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史上金額最高、拚鬥過程最戲劇化的4G千億元標案,上週三揭曉,首度由科技代工業轉入電信服務業的鴻海集團,一口氣拿下2個頻段。本刊調查,霸氣十足的郭台銘,在內部宣示要做電信龍頭,改寫市場規則。為了挑戰巨獸中華電,他祭出合縱計謀,積極尋求與其他廠商策略聯盟,以蔡明忠的台灣大為最優先對象。 同時,郭台銘為了搶用戶,將發動價格破壞戰,日前已喊出通話、簡訊通通免費。開台都還沒時間表,一場電信割喉戰已經山雨欲來。 千呼萬喚、引領企盼,攸關千萬用戶生活與台灣行動網路品質的四G,終於可望在明年上路,消費者可更快速上網、傳輸影片,甚至看高畫質影片。 郭董大樂 放送免費 迎接四G時代,不只消費者期待,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更是興奮。本週一(四日),他捧著上週三才剛到手的二張熱騰騰四G執照,飛往國外出差,這次不是要拿哪家科技大廠的代工訂單,而是與海外電信業者談合作。 鴻海集團的國碁花不到百億元,拿下A3、B3頻段共二十MHz頻寬,取得進軍電信業的入門票,正式宣告鴻海從代工製造業插旗電信服務業,身為主帥的郭台銘也迫不及待出國開疆拓土。 據了解,決標後,郭台銘第一時間在內部宣示:「要做就要做到最大、最好,鴻海不僅要當四G業者,還要改變既有市場,給民眾更便利的通訊生活。」 郭台銘的雄心與豪情,反映在第二天他就阿莎力地承諾,日後語音通話和文字簡訊通通免費,為六強爭霸的四G市場,開出價格戰第一砲。 破壞價格 戰中華電 雖然目前上網已有Line等免費通訊軟體,但電信業者表示,僅二成用戶是上網吃到飽,且現有免費只限網內互打,郭台銘若擴大免費範圍,殺傷力很大。 台灣電信市場目前三大是中華電、台灣大和遠傳,網路宅神朱學恆曾痛批,電信三雄每年賺五、六百億元,但台灣的三G上網品質不但比不上日、韓、港、星,現在連菲律賓、泰國都不如。而且,消基會調查,台灣電信費率為中國五‧二五倍、香港一‧八六倍、南韓一‧七倍。 鴻海在代工界以薄利多銷稱霸全球,尤其鴻海大電視的破壞性價格模式,成功引發風潮。據了解,郭台銘將把代工業薄利多銷觀念引進電信業,訴求「比現在便宜」,他說:「如果能讓中華電信開放原本屬於全民的資源,帶動整體電信費用下降,這才是最大的牛肉。」 鴻海大軍殺入,不只破壞市場,字典裡只有第一的郭台銘,更要稱王。決標隔天,向來心直口快的郭台銘爆料,在爭奪C5帝王段時,鴻海只要出價,中華電信就往上加,「中華電信用的是國家資源,可以不計成本加價,有球員兼裁判之嫌。」他愈說愈氣,「鴻海不怕競爭,怕的是不公平的競爭。」 強強聯盟 力撼巨人 郭台銘最後雖考量成本而棄守C頻段, 卻未放棄扳倒中華電的大計。本刊調查,上週五郭台銘召開高階主管會議,與網通事業群總經理呂芳銘、技術長等研商對策。幹部轉述,郭在會中霸氣說:「既然要改寫市場,一定要取得領先地位。簡單說,就是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 由於中華電太巨大,郭台銘明白,鴻海若結合的對象太弱,不論亞太或威寶,都無法撼動中華電,最好方法是「強強聯盟」,「老郭鎖定電信三雄中的業者談合作。」知情人士透露,郭台銘與遠傳徐旭東不對盤,六月二人碰面時,徐公開虧郭「先弄清楚要不要做(四G)。」結標後還酸郭:「他以為很好賺?」台灣大的蔡明忠、蔡明興兄弟是最有可能的結盟對象。 郭台銘與富邦蔡家過去並無交情,但富邦為了殺入家用寬頻市場,與中華電信廝殺,去年底鴻海與凱擘攜手賣大電視,開啟雙方合作契機。 競標過程 助台灣大 業者盛傳,決標後,台灣大與鴻海高層曾會面。若台灣大與鴻海結盟,不僅彼此握有的四個頻段可相互補強,鴻海也可支援基礎建設,替台灣大節省四G建設時間與成本。對此,台灣大公共事務處長阮淑祥表示,台灣大不排除與新進業者合作,但會仔細評估。 四G之役,郭台銘一度邀前台灣大總經理范瑞穎幫忙,雖被婉拒,但經范介紹,找來前台灣大副總黃南仁當總顧問,與台灣大經營團隊關係淵源深厚。 再者,四G競標過程,台灣大的標金一度卡在A3,無力跟遠傳拚C頻段。「最後關頭,郭董出手加碼A3,讓台灣大脫困,蔡明忠才能集中資源從徐旭東手中搶回C1,保住台灣大在C頻段的一席之地。」知情人士透露。 台灣大原本是第二把交椅,但在此次標案的表現,跌破外界眼鏡,甚至被形容為「掉漆」(台語,遜掉的意思)。 台灣大本想墊高對手(遠傳)成本,未料自家頻段也被遠傳墊高,結果賠了夫人又折兵,不但頻寬沒中華電信多,連C頻段的數量也輸遠傳。「遠傳標到C3、C4連續頻段,未來能做的事情很多;台灣大卻標到A4、C1,以頻段論,遠不及遠傳的C3、C4優。」業界人士分析。據了解,標案結果一出爐,蔡明忠臉色鐵青,業內盛傳台灣大總經理賴弦五也因此被蔡家兄弟修理。 