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網上超市轉型 特賣場賺到笑

1 : GS(14)@2011-02-06 19:30:16

2009-3-11 EW

工聯會早前於土瓜灣舉辦了一連三日特惠購物日,吸引逾萬人執平貨。原來,成立僅一年的網上超市Dmart有份在背後幫手穿針引線,Dmart老闆陳錦豐在活動完結後,還幫手徹夜清場,又無條件出錢替各供應商運走餘貨。

Dmart如此抵得諗,皆因要與供應商維持良好關係,確保日後大搞屋苑團購谷生意時,繼續得到供貨支持。在屋邨師奶以至中產選購柴米油鹽等必需品都定必格價之下,打正「慳得多」旗號的Dmart可謂食到正,現時每月賺約六位數字。

金融海嘯第二波殺埋身,小市民不是擔心被裁員減薪,就是要撲水供滙控,人人消費都慳得一蚊得一蚊的時勢,造就三十出頭的陳錦豐成為淡市贏家。

訪問前一晚執貨執到凌晨四時的陳錦豐撐着眼皮道,Dmart的確是食正通脹兼跌市,「就如與工聯會合作的特惠購物日,每包米的售價有可能只是比一些小型超市平一元幾角,但配合送價值幾元一包的粉絲後,消費者即刻覺得好扺買。」最終單是食米三日已被掃走約四千包,以約六十元的平均價計,生意額已達二十多萬元。

然而,在如今的經濟環境下,一般師奶主婦根本無忠誠度可言,最重要的是價錢要夠平。家住油塘的黃太買了四包八公斤米,聽見記者提及Dmart可送貨上門,才着同行讀中學的兒子以後要幫手上網格價,「是否送上門都是其次,最緊要夠平,邊間平就去邊間買!」因而陳錦豐縱然三日會期都在場,亦未有為Dmart的網站大肆宣傳。

做過買手識?供應商

這個由工聯會主辦的特惠購物日,由於食米供應商金源米業只負責供貨,故陳錦豐除了事前在背後幫手招攬供應商外,還要充當銷售員。而且,自掏腰包以每日八百元日薪多請兩個兼職,齊齊托米。活動完結後,要徹夜清場交還予工聯會,有參與的供應商嫌半夜叫車運走餘貨會額外增加成本,陳又無條件地代為點收,讓供應商事後於辦公時間安排旗下工人於其貨倉運走餘貨,並且分毫不收。「其實這些都是小數目,今次我幫了忙,他日人家可能又幫番我。」陳錦豐謂,做人不怕蝕底,生意才會有來有往。

陳錦豐如此抵諗,全因要與供應商拉關係。其實,陳錦豐在創立 Dmart前,便曾在高檔超市city'super當買手三年,超市的日常運作、貨物底價、成本控制等,都可說是瞭如指掌。惟其如此,要供應商肯供貨,以往的人脈卻幫不了多大忙,他憶述去年開設Dmart前,便用上一年時間打電話找供應商,「每款產品上都有電話,我便是逐款逐個電話的打去問人家要貨,經過電話左駁右駁,逐個逐個討價還價,一個一個的儲回來。」

無上架費平過超市

Dmart去年三月開業時,只有百多款產品供選購,如今卻有約二千款,陳錦豐還透露,如今不少供應商自動送上門,「關鍵除了是Dmart開始多人識外,無上架費、數期亦是主要因素。」他如數家珍地謂,每款產品要在大型超市擺賣,都要向每間超市分店付五百元的上架費,而貨期一般為六十日;而Dmart既無上架費,每次入貨又是一次過買斷,若供應商不想得罪超市集團,供貨的產品不在Dmart網站上「現身」,甚至連一千元的行政費都可以省回。

此舉博得供應商歡心的同時,Dmart又可以把產品的定價調低,拉遠與超市集團價格的距離。不過陳錦豐指,仍有部分日用品供應商企硬來貨價,例如某個品牌的盒裝飲品每出售一組六盒裝,利錢只得三毫子,反而每出售一Dell手提電腦,Dmart便可以賺到一百元,「但是做超市就是要以銷售量去計,飲品的去貨量一定大過手提電話,就正如二千款貨中,佔銷售額最多的一定是米、油、廁紙等這類必需品。」

