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讀書好×果籽】強國不強,文明化才是出路

1 : GS(14)@2016-08-19 06:56:20

美國三位重量級中國專家Regina Abrami、William Kirby及Warren McFarlan,先後都曾經是哈佛商學院教授,專攻中國企業及政經發展研究,在政商界有廣泛人脈,於2014年合著《Can China Lead? Reaching the Limits of Power and Growth》,通過大量個案分析認為中國發展已經到了瓶頸極限,此書最近出了中文版《強國不強?中國國力與經濟成長的極限》,閱讀此書會從新角度理解港中兩地矛盾。



強國崛起的宣傳近年充斥香港媒體,大家鸚鵡學舌地「擦大陸鞋」,一切只求政治正確,但西方研究已正在為「中國模式」埋單,香港認知上的滯後、精英階層的無知及政治正確,正令香港人對內地已經來臨的經濟危機毫無準備。這三位來自哈佛商學院的中國通,對中國模式作出定論:中國政治體制擋住了轉型之路,這種黨控制一切的狀況,促使中國奇蹟走到了終點!因為這令經濟發展動力消失,難以永續。


站起來的迷思

我認為William Kirby寫的第一章是香港人必讀,他從歷史角度破除中共偉大民族復興論的迷思,指出中國既是一個新興國家,同時亦是碩果僅存的帝國,因為共和中國繼承並仍繼續佔有大清的版圖,同代的鄂圖曼、羅曼諾夫、哈布斯堡的多元民族帝國已經消失,歷史上的中國王朝,大一統及分裂是交替出現,統一並非常態。從薄熙來案中,作者看勉強維持的統一帝國,地方區域權力相當大,省委書記尤如民國初年的軍閥,集權不一定可以順利行使權力。其實數百年來中國人均熱衷於貿易及市場經濟活動,商業發達,國際化程度亦高。真正摧毀中國商業文明的是中共,在五零至七零年代把中國經濟往後拉。「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元素都還在。但是,黨為了鞏固其權力和正當性,建構出一套迷思,宣稱1949年之前的中國處於黑暗世紀,實則是為了維持1949年後的中國才是解放和自由的印象,強化中國必須要先跌倒、才能再站起來的說法。」實情是抗戰後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已經站了起來,反而毛澤東閉關鎖國,自我孤立,才是令中國陷入近乎災難的情勢。即使近幾十年在經濟發展上是站起來,但結果是區域發展不平衡、所得不均惡化、貪腐、專制、國企壟斷,其本質仍是作威作福的列寧式黨國體制!


強國的標準

黨國體制已形成層層利益關係網,完全談不上自主的文人政府,改革開放三十年,形成的紅色資本主義,就是以維持黨的自主及利益為目標,民間私營企業無法與黨企業公平競爭。為了GDP經濟、就業穩定等政治指標,低效的黨企業繼續存在,國有資產不變增加,國進民退,民企出現而釋放的生產力已無以為繼,工程師治國下狂谷基建的策略效益也正急速下降。危機在前,黨愈要加大控制,自然不會將權力過渡予司法機關及文官政府,在習近平上場後,這情況更加嚴重。作者相信黨國體制可以工業化、可以軍事化,但自身無法「文明化」,即建立持久的文官治理制度,及持久的人性價值,讓文明超越政治控制、物質發展和軍事力量。「文明化」才是真正領導國家、地區及世界的條件。作者定下幾條簡單易明的強國標準,供大家檢測:.國家最成功的公民不會想要帶着財富移民國外、把子女送到國外唸書.國家需要法治,不是只有秩序或藉由法律統治.國家不能不相信公民,竟然到了每個部落格都要監視的地步.國家不能既要領導,卻又害怕承認自己國家的諾貝爾獎得主.國家必須在國內外都有道德領導的能力強國根本不強,港中矛盾,其實是文明衝突!



