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特朗普單挑六國 氣候問題拒讓步

1 : GS(14)@2017-05-28 10:34:31

【G7閉幕】七國集團(G7)峯會昨日在意大利西西里島陶爾米納落幕。會後聯合公告罕有地寫明,美國總統特朗普和與會其他六國在氣候變化議題上未能達成共識,特朗普又否定意大利的難民宣言,但在貿易上有所讓步。


默克爾:非常令人不滿

德國總理默克爾直言,在為期兩日的會議中,氣候轉變的討論「非常令人不滿意」。有官員更形容,這是場「六對一」辯論,特朗普力抗東道主意大利、德國、法國、加拿大、英國和日本游說。特朗普曾稱氣候變化是「騙局」,拒絕承諾遵守《巴黎協定》所訂下的減排目標。特朗普昨日推文表示,本周內會就《巴黎協定》有最終決定。白宮經濟顧問科恩較早前表示特朗普對氣候變化的立場「正持續修正」,暗示或有妥協空間。至於其他重點議題,意大利希望在今年的聯合公告中包含難民宣言,提出各國皆有責任,卻一早被特朗普政府否定,但最終公告刪去美方提出各國有權就接收移民難民數目設限的字眼,並加上提及接收移民好處的字句,顯示特朗普有略作讓步。不過傳媒留意到,意大利總理真蒂洛尼用意大利語為第二日會議作開場演說時,特朗普連繙譯耳機都沒戴,似無心聆聽內容,白宮否認指他右耳確有戴耳機。而在貿易上,堅持「美國優先」的特朗普亦有讓步,公告承諾「對抗貿易保護主義」,但亦堅定反對不公平貿易。另外,七國亦有共識要求互聯網巨企及社交網打擊極端思想內容在網上擴散,以及加強反恐合作。特朗普早前與歐盟高層見面話不投機,更直斥「德國人很壞」,蠶食美國市場。默克爾回應指,在會上已和特朗普解釋兩國貿易逆差緣由,很大程度並非德國所能控制,強調德國在美有巨額投資,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兩人並同意設立工作小組為兩國經濟關係交換消息。路透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8/200363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289

挖走台邦交國 北京巴拿馬建交蔡英文:絕不在威脅下讓步

1 : GS(14)@2017-06-16 01:47:35

■巴拿馬副總統兼外長德聖馬婁(左)昨與中國外長王毅簽署兩國建交的聯合公報。美聯社



台灣在中美洲的重要邦交國巴拿馬終於倒戈。該國副總統兼外長德聖馬婁昨在北京與中國外長王毅簽署聯合公報,宣告兩國建立外交關係,巴國即日與台灣斷交。王毅讚「這是歷史性時刻」。大陸國台辦稱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事件震撼台灣政壇;巴方僅提前40分鐘通知台外交部,更令台方不滿。總統蔡英文斥北京做法衝擊兩岸穩定,表示台灣「絕不會在威脅下讓步」。


中國和巴拿馬兩國聯合公報指,巴拿馬政府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份。巴國即日斷絕與台灣的外交關係,並承諾不再與台灣發生任何官方關係。中國外長王毅在隨後記者會指,這「是一個歷史性時刻」,巴方的決斷「完全符合巴拿馬國家與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國際公認的一中格局」。同日,巴拿馬總統巴雷拉(Juan Carlos Varela)也在社交網站Twitter宣佈這項消息。


40分鐘前才通知 台轟欺瞞

儘管近幾年巴拿馬要跟台灣斷交與北京建交傳聞不斷,外界已見怪不怪,但昨消息傳出仍震撼台灣政壇。據悉此前台外交部多次求證不果,直至巴國總統打算向該國人民發表建交公告前40分鐘,巴方才正式向台方通告。巴國副總統兼外長德聖馬婁這次赴北京也罕見地未帶隨扈,顯示巴方刻意「欺瞞到最後一刻」。台外長李大維昨對巴方「欺瞞」到最後表示「強烈譴責」;昨晚更傳李請辭外長。台灣總統蔡英文昨午舉行記者會回應事件,表示「為了維持兩岸和平穩定,台灣已善盡一切責任,但北京的做法已衝擊了兩岸穩定的現狀,台灣人民無法接受,我們決不會坐視國家利益一再受到威脅與挑戰」;她稱,「我可以代表2,300萬台灣人民說:我們絕不會在威脅下妥協讓步!」總統府的聲明則表示高度遺憾與不滿,強調台灣「不會用金錢進行外交競逐」,對北京打壓台灣國際空間表達嚴厲譴責。前總統馬英九表示遺憾但「不感意外」。


