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獨家】腫瘤藥最高降價50% 國家醫保談判首批名單本周公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074.html

第一財經記者獨家獲悉,醞釀已久的國家醫保談判首批名單擬在本周正式公布——歷經半年的艱難談判過程,最終入圍的四家制藥企業覆蓋了跨國制藥公司和本土創新藥公司,而腫瘤藥大幅度降價或將成為這一首次亮相制度的最大看點。

腫瘤藥:最高降價50%

如無意外,醞釀已久的國家醫保談判首批名單將在本周正式對外公布。

“最後關頭,有一家腫瘤藥(企業)還是退了出來,最終公布的入圍品種很可能變成了4個。”18日,有不願具名的接近國家醫保談判方面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按照第一財經此前獨家確認的消息,首批國家藥價談判5個品種分別為;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以及治療慢性乙肝的韋瑞德(GSK)和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來那度胺;涉及制藥企業分別為英國阿斯利康、瑞士羅氏制藥、浙江貝達、英國葛蘭素史克和美國新基制藥。

由於衛計委牽頭16個部門的國家“采購”方與五家制藥企業分別談判劃定規則,最終呈現的標準和企業“降價”方式並不統一。

“從去年就開始談(判)了,根據企業自身品種能夠接受的方式和降價幅度來一家一家地談,協議也是一家一家的簽。” 前述消息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每一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定價原則,跨國公司還需要維持全球的價格體系穩定,這是個並不太容易的過程。”

今年3月,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曾公開表示,國家衛計委選取了5個左右涉及癌癥治療及重大疾病治療的藥品,作為談判試點,通過談判,價格比較貴的專利藥、進口藥藥價降幅可達50%以上。

國家衛計委副主任馬曉偉進一步表示,藥品談判成功以後,衛計委將考慮納入相關的藥品報銷目錄,使藥價得到降低。同時,全國推行大病保險後,要對二十幾種疾病進一步給予補償;在談判降價的同時,衛計委也註意在國內對仿制藥的研發、國產化。

但原本計劃在3月全國“兩會”後公布的名單,因為突發的疫苗安全事件被耽擱下來,延宕至現在。

由於醫保的國家付費機制,作為藥價談判最核心的醫保價格談判一直被認為是中國藥價改革的核心突破點——而在這個最敏感、企業也最重視的醫保領域,藥價談判將被如何應用,也毫無疑問地成為後續藥價談判在全國範圍推行的風向標。

公開資料顯示,根據國際經驗,藥品價格的參考依據主要是藥物經濟學評估、內部價格參考、外部價格(國外價格)參考。

而藥品價格談判的準則各個國家相差不大,以較為系統的意大利為例,大致包括:對療效欠佳的藥品分析其成本效益、對可替代的藥品對比其風險效益、對功效相同的藥品對比其每天治療成本、評估國民醫療保健體系的經濟影響、評估新藥品的市場份額、歐洲國家的價格和消費數據等。

“第一批選的幾個品種針對的疾病,肺癌、慢性乙肝都是目前國內比較高發而且用藥負擔比較重的,這是一個基本原則,我們希望能夠從公眾感受最明顯的品種和疾病上減輕他們的負擔。”前述人士向第一財經表示。

據統計,現階段我國肺癌發病率每年增長26.9%,肺癌已成為我國首位惡性腫瘤死亡原因,預計到2025年,我國肺癌病人將達到100萬,成為世界第一肺癌大國——而一項針對三級專科醫院住院肺癌患者的經濟負擔研究顯示,患者年人均總費用約為15萬元。

2015年,在千名白血病患者聯名信和輿論壓力下,被稱為國內“抗癌藥代購第一人”的陸勇被撤銷起訴,此前,他曾因幫助病友從印度代購仿制藥涉嫌銷售假藥被湖南沅江檢察院起訴,被關在看守所117天。

而由此事件,重癥患者的“天價救命藥”再度成為話題中心。

在目前的癌癥治療中,靶向藥物是主要且有效的治療方式——對於肺癌晚期病人來說,如果不做靶向治療,常規的化療放療能夠存活一年左右;而使用靶向治療後,能夠延續三四年的壽命。

然而,由於研發成本持續走高,目前常規肺癌靶向藥物非常昂貴。

英國阿斯利康的“易瑞沙”每盒10片裝售價5000元;瑞士羅氏制藥“特羅凱”每盒7片裝售價4500元;國產新上市的“凱美納”21片裝售價2750元,每日需服用3片,折合每日所需費用,分別是500元/天、650元/天、392元/天;一個月所需藥費約為1.5萬元、1.8萬-1.9萬元、1.1萬-1.2萬元。

地方醫保:“先鋒”實驗

事實上,對於“含金量”極高的醫保而言,企業通過降低價格獲得入圍醫保的身份,拿到穩定的銷量和市場,更多的藥品進入患者使用範圍,一直是雙方博弈和得以最終談判成行的籌碼所在。

而在國家層面醫保談判啟動之前,各地的醫保價格談判為之後的國家政策出臺投石問路。

2013年,《建立藥品價格談判機制試點工作方案》(下稱《方案》)公布,臨床實際使用需求成為進入談判範圍藥品的第一原則。

“以需求為導向,重點將腫瘤用藥、心血管用藥、兒童用藥、公共衛生用藥、中成藥中的專利藥品和獨家產品納入談判範圍,積累經驗,逐步擴大談判藥品類別和品種數量。”《方案》明確。

而此前,接近衛計委方面權威人士向第一財經透露,將建立國家和省、區、市兩級藥價談判機制,不同類別的專利藥和獨家生產藥品會有不同的辦法談判,市場份額、臨床使用需求等都會成為談判參考因素。

