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個月全國房地產投資同比增4.3%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230

(CFP/圖)
8月12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最新全國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情況。
數據顯示,1-7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2562億元,同比增長4.3%,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回落幅度比1-6月份減緩0.2個百分點。
在商品房銷售方面,1-7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5991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1%,增速比1-6月份提高2.2個百分點;銷售額41171億元,增長13.4%,增速提高3.4個百分點。
對此,國家統計局投資司高級統計師李皎解讀稱,今年以來,各月投資累計增速回落幅度逐月縮小,房地產開發投資現企穩跡象。其中,經歷了一年半的下行之後,住宅投資增速開始回升。此次房地產住宅投資增速回升0.2個百分點,為2014年以來的首次回升。
“住宅投資占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二,其增速回升將對下一步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產生拉動作用。”李皎分析說。
至於商品房銷售市場回暖,李皎認為有兩個特點。一是部分熱點城市銷售火爆。1-7月份,深圳、寧波、杭州銷售面積增速超過50%,銷售額增速超過70%,帶動40個重點城市銷售市場表現明顯好於非重點城市。二是住宅銷售增長較快,其增速大大高於辦公樓等其他用途商品房銷售增速。
不過,經過了二季度的一輪房企們集中促銷去庫存後,7月份的房產銷售市場稍微有點降溫了。
中原地產研究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7月萬科等30家房企公布銷售業績,合計銷售1134.9億,這一數據相比6月的1724.19億下降了34.18%,結束了今年3月以來的單邊上漲模式。
具體來看,30家房企中7月銷售除花樣年、中駿置業、富力地產、深圳控股有小幅上漲,萬科基本持平外,其余全部下降。如恒大地產環比下降43%;遠洋地產下跌44%;碧桂園下跌59.9%;保利更是從6月的256.52億元,降至7月的96.63億元,下降幅度高達62.3%。
7月份房企雖然銷售業績下滑,但並沒有降價的大動作。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經濟參考報分析稱,回顧7月的市場,各地新房成交量整體由高位回落,結束了3月以來的持續走高勢頭。其中深圳等前期過熱的城市7月紛紛收緊房貸對此有所影響。
“現階段除少數幾個房企半年業務完成量超過全年一半,多數房企前7月完成量不足四成。再加上人民幣大幅貶值的影響,多數房企將難以完成年度目標。”張大偉強調。
美澳居CEO吳波:我們就是要做房地產行業的“Uber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4/151655.shtml
在海外房產投資目的地中,北美熱點城市和澳大利亞熱點城市最為亮點。隨著經濟的不斷複蘇,市場流動性充裕,目前美國房地產市場在時間上和複蘇過程上均處於中期,有分析指出,預期未來數年美國房地產市場仍將有良好的表現。
分享經濟的顛覆性
美澳居CEO吳波談到分享經濟的顛覆性時說,像Uber、小米這樣的分享經濟公司,傳統企業基本上沒有還手之力。行業的趨勢就是,分享經濟公司的出現,導致整體行業的利潤巨降,匯集到幾家公司。結果就是基本上是傳統行業的角色,徹底優化掉了。
