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王格羅斯曾經一手創立的世界最大債基PIMCO正經歷著風雨動蕩。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格羅斯離職僅兩天,PIMCO的資金流失規模達到近100億美元。隨後該公司的旗艦基金還遭到了多家機構的降級。
據Sanford Bernstein公司預計,格羅斯離職後會帶走PIMCO多達30%的資產。
而這些資金正加速湧入競爭對手那里,被華爾街稱為“新債王”的DoubleLine Capital的Jeffrey Gundlach稱,上周五該公司的資金流入規模創下年內最高,數以億計的資金流入該公司。
在離職事件發生前,旗艦基金已經經歷16個月的資金流出。
如果投資者信心崩潰,資金加速流出,PIMCO的根基都將會動搖。
而華爾街的字典里從來沒有“同情”這兩個字,只有弱肉強食和趁火打劫。
微信號走進華爾街(UWS)就認為,這次格羅斯的最牛跳槽事件,讓很多基金得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大規模套利機會,也使得我們有了一次絕佳的近距離觀察華爾街嗜血套利的機會。
因為在套利交易中,最簡單明了的機會就是知道市場的資金會往哪里走,中國的老鼠倉就是典型的案例,只不過那是非法的。
而合法的機會非常少,第一要是突發事件,第二規模要足夠大,現在就是這樣的一個時刻。
他具體分析如下:
為了滿足這些數百億(甚至千億美元以上)的贖回,PIMCO就必須拋售盤子里的債券。如果贖回是暫時的,那麽就只拋售流動性最好的產品,比如美國國債,以避免大規模拋盤帶來的折扣。但是這麽操作的風險在於,大量拋售流動性最好的品種以後,會使得持倉結構變得不合理。如果持續被贖回的話,會使得接下來的拋售的折扣作用反而更大,這個會產生某種惡性循環,越拋折扣越大,贖回也就越厲害,而更多的對沖基金們,或者競爭對手們,會跟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般,瘋狂蠶食PIMCO倉位里的重倉產品,以及流動極差的結構型衍生產品。
對沖基金或者競爭對手會充分分析PIMCO的倉位(本來就因為是業內老大而倉位極其受到大家的關註),去挖掘PIMCO已經控盤的產品,即市場的需求主要被PIMCO所吸收,PIMCO就是該產品的市場,像某些美國的市政債券。
據說PIMCO最大基金的8%倉位是意大利國債,西班牙與墨西哥國債都很重倉,這些都是對手們餓狼撲食的美餐選擇。另外,據說格佬也很相信中國的債券,但是因為人民幣非自由兌換貨幣,就通過衍生產品來做空中國的CDS(也就是看多中國的主權資信)。這些衍生產品流動性很差的,如果被迫成為拋售的對象,那麽競爭對手可以跟聖誕大甩賣的一樣,開心笑納折扣後的大禮。
當然,很多資金並不想這麽累,直接做空了PIMCO旗下的數個封閉式基金。根據下圖,PIMCO最有名的封閉式基金PIMCO High Income Fund,周五放量大跌後,周一繼續放量跌,就是被嗜血如癮的對沖基金稱火打劫的最好寫照。
而最開心的恐怕要數格羅斯了,因為沒有人像他那樣清楚的知道PIMCO的倉位配置,雖然現在Janus的規模還不及老東家的十分之一,但是集中火力命中要害,獲取巨額收益只是分分鐘的事兒。
目前,根據彭博的報道,PIMCO已經開始進行資產變現:
PIMCO的Total Return ETF周五準備拍賣超過1.7億美元的房利美CMBS(商業抵押擔保證券)。
一位交易員稱,你會優先出售流動性最好的產品,肯定不希望到最後被迫賣掉所有資產,我認為這些資產的銷路會很不錯。
所以,格羅斯前腳剛走,PIMCO就刪除了他在官方賬號的所有twitt。
要知道,金融的世界是很殘酷的。(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畢業後想要在美國金融業工作,成為華爾街的佼佼者?職業社交網絡Linkedin列出了美國金融從業者認為最好的25所大學。
Linkedin的創新方法是,找到在這個社交網絡上稱自己在金融業工作的人,然後按照他們念的大學歸類,然後按照畢業生獲得的職位好壞來為這些大學排名。
