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退市吉恩晚間公告稱,公司股票已被上交所決定終止上市,公司股票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起始日為5月30日,退市整理期為30個交易日,預計最後交易日期為7月11日。
據公告,退市整理期間,公司股票將在上交所風險警示板交易,每日的漲跌幅限制為10%。退市整理期屆滿後5個交易日內,上交所將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終止上市。
5月30日,蘇寧易購晚間公告稱,完成出售阿里巴巴股票,收到股票出售價款合計約15.04億美金,預計可實現凈利潤約56.01億元人民幣。本次出售完成後,公司仍將持有阿里巴巴集團股份13,164,689 股,占其目前總發行股份比例為0.51%。
根據中國社科院的一項最新調研,超過一半(55%)的經濟學家認為,二季度經濟增速將與上季度基本持平;同時,七成經濟學家認為,在未來10年內,產能過剩會得到緩解但仍將長期存在。
6月1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發布2018年二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調查結果顯示,經濟學家們對經濟增長和出口增加的信心有所回落,預判物價水平漲幅有所收窄,預測2018年全年經濟增速為6.6%。
關於二季度經濟增速,調查顯示,有16%的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增速會同比上升,55%的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增速與上季度基本持平。本期中國經濟學人經濟景氣指數為55,比上季度下降51個點。
經濟學家們預判2018年經濟增速為6.6%。判斷2018年經濟增速達到或超過6.5%的經濟學家占比超過80%。中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的經濟學家們對2018年全年經濟增速的預判均值分別為6.6%、6.7%和6.5%,全國綜合預測值為6.6%。
經濟學家們預判物價水平漲幅將收窄。有55%的經濟學家認為物價水平與去年同期相比會上升,25%的經濟學家認為兩時期物價水平基本持平。本期中國經濟學人物價指數為135,比上季度下降9個點,預示物價水平上行趨勢將放緩。
本次調研對去產能相關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經濟學家中,認為存在全面而嚴重的產能過剩的人數和認為只是在少數行業存在嚴重產能過剩分的人數分別占了40.4%與33.7%,兩者相加約占了七成的比例。74%的經濟學家認為,在未來10年內,產能過剩會得到緩解,但仍然會有少部分行業存在產能過剩。
對於導致我國產能過剩的最根本原因,經濟學家認為首先是企業本身的創新能力不足導致的,其次才是政府調控引導不當。
八成經濟學家(79.8%)認為,生產企業創新能力不足,技術還不夠先進,生產的產品無法適應多元化的需求,導致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短缺,是我國產能過剩的最根本原因。
絕大多數經濟學家(88.3%)都認為應該通過政府適當引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來去除過剩產能。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政府在去除過剩產能中所起的作用應該是制定產能退出的標準、做好企業退出的社會托底工作、引導企業轉型升級、完善企業破產的法律體系等。
73.1%的受訪經濟學家認為政府應該做的是制定產能退出的標準(包括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等方面),66.3%的受訪經濟學家認為政府應該完善企業破產的法律體系、引導企業轉型升級,51.0%的受訪經濟學家認為政府應該做好落後產能退出的職工安置等托底工作,還有34.6%的受訪經濟學家認為政府應該推進國際產能合作。
關於中美貿易摩擦,七成經濟學家認為,中美貿易摩擦真正轉化為貿易戰的可能性很小。69.9%的經濟學家認為,由於中美經濟利益互利共贏,雙輸的中美貿易戰最終很難爆發。
值得註意的是,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如果中美貿易戰爆發,長期來看對中國還是有積極影響的。七成經濟學家(73.1%)認為中美貿易戰長期來看會促進中國的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六成經濟學家(59.6%)認為會促使中國開拓新的國際市場。將近半數(46.6%)經濟學家認為歐盟等其他發達國家不會與美國結盟或跟進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進行壓制。