實際上,分享經濟最難的是模型的設計。當模型設計很先進的時候,你可以用對手十分之一的推廣成本,占到同樣的市場規模。通過互聯網技術,還有深度學習AI,有效地為這些用戶提高回報。這一點從Uber模型設計的先進性就可以看出來。
分享經濟本身是具有顛覆性的,顛覆了很多傳統企業的同時也是一個機會。因此,傳統行業要盡快產業升級,但對大部分的傳統行業來說,危機多余機會,沒辦法這是現實。我所觀察到的中國在這個領域的很多企業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所以對中國整個行業來說,這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吳波說,美澳居上線後也經歷了一次轉型。最初是一個海外房產電商平臺,把國外的房子賣給想海外置業的國人,後來轉型成為房產眾籌開發商。模式是,把按照他們的模型選出的項目提供給國內的投資者,通過眾籌的方式進行海外開發。“希望能讓投資者形成一個合理的海外房產投資組合。”
吳波表示,國內二手房存量大,但美國和澳洲的新房市場整體還在往上走,均為賣方市場。目前主要在南北加州,紐約,佛羅里達,洛杉磯拿地,並且能夠在房價增長較快的黃金地段開發較為分散的小項目,定位精準,目前已經開始盈利。
用互聯網思維做房地產
“美澳居”做得是國外房地產項目,項目啟動於去年年底,而吳波僅僅用了3個月就讓網站上線。吳波認為做互聯網的關鍵就是快,“快,並且有反饋,能改進。就沒什麽問題。”
先能信息化,才能智能化,智能化才能提高傳統行業的生產效率,從而改造產業。這或許正是中國房地產業的缺陷,信息不健全。
吳波認為,互聯網思維,體系遠遠比營銷更重要:“現在互聯網做營銷更本不是一個難題,你只要有一些吸引眼球的東西,別人願意傳播,就很容易讓人知道。難的是你真的用一個體系去提高效率,真能做出一個好產品。
據悉,美澳居將為房地產行業提供線上線下O2O模式全面解決方案,初期從海外房產的角度切入,澳洲房產作為首批已經正式上線,美國等海外房產也將陸續涉足和運營。
“我們的概念是讓海外地產的投資變得平民化,”吳波說,“我們要讓大家意識到,投資海外地產並不是富人的專利,90後、80後也可以買得起美國的房子。”
據吳波介紹,美澳居的核心之處在於,通過智能化的方法對海外房產進行全面匯總和分析,同時向購房者推薦信息最權威,投資回報率最高的房產項目,並為眾多海外房產機構開辟專業的網上商城。首批上線的澳洲房源較為優質,預計將帶來更高的投資回報。美澳居希望憑借先進的商業模式和便利的購房環境,與客戶建立長期的共贏關系。
我們就是要做房地產行業的“Uber”
吳波表示,目前持有大量資產的中國個人投資者也在積極尋找海外資產投資機會以使其投資組合分散、不斷優化資產配置,中國居民對海外資產投資顯示出越來越大的熱情,而美國、澳洲等地房產正成為投資置業首選。
他舉例說,滴滴快的合並後,背靠國內 BAT 中 AT 兩家,仍未幹掉與 B 走到一起的外來和尚 Uber。而 Uber CEO Travis Kalanick 更是表示,今年將砸 11 億美元在 “比任何地方增長都要快” 的中國市場。隨後,滴滴回應道,計劃融資至少15 億美元應對 Uber。這里的問題是,為什麽滴滴打壓了易到,但 Uber 成了打不死的小強?吳波認為,這是因為 Uber 背後是無數個程序,才能讓司機供給、個性化的乘客需求進行動態匹配。
但吳波的眼界也並非只局限於海外地產,“用互聯網的模式影響房地產,智能互聯網的核心就是為客戶貼心打造理財服務。”也有人士猜測,美澳居在未來或許不單單是用O2O銷售海外房產這麽簡單,在積累了足夠大的數據和購房者資源後,屆時,房地產行業的變革無疑將值得期待。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邸曉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取授權。
順勢而為,買哪兒的房地產行業互聯網+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31/151764.shtml
【順勢而為的取勢四法】
其實,小米的雷軍講過,很多時候大家要順勢而為。
我個人感覺,順勢而為很多時候有一些運氣的成分在里面。我是2001年開始創業的,創業的第一個事情是廣告,廣告我只做了一個半月就迅速的轉成了房地產代理,這可能是我們當時在運氣下第一個把握住的“勢”。