英文原作《Can China Lead? Reaching the Limits of Power and Growth》由哈佛商學院出版。

強國外長王毅在加拿大斥責記者,充份顯示強國欠缺做領導的能力。

哈佛中國通William C Kirby。

撰文:劉細良編輯:陳漢榮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819/197414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551

《衞報》評論︰普京才是風雲人物

1 : GS(14)@2016-12-11 14:12:37

美國《時代》周刊選出美總統當選人特朗普為2016年度的風雲人物,英國《衞報》專欄作家弗里德蘭(Jonathan Freedland)指這雖是今年最大新聞,但按過去12個月內誰能舉手翻雲、跺腳覆雨的評選準則,今年只有俄羅斯總統普京才是實至名歸。


多國親俄政府上台

2016年,幾乎所有重大國際事務都見俄羅斯身影,雖然未必事事由普京運籌帷幄,但時來運到,總體形勢卻是朝著有利俄國的方向發展,今年的國際大贏家非普京莫屬。就以介入敍利亞內戰為例,普京一出手便將巴沙爾政權,從倒台邊緣拉回來,即使俄軍殺戮平民,西方領袖也只能說說不,迄今未敢跟他硬碰。今年歐美的選票亦間接幫了普京一個大忙,摩爾多瓦、保加利亞到愛沙尼亞等東歐國家,均由親俄的新政府上台,大大緩和了俄國因入侵烏克蘭陷入的國際孤立。英國人選擇脫歐,更是天賜普京的禮物,俄國樂見一個自行轉弱的歐盟。弗里德蘭更認為俄羅斯在美國大選的黑客和網絡假新聞活動,是「史上最成功間諜行動」,成功將崇拜普京的特朗普送入白宮,是他今年最威水的戰績。英國《衞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11/198619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156

高C9手記:地產商才是喜劇之王

1 : GS(14)@2017-01-07 00:28:01

香港人近年除了見識到大量劏房、奇則,還見識到地產商的幽默感。長實地產(1113)主席李嘉誠昨日被問到點睇香港人買到的樓越來越細,他竟然回應說「太細(我)個心都唔舒服」,他老人家可能一時忘記,長實正是「劏房先驅」,旗下大埔嵐山提供165呎蚊型戶。同日,中海外(688)推售「港人港地」項目啟德1號2期,部份低座單位賣埋垃圾房,董事總經理游偉光指,設計是鼓勵業主將垃圾分類。不過他的幽默感始終不及俊和高層,講得出128呎單位是lucky number,形容為紫禁城皇帝那張床,周星馳都要投降了吧。他們大概知道香港人實在太慘了,無論如何努力儲蓄,也無法買到正常人住的400呎單位,只能買到百多呎劏房,為求香港人可以笑住畀200萬元去買納米單位,無論如何,他們也要度個gag位,好歹讓大家笑一個。站在發展商角度,他們不是開善堂,沒理由大平賣,他們因應市場購買力提供產品,又沒有強逼閣下購買,理應無可非議。不過,做生意賺錢有好多種,好似蘋果教主Steve Jobs,他賣的iPhone與iPad可謂賺盡全球人的錢,但他的產品確實改善人類生活。做生意明買明賣,無問題,但拜託,不要一邊賺到盡,一邊高調捐錢做慈善,兩者的性質是不能抵銷的。高淑嫻
https://www.facebook.com/koc9nine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6/198877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587

湯文亮﹕他才是大淡友

1 : GS(14)@2017-01-11 04:41:00

【明報專訊】兩年前我發表了一篇〈細價樓爆煲論〉,除了被人笑到面黃之外,還笑我是大淡友。我不停解釋,我從來不是大淡友,嚴格來說,我是大好友,當時,我見到那些未及資格上車的人向財務公司借錢買樓,如果樓市形勢逆轉,不但那些急於買樓的人身受其害,而且,還會影響整個樓市,樓價下跌會令到不少安分守己的業主蒙受損失,情急之下寫了爆煲論。

港樓市利好因素一去不返?

我絕對不會介意任何人話我的爆煲論不準確,我甚至擺下認輸宴,但我介意任何人話我是大淡友,事實上,不少從事地產投資行業的人話我膽生毛,大淡友說法又從何而來,甚至懷疑香港現在還有沒有人做大淡友。

原來是有的,英資大銀行前副大班講香港樓市,說會跌到你唔信,跌到你守唔住,又唔知會跌幾耐,所有利好香港樓市的因素都去如黃鶴,一去不復返,唯一可以預測得到就是這個情况將會在未來一年至年半出現。

換句話說,到了明年底,香港的業主有很多會變成負資產者,我的〈細價樓爆煲論〉相比上述言論,簡直是一篇睇好樓市文章,他才是大淡友。

有年輕朋友問我,以一個德高望重的前輩,怎可能發表這樣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言論,其實,如果目的是警惕業主以及打算買樓的人,發表亦無不可,但亦要有根有據,不能夠以過去身分來確認所發表言論。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某家英資大銀行向客戶追收差額,其實,那家銀行收客甚嚴,根本沒有客戶出現大問題。

