,年銷售額近百億元。同期,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量增速從2015年的36.5%下降至2017年的19%左右。

在與其創始人肖尚略深度溝通後,i黑馬發現雲集微店快速增長的秘訣就在“社交電商”四個字上。以下是肖尚略的創業故事以及雲集微店商業模式的拆解。

一、從哪里來 | 小也香水

想要透徹理解雲集微店這個“新零售範本”,需要從它的靈魂開始。雲集微店的靈魂人物就是1978年出生的肖尚略。

1999年,懷揣夢想的肖尚略只身來到杭州,先進入的是汽車行業。“選中這個行業,是因為當時我覺得未來的汽車行業有很大機會。”

在一家做汽車用品省級代理的公司,他先從基層做起,後因能力突出被老板發掘,開始負責在省內渠道批發公司代理的產品。由於自身的勤奮努力,肖尚略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但是他心里的另外一種渴望卻越來越清晰。“我更願意做一個細分領域的中國市場甚至是全球市場,而不是在一個區域市場內,代理很多種產品。” 直到某天,他敏銳地發現價值幾十萬乃至幾百萬元的汽車居然沒有好的香水與之匹配。於是,小也香水應運而生。

作為一個汽車香水零售商,小也香水打通了汽車4S店、汽車用品店等B端銷售渠道,為其供應香奈兒、迪奧等高端香水。

2003年5月,淘寶網問世。同年12月,小也香水進駐淘寶,成為這個日後全球最大C2C平臺上的首批賣家之一。“我們的淘寶ID到現在我還記得特別清楚,144939(店鋪號)”。至此,小也香水線上線下並行的銷售體系初見端倪。

隨著電商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渠道的賣貨能力迎來爆發期。2005年,小也香水線上銷售達到180萬元,而線下經銷也完成了180萬元的銷售額。但對行業洞察敏銳的肖尚略毅然選擇了全面轉型線上。

這一步,他走對了。

“小也香水”正好趕上了淘寶、天貓流量增長的紅利期。2006年,它的年銷售額一躍達到600萬元。2008年,小也香水迎來十倍增長,年銷售額達到6000萬元;2010年,其年銷售額輕松突破1.5億元。

伴隨中國電子商務浪潮一路走來的肖尚略很感謝互聯網帶給自己的創業機會,同時也迎來了為世界創造新價值的機會。肖尚略認為,零售電商平臺的利潤點在於去中間化。“阿里巴巴和京東搭建了大型平臺,促進各個細分領域的去中間化,它們成為了巨頭。而各個細分領域的商家依托平臺,為消費者去中間化,它們也從中獲得了養分。”

2010年以後,傳統電商競爭愈演愈烈,流量越來越貴。大平臺急於應對,忙轉型:京東商城推自營模式,天貓專註培養品牌直營基因。傳統的代理商和零售商,不再是平臺服務的主體。

“小也香水”也遇到了增長的天花板。“一年幾個億的規模,天花板逐漸顯現。這表示你對用戶的價值已經不夠了。” 2011—2012年,肖尚略每天都在想如何為用戶提供新的價值。肖尚略很明確自己要因變求變,“環境變了,我們就要變”,但關鍵是向何處變。

接下來的3年,肖尚略一直在尋找新的出路。

他重返校園,希望從中汲取理論模型的啟發;求學時期養成了跑步的習慣,大量閱讀、遊歷世界、見各種各樣的人。他關註著這個世界的發展趨勢、信息獲取方式的變化、供給方式的變化、消費升級中新品牌的崛起,不斷地否認自己的過往認知、顛覆自己的固有理念。

“向死而生,有死才有生。” 2015年,肖尚略找到了他的“生”——社交電商。

二、到哪里去 | 社交電商

在創業黑馬主辦的第十屆創業家年會上,肖尚略發表了題為《社交電商的價值思考》的主題演講。

2

圖:肖尚略在第十屆創業家年會上發表演講

迄今為止,社交電商並沒有一個權威而又公認的概念。社交電商是什麽?在肖尚略看來,電商發軔至今,解決的是成本和效率的優化。社交和電商的結合能夠為消費需求提供更精準、更有效的信息匹配。

2015年,社交電商的曙光初露,但具體路徑還不算清晰。為什麽肖尚略敢於押註社交電商?以下是i黑馬對肖尚略多年思考的整理:

1、兩個時代、四個象限、從阿里巴巴到X

著名IT評論人Keso,如是描述他的第一次觸網:

1996年我第一次連上互聯網的時候,中國有大約30多萬互聯網用戶。當時整個互聯網上的內容和服務極其有限,中文內容更是幾乎沒有,28.8kbps的上網帶寬完全談不上暢快,但就是感到壓抑不住的興奮——世界觸手可及的那種不可思議的奇妙感覺。

如今,人們對於互聯網的認知,早已超脫“觸”的層面。今天的年輕人難以理解為何要特意表達“上網”這個行為,對他們來說生活就是“永遠在線”,網絡就是水和電。

互聯網走進中國,國人對互聯網的認知也逐漸多樣。一千個人心中不但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還有一千個互聯網。

