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題籽】土炮特技化妝 喪屍團出沒

1 : GS(14)@2016-10-29 13:23:22

【專題籽:胚芽故事】「Zombies Paradise」成員劉俊邦(Rex):「去年聽到有人說:『嘩!他們的妝容比主題公園更厲害!』希望大家會見到我們的努力。」下周一是萬聖節,奉旨搞怪嚇人,唔怕個妝唔靚,只怕嚇你唔驚。要扮鬼扮馬,有人選擇參考當紅電影角色造型,有人堅守信念只扮喪屍。香港自組喪屍團體Zombies Paradise成團五年,由最初只得四、五人自己玩,發展至今已有40個成員,年紀橫跨初中學生至父母輩,當中最引人入勝的,是其無師自通的土炮特技化妝。



「我們沒有修讀任何課程或學特技化妝,純粹是為興趣去做。」Zombies Paradise創團成員之一的姚葦瀚(Dicky)解釋,他們臉上的特技妝容都是看過一、兩套網上教學短片後領悟出來的,有人讚他們效果專業,但他們自覺還有可進步之處,「希望每年都有突破。」訪問當天,Dicky跟團員孔樂施(Samantha)用約兩小時化特技妝容,原本清秀可愛的Samantha頓變遭長螺絲貫穿臉龐的女僕喪屍,配上似是廿日沒睡好的黑眼圈妝及似笑非笑的神情,煞是可怕;Dicky則由健談男孩變身血肉模糊、牙齒外露、目無焦點的沉默喪屍軍人,如果獨自在夜間路上碰到他們,大概真的會以為自己闖進甚麼恐怖國度。


解放壓力 妝後變另一個自己

別以為這些恐怖妝容所費不菲,放眼化妝枱,最「專業」的只有一瓶嗅上去帶鹹魚味道的乳膠及數十顆像真度極高的道具牙齒。「其實我們用的主要材料都很簡單,都是些棉花、紙巾,也不是很高成本。」另一創團成員謝尚哲(阿哲)笑道。看他們拿着一盒盒自製的傷口凝血往面上塗,逐層逐層建起似被活生生撕開半張臉的創傷,便知道整個過程最具挑戰性的不是資金充裕與否,而是心思和耐性夠不夠。見坊間化一至兩個傷口的簡易喪屍妝工作坊動輒數百元,他們最希望的是把這門技巧傳揚出去,讓大家高興。「因為好玩,希望讓這件事情更普及,也不希望扮喪屍這件事變得商業化。」事實上,團員只需付出材料費用便能加入,阿哲說最理想的是:「今年我幫你化妝,下年你幫人化妝。」把這股「屍毒」傳播開去。其實每次變身喪屍動輒也要兩個小時,香港人哪來這麼多時間?為何團員們卻玩得如此死心塌地、樂此不疲?「我猜每個人都有陰暗面,我覺得一年裏有一天讓自己放鬆是可以接受的,至少化了妝沒人知道我是誰,可以做很多平常不敢做的東西。」創團成員馬沛錕(馬仔)形容,戴上白色隱形眼鏡、穿上戲服後,自己就會自然代入喪屍角色,「在街上大叫或者不穿衣服也好,那天是不會有人理會你的,是最放鬆的一天。」原來他口中「不敢做的東西」,只是使出渾身解數嚇人兼順道過過戲癮。有人為紓壓,也有人享受尖叫聲帶來的莫名興奮。今年亦有參與主題公園嘩鬼表演的Rex,最享受抓住眾人眼球一刻,「一邊走,會發現所有人的目光都在你身上,那種滿足感和虛榮感是很大的。」主題公園的尖叫聲未夠滿足你嗎?「兩者最大的分別是,主題公園比較公式化,驚嚇位置和方式也有專人訓練,我們自己組團玩,扮演喪屍時少了許多局限。」這個喪屍團不只局限少,也鼓勵個人創作,Rex去年萬聖節帶上了一隻被掰開半顆頭顱、棉花上盡是血漿的電影《TED》熊仔到中環遊走,不只成為眾人焦點,甚至引來途人跟他搶奪,玩味甚濃,「你會看到香港人並非如新聞所說,每天上班下班然後回家躺着,每隔一段時間便去旅行,香港其實不是這麼悶的一個地方。」



所有會暴露在戲服外的身體部份也會畫上相應妝容,中了毒的紫色血管不可少。

自製的傷口凝血,半乾濕狀態跟爛肉的質感很相似。

喪屍團找來空膠瓶加工,搖身一變成喪屍專用的靜脈輸養液器皿。


先在肌膚上畫紫藍色的血管,再塗上白色乳膠,逐層鋪出假傷口。

乳膠層夾雜着數塊紙巾和棉花,製造凹凸效果。

道具牙齒要逐顆貼上,少點心機也不行。


完妝後的Dicky,渾身散發生人勿近的喪屍氣息。

本身在女僕咖啡室兼職的Samantha,化完妝後再不卡娃依,取而代之是滲出絲絲寒氣。

■除購買現成道具,他們也會拿舊物如舊地盤頭盔來改裝成所需道具。


玩得有意義 協助籌款

喪屍團不乏主題公園的「老鬼」嘩鬼演員,非常享受嚇人樂趣,他們的舞台不限萬聖節當天,不少慈善活動也見到他們蹤影,「到澳門幫喪屍遊行活動教學或在一些香港市集裏替奧比斯、宣明會等慈善機構籌款,我們跟客人拍照再出售照片,再把籌得款項捐給他們,能幫忙別人,我們又有機會享樂,一舉兩得。」團員林瑩錫(Davy)說。為何要扮鬼扮馬?相傳萬聖節源於歐洲中部凱爾特人(Celtic)的傳統節日「Samhain」,它標誌着冬夏交替的日子來臨,因冬季的肅穆而讓人聯想起死亡。凱爾特人相信,10月31日晚上眾靈會重返地面大快朵頤,人們認為只要扮演成眾靈的同類便能隱身,安全度過一夜。古時候的萬聖節人人自危,現在呢?這群喪屍卻可愛兼有愛得多。



