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imeigu.com/a/1331169064047.html
鄭峻 發自美國硅谷
對一個名偵探柯南小說迷來說,最失望的事情莫過於剛打開書翻了兩頁,卻發現不知道誰用筆在某個人物上畫了個圈,寫上「這就是兇手」。一切懸疑解密的樂趣都在瞬間化為泡影,縱然小說寫得再高潮迭起,也只留下一絲苦澀的失望。
而每一次的蘋果發佈會,也像一個懸念叢生的劇本。之前總會有真真假假的各種傳言,吊足了消費者的心理預期,讓發佈會成為一場萬眾矚目的大戲。而等到喬布斯穿著十年不換的黑色套頭衫和Levis牛仔褲走上台,帶著習慣性微笑拿出那款神秘的產品時,這齣戲就達到了高潮。
2007 年發佈完全革命性的一代iPhone,2008年從信封中拿出Macbook Air,2010年發佈無限創意的一代iPad,同年發佈令人耳目一新的iPhone 4,這些革命性的產品發佈給蘋果粉絲帶來了無窮的驚喜,換來了現象級的市場銷量,也將蘋果股價和業績一次次推向新高。
但當蘋果登上行業巔峰,佔據市場絕對主導地位之後,似乎這種驚喜正在離我們漸漸遠去。庫克新發佈的iPad,主要技術參數之前就已經被各種媒體披露,以保密文化著稱的蘋果越來越遭到無情劇透,發佈會就成為了一部毫無懸念的電影,再也沒有那種足以回味數年的驚喜。
是的,沒有驚喜,只有意料之中的升級。相對於iPad 2,新iPad的Retina屏幕、A5X處理器早就為世人所知;雖然效果驚豔,卻無法令人滿足。因為喬布斯的蘋果已經將消費者預期帶到一個無以復加的高度,而意料之中就意味著失望。
只是,喬布斯已經仙逝,蘋果發佈會沒有了驚喜,沒有了革命性產品,這艘巨輪還能維持目前的瘋狂增速嗎?
市場地位暫難動搖
自 2010年推出後,蘋果iPad在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之間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平板市場。而在目前的平板電腦市場,蘋果也佔據著壓倒性的絕對優勢,市場份額 超過六成。而據市場分析師統計,iPad累計銷量已經突破5500萬部。去年全年銷量為4049萬部,市場佔有率為62%。上一財季銷量為1543萬部。
iSuppli 的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蘋果iPad市場份額已經從64%下滑至57%;但上一季度iPad市場份額下滑也存在著消費者持幣等待iPad 3的因素。iPhone 4S上市之後的熱賣現象背後,就有兩代產品間隔長達15個月,抑制的市場需求突然爆發的原因。
移動領域如今是生態 系統的綜合較量,蘋果iOS較之谷歌Android以及微軟Windows平台依舊擁有明顯的領先優勢。憑藉著軟硬件雙重實力,蘋果iPad的用戶體驗還 沒有其他對手產品可以媲美;而在平台方面,App Store目前應用數量超過60萬款,下載量剛剛突破250億次,龐大完善的生態系統也是碎片化的Android和初出茅廬的Windows所無法企及 的。
新iPad的Retina顯示屏看起來很美,雙核A5X處理器也能提升用戶體驗,這些足以強化蘋果在平板電腦領域的領先優勢。而消費者行為也存在著慣性,即便iPhone 4S創新有限,但仍遭到了消費者的瘋狂購買,接連打破銷量記錄,在中國甚至出現了混亂的場面。
挑戰自我創新難
值 得注意的是,蘋果在iPhone 4之後,就沒有發佈一款真正帶來驚喜的產品。iPad 2是一款升級產品,彌補了先天缺陷的一代iPad的功能缺失;iPhone 4S是一款有限創新產品,只有Siri能讓人眼前一亮;而最新發佈的iPad,所有參數都在之前劇透完全,只有意料之中的升級。
十多年前,喬布斯正是憑藉一次次顛覆行業,一款款革命性產品,一幕慕懸念大片,才將蘋果帶到全球科技行業的巔峰,遠遠超過老對手谷歌與微軟。但登頂之後的蘋果,或許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成為了幻想中的「老大哥」,從挑戰者變成了守業者。
革命不易,革自己的命更難。 現在的蘋果,幾乎每款產品都已經成為了行業標竿,成為了競爭對手模仿的對象,要創新就只能突破自我,要革命就只能拿自己開刀,但這又談何容易。
在 目前產品已經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利益最大化的途徑就是小升級,儘可能地利用當前的市場份額和產品部件。而這正是膠片巨人柯達(微博)在本世紀初改採取的市 場戰略。科技行業的技術風潮風雲變幻,一旦被對手趕上,以蘋果每年只出一款的新品發佈速度,可能再要領先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
3月8日的發布會,或許最令人失望的就是傳說中的智能電視。媒體此前傳言喬布斯已經找到了革命電視行業的產品,真真假假地猜測會有一款徹底改變電視行業以及家庭娛樂體驗的「iTV」,但等來得卻依舊是99美元的小打小鬧版Apple TV。
競爭對手虎視眈眈
雖然iPad目前佔據市場超過六成的份額,但蘋果絕非高枕無憂。去年第四季度,11月中旬上市的亞馬遜平板Kindle Fire銷量就達到了388萬部,迅速攫取了14%的市場份額。僅用一個半月就達到了iPad全年銷量的十分之一。
Kindle Fire是一款避開iPad鋒芒的錯位競爭產品,但依託低價戰略和亞馬遜平台,這款低價平板卻切實吸引了不少iPad的潛在用戶。據分析師預計,Kindle Fire至多蠶食了200萬台iPad銷量。
除了錯位競爭,競爭對手在硬件方面也在不斷縮小差距。發佈會結束後,華為終端董事長余承東(微博)在微博中表示:「華為MediaPad 10 FHD硬件規格和性能全面領先於iPad3!沒有任何一項落後於iPad3!」
從2月份巴塞羅那召開的移動互動聯網大會(MWC)來看,諾基亞、HTC、三星(微博)等老對手正在加速發力:在拍照方面,諾基亞和HTC已經追平甚至超過蘋果;在處理器方面,雙核四核都在逐漸成為主流;在顯示屏方面,三星和諾基亞的屏幕也在不斷趕上。
硬 件是塊重要的木板,而軟件方面,蘋果也絕非難以企及。谷歌即將發佈Android 5.0,改善此前的諸多短板。而微軟也在2月底發佈了新一代操作系統Windows 8的消費者預覽版,Windows 8借鑑了iOS系統的諸多特性,並同時集聚了平板和PC的操作體驗,更有效整合了微軟旗下搜索、遊戲、郵件等諸多產品。隨著配備Windows 8系統的平板在今年晚些時候上市,此前主導市場的蘋果iPad將會迎來不少的壓力。
市場需求依舊強勁
新浪科技進行的調查顯示,47.4%的讀者打算購買新iPad,持幣觀望者達31.2%,只有21.5%的人明確表示不會購買。此次調查共有3000人參與。
而基於新浪微博的電商網站@北美省錢快報進行的調查顯示,有60%的受訪者計劃購買新iPad。其中有40%的人是第一次購買平板電腦,而20%的受訪者目前已經持有iPad。此次調查吸引了將近1萬名微博用戶參與。
