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不讓投機主導市場
1 :
GS(14)@2016-02-15 02:15:51【明報專訊】人民幣匯價持續波動,上周五離岸人民幣匯價一度急升逾300點(1美元等如10000點子),收報每美元兌6.5084人民幣,據交易員稱這次央行並沒有插手干預;在岸人民幣假期前在6.57水平。對於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時強調,人民幣不存在貶值的基礎,未來匯率改革的趨勢是堅定不移。
「匯率改革堅定不移」
周小川日前接受《財新網》訪問時談及人民幣貶值情?,他表示:「人民幣匯率改革方向仍舊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又稱,未來匯率改革的趨勢是堅定不移的,希望能在 「十三五」 期間在匯率改革方面能取得長足進展,方向是更加依靠市場力量決定價格,實現更有靈活性的匯率。
稱外匯管制屬造謠
對於近期傳聞中國實施外匯管制,周小川稱:「最近有人說中國要實施這樣那樣的外匯管制措施,其中有一些明顯是謠言,用來在普通居民和一般貿易商中間製造恐慌情緒,以配合造謠者所下注的投機盤。」他稱,任何不當管制都會給實體經貿帶來不便和困擾,反倒會影響信心和國際收支平衡;他又強調,不會給投機行為主導市場情緒。
談到數位貨幣以及數位人民幣問題時,周小川表示,央行早就開始研究數位貨幣,數位貨幣發行、流通體系的建立。他認為,數字貨幣必須由央行來發行,數位貨幣的發行、流通和交易,都應當遵循傳統貨幣與數字貨幣一體化的思路,實施同樣原則的管理。央行發行的數位貨幣目前主要是替代實物現金,降低傳統紙幣發行、流通的成本,提高便利性。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14/news/ea_eab1.htm
八十後投機客:進擊的250日線
1 :
GS(14)@2016-07-17 16:00:10恒指上星期四終於升穿250日線,對上一次跌穿250日線已經係大時代完結,7月大跌之後嘅事,而喺250日線樓下經歷咗足足236個交易日之後,終於有機會再一次上穿250日線!250日線一直被視為牛熊分界線,升穿或跌穿往往代表轉勢,或是正式踏入技術性牛市或熊市。自2000年以來雖然有不少短暫升穿或跌穿250日線的假突破,但那些假突破大多是一個大型趨勢(高於或低於250日線200個交易日或以上的趨勢)之後轉向或延續趨勢的整固時期。由於支持或阻力並不是單單的一個點,而是一個範圍,故此250日線附近的整固,某程度上反映250日線的確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或阻力。不包括今次,自2000年至今,恒指總共有三次在突破250日線下完成一個大型趨勢,分別是:
08/02/2001至30/04/2002
共292個交易日,跌穿當日收市價為15909點,比跌穿250日線收市價最多跌過43.8%。當恒指於2002年5月2日升穿250日線後,恒指在250日線樓上企穩了18個交易日,之後恒指最多比升穿250日線當日收市價高出1.65%,不過之後未能延續升勢再度跌穿250日線。
29/05/2002至02/06/2003