事實上,此次競標儘管台灣大與遠傳都宣稱標得不錯,但徐旭東與蔡明忠其實是啞巴吃黃連,各都多出五十億元以上標金,但取得的頻寬都輸中華電的三十五MHz。 布局二軍 攜手7-11 業內分析,台灣大與遠傳互爭,弄到兩敗俱傷。反倒中華電信取得C5帝王段,明年可搶先開台,在四G首戰立於不敗之地。 中華電信早期由國家力挺,包括各地電信局、固網建置,都是全民付費,長期握有最後一哩。過去,蔡明忠也曾批評中華電信壟斷,但要憑一己之力擊敵,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經過此役,他更獲得教訓,與其眾小自相殘殺,不如結合以攻一強。 身經百戰的郭台銘,戰略地圖一攤開,當然不只尋求盟軍那麼簡單。他還有備胎,就是布局二軍,他一方面尋求7-11等二類電信通路(向中華電信、台灣大等一類電信業者,承租一定數量的門號或頻寬,經營電信業務的業者)合作,另方面也跟國外的電信業者洽談技術合作。 郭台銘火力全開,是因這塊新戰場不僅攸關新事業的輸贏,更關係著整個集團的成敗。 本刊調查,去年下半年,郭台銘首度透露進軍四G市場,不僅外界質疑聲四起,鴻海內部也爆發反對聲浪,包括黃秋蓮、戴正吳等老臣,紛紛表示意見。 借力使力 登陸再賺 當時,郭台銘對主管透露心聲:「不能一輩子只做代工,鴻海終究要轉型的。但鴻海不做品牌,如何還能維持年成長百分之十五?勢必要發展新的事業版圖,四G的通訊服務是全新市場,不僅不會跟現有客戶衝突,還可以互蒙其利。」 郭台銘沒等屬下回應,斬釘截鐵地說:「現在不做,以後一定會後悔!」 事實上,除了轉進電信服務業,四G標案對鴻海業務貢獻不容小覷。最近有立委提出四G建設將禁用陸商,像中興、華為,業內人士便指出:「未來六家業者,每家至少要投入二、三百億元做基礎建設,初估總計投資金額約二千億元上下,預估鴻海應可取得二成的占有率。」也就是說,鴻海只花九十一億元,不僅取得A3、B3二張執照,還藉機跨入做電信設備,搭備使用自家生產的網通、雲端設備後衍生的龐大建設商機,跟電信三雄動輒三百億元的價碼,面子、裡子都有,是這次四G競賽真正的大贏家。 此外,國碁標下的A3七○○MHz頻段,正是明年大陸將開放的四G頻段之一,未來可借力使力承攬對岸基礎建設業務。 除了發展四G手機、網路設備等硬體外,郭台銘看準四G高速傳輸優點,還要加速開發手機應用軟體,預計半年內就會推出手機app遊戲,未來每個月將推十至二十款遊戲,成為整合軟硬體的數位服務王國。 郭台銘磨刀霍霍,已引起業界大地震,並掀起獵才挖角風潮。除了他曾三顧茅廬邀請的前台灣大總經理范瑞穎之外,前遠傳電信行銷副總、目前在宏達電擔任行銷長的何永生,也傳出將回鍋,雖然宏達電已連忙否認傳聞,但「此時出現回鍋傳言,十分值得觀察。」老遠傳人說。 頂新魏家 情牽C咖 有趣的是,在郭董團結B咖抗A咖時,另一家新進業者頂新集團,則悄悄攜手C咖求壯大。 鮭魚返鄉的頂新魏家,只花了三六‧五五億元,拿下一個頻段,是六家業者中標金最低,這結果和當初要搶帝王段C5的氣勢差十萬八千里。 魏家未盡全力,其實是另有盤算。本刊調查,早在結標前,頂新早與亞太電信及許勝雄的威寶電信積極接觸。相對於郭台銘僅象徵性地去跟各業者打招呼,魏家卻已派出人馬,進一步洽談可能的合作機會。「威寶總經理周鐘麒多次被撞見出現在一○一大樓八十四樓的頂新總部,頂新財務人員更已做完實地查核,只剩最後價碼還沒談妥,動作非常積極。」知情人士透露。 不單跟威寶談,頂新也頻頻與亞太電信接觸,業內盛傳二家已經有默契。在得標後,亞太率先表態,「對合作採開放態度。」親自操盤四G的頂新二董魏應交被問到是否跟亞太談合作及併購威寶時,他不避諱地說:「不排除任何可能性,合併是選項之一,也可能自己經營。」 四G 大勢底定,電信業由春秋三霸進入戰國六雄時代,儘管版圖重分配,但目前各家領土重疊卡頻,錯綜複雜。遠傳的C4頻段現由台灣大經營,台灣大的C1則是遠傳在用,中華電信則卡在鴻海的B3頻段。這些都要待舊有二G到期,才能由新主人使用。 為牽制鴻海,中華電已經放話:「中華沒有移頻問題。」代表不打算提前放出B3頻段給鴻海。 「雙方的戰爭才剛開始,後面的戲還有的看呢。」資深電信業者說。可以預見,一場腥風血雨的割喉戰,勢所難免,而消費者反將坐享漁翁之利。 郭台銘小檔案 現任 鴻海集團總裁 鴻海精密工業公司董事長 年齡 1950年生 學歷 中國海專畢業 家庭 已婚 4G搶先看 Q:4G與3G的差異? A:目前電信三雄提供的3.5G服務,以傳輸2MB照片100張估算,約需76秒,而據NCC要求,4G開台後,僅需16秒即可傳送完成。 Q:想率先使用4G,要選哪家業者? A:電信業者預估,擁有C5帝王頻段的中華電信,因設備最成熟、又無換頻問題干擾,4G服務最可能率先開台。中華電信已表示明年下半年就會提供4G服務。 Q:4G的費用會比3G更貴? 目前日、韓與香港電信業者的4G收費,折合新台幣700~1,800元不等,與3G收費差異不大。