銀行高層大淡友 下令急追數

不過,大銀行追收差額行動,亦令到部分客戶被迫出售一些物業,環球金融海嘯結束,大銀行就流失了不少優質客戶,現在股價不及高峰時的一半。當時有人問我點解大銀行追收差額行動如此進取,我唔識答,現在我知道,當時大銀行的高層是大淡友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下,學生點會唔追數?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694&issue=201701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087

Hea富生活:活得快樂才是贏家

1 : GS(14)@2017-04-28 00:53:26

此欄跟大家見面接近三個月,還沒有介紹過自己,未看過小弟拙作的朋友可能會覺得陌生,或者你會覺得呢條友一時講樓市,一時講外地樓,一時又講吓生意,奇也怪哉。此欄名為《Hea富生活》,顧名思義是注重生活,「Hea富」只是對本人生活態度的自嘲,認真就笨了。自覺只是一個不求長進,只求有能力選擇理想生活方式的一個小小生意人。自小家貧,旺角成長,讀書不成,預科畢業後擔起家庭生活擔子,跌跌撞撞活到今天,對生活有一點感悟,大膽分享。這裏始終是財經專欄,點都要寫番一排搵錢話題吸吸睛,今日想寫有關生活。引用周顯大師某周刊專欄名字《投資就是生活》,我們每天看財經版所為何事?就是想自己和家人過好一點的生活,這就是各位投資者的初心,做生意也是對自己的一項投資。我的理念是:無論多美好的投資項目,只要是影響初衷的,都會棄之不惜。過往認識很多做生意或投資非常了得的朋友,在其身上雖學到高超的賺錢技巧,但九成以上教不到你如何生活得更快樂。


成功人士五勞七傷

因大多數成功的生意人或投資者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工作佔生活的全部,無暇顧及身體,以及夫妻、子女、父母關係。有上市公司主席因通波仔要長期服藥,有大型連鎖店老闆要接受心理治療,家庭破裂佔五成以上,與前妻子女不相往還為常事。極端的甚至壯年過勞死。最普遍的是連基本生活認知都嚴重缺乏,投資專家除股票以外一無所知,對其他賺不到錢的人和事沒有興趣,不知道便利店冇廁紙賣的,何止林鄭一個。反之一些專業人士,常在各大媒體接受訪問的KOL,又對投資一無所知,只把錢存入定期,年近五十仍然手停口停。近日看劉鑾雄專訪,以亞視解剖外星人形式每天播出一小段,令我最深刻的一句是:「?家咩都唔重要,最緊要身體健康。」當年的股壇狙擊手,上千億身家,肺腑之言竟是一句老生常談。有時跟一些舊同學見面,我們band5學校出身,大部份不是很能賺錢,有些可能四十過外還未上車,但他們家庭和諧生活美滿,雖然生活質素不及大劉億份之一,但他們投資在生活上的回報,可能比他更好。郭釗
http://fb.com/heaology.edu本欄隔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27/200026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516

【美圖晒晒】台清新女星衝破樽頸「接受所有缺點才是愛自己」

1 : GS(14)@2017-07-29 03:23:44

台灣女藝人曾沛慈(Pets Tseng)經《超級星光大道》出道,她接受台灣《蘋果日報》專訪時透露,去年驚覺自己幽閉恐懼症病況加劇,嚴重時會頭暈、心跳急促無法呼吸,睡前腦中更不斷浮現「怎樣才能超越自己」,精神壓力繃緊,有嚴重睡眠障礙。最終,她尋求心理治療解開心結,為演藝事業重新出發。原來,曾沛慈拍攝電視劇《終極一班》系列累積高人氣,她受訪時坦言在《終極》系列遇到樽頸:「我在《終極》這個領域,我快到底了,我覺得我沒辦法在裏面找到一個突破,對我來說是很恐怖的事情。」她表示,「(拍戲)不能說完全沒有收穫,也是有成長,但我有點倦怠。」她當時想走出《終極》的舒適圈,想做出一些改變,直到去年拍完電視劇《在一起,就好》後,睡前多思,又急於想超越過去的自己,讓她睡眠障礙反而更嚴重,百般無助之下,透過朋友介紹求助心理治療師。她透過心理治療慢慢發現,「病因」竟是不夠喜歡自己,讓她回想起讀幼稚園時很愛表現,每天像過着幸福快樂的公主,印象最深是某天回家,媽媽對她說:「老師說妳在學校驕傲。」她當下心中感到莫名其妙,從此叮嚀自己不要太出風頭,就怕被貼上「驕傲」的標籤。幸好,透過心理治療得知小時候的經歷,會影響人一生,也悟出「愛自己不是否定所有的過去,是接受自己的缺點」,也找到了壓力的出口。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27/201032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894