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從2009年開始進行的長期持續性調查。本次對二季度宏觀經濟形勢的調查於2018年5月15日到31日期間進行。參與調查的人員中,來自高等院校的學者占73%;來自實體企業的人員占6%,來自政府機關及所屬研究機構人員占9%;其余部分來自社科院及黨校系統、金融機構和咨詢機構。從參與調查者的地區分布來看,東部地區的經濟學家占64%,中部地區的占22%,西部地區占比為13%。
世界貿易組織9日發布最新一期全球貿易景氣指數,預計今年三季度全球貿易增速將繼續放緩。
報告顯示,三季度全球貿易景氣指數為100.3,相較於二季度的101.8繼續下滑,逼近指數榮枯線。這意味著全球貿易增速在數月內將進一步放緩。
每季度更新的全球貿易景氣指數的榮枯線數值為100,意味著貿易增長符合中期趨勢預期。指數大於100顯示該季度貿易增長高於預期水平,反之則顯示貿易增長低於這一水平。
最新公布的全球貿易景氣指數顯示,出口訂單指數繼續此前兩個季度以來的下滑趨勢,而汽車生產和銷售指數與上季度持平,但兩者均低於榮枯線水平。世貿組織分析,這主要受到貿易沖突升級影響。
此外,航空貨物運輸、集裝箱吞吐量以及電子元器件指數均較上季度有所下滑,增長動能不足,但仍維持在榮枯線之上。同時,農業原材料指數有所上升。
世貿組織於2016年7月首次發布全球貿易景氣指數,通過采集主要經濟體的貿易統計數據,就當前世界貿易的短期發展走向提供早期信號,為貿易政策制定者和工商界提供更為及時的國際貿易信息。
從8月1日發現首例非洲豬瘟疫情之後,近期國家農業部又公布了2例非洲豬瘟疫情,而國內豬肉概念的上市公司,包括溫氏股份、天邦股份等紛紛發出公告,撇清非洲豬瘟的影響。
在業內看來,目前局勢對養殖端影響較大,對後市的影響還要看疫情的爆發程度,另一方面,多位受采訪行業人士也提醒消費者,不用盲目恐慌。
根據國家農村農業部公布的信息顯示,8月3日確認遼寧沈陽市沈北新區某養殖場發病為非洲豬瘟之後;8月14日,河南省鄭州市經濟開發區某食品公司屠宰場接收一批來自黑龍江佳木斯湯原縣鶴立鎮的生豬共260頭,發病30頭,死亡30頭。8月15日,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某養殖場的生豬出現不明原因死亡,發病615頭,死亡88頭。經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確診,這兩例情均為非洲豬瘟疫情。
農業部這一系列消息也引發了市場的關註,今日開盤之後,主要的豬肉概念股股價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截至收盤,豬肉養殖龍頭企業溫氏股份(300498.SZ)股價下滑了5.39%,收於20元;牧原股份(002714.SZ)下跌5.35%,羅牛山(000735.SZ)下跌4.73%。
記者了解到,這一輪非洲豬瘟疫情的公布讓豬肉概念上市公司很緊張。
由於第三例疫情發生在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在江蘇省有養殖布局的天邦股份(002124.SZ)20日中午急發公告,稱公司的養豬業務聚集在鹽城和淮安區域,距離連雲港市較遠,未發生疑似非洲豬瘟疫情,並公布了包括暫停跨省區進行仔豬調運一系列管控措施。
天邦股份證券事務代表夏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還很難判斷非洲豬瘟對後市的影響,如果非洲豬瘟爆發程度僅僅停留在目前的水平,對於後市的影響並不大,目前公司正在密切關註事態的變化。
而其他企業如溫氏股份、正邦科技等也都在近兩天先後發布公告,公布防控預案,並撇清受到非洲豬瘟的影響。
新希望六和(000876.SZ)證券事務代表白旭波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公司也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非洲豬瘟對肉制品銷售沒有直接影響,該病毒與食品安全無關,並在一定溫度以上就失去活性,常規的烹飪方式,只要是做熟了的豬肉,都不會有這方面問題。所以請消費者不要恐慌,大可不必不敢吃豬肉,更不要以訛傳訛。
但記者了解到,非洲豬瘟爆發對於生豬養殖端影響較大。
新希望六和方面回複稱,因為該病毒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如果某一片區域發現染病,那可能周邊一定範圍內的豬群都需要集中銷毀,而且必須是徹底焚燒,而不只是掩埋。對於任何發病的養殖場個體,都是嚴重的打擊。但對於全行業的影響,目前還難以準確評估,因為目前爆發的幾起案例,遼寧、河南、江蘇,區域上都很分散,也沒有找出明顯的傳播路徑,所以也沒法對後續的擴散範圍做出準確預估。包括新希望六和在內的全行業已經都全面行動,高度戒備。
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疫情的發展對於後市肯定會有一定的影響,一方面發生疫情的地方,生豬暫停調出,從而導致市場積壓;另一方面,部分消費者可能會因為恐慌而減少豬肉消費,生豬價格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回落。
