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9 NM
一一年下半年經濟轉差,記者原以為一眾生意老闆必被殺個措手不及,但逐一致電五十二盤生意跟進後,不但沒有「執笠」個案,打入最佳進步榜頭十位的生意,盈利升幅更由八成至十倍不等,十分驚喜。
能夠成為逆市大賺奇葩,共通點原來是「物以罕為貴」。
其中,爬蟲專門店「龜蜥大發」,由藏身元朗的小店進身獨家代理,客仔包括主題公園及富豪邢李,去年十一月盈利暴升十倍至一百萬;另外,嬰兒用品店「嬰國」,以市場少見的過萬元的歐洲BB車做賣點,更打進五星級酒店,每月盈利翻一番至十二萬。
零售以外,日式食店如蛋包飯及拉麵亦表現出色,齊齊過肥年。
爬蟲專門店月賺百萬
三十歲的樊展華 (Walla)一○年八月在元朗開設爬蟲專門店「龜蜥大發」,同年十一月時接受訪問,已月賺八萬六千元。當時,旺角花園街的分店仍在裝修,想不到,此店成 為他的賺錢旗艦。去年十一月,盈利高達一百萬,其中批發、零售各佔一半,零售八成盈利來自旺角店。今日的成功,原來全因一個價值數十萬的「教訓」而起。
受騙學精 因禍得福
現 旺角分店上手是行內甚有名氣的爬蟲店,亦是代理商,老闆是有逾十年經驗的行家。Walla在元朗開鋪時曾向他入貨,先給錢後交貨,共三十萬。不久,該行家 突然結束店鋪,不肯還錢亦交不出貨,一味拖。「報咗警,但警方話要循民事告佢,又話佢仲有聽電話唔算詐騙,打官司閒閒哋十幾萬,惟有託財務公司追。」 Walla講起仍一肚氣。之後,他細心一想,該行家間鋪在行內多人識,累積不少舊客,便決定租下該鋪位。他答應業主簽下三年死約兩年生約,得以月租五萬元 租下地下連閣樓,共近千呎鋪位。 開鋪後,不少舊客搵上門,包括海洋公園及挪亞方舟的買手,都找他代購動物。生意急增,一直向日本代理拿貨的Walla,主動接觸德國最大的爬蟲代理商,發 現對方亦與店鋪上一手的行家做生意,但仍未知對方「走佬」。「因為年尾先埋數,所以德國公司初時唔信,半年後嚟香港,見到間鋪都變埋我嘅,先肯同我傾代 理。」Walla堅持要做香港獨家代理,德國公司要Walla每年至少買二百萬貨,包括陸龜和守宮(壁虎科)等。「德國買賣爬蟲較日本自由,德國代理有不 少動物種類嘅出口證書,入口動物時較快捷方便,而同一物種來貨價只是日本嘅六、七成。」Walla指,動物零售的毛利達七成,批發予同行亦有五成。現 時,Walla一年要到德國四次參加爬蟲展,發掘新品種。
乾貨最賺錢
事實上,動物只是賣點,Walla口中的「乾 貨」,即飼養動物的強化玻璃箱、鋪底的草、飼料等,佔了營業額六成。「動物買賣係一次性嘅,我喺日本代理個爬箱,來貨價約千三,賣三千八,如果我set好 來賣(在箱內加燈及加植物等),就要三萬八。」Walla除親身教人養爬蟲,亦印製了小冊子讓客人取閱。「無論返工定喺屋企,都係對住啲爬蟲,真係要當門 生意係唯一興趣先得!」Walla笑說。
BB用品打入酒店
荔枝角商場宇晴匯的嬰兒用品店「嬰國」,走高檔路線,吸納 一眾中產父母幫襯。去年二月接受訪問時,開業僅一年,已月賺六萬五。去年,老闆吳偉倫(Iris)成功開拓酒店客,兼做批發之餘,又在奧海城開新店。現兩 間分店合計,每月賺逾十二萬元。今年經濟難樂觀,但Iris仍信心十足:「龍年多人生仔,BB生意只會有增無減。」
酒店生意賺名氣
去 年中,Iris見挪威牌子Stokke的BB櫈銷路差,突然想起平時去餐廳食飯,三歲的女兒喜歡踢枱,而坊間餐廳的BB櫈多數較「易反」。於是,她主動發 電郵予七、八間酒店的餐廳,推銷「不反」BB櫈。等了一個月,只有Ritz-Carlton查詢。「機不可失,我將原價二千六百元嘅BB櫈劈價至六折,終 於Ritz-Carlton話要六十張,但之後兩個月都沒反應。」她死纏爛打,不時打電話跟進,酒店終於拍板,買下三十六張BB櫈,埋單八萬元。之後,美 麗華、L Hotel、Hotel ICON等都「跟風」找上門,每張訂單由五至三十張櫈不等,另外還以八折價購買BB床單、奶樽刷及溫奶器等。「做酒店生意毛利僅兩成,但平賣俾佢哋可以當 宣傳,客人睇到或用過後會問喺邊度有得賣。」去年八月,Iris在會展BB展擺檔,三日內賣了一百七十張BB櫈,勁賺二十五萬元。如今BB櫈成為「鎮店之 寶」,佔總營業額的四成。
奧海城多中產客
去年六月,奧海城三期商場招租,租務部主動找她開鋪。「佢哋話商場缺乏貴價 BB用品店,我睇中鋪位就喺通往新落成豪宅帝峰皇殿嘅通道旁,食正樓上嘅中產客源。」Iris笑說,投資新店的六十萬元,全是舊店賺回來的。約五百呎的奧 海城新店,面積只得荔枝角店一半,月租同是六萬元。商場諸多管制,如要求櫥窗燈開足二十四小時,每月電費要一千三百元,比舊店多一半。不過,奧海城中產客 更集中,且十分疏爽,「荔枝角啲客用過嘅奶嘴不鍾意,都拿返來話要換,呢邊啲客買嘢唔睇價錢。」開張四個月,新店已月賺四萬元。另外,帝峰皇殿還有一群內 地客,佔了每月二十萬營業額的四成,主要買BB車、嬰兒手提睡籃和奶粉,「好多內地人買間屋方便落嚟生仔,好少喺度住,試過有內地客買完架BB車,叫我唔 使拆包裝,話車返大陸先拆。」
日式食店熱潮升溫
代理潮流品牌Paul Frank的陳萬匡(Charlie),一○年七月「踩過界」在大坑開設「達磨日式拉麵店」,以日本醬料及每日鮮煲豬骨濃湯做招徠,生意大好。去年七月再 添食,以月租八萬五千元租下銅鑼灣耀華街約八百呎鋪位,投資近二百萬開分店,更花逾二十萬在荃灣開設中央廚房煲湯。Charlie妹妹Annie每天六、 七點就要到荃灣將湯運到港島鋪頭,「日日咁遠拎過嚟唔係辦法,希望過咗年喺港島再搵地方。」
