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 近美國三大汽車廠面臨倒閉,這些「百年老店」經過多年發展才有現在的規模,然而市場殘酷,三大車廠被日本車廠及本身工會內外夾攻,潰不成軍。GM(通用汽 車)的市值,早已跌到比不少香港上市公司的市值還要低,管理一家公司是一門大學問,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國大陸近十年冒起的年輕富豪,他們的成就就使人嘆為 觀止。 國美主席立案起訴 國美(493)的年輕才俊黃光裕,在國內被雙規,中證監在11月28日每周例行新聞發佈會,證實對這 位年僅40左右的國內首富,正式立案起訴,罪名是涉嫌「市場操控」及一筆總數13億元人民幣的違法違規貸款。國內報章對此已有詳細報道,這些首富接二連三 出事,使筆者對香港的金融市場地位有一點遐想。由「中國好,香港好」到現在背靠祖國,香港股市近十年以國內公司為主導,這些公司的大股東,不少像黃光裕等 年輕企業家,在香港上市前,必須經過中證監或聯交所上市部門的審查,筆者的經驗是,聯交所對這些國內「資金來源」有很仔細的審查,確保符合中國的法規及稅 法,04年前的做法是要求國內股東取得中證監的「無異議函」。04年後這個要求取消,但聯交所有律師專門負責「資金來源」及國內相關法例的審查工作,接二 連三的違規事件,聯交所是否「失職」? 監管機構噤若寒蟬 此外,就國美事件,香港聯交所噤若寒蟬,數百億元市值的上市公司「話 事人」被雙規,這絕對是很嚴重的事情,聯交所有甚麼跟進?香港股市迅速染紅,不但成為高幹子弟的自動提款機,還成為不少國內年輕富豪非法套滙的理想 Casino,上海首富如是,電器首富亦如是,還有多少家公司會爆煲,國內的內房公司乎?Uncle [email protected] |
2008-12-04 AppleDaily | ||
最近G20會議,主席胡錦濤被各國領袖前呼後擁,中國的經濟地位好像提高很多。與一些年輕的基金經理及倖存的投行高層碰面,他們不約而同大談中國會是未來世界經濟的救星。未談這個問題時,先引述國內一件有趣的事情。 金融體系千瘡百孔 12 月2日,中國央行批准農行增加200億元(人民幣.下同)發債規模,截至11月底,農行已用完了央行批准的逾2000億元金融債額度。據07年財經網估 計,農行的資金有35%是來自央行貸款、45%來自金融債券,而從存款所得的只有20%。更可圈可點的是,農行的發言人竟然表示,200億元主要是預防年 底資金緊張情況。是否暗示,農行的liquidity(流動資金)有問題?既然農行資金緊張,其他國內銀行情況又如何?筆者在金融業混飯吃多年,算是 old soldier,幾年前出任某香港公司的財務總監,公司主要業務在國內,有機會見識國內銀行的另一面。04年底的某一個下午,筆者在港忽然收到某國內銀行 分行行長電話,有關一筆大額港幣合法地從國內銀行轉到香港。行長在電話裏支支吾吾,問可否推遲滙款一兩個星期,幾番唇舌,才知銀行沒有「頭寸」,短期無法 把錢滙到香港。 若不制衡後果堪虞 按香港人的概念,銀行是default(違約)。當然,由於筆者深明國情,欣然接受,以免被 扣上「破壞金融秩序」的帽子。一個千瘡百孔的金融體系,政府權力若不受制衡,並掌握在一群比台灣阿扁更無恥的貪官手裏,這樣的制度,如果能成為「經濟大 國」領導世界,It is a joke。Uncle [email protected] |
| ||||||
國 內消費一直被認為「價廉物美」,但一連串食物、假貨問題出現,使人對國貨有新的看法。香港廠商不斷北移,當然都是成本原因,經過二十多年,不少港商發現除 了有形成本外,原來無形成本也不少,例如與海關飲茶灌水、卡啦OK,各種合法與不合法的「保護費」,上下疏通,無日無之。最近中央宣佈取消百多項稅收,中 國果然是「萬稅之國」。相信不少港人北上消費時,都覺得中、港的差距漸漸縮小。 居住成本狂升 據BBC報道,倫敦一家人力資源 公司ECA International發表「外國人」居住在不同城市的成本排列表,北京已超越香港。簡單而言,即「外國人」在北京居住的成本比香港還要高。北京排名 由去年的101位升到31、上海由106位升到35位;香港亦由85位爬到33位,排名在北京與上海之間。這項調查主要是比較125種消費品,在全球逾 370個地方的價格計算。ECA發言人解釋,由於國內通脹及人民幣滙價升值,使北京及上海排名狂升。 揭示通脹真象 隨着中港經 濟此消彼長,香港、上海及北京的生活指數亦戲劇性的快速拉近。除了經濟外,政治上亦一樣。電視上見到「神七」太空人訪港,數百學生「自發地」及「有組織 地」到機場歡迎,萬人空巷。每個學生白白浪費了一整天上課的時間,以每人6小時計算,這就浪費了千多小時。請特區政府放過香港的小朋友,「政治的歸政 治」,不要使下一代成為政績的工具。Uncle [email protected] |
