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突然想投資德國房地產?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6/blog-post_14.html

在2015年年初,突然收到一位網友在facebook page的一個message,估計應該因為這位網友有不少資金在手,所以積極找尋投資項目,希望能產生更多的正現金流。這位網友第一個問題很特別,一來就是問止凡如何分析德國房地產市場。



阿生(假名): 

請問有無對德國樓市心得?


止凡回覆: 

我完全沒有研究過德國樓市,這是很少香港人接觸的市場,了解不足而隔山買牛的話,風險不低呢。
 

為何你問起這問題,難道你有興趣?還是你本身有所研究嗎?願聞其詳。


阿生: 

I found that the house price-to-income ratio is very low in Germany(見圖)


止凡: 

單單一組數字未必反映實情,還有很多東西需要註意,例如外國人買賣手續、不同地區物業供求問題、貨幣升跌、稅項、政治及經濟環境、租務市場、融資操作、租客特性、升值潛力等等,如果單看一個ratio與香港樓比較,覺得抵買就作出投資,這未必可取。
 

世界各地不太多地方的物業市場有香港的特色,拿這一套概念到世界其他地區投資房地產,小心好像90年代香港人大舉投資加拿大房地產,以及早幾年香港人投資內地的「鬼城」,人家物業土地供應之充足是你想像不到的,萬事小心。


阿生: 

In Hong Kong, the property price is unreasonable. and it is a bit high risk to be invested. I would find a way to generate "positive cash flow". Please advise? 

I found the economic situation is not as good as she was in China. Some people suggested that I should purchase high-yield bonds of China's properties. However, I don't think so.


止凡: 

如你有常來看「取之有道」blog的話,你也許會明白我不常給予投資建議的,每人背景不同,取向不同,還是先增進財務知識,認識投資工具,找尋合適自己的計劃的投資,比起跟隨人家建議更好。 


阿生: 

Okay, thanks. By the way, did you trade options? 


止凡: 

我沒有trade options的。有時間不妨到blog內多看,應該對你有某程度幫助,謝謝。 


後記: 

不知道大家有何感覺,當我跟阿生對答完之後,感覺阿生今天可能有多餘資金,希望獲得投資意見。然而,阿生好像沒有註意到自己的能力圈在那裡,或能力圈有多大,只要人家給予意見,話某地方的投資回報高,自己又認為合理可行,就很大機會出擊。
 

我不知道阿生的投資往績如何,單看這樣的投資操作,實在有所保留。在這個金融世界,「打手」、「大鱷」多的是,投資項目的故事要多吸引有多吸引,聽別人推介後再自己上網找點資料考慮一下,就進入一個自己從未涉足的範圍內作投資,這風險實在不少。

還有,雖然話這裡blogger都不時作出無私分享,但始終只是blogger的個人意見,亦多會作出免責聲明之類。將心比己,就算我問某blogger得到什麼投資建議,對這樣得來的資料我絕對不會掉以輕心,因為我隨口問,人家隨口答,我又怎會把身家押下去呢?不是話blogger不真心分享,只是人家的能力 圈不等於自己的能力圈,人家所提出的投資建議,有多少價值呢?
 

阿生為找投資回報,連德國樓都希望了解,如果因此變成德國物業投資專家,這又很不錯。可是,如果只看看一兩個數字,問問一兩位「專家」,就入市投資,這就要小心了。不知道他對國內企業債券及options有何了解,若都是不太了解的話,最先需要處理的,並非找尋什麼投資項目之類,而是他的投資態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188

房地合一稅上路 買房再等兩年

2015-06-15  TCW


立法院三讀通過「房地合一稅」新制,明年一月一日起,台灣房地產進入「實價課稅」階段,房地產投資 客的黃金時代結束了。台灣房市一直供給過剩,但過去因所得稅、持有稅偏低,造成炒作風氣盛行;如今,房地合一稅、囤房稅雙雙實施,房市的基本面現形,難逃 房價下滑的趨勢,甚至有專家預估五年跌三成,後市值得觀察。

買方:長期自住影響不大

新制明年上路後,以買方來看,自住客的影響最小,只要符合自住條件,住滿六年賣掉,獲利四百萬以下免稅,超過四百萬部分,才須課稅一○%。因此,自住型不論下半年或新制上路後買,未來賣房只要獲利不超過四百萬元,影響都不大。

如果是投資客就不同了, 「長線投資客,新制要課的稅比過去重,」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主任徐佳馨舉例,假設A持有一間房子十一年,賣掉獲利五百萬元,新制上路後,持有十年以上房 子賣掉的獲利,要課所得稅一五%,也就是七十五萬元。舊制以房地比約七(土地):三(房屋)來課,賺五百萬,假設適用四○%所得稅,要繳的稅是六十萬元 (五百萬×○.三×四○%=六十萬),長期持有者,新制的稅較重。因此徐佳馨認為,由於今年下半年買房仍適用舊制,可能促使有意願的「長線投資型買盤」出 現。

而對兩年以下的短線投資客來說,相對於奢侈稅,新制反而比較有利。舉例來說,B若以一千八百萬元買進,一年內以兩千萬元賣出,舊制須課奢侈稅,稅率是賣價 的一五%,也就是三百萬元;若是房地合一,只課獲利兩百萬元,一年內賣出,扣掉成本,稅率四五%,所得稅是八十五萬多元,假設房價上漲,新制對短線比較有 利。

新制的設計看起來鼓勵短線交易,而非長線投資,是因為奢侈稅落日。財政部前幾年為抑制房價飆高,祭出奢侈稅,兩年以下買賣的房屋,就依「賣價」課一五%奢侈稅,房地合一稅實施後,若保留奢侈稅,就會重複課稅。

賣方:下半年避稅求售

賣方部分,下半年會有三種為避開房地合一稅的賣盤出現。一、預售屋屋主:預售屋交屋前,會有投資者轉手賣掉;二、看壞房市的賣盤:實價課稅後,沒有超額利潤,投資客變少,甚至轉為賣方;三、贈與:兩代間的避稅贈與會變多。

目前市場對房市後市看法較悲觀,今年下半年是否是買點?房地產長期只漲不跌的「鐵律」是否成立?學界仍有疑慮。

「房地合一稅後,房市將重回基本面。」台北商業大學財政稅務系教授黃耀輝說。

目前房市基本面為何?一、房市供過於求:全台供給過剩的房屋有兩百多萬間,加上未來建商會繼續推案,及人口成長下滑,未來台灣人口可能會負成長,不到二千 三百萬人,供過於求將越來越嚴重。二、利率上漲的壓力:美國如果今年下半年升息,台灣也會跟進,買房的機會成本將提高。三、囤房稅大增:台北市開第一槍, 今年調高房屋稅計算基礎及稅率,讓囤房的持有成本大增一倍以上。四、房地合一稅:明年開始,買賣房屋產生所得就要課稅。