共252個交易日,跌穿當日收市價為11430點,比跌穿250日線收市價最多跌過26.4%。當恒指於2003年6月3日升穿250日線後,恒指在250日線樓上企穩了足足232個交易日,之後恒指最多比升穿250日線當日收市價高出44.14%。
23/05/2008至18/05/2009
共241個交易日,跌穿當日收市價為24714點,比跌穿250日線收市價最多跌過55.43%。當恒指於2009年5月19日升穿250日線後,恒指用了6個交易日的時間整固,當中更曾經下穿250日線,但之後於2009年5月27日再度升穿250日線,更迎來了229日的升勢,比升穿250日線當日收市價最多高出28.28%。總括以上數據,可以考慮在250日線附近嘗試建倉,並以250日線下5%作為止蝕,因為從歷史上看來,若然真的觸發技術牛市,即使回調至250日線下,其深度亦不會多於5%,若然成功博中,其回報十分可觀,隨時可達兩成以上,十分值得,不過緊記要嚴守止蝕和做好資金管理。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17/19697805
別做扮投資的投機者 盧志威
1 :
GS(14)@2016-08-09 07:47:422016-08-04 HJ
一些海外評論文章指日本央行這次放水意外地保守,是擔心日央行的資產規模超越美國聯儲局,所以不肯「直升機式撒錢」,市場大失所望,令日圓兌美元有升穿100之勢。市場人士突然意識到量寬政策是有盡頭的,至少在心理上,日本政府似乎不願意7月的議息令日央行規模「超美」,導致日本國債價格近日急跌。
國債負息 買家分三類
當國債進入負利率區域後,買家只餘下3類人,包括政府QE買盤、想從政府買盤中獲利的投機者,以及自稱投資者,但負利率債不能收息,故他們只是見債價升而買的「扮投資的投機者」。
債券市場肯定存在泡沫,不會有人真心持有負利率債券直至到期日,有任何風吹草動,神經都會被觸動,引起沽售壓力,日本國債就是一個演習。
利率會否見底的關鍵在於泡沫可以吹到多大,人心有多不穩,今次日央行可能為市場進行了一次演習,假如量寬不再加碼,後果會如何?在連鎖反應之下,高息股和公用股立時下跌,所以高追的「扮投資的投機者」要小心。
量寬政策製造出來的泡沫,已經蔓延到A級企業債,例如Johnson & Johnson兩隻歐洲企業債的收益率,已經分別跌至0.2%及-0.06%。歐洲大公司如BMW、西門子甚至名牌LV的母公司LVMH的歐羅債也炒至負利率。筆者認為,整個世界的經濟已進入量寬無效時代。
箇中關鍵是大公司進入央行買債的雷達,它們得到零息融資渠道後,雖然盈利上升,惟經濟環境困難,找不到新生意,最多是用近乎零息成本去收購,例如Softbank天價買入ARM,Softbank債券在日本的收益率不會超過1.5%,即是說只要收購的回報超過1.5%便有賺,而且背後還有日本政府撐腰,發債不怕沒人買;因此,任何天價對Softbank都是「合理投資」。
又例如中國有很多大公司近年積極到海外收購,一方面想減低人民幣資產的比重,另一方面想借助流動性泛濫進行套息交易。當全球都推行量寬政策谷起大公司,中小企面對資金面不平等的競爭,下場不是被收購,便是在價格競爭中被逼死。
量寬騙局 鋤弱扶強
這批大公司獲得納稅人的量寬扶持,但不為經濟出力,只會收購合併谷大公司,逼死中小企,然後內部派發豐厚的人工和花紅,情況猶如金融海嘯前的投資銀行,只是把發行衍生工具換成收購,賭贏了就歸自己,賭輸了就歸政府(納稅人)。長遠來說,只會愈搞愈差,日本長期實施量寬政策,最終又得到什麼?