學者:或引起骨牌效應

台灣朝野也熱議。有政壇人士指,巴拿馬要與中國建交並非秘密,但台方一直認為美國對巴國有一定影響力,應會協助鞏固台灣與巴國的邦交,但現在不願看到的還是來了,這是台灣外交非常大的挫折,也看得出「中國出手了」,對台灣的外交攻勢將越來越猛烈;巴拿馬是蔡英文政府上台一年以來,繼非洲島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後,第二個宣佈與台灣斷交的國家。有學者更指事件或引起「骨牌效應」,更多台邦交國或步後塵,而梵蒂岡很可能會是「下一個」。據了解,目前有191個巴拿馬學生在台灣20多間大學讀書,台灣教育部國際司副司長藍先茜表示,這些學生中自費生可繼續留下來讀書,但拿台灣獎學金的學生則要看台外交部的態度。據悉他們有59人是拿台灣官方獎學金,每月3萬元新台幣(約7,870港元)。此外,位於台北松江路的巴拿馬駐台大使館昨午撤崗,引不少市民關注,部份人更到大使館外拍照留念。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4/200551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421

MSCI讓步 A股入摩保預審權 謝征儐:內地允放行「正常產品」

1 : GS(14)@2017-06-22 07:43:34

【明報專訊】經歷連續3年「入摩」失敗後,A股第四度闖關終成功,其中MSCI對一直懸而未決的預審權爭議做出重大讓步成為關鍵。MSCI董事總經理謝征儐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內地與MSCI達成共識,中證監承諾放行「大部分」金融產品,但坦言對方對於一些「不太放心」的金融產品仍不批准。中證監副主席方星海昨晚表示,在預審權問題上,內地的堅持在於不讓衍生產品交易影響內地市場波動。

明報記者 尉奕陽、廖毅然

MSCI昨日宣布正式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與MSCI ACWI全球市場指數,初期涉及222隻滬、深港通A股,納入的部分佔這批A股自由流通市值5%,將佔MSCI新興市場指數權重0.73%,整個納入過程將分兩步實施(見另稿)。惟觀察A股往年「入摩」失敗的三大原因,尤其是去年MSCI多次強調的需廢除「預審權」問題,今年A股獲批並非因問題已全部解決,而是雙方妥協的結果。

指內地對某些金融產品「不太放心」

謝征儐表示,A股獲得接納是因MSCI已與內地達成「很大共識」,MSCI就預審權提出的疑問得到了中證監及兩大交易所的認可,承諾在大部分衍生金融產品上放寬甚至交出預審權,令產品在發行或交易時不存在因預審而出問題的風險。不過他承認內地仍對某些類別的產品保留「小部分」預審權,具體細節他不便透露。他表示,內地認為「目前中國發展階段中」,對某些金融產品「不太放心,不太了解運作狀况」,需更謹慎處理。

內地堅持保留重要衍生產品預審權

中證監副主席方星海昨晚在央視的節目中表示,近幾年內地與MSCI的談判主要圍繞兩方面,「可投資性」的問題隨着滬港通及深港通的推出而解決。至於預審權方面,內地明白這關乎MSCI的商業利益,「我們一直在討論,什麼的利益可以給它(MSCI),什麼的原則我們要堅持」。最後內地堅持保留對一些重要衍生產品的預審權,原則是不影響內地市場波動及保證流動性能留在國內,同時會積極與有關產品的上市地監管機構進行溝通,以便管理有關產品。

若想提升A股權重 須重視停牌問題

除預審權外,大量A股上市公司主動長期停牌亦嚴重困擾MSCI及國際投資者,謝征儐稱內地在實行停牌新規後,現時A股停牌狀况已趨穩定,沒有2015年「那麼糟糕」。他表示,A股初期納入的流通量並不大,停牌不是大問題,但強調如此龐大的停牌規模在全球市場「絕無僅有」,未來若想提升A股股票數目及權重,就必須重視停牌問題,進一步改善,投資者亦希望中國當局對此做出更大的努力。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609&issue=201706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256

二少咩事扮海盜 高鐵局部執法係大讓步?

