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優酷土豆(YOKU)$ 投資5000萬到$華聞傳媒(SZ000793)$ 旗下子公司國廣東方的麻辣點評 tulip鬱金香

http://xueqiu.com/8059043600/30491522
$優酷土豆(YOKU)$ 投資5000萬到$華聞傳媒(SZ000793)$ 旗下子公司國廣東方的麻辣點評:(註明:本人曾做空一波華聞傳媒已獲利不錯,目前剛開始建倉微不足道小小賣空倉,佔我倉位尚不足輕重,爭取中肯,涉及個股多空雙方不用來找我辯論,兼聽則明嘛)

     被華聞視為未來的國廣東方,身為國家OTT播控平台7家牌照商之一,啥事不干總想躺著掙大錢,結果7家裡面唯一從未起步,早已遠遠落後於市場。

     優朋與南方傳媒合資做版權終端渠道,百事通,湖南芒果TV,CNTV這些完全已經加速起步,CNTV的OTT愛上電視半年前就以一週20多萬新增用戶規模巨速增長,現在只會翻番;優朋最近新增每天超過3萬戶;芒果TV已經發力;百事通隨時可以IPTV轉OTT;樂視再遭殃也有個打擦邊球的超級電視,版權畢竟有儲備;連難兄難弟央廣都聯合愛奇藝、江蘇廣電啟動一年多了。其他地方廣電也可以申請內容牌照,國廣東方以為自己是香餑餑,一直就躺著做夢漫天要價,其實就是個只有牌照又沒帶寬又沒內容又沒終端渠道商的「三無」棄兒,還沒有央廣覺醒的早,已經沒有多少選擇。

     這時優土來了,優土其實不一定要這個牌照,因為阿里也入股了華數啊,但優土想隔了兩層的小股東關係,還不如多個備胎。

     可國廣東方是「三無」,出不起價,要麼優土殺得狠啊,拿著算盤就可以算:帶寬你沒有,還要用我的,折多少錢;內容你沒有,都我去做去買,折多少;終端你沒有,還是我去找,人家還不一定看得上,辛苦費買路錢太虧了,折多少;技術我比你好,技術吃喝工資算多少多少。。。最後總盤估值3億RMB,可憐兮兮。相對之下,優土5000萬划算啊,想當年$樂視網(SZ300104)$ 一筆過5000萬給了CNTV地痞流氓費才有了現在的局面,可還不是說沒渣都沒了?!優土佔了國廣東方16%呢,還有個渣。

     可國廣沒辦法啊,這麼多年「三無」總要改變啊,可是。。。優土其實不是最理想的,1)它是媒體大平台,不靠你,也沒你什麼事;2)它在內容製作方面網站裡算好的,影視製作裡算業餘選手,就是個最會炒菜的好裁縫。3)人家還有渠道、備胎

總結:優土賺,國廣虧,但沒辦法。想想國家待你多好,給你個牌照顧你,折騰這麼多年就值3億RMB,有眼無珠啊。
評估優土:其實我看好優土,雖然資本不看好。
評估華聞:國廣就估3億人民幣,華聞到現在還總估值235億,值個毛啊。儘是夕陽媒體的平台,超高溢價亂收購。我慢慢繼續做空,4個主要做空標的之一,一直看到6-8元,第一目標10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567

FiveStars的創業故事:用三年時間打造一個5000商戶,400萬用戶的忠誠度管理平台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30/144556.html
很多大公司都有那種對於客戶忠誠度管理的計劃,而對於那些夫妻經營的小店呢?基本上都沒有這種東西

這就是FiveStars背後的理念,作為一家硅谷的初創公司,他們用專業化軟件和大數據分析來為那些小企業提供能提高客戶忠誠度的方案,FiveStars的創始人Victor Ho把他的思路了告訴我們。

「如果你穿過街道,來到那些本地的咖啡店裡,問問他們,『hi,你們有多少客戶?每個客戶平均花多少錢呢?』他們肯定沒法告訴你,」Ho 解釋到。「基本上就是一臉茫然。FiveStars就是為瞭解決這個問題才創建的。」

這家成立三年的公司所提供的軟件,可以讓顧客在買單時登記成為他們的會員。成為會員後,立即打折或有特惠,並且FiveStarts會自動跟蹤並為商家提供用戶召回服務和建議。商家只需要幫顧客把信息輸進去,打個折,FiveStarts就會把剩下的事情都包辦了。

「《財富》500強上的企業每年要花幾十億美元來提高用戶回頭率,」Ho這樣說到。「中小型企業在這上面根本就是空白,我們非常想普及這種技術,甚至做出些技術革新。

現在有5000多個商戶和400萬用戶加入了FiveStars的系統。

「如果你瞭解得更直觀一點,那麼我要告訴你,每家商戶有850個我們的會員。」Ho簡單計算了一下,「這個數字對我們非常這要,因為它可以讓那些商家判斷我們系統的價值。」

FiveStars 的這套系統每年收費2500美元。作為回報,FiveStars會 從顧客在成為他們會員或用他們的卡消費的那一刻,就開始運作這一套CRM(顧客關係管理)系統來幫助商家拉回頭客。

「我們可以把商家所有的客戶都輸入CRM系統,」Ho解釋到,「我們的服務基本上就是為商家收集所有的信息,為那些加入系統的顧客提供價格回報,比如積分點或者其他的物質獎勵。」

「有了那些成千上萬的顧客信息,我們就可以自動把他們分成各種類型,」Ho說,「然後當商家登陸我們的系統,在主頁上就可以看到各種篩選過的信息,比如哪些顧客來了很多次,哪些顧客有不再光臨的風險,哪些人是VIP,哪些人基本上不再來了——你想要什麼我們就能提供什麼信息。只要點一下按鈕,我們就能讓會把這些分析編成郵件或短信發過去。」

儘管現在FiveStars 很成功,但是Ho想到這個點子卻是個非常曲折的故事。

Victor Ho在南加州長大,大學後他在高盛投資銀行工作了一段時間。然後他在那兒遇到了Matt Doka,FiveStars的另一創始人。兩人不謀而合地離開了高盛,去諮詢界巨頭麥肯錫公司入職。但是他在那兒還是沒有找到工作的激情。

「我想了很久,捫心自問,確實是應該自己做些什麼。」他這樣說,「因為我覺得一個人出去創業,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而且我們一直都有那種改變社會意識的雄心。」

在麥肯錫的工作時候,Ho 和Doka參加了一些私募公司的招聘,這些招聘跟他一直做的諮詢工作很有關係。

有一天,因為晚點,他困在了舊金山機場裡,突然他心血來潮:

「我的航班延期了一個小時,」他開始回憶,「因此我就坐到登機口的椅子上等,然後我聽到了一個聲音『victor',你現在就跟那些芸芸眾生一樣。你很清楚你應該做的是什麼。你知道你的夢想在那兒。而你居然還坐在這兒,被那些膚淺的理念所困擾。」