在順勢而為里面我今天第一個想講的是:我們怎麽樣能夠把握住這個“勢”,我總結為取勢四法。
第一點,是要能夠抓住本質,看透事物發展的本質。
很多時候我們去看不管說房地產也好,或者說從任何一個行業來好,如果說我們不能夠看透這個事物發展的本質,你很難去把握住這樣的一個“勢”的東西。比如,對於我比較熟悉的房地產行業來講,如果我們知道房地產在前面的12年基本上是一個野蠻生長,那個時候各行各業都蜂擁而至,都進入到了房地產這個行業。不管你曾經是做了什麽,但是你只要拿了一塊地都可以去獲得巨大的利潤,這個利潤更多的是來自於土地的增值,而並非是我們對於產品的把握的東西。
第二點,我覺得是“幹”。
思考不是開始,做才是開始。我們做買哪兒這件事情大概是13年的時候,當時我去了小米,去了阿里,去了矽谷,回來之後一直受了互聯網思維的困擾。我們一直在想,我們做一個傳統的企業,怎麽去求變?其實那個時候沒有任何好的方法,但後來我總結了一點:如果說我們想把握住一個“勢”,其實應該在“幹中求變”。先做起來,不管你這個想法是不是不太完善或者說很完美,先去做這件事情就會有一個很好的開始。
第三點,我覺得是換圈子,就是你和身邊的人一起
經濟學有一個原理叫“結構洞理論”:當你處於不同的人際交際的圈子中的共同點上,你就獲取了一個信息的結構洞。(註:結構洞理論是人際網絡理論大家庭中的新成員,它強調人際網絡中存在的結構洞可以為處於該位置的組織和個人帶來信息和其他資源上的優勢。)
之前我們一直是在房地產圈子里面,很多的信息非常的同質化的。我加入了黑馬會之後,特別是上了黑馬營之後,突然發現進入了一個不同的圈子,不同的圈子的確在思維方式上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多的改變。
第四點,我覺得是找對人。
其實,在找人方面大家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我的看法是誌同道合比大牛更重要。
很多時候我們看初創企業找到了誰誰誰是大牛,或者是技術、運營方面的大牛,其實我覺得對於初創企業來講大牛並不重要,而是誌同道合很重要。大家能夠在同一個方向下去共同做一個事情,能夠把這個事情落地,能夠完整的滿足用戶的需求,我覺得這個可能是把握住“勢”的其中的一個點。
【傳統企業眼中的互聯網+】
第二部分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傳統企業的互聯網+。因為我們是做十五年的傳統,從做房地產銷售到開發,在這十五年當中直到13年,我們受了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困擾之後,得了互聯網焦慮癥之後,我們特別想轉型。
今天給大家講講,我們怎麽去看這個互聯網+,當時傳統企業眼里的互聯網+,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第一,在傳統的企業當中,我們很多時候會看表象,看到書的層面比較多,比如說看小米是怎麽做運營的,是怎麽做新媒體的。但其實忽略了本質上的東西,就是小米手機這個產品做得還是不錯的。
第二,就是傳統企業眼中的互聯網+,其實對於傳統企業來講很多時候是從上往下看,用大白話來講就是說其實傳統企業離用戶很遠,我們很多時候做一個東西,比如像開發商來講,我們拿了塊地,我們找了個市調公司幫我們做個市調,這個市場上有什麽房子比較好賣,我們按照這樣一個思維方式往下走。
但是,其實真正的互聯網+,我覺得是從用戶角度來去看一些問題。如果說你想讓一個組織能夠去更貼近用戶,首先你需要改變的是你的組織架構。你把“從上往下看”改成“從下往上看”,就是從用戶角度來去看你的企業的組織架構,我認為是更好的。
很多時候,傳統企業都會講互聯網其實是個工具,我們去做互聯網+是把這個工具使用好;我的觀點不太相同:我覺得互聯網並不是一個工具,它是一種思維的轉變,是一種用戶思維。你能不能從用戶的角度,最終從我們的消費者角度去看待這個行業,去看待我們這個產業,我覺得這可能才是真正的互聯網思維,而不是說簡單的把它當做我是通過互聯網去做宣傳呀做營銷呀,把它當工具來看。
【房地產+互聯網的三個方向】
對於“房地產+互聯網”的三個方向也是我自己的一個拙見。
第一,我覺得是叫需求定制。我們知道,房子是一個很大的消費品,很多人是用一輩子甚至是兩代人的收入去買一套房子,其實這個房子跟他到底有沒有什麽樣的關系,他的需求是什麽,其實並沒有人去關註它。
