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ZZ:太古系 200年低調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8iik.html
2010
年06月13日 13:35英才 文|羅聲

太古集團旗下最知名的產業之一——太古地產,於2010年5月3日公開招股。這家香港老牌地產商已是第二次計劃上市。早在33年前,剛成立5年的太古地產就在香港和倫敦兩地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1984年,在資本市場持續低迷的時候,母公司太古集團將其私有化。如今,事隔26年後重新計劃上市,太古地產吸引了不少目光。

遺憾的是,由於恰逢全球股市大跌、中國內地銀根收緊、地產行業前景不明,太古地產在其全球路演和公開配售中,遭到了冷遇,機構投資者的認購額不足。在刊發招股章程4天后,太古集團宣佈取消太古地產的分拆上市計劃。

對於此種冷遇,太古集團或許並不會太在意。近200年來,這家老牌英資家族企業一向保守、低調,很少跟風炒熱。

太古與怡和、和記、會德豐曾被併稱為「香港四大洋行」。20世紀80年代前,這四家洋行的主人都是英國人,分屬於施懷雅家族、凱瑟克家族、祈德家族與馬登家族。

此後,和記與會德豐先後被李嘉誠與包玉剛收購,怡和則在把註冊地遷往百慕大後,在香港的影響力逐漸式微。只有施懷雅家族的太古集團依舊沿著既有的軌道發展。

今天的太古集團,旗下產業包括航運、航空、地產、交通運輸、冷藏、貿易及實業、保險、農業、零售……其中,僅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總市值就超過2000億港元。而太古系非上市公司的規模,連業內分析師也搞不清,有香港分析師表示:「龐大的太古系究竟多大,估計只有其家族嫡系能說清楚。」

中國根基

香港地方太小,家族事業的重點只能放在上海。

時間回溯到200年前,太古的創始人約翰·施懷雅是英國約克郡一個羊毛貿易商的後代。18世紀90年代,隨著美洲新大陸的崛起,英國的羊毛行業面臨著從美洲進口的廉價棉花帶來的競爭壓力,不少羊毛商人宣佈破產,約翰·施懷雅的祖父和父親也不例外。

1816年,23歲的約翰·施懷雅在英格蘭西北部著名港口城市利物浦開了一家小小的紡織廠,經營羊毛紡織業務的同時,還在英國與西印度群島、美國之間做進出口貿易,生意不錯。1832年,公司名稱改為約翰·施懷雅父子公司——今天太古集團在英國的母公司仍然叫這個名字。

1847年,約翰·施懷雅去世。家族生意由其兩個兒子約翰·撒繆爾·施懷雅和威廉·哈德遜·施懷雅打理。當時年僅22歲的約翰很有經商天賦,接手公司短短數年,就成功地將家族生意國際化——在美國阿肯色州和澳大利亞墨爾本設立了分公司。

1861年,美國內戰爆發,施懷雅父子公司的棉花貿易受到了沉重打擊。於是,施懷雅兄弟開始轉向對華貿易,做起了歐洲和遠東之間的茶葉、絲綢和紡織品的進出口生意。

第一次到上海,撒繆爾就發現長江流域的航運業務很有發展前途——當時長江是西方與中國內陸通商的唯一通道。恰在此時,一位利物浦造船工程師阿爾弗雷德·霍特找到施懷雅兄弟。霍特設計了一種新式汽船,航速快且耗油少。他建議施懷雅兄弟用這種船運輸往來於利物浦與遠東之間的貨物。撒繆爾果斷答應下來,投資了霍特朋友的「藍煙囪」輪船公司。

此後,施懷雅兄弟又在上海收購了瀕臨破產的布魯爾洋行,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巴特菲爾德與施懷雅公司」(中文名即為「太古洋行」)和太古輪船公司,控制了舊中國的長江航運。很快,太古輪船公司開闢了遠東的海參崴、日本、菲律賓、馬來亞、印尼、泰國的航線,加上原有的歐、美、澳各洲航線,很快成為全球最大的航運公司之一。

1870年,太古洋行在香港開設分行。英殖民地的環境讓它如魚得水,太古很快成為香港的四大洋行之一。此後的一個多世紀,香港始終是太古集團最重要的業務地。

約翰·撒繆爾·施懷雅極為看重中國市場。在他看來,雖然香港與上海都可成為溝通世界的紐帶,但香港只能輻射到南中國的兩廣,而上海則差不多可以覆蓋整個中國。去世前,他對兩個兒子說:「香港地方太小,家族事業的重點只能放在上海。」

據說,「太古」這個中文名字也是約翰取的。每到年節,中國人家喜歡在門上貼「大吉」二字,撒繆爾看到後,認為這兩個字肯定是中國人都喜歡的,於是決定將它作為公司的中文名字。沒想到,因為筆誤,「大吉」變成了「太古」,倒暗合了「規模龐大、歷史悠久」之意。

慢功細活

只做長期投資是太古一向的傳統。施懷雅家族現任繼承人說:「考慮一個項目的時候,我要看50年。」

業界對香港四大洋行曾有過這樣的評價:怡和鋒芒最露,和記積極進取,會德豐內訌頻起,而太古則內斂保守,是埋頭做事的典型。

以太古地產為例。這家1972年成立的地產公司,做的第一個大項目就是香港太古城。太古城於1976年開始首期銷售,此後短短5年間,價格上漲了6倍。至今,太古城已有30多年樓齡,樓價卻能保持與周邊的新盤不相上下。

如此受投資者青睞,除了獨一無二的地理位置,太古城過硬的配套設施、優質高端的物業服務也是重要原因。有香港地產分析師表示:「香港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太古城。」

太古地產在香港總共只有三四個核心項目,這些項目一般都是只租不售、長期持有。這讓太古能夠更好地對項目周邊的環境做投資和提升。它往往在剛開始建造一個項目的同時,已經考慮好這個區域在5年、10年後需要什麼樣的購物廣場了。

習慣「慢功出細活」的太古,在香港商界顯得有點另類。20世紀90年代,中國內地的地產行業逐漸升溫,恆基、恆隆、新世界、新鴻基等香港地產商紛紛來到內地投資,但太古地產遲遲不動。直到2001年,它才在廣州開發了第一個商業地產項目——「太古匯」,此項目歷時10年,到今年1月才封頂。

在香港,我們花了30年成就了今天的太古地產,所以我們會看北京、看上海的未來10年、20年。我們不想在兩年裡投資二三十個城市,這太有野心了。有時太急就難以保證品質。建一座大樓很容易,但要使它變成一個成功的項目,取決於最後人們如何使用它。太古地產中國區常務總裁安格里這樣說。

只做長期投資是太古一向的傳統。施懷雅家族第六代繼承人更加秉承、發揚父輩的長遠眼光:「考慮一個項目的時候,我要看50年。」

 

財富漣漪

施懷雅家族很少進入陌生領域。太古集團今天的龐大產業群,往往都是一環套一環衍生來的。

保守風格的另一個體現是,施懷雅家族不相信「商者無域」,它很少進入完全陌生的領域。太古集團今天的龐大產業群,往往都是一環套一環衍生出來的。

當太古輪船公司的規模日益擴大時,它需要自設維修設施。由於香港是個優良的深水港,是理想的修船地點,因此太古於1900年在香港東區魚湧買下一塊地,興建太古船塢。

1972年,原先位於魚湧的太古船塢關閉,太古與黃埔船塢聯合創辦香港聯合船塢有限公司,投資2.5億港元,轉而在青衣興建了新型現代化造船廠。此時,香港的地產業逐漸興盛,太古船塢舊址上的大片土地就成了集團發展房地產業的現成資源。

早在1872年,約翰·撒繆爾·施懷雅就看好空中航運。在他看來,空中航運與海運都是世界貿易逐漸繁榮後的受益產業,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空中航運的前景更為廣闊。

然而,直到76年後,撒繆爾的這一想法才得以如願。1948年,香港空難頻繁,剛剛成立兩年的國泰航空陷入危機,施懷雅家族趁機購入其45%的股權。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今天的國泰航空已經成為香港的航空業霸主。

隨著航空業務的蓬勃發展,太古開始將業務拓展到與航空業相關的一系列領域,包括地勤服務、機場保安以及機艙膳食等。

1947年,借助太古船塢豐富的工程技術資源,太古集團成立了太平洋飛機維修有限公司;1960年,該公司與怡和飛機維修公司合併,組成香港飛機工程有限公司。該公司以啟德機場為基地,為國泰航空的機隊以及其它往來香港的班機提供維修、保養、翻新、改裝以及各種支援服務,並擔任啟德機場的地面設備保養工作。