台灣業者未定,但市場傳言4G上網吃到飽恐成絕響。 Q:現在使用的手機、平板能用4G嗎? A:iPhone 5、HTC One Max、三星Galaxy S II LTE、Sony XperiaTM ion LTE等手機,都支援目前4G技術。平板則有蘋果iPad mini Cellular 、宏碁Iconia Tab A501、華碩Transformer Pad Infinity、三星Galaxy Tab LTE。其餘機種使用者須換機才能使用。 Q:使用4G,是否需要換門號? A:未來2G、3G、4G服務將共存。2G用戶仍可沿用2G門號與資費方案,若欲續約買新機或更換資費,就須換發3G SIM卡。而針對3G客戶,業者可能以4G包3G的資費套餐,鼓勵升級。 Q:4G品質是否比3G更穩定?哪家業者的4G品質比較好? A:以港、日為鑑,發展前期3G仍較穩定。另外,香港業者為避免客戶持續掛在4G網路上,導致網路塞車,有對流量設限,超過使用量後,就降低4G網速。至於各家業者,則視4G基地台布建的廣度與速度而定。 4G概念股有哪些 ★4G得標業者 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亞太電信、鴻海 ★網路設備 友訊、明泰、智邦、正文、台揚、合勤 、智易 ★4G基地台 中磊、啟碁 ★4G晶片 聯發科 ★4G手機 宏達電、華碩、宏碁、仁寶(華寶) 、和碩 ★光纖天線等零件 台通、譁裕、昇陽科 ★雲端設備 廣達、緯創 |
| ||||||
中華電信董事長李炎松確定於二○一四年元月退休,職缺將由現任台積電固態照明及太陽能公司董事長蔡力行接任。據了解,交通部長葉匡時最早屬意的是鴻海集團前副總裁暨網路通訊事業群總經理李光陸,也徵詢過其他人選,但李光陸婉拒,向葉匡時推薦了蔡力行,最後才由蔡力行出線,成為近五年唯一從外部空降的中華電董座。 針對這個人事案,葉匡時接受《今周刊》電訪時證實:「李光陸推薦了蔡力行。」並直言:「找人是找最適當的人,不必局限內升或外找,如果泛公股企業能找來外部人士出任董座,也可帶來新思惟。」蔡力行過去任職台積電期間,對執行力的要求,就像他的名字「力行」一樣,任何事情都要做到貫徹始終。 例如,一九九三年,台積電決定興建國內第一座八吋晶圓廠,當時剛回國不久、完全沒有建廠經驗的蔡力行被指派負責這項工作,但他卯起勁幹,竟然創下兩年內蓋好新廠、量產等待時間最短的紀錄,更厲害的是,這座廠在第一個月就賺到三千萬元,讓蔡力行贏得了﹁鐵血﹂的封號。 為了和時間賽跑,他的手錶永遠調快五分鐘;要求自己在每個會議前,都先做好準備,還把每天跑步、淋浴及更衣,全部控制在一小時內完成。不過,蔡力行的執行力,在他擔任台積電執行長任內,為因應金融海嘯的衝擊而進行裁員,也引起不少員工的怨言,並成為張忠謀換掉蔡力行的導火線。 「將加速釋出最後一哩」 自○九年從台積電執行長下來後,蔡力行轉進台積電固態照明及太陽能事業部,負責LED(發光二極體)及太陽能兩項產業的基礎扎根工作,幾年下來,也做出不錯的成績。 今年十一月台積電的運動會上,張忠謀還特別表示,台積電已是世界半導體的三個領袖之一,但還有「一張底牌」未掀出來,太陽能與LED就是這張底牌。他強調,台積電的太陽能與LED布局成效明年就會顯現,並期望這個事業部可以在幾年內就掛牌上市。 如今,張忠謀已完成台積電執行長交棒,對蔡力行來說,尋找另一個舞台,也成為他專業經理人職涯中不可避免的事。 至於蔡力行為何願意到一個完全與台積電不同特性的中華電信任職呢?事實上,現階段的中華電信確實需要更國際化,尤其是4G開台在即,台灣4G服務原本已落後國際市場甚多,更需要在數位匯流整合上有更積極的作為,同時也亟需整併雲端、服務及各種終端行動產品的能耐。 中華電信標到最佳的帝王頻段,是帶動國內電信產業升級的不二人選,這些任務若依循過去中華電信﹁近親繁殖﹂的人事安排,恐怕不容易達成。 中華電信要做到這些艱鉅的任務,得先換腦袋。葉匡時說,中華電信要走出「舒適圈」,替股東帶來更大的利益,而非失去轉型的動力,「蔡力行是國際級的CEO,未來將對中華電信在推動4G,以及養成企業、人才的『數位雨林』政策上有更多幫助。」此外,葉匡時也強調,「空降」蔡力行,也是希望中華電信的企業文化有突破轉型的機會。 過去中華電信內部對釋出固網業務管線基礎設施的最後一哩始終相當抗拒,而一向主張中華電信要加速釋出﹁最後一哩﹂的政務委員張善政,也支持由蔡力行接任董座,外界揣測目的就是為了加速進行釋出最後一哩,讓全民共享電信資源。中華電信總經理石木標則認為,「(蔡力行)沒包袱,確實會讓人有這樣的聯想。」對於這個突然的高層人事變動,中華電信內部員工坦言,「我們也是看報紙才知道,大家都當八卦看。」此外,過去蔡力行一肩挑起台積電,就以鐵血管理著稱;現下中華電內部員工最害怕的,就是一直以來強調「幸福企業」的文化將有一八○度的轉變。 