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寶馬車在韓國接連起火,豪華車為何頻出質量問題?

據韓聯社報道,寶馬汽車在韓國接連發生起火事件,至此,今年共有36輛寶馬車在韓國發生起火事件。

韓國當地時間9日上午,一輛730Ld寶馬車在慶尚南道泗川市的高速上起火,但該車不在寶馬召回範圍內。寶馬宣布召回生產日期在2012年7月2日至2015年1月28日間的730Ld車型,而此次起火的汽車產於2011年。當地時間同一天上午8時50分許,一輛320d寶馬車在京畿道義王市的高速公路上起火,該車在召回範圍內。據悉,在36輛汽車中,不在召回範圍之內的多達9輛,其中5輛車為汽油車。

對於多起起火事件,Barun Law LLC法律有限責任公司8日表示,該公司將對寶馬集團質量管理副總裁Johann Ebenbichler、韓國分公司主管Kim Hyo-joon以及其他4名官員和公司提起訴訟,控訴他們涉嫌違反《汽車管理法案》。在韓國,違反《汽車管理法案》將面臨最高10年監禁或最高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1萬元)的罰款。

韓國國土交通部當天也緊急派遣工作人員趕赴現場,對事發原因進行調查。國土部方面表示,原因有待進一步調查,除了當天發生的事故外,還將查明汽油車事故等其他事故原因。

寶馬集團韓國分公司為其汽車存在的缺陷和引發公眾擔憂道歉,並承諾從本月晚些時候開始召回10.6萬輛柴油車,其中包括在韓國銷量最高的寶馬520d車型。該公司還鄭重聲明將配合韓國交通運輸部接受即將展開的調查。

隨後,寶馬在首爾召開了緊急新聞發布會發表聲明,解釋汽車起火原因。寶馬集團負責質量的副總裁Johann Ebenbichler表示:“起火原因只是硬件問題,與軟件無關。根本原因並非韓國特有,在其他地區也有類似的情況。”寶馬方面指出,今年韓國寶馬汽車起火的主要原因是廢氣再循環冷卻器的泄漏。廢氣再循環裝置是減少柴油機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設備之一。不過,也有分析認為,起火原因也可能是軟件問題,寶馬為滿足韓國環境部對廢氣排放的嚴格要求,可能在韓國出售的車型上搭載額外軟件。

對於中國市場是否存在類似情況,寶馬中國方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沒聽說,如果是柴油車的話,中國市場不受影響。”

記者查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發現,華晨寶馬分別於今年6月13日和6月27日向質檢總局發布了召回部分530Le汽車和部分1系三廂轎車的消息,決定自2018年6月29日起,召回2017年3月6日至2018年4月27日期間生產的部分國產華晨寶馬530Le汽車,共計2001輛。自2018年7月23日起,召回2017年6月9日至2017年6月17日期間生產的部分國產華晨寶馬118i、120i、125i汽車,共計148輛。

華晨寶馬方面稱,召回範圍內車輛(530Le汽車)的燃油泵回油管,由於設計及裝配失誤,接頭內的兩處油封可能受損,造成接頭無法充分密封。存在缺陷的回油管在燃油泵運轉時可能泄漏燃油,增大了車輛起火的風險,存在安全隱患。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將為召回範圍內的車輛免費更換改進後的燃油泵回油管,消除安全隱患。而召回的1系三廂轎車車輛,由於供應商生產失誤,燃油箱安裝孔周邊可能存在氣泡,使得燃油箱壁厚度薄於設計值,導致燃油箱可能在使用一段時間後破損並發生燃油泄漏,增大了車輛起火的風險,存在安全隱患。對此,華晨寶馬方面沒有對記者給出回應。

近日,由於汽車質量存在問題,豪華車召回事件頻發。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7月份發布的召回公告顯示,2018年7月燃油和氣囊問題引發大面積召回,國內乘用車市場共10個品牌發布11次召回公告,累計召回汽車122.1萬輛,環比增長499.1%。其中,由於燃油油位傳感器存隱患,捷豹路虎召回了部分進口攬勝車型。由於保時捷供應商制造原因,後排中間座椅安全帶卡扣的耐用性可能得不到保證,在車輛發生碰撞時,對於坐在後排中間座椅的乘客可能會增加受傷的風險。保時捷將召回在2017年11月22日至2018年2月22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2018年款卡宴。