拉麵大混戰
去年坊間拉麵 店越開越多,中環長龍店「豚王」、太興旗下的「鳥華」、新手「魂」及過江龍「一風堂」等相繼進駐銅鑼灣。自稱差不多「試勻」銅鑼灣拉麵店的客人李先生指, 覺得豚王和達磨的豬骨湯底最出色。話雖如此,面對競爭,達磨打算加入雞湯底作選擇,單是研製雞湯底已花了兩個月時間,「過年之後會試賣。」另外,亦和不同 媒體商討合作做宣傳,「我哋諗緊遲啲可能要拎住份報紙先有特別嘢食,你哋拭目以待啦。」Annie自信道。
Annie指大坑店的客快來快去,九點就賣光湯底收鋪,相反銅鑼灣店的客人不少是遊客,喜歡「慢慢坐」,十一點才能拉閘,翻枱次數減少,被迫要加 入外賣,現約佔生意額一成。現兩店每日共賣四百碗拉麵,上月營業額總和一百二十萬,盈利二十八萬。「下一步係進軍九龍,依家喺旺角同尖沙咀睇緊鋪,另外有 人同我哋傾緊合資在新加坡開分店,大約四月就會開張。」Charlie表示。
蛋包飯加價賺到盡
化妝師出身的歐淑媚 (Purple),去年六月與曾在人氣壽司店做廚師的丈夫李俊華(華師傅),在天后開設香港少見的蛋包飯專門店。物以罕為貴,小店半年間接受過本地及日本 共十六家傳媒訪問,吸引不少蛋包飯「粉絲」專程摸上門搵食,日賣過百個套餐,八月接受訪問時月賺五萬。當時,記者找來「日本通」、豚王老闆Meter給予 「壹點意見」。Meter吃過該店的蛋包飯後,大膽建議老闆改走精品路線及加價。 上月記者到鋪頭做訪問,發現兩位老闆果然「從善如流」,兩個月前已大幅加價,「其實依家都唔係貴,係之前太便宜,你喺港島食一個拉麵都八十幾蚊,我哋一個 lunch set都係七十蚊!」Purple指,經過傳媒報導後,多了「身光頸靚」的區外客「揸車」來幫襯,令她對加價更有信心。餐牌上,除小食價格不變,蛋包飯的 加幅由一成至四成不等,其中鰻魚蛋包飯套餐由六十五元加至九十元,改為溏心蛋原要十二元,現加至十八元,加幅達五成。想不到,加價後客人繼續有增無減,三 十二個座位外,連走廊也「用到盡」,多放三張枱,仍然日日爆滿。店鋪營業額急增二十萬,盈利更翻兩番,上月勁賺十五萬。店鋪再請了一名全職廚師,開店時瘦 了十磅的華師傅即時輕鬆不少,「依家一星期有兩日假,過去十年一路做嘢未放過假咁滯,終於可以輕鬆吓!」華師傅笑說。
「大記」重新起步「亞玉」保原址
位 於太子砵蘭街的大記糕點攦粉,去年中因業主企硬將租金由五萬元加至九萬多元,老闆梁儉被迫棄守,遷至位置較隔涉的斜對面基隆街。老闆為爭取時間通知舊客, 搬遷前兩個月,新、舊兩店同時營業,交兩邊租。上月,梁生甫見到記者即「搥心」道:「狂加租間舊鋪結果租不出,業主最後將租金減至七萬租俾第一腸粉,當初 佢肯收七萬蚊,我就租咗啦。」現時新店買糕點的客人少了四分一,吃攦粉的客人卻增多,拉上補下,新店每日生意額由最初的九千元增至逾一萬七千元,拍得上舊 店。生意好轉,但夫婦二人仍不時為燈油火蠟等小數目「鬧交」,梁生沒好氣地說:「呢個老婆好惡死,要吵但又要做。」 受加租影響的還有元朗阜財街的亞玉豆腐花,老闆玉姐與丈夫、兒子三人,早上十點做到凌晨兩點,靠着六元一碗的豆腐花,月賺四萬五,養起一家人。去年六月接 受訪問時,店鋪月租四萬三千元,玉姐十分擔心九月續租時,業主會「獅子開大口」,小店隨時執笠。幸好,最後租金只加至五萬元,續租兩年,比附近鋪位升幅少 得多,玉姐自覺「好彩」:「我個業主有商有量,好好人,無加咁多。」 玉姐指現時不少區外客慕名而來,缽仔糕日賣近五百個,比以前賣多三成,豆腐花日賣九百碗,亦比之前多兩成。盈利增加數千元,但一家人也因此投入更多時間, 「大仔幾乎晚晚凌晨四、五點先走得。」「逐蚊賺」的日子雖辛苦,但玉姐坦言已十分滿足。
9月12日,陝西黃河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黃河集團」)黨群工作部人士向本報記者確認,黃河集團的母公司陝西電子信息集 團(下稱「陝西電子」),已與陝西地方電力集團公司(下稱「陝西地電」)合資組建黃龍恆源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下稱「黃龍恆源」)。新公司將著手於太陽能 光伏發電項目投資、建設及運營,陝西電子旗下其它光伏產業相關公司也將參與到此次合資企業的業務當中。
歐洲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調查立 案,引發大洗牌的預期。而在陝西,當地省國資委推動21家省屬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希望為陝西經濟發展注入一針「強心劑」,光伏企業就在其中。8月中旬,陝 西省方面組織了一次「省國資委監管企業」戰略合作簽約大會,21家省屬監管企業共簽約項目46個,簽約金額達到35億元。
陝西地電進新能源發電
陝西地電因其近年來與國家電網公司多次發生衝突而被外界所關注。這個在中國所剩無幾的地方電網企業對新能源發電領域產生了興趣。
陝西地電 逆市進光伏
「如果沒有政府牽頭,他們也很難合作。」西安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人士說,「政府希望省內企業加強合作。」
陝西地電在陝西省內供電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72%,供電人口占全省總人口51%。在供電的同時,陝西地電還成立了從事發電業務的子公司——陝西地方電力發電有限公司,並開始涉足光伏發電項目開發。