此 前美國購物網站PriceGrabber進行的調查顯示,有半數的受訪者打算購買iPad 3,42%的iPad當前用戶表示有意購買iPad 3。在受訪者中,有22%的人目前擁有平板電腦;11%的人打算在iPad 3發佈之初就入手,而39%的受訪者表示會在年底前購買。此次調查截止3月2日,共有1829名用戶參與。
隨著iPhone與iPad銷量 不斷增長,發達市場的佔有率也將逐漸接近飽和,蘋果要維持業績的高速增長,在創新不力的情況下,就只能寄希望於拓展市場以及拓展產品線。 目前蘋果在發佈新款iPhone和iPad後,都保留了前一代產品,以較低的價格形成產品梯隊。 而在最近電話會議中,庫克更是強調了新興市場的重要性,特別提到了中國和巴西這兩大市場。
喬布斯離去之時,很多人都猜測新舵手庫克是否能夠 帶領蘋果繼續前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蘋果在運營高手庫克的運營下盈利不斷創新高,但在創新方面卻少有驚世之作。從新浪微博來看,很多人對新iPad的反 應都是「意料之中,了無新意」。或許依靠消費慣性和平台優勢,新iPad依舊能夠熱賣,讓蘋果盆滿砵肥,但沒有了創新,蘋果也就失去了靈魂。
下半年的新一代iPhone,不管蘋果怎麼命名,都必須拿出點驚喜了。
2011-3-15 NM
全球矚目的新iPad上週由已故「教主」喬布斯接班人、蘋果電腦總裁庫克推介登場,推出兩小時即被網民掃光。這部主打高清屏幕高解像度的新玩意,最平售價三千八百八十八港元。 過去數月,趕製新iPad的富士康員工在工場埋頭苦幹,規定每小時要完成四百件半製成品,每做兩個鐘才有十分鐘上廁所。但他們的月薪卻買不起一部新iPad。 自從前年起發生員工自殺「N連跳」事件後,生產蘋果電腦的台資企業富士康,大老闆郭台銘拍板向員工加薪力抗臭名,上月再向基層員工加薪百分之十六至二十五,時間正正就在新iPad登場前夕、蘋果電腦宣布委託美國獨立組織調查富士康等生產商的勞工狀況之後。 本刊調查發現,加人工只是一場公關騷,一百二十萬內地員工當中,七成根本無得加。獲加薪者透露富士康背後連番縮骨招數,包括:實行九個月試用期、取消食宿津貼,員工因為通脹食住開支增加,荷包比加薪前縮小。每部新iPad閃爍耀目,背後依然有血有淚。
走 進富士康員工宿舍找到小王,記者問了五次、估足五次,外表老成的小王才吞吞吐吐說出他的年齡。「三十。」也難怪,在郭台銘的富士康打工的生產線工人大多是 十八廿二,像他那樣是「上了年紀」。 之前做過玩具又做過五金的小王,去年底進深圳龍華的富士康,獲分配到即將面世的新iPad顯示器生產線。不論日班還是夜班,他都穿上白色防靜電衣,五天工 作,每日朝八晚五,每做兩個鐘休息十分鐘飲水去廁所,每個鐘要完成四百一十件半製成品,換句話說就是每分鐘要做差不多七件,不達標的話扣錢兼被罵(遲到早 退、大聲喧嘩、翹腳開工等同樣被罵)。超標生產可有勤工獎?「超標就超標,沒有獎金。」
新iPad面世,全球有無 數引頸以待的蘋果粉絲談論着,偏偏唾手可得的小王對這新玩意連一句半句也不想提:「我們(富士康和工人)可簽了保密協議。而且,在這兒工作,只要把自己的 一畝三分地看好。」 小王的同事、二十六歲來自湖南的陳學兵,今年一月中,朝早八點返工之前,感到劇烈頭痛並嘔吐,撐到五點收工,再加三個鐘頭班,終於不行了,直奔醫院,當晚 就入了深切治療部,兩日後死亡,原因是「珠網膜下腔出血」,懷疑與過勞發病有關。原來她自去年十月起,每個月加班近八十小時趕製新iPad,今年一月更沒 放過一天假。本刊記者曾聯絡她的家人,但他們三緘其口,稱「不希望生活再被打擾」。
九個月試用期
小王是員級工人,去 年底獲聘的底薪是一千五百五十元(人民幣,下同),九個月試用期後,到今年中可加到二千二百元,「還要多做六個月才行啊!」小王無奈地說。 上月富士康繼前年發生員工連環跳樓自殺後再度加薪,聲言基層員工底薪獲加百分之十六至二十五,但改變多項計薪方式,其中入職員工的試用期變得取巧,除了合 同寫的六個月試用期,還有三個月「考核期」,考試及格才可以通過試用,即合共長達九個月。在深圳打了五年工、去年十月進富士康的小林無奈地說︰「這裡最讓 我鬱悶的就是試用期,這是我在深圳上班那麼多年見過最長的試用期。富士康這麼大的公司沒有大的度量啊!」 而尚有半年才過試用期的小王已經密謀劈炮。他坦言:「這裡給我感覺是,沒有什麼機會來的。每分鐘都在重複着同一個工序,在生產線工作肯定累。」悶麼?「你 打工還能咋樣呀?你選擇打工只能這樣子了!」他感嘆。
七成人無人工加
今次富士康所謂加人工的另一縮骨招,是近七成人 原來根本不合加薪資格。富士康員工分為員級(作業員)和師級(工程師),員級再細分為「員一至員三」,師級則再細分為「師一至師十二」。是次官方說法是只 有「基層員工」有得加薪,即「員一和員二」的工人,佔總員工人數僅約三成,其餘七成人(包括實習生)統統無得加。 與這次加薪擦身而過的小黃屬師一級,去年中入職富士康,前一份工在深圳華強北維修手提電話,包食包住,月入三千多元。他一心以為富士康是國際大企業一定人 工高福利好,以為入職可以賺多一、兩千元,怎料一進圍城後悔莫及。「再不撤,在這裡別說買車買房,娶老婆、生小孩都不敢呀!」如今他在富士康,底薪只有二 千五百元。
取消食宿津貼
就算有人工加的三成員工,七除八扣,所剩無幾,皆因富士康加人工同時改變計薪方式。以前員工除了底薪,另加伙食和住宿等津貼。如今加底薪後,部分員工的津貼一律取消。 來自湖北的小張○九年進深圳觀瀾富士康,屬師二級,底薪有一千七百元,另加五百元住宿津貼(在廠外租屋)、二百四十元伙食津貼,連同約一千五百元的加班工資,月入近四千元。 加人工後,小張的底薪增至三千一百元,加上約一千元的加班工資,但因伙食和住宿津貼取消,伙食費用又因為通脹急升超過一倍,扣除食住,月入變成僅三千多元,還未計算必須向政府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各三百多元。 員工們還投訴自前年的兩次加薪之後,富士康把飯堂和宿舍營運外判,從中加價。「你在賺富士康的錢的同時,它也在想盡辦法賺你的錢。」他們苦笑說。而今個月開始,員級工人宿舍的收費,從一百一十元加到一百五十元。
加薪公關騷
富 士康上月加薪,源於今年初來自西方媒體的壓力。一月底,美國老牌大報《紐約時報》刊登兩篇長篇幅報導,揭露導致美國就業崗位流失的元兇之一的富士康,自二 ○一○年跳樓事件以來,依然是一間超大型血汗工廠,包括曾經發生致命工業事故,以及瘋狂加班等問題。 其中,報導引述一名蘋果高層指,某夜凌晨,生產線的主管叫醒蝸居在宿舍的員工,每人分發一塊小餅乾和一杯茶,半個鐘後,隨即開展長達十二小時的加班。結 果,九十六小時內,每日生產超過一萬部iPhone。 報導出街之後,引來華盛頓、三藩市、紐約、倫敦、悉尼、以至印度的班加羅爾等地的反蘋果遊行示威。蘋果隨即在上月中委託美國獨立調查組織「公平勞動協會」 (Fair Labor Association),調查包括富士康在內等為蘋果代工的大陸工廠的勞工情況。調查報告即將公布。
