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岸三地:通脹怪誰? Uncle Ray

2010-11-16  AD




 

在南韓舉行的 20國集團高峯會(G20),大會前,市場期望各國可達成一些協議,例如金磚四國同意同時間對美元貶值,既維持彼此競爭力,亦可招呼「美帝」要求。

中 美雙方互相指摘

偏偏這次會議變成中美雙方互相指摘。中方大力要求華府,不應把自己的問題通過QE2輸出到其他發展中國家,美國則指中國操控 人民幣滙價,人為地使中國貨變得便宜,打擊美國本地製造業。

最近有一個十分hit的話題,就是所謂「貨幣戰爭」。到底這次戰爭的內容是甚 麼?

讀過不少相關文章,大意是雷曼兄弟爆煲後,美國政府為刺激本身經濟,不惜大量印美元,使美元供應大增,部份美元游資流到其他國家,為這 些國家帶來資產泡沫和通脹。

另外,透過美元貶值,變相把美債減少,對持有美元債務的國家極不公平。中國作為美債主要持有者,當然要為自身利 益出頭。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在亞洲首先把人民幣有目的地貶值,原因是當時中國需要外商投資,以製造業及出口帶動經濟,當時人民幣貶值沒 有對「亞洲四小龍」造成即時衝擊。

中國曾藉貨幣戰打低四小龍

不過,幾年後,資金漸漸由「四小龍」地區流到中國,造成97年的 金融風暴。中國就這樣透過貨幣戰爭,打低「四小龍」。

中國有外滙管制,外資有入冇出,加上中國銀行去年數萬億人民幣貸款對付「雷曼兄弟」 後,可能引起出口減少,於是以放鬆銀根谷起內需,今日的通脹及資產泡沫,又可以怪誰?

Uncle Ray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70

影响中国通胀的三个因素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article/11718/

通过数据分析,我认为M1、M2、石油价格是影响中国通胀的三个重要因素。     无法解释的高通胀    如果用M1拟合CPI数字,就会发现2004年和2007-2008年的CPI高涨无法单纯用M1来解释。    
 
影响中国通胀的三个因素
   而如果用M2拟合CPI数字,则会发现不仅2004年和2007-2008年的CPI高涨无法单纯用M2来解释,2008-2009年的CPI低点也无法解释。但是,这个低点却可以通过M1的变化来解释。    
 
影响中国通胀的三个因素
  石油价格的影响    如果把石油价格也进行对比,就会发现2004年和2007-2008年CPI高涨时期正好是油价高涨的时期,这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单纯用M1无法拟合这两个时期的高通胀。    
 
影响中国通胀的三个因素
   而油价的大幅下跌也可以部分解释单纯用M2无法解释的2008-2009年通胀低点。    
 
影响中国通胀的三个因素
   从这点看,石油价格有可能以推波助澜的方式,加剧了中国通胀随M1和M2的变化。     三个因素的整体影响    如果把M1、M2、油价综合考虑,对过去10年的CPI进行回归分析,会发现这三个因素可以解释高达55%的统计相关性。    所以,明年的通胀形势,除了要看历史M1和M2,油价也是一个重要的变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78

2011年通胀前景展望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article/11572/

对于2011年的通胀前景,各大投行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根据M1与CPI的历史关系,明年CPI将逐渐回落。而有的则认为通胀将超出所有人的预期。我根据自己的研究,做出了我的预期。    我的预期主要根据三个因素:M1、M2和CPI月度变化统计。    M1因素影响  根据过去10年的月度M1变化及CPI变化,可以发现M1与约9个月后的CPI有最大的相关性。    
 
2011年通胀前景展望
 如果根据9个月的滞后时间用M1做回归分析,预测未来的CPI,结论是未来CPI将随着M1的逐渐下降而回落。    
 
2011年通胀前景展望
 M2因素影响  根据过去10年的月度M2变化及CPI变化,可以发现M2与约14个月和21个月后的CPI有最大的相关性。而且M2的影响具有持续作用,作用是长期的。    
 
2011年通胀前景展望
 如果根据14个月和21个月的滞后时间用M2做回归分析,预测未来的CPI,结论是未来CPI还将继续上涨,2011年9月份后,CPI才有可能有所下降。注意这个预测对于自2009年12月以来的CPI变化估计非常准确,精确性超过单纯用M1所做的预测。    
 
