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受到主板的影響,很多行為都短期化。(CFP/圖)
2016年5月27日下午,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全國股轉公司”)正式發布《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分層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宣布自2016年6月27日起,全國股轉公司正式對掛牌公司實施分層管理,全部企業劃分為基礎層和創新層。
根據《管理辦法》,滿足三個條件之一的掛牌公司可以進入創新層:
(一)最近兩年連續盈利,且年平均凈利潤不少於2000萬元(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者為計算依據);最近兩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於10%(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者為計算依據)。
(二)最近兩年營業收入連續增長,且年均複合增長率不低於50%;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平均不低於4000萬元;股本不少於2000萬股。
(三)最近有成交的60個做市轉讓日的平均市值不少於6億元;最近一年年末股東權益不少於5000萬元;做市商家數不少於6家;合格投資者不少於50人。
申請掛牌公司滿足三條件之一的,可以掛牌時直接進入創新層。
全國股轉公司官網刊發的《全國股轉公司有關負責人就掛牌公司分層答記者問》時稱,分層一方面是為了分類服務、分層監管,滿足中小微企業不同發展階段差異化需求,合理分配監管資源;另一方面希望通過對創新層企業提出更高的信息披露及規範性要求,對掛牌公司形成引導效應,為投資人遴選標的及投研決策提供更充分的信息和更大便利。
2015年11月24日,股轉公司公布《新三板分層方案(征求意見稿)》,被很多人寄望分層能夠增加新三板流動性。根據全國股轉公司公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5月27日,新三板掛牌公司累計成交金額為733.04億元;其中,采用做市轉讓方式的股票累計成交金額為413.57億元;采用協議轉讓方式的股票累計成交金額為319.48億元。不過,《全國股轉公司有關負責人就掛牌公司分層答記者問》表示,掛牌公司分層與解決市場流動性沒有必然聯系。
當天,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的公司一共為7394家。全國股轉公司尚未公布分層名單,不過他們宣布已開發完成掛牌公司“分層支持平臺”,掛牌公司進行層級劃分和層級調整時,分層支持平臺將自動完成相關數據信息的采集,通過對掛牌公司分層數據的分析計算,自動判斷掛牌公司是否滿足創新層的準入標準或者維持標準。
《管理辦法》發布當晚,陸續有新三板掛牌公司在朋友圈發布企業入圍創新層消息,初步估算約960多家符合條件,占比約13%。
由百家新三板企業家發起成立的企巢新三板學院院長程曉明博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分層並不意味著基礎層就死掉了,當然應當承認創新層的交易環境會比基礎層好,但絕對不會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差距那麽大。“創新層掛牌公司設置了維持標準,暫定為每年調整一次。創新層掛牌公司如果不能滿足三套維持標準之一的,將被調整到基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