20世紀70年代中,太古又聯合怡和、和黃、九龍倉合資創辦香港空運貨站有限公司,太古佔三成股權。

此外,太古還先後創辦了太古航空食品供應公司、國泰航空飲食服務有限公司,香港機場服務有限公司及航空護衛服務公司等。其中,啟德機場所有班機上的飛機餐,有3/4由太古航空食品供應公司提供。

政商合作

中英聯合聲明發表後,太古集團兩次巨資拍得香港土地,以實際行動表明對香港經濟的信心。

2003年9月,時任香港太古集團CEO的何禮泰在為香港大學所做的講演中說道,在中國做生意既不需要「本地合作夥伴」,也無須過分將精力放在「搞關係」上,甚至不需要遵循所謂的「潛規則」,只要按照規矩辦事,在中國做生意也是可以賺錢的。

不過,何禮泰的話可能並不是太古生意經的全部。至少,太古在香港一向很注意與港府的關係。

早在設立香港分行之初,約翰·撒繆爾·施懷雅就僱用了一位深諳國情的廣州商人莫仕揚作為買辦。此時,莫仕揚已在香港經商10年,與各國商人交際甚廣,精通英語。他建議撒繆爾在與港府的關係上多下功夫。此後,凡是港督重視的公益慈善事業,太古都會表示支持;只要港府的政策不嚴重損害太古利益,太古總是投贊成票。

這種感情投資,在數十年後獲得了巨大的回報。

在國泰與港龍的競爭中,香港財政司於1985年頒佈了一項政策:一條航線由一家航空公司經營,先獲空運牌照局發牌的一家將擁有所指定航線的經營資格。而此時,大部分利潤高、容量大的航線牌照早已由國泰航空獲得,此政策令港龍航空只能去經營那些利潤極低的航線。20年後,港龍最終被國泰收購,成為後者的全資附屬公司。

時任香港財政司的彭勵治爵士此前曾任太古集團及國泰航空主席多年。1986年退休後,他又重新擔任太古集團董事。事實上,太古集團的高層中,有很多人曾擔任過港英行政局或立法局議員。

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發表前後,很多洋行紛紛將註冊地或實際業務重心遷出香港。太古集團卻反其道而行之,更緊密地與中資企業合作,表現出了對港府的絕對支持。

在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不久,太古在拍賣會上以7.03億港元價格,投得面積達11萬多平方英呎的金鐘域多利兵房一號地段。一年後,再以10.05億港元價格,擊退新世界發展、新鴻基地產長江實業、南豐等集團,投得面積更大的金鐘域多利兵房二號地段,以實際行動表明對香港經濟的信心。

現任太古集團名譽主席艾德里安·施懷雅是家族第五代繼承人。目前,施懷雅家族的大部分成員仍居住在約克郡等地,從小接受標準的英國式貴族教育,其男性成員均擁有英王授予的爵士銜位。

來源:http://finance.ifeng.com/hk/gs/20100613/2311935.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232

雙子星開發案 趕過年前低調簽約

2013-02-04  TWM
 
 

 

評選過程爭議不斷的台北雙子星大樓聯合開發案,近日市場傳聞,台北市政府已打算在農曆除夕夜、二月九日,與優先議約人太極雙星簽約。

太極雙星專案協調人王佑仁證實,投審會已核准外資匯入投資雙子星大樓的五十億元;台北市政府也審查通過太極雙星投標資格,並在一月二十日發函通知太極雙星準備簽約,時間會在農曆年前。只不過因近日風波不斷,「太極雙星被打趴在地上」,所以「會很低調地完成簽約,不希望驚動大家」,當務之急就是與台北市政府完成簽約,準備申請雙子星大樓的建照。

另一方面,雙子星案的第二順位議約人中華工程,日前也向交通部訴願委員會針對雙子星大樓投標過程的疑點提出行政訴願,力搏翻盤機會。中華工程董事長蔡維力說,台北市政府草草簽約,如果中工打贏行政訴願,雙子星案是由中工遞補,還是重新招標,台北市政府恐都難以收拾。

雙子星大樓投資金額七百億元,是台灣史上投標金額最高的聯合開發案,開發過程動見觀瞻,台北市政府低調簽約,恐怕只會更讓外界質疑是否有不可告人之處?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39

國資委低調注資五大發電集團

2013-03-11  NCW
 
 

 

2012年國資委向五大發電集團注資60億元,注資計劃持續三年。

如果不是財政部預算透露此事,公泷無從得知◎ 本刊記者 蒲俊 文pujun.blog.caixin.com 早在2012年年初,國資委可能向五大發電集團——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注資百億的消息就在電力行業內部流傳。

但直到今年3月5日,注資才揭開面紗。

財政部向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交的2012年-2013年預算報告顯示,2012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超收收入安排用于對五大發電集團補充資本金。報告沒有透露注資理由及具體金額,只是稱“有關情況國務院已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 。而在“2012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支出情況”中顯示,2012年用于央企改革脫困補助支出達301.7億元,比預算數增加了76.7億元。五大發電集團獲得的注資很可能來源於此。

3月7日,中電投總經理陸擧洲在全國 “兩會”期間向財新記者證實,2012 年度國資委向中電投的注資已經完成,金額為12億元。他表示,五大發電集團獲得注資的金額相同。照此計算,2012 年國資委向五大發電集團注資總額為60 億元。據財新記者瞭解,針對五大發電集團的注資計劃持續三年。

五大發電集團資產負債率均超過80%,火電業務多年虧損,然而從部分發電集團及其上市公司業績看,2012年普遍盈利。這次“靜悄悄”的注資是否合理,以及國資委是否有效行使出資人職責等問題均值得推敲。

注資悄至

五大發電集團對國資委注資渴望已久。

早在2012年 “兩會”期間,華電集團總經理曹培璽就曾建議,國家應增加對中央發電企業的資本金注入,降低其資產 負債率。在發電企業看來,多年煤電價格關係不順,火電連年虧損,企業投資火電的積極性受到影響。

根據財政部對五大發電集團運行情況的統計,2011年火電累計虧損312.2 億元,比2010年增加虧損190.7億元。

此後,財新記者曾追蹤注資進展,但國資委與五大發電集團內部人士均保持沉默,注資一事似不了了之。

從五大發電集團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的資產負債表上,也無法發現前述注資,由此推斷,共60億元的注資應在四季度才實施。然而今時不同往日,2012 年初注資傳言開始之時,發電企業正身陷巨虧泥淖,而到了2012年年末,受益于煤價疲軟和汛期來水較豐,發電業務經營情況已經有了很大好轉。

華能集團旗下的華能國際(600011.SH)2013年1月末發佈的2012年度業績預增公告顯示,公司2012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與2011年同期相比將增長340%以上。

中電投的年度工作會議則顯示,集團2012年 營 業 收 入1794億 元, 增 長13.76%;利潤總額53.28億元,EVA (經濟增加值)14.4億元,均創歷史最好水平。淨利潤、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都實現了大幅度增長,資產負債率得到有效控制,下降了1.23個百分點,同時火電業務整體實現扭虧增盈。

一位電力行業專家向財新記者透露,除了國資委,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對這一注資態度頗為積極。他亦認為2012 年發電企業虧損局面已經有所改善,再進行注資難稱合理。而發電行業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 “有歷史欠賬” 。

發電企業也在擔心這個問題。中電投總經理陸擧洲向財新記者表示,因為經營情況有所好轉,國資委是否會繼續 注資還存在疑問。而站在一旁的國電集團總經理朱永芃聽聞此話即表示不同意見: “我們資產負債率還那麼高……”在注資傳言剛剛傳出之時,業界便有不少觀點認為,數十億元的注資對於解決發電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問題,無異于杯水車薪。

國企改革專家周放生則向財新記者分析,發電集團的高資產負債率主要是這些公司投資不當造成的。各家公司每年的投資支出均在數百億元規模。前述電力行業專家認為,盡管目前火電盈利有所改善,但五大發電集團此前收購的一系列煤炭資產可能會給公司帶來新的挑戰——高價收購,但煤價下跌,電企要獲得高質量的煤礦資源也非易事。

難見披露

如果不是財政部預算報告“露出冰山一角” ,此次注資就悄悄發生,悄悄過去,外界難知端倪。

國資委並未對注資一事公開披露,五大發電集團的各種公開資料也難覓注資痕跡。一位發電集團老總對此的回應是 “集團公司不是上市公司” 。多位發電集團中層亦表示不清楚注資事宜。