作為資深實踐者,肖尚略徜徉互聯網十余年,他有一套實用互聯網方法論。他用兩個時代(PC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兩個維度(資訊、商品和服務)將互聯網的發展做了歸納。

肖尚略建立了一個互聯網的直角坐標系。以原點為中心,X軸的左右兩端分別代表著資訊和商品(或服務);Y軸是一個時間軸,上下兩端分別是PC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如此,形成了四個象限。詳見下圖:

3

圖:互聯網坐標圖

在肖尚略看來,X軸上第二象限的關鍵詞是搜索,最有代表性的兩家公司分別是百度和Google,它們本質上是搜索引擎公司,通過搜索引擎來連接資訊的供需。X軸上的第一象限代表公司是阿里巴巴和亞馬遜,它們其實也是搜索引擎公司,通過用戶的搜索行為來匹配商品(或服務)的供需。

X軸的下方,也即移動互聯網時代。獲得資訊的方式不再是搜索,而是社會化推薦+智能推薦,於是誕生了Facebook和微信。但商品(或服務)類的社會化推薦+智能推薦還沒有一個巨頭出現。

但這樣一個分量足夠的角色又不可或缺,“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獲客的邊際成本日益增加,而消費者本身的消費目的性卻在弱化,社交網絡成為商品、服務與消費者之間的重要連接器。”

這是一個巨大的空白,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遇。

2、土壤、空氣、水分、陽光

如果將社交電商比作一枚“種子”,那麽適合它生長的“土壤、空氣、水分、陽光”是否具備?

圖:肖尚略認為,個體崛起、共享經濟、消費升級是三大看得見的趨勢

答案是肯定的。在肖尚略看來,適合社交電商發展的外部條件——個體崛起、共享經濟、消費升級都已經具備。具體來說:

在共享經濟的大背景下,供給側迎來變革。原來由大中小型公司提供的供給,現在個人+互聯網便可提供。比如教育領域,原來新東方等是服務提供方,現在變成個人+互聯網(VIPKID);在住宿領域,供給由酒店管理集團提供,現在變成了個人+互聯網(Airbnb);在打車領域,供給由出租車公司提供,現在變成個人+互聯網(滴滴出行)。其它眾多領域也是如此。

“共享經濟促進了個人與互聯網的結合,閑置的個體力量+互聯網擁有了革新組織方式的力量”,肖尚略認為,“個人+互聯網的新協作方式,完全改造了供給這一端“。

此外,消費升級也是不可忽視的外在因素。“消費升級不是9.9包郵、19.9包郵,這個不是未來。”在肖尚略看來,“未來,是更好的品質、更美的設計以及更好的用戶體驗。”

消費升級還意味著人們購買能力的提高。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上層中產(月收入為12500-24000元)及富裕階層(月收入超24000元)的消費將以17%的速度增長,為中國城鎮消費貢獻1.5萬億美元的增量。

“我們可能缺一雙鞋子、一個包、一件明天出門穿的衣服。我們永遠有一些可買可不買的非剛性需求。但口袋里面有錢了,只要這些需求以經濟的方式被供給,它就能夠被兌現。比如說美團點評之於消費升級。”

零售領域的消費升級,肖尚略認為通過社交的方式可以滿足。“社會化推薦加上智能推薦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案。”他表示。

三、落地 | 雲集微店

雲集微店,是肖尚略社交電商構想的落地,也是他的第二次創業。雲集微店做了一件什麽樣的事情呢?

簡單來說,雲集微店,先聚合商品、物流、客服等,將其開放給店主,通過產業鏈賦能將店主的成本降到“0”。店主只需要在網絡社交圈推薦、宣傳,將商品信息有效連接到消費者,帶來客流和交易。

肖尚略將這種新模式稱為S2S(Supply Chain to Social),即讓精選商品與網絡社群進行低成本的高效自由連接。創業黑馬的頒獎詞中,以“供應鏈中心化”和“流量社會化”,精準地概括了S2S的特點。

5

圖:雲集微店的S2S模式

其實,在這個簡單的模式里面,也有並不簡單的底線。比如“三個500”。

“三個500”指的是供應鏈上的聚焦,分別指的是500個主流品牌、500個創新品牌、500個優質工廠。“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500個品牌或工廠已經夠了。我不會跟那麽多品牌或者工廠合作。如果你要讓我面對10萬個供應商,我心里肯定沒有數。我也不想這樣做,因為京東、阿里已經做了。但是你要讓我面對1000個供應商,我心里就有數了。”

聚焦有聚焦的好處。“打個比方,雲集的流量是主流電商的10%,但是我們合作的夥伴可能只是它們的1/100,甚至是1/1000。他們有500萬、5000萬的SKU,我們可能只有5000個SKU,所以雲集的流量會很聚焦。我們追求單品的效率。從品牌方來說,沒有僧多粥少的問題。我們的流量很充裕。比如我曾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款網紅單品臟臟包,它的樣子很像東坡肉。上線第一天,我們賣了2.3萬組,每個單品58.8元,實現了100多萬元的銷售額。”

