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華財金社魏宏旭:去庫存理想 內地樓價可年升一成

1 : GS(14)@2016-07-14 07:28:07

【明報專訊】內地將於明天公布上半年GDP數據,而內地樓市今年以來價量齊升,屬期內經濟增長亮點。新華財金社高級副總裁魏宏旭接受訪問時預測,內地經濟增長可望於明年築底回升,加上發展商去庫存情况理想,料房地產供需持續改善,「即使中國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過去,不可能再實現過去每年20%至30%的快速增長,但樓價每年升10%還能夠實現。」

魏宏旭任職的新華財金社,其大股東是新華社香港,在港聘用數十名員工,業務主要是向投資機構提供內地經濟數據的服務,並且可就有關數據作出專業分析。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內地上半年百城新房住宅均價累計按年上漲7.6%,其中第一季按年上漲2.9%,第二季按年上漲4.5%,上半年一、二、三線城市分別累計上漲12.8%、5.3%及4.3%。反映第二季分化趨勢明顯改善,一線城市漲幅收窄,二線城市漲幅顯著擴大。上述數據反映,內地樓價上半年走勢理想,至於下半年以至中長期表現,魏宏旭亦甚具信心。他分析,內地首5個月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達4.8億平方米,按年大幅增長33.2%;惟期內土地購置面積累計僅7196萬平方米,同比減少5.9%,可見發展商積極賣樓卻審慎增持土儲,去庫存的進度理想(見圖)。

有基本面支持 一二線城市價量齊升

魏宏旭認為,整體樓市形勢優於預期,「今年初市場普遍估計,一、二、三線城市樓價會出現比較大的分化,但從上半年的情况看,不止一線城市樓價大幅增長,二線城市樓價都在上升,而且兩者都屬價量齊升,現在問題較大的只是三、四線城市。」

魏宏旭指出,內地一、二線城市樓價跑出,有其基本面的支持,「這些城市的經濟活躍度比較高一些,把原本屬於周圍城市的人才都吸引過去」。雖然一線城市的住宅租金回報率只有1厘多,但他相信,這不代表樓價存在泡沫,「投資某一城市的物業,不止是看租金收入,更重要是土地增值,後者主要由經濟增長推動。假如你相信中國經濟在未來幾年都可維持6%至7%增長,居民收入便會水漲船高,承租能力也會增加,屆時住宅租金亦會上漲,這就是為什麼一線城市樓價這麼貴仍有人買、調控措施稍微放開樓價又再飈升的原因。」至於三、四線城市面對庫存的問題,魏宏旭相信假以時日亦可解決。

三四線城市庫存 假以時日可解決

雖然內地樓市上半年已回暖,惟個別人士認為,這只是中央大規模寬鬆銀根的結果。自從2014年下半年以來,內地外儲從高位回落逾兩成至3.2萬億美元,而人民幣匯價於去年8月11日匯改以來亦貶值逾8%,均反映資金流走,若趨勢持績,內地樓價的升勢恐無以為繼。

魏宏旭認為,人民幣貶值問題屬其外資客戶最關注的問題之一,惟內地經濟正在「轉軌」中,由過往勞工密集及資本投資主導,轉為以科技及消費拉動增長,過程中也許有人會擔心。

內地經濟料成功轉型

但魏宏旭以中國於2001年加入世貿後成功轉型為例,指應該對中國人的適應能力有信心,「內地經濟過去以低端製造及粗放投資為主,目前轉型為內需帶動,並且重視科技創新,到底能不能實現呢?有些人是有擔心的。這相當於2001年中國入世時大家同樣有擔心,擔心被外國產品傾銷,後來知道內地出口貿易發展得非常好,有關擔心便消除了。目前我們也看到內地經濟存在很多問題,有些經濟指標不太穩定,但是就業情况仍然非常理想,有些企業像華為、騰訊控股(0700)及阿里巴巴也發展得很好,也許再過3至5年,大家回頭一看也會發覺內地經濟是次轉型非常成功。」

明報記者 葉創成

攝影 鍾林枝

[名人樓市論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366&issue=201607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606