一位業界大老就不諱言指出,未來蔡力行若把台積電的美式作風帶進中華電信,以中華電一向謹慎保守的風格來看,勢必會引起不小的衝撞,因此,這時候政府部門的支持就相當重要。 繼台積電後 另起戰場 事實上,在行政院核定蔡力行接任中華電信董事長的同時,也同時宣布了明年度國家總預算,其中包含了台積電與中華電等四一一億元的釋股案。如果延攬蔡力行的動作,搭配政府加速釋出中華電股票,讓中華電能夠加速民營化,並且擁有更多的經營決策自主權,恐怕才是蔡力行能夠放手一搏的關鍵。 蔡力行的離開,從台積電角度來看,也許是失去一位戰力極強的專業經理人,但對忍辱負重多年的他來說,轉任中華電信董事長,無疑是全新起點,這個攸關電信產業自由化與國際化的重責大任,也將成為蔡力行接下來最大考驗。 蔡力行 出生:1951年 新職:中華電信公司董事長經歷:台積電固態照明及太陽能公司董事長、台積電公司執行長學歷:美國康乃爾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博士、台灣大學物理系 撰文‧林宏文 |
| ||||||
「我在中華電信,他們把我當綠的,我被修理得很慘,可是外面呢,人家認為說,林保雍是藍的!」一月十七日,走進神腦國際總裁林保雍的辦公室,副總統吳敦義與林保雍的數張合照,就掛在辦公室裡。 當我們問起,前總統陳水扁官邸總管陳慧遊,二○○六年為何曾任神腦國際副董事長,林保雍話匣子打開說,「我有一次去找陳慧遊,怎麼有一個歐巴桑赤焰焰(台語,囂張的意思),對陳慧遊好像沒有很尊重。他(陳慧遊)說那是羅太太。過一陣子我就知道阿扁、吳淑珍的事情,我就跟陳慧遊說:『慧遊,一個洗衣服的都可以給你壓到死,你不要再跟阿扁在一起。』」 當時有立委質疑,陳慧遊到神腦當門神,因為當年中華電信就研究投資神腦三成股權。「什麼當門神?門神是我自己啦!你看我跟中華電信這樣子對幹的,要不是中華電信沒有我們不行吼,我這個脾氣個性吼,早就被那些公務員幹掉了啦!」林保雍不滿的說。 母子公司關係生變中華電擴店,要神腦撤櫃 與政治人物交好,說話心直口快的林保雍,會成為這次交通部長葉匡時下台危機的主角,與神腦為了解決和母公司中華電信合作的摩擦,有極大關係。 林保雍接受本刊專訪時坦言,為了中華電信要神腦撤櫃爭議,他曾經向立法委員陳情,後來立法院將此案轉給交通部,去年七月由葉匡時召集,讓林保雍、中華電信董事長李炎松、中華電信業務執行副總經理謝繼茂、中華電信行動通信分公司行銷處長胡學海,一起開會。 「這次到部長(指交通部長葉匡時)辦公室,部長也說你們那麼不信任,你們拆夥就好了嘛,李董事長當場說一句話,『沒有!沒有!我們業務合作很密切啊。』那既然業務合作很密切,還有什麼約不能履的?李董就講說,『啊,是我們同事一直講說我們對神腦持股不夠啦!』才會有這個增資案(傳出來),部長說『你們去談增加持股就好了嘛。』結果為什麼會是部長逼李董?」「其實這些事情歷來都是跟他們董事長、總經理談的,結果呂學錦(中華電信前董事長)走了,還沒決議,李炎松上來也沒有決議,現在他又要走了,這件事情還沒有決議。」林保雍激動的說。 這場會議的導火線,得拉回到二○○七年一月,全台第一大電信商中華電信正式入股神腦,持有神腦約二七‧八%的股權,神腦因此獲得中華電信獨家代理權,打敗聯強,如今市占率超過五成,穩居手機代理、通路商龍頭。 但合作沒多久,關係開始變調。這兩年來,中華電信大舉拓展直營店,要求神腦近五百名人員從中華電信九十三個營運處退出,打算把生意收回來自己做,才有了去年七月在葉匡時辦公室的那場談話。 林保雍不滿:我們伺候中華電跟阿公一樣 據了解,中華電信內部本來就分成「擁神腦派」和「反神腦派」,近年上任的高層幾乎都是後者,種種糾紛,讓林保雍在二○一一年就曾放話,不排除與其他電信商合作。 「人家還在跟我們招手咧!當初蔡明興(台灣大董事長)就跟我說,『保雍啊,你跟我合作,什麼momo購物、凱擘,都可以兜在一起,對不對?』結果我們現在才在賣MOD。我講真的,如果是跟台灣大獨家合作,(神腦)營業額可能比現在還高,」林保雍雙手一攤,提高音量強調。 林保雍認為,神腦就像中華電信的末梢神經,幫它打理好手機代理、物流、維修,甚至連中華電信的門市人員都是神腦訓練的。而手機折舊快,還要調配不同門市需求,降低庫存,簡直跟期貨一樣難操盤,若要像中華電信一樣公務員做法,準時下班、逢節日休假,「神腦早就倒閉了。」 「我們伺候它(指中華電信)跟阿公一樣,常小兵(中國聯通董事長)來台灣看神腦的簡報,回頭跟呂學錦講,『你怎麼那麼幸福啊!人家都幫你搞定了!』它們只會缺貨的時候開始罵人啊!」 中華電心聲:自建通路,才能貼近消費者 不過,即使林保雍信心滿滿,當台灣大和聯強分手,自己跳下來布建通路、物流,而遠傳持股全虹逾五成,近期也跨足做手機代理,傳統代理商的角色似乎越來越不重要。 一位中華電信高層就坦言,唯有自建通路,「我們才能更貼近消費者。」