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市專訪】港輟學生創業機器人沖咖啡不輸連鎖店
1 :
GS(14)@2017-02-09 23:43:52創業要有幾多本錢?雄厚的資金、大學學位、相關的專門知識……23歲的華裔青年起步時通通欠奉,但他能創出全美首間機械主理的無人咖啡店,希望搶攻手調咖啡與咖啡機中間,美味與價格之間拉鋸的隱藏市場,亦為咖啡文化再添新猷。首間北美店落腳於美國咖啡重鎮三藩市,可謂初生之犢不畏虎,但《蘋果》親身試喝,覺得味道不輸連鎖店。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尋訪三藩市Metreon購物中心的一間新開張的咖啡店Cafe X,用該店的手機Apps點了一杯榛子Latte及用網上信用卡付好錢。為記者服務的「調配師」並不是人類,而是一隻白色的機械手臂,整個咖啡亭的主理「人」就是它。收到落單後,這隻夾着紙杯的「手」開始忙個不停,先到咖啡機裝好咖啡,再按記者預先輸入的口味加糖加奶,最後遞到窗口,過程不消兩、三分鐘,一杯香滑咖啡已到手。令人驚喜的是,這杯Latte只需2.95美元(約23港元),約是連鎖咖啡店售價七折。味道當然見仁見智,但記者認為絕對不比連鎖咖啡店的手調咖啡差。23歲的Cafe X創辦人及CEO胡曉寧(Henry Hu)約15歲時由香港來美,在美國的大學修讀商科,到二年級就輟學創業。身為咖啡粉絲的他覺得「要喝一杯好的即製咖啡,就要付出不少等候時間,否則的話就只能用成品不太好(喝)的自動咖啡機。」他表示當時在學業和創業之間,沒有考慮太多就選擇了後者,即夥拍幾個香港的程式工程師朋友研究出這套Cafe X系統,很快就得到港、美的投資者垂青,成功集資約500萬美元(約3,900萬港元)投產,在香港科學園開業後,上月底再進軍三藩市。「連鎖咖啡店的員工除了沖咖啡外要顧太多事情了,單是搬動杯子已很惱人。」Cafe X希望將公司的人力資源集中在揀選咖啡產源和監工上。但Henry否認這項研發會取代在人類在咖啡業的角色。「我們的團隊會在背後以電腦系統監察咖啡機的溫度,而且咖啡的調製方程式,也是經由我們與本地烘焙師合作商討得來,確保產品品質。」
Henry透露,Cafe X三藩市店自開業以來,日賣約300、400杯咖啡,現時出售的三大咖啡品牌為AKA、Verve和Peets Coffee。銷路雖暫未能與大型連鎖咖啡店匹敵,但Henry大有信心,談到生意大計,他表示目前不會想「要在全美開多少間分店」這些問題,目前仍是會傾向與在地的咖啡供應商和調配師合作,暫無意發展自家品牌咖啡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9/19922892
輟學13年 fb教主獲哈佛榮譽博士
1 :
GS(14)@2017-05-27 08:54:17facebook教主朱克伯格輟學13年後終於「畢業」,前日回到母校、美國哈佛大學,領受發榮譽法學博士學位。他勉勵今年畢業的師弟妹要「做大事」,「我們的使命是要創造一個人人都有目標的世界」。
勉勵畢業生同抗財富不均
「媽媽,我早就告訴你,我會回來取回我的學位。」33歲的朱克伯格在fb留言,並附上他戴上四方帽領取證書、與父母的合照(圖)。他前日回校接受榮譽法學博士學位,並在畢業典禮上致辭,指社會面臨不公、理想幻滅和因科技發達造成的失業問題,因此畢業生須「做大事」和創造目標。白手興家的朱克伯格在《福布斯》2017年全球富豪榜排行第五,他勉勵畢業生對抗社會財富不均,舉例指自己輟學賺得巨富,學生卻無力償還貸款,「現今社會趨向獎勵成功人士……我們的制度有些問題」。他在演說尾聲提到一名在美國非法居留的中學生,其間一度眼濕濕,指對方因身份無緣入讀大學,但未有因而沮喪和憤世嫉俗,反而活得很有目標,關注社會問題,連生日禮物都要有關社會公義的書籍。朱克伯格亦有回到昔日創立fb的大學宿舍。他當年原意是為同學建立交流平台,但結果越來越受歡迎,2004年5月毅然退學專心發展網站,至今在全球有近20億用戶。他說:「我從來未打算創立一間公司,而是要營造一些影響。」他的哈佛師兄蓋茨亦是輟學創立微軟公司。法新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7/20035271
【輟學冇前途?】 26歲仔中三停學 靠自學當老闆:覺得返學學唔到嘢!