財金冒險號:新股中的加州健身

1 : GS(14)@2016-07-14 08:07:27

連鎖健身中心結業,據報有10萬個會員預繳了近10億元,就此淪為「苦主」。股市都有呢類公司,IPO集資時,滿紙鴻圖大計,但抽完水就係神仙,承諾未必兌現,隨即發盈警亦屢見不鮮,好比靚女教練氹宅男簽15萬元健身堂,話會親自幫佢拉筋,點知到時啲女教練唔知去晒邊。更離譜嘅,係上市抽水無耐就落閘,長期停牌,小股東資金凍過水。近年最經典要數諾奇(1353),上市僅半年,主席就夾帶私逃。同樣來自福建嘅米格(1247),上市兩年就延後出業績而停牌至今。每年近百隻新股,樹大有枯枝,唔係隻隻都呃人,但萬一踩中地雷就元氣大傷,何況新股平均回報不特別吸引。今年截至7月12日掛牌的28隻主板IPO,平均首日升12.7%,累積升30.5%,好似好勁,但通常好嘢分得少,衰嘢就畀晒你,例如累計表現最差嗰三隻,跌33%至43%,中籤率都係百分百。剔除極端表現的新股,睇中位數較合理,首日回報只得4.4%,累計跌0.4%。港交所(388)李小加話齋,「市場上有老千股,你就不要碰嘛」(講得好啱,但以監管者身份講就好不負責任)。上市多年的老千股臭名遠播,唔碰就唔碰,但新股無往績參考,唔係咁易發現老千,到發現已太遲。一句講晒,新股至少要觀察三年。



笑笑生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14/196938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636

財金冒險號:政府放水近乎無效

1 : GS(14)@2016-08-07 01:09:15

英國公投脫歐已個幾月,本來係大大隻黑天鵝,點知全球股市係咁升,當脫歐無到。小生注意到MSCI世界指數由公投後低位反彈9%,恒指仲勁,最多反彈13%。靠乜嘢?無非炒央行印銀紙。我從新聞媒體報道,得知歐洲央行、英倫銀行都未放水;聯儲局就話「短期風險減少」,耶倫的意思應是,年底前會加息一次;中共政治局會議話要「抑制資產泡沫」;暫時有做嘢嘅,只得澳洲央行同日本央行及內閣,但好諷刺,澳洲減息後澳元升,日本推28萬億日圓刺激方案後日圓又升。投資者實在需要考慮,政府泵水仲有冇用?我認為,央行放水,只在市場恐慌時有用,例如銀行擠提,或2008年雷曼爆煲,金融系統幾乎停頓,央行就必須挺身而出,做lender of last resort。但當市場風平浪靜,仍隨便放水,只會毒癮越來越深,日漸麻木。日本就係活生生例子,1990年泡沫爆破後,平均一年一次財政刺激,頭十年都算有用,其後效用漸減,好明顯解決唔到經濟結構問題。我不能信納,黔驢技窮的央行再減息、再加大QE,就可以谷起經濟、解決債務危機。就算資產價格短暫被谷起,終歸要還。我的最終結論是,環球政府放水將近無效,正如特區管治將近無效。笑笑生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04/197217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429

財金官員首開腔護航 陳家強:上市審批不涉權力變更

1 : GS(14)@2016-08-15 05:24:48

【明報專訊】上市監管架構諮詢在市場掀起重大爭議,繼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公開「護航」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日前亦終於開腔,新架構只是一個「程序改變」,不涉證監會的權力變更。同時陳家強亦肯定上市委員會的貢獻,冀市場各界平心靜氣、理性溝通。

明報記者 徐寶文、陳潔瑜

港交所(0388)及證監會就改善上市監管架構所作出的聯合諮詢,引起了市場強烈迴響,繼多名「猛人」發聲後,本港財金體系官員亦首度開腔。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日前會見傳媒時表示,以往港交所因為其商業及審批職能存在利益衝突,故有「長城機制(chinese wall)(信息分開)」,但他個人認為,港交所在推動市場發展時,有需要參與政策制訂的討論,故在新架構下,問題將得到解決,港交所將不再涉及利益衝突的矛盾,同時亦能在上市政策委員會(LPC)中參與政策制訂。