對於豪華車頻繁出現的質量問題,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一方面是汽車搭載的電子產品在增多,有些技術不是特別完善,由此造成了產品缺陷。另一方面,車身本身比較複雜,這與零部件體系構造有關,應該加強監管。

“不過,出現質量問題還是一個不太正常的現象,因為隨著技術的進步,汽車故障率是在下降的,企業應該避免。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企業應該加強自身的測試管理,不過,這些故障車都是小範圍的,對企業整體的市場表現影響不大。小範圍事件,大家的敏感度不會很高。而且大部分是柴油車,中國市場也不會受到影響。”崔東樹對記者表示,一些油耗作假事件的出現是系統性作假,企業高層的壓力較大。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邊長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161

桃色風波+黑研報:券商電話會議為何頻出“奇聞怪事”?

券商電話會議再度出現“奇聞怪事”,這次是新時代證券電話會議中爆出“桃色事件”——有人自稱是該券商研究所行業分析師的老婆,自爆老公出軌、亂寫黑報告。

類似的亂象總是不定期在資本圈上演,引發市場熱議。此前券商電話會議就發生過邀請假專家、假公司高層、將小職務粉飾成大職務等案例;關於“黑研報”一事也並不少見,未實地調研便下預判、誇大業績預判等情況也最後被“打臉”。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不管是電話會議還是研究報告頻出事端,都反映出券商機構合規和風控沒有做到位,而背後的原因則可能是未能抵禦利益誘惑,但不爭的事實是,未來針對券商行業的合規將越來越嚴。

揭秘券商電話會議亂象

“我是新時代證券研究所馬浩博(音)的老婆張艷萍(音),馬浩博在外面包養小三、嫖娼被抓,帶小三睡到我們家里來,他在外面亂寫黑報告,亂拉票,亂賺這些臟……”8月13日晚間,新時代證券的電話會議提問環節出現這麽一段突如其來的“爆料”。

涉事的新時代證券次日發布聲明稱,有人假冒新時代證券研究所員工參會,故意擾亂會議秩序,將對電話會議中的情況做進一步調查,將尊重事實,對於不良風氣堅決抵制。

此事一出立馬引發金融圈的關註,在“八卦”群眾將註意力放在“桃色事件”之余,也有圈內人士將註意力放在了頻出亂象的券商電話會議背後。

在這之前,券商電話會議曾出現過邀請假專家、假公司高層、將小職務粉飾成大職務等案例。其中,2016年8月份,國泰君安在一次解讀滴滴和優步中國合並事件的電話會議中,所邀請的滴滴出行高層被指冒名頂替,事後經核查確認,“由第三方服務公司邀請參加當天電話會議的’滴滴副總裁張總’並非滴滴出行公司現任員工,亦未擔任副總裁職位”。

緣何券商電話會議頻出“烏龍”、鬧“怪事”?在了解原因之前,從券商電話會議到底是如何召開的、有何潛規則或許可以一探究竟。

“以我所在券商研究所為例,開電話會議的流程是,券商研究所內部發起,由負責電話會議的老師預約電話發布平臺,並向後者提出所需要的客戶要求、主講的題目。此後,我們會向客戶進行內部推送,輔之以一定程度的微信傳播,微信群主要是我們的微信客戶群。”一名大型券商策略分析師稱,以他所在的券商機構為例,在傳遞電話會議的信息時更為謹慎,銷售部門會再度審核一遍。

另一名曾有10年券商分析師履歷的資深人士介紹電話會議流程稱,一般程序是主持人開場——分析師或邀請的嘉賓發言——聽眾提問,“電話會議參與的人員少則幾十人,多則四五百人”。

對於電話會議中的嘉賓是如何被邀請的,上述資深人士稱,一般是由研究員邀請專家人士,“有些嘉賓則是研究員的朋友”。一券商行業分析師也稱,“一般是邀請認識的、知道底細的人士作為嘉賓參會。”

而關於券商電話會議常出現邀請假專家、擡高嘉賓身份等亂象,上述資深人士稱,曾聽聞過相關的事情,“那可能是因為分析師被逼急了吧。人脈廣是券商招聘分析師的重要參考依據,譬如當前招聘宏觀分析師多從有政府背景的平臺招募。分析師邀請到知名的專家、官員,則可向券商研究所的領導表明自己有渠道、人脈廣,有利於在公司、行業中立足。”一般而言,分析師將邀請來的嘉賓上報,都會通過,管理層也不會逐個查所邀請的電話會議嘉賓的真實性。

