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曹中銘:三高發行是毒瘤 別忽視中介機構信息披露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7/2854144.html
IPO重啟時點受到業界和輿論的廣泛關注,有傳聞稱將在7月中下旬開閘。證監會最近公佈的數據顯示,已有83家擬上市企業通過發審委審核。毫無疑問,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徵求意見截止後,IPO重啟其實離市場越來越近。儘管監管部門還沒有公佈重啟的「時間表」,但在IPO暫停已達9個月之後,市場不可能一直對新股發行說「不」。

無論如何,市場都必須面對IPO重啟這道檻,即使再次引起股市下跌亦是如此。而對於新股發行而言,信息披露的真實、完整、準確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事實上,2009年以來的前三次IPO制度改革,雖然監管部門一直在大力推進新股發行的市場化,但信息披露卻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沒有真實、完整、準確的信息披露為基礎,所謂的市場化發行不過是空中樓閣。

與內幕交易一樣,新股「三高」發行也是A股市場的一顆毒瘤。然而,這顆毒瘤已在市場身上「寄生」多年,至今仍然沒有被摘除。正因如此,去年4月1日,證監會發佈《關於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監管部門提出「要進一步推進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發行制度建設,逐步淡化監管機構對擬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斷」,其針對對象主要是強化發行人的信息披露。然而事實證明,雖然近年來「三高」發行愈演愈烈的現象有所收斂,但新股「三高」發行仍然大行其道,像去年浙江世寶以2.58元的價格、7.17倍的市盈率發行新股的例子僅僅只具有特殊性,而不具備普遍性特質。

強化發行人的信息披露,提升其信息披露質量顯然是抓住了問題的根本。然而,新股發行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其他參與者如中介機構等的信息披露質量同樣不應被忽視。新股高價發行,離不開發行人的包裝粉飾,離不開詢價機構的競相亂報高價,當然更離不開保薦人等中介機構的大肆吹捧。而且,由於保薦人等中介機構與發行人形成了 「利益共同體」與「一致行動人」,同穿一條「褲子」,其在鼓吹時當然會更賣力。實際上,在海普瑞、華銳風電、沃森生物等超高價發行背後,哪一家沒有閃現著保薦人等中介機構忙碌的身影?哪一家的成長性、競爭能力等沒有被保薦人鼓吹過?如今再回頭看看這些上市公司股價的表現,又有哪一家沒有坑害其投資者?

無論是承銷商發佈的所謂《價值投資分析報告》,還是在路演、推介等過程中,對發行人進行的鼓吹,其唯一目的就是吹高發行價格。因此,保薦人的相關信息披露,帶給市場的往往不是什麼正能量,相反卻是極大的負面效應。其不斷累積的結果,就是嚴重打擊投資者對於股市的信心。

因此,IPO重啟後在強化發行人信息披露的同時,不能忽視保薦人等中介機構的信息披露。就像一個人,只有兩條腿走路,才能走得更好更穩當,也才能走得更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48

信息消費股,泡沫破裂了? 路過十八次

http://xueqiu.com/3004708315/25040989
面對今天信息消費概念股跌板一片的行情,我想說幾句。

遊戲,傳媒,信息服務等個股,今天終於出現了久違的調整,而且以大面積的普跌來臨。我想這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前兩天我們就已經探測到市場增量資金已經跟不上,上海自貿概念的火爆又抽調了大量的資金,這板塊只要稍微那麼一點點的籌碼兌現,便成了今天這幅模樣。而這些都是之前帶動板塊上漲的主要構成,於此,短期,創業板的頂部來臨已經成了不爭的事實。

信息消費概念股泡沫破滅了麼?我先明確我的觀點,對於一些股可能是泡沫破裂,對於一些,是獲利回吐。很多個股後面有,一定還有行情,一些股還應該有爆髮式的空間,但絕不是今天這種雞犬升天的瘋狂。

如果你對之前路過一直說的「雞犬升天」無所畏懼的話,那麼市場已經用跌停來告訴你,豪賭會傷身吶。看看中青寶這些個股,近期日成交額都過了10億,不知道多少資金今天魂飛。因為後面,越跌成交量會越少,代表上頭套牢的籌碼越多。而又有多少資金在這樣不濟的行情裡,敢去隨意解套這十億級的套牢盤呢?所以,你寄託的還只能是籌碼鎖定,錢多人傻的速來接盤再過新高。這樣的不確定性和煎熬又會讓很多人開始割肉離場。