在浩如煙海的商品中,如何挑選出像“臟臟包”一樣適合的商品呢?據肖尚略介紹,店主會給雲集提供下個月、下下個月應該賣什麽的建議。雲集收集這些信息,再分析確定需要洽談的商品。此後,專業買手(100多人)會對店主的“購物清單”進行梳理,進行二次篩選和引進。引進商品會經過明星店主的體驗、使用,然後再進行兩撥試銷,才能正常售賣。

“過去是先有所有權再有銷售權,現在貨還是生產商和品牌商的,只是由我們挑選出來,按一定數量放到指定倉庫,平臺可以調配這些產品,店主可以銷售它們。”

“我們把經濟單位做到了最小個體,經濟單位越小越有活力。包產到人,每一個人的收入、成本、費用、利潤都在APP上以分鐘為單位反饋給店主。這會帶來巨大的個體力量綻放。”

目前,雲集微店在全國有20多個倉庫,未來計劃增加到200多個。物流方面,雲集與順豐、心怡科技、京東物流等公司都有合作。

四、多方共贏的機制

再回到2011年、2012年,“小也香水”觸摸到增長的天花板,一年幾個億的銷售額很難再得到突破。當時,在肖尚略的反思里,“用戶價值”四字被反複琢磨。

那麽,如今的雲集微店能夠提供什麽價值呢?

據肖尚略介紹,一個品牌商想把商品賣給消費者,整個銷售過程的參與者一共有4類人:解決信任的代言人、教育用戶的媒體、分發貨物的代理商、賣貨的零售商。它們大概占到商品價格的70%,其中,代言人+媒體需要分約20%、代理商約20%、零售商約30%。

如果將電商加入到銷售過程中,它可以將代理商的成本壓縮至10%,零售商環節壓縮至20%。這樣算下來,有電商參與的銷售過程,成本大概占到價格的50%。

傳統電商有很大一部分成本用於購買流量,雲集則通過店主的社交傳播壓縮了零售環節的流量成本。最終雲集微店能夠將成本縮減至35%。“每一個雲集的店主都扮演了代言人、媒體、渠道三個身份。雲集扮演的是服務商角色。整個價值鏈構成中,只有兩個主體:雲集平臺和個人店主。雲集只需要分享10-15%,就可以解決客流、客服、倉儲等一系列成本。店主可以拿到20%。”

通過減少銷售環節的成本,終端消費者也可以享受到因此帶來的更優惠的商品定價。“雲集打造的是一個多方共贏的模式。”

憑借該思路,雲集微店一路發展壯大,目前雲集微店店主數已經超過280萬,VIP會員數達到2000多萬,雲集微店提供的產品也已全面覆蓋了蔬果生鮮、美妝個護、服飾箱包、食品飲料、母嬰玩具、3C數碼、日用家紡、家居百貨等品類。2016年,雲集微店年銷售額近20億元,肖尚略預測2017年總銷售額將達百億元。

五、i 黑馬點評

1、一個有格局的人

從2個多小時的采訪以及大量素材可知,肖尚略是一個習慣深度思考的人,他思考問題類似埃隆·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思維,強調事實和少量假設,從問題的最本質出發,進行推理思考。比如做雲集微店,他看到了互聯網賦能千千萬萬的個體,個體商業力量已經崛起。“社交網絡是個體的綻放。”

他說雲集微店想和個體商業力量一起成長,想為從傳統產業溢出的年輕人做一些事情。他來自農村,因為互聯網,有了現在的一番成績。人生的下一個階段,他想走出生活的半徑,為同事、為整個社會創造更多的機會,一如當年,互聯網對他的饋贈。

2、讓利

雲集微店是一個供應鏈中心化、流量社會化的協作平臺。在這樣一個協作的平臺里,如何處理平臺與個體之間的關系成為平臺力量來源的關鍵。

豬八戒網創始人朱明躍認為,平臺必須要有成就他人的胸懷和格局,只有成就了他人,自己才能夠有所成就。這也是構建平臺商業模式時,必須要遵循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商業邏輯。

肖尚略和雲集微店,顯然也遵循著這個邏輯。據肖尚略介紹,在整體利潤分配中,雲集微店只拿10%-15%。而且,這10%-15%還要覆蓋倉儲、物流、客服等各種成本。

3、中國零售業第三極

按照肖尚略對未來渠道的理解,他認為未來的主流渠道有三種:第一種是地產零售,通過實體的商業街連接品牌(供給)到消費者(需求);第二種是搜索零售加上智能推薦(傳統的電商平臺,比如亞馬遜、阿里巴巴、京東商城)連接品牌到消費者,在世界範圍內連接供需。

微信圖片_20171229143741

 

圖:社交零售是商業的第三極

第三種是社交零售平臺,它們由細分領域內具有專長和興趣愛好的達人、基於雲的零售平臺構成,這是第三極的零售。未來,企業最大的營銷資源不再是任何一個主流媒體和大眾媒體上的廣告,而是每一個用戶分享的力量。互聯網下半場在追求成本效率的同時,還將回歸個體,以人為本。

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上,前有阿里巴巴和京東等巨頭,後有許許多多市場跟隨者,雲集微店會成為零售業的第三極嗎?歡迎大家後臺留言。

雲集微店 電商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038

區塊鏈重塑寵物生態:寵物鏈如何賦能這個千億級大市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8/0118/166953.shtml

區塊鏈重塑寵物生態:寵物鏈如何賦能這個千億級大市場?
師天浩 師天浩

區塊鏈重塑寵物生態:寵物鏈如何賦能這個千億級大市場?

