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馬雲購入瑞東 涉足香港證券經紀業務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8129.html

馬雲購入瑞東 涉足香港證券經紀業務

一財網 羅琦 2015-05-14 22:57:00

港交所股權披露顯示,阿里巴巴主席馬雲在5月7日買入了瑞東集團約13.43億股,成為了瑞東集團的新東家,這也是馬雲在香港收購的第三家上市公司,涵蓋業務包括影視、健康及證券經紀

購入香港券商瑞東集團(00376.HK)的神秘買家終於露面, 根據港交所(00388.HK)股權披露,阿里巴巴主席馬雲在5月7日買入了瑞東集團約13.43億股,成為了瑞東集團的新東家。這也是馬雲在香港收購的第三家上市公司,涵蓋業務包括影視、健康及證券經紀。

資料顯示,馬雲於5月7日在場外按照每股2港元的價格,買入瑞東集團約13.43億股,是瑞東集團已發行股本的3倍。

瑞東集團在5月8日曾出公告稱,與其他投資者訂立有條件股份認購協議,這些投資者將認購公司經擴大已發行股本的81%,認購價為每股2港元,較公司停牌前的9港元大幅折讓78%,當時的收購者是Yunfeng Financial Holdings Limited及其他四間公司,並未透露買家是馬雲的身份。

3月24日,瑞東集團曾公告正在與潛在投資者中民投交涉,一旦交易落實可能導致控制權發生變化,但雙方的獨家洽商期在3月底已經屆滿,當時並沒有達成任何協議。而瑞東集團在4月21日起停牌,最終買家變為馬雲。

目前,馬雲旗下有三間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分別是阿里影業(01060.HK)、阿里健康(00241.HK)和瑞東集團。

瑞東集團是香港一家老牌證券公司,在1985年由匯豐銀行、恒生銀行和遠東銀行(東亞銀行前身)設立,當時名為“萬勝國際證券有限公司”,公司在1987年7月17日已經登陸港交所主板,主要業務為證券銷售及交易、投資銀行、企業融資、零售經紀服務及資產管理等。

除了瑞東集團被收購外,多家香港券商背後的金主都不再是香港本地人。2014年3月,騰訊(00700.HK)連同紅杉資本及經緯創投,共同向前員工李華在香港開設的證券公司富途證券提供首輪融資1000萬美元,而騰訊也借此機會登陸香港證券經紀市場。

在騰訊自選股的APP中,可用來買賣港股的兩家券商之一就有富途證券,根據證監會網站披露,富途證券國際(香港)經營證券及期貨交易。而根據港交所中央結算系統顯示,富途證券國際持有的大部分股份都是香港二三線的小股份,卻持有騰訊212.1888萬股,是其倉位中市值最大的一批股份。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52

哈藥總廠卷入“銀杏葉事件” 購入2噸不合格原料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2218.html

哈藥總廠卷入“銀杏葉事件” 購入2噸不合格原料

一財網 馬曉華 2015-07-08 07:54:00

哈藥總廠使用不合格銀杏葉提取物生產了“哈藥牌銀杏葉軟膠囊”,企業自檢2批次產品,經檢驗均為質量存在問題產品。該企業共購進不合格原料2350公斤,封存1688.85公斤,其余661.15公斤已使用。

7月7日晚,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了《關於使用銀杏葉提取物生產保健食品企業排查情況的通告(2015年第28號)》,購進使用不合格原料的12家保健食品企業名單中,哈藥集團制藥總廠(簡稱“哈藥總廠”)名列其中。

哈藥總廠使用不合格銀杏葉提取物生產了“哈藥牌銀杏葉軟膠囊”,企業自檢2批次產品,經檢驗均為質量存在問題產品。該企業共購進不合格原料2350公斤,封存1688.85公斤,其余661.15公斤已使用。企業已對質量存在問題產品采取控制措施,截至目前,已封存下架質量存在問題產品5203.01公斤,並啟動召回。