“如果是私企,這樣說沒問題,但國有企業不一樣。 ”周放生對此評論說。

他認為,作為全民所有制的國有企業,理應對公泷——也是股東——披露這一消息。使用國有資本經營的超收收入對發電集團進行注資,透明性至關重要,公泷有權知道這些企業的經營成本、產品價格、注資用途以及標準。

但時至今日,細心者只能從財政部預算報告的隻言片語中捕捉到一鱗半爪,而無從得知上述注資詳情。

國資委對國企注資早有先例。天則經濟研究所在2011年3月發表的報告中曾指出,2007年 -2009年,在有整體巨額利潤的情況下,中石油和中石化仍獲774億元補貼。此外,2008年 -2009年,兩家航空企業、五家電力集團和兩家電網公司,獲得國資委注資約160億元。

上述注資行為被媒體披露後,曾引起輿論嘩然。特別是壟斷且賺錢的中石油和中石化獲得補貼更令人難以理解。

而根據財政部報告,2012年中央企業上繳紅利僅有不足8% 用于民生支出,大部分收益以科技創新、節能減排項目、改革脫困補助、國有經濟及產業結構調整等名義重新回到央企內部。2012年央企改革脫困補助支出達301.7億元,比預算數增加了76.7億元。

一方面,對國企擁有的相對壟斷地位和優惠條件批評之聲不絕,另一方面要求提高國企紅利上繳比例,並將之納入公共財政預算、用于民生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很可能出于對輿情的顧慮,國資委對此次注資低調隱秘,但這與其代表全民履行出資人的職責並不相符。

電企該不該注資?

發電集團火電業務的窘境源於多年來的電價管制和煤電頂牛。

煤炭價格的漲落直接決定火電企業效益。2004年以來中國開始採取自主銜接簽訂合同的方式,煤價除重點煤外,大部分隨行就市,大幅上漲,電價則始終實行政府管制、成本加成的定價模式。

後來中國推出煤電聯動機制,承諾煤價上漲超過一定幅度,將相應調整電價。

這一機制受到業界批評,實際上走的還是成本定價的老路,而非讓市場形成價格。不過,因中國政府對物價上漲的擔心,煤電聯動並未按規定有效實行。

有發電集團內部測算,要彌補2004 年至今的煤電聯動不到位,每千瓦要補0.07元-0.09元。煤電頂牛嚴重之時,發電企業曾以進行設備檢修為名少發電或不發電,在全國造成大面積電荒。

去年年末國務院辦公廳發文稱,自2013年起取消重點合同,取消電煤價格雙軌制,強調繼續實施煤電價格聯動——當電煤價格波動幅度超過5% 時,以年度為周期相應調整上網電價,同時將電力企業消納煤價波動的比例由30% 調整為10%。但其執行情況仍有待觀察。

周放生認為,對因管制電價帶來的發電集團虧損進行補貼也不無道理,但應由財政出資,全體納稅人分攤,否則, “民營誰補?外資誰補?”由股東出資的變相補貼在邏輯上就存在問題。

另一方面,讓市場形成電價是中國推行電力改革的主要目標,但電改停滯多年,在現行電價體制下,發電企業降低成本意願並不強烈,而煤電聯動只會推動企業寄望于調整上網電價來改善困境,上漲電價最終由電力消費者埋單。

華電集團公司政策與法律事務部主任陳宗法在年初的行業會議上呼籲“繼續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在發電側逐步實現市場定價,從根本上改變 ‘計劃電’與‘市場煤’的體制矛盾。 ” 要讓五大發電集團擺脫現在這種要補貼的局面,中國惟有將電力改革繼續進行到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03

「司長」駕臨 「低調、有學問、有路子,還不撈錢」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020

在3月8日國務院研究室下文證偽趙錫永「國務院研究室司長」、「副部級巡視員」的身份前,這個「司長」「調研」中國之行一路受到數省多地政府的禮遇。他把一個生產特種汽車和汽車底盤的項目帶到了湖南婁底,把汽車行業的發展信息帶到了云內動力;把「北京好聲音」帶到了昆明。

他通過企業搞定地方政府之後,又挾政府給予其的光環和信譽背書,轉而滲透進了其它企業和更基層的政府。與商言官,與官言商,切換巧妙,信手拈來。

他聲稱自己陪同部長去美國,參加了中美第十次戰略能源對話;他「不經意」地提到了一些「在國務院的經歷」,暗示國家領導人對他的信任;他在每一個重大公開場合發表恰如其分的言論,讓人覺得「他比領導還像領導」。

在信息年代,趙錫永的騙術可謂陳舊。但其「調研」中國一路順風順水的背後,是企業對「政府內部信息」的偷窺欲求,是政府發展衝動產生的項目渴求。而趙還真能拉來項目、做成事情,這讓地方上對這種「既有路子又實在的大官」相當歡迎。

他滿面微笑地走上台,略一欠身。台下掌聲雷動。

「首先,我代表國務院研究室,對昆明這次年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他說。又是一片掌聲。

這是2012年11月在云南昆明的「收穫金秋」投資昆明年會上,時年57歲的瀋陽人趙錫永,走到了其人生的頂峰:他隨和、睿智,頻繁下基層調研,他以正廳級甚至副部級幹部的身份出席國內各種活動,接受企業和地方政府的禮遇,與地方要員談笑風生。

他對汽車行業發展情況如數家珍,對國務院的各項政策瞭如指掌,他能為地方政府拉來投資項目,也能為企業發展提供建議。他行為低調,講話風趣,偶爾抖摟一些他與國家領導人的交往細節,但適可而止。

如果不是2013年3月8日國務院研究室下發文件,證實這名叫趙錫永的男子在冒充國務院研究室司長、「副部級巡視員」,趙錫永「調研」中國的行程或將繼續。

在湖南婁底,趙錫永成功為其拉來了投資項目,他給官員們開的講座,讓他們醍醐灌頂。在云南,趙錫永頻繁出現於企業、高校和政府會議,帶給一個邊疆省份渴望聽到的來自北京的讚賞。他瞭解這些想法,並滿足了這些想法。

在他長達四五年遊走中國的經歷中,從未留下破綻。從東北到湖南,再到云南,一個無所不在的崇拜上級、渴望項目的中國式官場,正是趙錫永們活動的最好舞台。

(何籽/圖)

東北往事

趙錫永用來忽悠官商兩界的「汽車產業政策與發展戰略」,來自其早年的經歷。

趙錫永,籍貫遼寧蓋州,於1955年出生於「共和國長子」瀋陽市鐵西區。在趙出生的年代,工廠密佈的鐵西區建成了工人村,一度是全國最大的工人居住區。

南方週末記者調查瞭解到,在1990年代,趙錫永曾擔任過瀋陽彈簧廠的負責人,其妻子是瀋陽市鑄鐵廠的員工。瀋陽彈簧廠是一家全民企業,隸屬於金盃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後者曾是中國最早的上市企業,其董事長趙希友,一度是中國商海的傳奇人物。

也許是名字上的諧音,加上業務上確曾有過交集,趙錫永日後曾經有意混淆自己與趙希友的履歷,在湖南、云南,他都稱自己曾出任金盃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廠長、總經理,華晨中國汽車控股公司總裁等職務。

1998年,下崗潮席捲瀋陽,趙錫永離開瀋陽彈簧廠,自己註冊了兩個公司——瀋陽弓字彈簧有限公司、一汽金盃瀋陽彈簧供銷公司。工商資料顯示,他名下還包括以下兩家公司:一汽金盃懸架彈簧有限公司和一汽金盃瀋陽轎車有限公司,二者均成立於1999年。

日後,趙錫永稱自己主要研究產業政策與發展戰略,並在汽車產業領域頗有研究,其來有自。

趙錫永名下的這4家公司,目前均已註銷。從1998年到2008年,10年之間,趙錫永經歷了怎樣的騰挪翻轉,外界無從得知。

據公開報導,2008年,遼寧省某領導在廣州會見擬到鐵嶺市投資的客商,趙錫永化名為趙希湧,作為投資商香港宏碁萬國汽車有限公司的代表,受到接見。見面會之後,這家打著香港名號的公司,曾赴鐵嶺考察投資。