目前這場量寬騙局未被大眾和輿論拆穿,所以可暫時繼續玩下去,普通人會被迫繼續因為「錢多」而投資,但上車易落車難,究竟這場遊戲可以玩到幾時?無人說得準,惟有每天睡醒都跟自己說一遍,不要被眼前的景象蒙蔽,在高位因貪念變身「扮投資的投機者」。
#盧志威 #港股分析 #鴻鵠財誌 - 別做扮投資的投機者
八十後投機客:情越移動平均線
1 :
GS(14)@2016-08-14 14:15:31最近全城皆在談論黃金交叉,把大家的注意聚焦在恒指,但事實上恒指的升幅近期卻相較國指落後,甚至以成份股計,之前升市龍頭本地地產股在RSI超買之後,亦沒有了之前的強勢,只有波幅而非升幅,遠遠落後國指,而原因正正在於國指最近發生了鮮有被坊間提及的凌厲技術走勢。
事實上,國指在8月8日正式升穿250天平均線,比恒指遲了足足18個交易天,接近一個月時間,故此最近來說國指比恒指較強勢亦是十分合理,一來因為追落後,二來在升穿250天線之後急速拉高指數可避免大眾跟風,要跟亦要付出更高成本,若是假突破大戶亦能在較高位派貨。了解國指較強勢原因之後,面對升穿250天線,我們又可以如何部署呢?有留意《蘋果日報》呢個專欄的朋友應該記得,一個月前我曾在此寫過恒指升穿250天線之後的部署,其實是次國指亦十分相似,只是國指比恒指更為頑劣,因為在2001年之後(不包括是次,下同),共有147次升穿/跌穿250天線,同期恒指只有94次,可見恒指的確較為正路。可幸的是,國指的假突破大都捱不過5個交易天,而筆者執筆之時,國指已企穩250天線多於5天,在147次中只有52次,而恒指也只有49次,可見國指企穩250天線多於5天已經大大把值博率提升。在專注分析國指升穿250天線且企穩多於5天的數據中,不難發現最差的情況只有2種:其一是跌穿250天線,趨勢結束,那麼十分簡單,便是離場;其二,企穩250天線樓上,但回調低至升穿250天線,亦即策略觸發點當日的收市價以下一定百分比,例如在2009年5月4日,國指收報9641.91,升穿250天線9531.11,但到了2009年5月14日,國指收報9448.53,低於5月4日當日收市2.01%,但當時250天線已下調至9381.93,所以收市價依然高於250天線,策略理應繼續持有,不過歷史數據話我哋知一個更安全玩法,便是一個真.升浪如不跌穿250天線,但跌穿策略觸發點,歷史最差只試過回至升穿當日收市價2.01%,以今次為例,最差理應只回至9000點左右,多給點預算,可考慮定在8900點止蝕,而要增加值博率,最近亦見國指RSI超越70,故此,可考慮待指數回調至9276點附近開倉,用以上策略止蝕,博一大浪。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4/19735064
八十後投機客: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
1 :
GS(14)@2016-09-25 10:19:39在9月12日恒指大插800點當日,筆者曾於廣播媒體中提出,恒指出現了一個形態為第一交易日企高於RSI70,之後一個交易日跌多於2%,不計是次,歷史來看只出現了12次,當中有8次於其後十個交易日,最高價格比形態中第二交易日收市價高出超過4%,該8次中只有2次於其後十個交易日,最低價格比形態中第二交易日收市價低出超過2.5%,於是當指數在形態出現後低於形態中第二交易日收市價會是比較值博,即使用形態中第二交易日收市價入市,只要定下2.5%左右止蝕亦可。此一形態可以視作指數在資金急速買入形成超買之後,恒指作出急速食糊盤,同時為各類指標給予回歸常態的動作,而由於之前做出超買反映有不少絕非散戶的資金入市,該等資金即使要逃出,亦會比較有秩序,於是在超買後急速的回調,反倒可視為短期調整而毋須急於轉為太淡。始終專欄有時間性限制,故無法為各位讀者提供最即時看法,不過此一指標至此仍有參考價值,其一於此形態出現後最高位已比9月12日(形態中第二交易日收市價)高出3.3%,已非常接近4%,再博向上值博率已經減少。