日前,國家食藥監總局通過飛行檢查發現,部分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謀取非法利益,擅自將銀杏葉提取物生產工藝由稀乙醇提取改為3%鹽酸提取,導致銀杏葉藥品有效成分分解,降低藥品療效,而按照現行藥品標準檢驗方法卻無法發現。

在連續整頓的過程中,銀杏葉提取改變工藝一事持續在發酵,它所涉及的不僅僅的是藥企,還有大批的銀杏葉相關的保健食品。此次國家藥監總局在全國共排查203家使用銀杏葉提取物生產保健食品的企業,其中在產企業129家,停產74家。初步查明,在產企業中,有12家企業購進使用不合格銀杏葉提取物原料。檢查發現涉嫌不合格原料5.94噸,已使用2.28噸,銷毀1.37噸,就地封存2.29噸。查出涉嫌不合格保健食品30.864噸,目前已召回產品10.4噸,銷毀0.024噸,下架、封存20.44噸。

7月3日,國家食藥總局公布,在全國共有168家使用銀杏葉提取物生產保健食品企業自查中,157家企業使用銀杏葉提取物生產了保健食品,11家企業持有使用銀杏葉提取物的保健食品批準文號但未生產。不合格銀杏葉提取物原料涉及8家保健食品企業:大連雙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慶緣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珠海聯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哈藥集團制藥總廠、杭州太和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浙江省磐安縣外貿藥業有限公司、山東聖海保健品有限公司、會心堂(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沈陽分公司。

購進使用不合格原料的12家保健食品企業中,有4家企業未按照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的要求向監管部門報告自查情況,排查時提交了原料自查報告,分別為南京中科藥業有限公司、廣州市龍力貿易發展有限公司、濟南孟氏生物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濟南偉星生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保健食品行業本來就層次不齊,而且原來都是來自全球,生產企業只是整合生產而已,特別是對於植物提取物,檢驗手段較少,不可能發現原料中不合格的成分。”一位保健食品專家表示。

在庶正康訊的“藍帽子”庫里,關於銀杏相關的保健食品有157個批號,哈藥名下有三個,分別是哈藥六牌銀杏葉片、哈藥牌銀杏葉軟膠囊、三精牌銀杏葉片。

上述12家企業購進不合格銀杏葉提取物原料涉及9家原料供應商。分別為寧波立華制藥有限公司、重慶科瑞南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安康中科麥迪森天然藥業有限公司、天津泰陽制藥有限公司、徐州恒凱銀杏制品有限公司、陜西嘉禾植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已更名為陜西嘉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惠松制藥有限公司、寧波中藥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宣城百草藥業有限公司。

國家食藥總局要求,上述9家原料供應商須向當地省(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報告2014年以來所生產的銀杏葉提取物生產數量及銷售去向,說明其提取物不合格的原因。所在省(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需及時立案調查,調查結果於7月25日前報告國家食藥總局。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77

中國網絡教育(8055)購入偉志控股(1305)股權

2016年1月15日,中國網絡教育(8055,前乾坤燭國際)宣佈在2015年12月17日至2016年1月14日期間,已購入偉志控股(1305)742.7萬股,佔股本3.7135%,合計作價2,940萬元,相每股等於3.96元。

該公司在2014年11月18日上市,當時股權未入中央結算系統,至上市後禁售期約半年後,在2015年5月22日,已急不及待把持股存入廣發證券,但當時未減持,直至在接近一年控股權可完全轉讓期前2015年11月6日,開始於市場大手減持股份,短短兩個月,大股東已在市場上減持約16%股份,把股權降至約59%,不可謂是一個奇觀

大股東部分股權在2015年12月14日存入金利豐證券,同時中國網絡教育開始大手增持,亦看見中國銀河證券持股不斷增加。據筆者經驗,中國網絡教育和金利豐淵源很多,這是否一場巧合,還是有預謀的嗎?  