2年之後,趙錫永促成了另一個項目——也是一家名為「宏碁萬國」的公司,在趙錫永的牽線搭橋之下,該公司決定赴湖南婁底,建設汽車生產基地。趙錫永的生存之道,初露其容。

(南方週末資料圖)

「像這樣懂學術的大官很少見」

婁底市領導們熱情接待趙錫永是看中了趙背後的資源,「畢竟在國務院當官,能協調很多事」。

先與企業搭上線,在項目或者發展方向上給予「指導」,然後通過企業與地方政府建立聯繫,最後成為政府的座上賓,這是趙錫永行走江湖的模式,婁底即為這一模式的發端。

2010年3月11日,趙錫永作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與數位當地要員一同登台,出席了湖南金華車輛公司與北京宏碁萬國汽車有限公司的簽約儀式。

這是目前有據可查的趙錫永第一次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的身份露面。

落戶湖南婁底的是一個生產特種汽車和汽車底盤的項目。婁底市婁底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官員王鐳(化名)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趙錫永在這個項目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趙錫永成為了婁底的貴賓,婁底市政府將趙錫永聘請為該市「首屆政府重大行政決策專家諮詢論證委員會委員」,婁底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也將趙錫永聘請為「經濟顧問」。

王鐳稱,這個「委員」可能要婁底政府支付一點費用,「經濟顧問」沒有花錢,只是進行了「較高規格」的接待,「所謂顧問其實就是發個聘書,沒有開展什麼實質性工作」。

南方週末記者查詢得知,2009年11月13日,婁底市政府出台了《婁底市重大行政決策事項專家諮詢論證辦法》的通知。通知中提到,諮詢專家享有「自主支配課題研究經費」、「獲得勞務報酬」等權利。

2010年4月21日,趙錫永被婁底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聘請為「經濟顧問」之後,還在開發區黨委中心組(擴大)學習會做了一場很有「學術味」的報告。

「他從國家的宏觀政策結合婁底開發區的具體情況講得頭頭是道,尤其是對汽車行業的分析特別到位。」聽完報告後,王鐳對趙錫永更加佩服。他覺得「像趙錫永這樣懂學術的大官很少見」。

得知趙錫永為假官員後,王鐳不斷感嘆「這麼有才的一個人,沒走正道可惜了」。

讓王鐳納悶的是,雖然趙錫永的身份是虛假的,但是趙錫永帶來的項目運作良好——3年前,趙錫永帶來落戶婁底的項目,已是我國南方大型的特種汽車及底盤生產基地之一,已經研發並投入生產了防爆車等多種特種車輛。

王鐳推測,當時婁底市領導們熱情接待趙錫永是看中了趙背後的資源,「畢竟在國務院當官,能協調很多事」。

婁底市委宣傳部的多名官員也覺得趙錫永大有來頭。「聽說他參與了國務院很多課題的研究,都是和汽車方面有關的。」婁底市外宣辦主任王衛光說。

王衛光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趙錫永對汽車行業確實頗有研究,「他對我們開發區的汽車項目確確實實起到了幫助和促進作用。」「他沒有在婁底騙多少錢。」

「他來的時候,我們也只是正常接待,後來就沒有怎麼聯繫了。」王衛光很是疑惑:「按說他和婁底已經建立了不錯的關係,至少應該會撈一筆再走吧,他沒有這樣做。」至於趙錫永是如何來到婁底的,王衛光推測可能是招商部門吸引而來的,「肯定有人引薦他來的,領導們只是出席活動,但是具體情況我們也說不清楚」。

「低調」的副部級巡視員

他每次都是一個人飛抵云南,不帶隨從。來之前,自己給負責車隊的小姑娘打電話,讓對方安排車輛去機場接他。

婁底之行只能算是趙錫永的牛刀小試,他真正將「企業牽線政府」這一模式玩到極致,還是在云南。

在這裡,他通過企業搞定地方政府之後,又挾政府給予其的光環和信譽背書,轉而滲透進了其它企業和更基層的政府。與商言官,與官言商,切換巧妙,信手拈來。

趙能夠打入云南官場,上市企業昆明云內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云內動力)功不可沒。這家隸屬於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是我國多缸小缸徑柴油機行業的首家上市公司。

據云內動力辦公室負責人介紹,云內動力的高層與趙錫永,在2012年4月份的一次汽車動力領域的行業性會議上相識,「領導認為他水平不錯,就聘他做企業發展顧問」。

此後,每個季度,趙錫永都會來一次該企業。截至其真實身份被曝光,前後共來過至少四五次。

云內動力辦公室工作人員回憶,這位「司長」五六十歲,說北方普通話,一般來一次會呆兩三天,他對於汽車行業的瞭解,讓云內動力上下折服。

頭頂「國務院研究室司長」頭銜的男子,異常低調,每次都是一個人飛抵云南,不帶隨從。而且來之前,他會親自屈尊聯繫云內動力的辦公室主任,或者給負責車隊的小姑娘打電話,讓對方安排車輛去機場接他。

每次「司長」都是孤身一人,云內動力便安排了一位企業的員工,作為「北京趙司長」來昆明時的秘書。

「趙錫永跟我們說,他作為領導,不想出名,只想在退休前實實在在地做一些事,太張揚不好,所以我們都是普通接待。」云內動力的一位工作人員向媒體表示,他也覺得作為「副部級巡視員」的趙錫永很低調。

「趙司長」來昆明,云內動力一般安排其住昆明東南郊的世紀金源大飯店,司長不住套房,只住普通單間或標間。當然,這家五星級酒店的普通房間,每晚門市價也在千元以上。此外,趙也被云內動力安排住過世博花園酒店,那是昆明市東北郊的另一家五星級酒店。

受聘為云內動力顧問之後不久,2012年5月14日上午,趙錫永在云內動力董事長楊波、總經理楊永忠的陪同下,到昆明理工大學調研考察「乘用車柴油化」有關情況。座談中,趙錫永對昆明理工大學多年來以服務云南經濟社會為己任、辦人民滿意大學,表示了讚賞。

半年多後,趙錫永又以「國務院研究室司長」的身份,再赴昆明理工大學,參加了該校某產學研合作平台的授牌儀式。這一次,有云南省科技廳的一位副廳長與趙司長一同出席。

趙錫永事發後,昆明理工大學向外界表示,趙是「云內動力帶過來」的,並未對學校造成任何影響和損失。

云內動力上下對於顧問「趙司長」的信服,可從2012年5月底公司的一次會議上得到印證。這次年中營銷工作會議上,一位公司高層要求公司全員轉變觀念,「結合云內動力顧問趙錫永司長的分析意見,積極開展公司總體經營方向的調整」。

「他還是像個司長,」云內動力辦公室主任孫靈芝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我們聘他做顧問,確實是因為他挺懂的,汽車行業尤其是常用車柴油化方面的信息,他都很熟,並不是看中他的官員身份。」

據孫介紹:趙錫永擔任云內動力顧問的這近一年時間裡,不參與公司經營活動,但每季度來一次,會用其專業知識,對公司發展提出一些建議,發掘公司發展的機遇。

不過,在官方定性趙錫永為騙子之後,云內動力於3月15日召開董事會,解除了對趙錫永的聘用。解除的原因,當然也不是對趙錫永水平的質疑。云內動力辦公室負責人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這是因為「政府都發文定義他是騙子了,我們得和政府保持一致」。

「收穫金秋」

在昆明市電視台當晚播出的電視節目中,趙錫永鏡頭裡排在第二位出場,甚至高於昆明市政府領導。

趙錫永與昆明市政府的交往,至少在2012年9月左右即已開始。

曾與趙錫永一道在各地視察過的科技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領導組辦公室處長葛守江,在接受央廣中國之聲採訪時透露,他是在2012年9月份一個非常正式的場合——昆明市政府主要領導在北京組織的一次座談會上認識趙錫永的。「當時有十五六個人在場,大家都稱他為司長,我就沒去懷疑。」葛守江說。

11月3日,昆明市委、市政府舉辦的2012「收穫金秋」投資昆明年會盛大開幕,會場設在趙錫永常住的昆明世紀金源大飯店。

3日上午的開幕式,除昆明市主要領導悉數出席外,會議還邀請了兩位嘉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一位副秘書長,以及「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司長」趙錫永。

趙的這一身份出現在翌日的《昆明日報》頭版上,在國務院組成部門中,並無「國務院政策研究室」這一設置,只有「國務院研究室」。

昆明市委宣傳部向南方週末記者出示了一份情況說明,稱:趙錫永是受昆明云內動力股份有限公司邀請,僅參加了「收穫金秋」投資昆明年會的經貿論壇活動,與昆明市和各縣(市)區政府無任何合作及經濟往來關係,也沒有其它方面的業務關係。