以小噴壺盛着已稀釋的液體血漿,方便製造血花四濺的效果。

化妝桌上,最「專業」的化要數這瓶乳膠,不論製作假傷口抑或黏合假螺絲等附加物,也全靠它。



首次參加喪屍團的葉宝然(Boey):「現在的化妝技術把人變漂亮很簡單,但要做到這些特別效果就不是人人都會,大家走在街上很搶眼。」

團員Rex認為特技化妝重點是透過妝容表達角色曾經歷的恐怖災難,「不會要求把自己化得有型,而是希望觀眾覺得:『嘩!好恐怖!』」



團員馬仔認為扮喪屍發揮空間很大:「不需複製任何角色,喪屍是任何職業也能做的,可以是掃地、做地盤甚至是廚師,我也可以是喪屍。」

團員Davy:「喪屍給我感覺是肚餓、很想找東西咬和吃,像沒有靈魂的軀殼。所謂行屍走肉其實不是在說喪屍,而是我們,即現今社會的人。」

IG:zombiesparadise場地:The Space@D2 Place、Vintage Maze


噴槍化特技妝 最快兩分鐘完成

要化上萬聖節妝容,傳統會利用乳膠和假牙齒、仿皮膚道具,製造視覺錯覺,但現時也有更快捷選擇──噴槍。已為海洋公園哈囉喂擔任化妝師九年的Alex,擅長以噴槍化特技妝容,「平常我一人要化約30至40隻鬼的妝容,最快的話每隻需時二至五分鐘。」但講究的是對陰影位置的掌握及培養美感觸覺。跟傳統使用仿真道具貼上的方式比較,使用噴槍的妝效相對細緻,無論漸變陰影或是幼至兩三毫米的線條也能化到。



特技化妝師Alex

Alex近期大愛Iwata的噴槍$2,655(a)

以噴槍化出的特技妝效,透過光影來造出浮突效果。

a.Smooth Investment co.LTD旺角大南街16號地下



記者:黃樂雯攝影:徐振國編輯:謝慧珊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029/198152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025

【專題籽】學琴新手睇郝氏譜 彈貝多芬一日速成

1 : GS(14)@2016-11-10 08:03:53

郝佳最初愛聽古典音樂,學會彈琴之後對音樂更加熱愛。



【專題籽:速成技藝】很多人小時候無緣學彈琴,到做家長時出錢給子女學琴、買鋼琴,但自己想彈卻看不懂深奧的五線譜。近年有人發明了「郝氏譜」,不用記音符,就知道哪隻手指放在哪個琴鍵上。有媽媽用半個鐘就識彈貝多芬,也有中環銀行家學懂彈蕭邦名曲,還有琴行推出郝氏譜課程。



四歲的周悅悅彈了兩首聖誕歌便扭計,又要吃糖果又要捉迷藏,媽媽周璇氣定神閒坐在鋼琴前,兩手一揮便奏出貝多芬的《快樂頌》。悅悅閃着崇拜的眼神,乖乖坐在媽媽身邊練琴。其實周璇沒學過樂理,五線譜對她而言很深奧,「我小時候也想學琴,但家裏沒條件,現在也沒空從頭學起。」她是人力資源顧問,還得照顧三個子女,最小的一個還未戒奶。兩個月前女兒悅悅學琴,琴房一租得租半小時,但小孩的專注力只得二十分鐘,之後就嚷着要媽媽表演,媽媽只好臨急抱佛腳。周璇彈琴的目標只為在女兒面前賣弄一下,機緣巧合下發現「郝氏譜」,她第一天便識彈《快樂頌》,平均每天練習十分鐘,兩星期後不用看譜便能流暢彈奏。周家從此多了一個親子節目,就是兩母女齊齊練琴,「她在家裏不肯學琴,但見我彈得動聽便來練了,原來我會彈琴是她練琴的動力。」傳統五線譜上,每條線代表一個音符,每個音符又代表一個琴鍵,彈琴時要記住某個音是哪個鍵。但郝氏譜標榜「所看即所彈」,將五條線化成琴鍵分佈圖,當音符標在第二條黑線上,代表你要彈第二個黑鍵;當音符前面寫「2」字,代表你要用食指去按琴鍵