但肯定的是,大股東肯定想把股權轉手,不過在市場直接減持,由其他關係股東用其他方式增持,卻是比較罕有的例子。為何大股東不想一次過把股權賣盤,要在市場上減持給對家? 且看下回分解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285

一季度“購入”樂視網的朋友,今天賣了嗎?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6-03/1010381.html

樂視網在經過了一天的“過山車”行情後,到底誰笑到了最後呢?而又有誰只能掩面而泣?

Qq__20160603190229.thumb_head

每經記者 黃小聰

如果市場大幅下跌,股民最開心的是什麽?

一是自己買的股票不跌反漲;二是空倉順利躲過;三嘛就是自己持有的個股剛好因重大事項停牌。相比於前兩者,第三種情況還得寄希望於停牌期間能有特大利好消息,這樣才有可能在複牌時避免“延時”補跌。

那麽,今天複牌的樂視網有沒讓你開心到呢?火山財富(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記者註意到,一大早集合競價時,40多萬手的賣單似乎要把樂視網股價死死封在跌停板上,但9:25競價結束,40多萬手直接砸停的單子竟然悉數被市場“笑納”了。

雖然在40多萬手之後,還有10多萬手的跌停封單,但9點30分開始後,僅僅不到一分鐘,淡定持有樂視網的投資者就笑了,不僅跌停打開,而且隨後一路拉到翻紅,整個上午的成交量高達93.6億元,要知道,上證50一個上午的成交量也才97.2億元。

不過隨著尾盤回落,截至下午收盤,樂視網報56.32元,跌4.17%,盤中最高曾達到60.98元。在經過了一天的“過山車”行情後,到底誰笑到了最後呢?而又有誰只能掩面而泣?

重倉基金“笑慘”了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在基金一季報中,多達74只基金重倉持有樂視網。其中持有最多的為中郵旗下的兩只基金。中郵信息產業靈活配置混合和中郵戰略新興產業混合分別持有1039.95萬股和934.97萬股,持股市值占基金凈值比為6.1%和3.93%。

如果從持股市值的占比來看,超過7%的基金則是申萬菱信中證申萬傳媒行業投資指數分級基金、大成深證成長40ETF和銀河美麗混合,占比分別達到7.98%、7.38%和7.31%。而占比超過6%的基金還包括招商深證TMT50ETF、鵬華傳媒分級基金等。

絕大多數基金在樂視網停牌期間,都對估值方式進行了相應調整。比如中郵曾在2015年12月16日公告,自2015年12月15日起,對中郵創業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旗下證券投資基金持有的“樂視網”采用“指數收益法”予以估值。自其複牌之日起且其交易體現了活躍市場交易特征後,按市場價格進行估值。

值得關註的是,從2015年12月7日到2016年6月2日,所屬的AMAC信息行業指數(H11044)的跌幅為24.29%

,也就是說,如果基金采用指數收益法進行估值調整,那麽6月2日的基金凈值就已經計提了這部分跌幅。理論上說,樂視網複牌後有強烈的補跌需求。

但今天樂視網開盤後的強勢表現,顯然讓這些基金笑逐顏開,即使是這些基金在一開盤就以跌停價賣出,按照市場價格進行估值的話,在不考慮其它個股影響的情況下,對重倉持有樂視網占比超過5%的基金來說,凈值估計會有明顯上跳。

另外,在持股市值占比中,可以看出有多只分級基金也紛紛在列,這幾只的基金受到的影響顯然也是不言而喻。今天早上,在樂視網一開盤直線往上沖的時候,傳媒B就一路拉升超過8個點,傳媒B級也是一度拉升超過6個點。

集思錄數據顯示,工銀瑞信中證傳媒母基的最新整體溢價僅0.11%,一季度末樂視網的持股占比也達到5.2%,考慮到母基金的估值調整,傳媒B級目前價格明顯被低估,而從尾盤也可以看出,傳媒B級的表現明顯強於傳媒B。

“套利資金”蝕把米?