1 :
GS(14)@2017-09-17 12:33:40一直半工讀的Wilson四年前因無人請而成立IT公司。
「到現在,我仍然覺得時間限制和追課程進度並非藉口,書本未必涵蓋到所有知識,學校可以多做一點,助學生學習―這是教育的責任。」眼前的26歲王梓軒(Wilson)字字鏗鏘。當年中三開學第一個星期,毅然決定停學,他說原因很簡單,就是覺得返學學唔到嘢。中一年度尾時,一個星期有一兩日沒上學,「開頭連自己都以為只是懶惰,但慢慢到中二學期尾,我一星期五天都沒有上學。」
Wilson小學時讀私校,成績優異,畢業後升讀英文中學,「我不是閱讀很多的人,但喜歡學習,喜歡問問題,想了解自己不懂和未聽過的事。」正如不少升中學生,對中學生活充滿期盼,「希望學到更多新事物」,但美夢落空。「我最記得有一次上科學堂,老師教食物包裝袋內的是氮氣,我舉手問為甚麼,但老師只覆述書上的內容,不會解釋得特別多。」老師未能到韓愈《師說》中說「師者,解惑也」,年紀小小的Wilson感到很失望,「越來越覺得上學無意思」。他經常缺課,驚動很多人,「學校訓導主任很緊張,教育局缺課組也曾打電話來,說一定要上學,否則犯法。」最關心的當然是自小和他相依為命的媽媽,「對媽媽是很大壓力,我自小不是讀不到書,成績也不差,她有一段長時間問『為甚麼會這樣』。」上學議題更成為母子間的佛地魔般不可說出口,「當時可以說是無話可說,我們兩個不知道聊甚麼,一開口說上學就會令關係更僵持。當時回家後便各自吃飯、睡覺,純粹住在一起。」Wilson說不讀書對他來說並非很嚴重的事,「當然也不是小事啦,但當時不想上學,不代表我以後都不學習。整件事最差的反而是和媽媽的關係變差。」
升讀band1英文中學的Wilson說明白很多人對自己失望,但個性獨立固執,他中三第一個星期毅然停學。
缺課問題一度成為Wilson和媽媽的禁忌,幸好後來關係緩和。
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教授劉玉琼博士表示,如子女有缺課情況,家長先不要一味強迫小朋友上學,而是關心他們面對的處境和問題。
不再返學半年後,對電腦有興趣的Wilson開始報讀IT課程,找到一份相關的工作。對工作有熱誠和認真態度都令媽媽另眼相看,開始接受兒子的決定。這時,Wilson亦慢慢意識到學歷的重要性,邊工作,邊在夜校報讀會考課程。他說讀夜校最大的得着不是得到學歷,而是學會了很多知識和學習的態度,「讀夜校的同學有的是退休人士、有的是學士生,他們只是為了享受學習的樂趣,這才是教育的意義。」慢慢讀上去,Wilson更剛完成了香港公開大學的四年兼讀制學士課程。
根據教育局資料,過去數年每年平均有1,600個小學和初中生輟學,十年前只有約1,300個。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教授劉玉琼博士自2003年開展學童輟學研究計劃,她說Wilson的例子很典型,「很奇怪,研究計劃收到的個案都是名校生,來自是相當出名的學校,操行也不差。」劉博士形容這班學生批判能力很強,「他們對制度和課程有疑問,為甚麼一定要集中課程內容?為甚麼不可問課外的問題呢?為甚麼一定要穿打底裙,而不可穿打底褲呢?」學童輟學的原因通常不止一個,例如校園虐凌、跟同學和老師意見不合和成績未如理想等等,「有時他們不開心,漸漸覺得跟學校系統格格不入,加上感到上學無意義。」劉博士利用公餘時間,輔導學生和家長,幫學生建立自信,「讓他們了解自己多點,明白自己的處境,讓他看到自己的努力,放在甚麼地方會較好,否則勉強他們上學一段時間後又會再發生缺課問題。」如子女出現缺課情況,她建議家長要留意缺課的原因,「嘗試了解他們面對甚麼問題,關心子女的實際處境和想法,不要強迫子女上學。」記者:列淑華攝影:許先煜、周芝瑩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05/20142801