「台灣房價太高了,供給過剩極度嚴重!」德明財經科大不動產投資與經營學位學程副教授花敬群說,房價會跌,並非「稅」的問題,而是供過於求。全台除了台北市超額供給不算嚴重外,其他縣市都很嚴重,以新北市為例,在建商都沒推案的情況下,估計餘屋至少五年才賣得完。

以一九九四年到二○○三年,這十年的前車之鑑來看,花敬群說,當時嚴重供給過剩,出現高房價的泡沫,結果房價平均跌幅三成,當時經濟成長率六%,現在只剩下三%,經濟條件較差,房市更沒有好轉的理由。

下一步:兩年內租比買划算

花敬群認為,即便沒有房地合一稅,房價還是要跌,「五年跌三成,是可以預期到的數字,」他認為,因為市場反轉的趨勢才正要開始,台北市以外,甚至可能會大跌五成。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畫室經理蘇啟榮認為,持有稅加重,是房價修正的重要原因,台北市今年先實施房屋稅新制,房價會修正。

其實房屋稅的殺傷力比房地合一稅嚴重,因為房地合一稅是未來式,即賣屋獲利才會課稅,但房屋稅是持有成本,調高房屋稅,對投資客來說,持有越久,代表財產 淨值的流失。由於持有房屋成本不斷升高,黃耀輝建議,現階段買房的原則是,租比買划算,先租後買、先遠後近、先小後大。

花敬群也認為,近兩年房市「租比買划算」,以一千萬元的房子為例,租金一個月約一萬五千元,一年共十八萬元,但如果買房,以六成房貸計算,一年房貸本利就 要四十多萬元,加上房屋稅、地價稅,對年輕人負擔很重。但,台灣的租金幾乎沒漲,租房比買房划算很多,應該先租,等房價下跌後,視自己的能力再買進。

【延伸閱讀】四大族群必看:房地合一稅遊戲規則

明年起買賣獲利的課徵稅率(%)● 自住型˙400萬元以下:免稅˙400萬元以上:10%˙影響:短期買賣沒優惠稅率,人頭戶將大減

● 投資型˙持有1年以下:45% ˙持有1?2年:35% ˙持有2?10年:20% ˙持有10年以上:15% ˙影響:1.房價上漲情況下,2年內買賣,稅金比舊制少,有利炒短線2.為避稅,今年下半年房屋贈與會增加

● 外國人(含中國人)˙持有1年以下:45%˙持有1年以上:35%˙影響:避免外資、陸資炒房,但可能出現人頭戶

● 企業˙ 本國企業:17%(併入營所稅申報)˙ 外國企業:1年以下45 % ,1年以上35%˙ 影響:本國企業老闆可能將自己的房地產併入公司所有

註:自住型指夫或妻、未成年子女設有戶籍,實際居住滿6年,未營業及出租資料來源:財政部、各房仲 整理:賴寧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015

房地產稅法列入立法規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5618.html

房地產稅法列入立法規劃

一財網 陳益刊 2015-08-05 17:19:00

房地產稅法、環境保護稅法、增值稅法、資源稅法、關稅法、船舶噸位稅法、耕地占用稅法等七大稅法被列入立法規劃

據新華社,最新調整過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本周向社會公布,包括房地產稅法在內的34項立法任務亮相其中,這意味著備受關註的房地產稅法正式進入全國人大的立法規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於2013年10月公布,包括68件法律。此次調整後,房地產稅法、環境保護稅法、增值稅法、資源稅法、關稅法、船舶噸位稅法、耕地占用稅法等七大稅法被列入,這也向外界釋放出稅收法定進程提速的重要信號。 

其實,根據今年5月份公布的全國人大常委會2015年立法工作計劃,房地產稅法、環境保護稅法就被列入,作為立法預備項目。

在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闞珂表示,房地產稅法草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有關工作機構會同國務院的有關部門研究起草,條件成熟時會依法提請審議。

據媒體報道,房地產稅已有初步方案,房地產稅有望通過劃定“豁免征收面積”的方式,確定房地產稅的起征點,即個人或家庭在豁免征收面積以內的住房,免予征收房地產稅。而“豁免征收面積”將根據地方住房情況針對性劃定,不會一刀切。這一消息並未得到官方證實。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預計,房地產稅有望2017年實施。

相比於房地產稅,環境保護稅進展更快,今年6月已經公布了環保稅法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規定的稅額標準與現行排汙費的征收標準基本一致。對依照環境保護稅法規定征收環保稅的,不再征收排汙費。但同時,也明確對超標、超總量排放汙染物的,加倍征收環保稅。

另外,增值稅法、資源稅法、關稅法、船舶噸位稅法、耕地占用稅法列入立法規劃,這主要是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目前這些稅種以暫行條例形式被執行。

編輯:劉菁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054

前7個月全國房地產投資同比增4.3%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230

 (CFP/圖)

8月12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最新全國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情況。

數據顯示,1-7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2562億元,同比增長4.3%,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回落幅度比1-6月份減緩0.2個百分點。

在商品房銷售方面,1-7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5991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1%,增速比1-6月份提高2.2個百分點;銷售額41171億元,增長13.4%,增速提高3.4個百分點。

對此,國家統計局投資司高級統計師李皎解讀稱,今年以來,各月投資累計增速回落幅度逐月縮小,房地產開發投資現企穩跡象。其中,經歷了一年半的下行之後,住宅投資增速開始回升。此次房地產住宅投資增速回升0.2個百分點,為2014年以來的首次回升。

“住宅投資占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二,其增速回升將對下一步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產生拉動作用。”李皎分析說。

至於商品房銷售市場回暖,李皎認為有兩個特點。一是部分熱點城市銷售火爆。1-7月份,深圳、寧波、杭州銷售面積增速超過50%,銷售額增速超過70%,帶動40個重點城市銷售市場表現明顯好於非重點城市。二是住宅銷售增長較快,其增速大大高於辦公樓等其他用途商品房銷售增速。

不過,經過了二季度的一輪房企們集中促銷去庫存後,7月份的房產銷售市場稍微有點降溫了。

中原地產研究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7月萬科等30家房企公布銷售業績,合計銷售1134.9億,這一數據相比6月的1724.19億下降了34.18%,結束了今年3月以來的單邊上漲模式。

具體來看,30家房企中7月銷售除花樣年、中駿置業、富力地產、深圳控股有小幅上漲,萬科基本持平外,其余全部下降。如恒大地產環比下降43%;遠洋地產下跌44%;碧桂園下跌59.9%;保利更是從6月的256.52億元,降至7月的96.63億元,下降幅度高達62.3%。

7月份房企雖然銷售業績下滑,但並沒有降價的大動作。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經濟參考報分析稱,回顧7月的市場,各地新房成交量整體由高位回落,結束了3月以來的持續走高勢頭。其中深圳等前期過熱的城市7月紛紛收緊房貸對此有所影響。

“現階段除少數幾個房企半年業務完成量超過全年一半,多數房企前7月完成量不足四成。再加上人民幣大幅貶值的影響,多數房企將難以完成年度目標。”張大偉強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887