捨高薪厚職 鑽研琴譜

記者沒有樂理底子,拿着郝氏譜的《給愛麗詩》去試試看,先用右手彈出熟悉的旋律,再練習以左手彈奏和弦,雖然看不懂音符的節奏,但這首歌耳熟能詳自然記得,反而最困難的是雙手並行,不過練習半小時後,真能斷斷續續彈出半首樂章。有人因為女兒學彈琴,原來發明琴譜的人也源於父愛。創作郝氏譜的郝佳沒學過鋼琴,他在英國念完工商管理碩士,於新加坡任職年薪200萬的蜆殼石油公司高層,後來被分派到北京工作,跟居於香港的子女分隔兩地。他買了一座電子琴,準備送給遠方的兒子。他在北京思念家人,夜闌人靜時便鑽研樂譜。曾於大學時代玩結他,勉強看懂五線譜,卻嫌牢記音符的過程太磨人,便嘗試用Excel將音符畫成琴鍵位置,第一首改編的是蕭邦的《降E大調夜曲》。他按着Excel琴譜真能彈出演奏級樂章,真是興奮無比,每晚埋首改編樂譜。當公司要為他另覓居所,他先於新居放置鋼琴,又愛在朋友面前獻技,才發現四周皆是過來人:「我這一輩的人,小時候沒條件學琴,現在家裏的鋼琴不會彈,等細路仔長大不再學琴,鋼琴變成擺放的傢俬。」他決定將郝氏琴譜發揚光大,於二零一零年辭掉高薪厚職



周璇為了鼓勵女兒學琴,透過郝氏譜極速學彈貝多芬。

郝佳捨棄石油公司的高薪厚職,將自創的琴譜發展成音樂事業。

郝氏譜上仍然使用五線譜的音符標示每粒音的拍子。


放上網推廣 被斥異端琴譜

他在蜆殼石油公司專責商業拓展,辭職後跑遍鋼琴學校找商機,又將琴譜放在網上論壇推廣,卻換來「五線譜派」的冷嘲熱諷,斥責他所創的「郝氏譜」為異端琴譜,誤人子弟。郝佳說:「這些人都是鋼琴界的權威,令我也開始懷疑自己,但很多人細個沒機會學琴,現在心思思想玩,這班人會帶起鋼琴行業。」他所言不虛。在中環上班的銀行家Hamza Benmoussa兩年前開始學琴,學了個幾月五線譜,聽說有郝氏譜便嘗試一下,誰知一拍即合:「我不想花時間去學看琴譜,也不想由小孩的歌學起,我只想練習彈琴技巧。」來自摩洛哥的Hamza居港五年,熱愛古典音樂,他依着郝氏琴譜學彈蕭邦的《降E大調夜曲》。他買了鋼琴回家,每星期練習三遍,還請了私人鋼琴教師,學習手指姿勢和音符節奏。他不介意郝氏琴譜並非琴譜正宗,「我不是要成為專業,只想尋找樂趣,彈自己喜歡的樂章。」他用郝氏譜練習兩年,如今不需看琴譜便能奏出四首古典樂章,問他還有甚麼目標,他答:「就是將這幾首彈得越來越好,自娛一下。」



鋼琴教師駱蘊指郝氏譜比五線譜難讀,只適合成人學習。

鋼琴老師:不懂樂理易入門

有20年教琴經驗的駱蘊研究過郝氏琴譜,指琴譜能讓不懂樂理的人容易入門,但琴譜的線既多且密,難以閱讀,頁數又比五線譜多,彈奏時要不斷翻書,會影響彈奏流暢度,「可以令唔識的人彈到歌,但不會學快咗,除非你背晒個樂譜。」她指長遠而言,五線譜才能深化音樂造詣,「五線譜會顯示變調,讓人分辨出樂章結構,彈出不同的情緒色彩,但郝氏樂譜做不到。」另一個問題是,大部份古典樂器均建基於五線譜上,讓音樂人可以合奏,但郝氏琴譜只能獨奏。


琴行開郝氏琴譜課程

郝氏琴譜於2008年獲美國專利,現有200首歌,在書店有售。而柏斯琴行銅鑼灣分店即將推出「郝氏譜成人鋼琴入門基礎課程」,共9堂課,每堂1小時,教授六首古典音樂及流行曲的彈奏技巧。課程指明對象為15歲以上、無彈琴經驗的人。



郝氏譜共有四冊,每冊有13首歌,包括古典音樂和流行曲,每本售價$120。

學郝氏譜的好處是一來便能彈奏大師巴赫的名曲,樂譜附上彈琴的基本技巧。

網頁:http://www.haostaff.com



撰文:呂珠玲攝影:伍慶泉、許先煜編輯:劉曉丹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10/198281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946

【專題籽】美化變醜化 屯門公路植物枉死

1 : GS(14)@2016-11-10 08:03:53

荃灣區議員陳琬琛身處屯門置樂花園,該處也有同類植物牆,他認為護養綠牆浪費人力物力,建議政府以壁畫或展板取代。



【專題籽:易零壹綠】屯門公路發生大屠殺,傷亡慘重,過萬受害者葬身黑色垃圾膠袋中,手法殘忍。我寫的不是小說,是現實。現實總是離奇過小說,一株株矮種蚌花、短葉虎尾蘭及金邊虎尾蘭在車來車往的公路旁慢性中毒,近乎斷水,從翠綠變成枯萎,死相醜陋。



親眼在屯門公路目睹成千上萬的植物乾枯,被丟在一旁,然後又看到其他「壯丁」被安裝上隔音屏,即將犧牲,sad到唔識講。荃灣往屯門方向的屯門公路裝置多個隔音屏障,路政署去年年底重建部份公路路段,順便搞綠化,問題係喺數以公里計的屏障種小型植物,同處死佢哋根本零分別。每天都會乘車經過的荃灣區議員陳琬琛,近日發現植物枯萎情況嚴重,部份綠化面板上的數百株植物無一生還,即使其他有些仍未完全枯死,都已半隻腳叉入鬼門關。



