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明詩窮一生精力買樓嘆悲哀
1 :
GS(14)@2016-12-10 03:45:31■麥明詩(右)謂返港後已沒有打高球,黃翠如則愛看高球比賽。
黃翠如與麥明詩昨日到粉嶺香港高爾夫球會出席樓盤活動,麥明詩謂17歲時已在英國打高球,但回港後未有再打,她笑謂:「香港啲場好貴呀,而家生疏晒。」對於現時年輕人將買樓視為人生目標,麥明詩表示:「如果你一大學畢業,窮盡一生精力揹幾百萬(樓)債,其實係好悲哀!當然我都想有自己嘅屋企,所以努力工作。提到《幕後玩家》大結局,翠如坦言很緊張,她又劇透說:「呢兩晚Bosco(黃宗澤)會好慘,會被復仇。」採訪:盧妹攝影:陳順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209/19859299
趣BLOGBLOG:2017買股唔買樓
1 :
GS(14)@2017-01-02 01:04:01■梁振英不連任特首,說穿了,是中央認為他已失去利用價值。 資料圖片
何車前輩半個月前寫了一篇題為《十年港股得個桔》,指恒指現水平較06年底僅升10%,複式計,每年升幅僅0.9%,計入每年3厘多的股息,每年約有4厘多的回報。扣除通脹,聊勝於無。另一邊廂,過去十年買樓,平均回報有1.7倍。反映二手樓價的中原指數(CCL)期間累升171%,三大區指標藍籌屋苑,太古城升1.84倍、嘉湖及沙田第一城都有2.6倍升幅。樓市成為焦點話題,住屋剛性需求固然是主因,但資產增值更是重中之重。假設未來數年樓價不升反跌,離地的樓價,單憑剛需可以撐下去嗎!每個資產都有起伏周期,股市如是、樓市亦然。當美股謀破二萬關之際,港股卻朝跌向二萬點,以為深港通有刺激作用,港股成交反而每況愈下,塘水滾塘魚,散戶已經提不起興趣。而另一邊,眼見辣招下港樓仍然破頂,市民對樓價只升不跌的觀點越來越強烈,當一切是如此理所當然,反其道而行,值博率總比一窩蜂跟大隊為高。
大市去向還看特首揸fit人
「十年一劫、逢七必跌」。1987年環球股災、1997年金融風暴、2007年港股假直通車,三次大劫魔咒港股都遇上劇跌。2017年全球政經巨變,不會比2016年少,真正的變數,是睇誰人做特首。一位能捍衞香港財經優勢、而非事事向北京靠攏的特首,我相信就是港股可開動大牛市的條件。梁振英不連任特首,說穿了,是中央認為他已失去了利用價值。香港對中國的價值,是體驗於全球金融的獨有角色。誠如練乙錚所言:「梁振英的失敗是因為他無法理解一個簡單的事實:中國需要香港,多於香港需要中國。」將香港變成深圳、上海,對中央而言是不必要,亦冇需要,當香港失去自有的金融優勢,利用價值也隨之失去,CY被北京放棄,某程度顯示中央不滿CY過去逾四年損害了香港應有的金融優勢,符合國家利益下,不得不另覓人選。人民幣貶值勢頭不變,A股貴過H股的情況,我相信會出現變化甚至逆轉。近日港股通成交急增,是一個頗強內地客開始買港股的訊號。始終相對於內地人買港樓要畀辣招稅,買港股更為吸引。而無論誰做特首,房屋土地政策不可能有巨變,反而辣招有機會越來越辣。2017外圍環境波譎雲詭,但總相信有危自有機。今年是開始播種、分段買股的一年。買甚麼,下期再講。祝各位新年進步。股榮
https://www.facebook.com/stockwing1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1/19882850
民眾3大願望︰減霾 脫單 買樓
1 :