早在2010年,人社部將部分跨國制藥公司的高質量藥品引入醫保的嘗試中,美國禮來、美國輝瑞、瑞士羅氏和南京先聲等在內的多家制藥公司,都曾不同程度參與醫保談判的試點工作,但最終由於規則統一和不同部門對接等實際操作問題擱置。

但即便如此,各地的醫保談判工作卻並未停止——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差異,醫保付費能力不同,因此談判的原則和品種也有所區別。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以來,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的省份開始嘗試省級的高價藥物價格談判。

2014年12月,浙江省人社保將31個高值藥品納入該省大病保險特殊用藥談判範圍,以解決參保人員罹患重特大疾病的特殊用藥問題,超過一半的為外資品牌,諾華、禮來、輝瑞、拜耳等均榜上有名;國內企業入圍的則有百泰藥業、蘭生股份參股的中信國健、江蘇奧賽康、正大天晴、江蘇豪森藥業等。

2015年3月,經過浙江省內各區市人力社保、衛生計生等部門和部分權威醫療機構推薦,兩輪臨床專家遴選,浙江省人社廳從31種治療癌癥等大病的高值藥物中選取15種納入大病醫保支付範圍,包括赫賽汀、格列衛、易瑞沙、美羅華、晴唯可等,以進口藥為主,藥價平均降低19.27%,直接降幅最大的達到54%。

而此前北京、青島、江西等地也開始引入醫保談判機制——江西省人社廳官員曾表示,該省納入醫保範圍的5種特殊藥品,通過啟動談判機制,總價將降到1.59億元,降價幅度約為14.5%,在獲邀談判的廠家中,有21家屬於外資公司。

江蘇省的特藥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實施,醫保部門與藥品生產企業談判議價,之後陸續將赫賽汀、格列衛、達希納三種抗腫瘤治療藥品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據報道,截至2014年10月,全省共有約3900名大病患者得到了特藥保障,成為該項政策的受益者。

對此,複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上海市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善聯評價認為,“創新藥物的定價政策,從藥廠的角度來講,是希望提高新藥的市場可及性和企業的收入;支付方則是為了控制價格,根據社會意願支付和支付的能力,為衛生服務提供合理的藥價,最終達到鼓勵進一步藥品創新的雙贏政策。”

跨國藥企:“黃金時代”之後

而通過松動價格,鞏固和擴大目前的市場,對於價格談判“主力”的跨國制藥企業來說,已經清晰地成為未來的“新常態”。

“國家主管部門首先要的是降價,這也是公眾對於醫療服務最明顯的感受;而跨國制藥公司這幾年在中國的日子普遍不如以前,增長放緩、優待政策取消,來自國內產品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以前那種黃金時代的日子已經過去了,要繼續生存就必需得適應變化。”前述消息人士向第一財經表示。

《亞洲制藥新聞》此前數據顯示: 2015年第一季度,10家主要跨國藥企的銷售額平均增長11%,相比2014年全年的平均增長率低了1個百分點——而同期中國醫藥企業利潤率在2014年下滑至5.3%後,2015年第一季度已回升至6.9%;利潤水平在2015年初迅速升至26%,這顯示出中國正在通過減稅和藥品優惠定價來幫助醫藥企業增長,同時更廣泛地鼓勵醫藥創新和研究。

此外,專利藥到期、單獨定價政策的即將取消等因素也都將導致外資藥企的利潤大幅下滑。數據統計,在未來四年全球有接近400種專利藥物將陸續到期,直接沖擊跨國藥企的市場表現。

而變化的市場格局背後,是重新確立的市場規則和新產生的市場機會。

2016年初,治療罕見病的肺動脈高壓進口靶向藥物“全可利”主動降價80%,從每盒19980萬降到每盒3996元,不僅成為價格降幅最大的藥品,也打破了進口專利藥一直以來的“貴族藥”堅冰,成為中國醫藥市場的標誌性事件。

“全可利進入中國市場的這些年里,在商業模式上與其他進口的高值專利藥一樣,一方面延續國際價格體系制定的高價格,另一方面實施全可利慈善援助項目,對中低收入家庭患者實施以高價為前提、慈善為基礎、買贈為循環、年度為周期的藥品慈善援助為主的模式。” 愛可泰隆亞太區副總裁西蒙·伊德就此話題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透露。

由於患者數量少、市場狹窄,相對於一般藥物,罕見病治療藥物的研發成本和價格極高——即便是在對於中低收入患者的藥品援助中,3萬元依然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西蒙·伊德告訴第一財經,目前治療肺動脈高壓的藥物還沒有進入國家醫保目錄,但考慮到各地患者的實際需求,他們正在通過與各地的大病保險探索“合作”的可能。

來自愛可泰隆方面的信息顯示,截至2016年3月,全可利已經進入青島、沈陽、深圳三市的大病保險特藥目錄;包括天津、北京、上海、廈門、遼寧、山東、山西、湖南和寧夏、福建的醫保工作也進展順利。

而現階段,深圳引入商業保險共付的機制效果最顯著——在國家政策開始向“三保合一”(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農合)和鼓勵引入商業保險的背景下,用攻城拔寨式的方式,將觀望中的周邊省份一個個拿下,是西蒙·伊德覺得切實可行的中國醫保市場“切口”。

對於國家藥價談判,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曾公開表示,“我們理解並支持政府部門協調各方,實現降低藥價和及時報銷的目標,逐步緩解大病患者的疾病負擔。”

作為外企的代表,RDPAC認為,降低藥價和及時報銷,是當前降低中國癌癥等病癥患者的醫療負擔的兩個重要方面,國家通過建立專利藥談判機制試點,是一種嘗試。RDPAC還指出,許多地方政府已開展了不同試點,多方籌資、分擔風險已經累積了一些經驗,應該鼓勵各利益相關方參與,逐步完善基本原則和運作機制,再穩步開始專利藥談判機制的試點,目前實施這類談判機制的國家和地區,基本有著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法規,才能取得理想的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00