有人問我,中青寶這些股,回調空間多少?我只能無奈的表示,它跌成啟動前的原始狀態都是可能。不要抱什麼幻想,這種沒有任何基本面支撐的股,一旦夢醒了,那絞殺方式的不只是一兩個跌停,而且中長期的走熊。作為一個在一級市場經常接觸遊戲公司的我們而言,看到的不是一兩個遊戲,手游公司經營倒閉,而是一批一批的前赴後繼的消亡。因為開發一個成功的遊戲,有太多的偶然性,當然,最關鍵還是理念,創意,對於一個好公司而言還要要加上「持續」兩字。於此,對於這類營收基本靠天意的股,市場的熱情在業界被稱為瘋狂,甚至是不可理解。

但是二級市場,包括路過群內的一些股友,都為參與到了那彪悍的漲幅而洋洋自得。是啊,虎口添血的玩法,有時候甚至還能吃點老虎掉下的肉,但一旦老虎哪一天發覺不對,那添血的很可能屍骨無存。而且,基本上你覺得還有行情的時候,一般都是行情走到中末期,圖形好看的不行,誘惑你放膽一撥的階段。

說這些,你還是認為,有錢賺,就是好。那沒辦法了,只能祝你運氣好一點,能夠及時鎖定利潤。在市場上混,遲早要還的。

沒有安全邊際的瘋狂,對於長期在資本市場的資金而言,大體都是觀望的多,真要玩,也只是小資金,小倉位的把玩罷了,並不能靠這個長期屹立在市場。

而且一直讓我們警惕的是,當一對非主營遊戲的上市公司,開始以各種方式去借題發揮,注入遊戲資產來迎合市場口味的時候,你還以為這擊鼓傳花可以一直玩下去的時候,基本上,也都到了行情的尾聲。因為說明,這種標的,根本就不稀缺,而是市場想要就能製造一批。

夢醒的時候,你是否落淚?

路過不是不支持玩概念,而是要把握好度。在安全的邊際下守候,遠遠超出你能接受的範圍的時候,不要進去博傻。

信息消費股,還有行情麼?

毋庸置疑的,我們前面發文說過。信息消費作為國家後續GDP支持的重要行業領域,一定還有大行情,好股票來挖掘。但一定是能真金白銀見到營收的,能創造現金流的個股的。不是那種隨意忽悠概念,而是腳踏實地為中國信息化進程貢獻力量,為社會創造更好的消費方式,生活方式,服務方式的個股。

而一旦你把《意見》看明白,信息消費並不僅僅只是遊戲,傳媒,而還有很多領域,甚至是國家鼓勵砸錢的領域的時候,遠比這些看不著。摸不著的預期更靠譜。因為越是大眾的東西,競爭越是激烈。如果上市公司沒有兩把刷子而只是市場資金用漲幅來忽悠你未來的時候,還是謹慎些吧。

購買一個標的,先確定它主營是否扛得起你買入的估值,再加以未來預期的爆發來確定空間,謹慎多思,在市場混,有時候比的不是你短期跳得多高,而是長期你能跑得多遠,跳得高,始終還是要掉下來接地氣,而跑得遠,選股理念,資金分配,執行原則都很重要。

跌時重質,漲時看勢。跌下來了,沒有質的標的,還真不好判斷是否能及時止跌。只能,祝願博傻的資金好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31

如家等酒店開房記錄被指存信息洩露隱患 網絡商:已完成全面升級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047

國內安全漏洞監測平台烏云(WooYun.org)近日發佈報告,稱如家、漢庭等大批酒店的開房記錄被第三方浙江慧達驛站網絡有限公司(簡稱慧達驛站)存儲,存在信息洩漏的安全隱患,住客隱私可能被洩漏。

對此,10月11日慧達驛站通過網站公告回應,承認所指安全隱患,但聲稱已完成全面升級。

公告稱,慧達驛站的無線門戶系統存在信息安全加密等級較低問題,有信息洩漏的安全隱患,慧達驛站的技術團隊針對現有無線門戶認證系統已完成全面升級。

此前,媒體的相關報導中曾展示出一份住客信息被洩密截屏。對此,慧達驛站則回應稱,「截屏中的住客信息未發生洩密情況,截屏信息是相關機構作為技術驗證漏洞的展示。」

同時,慧達驛站強調,「有關無線門戶系統的安全性問題,是慧達驛站的責任,與任何酒店客戶無關。」

慧達驛站並表示,慧達驛站在無線門戶業務領域與漢庭酒店(華住集團)、咸陽國貿大酒店、杭州維景國際大酒店、驛家365快捷酒店、東莞虎門東方索菲特酒店客戶沒有合作關係。