「港交所藉此解決利益衝突」

他強調,今次改革「不是一個大改變(not a big change)」,只是一個「程序改變(process change)」,證監會的權力並無變化,而LPC及上市監管委員會(LRC)將令分工變得更清晰,並引用歐達禮所用的「一站式(one stop shop)」,使上市決策過程變得「更有效率及更當責(more efficient and more accountable)」。

陳家強同時亦派「安心糖」,指個人絕對同意上市審批權應放在交易所及上市委員會中,亦肯定上市委員會的工作,反對證監會收回所有權力,並認為在新架構下上市委員會仍將繼續處理大部分審批工作。

拒回應歐達禮「無Plan B」說法

對於反對聲音不絕是否因為市場不相信證監會,陳家強僅笑言「或者係啦」,但就拒絕回應歐達禮所說的「無Plan B」或有沒有協商的餘地,亦不知道最終會否強行通過,僅稱根據過往的諮詢經驗,相信當局會按照意見作出合理的總結。

不過,陳家強亦坦承,有留意到現時市場情緒高漲,亦出現了一些誤解,冀各界能平心靜氣地理性溝通,並指每個人的意見都必須尊重。

重提應否討論「同股不同權」

另外,陳家強又提到,如何提高本港的金融競爭力,才是港府最優先處理的問題,包括在內地逐步開放下如何維持本港市場對內地企業的吸引力、吸引更多海外企業來港上市,以及吸引更多新經濟企業從私募市場轉投香港市場的懷抱,希望盡快與市場作出更深入及全面的討論,包括是否可考慮設立只供「專業投資者+機構投資者」認購的IPO、是否適宜重啟「同股不同權」的討論或在什麼環境下重啟等,惟指暫時均沒有具體時間表。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302&issue=201608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820

財金冒險號:有種關愛叫人顫抖

1 : GS(14)@2016-08-18 06:01:13

是的,那是一個注定要用黑色筆填寫的日子——8月17日。深港通終於宣佈了,但市場好唔畀面,所謂嘅受惠股全部插水,恒指都先升後跌。如果說9年前那個驚心動魄、恒指一度跌1,200點,然後因為從來無通行過的「港股直通車」而反彈千點的8.17大奇蹟日,係港股進入牛三的開始,那麼今天,當久聞樓梯響、毫無驚喜的「深港通」終於公佈,投資者應該意識到走得快好世界,港股已進入大調整了。李小加喺記者會講咗幾次「好事多磨」,深港通對大陸無疑係好事,但對香港呢?消息公佈當晚,新華社就發文,強調深港通點樣利好香港。小生一路睇篇文,一路諗起曹仁超嘅名言:「香港是好乾淨的水,內地是好污穢的水,『通』完後,你認為香港的水會變得更乾淨還是更污穢?」大陸人從此可以輕易炒賣本港小型股,爛股炒到市值過百億然後暴跌嘅悲劇,肯定越來越多,最終只會令人對細股避之則吉,成交及估值不升反跌。新華社篇鴻文又話:深港通「再次體現了中央政府對香港繁榮發展的重視、關愛與支持」,更加打冷震。香港嘅支柱係金融業,而香港嘅剩餘價值、比上海深圳優勝嘅,係法治、廉潔,近3年警隊、廉署已被閹割,加埋銅鑼灣書店、梁天琦事件,如此「關愛」,令人感激流涕。笑笑生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8/197405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330