基於區塊鏈的信任構建,適用更多垂直領域行業。

2018年初區塊鏈在各領域開花,無論矽谷Facebook、谷歌、微軟還是國內BAT都在加緊區塊鏈的布局。具備“去中心化、信任強化、分布式共識、不可篡改”的四大特點的區塊鏈技術,在金融、文娛、遊戲等多領域已紛紛應用落地,去年區塊鏈創業公司PETs Chain(下文簡稱:寵物鏈)更將觸角延伸到寵物行業。

作為年複合增長率達到49.1%的千億級市場,寵物行業在交易、醫療、用品/食品等方面,由於缺乏有效的規範與監管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年初大火的區塊鏈技術能解決以上困境嗎?它將如何改造這一龐大的寵物生態?區塊鏈的賦能否讓寵物行業從劣幣驅除良幣的畸形中,轉變為良幣驅逐劣幣的良性發展嗎?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深入探究寵物行業存在的問題及寵物鏈的運行機制。

千億規模的寵物行業“信息孤島”之困

2017年7月,因“吸貓”81只而欠款70萬的北京姑娘小井在寵物圈走紅,為還清貸款她想到先出售幾只“賽級貓”緩解壓力,未料到幾萬買來的名貓卻只價值幾千。該事件引起公眾大討論,表面看是小井的困境是因“沈溺”吸貓所致,真正的根源卻是因遭到不良貓販的“詐騙”。

圖片2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到2016年,中國寵物行業年複合增長率達到49.1%。2016年,僅寵物犬、貓市場的行業規模就達到1720億元。假如未受到詐騙,小井“投資”的81只貓咪在巨大的市場缺口下整體價值將穩賺不賠。小井的遭遇並非個例,百度搜索“買貓被騙”相關結果達到觸目驚心的462萬個,“買狗被騙”也高達456萬個。

其實寵物交易存在的亂象只是國內寵物行業的冰山一角,在醫療、美容、繁育、用品/食品等方面都呈現著嚴重的信息鴻溝。即使如此,中國的寵物行業仍舊飛速發展,因為相比美國36.5%家庭擁有寵物狗、30.4%家庭擁有寵物貓,中國這一比例僅7%、2%,約為美國的1/8。以此推算,中國寵物行業仍存在至少10年的黃金發展期。

但旺盛的發展勢頭並不能掩蓋行業存在的亂象,類似小井因詐騙損失慘重的例子數不勝數。造成寵物行業黑幕高發的根源,就是因為原有的寵物行業規範和監管技術過於落後,整個寵物生態每個環節都存在程度不一的信息混亂。受行業剛需驅動,寵物鏈將區塊鏈技術引入行業來解決亂象。

那寵物行業“信息孤島”究竟存在哪些亂象?區塊鏈技術又如何重構行業?

寵物行業三大痛點:監管成本過高、信息鏈斷裂、信息不透明

寵物行業作為情感消費經濟在國內發展才剛剛起步,相比歐美等國家成熟的產業鏈,中國寵物行業整個鏈條的上上下下都存在模式落後的問題。總結一下主要體現在三方面:監管成本過高、信息鏈斷裂、信息不透明。

痛點一:監管成本過高。如今中國寵物行業的發展速度位居全球之最,相比整體市場的強大需求,寵物行業整個產業鏈條根本跟不上增速的需求,這造成了國內寵物行業想要克隆歐美等模式構建監管的成本異常高昂。

在缺乏有效的行業規範和監管的大背景下,國內寵物入局機構與企業整體良莠不齊。在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下,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帶來的巨大利益誘惑,部分機構與企業不惜出賣良心鋌而走險,而寵物愛好者群體卻成為最終的買單者。

痛點二:信息鏈斷裂。在寵物購買、配種中最重要的環節是品種信息,因此寵物繁殖信息鏈異常重要。但如今寵物交易中,買方無法獲得幼崽或成年寵物的任何真實繁殖信息,即使賣方提供口頭承諾或相關資料,買方也根本沒有途徑進行核實。這為大量混血、假冒品種提供了生存空間,靠用戶自己辨別完全是天方夜譚。

這造成寵物交易中普遍的不信任感,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對寵物繁殖信息鏈的建立,當每只寵物的信息鏈都可以往上溯源,這一難題將迎刃而解。傳統的信息技術中,由於數據可以輕松修改,導致建立寵物繁殖信息鏈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對於區塊鏈來講,實現卻異常簡單。