而陝西電子是由多家陝西本土企業組成的大型集團,目前以軍工產業作為「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02.6億元。該集團旗下的光伏業務板塊不僅擁有太陽能光伏300MW全產業鏈,而且還通過旗下的系統公司從事光伏電站開發。
有光伏業內人士認為,這是一次雙贏的合作,尤其是陝西電子可以通過合作獲得一個穩定的市場。「與陝西地電合作,以後電站並網就容易了,「現在全國光伏電站遇到的問題都是電站好建、網難並。」
黃龍恆源由陝西省地方電力發電有限公司、黃河集團旗下西安黃河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資組建,前者持股比例佔到51%。
光伏行業整合誰主導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對本報記者表示,光伏行業整合應由市場主導。
「現在最根本的問題不是產量過剩,也不是『雙反』的影響,根源在於用行政手段參與市場太多,過多干預市場。」一位光伏企業高層人士表示,「產能過剩是任何產業的必經階段,但一些地方政府出於各種考慮,影響了市場正常的優勝劣汰。」
然而,目前光伏企業比以往更加依賴政府的資金注入。已有消息顯示,尚德、天合、英利等企業可能會得到注資支持,而背後則是各級國有企業的身影。
「並網是一方面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還是在資金上。」 上述分析人士對本報記者說,「陝西地電應該還要在資金上給予幫助。」
陝西光伏行業人士對本報記者稱,陝西電子的光伏產品在歐洲業績不錯,在國內也還可以,目前仍在保持生產。但受制於體制所限,其競爭力並不強。類似陝西地電這種合資形式將使得陝西電子在當地獲得發展空間。
21世紀網 4月25日,上交所上市公司廣西北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ST北生:600556)的股東大會,通過了關於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的議案。
根據此次議案中的文件,註冊地在浙江省舟山市的德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與ST北生進行資產置換,以實現借殼上市。
民營「船老大」德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勤集團),主營業務為國內沿海及長江中下游航運業務。借殼ST北生,是德勤集團第二次向資本市場發起沖峰。
航運業低迷:尚能掘金?
2011年年初,德勤集團曾向中國證監會提交IPO申請,但卻在2011年2月21日的發審會上遭到否決。
中國證監會於2011年3月8日披露的反饋意見中,德勤集團IPO被否的主要原因為:公司毛利水平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且與行業毛利率變動趨勢不一致,未就此作出充分合理的解釋。另一原因是對簽字律師的獨立性存疑。
21世紀網查閱德勤集團2011年的IPO申報稿發現,2008年、2009年、2010年,德勤集團營業收入分別為4.5億元、9.4億元、12.7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68.60%。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1.07億元,1.78億元、2.38億元。
但是,德勤集團所處的國內沿海及內河干散貨運輸業,是週期性行業,公司的盈利水平,通常與貨物運輸需求及運輸價格、國內外經濟週期、市場運力供求情況等因素息息相關。
剛剛過去的2011年、2012年度,受全球經濟疲軟的大背景影響,干散貨市場需求放緩,同時運力供給過剩及航運業競爭加劇,使得全球干散貨市場陷入低迷,我國的遠洋、沿海、長江各版塊干散貨運輸業務也受到波及。21世紀網整理髮現,中國沿海散貨運價指數(由上海航運交易所發佈),已由2011年初的超過1400點,下跌至如今的1007.03點(截至2013年5月24日)。
長江干散貨綜合運價指數(由長江航務管理局發佈),從2011年1月份的806.82點,下跌至2013年4月底的674.74點。
中國沿海散貨運價指數(截至2013年5月24日)
長江干散貨綜合運價指數走勢
運價低迷,直接造成了相關航運企業的全面虧損。以主營沿海及內河干散貨運輸的三家上市公司長航鳳凰、寧波海運、中海海盛為例:
長航鳳凰(ST鳳凰:000520)2011年虧損8.82億,2012年虧損18.79億,2013年1季度又出現1.9億的虧損,營業收入逐年下滑。
寧波海運(600798)2011年盈利5168.91萬元,2012年虧損1.2億,2013年1季度又出現1893.62萬元。營業收入同樣逐年下滑。
中海海盛(600896)2011年盈利1270.94萬元,2012年虧損3.71億元,2013年1季度虧損7665.75萬元。2012年營業收入較2011年同樣下降。
但是,德勤集團在2010年取得12.79億元營業收入的基礎上,2011年度營業收入又出現接近50%的增長,達到18.35億元,2012年營業收入達到22.96億元。而且這兩年還分別產生了2.67億元、1.82億元的淨利潤,完全是在逆整個航運業而動。
滄海橫流之下,是否真能顯出英雄本色?