在昆明市電視台當晚播出的電視節目中,趙錫永鏡頭裡排在第二位出場,甚至高於昆明市政府領導。趙單獨享受了長達四五秒的定格鏡頭,鏡頭裡,趙錫永戴著無框眼鏡,滿面微笑。

當天上午的會議,昆明市領導致辭之後,趙錫永被安排作為第一個演講嘉賓出場,演講約9分鐘。

在代表國務院研究室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之後,趙錫永說:「我是負責國家發展戰略的,首先跟大家說的是,我們云南省橋頭堡2012-2020年的規劃,已經得到國務院的正式批覆,近期將發到全國各地。」

這是一個令全場感到振奮的好消息。在趙講話之後,登場演講的企業家們,紛紛圍繞「橋頭堡」戰略,讚揚投資昆明的優勢。

只有理解「橋頭堡」這一詞彙對於云南的特殊意義,才能理解趙錫永的講話為何會如此受到大會的歡迎。

「橋頭堡建設最為重要的是政策環境,是否能賦予先行先試權。」云南大學教授、橋頭堡建設云南研究中心主任劉紹懷在一篇論文裡面談到:當前,通關便利化、進出口配額等方面還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但云南上下一直希望以「橋頭堡」建設為契機,從國家爭取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2011年5月,國務院下發《關於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意見》,「橋頭堡」成為了國家戰略。但云南方面一直期待與之配套的《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我國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總體規劃(2011-2020)》能早日獲得國務院批覆——後者更具備實質意義,涉及一系列財政和金融支持措施。

趙錫永赴云南參會前一週,2012年10月25日,國務院正式批覆了這一規劃,媒體對此有小範圍報導,但知之者少。真正讓這一消息在云南得到廣泛傳播,還得歸功於趙錫永這天的講話。

「北京好聲音」

云南希望來視察的北京領導,都談談橋頭堡——哪怕是把云南人說過的話再說一遍。

「橋頭堡戰略因為涉及國際問題,情況比較複雜,這幾年來云南視察的北京官員,都儘量避免就這一問題表態,」一位云南省主流媒體負責人分析說:云南希望來視察的北京領導,都談談橋頭堡——哪怕是把云南人說過的話再說一遍。

「云南有這種特殊的政治需求,渴望聽得北京的好聲音。」這位人士說。

顯然,在當天的會議上,趙錫永就是這個傳遞「北京好聲音」的人。

在9分鐘的演講裡面,趙錫永透露了以下內情:他通過人民日報內參,寫了云內動力的產品出口歐盟的消息,將在十八大前後轉給高層;前一陣他剛去了趟美國,參加了中美第十次戰略能源對話。參加中美能源對話的事情,趙在此前的另外一個場合也提到過,並稱是「和鐵男同志(時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一起去的」。

他還貌似不經意地提到了一些「在國務院的經歷」,包括:「去年12月31號那天,我是草草地給總理送去那個《工業產業轉型升級規劃》,1月10號發回來了。」「這次我們同時批了一個和朝鮮搞的經濟區,我們將從朝鮮引進來150萬勞動力。」

演講中,趙錫永不時地提到自己與此刻正在會場的昆明市相關領導的交流:「我跟張市長說,很簡單,你信不信,就一個云南白藥,你現在才做100多個億,我們把云南白藥打造成世界品牌的話,我們要做1000個億都不成問題。」

上午會議結束前,現場舉行了企業投資昆明的簽約儀式,領導們被請上台前,見證簽約。鏡頭捕捉下了趙錫永和當地領導笑著交流的場景。對昆明和趙錫永而言,這確實是收穫的金秋。

這次會議,趙錫永給昆明媒體貢獻了全場最耀眼的新聞,包括「云南省橋頭堡2012至2020年的規劃,已得到國務院的正式批覆」,出現在翌日昆明多份報紙上。

「主要是上級部門的頭沒有開好」

為了配合趙錫永「調研」,玉溪市政府辦曾專門發函給底下的縣政府和企業,通知國務院研究室的專家要來調研,要求縣委主要領導陪同調研。

拿下昆明之後,趙錫永對云南眷戀有加。他繼續頻繁現身云南,直到東窗事發。

投資昆明年會結束之後一個月,距離昆明90公里外的滇中重鎮玉溪,於12月14日進行了主要領導調整,市委書記、市長兩職易人,昆明市市長調任玉溪市委書記。

云南當地媒體分析,此次玉溪易帥,將加速滇中一體化,尤其是昆明、玉溪兩市的同城一體化發展,玉溪站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關口。新班子履新後不久,2013年1月15日(臘月初四),在昆明大放異彩的趙錫永,頂著「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司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兩個名號,帶著「調研組」來到了玉溪。

玉溪方面很重視。為趙錫永一行舉行的調研座談會,有玉溪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饒南湖,副市長王躍、市政府秘書長孫會強出席。《玉溪日報》報導稱,領導們與調研組進行了「交流探討,並達成共識」。

農曆春節剛剛結束,趙錫永帶著更龐大的專家組,再赴玉溪「把脈」。資料顯示,趙於2月25日抵達昆明,27日來到玉溪,3月1日離開,待了共3天。

2月28日上午10點多,在時任玉溪市副市長范汝坤(範本來正在鄉下指揮抗旱,接到市裡的通知,趕來陪同趙錫永調研)以及市政府一位副秘書長的陪同下,趙錫永帶著八九個人的專家組,乘坐一台中巴,奔赴玉溪下轄的通海縣。同行的還有兩台車,坐著陪同的領導和隨行記者。

通海縣委書記、縣長、常務副縣長均悉數到場,陪同趙錫永調研。在通海,趙錫永一行「深入」了汪家富蔬菜有限公司,走進冷庫察看蔬菜品種、包裝、冷儲情況,並與企業負責人及營銷人員交談。

據現場的人員回憶,北京來的「趙司長」在查看完之後,還在現場即興講了幾句,大意為:要加快通海蔬菜產業的發展,要做大做強,要把通海的蔬菜做到全國知名。

「聽著還像那麼回事。」通海縣一位幹部說。當天調研到中午12點多,縣裡就安排在縣委機關食堂吃午飯。飯後,專家組一行前往玉溪下轄的另外一個縣澄江。

玉溪之行的3天裡,趙錫永一行還去了紅塔集團、沃森產業園和研和工業園區數控機床產業園等地調研。這些均為玉溪的龍頭企業和標誌性項目。

據《玉溪日報》報導,除了實地調研,趙錫永一行還與玉溪的領導們——包括玉溪市委書記張祖林、代市長饒南湖在內,舉行了多次溝通交流及座談。

為了配合趙錫永的「調研」,玉溪市政府辦曾在專家組抵達之前兩三天,專門發函給底下的縣政府和企業,通知國務院研究室的專家要來調研,要求縣委主要領導陪同調研。

在通海縣當地的報導中,趙錫永的身份再一次升格,成為「副部長級巡視員」,按照中國現行制度,巡視員最高為正廳級,副部級以上則沒有設置巡視員,這本應是官場常識。

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的多位玉溪地方官員均表示,由於有市領導陪同,加上市政府曾通知要求接待,所以從未懷疑過趙錫永一行的身份。「主要是上級部門的頭沒有開好」,澄江縣一位官員苦笑著說,有上級領導陪著,地方根本沒辦法核實其身份。

3月1日,趙錫永離開玉溪,前往昆明。翌日,他飛離云南,從此消失在公眾視線。

媒體曝光後,趙錫永留給云內動力的手機號碼,一直處於關機狀態。

除了曾聘用趙錫永為顧問的云內動力,火速解除了對趙的聘用外,趙調研指導過的單位,紛紛向媒體表示,他們沒有受到損失。

截至發稿為止,警方並未啟動對趙錫永的刑事調查。趙錫永仍然自由穿行於中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28

蔡明忠夫妻檔 低調插旗網路媒體


2013-07-29  TCW
 
 

 

對於橫跨金融、電信、有線電視、百貨等事業版圖的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來說,新聞媒體一直是富邦集團版圖上,一塊消失的拼圖。

從去年有意買下壹傳媒開始,蔡明忠因出價過低而失利,近期又飽受旺中集團針對「媒(體)金(融)分離」原則(編按:金控大股東不得經營、主導或控制媒體)大肆抨擊之苦,甚至一度讓這位購併天王直言「已無進軍媒體的計畫。」