Linkedin的研究人員是這樣解釋這一方法的:
“我們先找到每個職業最好的公司,然後讓我們會員的職業選擇來體現一家公司工作的好壞程度。因為不是每個畢業生都對同一職業感興趣,所以只看最終在那個職業工作的相關畢業生才是公平的。例如,在按照‘投行’這一類別排名的時候,我們只考慮在投行工作的學校畢業生。”
根據Linkedin對會員信息的統計,金融從業者認為排名最好的25所美國大學如下。進投行最好的25所大學,可點此查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全球酒店巨頭希爾頓全球控股有限公司6日宣布,同意以19.5億美元的價格將曼哈頓最負盛名的紐約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 hotel)出售給中國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據稱,其收購價格也是美國酒店業史上最高成交紀錄。據計算,該酒店每間客房成交單價高達130萬美元。此前最貴的是黑石(Black Rock)以17.3億美元收購拉斯維加斯的麗都酒店(Cosmopolitan hotel),但該交易包括酒店和一間賭場。
希爾頓在聲明中表示,根據雙方協議,希爾頓集團在未來100年將繼續經營紐約華爾道夫酒店。希爾頓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hristopher Nassetta在聲明中說,很高興與安邦保險達成這一長期合作關系,這將確保紐約華爾道夫酒店在未來百年繼續成為這一品牌世界級標準的代表。
有消息人士說,在希爾頓啟動紐約華爾道夫酒店正式的營銷進程之前,安邦保險和至少另外兩家財團就搶先提出了20億美元左右的報價。
根據雙方的聯合聲明,紐約華爾道夫酒店將進行大規模重新裝修,以重現酒店的歷史輝煌。
巧合的是,1989年同樣是在這個月,日本收購美國資產達到高峰,當時三菱公司以8.46億美元價格買走洛克菲勒中心。不過隨後僅僅過了兩個月三重野康(Yasushi Mieno)接任日本央行總裁,立即提高利率壓制通貨膨脹,但過猛的市場矯正導致日本經濟泡沫自此破裂。
紐約華爾道夫酒店位於紐約曼哈頓公園大道49街和50街之間,是紐約地標性建築之一。1893年開始營業,是世界上最豪華、最著名的五星級酒店之一,見證了美國及世界歷史諸多重要事件,歷史上多位國家元首和世界名流曾下榻於此。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遺孀、美國總統胡佛曾將此選為永久居所。阿里巴巴的首場路演也在該酒店舉行。該酒店的基本房型價格在329美元/晚。
資料顯示,二戰結束後,1946年,美英法蘇4個戰勝國代表在該飯店簽訂了《世界和平協議》,盟軍代表曾在此簽署有關戰後協議。19世紀末,中國清代直隸總督李鴻章來訪時也曾下榻於此。
中國安邦保險集團2004年正式成立,是一家保險行業綜合性集團公司,股東包括上海汽車集團和中國石化等,業務涵蓋財產險、人壽險、健康險、資產管理、保險銷售等,總資產規模達7000億人民幣。(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國司法部檢察官Geoffrey Graber)
41歲的美國司法部檢察官Geoffrey Graber,被奧巴馬賦予追究華爾街在金融危機中犯下過錯的重任。他對下屬掛在口邊話總是:“盡快結案。”
過去一年中,全球最大的銀行向Geoffrey Graber繳納的罰款達到近370億美元。
在美國司法部與摩根大通、花旗以及美國銀行的數十億和解協議中,總檢察官Eric Holder,以及司法部第三號人物Tony West是臺前焦點。而在幕後正是,Geoffrey Graber悄悄鎖定一系列目標。
Geoffrey Graber喜歡把自己比喻成1992年影片《拜金一族》( Glengarry Glen Ross)中的房產銷售總監,由鮑德溫(Alec Baldwin)扮演的這個人物總是在催促銷售們迅速達成交易簽下合同。
他在私底開玩笑說,自己就像鮑德溫扮演的角色一樣總在催促下屬“要麽迅速結案,要麽走人”。