美澳居CEO吳波:我們就是要做房地產行業的“Uber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4/151655.shtml

在海外房產投資目的地中,北美熱點城市和澳大利亞熱點城市最為亮點。隨著經濟的不斷複蘇,市場流動性充裕,目前美國房地產市場在時間上和複蘇過程上均處於中期,有分析指出,預期未來數年美國房地產市場仍將有良好的表現。

分享經濟的顛覆性

美澳居CEO吳波談到分享經濟的顛覆性時說,像Uber、小米這樣的分享經濟公司,傳統企業基本上沒有還手之力。行業的趨勢就是,分享經濟公司的出現,導致整體行業的利潤巨降,匯集到幾家公司。結果就是基本上是傳統行業的角色,徹底優化掉了。

實際上,分享經濟最難的是模型的設計。當模型設計很先進的時候,你可以用對手十分之一的推廣成本,占到同樣的市場規模。通過互聯網技術,還有深度學習AI,有效地為這些用戶提高回報。這一點從Uber模型設計的先進性就可以看出來。

分享經濟本身是具有顛覆性的,顛覆了很多傳統企業的同時也是一個機會。因此,傳統行業要盡快產業升級,但對大部分的傳統行業來說,危機多余機會,沒辦法這是現實。我所觀察到的中國在這個領域的很多企業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所以對中國整個行業來說,這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吳波說,美澳居上線後也經歷了一次轉型。最初是一個海外房產電商平臺,把國外的房子賣給想海外置業的國人,後來轉型成為房產眾籌開發商。模式是,把按照他們的模型選出的項目提供給國內的投資者,通過眾籌的方式進行海外開發。“希望能讓投資者形成一個合理的海外房產投資組合。”

吳波表示,國內二手房存量大,但美國和澳洲的新房市場整體還在往上走,均為賣方市場。目前主要在南北加州,紐約,佛羅里達,洛杉磯拿地,並且能夠在房價增長較快的黃金地段開發較為分散的小項目,定位精準,目前已經開始盈利。

用互聯網思維做房地產

“美澳居”做得是國外房地產項目,項目啟動於去年年底,而吳波僅僅用了3個月就讓網站上線。吳波認為做互聯網的關鍵就是快,“快,並且有反饋,能改進。就沒什麽問題。”

先能信息化,才能智能化,智能化才能提高傳統行業的生產效率,從而改造產業。這或許正是中國房地產業的缺陷,信息不健全。   

吳波認為,互聯網思維,體系遠遠比營銷更重要:“現在互聯網做營銷更本不是一個難題,你只要有一些吸引眼球的東西,別人願意傳播,就很容易讓人知道。難的是你真的用一個體系去提高效率,真能做出一個好產品。

據悉,美澳居將為房地產行業提供線上線下O2O模式全面解決方案,初期從海外房產的角度切入,澳洲房產作為首批已經正式上線,美國等海外房產也將陸續涉足和運營。

“我們的概念是讓海外地產的投資變得平民化,”吳波說,“我們要讓大家意識到,投資海外地產並不是富人的專利,90後、80後也可以買得起美國的房子。”

據吳波介紹,美澳居的核心之處在於,通過智能化的方法對海外房產進行全面匯總和分析,同時向購房者推薦信息最權威,投資回報率最高的房產項目,並為眾多海外房產機構開辟專業的網上商城。首批上線的澳洲房源較為優質,預計將帶來更高的投資回報。美澳居希望憑借先進的商業模式和便利的購房環境,與客戶建立長期的共贏關系。

 我們就是要做房地產行業的“Uber

吳波表示,目前持有大量資產的中國個人投資者也在積極尋找海外資產投資機會以使其投資組合分散、不斷優化資產配置,中國居民對海外資產投資顯示出越來越大的熱情,而美國、澳洲等地房產正成為投資置業首選。

他舉例說,滴滴快的合並後,背靠國內 BAT 中 AT 兩家,仍未幹掉與 B 走到一起的外來和尚 Uber。而 Uber CEO Travis Kalanick 更是表示,今年將砸 11 億美元在 “比任何地方增長都要快” 的中國市場。隨後,滴滴回應道,計劃融資至少15 億美元應對 Uber。這里的問題是,為什麽滴滴打壓了易到,但 Uber 成了打不死的小強?吳波認為,這是因為 Uber 背後是無數個程序,才能讓司機供給、個性化的乘客需求進行動態匹配。

但吳波的眼界也並非只局限於海外地產,“用互聯網的模式影響房地產,智能互聯網的核心就是為客戶貼心打造理財服務。”也有人士猜測,美澳居在未來或許不單單是用O2O銷售海外房產這麽簡單,在積累了足夠大的數據和購房者資源後,屆時,房地產行業的變革無疑將值得期待。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邸曉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取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35

多部委調整房地產市場外資準入政策 海外資本入場或迎機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8236.html

多部委調整房地產市場外資準入政策 海外資本入場或迎機遇

一財網 羅韜 蔡胤 2015-08-27 20:48:00

通知取消了外商投資房地產企業辦理境內貸款、境外貸款、外匯借款結匯必須全部繳付註冊資本金的要求。明確有資格的境外機構和個人可在國內購房,

日前,商務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下發了關於調整房地產市場外資準入和管理有關政策的通知。該通知取消了外商投資房地產企業辦理境內貸款、境外貸款、外匯借款結匯必須全部繳付註冊資本金的要求,“有資格的境外機構和個人”也可在國內購房。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註意到,早在今年3月13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就對外發布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5年修訂)》。在“限制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中,有關部門已刪除了此前針對外商投資房地產的全部限制類條款。

同策咨詢研究總監張宏偉認為,國內的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市場雖然好轉,但很多三四線城市的去庫存壓力非常大,目前看來全國的房地產市場的供求是平衡的,放開外資準入也是基於市場環境較穩定而所做出的舉動。

外國人購房的重點在中國一、二線城市,此外這些外國人的實際購買數量並不多。本報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了解到,目前多數的外國高管在中國會選擇租房。“大部分外國人在華工作基本不超過2年,因而這類客戶不會因為定居而買房,從投資角度來講,或許也不會特別多。”張宏偉提到。

張宏偉進一步指出,目前外資通過開發投資和並購等兩種方式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但在絕對數量上也少。

戴德梁行的數據顯示,今年全球房地產基金投資迎來一波小高峰,目前已集結了42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66萬億元),其中超過四成的資金即逾4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55億元)將投向中國房地產市場。“與此前投資策略不同的是,盡管中國一線城市仍是外資關註的重點,但由於一線城市的資產價格已處於高位,機構投資對發展潛力較大的二線城市或規模更小的城市,開始產生濃厚的興趣。”世邦魏理仕執行董事邵律表示。