GS(14)@2017-01-02 11:51:012017年伊始,內地不少巿民都有三大非常實際的願望,分別是「減霾、脫單、購房」,顯示內地社會問題。有河北石家莊巿民直言,新年願望是「希望霧霾少一點,有關部門責任感多一點」;至於在北京一間醫藥公司工作的李先生,則希望「買房子早日脫離單身」。北京在霧霾中跨年,除夕當晚大部份監測站的的空氣質素顯示為最高警示的紅色及六級嚴重污染水平,其中更有20個站的PM2.5濃度達到每立方米400微克以上。不少內地傳媒日前在街頭請多名市民寫下新年願望,大部份人的願望都相當踏實,統計後發現市民三大願望分別為「減霾、脫單、購房」,間接顯示內地人三大最切身問題就是空氣質素差、男女失衡及內地樓巿熾熱。在北京任銷售員的王女士,新年願望是「藍天多一點,霧霾少一點」;常崇龍是河北張家口一間餐廳老闆兼大廚,他希望新一年能「找對象,開分店!」至於晚上擺攤賣燒烤和烤冷麵的北京杜大媽,霧霾天氣下,近日被當局限制營業,生意不太好,她希望2017年能踏實做買賣。新浪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02/19884053
亮說亮話:今年是買樓好時機
1 :
GS(14)@2017-01-05 07:59:40■地產商的主動權逐漸消失而要沽貨,今年是應是買樓的好時機。 資料圖片
有老友問我,點樣可買到又便宜、品質又佳的商品,我話只要等到供應商喪失了主動權,就很容易買到,甚至唔值錢。例如在中秋節之前,餅店掌握了月餅供應的主動權,月餅的售價很高,但中秋節後,月餅的價值大幅下降,餅店亦喪失了主動權,他們見市場沒有需求,大部份餅店索性在中秋節之後停止售賣月餅。每一年7月開始,已有朋友搵我食大閘蟹,我話要等蟹季大造時才食,因為在蟹季開始時,市場需求量大,蟹農掌握了主動權,見市場有需要,便以激素等催谷大閘蟹苗,換句話說,這時食大閘蟹,不但價格昂貴,而且大多數由激素催生。到了大造的時候,蟹農的主動權消失,我們就會食到價格比較合理,而且不含激素大閘蟹。所以,了解供應商的主動與被動,就會買到一些不但價格合理而且優質的產品。有年輕朋友問我今年是否適合上車,我話若撇除所有影響樓市因素,今年樓市應該大造,也是買樓好時機。過去幾年樓市供應嚴重不足,地產商掌握了主動權,實力雄厚,未到他們要價,可以持貨不賣。但隨着政府提供供應量逐漸到位,地產商的主動權亦逐漸消失,持貨有壓力。今年供應量多達3萬個單位,不排除有一些持貨能力稍差的地產商,旗下新樓盤要減價,或要增加優惠促銷,況且政府以各種印花稅壓抑炒賣和外來投資需求,只要閣下沒有以私人名義持有住宅單位,今年應該是買樓好時機。湯文亮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3/19884565
美國理財專家:「00後」唔買樓係最大錯誤
1 :
GS(14)@2017-01-05 08:04:31美國著名理財專家、暢銷書《自成百萬富翁》作者David Bach接受CNBC訪問時指,千禧一代亦即是「00後」不買樓,「犯下最大錯誤」。雖然有人指孭層樓是「美國人的噩夢」,但David Bach表示置業才是「通往財富嘅扶手電梯」,不買樓的年輕人要為錯誤付上高昂代價。他續指「如果千禧一代唔買樓自住,佢哋喺呢個國家實際擁有財富嘅機會將微乎其微,甚至係零。今時今日有樓人士嘅平均財富,比租樓人士多38倍。」身為白手興家的富翁,David Bach表示自己做過最聰明的投資,就是買了三個住宅物業。他稱「除非你擁有某種不動產,否則你冇真正投身累積財富的遊戲中。」他在《自成百萬富翁》一書曾言,租樓與供樓都付出同樣金錢,前者最後一無所有,後者得到層樓。
David Bach畀準備置業人士嘅4個貼士:1.盡量降低首次置業目標,可選擇細單位或開放式單位2.支付至少一成首期3.向銀行借錢買樓,要比最高貸款額低10-20%4.如果五年內要遷居就不要買樓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4/19885793
【100萬毛...都唔夠買樓】賣歌收1毫 夢想由90呎劏房開始
1 :
GS(14)@2017-01-07 00:29:04嘉嘉為追尋音樂理想一個人返香港
喺香港發生嘅事千奇百趣,劏房樓應該係世界之最。之前有報道話:「集全宇宙之力,都阻止唔到地產商規劃劏房!」最近有個終極劏房盤現身,單位實呎只得128呎!128呎嘅樓總有人會買、仲有人住,但要買得起呢啲呎價起碼上萬嘅樓、100萬起錶,要買,好似今次受訪者鄭嘉嘉咁,就要寫1千首歌,每首歌喺網上賣(下載)到1萬次,先有100萬。