Geoffrey Graber的前頂頭上司Tony West告訴彭博新聞社:
“他明白這些案子的緊迫性,我們就像在冷戰期間核競賽,必須以極高的水準和速度完成,而他總是能勝任。”
2013年3月奧巴馬任命Geoffrey Graber負責追究那些在金融危機中濫發按揭貸款債券的金融機構。在此之前,美國司法部被嘲笑多年以來沒有向大銀行及其高管開出重磅罰單。
在Geoffrey Graber上任後的一年時間里,針對華爾街金融機構的罰單雪片般飆升。
高盛前合夥人,紐約大學Stern商學院教授Roy Smith告訴彭博新聞社:
“這正是(美國司法部)想要達到的東西,這無關公平不公平,銀行別無選擇只能接受。”。
Geoffrey Graber是加利福尼亞州本地人,他親身體驗到了樓市泡沫崩潰對普通美國人的沖擊。
他在接受采訪中說:“當我住在舊金山,回到洛杉磯時看到了房產泡沫崩潰的災難性後果。”
“我認識那些喪失房屋的人,他們就住在我的同一個街區,他們中的一些人就是我的朋友。”
Geoffrey Graber上任後在曼哈頓緊領華爾街的一幢大樓建立了自己的辦公室。他和自己的團隊曾經詢問了麥格勞·希爾公司(McGraw-Hill) 公司及其下屬的標普評級部門的20多名現任和現任員工,確認標普是否在評定按揭抵押支持證券評級時,為追求利益拋棄公正性。
2013年2月份美國司法部啟動對標普的民事訴訟,案件仍在審理之中。標普仍然全力抗辯,稱司法部發起訴訟是奧巴馬為報複2011年標普下調美國主權評級。
就在對麥格勞·希爾公司訴訟提交一個月之後,摩根大通、花旗和美國銀行這些大銀行又成為了Geoffrey Graber立案調查對象。Geoffrey Graber認為這些銀行在金融危機期間,購買了Countrywide Financial 和美林(Merrill Lynch)不良貸款,然後打包發售獲利。
去年11月,Geoffrey Graber終於完成了他任上第一宗大案件。美國司法部與摩根大通達成130億美元創紀錄賠償協議。
Geoffrey Graber說:“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過去銀行總說沒什麽了不起的案子,罰款算不了什麽。現在他們必須坐下來,認真面對他們面臨的訴訟。”
就在摩根大通願意支付賠償金的同一天,Geoffrey Graber告訴花旗放棄削減罰金規模的要求。
8個月後,就在美國司法部準備正式立案起訴之前,花旗同意支付70億美元和解。一個月之後美國銀行跟進,同意支付創紀錄的167億美元罰單。
包括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內,美國司法部還在與至少7家銀行進行談判。
彭博新聞社援引消息人士稱,現在Geoffrey Graber註意力正轉向銀行高管。美國司法部或起訴Countrywide聯合創始人Angelo Mozilo,以及其他幾名高管,以追加他們在加州濫發次級貸款的責任。
Geoffrey Graber拒絕就詳情表態,但是他曾表示:“最終將有人要為一切負責。”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十一期間,市場熱議的一件大事便是中國安邦保險買下紐約地標性建築——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 hotel)。彭博社專欄作家William Pesek因此驚呼:“對於中國買家來說,首先是華爾道夫,接下來是全世界。”
剛剛在紐約創下美國史上規模最大IPO的阿里巴巴,不久前還極其高調地在華道夫酒店舉行全球首場路演,而一夜之間,這座地標建築就易主中國企業。中國人的資金實力再一次令世人震驚。
William Pesek發文稱,這不禁令其回憶起日本上世紀80年代在發達國家資產市場瘋狂“掃貨”的情形。當年,日本人買下了加州卵石灘高爾夫球場、紐約洛克菲勒中心、雷諾阿和畢加索的傳世名作……
如今,日本人的“瘋狂購物”才過去沒多少年,中國人又撲了過來。然而,這卻引發了海外憂慮。William Pesek認為,中國人的海外資產購買潮可能更具破壞性,更令人不安。
William Pesek寫道:
部分問題包括美國針對中國的獨有政策。多年以來,美國都要求人民幣升值。而自從2008年9月以來,人民幣也升值了11.4%。顯然,更昂貴的人民幣意味著更廉價的美國產品,尤其是美國的房地產。大批中國人奔赴香港、溫哥華、紐約、悉尼買房置業,不但推升了當地房價,也導致當地居民對中國人的怨恨越來越多。
可是,匯率卻不是唯一的問題。日本人當年在美國大肆買樓反映出一種傲慢:高調的交易帶來的更多是公眾宣傳效應而非利潤。中國人比當年的日本人更加有錢,在政府主導下,中國希望主宰新的市場。
此外,中國人還認為,購買已有的海外資產要比自己創建一個世界級品牌容易得多。比如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即是如此。
日本人在上世紀廣泛出擊四處購買美國資產令當時的美國議員們驚呼:日本將殖民美國。中國也可能讓人感覺在大舉進攻美國。
不用說,這不會輕易停止。而美國政界的擔憂已經阻止了商業交易的達成,比如中海油試圖在2005年收購美國老牌石油企業優尼科(Unocal Corporation),但最終未能如願。不過,包括華爾道夫酒店被收購在內的數樁商業收購案例成功獲批,更多此類並購案正在不可避免地獲得批準。
華盛頓必須抵制地方保護主義,盡管欠發達國家也存在的保護主義令人憎惡。但即便如此,現在也是時候詳細區分哪些公司可以被批準購買美國資產,而哪些公司需要拒絕,以及理由是什麽。那也將包括對“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給出更為準確的定義,以此確保劃分標準的合法性。美國也應當要求海外出資方提供關於國外資金來源的更多細節。
然而,無論愛或不愛,中國的對外擴張終將觸及美國的所有領域。美國準備好了嗎?我沒看到任何證據能表明美國可以說YES。(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北京時間今天淩晨,美聯儲公布了FOMC9月貨幣政策會議的會議紀要。紀要提到,最新調查結果顯示,華爾街的大銀行預測,即使美聯儲開始加息,也“有相當的可能性”在首次加息後兩年內再將利率降至零。
上述FOMC會議紀要提到:
參加一級交易商最近調查的受訪者預計,首次加息後兩年內,聯邦政府基金利率有相當的可能性回降到零下限。
由於投資者可能預計利率會如此之低,市場預期的聯邦基金利率軌跡可能低於FOMC多數成員對適當政策的評估水平。
在此有必要回顧下近幾個月這類美聯儲調查的結果,因為它可以體現華爾街大機構的預期怎樣變化。
今年7月的一級交易商調查結果顯示,大銀行預計,到2016年年底,聯邦基金利率等於或低於0.5%的可能性僅有4%。
到了9月調查期間,調查提問已經直接涉及,有無目標聯邦基金利率在加息後兩年內再次跌回零的可能。如以下截圖所示,有的問題是以聯邦基金利率並未跌回零為前提的:
而今天公布的FOMC會議紀要更是直接挑明,華爾街的大銀行——美聯儲的一級交易商對未來利率的預測更加傾向鴿派,因為即使美聯儲開始加息,首次加息兩年內還有“相當的可能性”回落到零。
前彭博觀點的經濟與金融市場的專欄作者Matthew C Klein由此感嘆:
大家對美聯儲聲明里說超低利率會“相當一段時間”保持低位的關註可以降溫了,現在美聯儲釋放的最新謎題是,一旦美國經濟重陷衰退,美聯儲有多少“相當的可能性”要被迫回到超級寬松的老路上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揭露高頻交易而聲名鵲起的美國著名金融作家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近日再次向華爾街開炮。
這一次,他在Bloomberg View的專欄中,列出了在華爾街工作的種種“職業危害”,指責華爾街人是假裝什麽都知道的江湖騙子。他還表示,他們無法對任何人投入真實情感,而且從不質疑或挑戰現行規定。
劉易斯稱,在金融業,人人都感覺需要假裝懂得比會做的更多,至少一開始都是這麽想的。但是最後,基本上整個華爾街都在假裝知道那些他們其實根本不懂的大學。他沈思道,在這個行業里,運氣比技能更重要。
他在文中寫道:
華爾街賣的大部分產品與其說是工程計算的結果倒不如說更像是提供猜硬幣的預測服務——除了人們不會覺得猜硬幣有任何技術含量罷了。