另外,即使指數做出最壞打算,比形態中第二交易日收市價低出2.5%,即於下星期二收於大約22700點左右,本月依然會引發另一月線圖形態。如果留意恒指月線圖,現價來計,恒指MACD剛在0以下做出了牛叉,即MACD(12,26)升穿其EMA(9),做出快線穿慢線,而Divergence由負轉為正,而MACD在0以下做出牛叉一向被認為是反彈訊號。由於2001年7月至2004年2月取走33個數據作計算MACD之用,所以恒指數據只有2004年4月至今。當中只有2次恒指MACD在0以下做出了牛叉,分別是2009年7月及2012年10月。如果單看出現訊號後一個月的收市價和出現訊號該月的收市價作比較,2009年當次是下跌了4.13%,而2012當次是上升了1.8%,看似沒有特別明顯結果,可是如果留意3個月後的走勢,會發現2009年當次3個月後的收市價比出現訊號該月的收市價上升了5.7%,而2012該次更上升了9.7%,看來仍是不錯的反彈訊號。雖然此訊號發生次數較少,但始終是月走勢,把短期影響大多攤平,所以仍可作入市參考,前提是不必急於建倉,可待指數跌低於形態出現的收市價再入市,提升值博率,以及一旦恒指月線MACD的牛叉轉為熊差,便要做出撤退準備。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25/19780731
八十後投機客:吊癮
1 :
GS(14)@2016-10-10 04:26:04當年讀經濟學之時,曾經讀過一個三元悖論(Mundellian Trilemma),指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做到資本自由進出、固定匯率及獨立自主的貨幣政策。而當考慮入市策略之時,我們依然要在交易中的鐵三角──勝率、盈虧比和頻率中作出選擇。當然,最理想的是高勝率、高盈虧比和經常有出手機會並不斷把資金複利增長上去的策略,可是此等策略應該是市場中的香巴拉,現實中若有某人能發掘出此等策略,應已超越巴老和索老成為金融界風雲人物。既然不能三者全得,我們考慮策略之時,只好最大化其中兩者,比如指數升穿250日線便是勝算較高,一旦中邊上望空間龐大,即使錯誤,亦很快可以止蝕離場,達至高盈虧比,可是升穿250日線的次數實在不多,所以這策略要放棄的便是交易次數,令增長減慢。利用「本多終勝」的策略,用大量資金進行捱價,即使輸掉兩、三成資金亦在所不惜,捱價直到有盈利,這樣放棄盈虧比,則勝率可以提高,因為始終不認輸,這等策略的風險便是一旦錯誤,或是爆倉,隨時損失慘重。一些趨勢策略如MACD牛叉則是可以提高盈虧比,因為抱着順勢而為的心態,一旦中邊,應持有倉位直到趨勢改變,往往回報不俗,但必須堅守止蝕,減少錯誤時損失,如此一來即使勝率少於50%,仍然可以提供不錯回報,如果用日線進行交易,和套用於不同股份和市場之中,非常容易找到出手機會,往往可以不停重複,盡用資金。講咁耐,恒指現貨及期貨在現階段正正收在最吊癮位置,其MACD十分接近牛叉,如果策略中包含front run元素,想博其做出牛叉,中邊的確可以提供更大回報,但勝率則會減少,而且可以立即出手,但是在指數仍在23200至24000的長方形走勢之中時,等待MACD真的做出牛叉之時,付出一點盈虧比,而提高勝算,忍一忍手不大幅加倉,可能更為安全。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09/19795123
曾淵滄:看錯重陽後市 投機客再上一課
1 :
GS(14)@2016-10-14 06:30:14【明報專訊】港股在重陽節日後股市高開,但是很快地就下跌,跌幅很大,10月11日那天,一口氣由高位下跌600點才反彈,10月12日及13日再跌,由高位計算恒指下跌約1000點。
這一輪的跌市,原因眾說紛紜,沒有一個特別強的理由,有人說是因為人民幣貶值所導致,有人說因為美國加息預期升溫,有人說是重陽節前適逢內地黃金周,股市休假,不少香港的炒家炒高港股,希望內地開市後北水南來買股才趁高奪利,結果套利不成被迫斬倉。
人幣貶值美加息 不似跌市緣由