德勤集團近5年營收狀況表 | |||||
年度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主營收入 | 4.5億元 | 9.4億元 | 12.79億元 | 18.35億元 | 22.96億元 |
淨利潤 | 1.07億元 | 1.78億元 | 2.38億元 | 2.67億元 | 1.82億元 |
物流整合之迷
21世紀網發現,ST北生資產重組方案中提供的德勤集團2011年~2012年審計報告,與之前的IPO申報稿相比,在主要客戶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
IPO申報稿中,德勤集團前五大客戶貢獻的營業收入份額一直呈高度集中之勢,2008年、2009年、2010年,前五大客戶的營收貢獻,分別佔到德勤集團當年營業收入的72.51%、95.82%、81.65%。而且五大客戶的類型,全是貨代物流公司。
其中,寧波大榭開法區虎道物流有限公司(寧波虎道)、天津市宏達運通船務有限公司(天津宏達)、大連通連物流有限公司(大連通連)在2008年~2010年連續三年,均是德勤集團的前三大客戶,德勤集團與這三家公司的業務往來收入,分別佔到2008~2010年營業收入的22.67%、73.87%、64.77%。按通常觀點來看,德勤集團一直存有客戶高度集中的風險。
最新的年報顯示,2012年度,德勤集團的前五大客戶已變為寧波鋼鐵有限公司、青島齊賢貿易有限公司、浙江興發煤炭有限公司、江蘇亞達能源實業有限公司、馬鞍山當涂發點有限公司。從公司名稱看,這五家公司均與能源、貿易有關,他們對德勤集團貢獻的營業收入合計1.95億元人民幣,僅佔到德勤集團2012年營業收入的8.50%。
以德勤集團高達22.96億元的營業收入來看,也就是說,其營業收入,已由2008~2010年集中在少數物流公司手中,到2011年~2012年變為直接面對眾多能源與貿易客戶。如此轉變因何而來?
寧波虎道的一位業務負責人對21世紀網表示,2008年左右,德勤集團進行過一次業務整合,與幾家大的物流公司達成戰略合作關係,寧波虎道憑著在華東地區的廣泛業務資源,成為德勤集團的戰略合作夥伴之一,與天津宏達、大連通連分別負責一個區域的貨主物流資源整合。
合作的具體模式是,寧波虎道把手上的貨主整合起來,給德勤集團提供航運訂單,德勤集團則會把部分自己的貨源,交給寧波虎道,由寧波虎道提供陸運、港口代理等海運之外的物流服務。這樣,雙方等於是實現了客戶資源的整合,又聯合起來合作承擔了貨主的海運、陸運、港口延伸等一條龍物流服務,既方便統籌,又增加了客戶的粘性。「在這種模式下,我們和德勤第二年(2009年)的業務量都增加了1倍。」
對於德勤集團的主要客戶,由物流公司集中式,向能源貿易企業分散式的轉型,寧波虎道人士表示,這是德勤集團在被市場置疑客戶集中度過高的背景下,作出的轉型,將運輸業務的承接,由物流公司集中到自己手中。
該人士認為,德勤集團以前通過物流公司、集中區域貨源的業務模式,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首先,能夠通過物流公司的組織,最大程度提升租賃運力;
其次,租船資金、收貨款等方面,都可由物流公司先行墊付,極大的降低財務成本和賬期;
再次,統一的平台能夠形成規模優勢,在加油、修船的費用上,都有較大的議價空間,「修船成本,談下來最多可以比以前下浮30%。」
如今的業務模式轉換,「也許是為了便於資本市場接受,但有點得不償失。」
就此,21世紀網致電德勤集團董秘梁卉。梁卉介紹,德勤集團的業務模式轉換,的確有降低客戶過度集中風險的原因。
「我們仍然在探索航運業與上下游物流的整合模式,最終還是要形成自己的業務統一平台,為客戶在陸地、水上的物流需求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
對比寧波海運、長航鳳凰的財務報表,21世紀網發現,寧波海運2012年營業收入10.22億,財務費用為2.69億、管理費用3119.66萬元;長航鳳凰營收21.08億,財務費用達3.45億,管理費用1.38億元,而德勤集團在2012年營業收入高於前兩者的背景下,財務費用為1.24億,管理費用則為2500萬元
租賃模式下的槓桿原理
從運力數據上看,和國有的航運企業不同,德勤集團更大意義上是個船舶市場的「大租客」。
21世紀網注意到,從2008年到2010年,德勤集團自由船舶運輸量由403.08萬噸,增加到2010年的842.11萬噸,但租賃船舶的運輸量卻由2008年的184.01萬到年,增至2010年的1531.60萬噸。租賃船舶的成本,也由,2008年的1.05億,上升到2010年的6.68億。
從德勤集團自有船舶運輸業務與租賃船舶運輸業務的毛利率表看來,2008年~2010年,德勤自有船舶的毛利率一直維持穩定,租賃業務的毛利率逐年略有下降。
但是,相比自有船舶的運輸量從2008年到2010年只翻1倍,德勤集團租賃業務的運輸量卻翻了接近9倍。
因此,德勤集團賺錢的主要原理很明顯:通過不斷擴大租船運輸規模,做大利潤槓桿。
理論上說,只要租賃業務存在毛利率和充足的貨源,那麼放大租賃船舶的運輸規模,賺到的利潤就越多。而要在自有船舶保有量和運輸量方面取得增長,需要沉澱下大筆的資金去買船和造船,遠不如租船方便快捷,
從毛利的佔比來看,2010年,德勤集團租賃船舶的毛利貢獻,已佔到整個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的55.35%,而自有船舶運輸的業務,只貢獻了主營業務毛利的36.14%。
因此,按業務的細分上來定義,德勤集團其實是一家以租賃船舶運輸為主的航運公司。
交通運輸部發佈的一份《航運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底,德勤集團經營的船隊,在國內沿海船隊規模中,以掌控的160.5萬噸重運力排到第四位。但是德勤集團也是規模靠前的前14家船隊中,唯一一家租賃船舶運力(120.5萬噸)高於自有船舶運力(40萬噸)的公司。