王弼﹕現金才是最大泡沫

1 : GS(14)@2017-10-29 22:23:00

【明報專訊】上周四八七股災30周年,恒指當日大跌超過500點贈興,許多人擔心歷史會否重演,當夜標普500指數低開十多點,但似營造底部。王弼沒有大舉入市,不過在港股收市前撈了點內地券商,美股開市後亦趁低建立不少高引伸波幅股票的Short Put(SP)倉位,例如京東、US Steel等,也SP傳統美國藍籌Altria、Nike。

果然,當夜美股拗腰收復失地。翌日,恒指反彈超過300點,周四大跌的熱門股如吉利(0175)、恒大(3333)和融創(1918)作報復性反彈,我買入的券商股升幅相對溫和,不過以基金參與較多的中信証券(6030)表現最穩紮穩打,細券商中州證券(1375)則早料到大上大落,爆升5%收市不足為怪。王弼既然買入一系列內地券商,不用每一隻都穩穩陣陣,加入小部分高風險券商是可接受的。

因股災「斬手指」揸現金輸死人

讀者最關注的問題,當然是八七股災會否重演。我不會因為一日的反彈,就說股災不會再發生,但如果兩個人,同時於八七股災前一個月買入與道指掛鈎的基金,一個在股災後心灰意冷離場,以後不再投資;一個則死揸不放。結果非常明顯,就是離場死揸現金的一位會輸得很慘,因為現金被通脹侵蝕得所餘無幾,死揸股票的一位,不計股息收入,三十年後升值8.5倍,平均年回報7.5%。這個虛構的故事,給讀者最大的警惕是,揸現金是沒有前途的。

政府濫發鈔 現金跑輸主要資產

當然,上述故事非常簡化,現實世界複雜得多,例如,那位死揸股票不放的人,有沒有借孖展,如果給證券行斬了倉,便沒有仇報。不過,這是個人風險管理的問題,跟分析大市上落沒有必然關係。從人類數千年的文明歷史來看,有一個不變真理,就是政府永遠以濫發鈔票掠奪人民的財富!這才解釋了,為何死揸股票的一位,比死揸現金的要好。無論死揸紅酒、藝術品、甚至是「十年變爛銅」的黃金,都比現金好,就是相同道理。

房產升值潛力 因地方經濟而異

至於房地產,比較複雜,這是因為房地產通常以高槓桿購買,亦受地區經濟影響,房地產如果在經濟沒增長甚至是萎縮的城市,它就是消費品,隨着折舊年年貶值,日本絕大部分地區的房價,或美國底特律,都有類似情况。但持續有經濟增長的地區,引發富裕移民不斷湧入,房地產就是資產,有升值保本抵禦通脹的作用。總之,明白了政府濫發鈔票掠奪人民財產的本質,自然能明白活在現今世代,消費品普遍因科技進步而跌價,資產卻會不斷升值;現金的購買力對於消費品未必下跌,但對資產卻一定貶值。人們通常關心資產有泡沫,所以死揸現金不敢投資,但為何他們不想,可能最大的泡沫,就是隨印隨有的鈔票?有些人,揸着已經爆破的泡沫都不自知。

國泰低位計可升1倍

至於許多投資者有炒股票損手爛腳的經驗,只可以說,他們也許不太了解資產為何物。許多股票,大股東以發新股來賺小股東錢,長遠來說,揸該類股票的命運不會比揸現金好。但有往績、有信譽、會實幹的管理層的上市公司,手持其股票就如生財工具,所以價值能跑贏通脹。王弼最近看好的國泰(0293),我就認定是良好資產。早前股價低殘,的確是管理層在期油對冲上犯了嚴重錯誤,兼且環球經濟不穩,載客量不振,導致嚴重虧蝕。但良好企業能自我修復,而且環球經濟有低有高,現在經濟復蘇,頭艙和貨運強勁復蘇,解釋了過去兩周國泰股價一度大升約17%。我預期環球經濟持續復蘇,只要避免以孖展買股票,像國泰一類扭虧為盈的企業,在這一兩年間,從低位計買入博賺一倍,可算是低風險高回報的選擇。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308&issue=201710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215