【專題籽】前世界紀錄保持者 22歲港大生輟學教跳繩
1 :
GS(14)@2017-09-17 14:50:23快將23歲的張柏鴻曾為交互繩速度接力及個人繩速度接力的世界紀錄保持者。
【專題籽:胚芽故事】莘莘學子為「三大」之名趨之若鶩,更有人視入讀港大為「人生贏家」,深信日後定能平步青雲。偏偏在港大讀了四年書的花式跳繩運動員張柏鴻(22歲),卻在快要畢業之際輟學,專心經營跳繩學社,勇敢地對一直期待自己戴上四方帽的家人說:「媽咪,我不想繼續浪費時間,我不再讀書了。」
張柏鴻15歲讀中三時,因為參加學校社際比賽開始接觸花式跳繩,他自言:「我沒有運動底子,也是個很內向和被動的人。」一年後他加入港隊,還開始到其他學校教跳繩,「那時就知道自己將來會想開跳繩學校。」技術一年內突飛猛進,他笑言自己不是一個特別有天份的人,「是不停去學、去觀察,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比別人做得多。」將大量時間放在跳繩上,學業成績大倒退,家人也曾因此禁止他跳繩,「那段期間我覺得很迷失,沒有方向,連上學也不太想。」跳繩是他做每一件事的動力。柏鴻兌現考回全級前80名的承諾,父母再沒有阻止他跳繩,而身邊同學的冷嘲熱諷更令他發奮考上大學,「他們問我是不是不想讀大學,我就想證明自己不是因為讀書不成才做運動員。」經歷首屆文憑試,柏鴻考入香港大學,主修風險管理,面對宿舍等新事物,他放在跳繩的時間比以往少,對比賽的目標亦變得模糊,並有感租用場地練習困難,於是索性自己開辦跳繩學校。至2016年升上大學四年級後,柏鴻要帶領15個學員代表「中國香港跳繩總會」出戰兩年一度的世界錦標賽,他花了大量時間培訓學員,覺得有責任好好帶領他們,於是毅然輟學,「當學術對我沒太大幫助,又可能是個限制時,我就決定要放棄。」最後學員共奪得兩金四銀三銅獎牌,成績斐然。
與隊友練習和構思新花式,備戰日後比賽。
團體花式跳繩講求隊友間的默契,與隊友一同跳繩,是柏鴻覺得最快樂的事。
除了在自己的學社教班,柏鴻還會到中小學教授花式跳繩,發掘人才。
同學月入6萬 自己沒薪水仍堅持
跟家人說放棄讀書的一刻,柏鴻仍歷歷在目,「他們嚇呆了,之後一直問我有沒有轉機。」跟家人解釋清楚自己的計劃後,他們起初也不以為然,「他們都很徬徨、很混亂,但這一年來,我感覺到他們知道這是值得的。」他不覺得白讀了幾年大學,住宿舍帶活動令他更外向,上課學寫的計劃書,更助他成功拿到香港青年協會的創業貸款,開辦跳繩學校。不過眼見同學一畢業就到月薪6萬起跳的投資銀行工作,他也曾懷疑自己,「一開始辦學校的所有錢,小部份是自己的積蓄,大部份都是跟別人借,當公司每個月都虧本時,那時就很後悔,覺得自己做了個錯誤的決定。」距離畢業只剩一年卻毅然離開,無法戴四方帽始終是他的一大遺憾,「心裏始終有條刺,但做不了就是做不了。」達成開辦學校的目標後,怎料問題卻一個接一個來,讓他喘不過氣。早上教班,晚上又練習至夜深,到凌晨才能處理公司行政事宜,短短睡三、四小時又再重複勞碌的一天,「當時每日都想着放棄,整個月都睡不好,每日以淚洗面。」但最後也是硬着頭皮撐下去,「都開了頭,沒理由現在才放棄。」場地租金、燈油火蠟、教練薪水,一個月的開支合共要三萬多元,自己還沒有薪水,能夠堅持下去的原因,全因為一份成功感,「看見有學生突然生性、進步了許多,你就知道,原來他們都支持你一直所做的,這讓我找到動力,繼續去做這件事。」他希望推廣花式跳繩,同時以此幫助青少年身心發展,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
是教練也是領隊,亦是運動員,柏鴻在一個比賽可以有不同身份。
柏鴻帶領運動員離港出戰不同國際賽事。
張柏鴻小檔案
全港精英跳繩比賽2017暨香港代表隊選拔賽(個人賽):男子全場總冠軍2015亞洲錦標賽:男子個人及團體總冠軍、15歲或以上男子團體交互繩速度接力世界紀錄保持者2014世界錦標賽及世界青年錦標賽:男子個人賽全球總成績第三名2012世界錦標賽:個人繩速度接力世界紀錄保持者