其它包括長航鳳凰、外運長航、寧波海運等13家公司的船隊,主要都是以自有船舶運輸為主,德勤集團是唯一一家以租賃船舶運輸為主的公司。
創業資本蜂湧潛伏
2008年以前,德勤集團的股東為5名自然人。實際控制人是任馬力等5人的家族成員。
2008年3月,7名新增股東出資1.65億元,以4.453元/股的價格,認購了3705.3333萬元的新增註冊資本。七名新增股東中,包括三家公司:銀利偉世公司、坤元投資公司、融客投資公司,和四名自然人股東。其中自然人股東李萍,系浙江「新湖系」實際控制人黃偉之配偶。
總計1.65億元的新增出資中,坤元投資公司出資4000萬元。這家公司的介入,給2011年德勤集團IPO的無功而返埋下了伏筆。
證監會在2011年否決德勤集團IPO的反饋意見中提到:
「你公司原律師事務所為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簽字律師為章曉洪和張偉。坤元投資2008年2月通過增資成為你公司主要股東,持有你公司6.0606%的股權。根據相關機構核查,上海錦天城為坤元投資的法律顧問,且2007年至2010年期間,坤元投資與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和章曉洪之弟章曉峰控制的公司存在大量的資金往來。」
「根據《律師事務所從事證券法律業務管理辦法》第十一條規定,律師存在其他影響律師獨立性的情形的,該律師所在律師事務所不得接受所任職公司的委託,為該公司提供證券法律服務。審核過程中,你公司律師事務所變更為裕豐律師事務所,簽字律師為張偉和宓雪軍,其中主要經辦律師張偉未發生變更,根據以上情況,無法判斷張偉和裕豐律師事務所能否獨立公正並嚴格履行法定職責。」
章曉洪,是知名律師和IPO推手,也是2011年一系列IPO事件的重大主角。
據杭州某PE人士透露,浙商資本圈傳聞,坤元投資2008年入股德勤集團,系極有背景的第三方牽線搭橋,德勤方面根本沒辦法拒絕。
對於事前是否知道坤元投資背後與章曉洪有關聯,德勤集團方面表示完全不知情,「道理很簡單,如果知道有關聯嫌疑,怎麼可能讓這個公司入股?」
就在IPO失敗後的2011年9月,德勤集團五名實際控制人,聯合出資1億元人民幣,拿回了坤元投資所持德勤集團6.0606%的股份。
「但是,就在坤元投資退出後僅三個月,又有10家法人參與對德勤集團的增資入股,其中不乏光大金控、蘇州國發、北京博瑞盛德、杭州德同創投等股東背景雄厚的股權投資機構。而這十家法人單位,是以總計4.15億元的出資額,認購德勤集團3600萬股,增資價格達到11.53元/股,比三個月前坤元投資的退出價又有了40%的溢價。
眾多投資機構為何如此看好德勤集團?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德勤集團實際控制人(任馬力等5名自然人)的一則《承諾函》,該函內容為:任馬力等5名自然人,在對ST北生的資產重組中,通過置入德勤集團資產認購的新發股份,自登記日起36個月內不上市交易或轉讓。上述鎖定期滿後24個月內,任馬力等5人承諾,如要轉讓和交易,股份轉讓的價格將不低於10元/股。
如果德勤集團的盈利模式真能穩定並持續,那麼本身就堪稱航運業的奇蹟。在此前提下,德勤借殼ST北生若能成功,或許能引發「鯰魚效應」,帶動同行業公司的競爭和業務模式創新,給航運這個傳統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21世紀網代路 [email protected])
2013-06-17 NM | ||
受美國退市及中國經濟放緩夾擊,六月份港股表現尤其不濟,要做逆市奇葩,談何容易。不過,本刊專欄「天下第一倉」倉主、具有三十多年投資經驗的艾薩(Issac Sofaer),卻擅長以價值投資法,挑出潛力股。自一一年初至今,恒指累跌7.9%,第一倉投資組合的市值卻逆市增加8.6%,部分選股更爆升七成。如今大市陰霾密布,本刊請來艾薩親身解說揀股秘技,分享逆市淘金術。記﹕記者艾﹕艾薩 記﹕下半年美國及中國面臨的問題,將如何影響港股?艾﹕中國經濟會不斷放緩,香港的情況亦會一樣,經濟會被拖累,因為香港非常倚賴內地的消費。當然,美國退市亦會令大市受壓,但我們不可能老是望着伯南克來決定是否買股票。大部分人都想等待「最好」的時機才入市,但優秀的公司即使在逆市中亦會上升,所以你有九成五機會都等不到時機,即使那百分之五的時機終於來到,你也會因市場情緒而嚇怕,不敢入市。所以,不要理會伯南克幹什麼,只要選中好公司,任何時候都是買入好股的良機。記﹕你選的維他奶(345)、莎莎(178)、偉易達(303)等,今年表現非常優秀,你是如何挑選股票的?艾﹕其實,他們全部都是業務簡單的企業,財務報表簡潔易明,而且有一流的管理。維他奶、莎莎和偉易達都是香港最好的公司,都有良好的往績。莎莎正有系統地﹑慢慢地在中國各地開旗艦店,擴張業務,一點都不急躁,管理得非常好。由於內地人在香港的消費將放緩,莎莎的擴張方式較安全。另外,雖然好多人覺得偉易達升至一百元,已經太昂貴,不願再買入。但是,它是一間非常好的公司,在成本不斷上升的同時,有效控制毛利,而且每賺一百蚊,幾乎將一百蚊全數派予股東,股本回報率近百分之百。 記﹕最近你還看好哪一類股票?艾﹕一定是業務簡單的。我一直看好嬰兒食品生產商。結婚生子是每個中國年輕人的願望,對於嬰兒食品有強大需求,但之前市場上仍未有人留意這個行業。嬰兒食品公司的銷售不斷上升,未來發展前景極好,股價有潛力上升,合生元(1112)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記﹕在你選股名單中,部分表現較平庸,如濰柴動力(2338),是什麼原因呢?