華爾街的金融師們將“驚奇地發現很難”對任何人投入“真情實感”,“大金融公司里的絕大部分人擁有的主要關系並非和雇主,而是和市場”,劉易斯如是寫道。
在華爾街巨頭工作的人並不對他們所在的公司抱有長期的信念。就算現在的公司跨了,他們總是可以在另一家公司從事同業的工作——只要他們還維系著在市場中的“高度”。
然而,維系這種高度實際上意味著放棄一切:
我們的金融業最顯著的一個特征就是它是多麽激烈地抵抗那些有用的、具有破壞性創新的企業家精神。在經濟的其他行業,這種精神是它們立足的根本...嚴格做到合規、不抵觸對於一個真正雄心勃勃的年輕人來說無疑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很顯然,政府缺乏在金融業推行深刻變革的能力。
不過,他也承認,這些問題並不意味著華爾街將無立足之地,因為它做到了兩件矽谷無法做到的事兒——沒有創新也能成功和為名校精英們提供他們夢寐以求的東西:確定的社會地位。
他寫道,在現實世界中,說“我要去高盛”就如同說“我要去哈佛”那樣。(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得益於債券和外匯市場波動性的複活,大投行們交易收入普遍回升,而最大的贏家是高盛,與一年前相比,高盛的固定收益部門(FICC)的收入同比暴漲了74%至22億美元。這一增幅將美銀、摩根士丹利、花旗和摩根大通遠遠甩在了後面。
縱向來比,高盛今年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去年三季度FICC的收入同比下滑了44%。
上月華爾街見聞文章援引瑞銀與Wealth-X評估網站聯合發布的2014“百萬富翁統計”報告數據稱,去年全球超級億萬富翁2325人,僅286名女性。這相當於,全球1%的人擁有40%的全球財富。
Wealth-X新近研究還有一個勵誌的發現:60%的億萬富翁是白手起家,27%的億萬富翁致富是憑借再投資繼承的財產,因為繼承巨額財產而成為巨富的億萬富翁占比僅有約17%。
Wealth-X的報告指出:
“即使不是所有的行業,在大多數行業也可以找到獲得巨大財富的機會。可是,某些行業擁有對造就億萬富翁特別重要的資源。”
據Wealth-X總結,以下是五大億萬富翁最多的行業。
如以上圖表所示,億萬富翁最多的行業是金融、銀行與投資,占比達到19.3%。其次是跨行業的綜合性集團,占比12.1%。房地產、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和紡織服裝及奢侈品的比例分別為7.1%、5.0%和4.9%。
以上統計中億萬富翁占比第三位的房地產業也曾是中國內地首富頻出的行業。不過,上月最新出爐的胡潤百富榜顯示,誕生了新晉首富馬雲的互聯網與IT業成為新的“造富”搖籃,榜單前十名中,一半出自這個領域。而房地產大佬受到行業不景氣的影響,前十名中僅剩下2位,比去年減少了4人,楊惠妍、許榮茂和許家印都被擠出前十。
對於為何跨行業的綜合性集團也會大量誕生億萬富翁,Wealth-X解釋說,這要歸功於全球化,億萬富翁越來越趨向於經營多樣業務的跨行業的綜合性集團。在拉美、亞洲、非洲等新興市場,這種趨勢尤為明顯。
所以,Wealth-X的報告告訴大家,要想得到更多成為億萬富翁的機會,要麽去華爾街,要麽去新興市場。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應聘華爾街金融工作時,也許最令人緊張和腎上腺素飆升的環節就是面試了。
江湖上總是流傳著一些關於面試的恐怖故事,網絡上傳播的面試官提出的問題也可能會令你覺得自己是個傻瓜。
幸運的是,傳說就是傳說,高盛則在自家的官方網站上專門開辟了一個職業博客版面,告訴大家真真切切的面試招數。
NO.1 記住:面試意味著考官會判斷你是否適合公司
面試是用來測試你是否具備足夠的技能和經驗,看看你是否對工作有主動性,衡量你是否與企業文化相契合,以及,公司對你來說是否是一個好的選擇。
NO.2 在真正進入面試現場之前,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好好想一想:你為什麽想要它?
