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責制走樣 官員犯錯不孭鑊
1 :
GS(14)@2017-05-26 23:51:26【本報訊】前特首董建華2002年推行高官問責制,司長和局長由公務員職位改以合約方式聘任,並須為過失負政治責任。但公務員事務局前局長王永平指問責制實施15年來,多名官員沒因過失問責下台,批評問責制走樣。有政務官認為問責制最失敗是未能賞罰分明,「反而我哋要幫佢哋補鑊」。於董建華時代出任問責官員的王永平指,問責制原意是問責官員負責決策,並需負政治責任,公務員只需執行,保持政治中立。但他指除推出初期有問責官員因決策失誤等而下台,前特首曾蔭權年代起已把問責制改為政治委任制,問責官員不再需問責,「司局長要有管治能力及要有承擔,但?家唔少問責官員表現不稱職,管治能力受質疑,連建制派都不滿,仍然可以繼續做,成為鋼飯碗」。王直言,公務員尤其是政務主任職系難以接受有關狀況。
政務官屢補鑊感氣餒
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指,問責制令高級公務員由決策者改為執行者,阻礙發揮,政治責任卻未能脫身,影響人才加入意欲,「決策係問責官員,AO只係執行者,但佢哋要上立會解畫,承擔政治責任,同當初推行問責制,公務員可免除政治責任嘅承諾背道而馳」。有政務官表示,政務官對問責制最大不滿並非窒礙升遷,而是制度未體現問責精神,「轉咗制之後,政務官要服侍局長,又要同副局及政治助理打交道,如果個局長有能力我哋都順氣啲,但如果個局長唔掂、成日孭鑊,又要你幫佢補鑊,點會做得開心,最令人氣餒係好多問責官員做錯嘢都唔使受罰,有人(特首)攬你就得,咁仲邊算係問責制?」■記者謝明明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26/20033863
【香港20年】陳太憶英殖最後48小時 嘆50年不變走樣
1 :
GS(14)@2017-06-10 13:42:45■時任布政司陳方安生獲安排坐在中英國旗之間見證過渡。
【本報訊】20年前香港主權交接,其中一位最受矚目的人是首位華人布政司陳方安生。一張20年前的新聞相,這位香港鐵娘子安坐五星旗及米字旗下中央見證過渡。陳太感嘆「短短20年,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正不斷削弱」。回望主權移交關鍵48小時,當年的不捨、忐忑、50年不變的願景,恍如隔世。記者:呂麗嬋 林俊謙
凝視着一幅20年前主權移交一刻的老照片,「全部仍然係朋友」,陳太看得仔細。除了前律政司馬富善返回英國老家及已病逝的前房屋局長黃星華,她說那些年,相中過渡團隊儘管各散東西,大部份仍留守香港,如前衞生福利局長霍羅兆貞及前規劃環境地政局長蕭烔柱,不時有聚會;與正保釋等候上訴的前特首曾蔭權更定期每月聚餐。就算是政見不同的梁愛詩,她說再見亦是朋友,多年來仍互相尊重。至於當晚獲安排坐正中央,陳太說是順理成章。
陳方安生
「想人心回歸應履行承諾」
「我冇過問座位安排,嗰時係政務司長(布政司),領導同事過渡回歸,左右都係我嘅團隊成員,我自然喺中間」,她笑指感覺矚目或與身穿紅衣有關。「我覺得回歸係一個歷史性、值得慶祝嘅大日子,所以着紅色」,紅外套下是一襲富東方色彩的紅色旗袍。這套戰衣,陳太謂早於7、8年前已捐給香港歷史博物館。「佢哋話有個旗袍展覽,咁我有啲比較獨特嘅旗袍,就捐咗幾套畀佢哋」,陳太直言感不捨。1997年6月30日晚,軍號響起,英國旗降下,象徵150多年的殖民地統治結束。中英談判、主權移交,曾幾何時,50年不變是未走樣的願景,「正如鄧小平先生講,應該一切都冇變,除了換咗支國旗,同埋有個行政長官取替港督,其他樣樣都照常運作」。