如家:正在找尋第三方對系統進一步認證

此前烏云報告稱,慧達驛站的Wifi系統要求客戶在登入無線網絡時進行網頁認證,需上傳住客的實名信息。包括客戶名、開房日期、房間號在內的敏感信息會在慧達的服務器上實時存儲。由於其認證用戶名跟密碼是明文傳輸,各個途徑都可能被黑客嗅探到並遭到洩露。

報告還將如家酒店作為典型,通過截屏的形式,披露了如家的一部分開房記錄,裡面包含了詳細的客戶姓名、身份證號碼等等。

而慧達驛站並未在10月11日的公告中提到如家酒店。據新浪網報導,如家快捷酒店CEO孫堅表示,如家確實是慧達驛站的合作夥伴,他們知道此事後第一時間會同供應商做了處理,包括漏洞修補和軟件升級,以求維護無線系統的安全性,建立長效的監測機制。

「網絡沒有絕對的信息安全,或者說沒有確保一定不會(信息洩露),我們正在積極找尋第三方對系統進行進一步認證,對品牌商來說,客人的信息安全是特別重要的,」孫堅說。

騰訊網報導,漢庭酒店(華住集團)表示,旗下酒店並未使用慧達驛站開發的酒店Wi-Fi管理、認證管理系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903

去哪兒(Qunar.com)的招股書中有哪些有價值的信息? FoNo

http://xueqiu.com/1272368088/25615682
早上開朋友圈知道Qunar Filling的消息,由衷為那些拿了option的朋友高興。對於我們這些旁人來講,現在終於有資料可以八卦一下去哪兒和攜程的那些事。

屌絲是否可以逆襲?

先對比一下兩家公司機票和酒店的業務收入(單位:萬元人民幣),如下所示:

查看原图截止到2012年底,攜程酒店+機票的收入相當於是去哪兒的8倍;雖說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數字在2010年的時候是23倍,但從絕對值來看,攜程每年單一業務的淨增長值甚至可以趕得上去哪兒一項業務一年的營收。攜程作為一個總年收入40億的公司,仍然能夠保持每年20%的增長率是值得尊敬的;去哪兒每年100%的業務增長率,是否會在10億、15億或者其他什麼時候遇到瓶頸,這個還很難說。

下圖是招股書中所引用的UVs趨勢圖:
查看原图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去哪兒網頁的瀏覽量遠遠高於攜程,但為什麼其收入僅僅為攜程的1/10之一?我2007年開始使用去哪兒定機票,使用最多的功能就是價格篩選--選中最低或者相對較低的購買,這樣的票一般都是4折以下,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屌絲」用戶;我觀察過通過攜程訂票的土豪,往往都是打個電話過去,說定哪天哪天哪飛哪的機票,然後... ...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人家甚至連價格都不問。這個可能只是一個我的一個例子,但也許可以推斷出兩家公司目標人群的定位是截然不同的。雖說現在總說得屌絲者得天下,個人感覺在訂票甚至訂酒店的業務方面,去哪兒不可能超過攜程,只能憑藉技術實力做到「屌絲搜索」領域的第一。

百度的3億美金「去哪兒」了?

百度投資去哪兒協議曝光:持股62% 去年實現盈利,據百度近日提交的20F文件顯示,此次投資實際花費為現金3.0028億美元,其中2.601億美元為支付。

而在Filling的文件中,確實有此段:
On July 20, 2011, Baidu Holdings Limited (「Baidu」) subscribed to 181,402,116 of the Company's ordinary shares, representing 62.01% of the equity interest of the Company (60% of the equity interest of the Company on a fully diluted basis) for a total consideration of US$ 306,000 (RMB1,976,515) (the 「Baidu Transaction」). 85% of the total consideration or US$260,100 (RMB 1,680,039) was remitted upon closing of the Baidu Transaction. The rest of the consideration amounting to US$45,900 was remitted to an escrow account which was released in full at the end of the escrow period in January 2013 as all the conditions related to the escrow were fulfilled.

