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額稅貸低息戰 大新1.28厘
1 :
GS(14)@2016-10-19 06:06:55【明報專訊】再有一家銀行加入稅貸低息戰,大新銀行(2356)宣布今年稅貸優惠的最低年息為1.28厘,較去年底大幅削減0.52厘。大新銀行產品總總經理鄧子健表示,期望今年稅貸業務較去年有雙位數增長。
年薪至少需10萬 12個月攤還
該行的最低年息入場門檻高,貸款額需達100萬元,年息才有1.28厘,以該行最多借10倍月薪計算,即客戶月入最少10萬元。另外,客戶同時需要申請出糧戶口及信用卡,選用12個月還款期,並把2788元現金回贈計算在內,最終才得出1.28厘。若以該行平均貸款額約20萬元計算,年息最低是2.54厘。
冀稅貸額客戶數雙位數增長
鄧子健表示,由於美國延後加息,銀行的資金成本意外地較去年下降,因此今年爭相減價搶客。他表示,由於零售市道放緩,投資市場亦較不穩定,近兩年客戶大多只借稅額,較少額外借貸。然而,由於去年基數低,他預計該行今年稅貸額及客戶人數都會有雙位數增長。現時共有8家銀行公布了稅貸優惠,當中南洋商業銀行、華僑永亨及創興銀行(1111)的最低年息均較大新低,但鄧子健表示,該行沒有下調息口的空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701&issue=20161019
業界料低息持續 樓價短期僅回調5%
1 :
GS(14)@2016-11-15 07:57:08【明報專訊】港府樓市加辣不足一周,另一邊廂美國大選由特朗普爆冷勝出,即時引起金融市場波動。不過,本港地產業界普遍預期,由於低息環境持續,資金將繼續流入港樓,長遠對樓價影響不大。本地兩大龍頭代理行則表示,樓價於短期內或回調約5%。
明報記者 方可兒、林可為
早前英國脫歐引起金融市場波動,同樣地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亦令市場感到意外。年中英脫歐後,大批資金已湧入本港樓市,尤以豪宅新盤率先受惠,最矚目為信置(0083)大埔逸瓏灣12幢臨海洋房,自2014年11月推出,至今年7月售罄,合共套現17.6億元;其中7幢洋房自6月底英國脫歐後至7月,即一個月內售出,意味資金持續流入豪宅。此外,其後加上人民幣貶值,內地客及中資持續來港入市豪宅及投地,令港樓價再一次回升,差餉物業估價署樓價指數進一步迫近去年所創下的高峰水平。
施永青料港樓續受追捧
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施永青表示,特朗普當選的情况與英國脫歐相似,同為黑天鵝事件,資金料將流入香港資產市場,或對港樓市有利。他又認為,特朗普的政策大多只為競選時口號,上場後未必會全部實行。為了穩定人心,美國聯儲局於短期內應不會加息。不過,因港府近日加辣,市場處觀望狀態,料樓價至明年第二季將會跌3%至5%,之後才可重拾升勢。
他又指香港是自由貿易港,即使政府推出15%辣稅,仍見到有內地買家付三成辣稅入市,投資需求始終難以阻擋。除了內地買家入市物業市場,亦有內房來港高價投地。他認為,內地發展商「敢博」,相對香港發展商較為保守的守業作風,出價自然較為進取;而且本地物業市場穩定,投資房地產市場風險低,吸引不少內房來港發展。
美聯劉嘉輝:樓市交投料冰封
不過他坦言,現時本地樓價非一般人可負擔,因本港物業市場開放度高,樓價是反映世界各地投資者對本港樓市的看法,倫敦樓價也高得本地人買不起,但仍有有不少投資者也會選擇在倫敦置業。他認為,政府若要幫助港人上車,可考慮批地時加入條款,限制買家須為首置客,另闢市場空間予本地買家,而非干預整體樓市。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認為,特朗普意外當選後,買賣雙方靜觀後市變化,交投量或因而冰封,料今季樓價將跌5%。雖然特朗普傾向加息,但加息速度取決於當地經濟,料明年大幅加息機會不大。長遠而言,還要觀望特朗普會否兌現選舉承諾,若對中國實施懲罰關稅,便會動搖內地經濟,牽連本港樓價。
萊坊:資金流入非住宅市場