不 過,協會的獨立性備受非議。協會的董事會主席Auret van Heerden接受路透社訪問時,就曾盛讚富士康:「它的設施一流,條件遠遠比一般的工廠好得多。」原來,蘋果是協會第一間科技公司客仔,協會以往接開成 衣廠生意,連Nike、Adidas等大品牌的老闆也是十九名董事會成員之一。而且,協會也承認,已收取蘋果近二十五萬美元的入會費。 由於加薪附帶各種條件,總部設於香港的勞工權益非政府組織「大學師生檢查無良企業行動」項目幹事陳詩韻批評,富士康的加薪只是一場騷,全球最大血汗工廠內 員工的待遇未有真正改善。 富士康回應本刊查詢,堅持加薪後深圳地區基層員工的基本薪資已由三年前的九百元升至如今一千八百元,考核後升至二千二百元以上。同時逐步降低員工加班時 數,加強培訓,以達至「工作時間少,收入不減少」目標。
升職路茫茫
富士康加人工,員工不單未有拍掌叫好,年輕的更感到前路茫茫。姍姍進富士康已經五年。她今年只有二十三歲,曾經在北京做過速遞公司的接線生,因為人工低,在○七年的年初四,毅然從老家山東坐一整天火車南下到深圳,為的就是進入這間傳說中的台資大廠。 進廠以後,獲分配到做手提電話、手提電腦、打印機等外殼的模具。一開始的時候,底薪只有六百元的姍姍壯志凌雲。看見主管時時坐房飲下午茶。「我那時候很有想法,有一天我也要坐在那裡喝下午茶!」
只是,她不到半年就遭遇打擊。「我第一次加工資加三十塊!那時候挺傷心的,因為別人都是加五十。」只因她考試肥佬,又試過負責iPhone的工藝處理出了差池,連獎金都被扣掉。 捱了五年,好不容易做到底薪有二千八百元的師一級員工,卻眼見晉升無望。她認識一名老員工,八八年就進廠,捱了二十多年,近年才當主管。 驀然回首,赫然發現年華將逝。「女孩子的青春就這短短幾年,想一想都好後悔呀!」姍姍嘆了口氣說。她鐵了心要走。「不想再去打工了!不想再在別人下面做事了!在富士康讓我體會到什麼呀?就是像一個農民一樣,還像舊社會。」 去年八月,生日之前,姍姍開始學彈結他。「我挺想去流浪的,去賣唱。背着一把結他、一個包。每次看到別人在賣唱,好羨慕!」她把下巴貼着結他甜絲絲地說。隨後,揚手自彈自唱唐磊的《丁香花》:「塵世間多少繁蕪/從此不必再牽掛」。
各出奇謀搶民工
今 年農曆新年之後內地出現民工荒,單是廣東省的崗位空缺超過八十萬。在深圳,富士康每日如黑洞般吸走數以百計甚至千計的民工,其他工廠唯有各出奇謀搶人。 例如,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的員工福利,就有過節利市和每年夏天(7至9月)發放的「高溫補貼費」(見圖),各種福利一年總數可達一千六百元。而在香港上市 的新確科技的子公司深圳國威電子,招聘廣告連早餐食乜餸都列出來。「伙食條件好,早餐包子、饅頭、油條、湯粉、炒粉。」另外,有工廠免費為員工理髮;有工 廠的員工宿舍有露台;有工廠主打「加班多」;也有工廠定期贈送水果和紙巾。至於待遇是真確還是另有陰謀,有待員工核證。 ####
http://www.eeo.com.cn/2012/0316/222780.shtml
經濟觀察網 磐石之心/文 今日蘋果公司新iPad在全球10國和地區開賣,美國加州計算機修理公司iFixit.com在部落格上發表拆機文稱,在專家進行拆解後發現,蘋果的顯示器是由三星出產,用以儲存音樂、影片等媒體內容的NAND閃存芯片由東芝提供。
iFixit指出,iPad包括1張高通LTE手機芯片和1張高通無線網卡,適用3G和4G,博通則供應Wifi和藍牙等無線網絡半導體裝置。iPad的新A5X處理器由高通公司製造,使用英國安謀國際科技公司授權的高效節能科技以增強圖形處理能力,高通也生產舊iPad處理器。
與iPad2相比,新iPad最大提升在於Retina屏幕,而大小、外形設計均與iPad2一樣,而且由於支持4G LTE,因此厚度還比iPad2略厚出0.6毫米。對此,我想很多果粉都沒有扔掉iPad2換新iPad的想法,畢竟手中的iPad2已經足夠快,足夠使 用。
從iPhone4到iPhone4s,同樣沒有多少革命性的改變,但是卻獲得了非常不錯的銷量,原因很簡單因為iPhone4s相比iPhone4 發佈時間上長於1年,積累了大量的換機需求,加之售價與iPhone4相同,已經iPhone for Steve jobs的寓意,因此刺激了銷量。
如果說iPhone5沒有如期上市是因為喬布斯去世,那麼新iPad無新意就沒有什麼藉口了,這或許印證了蘋果公司創新乏力。其實,何止蘋果公司 呢?在手機、平板電腦行業,其發展遵循摩爾定律,硬件與軟件同步升級是其發展軌跡,一旦硬件達到雙核之後,繼續升級就非常困難,而且增加到4核甚至多核, 只是一場無意義的軍備競賽,用戶幾乎不需要。
在iPhone4s發佈的時候,我曾經表達了這一觀點,認為蘋果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iPhone和iPad仍會繼續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事實上,我 們不能用非理智的思維去評判蘋果的發展軌跡,任何企業都無法逃脫拋物線發展軌跡,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規律是無法打破的。更何況蘋果處在IT行業,其高速 發展得益於移動互聯網、IT的融合,而又難以逃脫硬件發展達到極限的現狀。
未來IT產業的金礦應該不在消費品市場,因為我們已經看到PC市場增長已經大幅放緩,這也是因為硬件發展達到了極限導致的。而智能手機市場也將在幾 年內達到一個極限,其發展也必將放緩。而更大的市場則是移動互聯網、遊戲、應用市場,以及企業級市場、云計算、數據中心等,這些市場將蘊含著更豐富的金 礦。
跨界便利店的爭論還未停歇,快遞業神秘CEO王衛再一次出手。5月30日,由中國本土順豐最大快遞企業順豐投資的電子商務網站「順豐優選」正式在北京上線。這是繼「順豐e商圈」、「尊禮會」之後搭建的第三個電商平台。
就 在人們預測這有可能是順豐基於目前擁有的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攤開現金流、信息流、物流三流融合一盤大棋之際,京東商城、凡客、阿里巴巴等電商巨頭也連夜 突襲快遞業務,前兩家證實已經遞交「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申請,如果拿到牌照,很快會在全國展開業務;而後者似乎正在籌劃搭建云快遞的雛形。
一邊是快遞業巨頭向電商滲透,另一邊則是電商領跑者圈地快遞業務,以往橫亙在物流、電商兩大行業之間的籬笆正在消失。
圍繞快遞主業跨界
「這 個網站前後籌備了200多天,最終完成了網站平台系統、物流倉儲系統、商品採購系統等的開發和建設,並制定了個性鮮明的品牌上市策略。」順豐優選C E O劉淼向南都記者表示,順豐優選在商品定位上以進口食品為主,佔比高達80%,20%以優質國產食品為輔。佔比20%商品覆蓋了母嬰食品、營養保健品、糧 油副食、酒水飲料等九大品類,「目前有5000-6000個品類,未來將增加到2-3萬個,」劉淼稱。
記者留意到,順豐尊禮會針對高端禮品市場、順豐e商圈主要在香港運營,此次順風優選切入食品的全品類網站在內地市場仍是空白,僅有沃爾瑪1號店、麥德龍商城等有少量業務交叉。
「城鎮居民現在的消費結構中,食品佔比高達40%。」劉淼表示,但這部分物流配送門檻較高,順豐為此成立了專門的運營、物流團隊,並針對生鮮食品增加了冷鏈配送。而為了提高服務,終端送貨員人手配備一台iPAD.