香港花式跳繩學社
https://www.facebook.com/hkirs/
記者:李煒汯攝影:劉永發、鄭明川(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馮秀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09/20146866
【果籽人話】中二輟學打機搵食 38萬轉投英皇電競身價貴過陳七
1 :
GS(14)@2017-12-18 04:45:39「英皇電競菁英盃2017」總決賽會在12月16日於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舉行,門票已於快達票網站發售。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剛閃婚的余文樂在台灣落地生根,在當地宣佈成立了MAD TEAM電競隊。香港電競圈亦熱鬧非常,早前就有單重磅交易,九龍電競的打野選手梁子皞(Empt2y)以38萬港元轉會費轉投英皇電競的G Rex戰隊,回看年頭港甲足球員「陳七」陳肇麒轉會飛馬,轉會費都是20萬,香港電競都幾落足本錢。
英皇電競總監劉偉健(Toyz)表示,38萬於台港澳戰區來說是破紀錄天價:「這麼有熱誠找這位選手,是因為他的語言能力很強,能說國語、韓語、英文,目前隊伍入面有兩位韓國選手,希望找他作為溝通橋樑。」Empt2y年紀輕輕已有四五年《英雄聯盟》電競選手經驗。「我很早已投身電競行業,中二升中三那年已經停學。」當年家人當然極力反對,關係差到要鎖電腦,甚至需要社工介入。Empt2y努力跟父母解釋自己意向,給他們看外國的相關報導,解釋電競是甚麼一回事。另一方面,除鑽研電競技術,也有裝備自己,現在流利的韓語正是輟學時透過網上自學回來。16歲時,他終得到中國公司賞識成為訓練生,輾轉去到台灣隊伍挑戰台港澳職業聯賽LMS,曾效力過職業戰隊MSE和華義Spider。
Empt2y:「由去中國訓練開始,家人已全力支持我從事電競職業,甚至上一兩年我想退役,他們也有跟我傾談,反過來希望我重新打電競,追尋自己夢想。」他知道不能一世做選手電競,以目前年齡已要考慮退役後的生活,日後希望能從事電競相關的幕後工作。這次再次以選手身份加入G Rex戰隊,是希望能作最後衝刺一圓夢想,踏上《英雄聯盟》世界大賽的舞台。
Empt2y以38萬身價轉會至英皇電競旗下G Rex戰隊。
Toyz指香港選手實力達到世界級水平。
G Rex同期加入兩名韓國選手Candy和Stitch,懂韓語的Empt2y會擔任溝通橋樑。
《英雄聯盟》世界大賽每年都會舉辦,剛過去的第七屆就在中國北京舉行,由韓國隊伍Samsung Galaxy獲得。曾奪得過第二屆世界冠軍的Toyz,覺得韓國在電競界是超班馬,但香港選手亦有世界頂級水平。「中國用盡人力物力,甚至挖角了很多韓國人材,但韓國的培訓和制度真的太完善,根本不怕人材外流。不過如果我們看人口比例,香港只有700萬人,但卻有幾位選手目前在頂級聯賽效力,以比例來說,其實不會比中國和韓國差,香港選手是有潛力,但只是欠了一個發揮的舞台。」目前,香港沒有屬於自己的《英雄聯盟》職業聯賽,台港澳職業聯賽LMS的基地在台灣,要透過打次級聯賽升班再加有老闆投資才能參賽。英皇電競的G Rex戰隊正是8支LMS的其中一支,Toyz直言目前隊員實力有能力爭標,明年目標會是拿到LMS賽區有三個名額的世界大賽出賽資格。雖然香港缺乏職業舞台,但追求電競夢的年輕人亦無需氣餒,套用Toyz的說法:「在電競界入面,是沒有懷才不遇的。」「美國近年發展很快,例如一些NBA球隊老闆也成立了電競戰隊。當他們重金去挖角選手的時候,對選手的需求以至選手的薪酬都會進步,只要在遊戲內的天梯系統排名夠高及在業餘賽事表現出色,得到外國隊伍賞識不是難事。」Toyz指戰隊也有在目前舉辦的「英皇電競菁英盃2017」物色適合的人材,考慮將兩至三名表現優秀的選手納入為G Rex練習生。英皇電競菁英盃2017總決賽即將在12月16日舉行,決賽兩支隊伍分別為No Fancy和Team Orion,Toyz指當中不少選手都已具備職業選手的實力。不過選人材除了看技術,這位前世界冠軍更看重鬥心:「一個選手有鬥心,這一刻技術或者不夠人強,但可透過訓練彌補。」記者:司徒港燊攝影:王國輝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16/20246012