“新三板”分層,首批約960家企業進入創新層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7423

新三板受到主板的影響,很多行為都短期化。(CFP/圖)

2016年5月27日下午,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全國股轉公司”)正式發布《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分層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宣布自2016年6月27日起,全國股轉公司正式對掛牌公司實施分層管理,全部企業劃分為基礎層和創新層。

根據《管理辦法》,滿足三個條件之一的掛牌公司可以進入創新層:

(一)最近兩年連續盈利,且年平均凈利潤不少於2000萬元(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者為計算依據);最近兩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於10%(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者為計算依據)。

(二)最近兩年營業收入連續增長,且年均複合增長率不低於50%;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平均不低於4000萬元;股本不少於2000萬股。

(三)最近有成交的60個做市轉讓日的平均市值不少於6億元;最近一年年末股東權益不少於5000萬元;做市商家數不少於6家;合格投資者不少於50人。

申請掛牌公司滿足三條件之一的,可以掛牌時直接進入創新層。

全國股轉公司官網刊發的《全國股轉公司有關負責人就掛牌公司分層答記者問》時稱,分層一方面是為了分類服務、分層監管,滿足中小微企業不同發展階段差異化需求,合理分配監管資源;另一方面希望通過對創新層企業提出更高的信息披露及規範性要求,對掛牌公司形成引導效應,為投資人遴選標的及投研決策提供更充分的信息和更大便利。

2015年11月24日,股轉公司公布《新三板分層方案(征求意見稿)》,被很多人寄望分層能夠增加新三板流動性。根據全國股轉公司公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5月27日,新三板掛牌公司累計成交金額為733.04億元;其中,采用做市轉讓方式的股票累計成交金額為413.57億元;采用協議轉讓方式的股票累計成交金額為319.48億元。不過,《全國股轉公司有關負責人就掛牌公司分層答記者問》表示,掛牌公司分層與解決市場流動性沒有必然聯系。

當天,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的公司一共為7394家。全國股轉公司尚未公布分層名單,不過他們宣布已開發完成掛牌公司“分層支持平臺”,掛牌公司進行層級劃分和層級調整時,分層支持平臺將自動完成相關數據信息的采集,通過對掛牌公司分層數據的分析計算,自動判斷掛牌公司是否滿足創新層的準入標準或者維持標準。

《管理辦法》發布當晚,陸續有新三板掛牌公司在朋友圈發布企業入圍創新層消息,初步估算約960多家符合條件,占比約13%。

由百家新三板企業家發起成立的企巢新三板學院院長程曉明博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分層並不意味著基礎層就死掉了,當然應當承認創新層的交易環境會比基礎層好,但絕對不會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差距那麽大。“創新層掛牌公司設置了維持標準,暫定為每年調整一次。創新層掛牌公司如果不能滿足三套維持標準之一的,將被調整到基礎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66

首批不良ABS超額認購 後續或存次級投資者匱乏隱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782.html

暫停8年之久的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5月27日終於塵埃落定。

5月27日,中行、招行發布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結果公告,中行“中譽一期”優先檔發行2.35億元,票面利率3.42%,全場認購倍率3.07倍,次級檔發行規模0.66億元。招行“和萃一期”優先檔發行1.79億元,票面利率3%,次級發行0.43億元。

《第一財經日報》獲悉,除中行以外其他國有大行的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也在積極推進中,中行第二單目前已經開始做盡調,預計將於6月份發行。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將會呈現加速推進的趨勢。

不過,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依然面臨一些難題。例如,目前市場最為關心的是,次級投資者主要集中在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下稱四大AMC),如何培育出更多次級投資者,是後續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面臨的重大考驗。

或撬動數千億不良出表

中行、招行不良資產證券化優先檔最終發行價格顯示,較此前披露的利率區間均為中線偏低。“中譽一期”此前設定的利率區間在2.8%~4.8%,實際發行價格為3.42%。“和萃一期”設定的利率區間為2.7%~4.5%,實際發行價格為3%。

對於發行價格,一位參與交易的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該價格在銀行間市場屬於平均水平,不過由於優先級風險已經較低了,投資者會比較積極。以中行“中譽一期”為例,在其產品封包期內,已回收1.8億元,大大降低了風險。

中行表示,此次發行“認購積極”,參與優先檔的機構包括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信社、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等多家機構。而次級檔也實現溢價發行,最終定價水平為101元。

不良能夠真正出表,是銀行積極推動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最大動力。近兩年來,銀行不良貸款急速上升,今年更有加速暴露的勢頭,銀監會發布數據顯示,商業銀行不良率已經連續18個季度攀升。2016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39萬億元,較去年末新增1177億元,不良貸款率1.75%,較上季末上升0.07個百分點。

相對於1.39萬億元的不良存量,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究竟撬動多少規模的不良出表?