此外,萊坊認為,商廈及豪宅市場將會繼續有價有市。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林浩文表示,特朗普當選雖會使全球股市波動,但由於人民幣貶值,相信會有不少內地資金繼續流入本港地產市場,當中尤以不受加強版雙倍印花稅影響的寫字樓及車位最具吸引力。此外,一手豪宅及超級豪宅雖然受辣稅影響,但入市此類物業的買家大多為內地客,料大碼物業將會繼續受追捧。
資深地產分析員林一鳴則認為,特朗普當選後言論變得溫和,與選舉前大為不同,相信特朗普未必會實行競選時提出的政策,對本港樓市不會有太大影響。另一方面,政府加辣打壓投資者需求,尤其影響二手市場成交量,預料樓價在半年內會有一成以內跌幅。
[封面故事.樓市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772&issue=20161114
低息持續 供應不足 港大鄒廣榮:加辣後用家續撐樓市
1 :
GS(14)@2016-11-17 11:37:05【明報專訊】港府本月初公布全面提高住宅物業交易的印花稅率至15%,僅首次置業的本港永久居民可豁免,近日一二手住宅成交隨即大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鄒廣榮接受訪問時分析,上述新一輪需求管理措施,可望減少投資者參與住宅市場,惟由於息口低企及供應不足兩大關鍵因素不變,在剛性需求支持下,他相信樓價將在高位整固。
明報記者 葉創成
港府早前宣布將印花稅調高至15%後,影響投資者入市意欲,一、二手成交近日轉弱,例如剛過去的周末10大屋苑合計僅30宗成交。鄒廣榮分析,港府是次為樓市加辣,其實只是將2013年2月推出、適用於住宅的雙倍印花稅(DSD)劃一調高至15%,增加投資者的買賣成本,惟在用家的剛性需求支持下,料樓價略為整固便有支持:「是次調高印花稅,只是針對手上已持有物業想再買多一層物業的投資者,對首次置業的用家基本上無影響。雖然政府指過去幾個月支付DSD的個案增長很快,但市場其實仍是用家主導,只不過投資者出價較用家進取而已。我估計即使加辣令投資者卻步,用家的購買力仍然存在,足以支持樓價略為整固便有支持。」
特朗普難推貿易保護措施
鄒廣榮認為,從需求層面看,本港低息環境持久,是支持剛性需求湧現的重要因素:「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聯儲局曾將基準利率降至零,由於本港實施聯繫匯率,息口亦跟隨下跌,目前按揭利率低於2厘,與租樓差不多。這樣的話,租樓即是幫業主交租,租完之後無咗層樓;作為比較,供樓一段時間後,層樓便屬你所有了,所以供得起就唔怕買啦,很多用家是抱着這種心態決定上車,形成強大的剛性需求。」
過去8年因應息口低企、供平過租而決定買樓的用家,其物業絕大部分料已升值,屬於物業市場贏家。不過,最新出現的變數是,共和黨特朗普上周勝出美國總統大選,市場憂慮美國與中國等貿易伙伴將大打貿易戰,不能再大幅入口廉價貨品,當地通脹料因此飈升,美國10年期國債孽息率近日破位而上,若此一趨勢持續,意味聯儲局加息步伐亦會加快,屆時港息料跟隨上調。
鄒廣榮指出,假若本港息口大幅飈升,樓市剛性需求便會明顯轉弱,但他相信短期出現此一情境的機會不大,「我覺得特朗普上場對美國息口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後者始終是以美國經濟擴張步伐,尤其是失業率為主要考慮,而且亦要取決於全球其他主要國家的情况。目前歐洲、日本及中國央行都在放水,短期內不會加息,若聯儲局大幅加息令美元進一步轉強,對貿易競爭力影響負面,美國豈非好蝕底!有些觀點認為,美國若轉行保護主義,閘住其他國家的貨品入口,便不用擔心加息及強美元,我不認同;特朗普代表的共和黨,向來都是親商界的,要大規模落實保護主義政策有很大難度。我覺得要多觀察多幾日美國長債息率是否真的能夠持續上升,我相信美國及本港的息口回升速度未必如市場預期般快,這對本港樓價屬正面。」
供應持續性存疑 樓價難回落
從供應層面出發,雖然根據運輸及房屋局最新公布的一手私樓供應數字,截至9月份,未來3至4年潛在供應量為9.3萬伙,屬近年高位。不過,鄒廣榮認為,即使這些供應可如期兌現,市民仍看不到供應有可持續性,故入市買樓的意欲不減,「政府過去幾年見縫插針搵地,已將大部分可發展的土地都拿出來才有不足10萬伙供應,後續的供應怎樣呢?大家看唔到呀。目前看來,港府不論填海或發展新界新市鎮均面對很多阻力,要新增土地並不容易,這是結構性的問題。若港府不能夠給予市民信心其長遠如何增加土地供應的話,樓價便仍然會有上升壓力」。