這一政策的出臺,無疑也會給更多的海外資本入場提供相應機會。除了行業競爭和經營模式之外,在中國,開發商需要在拿地、交通等問題上與地方政府頻繁溝通。針對外資開發企業在中國投資拿地開發物業的優勢和難點,世邦魏理仕中國區商業服務部資深董事儲祥昀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分析,外資開發商的優勢包括強大的品牌形象、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以及國際網絡和資源,同時他們也缺乏當地的政府網絡和資源,缺少對當地消費者的深刻洞察,並需要建立同時具備本土管理經驗和國際化視野的管理層。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57

順勢而為,買哪兒的房地產行業互聯網+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31/151764.shtml

順勢而為的取勢四法

其實,小米的雷軍講過,很多時候大家要順勢而為。

我個人感覺,順勢而為很多時候有一些運氣的成分在里面。我是2001年開始創業的,創業的第一個事情是廣告,廣告我只做了一個半月就迅速的轉成了房地產代理,這可能是我們當時在運氣下第一個把握住的“勢”。

在順勢而為里面我今天第一個想講的是:我們怎麽樣能夠把握住這個“勢”,我總結為取勢四法。

第一點,是要能夠抓住本質,看透事物發展的本質。

很多時候我們去看不管說房地產也好,或者說從任何一個行業來好,如果說我們不能夠看透這個事物發展的本質,你很難去把握住這樣的一個“勢”的東西。比如,對於我比較熟悉的房地產行業來講,如果我們知道房地產在前面的12年基本上是一個野蠻生長,那個時候各行各業都蜂擁而至,都進入到了房地產這個行業。不管你曾經是做了什麽,但是你只要拿了一塊地都可以去獲得巨大的利潤,這個利潤更多的是來自於土地的增值,而並非是我們對於產品的把握的東西。 

第二點,我覺得是“幹”。

思考不是開始,做才是開始。我們做買哪兒這件事情大概是13年的時候,當時我去了小米,去了阿里,去了矽谷,回來之後一直受了互聯網思維的困擾。我們一直在想,我們做一個傳統的企業,怎麽去求變?其實那個時候沒有任何好的方法,但後來我總結了一點:如果說我們想把握住一個“勢”,其實應該在“幹中求變”。先做起來,不管你這個想法是不是不太完善或者說很完美,先去做這件事情就會有一個很好的開始。 

第三點,我覺得是換圈子,就是你和身邊的人一起

經濟學有一個原理叫“結構洞理論”:當你處於不同的人際交際的圈子中的共同點上,你就獲取了一個信息的結構洞。(註:結構洞理論是人際網絡理論大家庭中的新成員,它強調人際網絡中存在的結構洞可以為處於該位置的組織和個人帶來信息和其他資源上的優勢。)

之前我們一直是在房地產圈子里面,很多的信息非常的同質化的。我加入了黑馬會之後,特別是上了黑馬營之後,突然發現進入了一個不同的圈子,不同的圈子的確在思維方式上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多的改變。 

第四點,我覺得是找對人。

其實,在找人方面大家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我的看法是誌同道合比大牛更重要。

很多時候我們看初創企業找到了誰誰誰是大牛,或者是技術、運營方面的大牛,其實我覺得對於初創企業來講大牛並不重要,而是誌同道合很重要。大家能夠在同一個方向下去共同做一個事情,能夠把這個事情落地,能夠完整的滿足用戶的需求,我覺得這個可能是把握住“勢”的其中的一個點。 

【傳統企業眼中的互聯網+】

第二部分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傳統企業的互聯網+。因為我們是做十五年的傳統,從做房地產銷售到開發,在這十五年當中直到13年,我們受了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困擾之後,得了互聯網焦慮癥之後,我們特別想轉型。

今天給大家講講,我們怎麽去看這個互聯網+,當時傳統企業眼里的互聯網+,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第一,在傳統的企業當中,我們很多時候會看表象,看到書的層面比較多,比如說看小米是怎麽做運營的,是怎麽做新媒體的。但其實忽略了本質上的東西,就是小米手機這個產品做得還是不錯的。

第二,就是傳統企業眼中的互聯網+,其實對於傳統企業來講很多時候是從上往下看,用大白話來講就是說其實傳統企業離用戶很遠,我們很多時候做一個東西,比如像開發商來講,我們拿了塊地,我們找了個市調公司幫我們做個市調,這個市場上有什麽房子比較好賣,我們按照這樣一個思維方式往下走。

但是,其實真正的互聯網+,我覺得是從用戶角度來去看一些問題。如果說你想讓一個組織能夠去更貼近用戶,首先你需要改變的是你的組織架構。你把“從上往下看”改成“從下往上看”,就是從用戶角度來去看你的企業的組織架構,我認為是更好的。

很多時候,傳統企業都會講互聯網其實是個工具,我們去做互聯網+是把這個工具使用好;我的觀點不太相同:我覺得互聯網並不是一個工具,它是一種思維的轉變,是一種用戶思維。你能不能從用戶的角度,最終從我們的消費者角度去看待這個行業,去看待我們這個產業,我覺得這可能才是真正的互聯網思維,而不是說簡單的把它當做我是通過互聯網去做宣傳呀做營銷呀,把它當工具來看。 

房地產+互聯網的三個方向】

對於“房地產+互聯網”的三個方向也是我自己的一個拙見。

第一,我覺得是叫需求定制。我們知道,房子是一個很大的消費品,很多人是用一輩子甚至是兩代人的收入去買一套房子,其實這個房子跟他到底有沒有什麽樣的關系,他的需求是什麽,其實並沒有人去關註它。

第二,我覺得“房地產+互聯網”的方向叫智能家居。目前,我們看到的房地產所謂的智能家居還是比較淺的,那麽未來比較深的房地產智能家居應該是能夠根據你個人的喜好,在大數據方面給你提供各種各樣的未來,代表某種未來的一種生活方式。

第三,我覺得可能是社區社交。大家可以去想象一下,我們對於故鄉呀,家鄉的一些回憶,我們想到的首先是街坊,小時候的玩伴,但是現在的社區卻無法給我們提供這樣的一個玩伴,這樣的一個街坊。我覺得隨著經濟的發展,隨著這個叫做“中產”的時期之後,大家對於社區社交的需求會越來越凸顯。這個時候你去看美國,他有一些比較好的社區,他的社區社交做的是非常棒的。 

【買哪兒憑什麽重新定義房地產?】

我今天分享的一個重點就是:買哪兒。關於買哪兒,我們把他定義為“重新定義房地產”的產品。現在,在衣食住行中,“衣、食、行”基本上都被互聯網做了一些升級,顛覆或者重新定義,那麽在住這一塊,還沒有被互聯網去重新定義。

我們認為是買哪兒重新定義房地產基於三個趨勢:

第一個趨勢,我們認為房地產將會從賣方市場走向買方市場。特別是在我們去日本之後,發現日本的房地產其實完全是一個買方市場,我們沈澱了十二年房地產的發展一直是在賣方市場。我們所謂的日光盤,晚上排隊其實都是賣方市場,在這樣一個市場環境下,資源也都集中在賣方。