盧楚仁:日圓才是絕對避險貨幣

1 : GS(14)@2017-12-05 00:41:05

【明報專訊】經常有人問我,若果朝鮮和美國開戰,美元是否避險貨幣?美元到時會升定還是跌?亦有人問我,若果朝鮮和日本開戰,甚至朝鮮向日本本土發射導彈,造成重大傷亡,那麼日圓還會否是避險貨幣?到時會否因日本本土受到襲擊而日圓大跌?今日不妨在此解答上述兩大匯市問題。

第一,如果朝鮮和美國真的開戰,美元絕對不是避險貨幣,反而美元到時定必大跌。因為美國是參戰國,參戰國的貨幣絕大多數會暴跌,美國過去兩次出兵波斯灣,兩次美元均大跌。如果有兩個國家開戰,美國不會牽涉其中及美軍肯定不會參戰的話,那麼在這種情况下,美元才可算是避險貨幣。如果美國作為參戰國,金融市場不單止會認為,甚至擔心美軍有一定傷亡,更擔心美國財赤進一步惡化。因為眾所周知,現今戰爭就等如現金戰爭,參戰國需支付大量軍費,當中如果美國發動地面戰的話,美元跌勢便會加劇。

第二,如果朝鮮向日本發射導彈繼而開戰的話,日圓絕大多數會大幅上升,我這樣的答案,其實絕大多數人是難以理解的。因我上述說過參戰國的貨幣多數會跌,但為何日圓會上升?主要就是日圓是百分百的避險貨幣,不管是金融風暴爆發,天災人禍以至不管何地的戰爭爆發,皆為利好日圓。如果日本真的不幸被朝鮮導彈擊中,造成嚴重傷亡,就等如過去日本曾經發生過的大地震,如1995年神戶7.3級大地震,造成6434人死亡,接近44000人受傷,令日圓兌美元大幅上升2000點(1元等如10000點)。2011年311大地震,及後引發大規模海嘯及核災難,造成接近16000人死亡2500多人失蹤,最終亦令日圓兌美元上升超過1000點。兩次災難均需要G7央行聯手干預,協助日本央行護盤,才令日圓升勢告一段落。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日本本土發生災難日圓會升值?第一個原因,是因為日本股市暴跌而出現拆倉的緣故,令到做套息交易最熱門的日圓,因為大量平倉(拆倉)而導致上升。第二個原因,是一旦日本本土發生災難,會導致很多日本企業需要將放在海外的資金回流日本,以協助救災及賠償甚至重建。災情愈嚴重,回流的資金愈多,即是日圓的買盤便愈多,令到日圓匯價全面上升。

海外資金回流日本賑災 買盤增令匯價升

不過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卻是例外,雖然當時爆發大規模金融風暴,但以索羅斯為首的量子基金,猛烈狙擊亞洲貨幣,日圓也不例外成為索羅斯狙擊對象。所以當其時亞洲股市暴跌,而日圓發揮不到避險作用,並與亞洲區股市同步下跌。

在早前的日本大選中,安倍所屬的政黨及支持修憲的政黨一共拿下八成議席。估計安倍晉三會在2020年推動修改和平憲法,明確自衛隊就等如軍隊的合法地位。此舉肯定會令到中國和韓國不安,及引致區內局勢緊張。

退市概念支持 日圓後市看高一線

在經濟方面,我長遠仍然對日本經濟較為悲觀,但最近日本所公布的經濟數據似有所改善,令金融市場開始推測日本有機會未來減少買債,及開始推行貨幣收緊政策,若有關概念繼續在2018年發酵,日圓有退市概念支持下,日圓後市必可看高一線。

■財經節目「技術分析1分鐘」

盧楚仁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技術分析1分鐘」,與讀者分享以圖表分析各類市况的秘訣。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20.htm

iBEST FINANCE高級副總裁

[盧楚仁 金匯商情]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669&issue=201712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816

資金和執行能力 才是最後贏家 周顯

1 : GS(14)@2017-12-16 23:25:23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73529
第一個瀏覽器,叫「Netscape」,發明於1994年,最高時的市場佔有率高達90%,在1999年的高峰期市場的市值高達一百億美元。但後來,微軟開發了「Internet Explorer」,徹底擊敗了「Netscape」,後者在2007年的市佔率只有0.65%,決定停止開發。