Ho給他的客戶打了個電話,告訴他們他不幹了。Doka也做了一樣的事情。不久之後,兩個人開始設想做一個像谷歌那樣的公司,做出一些「積極影響」。

「之後我們就想到了這個東西,」Ho說,「如果可以的話,建一個圍繞小商戶的平台,讓那些小商戶學習大型公司的技術怎麼樣?」

創建和運營FiveStars並不容易;儘管Ho和Doka成功地研發了他們獨特的用戶忠誠度管理軟件,但是他們倆都不太懂銷售。

「最開始我們的銷售方法是讓我的創業夥伴Matt去庫比蒂諾(蘋果電腦的全球總公司所在地,位於美國舊金山)到處轉轉,問問那些當地的小商戶,試試我們的產品,」Ho說「我沒有銷售背景,「因此我把所有能找到銷售相關的書都讀了一個遍。 後來基本上就是在成千上萬個商戶直接來回跑,一次一次被趕出去,然後直到最後我們都變成了銷售專家。」

在2011年初賣出一些產品之後,FiveStars獲得了一筆初始資金,然後就開始組織銷售團隊。但是儘管有一些客戶,想要讓那些夫妻店型的小商戶中紮根還是非常有挑戰性的。

「對於公司早期記憶比較深的一件事,是有一次我為一個披薩店安系統,跪在一台windows95的電腦前面,前面的桌子上擺著一堆披薩。」Ho 回憶到,「我試著調試系統,讓它能工作起來。現在還能想起來那一堆電纜和破爛的網絡系統。」

現在,FiveStars給商戶裝系統基本上10分鐘就搞定了,Ho這樣說。公司研發了一個自動市場分析系統AutoPilot,給客戶設計促銷活動並且發送分析的信息。

「我們是這樣做的,」Ho向我們解釋,「商戶會說『好,我想知道你們推薦的折扣定價,讓新顧客二次回頭訂多少比較合適,保持老顧客光顧定價多少合適,生日之類的特殊活動促銷怎麼做。因為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的數據,有顧客渠道,所以我們就比較瞭解各種消費行為——我們可以通過AutoPilot給那些客戶發些信息,舉個列子,「歡迎你的第二次來訪。一週內下次來訪會免30%哦。」

Ho相信這種市場最終會變成行業標準。

「營銷系統自動化是一個巨大的浪潮,」Ho說,「今後十年,它會轉變所有人的思路,不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商戶。」

Ho現在在做一個關於市場FiveStars規模的計算。

「對於我們來說,應該有可以200萬左右的商戶是我們的潛在客戶,Ho介紹到,「現在平均每個商戶一年要付我們2500美元。如果你用這個數據來算的話,整個市場應該有50億左右。甚至可以這樣說,我認為我們的前景比這個要大2-3倍,所以說對於整個顧客管理系統市場,應該在120億美元左右吧。」

Ho 告訴我們FiveStars 已經拒絕了很多收購協議。

「我們的POS技術在行業內領先很多人,很多人都想收購我們。」他說,「但是我們一直都這麼回答他們,『不,謝謝。對併購不感興趣,多少錢都一樣。』」

「我們的終極目標不僅僅是賺超多的錢。」

「我們想創建一個用比較有意義的方式來改變整個文化的平台。因此我們會有一種驅動力,不會和那些合同就這樣妥協的。

FiveStars的數據顯示,僅有2%的試用商戶到期後選擇終止合作。隨著商戶數的增多,就算只收取商家服務費,FiveStars的盈利空間也較大。2013年2月,FiveStars上線了會員卡和禮品卡的整合型產品,不過未來FiveStars也有可能通過收取佣金的方式獲得收入,這可能也是Victor拒絕收購合同的最大憑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701

追隨“國家隊”出擊 5000億美元日本養老基金有望支持日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2847

最遲從明年第四季度開始,全球最大養老基金——日本的政府養老投資基金(GPIF)把錢投在哪里,5000億美元規模的日本小型養老基金也會把錢投到那里。

日本厚生勞動省官網公布,所有公立養老金管理機構都必須在明年10月以前使用同樣的投資準則。

彭博從相關顧問處獲悉,三家合計約2960億美元規模的日本公務員和私立學校教師養老金管理機構決定,將仿效管理資產約合1.23萬億美元的GPIF配置資產。另有管理規模共約2050億美元的小養老基金也將遵循GPIF的比例調配投資。

據彭博統計,如要與GPIF保持一致,上述三家管理規模相對較大的養老基金將不得不拋售640億美元日本債券,同時買入190億美元日本股票。因預計養老金會增加持股,截至昨日,東證指數自今年4月14日以來已回漲13%。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旗下東方匯理銀行( Credit Agricole CIB)首席日本經濟學家Kazuhiko Ogata分析認為:

對日本國內股市的影響會比預期的大,因為這三家基金今後要配合GPIF就得增持日股。他們的日本債券持倉目標現在都比GPIF高。

彭博調查預測的中值顯示,GPIF將把日本債券持倉的目標比例由60%下調至40%,將日本股票持倉目標由12%上調至20%。這一調整意味著,上述三家相對規模較大的日本養老金將投入2萬億日元買入日股,同時拋售6.6萬億日元的日債。

管理資產約700億日元的日本德盛安聯投信(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Japan Co.)首席投資官Kazuyuki Terao認為,其他基金效法GPIF投資會產生明顯影響,股市下跌時他們會買入,這樣就為日股提供了支持。

上月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今年一季度日本股市大跌,日經指數重挫9%,GPIF因此近兩年來首次虧損。

當時Kazuyuki Terao說:

“問題在於他們未來的回報率。他們怎麽做都有風險,但當他們考慮最佳風險報酬組合時,60%的國內債券目標顯然過高。”

股市, 日本股市, 養老基金,日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20

app的秘密:三招教你如何吸引5000萬用戶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1/144833.html
移動互聯網的火爆,應該是從App爆發開始的,從05年到09年是freewap比較火的時代,此後是app萌芽的時代,09~11年是app草根創業時代,11~13年是bat企業快速發展的時代,13年之後是app的紅海時代,截止目前為止,app的數量已經超過了300萬個,這個數據來自筆者曾經從業公司的蜘蛛抓取數據。app的數量很多,但是過5000萬用戶的app非常少,根據筆者近10年的行業經驗,和一群朋友的討論,還有一些公開的數據,列出來了過5000萬用戶的app,大概有30個,見如下名單:

微信

qq

陌陌

高德地圖

新浪微博

老虎地圖

我查查

ireader

墨跡天氣

快拍二維碼

正點鬧鐘

美柚經期助手

滴滴打車

捕魚達人

今日頭條

捕魚達人

愛奇藝

唱吧

美圖秀秀

camera360

淘寶

360衛士

攜程

支付寶

大眾點評

美團

91桌面

UC瀏覽器

QQ瀏覽器

搜狗輸入法

優酷

酷狗

金山電池醫生

……

先說下這個數據,這個數據都是幾百個行業一線推廣夥伴選出來的,同時筆者也是行業從業者,從推廣經驗和感覺上來說,準確率在90 ,當然還是有可能遺漏的幾個,保守估計過5000萬用戶的app應該達到40個,所以我就根據這些app分析下過5000萬app的一些特徵。