痛點三:信息不透明。如果說信息鏈的完善有利於辨別寵物品種,而信息透明則是寵物品質得以保證的基石。除了買到不純或者假冒寵物,購買到不健康或遺傳病寵物也是亂象之一。寵物是情感消費品,市場化後不同的品種價格也不一,一只血統良好的貓狗幼崽動輒幾萬甚至幾十萬已經不是新鮮事。因此購買到存在“隱疾”的寵物對於愛寵一族來說將承受巨大的損失。

但整個寵物醫療行業都存在的信息不透明現象,因此一旦愛寵因疾病死亡,用戶無法分辨是遺傳病所致還是後天醫療中出的問題,因此也就無法追責。況且如今的寵物醫療服務行業收費普遍較貴以及存在亂收費現象,如果以區塊鏈構建一個信息透明的寵物動態資料庫,將會迫使行業的自律,遏制亂收費現象,讓整個行業向著更良性的方向發展。

區塊鏈如何構建信任?實現交易連續性及可溯源性

上文我們透露了寵物行業存在的諸多困境,紛繁複雜的寵物業態中,解決亂象並非沒有規律,只要做到兩條整個行業就會進入到規範路徑上來。首先是實現交易的連續性,其次保證每次交易的可溯源性。簡單來說,就是讓寵物一生都處在信息透明狀態下,任何一環節出問題都能落實到具體責任方。

首先來講信息連續性的重要性。這個連續性主要分為兩塊,一是寵物繁殖鏈的信息連續性,一般上溯一代即解決了品種問題。父母的品種純不純?決定了寵物自身品種的純潔。父母是否存在遺傳病史?父輩信息的透明,每只寵物從一誕生就有了“生物”檔案。二是寵物自身的健康狀況,如疫苗情況、體檢情況、治療情況等。只要這兩塊的信息透明了,寵物交易就不再是黑盒子。

其次是信息的可溯源性的重要性。寵物鏈基於區塊鏈構建的寵物生態,對整個行業上下遊的第三方開放,這一服務覆蓋到寵物從出生到殯葬整個鏈條,任何一環節試圖隱瞞問題都會被輕松發現,平臺會將“害群之馬”清除出這個生態。保證了寵物鏈平臺上機構或企業的純潔性,使得用戶放心的在寵物鏈平臺上消費。

很多人不明白,為何區塊鏈之前寵物行業無法形成這樣的良性機制,因為在舊有的中心化世界里,每個寵物店、寵物醫療店、寵物食品店都擁有獨立的資料體系,店老板或傳統第三方機構可以輕松地在後臺更改相關信息,即使產生糾紛用戶追責,只要店老板“死不認賬”,外人很難搞清楚真相。有了區塊鏈這一“不可篡改”機制的保障,任何一方都無法更改信息,信任機制就這樣簡單的構建了起來。

看似無法規範監管的龐大寵物行業,有了區塊鏈這一信息技術革命的應用,一切亂象就此迎刃而解。

寵物鏈如何從0做起?建“戶籍”+建“生態”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寵物鏈如何從0做起,將利益格局複雜的寵物行業給規範化?如果不了解寵物鏈具體的做法,就不能完全理解區塊鏈對寵物業態的革命。

簡單的來說,寵物鏈通過建“戶籍”+建“生態”完成這一目的。一手建立規則,一手輸出利益。規則用來吸引愛寵人士只在平臺生態內進行從交易、繁殖、醫療到養育整個消費,一手通過帶給參與方的利益,將越來越多的寵物鏈條上上下下的機構或企業吸引到平臺中來,以此形成整個生態的良性發展,直至統一整個市場,實現國內寵物業態的良性重塑。

先來講建“戶籍”寵物鏈首先做的是平臺上寵物的身份構建。第一,寵物鏈引入第三方征信機構,為每個寵物設立一個E-ID身份。一旦該寵物在寵物鏈上擁有了E-ID身份,任何一方都無法進行更改。無論寵物流通多少次數,這一E-ID身份都將伴隨其一生,即使寵物死亡,其後代也可以輕松追溯到該E-ID。第二,用寵物基因人工智能檢測系統,將寵物和E-ID身份完美綁定,杜絕可能發生的“張冠李戴”。

通過寵物身份E-ID,寵物鏈為每個寵物提供了便利的電子化服務。以極低的成本實現政府管理與社會資源的無縫整合,解決了中間環節有人篡改信息的可能性。寵物鏈借力這一機制將和全球政府、機構、公司、個人等形成緊密合作,為寵物提供從出生、醫療、食物、出境、交易、血統追溯等多項服務。這是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優勢體現,實現了傳統模式需要耗費巨大成本也完成不了的“權威”身份體系。

其次,是建生態寵物鏈一面對接寵物醫療及藥品、寵物美容、寵物食品、寵物用品、寵物書籍、配種繁育、寵物培訓、寵物賽事、寵物殯葬等個人和企業,一方面對接政府及相關機構,實現一個信息共享互通的寵物生態。基於區塊鏈的“不可篡改”特性,寵物流通到任何一環節,相關方都可以輕松提取權限之內“真實”的寵物出生信息、健康狀態、形體特征、性別、毛色、品種、居住及寵物主人信息等,實現全球範圍內的查詢。這一強信任機制,使得寵物生態任何一個環節都受益,即減輕了管理鑒別的成本,又保證了信息的公正性。