一位參與此輪不良資產證券化機構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按照最初的規劃首先試點有500億元的發行規模,因為發行規模是不良基礎資產規模折扣後的價格,因此能夠撬動的銀行不良資產出表規模應該有千億規模。

按照中行和招行此次折扣率來看,中行“中譽一期”發行規模為3.01億元,貸款未嘗本息余額為12.54億元,折扣率為24%。招行“和萃一期”,發行規模為2.33億,貸款未償本息余額為20.98億元,折扣率為11%。

根據《第一財經日報》粗略估算,按照中行較高的折扣率24%計算,500億元不良資產證券化發行規模能夠撬動超2083億元的不良基礎資產池的規模,而按照招行較低的折扣率11%計算,500億元不良資產證券化發行規模能夠撬動4545億元的不良基礎資產池的規模。如果後續發行產品皆按照中行、招行自留5%,那麽500億元不良資產證券化發行規模可以撬動銀行1979 ~4318億元的真實不良出表。

上述機構人士表示,這個規模相對於近1.4萬億元的存量還是相對可觀的。不過,每單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的折扣率會因為基礎資產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真正能夠幫助銀行出表多少不良,需要看具體的產品。

平安證券此前預估,2年內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發行規模或為有限,難超千億規模。簡單按照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相對整體資產支持證券發行規模保持在5%-10%的比例來看,年內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發行規模在300~613億元。

“不良資產證券化只是商業銀行處置不良的一種手段,國外經驗顯示,通過不良資產證券化處置的不良資產比重在10%~15%之間,大部分還是靠傳統的催收、重組、通過法院訴訟、核銷等方式來處置。”某大型評級公司金融業務部總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次級投資者匱乏限制發行規模

“未來不良資產證券化有兩個難題,一個是不良資產的定價問題;一個是次級投資者的培育,短期內次級投資者局限於四大AMC,未來規模上可能會受到相應的限制。”上述大型評級機構金融業務部總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稱。

“中譽一期”公告顯示,其次級檔投資者為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信達資產”)。據本報了解,其次級檔在5月26日上午就被信達購買。

上述大型評級機構金融業務部總經理表示,購買不良資產證券化次級檔的投資者,需要對不良資產包有風險定價能力,並且有相應的不良資產處置經驗。

對此,平安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也表示,合意投資者匱乏限制不良ABS規模。“短期內可能次級部分的購買者仍是以資產管理公司為主的專業處置方。由於信息不對稱性太大,可能致使證券資管、保險等投資者望而卻步(不包括優先級部分)。”

未來不良資產證券化規模逐步增大,四大AMC對次級檔的投資規模也會有所限制,合格的次級投資者培育將是市場的一個考驗。

“次級投資者不是短期內能夠培育起來的,要吸引更多的機構參與,讓他們充分了解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上述大型評級機構金融業務部總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稱,未來也會出現一些機構例如私募基金,會去購買次級,但是購買量不會太大。最重要的還是要培育次級投資者,讓他們能夠看到收益,願意承擔這種風險,並且具備相應的不良資產的識別能力和經驗。

在2005年到2008年啟動不良資產證券化時,如何定價就是行業關註的焦點。如果折扣率太高,會導致產品風險加大,而折扣率太低則有資產低估之嫌,因此重啟不良資產證券化也參考了當時的折扣率。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充分估算每筆不良貸款的估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82

首批能效“領跑者”目錄發布 TCL海爾創維等入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459.html

新版《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將於6月1日起實施,27日,首批能效“領跑者”產品目錄在京發布。依據《辦法》,入圍的企業可在相關產品能效標識上直接印制“領跑者”標誌。

該目錄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計量司副司長張益群介紹,2016年度能效“領跑者”產品包括家用電冰箱、平板電視、轉速可控型房間空氣調節器等三類產品,經過企業申報、地方推薦、初次評選、現場能效檢測、二次評選、社會公示等環節層層把關,從參選型號中評選出了2016年度能效“領跑者”產品。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節能處處長趙懷勇介紹,入圍2016年度能效“領跑者”產品目錄的產品共計150個,入圍企業包括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等18個生產企業。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在流通過程中,入圍企業可在入圍產品能效標識本體上直接印制能效“領跑者”標誌,消費者可通過中國能效標識網、能效“領跑者”網站、能效“領跑者”微信公號查詢相關信息。

2016年度能效“領跑者”產品目錄綜合考慮了產品的市場規模、節能潛力、技術發展趨勢、標準規範、檢測能力等情況,旨在通過樹立標桿、政策激勵、提高標準,形成推動終端用能產品能效水平不斷提升的長效機制,促進節能減排,助力綠色發展。

“能效標識管理是我國節能管理的重要手段。”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王善成說,能效標識管理有利於加強節能管理,推動節能技術進步,提高用能產品能源效率,推廣高效節能產品。

依據《辦法》,能源效率標識是指表示用能產品能源效率等級等性能指標的一種信息標識,屬於產品符合性標誌的範疇。國家對節能潛力大、使用面廣的用能產品實行能效標識管理。具體產品實行目錄管理。列入國家能效“領跑者”目錄的產品,還應當包括能效“領跑者”相關信息。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認監委負責能效標識管理制度的建立並組織實施。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制定並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能源效率標識的產品目錄》,規定統一適用的產品能效標準、實施規則、能效標識樣式和規格。

《辦法》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能效標識或者利用能效標識進行虛假宣傳。企業自有檢測實驗室、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在能效檢測中,偽造檢驗檢測結果或者出具虛假能效檢測報告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予以處罰。

能效標識管理是我國節能管理的重要手段。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44

420兆瓦 晶澳拿下首批光伏“領跑者”示範基地近50%份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8220.html

全球最大的高性能光伏產品制造商之一晶澳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JASO.NSDQ,下稱“晶澳”)在SNEC展會上宣布,公司為山西大同光伏“領跑者”示範基地一期工程提供了總計420兆瓦的高效光伏組件,其中高效單晶組件Percium達150兆瓦,這一數字也占了全國首期光伏“領跑者”示範項目近50%的組件份額,同時也相當於2015年晶澳全球出貨量的10%左右。晶澳執行總裁謝健也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公司十分看好國內及南美等地的發展,未來這兩大地區也將有很大的市場潛力。據記者了解,目前晶澳已與相關公司正在探討於巴西建設新的生產基地一事,一旦達成,這將是晶澳在海外設立的第二家工廠。