第一個特徵:進入早,推廣人員努力

這些過5000萬的app,其中有一部分是入行早期的app企業,比如墨跡天氣,快拍二維碼,我查查,老虎地圖,掌閱等,這些團隊基本在10年左右開始做app,人數不多,屬於移動互聯網行業的草根創業團隊,比較苦逼,首先是沒錢,曾經和這些團隊的早期推廣人員交流過,大家每日的激活量大概在5萬/個左右,早期推廣app時,還是很實在的,不會刷榜,不會積分牆,大部分是刷臉要推薦,找渠道,不放棄任何一個小小的推薦位,大家經常在一起交流推廣經驗,加上早期競爭也少,很多時候,量還是漲的非常快的,所以在經過幾年市場沉澱後,基本在12年過後,這些app都過了5000萬,有的好推的,很早就過了5000萬。所以,這些app能過5000萬,我覺得主要的原因是入行早,智能手機剛開始火爆,行業還屬於藍海,加上早期的產品切入點剛剛好,加上早期推廣人員努力的結果。

第二個特徵:平台好,引流大

除了草根創業的app,還有一部分就是出身名門的app,比如微信,qq,高德地圖,360,金山電池醫生,支付寶,淘寶,搜狗輸入法,攜程,等,一般bat背景的主要產品都能輕鬆的過5000萬,主要原因是平台好,資源多,有錢砸,推廣人員福利好,還有就是人多,產品經理也相當有水平,這些app能過5000萬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平台好,流量大,比如微信剛出來,騰訊的很多渠道都會幫忙推廣,所以過5000萬是個很簡單的事情,還有360,主要流量還是來自pc端3億用戶的安全衛士的引流,還有就是淘寶的支付寶,手機淘寶,這些都很清楚。換句話說,任何一個草根團隊都無法做個qq,做個微信出來,米聊的結局是不用猜測。所以,平台好的app過5000萬是很輕鬆的一個事情,他們的目標應該是過3億。

第三個特徵:有錢砸買用戶

除了草根,平台好,還有一部分能過5000萬用戶的app,我感覺純粹是錢砸出來的,什麼叫砸錢,筆者覺得砸幾百萬的不叫錢,你看看滴滴打車,唱吧,陌陌,高德地圖就知道,砸的至少都是千萬級的,甚至上億的,現在很多苦逼的小團隊,天天在群裡發著換量的廣告,但是幾乎看不到這些團隊的推廣人員出來換量,為什麼,這些土豪基本靠錢砸,錢來自哪裡?投資人。有句話叫羊毛出在豬身上就這個道理,砸的錢花了哪裡?那就是內置,廣告位,刷榜,刷榜一天好幾萬,對這些土豪app來說,小case,還有就是商店的廣告位,一天也是好幾萬,對這些app推廣人員來說,app推廣的主要手段是花錢,哪裡量大去哪裡,所以說這些app能過5000萬,大部分的用戶都是真金白銀買來的。

作者微信:tianyi869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54

慘賠1700萬翻身告白 5年淬鍊兩招絕活 身價5000萬 家管奶爸 短線獲利選股密技

2014-08-25  TWM  
 

 

德國投資大師柯斯托蘭尼說,想要成為有錢人,你必須瘋狂愛錢,又必須冷靜對待錢。

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絕大多數股票投資人骨子裡,都期待買進的股票越快漲越好。

那麼,等到必勝時機再出手的投機方法又在哪裡?

股海老手林治瀚,曾大膽猜高,三個月暴賺500萬元,卻也因為摸底失利,大虧1700萬元,慘痛教訓後,他歸零重練,在投資與投機之間,淬煉出高勝算的選股密技,如今,身家高達5000萬元,他的股海重生故事,值得投資人細細咀嚼。

撰文.謝富旭 研究員.黃家慧「一位最優秀的棒球打擊者,不可能每次上場都能擊出全壘打。股票投資的世界裡,高安打率遠比全壘打數重要得多!」四十一歲的林治瀚感嘆地說:「可惜,這麼簡單的道理,我竟然差一點要花一千七百萬元的學費才充分體認到!」林治瀚畢業於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曾從事證券產業研究員多年,擁有這樣經歷的人,在股市賺到大錢,說實在的,並不稀奇。

二十八歲時,他靠著台揚一檔股票,從二十八元抱到一百五十幾元,暴賺五倍出場,獲利高達七百多萬元,奠定在股市立足的堅實基礎;在二○○八年金融海嘯之前,他憑著當過產業研究員的基本面銳利選股,在股海中乘風破浪,獲利豐碩;三十四歲時,股市操作部位已臻八位數,讓他有足夠的本錢淡出職場,當了八年的全職奶爸,直到今年七月,他接受操作陸股期貨公司前瞻領航資訊之邀,重新投入職場。

說起投資的關鍵歷程,林治瀚回憶:「六年前的金融海嘯,讓我嘗到暴賺,也嘗到暴賠的滋味!」原來,當時他的財富正攀上新高峰,竟突然大跌一跤,不僅賠光所有的資金,甚至把房子拿去抵押,應付融資追繳。提到這段過去,他仍心有餘悸。

大膽猜高

放空期貨暴賺 豪擲兩百萬元買名車暴賺的是,○八年五月到七月這段大跌期間,林治瀚認為高點已到,不僅保持空手,還大膽開始放空台指期貨。加權指數從九三○九點一路下殺至七月的七千點,總計跌掉二千多點,讓這位當時在家帶小孩的專職奶爸,三個月一口氣大賺五百萬元,擊出一支漂亮的投資全壘打!

「那時候,股市哀鴻遍野,我在七千點平倉後,獲利入袋志得意滿。於是,攜著老婆、女兒去凌志汽車(LEXUS)台北市松江路門市訂了一輛IS250,當場就開了一張二○九萬元的支票給車商!」那一年,林治瀚三十五歲,是一位剛從歐寶一四○○CC小車階級,晉身為LEXUS二四○○CC豪華房車階級的年輕爸爸。在空頭部位平倉後,台股在七千點處獲得短暫支撐,表面看起來跌二千點,但許多個股大跌四至五成比比皆是。他當時認為逢低進場的機會成熟,卻沒想到在這個如意算盤的背後,一場嚴峻的財富災難,正露出陰森的尖牙準備吞噬他。

「空頭,做期貨賺得快;多頭,做股票才賺得多!」這一向是林治瀚因應多空趨勢配置資產的準繩,迄今仍奉行不渝。

摸底失利

融資遭斷頭 賠到付不出女兒學費眼看加權指數逼近十年線(當時在六五○○點),林治瀚內在的投資性格就像變換紅綠燈號誌般,從「投機的索羅斯,切換成投資的巴菲特」。他開始挑選一向情有獨鍾、已經跌深的IC設計股,如智原、安國、尼克森、力成、類比科與新光鋼,以現貨與融資兩路並行買進。

「跌至六千八百點,我開始翻多進場,但跌個一千點,我就慌了。為了因應融資部位追繳,我不得不把手頭上所有的現金拿去攤平!」林治瀚說,「從六千點再跌至五千點,我只有把手上的現股部位拿去質押再攤平,免得融資被斷頭!」「從五千點再跌至四千點,我手上真的沒錢了,連女兒私立小學的學雜費都繳不出來,最後只有找老婆商量,把沒有貸款的房子借出三百萬元,進行『垂死的一擊』!」他感到內疚地說。