此外,在對樂視網重倉持有的基金中,記者還註意到,易方達創業板ETF、易方達深證100ETF兩只基金對樂視網的持股數,分別由去年年末的400.92萬股和210.52萬股降至今年一季度末340.1萬股和186.02萬股,分別減少了60.82萬股和24.5萬股。要知道,樂視網可是從2015年12月7日起開始停牌。

也就是說,有投資者在停牌期間,借道這兩只ETF基金“購入”了樂視網。記者進一步從易方達創業板ETF申購贖回清單中發現,在樂視網停牌之後,現金替代標誌由“允許”變成“必須”,但從2016年1月12日到1月底,現金替代標誌由“必須”又變成了“允許”。

另外,在易方達深證100ETF上面,也是從2016年1月12日開始,樂視網的現金替代標誌同樣由“必須”又變成了“允許”。

這也就意味著,套利資金可以用現金申購易方達創業板ETF、易方達深證100ETF這兩只基金,然後在一級市場上贖回ETF份額,換成一攬子成份股,再將其他成份股在二級市場上拋售,實現ETF事件性套利。

業內人士表示,“為了一只股票做套利的話,要對這只股票的趨勢有比較明確的預期,這種套利一般需要非常專業的投資者,也不一定是機構,有些很專業的個人也都在做。”

從這兩只ETF持有樂視網的股數減少情況來看,這部分套利資金一共借道買入了85.32萬股,這些持股顯然在上午一開盤時就吃了“一記悶棍”,如果這部分持股還繼續堅定持有的話,那麽至少從今天樂視網的收盤表現來看,如意算盤顯然沒有成功。

火山財富紮根於全國最大原創投資理財資訊發源地——《每日經濟新聞》,由多位征戰股市一線的資深財經記者全心全力打造。

用手機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快速關註“火山財富”。

  • 每日經濟新聞
  • 吳永久
  • 每經記者 黃小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976

1986年9月5日: 周生生(0016)購入生生證券

1986年9月5日,以44.4萬元向主席周君令購入生生證券,這項關連交易也需股東通過。以帳面值注入公司相信也公允合理。於2000年,這個交易地位換成大量港交所(388),至現時部分尚未拋出,這批股票已價值逾億元,大股東眼光真是對股東特別好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331

1978年10月21日: 匯豐成功購入海洋密蘭銀行,進軍北美市場

在購入海洋密蘭銀行51%股權後,不久增購至100%,改名海豐銀行,成為匯豐在北美的橋頭堡。後來回英國併購米特蘭銀行,暫停北美發展。在世紀之末,接連併購利寶銀行及Household,亦因為Household,匯豐次按危機在北美損失不少,最終退出大部分於北美業務。甚至開始因成本效益不佳及資本要求鼓提高,退出多國業務,國際銀行的經營真困難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924

1989年1月11日:茂昌眼鏡(0152)購入同業網絡

1989年1月11日,公司宣佈以500萬元向一堆公司購入5間零售店的同業,如果高於合約之淨值,代價約10萬。目標用於擴張零售網絡。雖然該網絡每年虧損150萬,但因為管理層有信心,在可見未來可恢復盈利。

但是,公司仍是經營不振,其後出售上市地位予深圳政府,易名深圳國際,前主購回茂昌眼鏡業務。2014年,中國華仁醫療(648,前祥華國際、軟庫國際、中國仁濟醫療)購入茂昌52%股權,作價254萬,所以這麼多年這業務貢獻仍是很低,把一家有上市地位的公司,變成財技玩具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686

中國兒童護理(1259,前青蛙王子)購入萬家集團(8143)票據

2017年2月6日,上星期提及的中國兒童護理(1259,前青蛙王子)向Ever Smart Capital Limited購入萬家集團(401)之可換股票據,作價5,850萬