第二,我覺得“房地產+互聯網”的方向叫智能家居。目前,我們看到的房地產所謂的智能家居還是比較淺的,那麽未來比較深的房地產智能家居應該是能夠根據你個人的喜好,在大數據方面給你提供各種各樣的未來,代表某種未來的一種生活方式。
第三,我覺得可能是社區社交。大家可以去想象一下,我們對於故鄉呀,家鄉的一些回憶,我們想到的首先是街坊,小時候的玩伴,但是現在的社區卻無法給我們提供這樣的一個玩伴,這樣的一個街坊。我覺得隨著經濟的發展,隨著這個叫做“中產”的時期之後,大家對於社區社交的需求會越來越凸顯。這個時候你去看美國,他有一些比較好的社區,他的社區社交做的是非常棒的。
【買哪兒憑什麽重新定義房地產?】
我今天分享的一個重點就是:買哪兒。關於買哪兒,我們把他定義為“重新定義房地產”的產品。現在,在衣食住行中,“衣、食、行”基本上都被互聯網做了一些升級,顛覆或者重新定義,那麽在住這一塊,還沒有被互聯網去重新定義。
我們認為是買哪兒重新定義房地產基於三個趨勢:
第一個趨勢,我們認為房地產將會從賣方市場走向買方市場。特別是在我們去日本之後,發現日本的房地產其實完全是一個買方市場,我們沈澱了十二年房地產的發展一直是在賣方市場。我們所謂的日光盤,晚上排隊其實都是賣方市場,在這樣一個市場環境下,資源也都集中在賣方。
第二個趨勢,我覺得是房地產會從交易轉向服務。下午的時候,我們黑馬會房地產分會的蔡秘書長也在這里分享說,“任何一個只註重買賣交易的房地產都將會沒有未來”。我們去想象一下,在以前的一些房地產行業當中,大家很多時候重的是交易,是怎麽樣去把這個房子賣掉,去培訓銷售,讓銷售有狼性,去做小蜜蜂,去學習怎麽樣去獲客,都是在這個環節。但是,缺忽略了服務,其實很多非大宗商品已經是非常註重服務了。
第三個基本趨勢,我們覺得成品房會成為主流。因為大家都知道全世界只有中國是有毛坯房的,那麽我們從這三個趨勢去看消費需求會發生什麽樣的變化,這就是買哪兒要做的事情。
在我們來看,房地產行業現存幾個問題。
第一個是信息不對稱。一個消費者想買房子,上搜房網也好、騰訊房產、樂居還是所有的這些所謂的房地產媒體也好,他們獲取的信息都是賣房的信息。在房地產業內的人士也知道,房地產互聯網媒體的角度和出發點也是為賣房去做一些東西。互聯網+我覺得他解決了第一個事情,信息對稱。在這一點上,買哪兒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真實信息,我們希望你看到的信息一定是真實的。
買哪兒為了能實現信息真實,去做了各種各樣的“死磕”。我們做了十五年房地產,可以說經歷了房地產所有的產業鏈,但是我覺得這些所有的思維中都沒有包含用戶思維。如果能夠從消費者角度去看到消費者他到底想要的是什麽,消費者買房子的時候,哪怕他未來對這個不方便他去認同,在認同過程當中他希望得到的是一些真實的東西,所以買哪兒現在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能夠給我們買房人提供真實的信息。
第二個我覺得買哪兒做的是需求收集和研發。我是09年去了日本的積水建設(),那有一個設在奈良的一個納得工坊,他的主意是采納你的意見去建房子。比如說我們大家的支付能力是相同的,我們都有一百萬的買房的能力,但是同樣的一百萬對於不同的家庭結構來講,對於房子的空間需求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我是三代同堂,我可能需要三房,可能我是兩口之家,我只需要兩房。在這個需求上面,特別是在成品房作為房地產的一個主流之後,越來越凸顯大家在精裝修的時候是沒有考慮到用戶的真實需求的。
同時,在空間上,對於不同的居住者需求也是不一樣的。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說這個家的主人是身高一米八和一米六,他們對於操作臺特別是廚房的操作臺,收納空間,如櫥櫃的高度,他們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所以當時我們在納得工坊看到他們去為每一個用戶去調整,做他們的尺寸適配的時候,我們覺得這才是房地產真正的未來。
我覺得無論怎樣,從民族的企業上講,日本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一個民族。王石先生曾經講過,你不去學日本,日本沒有吃虧,其實是你吃了虧。