每棵植物的生長空間極小,又吸盡廢氣,死得好無辜。

路政署提到承辦商做護養工作及補種植物時會實施臨時交通管理措施,但貨櫃車、巴士等在旁風馳電掣,可能對公路上工作的工人構成危險,根本不值得。

數十袋植物魂斷公路,被棄屍路邊。


破壞環境增加堆填區壓力

部份路段的植物懷疑因凋謝而被悉數移走,一個個空洞讓人密集恐懼發作,美化變醜化,公帑就係咁樣白白浪費。陳琬琛說:「差不多一個月前開始,工人每日更換植物。啲植物無幾耐又枯萎又要再換,無止境咁換,好浪費納稅人金錢。」現場所見,五個工人把植物逐一放入拳頭般大的洞內,估計需要很久時間才能完成一塊面板,公路上有過百塊板,真係諗吓都覺得浪費人力物力。到底路政署做此綠化工程前有沒有先諮詢植物學家意見?記者去信查問,當局迴避問題,答案呼之欲出。路政署強調矮種蚌花、短葉虎尾蘭及金邊虎尾蘭「具耐風及耐旱特性,適合於公路旁生長」,這三種植物的確屬於粗生品種,可是部份屏障頂部傾斜,遮擋陽光,而且從植物的乾枯情況看來,水份似乎不足。路政署提到上月已完成安裝自動灑水灌溉系統,但現場難以查看系統在哪。部份剛完成補種植物的面板,當中有十數棵已長出枯葉。路政署另提及工人會施肥、清除野草和病害,但很多洞口都長有雜草,認真諷刺。記者更發現近屯門的一段公路旁,有上百袋打了結的黑色垃圾膠袋堆叠而放,解開後發現全是半枯竭植物,相信不久就會有垃圾車把植物送到堆填區。所謂的綠化工程,破壞環境,增加堆填區壓力,無數植物枉死,毫無成效。這類用生命去換取的表面美化工程,其實醜陋至極。



同一面板上有空洞、半枯植物,也有雜草,完全沒一點「美」。

置樂花園植物牆側有展板介紹屯門歷史,比枯萎綠牆好看得多。

部份路段的面板伶仃地只有數株植物,空洞極多,密集恐懼者要迴避,下面棵草都靚過佢。


此乃10月26日陳琬琛在屯門公路拍到的情況,他把照片上載到社交網站後,很多網民都表示工程浪費公帑。

記者:葉青霞攝影:許先煜編輯:梁浩維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10/198281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947

【專題籽】租金堅離地 香港時裝何去何從?

1 : GS(14)@2016-11-27 14:28:23

【專題籽:胚芽故事】時裝及紡織業曾是香港四大揾食支柱之一,我們炮製過港版Lady Gaga梅艷芳,追捧過興發街的Esprit。經濟轉型加上堅離地租金,型人蒲點「百利」凋零、淘寶崛起、速食時裝巨擘盛世,本土時裝業黯然被打殘。



「是悲哀的。大家越穿越簡單,世道又不再介意撞衫,傳媒訪問明星只關注那件衫夠低胸,對設計師是一種否定,香港未來尚有沒有時裝界也是一個疑問。」在港最早建立個人品牌的時裝設計師馬偉明(Walter)正色道,黯然神傷。每年一批又一批年輕設計師大軍投入市場,注入浪漫幻想外,能在殘酷現實中一起振興本地薑,讓它再次辣起來嗎?我們跟香港三代時裝設計師談過。不知多久沒見過本土時裝界有如此大的party,可惜不在主場而在台北。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策劃下,港台兩地逾60位時裝設計師在「UNZIP創意香港時裝風尚.台北2016」(「UNZIP創意」)活動中進行時裝


香港最早建立個人品牌的時裝設計師馬偉明(Walter)(右)向時裝系畢業生駱穎恩(Adeer)傳授成功秘方,但更多似是向初生之犢披露行業的殘酷真相。

「UNZIP創意」透過講座、展覽進行老中青三代設計人對話,聯手對抗新世代的速食時裝文化。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27/198455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251

【專題籽】觸摸到的回憶 BB舊衫做熊仔

1 : GS(14)@2016-12-01 00:02:04

用寶寶的舊衣服訂做Memory Bear,效果非常可愛。



【專題籽:胚芽故事】歐美國家的父母喜歡用BB衫,做成Memory Bear,紀念小朋友成長。香港最近亦有6位年輕人合作做Memory Bear,成員之一庚卓盈(Cloris)說:「我們用寶寶穿過的衣服來做他的玩具熊,可算是他成長的紀念品,對孩子和父母都有特別的意義。」Memory Bear受港爸港媽歡迎,半年內已接30隻熊仔定單,更有孫女用已去世祖母的衣服做熊仔,藉此紀念從小把她湊大的祖母。



或許不少人都不捨將充滿回憶的舊物扔掉,Cloris也是一樣,「去年家中正準備裝修,正為大量的雜物感到十分煩惱,跟一班中學同學吃飯時說起,發現已為人母的朋友都有保留寶寶的舊衣服。」當時剛好找到於中學家政課時親手做的熊仔,就忽發奇想,用舊的嬰兒衣服做熊仔,就在機緣下Cloris與中學同學開始做小生意,「Handmade Memory Bear by FMO」(即Memory Bear)就這樣誕生了。「我們接受爸媽用寶寶的衣服度身訂做熊仔,把親子間的共同回憶實體化,變成Memory Bear。寶寶的衣服可能是爸媽第一次或者在特別日子買給子女,也是獨一無二的成長紀念品。」