當年住90呎嘅劏房一角(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嘉嘉話07年住嘅劏房只可以喺廁所煮食(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嘉嘉仲鍾意畫畫舒發情緒,呢啲係開心時畫嘅
2010年簽約東亞唱片做歌手嘅鄭嘉嘉係80後,07年由加拿大返嚟香港尋找佢嘅音樂理想,未做歌手,先做幕後,做電影、電視、廣告等後期配樂,佢話佢初初返到嚟冇諗過要住劏房,佢形容佢間劏房似監倉:「因為實在太細喇,我嗰陣時就住90呎劏房,根本上我嘅人工淨係可以afford到住啲劏房,嗰陣時(租金)3200蚊。」呢個錢已經佔咗佢當時收入嘅6成,房入面1張床、3個喼,煮食仲要喺廁所,佢嗰陣時真係瞓覺先喺屋企。唔開心?梗有o架!當年自己一個飛番嚟香港,喺嗰邊同屋企人住嘅2千呎大屋喎,所以佢要搵個捱得過嘅方法:「You are not alone。我嗰間90呎房算大喇,其實前面有6間,咁第一間房係比較細啲o添,嗰間房住咗一對夫婦,啱啱生咗個小BB,你就會覺得自己已經好幸福。有時噴吓啲香薰,黐到道牆藍色、貼滿晒星星,同埋咁細嘅地方好容易清潔啫。」
嘉嘉喺加拿大時家中嘅鋼琴房(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嘉嘉同家人喺2千呎家中食飯(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以前未有錢租Studio做音樂,惟有喺呢個廳工作
雖然嘉嘉話自己返港嘅目標係音樂,對住屋冇要求,但佢努力搵錢搬大啲嘅屋住,呢9年嚟,由90呎、120呎…到o依家結咗婚同丈夫住喺奶奶提供嘅2百幾3百呎單位,佢話:「真係對我哋係好大嘅幫助。」佢又冇諗過買樓:「唔去旅行、唔睇戲,就算唔出街食一餐好嘅都未必儲到錢買樓,因為實在太貴,因為儲100萬真係好難好難嘅事嚟o架。」100萬真係得來不易:「我相信1千首自己嘅作品,而每1次作品Download嘅要有1萬次,我先可以賺到100萬,因為你喺網上賣,仲要同佢哋嘅平台分,之後公司扣除晒所有嘅expend,我可能一首歌一毫子都未必收得到。」哼着聽慣聽熟、自己寫嘅魚魚餅廣告歌,嘉嘉話:「住嘅環境當然係加拿大好啦,2千幾呎喎。咁香港我覺得係一個實踐夢想、去奮鬥、去做好呢份工嘅地方。」
依家同丈夫住喺約3百呎、奶奶提供嘅單位
唔儲錢買樓,當然會去旅行食好西!
同丈夫一齊租咗個8千蚊租嘅Studio,咁可以努力做音樂
採訪:懷鈺拍攝:馮峰、Kaman剪接:Ro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106/19887563
趣BLOGBLOG:買樓收租冇好報
1 :
GS(14)@2017-01-08 19:00:34■由近期新盤收票慘淡情況看來,發展商欲重演去年萬人空巷買樓的場面,似乎有相當難度。 資料圖片
新盤趕在農曆新年前登場,滿以為可以炮製小陽春,但由收票慘淡情況看來,發展商欲重演去年萬人空巷、每次加推皆售罄的場面,有相當難度。要解釋同一個盤反應天與地,最大關鍵是投資客因應新辣招,已經計唔掂數,選擇將資金投放在回報更高的資產市場。
政府去年11月宣佈為樓市加辣,劃一提高買賣住宅物業印花稅至15%,僅首置客倖免。今次元朗新盤只為指定逾百單位的買家,現金回贈印花稅七成,且折扣優惠相對奀豬。發展商開盤,價單動輒數十款,花多眼亂,又即供或建築期,又有二按優惠及稅務回贈等,但傳媒每次報道新盤開售消息,一般慣用「光豬價」,即最高的折扣優惠。以Grand Yoho二期為例,新地提供最高19.5%折扣,首批折實平均呎價為14,488元。但實際上,未扣除任何優惠前、即樓書價單,實呎大約是18,000元。首批最平、8座7樓B室416呎單位,原價668萬元,實呎1.61萬元。「光豬價」的要求是60日內盡付樓價,亦即是兩個月內要上會供款,這才享19.5%優惠,折實樓價538萬元,實呎1.3萬元。