在台股跌到三九五五點最低點時,林治瀚投入股市的原始資金,陸陸續續加總起來高達二千多萬元,但那時如果全部賣掉的話,只值三百萬元;換言之,帳面虧損高達一千七百多萬元。在銀行任職的林太太說:「從沒想過,這種慘事怎麼會發生在我們家!」股市的多空無常,總是令人難以預料。○九年,台股V形反轉,大盤在短短七個月,從三九五五點反彈至七千點以上。隨著手上部位一一解套,林治瀚趕緊賣股拿回本金。一場歷時約一年多的金融風暴,最後以有驚無險收場,林治瀚直呼:「太幸運了,結算下來,雖然虧了近一百萬的融資利息錢,但能在一年內就解套,真的要感謝老天爺!否則,如果再盤個二至三年,後果不堪設想。」跌倒總會學到教訓,這場帳面上虧損逾一千七百萬元的震撼,也讓林治瀚上了一堂寶貴的投資課。如果要賦予這堂課一個名稱的話,或許可以這麼寫:「股票投資的安打學!」因為,三十五歲前,也就是金融海嘯前的林治瀚,每次在股市出手,總是憑藉著自己在基本面與產業分析的功夫,逢低買進他自認為的潛力好股,擊出一支又一支漂亮的全壘打。三十五歲後的他,反而更關注技術分析、量價結構,先增加安打數,累積小勝為大勝,從提高打擊率下手,再追求長打與全壘打的機會。

砍掉重練

破除「基本面的傲慢」 體悟「安打學」「金融海嘯讓我重新開始學習股票投資!」林治瀚自陳,海嘯之前,他是基本面至上,以為只要掌握公司財務面與產業面,配合對趨勢的鑽研與掌握,就能無往不利。

「海嘯之後,我才驚覺,這種『基本面的傲慢』實在有其盲點,因為,即使是好公司,你買在高點,還是會賠錢!即使是好公司,遇到系統性風險,股價還是會大跌!」他語重心長地說:「我們常想要效法巴菲特長期投資,好公司不怕它跌,愈低愈買,但台股只要跌個一千點,或者股價跌個三、四成,往往就讓你備受煎熬了!」「股市投資彷彿在尋寶,既是尋寶,就得具備挖寶的工具。」林治瀚比喻,「基本分析就像尋寶的金屬探測器,當探測器放在某檔股票上頭,它嗶嗶叫時,不代表你一定能挖到寶。你還得需要一把鏟子、一把圓鍬,動手把寶藏挖出來。而鏟子與圓鍬就是技術分析!」

突破盲點

基本面像探測器 技術分析才能挖到寶林治瀚舉例海嘯後,曾讓他獲利五百多萬元的一檔股票銘異說明:「一一年,銘異因泰國廠遭水災波及,出貨受嚴重影響,導致股價重挫時,讓我注意到它。」大多數人看到銘異股價從前波段的九十五元回跌至五十幾元,對照該股過去四.六元的EPS(每股稅後純益),只會覺得合理,還不到撿便宜的地步。能夠讓林治瀚從五十幾元一路加碼到七十幾元的原因,就在於他看到了技術面的訊號。

他指著銘異的周線圖暨成交量分析:「銘異於一○年十二月第一周爆出了九.四萬張的歷史巨量,股價從五十元出頭勁揚至九十多元。銘異股本僅十七億元,即十七萬張,單周成交量即高達九.四萬張,不是很不尋常?」「但重點是一一年水災導致股價一路量縮大跌,銘異股價最低點出現在一一年十一月第三周,即四十二.二元,當周成交量為一.八萬張,過沒兩周,股價迅速收腳反彈至五十元以上。」林治瀚從成交量研判,銘異股價一一年大跌期間,於前一年進場的大戶非但沒跑掉,從銘異當時股價重挫,高達八成以上融資使用率仍不減來看,主力大戶極可能還動用融資鎖住籌碼(指主力借錢買股,不放出股票)。

他出示他的交易紀錄顯示,從一一年十二月於銘異五十幾元進場,一路買到隔年的七十幾元,而且抱到一三年八月,銘異開始出現四萬至五萬張的成交周量,即股價呈爆量整理時,約一二○至一四○元價位間陸續出場。

風險控管

嚴守技術面停損紀律 降低失血機率林治瀚說:「按照我以前『基本面至上』的個性,面對銘異這種好公司遇到倒楣事的投資機會,可能會等到股價跌到十倍本益比以下,或股價跌至淨值一.二倍以下才會買。」「金融海嘯後,我努力學技術面,操作上就靈活多了,只要基本面條件OK,技術指標出現買訊,對買到絕對低點不會太強求,就像我買銘異時,技術形態正處於三角收斂尾端,價格合理,不求要很便宜,就進場了。」技術分析雖然讓林治瀚操作更趨靈活,但在風險控管上,不僅不會疏於鬆懈,反而讓他更「不鐵齒」。

他舉一○年一月投資的影音播放軟體公司訊連說:「這家公司往年EPS都賺六至七元,配息佳、零負債(指長期負債為零),當時平板電腦剛興起,我的基本面探測器告訴我,未來平板電腦每台裝一個訊連的播放軟體,豈不賺翻了。」「加上技術分析工具告訴我,一○年一月,訊連出現三角收斂尾端,出量大漲時,我不惜追高買進,買進價達一百四十多元。抱了大半年,訊連非但沒漲,還跌破三角收斂形態,讓我在一百一十多元決定停損。」「還好基於技術面停損,不然訊連後來跌至五十幾元就虧大了,那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平板電腦不一定要裝影音播放軟體。」金融海嘯後至今已經六年,林治瀚更勤於做技術面的功課。我們把他這些年學習與操作心得,歸納出以下兩招「絕活」。

絕活 :觀察三條線靈活掌握停利點 頻頻擊出安打這是林治瀚在金融海嘯後,頻頻擊出安打的方法之一。他喜歡在五日、十日、二十日三條均線合而為一時,開始關注這檔股票。「如果三條均線糾結前,已出現長達至少一年時間整理更佳,整理時間愈長愈好,代表市場對該股持股成本趨於一致,主力拉升股價時更不費力。」他習慣在股價量縮整理後的三線糾結,先買十至二十萬元不等的少量部位,建立關注度,待股票成交量放大,突破糾結時追高加碼買進。

林治瀚三線糾結操作的獨家「眉角」,在於停利點的掌握:第一、股價跌破十日線賣出。第二、股價與五日線正乖離達一○%以上賣出。第三、糾結後的上漲過程中,如果出現成交量仍維持大量(較以前量縮整理的成交均量多出三倍以上),但價卻不漲,也就是所謂的「量價背離」,也會選擇賣出。

以他近來操作的亞光為例(見一○七頁),調出周線圖即可發現,亞光在股價破底後,於二十四元至三十八元間整理長達一年半。

從基本面觀之,亞光受大客戶柯達破產拖累,加上傳統數位相機逢冰河期,連續虧損達五年。不過,公司財務狀況良好,每股淨值仍高達三十九元。

今年五月下旬,亞光營運轉機消息逐漸釋出,股價緩步盤堅至二十九元處糾結,林治瀚開始少量買進。六月十五日,亞光放量跳空勁揚,他不惜追高加碼。來到七月第一周,亞光日成交量高達二萬張以上(五個月來最大量),但股價仍無法突破前幾日新高價,他開始賣出獲利,隔幾日,跌破十日線,全數賣出。