但最近金融界傳出,「富邦集團進軍媒體業了。」這個富邦集團,指的是前高盛證券總經理、現任富邦金顧問張果軍,幕後金主之一,可能是蔡明忠。

據瞭解,蔡明忠有意以個人名義,出資二千四百萬元,投資張果軍所籌辦的網路媒體。不過,礙於〈反媒體壟斷法〉未過、遊戲規則未明之際,目前蔡明忠的資金尚未到位。這家新媒體正在招兵買馬,媒體圈傳出,包括《中國時報》、《壹週刊》政治調查組高階主管都將於八月開始陸續到位,為明年一月正式上線做準備。

與此同時,蔡明忠太太、曾是知名主播的陳藹玲,也宣告重返媒體,成了另一家八月正式上線的新創網路媒體「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的大股東。在盛夏八月,蔡明忠、陳藹玲兩夫妻分進合擊,插旗媒體新版圖,格外引人注目。

張果軍在高盛時期,做過最有名的購併案,正是二○○二年北市府的台北銀行招親案。當時北市府聘請張果軍當媒人,為台北銀找「老公」,最後台北銀嫁給了富邦金。張果軍離開高盛一年多後,即被蔡明忠挖角到富邦集團,曾擔任富邦證券董事長。

老臣辦公益電子報陳藹玲鼓吹蔡董出資相挺

二○一○年,張果軍退居富邦金顧問,淡出金融圈之後,最近和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朱宗慶、徐璐等人在台東縣辦學,成為均一中小學的董事,致力於改變偏鄉教育資源不均問題。

張果軍打算辦一份獨立公正的網路電子報想法,讓陳藹玲深受感動,鼓吹老公蔡明忠支持。據瞭解,原本蔡明忠打算讓台灣大哥大參與投資,但經台灣大內部評估後,因未有明確獲利模式而作罷。後來才轉由蔡明忠個人出資相挺。

事實上,這並非張果軍和蔡明忠在媒體計畫上的第一次合作。去年九月,台灣《壹傳媒》出售案期間,媒體圈點名張果軍將成立私募基金買下《壹傳媒》,張果軍被視為是隱藏真正買主的白手套,幕後買主指向蔡明忠。

專欄作家辦評論網三頁計畫打動陳藹玲出資

陳藹玲投資媒體,則是被短短三頁的計畫書所打動,毅然投資由網路專欄作家、日商三麗鷗公司前中國區總經理鍾子偉等人所創辦的「The News Lens」,距離她離開媒體,已有二十年之久。

自從嫁進富邦蔡家後,陳藹玲就隱身當個賢內助,僅擔任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直到今年二月,核四議題再度延燒,陳藹玲毅然發起「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號召民眾更加重視核電議題。

然而,努力了半年,陳藹玲發現,國內公共政策缺乏討論機制,政府部門又效率不彰,擔憂核四爭議難解。因此,當鍾子偉等人提出創辦網路媒體的構想時,讓陳藹玲深感認同。

巧合的是,陳藹玲和蔡明忠投入的兩家新創網路媒體,都不約而同以美國當前影響力最大的新聞部落客網站、號稱「第一份網路報紙」的《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為追隨的典範。

這兩家網路媒體分別以提供原創報導和新聞評論為創辦理念,與陳藹玲深化公共議題討論的期許不謀而合,不僅讓陳藹玲願意出資投入「The News Lens」,也促成蔡明忠出資參與張果軍發起的網路電子報。

值得玩味的是,張果軍籌備的網路媒體,計畫集資新台幣一億二千萬元,蔡明忠有意出資二千四百萬元、佔二○%股權,恰好迴避了金管會針對「媒金分離」原則下所設定的「辜仲諒條款」。

媒金議題還在燒新投資恐再引蔡衍明追打

所謂「辜仲諒條款」,是去年九月,蔡明忠原本有意出價收購台灣壹傳媒,沒想到,卻遭中信金大股東辜仲諒半路攔截,聯合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和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三大巨頭組成團隊,砸下一百七十五億元價碼,一併收購壹電視和紙媒,讓蔡明忠意外出局。

然而,就在買賣雙方正式簽約前夕,金管會卻祭出「媒金分離」政策,以持股不超過二○%來阻擋辜仲諒等人經營媒體,最終誰都沒買成,卻再度掀起了蔡衍明和蔡明忠之間的過節。

壹傳媒買主之一蔡衍明認為,蔡明忠的購併版圖,無論是凱擘有線電視系統台、momo親子電視台,都沒受到限制,反而蔡衍明原本想要購併壹傳媒和第二大有線電視系統台中嘉,卻因主管機關認定為媒體壟斷而未果,引發蔡衍明高度不滿。

中時報系及中天電視等從六月開始發表一連串質疑蔡明忠及富邦集團「媒金結合」的文章,讓沒有媒體平台的蔡明忠,有苦難言。未來,蔡明忠有意透過個人投資,再度涉足媒體,雖然持股不超過二○%,恐怕又會再起波瀾。

【延伸閱讀】富邦蔡明忠夫妻,都愛新興網路媒體!

主要股東:蔡明忠新創網路媒體名稱:未定發起人:張果軍媒體募資金額:1億2,000萬元主要股東持股:預定20%

主要股東:陳藹玲新創網路媒體名稱: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發起人:鍾子偉媒體募資金額:7,500萬元主要股東持股:佔大多數股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822

百度戰略投資百分之百:低調的整合者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06/56157.html

百度剛剛回答小夥伴們去哪兒的問題沒幾天,今天又下手了:戰略投資「百分之百」手機。百分之百此前推出「100+個性化定製手機」,給互聯網界留下手機製造商的印象,但它又遠遠不止是一個手機製造商。掀開百分之百的面紗可以看出,百度看重百分之百的核心原因或在於其能「整合者」角色。

百分之百從生存到發展,演好「整合者」角色

去網上搜索一下,百分之百推出100+定製機是在今年,但它成立則是在2006年。那時候IPhone和安卓還未面世,百分之百做的事情是渠道整合,用其宣稱的話說是「B2B小額直供」。說白了,就是通過電商手段將手機低價批發給四五六線城市、縣城、鄉村的手機店,手機是長虹等國產二三線的牌子。看上去是很笨重的渠道生意,並且是「農村包圍城市」的打法。06-09年百分百的「直供平台」一共接入的手機廠商便有超過1萬家,它們每月向百分之百的平台採購20-30台,甚至超過100台手機——真多,不及蘇寧這類渠道巨頭的零頭。重要的是百分之百活下來了,團隊最多時也才到70多人。此時,它是傳統銷售渠道和手機廠商之間的整合者。

2009年百分之百成為中國電信的社會渠道拓展合作商,這也是這家公司的轉折點。那年是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爆發的元年,拖了很久的3G牌照在09年初塵埃落定,中國電信由小靈通正式轉入手機市場,並且從低端市場切入。在手機市場大爆發時,百分之百積累三年的「底層」渠道資源與中國電信低端市場的策略契合,最終其「直供模式」被推廣到中國電信廣東、江蘇等九個省,為中國電信建成了天翼終端直供平台,目前年銷售額為百億級別。百分之百自然也獲得回報。09年-12年是百分之百的發展階段。此時它是傳統銷售渠道、手機廠商和運營商的整合者。

在去年底百分之百切入硬件製造領域,推出了裸機999元,合約價1499元的智能手機。這款手機整合中國電信的合約政策、百度云OS、京東和蘇寧易購電商渠道以及JJ遊戲等應用提供商,第一批賣出10萬台。今年百分之百則推出了反向定製手機、壹酷移動互聯體驗店。反向定製手機讓用戶可以設置手機顏色甚至圖案,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在京東商城等渠道取得的成績還不錯;移動互聯體驗店則是模仿蘋果體驗店,提供手機銷售維修、運營商放號、合約套餐銷售、應用體驗與安裝等服務,實現其宣稱的「All Online 2 Offline「模式。百分之百正在試圖整合線下零售渠道、電商渠道、服務渠道、手機廠商、流通渠道、運營商和互聯網公司。

智能手機前景廣闊,產業鏈上下游整合者變得重要

去年互聯網巨頭開始進行手機軍備競賽,阿里、百度、盛大、360等紛紛切入該市場,以圖通過終端掌控移動互聯網入口。不過時下最耀眼的還要數垂直整合硬件製作、系統設計、應用內容、銷售渠道的小米。去年創下126億的銷售額,今年將達200億,CEO雷軍甚至聲稱2015年要衝擊1000億。這並非誇大其詞,中國目前有12億手機用戶,但智能手機年底才到達5億,也就是說滲透率才40%,智能手機依然空間廣闊。