總結一下,買哪兒目前所做的事,是通過真實信息來獲取真實用戶,通過在房地產行業中這一點重度垂直的角度來服務。因為我們知道房地產是不需要海量用戶的行業,在一個很窄的用戶群當中我們去把它做深做重,來做到牛社(創業家雜誌社長牛文文)所提出的重度垂直理論,讓買哪兒去重新定義房地產行業。
【二次創業的幾點反思】
因為我是一個創業老兵,是互聯網新兵,我把我對於我二次創業的幾點反思來給朋友們做一個分享。對於第二次創業,特別是互聯網創業這一塊來講,我覺得第一個值得我反思的地方就是叫“貪多”。
因為我們了做十五年的房地產,按照所謂的這些互聯網專家給我們講的,“你們發現每一個用戶的抱怨,每一個痛點都會將是一個新的消費需求”來說,我們突然發現房地產這一塊有太多的痛點,有太多的需求沒被滿足,所以一開始我們做買哪兒的時候貪多,造成我們沒有聚焦。
第二個反思是我們太慢了。其實傳統企業做房地產開發的時候,如果明天要開盤,我們要搶開盤,要搶預售證,要搶交付;但其實針對於互聯網來講,我覺得傳統企業真的還是太慢,我覺得守彬師兄曾經講過,“三個月既是一年,一年既是五年”。的確是這樣的,互聯網變化太快,如果說我們不能夠讓自己跑起來,讓自己快起來,讓自己首先去搶占用戶的習慣,去形成用戶的習慣,那麽對於我們整個的商業模式來講是一個大的累贅。
第三個反思是保守。其實在13年的時候,我們對於房地產的互聯網化就做了很多的思考。14年很有幸跟黑馬一起做了矽谷,對我的沖擊很大,收獲非常多,回來之後我們覺得自己好像發現了一些商業的秘密,一直是藏著掖著,就不願意跟別人分享,我覺得是特別錯的一個事情。
羅輯思維的吳聲講過,分享既是獲得。我覺得在這樣的一個信息扁平、信息透明的時代,沒有什麽東西是可以成為你的商業秘密的,要把“分享既是獲得”給用好。
這個就是我今天的一個分享,是我第一次,大家原諒一下。
【互動環節Q&A】:
問:您的盈利是收集了信息後賣給開發商嗎?
回答:其實我們目前不切交易環節,也不會把客戶信息賣給開發商。
問:比如xx網有很多看房經紀人(不靠譜),你們怎麽確保在你們那里就不會滋生這樣的經紀人?
回答:我們沒有經紀人這個概念。
問:掌握用戶數據,把傳統代理銷售或者分銷更精準的做到線上引流,線下轉化是這樣的嗎?
回答:我們第一階段只想把一個事情做好。就是對客戶有用的真實信息。因為買房人現在看到的房源信息大部分都是開發商給的,我們也可以叫做銷售說辭。其實我們好多家庭用一生的心血去買了一件一生中只買一次的商品。導致在選擇的時候出現好多不專業的地方,買哪兒只想告訴買房人真實的樓盤信息。
我們第一步是站在用戶的立場上幫助用戶了解真實情況罷了。
我們線下會有團隊通過182項標準對所以的樓盤進行“婚檢“,然後告訴用戶這個樓盤你到底能不能”結婚“。第一步只做婚檢的部分。
問:那您一年做多少樓盤的婚檢?
回答:首先先對所有樓盤“體檢”,然後每一個禮拜會對一些標準指標進行更新。剛才Uncle剛(史剛)說了,互聯網拼的不是秘密,是執行!房地產市場太大,太重,靠買哪兒一家做不起來。
問:您要細分市場嗎?先做南京?
回答:目前買哪兒只想做好一個事情,就是站在用戶的立場上,幫助用戶還原樓盤的真實信息,讓買房人買房之後盡可能的少點遺憾!先做南京。
我們服務了1000多個客戶,你會發現絕大部分都是屬於首次置業,舉全家之力,購買了有可能一生只買一次的產品,但是目前市場上傳達給用戶的信息是非常不對稱的,所以我們想能夠盡可能的幫助用戶獲取到真實有用的信息,獲取用戶的肯定。
因為我們判斷買方市場越來越近了。房地產真正做到從用戶需求出發還任道重遠。
問:買哪兒做用戶成交確認嗎?
回答:我們只做到決策參考。不賺傭金。
我們希望的場景是,買房人買房前先上“買哪兒”看看。我把十五年對房地產的理解用在買哪兒上。
問:有移動端嗎?
回答:有。目前IOS還是內測階段。
問:目前只做一手房測評?
回答:是的。測評標準化,需求個性化。我們目前只做單點突破。182項目測評只是還原樓盤的182項目,這個是通過15年的行業經驗做的檢查標準,而個性化的需求是在買哪兒第二階段需要做的積木建屋部分體現。
問:我本人參加了首屆驗房師的培訓,當時想把驗房作為室內設計的入口,但等實施起來根本不是那麽回事。
回答:驗房其實是他已經買房了,就是說已經“結婚”了,我們是想在“婚前”做婚檢。
問:檢測出問題呢?做差評嗎?