截止20121231,去哪兒賬面現金有大概1.5億人民幣的樣子,若是去哪兒2011年到2012年間什麼都不干,光花錢花掉個15億人民幣著實有點多啊... ... 疑惑在Note 14 中找到了答案:
On July 20, 2011, in connection with the closing of the Baidu Transaction, the Convertible Preferred Shares were modified and converted into 63,699,680 ordinary shares in total with a distribution of RMB1,337,604 (note 12).

Note 12 中blabla說的意思就是要是上市或者大股東同意,優先股可轉為普通股,同時給現金,這個可是高科技--百度當年投11月投的現金,到12月的時候已經給股東作為Distribution分完了。看來以後做Term還是得多學習學習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嗯。

Attack 程序員!

CC作為老一代的技術員,對公司技術部門的待遇著實不錯,這個可從期權獎勵中很明顯的看出來,如下圖所示:

查看原图但是各位有沒有注意到,Sales & marketing 部分2013年可能只有2012年的1/3了,不知道這跟去哪兒網副總裁戴政離職 未來或自主創業(20120928)有一定關係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923

Twitter IPO信息披露不對稱,承銷行高級客戶受優待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049

在Twitter IPO過程中,華爾街高級客戶和普通投資者收到的信息再次出現「不對稱」的情況。承銷行重演在Facebook IPO時所犯的錯誤。

WSJ稱,高盛和Twitter IPO的其它承銷行私下向高級客戶傳遞了該公司營收增長疲軟的利空信息。Twitter IPO的承銷行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銀美林等。

高盛和其它承銷行的分析師私下已經告知特定投資者,Twitter的營收增速可能不及預期:他們與華爾街對Twitter2014年的營收增速預期分別是55%和80%,對2015年營收增速預期分別為32%和58%營收增速預估的不同會給企業的估值造成巨大差異,尤其是Twitter這樣尚未盈利的企業。

在之前的Facebook IPO時,公司高管就曾告知承銷行分析師:承銷行對Facebook的營收預期過高。隨後,這些承銷行分析師僅僅將該信息透露給特定投資者。而普通投資者在Facebook IPO之後才得到這個消息。為此,主承銷行摩根士丹利遭到多起訴訟。最終,摩根士丹利因違反證券法規而被迫向監管機構繳納500萬美元罰款。

現在,這些承銷行再次在Twitter IPO時提供「不對稱」信息服務。造成信息不對稱的潛在原因如下:

承銷行分析師與其他外部分析師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能夠接觸到Twitter的高管,而後者不能。

公司高管應該對所有的投資者提供相同的信息。但是,在IPO前夕,公司高管由於受「緘默期」限制而不允許向公眾講話但是卻能夠與潛在投資者溝通。這些潛在投資者就是華爾街的高級客戶。 

在股票IPO後一個月內,承銷行分析師不允許公佈對它的研究報告但是卻能夠與高級客戶進行談話。在溝通之際,分析師不准評價這支股票,也不准暗示股票的評級。但是,預測營收的做法處於灰色地帶。

WR Hambrecht的Bill Hambrecht呼籲進一步開放企業IPO的過程,他稱:

「華爾街投行壟斷企業IPO的過程信息。」

上市緘默期的規定非常愚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529

碩士生就業透露出來的一些信息 stockmarker

http://xueqiu.com/1869156702/26587210
作為高校老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就業情況來透視行業的冷暖。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觀察:

1)中廣核今年擴招,我的一個碩士生簽了。聽說薪水很高,意味著什麼?(核電要啟動了$東方電氣(SH600875)$

2)一個已經拿到了廣州移動和華為的Offer,還在等農行和中行的面試。我說學通信的去華為和移動很不錯。他說農行和中行的錢多。意味著什麼?(我記得13年前碩士畢業時所嚮往的單位也是華為、電信/移動、銀行,說明這麼多年來銀行是個好行業$招商銀行(SH600036)$$農業銀行(SH601288)$  )。