光伏“領跑者”計劃,出現在今年6月的一份《關於促進先進光伏技術產品應用和產業升級的意見》(下稱“意見”)中,由國家能源局、工信部和國家認監委聯合發布。意見中提出,國家能源局每年安排專門的市場規模實施此計劃,要求項目采用先進技術產品。“領跑者”先進技術產品應達到以下指標:多晶矽組件和單晶矽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分別為16.5%、17%以上;高倍聚光光伏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達到30%以上;矽基、銅銦鎵硒、碲化鎘等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分別達到 12%、13%、13%以上。上述新政中的指標,比目前的《光伏制造行業規範條件》(2015年)相對高一點,比如在多晶矽組件的轉換效率要求上,前者為16.5%,“規範”中提出15.5%,高出一個百分點。

由於“領跑者”會設立一些光伏發電示範基地、新技術應用示範工程等,因此綜合而言,光伏產品制造商將要拿出更高技術的產品來角逐這類示範基地的相關產品選型。就在去年6月25日,國家能源局也發文批準了大同市建設采煤沈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範基地(下稱“大同基地”),首個“領跑者”基地由此現身。

謝健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作為“領跑者”計劃的示範項目,大同基地的一期工程總裝機量為950兆瓦,為國家能源局啟動,投資額預計100億元,將建成13個光伏電站,建成後年均上網電量15億千瓦時,年可實現稅收2.6億元、節約標煤48萬噸。

2015年7月,晶澳憑借核心技術優勢被大同市人民政府選為該示範基地2015年項目的投資商,並承接了50兆瓦的“領跑者+新技術+新模式”示範項目。除該中標項目外,晶澳還為三峽集團、華電集團、中電投集團、中廣核、京能集團、合肥陽光電源等6家中標企業在此示範項目中提供總量為370兆瓦的光伏組件產品。

高效單晶組件Percium由晶澳研發,於2013年10月首次推出。其電池采用PERC(背鈍化和局部鋁背場)技術,3年來轉換效率不斷提升。2014年6月20日,Percium高效電池正式量產,在業內率先創造了P型電池量產轉換效率超過20%的記錄。截至目前,其產品轉換效率可達21%,60片組件功率超過295瓦,72片組件功率超過345瓦。除高效單晶Percium組件以外,晶澳還有高效多晶Riecium組件,常規單晶Cypress組件,常規多晶Cypress組件,雙玻組件共計五款組件符合並超過國家“領跑者”標準。

晶澳在2015的全年出貨量為4G瓦,包括3673兆瓦的太陽能光伏組件和組件加工(對外部客戶出貨),電池及電池來料加工為265兆瓦,對自己下遊光伏項目的出貨量是53.5兆瓦。因此,420兆瓦的規模量已占據約公司去年總出貨的10%以上。與此同時,其去年全年的收入為135億元,毛利率17%,2014財年晶澳的收入則為113億人民幣,毛利率15.6%。2016年晶澳的產能將增長30%,其中太陽能電池產能將增至5.5G瓦,光伏組件增至5.5G瓦。

產能擴張上,晶澳正在積極推進全球各地的戰略布局。位於宣化區京張奧物流園區的晶澳1吉瓦組件項目,日前已正式開工。項目達產後,晶澳將以張家口為中心,把銷售輻射至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區,預計年實現銷售額40億元,上繳稅金1.2億元,帶動光伏及相關配套產業發展。該項目的總投資額為6億元,占地153.85畝,總建築面積7萬平方米,包括聯合廠房14000平方米、原料倉10330平方米、成品倉17446平方米等。在海外,去年10月23日晶澳的第一個海外工廠馬來西亞檳城巴六拜工業園的400兆瓦高性能光伏電池廠已開業,總投資額為4.46億元,有700個就業崗位。而在不久前,晶澳也與相關企業達成交鑰匙合作,預計在南美的巴西投資300兆瓦項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36

“新三板”分層,首批約960家企業進入創新層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7423

新三板受到主板的影響,很多行為都短期化。(CFP/圖)

2016年5月27日下午,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全國股轉公司”)正式發布《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分層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宣布自2016年6月27日起,全國股轉公司正式對掛牌公司實施分層管理,全部企業劃分為基礎層和創新層。

根據《管理辦法》,滿足三個條件之一的掛牌公司可以進入創新層:

(一)最近兩年連續盈利,且年平均凈利潤不少於2000萬元(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者為計算依據);最近兩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於10%(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者為計算依據)。

(二)最近兩年營業收入連續增長,且年均複合增長率不低於50%;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平均不低於4000萬元;股本不少於2000萬股。

(三)最近有成交的60個做市轉讓日的平均市值不少於6億元;最近一年年末股東權益不少於5000萬元;做市商家數不少於6家;合格投資者不少於50人。

申請掛牌公司滿足三條件之一的,可以掛牌時直接進入創新層。

全國股轉公司官網刊發的《全國股轉公司有關負責人就掛牌公司分層答記者問》時稱,分層一方面是為了分類服務、分層監管,滿足中小微企業不同發展階段差異化需求,合理分配監管資源;另一方面希望通過對創新層企業提出更高的信息披露及規範性要求,對掛牌公司形成引導效應,為投資人遴選標的及投研決策提供更充分的信息和更大便利。

2015年11月24日,股轉公司公布《新三板分層方案(征求意見稿)》,被很多人寄望分層能夠增加新三板流動性。根據全國股轉公司公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5月27日,新三板掛牌公司累計成交金額為733.04億元;其中,采用做市轉讓方式的股票累計成交金額為413.57億元;采用協議轉讓方式的股票累計成交金額為319.48億元。不過,《全國股轉公司有關負責人就掛牌公司分層答記者問》表示,掛牌公司分層與解決市場流動性沒有必然聯系。