2011年通胀前景展望
 CPI月度变化统计  由 于CPI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同一个月的月度变化才有更重要的意义。从下图可以看出,2010年的前9个月,CPI的月度变化一直在过去10年同月的月度 变化均值的99%置信区间上限之内活动,虽然偶尔接近上限但并没有突破。但是2010年10月份的月度变化明显超越了这一上限,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    
 
2011年通胀前景展望
 如果未来CPI仍然保持在过去10年同月的月度变化均值的99%置信区间上限运行,2011年的CPI将这样变化:    
 
2011年通胀前景展望
 根据我自己的判断,2011年的CPI变化有可能更接近根据M2和CPI月度变化统计的预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79

骠悍的通胀无需解释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article/11969/

经过反复分析,我认为M1、M2、油价、美元指数是影响中国CPI的最重要因素。这四个因素可以解释高达82%的中国CPI变化。当然,还有一些“无形之手”的因素根本无法解释,骠悍的通胀无需解释。    下面就是通过回归对CPI所做的拟合,非常接近:  

骠悍的通胀无需解释

   根据我的统计模型估计,11月份CPI为4.85%左右,PPI为5.07%左右。  

骠悍的通胀无需解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09

REITs今時唔同往日 買陽光房地產抗通脹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832

(原載於東周刋14/12)

久未推介「字花」,上月中於本欄建議買入黃金ETF(2840)陽光房地產(435)。對於前者,讀者多無大異議;但對後者,反應則是耍手擰頭:「咪搞,REITs除咗領匯(823),都係搵笨嘅!」文章出街後,陽光升逾7.5%,分別跑贏黃金5.4%和恒指近10%。究竟是何緣故,致使散戶一次又一次,對賺息又賺價的機會,視而不見?

探訪一本地收租股後,同事終了解箇中奧秘:話說該公司雄據本港零售重鎮,近年大舉北進神州,席間一分析員問:「手持商場,價值連城,何不將之打包上市,以REITs套現,攜資北攻?」對曰:「難矣。」掌上明珠,叫個天價,搵人抽都難,箋搞;如但求脫手,折讓沽寶,管理層實聽軍法處置。同事轉念一想:公司手持本地最頂級物業,尚且陷入兩難,那市面上的REITs,當年如何成功上市?答案是:財技。

講真,一眾現有REITs的物業,多屬二、三流貨仔。最叻嘅冠君(2778),上時都係得萬國寶通廣場,朗豪坊是後期先收購。領匯組合原本仲差,但勝在是亞公沽、基數低,定價平。其它REITs,得D環頭環尾商場、寫字樓,咁都上到市?唯靠「高息」招徠。用一簡例說明:年租40萬,層樓1,000萬,回報4釐;如果要谷到6釐,除非樓價跌到670萬。當年籌備REITs上市的地產商,唔想賤賣資產,又加唔到幾成租,頓生數計,是為:利率掉期、放棄分派、最低分派擔保、以股代管理費等。

簡單而言,用回上例,想用1,000萬樓價,賣半層俾你,全層樓租係得40萬。要做到6釐,唯有夾硬派足30萬。租金實收得廿萬,唔緊要,頭三年賣家豪俾你,由自己嗰份攞出嚟貼你;收唔足租,自己包底,再送管理雜費。仲要同銀行傾好,頭幾年低息貸款,封埋加息多俾利息的罩門。務求令你開頭收足6釐息為止。

唔可以話係呃人,招股書白紙黑字寫到明。見「息」心起,閤眼盲抽,當然難逃破發命運。續以上例說明,買完之後,想轉手求售,下家做足功課,明知大業主補貼終歸會完,自然平D先肯買。價格下跌,歷史息率未跌,又造成另一類「苦主」。上例中,頭幾年年收三十萬,但市場早已估計之後會跌,所以價格先跌。「苦主」卻不知就裏:「30/335=9%,九釐息,筍呀!」急急追貨,但之後派息「大幅倒退」「令人失望」(其實有做功課嘅人已預咗),又要忍痛斬倉,歷史息率續升,如是者層層坑殺。

多番折騰之後,散戶對REITs恨意漸生,哎都唔買。但時至今日,不少REITs的財技,漸成過去,借用分析員評語: The yield is becoming clean. 而且REITs以財技買時間,多年不斷為物業翻新、改良,體質補強。眼下租金漸升,空置率急降,通脹殺到埋身,REITs股價重估可期。「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續推介陽光房地產,現價$2.29,預期仍有愈6釐息。