也就說,寵物鏈為所有寵物構建一個類似人類“戶籍信息系統”。並且通過和整個生態的共享互通,實現基於“戶籍”之上所有信息的聯通。例如,寵物鏈未來會和全球政府機構進行連接,寵物主帶領寵物出入境就不用被截留。還有與寵物醫療及藥品的信息打通,用戶購買寵物時,就會輕松掌握其疫苗與治療情況等等。

上文集中探討了其基於區塊鏈技術對寵物行業發展最大頑疾“信息孤島”的解決,寵物鏈要做的事情遠不止於此。寵物鏈對寵物行業的應用只是第一步,其基於智能合約、主控合約,通過圖靈編程語言,還可以實現更複雜的商業邏輯支持。

基於區塊鏈的信任構建,還適用更多垂直領域行業:例如金融業、物聯網、智能設備、供應鏈、社交、慈善、數字資產和股權等。

自2017年9月寵物鏈項目正式啟動,如今已上線雲寵商店和寵物狗項目,更多的商業構想將在2018年逐漸上線。相信隨著寵物鏈私募的開始,其巨大的布局將徐徐展開。

區塊鏈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347

成渝西昆機場大擴建,四座流量億級航空城市崛起

最近,西部幾大主要機場開始了一場擴張運動,目標直指全球頂級樞紐中心。

“鹹陽機場規劃旅客吞吐量為1.1億~1.2億人次,未來隨著科技發展,有可能達到1.3億~1.5億人次。”站在西安鹹陽機場三期工程規劃展示模型前,西部機場集團有關人士近日介紹,三期工程已拿到民航局的批複,正在走下一步審批程序,計劃今年內啟動。

無獨有偶,今年1月,受民航局發展計劃司委托,中國民航工程咨詢公司在北京召開昆明機場改擴建工程立項報告評估會,該項目設計目標為2030年,預測旅客吞吐量1.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120萬噸、飛機起降量82萬架次。成都和重慶也正在建設或規劃第二機場,未來旅客吞吐量也將是億級數量。

按照民航部門預測,旅客吞吐量達到1.2億人次將進入全球前10位的國際樞紐機場。2017年,全球旅客吞吐量超過1億人次的只有美國亞特蘭大機場,為1.039億人次。這意味著,成渝西昆將挺進全球頂級樞紐。

大擴建

西安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在2012年5月投運,以三航站樓、雙跑道模式運營,新建25萬平米的T3航站樓、8萬平米的綜合交通樞紐,以及南飛行區跑道,可滿足年旅客量5000萬人次的保障需求。但是,預計今年就將達到4600萬人次,到2020年將達到5500萬人次。

西部機場集團人士介紹,前幾年陜西和西安就開始籌劃三期工程。2017年11月,鹹陽機場三期工程獲得民航局立項階段的行業批準。該工程將北移北一跑道,新建北二、南二跑道;新建70萬平方米東航站樓等。

而昆明長水機場更是在2012年投入運營的5年之後又計劃擴建。資料顯示,與西安鹹陽機場擴建類似,工程計劃在已有兩條跑道基礎上,在西跑道西側建設西二、西三跑道(長4000米、寬45米)及滑行道系統。

在西安和昆明機場擴建的同時,重慶也計劃修建第二機場。今年4月底,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在其官網發布《關於重慶第二機場規劃研究咨詢單位比選的公告》,這意味著重慶第二國際機場的建設規劃正式邁出了第一步。

而在這幾個城市中,成都起步最早。2016年,天府國際機場動工建設,計劃2020年投運。機場遠期將建設6條跑道,航站樓總面積126萬平方米,滿足年旅客吞吐量9000萬人次需求。加上成都雙流機場,成都航空旅客吞吐量也將達到1.5億人次左右。

成都雙流、昆明長水、西安鹹陽和重慶江北這四大機場都是全國前十大機場。2017年,成都、昆明、西安和重慶的旅客吞吐量分別為4980萬人次、4473萬人次、4186萬人次和3871萬人次,分別排名全國機場的第4、6、8和9位。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於,地處西部與東部距離遠,以及受複雜地形因素影響,西部地區鐵路和公路發展相對滯後,航空運輸需求比較大,同時,到這些地區旅遊的人數也較多。隨著人口更多地向這些城市聚集和經濟增長,現在條件已經不能滿足需求。

一位機場規劃專家向第一財經表示,民航仍然是中國基礎設施的短板,雖然有高鐵,但是航空出行人數增速也沒有放緩。人口都在向省會城市集中,發改委判斷,到2030年,全國人均民航飛行將達1.5次,全國將有30億人次,而且都集中於重要城市,因此除了北上廣就是省會城市,大機場是必然。

競爭加劇

不過,在航空需求增長的背後,還有地方打造樞紐、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野心。比如,2017年9月,時任陜西省省長胡和平在西安空港新城調研時,首次提出“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的發展思路。借助於西安鹹陽機場的樞紐優勢,做大做強臨空經濟,打造內陸經濟開放高地。