綜合上述分析,鄒廣榮強調,市民若有自住需要,並且已儲夠四成首期,向銀行借六成按揭後每月供款佔家庭收入比率低於五成,目前仍可把握樓市的整固期上車。
他又教路,若符合上述條件,可在二手市場物色心水盤,不一定要向發展商買新盤,尤其未來幾年迷你新盤供應湧現,升值潛力亦較低。
[名人樓市論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560&issue=20161117
美聯儲理事鮑威爾:防範長期低息風險
1 :
GS(14)@2017-01-09 08:05:45【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理事鮑威爾前日在芝加哥一場經濟會議的演講中表示,要防範美國長期低息所帶來的風險。他表示,利率在很長一段時間處於低水平上,這需要聯儲局加強對金融過度(Financial Excess)的監測,尤其需要關注對商業地產行業的影響。他呼籲,由於通脹受到控制,過熱的經濟會以金融過度的形式出現,美國聯儲局應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影響金融體系穩定的風險增加。
稱商業地產槓桿高於歷史水平
鮑威爾認為,聯儲局已接近完成達到充分就業和穩定價格的使命,通脹率也接近達到2%的目標。雖然低息環境可能導致過度槓桿和資產價格不可持續,但幸而目前未見有惡化苗頭。不過,他提醒,相比之下,一些市場的商業地產估值過高,總槓桿高於歷史水平;但總體而言,他認為槓桿融資市場未對金融穩定構成太大風險。
暗示特朗普部分政策受儲局歡迎
鮑威爾沒有就聯儲局下次加息時間及今年會加息評論,但他認為,政府推行更多有利商業的監管措施和對經濟的財政支持,可能有助於改善美國近幾年過於依賴聯儲局的各種政策組合。若在財政及貨幣政策方面更平衡,會比較健康。雖然他沒有直接評論即將成就任總統的特朗普可能實施的經濟政策,但暗示其部分政策將受到聯儲局官員歡迎,因這些官員曾一再敦促其他政府機構要採取更多行動扶助美國經濟。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05&issue=20170109
歐維持低息政策 必要時QE加碼
1 :
GS(14)@2017-01-21 03:31:05【明報專訊】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昨表示,通縮風險很大程度消退,受能源價格影響,未來二、三季的通脹展望或較預期高,惟通脹尚未形成令人信服的上行趨勢,預示央行將長期維持鴿派政策,將利率長期維持低位,與聯儲局主席耶倫表明一年將加息幾次的政策背道而馳。德拉吉又稱,央行目前尚未討論減少買債(QE)計劃,如有必要,將增加QE規模及延長QE。受言論刺激,歐元兌美元昨一度跌穿1.06,歐洲股市輕微反彈。美股昨早段微跌。
歐股反彈 美股早段微跌
歐央行昨一如預期利率按兵不動,重申價值800億歐元(約6582億港元)的月度買債規模將持續至3月,並由4月起將買債規模縮減至600億歐元(約4937億港元),強調QE將延至通脹邁向目標,料利率將維持在當前或更低水平,直至QE結束後。央行只會在必要時購買收益率低於存款利率的債券,且收益率低於標準的企業債不在考慮之列。
德拉吉表示,央行的寬鬆措施有助借貸,當局尚未詳細討論削減買債(Tapering),官員需對此問題進行長時間及仔細的審視,目前時機未到。對於削減買債的條件,他認為通脹應在歐元區內向目標靠攏,並維持在可持續水平。他認為,迹象顯示全球經濟復蘇轉強,不過歐元區增長受到改革緩慢而拖累,經濟前景仍面臨下行風險。他重申目前的低利率政策是為未來加息鋪路,呼籲對通脹保持耐性。
對於候任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美元太強,未來美國可能觸發貿易戰,德拉吉認為現在談論言之過早,重申歐央行不以匯率為目標,強調國際社會認同不應把貨幣爭相貶值。他也認為現時評估英國首相文翠珊主張乾脆「脫歐」的影響言之尚早。不過德媒引述知情人士稱,高盛可能削減倫敦僱員人數五成至3000人,以應對英國「脫歐」影響。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990&issue=20170120