第二個趨勢,我覺得是房地產會從交易轉向服務。下午的時候,我們黑馬會房地產分會的蔡秘書長也在這里分享說,“任何一個只註重買賣交易的房地產都將會沒有未來”。我們去想象一下,在以前的一些房地產行業當中,大家很多時候重的是交易,是怎麽樣去把這個房子賣掉,去培訓銷售,讓銷售有狼性,去做小蜜蜂,去學習怎麽樣去獲客,都是在這個環節。但是,缺忽略了服務,其實很多非大宗商品已經是非常註重服務了。

第三個基本趨勢,我們覺得成品房會成為主流。因為大家都知道全世界只有中國是有毛坯房的,那麽我們從這三個趨勢去看消費需求會發生什麽樣的變化,這就是買哪兒要做的事情。 

在我們來看,房地產行業現存幾個問題。

第一個是信息不對稱。一個消費者想買房子,上搜房網也好、騰訊房產、樂居還是所有的這些所謂的房地產媒體也好,他們獲取的信息都是賣房的信息。在房地產業內的人士也知道,房地產互聯網媒體的角度和出發點也是為賣房去做一些東西。互聯網+我覺得他解決了第一個事情,信息對稱。在這一點上,買哪兒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真實信息,我們希望你看到的信息一定是真實的。

買哪兒為了能實現信息真實,去做了各種各樣的“死磕”。我們做了十五年房地產,可以說經歷了房地產所有的產業鏈,但是我覺得這些所有的思維中都沒有包含用戶思維。如果能夠從消費者角度去看到消費者他到底想要的是什麽,消費者買房子的時候,哪怕他未來對這個不方便他去認同,在認同過程當中他希望得到的是一些真實的東西,所以買哪兒現在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能夠給我們買房人提供真實的信息。

第二個我覺得買哪兒做的是需求收集和研發。我是09年去了日本的積水建設(),那有一個設在奈良的一個納得工坊,他的主意是采納你的意見去建房子。比如說我們大家的支付能力是相同的,我們都有一百萬的買房的能力,但是同樣的一百萬對於不同的家庭結構來講,對於房子的空間需求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我是三代同堂,我可能需要三房,可能我是兩口之家,我只需要兩房。在這個需求上面,特別是在成品房作為房地產的一個主流之後,越來越凸顯大家在精裝修的時候是沒有考慮到用戶的真實需求的。

同時,在空間上,對於不同的居住者需求也是不一樣的。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說這個家的主人是身高一米八和一米六,他們對於操作臺特別是廚房的操作臺,收納空間,如櫥櫃的高度,他們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所以當時我們在納得工坊看到他們去為每一個用戶去調整,做他們的尺寸適配的時候,我們覺得這才是房地產真正的未來。

我覺得無論怎樣,從民族的企業上講,日本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一個民族。王石先生曾經講過,你不去學日本,日本沒有吃虧,其實是你吃了虧。

總結一下,買哪兒目前所做的事,是通過真實信息來獲取真實用戶,通過在房地產行業中這一點重度垂直的角度來服務。因為我們知道房地產是不需要海量用戶的行業,在一個很窄的用戶群當中我們去把它做深做重,來做到牛社(創業家雜誌社長牛文文)所提出的重度垂直理論,讓買哪兒去重新定義房地產行業。

【二次創業的幾點反思】

因為我是一個創業老兵,是互聯網新兵,我把我對於我二次創業的幾點反思來給朋友們做一個分享。對於第二次創業,特別是互聯網創業這一塊來講,我覺得第一個值得我反思的地方就是叫“貪多”。

因為我們了做十五年的房地產,按照所謂的這些互聯網專家給我們講的,“你們發現每一個用戶的抱怨,每一個痛點都會將是一個新的消費需求”來說,我們突然發現房地產這一塊有太多的痛點,有太多的需求沒被滿足,所以一開始我們做買哪兒的時候貪多,造成我們沒有聚焦。

第二個反思是我們太慢了。其實傳統企業做房地產開發的時候,如果明天要開盤,我們要搶開盤,要搶預售證,要搶交付;但其實針對於互聯網來講,我覺得傳統企業真的還是太慢,我覺得守彬師兄曾經講過,“三個月既是一年,一年既是五年”。的確是這樣的,互聯網變化太快,如果說我們不能夠讓自己跑起來,讓自己快起來,讓自己首先去搶占用戶的習慣,去形成用戶的習慣,那麽對於我們整個的商業模式來講是一個大的累贅。

第三個反思是保守。其實在13年的時候,我們對於房地產的互聯網化就做了很多的思考。14年很有幸跟黑馬一起做了矽谷,對我的沖擊很大,收獲非常多,回來之後我們覺得自己好像發現了一些商業的秘密,一直是藏著掖著,就不願意跟別人分享,我覺得是特別錯的一個事情。

羅輯思維的吳聲講過,分享既是獲得。我覺得在這樣的一個信息扁平、信息透明的時代,沒有什麽東西是可以成為你的商業秘密的,要把“分享既是獲得”給用好。

這個就是我今天的一個分享,是我第一次,大家原諒一下。 

互動環節Q&A

問:您的盈利是收集了信息後賣給開發商嗎?

回答:其實我們目前不切交易環節,也不會把客戶信息賣給開發商。

問:比如xx網有很多看房經紀人(不靠譜),你們怎麽確保在你們那里就不會滋生這樣的經紀人?

回答:我們沒有經紀人這個概念。

問:掌握用戶數據,把傳統代理銷售或者分銷更精準的做到線上引流,線下轉化是這樣的嗎?

回答:我們第一階段只想把一個事情做好。就是對客戶有用的真實信息。因為買房人現在看到的房源信息大部分都是開發商給的,我們也可以叫做銷售說辭。其實我們好多家庭用一生的心血去買了一件一生中只買一次的商品。導致在選擇的時候出現好多不專業的地方,買哪兒只想告訴買房人真實的樓盤信息。

我們第一步是站在用戶的立場上幫助用戶了解真實情況罷了。

我們線下會有團隊通過182項標準對所以的樓盤進行“婚檢“,然後告訴用戶這個樓盤你到底能不能”結婚“。第一步只做婚檢的部分。

問:那您一年做多少樓盤的婚檢?

回答:首先先對所有樓盤“體檢”,然後每一個禮拜會對一些標準指標進行更新。剛才Uncle剛(史剛)說了,互聯網拼的不是秘密,是執行!房地產市場太大,太重,靠買哪兒一家做不起來。 

問:您要細分市場嗎?先做南京?

回答:目前買哪兒只想做好一個事情,就是站在用戶的立場上,幫助用戶還原樓盤的真實信息,讓買房人買房之後盡可能的少點遺憾!先做南京。

我們服務了1000多個客戶,你會發現絕大部分都是屬於首次置業,舉全家之力,購買了有可能一生只買一次的產品,但是目前市場上傳達給用戶的信息是非常不對稱的,所以我們想能夠盡可能的幫助用戶獲取到真實有用的信息,獲取用戶的肯定。

因為我們判斷買方市場越來越近了。房地產真正做到從用戶需求出發還任道重遠。 

問:買哪兒做用戶成交確認嗎?