「當時我哋對一國兩制、鄧小平呢個高瞻遠矚嘅構思,抱有好大期望,但短短20年,你可以見到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同高度自治,日日喺度削弱,近期中央嘅表現,越嚟越罔顧香港人嘅睇法同感受,大家都關心再咁持續去削弱,係咪唔使去到2047年,香港已經冇咗兩制?」面對當前香港,陳太直言感到不開心,社會撕裂、前景晦暗未明,但她寄語港人要繼續站出來,為香港發聲。「我佩服年輕人有勇氣行出嚟,係要好大勇氣同好大犧牲」,陳太重申不支持港獨,但希望中央明白有人鼓吹獨立,是因中央持續干預及特區政府表現令人失望,「如果想香港人嘅心回歸祖國,最好就係中央履行承諾,重回正軌,好好咁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港督府告別儀式,英國國旗徐徐降下,象徵殖民地統治結束。
■末代港督彭定康從儀仗隊員手中接過英國國旗。
■彭定康車隊離開港督府,大批市民冒雨送別。
■皇儲查理斯(左)與港督彭定康在添馬艦出席英方告別儀式。
■登上不列顛尼亞號告別香港,彭定康千金哭成淚人。
■由於立法局議員不能過渡到回歸後的立法會,6月30日晚多名民主派議員在立法局大樓露台抗議被迫「落車」。
■回歸前夕大批外籍人士湧到灣仔一帶慶祝。
■接近凌晨零時,工人拆下中區政府合署的龍獅徽號(右圖),換上中國國徽(左圖)。
■董建華宣誓就任首屆香港特區行政長官。
■解放軍部隊經上水進入香港,沿途有市民揮舞中國國旗和特區旗。
■1997年7月1日凌晨,維多利亞港舉行煙花匯演慶祝香港回歸。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10/20050808
建屋目標走數 撤MPF對沖走樣 合約工時走歪路最後施政匯報 689劣績當功績
1 :
GS(14)@2017-07-01 10:09:38■梁振英昨最後一次主持行政會議,會前接收市民請願信時遭示威者撒溪錢(箭嘴示)。
【本報訊】梁振英昨發表第4屆政府《施政匯報》,臚列大量「功績」。被梁視為重中之重的房屋土地問題,《匯報》只講基建何時通車、推出新居屋,避談公屋輪候時間創新高及擱置「港人港地」,連遭各方狠批的取消強積金對沖及合約工時方案,梁振英亦寫進《匯報》領功,揚言兩方案分別改善港人退休及工時保障。記者:周婷梁振英即將完成5年任期,多項競選承諾亦正式宣告走數或走樣,梁卻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匯報》中形容多項政策取得進展及成果。公民黨黨魁楊岳橋狠批梁用公帑編印「報喜不報憂」資料、自欺欺人,認為香港人不會忘記梁任內拙劣行為。梁振英稱房屋問題是重中之重,《匯報》提到政府重推居屋及推出「白居二」,梁又重提自己上任即成立「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其後公佈新的《長遠房屋策略》,但梁任內一直未能解決覓地問題,空有長策卻難以實行。長策會原預計2016/17年度起5年內,公屋預期建屋量為約71,000個,但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去年表明,相關目標難以達到。
不提大橋造假 高鐵超支
覓地難、預期建屋量料無法達標,梁在《匯報》中一律不提。梁振英上任時定立目標,要將一般公屋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縮短至3年,但相關輪候時間現已惡化至4.6年,創下新高。梁在《匯報》中又分別提到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預期通車日期,但避談大橋被揭石屎檢測報告造假,又不提高鐵工程嚴重超支、延誤。梁同樣愧對全港打工仔。梁班子趕在卸任前公佈取消強積金對沖的「劃線方案」,但方案遭勞資雙方極力反對,勞方批評方案計算長服金及遣散費的方式,是勞工權益大倒退,但梁卻形容方案具體,有助改善打工仔的退休保障。梁上任時明言推動標準工時立法,至今只得出合約工時方案,更只規管僱主為月薪低於1.1萬元僱員簽訂書面合約,列明工時及加班補水不少於原工資水平,梁稱是「為有效改善工時的政策踏出第一步」。勞顧會勞方委員周小松批評梁沒履行選舉承諾,又形容合約工時是走歪路。