當天,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的公司一共為7394家。全國股轉公司尚未公布分層名單,不過他們宣布已開發完成掛牌公司“分層支持平臺”,掛牌公司進行層級劃分和層級調整時,分層支持平臺將自動完成相關數據信息的采集,通過對掛牌公司分層數據的分析計算,自動判斷掛牌公司是否滿足創新層的準入標準或者維持標準。

《管理辦法》發布當晚,陸續有新三板掛牌公司在朋友圈發布企業入圍創新層消息,初步估算約960多家符合條件,占比約13%。

由百家新三板企業家發起成立的企巢新三板學院院長程曉明博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分層並不意味著基礎層就死掉了,當然應當承認創新層的交易環境會比基礎層好,但絕對不會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差距那麽大。“創新層掛牌公司設置了維持標準,暫定為每年調整一次。創新層掛牌公司如果不能滿足三套維持標準之一的,將被調整到基礎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998

首批276億去產能資金開始下達企業及縣市 杭州鋼鐵獲2.4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119.html

自5月底財政部將首批276.43億元去產能獎補資金下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後,近期各省開始將這筆資金下達給國企和縣市。

去產能資金全稱是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用於支持地方政府和中央企業推動鋼鐵、煤炭等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獎補資金,總規模為1000億元。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李樸民在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6年度中央獎補資金也已向地方撥付到位,鋼鐵、煤炭化解過剩產能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6月15日,浙江省財政廳發布《關於下達2016年中央財政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的通知》,浙江省此次共獲得中央財政約3.3億元獎補資金,下達了省屬杭州鋼鐵集團公司及溫州等7個縣市,其中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去產能典型的杭州鋼鐵集團公司獲得約2.4億元獎補資金。杭州鋼鐵集團擁有全資及控股子公司40家,包括上市公司杭州鋼鐵股份有限公司(600126)。

山東省政府消息稱,山東獲得了中央財政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19.23億元,約占全國(276.43億元)的7%。新疆則獲得約3.8億元的獎補資金。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專項獎補資金分為基礎獎補資金和和梯級獎補資金。其中,基礎獎補資金占資金總規模的80%,梯級獎補資金占資金總規模的20%。此次276億元的獎補資金屬於基礎獎補資金。

山東省政府稱,山東獲得的19.23億元獎補資金是根據鋼鐵、煤炭化解產能任務量、需安置職工人數等基礎數據測算確定的,為專項獎補資金中的基礎獎補資金部分。本年度結束後中央將對山東省鋼鐵、煤炭去產能和職工安置有關情況進行核查,對超額完成目標任務量的地方,將按基礎獎補資金的一定系數給予梯級獎補。

在國家公布了用3~5年時間推出煤炭產能5億噸和粗鋼產能1億-1.5億噸的總體目標後,各地也相繼公布了當地去產能目標,28個省級人民政府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還完成了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目標責任書的簽訂。

煤炭大省山西提出,到2020年,全省有序退出煤炭過剩產能1億噸以上。河北確定了“6643”工程,即到2017年壓減鋼鐵產能6000萬噸、水泥產能6000萬噸、煤炭消費4000萬噸和平板玻璃產能3000萬重量箱。山東明確2016-2018年鋼鐵、煤炭分別壓減產能1000萬噸、4500萬噸以上。

為了規範獎補資金管理,財政部已經下發了《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管理辦法》,明確專項獎補資金主要用於國有企業職工分流安置工作,也可統籌用於符合條件的非國有企業職工分流安置。

財政部要求,各地區不得以任何名義截留、挪用專項獎補資金,不得以任何名義從專項獎補資金中提取工作費、管理費或獎勵費等各類費用,不得將專項獎補資金用於平衡地方財力。

財政部將組織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對存在虛報冒領等騙補行為的地區,將視情節輕重相應扣回該地區的專項獎補資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17

亞投行首批四個項目通過審核 總額5億美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480.html

 

在6月25日召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首次年會前,亞投行於24日宣布了經理事會審議通過的首批四個項目,涉及電力、交通和居住改善多個基礎設施領域,覆蓋南亞和東南亞和中亞國家,分別落地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貸款總額達到5億美元。

亞投行行長金立群表示,很高興宣布在亞投行開業僅六個月後,亞投行理事會就通過批準了亞投行的首批貸款。這批覆蓋能源、城市發展和交通的項目將進一步幫助減少亞洲地區基礎設施融資的巨大缺口、增強地區的互聯互通。

首批四個項目中,孟加拉國的電力輸送升級和擴容項目為亞投行獨立提供貸款的項目,其余三個項目,亞投行分別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歐洲複興開發銀行等其他多邊開發銀行聯合融資。四個項目均為貸款項目。

四個項目分別為:

孟加拉國電力輸送升級和擴容貸款項目,項目總額1.65億美元。

印度尼西亞國家貧民窟升級項目,此項目為亞投行與世界銀行聯合融資的項目,其中亞投行提供貸款2.165億美元。

巴基斯坦 M4國家高速公路(紹爾果德與哈內瓦爾段)貸款項目,是亞投行與亞開行聯合融資的項目,亞投行亞開行分別提供1億美元的貸款,英國國際發展部還未該項目提供了3400萬美元的援助。

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到與烏茲別克斯坦邊境的公路改善項目,是亞投行與歐洲複興開發銀行聯合融資的項目,兩個銀行分別為項目提供2750萬美元的貸款,項目總額5500萬美元。