還有一個趨勢是,在一二線城市等信息較發達地區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呈現飽和,更多的需求來自智能手機升級換代。但普通智能手機市場的需求正在向三線、鄉鎮甚至更底層市場下沉,正在從互聯網用戶向裡互聯網稍遠的老人、大叔們轉移。或許也是因為如此,號稱依賴互聯網渠道的小米也將營銷陣地轉移到CCTV等傳統媒體,並且與「老人桌面」合作推出更適合老人的主題。

智能手機的未來市場在中低端市場,同樣,移動互聯網最大的增長空間也在中低端市場。互聯網公司走的是中心到邊緣擴散,頂層到底層下沉的路徑,並不擅長「農村包圍城市」。掌握這些渠道的有兩類角色:一類是傳統的銷售服務渠道;一類是覆蓋廣泛的中國運營商。這時候,誰能整合這種傳統渠道,便可以得到互聯網巨頭的親睞。

百分之百正是這種理想的整合者。它既有積累7年的已經下沉的銷售服務渠道,也有與運營商合作多年的豐富經驗和資源,還有整合上游廠商、供應商的能力。用戶到其體驗店體驗手機、應用,店內銷售手機、運營商套餐、推廣互聯網應用。與電商渠道比,他們的優勢在於無法替代的線下體驗、售後服務、運營商套餐優惠等。

百度戰略投資百分之百,大手牽小手拓展智能機市場

戰略投資真正能帶來的並非雄厚的資金,而是資源。此前百分之百與百度已就百度云等達成業務上的合作,也與迅雷合作在其手機免費搭配會員服務。在中國BAT三大巨頭中,百度的流量入口、云開放平台和移動分發都具有很大優勢,因為這些既可以轉化為線上渠道,也可以轉化為C2B定製模式的需求來源,而百度收購91無線之後手裡擁有絕對優勢的開發者資源,這些對百分之百來說均是誘惑。

對於百度來說,如果要進入硬件領域進一步鞏固入口地位,已經有成功案例Google Android可以借鑑。不過百度對這個模式似乎並無興趣,而是選擇模式相對較輕的百度云ROM+整合硬件廠商+整合應用服務商的模式。

此前百度投資了Android刷機工具卓大師,開始從應用向系統下沉,但離底層系統和硬件還有一定距離。幫助其建立移動地位的依然是系統應用,例如搜索、應用分發、地圖和云。正是這種現狀使得百度非常需要百分之百這類中間人,以及其背後的運營商、傳統渠道和手機製造商資源。這些正好可以與百度的互聯網優勢互補。這也說明百度仍舊有向手機底層滲透的意願,只是採取與安卓不同的模式。如果說安卓是用硬件來「頂」著手機Chrome、Google Now等應用的壯大,百度則是用搜索、應用分發、地圖等來「壓」著系統和硬件的繁榮。

另外,百度過去的投資策略主要基於中間頁戰略,最近圍繞此戰略的投資對象去哪兒和合作對象58紛紛上市,開花結果,而百度則開始自建中間頁加強流量消化能力。此後百度的投資或將更親睞這種整合者,基於其移動化、本地生活服務化的策略,尋找糯米網、百分之百或者傳說中的大眾點評這類傳統和互聯網的「中間人」。

百分之百創始人為徐國祥,先後在華為、宇龍酷派等公司擔任工程師、副總裁、營銷總監等職位。技術起家,擅長營銷,有設備、終端和運營商多重經歷。今年9月徐國祥高調宣稱要推出高出紅米配置並 「便宜一元錢」的手機,並要做「雷軍佩服的人」,隨後宣佈在京東8分鐘銷售30000台的銷售記錄。此人野心不小,就看百度能幫他到哪裡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905

和格里芬的午餐會非常低調 黑暗時代

http://xueqiu.com/9755618618/26050191
和格里芬的午餐會非常低調,門口連個牌子都沒有,三樓好幾個會議都張燈結綵,搞得我找了一圈才找到。會上格里芬介紹了它的基金情況,及經歷08年重大挫折後如何反轉及轉型的過程。演講後就是土豪提問。
1.問:你對藝術品市場如何看?(看來對格里芬的個人愛好有些瞭解,知道他喜歡收集藝術品,但和對沖基金有什麼關係呢?)答:只有中國會有這種問題,美國是沒人問的。藝術品市場是個小眾市場,只在極少數富豪之間流通,由於少數富豪財富越來越多,所以只要你的藝術品具有獨特性,價格就會越來越高。我收集的藝術品已經漲了很多,但前不久有人出公允價格來買,我不賣,要求他必須比市場價高50%才賣。
2.問:基金利益如何和投資者利益一致?答:公司員工在基金的25%,我個人幾乎所有錢都在基金裡,所以和投資者利益完全一致,同事們討論都是動真格的。因為每個人的錢都在裡面。
3.你們如何預測未來?答:我們不預測明天的天氣,而是預測明天別人會預測是什麼天氣。
4.94,97,08年市場不景氣,對你產生什麼影響?答:保持平衡,不要有突出的長版和短板。長期資本公司太自信,產品結構太複雜,給他們留下了終生創傷,一定要記得自己是人,有缺點。不要持有不流動的資產,堅持透明的定價。當金融風暴來臨時,管理層不要試圖把損失賺回來,而是果斷止損。
記錄不完整,還有好多沒記下來。
午餐會後,我和格里芬單獨面談,我幹的第一件事是把介紹美國量化對沖基金經理的書(寬客)請格里芬簽字,這是全球獨一無二的唯一一本有格里芬簽字的寬客,他笑著說知道這本書,這本書是個BIG JOKE.
第二件事是我得意洋洋的把我投資的二個對沖基金歷年業績數據和圖形拿給格里芬評價一下,其實他們的年化收益都遠遠好過格里芬。但大師看完後回答:按照美國的標準,二個業績回報都很好,但其中一個波動太大,另一個夏普比率比較高,說明你的基金經理承受很大壓力在努力為你賺錢。(這是表揚還是批評?)等於潑了我一盆冷水。
回頭了仔細一想,大師的看法是對的。波動大的業績即使好,說明基金經理冒了很大的風險在為你賺錢,萬一出事咋辦?同時基金經理一直承受很大壓力,會不會對他產生不良影響?他是人不是神,長期高壓下工作會不會有問題?
第三件事我提了四個問題。其中前二個問題他都想了一會才回答我。

1.量化對沖模型是否存在先天的,不可克服的缺陷?即當黑天鵝事件發生時,模型就失效,就有大型對沖基金要受到重大損失。這種事件往往10年內就會發生。答:是有先天缺陷,需要通過與眾不同的策略化解黑天鵝事件。

2.對沖基金最大的風險在哪兒?答:基金經理的全球配置能力。(我覺得是流動性風險)

3.量化對沖策略對不完全市場是否有效?其優勢和劣勢在哪兒?答:很少投資中國和印度市場,亞太區佔比3%。(真少啊!)