3)最近兩天中國聯通招了很多人,聽說目前待遇比移動和電信還要好。這意味著什麼?(聯通會不會因為數據業務而崛起,$中國聯通(SH600050)$

4) 還有一些去了百度和騰訊,招同學羨慕,號稱土豪。意味著什麼?(這些公司就是牛

5)碩士生都能找到工作,剩下的都去了外資或國內大的科技信息公司。這麼幾年,除了我的師妹因極強的關係去了電網之外,認識的都沒有。(大的公司有競爭力,電網壟斷

6)本科生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很多人最後去了我記不得名字的小公司,開始創業。


OK,完結。送給有緣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04

點客信息黃夢: 上新三板就是為了曲線救國上主板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5/57140.html

口述 點客信息創始人黃夢上海點客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註於大中型企業移動應用開發的技術公司。它成立於2008年,總部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2012年12月,它成為上海張江第五家上新三板的企業。公司創始人 黑馬營學員黃夢向《創業家》&i黑馬網記者講述了點客信息上新三板的過程。新三板企業是有統一代碼的。我印象很深,我們上新三板沒幾天,突然有代理商打電話過來說,聽說你們上新三板了。我們就問,你怎麽知道的?看到你們(股票代碼)了,就要這個效果嘛!上新三板好處有很多。首先,我們的信用等級提高了(獲得了銀行1500萬的授信),容易拿到貸款。如果我們沒有在新三板掛牌,去銀行貸款非常麻煩,(要求)抵押物什麽的;上去之後,信用等級提升,經過挑選,我們接受了招行1500萬的授信,我們還沒用。另外,上板對融資還是有用的,得到的關註更多了,很多創投機構找過來。此外,我們是做2B(企業級)業務的,上板後,客戶招標、招聘等各方面,好處還是很明顯的。上了新三板我們公司更規範了,但因為我們公司以前也算比較規範,所以感受不深,有些創業公司,(原來)本身的管理比較粗放,可能會覺得比較難過。我們上新三板,園區直接補了160萬元,但有一些間接成本(卻沒法補)。比如說,我們原來有一些政府的稅收獎勵,為了確保上新三板萬無一失,我們遷到上海張江核心園區。核心區大企業比較多,我們的體量比較小,結果沒有算好,發現稅收的優惠完全沒有了,(因為)這個一年損失還是不少的。還有一些隱形的成本,比如說公司規範化了,社保方面可能會增加一定的成本,不過員工的體驗提升了。公司高管層為了上板,精力牽扯太多。因為這個東西很慎重,各方面必須按合規性的方向去做,導致企業的增長放緩。好在上板後,我們的增長又恢複了,而且更快。 公司上板後,今年的營收比去年增長一倍以上,今年公司營收估計能做到7000-8000萬元。另外,上新三板前後的心態是不一樣的。上板前,我們是比較穩健的,(股權)價格要得比較高;但報上之後,我又要求規模,(可以允許股權)價格低一點,銷售策略再激進一點。新三板也是有鎖定期的,解禁後有交易。我們上板後,很多私人投資者都打聽,要買嘛,據說市盈率基本上都是20倍,可能會更高。我們想先上新三板,然後把公司規模做大,到時候再想辦法轉板。站在企業的角度,你想上創業板也不太可能,排隊太長了。做海外(上市),覺得不劃算。 所以我們上新三板就兩個目的:第一,公司能上一個臺階;另外想搏一搏,如果有轉板機制,就是曲線救國嘛!我一點也不擔心新三板擴張到全國去(反而歡迎),這個東西我早做準備嘛!創業板當年也是這樣,剛開始很多企業,包括很多券商不看重這個東西,現在要上創業板就很難了。新三板也是這樣,早上有先發優勢。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i黑馬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36

華爾街“碟中諜”:FBI稱兩家銀行涉嫌利用兩房訂單信息操縱市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228