在馮永輝看來,非洲豬瘟對於未來的影響還要看疫情的發展情況,從目前天氣情況來看,北方多雨,天氣悶熱,並不利於疫情的防控。同時,還要看國家對於非洲豬瘟疫情的處置會不會升級,如果啟動國家特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Ⅰ級,可能會對市場帶來更大的影響。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ST長生8月21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原定於8月31日披露公司2018年半年度報告,全資子公司長春長生由於狂犬疫苗事件被調查,導致公司半年報編制工作陷入停頓,公司預計無法按照預定時間披露2018年半年度報告。
公告稱,若公司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18年半年度報告,公司股票將於2018年半年度報告披露期限屆滿後次一交易日(即2018年9月3日)起被實施停牌;若公司在2018年9月3日(含2018年9月3日)被實施停牌後的兩個月內,仍無法披露2018年半年度報告,則公司股票將自2018年11月5日(含當天)起複牌,同時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若公司在2018年11月5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後,兩個月內仍未披露2018年半年度報告,則公司股票將被停牌,深圳證券交易所將在公司停牌後十五個交易日內做出是否暫停公司股票上市的決定。
8月16日,公司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張洺豪所持公司股份被輪候凍結,輪候凍結1.67億股,占其所持有股份比例95.86%,司法輪候凍結執行人為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在此之前,張洺豪所持ST長生股票共計1.74億股已悉數被司法凍結。
今日,ST長生收報4.44元,已連續26個跌停。
A股“南北通”之後又迎“東西通”。
證監會8月31日宣布,就《上海證券交易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市場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監管規定(試行)》(下稱《滬倫通規定》公開征求意見,標誌著中英雙方準備近3年的互通機制終於落定。
“抓緊推進滬倫通各項準備工作,爭取年內推出。”證監會主席助理張慎峰8月26日代表證監會公開演講時,再次明確了監管層推動滬倫通盡快落地的決心。
內地市場各類主體在經過滬港通、深港通的多年實踐之後,對於滬倫通的推進節奏都抱有較為穩定的預期。對企業而言,最關心兩地市場怎麽通;對投資者而言,最關心的是,A股即將迎來的是“蓄水池”,還是“抽水機”。
“隨著監管層將工作重心向中長期改革傾斜,開放自然是很重要的一塊。初期試點預計不會大躍進,關鍵是先將路鋪好,之後跟滬深港通一樣,再慢慢擴容。”華創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市場關心的“抽水效應”,目前來看不必過多擔憂,無論是監管層的機制設計還是兩地市場估值優勢的差異,都對東向融資有一定限制。
“滬倫”怎麽通
當上海迎來朝陽的曙光,倫敦的人們才剛進入夢鄉。9點30分,A股開市交易,此時倫敦的投資者,才剛過午夜時分。七個小時的時差,成為兩地證券市場最天然的距離。
但是,一張存托憑證(DR,Depositary Receipt)成為架起兩地市場的橋梁。根據設計方案,倫敦交易所上市企業,可以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中國存托憑證,即CDR;同樣,滬市上市公司也可以到倫交所發行全球存托憑證,即GDR。同時,通過基礎股票和存托憑證之間的相互轉換機制,打通兩地市場的交易。
簡而言之,滬倫通下,產品跨境發行、投資者本地交易。據上證所介紹,滬深港通是兩地的投資者互相到對方市場直接買賣股票,投資者跨境,但產品仍在對方市場。而滬倫通是將對方市場的股票轉換成DR到本地市場掛牌交易,產品跨境,但投資者仍在本地市場。
當然,初期設置了較高門檻,兩地交易所都將對發行企業進行“優中選優”。
為了實現滬倫通的平穩起步,目前主要選取在英國市場流動性較好、有較為廣泛投資者基礎的發行人參與東向CDR業務。初期以倫交所主板高級別上市公司為主,上市年限和市值規模應符合一定標準。
試點初期,機構投資者以及符合條件的個人投資者,可以向其指定交易的證券公司,申請參與滬倫通下CDR投資。投資者門檻方面,上證所後續將在業務規則中對適當性管理做具體明確。
“監管層未來可能會以東向CDR對應的基礎股份占發行公司總股本的某個比例,作為上限標準。”新時代證券研究所所長孫金鉅預計,後續創新企業境內發行CDR,也有可能參考這一模式對數量上限進行核準。
西向GDR同樣將開始於高起點。上證所的A股上市公司可以通過發行GDR直接在英國市場融資。這其中,既包括存量股票,也可以使用新增股票為基礎證券發行CDR。但以新增股票發行CDR,需要滿足監管規定對發行人不得出現違規擔保、董監高違法違規等相應情況的要求。
多重“抽水”限制
此次監管規定出臺,滬倫通規則中一大亮點就是采取雙向發行存托憑證的方式,並且雙向交易都能與其對應的基礎證券實現相互轉換,打通兩地市場的交易。