七月中旬,亞光股價於三十六元處三線糾結時,林治瀚再度進場,這次則是賣在四十五元,即股價與五日線正乖離達一○%以上。

林治瀚強調,三線糾結要懂得靈活運用。如果只有五、十、二十日三線糾結,停利點可設短期一點,即十日線。如果是四線(加上六十日的季線)糾結,不妨可設月線停利。如果是五線糾結(季線加上年線),停利點則可設季線。同樣的道理,愈少條線糾結,停損區間則要抓小一點,愈多條線糾結,停損則要設大一點。

絕活 :三角收斂訊號逮住轉機股、黑馬股 獲利高達一倍林治瀚的第二招絕活,則是前面提及的三角收斂尾端整理形態,以他的操作經驗,這種技術形態通常具有賺到一倍的潛力。除了前面提到的銘異外,他近年來操作最成功的是物聯網概念股——亞信。

「我習慣用周線看三角收斂形態,因為這種形態往往會抓到轉機股,或獲利有結構性改善跡象的黑馬股,操作週期比三線糾結要長得多,持股起碼三個月以上。」以亞信為例(見一○八頁),該股三角收斂形態長達一年半。去年九月,亞信帶量突破三角收斂形態,林治瀚開始追高加碼,一路買到三十幾元。在三角收斂技術形態上,林治瀚認為遇前波段高點是重要的停利參考點。如果遇前波段高點,漲勢受阻而陷入整理,可先暫時賣出部分觀望,俟出量攻克前波高點,再加碼。

以這種方式,林治瀚從亞信二十五元一路操作至五十元,六個月獲利高達七○%。至於三角收斂的停損,則是跌破三角收斂形態,就不該戀棧,就如前面提及的訊連。

金融海嘯教給林治瀚的,不僅是更懂得運用技術分析而已,在資金配置與風險控管上,他比海嘯前顯得更有策略性,並更加謹慎。

「海嘯前,我投資股票像是在相撲,看到好股票,自認為是便宜的好價格,就盡全力撲殺過去!海嘯後,我投資股票就像在打拳擊,一拳攻擊出去,另一拳就準備防守,比較有節奏感了!」他強調。

持股配置

以打拳擊節奏攻防 長線為主、短線為輔這種「節奏感」,就落實在林治瀚的股票資金配置戰略上。雖然有涉足台指期操作,但期貨資金控制在操作資金一成以下;技術分析的中、短線操作,則占操作總資金兩成;長期投資仍是主力,占比高達七成。

除了持股的風險控管,資產配置則成為風險控管第二道防護線。以過去五年多來說,林治瀚短、中、長線的股票投資獲利為一千五百萬元,他運用這筆獲利,購置了第二間房子,不讓股票部位增加太多。目前的他,擁有兩間無貸款的房子,加上股市操作部分,身價已達五千萬元以上。

儘管金融海嘯後,林治瀚的研究與操作重心轉移至技術面,但基本面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絲毫未減損過。因為他深信,沒有基本面的技術分析,是無用的;意即再怎麼漂亮的線形與量價,如果業績不好,股價仍會被打回原形。

林治瀚總結道:「基本分析雖然建立起我的投資主見與定見,但技術分析卻讓我更懂得如何尊重市場力量、更謙虛,並保持客觀!」「如果金融海嘯讓我有一點小心得的話,無疑地,就是我時常在思考把基本面與技術面兩者調和起來!」他以這一千七百萬元換來的「小小心得」,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林治瀚

出生:1973年

現職:前瞻領航財經資訊公司執行長經歷:國際證券、建弘投信研究員

學歷:中央大學經濟學系

投資資歷:15年

「守株待兔」短線操作金律1. 技術形態出現買訊,先小買數張,待放量突破再加碼。

2. 走勢不如預期,形態遭破壞,應斷然停損。

3. 股價低檔不做價差,股價高檔不做投資。

私房書單練功重點

《金融交易聖經 》

作者:John Piper 從本書透視金融交易性格的著作,學到如何判斷市場的表象,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統。

《技術分析入門》

作者:杜金龍

運用許多圖表和長期的資料佐證,可了解技術分析的本質。

《黑馬飆股煉金密碼》

作者:黃賢明

協助操作上的突破,以及實戰的技術與策略經驗。

《量價破解》

作者:林玖龍

學習量價技術與觀念。

《王力群談股市心理學》

作者:王力群

交易心理素質的鍛鍊。

林治瀚目前投資組合,

重押中國內需股

屬性 股票名

(代號) 理由

長期投資 益航(2601) 淨值25元,股價20元,基期低,明年散裝貨運景氣可望轉佳,轉投資大洋百貨,中國內需概念。

亞昕(5213) 基期低,林口除台塑集團外的大地主之一。獲利配息皆佳。

寶滬深

(0061) 中國股市處低基期,浮現長投價值。

滬安

(911612) 電線電纜製造廠,十二五概念股,每股淨值6.4元,股價僅2元。

1500萬元準備部位

(目前持股約1000萬元)

中、短期

投資(約10檔) 律勝(3354) 三線糾結聯穎(3550) 三角收斂志超(8213) 三線糾結力成(6239) 三角收斂

400萬元準備部位

(目前持股150萬元)

極短線

投機 台指期 期望在期市穩定獲利

200萬元準備部位

(因今年上半年虧60萬元,

空手休息)

短線絕活1 三線糾結法

說明:股價長時間整理後,5日、10日、20日三條線糾結在一起,假如成交量顯著增加,且股價上漲突破糾結區,即是短線最好的買訊。

停利點1:跌破10日線

停利點2:5日線正乖離超過10%。

停損點1:跌破10日線(如規畫操作期限為1個月以內)停損點2:跌破20日線(如規畫操作期限為1~3個月之間)以亞光(3019)為例:5個月賺40%谷底整理(24~38元)長達一年多。