 

(客戶持有黃金ETF(2840)及陽光房地產(4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8

通胀力压脆弱供应链:家乐福大战康师傅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14/1NMDAwMDIxMDY1Nw.html

家乐福和康师傅陷入纷争。

12月13日,家乐福(中国)商业有限公司向本报记者确认,家乐福确实存在康师傅产品断货现象。家乐福中国区公关总监陈波称,“断货的原因是,日前接到康师傅的提价通知,家乐福考虑到在通胀背景下,应该稳定物价,暂时没有同意康师傅的提价要求引发的。”

到截稿时止,康师傅品牌所属的顶新国际集团还未有官方回复。

零售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家乐福和康师傅‘开战’,是通货膨胀背景下,在并不牢固的供应商和零售商关系(供零关系)上,打开的一个缺口。两个公司的矛盾激化到停货地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胀给社会商品供应链带来的压力。”

强势对抗

家乐福卖场中,康师傅产品断货,源于康师傅上月做出的提价举动。

11月1日,康师傅旗下的“经典袋面系列”涨价,零售单价由每包2元人民币至2.2元,涨幅为10%。

作为商业价值链条上的联动企业,终端零售企业家乐福并未接受康师傅的涨价要求。陈波证实,“家乐福确实于日前接到了康师傅提出的涨价要求,但是,在目前通涨的背景之下,家乐福考虑到稳定物价,暂未同意其调价。”

但有消息指康师傅方面称,如果选择接受家乐福的不涨价,将势必出现康师傅方便面产品的价格在零售终端出现混乱,“这是康师傅不愿看到的”。

近年来,康师傅方便面品牌一直占据着国内该市场50%的份额。其中,在中高端产品上,康师傅在容器面、高价袋面、中价袋面的市场份额近70%,拥有强大的单一品类商品的话语权。

家乐福多年来一直领跑国内综超市场。根据中国连锁协会公布的百强数据显示,2009年,家乐福国内销售额为366亿元,增幅8.2%,居大润发之后。

互不退让的局面,使得矛盾骤起。11月,从家乐福的河北门店开始,康师傅方便面产品的提价要求,被家乐福全国几乎所有门店拒绝。截至目前,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一月有余。

按照零售行业惯例,供应商在提价之后,零供双方会对事先已经谈妥的进货价格、合同返点(销售返点)、促销等细节重新以谈判的形式,确认利益切割。有消息称,家乐福甚至要终止与康师傅的2011年年度合同。

不过,事情正在走向调和。

陈波称,家乐福正在与康师傅积极协商,早日争取康师傅相关产品重新上架。

通胀压力

康师傅提价可能将带来新一轮方便面产品提价潮。

此前,众多方便面厂商纷纷采用了变相提价的做法。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燕川表示,在过去数月中,主渠道中的方便面厂商,很多企业已经将单包容量从200克变为180克,通过这种减少包装等形式涨价。

这 种现象与此前行业集体涨价如出一辙。2007年,方便面行业经历了集体涨价。康师傅、统一等,纷纷涨价,最高幅度达4成。当时,涨价的背景是,原材料价格 上涨。当时,占方便面成本三成的面粉价格由均价2.04元/公斤,上涨到2.16元/公斤,由此影响到方便面成本增加了1.72%。

11月 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称,10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扩大了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1%,非食品价 格上涨1.6%。11月,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标一粉、特一粉全国均价环比数据分别上涨3.4%、2.9%。

康师傅做出提价10%的举措,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家乐福方便也坦陈,通胀大背景下,涨价是一个两难举措。

矛盾的焦点在于,如何切割价值链上归属厂商和零售商的利益。对于类似问题,此前,李燕川向本报记者坦陈,“很多(超市发的)供应商也在观望,部分的减少了一些敏感商品对超市的供货量,而超市与供应商的价格是联动的。我们能做的是,尽量为消费者提供相对低价的商品。”

脆弱的供零关系

事实上,通胀使得本不牢固的供零关系更加脆弱。

北京供应商联盟代表姚文华称,今年通胀比较明显,超市供应商家的日子并不好过,供零关系又趋于紧张。供零关系紧张的局面,从今年8月开始,已经陆续出现。家乐福和康师傅打架,仅是众多他所获知的供零关系事件中的一例。