艾﹕濰柴與德昌都是受經濟周期影響的股票,故現時股價稍為受壓。但是,他們都擁有很優秀的管理層。另外,濰柴正在德國進行兩項重要的併購。其中一家公司會為他們帶來全新的業務,另一家則是很好的工業公司,將會為濰柴帶來極大的益處。記﹕中移動股價一直停頓,為什麼你仍看好?艾﹕我看中的是公司擁有佔市值三分一的龐大現金。我會一直等到一四年年底,那時候他們的現金將高達每股廿五至三十港元,總數將有五千億港元。○五年曾有內部員工欲挪用公款,最終被抓,這種事絕對有可能再次發生。所以,假如他們仍不進行回購,我便會將股份徹底賣掉。 記﹕自你接手東尼的欄目後,踢走滙豐(5)、華能國際(902)、中國鋁業(2600)、瑞安(272),最後這些股票都「仆直」,你怎樣找出差勁的股票?艾﹕不好的股票有三大特徵。第一、財務表現欠佳。緊記要留意現金流,如果它的經營現金流遠低於溢利,表示那公司根本沒有真正的進賬,或把錢花在其他地方;第二、過度欠債。瑞安的債務非常驚人,高達三百多億,而且利息開支極高,他們發行的債券息率高達十釐,已到達垃圾債的水平;第三、年報未能如實反映財務狀況。滙豐自稱有效降低成本,但其實只是賣掉整個子公司,但並沒有在年報寫清楚!投資者一定要進行財務分析,才可以在市場中找到優秀的公司。曾經有讀者來信說我是大笨蛋,指我棄中聯重科(1157),而選擇濰柴。但我看過中聯重科的賬目,簡直不堪入目。結果中聯重科一度因涉銷售不實、賬目造假而停牌,股價大挫,他們的管理層亦遭解僱。 記﹕現時有什麼板塊要避之則吉?艾﹕地產、資源、銀行、保險。他們與銀行業息息相關,而銀行業已出現病態。美國量[減少的話,將令利率上升,地產及銀行勢將受挫。另外,看看近來有關倫敦銀行同業拆息利率(LIBOR)的醜聞。全球每日根據LIBOR進行的買賣高達五萬億美元,幾乎所有銀行都用LIBOR,並藉此欺騙客戶,未來所有客戶都可以向法庭告這些銀行,他們將要為自己犯下的刑事案件賠上過百億美元,而這些案件將會無日無之。首當其衝的是滙豐、渣打,恒生及其他銀行亦有可能被牽連。這些銀行絕大部分的貸款,都是借給地產及資源,一旦銀行出事,他們也不會有好日子過。至於保險業的運作,只是將金錢不斷地進行再投資,賺取息差,假如市場氣氛差的話,他們即使用盡氣力做對沖,亦無可幸免。你看看中國平保(2318),去年十一月滙豐與泰國正大集團洽售他的股份時,股價仍是八十二元,現在已跌至五十四元,賬面蒸發九十六億港元,金額大得足以買下中國所有酒樓! |
昨天(10月11日)聯想召開發布會發布了兩款新產品:聯想YOGA平板2 和聯想YOGA 3 PRO多模筆記本,楊元慶出席了發布會,同時宣布“聯想個人電腦的市場份額上個季度首次突破了20%,連續6個季度保持全球第一”。20%本來是聯想這個財年年底設定的目標,但是聯想宣布提早了半年完成。
2014年是傳統PC電腦行業繼續萎縮的一年。2月8日,索尼公司宣布:決定停止PC產品的設計及開發,將PC品牌“VAIO”業務出售給日本投資基金JIP。惠普於10月6日宣布,公司將分拆為兩家,一家主營PC和打印機業務,另外一家主營企業硬件和服務業務。受移動互聯網沖擊,傳統的PC巨頭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聯想恰恰可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實現“逆市增長”,這對於整個PC產業來說,確實令人感到意外。
楊元慶認為“PC是非常吸引人的市場,是一個2000億美元的大市場。你大概很難再找一個2000億美元的行業。當然高速增長的時期可能過去了,但是依然有相當的規模。同時看到有很多的經營者,因為競爭力比較差所以在退出這個市場,我們會充分利用這樣子整合的機會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而且,楊元慶也透露“聯想的PC盈利能力幾乎每個季度都在改善”。確實,就傳統PC市場而言,聯想有機會發揮“馬太效應”在這個領域內繼續擴大優勢。
聯想“逆市增長”的原因
而對聯想的“逆市增長”的解釋,楊元慶則總結到
“聯想的成功方式成就是四點:第一個是有清晰的戰略:該保衛什麽、該進攻什麽都非常清楚。過去在專註PC的時候就有保衛中國市場、保衛企業級客戶,然後進攻消費市場、進攻新興市場的戰略。現在我們將PC市場整體作為一個保衛的領域,同時也去大力拓展移動和企業級的產品,所以有非常清晰的戰略。
第二個是創新的產品、創新的技術。比如說業務模式上面曾經受到像戴爾非常大的挑戰,他們的直銷模式。我們就很好的進行了研究,覺得戴爾模式好,但是也有其缺點和不足,他們對關系型客戶比較好,對於交易型客戶和消費類客戶就不行,所以我們就做了雙模式的建設,而且取得了成功。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創新。
第三個是有非常高效的運作模式,使得我們可以有競爭力的產品、有競爭力的成本。
最後一點是有非常多元化的團隊和文化,從管理層的構成上就可以看出來,聯合國是一個多國部隊,像一個聯合國。我們充分利用每一個國家人才的優勢,這樣子讓我們對各個市場都有所了解,對各個市場都有所掌控,都找本地最優秀的人才擔當重任,這是我們成功的一個原因。當然最根本的還是文化,我們的文化能夠兼收並蓄,能夠適應這樣子多國聯軍的需要。我們不是烏合之眾,而是一個整體,所以這些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另外,楊元慶認為,在同國外的PC廠商競爭的時候,聯想的自主制造也成為了一個優勢。“我們在和美國的PC廠商競爭的時候,他們都把制造給外包了,這樣,我們的自主制造一方面有成本優勢,第二個更重要的是因為自主制造所以從來沒有失去創新的火花。而那些外包的廠商到後來說白了都是貼牌的,比如有OEM、ODM幫他們做,不但是制造,開發都是幫他們做。而我們一直是堅持自主開發,因為有這樣的能力,而且因為有跟上遊廠商的聯絡和聯系,對於零部件技術的發展也保持著前瞻性,所以就能夠規劃未來在哪個領域去創新。自主生產制造對我們創新能力的培養、鞏固是有很大的幫助。”