另一家券商研究所人士稱,電話會議中的嘉賓有券商自己邀請的,也有第三方公司邀請的,如果是第三方公司邀請的話,可能券商方面對嘉賓的信息並不了解,也不知道嘉賓所講的內容是否為投資者所感興趣,不過一般情況下,券商都會和嘉賓做一些前期溝通。

除了邀請嘉賓之外,券商電話會議還需要邀請聽眾。第一財經記者獲悉,聽眾一般為機構投資者,由券商銷售人員邀請,正常情況下,沒收到邀請的人員不能參與電話會議,但是實際情況中,在知道電話會議號碼和密碼的情況下套用機構名稱也可以混入電話會議中,少數情況會逐一核對邀請名單,阻攔未被邀請人員參與。

“之所以會出現這些亂象,主要是由於合規和風控沒有做到位。”上述資深人士稱。上述券商研究所人士則稱,券商電話會議合規方面將越來越嚴格。

“黑研報”再被抖出

此次新時代證券的電話會議也爆出“黑研報”一事。而有關這方面的亂象和討論一直未有停息。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中國證券業協會信息發現,馬浩博目前確實在新時代證券擔任證券投資咨詢業務(分析師)一職,此前曾在海通證券、東吳證券同樣的崗位任職。

2016年10月13日,東吳證券發布由馬浩博、湯瑋亮撰寫的研究報告《福成深度報告二:3個100億支撐市值翻倍》。當年10月25日,福成股份發布澄清公告,對相關失實內容逐一反駁。

2016年11月,江蘇證監局對馬浩博等人采取監管談話措施,給出的理由是,“因報告質量存在嚴重問題,報告未遵循合規、客觀、專業、審慎的要求,未能保證引用的信息來源合法合規,研究方法缺乏專業審慎,分析結論依據不足,違反了《發布證券研究報告暫行規定》。”

類似的情況在資本市場並不少見。2017年7月,一份關於方大炭素的券商研報做出關於“7月份公司凈利潤預計達到5億元左右,高利潤大概率持續到明年3月,年化盈利能力已達70億元”的預判,引起交易所關註及質疑的同時,也引發市場熱議。

之後方大炭素回複交易所問詢函稱,該公司短期內無擴產計劃,石墨電極價格預計長期將難以維持,而券商分析師預計“7月份公司凈利潤達到5億元左右”與事實不符,“年化盈利能力已達70億元”缺乏判斷依據。事實是,2017年方大炭素的凈利潤為36.2億元,與上述研報的預測金額相距甚遠。

上述有10年券商分析師履歷的資深人士認為,分析師應該是沒有進行真實的調研,憑借主觀臆斷和遐想寫作了相關研報,研究所也未盡合規的職責。“事實上,在行業中,券商分析師,尤其是登上新財富排名的券商分析師被各方利益驅使,買通分析師的途徑很多, 一些莊股買通分析師寫研報,意圖拉升某只股票。”他稱。

也有券商界人士透露,實際上,一般上市公司都會與相關的行業分析師建立長期固定的關系,提供一手信息,或者分析師在上市公司需要的時候提供戰略意見等,雙方類似是相互默契合作的關系。

“過去監管層對’黑研報’也有監管,現在這一亂象已有明顯好轉,但依舊屢禁不止,背後原因是利益的驅使。在金融圈財富集中,人的欲望被放大,從業人員很容易站不住立場。要杜絕此類事件,除了監管層的嚴監管、券商嚴守合規和風控,更重要的是,分析師要有信仰,守得住自己的信仰。”上述資深人士補充稱。

實際上,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監管層對於不規範研報加大了監管力度,當時滬深兩地交易所分別在其官方微博上披露,將四方面加大上市公司一線監管力度,其中之一為繼續將可能對公司股價造成較大影響的券商研究報告納入監管範圍。之後,監管層對券商分析師的言論和研報監管更日趨收緊。

上述券商研究所人士稱,現在關於研報方面的合規比以前更嚴,深度研報必須進行實地調研,所寫研報需要質量控制、合規等多個程序都通過才能對外發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黃向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2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