「無 論是便利店、網店或及順豐寶第三方支付,順豐的多元化跨界都是圍繞快遞來延伸的,其實目的就是要為快遞主業拓展服務空間。」順豐速遞(集團)副總裁李東起 向記者解釋。也正基於此,劉淼稱,C E O王衛並沒有給他們施加盈利期限的壓力,「現在就是做好商業模式、產品和服務。」記者也留意到,此次順風優選首先面對北京市場,之後才會逐漸向其它區域拓 展,而目前順豐旗下的順豐寶還在研發,未列入支付工具。
電商跨界快遞動真格
相對於順豐「圍 繞主業跨界」的謙虛說法,京東商城、凡客如今計劃推動的跨界大盤似乎更有企圖心。5月29日,中國快遞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達瓦率透露爆,京東商城、凡客誠 品已遞交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申請,不久之後有望獲得全國範圍內的快遞業務經營資格。隨後,上述兩家電商巨頭陸續向記者證實。
在中國快遞網首席顧問徐勇看來,物流和電商的交叉滲透是目前商業環境不成熟造成的,第三方物流成長速度遠遠落後於電商發展速度,短期內能力、運力、服務質量無法達到電商的需求。另一方面,物流倉儲業務又可以為電商增值。
對此,凡客表示認同,該公司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還沒有一家快遞公司適應他們供應鏈的變化和需求。據悉,凡客旗下的如風達之前只辦理了部分重點區域的經營許可,獲得全國牌照後,如風達將可以把各地業務串起來。除了凡客外,它還可為小米提供配送服務。
京東商城自2009年起就陸續斥資45億元規劃物流,目前陸續在武漢、廣州、成都、北京等地建設物流倉儲中心。此前,曾有消息傳言,京東商城洽購C C E S快遞,但現在看來,該公司準備親力親為大干一場。
與 之相比,在經歷了投資星晨急便的失利後,阿里巴巴可能親自出馬搭建云快遞平台。本週阿里巴巴旗下B 2C平台天貓宣佈與E M S、順豐、四通一達等9家快遞公司達成戰略合作,承諾今年年底前將給合作快遞公司帶來超過50億元服務貿易交易額,9家快遞公司也將針對天貓平台定製多項 專屬服務。
跨界圈地的風險
就目前來看,對順豐的多元化,雖然業界高度關注,但相對淡 定。然而,電商巨頭們的集體跨界,卻引起快遞企業的恐慌。近日,圓通總裁喻渭蛟對外表示,堅決反對電商企業自建物流,因為容易給電商和快遞企業造成混亂。 並呼籲郵政局和快遞協會能夠出台相關規定,禁止電商進入物流行業。
不過,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莫岱青認為,快遞目前是電商的軟肋,物流的服務質量,可能成為未來電商的終極戰場。而多元化投資,可以提升消費者的體驗。
但 也有分析人士提醒,電商大規模進軍快遞,可能面臨後期分拆的運營風險。「以目前京東商城、凡客每天的交易量,還無法支撐一個全國性的快遞網絡。如果分擔風 險,降低自建全國快遞網絡的配送成本,勢必要考慮轉型第三方物流。」一家快遞公司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但由於涉及商業機密,電商一般不會僱用對手的公司幫自 己承擔快遞業務。正如美國沃爾瑪之前自建的物流公司,斥巨資滿足自身配送後,很難接到其它公司業務,最終因成本過高不得不出售變身第三方物流公司。
業界視點
順豐速遞(集團)副總裁李東起
無論是便利店、網店以及順豐寶第三方支付,順豐的多元化跨界都是圍繞快遞來延伸的,其實目的就是要為快遞主業拓展服務空間。
中國快遞網首席顧問徐勇
物流和電商的交叉滲透是目前商業環境不成熟造成的,第三方物流成長速度遠遠落後於電商發展速度,短期內能力、運力、服務質量無法達到電商的需求。另一方面,物流倉儲又可以為電商增值。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莫岱青
快遞目前是電商的軟肋,物流的服務質量高低可能成為未來電商的終極戰場。而多元化投資,可以提升用戶的體驗。(南方都市報 田愛麗)
|
||||||
這是一場不公平的戰爭,枱面上華碩、宏碁、三星力拱Win 8,枱面下卻為了搶得第一波銷售權而爭個你死我活。微軟一手訂下的「種子球員」條款,成了拉開競爭差距的關鍵,輕則影響單月營收數字大小,重則一季、半年市占率將重新洗牌。 撰文‧賴筱凡 六月伊始,Computex南港展覽館的四樓人聲鼎沸,最新的Windows 8產品爭奇鬥豔,「抗蘋果」陣營在微軟率領下士氣大振。但是令人意外的,早已與蘋果在法庭交手數回合的抗蘋大將軍宏達電卻傳出被拒於門外,對於受業績調降 的宏達電股價又是一記打擊,微軟在打什麼算盤?誰又可以成為新世代的反蘋果大將軍?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三樓,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宏碁全球總裁翁建仁、和碩執行長程建中、技嘉副董事長馬孟明,一字排開地坐在頭一排聽得聚精會神,這是微軟今年唯一的大型公開活動,儼然是Windows 8復仇者聯盟的誓師大會。 但在大老闆們微笑、握手背後,另一場殘酷競爭卻早已悄悄開打。微軟除了要靠Win 8在PC、筆記型電腦扳回一城外,對於全球逾七千萬台的平板電腦市場,微軟並沒有忘。為了反攻,微軟祕密組成「抗iPad聯盟」。這個聯盟今年在品牌廠只 有六張門票,誰可以拿到門票?對市場又會產生什麼影響? 誰能入選就擁有領先開賣權打從兩年前,蘋果推出iPad顛覆全球電腦產業後,平板電腦市場幾乎被蘋果寡占。為了雪恥,這次推出新作業系統的重要祕密武器就 是專為平板設計的Windows 8 RT,預計將在今年十月推出全新的平板電腦。由於是全新的作業系統,開發過程充滿挑戰,微軟決定第一階段只挑選少數的廠商參與,其中品牌廠名額有限,台 灣、大陸及美國大廠無不想擠進「抗iPad聯盟」取得門票。 拿到門票就能領先開賣產品,如此一前一後的開發資源投入、上市時間(Time to Market)的差異拉開,小則影響一季營收、大則影響全球市占率排名,難怪隱身在參展人群裡的一線筆電大廠高層,看完眾家產品,緩緩開口:「勝負已經揭 曉。」原來最後結果公布,能夠拿到第一批門票的有台灣的華碩、中國的聯想、韓國的三星、日本的東芝及美國的惠普(HP),不但宏達電被拒於門外,連年銷近 四千萬台電腦的宏碁都落馬,令人跌破眼鏡。 微軟已經沒有退路,為了在平板電腦之戰扳回一城,它必須確保Win 8的平板電腦一次到位,而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坐擁九成市占率的安謀,成了微軟不得不拉攏的合作夥伴,打破過往的Wintel體制,這也是為什麼外界對Win RT存有高度期待。 門票背後隱含的產業大洗牌在微軟「抗iPad聯盟」裡,安謀提供處理器的核心架構,先將心臟藍圖畫好,再交由晶片廠設計出最重要的心臟處理器。「做得出來 的,只有高通、英偉達(nVIDIA)跟德儀(TI)。」業內人士透露,高通是智慧型手機的常勝軍,英偉達則在平板電腦占有一席之地。 