財金冒險號:國家隊冇免死金牌

1 : GS(14)@2016-09-17 16:11:29

郵儲行(1658)開始招股,咁啱近月內銀股強勢,究竟係有心人推高內銀為呢隻巨無霸新股做勢,定係投資者真係睇好內銀?講親內銀,都要講壞賬,早排提出的債轉股已令人懷疑係糖衣毒藥,最近輪到銀監會發功,出通知要求各銀行幫助企業解困:「不得隨意停貸、抽貸;可通過收回再貸、展期續貸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幫助企業解困。」咁嘅要求,等於閹割銀行嘅風險管理,壞賬有排未見頂。萬一壞賬失控爆升會點?好多散戶睇好內銀(尤其四大行)嘅理據,係「國有銀行出事,國家唔會見死不救嘅」。政府一定會救,但只係救間銀行,唔係救小股東。睇番2008年,雷曼冇人救,股東固然渣都冇,同期嘅AIG獲美國政府注資打救,唔使執笠,股東都幾乎血本無歸。獲拯救前,AIG股價已較一年前蒸發95%,獲注資後之半年,股價再跌多近九成,捱到今日至大概升番去獲注資時的股價。小生唔係話內銀股都會衰成咁,只係想指出政府打救,小股東一樣可以蝕到嘔。至於話北水吼內銀,其實講唔通。如果想避開人民幣貶值,一來唔應該經港股通,因為係封閉系統,資金始終要換番做人仔;二來唔應該買番大陸股。中證金等國家隊喺第二季已趁低掃入唔少內銀股,保險資金會喺高位接貨咁笨?笑笑生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15/197709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197

財金冒險號:人幣貶值福定禍?

1 : GS(14)@2016-10-13 08:07:23

上周講起要小心啲年輕富二代接棒嘅大陸民企,話口未完,虎都(2399)就爆出核數師畢馬威辭任。呢隻福建男裝股,CEO郭漢鋒係主席個仔,舊年上任時只得25歲,比起29歲供甩層樓更巴閉,簡直係傑青中嘅傑青。人民幣兌美元失守6.7,創六年幾新低,而恒指就兩日內由高位急跌800點,兩者冇關係就假。近兩個月炒北水南下,港股通淨買入確係罕有地多,市場解釋為大陸人要避開人民幣貶值,搬錢到境外,於是人仔貶值就被當作利好港股因素,到昨日仍見此論調。如果港股好似A股咁主要得大陸人炒,塘水滾塘魚,咁都講得通,但主導港股嘅仍然係外資,佢哋買咗中資股嘅話,想唔想人仔貶值?大好友會話,日圓四年前狂貶,日股就勁升;英鎊近排急跌,英股反而創新高;人仔貶,通脹升,企業盈利就會升,一樣利好H股。英國做到嘅,中國未必做得到,因兩地重磅股性質唔同。英國富時指數重磅股有藥廠葛蘭素史克、滙控(005)等國際公司,業務遍全球,海外收入換算成弱勢的英鎊,變相盈利增加。日本重磅股如汽車、電器就更加倚賴出口。中國呢?雖然人仔貶有利出口,但出口商都係小微企,巨型嘅跨國企業一間都無。就算工行(1398)係全球最賺錢銀行,絕大部份收入來自國內,人仔貶值,外資股東會笑定喊呢?笑笑生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13/197989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800

財金冒險號:滯脹殺到買乜好?

1 : GS(14)@2016-10-20 08:04:03

聯儲局前主席格老斯潘擔心嘅滯脹,如今開始見到通脹苗頭。唔單止美國,英國、歐元區、中國通脹全線升溫。自從2008年雷曼冧檔,發達地區央行都係驚通縮,扭盡六壬都要推高通脹。印咗無數銀紙,通脹終於向目標邁進,本應鬆一口氣,奈何市場已被零息及QE搞到亂晒龍,如果通脹急升,隨時篤爆史上最大債券泡沫,爆發金融危機。有乜嘢會搞到通脹飆升?油價或者會。油價已經由今年低位反彈38%,但按年大概持平,仲未好反映通脹指標。萬一油組出奇地齊合協力減產,加埋特朗普當選,油價就好可能再挾高啲。睇番2012年美國通脹(核心PCE)曾升越2%目標,但之後油價見頂,而且失業率仍高達8%,人工無乜得加,通脹至回落。今日美國已接近全民就業,人工加多咗,通脹就會逐步升。耶倫當然都留意到通脹升溫,但佢冇有怕,忽然提出「高壓經濟」政策,即係為求刺激經濟持續復蘇,可容忍通脹暫時高於目標。耶倫明年仲有冇得撈都未知,視乎特朗普會否爆冷勝出炒佢魷,但聯儲局多年來都係製造泡沫,冇邊個好似伏爾克(Paul Volcker)咁果斷加息,邊個做都好,通脹都係易升難跌,有閒錢可買定啲通脹掛鈎債券,香港iBond或美國TIPS都得。笑笑生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0/198061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832