回答:不是差評,是真實情況,有產品就有差評,沒有就沒有。比如我們目前看過一個項目樓盤前方300米有一個變電站,你在售樓處是看不到的,但是一般的人希望他買房前來買哪兒看一下,買哪兒告訴你前方有一個變電站,就建議你不要買靠近那個變電站的房子。
問:會不會市場越做越小?
回答:市場空間的問題不怕,因為首先這個市場足夠大,幾十萬億的市場,你讓萬科一家來吃,估計撐死,所以我們做小窄,深,重,足夠了,我們不想也沒有辦法服務全國這麽大的市場,只用心把客戶服務好就行了。
問:我覺得用戶更希望借這個變電站砍價,開發商會有價格應對這個變電站的,掩耳盜鈴沒用,這個是需求還是痛點,是個產品還是服務?
回答:大城市目前屬於一線市場,買方市場基本還沒有到,比如北京你只要買到房,不管你哪里都行,就像大年青年,看到一個高富帥,可能他脾氣不好,可能他有腳臭,但是這些都無所謂了,因為能跟他結婚就有北京戶口。這個目前用戶不通,所以我們先在二線城市開展。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史剛,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迪拜:下一個國人海外房地產投資國度?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2668.html
迪拜:下一個國人海外房地產投資國度?
一財網 羅韜 2015-09-08 22:57:00
迪拜土地局的數據則顯示,2014年大約有1000名中國個人投資者斥資約3.53億美元投資迪拜房地產市場,較2013年的投資規模增長了近兩倍。
由於中國境外投資法規放寬,中國投資者正不斷尋找新的投資國度,迪拜成為這些掘金客的新一個目的地。
林立(化名)在十年前就已經來到了迪拜,當時的迪拜幾乎沒有中國人的身影,即便是來這邊的中國人也是被企業派駐過來工作,基本上沒有人願意留在這里。但是十年後的現在林立發現周圍朋友越來越多中國身影,很多朋友覺得這邊生活舒適,甚至全家移民過來,並把父母也接了過來。
仲量聯行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房地產海外投資達到165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了46%。國內一線城市房價過高,三四線城市市場疲軟,人民幣貶值預期加劇,在這樣的多種因素下中國的高凈值人群和機構正在不斷通過全球資產配置來達到規避風險和資產增值的目的。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居外網獲取的一份內部數據顯示,2015年8月的中國人對迪拜房產的購買意向(通過網站點擊測算)同比去年8月上漲1200%。
迪拜土地局的數據則顯示,2014年大約有1000名中國個人投資者斥資約3.53億美元投資迪拜房地產市場,較2013年的投資規模增長了近兩倍。
林立認為,隨著未來世界交通樞紐的建立以及2020世博會的利好,迪拜房地產市場充滿了商機。
市場複蘇
2002年開始,迪拜樓市開始向外國人開放,自此房價一路上漲,2008年達歷史最高水平。林立告訴記者, “2001年,當地一幢獨立別墅每平方米只要8000元,到金融危機之前,房價漲至最高峰,每平方米漲到4萬多元。普通公寓的價格在最高時也達到了每平方米二三萬元人民幣。”
“很多人看到暴利,轉行專門炒房,包括華商在內,這個來錢比傳統貿易快很多。剛開始一套兩套,最後是大家一起整層買,整幢買。”林立回憶到,“中國投資客很多來自溫州、臺州,只要在那邊經商幾年的,沒有不買房子的。”
但是金融危機的突然到來,讓迪拜的樓市泡沫徹底破滅。迪拜房價開始跳水,房價近乎腰斬。在這其中標誌性事件是,陷入債務危機的迪拜政府最後不得不向阿布紮比政府求援,以償還棕櫚島集團母公司迪拜世界集團的部分債務。
房地產咨詢機構萊坊數據顯示,迪拜房地產價格在過去一年內下跌了12.2%,為世界大城市房地產價格下跌幅度最大的城市;其次是烏克蘭,下跌了12%;香港表現則最好,房地產價格上漲了20.7%。
雖然如此,但是萊坊卻發現,在全球低利率背景下流入房地產的資本持續增加。雖然有很大一部分資金從中東流向國際上更加成熟的房地產市場(比如英國和美國),但是機構投資者對迪拜等中東主要市場的資產需求持續上升,部分原因是這些市場的收益率較全球其他城市仍相對較高。萊坊數據顯示,2015年迪拜的優質物業收益率約為7.1%。
林立發現,中國人對於迪拜的好感很大程度有購物和度假的需求,這里每天都有很多國人過來瘋狂的搶購奢侈品,迪拜的7星級酒店曾經每天充滿了中國人過來參觀,這些象征體面生活的元素被國人所偏愛。
福布斯在2014年的全球最具影響力城市排行中,迪拜排名第七位。福布斯對此解釋道,除了經濟以外,還有各種其他因素,包括稅收方面、收入方面等綜合考慮。值得一提的事,迪拜作為航空的連接度是全球排名最高的,達到93%。從迪拜可以飛向全世界685個國家和地區,這是作為全球化進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航空連接度。
此外,多位業內人士也指出,由於迪拜在2020年的世博會,這將給這個城市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