微軟另組大聯盟,一手設計好遊戲規則,最重要是選擇參賽球隊,「根據微軟設立的遊戲規則,第一輪競賽裡,每家晶片廠只有兩個開案權,他們可以找兩家不同的 品牌廠合作,也可以將兩個開案權都給同一家品牌廠。」業內人士說,「拿到第一波門票的品牌廠,今年十月就可以推他們的Win RT產品,拿到第二波門票的人,不好意思,請等明年。」就像棒球的選秀會,最有實力的人先選,「最有資格挑人的,其實是手機晶片賣到缺貨的高通,高通很聰 明,挑上PC聲勢最強的聯想,搭配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都熱銷的三星,幾乎就是完美組合。」業內人士說。 這陣子在平板電腦相對弱勢的英偉達則選擇了華碩,「比起三星偷學英偉達製作處理器,一路從變形平板到PadFone都力挺英偉達的華碩,顯然是英偉達的不 二選擇。」業內人士透露,華碩雖然跟英偉達有好交情,但終舊品牌大小仍有差異,為求保險,英偉達的另一張門票,給了惠普。 德儀手上兩張門票全部給了東芝。宏達電、宏碁兩家台灣品牌大廠落馬,市場上議論紛紛,宏達電主力在智慧型手機,並非平板電腦,被拒於門外並不意外;宏碁則 是無奈地接受這個結果,宏碁全球總裁翁建仁搖了搖頭,不願直接評論這個遊戲規則,「我們嘗試努力過了。」據悉,為了爭取第一波開發門票,宏碁董事長王振堂 甚至還飛到微軟總部,但終究無功而返。 一場門票之爭,透露了商場競爭的多變及無情,就像大聯盟的球員一樣,實力才是生存的關鍵,取捨之間,也顯現市場競爭力的消長。 |
2011年9月,當Paul?Ozinga第一次帶著iPad到工地工作時,沒一會兒工夫他身邊就聚集了一群建築工人、工程負責人和項目經理的圍觀。在平時,只有送午餐或者發薪水時才會如此引人注目。
27歲的Paul是美國芝加哥混凝土公司Ozinga?Bros.?Inc.的第四代管理者,2010年iPad問世起他就開始試著用它來做一些賬戶管理的工作。從去年夏天開始,這個家族企業為每位經理、銷售以及質量監控人員配備了iPad。
不過大家很快就習慣了這個新工具。當施工隊想看看運混凝土的卡車開到哪兒時,都會湊到捧著iPad的Paul身邊讓他打開GPS地圖看一看。「在過
去,現場的顧客會問你,『我的車在哪裡?』通常來說,我們的答覆都是,『快到了』、『它已經開出工廠了』、或者『它在路上』。而現在,再也不會心裡沒底
了。」Paul?Ozinga對《第一財經週刊》說。
GPS定位當然不是新鮮玩意兒,但在iPad出現之前,很難找到一個終端能夠讓建築師在想起來要看地圖時,直接走到離吊車和鋼筋稍遠點兒的空地手指動兩下就能準確定?位。
同樣只要手指點幾下,身穿螢光背心頭戴安全帽的Paul拿著iPad就可以站在正不停攪拌著混凝土的大卡車邊上向他的客戶提供即時報價。接著打開後台,滑動屏幕,頁面就從標著各種顏色的報價單切換成了交易表,簽下名字,交易就成了。
?
99年前,福特汽車的創始人亨利·福特用大型流水線改寫了工業文明─不僅改變了工業生產的效率,還改變了人與機器的關係。iPad並沒有改變這個本質,但iPad也許史無前例優化了福特的大設計。
「這很困難,因為當今公司的財務系統不是為運營設計的。但是,我們正在將運營系統和財務系統整合起來,朝未來的方向邁進。」寶潔CEO羅伯特·麥克唐
納在一份麥肯錫的調研報告裡說。他對iPad輔助生產的設想是通過這一系統,能看到任意時刻、任意工廠、任意生產線上任意產品的實際狀況和相應的成本數
據。
iPad正在漸漸改變許多行業的工作方式,但這一點並不容易為普通人所察覺。
2011年,《第一財經週刊》曾經做過一次iPad使用者調查,當時在182名受訪者中已經有54.82%的公司人用它收發郵件,46.4%的人用它
做會議記錄,39.16%拿iPad給客戶做演示,48.8%會把電腦中的文件傳輸到iPad裡隨時查看。在那篇《Toy or
Tool》的文章中,我們發現iPad作為工作設備已漸成趨勢。
現在我們又用一週的時間對206位公司人進行了調查,他們中有45%屬於管理層,30%工作超過10年,有10%的被調查者說他們公司已經普及了iPad,而有接近29%的被調查者表示「iPad可能會逐漸取代傳統工作方式」。
你可以在前面的圖表裡看到更詳細的調查結果。對於那些B2B行業而言,拍照、定位這些普通消費者熟悉的應用正是它們的工作方式之一。中遠集團的一位員
工對《第一財經週刊》表示,它們正嘗試將iPad作為集裝箱報廢的操作平台,當運輸船在航行過程中遇到集裝箱損耗時,就像簽到一樣地將地理位置、時間、破
損照片等信息捆綁及時發回信息中心作為回報損害時的證據。
「當蘋果推出iPad時,製造業如夢初醒。行動裝置並非只和外勤員工相關,它對需要資訊、但無法久坐桌前的內勤人員也大有幫助。」研究機構IDC?Insight製造業分析師曼恩迪說。
2012年3月,蘋果公司送了一批iPad給北京史家胡同小學作為課堂教學工具,而更早的2011年12月,上海盧灣第一中心小學做了類似試點,並起
名為「云課堂」,但它們都不願意就教學細節透露更多,許多媒體對兩家的指責依然是「這個不便宜的設備作為教具意義何在」。
為盧灣第一中心小學「云課堂」做技術支持的工程師田野覺得iPad教學並不是一個噱頭,最明顯的好處與寶潔CEO羅伯特·麥克唐納說的一樣,數據及時
傳輸和集成。老師通過iPad分享教案,教完一個知識點後,學生在iPad上進行當堂練習,「云課堂」平台採集和分析全部學生的答題情況後自動同步數據到
教師的iPad上。老師對哪道題正確概率高、哪道題差錯在哪個環節,甚至每位學生的答題步驟都能一目瞭然。
「iPad為教學帶來的最大改變在於教師能獲得教學反饋,立刻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田野告訴《第一財經週刊》,此前學校也試圖在計算機房進行類似的
測驗,但iPad顯然更為便捷。田野供職於上海嘉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它們的客戶還包括一家知名德國電氣企業。在那個項目裡,車床操作中細緻如螺絲的扭
距、角度等精密生產數據都能通過iPad採集彙總,以便工廠管理者隨時掌握生產線運作情況和實時評估。
數據彙總是這家公司的夙願,只不過過去每台車床都會連著一台計算機,數據彙總後還要傳輸到其他系統集中分析,現在這些都由iPad 一步完成:從車床到云端。
而福特當時為工人設定的工作角色此時更進一步。在這家德國公司的中國工廠裡,流水線每個工位旁都有架著iPad的支架,工人在操作過程中和iPad能
進行「傻瓜式交互指導」─每個工人都經過簡單培訓,但更細緻的操作工序則由iPad演示完成。即使是處理儀器故障這類複雜工作,iPad裡也早存有預案,
工人便不需要有經驗的師傅放下手中的工作代為推敲修理。
一切都是云、移動互聯網和App的結合體,雖然可實現這些的終端為數不少─但從蘋果的產品線來看,從iPod Touch到iPhone都可勝任。但iPad的屏幕此時成為不可替代的優勢,這在歐美的建築界尤為顯著。
「以前,我們的經理、銷售和質量監控人員不得不依賴打電話來獲取各種信息。現在,我們能夠以分秒為單位對手頭的工作進行操作,增加或減少訂單、變更貨