【廚訪】中二輟學投身日本菜 香港首位女壽司師傅
1 :
GS(14)@2018-01-07 13:57:1243歲的陳珈儀,師傅是最早來港的第一批日本壽司師傅西村弘美。
「那時我是長頭髮,剪了短髮後,站在壽司吧上,有客人和我說笑,用日文問我是女仔嗎?我說是啊!他再做一個動作,問我是做壽司的嗎?我說是呢!在壽司這行,女性做壽司師傅,我應該是香港第一個人。」魚珈旨老闆陳珈儀說。她個子小,體重不夠100磅,一頭清爽短髮,看起來很柔弱,握着壽司,手勢迅速利落,卻有大將之風。
她有一個名字嚮噹噹的師傅──西村弘美。他是最早來港的第一批日本壽司師傅,早在1976年來港,為日本高級料理店金田中香港分店主持大局,其後先後開設了西村、美村和福村,為香港日本菜先驅,也視香港為半個家鄉,2015年因病離世。「那時香港日本菜是很厲害的菜,現在好普及,但以前不是。壽司師傅好傳統、好大男人,壽司吧是他們的聖地,他們的舞台,他們的命,女人是不能進入,好彩師傅是很開明,他最在意一個人是否用心,不是在於性別。」
最近在上環太平山街開了一間12座位小店,主打廚師發辦,小店只有她和助手兩人。
蕎麥粉在香港難尋,她卻堅持自家製。
陳珈儀說,自己很反叛,中二輟學,無所事事幾年,16歲朋友介紹入行,那時對日本菜毫不認識。「我入行時基本上無女仔,有好多男師傅年紀比我大,覺得我學識都無用,我又細粒,怎能夠獨當一面,覺得我是貪得意,我最初的確是貪得意,連最基本魚種都不知道甚麼,拜了西村師傅為師,他除了教我飲食知識外,還教我做人道理,那時才認真起來。」學徒生涯不外乎洗、切等基本工,回想起第一次親自接待客人,仍歷歷在目。「有天師傅突然說你做,那我便硬住頭皮去做。第一次整卷物,看住我整覺得不靚,便整個丟了,我耳仔面全部都紅了,之後再整便無事,第一次便過關了,他是十分嚴格的。」「我發現自己能力不夠,不識字,英文不識聽,日文不識,連中文形容詞都無,差不多是文盲,所以便去讀書,去考會考,再讀日文,希望客人說話我會聽得懂,我知道做甚麼準備去配合師傅。」在學徒期間,她考了日文二級程度。29歲自立門戶,在尖沙嘴開了第一間日本餐廳,再輾轉搬至中環。兩間店因租約期先後結業,最近在上環太平山街開了12座位小店,主打廚師發辦,店子只有她和助手兩人。「之前都是都是30多個座位,好厲害時會加到40多個,現在我希望這樣,不可能一個人兼顧到這麼多人。規模可以細些,可以一手一腳做給客人。」「男壽司師傅或女壽司師傅,客人是否好介意呢?我又發覺不是,只是覺得有個女師傅,得覺好新意,若是好挑剔女師傅做出來不吃的客人,我又無遇過。如果說男和女有甚麼優勢或缺點,我會覺得好明顯是體力。」晚市廚師發辦由700多元起,主攻壽司及刺身。「做壽司師傅最難是,要將材料變化運用得很好,呈現不同味道,這個是最難。天份是重要的,但不是必要元素,我都沒有天份,我好笨,學習好慢,將勤補拙都是事實。以前學師握飯時,會將用剩的飯不停練習,像將太的壽司排到成張桌子都是,會拿磅秤一秤,看看兩三粒飯差幾多克去練習。到現在我都是繼續練習,希望可以鬆軟些,做得好些,這行是無止境的。」廚師發辦套餐$780起魚珈旨太平山街32至34號記者:何嘉茵攝影:伍慶泉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07/2026693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