一位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的超市供应商称,零售终端强势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近年来,这种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他以家乐福为例介绍称,他与家乐福的2009年合同扣点数(销售返点)为15%,2010年,该数据变为了21%。21%的合同扣点,是食品行业的最高额度,他预估2011年,该数据已经不会出现大的变动。

合同扣点之外,每家零售商的采购策略并不相同。家乐福会要求供应商给出比竞争对手相对低的价格,而沃尔玛的采购人员则会核算出,供应商的最低供货价,会以最低供货价进货。

该供应商认为,沃尔玛会给供应商一部分毛利空间,比家乐福逐年挤压,相对“人性化”。不过,他也表示,他代理的产品,沃尔玛的单店销售相对家乐福会低一些。

同时,该供应商认为,虽然2006年国家相关部委已经出台了《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但是,供应商所交付给零售商的费用并未减少。他举例称,部分超市征收了进店条码费,而在开出的单据上,却显示为促销费。

该供应商表示,自已企业的利润被零售商挤压得并无多少空间。“2003年销售额在400万元,今年销售额是5000万元,最终净利润相差无几”。

针对上述情况,姚文华认为,“厂商、供应商、零售商三个价值链条上的个体中,最强势的是零售商,基于厂商对产品的出厂价有一定底线,所以,流通环节中收取各种费用、扣取返点的零售商,也应该反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97

年内通胀高点在几月?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article/14670/

央行加息,有经济学家认为年内的通胀高点将出现在一二月份,之后逐渐回落。但是,最简单的数学证明,这个说法靠不住。    CPI的百分比变化,是相对于去年同期指数值的同比变化。因此,去年同期基数的高低直接影响CPI百分比的高低。在同样的月度环比变化情况下,去年基数越低,CPI就越高。反之亦然。    根据2010年公布的CPI月度环比变化数据,以2010年一月为100,可以画出2010年全年的基准线。    

年内通胀高点在几月?
 可以看出,2010年一月和六月的基准线非常相近。假如一月份CPI是年内最高点,而且之后几个月CPI环比不增加(小概率事件),六月份的CPI百分比变化至少也是与一月份持平。如果二月份是年内最高点,而且之后几个月CPI环比不增加(也是小概率事件),由于基数明显低于二月份,六月份的CPI百分比变化应该高于二月份。因此,一二月份不太可能是年内通胀高点    另一方面,从CPI月度环比变化的季节性来看,过去11年,平均而言,大致有两个季节性高峰:一二月的春节高峰和9月份的季节性高峰。总体而言,下半年的CPI环比变化要高于上半年。    
年内通胀高点在几月?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分析,我认为通胀的年内高点不太可能出现在一二月份,而更有可能出现在下半年,尤其是九月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46

搞咁多不如買公用股──抗通脹債券(2011/02/10)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9545

諗到無野好諗,d人諗到叫水浸腳目的政府吸多d錢黎蝕: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209/23/mmjr.html

港府新招 研推抗通脹債券
(經濟日報)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 06:00

【經濟日報專訊】物價飈升,市民均期待政府出招抗通脹。有政黨建議預算案推出「抗通脹債券」(Treasury Inflation-Protected Securities,簡稱TIPS),每年向購買債券的市民,派發與通脹鈎掛的利息,確保債券不被通脹蠶食。

據悉,財政司    司長曾俊華    認為此建議值得積極研究,已交由金融管理局    深入探討推出的可行性及具體方案。

併入外滙基金 確保不蝕本

據了解,政府初步的構思,若落實發行TIPS所籌集的資金,將由金管局    併入外滙基金一同管理,因外滙基金回報,一向高於香港的通脹率,可以確保政府不會蝕本。2010年外滙基金的投資回報率為3.6%,過去3年的平均回報率為1.2%,過去5年及10年同為4.9%,而自1994年至今則為5.9%。

TIPS的最大特點是其本金可以隨著通脹而上升,投資者常將TIPS看成可以規避通脹的投資工具之一(見另文——「歐美盛行 本金按CPI調整」)。

民主黨    建議 長者優先認購

民主黨涂謹申    建議政府推出300億元「抗通脹零售債券」,購買門檻定為5萬至10萬元,年期為2至5年;該黨並建議政府同時開發債券第二市場,以方便政府贖回債券。據悉,政府已將有關建議交予金管局研究。