物等等。iPad使得他們擁有了一座移動辦公室,他們在哪兒都能像坐在辦公室一樣搞定所有工作。這大大減少了周轉期。」
Ozinga?Bros.?Inc.的通訊主管Tim?Ozinga對《第一財經週刊》說。
在全公司普及iPad之後,Ozinga開發了一款名為Ozinga?Concrete?Calculator的App對顧客開放。這款App能夠幫
助用戶計算一個具體項目會使用多少混凝土。進入這個App,用戶首先會看到一個計算器的界面,通過輸入長寬高
Ozinga?Concrete?Calculator能快速地計算出一項工程所需的混凝土量。不僅如此,它還具備交互功能。用戶拍下整個工作區域的照
片,並添加地址或輸入GPS坐標並發送這些信息給Ozinga。如果在他們的服務範圍之內,他們會迅速給出工程報價等客戶反饋信息。如果顧客在他們的服務
範圍之外,也還是可以使用計算結果,並將這些信息發送到個人郵?箱。
美國建築諮詢公司D7的董事長Joseph?Daniels這樣解釋他們推薦客戶使用iPad的原因。「iPhone嗎?不行。」Joseph說著豎起了自己的食指:「很簡單:手指粗。iPhone屏幕尺寸不夠大。這部手機用來工作還是有些麻煩。」
「幾乎每個人都使用iPhone或者其他觸屏設備,讓他們快速上手這個設備完全沒有問題。」D7諮詢的設計負責人Terrell?Woods說。一般
花3個小時員工就能學會如何用iPad組織和傳輸文件、做筆記,輸入關於設計和文件的錄音,尋找素材並且實時和幾英里之外的質量管控人員做報?告。
改變同樣發生在澳大利亞的建築工地上。推出建築藍圖管理應用PlanGrid的Loupe公司CEO?Ryan?Sutton-Gee認為,iPad是第一種可以真正被應用在建築工地上的電腦。它為解決建築行業,尤其是工程隊效率低下的問題提供了可?能。
擁有建築背景的Ryan一直都受困於這樣一個流程:在傳統的建築施工現場,當施工人員在施工中對某些設計產生疑問時,他首先需要特地去一工作間取出設
計圖,然後回到工地對著問題在設計圖上做出標記,接著再回工作間,把標記好的圖紙掃瞄發送給建築師。出於安全目的,電話、電腦、電纜都被擺在工地旁的一個
小房間,因此工程負責人不得不在那裡才能辦公。
而通過PlanGrid等應用,設計師和承包商站在正在砌磚的工人身旁就能完成調取圖紙、修改設計、與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工人的溝通等工作。事實
上,iPad的計算能力已經能夠滿足設計圖紙的渲染要求。加之PlanGrid本身是一個云服務,修改被上傳到云端後,能立刻被整個工程隊共享。
「可能在工具性上,iPad相較於傳統PC的優勢更突出。」在科技網站愛范兒上發表《平板電腦如何改變建築業》的作者Kevin?Liao舉例,不同的App可以把重力感應技術變身為吊線錘、陀螺儀、指南針等許多工具,它的運算能力還能使測量精度更細緻。
2012年1月16日,市場研究公司IDG公佈了一份《2012年iPad商用調查報告》,據說91%的企業用戶使用iPad工作,12%的企業用戶
表示,iPad已經完全取代了筆記本電腦,還有54%的企業用戶稱iPad部分取代了筆記本電腦。調查還發現,6%的iPad企業用戶聲稱iPad完全取
代了他們的台式電腦,另有33%的企業用戶表示iPad部分取代了台式電腦。?
其實討論iPad在多大程度上取代筆記本或者台式電腦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它更多是憑藉其SoLoMo(Social、Local、Mobile)的屬
性成為一種新的工作設備,並漸漸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個人。就好像現在,Ozinga的員工每天上班之前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就是確
認是否帶上了他的iPad。
聯繫編輯:[email protected]
還有哪些行業被iPad改變了:
1. 醫療行業
Manhattan
Research的最新研究數據表明,已經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歐洲醫生開始使用iPad來輔助工作。包括開病歷、寫醫囑這些紙質化工作內容,甚至察看、放大
和批註X光圖像都可以在iPad上完成。基於iPad開發的移動醫生工作站更能對一家醫院現有的醫療信息系統資源進行整合。諸如放射PACS系統、超聲、
病理檢查報告系統、手術麻醉、放療化療、電子病曆書寫等都能集成在醫生手邊的iPad上方便隨時察看和使用。
2. 銷售行業
現在有不少銷售已經開始帶著iPad去見客戶了。捧出iPad來實時查詢產品數據和替客戶登記信息,省去了紙筆書寫以及事後整理錄入的麻煩。有一些公司甚
至給每名銷售配一台iPad來考勤。上班時間銷售們必須打開定位功能,以便被確認是否按規定拜訪客戶;每月還需要在iPad的定製軟件中填寫自己的行蹤
表,以保證行蹤和定位位置一致。
3. 採礦行業
採礦一直是一個高危工作。不過俄亥俄州的一個採石場,礦主開始嘗試讓操作員使用iPad輕鬆地來對傳送機器進行啟動、停止等人為控制,遠程操控大大降低了
原本實地操作帶來的危險性,同時節約工作時間。通過iPad軟件平台的數據傳輸,礦主還能在自己的終端上實時監測材料質量。
4. 殘障人士輔助行業
iPad自身的許多功能十分適合用來為殘障人士的生活和溝通進行輔助,這讓許多企業能夠吸收殘障人士來輔助工作,幫助解決社會問題。例如SSB
Bart
Group開發的輔助應用就大量運用了VoiceOver、LED閃光燈、震動等特性幫助聾啞人士向外界傳達訊息。一些醫院也會使用iPad來對病人進行
言語矯治。
5. 科學研究
iPad是不是很快會成為除了顯微鏡、酒精燈、量筒之外科學實驗室的另一項標配24歲物理學家Richard
Bowman去年3月與同事合作開發了一款App「iTweezers」,能夠讓用戶通過觸摸iPad的屏幕來操縱微觀物體。具體來說,是用來控制光學鑷
子,一個用激光束捕捉和移動微觀粒子的工具。
6. 行政執法
美國的聯邦調查局和地方警察部門開始通過iPad 等設備來收集指紋,並迅速地識別潛在犯罪嫌疑人。當然iPad的定位、地圖以及記事本功能也為警察們執法提供了方便。還有一點,走在路上看到一個攜帶iPad辦公的警察多少能消除一點隔閡感。
|
||||||