Cloris一直保留着中學時期做的手工熊,得知媽媽級朋友更儲了大量的嬰兒衣服後,構思了Memory Bear的念頭。

Cloris和其他成員花一段時間,才做出合心意的熊仔。


剪裁難度高 幾件嬰兒衫拼湊

以前有做熊仔經驗,但六人還用了不少時間研究,最後試到第十個版本,才成功做到各成員都滿意的作品,Cloris說:「最困難是剪裁衫的布料,加上嬰兒衣服本身十分迷你,需要遷就原本的大小做紙樣。」Memory Bear通常會用幾件嬰兒衣服做成熊仔,配搭顏色之餘,也會特地保留衣服上的特別圖案,「例如有家長想用好朋友送給孩子的T-shirt做布料,但衣服上的英文字母太大,未能完整地套在熊仔身上,那我們便逐個字母剪成迷你版。」

Angie說一看見黃色的外套便會想起祖母,認為熊仔的設計十分有心思。



有位媽媽以一歲女兒的衣服做成彩色熊仔,希望作女兒的嫁妝。


父母見證成長 孫兒紀念祖母

現時訂做Memory Bear的,大部份客人都是家長,不少也很有心思。客人高生夫婦打算每年都為兒子Cyrus做一隻熊仔,而且每次都要更大隻,「材料是兒子穿過的衣服,想讓他有可以觸摸的回憶,希望每年新做的熊仔見證他慢慢長大。」Cloris說亦有媽媽用一歲女兒的衣服,做彩色的熊仔作嫁妝,希望在女兒出嫁時給對方一個驚喜。客人Angie為紀念祖母,訂製熊仔給七個孫兒,她更一直保留着祖母生前常穿的衣服,Angie說:「這隻熊仔已是我們的第二隻公仔,之前那隻公仔是以祖母的樣子做的,這次就用她的舊衣做熊仔紀念她。」熊仔仍在製作中,已完成的三隻,與之前用BB衫訂做的造型效果不一樣,因沒有了煲呔,加了一件祖母常穿的黃色背心外套,帶出她活潑的性格。Angie十分喜歡這設計,說:「那件抓毛外套就是她跟七個孫兒最後一次旅行時穿的,一看見這衣服便會想起祖母。」把舊衣花心思再做,變成這些充滿回憶的Memory Bear,非常珍貴。

高生夫婦每年為兒子Cyrus訂做Memory Bear,是親子間珍貴的回憶。



特別揀嬰兒衫上可愛的熊仔圖案,再配搭簡約和素色的布料,效果令人眼前一亮。

Memory Bear價錢:每隻$320
facebook:Handmade Memory Bear by FMO



記者:列淑華攝影:黃子偉編輯:劉曉丹美術:利英豪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30/198493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710

【專題籽】客人從此放輕鬆 紋身店玩盡舊年華

1 : GS(14)@2016-12-01 08:09:14

【專題籽:舖仔小店】一般人對傳統紋身店都有種「生人勿近」的印象,白光管、恍如手術室的設備,其實這是在電影才會出現的場景。隨着近年紋身潮流興起,紋身店越開越多,位於旺角唐樓的美富紋身(Mofo Tattoo),單位面積約650呎,放滿主理人洪德輝(Karl)的舊物珍藏,再配合自家設計的復古裝潢,將店舖分為工作室及紋身間兩部份,目的是讓客人多看看有趣的擺設和裝潢,紋身時可以放輕鬆。



甫推門進去,發現紋身店正播着《花樣年華》的電影配樂,懷舊加紋身,整件事又出奇地合拍。Karl的儲物年資雖不是很長,由兩年前開始儲日本舊搪膠玩具開始,到舊家具如燈、梳化和凳,越儲越多,「因為以前的人設計家具實用得多,又設計得聰明,用很久都不會爛;相反現在的用一陣就報銷。」於是決定把家中部份珍藏,放在店中擺設,成為裝潢一部份。他說紋身店應該要乾淨企理,這些擺設和玩具會全部放在一邊的工作室,顏色比較鮮艷,另一邊的紋身間就盡量清簡,配搭米白色牆身,就特別光猛。
Karl說全店最特別的就是牆上一對龍鳳,「其實一開舖時是沒有的,也不知道可放甚麼在牆上,在想有甚麼東西別人看到會嘩一聲呢?因為紋身舖不會放龍鳳,於是便託朋友幫我找這對龍鳳回來。」這對迷你版龍鳳是實木加上外層貼真金,與懷舊牆紙相映成趣。店內亦掛上形形色色的燈,當中全塑膠製紅A吊燈也是Karl的珍藏。對於儲舊物,Karl可有要求?「其實啱feel我就買。」放在一角的綠色舊雪櫃,一把年紀不過製冷功能依然出色;店舖內到處掛上告示牌,他說特別是香港才有繁體字,既難尋找也具收藏價值。