要神腦撤櫃,也是為了強化門市內的一站式服務,已花了超過半年時間和林保雍達成共識,神腦的人員的確會調整,但並非全數退出,只是會改以中華電信員工為主。至於,為何遲遲沒有開放全系列商品供神腦販賣,則是因為佣金談不攏,「我們法務都談過了,願意給它代理,但不代表可以什麼價格都敢開。」 雖然狠話放盡,但被外界認為藍綠通吃的林保雍,仍希望能夠與中華電信繼續合作。只是,現在的神腦,已經和當年那個需要養分茁壯的B咖不同,中華電信該如何與這個A咖共存,將是一月二十九日上任的新董座蔡力行,不得不面對的燙手山芋。 【延伸閱讀】3年前兩方急劇交惡——中華電信與神腦合作大事紀 1997年-神腦獲得中華電獨家手機代理權2002年-獨家代理權合約到期,中華電信開放聯強加入2004年-繼聯強後,震旦也來加入2007年-中華電信正式入股神腦,神腦重回獨家代理商寶座2009年-神腦通過中華電信私募增資案,原擬定將持股比率提升到40%,最後中華電信未通過2011年-神腦展店受中華電信限制,林保雍揚言不排斥與其他電信商合作2013年-中華電信要神腦撤櫃,林保雍狀告立法院,立院後轉交通部處理,葉匡時出面協調2014年-「神腦宴」遭披露,神腦、中華電信不和正式浮上檯面 |
| ||||||
撰文‧顏雅娟 元月十五日凌晨兩點,立委蔡正元的一則臉書訊息掀起滔天巨浪,先是爆料交通部部長葉匡時逼退中華電信董事長李炎松,再指葉匡時要求中華電信高價買下神腦股票,還扯出一段官商雲集的土雞城聚餐插曲,惹得李炎松、神腦總裁林保雍、葉匡時連番召開記者會澄清。 由於神腦是中華電信的獨家通路商,交通部又是中華電信的大股東,因此,當葉匡時接受林保雍款待,還傳出指示中華電信增加神腦持股,獨厚財團之說不脛而走,林保雍也被指涉「關說賣股」;只是,這話聽在林保雍耳裡,忍不住氣得拍桌,更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直言:「我(神腦)沒有非要中華電信不可!」面對林保雍炮火猛烈,李炎松也在專訪中直言:「中華電信要存活,行銷通路就要有自己的策略。」意指未來電信市場競爭加劇,中華電信的通路策略不能只仰賴神腦。事情演變至此,誰也沒料到,一則臉書爆料,竟意外扯出中華電信、神腦鬧拆夥。 神腦獲利七年翻一.六倍 中華電信想做通路自己賺 即使專訪前一晚到三點才睡,說到激動處,林保雍揮舞著雙手:「我們幫中華電信打前鋒,中華電信也少不了神腦。」外界之所以會認為中華電信獨厚神腦,主要因為神腦是中華電信的唯一通路商,中華電信目前持有神腦二八%股權,是僅次於林保雍及其家族的第二大股東。神腦更在二○○六年中華電信入股後,七年獲利翻了一.六倍,現今股價也跟著漲了二二六%。 去年中華電信營收創下歷史新高,達二二八○億元,神腦營收也跟著改寫紀錄,達四二七.一一億元。看似雙贏的組合,卻在此時爆發雙方對通路布局的嚴重歧見。 整樁事件爆發以來,外界霧裡看花,但一切的爭議全來自於七年前的一紙協議書。時間倒回二○○六年四月,中華電信公開招標通路商,不只將一年高達二二○萬支手機的標案交給了神腦和聯強,還開出通路商須在一年內為中華電信建置兩百家店的要求。 然而,由多家通路商替中華電信採購手機時,手機原廠經常在神腦、聯強之間比價,「後來發現,這樣價格都被(手機)原廠掐死。」林保雍說,這讓中華電信不得不思考策略轉變,將原本的兩家代理商改成一家,選中了神腦。 對通路商來說,原本的主要業務僅是銷售空機、手機配件與維修服務,採購量有限,採購價格也不易降低;一旦與電信商合作,手機採購量將暴增,進貨成本可明顯壓低,利潤空間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手機通路這個行業就看兩件事:一個是規模經濟,另一個是庫存管理。」林保雍不諱言,有了中華電信這個大靠山,神腦的採購價格的確大幅壓低,創造龐大規模經濟。不過,若說神腦的獲利翻倍全然來自於中華電信餵養,林保雍也有話要說。 他所強調的,是神腦的庫存管理價值。一支手機的批發毛利率約六%到八%,但通路商在最後結帳時,毛利率卻多半只剩二%,問題就出在手機的產品生命週期短,跌價速度快,因此庫存管理績效較差的通路商,就得認列大批庫存跌價損失。「但我們的毛利率卻能做到八%,是因為神腦的調貨策略比別人靈活。」在林保雍的眼中,正因神腦的強項在物流運籌與庫存管理,由神腦替中華電信開拓通路據點,也讓中華電信有了與另兩大電信商的抗衡力量。「你去路上看,通常一家中華電信的直營店附近,超過十家民營的手機通路包圍它;而中華電信平日六點下班、周日不上班,怎麼可能贏得了民營業者?」林保雍說,「所以,中華電信絕對需要神腦。」原本看似雙贏的合作關係,卻在近期悄悄起了化學變化;一方面,中華電信內部的確多少存在著「神腦是依附中華電信賺錢」的想法,認為神腦靠著這樁獨門生意賺飽了荷包,卻只有三成回饋到母公司;此外,在獲利不斷被同業超越的壓力下,中華電信也開始對「通路」這塊餅蠢蠢欲動。 