回答:我們只做到決策參考。不賺傭金。

我們希望的場景是,買房人買房前先上“買哪兒”看看。我把十五年對房地產的理解用在買哪兒上。 

問:有移動端嗎?

回答:有。目前IOS還是內測階段。 

問:目前只做一手房測評?

回答:是的。測評標準化,需求個性化。我們目前只做單點突破。182項目測評只是還原樓盤的182項目,這個是通過15年的行業經驗做的檢查標準,而個性化的需求是在買哪兒第二階段需要做的積木建屋部分體現。 

問:我本人參加了首屆驗房師的培訓,當時想把驗房作為室內設計的入口,但等實施起來根本不是那麽回事。

回答:驗房其實是他已經買房了,就是說已經“結婚”了,我們是想在“婚前”做婚檢。

問:檢測出問題呢?做差評嗎?

回答:不是差評,是真實情況,有產品就有差評,沒有就沒有。比如我們目前看過一個項目樓盤前方300米有一個變電站,你在售樓處是看不到的,但是一般的人希望他買房前來買哪兒看一下,買哪兒告訴你前方有一個變電站,就建議你不要買靠近那個變電站的房子。 

問:會不會市場越做越小?

回答:市場空間的問題不怕,因為首先這個市場足夠大,幾十萬億的市場,你讓萬科一家來吃,估計撐死,所以我們做小窄,深,重,足夠了,我們不想也沒有辦法服務全國這麽大的市場,只用心把客戶服務好就行了。

問:我覺得用戶更希望借這個變電站砍價,開發商會有價格應對這個變電站的,掩耳盜鈴沒用,這個是需求還是痛點,是個產品還是服務?

回答:大城市目前屬於一線市場,買方市場基本還沒有到,比如北京你只要買到房,不管你哪里都行,就像大年青年,看到一個高富帥,可能他脾氣不好,可能他有腳臭,但是這些都無所謂了,因為能跟他結婚就有北京戶口。這個目前用戶不通,所以我們先在二線城市開展。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史剛,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466

迪拜:下一個國人海外房地產投資國度?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2668.html

迪拜:下一個國人海外房地產投資國度?

一財網 羅韜 2015-09-08 22:57:00

迪拜土地局的數據則顯示,2014年大約有1000名中國個人投資者斥資約3.53億美元投資迪拜房地產市場,較2013年的投資規模增長了近兩倍。

由於中國境外投資法規放寬,中國投資者正不斷尋找新的投資國度,迪拜成為這些掘金客的新一個目的地。

林立(化名)在十年前就已經來到了迪拜,當時的迪拜幾乎沒有中國人的身影,即便是來這邊的中國人也是被企業派駐過來工作,基本上沒有人願意留在這里。但是十年後的現在林立發現周圍朋友越來越多中國身影,很多朋友覺得這邊生活舒適,甚至全家移民過來,並把父母也接了過來。

仲量聯行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房地產海外投資達到165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了46%。國內一線城市房價過高,三四線城市市場疲軟,人民幣貶值預期加劇,在這樣的多種因素下中國的高凈值人群和機構正在不斷通過全球資產配置來達到規避風險和資產增值的目的。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居外網獲取的一份內部數據顯示,2015年8月的中國人對迪拜房產的購買意向(通過網站點擊測算)同比去年8月上漲1200%。

迪拜土地局的數據則顯示,2014年大約有1000名中國個人投資者斥資約3.53億美元投資迪拜房地產市場,較2013年的投資規模增長了近兩倍。

林立認為,隨著未來世界交通樞紐的建立以及2020世博會的利好,迪拜房地產市場充滿了商機。

市場複蘇

2002年開始,迪拜樓市開始向外國人開放,自此房價一路上漲,2008年達歷史最高水平。林立告訴記者, “2001年,當地一幢獨立別墅每平方米只要8000元,到金融危機之前,房價漲至最高峰,每平方米漲到4萬多元。普通公寓的價格在最高時也達到了每平方米二三萬元人民幣。”

“很多人看到暴利,轉行專門炒房,包括華商在內,這個來錢比傳統貿易快很多。剛開始一套兩套,最後是大家一起整層買,整幢買。”林立回憶到,“中國投資客很多來自溫州、臺州,只要在那邊經商幾年的,沒有不買房子的。”

但是金融危機的突然到來,讓迪拜的樓市泡沫徹底破滅。迪拜房價開始跳水,房價近乎腰斬。在這其中標誌性事件是,陷入債務危機的迪拜政府最後不得不向阿布紮比政府求援,以償還棕櫚島集團母公司迪拜世界集團的部分債務。

房地產咨詢機構萊坊數據顯示,迪拜房地產價格在過去一年內下跌了12.2%,為世界大城市房地產價格下跌幅度最大的城市;其次是烏克蘭,下跌了12%;香港表現則最好,房地產價格上漲了20.7%。

雖然如此,但是萊坊卻發現,在全球低利率背景下流入房地產的資本持續增加。雖然有很大一部分資金從中東流向國際上更加成熟的房地產市場(比如英國和美國),但是機構投資者對迪拜等中東主要市場的資產需求持續上升,部分原因是這些市場的收益率較全球其他城市仍相對較高。萊坊數據顯示,2015年迪拜的優質物業收益率約為7.1%。

林立發現,中國人對於迪拜的好感很大程度有購物和度假的需求,這里每天都有很多國人過來瘋狂的搶購奢侈品,迪拜的7星級酒店曾經每天充滿了中國人過來參觀,這些象征體面生活的元素被國人所偏愛。

福布斯在2014年的全球最具影響力城市排行中,迪拜排名第七位。福布斯對此解釋道,除了經濟以外,還有各種其他因素,包括稅收方面、收入方面等綜合考慮。值得一提的事,迪拜作為航空的連接度是全球排名最高的,達到93%。從迪拜可以飛向全世界685個國家和地區,這是作為全球化進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航空連接度。

此外,多位業內人士也指出,由於迪拜在2020年的世博會,這將給這個城市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

催生酒店投資

複蘇的市場,旅遊價值的不斷提高使得迪拜的酒店投資回報率開始逐漸超過傳統住宅。

迪拜朱美拉總督酒店董事杜勇毅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在迪拜買一個住宅正常投資回報率大概在5%-8%,而對於酒店而言,如果入住率超過80%那麽投資回報就可以達到8%,而2015年迪拜的酒店平均入住率為84%,隨著未來幾年的旅遊增長,這里的酒店缺口還在加大,回報率自然還要提高。”

迪拜作為世界重要的旅遊城市正吸引全世界遊客的目光。迪拜旅遊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總共有1300多萬的遊客來到了迪拜,增長率在2%,平均的停留天數是3.84天。此外,2014年到訪迪拜的中國遊客達到275675人,同比2013年增長25%。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多家機構顯示,迪拜2020年度旅遊人數至少超過2000萬人。