大PC產業的未來是“三分天下”
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崛起,擠占了傳統PC的生存空間。楊元慶說,聯想發布YOGA系列平板和多模電腦屬於“用進攻的方式、主動的方式來防守”。
“如果是傳統PC的話,可能市場會萎縮,因為有很多用戶有不喜歡的地方,比如太厚、太重、待機時間比較短、不容易上網、操控沒有觸摸式的容易。而我們像YOGA多模的產品恰恰是解決了用戶方面的問題,所以我們覺得會帶動整個PC產業煥發活力”。楊元慶如是說。
楊元慶接著說道 “未來我們大PC產業應該是三個領域:一個是真正的平板電腦,第二個是傳統PC,第三個是現在包括了YOGA平板和YOGA筆記本在內的多模式的產品,其實YOGA平板也是很容易加一個鍵盤就是一個PC。我的看法是未來的大PC產業就是這三類產品三分天下“。
按照楊元慶的說法,在傳統的電腦領域聯想已經是全球NO.1,在平板電腦領域也可以躋身全球NO.3,僅次於蘋果和三星。而在多模領域里面,跟平板電腦的兩個領頭羊比較起來,“他們根本沒有這一類的產品”。
聯想在PC領域中國市場份額有35%到40%,基本上三臺PC里面就有一臺是聯想的,確實擁有著強大的優勢。楊元慶說聯想的手機業務和平板業務都實現盈利,但是盈利水平顯然不及PC。但是如果聯想希望在平板等移動業務上有所突破,顯然會遭遇一系列風頭正勁的對手,包括蘋果、三星這樣的國際勁敵,還有儼然有下一個巨頭之風的“小米“。
對於聯想來說,也許真正需要考慮的是,怎麽將聯想在PC上的優勢延展到平板和移動設備上面去。畢竟,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承認,我們即將步入一個“多屏時代”。
在實體零售公司業績跌聲一片時,中糧系麾下的大悅城卻在逆市擴張。一向低調的大悅城3月26日宣布,其上海大悅城二期項目招商已經啟動,二期開業後上海大悅城整體商業體量將達到16.3萬平方米,業態將有所調整,並將結合O2O智能化商業管理。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多方采訪獲悉,由於競爭加劇和電商沖擊等一系列挑戰使得新商業項目的招商也遭遇困難,開發商轉向商業地產的道路依舊充滿未知數。
調整業態
上海大悅城二期位於蘇河灣商圈,將引入屋頂懸臂式摩天輪、室內藝術街、商業與藝術娛樂結合、化妝品牌集合區等。
調整後的大悅城業態占比將變化為零售占比50%,餐飲占比31%、娛樂服務及其他占比19%,地下一層為輕餐、超市,一層為國際精品時尚品牌,二層至五層為服飾零售,六層為個性化店鋪,七樓為特色餐飲而八層和九層為輕藝術街區和摩天輪廣場。
上海大悅城副總經理危建平透露,招商已經啟動,目前已有約80%的主力品牌和上海大悅城進行了洽談,而超過半數的品牌已經確定了合作意向,預計今年12月19日全面開業。
“二期開業後,上海大悅城的整體商業體量將達到16.3萬平方米,與一期不同,大悅城二期將進行業態與動線設計等方面的全部升級與改動,比如二期內計劃引入國內首家化妝品集合店伊勢丹,中國首家O2O超市CECELIFE,還有結合咖啡業態的全品類MUJI無印良品旗艦店等,以突出大悅城二期的差異化。”中糧置地(上海)公司副總經理、大悅城(上海)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魏學問告訴記者,除了在業態方面的差異化,二期項目內的動線也會做出改變,曾經有消費者認為上海大悅城的部分樓層動線有些不夠清晰,而二期則會以一字形的簡單設計改善動線。
值得註意的是,大悅城二期還將更緊密結合智能化管理,比如智能停車庫、pos銷售數據抓取、人臉識別技術、智能化支付等,其特意引入的中國首家o2o超市內就會實現智能化自助購物和付款等。
“二期結合一期項目共同運作後,我們可以將整體項目互補互動運作,將原本我們定位18歲至28歲的年輕客戶群覆蓋面擴大到18歲至35歲。”魏學問表示。
招商與引流挑戰
盡管大悅城方面的計劃面面俱到,且接下來其還將在成都、杭州等地區擴張新店,但市場走低、成本高企和電商沖擊時不可避免的問題,這也是困擾行業的難題,近期一系列零售上市公司財報業績都明顯下滑甚至虧損。
“一方面由於開發商對商業地產項目的需要而大量開出新項目,但另一方面由於競爭加劇和電商沖擊等原因也導致很多新商業項目的空置率不低,有些品牌在擴張方面的策略是’大開大關’,也就是說隨著商業項目開出大量新店,可一旦出現業績不佳則關店止損。”魏學問坦言。
在此狀況下,招商也會越發困難。
負責營運的危建平告訴記者,鑒於新購物中心越來越多,於是以往一些“求著”購物中心要進駐的品牌現在變得挑挑揀揀,租戶對於地段、特色和同類品牌的組團進駐等都有很高要求,因此招商難度加大。
“所以我們的做法是,在做慣常招商的同時還引入來一些設計師品牌以做出特色,當然我們也知道設計師品牌需要一個培育期,因此我們會選擇相對成熟的設計師品牌進駐。同時在設計方面以飛梯和頂層摩天輪商業來拉動客流直接往上走,形成’噴淋式’客流引入,讓高層客流能貫穿整個商場。”危建平進一步透露,購物中心的租金是一樓最貴,二樓只有一樓的一半,而三樓再減半,因此五樓以上就很難招商了,現在其做了頂層商業後,將客流向上引,可以做到八樓的租金與三樓一樣,提升大悅城的整體收益。而在品牌方面則使用3:4:3原則,即30%危定位型品牌,40%為銷冠型品牌,另外30%是區域特色品牌,來加強購物中心整體銷售。
危建平指出,目前上海商圈主要是南京西路、人民廣場、淮海路、徐家匯等,蘇河灣地區在地鐵打通後其實非常有潛力,而當地區政府也投入了200多億元進行該地區商圈打造,相信未來將在該地區崛起新商圈。
商業地產進入跑馬圈地時代?