鹹陽機場定位為“三個樞紐”,即向西開放的大型國際樞紐、“一帶一路”的航空物流樞紐和西部地區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昆明長水機場定位為國際航空樞紐和國家門戶樞紐。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定位為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等級最高的航空港。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郝淵曉向第一財經表示,“從全國來講,我認為省會城市都可以建設樞紐機場,中國有13億人口,每一個省就相當於歐洲一個國家,甚至幾個國家,它們都有自己的樞紐中心,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航空運輸空間非常大。”

不過,在客貨集聚階段,圍繞樞紐建設的競爭卻在不斷上演。

在旅客客源方面,成都和重慶之間競爭較大。經常航空出行的旅客能明顯感受到,進出港重慶的機票價格比進出港成都的價格便宜。而且,重慶江北機場也積極輻射川東和川南地區,分流雙流機場的客源。而重慶第二機場選址有很大可能在渝西地區,這樣雙方的競爭競爭將更加激烈。

圍繞打造國際樞紐的目標,這些城市都在發力開辟國際航線,為了培育市場,各地政府更制定了一系列財政補貼措施,刺激航空公司開辟更多的航線,尤其是遠程洲際航線。

在貨運方面,各大機場都希望成為貨物集散地,紛紛出臺政策支持貨運發展。比如,西安提出,爭取2018年新開通5條全貨運航線。按照“補航線、獎增、扶夥伴、給時刻、優中轉、惠油料、拓高端、聯交通”的方針,不斷增強航空物流集散能力。

西部機場集團航空物流公司副總經理劉濤向第一財經表示,今年5月底或者6月,陜西省將出臺支持貨運的政策,而西部機場集團已經先行投入2000萬用於支持貨運。西安明確提出,要打造價格窪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973

沿海大省紛紛加快高鐵建設 江蘇已組建千億級鐵路集團

隨著人口向大都市圈和城市群的集聚,高鐵、城際軌道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東南沿海的江蘇、廣東等大省紛紛在加快高鐵、城際軌道的建設。

江蘇成立千億級鐵路集團

江蘇省政府日前發布《關於組建江蘇省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的通知》顯示,為探索高鐵自主規劃建設運營模式,江蘇省日前將現江蘇鐵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增資方式改建為江蘇省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江蘇鐵路集團”),註冊資本在原有70億元的基礎上逐步增資到1200億元,近期按註冊資本950億元到位。江蘇鐵路集團為國有全資有限責任公司,由江蘇省委管理領導班子,由江蘇省國資委列名監管。

《通知》指出,江蘇鐵路集團作為以省為主投資鐵路項目的投融資、建設、運營管理、沿線綜合開發主體和國家幹線鐵路項目的省方出資主體,主要負責全省鐵路建設項目省級資本金籌措和相關債務融資;負責相關鐵路項目公司的組建,參與鐵路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負責組織開展以省投資為主鐵路項目的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及相關報審工作;負責自主建設鐵路項目建設管理;負責鐵路項目產權管理和運營管理,充分發揮出資主體職能,積極探索自建鐵路項目的自主運營模式;負責鐵路沿線土地等相關資源綜合開發,探索多元化經營路徑;負責鐵路建設發展基金的設立和管理運作。

此間的一大背景是江蘇交通運輸中長期存在鐵路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尤其是高鐵資源的不均衡發展,已經對江蘇區域協調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目前江蘇省高鐵集中於滬寧通道,基本為東西向,高鐵網尚未形成;過江通道不足,僅有兩處跨江鐵路橋,跨江能力嚴重不足。

根據媒體報道,江蘇鐵投公司人士表示,江蘇希望通過江蘇鐵路集團的成立,鐵路建設面向社會資本開放,以融資等方式籌措資金,自主建設鐵路,自主運營,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加速鐵路網尤其是高鐵在江蘇的覆蓋,解決鐵路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數據顯示,自2017年開始,江蘇已經開始大手筆投入鐵路建設。當年,江蘇投入1015億元,密集建設14條鐵路,構築“三縱四橫”快速鐵路網。2017年初江蘇全省集中開工的210個省級重大項目中,鐵路建設項目有10項。

另一方面,城市群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空間布局體現,其發展程度決定了一個區域參與全國甚至全球競爭的能力。目前江蘇正在大力打造揚子江城市群,作為城市群發展的基礎,高鐵、城際軌道將是未來城市群建設的一大重點。尤其是,相比公路運輸,高鐵、城際軌道交通具有運量大、準點和安全性高等特征,是一個城市群發展的基礎框架。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江蘇沿江八市內部交通,近六成是公路,鐵路分擔占23%。可見鐵路設施建設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江蘇省社科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員王樹華認為,以前沒有高鐵的時候,因為長江天塹等原因的限制,人員、要素的往來十分不方便,因此才形成了蘇南、蘇中、蘇北相對塊狀的梯次發展格局。現在通過加快高鐵網絡的建設,人員可以在1到2個小時內在城市群內部實現快速通達,從時空距離上為一體化提供了可能。