強大的旅遊市場和航空優勢是的迪拜的酒店投資在不斷增加,而當地政府為了滿足未來需求也提出了相當多優惠政策。2014年迪拜政府把有一些符合標準條件的公寓、別墅在得到檢查認可之後改成酒店希望滿足未來的需求。但是即使這樣,數量還是不夠,對此迪拜政府宣布,在迪拜做三星級、四星級酒店可以獲得稅收減免,最高可以減少10%的稅收。

杜勇毅註意到,目前迪拜酒店行業目前是具有9萬多間酒店房,現在根據開建量和每年投入使用的酒店房來看,每年只能有5000到6000間,這樣計算來講,在2020要接待2000萬的訪客需要有16萬間酒店房,到現在為止有3萬間酒店的缺口。仲量聯行市場報告,2014年迪拜所有的酒店房間入住率達到了78.5%,2015年上半年已經達到了84%。

中國建築中東公司總裁余濤長期從事迪拜市場的建築工作,他發現迪拜目前的投資回報率已經超過了之前國人熱衷的國度。澳洲、美國、加拿大是大家喜歡的投資地方,大部分國內買家投資上述國家有多重原因,有的是移民尋求養老的住所,有的為了孩子尋找教育的住所。除了考慮這些方面,我們單純從投資的角度上述國家在交完稅負的時候收益率在5%左右。但是目前迪拜的酒店收益已經遠遠超過了這個值,因此投資的角度迪拜更加合適。”余濤告訴記者。

在這里生活十年的林立已經有了居住簽證,事實上,在迪拜如果投資超過160萬就可以拿到居住簽證。“迪拜人口密度不大,空氣和水質量都非常高,目前看來無論是投資還是移民都越來越有價值,大約有30萬的中國人在這兒生活工作二三十年了。”林立告訴記者。

此外林立還提到,由於迪拜的產權和很多國外的物業相同,是永久產權,這意味著如果投資的項目在,這個不動產財富就可以一代一代延續。這一點,相比於中國70年產權對於很多中國人有極大的誘惑。

穆迪投資評級機構在日前的一份報告指出,預計迪拜今年房價會有10%-15%的上漲。

雖然如此,迪拜市場也並不是每個機構都看好,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則預測2015年迪拜房產平均價格將下降10%-20%,認為油價下跌將打擊投資者信心。也有媒體報道稱,雖然迪拜酒店入住率上升,但是酒店價格卻同比去年下滑5%。

對此迪拜這個房地產大起大落的城市而言,顯然投資既有機會也有風險。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378

台商地產大亨預言:金邊房地產會旺到2020年 房價一年漲15% 每周都有投資團來參觀!

2015-08-17  TWM

伸向天際的單臂吊車、拔地而起的大樓,已成為金邊市區的獨特風景。

金邊大地主黃鎮山認為,在東協經濟共同體加持下,這波房地產行情可望延燒到2020年。

撰文•鄧麗萍

每星期都有台灣團來這裡參觀。」位於柬埔寨金邊市中心,由陸資建商開發的奧林匹亞城建案,相當炙手可熱。會講中文的柬國籍銷售主管郭金豐表示,該建案每坪二十三萬元,其中不乏台灣投資客。

台灣投資客跨海到柬埔寨買房,緣起於國內打房政策,造成投資客紛紛轉戰海外。由於日圓持續貶值,在日本置產容易賠了匯差;馬來西亞近年房價攀升,當地政府也祭出打房措施,許多台灣投資人紛紛轉移陣地,瞄準柬埔寨。

土地取得成本低

外資一個接一個喊play 近兩年來,柬埔寨首都金邊市房市興盛,房地產價格以每年一五%的速度成長。其中,來自台灣、中國、韓國等投資客是最大買主。

金邊房地產在二○○八年金融海嘯發生後,房價一度下修二五%,直到六年後,金邊房地產市場才走出陰霾,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再度掀起房地產投資熱。尤其是 《外國人房屋產權法》於二○一○年六月通過,非柬埔寨公民可以擁有二樓或以上的房屋產權,更吸引大量外資湧入。根據柬埔寨國土規畫和建設部統計,截至去年 六月,外國人購買公寓單位的總投資金額已超過一億五千萬美元。

雖然柬埔寨政府開放外國人有限度地持有房地產,針對土地、透天厝、店面皆不得持有及購買。但外資可透過聯姻、與當地人合資公司、用當地職員當人頭等方法買 土地。「事實上,在柬埔寨,投資土地比房地產更好賺。」第一銀行金邊分行經理周朝崇長期接觸房地產客戶,發現金邊土地取得成本低, 漲幅更大。

為了一探究竟,我們特別實地走訪了在柬埔寨居住二十年、金邊土地多到被稱作「員外」的台商黃鎮山。早在一九九四年,黃鎮山就因前總統李登輝南向政策,隨經濟官員前往柬埔寨考察後,決定大膽在金邊投資買地。

擁31個最優惠國待遇

經濟潛力比緬甸、寮國還大當時,柬埔寨剛脫離戰亂,在聯合國維和部隊協助下,一九九三年舉行首次民選總統。黃鎮山考察三次後,就決定把中國深圳和上海的資金挪移過來,堪稱台灣第一批搶進柬埔寨的商人。

「柬埔寨是佛教國,人民善良,適合居住和投資。」新竹一級貧戶出身的黃鎮山,篤信房地產投資是致富之道,靠著中國和柬埔寨土地買賣,如今身價約數十億元。 跑過五十多國的他發現,柬埔寨是經濟最自由開放的國家。首先是人口政策開放,外國人一律落地簽。其次是金融開放,外匯沒有管制。

黃鎮山指出,柬埔寨是唯一可以直接使用美元交易的東協國家,而且沒有外匯管制,土地和房子賣了就能匯錢到國外。

更大的誘因是,柬埔寨土地使用彈性很大,由於沒有執行土地分區制,無論是商業、住宅和農業,都可以任由土地持有人變更使用。

黃鎮山布局柬埔寨土地長達二十年,如今已到收割的季節。一九九○年代,金邊一平方公尺土地才五美元,現在已飆到一千五百美元至四千美元,漲幅令人咋舌。他看好年底正式上路的東協經濟共同體(AEC),將成為這波柬埔寨房地產熱的催化劑。

比較東協最具成長潛力、發展基期低的三個國家:柬埔寨、緬甸和寮國,黃鎮山認為,緬甸有十二國最優惠國待遇,寮國僅有八個最優惠國待遇;相較之下,柬埔寨擁有三十一個最優惠國待遇,經濟成長潛力最佳。

黃鎮山認為,在AEC正式上路的加持下,這一波金邊房地產會旺到二○二○年。「緬甸將於一六年舉行總統選舉,屆時政局會穩定下來,想布局的投資人可考慮在 一七年再進軍緬甸。」整體而言,金邊房屋出租率達八○%至九○%,租金投報率達八%至一○%,加上美元交易的便利性,是台灣投資客青睞柬埔寨房市的主因。