中資趁早鎖定低息 境外發債激增 一周規模逾360億 包括中再保信達
1 :
GS(14)@2017-03-04 10:09:40【明報專訊】中資機構在港發行美元債陡然進入高潮,僅僅昨日便有中國再保(1508)、中國信達(1359)等多家中資公司宣布在港發債,本周中資公司合共發債近50億美元。有債券基金指,本地市場需求旺盛,美國加息步伐可能加快,也令企業提前發債鎖死利率。另有業內人士透露,外管局已大開綠燈,鼓勵企業在境外發債,再將資金班資回朝,擴充外匯儲備。海外發債已經成為一項「政治業績」。
明報記者 顧冷冰
昨日,中再保公布發行8億美元5年期債券,利率3.375厘。公司指「市場反響强烈,投資者踴躍認購」,公司更指出,發行最終票面利率為3.375厘,信用利差(為補償信用風險而增加的收益率)較初始定價指引收窄了0.25厘。
認購達3.5倍 銀行佔47%
此次發行的認購倍數達3.5倍。投資者當中,銀行類機構佔47%、基金佔33%、主權或保險機構佔16%、私人銀行佔2%、企業佔2%。
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國信達昨日則公布發債規模30億美元,利率則根據年限由3厘至4.1厘不等。
加上本周前幾日發債的北京建設(0925)、中國飛機租賃(1848)和華南城(1668),中資機構在港發債至少規模已近47億美元(約366億港元)。
拔萃資本﹕港美元債需求大
摩根士丹利前亞太區董事總經理,現任拔萃資本總裁馮兵表示,2月以來,中資機構在港發債已經明顯增加,近來呈現高峰。他認為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來是香港市場對於公司美元債需求大,「發多少就吃多少」,導致中資公司發債的信用利差大幅收縮 ,長端收益率也縮窄,實際上降低了境外的融資成本。他又稱,信達債價昨日急速炒上,連他這種整日盯市的投資者也十分驚訝。
另一方面,市場相信,美國3月加息是大概率事件,不少中資公司希望在加息之前成功發債,從而鎖死息率。另外有業內人士透露,近來發債猛增,主要是今年初人行、銀監會和發改委明確鼓勵境外發債,並且允許將外債搬回國內兌成人民幣使用。
業界﹕防外匯儲備過快下跌
中國外匯儲備年初已跌破3萬億美元,採用這種擴大外債的方式,可以增加境內資金,防止外匯儲備過快下跌。有地方政府來海外發債,在路演上就明確說:「我們省長希望確保發債成功,利率高點低點無所謂。」該人士指,目前在境外發債已經成為一項政治任務,也成為內地官員的政治業績。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107&issue=20170304
低息期儲彈藥 加息期提早還款
1 :
GS(14)@2017-03-22 00:15:41【明報專訊】隨着樓價上升,相同供款能力需要的供款年期增加,這令未來利息成本增加了更多不確定。王美鳳提醒,較長還款年期的用家在利率回升周期,每月供樓金額會有較大增幅,假設未來加息1厘,20年期之每月供款額將增加約10%,30年期每月供款額增加約14%。
部分還款可減輕相應壓力,因此可在低息時設定較低供款入息比率,手頭預留資金以作防守,待未來進入穩定加息周期,息率較高時,於罰息期後選擇部分還款,減少本金,節省按息開支和每月供款支出。
現時銀行按息利率優惠多,除滿足置業需要外,張佩儀認為可選擇加按,用於投資股市或基金等回報較高的資產。她強調簽合約時應選擇較短年期,防止加息導致的利率抽升增加利息成本。
[姚丁鈺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173&issue=20170321
李志成:港低息持續 換樓客出動
1 :
GS(14)@2017-03-22 00:18:29【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上周宣布加息0.25厘後,市場暫未見太大反應,多個新盤即接力登場,由新盤的入票及銷售情况可見,無論用家及投資者均積極物色單位,反映美加息無礙港樓市熱鬧氣氛。