林批:中華電信抱怨持股低李駁:○九年後就沒再提過去年,台灣大哥大、遠傳相繼做手機代理業務,讓中華電信也動了自己做通路的念頭;不僅要求神腦從中華電信直營店撤出,還積極擴展大型直營店面,踩到林保雍最敏感的神經,不只一次找上李炎松抗議,最後才陳情到交通部去。 林保雍不斷緊咬:「在○六年底(中華電信對神腦)的公開收購說明書上,清楚寫明將由神腦銷售中華電全系列商品;但到現在,包括MOD、預付卡、固網等產品,中華電始終不肯鬆手放給神腦銷售。」確實,除了手機百分百由神腦採購、銷售,目前最熱賣的iPhone採購權,中華電信仍緊握在手;MOD、固網業務、預付卡等則仍由中華電信自己做。對此,李炎松回應,「這些產品要交給通路,需要漸進式來談,以iPhone來說,是蘋果要求直接與電信商洽談,中華電信絕對沒有不給神腦銷售。」中華電信執行業務副總經理謝繼茂不諱言,「中華電信擁有神腦二八%股權,但林保雍可控制的股權高達三八%,這幾年來,雙方在展店的策略及銷售業務確實爭議不斷。」一位不願具名的中華電信高層也直言,「他(指林保雍)每過一段時間都會出來吵一吵,以展現他的『企圖心』。」談及中華電信的持股,林保雍也有滿腹苦水,當年中華電信入股神腦,僅花了十一億元,以每股十五.一元,就換得當時神腦三二.五%的股權,對照當時每股股價達二十八.四元,折價幅度高達四六%。他表示,當時願意大幅折價賣股,主要看好中華電信獨家生意的長遠效益;現在看來,「說難聽一點,我就像是被人騙賣財產。」去年七月十日,為了一解雙方的爭議,葉匡時找來李炎松、林保雍「討論」。林保雍指稱,當時葉匡時提出兩項建議:中華電可考慮增加神腦持股;不然就各自分飛,改為純業務合作(降為零持股)。 關於增加持股的建議,其實早在○八年,神腦便曾為了中華電信發起私募增資,私募價格訂為每股四十元,「就是為了讓中華電信持股提高到四○%,他們討論了一年,都不執行(私募),最後期限到了才fail(廢除)。」林保雍說。 中華電信須有自己通路策略仍須仰賴神腦庫存管理強項面對這樣的說法,中華電信投資事業處副總經理何旭輝則解釋,「經評估過後,因為合作業務與增資價格未達共識,而未執行私募增資。」李炎松強調,此後,中華電便未再向神腦提出增加持股的要求。 至於雙方在行銷通路的歧見,李炎松直言,「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存活,中華電信必須有自己的通路策略,不能只仰賴神腦,積極拓展新店也是中華電信一定要做的事!」但李炎松也沒否定雙方合作的關係,「庫存管理、物流運籌是神腦的強項,這些部分我們會多與他們合作。」爆出土雞宴之後,卻扯出中華電信、神腦鬧分家,是雙方始料未及的事。但畢竟過去七年,先有中華電信獨家銷售權,才有今日的神腦。在專訪最後,林保雍難得鬆口:「4G戰役要來了,中華電信與神腦還是要有更緊密的合作。」只不過,兩家業者既有陳年心結,又有策略歧見,如今在被迫公開駁火後,合作之路要怎麼走下去,恐怕還待觀察。 中華電加持股價漲 卻因通路布局爆紛爭──神腦近年股價與中華電合作大事紀 2006.12 中華電信入股神腦,持股32.5%,神腦成獨家通路商 2008.4 神腦通過私募增資案,價格訂在每股40元,預計提高中華電信持股至40% 2009.4 私募執行期限到,雙方未有共識,私募案廢除 2011.7 中華電信首家「新一代店」,於台北市信義威秀服務中心開幕 2013.7 葉匡時找李炎松、林保雍協調,提出兩建議:增加持股,或改為純業務合作 2014.1 蔡正元爆料,意外牽扯出雙方紛爭 | ||||||
| ||||||
撰文‧顏雅娟、何佩珊 4G是一場新的戰爭,中華電信無疑是這場戰役中的一大要角,能否維持既有優勢、再上層樓,要看的是他——中華電信新任董事長蔡力行。 二○一四年一月二十九日,農曆年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卻是蔡力行到中華電信上班的第一天。台北難得露出夏日般的豔陽,但蔡力行沒有空閒停下腳步享受這一刻,在4G的新世代戰役,他選擇披掛上陣,而首日的工作,蔡力行不只要面對員工,還要親上第一線面對投資人、召開法說會。 這些工作,蔡力行再熟悉不過,五年前,當他還是台積電總執行長時,就扮演稱職的角色。五年後的今天,蔡力行以中華電信董事長的新身份又回到大眾面前,外界關注的是,他將如何在這時刻安內攘外,帶領中華電信打贏4G戰役? 先安內 上工首日 展現柔軟身段早上九點不到,蜂擁而至的媒體,擠滿在中華電信的大會議室,蔡力行整裝待發,與即將卸任的董事長李炎松,及中華電信總經理石木標有志一同,刻意地打了印有中華電信標誌的紅色領帶,表達團結的意圖已溢於言表。 接下印信的那刻,蔡力行感性地對著員工喊話:「我與中華電信的員工是一家人、是一個團隊,希望中華電員工能夠幫助我,在良好基礎下,一起往前走。」