現時不少發達國家或地區,也有推出抗通脹債券,如美國    財政部推出的TIPS基金。這種投資工具通常由政府發行,若持有期內物價指數上升,債券持有人的本金和利息,也跟隨物價指數上升。

民主黨認為,「抗通脹零售債券」的技術操作簡單可行,若政府推出300億元抗通脹債券,預料每年開支約12億元。民主黨並建議,有關債券應只售予本港永久性居民,不接受機構投資者,並以65歲以上的長者優先。

實施聯滙 參考回報難釐定

不過,財資市場人士指出,本港若發行TIPS,利率及通脹率的參考基準,將非常難以釐定。他解釋,香港實施聯繫滙率,利率是參考美國的利率水平,然而,因兩地經濟發展步伐不一,本港的通脹率遠高於美國。

美國的通脹率約是1%,而香港的通脹率則是4%至5%,若參考美國的通脹率來決定TIPS回報,根本起不了對抗通脹的作用;若是參考香港的通脹水平,那這些債券的回報,便會相當之高,吸引大量資金購買,肯定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市場人士指出,若政府以香港的通脹率來釐定TIPS回報,相等於向認購市民派錢,可視為社會福利的一部分,而非其他國家發行TIPS,是為了對冲市場風險為主要目的。




民主黨倡擲300億 發「抗通脹債券」
(明報)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05:10

【明報專訊】美國    大舉「印銀紙」令全球出現資產泡沫,對抗通脹升溫勢成明年2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焦點,財政司    長曾俊華    下月開始與不同黨派團體會面,收集意見,其中民主黨    建議政府推出至少300億元的「抗通脹債券」供市民認購,利息與通脹率掛鈎,以免港人存款不斷被通脹蠶食,建議每名港人可至少購買5萬元債券。

供市民認購 門檻5至10萬元

民主黨財經事務發言人涂謹申    認為,針對低下階層每天面對食品、日用品大幅漲價的問題,政府在2008年中推出的抗通脹措施可先再做一次,包括電費回贈1800元、免2個月公屋租金、 多發高齡津貼(即「生果金」)2個月、多發1個月綜援    和傷殘津貼等,減輕有需要市民負擔。

利息隨通脹升 交金管局    投資

他說,在協助全港市民上,政府可推出只售予港人的抗通脹債券,不接受機構投資者,購買門檻定為5萬至10萬元,年期為2至5年,政府每年向購買債券的市民派發與通脹比率一樣的利息,本金則交由金融管理局    投資。政府並同時開發債券第二市場,方便市民贖回債券。涂謹申已初步向政府提出這個構思,但不便透露政府回應。

不少地方也有推出債券抗通脹,如美國財政部推出抗通脹債券(TIPS),TIPS的本金和派息會隨通脹調整,若美國消費物價指數(CPI)上升,派息就會 增加,確保債券不被通脹蠶食。如投資者買入面值100美元    的10年期TIPS,利率為5%,當CPI為2%時,投資者將獲得7%的年利率。



http://www.hkdailynews.com.hk/finance.php?id=97111

免身家縮水 買通脹掛鈎債券

本港今年2月通脹上升2.8%,通脹升溫令購買力下降;面對通脹,理財專家建議,投資者不宜持太多現金,可撥出部份資金購入一些抗通脹的資產,當中,以通脹掛鈎債券(TIPS)和黃金均是傳統抗通脹之選。

採訪: 陳燕美

晉裕研究部分析員黃文傑指出,面對通脹重臨,建議投資者可將抗通脹投資增至佔整體投資組合約40%至50%。他建議,保守投資者可考慮買入投資TIPS的債券基金。

美 國國庫抗通脹債券和其他債券相類似,由美國政府發行供投資者認購,按發行條件付息及到期歸還本金。不過,跟一般債券在到期日歸還本金的安排稍為不同的是, 這些抗通脹債券在發還本金的時候,會參考債券發行期間的消費物價指數升幅調高本金金額,以達到抗通脹的效果。如果發行期間物價不升反跌,本金亦只會按票面 值發還,投資者不用擔心本金會因為通縮而減少。