萬家集團(401)前為華夏醫療(8143,前泓迪應用環保科技、泓迪有限公司)的附屬公司,主要基地和中國兒童護理一樣,也在福建。2016年11月9日,公司進行實物分派,持有萬家集團股份降至2.43%,這批可換股票據兌換後,最少可使買家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Ever Smart Capital Limited持有人為盧啟邦其資料如此連結,他的債券似乎也是抵押予配售代理聯合證券。至於聯合證券和華夏醫療之關係,可參考此連結

可以看到,這交易是很明顯的轉錢行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539

前中國首富獄中購入紐約豪宅 價值4150萬美元

前中國首富黃光裕雖蟄伏牢籠,但依然“活躍”在商界。

據《紐約郵報》14日報道,本周初,黃光裕及妻子杜鵑買下了位於紐約東76大街7號(7 East 76th Street)的一座聯排別墅,該物業面積為1.4萬平方英尺,價值4150萬美元,黃光裕購入該物業的均價近每平方英尺3000美元。

據悉,該物業名為Clarence Whitman Masion,前主人為日本富豪Bungo Shimada,最初的掛牌價為5000萬美元。今年1月,Shimada又以4500萬美元的價格再次掛牌。

黃光裕為國美電器創始人,2004、2005、2008年三度問鼎胡潤百富榜之大陸首富,在2006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亦排名第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518

騰訊低調購入特斯拉5%股權成第五大股東 白宮沒回應

據路透社的最新報道,中國互聯網公司騰訊以17.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3億元)購買了美國電動車公司特斯拉(TSLA)5%的被動股權,躍升為公司第五大股東。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顯示,這筆交易發生在3月17日,騰訊通過全資子公司黃河投資有限公司(Huang River investment LTD.下稱“黃河投資”)購入逾816.7萬股特斯拉股權,持股比例達5%。該公司的最大股東為CEO馬斯克(Elon Mask),持股比例為21%。

外媒報道稱,騰訊的這筆投資為特斯拉提供了一個財大氣粗的有力盟友,後者正在準備大規模地將特斯拉Model 3推向市場。由於這筆資金的註入,特斯拉3月28日的股價上漲2.7%至277.45美元,市值逼近僅次於通用汽車的美國第二大汽車品牌福特。

美國的分析師認為,騰訊公司還可以幫助特斯拉實現其汽車產品在中國這個世界最大汽車市場的銷售乃至制造。對於特斯拉來說,這是很重要的一步棋。

特斯拉CEO馬斯克周二在社交媒體推特上表示:“很高興特斯拉能擁有騰訊這個投資者和顧問。”馬斯克並沒有明說“顧問”的意義,但在另一條單獨的推特里,他指出在Model 3的訂單里,“極少”來自於中國,這款汽車尚未正式在中國推出。

根據特斯拉的計劃,這款中等型號的Model 3電動汽車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於美國市場銷售。

這筆交易也讓騰訊的觸角伸到了包括無人駕駛汽車在內的更多新興技術領域。此前,騰訊就已投資了僅次於Uber的全球第二大交通出行服務公司滴滴出行。事實上,這些交通領域的新技術和隨之產生的全新商業模式及盈利潛力,已經吸引了來自中國三大科技巨頭——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的數億美元投資。

騰訊在深夜回應稱,對於未來合作,騰訊和被投資公司除了單純的股權關系外,也會演化出一些商業層面的合作。騰訊與特斯拉眼下並無具體的合作計劃,未來將視雙方發展情況做適當考慮。

摩根斯坦利的汽車分析師喬納斯(Adam Jonas)周二表示,如果看到騰訊和特斯拉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進行了技術研發和應用上的合作,他也不會感到驚訝。

根據公開報道,特斯拉宣稱,2016年在中國的營收突破10億美元,較2015年增長兩倍多。按照去年營收計算,中國成為特斯拉第二大市場,僅次於美國。

美國白宮並沒有立刻回應這筆來自中國的最新投資,但美國總統特朗普對美國汽車制造商的本地化生產期望高要求嚴,對中國的貿易政策也較為謹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5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