財金冒險號:特朗普非科網剋星

1 : GS(14)@2016-11-17 11:15:25

特朗普當選僅一周,市場已經唔怕呢隻「黑天鵝」,反而炒特朗普概念股,暫時以資源、銀行之類舊經濟股最吃香,科網為首嘅新經濟股就捱沽。通脹預期升、加息呼聲升、計劃放寬銀行業監管,無疑利好銀行股,跟炒美國銀行股無妨,滙控(005)、渣打(2888)卻博唔過,佢哋唔被美國佬告已經偷笑,何況英國銀行隨時又藉脫歐及意大利下月公投等風險向下炒。至於科網股,係咪真係會被特朗普剋死?加州係民主黨票倉,全個矽谷都唔妥特朗普。對於競選時嘅佢,敵人嘅朋友都係敵人,所以毫不客氣地批評矽谷,到處辣火頭。當選後,再無敵我之分。商人特朗普從政,一定明白商場上無永遠的敵人,政治上都係。正如佢競選時抨擊聯儲局主席耶倫,只因大姐係奧巴馬提名,上任後未必炒佢魷魚。特朗普上任後大把嘢做,邊得閒針對科網公司?按照市場趨勢,科網股其實係贏家。債息升,利率快要跟住上,科網巨企都揸住大把現金,加息起碼會多少少利息收入。咁點解科網股要跌?無非獲利回吐。近幾年科網領導大市,既然市場轉炒低殘嘅銀行、資源股,就先從升得最勁嘅科網股抽資。特朗普明年1月上台後,市場對佢嘅政策憧憬好快會冷卻,對時sector rotation完成,科網股可望回復強勢。笑笑生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7/198360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888

財金冒險號:唔好俾米老鼠榨乾

1 : GS(14)@2016-11-24 07:35:12

有一間公司,成立十年,累計蝕超過70億港元,四年前曾經扭虧為盈,但最近一年又蝕11億銀,管理層話為咗救亡,掟109億銀擴張,要供股抽水。你身為大股東,眼見呢行喺海外正萎縮,大陸又剛剛出現競爭對手,你仲唔唔肯供股?呢隻股叫「香港迪士尼」,已唔係第一次抽水,2009及2014年擴建,大股東特區政府都以債轉股支持,將借畀迪士尼嘅債之中約80億轉成股份,利息都冇得收。抽水發展未必唔好,大部份科網公司都經歷好幾輪融資,但上年加州、巴黎迪士尼樂園遊客減少,可見迪士尼品牌已過時。香港迪士尼本身只能吸引大陸客,劣幣驅逐良幣,歐美日遊客唔會嚟,本地客則多數為博仔女一笑,至甘願同「同胞」逼。弊在上海開咗大你幾倍嘅樂園,只有官僚至講得出「上海迪士尼不構成威脅,反而有助香港迪士尼吸引客源」。唔止上海,東京都好大威脅。大陸人口裏反日、骨子崇日,東京迪士尼入場費仲平過香港,去到順便買電飯煲、廁所板,仲嚟香港做乜?迪士尼樂園作為其中一個景點,冇問題,正如東京、巴黎。但靠晒佢帶動旅遊業就死梗,老懵董年代留低嘅泥氹,現屆政府又何必越踩越深,不如學吓特朗普撕漽奧巴馬傾開嘅TPP啦。散戶炒股都唔好咁懵,見唔對路就要止蝕,千祈咪亂咁溝淡、供股呀。笑笑生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24/198435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7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