近年銀行之間按揭競爭愈趨白熱化,回顧6前年,當時銀行提供的H按計劃,實際利率約2厘水平,與現時實際供樓利率比較,未有明顯上升,部分銀行提供的按揭實際利息甚至低於2厘以下,由此看來,業主借貸成本相若。
上車客做好加息準備
最近更有消息傳出,有銀行計劃就樓按貸款額700萬元以上客戶,個別提供H加1.3厘按息,即實際供款利率約1.92厘,至於按揭額達500萬元或以上,有指部分銀行亦可批出全期低至H加1.32厘利率(實際供款息率約1.94厘),加上現時本港銀行水浸,銀行結餘保持2500億以上水平,反映本港銀行有力維持低息環境。
事實上,近期除用家及長線投資者入市,市場亦漸見有換樓客出動,究其原因,在過去數年樓市升市期間,手持的物業已累積一定升幅,增強財政實力,部分家庭隨着家庭人數增加及工作區域變化而有意換樓,有意升級換樓,加上本港近年按息持續低企,現階段換樓的借貸成本變化不大,即使未來加息,換樓客仍可把握低息尾班車入市,一方面高沽現時手上持有的物業。雖然不少人士均預期,本年內香港有機會跟隨美國加息,不過根據上周美國加息後本行調查顯示,不少有意於本年內置業人士早已對加息做好準備,除非美國加息步伐提速,增加市場的波動性,否則短期內本港低息環境仍可持續。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546&issue=20170320
低息與北水 福兮禍所倚?
1 :
GS(14)@2017-04-29 11:44:56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740&issue=20170429
【明報專訊】香港樓巿自2003年低位已升了約14年,最近樓價更不斷破頂,但弔詭的是,樓巿偏偏已度過供應低潮,昨天運房局公布,未來3至4年香港的私人住宅潛在供應量增至9.6萬個單位,按季再增2000伙,創有紀錄新高,令到香港樓巿出現了供應愈多,樓價反而升得愈急的背馳現象。
其實,何止樓價與供應呈現背馳,正常情况之下,一般商品都是愈廉宜愈多人買,愈貴則買家會減少;但隨着樓價愈是飈升,巿民的買樓意欲反而愈高漲。花旗銀行日前公布最新市民置業意向調查結果(是項調查為花旗銀行委託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以隨機抽樣電話訪問形式,於2017年3月底訪問超過500名香港市民),最新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第一季有23%受訪者表示現時對置業非常感興趣,該比例創調查自2010年開始以來新高並首次突破20%,亦較2016年第四季增加了5個百分點。
政府加辣 反刺激市民置業興趣
另外,自政府去年11月推出新「辣招」壓抑樓市,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第一季認為樓價會在未來12個月上升的受訪者比例反而創出調查以來新高至62%,而認為樓價會在未來12個月下跌的受訪者比例則自2016年第一季起連續4季下跌,並首次下降至單位數。
筆者多年前曾撰文,政府出招干預樓巿,往往是升巿壓不住,跌巿托不起,去年底政府加辣,不單未能壓低巿民的置業興趣,反而更希望買樓,其一個原因可能是他們認為,愈遲入巿,政府可能愈加辣,就愈難入巿,不如咬緊牙關先買樓更着數,依循此一思路,他們更覺未來樓價易升難跌,變得政府幫倒忙!
不過,投資巿場也存在相反理論,就是最多人想入巿,個個看好後巿之時,樓價自然被搶高,也這也往往可能是接近見頂而要調整之時,所以股神巴菲特就說:「人人貪婪時要恐懼。」
港銀倘追回合理息差 衝擊樓市
其實,除了供應在增加,美國也已踏入了加息周期,而香港的拆息也已由低位回升不少,但銀行在生意淡薄之下,為了搶生意而不惜接受息差收窄,令拆息按揭的息率保持在低水平(見圖1),以至港人普遍感受不到美國已開始加息的壓力,反覺得低息環境可以永遠持續而安心高追搶樓!
不過,如美國再加息而香港拆息再上,本地銀行還可堅持多久提供如此的低按息?當有一天香港銀行的拆息按揭要追回合理的息差的時候,又會對香港樓巿造成多大的心理以至實質的衝擊?