相反,如果選用回贈七成印花稅計劃,售價只會減最多3%,因此若投資客採用這個計劃,或已手持一個以上物業,最終要付出的價錢恐怕只是原價九折,相比首置客八折「光豬價」,後者有一成保險線。更重要是收租角度而言,回報恐怕低於2%,衰過港元定存。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最新各項私人住宅單位的回報率已經跌穿3厘。A類單位(420呎或以下)的回報率,由去年初的3厘水平,降至11月的2.8厘。B、C及D類單位,最新回報率亦只有2.3至2.5厘。而E類豪宅單位(1,700呎或以上)的回報率,更降至2厘水平。2007年,A及B類單位回報率分別有5.1厘及4.2厘;1997年及1987年,A類單位回報分別是4.2厘及8.7厘,而B類回報率則為3.7厘及8.9厘。當部份香港銀行的港元/美元定存年息已經高見1.8厘、直逼2厘之際,作為炒家,新盤開價絕對「唔開胃」,倒不如將資金投放在股市、以至車位或其他資產,值博率更高。缺少了投資客,只靠用家/慈父母入市,自然與去年中未加辣前有明顯分野。今年樓市小陽春,恐怕得啖笑了,如發展商堅持賣「豪宅價」,往後新盤要出貨,求價就不能求量了。有人話發展商會惜售,毋須減價。但有個事實是供應堅來了,去年批出約1.7萬個住宅樓花單位預售,按年增47%,為過去五年新高,上月批出預售更達2,388伙。根據運房局資料,未來三至四年可提供的私樓單位共有9.3萬個,平均每年超過2萬個。市場能否在炒家絕迹下,以目前離地價消化如此龐大供應,我絕不樂觀。一手發展商隨後陸續開價,成績將主導二手市場。CCL是否一如預期雙頂後插,未來一季會有分曉!股榮
https://www.facebook.com/stockwing1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8/19889673
笑到最後:2017買股定買樓?
1 :
GS(14)@2017-01-09 08:10:022016年爆冷變成常態,2017年對於投資愛好者而言,冇爆冷先係爆冷。例如,人人期待7字尾年份會股災。至少,美股長升多年,加上預期加息速度加快,美股爆發股災就係符預期,冇股災先係爆冷;又例如,香港樓價長升長有,最新已炒到劏房,期望樓災者眾,如果到12月回望,發覺今年風調雨順,咁先至勉強可以叫做爆冷。冇錯,踏入新一年,財經新聞、專家評論開首第一句多數會寫「今年充斥黑天鵝」,但係諗深一層,有邊年係充滿確定性?淨係每個禮拜二嘅六合彩,如果充滿「確定性」,高明已經中咗六合彩頭獎,同時亦都係由好多人瓜分,變得無利可圖。2016年教曉我哋嘅就係,只要唔好凡事「我恐懼」,真係太驚嘅話就扑暈自己唔好理,就以港股舊年表現嚟計,過程波濤淘湧但最後冇事。香港人被外國機構評為無知指數中排第17。投資世界入面,無知有無知嘅好,減少被無謂嘅噪音影響,香港人訂立一年目標,可以簡化為買股定買樓。有追開本欄嘅讀者都知道,雙倍印花稅劃一加到15%之後,本欄力排眾議,預言樓價未來一年會再升一成。以中原城市指數計,加辣後樓價至今微升0.86%,有讀者問,升一成,仲唔瞓身?重申一次,辣招令二手市場萎縮,定價權落入發展商,賣新盤一定去到盡,所以預測會再挾升樓價;但係投資嚟計,假設一成升幅言中,再加租金回報2厘,淨係畀印花稅都15%,已經係一個-3%嘅投資,仲未計其他開支。辣招只係益到少數有閒樓去沽嘅投資者,同埋發展商,仲要銀碼越細越受益,其他人都係得個睇字。至於買樓定買股,今年本欄傾向買股,純粹係因為舊年令人太擔驚受怕,太多人覺得「今年充斥黑天鵝」,往往市場都係相反而行,越多人驚表現就越好,今年反行其道嚟個大升市,何況港股現水平太低,暴跌至18000點都不能稱之為股災,一定要先炒上先可以爆煲。雖然本欄相信樓價會再升一成,但基於稅制嘅局限,今年買股會較易賺錢。高明
http://www.fb.com/bigricetea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9/1989054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