在這種環境下紋身,注意力都放到別的地方去,心情自然能放鬆。

枱上放了自家製貼紙,部份是將紋身師作品製成貼紙,讓客人隨便拿取。

推開門就看到牆上一對迷你龍鳳,是全店最特別的舊物,從舊酒樓找來的。


參考舊冰室裝潢 作品掛滿牆

工作室和紋身間的設計都是由Karl一人構思,美富紋身店共有六個紋身師,他們都各有風格,「別人可能覺得紋身店是很黑、很邪惡,覺得紋身師很cool又拒人千里,所以希望放多些有趣的東西令客人放鬆點,來到這裏便知我們喜歡甚麼風格,從而放下戒心。」對着門口的大枱是特別訂做,是紋身師繪圖和休息的地方,枱下貼着兩張早期買下的紋身真迹,「我買的時候香港也只得四間紋身舖,它是其中一間,不過已經結業了,所以很值得紀念。」他一直都有儲其他紋身師畫作,紋身間的一幅牆就掛滿了不同類型的紋身師作品,「因為當你欣賞某位紋身師,就會想買下對方的作品,外國紋身展會有很多作品賣,香港紋身展就擺出來也沒人買,大家只會想着紋完身就算。」因為左右兩邊空間的風格不同,當中紅磚與雞皮石磚的配搭原來是參考已結業的土瓜灣白宮冰室裝潢。紋身舖用的床多數都是黑色,這裏用的是搶眼的粉藍和橙色,他說是為了配襯環境,床邊的燈也特地找麻雀燈代替。舖頭的舊物大都是Karl託在上環賣舊家具的朋友找來,問到Karl滿意現在的裝潢嗎?「其實我覺得都足夠,可是也想繼續加東西,但是真的不夠位,如果再加,整個空間便會很壓迫。」



店內掛有中文告示牌,這個老友記專用的排隊上車牌仔放在門口當眼處。

這些超人怪獸和戰隊搪膠玩具,只是Karl家中約一半珍藏。

Karl說這個綠色舊雪櫃最耐用,冰格凍得不時要溶雪。


黑膠唱片機和老爺電視,睇電視先要打開門,真的很少見。

他說最難儲是鐘,尤其是要找到運作良好的,難上加難。

紋身店「禁煙」牌下的走廊牆貼滿大大小小的舊式宣傳單張,也是紋身師的吹水地方。

美富紋身Mofo Tattoo旺角豉油街65號一樓



記者:畢慧婷攝影:伍慶泉編輯:謝慧珊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01/198506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869

【專題籽】實測連鎖店平價內衣 UNIQLO散熱慢最保暖

1 : GS(14)@2016-12-10 03:46:02

記者委託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助理教授葉曉雲博士,為四款連鎖服裝店的平價保暖內衣進行測試。(左起)bossini、GIORDANO、Baleno、UNIQLO的保暖內衣。



【專題籽:顯微透視】踏入12月,天氣終於稍為轉涼,保暖衣物大派用場,不同服裝品牌相繼推出各類款式,由一百多元至近五百元一件都有,有平有貴。近五百大元的保暖內衣,未必人人負擔得起,所以記者今次就以四間連鎖服裝店150元以下的男裝保暖內衣作比較,看看哪一款保暖效果最為出眾。記者委託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助理教授葉曉雲博士,為四款平價保暖內衣進行測試,從熱傳導率、透氣程度及吸濕排汗能力等三方面,實測保暖效果。



是次測試的四個品牌的男裝保暖內衣,分別為Baleno的Thermal Wear($129)、bossini的Ztay Warm($130)、GIORDANO的G-Warmer($130),以及UNIQLO的extra warm heattech($149)。測試分為三部份,第一部份測試內衣的熱傳導率(Thermal conductivity),第二部份測試透氣程度(Air permeability),第三部份則測試吸濕排汗能力(Moisture wicking),即水份管理測試。



記者在四間連鎖服裝店,購入四件男裝保暖內衣作測試,(左起)UNIQLO、Baleno、GIORDANO、bossini。

傳熱速度慢 保暖效果佳

測試內衣的熱傳導率,亦即測試熱能從衣物緊貼皮膚一面傳至暴露於空氣中的另一面的速度。測試結果的數值越低,代表傳熱速度越慢,也就是說散熱速度較慢,保暖效果更佳;數值越高,則代表內衣的傳熱速度越快,散熱速度高,保暖效果會較遜色。就熱傳導率而言,UNIQLO的平均數值最低,只有1.66,而Baleno、bossini、GIORDANO的熱傳導率平均數值由2.394至2.796不等,顯示UNIQLO的保暖內衣比另外三個品牌,更能有效防止熱能流失,先勝一籌。


透氣度越低 寒風難穿透

第二部份測試內衣的透氣程度,其透氣程度主要由內衣的空氣阻力(Air resistance)反映,數值越高,表示透氣度越低,也代表空氣越難穿透內衣,保暖效果較佳;數值越低,透氣度越高,也表示空氣較容易穿透內衣,保暖效果較差。測試結果顯示,bossini的透氣度最高,有0.1326,而GIORDANO、Baleno分別為0.2002及0.229,四款中透氣度最低的是UNIQLO,數值為0.4336,亦即遇到寒風吹進衣領衣袖時,UNIQLO最能阻擋這些寒風,亦最能將身體熱力保存,不易流失。除測試空氣阻力外,理大亦為我們量度各款內衣的厚度,四款內衣之中,bossini及Baleno的厚度大概為0.53至0.55毫米,GIORDANO則厚一點,接近0.7毫米,最厚則為UNIQLO,達0.89毫米。葉博士指,內衣的厚度其實與密度都有關係,物料越厚,密度也會較高,故就透氣程度而言,最不透氣、最厚的UNIQLO也就最為保暖。


吸濕能力強 熱力易流失

第三個測試為水份管理測試,亦即測試內衣的吸濕排汗能力。最接近身體皮膚的內衣,主要的作用其實是吸走汗水,令身體不會有「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950