催生酒店投資
複蘇的市場,旅遊價值的不斷提高使得迪拜的酒店投資回報率開始逐漸超過傳統住宅。
迪拜朱美拉總督酒店董事杜勇毅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在迪拜買一個住宅正常投資回報率大概在5%-8%,而對於酒店而言,如果入住率超過80%那麽投資回報就可以達到8%,而2015年迪拜的酒店平均入住率為84%,隨著未來幾年的旅遊增長,這里的酒店缺口還在加大,回報率自然還要提高。”
迪拜作為世界重要的旅遊城市正吸引全世界遊客的目光。迪拜旅遊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總共有1300多萬的遊客來到了迪拜,增長率在2%,平均的停留天數是3.84天。此外,2014年到訪迪拜的中國遊客達到275675人,同比2013年增長25%。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多家機構顯示,迪拜2020年度旅遊人數至少超過2000萬人。
強大的旅遊市場和航空優勢是的迪拜的酒店投資在不斷增加,而當地政府為了滿足未來需求也提出了相當多優惠政策。2014年迪拜政府把有一些符合標準條件的公寓、別墅在得到檢查認可之後改成酒店希望滿足未來的需求。但是即使這樣,數量還是不夠,對此迪拜政府宣布,在迪拜做三星級、四星級酒店可以獲得稅收減免,最高可以減少10%的稅收。
杜勇毅註意到,目前迪拜酒店行業目前是具有9萬多間酒店房,現在根據開建量和每年投入使用的酒店房來看,每年只能有5000到6000間,這樣計算來講,在2020要接待2000萬的訪客需要有16萬間酒店房,到現在為止有3萬間酒店的缺口。仲量聯行市場報告,2014年迪拜所有的酒店房間入住率達到了78.5%,2015年上半年已經達到了84%。
中國建築中東公司總裁余濤長期從事迪拜市場的建築工作,他發現迪拜目前的投資回報率已經超過了之前國人熱衷的國度。澳洲、美國、加拿大是大家喜歡的投資地方,大部分國內買家投資上述國家有多重原因,有的是移民尋求養老的住所,有的為了孩子尋找教育的住所。除了考慮這些方面,我們單純從投資的角度上述國家在交完稅負的時候收益率在5%左右。但是目前迪拜的酒店收益已經遠遠超過了這個值,因此投資的角度迪拜更加合適。”余濤告訴記者。
在這里生活十年的林立已經有了居住簽證,事實上,在迪拜如果投資超過160萬就可以拿到居住簽證。“迪拜人口密度不大,空氣和水質量都非常高,目前看來無論是投資還是移民都越來越有價值,大約有30萬的中國人在這兒生活工作二三十年了。”林立告訴記者。
此外林立還提到,由於迪拜的產權和很多國外的物業相同,是永久產權,這意味著如果投資的項目在,這個不動產財富就可以一代一代延續。這一點,相比於中國70年產權對於很多中國人有極大的誘惑。
穆迪投資評級機構在日前的一份報告指出,預計迪拜今年房價會有10%-15%的上漲。
雖然如此,迪拜市場也並不是每個機構都看好,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則預測2015年迪拜房產平均價格將下降10%-20%,認為油價下跌將打擊投資者信心。也有媒體報道稱,雖然迪拜酒店入住率上升,但是酒店價格卻同比去年下滑5%。
對此迪拜這個房地產大起大落的城市而言,顯然投資既有機會也有風險。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蘭州黃河將易主:不賣酒改做房地產 未來實控人已潛伏7年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0-10/952164.html
一紙重組計劃的披露,宣告蘭州黃河(000929,SZ)未來或將不再是啤酒公司,改做房地產。
每經記者 謝振宇
一紙重組計劃的披露,宣告蘭州黃河(000929,SZ)未來或將不再是啤酒公司,改做房地產。
日前,蘭州黃河披露,公司控股股東蘭州黃河新盛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河新盛)之控股股東甘肅新盛工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盛工貿)與湖南鑫遠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鑫遠)正在籌劃的重大事項涉及重大資產重組。湖南鑫遠是黃河新盛第二大股東。
通過借殼,湖南鑫遠這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公司有望在蟄伏蘭州黃河7年後走上臺前。2008年,湖南鑫遠成為黃河新盛二股東,其關聯企業湖南昱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昱成)也是蘭州黃河目前的第二大股東。10多天前,湖南昱成還曾對蘭州黃河增持。
"具體情況各方還在談。"10月10日,蘭州黃河董秘辦一位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湖南鑫遠與湖南昱是關聯企業,公司此前有過披露。而根據重組規劃,湖南鑫遠的資產將註入,蘭州黃河目前的啤酒等資產將置出。
賣殼因啤酒主業不振?