1 : GS(14)@2017-06-23 01:30:15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早前指,建議的高鐵一地兩檢方案中,內地人員在西九站只做清關工作。惟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田北辰則對此說法半信半疑,認為局部執法存漏洞,但若內地相關部門同意局部執法,將是超乎想像的一大讓步。田北辰昨在電台節目指出,因香港和內地法例不一,當有嫌疑犯通關時,即使在站內清關或局部執法,都會面臨尷尬局面。他又認為,內地部門在港局部執法,也要全面為此立法,港府可考慮在站內成立「外地口岸區」,在不違反《基本法》前提下,解決兩地執法問題。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19/200612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396

空置稅零讓步 虛假陳述可判監 政府方案上立會 梁志堅形容「苛政」

1 : GS(14)@2019-03-27 09:25:58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8667&issue=20190327
【明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去年6月提出就一手樓開徵空置稅,最新立法會文件顯示,政府提出若一手單位買賣雙方為聯繫公司,發展商仍須支付空置稅,而已售出單位若取消交易,發展商仍須「上報」,或須補繳空置稅。文件亦提到相關罰則,若發展商在申報資料時虛假陳述,可被判罰款10萬元及監禁1年。

明報記者 林尚民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將於下周一(4月1日)商討有關額外差餉(即空置稅)事宜,就運房局提交的文件顯示,政府建議空置稅仍會維持新盤獲批入伙紙後12個月,若仍未售出或租出,將徵收應課差餉租值的兩倍作為額外差餉。雖然有部分發展商早前已把部分物業出售予關連公司,會德豐(0020)的山頂道77、79號,就有兩伙以共9.6億元轉售予關連公司,惟未知是否與空置稅有關。

堵塞聯繫公司買賣避稅

不過,據該文件指出,若單位買賣雙方為聯繫公司,有關單位仍會被視為一手單位,並會受額外差餉機制規限。另雖然文件中提及單位若在過去12個月以市值租金或以上租出超過6個月,可不受額外差餉機制規限,但就未有提到若租客與發展商是有聯繫的公司會如何處理。資料顯示,南豐持有的壽臣山深水灣徑8號,就有4伙以月租42萬至92萬元租予南豐及豐資源相關人士。至於若單位已簽訂買賣協議,即使未簽訂轉讓契亦毋須支付空置稅,但若單位期後終止交易,發展商須通知估價署,或須補繳額外差餉。

除空置稅具體內容外,文件亦提及相關罰則,若發展商沒在期限內提交資料,可被判罰款2.5萬元;若申報時作虛假陳述,則可判罰款10萬元及監禁1年,若發展商高層同意或縱容下屬干犯有關條例,亦可被起訴及處罰。發展商若干犯條例,少徵收或沒徵收的額外差餉會被罰款3倍。

仍以入伙紙作計算基礎

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認為,有關政策實屬苛政,政府根本「夾硬要罰」地產商,「賣唔到樓都要罰」。梁又認為,政府自去年6月提出有關方案後,地建會已多次表達意見,但政府均未有正面回覆,今次運房局提出的建議,顯示政府根本是「硬推」。他表示,政府應把普通單位與豪宅分開處理,因為豪宅難以在一年內全數售出,政府此舉等同「叫發展商減價」,並謂入伙紙不代表什麼,差估署計算差餉都不是以批出入伙紙當日計算。

分析:發展商或拖慢起樓

資深分析員林一鳴則認為,政府推出空置稅對市場影響輕微,現時市場約有1萬伙已落成但未售出的一手單位,部分已被發展商轉售為租,相信發展商因此而加快推出的單位只有數千伙,但現時樓市暢旺,發展商不會賤價出售,反觀近年政府賣地少,加上政府把公私營房屋比例調整至七三比,今明兩年每年一手供應約2萬伙水平,但到2022年左右,預料每年新盤供應只有1萬多伙,發展商可能會因空置稅,把建築中的樓盤工程拖慢,到2021/22年左右才推出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3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