蔡力行會有這番致辭,其實並不意外,畢竟就在一個多月前,行政院甫拍板蔡力行的人事命令時,後續引發的軒然大波,還猶在眼前。當時,中華電信內部員工一講到蔡力行,便忍不住搖頭,「過去,他(蔡力行)就以鐵血管理著稱,現在員工最害怕的,當然就是中華電一直強調『幸福企業』的文化會有一八○度的轉變。」對於中華電信的員工來說,蔡力行是空降董事長,打從○八年中華電信前任董事長呂學錦之後,中華電信的董事長、總經理幾乎都是老中華電信人,即便是中華電信民營化之後,也僅有毛治國、賀陳旦,非出身於中華電信基層。 這次交通部長葉匡時找來蔡力行,引發中華電信內部員工不滿,自然不令人意外。為了表達反彈聲浪,中華電信工會甚至在一月八日發動遊行,走上街頭抗議,中華電信工會理事長朱傳炳氣憤地說:「空降(董事長)把陞遷空間都擠壓了,內部員工(的陞遷)就像一灘死水啊!」工會還一度揚言要包圍董事會,阻撓通過蔡力行人事案,甚至打算干擾交接典禮,就為了讓「新老闆」蔡力行難堪。 這些內部強烈反彈的聲音,蔡力行當然瞭解,也明白其嚴重性,畢竟,領導者的位置要坐得穩,安內是少不了的第一課。這個鐵律,蔡力行始終放在心裡,因為○九年金融海嘯後的台積電裁員潮,那個悲痛決定正是蔡力行做的,事後爆發的員工抗議,更成了壓倒蔡力行的最後一根稻草,讓他丟了台積電總執行長的位置。 這次,蔡力行絕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 為了消弭員工對他空降的反彈,蔡力行還沒上任就想盡辦法放低姿態,展現前所未見的柔軟身段,在董事會前一週就主動致電工會代表朱傳炳,不僅開出至少五年不裁員的大支票,還承諾不減薪,就連員工最在乎的「最後一哩」議題,也對外釋出絕不主張切割。 在二十九日上任之前,蔡力行還事先到中華電總公司逐一拜會法務部、規劃部等數位執行副總,為的就是瞭解內部的營運狀況,也向這些高層喊話:「我們絕對有信心做得比財測預估更好!」法說會當天,下午兩點不到,蔡力行比預定時間早到現場,展現遊刃有餘的一面。雖然蔡力行自詡是中華電信「新兵」,但過去一個多月來,他可是做足功課,詳讀中華電信的財務資料,對營運狀況、目前市場的競爭態勢,都花了心思研究。即使面對資深員工、也是小股東的質疑,他也面帶微笑,沉穩地迴避可能的衝突。 後攘外 走向國際 再領大象跳舞? 整場四十分鐘的法說會,蔡力行的發言不過一分半鐘,他將舞台讓給更瞭解營運狀況的石木標,與中華電信執行副總兼財務長葉疏,就像蔡力行會議一開頭所說:「這是我上工第一天,話不多講,把舞台交給石總經理。」蔡力行並非沒有準備,路還長的很,往後他有更多的機會展現,就如同外界對他的期許,「十年前,新加坡電信比中華電信小的多;十年後新加坡電信走出新加坡,市值已經與中華電信不相上下,甚至超越,有蔡力行的中華電信,一定能更有競爭力。」一名電信業的總經理說。 結束交接典禮與法說會,即使隔天是除夕夜,蔡力行仍一早到公司,行程排得緊鑼密鼓,從行動通信、數據通信、國際電信、企業客戶到北區電信等分公司,他巡訪的腳步沒有停歇,逐一向留守的員工發紅包,就為了取得員工信任。 但也有人不看好,「中華電信的文化,不是一時半刻就改得了,蔡力行能有多大能耐,還有的瞧。」業內人士的評語,再直接不過。 確實,中華電信是一家員工人數超過兩萬人的公司,改革豈在一朝一夕。但蔡力行也不是省油的燈,過去,他讓台積電成功上演「大象跳舞」的一幕,迄今台積電員工還銘記在心,甚至在蔡力行離職的最後一天,製作紀念影片。 如今大象換成了中華電信,蔡力行能否再攀生涯顛峰,就看他怎麼帶領中華電信打贏4G戰役,再下5G。 蔡力行 出生:1951年 現職:中華電信第六任董事長經歷:台積電太陽能及固態照明董事長、台積電總經理暨總執行長、台灣半導體協會理事長學歷:美國康乃爾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博士 | ||||||
讀書札記140711
從城市國家到中華:虛構的「天下」
掌門執筆
《從城市國家到中華:殷、周、春秋、戰國》(2005) 平勢隆郎
本書是 “中國的歷史” 系列十書的第二冊, 作者是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專題研究 “東亞各國眼中的中國古代史”。 平勢教授是 金文(註:青銅器上面的銘文。) 權威專家,對 “西周紀年” 論題 提出自家的系統性見解和定年法,書中頗以此自豪。***
平勢教授的後現代主義治學風格很有特色,擅長比較古文獻和銘文,分析文本中的敍事結構、虛構成份及其背後的權力主張。*****
他指出《春秋》和《公羊傳》是 田齊主催的史籍,《左傳》挺韓,《竹書紀年》挺魏,《穀梁傳》挺中山,各有各的算盤,各自對 “中國” 這一地域範圍作出不同的界說,對政治正統作出不同的主張。