FBI發布公告稱,美國和加拿大的兩家銀行涉嫌利用房地美和房利美的訂單信息進行提前操作,操縱衍生品市場並從中獲利。但FBI並未公布兩家銀行的名字。 FBI 在公告中表示,銀行交易員通過手勢和特殊的電話鈴聲等“初級諜報技術”傳遞房地美和房利美的大宗訂單信息,搶在兩房之前在利率互換市場進行操作並從中漁利。 公告稱,該信息是由美國一家銀行的前高級員工和加拿大銀行的一名雇員提供,FBI還在2012年和2013年訪談了銀行的另外幾名員工。這位前高級員工表示,該行通過該業務獲得了大約5000萬至1億美元的利潤。 FBI披露,這兩家銀行的交易員將電話鈴聲設計成不同的類型,以區別不同的客戶和訂單。當客戶有大的訂單時,交易員就會收到相應的鈴聲提示。兩家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不僅不禁止,而且“計劃並鼓勵這種行為,因為這將為母銀行提供可觀的收入。” FBI並未公布具體銀行和員工的名字,也沒有說明是否有其他銀行參與了該交易。 FNI表示,他們對該情報有“中等信心”,因為該情報來自“多個一手信息源”。但他們對以法律途徑起訴交易員只有“很低的信心”,因為他們的操作看起來都是合法的。 房利美和房地美經常會對提交大筆利率互換訂單,以對沖他們持有的大量按揭債券的波動性。正是這一點為提前操作提供了可乘之機。 FBI這次公告是官方監管交易員操縱市場的又一起案例。此前,美國和歐洲監管當局就LIBOR操縱案對10家銀行開出了60億美元罰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589

大眾點評最大的危機:信息平臺向交易平臺過渡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5/57929.html