穩陣派吼TIPS基金 

美國國庫抗通脹債券的本金會跟當地的消費物價指數掛鈎,派息以約定息率按本金計算,因此派息亦會隨著本金的上升而增加。所以在通脹的環境下,本金和派息均會因通脹而水漲船高。例如債券的本金是1,000元,固定票面息率為3厘,年期為10年,每年派息,在沒有通脹的情況下,每年派息是30元,但若遇上通脹環境,例如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5%,以複息計算,則債券的本金會從原來的1,000元增加至第10年的1,628元,固定息率雖然仍維持在3厘,但實際上由於本金的增加,派息亦隨之增加至第10年的48.8元,投資者在通脹的環境下,仍然能得到自己預期中的回報,相反其他投資項目如果息率固定,在扣除通脹後可能回報大為縮水,甚至跑輸通脹。

投資者考慮是否投資於抗通脹債券,主要取決於對通脹的預期,黃文傑預料,歐美於下半年通脹升温,目前是買入抗通脹債券的時機。此外,投資此類債券還要注意匯率風險,若投資地區的貨幣或結算貨幣價格大跌,即使基金投資的資產升值,投資者亦可能會蒙受損失。

海通證券投資諮詢部副總裁郭家耀提醒,TIPS追蹤的是美國消費物價指數,並不能代表香港的通脹率。由於香港的食品及日用品大部份從內地進口,故內地需求及物價指數,均影響香港的通脹率。

港物價受內地影響

根據相關統計,在過去10年,TIPS幾乎每年都錄得正回報,回報大多數時候都跑贏同年期美國國債,今年TIPS價格已上升7.6%。而TIPS的波動性也遠低於黃金、商品及房地產基金(REITS)這3種同樣被視為對抗通脹的工具。

TIPS基金會投資在由不同發行人發行、年期各異,且類型不同的TIPS,從而分散投資單一類型TIPS的風險。另外,TIPS基金分為歐元區、美國及新興市場等類型,選擇時應留意各基金投資的貨幣及評級規定上的差異。


呢個政府做乜咁鐘意將自己置於財務風險?出300億每年要支出12億,即係4%。門檻係5-10萬,仲要將之視為福利或派錢。咁點解d錢要派比有閒錢的人?

黏撇鬚就可以扮財爺,做官果個以為抗通脹債券只需按通脹派息,本金唔駛計;做蟻果個仲以為每年支出只係本金4%,上面條數計出黎5%通脹,本金增加 62.8%,派息由3%增加到4.88%,政府真係發行300億出黎,十年後本金變為488.4億,派息由12億加到19.52億,條數邊個填?

八 點睇電視財經節目,主持人話買樓抗通賬,租金回報3厘,計埋使費利率都唔知能否抵消。買樓首期三成,90萬可以買300萬樓,收3厘租就係9萬,七成按揭 當夠佢2.5%就係5.25萬,再扣多1%維護費用3萬,1萬都無喎!仲未計物業稅呢!買樓唔升值,真係唔知買黎為乜?

如果真係只滿足於收息,買公用股如2,6,941都好高息,駛乜搞咁多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62

兩岸三地:通脹與民怨 Uncle Ray

2011-2-22  AD




 

執筆時電視報道,有網民在網上呼籲於內地13個城市遊行集會,效法埃及等中東國家。86年,筆者在英國中部小城市,當時沒有互聯網,萬里之外,中港消息杳杳,BBC有關中國的新聞少之又少,只有依賴有空時跑到倫敦唐人街的中文書店,翻翻雜誌、報紙。

兩率縱調高仍難控通脹

還記得87、88年間,中共準備深化改革,即所謂硬闖「價格關」,說白了,有權力的官僚,春江水暖,囤積居奇,引發通脹。趙紫陽開放副食品,如肉類、穀米類價格,不再由政府控制,並非甚麼大不了的事。

20 多年過去,經濟問題依然存在。上星期,人民銀行再把存款準備金率提高50點子,到接近20%,掩耳盜鈴地把CPI物價比例改變,硬把CPI推到4.3%, 通脹看似從高位回落。再把同樣的手段,用在地產統計上,使內地房價升幅,只是比去年同期增加6.8%,房地產於是開始受控,人人有屋住,當然no problem。筆者不只一次提過,把存款準備金率、利率提得再高,都控制不了money supply及通脹。

有權的官員,一紙公文,內地銀行就乖乖放款。雷曼兄弟08年救了中國一次,溫家寶打開了潘朵拉的5萬萬億魔盒,想把盒蓋蓋上,談何容易。

有甚麼人民就有甚麼政府

03年香港的經驗是,要經濟環境很差,人民才會上街,內地暫時的經濟情況應未會引起類似埃及百萬人上街的盛況。

有甚麼人民就有甚麼政府,中共是中國人的共業。

uncle Ra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93

內有通脹外有競爭 「做服裝不如炒棉花」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696108.html