金立群表示,非常高興首批四個項目中的三個是與亞行、歐洲複興開發銀行與世行的共同聯合融資的項目。這充分體現了擴大亞投行成員地區基礎設施融資池的多邊合作。

據金立群介紹,亞投行與其他多邊夥伴還在著手更多的項目,期待亞投行理事會在今年稍晚時候會審批通過。

亞投行預計今年(2016年)放貸總額約12億美元。

今年1月16日開業正式運作,至今不到六個月的亞投行將於今天(6月25日)在北京召開為期一天半的首次年會。

25日上午,將舉行亞投行理事會開幕儀式,發言人包括亞投行行長金立群、亞投行理事會主席、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等。隨後將舉行亞投行理事會會議。下午將舉行亞投行行長新聞發布會。

26日上午,將舉行以“基礎設施與全球經濟增長”和“投資綠色基礎設施——多邊開發銀行(MDBs)的角色”的兩場研討會。除亞投行成員國財長外,歐洲複興開發銀行執行總裁 Thomas Maier

、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行長卡馬特、聯合作工發組織總幹事李勇、全球基礎設施中心(GIH)首席執行官 Chris Heathcote、印度國民銀行董事長 Arundhati Bhattacharya、綠色和平東亞可持續融資項目負責人Calvin Quek等也將參與研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40

上海互金協會首批74家平臺信批 26家財務和審計報告缺失

7月25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上海市互聯網金融協會了解到,今日公開披露了《關於上海市網絡借貸平臺信息披露公示的情況說明》(下稱《情況說明》)。《情況說明》首次公示了上海互金協會第一批進行信息披露公示的74家會員單位,協會表示其余需披露的網貸會員將於下一批進行公示。

《情況說明》中公示了74家平臺的名稱以及已向社會公眾或平臺用戶披露事項數/已向協會披露事項數/需披露事項總數三項指標的數據比例,同時公示了《上海市網絡借貸平臺信息披露公示明細表》(下稱《明細表》),所披露信息涉及主體信息、產品信息、業務信息、財務信息、其他信息5大項49小項。

目前,首批公示信息中有13家企業並未上報信息,其中不乏部分平臺出現項目逾期或平臺暫停發標等問題事件。13家未上報信息企業中,問題平臺5家,分別是當天金融、蘇融貸、一帆理財、太有乾和互利網;其余8家平臺分別為金互行、企額貸、華設財富、極元金融、54貸客、歐冶金融、絲路財行以及宜貸在線。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明細表》發現,較多公眾比較關心的風險指標情況等並未向社會或協會披露。

協會方面也表示,在目前階段無法做到網貸會員平臺信息披露情況的真實核查,只是由會員自行進行信息披露,不能保證其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仍然需要投資者以自主判斷投資風險為主,協會的審核機制有待加強。

在《明細表》中,產品信息、平臺逾期情況以及客戶損失代償備付金相關情況成為信息披露“重災區”。

信息披露中,分為向社會公眾或平臺用戶披露、向協會披露、均未披露以及不適用該披露標準等四項標準。不同於平臺逾期情況,包括基礎資產來源信息,例如融資人或融資項目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年收入、主要財產、主要債務、信用狀況);融資項目基本信息,例如項目信用評級或者信用評分,擔保情況等在內的產品信息和包含截至上月末累計計提金額、累計支出金額、備付金余額、資金托管銀行、賬號等在內的客戶損失代償備付金相關情況信息,多數平臺認為屬於“不適用披露標準”未予披露。

而交易余額情況、交易集中度情況、交易逾期情況則屬於“不向公眾披露”而選擇“向協會披露”的核心信息,較多企業尚未提交,甚至有很多企業整欄未提交。

同時,《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共有26家企業未提交上年度財務報告和審計報告。

目前,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目前共有會員210多家,包括傳統持牌金融機構及新型金融領域各業態企業,其中網貸平臺87家。

2015年8月6日,在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成立大會上,《上海個體網絡借貸行業平臺信息披露指引》正式發布,是全國首個地方性互聯網金融規則。時隔近一年後,此次信息披露首次公示。

近日,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孟添公開表示,根據業內統計,2016年6月份全國累計平臺是4127家,累計停業及問題平臺總數1778家,占總數的43%。“一些行業專家預測,未來的P2P平臺數量,全國可能不到200家,或者更少,未來P2P平臺將減少九成以上。”孟添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856

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續牌8月落定 部分業務將收縮

“續牌本來在7月中下旬就已經批複了,但是27家持有第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機構中有一家沒有通過,需要重新提交資料。”《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首批27家支付機構之一的一位高管處獲悉,第三方支付機構將在8月結束裸奔,獲得續牌資格。

由於目前對於第三方支付行業監管趨嚴,部分機構在支付層面爆發危機,上述高管也表示,在此次續牌過程中,部分牌照的業務將會受到限制。

8月續牌 業務收縮

2011年5月央行下發首批27張第三方支付牌照,這批牌照到2016年5月結束了第一期的“任務”,但是續牌卻遲遲未有動作,導致包括支付寶、財付通、銀聯商務、易寶支付等在內的27家支付機構處於“無證經營”狀態達3個月。央行相關負責人曾表示,首批續展工作正在進行中,但是卻長時間“只聽樓梯響,未見人下來”。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悉,8月份續牌終將迎來落地,伴隨的是監管趨嚴的深度表現——部分牌照業務將收緊。

2011年至今,央行共發放了8批270張支付牌照。值得註意的是,在第一批支付牌照的續牌尚未有實質性動作時,8月份,第二批支付牌照的使用期限也即將到期。

一位在預付卡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高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之所以會出現續牌拖延,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央行需要借助此次續牌進一步明確監管標準和未來5年的管理方向。“牌照續展要走很多道流程,經轉多個司,而央行的人手有限。”上述高管表示,央行對第一批牌照續展的態度,會為接下來的200多家機構續牌樹立標準,更重要的是昭示著未來五年的管理方向,監管層必然會更加謹慎。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如果態度比較松,可能會對其他支付機構造成監管趨松的錯覺,而事實上,從目前的現實環境和監管態度來看,毫無疑問是在趨嚴。