4.對沖基金內部各個基金表現不完全一致,比如大獎章基金表現非常好,而它從外部募集的另一個基金表現就差強人意,從中國募集的這個基金表現會和你旗下那隻基金表現一致?答:和旗艦基金表現一致。
問答簡化了一些,今天有點累了,所以偷了一點懶。
順便提一下,格里芬目標是在中國募集3億人民幣,通過QDII LP出去做對沖。他的公司是獲批的二家外國對沖基金之一,估計很容易就會達成目標。目前中國有7億美金在他的基金裡。估計是中投的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402

席開二桌 沒拍婚紗 元大馬維辰低調娶主播

2014-05-26  TWM
 
 

 

五月十五日星期四中午,在台北市信義區的世貿中心聯誼社包廂裡,工作人員個個神色謹慎小心;原來,裡面正在舉行婚宴的,是前一陣子盤踞影視新聞版面的元大金控少東馬維辰與台視前主播林家琪,在這一天避開媒體追逐,低調完婚。

雖然之前兩人陷入熱戀的新聞,已經上遍新聞版面,但這對新人堅持婚禮要低調進行,因此,不僅沒有所謂的「世紀婚禮」,就連大宴賓客都省了。

據瞭解,當天只有雙方親友到場,僅席開兩桌,連婚紗照都沒有拍,形式雖然簡單但很溫馨,非常符合元大馬家一貫的務實態度。就連當天在世貿聯誼社用餐的其他客人,都不知道隔壁包廂裡,元大少東正在自家經營的餐廳裡舉行婚宴。

事實上,馬維辰一年前雖然重返元大金控董事會,但是幾乎沒有聲音,不曾針對公務發言;而這次小兩口對以低調形式完婚,也早就取得共識。

據悉馬維辰曾對友人說,林家琪雖是主播,但個性沉穩內向,不喜歡成為外界焦點,「這也是我喜歡她的原因」,讓馬維辰總算定下來,脫離金融圈「黃金單身漢」的生活。

(劉俞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38

低調的奢華——“華爾街二代”們都在幹什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7995

華爾街的人似乎也總是生活在社會的聚光燈下,他們或是光鮮亮麗風度翩翩,或是奢靡貪財飽受詬病。 無論如何,他們創造出的財富,最直接的受益人就是他們的子女。他們含著金鑰匙出生,他們貌美顏贊,他們出沒於哈佛、耶魯、斯坦福,他們擺脫了父輩的光環、把自己的事業經營得風生水起。“華爾街二代”們如今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Alexander Soros (29歲) 對沖基金大亨索羅斯(George Soros)的兒子 2009年從紐約大學畢業之後,目前Alexander在加州伯克利攻讀歐洲現代史博士學位。 但他的身份遠遠不只是學生這麽簡單,他是個慈善家,也是政治捐款的熱衷者,他還以自己的名義建立了一個社會公正基金會。 Brian Tepper (27歲) 對沖基金巨頭David Tepper的兒子 Brian從事電腦遊戲行業,是一位軟件工程師,畢業於弗羅里達的福賽大學(Full Sail University)遊戲開發專業。 Caroline Gorman (18歲) 摩根士丹利CEO James Gorman的女兒 Caroline在音樂領域發展自己的職業,有一支兩人樂隊,名為Madness and the Film,她在其中彈吉他和鋼琴。 去年,該樂隊出了一張專輯叫Scrapbook。 Caroline Jones (23歲) 對沖基金巨頭Paul Tudor Jones的女兒 這位Caroline也投身於音樂事業了,她是歌手,也是作曲人和吉他演奏家。 Caroline的音樂風格是民間音樂,目前已經制作並出版了4張專輯,也在麥迪遜廣場、卡耐基大廳里面表演過。 Chelsea Prince (26歲) 橋水基金(Bridgewater)首席投資官Robert Prince的女兒 畢業於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曾參與創建了社交媒體網站InternCircle,幫助年輕人尋找實習。隨後,她加入了女性著裝日報,之後建立了自己的印刷出版公司Chelsea Print & Publishing。 Katie Dinan (20歲) 約克基金創始人Jamie Dinan的女兒 Katie是一名優秀的年輕騎師,馬術界的一位後起之秀,屢獲殊榮。 與此同時,她還是一名哈佛大學學生,在那里學習人類發展與再生生物學專業。 Laura Dimon (27歲) 摩根大通CEO Jamie Dimon的二女兒 最近,Laura剛剛得到《紐約每日新聞》的工作,在新聞行業做得風生水起。 2013年她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她的文章出版於各大報紙,她還擁有自己的博客。 此前她曾經在克林頓基金會(Clinton Health Access Initiative)做過項目分析師,還曾在美國外交關系理事會實習。 Matt Dalio (30歲) 橋水基金(Bridgewater)創始人 Ray Dalio的兒子 Matt目前是一家制作智能手機軟件的公司CEO,公司名字叫Endless Mobile,主要面向新興市場。 他16歲的時候,在一個中國孤兒院做暑期實習,隨後遍創立了一個與中國相關的基金會。這個基金會專門籌集資金來幫助中國有特殊需求的孤兒。2004年,他曾被ABC新聞評為每周人物。 2006年他從哈佛畢業,後來還獲得了斯坦福的MBA。 Nell Diamond (25歲) 巴克萊銀行前CEO Bob Diamond的女兒 兩年前,Nell從德意誌銀行離職,目前在耶魯大學攻讀MBA。 她父親此前在巴克萊卷入LIBOR操縱案期間辭職,她隨後發了一條推特炮轟對一名英國政客稱“hold my d***”,因此而成名。 Alex Blankfein (28歲) 高盛CEO布蘭克梵的大兒子 他去年秋天進入貝恩咨詢公司就職,還贏取了哈佛MBA同學 Cristina Ros。又一位人生贏家。 Rachel Blankfein (20歲) Rachel是上面說的Alex的妹妹,現在也就讀於哈佛大學,目前致力於一個為不能受教育的女性提供受教育機會的項目。 Tess Druckenmiller (21歲) 前Duquesne資本公司總裁Stan Druckenmiller的女兒 她目前也是一個歌手兼曲作者,今年3月剛剛出了專輯Storyteller。 之前她畢業於布朗大學數學計算機系,而且她還是一位跆拳道黑帶 Georgina Bloomberg (31歲) 前紐約市長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的女兒 她是一位成就頗多的騎師,Ariat是她的贊助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062

全球股市狂熱,大佬低調準備做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78

Sam-Zell

美股牛市運行了超過5年半,即使在最近美聯儲即將收緊錢袋子的預期之下,仍然屢創新高,不過華爾街大佬們已經開始緊張起來,繼索羅斯、伊坎之後又有一位投資大鱷發出風險警示。

億萬富豪Sam Zell日前表示,上市企業的毛收入增長並不高,這反映了需求的匱乏,“雖然股指在創新高,但經濟活動性卻沒有。財報不及預期的公司都是營收不及預期,這說明需求存在問題。你很難想象在需求不足的情形下,市場能夠留在歷史高位附近。”

Sam Zell稱他加倉很謹慎,並削減了一些頭寸。他表示:“我首次覺得,持有現金不是件糟糕的事。”Sam Zell並不是第一個警告美股風險的金融大鱷,他只是追隨了索羅斯、德拉肯米勒、卡爾·伊坎等人的腳步。

評論美股和現狀

Sam Zell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人們口袋里的錢沒有其他去處,只能全都投到股市,股市受到的資金追捧遠比其應該獲得的要多,似乎註定會有一些事情要發生。”

他說:“我不記得我的職業生涯中出現過這樣的情況,當局會打出那麽多改變人們觀點的王牌,不過一旦投資者的信心出現動搖,或者爆發一些國際性事務影響到市場的動態均衡那麽,人們對改變對股市的看法。”

Sam Zell並稱:“每個企業的收入增長都在遭遇缺失,這其實反映了需求層面的問題,如果經濟需求出現缺口,就很難想象股市能夠留在歷史高點。”

他也對股市再創新高的難度發表感慨:“如果你在時機判斷上出現錯誤,那就會是個重大問題。你必須踮起腳尖走路,並找到正確的均衡方法。”

他補充說:“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手握現金並非是糟糕的事情,盡管實際上資金利率滯留在不能再低的水平。”

評奧巴馬和美國不平等

“超低利率的部分影響是,美國在制造不平等。富人正受惠於政府政策,而窮人沒有。所以,一方面奧巴馬稱我們必須對抗不平等,另一方面美聯儲每天都在加劇不平等。”

評公司“稅收倒置”

“這即合法又可以接受。如果美國政府不喜歡這個結果,修改法律好了。你必須有合理的稅收政策。”他稱頂層稅率必須調整,美國不應對全球收入征稅。他還稱“稅收倒置”成為政治和選舉性事件很不幸。

以下是另外三位“悲觀大佬”的對沖動作和觀點:

george-soros-42

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

索羅斯再次增加了SPY股指期權的空單,金額達到創紀錄的22億美元,這相當於前一次高位的兩倍之多,數額也占到他整個投資組合的17%。

Soros SPY Puts

carl-icahn-54

卡爾·伊坎(Carl Icahn)

十分諷刺的,這位杠桿金融的擁躉也向媒體表達了他對美國股市“十分擔憂”。伊坎表示,他擔心的是耶倫無法意識到當前印鈔舉動的危害。“根本不需爭辯,你肯定會擔心誤讀印鈔的後果。”

stan-druckenmiller-5

斯坦·德拉肯米勒(Stan Druckenmiller)

德拉肯米勒的結論十分簡單:“我擔心今天困擾我們的事情會在市場上兌現,經濟短期內的表現引導我們錯判了美國經濟的長期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