搜索引擎是由雅虎在1994年發明,1995年成立公司,後來發展成為最大的入門網站,誰知在1998年才成立的谷歌居然後來居上,首先擊敗雅虎,成為搜索引擎的一哥,現在更加成為了互聯網的大佬,雅虎連比也沒得比了。

我記得,在以前,玩交友網站的人,都玩「Friendster」,很多半唐番都是它的擁躉。它成立於2002年,後來在2004年,Facebook成立了,and the rest is history。

以上的三個個案,是說明創新發明一種新產品,只能夠造成暫時的優勢,真正的最後贏家,往往是後來的抄襲者、改進者。我常常說的數學原理:「創新發明的人只有一個,但後來模仿的人卻有千千萬萬個,在數量上,創新者反而是劣勢。」

所以,真正的勝利者,並不是屬於創新發明,而是市場觸覺,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去抄襲創新發明,以及更優良的管理和執行力,更加重要的,當然是資金,以及在壟斷下的客戶基礎,微軟就是憑着這兩招,擊敗Netscape。

很多人以為,互聯網科技就是創新,其實不然。記得在小時候,拍廣告片是非常時髦的行業,搞廣告的人,主要都是西化的、從外國回來的年輕人。但是,在當時,一些很聰明的老闆,例如從內地來港的曾憲梓,已經可以接受到創新的廣告,結果金利來為他賺到了巨額金錢。到了今天,拍廣告的方式已無奧秘可言了,縱是很多外行人,也能構思出水準很不錯的廣告出來。

其實,一個人只有一個腦,沒有人可以比其他人聰明得多。愛因斯坦發明了相對論,在那一刻,沒有人比他更高明,但是在他發表了之後的不久,已經有無數人學會了這知識。到了一百年後的今日,相對論推演出來的更多應用,相信連愛因斯坦本人,也不一定認識。

這好比我常常說,在十年前,我寫出了《炒股密碼》,向大眾公開了財技炒股法的奧秘,在那時,我是發明者,是獨一無二的。可是,到了今日,比我更為優勝的門生、讀者,不知凡幾,原因很簡單,他們學到這知識的時候,比我年紀更輕,學會了之後,研究得比我更努力,當然就有更佳的效果了。

正如在今日的互聯網世界,技術再也沒有奧秘可言,經營秘訣不外乎是大撼大,推出多種產品。這好比日本的Sanrio推出公仔,又或者是食品公司推出零食,在大量失敗之餘,總有一些會跑出,獲得成功。配合更佳的執行力,更多的資金,便是贏家了。

不過,話說回來,創新雖然不足以令你成為最後贏家,但是可以享有幾年的先佔優勢,賺到第一桶金卻是不難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254

周顯﹕今年下半年 才是股市高危期

1 : GS(14)@2018-01-07 13:50:17

【明報專訊】2017年終於過去,「逢七股災」的陰影也煙消雲散。但其實,我在去年已經列出過「逢七股災」說法的統計漏洞,不過2017年未過,縱然是扮有智慧,總也有點心虛,所以語焉不詳,現在已經過了「危險期」,因此不妨大膽地把事情說清楚。

1977年沒有股災,第一次股災是1987年,當年是在10月,gap down兩千多點,但一跌到底,沒多久便反彈了,兩年後又遇上了六四事件,但還是跌不破1987年的低點。

第二次股災是1997年,回歸後便開始大跌了,但是,到了10月,只是大跌的第一波,最低點是在1998年中。

第三次股災是在2007年,10月是高峰期,隨後才開始暴跌,2008年底才是金融海嘯的爆發期。

統計學層面 真正周期是10.5年

縱觀以上的3次股災,可以看出,第一次在10月爆發,第二次10月只是股災的中期,第三次則是10月才是最高點,從那一點開始回落。所以,真正的周期不是10年,而是10.5年,人們的統計不清楚,因此才出現了統計學上的謬誤。

在邏輯學上,「逢七股災」是綜合語句,你可以信,也可以不信,它可以準,也可以不準。但統計學作為數學,則是分析語句,單單看其統計,已知是錯誤了。簡單點說,如果你相信這統計,那2018年的下半年,才是最危險的時間,但如果你根本不相信這統計,那又另當別論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930&issue=201801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9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