雖然柬埔寨房地產有利可圖,但風險也不小。首先必須釐清土地產權,柬埔寨住宅的土地產權有兩種,一種是永久產權,另一種是九十九年期限的地上使用權。通常具有租期限制的房產升值空間有限,因此,購屋前宜查清楚是否屬於永久產權。

第二項風險是供過於求。許多投資客在海外置產,看中的是高租金報酬率及投報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金邊的豪華公寓未來三年供應量將大增兩倍,而且,需求漸趨飽和。

根據全球最大商業地產服務和投資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調查指出,目前金邊共有二十四棟完成或施工中的酒店式公寓,預計公寓需求量將在一五年達到飽和點。

第三項風險是「先售後建」模式。金融海嘯期間,一棟由韓國商人投資開發、原本打算蓋四十二層的大樓,卻因資金緊縮,成為金邊市中心著名的爛尾樓。金邊建案銷售主管郭金豐建議,投資人最好購買已經建好,或至少完成七○%工程的建案。

第四項風險是房屋品質。柬埔寨是個沒颱風、沒地震的國家,無須考慮住宅的牢固因素,因此建材成本相對較低,品質也欠佳。此外,金邊也缺乏完善的產業市場訊息,造成投資客難以掌握市場供需和價格,可能會受不良仲介「誤導」,都是前進柬埔寨房市必須考量的因素。

第五項風險則是當地風土民情。雖然金邊租金投報率達一○%,但卻可能「有價無市」,因為出租對象多半是外國人。當地柬埔寨人習慣住平房,對於新建案的公寓住宅興趣缺缺,且人均所得偏低,無法負擔高額租金。

投資慎選地點

千萬別挑首都以外地區

根據柬埔寨產業估價和代理公司VTRUST對金邊公寓市場調查發現,金邊公寓租戶幾乎全是外國人,其中亞洲人超過一半,西方人占四七%,而本地人僅占二%。另一項隱憂是,○三年金邊公寓出租率高達九三%,但隨著新公寓不斷落成之後,去年上半年公寓出租率已降至八四%。

為此,VTRUST提出預警,倘若公寓過剩而導致出租率下降,外來投資客將會因此卻步,造成金邊房地產可能再次經歷「興建與破滅」(build and burst)的循環。

「海外投資房地產,千萬不要離開首都,金邊是唯一有利可圖的地點。」黃鎮山提醒說,勤做功課、慎選房地產區塊,著眼於資本利得,而非租金報酬率,投資客才有機會在這個淘金新樂園賺回超額利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73

蘭州黃河將易主:不賣酒改做房地產 未來實控人已潛伏7年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0-10/952164.html

一紙重組計劃的披露,宣告蘭州黃河(000929,SZ)未來或將不再是啤酒公司,改做房地產。

每經記者 謝振宇

一紙重組計劃的披露,宣告蘭州黃河(000929,SZ)未來或將不再是啤酒公司,改做房地產。

日前,蘭州黃河披露,公司控股股東蘭州黃河新盛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河新盛)之控股股東甘肅新盛工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盛工貿)與湖南鑫遠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鑫遠)正在籌劃的重大事項涉及重大資產重組。湖南鑫遠是黃河新盛第二大股東。

通過借殼,湖南鑫遠這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公司有望在蟄伏蘭州黃河7年後走上臺前。2008年,湖南鑫遠成為黃河新盛二股東,其關聯企業湖南昱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昱成)也是蘭州黃河目前的第二大股東。10多天前,湖南昱成還曾對蘭州黃河增持。

"具體情況各方還在談。"10月10日,蘭州黃河董秘辦一位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湖南鑫遠與湖南昱是關聯企業,公司此前有過披露。而根據重組規劃,湖南鑫遠的資產將註入,蘭州黃河目前的啤酒等資產將置出。

賣殼因啤酒主業不振?

若重組成行,蘭州黃河將被"賣殼",實際控制人將發生變更。

蘭州黃河披露,正在籌劃的重大資產重組為:湖南鑫遠擬收購新盛工貿所持黃河新盛51%股份,收購完成後湖南鑫遠將持有黃河新盛100%股份,從而達到控制公司的目的;同時,湖南鑫遠將以其全部資產(包括:土地、房產、汙水處理、酒店、浙江湖州健康頤養醫療產業項目等)置換出公司現有全部資產;新盛工貿收購公司現有全部資產,完成資產置換。

蘭州黃河自10月9日開始停牌。

"有關事項尚存在不確定性",前述蘭州黃河董秘辦工作人員表示,關於重組的具體工作由於"還在談"。對於重組將讓公司主業發生變更,該工作人員表示,"應該是(啤酒等資產)置出。"

受困行業形勢,蘭州黃河的主業啤酒業務遭遇下滑,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利潤更多來自炒股的投資收益。

蘭州黃河2015年半年報披露,報告期內,公司啤酒業務銷量同比下降16.46%,收入下降11.10%,利潤下降28.44%。

"啤酒銷售有一定下滑,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行業整體環境,二是天氣因素。"前述蘭州黃河董秘辦工作人員稱,剛剛過去的三季度是啤酒消費旺季,公司也做了相應的營銷工作調整。

值得註意的是,2014年啤酒業全行業產銷量出現24年來首次負增長,行業的整體下滑趨勢至今仍未止步。

接盤方關聯企業數天前曾增持

蘭州黃河第一大股東黃河新盛持有公司股份占比21.29%,近年來,其實際控制人一直是有著啤酒"西北王"之稱的楊世江。

按照重組規劃,湖南鑫遠有望全資持有黃河新盛,間接控制蘭州黃河。公開資料顯示,湖南鑫遠成立於2001年,實際控制人為譚嶽鑫。

據湖南鑫遠官網資料介紹,公司是一家以房地產投資開發、城市公用事業投資建設、商業資產運營管理為主業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

對蘭州黃河,湖南鑫遠早於2008年就開始介入。據悉,2008年,湖南鑫遠從黃河新盛原第二大股東黃河集團手中接棒,持有黃河新盛49%的股權、以及新盛工貿45.95%的股權。

2011年,湖南昱成獲得了蘭州黃河9.29%股權,成為後者第二大股東。蘭州黃河曾披露,湖南昱成為湖南鑫遠的關聯企業。

值得註意的是,10多天前,湖南昱成剛完成對蘭州黃河的增持。9月30日,蘭州黃河公告。湖南昱成截至2015年9月29日完成增持計劃,合計增持135000股,增持金額161.6萬元,增持後占公司總股本的8.88%。

據蘭州黃河披露,湖南昱成今年4月曾減持公司股份,7月中旬宣布增持計劃,增持原因是"基於對公司未來經營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認可以及看好國內資本市場長期投資價值等因素"。

按照重組計劃,未來,湖南鑫遠相應資產有望註入蘭州黃河。借殼背後,湖南鑫遠有著怎樣的考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湖南鑫遠方面,其行政人事部一位工作人員稱,若有消息,公司會對外發布相應公告,不願透露更多。

  • 每日經濟新聞
  • 柴剛
  • 每經記者 謝振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8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