大悅城的不斷擴張也是中國開發商“跑馬圈地”商業地產的一個縮影。
今年1月,原中糧置地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改名為大悅城地產有限公司。這是中糧集團在住宅地產和商業地產的分平臺運作的落地,對於大悅城項目,中糧置地董事長周政也表示,大悅城這一綜合體品牌,將是中糧置地對外發展的主要方式,而中糧置地未來酒店的拓展也會依托大悅城為主體。
對於更名原因,中糧方面表示,在完成收購“大悅城”旗艦品牌下的6個綜合項目與物業等後,將擴充“大悅城”隊伍,集團將專註開發與管理大悅城品牌。更改名稱能更好地識別、擴大集團在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的主要業務等,也明確大悅城品牌及商用物業在中糧集團海外上市平臺的地位。
2007年底,中糧在西單開出第一家大悅城。2009年5月,沈陽中街大悅城亮相。此後,中糧開始布局大悅城產品線,並在2010年5月與12月,分別開出朝陽大悅城與上海大悅城。一年後,天津大悅城開業。2014年,中糧方面首個海灣主題購物中心煙臺大悅城亮相,而今年上海大悅城二期與公園主題的成都大悅城將面世。
按照此前規劃,中糧方面將用2-3年完成11家大悅城的打造,五年內交付20家大悅城。目前看來,大悅城品牌的城市布局主要以一線城市為核心,輻射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等地。但是也不得不註意到的是目前國內開上都開始在這些城市競爭,其程度還是很激烈的。
“國內開發商都開始跑馬圈地,大家都希望先把地方占據,這樣才可以慢慢讓自己的商業地產養起來。”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曾告訴記者。
像新城控股就通過自己的“新城吾悅廣場”購物中心項目不斷擴張,記者統計,新城控股目前在全國已布局10余座城市綜合體項目,主要分布在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
“一線城市並不缺乏購物中心,這里的消費者也更加苛刻,但正是基於這些我們才更需要在一線城市布局,打造自己的全國戰略目標。”新城控股董事長王振華告訴記者。
也有的開發商選擇通過“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來布局商業地產。嘉凱城就是選擇在一些經濟發達城鎮開發“城市客廳”商業地產項目。
嘉凱城董事長邊華才曾高速記者,嘉凱城·城市客廳項目是一種“現代體驗式商業+政府公共資源配套”的獨特業態組合,是集休閑社交功能、展示與服務功能、市政服務與本地特色業態為一體的城鎮居民服務平臺。
記者曾在嘉凱城位於浙江店口的項目參觀,雖然里面的招商不能和一線城市相比,而購物中心的設計也顯得很“土”,但是這樣的品牌和配比對於當地卻是非常合適的。在周末的時候,其每一個商店都擠滿了人,而其餐飲的業態一致保持全滿狀態,而這些餐飲的定價和一線城市幾乎一致,可以看到其良好的運營效果。
多位業內人士曾告訴記者,考慮到未來整個住宅市場的逐步飽和,幾乎每家房企都在尋求進入商業地產的機會。
本帖最後由 WENBEN 於 2015-5-11 10:26 編輯 逆市新高背後 小公司面臨怎樣估值壓力 作者:陳嘉禾 但是,盡管市場看起來非常慘烈,一些小公司股票卻叠創新高。 本周,創業板綜指上漲4.8%,中小板綜指微升0.9%。盡管中證500指數下跌3.2%,但其跌幅也小於中證100指數的4.6%、上證50指數的4.3%、以及滬深300指數的4%。 問題是,藍籌股和小公司股票之間的估值差,已經達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目前,根據Wind咨詢統計的數據,滬深300指數的PE(市盈率)估值為15.7倍,中證100指數為13.2倍。 但同時,創業板綜指為110.7倍,中小板綜指為67.7倍,中證100指數則為58.8倍。 有經驗的投資者可以發現,以上小公司股票指數的估值,均已達到、甚至超過了2007年A股大泡沫時代,整體市場指數的同口徑估值。 那麽,估值過高會帶來怎樣的問題呢? 確實,如果股票的供應不會增加,那麽,場內的股票就可以像絕世藝術品一樣,賣出非凡的價格。 事實上,在收藏品市場,價格動輒數億的名家字畫,也並不罕見,即正是由於其供應不能繼續增加所導致。 但問題在於,公司的股票並不同於收藏的字畫,其供給從理論上來說是源源不斷的。如果假設社會的潛在風險回報率和名義GDP增速一樣、在9%的區間附近,那麽就意味著以100倍市盈率、即1%的回報率售出所持股份的股東,可以以9%的回報率、即11倍左右的PE估值,重新組建一家新的公司,之後再將其股份在二級市場出售。 當然,這種二級市場資本抽出、重新投入生產、最後再在二級市場出售的周期,也許會耗費比較長的時間。 但是,這種過程終將導致二級市場的估值不可能長期維持在畸高的水平上。而註冊制的推進,也無疑會加快這種進程。 一組申萬風格指數則從歷史的角度,說明了長期購買高估值和低估值股票所能帶來的差異。 從1999年底的基數1,000點開始計算,申萬低市凈率指數、中市凈率指數、高市凈率指數目前分別收於7,013點、5,471點、2,418點,而申萬低市盈率指數、中市盈率指數、高市盈率指數則分別收於6,930點、4,334點、2,185。 可以看到,在15年的歷史中,低市盈率、低市凈率的股票組合,持續跑贏了高市盈率、高市凈率的股票組合。 盡管過去幾年的A股市場,由於小公司估值的擡升,導致大部分投資者認為市場極易戰勝、估值高低並不重要,但客觀存在的歷史規律不可能被改變。 可以預見到,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里,小公司的股票價格會持續受到其更高的估值的壓力,而戰勝市場綜合收益率也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 ![]() ![]() ![]() 來源:信達證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