第二,在續牌之前,需要算清舊賬。延期發放向外界傳達了即便到了續展期也會更加嚴格審查的態度,不合格、不規範的機構很可能無法續牌。

此前,2016年7月25日,央行針對支付通和銀聯商務分別開出了千萬罰單,堪稱歷史上最嚴罰單。

根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第十條相關規定,第三方支付機構連續為金融機構提供信息處理支持服務2年以上,或連續為電子商務活動提供信息處理支持服務2年以上;連續盈利2年以上;最近3年內未因利用支付業務實施違法犯罪活動或為違法犯罪活動辦理支付業務等受過處罰,則相關機構可具有申請牌照資格,但是自2015年3月份以來,這一閘門便緊緊地關閉了。

閘門關閉更為重要的原因在於支付行業出現了大量的挪用備付金、違法提供支付通道、違規轉包、牌照租借等違法違規現象,造成了金融市場風險的擴大。

2014年起,央行先後公開點名10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存在違規經營事件,其中浙江易士、廣東益民和上海暢購三家主要從事預付卡發卡與受理的三家支付機構因嚴重違規而被吊銷牌照。

自此,預付卡領域成為監管層面重點關註的對象。“預付卡牌照發行160多張,有點超發,必然面臨生存淘汰出局。”對於為何預付卡領域成為“重災區”,一位預付卡支付公司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從商業預付卡轉型升級到行業應用,這是很多單省份預付卡牌照公司的不足,因此會面臨轉型困難。

可以發現,在預付卡之外,“二清機構”(區別於作為“一清機構”的銀行和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機構,“二清機構”未獲得央行支付業務許可)的風險也正被監管層所註意,此前針對銀聯商務以及通聯支付的懲處即是整肅“二清”的具體表現。二清市場實質上形成了“影子”清算機構,大量繞開銀聯轉接,容易出現卷款跑路的違規問題。

4個月之前,央行向支付企業下發了《非銀行支付機構分類評級管理辦法》,將支付機構分為5類11級,對支付機構進行差異化管理,其中D類代表支付購潛在風險較大,E類機構風險隱患嚴重,如果多次出現D類或E類相關情況,央行將采取相應措施直至註銷牌照。

市價5億 支付牌照一紙難求

“第三方支付牌照,業務包含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價格5億,居間費5000萬(買方付)。”日前,一則出售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消息在微信上流轉。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現,如今第三方支付牌照薄薄的一張紙已經是洛陽紙貴。第三方支付牌照僅是統稱,其中具體根據不同可開展業務的許可及地域而給予不同的市場定價。

目前,支付牌照的業務類型共包含,銀行卡收單、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電視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等六類。其中,在移動互聯網作為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的今天,其中三類支付牌照尤為搶手,即移動支付牌照、銀行卡收單牌照以及互聯網支付牌照。

本報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目前,線上互聯網支付牌照市場價值已經飆升至4億,線下預付卡發卡與單省份牌照價格約為3000萬。從上述轉讓信息可知,具有移動支付功能的支付牌照市場已經報出5億的高價。

從供給端來看,央行自2011年5月至今共計下發了8批270張第三方支付牌照,除去被央行註銷的三張牌照,目前市面剩下267張牌照。而牌照的下發自2015年3月就已停止,截至目前超過16個月沒有下發新的牌照。

本報記者了解到,支付牌照的價格水漲船高並非源於市場供給關系的緊張,恰恰相反,多數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現存的267張牌照遠遠多於市場能夠容納的支付體量。

根據艾瑞咨詢統計,2016第一季度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交易規模市場份額中,占比前10%的分別是:支付寶占比43.3%,財付通占比20.1%,銀商占比11.1%,快錢占比7.0%,中金支付占比5.1%,匯付天下占比5.0%,易寶支付占比3.9%,京東支付占比1.5%,易付寶占比1.4%,寶付占比0.9%。

“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只要有上述十家支付機構的十張牌照就夠了。”某大型綜合金融機構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支付是一個利潤較薄的行業,不上一定規模根本無法賺錢,正是如此,市場上大量擁有支付牌照嘗試開展支付業務的公司至今仍處虧損狀態。

造成支付牌照價格飆升的原因一定程度上還在於大型綜合金融機構概念近幾年噴發,在亟需支付牌照完善金融版圖,形成協同效應的大型綜合性集團公司以及上市公司看來,一方面,重新申請牌照,監管層面何時開放新口子尚不得而知。另一方面,申請牌照,重新搭建班子設立一家支付公司成本較高,尤其是時間成本。因此收購牌照是一條“捷徑”。

此前的2012年,京東金融收購網銀在線,獲得支付牌照;2014年底,萬達以3.15億美元收購快錢68.7%的股權,收獲支付牌照,在收購時快錢方面的數據顯示,2014年交易流水規模超過2萬億元,與超過200家金融機構合作,擁有360萬企業合作夥伴。擁有絕對控股權的萬達全盤接下。

近幾年,按照這一路徑操作進而收獲支付牌照的包括平安、海爾、小米等多家意圖拓展金融版圖的大型機構和企業。

此前,新大陸(000997.SH)於2016年7月16日發布公告稱,5月26日福建新大陸電腦股份有限公司與福建新大陸支付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新大陸支付”)簽訂了轉讓協議,以2.97億元轉讓支付公司30%的股份,這一交易價格在7月16日的公告中變更為2.23億元。即便如此,可以發現新大陸支付的市值依然高達約為7.43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6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