根據方案,倫交所東向發行CDR,只能以存量股票為基礎,暫不允許通過新增股份發行CDR進行直接融資。不過,為了促進交易,監管層規定,將由跨境轉換機構提供業務初始的流動性。
相比之下,上證所A股公司西向業務中,可以通過發行GDR直接在英國市場融資。
同時為了限制跨市場監管套利,初期方案設置了多方面限制。境內上市公司境外發行GDR,納入境外上市框架進行監管;鑒於GDR可轉換為A股在境內市場流通,為防範監管套利,兼顧商業可行性,對GDR發行條件、發行價格、限制兌回期以及參與GDR跨境轉換的境外券商和存托人都作了規定。
比如,一方面,境內上市公司以其新增股票為基礎證券發行GDR時,發行價格按比例換算後原則上應不得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基礎股票收盤價均價的 90%;另一方面,在境外首次公開發行的GDR自上市之日起6個月內不得兌回為A股。
同時,倫交所歡迎上證所主板市值規模達一定標準的公司到倫敦市場發行GDR,但是按照監管規則,西向GDR業務也設置了核發數量上限。
除了上述機制上的限制之外,業內人士認為,從市場構成和滬深港通實踐經驗來看,滬倫通對A股的“抽水效應”也很難出現。
王君分析,滬市與倫敦市場估值優勢領域存在差異,優質稀缺個股可能是兩地投資者在對方市場的共同選擇。
“GDR會不會返回來增大A股的波動性?風險聯動是免不了的,但是相對滬、深港通而言,倫敦與內地關聯性還是比較低的。GDR更多還是與當地市場股票的聯動性要更大。”王君對記者表示,回顧滬、深港通的發展過程,投資者就可以更加心中有數了。
數據顯示,滬港通開通初期滬股通北上資金較多,2016年~2017年期間港股通南下資金較多,但雙向流動的總體趨勢沒有改變,且滬港通交易量逐年放大,沒有出現交易萎縮的情況。
基於穩妥起步,監管層進一步擴大開放。今年5月,將滬股通每日額度從130億元人民幣調整至520億元人民幣,滬港通下港股通每日額度從105億元人民幣調整至420億元人民幣。
王君認為,滬倫通在推動內地價值投資風格的形成上也將發揮作用。“從滬、深港通來看,當時南下資金投資最多的也是騰訊等稀缺藍籌,北向則是選擇折價較大的金融股以及白酒。”他分析,倫敦市場機構投資者較為成熟,對於推動A股趨向價值投資風格的定價將有一定助力作用。
“滬倫通雙向業務均允許DR與基礎證券相互轉換,這將將影響兩地市場的流動性,且可能產生價格聯動。”孫金鉅也認為,根據其他市場現有存托憑證的運行情況,長期來看,存托憑證的價格將與其發行公司所在市場的證券價格趨同,消除了兩地套利的可能性。
創新企業CDR“穩妥推進”
滬倫通CDR的落地,也將為目前正在推進中的創新企業CDR準備提供一定的實踐經驗。
一方面,在申報文件、核準程序、保薦盡調、會計審計安排和CDR數量上限等方面,提供參考;另一方面,此次滬倫通實踐中也將參照境外上市紅籌企業的信息披露規定,推動CDR整體規則繼續前進。
今年3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於開展優質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的若幹意見》(國辦發〔2018〕21號)。意見對CDR進行了界定,明確CDR是由存托人簽發、以境外證券為基礎在中國境內發行、代表境外基礎證券權益的證券。
此後,CDR進程提速,尤其是對境外上市的國內創新型企業大開綠燈。6月,證監會發布《存托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以及創新型企業上市的細則文件,支持符合試點條件的紅籌企業率先試水。不久,小米集團就在6月上會接受審核,沖擊首單創新企業CDR。
但在較大爭議中,小米最終宣布推遲發行CDR計劃。在最新的二季度財報會議上,小米方面表示,CDR沒有更新的消息。至此,CDR一路快馬加鞭的推進按下暫停鍵。
“CDR是一種創新,也是在鼓勵企業創新。不過,此前創新企業上市涉及範圍太廣,與滬倫通同步推進兼顧太多,考慮到市場風險偏好和當前的承受能力,節奏上有所放慢。”王君認為,但是政策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不會改變,創新企業上市的方向也不會改變。
證監會8月31日也對創新企業上市做出了最新表態。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2490號建議的答複》中,證監會表示,支持創新企業在境內發行股票或者存托憑證,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舉措,是有效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作用的重大制度創新。
“下一步,將加強與各地區、各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抓緊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和監管規則,穩妥推動試點工作。”證監會稱,圍繞投資者知情權、分紅權、表決權等各項權利包含的具體內容、保障權利落實的制度安排、權利行使的方式和程序、權利受損後的賠償救濟路徑等,將提出相關政策安排和落實舉措建議,並具體落實在相關試點制度中。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