Win 8產品還沒開賣,已有一家軟體廠在OEM市場拿下九成市占率,它是訊連。最近三年,訊連因受Win 7、iPad衝擊,九成生意受影響,但在緊急轉向苦撐待變後,終於抓到另一個再起的機會。 撰文‧賴筱凡 炙熱夏天的開頭,南港展覽館人潮川流不息,有些人捧著專業單眼相機猛朝櫥窗裡的筆電拍,有些人則已忍不住把玩起一旁的展示機,他們來到這裡,就為一個目的:Win 8。 隨 著Win 8在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亮相,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宏碁董事長王振堂、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宸鴻董事長江朝瑞等科技大老們,紛紛出面拉抬 Win 8的聲勢。看著這批曾被iPad打得落花流水,「想圍攻光明頂,卻連梯子都找不到」的筆電大軍,從末日回到天堂,有一人的感受比任何大老都深,她是訊連總 經理張華禎。 從軟體股王變市場孤兒 Win 7、iPad出現如同末日張華禎與在台大資工系任教的丈夫黃肇雄,把訊連從教授帶著學生的八人小工作室,拉拔到營業額達數十億元,年年每股盈餘(EPS) 都有六、七元水準的台灣軟體龍頭。訊連的產品,讓戴爾、惠普、宏碁、華碩等大廠銷售的電腦上都少不了它——那些你曾經耳熟能詳的字眼,像是看電影時用的 Power DVD、剪影片的好幫手「威力導演」等。 只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三年前,微軟把手伸進影音軟體,接著蘋果iPad出現,一切都變了。 「訊連以影音軟體起家,搭著惠普、宏碁等大廠的筆電一起賣,所以OEM(委託代工)是訊連的主要營收來源;可是,微軟在Win 7平台裡,把這塊餅拿回去自己做,等於是斷了訊連的生路。」業內人士解釋,微軟給了訊連一記重拳,蘋果iPad又宣判光碟機之死,再捅一刀。 「平板電腦沒有光碟機,即使是英特爾當時積極推廣的超輕薄筆電CULV(即現在的Ultrabook),為了做到輕薄,也捨棄光碟機,對訊連這類以套裝軟體為生的軟體廠來說,幾乎是一場災難。」一名觀察軟體產業多年的分析師說。 趨勢風向一轉,資本市場資金流向動作更快,短短一年時間,訊連股價從一三一.五元,一路下跌到連五十七元都不到。 那時候仰天無語,「我們常常在想,訊連的技術並不差,為什麼這樣?」即使現在回憶,張華禎硬擠出的那抹微笑,依舊帶了點苦澀,「你不知道該怎麼辦,該從何做起。」她說。 搶占Win 8九成市場 只 要實力夠 就有生存之地向來自信的張華禎,從擔任趨勢科技全球執行副總到經營訊連成為上櫃股王,無往不利,不料精明如她,也落入太依賴供應慣性的陷阱,一旦大廠轉向 或市場變革,就措手不及。「我們醒了,光靠品牌廠搭售,是行不通的,消費者沒有忠誠度。」張華禎花了不少時間,才認清這個事實。她回頭找新的獲利模式,釐 清百人OEM團隊無用武之地,反倒只有十人經營的消費市場,才是救星。 於是,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OEM團隊全部調到消費團隊去,「過 去,我們的產品搭著宏碁、華碩的電腦賣,消費者買的是宏碁、華碩,不是我們;現在,我們要消費者買軟體,就是買訊連。」張華禎與訊連的主管們,把訊連的所 有優、缺點攤在桌上,「我們的技術很強,產品好用,沒道理消費者不買。」問題出在,消費者對訊連的品牌印象不夠,所以,他們得從重度使用者下手,也就是那 些對剪輯影音有高度興趣的人。 訊連也試著跨到手機、平板軟體去,黃肇雄帶著研發團隊,做出一套能放在平板電腦上使用的軟體,「但手機、平板 的硬體設備與電腦還是有落差,簡單來說,就是跑不動。」更何況,手機、平板軟體的平均售價都在○.九九美元到一.九九美元,貴一點的五.九九美元,「這種 價錢,根本養不活訊連這麼大的軟體廠。」張華禎嘗試了,仍敵不過現實。 許多同業開始棄守市場,「留下來做電腦影音軟體的,只剩下我們。」張華禎不願承認,這是別人口中的夕陽工業。 然 而,肯嘗試就有收穫,雖然市場反應不如預期,但張華禎發現,「真正想要做影音剪輯的人,最終還是會回歸到電腦,平板電腦只能提供你簡單的修改。」這讓她豁 然開朗,找到努力的方向。「我們在平板電腦上提供簡便版的軟體,只賣一.九九美元,如果要更專業的功能,就回到PC上做升級。」從平板到PC,張華禎都要 抓住。一名軟體分析師說,經歷過iPad的考驗,市場認知到,電腦影音軟體存在的利基點,「就像現代人拍完照喜歡修圖,這些進階工作,手機、平板是無法取 代電腦的。」苦撐到去年九月,一場在美國加州盛大展開的Win 8開發者大會,終於重燃訊連的希望。因為微軟策略又轉向,將自行開發的影音軟體獨立成一套多媒體軟體,消費者想用就得額外加購,不再內建在微軟系統的筆電 裡;換句話說,品牌廠不用被綁住非用微軟的影音軟體不可,訊連又可以繼續找品牌廠搭售。 開發者大會一結束,張華禎與黃肇雄全面動了起來,黃 肇雄帶著研發團隊重新設計軟體,張華禎則帶著業務,親自跑遍世界各地的每家品牌廠。「去年十一月跑了一次,告訴品牌廠我們要做Win 8,今年二月又再跑一次,把初步軟體給客戶試用,三月我們就很清楚,Win 8這場仗已經贏了,九○%的品牌廠都決定要內建訊連的影音軟體。」不過,三年前被微軟「燙到」的教訓,猶在眼前;重返OEM市場只是讓更多消費者可以接觸 訊連,耕耘消費者忠誠度,才是訊連的根。「我們曾經懷疑過,死守在PC到底是對或錯,如今,我們證明,只要你的實力夠,就能找到生存的地方。」張華禎說。 |
轟轟烈烈的ipad商標案在蘋果支付6000萬美元和解金後,本應風駐雨停,但事實卻是,在短暫的平靜之後,先後曝出唯冠拒付律師費被起訴、協議簽訂過程唯冠律師被排斥等消息。
近日,在談判中作為唯冠大債權方代表的和君創業,向本報發來一份《ipad商標維權團隊關於蘋果公司違法造成律師欠費的備忘錄》,該備忘錄詳細記載了ipad商標案談判前後的原委和細節。
和君創業等中介團隊指責,蘋果的霸權條款導致中國損失了300億元國家收入。
ipad商標維權始末
《備 忘錄》表述,2009年12月,北京和君創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應中國民生銀行深圳分行的邀請參與唯冠深圳公司的資產重組。當時的法律文件是2009年3月 8家銀行組成債權人委員會來監管深圳唯冠(微博)公司資產的協議,深圳市政府金融辦批准並加蓋了公章。為此,在民生銀行和中國銀行推動下,和君創業與唯冠 公司簽署了資產重組協議。不久,廣和律師事務所受唯冠董事長楊榮山委託,風險代理ipad商標訴訟,和君創業開始介入該訴訟的公關等事務並同樣採用風險代 理模式,聯合國浩律師事務所與廣和律師事務所肖才元律師合作對抗蘋果的侵權行為。
2010年末,深圳唯冠職工鬧事,債權銀行收到大量舉報 楊榮山抽逃債務的舉報,遂開始審計唯冠帳目。為此,和君創業應楊榮山之邀,幫助唯冠協調與銀行的緊張關係,最終在深圳市政府的參與下,形成了唯冠監管的新 協議:由債權銀行出資解決職工清退的補償,唯冠交出公章交由鹽田法院代管。在蘋果糾紛處理上,所有決定必須經債權銀行、風險代理團隊與楊榮山協商後請鹽田 法院蓋章方能生效。
2011年下半年,蘋果公司總部知識產權部律師來華與唯冠談判,楊榮山派香港唯冠董事長孫敏私下與蘋果談判,受到債權銀行、鹽田法院和律師團隊的共同反對,最後由和君創業總裁李肅(微博)與其助理郭彬、國浩律師所謝湘輝與孫敏共同參加,在北京與蘋果公司進行了第一次談判。
在李肅看來,這次談判奠定了雙方價格談判的基礎,如果沒有其他干擾,成交價格將以債權銀行本金全部補償為基礎,並可以在談判中為台灣唯冠的美國訴訟留下巨大的運作空間。
這次談判不久,蘋果公司派人與唯冠方聯絡,要求唯冠方確定正式談判代表,開始雙方最終的價格談判。為此,在徵詢了中國銀行與民生銀行意見後,各中介方與楊榮山在鹽田法院召開談判準備會,共同簽署了一份授權協議書。