尤其是揚子江城市群產業結構在優化升級的過程中,高端資源要素的流通對大運量、快捷、準點、安全性高的交通需求更高,因此揚子江城市群是在順應產業升級情況下,依托高鐵環的框架,推進區域經濟的一體化的過程。

沿海大省鐵路投資漸超公路

除了江蘇,包括廣東、浙江等沿海大省也在加快鐵路投資建設。

國家發改委近日已批複廣東省上報的《海峽西岸城市群粵東地區城際鐵路網規劃》。粵東城際鐵路網規劃目標為:形成以汕頭、汕尾、潮州、揭陽為主要節點、覆蓋粵東地區主要城鎮的城際鐵路網絡,實現汕潮揭地區中心城市“半小時通勤圈”和粵東地區“一小時交通圈”,為粵東地區提供公交化的快捷城際旅客運輸服務。

按照批複,規劃項目總投資約1002億元。項目資本金比例為50%,由廣東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含鐵路發展基金)等出資建設,並按市場化原則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

其中,近期規劃建設“一線一環一射線”,即汕尾—汕頭—饒平、汕頭—潮州東—潮汕—潮汕機場—汕頭、潮汕機場—揭陽南城際鐵路,總里程320公里,總投資約691.9億元。遠期規劃形成“一線兩環兩射線”為骨架的城際鐵路網,總里程460公里。“一線”為汕尾—汕頭—饒平城際鐵路,“兩環”包括汕頭—潮州東—潮汕—潮汕機場—汕頭、汕頭—潮汕機場—揭陽南—普寧—汕頭城際鐵路,“兩射線”包括潮汕機場—揭陽南—揭陽北、普寧—惠來城際鐵路。

潮汕地區是我國人口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三市(汕頭、揭陽和潮州)常住人口合計達到了1432萬。長久以來,潮汕地區因為潮汕商幫而揚名海內外,不過潮汕本土的經濟發展卻一直較為緩慢。這其中,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相對滯後是一個重要原因。而加快打造粵東地區軌道交通網絡,是促進汕潮揭城市群建設,同城化發展的重要舉措 ,有利於加速推進三市的一體化進程。

業內人士指出,粵東城際鐵路網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是促進粵東地區一體化發展,支撐區域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和空間發展戰略的需要;是補齊城際交通短板,完善粵東地區綜合交通體系,適應城際客流增長、旅客運輸需求多元化的需要;是提升粵東地區資源集約利用水平,發揮交通引導效應,滿足粵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按照廣東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今年2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廣東省鐵路建設共完成投資額超過410億元,其中完成城際鐵路建設投資176.51億元、國鐵幹線項目234.49億元。廣東省今年鐵路建設投資額將超過500億元,比2017年增長約25%。

鐵路尤其是高鐵、城際軌道建設對廣東加快發展至關重要。今年全國“兩會”上,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廣東省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的分組討論會上直言“廣東省的高鐵已經落伍了”。他表示,廣東地區時速在350km以上的高鐵線路只有廣州—深圳—香港,以及武廣高鐵。但是廣東人口密集地區比如湛江和茂名等地,目前尚未通高鐵。

馬興瑞說,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城鄉統籌的機制,促進全省一體化發展,一是要優化區域格局,第二就是加快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建設,要加快推進廣州到汕頭、深圳到茂名、贛州到深圳、廣州到湛江等高鐵項目的建設,優化全省高速公路骨幹網絡。

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公路投資日漸飽和,相比之下,隨著城市群、大都市圈的建設,高鐵、城際軌道建設更為密集,鐵路投資甚至超越了公路投資。去年4月《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三五”規劃》顯示,“十三五”時期全省共安排交通運輸重點建設項目投資約14600 億元,其中軌道交通約 6800 億元、公路約 6200 億元。軌道交通投資額超過了公路投資。

今年3月12日,山東省政府網站發布批複,確定組建山東鐵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註冊總股本暫定為460.54億元。批複文件指出,組建山東鐵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打造省級國家鐵路投資運營平臺,是落實國家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部署要求,提高鐵路建設運營管理專業化水平,加快實施山東高鐵規劃建設的重要舉措。

此前2月24日,山東省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山東鐵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組建方案》,確定整合山東鐵投公司、濟青高鐵公司、魯南高鐵公司、鐵路基金公司等四個公司組建山東鐵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今後五年,山東將投資5550億元、新建高鐵3400公里。

在浙江,根據浙江省發改委發布的《鐵路2018年十大建設項目攻堅任務書》,今年該省將重點建設杭紹臺、杭溫高鐵等十大鐵路項目。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近幾年沿海大省鐵路投資如火如荼,占比不斷提高,有些甚至超過了對高速公路的投資,主要原因在於,一方面,高速公路建設發展較早,像一些人口稠密區域如長三角和珠三角,高速公路已日趨飽和。

另一方面,相比公路運輸,軌道交通具有運量大、準點和安全性高等特征,在沿海地區城市群加快建設的過程中,軌道交通重要性日益凸顯。高速公路以私家車為主,而軌道交通則是大運力的交通形態。在人口加快向城市群和都市圈集聚的過程中,高鐵、城際軌道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也正是沿海大省加快鐵路建設的關鍵所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1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