浙江平湖市的汪秀華(化名)已經做了17年的服裝生意,現在來搶生意的人越來越多。從汪秀華的服裝廠出門幾分 鐘,就會有一些熟練工人開的服裝小作坊,這些小作坊每年可以開出最多7萬元的工資,而汪秀華服裝廠工人最多一年能拿到4萬元左右,現在汪秀華的工廠缺工 40%,留住工人已成一個大問題。

如果以高工資留住工人,汪秀華必須提高出口價格,手裡的訂單可能就會飛到孟加拉國等其他國家的工人手裡,汪秀華說:「現在是內外交困,服裝外貿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了。」

第21屆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華交會)昨日在上海舉行,一家參展的企業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內有通貨膨脹,外有其他國家的競爭,服裝外貿業務毛利潤僅有3%~5%,大量資本流出服裝紡織業,做服裝不如炒棉花掙錢。

汪秀華說現在招工人要比招大學生難得多,她說一個字不識、沒有經驗的車工,一個月的工資要1500元;工廠管理崗位招大學生,前面幾個月的試用期, 工資只有1000元。目前她的工廠普工每年的收入在2.5萬~3.5萬元,相當於每個月2500元~3500元,比幾年前漲了一倍,再這樣漲下去,工廠就 得關門。

浙江凱喜雅集團的一位人士說,勞動力成本與2009年相比,保守估計上漲了30%,以前很多工人沒有交養老保險,現在基本上都交了,工廠另外還提供住房補貼、用餐補貼,過年前還要給個紅包,希望工人按時返工。

棉花的價格也在上漲,浙江步森服飾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業務員說,現在棉花的價格又突破了每噸3萬元,而且還有上漲的趨勢。

服裝出口價格上調幾乎成了所有中國服裝外貿企業的「救命稻草」。但是,外貿企業實際操作的時候卻格外小心。浙江凱喜雅集團的一位人士說,提價既要看 客戶的接受程度,也要看競爭對手的出價,該公司的提價幅度平均控制在10%左右,T恤等大路貨提價幅度小一些,檔次高的產品提價幅度稍高,但也儘量控制在 20%以內。浙江步森服飾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業務員說,提價10%以上不少海外客戶就接受不了,而10%的提價幅度並不能消化企業成本上漲的壓力。

汪秀華說:「要消化工資和棉花漲價的壓力,服裝出口價格至少要提50%,但是客人只能接受20%的漲幅,我們今年訂單的價格與去年比只上漲了15%~20%。」

不止如此,業內人士還說,土耳其、巴基斯坦的綜合成本要比中國低不少,只有我們的60%~70%,柬埔寨、越南勞動力成本低,水、電、棉花等資源價 格也比中國低,他指出:「這些國家的報價低,一開始我們也不相信,後來通過瞭解,確實如此,雖然他們在質量及設計方面比中國差,但是車工的技術和機器設備 提升起來是比較快的,將來對中國企業的挑戰將越來越大。」

江蘇國泰國際集團是國內出口金額較大的企業之一,該公司一位業務員告訴記者,今年目前為止訂單並不是很好,國內的價格上漲,很多外商還在觀望,世界 範圍內的服裝訂單依然是很大的,但是這些訂單仍然在飛,還沒有落下來,該公司的訂單價格今年上漲了15%~30%,很多單子就外流到印度、孟加拉國等價格 更低的國家。

除了「內外交困」的情勢,業內人士更擔心的是服裝紡織行業的產業基礎在日漸動搖,該人士說:「我們現在資金不是沒有,但是回到服裝產業的很少,做服 裝產業太辛苦,風險又大,服裝企業現在很少開新的工廠,都是在維持老廠。服裝行業投幾十億元,每年利潤回報可能只有幾百萬元,與房地產等行業相比,資金回 報率差很多。服裝產業積累的資金本來應該是擴大生產能力,提高員工素質,或者更新設備,實際上的情況是服裝企業什麼都不干,只是維持原狀,維持現狀的目的 是為了找銀行貸款,拿到貸款然後又去做其他的行業,把棉花等各種資源的價格炒起來,做衣服遠遠不如炒棉花賺錢,中國的產業經濟基礎將越來越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