從 記者得到的授權書影印件內容來看,肖才元、謝湘輝兩位律師,和君創業李肅與唯冠公司董事局主席孫敏4人作為受託人,此授權書明確規定,「現委託上列受委託 人在我方與美國蘋果公司及其關聯公司有關ipad商標糾紛事宜中,共同作為我方談判代表。談判代表無權私下與對方協商或作出任何承諾」。
但這份協議由鹽田法院遞交蘋果後,蘋果並沒有守約開展談判。李肅認為,原因是當時唯冠方贏了深圳中院的一審訴訟,全國工商局查處的風潮全面展開。蘋果自知此時談判地位低下,竟然違背雙方約定拒絕繼續談判。
而後,「蘋果甩開唯冠公司合法授權談判代表,在明知被監管的唯冠權力已被限制的情況下,與根本沒有獨立簽字權的楊榮山個人達成和解,不僅對所有的監管方和授權方置之不理,竟然在和解協議簽字後1個月才讓我們看到和解內容,其違法行事的方式匪夷所思。」李肅直言。
謝湘輝和楊榮山也向本報記者證實了唯冠授權代表被排斥的事情,但楊榮山表示,這並非他的本意。
另 有一直關注此案的專業人士對此持異議,他在接受《證券日報(微博)》記者採訪時表示,只要唯冠沒破產,其法定代表人楊榮山就有權簽字。此案利益關係錯綜複 雜,蘋果、唯冠、律師以及和君創業都有自己的利益。他認為,中介機構的介入會使案件過程更複雜,不利於案件的解決,蘋果排除他們有一定合理性,畢竟司法程 序解決的是案件的主要糾紛。
蘋果被指霸權
《備忘錄》指出,蘋果公司明知ipad商標在大批 債權人查封之下,當年公司一方面在與唯冠授權人談判,另一方面與民生銀行談判解除查封條件。但是,在和解協議中,蘋果公司完全無視楊榮山無權對抗銀行商標 查封權利的事實,毫無常識地在未解封狀態下硬簽合同。為此,民生銀行已向法院提出執行異議反對這一違法行為。
李肅還揭露,蘋果明知中介團隊擁有談判授權,並因風險代理而擁有優先收益權,卻在與楊榮山談判時不顧楊的多次要求,斷然拒絕明示上述權益。
廣和律所和國浩律所因為唯冠拒付律師費已經提起訴訟。
對此,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知識產權律師游云庭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 達了不同意見,他指出,在簽合同時,中介機構就知道唯冠沒有破產,這就勢必導致蘋果的和解金肯定會進入法院指定的賬戶。游云庭認為,律所在簽合同時也有疏 忽,應該把風險比例定得再高一點,如此這個案子也不至於特別虧。
此外,和解協議中還規定,為消除有關部門可能的誤解,蘋果和唯冠確認蘋果公司實際購買並有權使用ipad商標的日期回溯至2009年12月23日。
李肅等人認為,該等所謂的追溯不僅違背案件真實情況,還將損害國家利益,其目的是阻止工商管理機關對蘋果公司進行行政處罰,按照該期間ipad在中國的銷量,估計逾300億元的國家收入因此而損失。
游云庭則稱,商標持有人自願回溯,與國家利益沒有關係。
而和解協議還有不為外界所知的一點,和解協議中明文規定ipad商標不是出售給蘋果而是贈送給蘋果,6000萬美元僅僅是協助辦理過戶的費用。
和君創業和唯冠代理律師認為,蘋果公司明知唯冠公司債權人正在申請公司破產,也明知ipad商標是唯冠公司的唯一一筆巨額財產,在他們看來面對4億美元的債權人,這何止是在賤賣公司資產,完全是在偷竊轉送債權人權益。
據國外媒體報導,我們一直認為,已故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的遠見超越了當時時代的束縛,而日前披露出的一份1983年的錄音恰恰證明了這一觀點的正確性。
當地時間週二,一名名為馬塞爾-布朗(Marcel Brown)的博主在其生活、自由與技術網站(Life, Liberty and Technology site)上發佈了一份有關史蒂夫-喬布斯於1983年在阿斯彭舉辦的國際設計大會(International Design Conference)上的完整錄音講話。
儘管當時喬布斯的主要講話內容已經在今年8月份被媒體曝光過,但布朗此次發佈的錄音包括了問答環節。在這一環節中,喬布斯全方位展示了當時自己對於 網絡、語音識別技術及所謂「類似圖書那樣可隨身攜帶計算機」理念的看法,而這款「可隨身攜帶的計算機」與蘋果27年後發布的iPad有著太多太多相似的地 方。
喬布斯當時向與會者表示,這個「可隨身攜帶的計算機」將有一個「無線連接器」(radio link),能夠使用戶在不連接任何線纜的前提下進行無線通信(即現在的Wifi)。
以下便是布朗為我們總結出的喬布斯Q&A亮點:
1. 喬布斯指出那款「可隨身攜帶的計算機」運行速度很快,就像魔術一般。布朗認為,喬布斯將這樣一款產品稱為神奇絕非巧合。因為在未來數年後,人們與PC交互的時間將比開汽車的時間還長。現在看來,喬布斯當時的預言看似十分正常,但在當時卻令人難以想像。
2. 喬布斯認為,當時社會對於科學技術的熟悉程度,就像人們與個人電腦所進行的「第一次約會」一樣。他意識到,在不久的將來科技將會得到更大的發展,人們也將越來越容易接受這些新技術。不過,在PC成功統治了科技市場後,喬布斯卻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而是繼續規劃著「下一件大事」。
3. 喬布斯在演講中曾自信的表示,個人電腦將成為人們全新的交流媒介。要知道,當時的網絡並不普及,互聯網也沒有任何可能成為主流的跡象。然而,喬布斯卻已開始談論早期的電子郵件系統及如何重塑通信這些問題。
4. 在錄音中,喬布斯提到了由麻省理工學院主辦的一個試驗項目,該項目同目前的谷歌街景應用十分相似。
5. 喬布斯討論了早期的網絡及不同協議的混亂問題。喬布斯預測,人們將在未來的5年解決辦公室上網問題,然後在未來的10至15年的時間裡解決家中上網的問題。後來的事實證明,喬布斯的這一推斷完全正確。
6. 喬布斯透露,當時蘋果的長期戰略目標就是「將一台不可思議的偉大計算機放進一本書中,用戶可以帶著它隨處走動,並且任何人都可以在20分鐘內學會如何使用它。」喬布斯還指出,當我們擁有帶有可以通過無線電連接的便攜式計算機後,人們就能夠邊走路邊查看電子郵件,方便用戶走到哪裡都可以與大型數據庫或者其他電腦進行通信。需要指出的是,喬布斯發表此番言論的時間是1983年,比移動計算機出現的時間還早了20年。
7. 喬布斯將軟件行業同唱片業進行了對比,他指出人們往往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樣的軟件,但是人們卻清楚的知道自己在走進一家音像店時想要什麼樣的唱片。這 是因為,人們在購買唱片前已經試聽過其中的歌曲。因此,喬布斯認為軟件行業也需要像唱片業一樣,給潛在用戶一個試用、預覽的機會。喬布斯認為,由於軟件可 以通過電話線進行傳輸,因此用戶完全可以通過電話線以及信用卡支付的方式便捷的購買軟件。而這,也正是目前蘋果App Store的雛形。
8. 在最後的問答環節,當被問及語音識別的時候,喬布斯表示「相信20年後,這項技術將成為現實。但由於語言的巨大差異性,這樣技術的實現過程將十分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