主力、大戶吃貨,之後陷入整理,雖跌破大戶吃貨價位,但量沒出來,顯示主力沒跑。

5月下旬,5日、10日、20日均線在29元處糾結,但每股淨值達39元,少量買進。

6/5,放量跳空勁揚,追高加碼,股價來到31元。

7/8,股價收盤跌破10日線,賣出。

7/15,三線再度糾結,37元處重新買入。

7/25,股價與5日線正乖離超過10%,45元賣出。

看好標的

律勝(3354):低估股

看好原因

1. 從周線來看,已在8~16元間整理長達3年,從日線看,築出漂亮碗形底。5日、10日、20日線三線在13元處糾結。

2. 每股淨值高達15.6元,為軟板基材股,其他軟板股皆大漲,作為上游材料股,有落後補漲機會。

策略

目前小買20張,待放量突破糾結,追高加碼。目標價先看回升至淨值16元。帳面損失觸及20%,停損。

志超(8213):成長股

看好原因

1. 8月15日股價42元,本益比低於10倍(全年預估EPS5.5元),但該股屬成長股,不必拘泥於一定要買在淨值之下。

2. 三線於42元糾結後,開始轉強,今年有擴廠效應,股價有機會因業績數據轉好而向上突破。

策略

目前已買進15張,待放量突破糾結,並突破45元壓力區,追高加碼買進;目標價先看50.4元前波新高;跌破年線(38元)應停損。

短線絕活2三角收斂法

以亞信(3169)為例:6個月賺70%整理長達一年多,過去5年EPS平均2元。

2012年11月,物聯網概念逐漸成形,亞信被點名,小買5張。

去年9月第三周,帶量突破三角收斂,追高加碼(28~30元)。目標價上看前波段新高39元。

去年11月,股價在36~38元遇前波段壓力新高進行整理,但成交量萎縮,視為中場休息,持股續抱。

今年1月下旬,股價帶量跌破10日線,賣出。

看好標的

聯穎(3550):低估股

看好原因

1. 低檔整理長達兩年,近期進入三角收斂末端。

底部出量,雖沒大漲,卻有主力或大股東著墨痕跡。

2. 每股淨值高達26元,股價僅16元出頭。公司往年大多獲利,總市值14億元,現金部位高達9億元。

3. 同業鴻碩股價大漲2倍(因操作鴻碩才注意到聯穎)。

策略

股價低,先買10張,待帶量突破三角收斂,立即加碼,目標價設26元的淨值價位。

力成(6239):成長股

看好原因

1. 上半年EPS為1.96元,全年估4.5元,預估本益比11.5倍,股價偏低。明年法人估EPS將達6~7元。

2. 量縮整理,如接下來幾個月月營收成長,有機會帶量突破,目標價上看前波段壓力區80元。

策略

先買進2張,待帶量突破,追價加碼。但三角收斂跌破,停損。該股為三角收斂處於股價中檔位階,風險較高,只買2張,即使停損也不會影響心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27

近5000萬桶原油為何“遊蕩”在海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001

TIEurope

據路透社,由於過去幾個月原油市場走勢明顯轉向,囤積原油成為一種交易策略。中國國際聯合石油化工公司(聯合石化)就已預定全球最大的超級油輪用於海上原油儲存。

目前,指標原油期貨跌破每桶100美元,已有越來越多的船只被用作海上儲油。

油市發生明顯轉變。隨著需求疲弱但供應充裕,近月期貨合約價格承壓,遠期合約已漲至升水狀態。在這樣的正價差結構下,只要儲存成本夠低,交易商就有誘因在眼下買進石油,之後再賣出遠期合約來鎖定獲利。

聯合石化是中石化旗下的大型國際石油貿易公司。路透社報道援引知情人消息稱,該公司已經預定了裝載量為320萬桶的TI歐洲號(TI Europe)超大型油輪。

上述油輪是目前仍在服務的為數不多的幾艘超大型原油輪船(ULCC)之一,若以噸位計,它是全球最大的遠洋輪船,船長380米,和紐約帝國大廈的高度一樣。聯合石化計劃從歐洲裝運低價石油,然後在新加坡附近的海上用ULCC儲存這些石油。

此次訂船表明,石油供應激增且油價不斷下挫,促使交易商儲存原油的規模達到五年前金融危機以來最高水平。倫敦石油咨詢機構Energy Aspects周一稱,基於這種交易策略而儲存的石油可能已有多達5000萬桶。

我們估計約有5000萬桶石油采用海上浮式儲存,它們散布在南非薩爾達尼亞灣至亞洲之間,這一儲存量是繼2008/09年正價差期間觸及峰值之後的最高水平。

中國是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且正致力於建立戰略原油儲備。近期,中國加大了儲油設施建設。中國的目標是到2020年貯存100天的凈進口原油數量。若以當前的進口速率計算,這相當於至少6億桶原油。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中國正以至少十年來的最快速度加速建立戰略原油儲備,4月原油進口量創下紀錄新高。這是為了保護本國免受供應中斷的風險。

聯合石化自本月初開始大量買入俄羅斯烏拉爾原油船貨。華爾街見聞網站提及,俄羅斯烏拉爾原油於8月18日跌破100美元,為一年來首次。

昨日,布倫特原油期貨最低觸及99.36美元,為16個月來首次,收盤反彈在100美元之上。而WTI原油則早在7月下旬就已經跌破100美元整數關口。

crude oi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27

假如央行給五大行5000億SLF是真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79

市場傳言央行對五大行進行5000億元SLF(常設借貸便利),期限3個月。央行此舉類似基礎貨幣投放,相當於降準約0.5%。傳聞未經最終證實。國信證券鐘正生點評稱SLF主要用於平滑短期流動性,當前時點頗有可能;後續降準降息概率低。(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北京時間周二晚,市場傳言沸沸揚揚,稱央行對五大行進行總規模5000億元SLF,每家銀行為1000億元,期限3個月。央行此舉相當於降準約0.5%,表明貨幣政策短期寬松常態化。傳聞未經最終證實。

國信證券宏觀分析師鐘正生表示,該傳聞獲初步證實,但未經最終證實,預計央行不會披露。鐘正生點評稱SLF主要用於平滑短期流動性,當前時點頗有可能;後續降準降息概率低。具體分析如下:

1. SLF主要用於平滑短期流動性,當前時點投放很有可能。新股發行和季末因素可能導致短期流動性出現大幅波動。此外,存款偏離度指標管理可能會造成波動提前,因此提前給SLF就很有可能。

央行不用逆回購用SLF可能是不想傳遞過於寬松信號,跟4月定向國開的PSL一樣。從這個角度看,周二正回購可能是徐晃一招了。

2. 央行和商行一直在扯皮博弈。商行一直抱怨存款準備金率高,放貸能力受限;央行則一直認為貨幣市場利率不算高,商業銀行太顧及自身利益,而不顧及支持實體。所以,央行硬塞給五大行SLF,意思大概就是看拿錢你放還是不放。

3. 後續降準降息概率幾乎看不到。5000億元相當於一次全面降準,基本堵住了因8月外匯占款轉負而再度興起的降準呼籲。有傳言稱本次央行所給SLF利率非常低。從市場表現看,今日債市尾盤互換下跌10個基點,長債下跌3個基點,大行出手購買降低長債利率的信號明顯,顯現出央行定向引導融資成本下行的意圖。 

4. 當前階段,央行基本將傳統貨幣政策(降息和降準)“雪藏”了。這與創新宏觀調控方式的要求不符,也因貨幣政策工具箱里多了不少新式彈藥。

還有機構分析人士認為央行此舉對市場可能形成一定正面刺激,從緩解資金壓力角度看略提前了些。

1. 繼續采取定向降準從措施看符合預期,但此次定向降準力度較大,對市場可能形成一定正面刺激。

2. 央行手上的政策工具較為有限,在政策目標上表現出兩難處境。定向降準實際意義較小,在不良反彈背景下出現的信貸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靠定向降準難以解決。存款偏離度壓力大的主要是股份制銀行而非國有大行。

3. 從緩解資金壓力角度看這次提前量又打早了些,當然國慶假日之前是有保持較高流動性的必要,這可能是此次政策出臺的最大原因。

假如傳聞是真的,那什麽是SLF呢,請看新浪的總結。

SLOsummary

今日美股上漲,澳元上漲,時點與該傳聞出來時間大體吻合。

20140916_AUDJPY_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39

暴跌後,即放5000億SLF傳聞背後的政策信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21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9-17 15:08 編輯

暴跌後,即放5000億SLF傳聞背後的政策信號
作者:管清友

傳央行對五大行投放3個月期限5000億SLF,盡管央行並未官方證實,但無風不起浪,從目前的客觀環境看,SLF的確存在操作合理性。不管SLF是否屬實,但對當前的政策和流動性走勢起碼可以做出以下三個判斷:


【1】中央不會刺激,但會維穩

8月工業增加值意外滑落至6.9%,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已接近或觸碰底線。但中央的“底線思維”並沒有變,不會采取劇烈“出清”的方式去產能和去杠桿化。

首先,人民幣大幅升值、發達國家經濟改善空間有限,外需的增量不足。其次,房地產銷售繼續向下,房地產投資未來可能告別兩位數增長。再次,二季度財政透支下半年預算空間,未來財政支出高增長難現,基建投資內生走強動力不足。最後,實體產能過剩導致資本邊際回報率不斷走弱,內外需不強,制造業內生加杠桿動力弱。

央行通過釋放短期流動性能夠平穩短端資金利率,進而激活金融機構配置信貸等長久期資產的動力,意圖降低實體融資成本。但效果仍需進一步觀察,與定向寬松直接將基礎貨幣作用於實體不同,考慮到實體融資需求偏弱,貨幣供給屬內生性收縮,且經濟下行趨勢仍在延續,央行壓低流動性溢價但無法控制信用溢價的擴張,SLF釋放的流動性可能會更長時滯的停留在銀行間而不進入實體。


【2】全面降準、降息年內不會出現

高層極力強調“新常態”和“促改革”,避免走過去老路,不願意釋放全面寬松的預期。一方面,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論壇講話前可能已經看到了羸弱的宏觀經濟數據,但仍強調“保持定力,堅持定向調控”。另一方面,官媒新華社昨日重磅評論認為降息預測是不信任改革,將降息徹底放到了改革的對立面。


定向“小招”不是“大招”但勝似“大招”。一方面,5000億SLF規模在規模上接近一次降準,但比起降準,SLF資金成本更高,且央行在流動性安排上更具靈活性,三個月的SLF資金到期後央行收回,在短期解決流動性緊張的同時,不會導致流動性全局泛濫。另一方面,外需和房地產不給力,實體融資需求萎靡,貨幣供給內生性收縮。比起SLF和總量寬松工具,定向寬松支持棚改鐵路等基建投資可能更具針對性。(詳細情況請看《不會全面降息的六大理由》)


【3】資金利率不會大幅波動

9月銀行超儲供需失衡,可能會造成流動性局部緊張,央行此舉可以平滑資金利率大幅波動。


首先,SLF可以對沖外匯占款缺口。8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311.47億,再度負增長。盡管貿易順差錄得3000億人民幣的歷史高位,但外匯仍多以外匯存款的形式保留在企業層面,企業持匯意願強烈。除此之外,過去人民幣大幅升值可能反應央行幹預外匯市場力度減弱,導致外匯留存於銀行體系內,並未轉化為基礎貨幣。


其次,SLF可以平滑節假日取現壓力。“十一”節假日臨近,社會有取現需求,M0季節性大幅上沖會加劇消耗超儲。


再次,SLF可以緩解新股發行壓力。9月16日後共有13個新股申購,發行量不低,對流動性需求不弱,且新股發行集中於月末。從歷史規律來看,今年新股申購期間,銀行間流動性均出現不同程度地緊張。


最後,SLF可以對沖存款偏離度考核的制度沖擊。存款偏離度考核短期會導致中小銀行無所適從,倒逼中小銀行將月末最後一周的存款沖量壓力擺布至月中或其他時間,可能會導致資金利率提前大幅波動。央行釋放SLF可以緩釋銀行提前攬儲導致的短期流動性緊張。(來源:民生證券研究院)

【附表:SLOSLF及央行公開市場回購的區別】


【關於SLF

中國人民銀行於2013年初創設了常備借貸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SLF)。常備借貸便利是中國人民銀行正常的流動性供給渠道,主要功能是滿足金融機構期限較長的大額流動性需求。對象主要為政策性銀行和全國性商業銀行。期限為1-3個月。利率水平根據貨幣政策調控、引導市場利率的需要等綜合確定。常備借貸便利以抵押方式發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評級的債券類資產及優質信貸資產等。

(轉自:民生證券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172

【更新】央行5000億SLF全解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91

昨日晚間,一則“央行對五大行進行5000億元SLF(常設借貸便利)”的傳聞激起了千層浪,市場也隨著大幅波動,標普500上揚,原油和銅價大幅走高。

所謂無風不起浪。中國8月經濟數據“相當糟糕”,一時間降準降息的呼聲此起彼伏。昨日A股經歷了半年來的最大日跌幅,上證綜指跌近2%。但稍晚時候,新華社出人意料的發布評論,批評唱衰中國經濟的聲音,並稱“期待降息是對改革的不信任”。

隨後,央行給五大行悄悄註水的消息便傳出。今日華爾街日報、彭博等多家媒體均證實了這則消息。

對於這些令人應接不暇的變化,我們梳理了到目前為止市場的解讀,供讀者參考。

1,央行為何現在出此政策?

國泰君安銀行業首席分析師邱冠華稱,央行此舉政策動機包括,①對沖存款偏離度管理的影響,防止人造錢荒;②經濟較差,在不降準不降息前提下,可能變相做點事。

日前,銀監會、財政部和央行發布新規(236號文),對商業銀行在季末存款“沖時點”的行為進行約束,量化規定月末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3%。相對於目前銀行偏離度而言,3%的指標相當嚴格。

但中金對此表示懷疑,其認為央行的舉動就是松貨幣,絕不是對沖存款偏離度管理的影響或應對股市下跌。因為SLF期限預計為三個月,而存款偏離度9月末就開始執行,央行完全可以使用一個月而非三個月的工具即可。且存款偏離度壓力較大的是中小銀行,而SLF是給大行的。另外,央行白天召集銀行高層現場開會,不可能是當天通知。

高盛簡要點評則認為,這一舉措是對8月份疲軟經濟數據的首次清晰的政策反映。周末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宏觀經濟指標正在以超預期的速度放緩,部分關鍵指標甚至連續惡化,8月的工業增加值跌至6.9%,創六年以來的新低。

此外,海通證券還提到,最近新股發行、假期因素均可能導致短期流動性出現大幅波動,SLF有助於緩解季末流動性緊張。

2,為什麽選擇SLF而不是其他工具?

中金認為,選擇SLF有三個好處:①比較隱蔽,保持了表面的“保持定力”;②釋放了流動性;③市場最終還是了解到SLF,達到了傳遞信號功能。

中信固定收益團隊則認為,從多重考慮,政策當局使用SLF的操作而非其他政策工具是非常合理的。央行選擇SLF而不是再貸款再貼現甚至是全面降準的原因在於:

1、期限上最為合理。一、短期限的逆回購、SLO等資金支持無法解決今年以來因IPO、節假日等影響資金面波動持續較大的問題,更無法解決存款偏離度政策推出或帶來人為錢荒風險等問題,若期限過短則無益於緩解市場預期;二、非標仍然需求旺盛、經濟結構性問題未改的情況下,投放大量的長期限資金將使得資金或流入融資平臺、產能過剩領域,不利於經濟長遠發展,投放長期限資金的全面降準的副作用較大,不是央行的政策選擇;PSL等政策的期限也較長從而也不是央行的意向三、財政存款12月投放將接棒SLF期限上正好完成接續,又避免了過量投放資金因此可以被認為是變相的降準而副作用小,優於降準;

2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是信貸支持政策而難以提供流動性支持。央行采取SLF操作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在於在IPO大量新發、存款偏離度政策試水的情況下,避免資金面大量波動,人為造成錢荒;而再貸款再貼現主要意在提供信貸支持而對流動性支持力度較弱,不是央行的主要政策選項;

3SLF操作可支持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直接融資。在經濟下滑的背景下,銀行的表內信貸和表外資金投放多流向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對產業的促進不夠。而直接融資支持多面向產業,短期限的SLF的資金投放下,銀行出於流動性的考慮,更偏好債券投資而非信貸非標等資產,對糾正結構性的問題有較大的益處;

4、資金擾動或是銀行後續最擔憂的問題。提供流動性支持將有助於銀行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增加,對經濟形成托底作用。

3,這5000億SLF效果會如何?