十年沈澱,大眾點評雖未做出向阿里巴巴一樣改善“社會問題”的偉大創舉,但在餐飲信息平臺上還是取得了較為明顯的優勢。在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這兩年不斷在媒體中活躍的時間里,大眾點評的發展問題也被不少觀察人士、業內專家們挖掘出來。在巨頭們開始涉足餐飲O2O,以及美團網等團購實力不斷增強的情況下,關於大眾點評所面臨的危機爭議,也變得越來越多。在大眾點評危機話題中,小謙認為巨頭、團購勢力,甚至美食社交類新銳產品都或多或少會對大眾點評的發展造成一定的沖擊,大眾點評最大的危機來自於大趨勢的變化,即主流餐飲信息化產品正在由信息平臺快速向交易平臺過渡。市場越成熟 單一的點評信息效應越弱十年沈澱,大眾點評正處於坐收回報的中年期,目前最大的兩個優勢就是位居市場前列的信息平臺和龐大的線下營銷團隊。在線下營銷工作需要基於信息平臺優勢而開展的情況下,大眾點評的優勢幾乎就僅僅只有位居市場前列的信息平臺。盡管大眾點評的信息平臺,當前能夠成為大眾點評奮鬥多年之後坐收商業回報的重要途徑,但在大趨勢變化以及大眾點評水軍註入無比嚴重的情況下,大眾點評的信息平臺優勢依然無形之中阻礙了其未來的發展。大眾點評屬於國內餐飲信息化早期產品,通過切入市場空白點,努力耕耘,最終將自己打造成了國內最大的餐飲信息平臺,使得早期商家和消費者需求得到滿足。在如今,隨著團購的崛起,以及大眾點評的後知後覺,我們能夠從不少的報道中發現大眾點評用戶的一大使用習慣:在大眾點評看評論,然後轉移到美團網等其他團購或者交易平臺下訂單。這讓大眾點評感覺到很受傷。大眾點評的點評信息是其核心價值,當核心價值竟然淪為為競爭對手變現武器之時,大眾點評已經在開始努力改善這一問題,開始自發的走信息平臺過渡到交易平臺的路線。為什麽可憐的大眾點評在這個本當坐收回報的時刻,必須緊鑼密鼓的步入交易平臺的轉型過程,甚至跟百度、阿里等擁有互聯網大量流量的巨頭們一樣在打造全產業交易平臺的過程中不斷受阻?小謙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整個餐飲信息化市場,已經隨著國內互聯網(包括移動互聯),國內電商支付的發展,逐漸成熟。在逐漸成熟的市場里,消費者們對於餐飲信息化產品的使用變得更加主動,更加挑剔,餐飲信息化市場發展初期用戶的單一需求逐漸變得多元,造成能夠代表著早期餐飲信息化市場的點評信息,不再成為如今餐飲信息化市場中用戶消費的唯一標準,單一的點評信息效應變得越來越弱。大眾點評最大的危機:信息平臺向交易平臺過渡大趨勢的變化,我想不少大眾點評人都要恨透這一趨勢。原本苦苦奮鬥多年,在大眾點評的信息平臺做出了優秀成績的時候,大眾點評應當是處於一種坐收回報的發展階段,但如今有些不甘心的轉型突破,卻導致大眾點評一方面需要坐收更多的回報利益,一方面還得匍匐前進。放不開轉型的步子,自有的主要業務遭遇大趨勢沖擊,雖然懂“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的道理,但大眾點評猶豫不決的平臺轉型過渡進程,已經無形之中成為了大眾點評最大的危機。實打實的舉措顯示,大眾點評在其轉向交易平臺的過程當中,幾乎就是新添加了一個訂座的功能。而其CEO張濤在媒體采訪之時還明確表示大眾點評不會做社交,他們的主要盈利模式是為商家們提供整合營銷服務。莫非他們還認為他們單一的信息平臺,在未來能夠幫助他們成為餐飲O2O領域的巨頭?在2013年BAT三大巨頭開始掃蕩式收購戰略入股的浪潮當中,大眾點評繞開一劫。巨頭們要涉入餐飲信息化產業也都只能自建項目或者收購比大眾點評市場份額更小一點的產品,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沒有機會超越大眾點評。餐飲信息化市場發展趨勢,是影響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變得越來越多元,越來越人性,能夠打通O2O閉環的產業鏈交易平臺,是此階段各大餐飲信息化產品奮鬥的一大目標。淘點點直接從交易平臺做起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大趨勢下,點評信息的消費效應的確在弱化,而點評信息的KPI指標在完善的激勵機制下,對於互聯網巨頭們來說並不是什麽難事。如若在適當的積累產品點評信息之時,大力推動美食社交發展,形成以美食地主為代表的“美食自媒體”平臺,構建出一家能夠基本實現O2O閉環的交易平臺,大眾點評在其面前幾乎不再形成明顯性的威脅。大眾點評從其內部的運營數據當中,決計不難發現大趨勢的變化,他們的行動也證明他們開始關註平臺的轉型。但轉型不能徹底得落實下來,大眾點評這家“慢公司”將錯失轉型的最佳時機,最終被巨頭戰略產品,以及新銳的美食社交、餐飲推薦類產品超越,淪為業界轉型失敗案例。如何超越大眾點評 美食社交或是最好突破口最近關註餐飲信息化過程當中,發現淘點點和大眾點評有過小範圍的掐架行為。相對於淘點點直接切入到餐飲交易平臺,打通訂座、訂餐與外賣服務,大眾點評的團購與訂座服務可謂是腹面受敵。當然,依靠其固有優勢,還能夠屹立不倒,但是以後的日子肯定不會那麽好過。在信息平臺過渡到交易平臺的過程當中,筆者認為美食社交是大多數產品在未來必然需要步入的領域。大眾點評張濤曾經在他接受媒體的采訪過程當中,發表了他對於大眾點評產品的定位的問題。張濤認為大眾點評應該是一款解決商家與人之間關系問題的產品,並不會成為一款解決人與人之間問題的社交產品。但筆者認為,社交產品所具備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並非是大多數人第一理解下的一個人和一個人直接的關系,也能夠是一對多的關系。美食社交的最大意義,也許並不在於要把一個餐飲信息化產品打造成為一款微信、手機qq版溝通聊天的社交軟件,而是形成一種一對多的社交關系鏈,打造出一批能夠人性化的影響消費者的美食地主意見領袖出來,真正實現“讓美食跟人走”的餐飲信息化目標。無論是訂餐外賣服務來解決用戶“懶”的需求模式,還是團購這一滿足用戶“占便宜”的需求模式,亦或是大眾點評的餐廳點評信息聚合以幫助用戶決策的需求模式,本質上還是有著諸多的差異性與商業可能性,這也是餐飲O2O市場龐大,即便幾大巨頭入局也難分勝負各有千秋的原因。但是,以利為導向能讓人迷失本質,對利益的追逐很難讓人對所謂的平臺具有忠誠度。在這樣的情況下,基於美食興趣分享的美食社交應用將更加純粹,更有吸引力與用戶粘性。這也是為什麽小謙認為以人(美食地主為)中心的美食社交將會餐飲O2O市場長遠競爭取勝最好的突破口之原因。作者:小謙,資深互聯網觀察員,IT評論人士,微博@小莫謙,微信添加net1996。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小謙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896

用戶信息早就淪陷了,我會告訴你?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05/58385.html