【專題籽】聖誕開Party玩盡爆笑Game

1 : GS(14)@2016-12-24 10:43:06

【專題籽:聖誕玩乜好】聖誕新年假期又到了,在家開party當然要玩玩遊戲開心一下,記者特意找來五款有趣和玩味十足的遊戲產品試玩,令大家這個聖誕不用怕悶,遊戲主要考反應亦考運氣,睇睇哪個朋友身手最好吧,包保大家笑聲滿載。如果真的沒時間買玩具,慳家的你們只要有一雙手、一部電話,一樣可以玩得盡興。


雙人拍cream$248(a)

Pie Face Showdown2的拍cream遊戲最近推出了雙人系列,比以往較多互動性,玩法是以二人對戰的模式鬥快拍,記者邀請了同事對壘,他們自稱綽號為快刀手李聰(左)和無影手Marcus,單純作為觀眾也感到十分有趣,爆笑不斷。



畫鬼腳飲管$58(b)

懲罰遊戲最常見的不外乎是飲邪惡飲品,這個環節終於有升級版了。畫鬼腳飲管是指有五條長達約1.5米的飲管,分別連接五杯邪惡飲品,之後各人挑選一條飲管同時吸啜。畫鬼腳的方式令玩家們不知道自己正在飲哪一杯,所以未到最後一刻也不知道誰勝誰負,飲到入口才會知道誰人中伏。記者建議各位玩家可參考多一個玩法,玩家們就算中伏了也可以扮無事,令旁觀的朋友估邊個玩家中招,增添更大的互動性。



廁所水噴臉$198(a)

Toilet Trouble的外形酷似一個抽水式馬桶,玩法與俄羅斯輪盤相近,先轉動廁紙滾輪以決定沖廁的次數,則若轉動到數字三,便要按沖水器三次,各玩家輪流玩,玩家隨時會被廁所水噴臉,場面惹笑。



馬騮搶錢$168(b)

馬騮搶錢可以供四人參與,每位玩家要控制馬騮去拍打轉動中的猩猩背包,擊中便會得到金幣,但不要誤以為亂按亦可以得到金幣,一旦觸動到猩猩,馬騮便會被彈飛,要重頭再玩。猩猩轉動的速度分有難度一和二,記者們試玩後認為難度一的速度已經相當快,十分刺激。


人體模型$180(b)

人體模型需要玩家慢慢把器官放回相應的身體位置,有簡易和困難兩個模式,遊戲過程中會發出恐怖的聲音,開動後人體模型的身體結構會變得十分敏感,若過程中不慎過於大力,觸動到人體模型的神經,它便會發狂彈出所有器官,炸到自己粉身碎骨。除此之外,亦有一個較高難度的玩法,模型內附16張器官卡牌,玩家可隨機抽取卡牌,卡牌上的指示決定玩家放置哪一個器官和用手還是用鉗子輔助,記者試玩後發現用鉗子夾器官的難度比手更高。



(a)JCShop觀塘道418號創紀之城第五期APM1樓L123號舖(b)激玩部落旺角彌敦道582-592號信和中心M樓M16& M17號舖



記者:吳業紅、黃凱婷攝影:陳健邦、黃子偉、周旭文編輯:梁浩維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23/198737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912

【專題籽】零成本競猜遊戲 潮玩新版扑儍瓜

1 : GS(14)@2016-12-24 10:43:06

【專題籽:聖誕玩乜好】聖誕新年假期又到了,在家開party當然要玩玩遊戲開心一下,記者特意找來五款有趣和玩味十足的遊戲產品試玩,令大家這個聖誕不用怕悶,遊戲主要考反應亦考運氣,睇睇哪個朋友身手最好吧,包保大家笑聲滿載。如果真的沒時間買玩具,慳家的你們只要有一雙手、一部電話,一樣可以玩得盡興。

Party Guess大電視

名叫Party Guess的遊戲app最正之處,是電話前置鏡頭會錄影朋友做動作時的搞笑場面。今年新增了中文版,大家可按強項和喜好挑選題目,例如動物題、飲食或名人明星等等,大部份都是免費的。記者覺得動物題最好玩,因為看朋友彈彈跳跳,使盡渾身解數扮動物實在太有趣!



貼士:跟一般大電視無異,做動作的玩家不能提到卡上任何字。負責猜的玩家,不懂想跳過的話,就把電話左右轉,答對就上下轉。限時最多90秒,玩完按鍵就可看遊戲時的錄影。記者建議如有平板電腦的話,可此之代替電話,因為螢幕較大,玩起來比較得心應手!


聾耳陳估口形

這個遊戲有部電話就可玩,不過就要多配一個耳機,耳機不用太貴,最重要隔音好!準備好幾個短句,選好搖滾音樂即可開始。如果想整蠱朋友,更可準備一些諧音字句,場面一定好盞鬼。



貼士:記得要確保朋友完全聽不到你說話!字句千萬別寫得太長了,不然遇着蠢朋友就只會玩死自己。另外,因為戴着耳機,說話通常比平日大聲幾倍,即使多溫文的男生女生也難免出醜,記者提議各位不妨錄影下來日後慢慢「回味」。


邪惡版扑儍瓜

開party總要有一兩個大懲罰遊戲。外國近日就有個新遊戲,一班人要圍圈坐,拍打中間人的頭部。要小心不要被抓到,否則就要換你站到中央被打。至於打幾大力,就看各位友誼有多深厚了。