理由眾多,應該說每一項理由都有些道理,但並不強。若說人民幣貶值會引起港股下跌,那麼前一陣子港股上升,大量北水南來時,市場解釋是北水南來因為人民幣貶值而來,內地資金南下香港買股可避開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可見人民幣貶值到底對港股是利好還是利淡?不同時候竟有不同的結果。因此說人民幣貶值導致港股下跌的理由並不充足。
如果說美元加息預期升溫導致港股下跌,那麼,港股就應該緊跟美股,但是10月10日美股上升而緊接着的10月11日港股下跌,10月12日美股從低位反彈而緊接着的10月13日港股一開市就跌,並在上午時段擴大跌幅。
因此,理由比較充足的應該是港股在重陽節之前累積了太多升幅,太多短炒孖展客期望重陽節後股市高開以獲利,獲利不成只好斬倉,有人早一點斬倉,有人遲一點斬倉,導致股市大跌,一跌再跌。
說不上「大跌」 未脫離上落市格局
不過,說股市大跌也不算很正確,至今為止,恒指跌幅也只是3%至4%之間,而且每天都有恒指成分股逆市上升,可見,此次的下跌,只算是上落市,恒指今年初跌至18200點後開始回升,升至5月份就進入一段頗長時間的上落市,上落市的主要效果就是通過又升又跌,而且幅度頗大來趕走短炒投機者,短炒者見升買,見跌賣,結果一連數次皆是高買低賣,輸了錢退出股市觀望,然後於7月份又再高升,升至9月中恒指於24000點遇上阻力後,又開始了另一場上落市,準備淘汰7月份之後高追的投資者。
我認為面對上落市,最重要的事是保持心情平靜,手上的優質股千萬不好被震走,看看自己的往績,如果自己不是真正的高手,你肯定不是大戶的對手,不要試圖投機短炒。
大學教授
[曾淵滄 滄海明珠]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490&issue=20161014
八十後投機客:淺談MACD
1 :
GS(14)@2016-10-24 04:19:53踏入十月之後,原來熱烈的市場氣氛不禁跟隨天氣冷卻了一點,月頭恒指還做出想要破頂之形態,令MACD線在0線上頃向做出牛叉,不過一如上期專欄所言,與其front run不如一於等待確認才出手較安全。而於10月19日,恒指的MACD已由正負,雖然不是一個特別值得出手的訊號,但當中意義仍然不可不察。
MACD全名為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顧名思義是指移動平均線的收斂和擴散,即是用兩條移動平均線相減找出其中的差距,決定之間到底是收斂還是擴散,但是發明人認為用簡單的移動平均線不能反映最近期的股價變動,所以選擇用指數平均線,但其背後的意義仍然不變,依然是反映期內的平均成本。而MACD最基本的設定便是12天和26天之間的差,反映12天和26天買貨者平均成本間的差距,但是這個差距如何定為大還是少呢?於是就和最簡單決定股價高低的方法一樣,用平均法作比較,把過去一段時間的差距再平均一次,便可得知現時的差距高於還是低於過去一段時間,這樣便知差距是大是少。套用以上邏輯於現在恒指日線圖,MACD踏入負數,但過去一星期0線在附近徘徊,反映過去一星期12天平均線和26天平均線重叠,即短線入市者(過去12天)的平均成本接近較長期入市者(過去26天)的平均成本,即較長期入市者已經無太多的優勢,此舉雖不至於必然引致下跌,但反映市場已處於均衡狀態,快將出現趨勢。加上現在股市已開始炒到中小型股,大價股除個別板塊如油股外,都已開始轉弱,所以密切留意如果恒指向下突破23000即上星期低位之時,勢必拉低MACD形成一個下跌趨勢,那時就要小心,現階段始終是待變拉鋸,不必急於做淡,較安全的打法會是在中小型股之間打一打游擊戰,一擊即中,不中即走,減少大價股的比例,除非MACD向上做出牛叉再重新加重大價股的比例,若指數向下突破加上MACD向下拉闊便可部署淡倉。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3/19809176