春節在家,就是打麻將,不亦樂乎,贏了一點零花錢,無聊後,看手機,瀏覽Startup News,看到《真想註銷刪除我的QQ號》這篇文章。這篇文章主要是說有人發覺自己QQ信息被盜,這些信息被好事者做成現實生活中的關系圖譜,好事者知道了這個關系圖譜就有可能“加以利用”,由此那篇文章作者感覺自己隱私完全暴露了,並且生活在一種不安中。後來該文作者想要註銷QQ服務。如果告訴你,幾乎所有的互聯網重要隱私都被泄露了,你會做何感想?從CSDN明文密碼庫到天涯明文密碼庫到酒店開房庫到Adobe用戶庫到QQ群關系庫泄露等等,各類曝光出來的泄露事件,終於讓大眾都開始擔憂了。這種擔憂是好事,因為安全意識提高了。不過這種擔憂有時候太過了,讓我來告訴你們,你的隱私在哪。1. 黑客脫褲在大眾眼中的一些黑客手里,確實擁有大眾意想不到的用戶隱私庫,這里不方便說太多,只是你聽過的可能只是其中1%不到。有些黑客把一些服務商的用戶數據庫給拖了,業內術語為拖庫,形象稱為“脫褲”,那麽這個用戶數據庫就是所謂的“褲子”了。通過交易,一些褲子被黑客越積越多。你可以去wooyun.org上搜“拖庫”或“脫褲”看看。2. 服務商為刀俎,用戶為魚肉用戶還有一些隱私不是黑客搞出來的,而是被你信任的服務商或內鬼偷偷交易出去的,比如支付寶最近那個泄密事件,就是內鬼所為。其實我想說這類交易太多了,想想吧,你收到的一些騷擾電話,詐騙信息,為何有些會如此的精密,這些騙子們真是大數據玩家,他們分析摸底你的身份信息、喜好、親友關系等,然後定向來詐騙你!這些騙子確實是高明的“心理學家”,不過他們不是算命師,如果事先沒拿到你的各類隱私數據,詐騙的成功率會大大降低。這些數據,黑客當然也可以拿到。3. 服務商偷你的數據偷或者“偷”吧。看下面我曾經爆料的一個例子:這是獵豹手機瀏覽器的使用協議,獵豹明確說了會收集用戶隱私,大家重點看5,6,7三點,尤其是5,要收集用戶收集安裝過的程序信息(這是做競爭分析?!)。我這是iPhone啊,沒越獄,如果是Android,更慘,Android千瘡百孔,ROM在收集你的隱私,上面的各種APP都在爭先恐後地收集,唯恐落後一步就搞不定所謂的用戶行為分析/商業分析……相比那些APP來說,獵豹手機瀏覽器還顯得挺“正”。嘆,憂傷。服務商們可以在他們的APP、軟件、網站服務、流量節點的各環節“偷”你的隱私,然後拿去分析。如果是純機器分析,且保證不泄露,那麽這個還是支持的,這會促進進化,可,如果有人的介入,甚至起了貪念,倒賣出去,那就可怕了。大家想想是不是?對99.99%的普通大眾來說,根本沒有能力去制止這些。不過我們都是有權利去發出我們的一些聲音,用戶的三權(隱私權、選擇權、知情權)是需要各方努力去落地。這些偷數據的服務商都是無良服務商!好了,除了上面說的3種情況,還有的就不方便說了。不過這時結論很清晰了:用戶隱私早淪陷了!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們一點,那些公開泄露的褲子,如果黑客要基於這些褲子去黑某個人,還是很有把握的,這個成功概率非常高了已經,也許,你根本想不到你已經被黑了。曾經某人監控某個目標兩年有余,目標還是那樣毫無感知,這個目標算得上行業牛人了。所以我經常說,這個互聯網非常不安全,你沒被黑很可能是你還沒被黑的價值。普通用戶緊張兮兮的就有點過頭了,如果十分沒安全感的話,你應該杜絕使用互聯網。前段時間知乎上有人問我:關於互聯網安全,你有什麽看法?我回答說:1. 安全與用戶體驗一定要達到一種平衡,否則極致的安全會破壞創新。2. 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但是隱私被盜還是很郁悶。因為沒用絕對的安全,安全是多維的,多維,所以最終的底線是:不做虧心事。3. 確實,互聯網太不安全了,歸根結底是人類這個群體太不安全了。真有趣:)我作為大眾眼里的業內人士,心態如此,你們就不用太擔心啦,真的,最終的底線是:不做虧心事。如果真的要黑你,你還真的躲不掉。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余弦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6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