借貸成本高 內房抗逆力低
近月樓巿急升的另一原因,是多了不少內地發展商以極高價來港搶地,也令到巿民覺得北水無限,地價也只會愈搶愈貴,從而帶動將來樓價也會水漲船高的預期。
內地發展商從來較香港同業勇進是事實,不過亦因此他們要進行融資的利息成本,也往往高於香港的發展商(見圖2),而借貸比率以至槓桿比率也同樣遠高於香港的發展商(見圖3),所以對巿場的抗逆能力會較差,樓巿順風順水時還好,一旦巿况逆轉,內地發展商的持貨能力就會備受考驗,不少內房過往樓巿轉差時便會急急劈價賣樓,以應付高昂的利息開支,因此今天內房紛紛來港高價搶地,也同時隱藏了他朝可能齊齊劈價散貨的危機!
《老子》有言「福兮禍所倚」,今天銀行忍受息差收窄而維持低按息,內房來港高價搶地而引發港人也心雄搶樓,對香港樓巿短期看似是「福」,會否成為將來禍之所倚,值得令人深思。股評人周顯最近一篇分析香港樓巿空置率的文章,也深有老子的「正言若反」辯證思維,其文主要論點如下:
「話說香港的空置單位一共有4.2萬,空置率是3.7%,這究竟算不算高呢?
在1997年,樓價的高峰期空置率是3.8%,對比現在還要高出一點點,而在2003年,即是SARS的最低潮,空置單位一共有68,780個,空置率達6.8%,是史上最高,但在2009年至2012年,空置率已經降至4.3%了。
只要看看以上的數字,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樓市現泡沫,空置率愈低;樓市低迷,空置率愈高。事實上,這亦是空置率的基本理論,只要有一點點樓市基本知識的人,都應該懂得。現時香港的空置率是史上最低,所以,這恰恰也證明了,現時的樓市泡沫,已經達到了史上最高。」
小心空置率回升至臨界點
事實上,香港的人口增長未見加快,但如本文首段指出未來數年私人住宅潛在供應卻明顯大增,即預視了香港的私人住宅空置率也會由低位向上調,但今天大多數人反而因為空置率仍低而以此為看好樓巿理由,令到樓價愈升愈有,始終會有一天,空置率會回升至一個臨界點……
[陸振球 樓市解碼]
湯文亮﹕新盤低息樓按 似賭場吸客絕招
1 :
GS(14)@2017-05-13 01:38:57【明報專訊】近日新樓盤銷情熾熱,其中主要原因是地產商提供高成數按揭,有老友認為地產商真的很醒目,高成數按揭比某些不設實際的回贈有效得多,我當然同意老友所說,但我認為地產商的高成數按揭,有機會是向賭場偷師,老友唔信,佢話香港地產商是各行業的頂尖人物,毋須向偏門的賭場偷師,是我作大而已。
我問老友,賭場如何吸客?送叉燒飯,是最低層次伎倆;送船票、酒店房間,是最基本的行為;代客支付餐飲、娛樂、甚至女人,這視乎客戶的投注金額;但這些都不是屬於吸客行動,這可以說是回贈,賭客亦認為這是他們應得的。如果得不到合理回贈,賭客隨時會跟另外一個疊碼仔。
泥碼變相是免息貸款
賭場最佳的吸客行動,莫過於是免息貸款,澳門在傅老榕時代,那些與現在疊碼仔同職的叫進客,他們會聯絡港澳的豪門子弟,游說他們到澳門賭博,不但提供所有交通、酒店、餐飲等服務,最大誘因就是向那些豪門子弟提供免息貸款。當時,貸款一般利息都十幾厘,沒有扺押貸款更加會高達幾十厘,只要他們到賭場打一個白鴿轉,就可以得到一筆為數不菲貸款,而且有免費飲食,何樂而不為?免息貸款令到很多豪門子弟對賭博產生興趣,最初是小注怡情;最後,家當都送給了賭場,就算現在也是一樣,泥碼就是免息貸款,由此可見,免息貸款仍然是吸客最好方法。
準買家要衡量自己實力
由地產商提供的高成數按揭雖然不是免息,但是非常低息,而且有3至5年時間讓買樓的人調整個人財務安排,對一些付不起首期,但又可以供得起的人來說,的確是一個上車好時機。不過,對於那些供不起的人來說,就非常危險,即使樓價上升,所買的單位亦有機會變成銀主盤,所以,高成數按揭雖然是地產商吸客招數,但是否應該採用,就要各準買家看自己的實力。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371&issue=2017051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