不少機構均認為,總規模人民幣5000億元的SLF,效力近似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

但高盛經濟學家宋宇稱,雖說每行平均1000億元的SLF號稱類似於全面降準,但真正的降準影響會更大,因為其效力是持續的。

還有分析認為,這次的效果有限。在不良貸款反彈背景下出現的信貸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靠定向降準難以解決。股份制銀行存款偏離度壓力大,而非國有大行。

4,全面降準降息還會有嗎?

可能性幾乎看不到。國信證券經濟學家鐘正生如此評價道。

他說,這一舉措基本堵住了因8月外匯占款轉負而再度興起的降準呼籲。央行定向引導融資成本下行的意圖非常明顯。在當前階段,降息和降準與創新宏觀調控方式的要求不符,央行基本將傳統貨幣政策(降息和降準)“雪藏”了。

但海通證券分析師姜超依然呼籲降準降息,他認為,與其量寬,還不如降息。

我們認為貨幣政策走在錯誤的方向上,08年以後中國經濟的癥結是債務超增,原因是貨幣與經濟增速的脫節,因而提供超額貨幣對經濟無益,年內多次量寬基本無助於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而導致當前經濟全面下行的核心原因在於利率高企,貸款利率與GDP增速相當,因而企業和居民失去投資消費動力。

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央行的確不應幹預銀行的貸款利率決策,但可以降低回購利率,即通過降低銀行的資金成本引導其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為改革轉型提供有利環境。

最後他提到,建議降息並不是反對改革,而是建議改革應該在低利率的環境下展開,只有經濟主體有了正常投資消費的動力,改革才更有可能成功。

5,未來政策怎麽走?

高盛預計中國的貨幣環境會溫和寬松,將提供推動需求增長所需的一定支持。除了貨幣政策,高盛預計其他方面的政策也可能跟上。如可能先期加強落實財政預算支出,這樣做可以減少對年底沖刺完成支出目標的批評。另外,中國政府也可能向中央及地方部門施壓,要求維持投資增長勢頭。

今後幾個月中國增長會反彈,在包括研發在內的GDP計算法調整產生正面影響的幫助下,今年能達到GDP增長7.5%的官方目標。

6,對債券市場的影響為何?

中信證券認為,SLF工具的使用對債券市場的影響優於全面降息、降準。原因在於,SLF的期限短,只能用於投放在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而難以用於非標和信貸的投放

1、全面降息對當前債券市場無益。原因在於,從貨幣市場來看,今年債券利率與貨幣市場利率的差距拉大,主要在於貨幣市場利率雖低,但資金不可得。若單純降息而不提供資金,利率依然難降;

2、全面降準投放了長期資金,銀行傾向於配置貸款或非標。在投放長期資金的情況下,銀行或增配非標等資產,從而對債券市場的利好程度不高

3、銀行在拿到SLF資金後,貨幣市場的供求關系發生變化。供給增多必然拉低貨幣市場利率,資金可得性提高有利於加杠桿,從而有利於債券。從貨幣市場的走勢來看,無論是通過國庫定存、逆回購還是PSL等方式帶來資金供給量增大,資金利率必然降低

4、相對貨幣市場,債券市場投資流動性高、收益率較高,因此配置債券優於在貨幣市場投放。

7,什麽是SLF?

常設借貸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SLF)是央行在2013年創設的流動性調節工具,主要功能是滿足金融機構期限較長的大額流動性需求。對象主要為政策性銀行和全國性商業銀行。期限為1-3個月。利率水平根據貨幣政策調控、引導市場利率的需要等綜合確定。常備借貸便利以抵押方式發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評級的債券類資產及優質信貸資產等。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過,SLF和央行公開市場逆回購等操作利率一道,會構成貨幣市場利率的運行區間。這凸顯出中國央行構建利率走廊調控機制的新思路。

近一年來,央行在資產端陸續推出了一系列貨幣政策新工具,通過SLO+SLF(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常設借貸便利)構建短端利率走廊,PSL(抵押補充貸款)試圖打造中長端政策利率指引。(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slosummar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220

秘密行動還是常規做法?分析師激辯中國央行5000億SLF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335

中國人民銀行,SLF,貨幣寬松,QE

是央行為了對付暫時的流動性短缺進行的正常操作,還是在中國面臨硬著陸危險時提振經濟的秘密行動?近日中國央行進行5000億元“常備借貸便利”(SLF)的市場傳言引起分析人士爭議。

SLF是中國央行去年年初創設的貨幣政策工具,去年6月開始實施操作。昨晚傳言稱,此次央行向工、農、中、建、交五大行進行各1000億元SLF,其效力相當於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

中國央行並未公開確認傳聞,但傳出央行起用SLF時,統計局公布8月工業生產等經濟數據還未滿五天,2008年“四萬億”刺激以來那些數據指標還從未如此糟糕。高盛、瑞穗證券等投行的分析師都將SLF與那些體現中國經濟下滑危機的跡象聯系在一起。

瑞穗證券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在報告中提到,上述SLF是在“秘密地寬松”,“可能有助於支持面臨硬著陸風險增加的經濟。”

高盛高華經濟學家宋宇認為,註入流動性的SLF標誌著央行“對疲弱的8月數據首次做出清晰的政策回應”。

但巴克萊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常健認為,SLF是“正常的流動性操作”,主要目的是針對銀行系統未來幾周可能出現的流動性短缺,預先行動,提供流動性。

常健指出,增長速度加快下滑產生了政府提供刺激的壓力,投資者可能將SLF的消息理解為寬松政策的一種表現形式。而真正的原因是十一假期臨近和新股申購導致資金需求增加,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在報告中提到,原因既有經濟疲弱,又有十一長假的流動性波動。

分析人士一致認同的是,SLF大致相當於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而真正的降準影響力更大,因為它沒有限期,SLF為期3個月。

蘇格蘭皇家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Louis Kuijs預計,雖然上述SLF會讓金融環境變得寬松,但影響可能是微軟的。他認為中國政府立即降準和降息的可能性都在減少,可能推出支持基建和房產市場的措施。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動用透明度相對不高、也不那麽高調的工具SLF體現出,中國希望,支持經濟的行動不要被視為“強刺激”和全面寬松。

中國央行至今未承認上述SLF操作,但市場反應活躍:今日A股溫和反彈,上證綜指重回2300點上方,恒指早盤一度漲334點,收升240點,漲幅1%。人民幣匯率結束四日連跌,一年期互換利率跌至6月以來最低點。(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2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