谷團購

月賺十萬

要保持競爭力,必需品的利錢一定有限,故Dmart亦有售由陳錦豐自己代理的紅酒,利錢較高之餘,Dmart還會不定期開設試酒會,來吸客及鎖定消費群。目前Dmart共有一萬三千個會員,每日平均有四十至五十人落單,每次消費四百至五百元,即每日生意額約二萬多元,但陳錦豐透露,原來這批會員只屬個人客,佔整盤生意額僅三成。「其實團購才是真正的收入來源,因為每次搞團購的金額起碼都幾十萬,甚至以百萬元計。」按此計算,Dmart一個月的生意額豈不是逾二百萬元,一直不肯透露盈利的陳錦豐笑笑口謂,每月賺約六位數字。

團購量大,就算薄利多銷,盈利都相當可觀,因而Dmart今年會集中火力與住宅管理公司傾團購。原來Dmart先後已與九倉夏利文旗下的深井碧堤半島及百利保位於元朗的御豪山莊合作搞團購,現時又正與九龍建業商討,不過最令陳錦豐雀躍的是有機會與物業管理公司合作,「現時與仲量行及第一太平旗下的佳定傾緊,若然佳定肯合作就真是發達,他們在港管理約九百個屋苑,共十萬幾個單位!」

肥佬黎慘輸十億

網上超市其實不是新鮮事物,早在九九年黎智英亦搞過ad mart,不過最終還是不敵百佳及惠康兩大超市集團,執笠收場。九九年科網熱,人人對互聯網充滿憧憬,「肥佬黎」便高調大搞網上購物網站ad mart,兼且配合舖面搶攻超市市場。

他原本的宏圖大計,是建立全港最大的網上和電話零售網絡,帶動香港零售業的革命。ad mart全盛時期擁有八十五間門市,貨倉亦有十六間,主要賣家庭及辦公室用品,可惜因策略多番失誤和強敵當前,公司長期入不敷支,最終在二千年十二月勁虧十億元執笠離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891

科網巨企入股新超市 傳統賣場經營難

1 : GS(14)@2018-03-19 05:03:46

【明報專訊】騰訊(0700)去年底購入永輝超市股權,向其新式超市增資,1月更入股外商超市家樂福在華業務。多間外商超市近年需找內地網企巨頭為合作伙伴,有分析認為隨着結合信息技術、配送網絡的新型超市堀起,傳統大賣場的生存空間愈來愈窄。騰訊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不少零售商希望騰訊提供智慧零售方案,而騰訊只會擔當「助力」的工作。

家樂福2月底發表的全年業績報告顯示,包括中國和台灣的亞洲市場經常業務,特別是中國業務受惠於關閉店舖等成本縮減計劃,致盈利升至400萬歐元,去年為虧損5800萬歐元,不過中國淨銷售額比去年跌8.9%。家樂福更預期市場依然高度競爭,特別是中國消費習慣正急促轉變。

券商:門市加民居配送 增成本效率

國都證券報告指出,以門市加上附近民居配送的新型超市,明顯有助提升成本效率。阿里等網商通過大規模併購,直接通過資本克服問題,而且擁有信息技術令供應鏈更成熟。另外,有效率的配送服務幫助客戶節省時間和精力,隨着人口老化和家庭人口減少,亦減低客戶前往超市意欲。新業態更能夠提升成本效益。

據該行調查,上海某家A股龍頭上市公司所屬多家大賣場,生鮮經營差強人意,佔經營面積三分之二的包裝食品、小家電、服裝家紡等門庭冷落,電商配送興起會造成更大衝擊。傳統大賣場在內地一二線城市經營更困難,在今明兩年將受到遠大於去年的衝擊。傳統超市如永輝開始自建物流隊伍,不過規模不及阿里、京東,成本高企。

家樂福在業績報告表示,與騰訊戰略合作,可借助騰訊的數碼化經驗和創新技術發展智慧零售,及增進線上和線下零售活動。馬化騰在本月初記者會談及零售收購時指,現時線上電商和線下零售開始融合,並以科技改變大賣場式的後台貨物供應。他表示,不少企業聯絡騰訊,希望提供智慧零售解決方案,騰訊亦在1個月前成立「智慧零售戰略合作部」,提供數字解決方案。

馬化騰入股家樂福:不做商業 只提供助力

騰訊和阿里兩大互聯網企業近年頻頻出擊染指零售業。馬化騰表示,騰訊的定位是「不做零售,甚至都不做商業」,而是提供「助力、賦能」,幫助零售商解決連接能力、小程序、微信公眾號、雲技術、人工智能,所有數據都由零售商自行擁有,與騰訊沒有利益衝突,「我們只是提供『水電』而已,就是這樣」。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406&issue=20180312
2 : yuengor123(61194)@2018-08-17 11:59:49

好快超市都會俾癲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0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