八十後投機客:兩倍速爭凳仔年代
1 :
GS(14)@2016-11-21 00:01:29特朗普贏出當天早上,廣大市場都認定這是黑天鵝,連一向成熟的道指都在場外交易時間跌近5%,可是在之後的廿四小時內,整個形勢極速反轉,美股在開市時段更倒升賀一賀新總統,而港股亦於翌日裂口高開收復大部份失地,這一快上快落對我們了解市場之後走向帶來了兩個啟示。第一個可能性是特朗普當選,市場由始至終都沒有當成黑天鵝,在希拉莉爆出電郵風波後,特朗普亦曾經領先,而且在脫歐一役後,市場對於看似小機率的勝利並非沒有預算,而從美國VIX看來,早在10月25日便早有人開始對沖手上組合,已經預備小機率事件出現,既然早有預備,又何以稱得上黑天鵝。而即使特朗普當選,作為一名富商,可見有一定經營能力,上任美國總統之後,未必會如外界所料,玩殘經濟,最多只是對某類板塊或措施有所側重,難估的地方只會是大家都知他言行不一,到底他的實質措施會側重何處,有多少宣言會反口,所以該初步的恐慌並非於整個市場,只限於個別板塊,之後市場兩極化情況應會越來越嚴重,在資金有限的市場中,塘水滾塘魚,爭凳仔搵啱板塊變得比估指數更重要。第二個可能性是市場在吸收了多隻疑似黑天鵝的經驗值後,升咗level,成為一隻兩倍速的怪物,在極速消化特朗普當選消息之後,特朗普的施政其實似有還無,稍有提及基建、放鬆銀行監管之下,資源、基建、金融等板塊可以用一步到位形容其升勢,稍有放鬆、慢了入市基本上得個睇字。但這個兩倍速可以話係雙面刃,相信大家都見慣政客由上台時的民望高峰到市民開始懷疑其能力的走向,當市場行緊兩倍速加上無人猜透的特朗普思維,原本的特朗普主題可能來得快,完得快,更快步入令人懷疑的時期,因兩倍速而overshot的特朗普主題將面臨壓力。最近應受壓於特朗普貿易保護主義的航運股,反而鹹魚翻生,被PMI回升之力推高,可能兩倍速市場對特朗普的懷疑已開始發酵。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20/19839310
八十後投機客:你的名字 我的股票
1 :
GS(14)@2016-12-04 17:22:22第一次接觸新海誠導演的名字,是在2007年《秒速5厘米》這一部動畫,已經被他用短信側寫男女之間的思念、若即若離的情感深深所吸引,也許是因為筆者自己是一名真毒男,或是剛接觸到新海誠時正值寂寞的十X歲,總覺得新海誠所執導的電影動畫帶出對感情中的單戀、無奈、疏離和寂寞刻畫得十分到位,他的動畫突出,除了畫功和題材之外,絕對是因為他對心理面的深入了解,令觀眾產生共鳴。最近一部《你的名字》,可以說是紅爆日本,其中失之交臂、回憶、遺忘等元素更是觸動人心,但當中最令人窩心的絕對是男女主角確信不用言語,只要他們一見面便能認出對方,到底是甚麼令到男女主角在短短時間墮入愛河,更有如此強大的bonding,那相信是新海誠成功的因素之一,便是能夠易地而處,了解對方的想法。男女主角間交換身體,經歷對方的日常生活,又分享自己的生活,如同以往交換日記一樣,向對方坦蕩蕩表現自己最私隱一面,可以如此易地而處又怎會不產生感情,同步雙方思維。如果觀察成功的股票大師,同樣會發現,易地而處,將心比心,絕對是重要的成功條件。奉行價值投資的畢菲特,要了解到公司的業務會是未來潮流所需,首先已經要了解市場消費者心態,之後他着重公司管理層,更是要察人於微,了解管理層心態是否能令公司成長。着重投機的索羅斯之成名作,更是反身理論,若然不了解大眾心理行為,如何敢於跟從泡沫,但又保持理性,在泡沫爆破前離場呢。要數技術分析,更是對市場心量的側寫和刻畫,總括和量化市場行動背後的原因。即使要數香港至愛的財技股亦一樣,即是滿足殼股條件,背後金主,莊家亦是決定性因素。人的心理才是對股票市場最直接的影響,所以訓練自己可以易地而處,了解其他人心理十分重要。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04/1985405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