| ||||||
今 年是中國對外開放30周年,電視台播出有關改革開放的節目,勾起不少回憶。喜的當然不少,還記得跟家人回國內探親,大包小包接濟同胞,現在大部份親友都生 活安穩,自由是少了點,但生存權總還是有的。悲的當然是六四風波前夕,筆者與大群同學在倫敦Oxford Circus示威抬棺材衝入中國大使館,絕對比得上「長毛議員」。 資源掌於少數人手 我們這代人,總是忘不了六四的陰影,總是 記得血染的風采、梁振英在報章上的「痛心疾首」,現在不少民建聯要員那副同情學生的面孔,亦只有那短短的幾個月,他們才能保住獨立的人格,放棄做奴才的奴 才。最近《人民日報》發表一系列紀念改革開放的文章,當然對鄧小平推崇備至,認為改革開放無先例可循,無經驗可鑑,但30年過去,當前的發展是,中國已進 入二次大戰前德國納粹主義的所謂national capitalism。國有企業如銀行、電力、電訊、石油公司,掌握大部份資源於少數幹部手中,小資產階級(即香港的中小企)賺到的利潤,一方面以稅收納 入政府體系,另一方面通過石油、通訊、銀行等企業,成為政府的另類收入,加上國內的民粹主義,一般平民百姓使人驚嘆的「造假」能力,接近人類底線的道德 觀,這些都是法西斯主義的溫床。海耶克把共產主義與法西斯主義相提並論,不是沒有道理。2009年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甲子的國慶,祝生日快樂。 Uncle [email protected] |
| ||||||
環球經濟低迷是不爭的事實,問題是會持續多久和還會更壞嗎?筆者沒有預知未來的水晶球,但有幾點親身體會可分享。最近和意大利商人到大陸洽談在華建廠,聽到金融海嘯對歐洲實體經濟影響之深。 定單驟減工廠傷 意 大利皮革業可說是這次重災區之一,皮革為製鞋原材料,當美歐消費經濟出現實質下跌前,所有歐洲經銷商已減少訂貨兼下調存量。這遠遠發生在今年9月之前的 「先知先覺」,同時影響當地銀行對以貸款作周轉的工廠或公司,一下子收緊信貸,半年內一個只有幾十家工廠的中小型工業區,已有差不多十家倒閉。別以為倖存 的有好日子過,需求急降把「世界工廠」也打得七零八落,更令出口到中國的材料定單煙消雲散,結果本來以高價歐洲單賺錢,低價中國單賺量的生存之道,完全停 頓,最後只有動用老本發薪及採購原材料。 外商投資易過關 在求活的過程中,意大利商人的眼光和靈敏不下於我們中國人,在最低迷 的時候跑到祖國,有如豺狼等到獵物最衰弱時才出動一樣。首先,在合作單位上,由於都是多年的夥伴,對行業周期瞭如指掌,只要具備意大利技術,出錢出力在所 不惜。其次,政府的「通融」簡直是令筆者錯愕!正好反映有關方面「靈活應變、實事求是」的指導方針,有計!筆者希望透過此單一事件,跟看官分享的不單止意 大利商人的危中尋機,還有就是不久將來的經濟復蘇,比如建廠基本在12到18個月內完成,他們的信心可能比美國股神來得更「踏實」。另外當然也要讓看官了 解中國政府已經出招的「有形之手」,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今天,中國經濟算再差,能差到那裏去呢?因念[email protected] |
| ||||||
上 星期,特首曾蔭權上京述職,阿爺同時再向香港派糖,推出新一輪支持香港經濟政策,更千叮萬囑香港必須繼續保持金融中心地位,鼓勵國內企業到港上市集資。由 此可見,香港作為高幹子弟的自動提款機職能暫未變。從好的方面,一日香港能給予「高幹子弟及其集團」通過上市「good」水的渠道,一國兩制就能維持。 對港台政策雷同 無 獨有偶,中央國台辦及國民黨智庫主辦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周六在上海召開,由於馬英九上台,這次論壇是代表兩岸執政黨會面,論壇的主持人是全國政協主席 賈慶林。會上提出以「先易後難」,確立兩岸發展方向與優先次序。賈主席採用的字眼,同樣是如果台灣經濟有問題,大陸方面會盡最大努力,提供協助,跟溫總對 曾特首所說的不謀而合。 倒瀉籮蟹信心失 兩岸三通的新聞已有一段時間,一直期待港府會研究就三通對香港在航運、旅遊等行業的影響。在政策上,有甚麼方向可以減輕三通對香港的損害?到現在,數據及政策欠奉,到底香港市民供養了一大群局長、副局長等高級精英,他們隱居在象牙塔內做了些甚麼? 金融海嘯、失業率高企、雷曼苦主、泰國包機,每一件事情都與香港人息息相關,偏偏每一件都「倒瀉籮蟹」,使人信心頓失。 曾特首的表現,與老董不遑多讓,「老董」回歸,相信03年的七一亦會回歸。 Uncle Ray [email protect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