秦以火焚書,意在將六國史籍清除,獨留秦史。 劉邦入咸陽,蕭何收圖書,出身低微、欠缺傳承的漢朝手上的典藏是秦籍。 所以主流史書《史記》根據的主要是秦史,自然是繼承了 “大秦觀點”, 突顯周秦垂統,而將六國視為被整合的對象。***
《史記》之可信,在其資料豐富,製作嚴謹 (註:連相距千餘年的商世系也近乎毫無差錯,清末民初經甲骨文核實的時候,學界為之震驚。); 《史記》之不可信,則在其意識形態主導, 對史料之取捨演繹別有用心。 其實這豈獨史遷為然? 自中國之有文字,敍事即政治,即權力,這點一向非常之 “傅柯”。
〈文字與政治話語權〉
平勢教授從青銅器的開端述說文字與政治的關係。
最早的系統化漢文字是商朝中期出現的「甲骨文」,主要用於占卜。 龜甲占卜決定國家大事,由商王 “釋卜”, 文字自出世即負荷著政治任務。
元前1023年周滅商,接收其文字制式,斯時青銅器已大盛。 青銅器造價昂貴,地方小國不易負担,加以周朝壟斷了鑄刻銘文的技術,*** 重要的器皿都是王室賜予邦國的禮器 (註:祭祀用,在那時代 “祭祀” 是一切政治之總和。 青銅太貴,只用來製作禮器和兵器,不用來製作農具。),以作獎勵功勳,宣揚王命。
西周之世,諸侯大多尚未通曉文字,最低限度不懂得在青銅器上鑄刻銘文, 那麼自然是「禮樂征伐自天子出」了,朝廷壟斷了 “國際話語權”,大範圍的封建體制因而得以施行。*****
元前770年周室內亂, “平王東遷”洛陽(ie雒邑) ,東周(春秋時代) 開始。 在這過程中,日後佔據長安(ie鎬京) 的秦國首先發跡,收編了文字官吏和工藝匠人,從半野蠻的部族變身為 ‘文明大國’。 文士工匠流徙四方,各國始有文字,國家本位的敘事和正式的國際外交開展於此時。***
周室失去對文字的壟斷權,封建體制瓦解,大國成就霸業,都與文字傳播過程息息相關。****
〈虛構的天下觀〉
夏商周謂之「三代」(附註),傳統觀念認為三代都是統治「天下」的王朝,那並不符合事實,而是後世的虛構。**** 首先是否存在著 “夏王朝” 學界仍有爭議,夏墟究竟在那兒仍未有定論,作者戲稱之為 ‘幻影般的夏王朝’。 商墟即今之河南安陽市,已成考古定論;周之兩京亦無可質疑。 即是說,商周是確定的王朝,問題是,王朝並不一定統治著「天下」。
商周兩朝的國力都很有限, 直接統治範圍相當狹小,只算是一個「文化地域中心」,而極長時間內大地之上存在著幾個新石器時代承傳下來的文化地域中心。*** 例如商周對其時的楚地無甚影響力,更不要說吳越了,楚吳越是另外一個文化地域中心。
商周把自己的直接統治範圍稱為 “中域”或 “中邦”, 漢時避高祖諱,改稱「中國」,直至春秋仍未有「天下」這一觀念。 戰國時代封建崩壞,大國吞併小國,置為郡縣,由中央派遣官吏施行直接統治, 中央與地方以文字書寫發布命令和進行溝通,是為「文書行政制度」。***** 在這制度下,逐漸形成了現代化的「領土國家」。 而把各國所有已知的領土合併在一起,便成為「天下」這種想法。 天下是文書行政制度的觀念產物。***
〈「信史」為何不可信?〉
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六合,才真正有了後世意義的「天下」。 《史記》採取 “正統論” 手法,主張 夏商周(秦)漢垂直傳, 將 “一統天下” 視為事理之必然, 有意抹去上古至春秋戰國長時段多元的地域文化差異,力保 “大一統”的正當性。****
為了突顯 “垂直正統論” ,代表漢朝觀點的《史記》對史料進行篩選,運用誇大和削弱的手法,做了兩重功夫:A誇大正統王朝的威望,強調其正當性;B將多元對立的非正統政治勢力矮化弱化,甚至達到略而不提的地步。***
《史記》特別賦予夏商周三代壓倒性地位,夏朝未有文字,遠在一千五百年之前,仍煞有介事地製作本紀。 尤有甚者,堯舜黄帝等更古遠的政治人物,其事跡在戰國之前並無任何文獻記載,仍根據古老傳說繪影繪聲,立為本紀。 這種意識形態主導、毫不務實的治史手法,給後世留下極惡劣的遺產,做成「信史」不可信的長遠壞影響。
‘清空歷史’ 最有意思的事例, 便是有關東周初年 “兩周對立”的重大史實,《史記》竟然將之略去。***
事緣 周幽王欲廢 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和她的兒子,於是申后之父 申侯勾結犬戎,刼掠鎬京,弒殺幽王。元前772年亂後兵退,虢公翰等人在鎬京擁立周携王。
元前770年申侯、魯侯和許文公等在雒邑擁立宜臼,是為周平王。 周朝東西兩王對立十年, 直至元前759年 晋文侯攻破鎬京,殺了携王,才正式滅了西周。 ‘兩周對立’的史實載於《竹書紀年》,現已得到金文的支持。***
所以平王並非東遷,而是另立,《史記》為了粉飾正統,泡製了 “平王東遷” 的歷史劇,後世未察,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