貼士:玩過這遊戲,才發現遊戲之意根本不在懲罰,男記者更覺得站在中間的玩家其實才是「大贏家」呢!男記者:「好想做中間嗰個,可以捉女仔手仔!」記者:吳業紅、黃凱婷攝影:陳健邦、黃子偉、周旭文編輯:梁浩維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23/198737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914

【專題籽】40歲學吹簫 匠人閉門自製洞簫20年

1 : GS(14)@2016-12-24 10:56:30

周師傅經過無數失敗,領略凡事需要經過時間沉澱,回頭再嘗試,才能成功。



【專題籽:胚芽故事】在香港玩音樂難,「做」音樂更難。小提琴家李智朗(Ray),自小與小提琴打交道,遠赴美國深造,重現百年妙音。年過四十才學習洞簫的周裕強,毅然放棄工作全職自學做簫,2003年,兩人不約而同各自走上製作樂器之路,成為本地少有的專業音樂匠人,以工藝開始另一種人生,他們都說,願意以一生的時間琢琴做簫。



學習音樂,從來有心唔怕遲。從旺角先達銀龍旁的昏暗入口拾級而上,來到周裕強師傅位於唐六樓的工作室,未按門鈴,已傳來清脆的《我是痴情無限》的樂韻。周師傅自今年7月遷入,單位簡潔開揚,放滿一桶又一桶的竹材,窗外的自然光,令掛在牆上的數十支洞簫份外明亮。「簫是一種竹製管樂,吹簫時最重要有一個良好的口風及氣息,不能急躁,要在一個自然狀態下吹。」說話爽直、中氣十足的周師傅,年輕從事海事工程,沒有音樂根基,40歲才真正開始學簫,「因為兒子出世,想放更多時間在家,便去油麻地工聯會報名,見到有吹簫課程,矇查查交錢報名,抱着興趣班心態上堂,最初根本一竅不通。」自東漢傳頌二千年的洞簫,在古代又稱排簫,由長短不一的竹管編排一起吹奏,每管只發一個音,後來發展為一管多孔,擴大音域。現代洞簫多以六孔或八孔為主,周師傅最初學習的,便是六孔指法,「當時只知道簫是由一支竹造成,六孔簫的指孔位相距較大,對初學的我較為辛苦,完成三個月課程便上網自學,尋找適合自己手指的八孔簫。」周師傅被洞簫清幽的音色吸引,不斷網上搜尋教材,三年間將八孔簫玩弄於十指之間,直至再次與同學切磋,一支台灣洞簫改變他的人生,「自己向來用紫竹簫,發現較短身的大頭簫音色均厚,一聽非常鍾意,於是在台灣訂了三支,更推薦給其他簫友。後來發現那些簫只是工藝品,音色根本不準確。」有感自己令簫友們被騙,一怒之下決定自己做簫。



量度指孔位置後,需逐個孔慢慢調整。

天然生漆除了令竹面更明亮,同時有防潮作用。

左邊十年竹的纖維明顯較為突出。


吹口一般在竹的頂端開口,呈外切形或U形。


揀竹鑽孔琢磨調音 保用一世

最常見的洞簫選用紫竹、桂竹、石竹製造,孔的大小、竹徑厚薄、吹口的位置,也影響簫的音色,最初對簫藝零認識的周師傅,一腔熱誠,有目標但無方向,「那時候好天真好儍,仿效教材,在紫竹上鑽孔,但連音高是多少也不知道,無人教無人輔助。」即使利用電腦器材幫助調音,音準還是有變數,經過無數的失敗,終於領略音準秘訣,「穩定的竹材好重要,竹材乾透度會影響音準,因為竹的纖維是垂直的,纖維之間附有竹肉,自然風乾時竹纖維收緊,密度變得更高,震動就會更加好。」香港的潮濕熱帶氣候,雨水較多,本土竹纖維不夠細密,周師傅只會選用台灣桂竹、福建石竹及安徽紫竹,讓其自然風乾四年以上才能雕琢,「年期越長越好,主要看竹的橫切面,十年竹的纖維也較四年竹為粗糙,但一般人好難分辨。」環境的轉變,也會影響樂器音色,周師傅每次調音,也會按溫濕調整調,利用自製工具在簫孔逐小挖削、琢磨內徑,務求令其音色準確,具備良好操控性及靈敏度,「自己同時需要有良好的檢驗能力,如果吹簫技術不夠好,根本不能保證可以做一支好簫出來。」洞簫的售價八百元至過萬元不等,周師傅還拍心口保證,他做的簫,在他有生之年可以保用一世。閉門做簫近二十年,買家不乏行內好友,但他沒有想過可以賣簫賺大錢,「做簫根本搵不到兩餐,收入永遠與付出不成正比。早年有一位已仙遊的朋友提醒我,認為我有時間毅力做到一支好簫,又有人認同,為何不做更多?賣簫教做簫,是讓人知道香港還有這門工藝。」年近60歲的周師傅甘於平凡,活在當下,隨緣自得,才能令一支不值錢的竹,散發真正的音樂氣息。



師傅憑經驗目測竹支內徑,利用自製磨棒慢慢修正。

周師傅親自前往安徽尋找優質紫竹,確保竹材質素。

為確保洞簫的穩定性,師傅會利用電腦器材幫助調音,一支簫起碼要調三次音。


紫竹(右一及二)較為纖幼,較為厚重的是桂竹(左一至三)。

磨簫工作室 網址:http://www.bambooxiao.com



記者:王佩兒攝影:潘志恆、徐振國編輯:謝慧珊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24/198749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0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