哪些工作經驗和技能會令你成為這個職位的最佳人選?
你的優勢和劣勢分別是什麽?
你有必需的技能和工作忠誠嗎?
你怎麽知道自己真的想要這個職位?
NO.3 之後,你需要精巧地講述你的故事,令你的面試官與你產生共鳴
一旦回答了所有上述問題,說明為何你是這個職位的最佳人選,接下來你就應當有技巧地講述你的故事,目的就是讓面試官與你產生共鳴,以便加強對方的“你太適合這個職位了”的感覺。
NO.4 為了做到最好,你需要清清楚楚地了解自己
為了準備面試,你需要清楚自己在簡歷上寫了什麽,想好你的“賣點”,並不斷地練習以最自然的言行舉止談論這些。
你應當強調你的某些經歷,尤其是那些能夠證明你的領導力、團隊合作技巧、任何專業技能和學術成就的經歷。
NO.5 確保你真的理解你將把自己帶向何方
面試者最大的錯誤就是他們並非真的清楚自己申請的職位究竟是什麽。
然而,你不需要知道這個職位的每一個細枝末節,但你必須傳達出“我知道我申請的職位究竟是做什麽的”這一點。
你可以在互聯網上搜索與這個職位相關的信息,了解與其有關的行業新聞。
NO.6 第一印象也很關鍵
心理學所稱的“第一印象”真的很關鍵。
假如你是華爾街面試官,當一個人出現在你面前的前幾秒內胡子拉碴,目光遊移,一身運動裝或者夜店裝,要麽胸前印個海綿寶寶,你也許會懷疑他走錯了房間。
適合你所申請的職位,不僅僅要讓面試官覺得你的內在比較契合,得體的外表和舉止也能為你加分。畢竟,你申請的職位並不能讓你在家SOHO。
NO.7 知道面試官的名字
記住別人的姓名也很重要,尤其是你的面試官的名字。
NO.8 知道你的簡歷
看看以往那些別人的面試,這些資料都是開放的。你可能會認為需要先“預演”一遍。這種面試會讓你的面試官更好地了解你,同時也更好你評估你的表達技巧。
在面試過程中,你很可能會被問到你的課外活動,以及你對所申請的職位有哪些了解。這種時候,記得要作出清晰簡潔的回答,內容要與職位相關,突出重點和你的優勢。
NO.9 準備好談論你的工作經歷
高盛通常會做一些行為面試,這通常是評判能力的面試。
在這類面試中,你以往的工作經歷將會被用來評估它對你未來的職業表現有多大的幫助。比如你可能會被要求描述以往你擔當負責人的那些職業經歷,或者在團隊協作中的經歷。
你需要提前準備好相關的事例,千萬記得要突出自己突出的技能。
NO.10 準備好閱讀並分析案例
有些面試會包含案例分析,這就是你表現自己的時候了,之後你還要討論如何解決案例中的問題。
你可能聽說過,有一個面試官問到:你如何統計曼哈頓的井蓋數量。當然,他不會期待你當場給出答案,但他希望看到你是如何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這是評估面試者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力的好方法。這里可以看看另一篇文章《高盛如何尋找“會思考”的求職者》
NO.11 如果你希望,那麽可以在面試結束後發一封簡短的感謝信
當然是電郵,早就是E時代了。
發送感謝信是一個很好的行為,但這不是必需的。不過,寫信會花一些時間,而打電話則可能令人尷尬或者不太方便。
NO.12 有一些網站可以幫助你做一些面試準備
www.gs.com/careers
Annual report/ Periodic reports
Employees/ Alumni Network
Recent press articles
Attend information sessions
Financial news sites such as the Financial Times, Wall Street Journal and 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