教育開支比例回歸後新低
梁振英任內屢以短期津貼,圖解決教育界長遠問題,他仍在《匯報》中指,教育經常開支由2012/13年度的604.5億元,增加三成至2017/18年度的786.3億元,又說任內落實了免費幼稚園教育。事實上,2017/18年度教育經常開支只佔政府整體開支比例21%,創回歸後新低,免費幼稚園亦淪「假免費」,所有全日班、逾兩成半日班家長仍要交學費。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批評梁玩弄數字遊戲、製造政績,梁班子未有為教育作長遠規劃,遺留極多問題予下屆政府解決。他期望林鄭月娥以增撥50億教育經常開支為起步點,未來5年逐步解決積累問題。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28/20071351
暴雨煙花「中国」變形走樣
1 :
GS(14)@2017-07-02 14:17:47■昨晚舉行的煙花匯演,「中国」字樣散亂走樣。朱家駿攝
【本報訊】耗資1,200萬元的煙花匯演昨晚舉行,是歷來最昂貴的7.1煙花匯演。大量內地遊客在灣仔金紫荊廣場觀賞煙花,惟天公不造美,匯演期間降下連場大雨,遊客及市民爭相走避,場面狼狽。
■天公不造美下暴雨,有人未待匯演完結便匆匆離場。許頌明攝
途人狼狽走避
昨晚有5艘躉船共發放近4萬枚煙花,包括20次寫簡體字的「中国HK」字樣煙花,整場匯演歷時23分38秒。匯演期間恰巧降下暴雨,煙花圖案多被扭曲,「中国」字樣亦下垂,無帶雨具者爭相走避,還未待到煙花完結便離開現場。陳先生和陳太攜同兩子女到場,他笑稱因太太喜歡煙花,特地一家冒雨觀賞。昨日是新特首林鄭月娥上任首日,陳指對林鄭完全無期望,相信她只是「CY2.0」,目睹現時香港狀況,為子女未來着想,有打算移民。不少內地遊客前來看煙花,山東遊客王小姐指,為慶祝回歸20周年專程來港旅遊,「想看香港發展的情況」,但她不知道昨日有7.1大遊行,對於港人一直擔心內地政府衝擊一國兩制,她表示在內地未聽過這些情形,「我們思想也不成熟,真的不知道怎樣回答這個問題」。■記者廖梓霖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2/20076079
小肥牛上市走樣 15月蝕千萬
1 :
GS(14)@2017-08-03 07:57:02【明報專訊】生意難做,定上咗市後生意特別差?今年初上市嘅「邊爐股」國茂(8428),上市半年左右就發咗個盈警,除咗回帶返招股書講,上市費用要找數、有啲舖要結業之外,唔知係咪天氣太熱,連旗下小肥牛生意都差咗,估計單係4至6月就要蝕600萬。
呢幾年好多本地飲食公司上市,單係數得出名嘅,除咗小肥牛,仲有越棧、Volar,都未計仲排緊隊嘅麻酸樂,唔講以為做飲食好好賺,但如果睇番業績條數,大部分都係好一般,用番小肥牛母公司國茂做例子,2016年3月底止財年賺咗800萬左右,但2017財年已經蝕番800萬,加埋今年4至6月,15個月內蝕過千萬。
小琴老友話,香港做飲食最大問題係請人,但如果講條數,有心做的話要賺幾百萬始終唔難,但啲公司上市後就走晒樣,到底係上咗市後目標達成無心機搞,定係一早估到個市已到頂係時候賺多筆撤退,真係要老闆自己先知。
[小琴密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322&issue=2017080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