若重組成行,蘭州黃河將被"賣殼",實際控制人將發生變更。
蘭州黃河披露,正在籌劃的重大資產重組為:湖南鑫遠擬收購新盛工貿所持黃河新盛51%股份,收購完成後湖南鑫遠將持有黃河新盛100%股份,從而達到控制公司的目的;同時,湖南鑫遠將以其全部資產(包括:土地、房產、汙水處理、酒店、浙江湖州健康頤養醫療產業項目等)置換出公司現有全部資產;新盛工貿收購公司現有全部資產,完成資產置換。
蘭州黃河自10月9日開始停牌。
"有關事項尚存在不確定性",前述蘭州黃河董秘辦工作人員表示,關於重組的具體工作由於"還在談"。對於重組將讓公司主業發生變更,該工作人員表示,"應該是(啤酒等資產)置出。"
受困行業形勢,蘭州黃河的主業啤酒業務遭遇下滑,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利潤更多來自炒股的投資收益。
蘭州黃河2015年半年報披露,報告期內,公司啤酒業務銷量同比下降16.46%,收入下降11.10%,利潤下降28.44%。
"啤酒銷售有一定下滑,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行業整體環境,二是天氣因素。"前述蘭州黃河董秘辦工作人員稱,剛剛過去的三季度是啤酒消費旺季,公司也做了相應的營銷工作調整。
值得註意的是,2014年啤酒業全行業產銷量出現24年來首次負增長,行業的整體下滑趨勢至今仍未止步。
接盤方關聯企業數天前曾增持
蘭州黃河第一大股東黃河新盛持有公司股份占比21.29%,近年來,其實際控制人一直是有著啤酒"西北王"之稱的楊世江。
按照重組規劃,湖南鑫遠有望全資持有黃河新盛,間接控制蘭州黃河。公開資料顯示,湖南鑫遠成立於2001年,實際控制人為譚嶽鑫。
據湖南鑫遠官網資料介紹,公司是一家以房地產投資開發、城市公用事業投資建設、商業資產運營管理為主業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
對蘭州黃河,湖南鑫遠早於2008年就開始介入。據悉,2008年,湖南鑫遠從黃河新盛原第二大股東黃河集團手中接棒,持有黃河新盛49%的股權、以及新盛工貿45.95%的股權。
2011年,湖南昱成獲得了蘭州黃河9.29%股權,成為後者第二大股東。蘭州黃河曾披露,湖南昱成為湖南鑫遠的關聯企業。
值得註意的是,10多天前,湖南昱成剛完成對蘭州黃河的增持。9月30日,蘭州黃河公告。湖南昱成截至2015年9月29日完成增持計劃,合計增持135000股,增持金額161.6萬元,增持後占公司總股本的8.88%。
據蘭州黃河披露,湖南昱成今年4月曾減持公司股份,7月中旬宣布增持計劃,增持原因是"基於對公司未來經營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認可以及看好國內資本市場長期投資價值等因素"。
按照重組計劃,未來,湖南鑫遠相應資產有望註入蘭州黃河。借殼背後,湖南鑫遠有著怎樣的考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湖南鑫遠方面,其行政人事部一位工作人員稱,若有消息,公司會對外發布相應公告,不願透露更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