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影節片單掃描:合拍片、續集熱,誰最會在資本市場講故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0/156710.shtml

上影節片單掃描:合拍片、續集熱,誰最會在資本市場講故事?
娛樂資本論 娛樂資本論

上影節片單掃描:合拍片、續集熱,誰最會在資本市場講故事?

奇幻、科幻和體育競技等目前尚未火熱的題材將走上大銀幕,而國際大片背後也將有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身影。

作者:曹樂溪

制圖:陳夢茹

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今晚落幕,撇開跑斷腿的記者、說幹嘴的嘉賓和看花眼的××之夜不談,我們還是來正經聊聊今年上影節公布了哪些電影項目吧。

娛樂資本論整理了阿里影業、萬達影業、基美影業、合一影業、1905影業、檸萌影業等15家公司的片單,如果這些項目沒有跳票的話,那麽未來中國電影將迎來類型百花齊放的狀態:奇幻、科幻和體育競技等目前尚未火熱的題材將走上大銀幕,而國際大片背後也將有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身影。

趨勢一中國電影進入續集時代,能否做出品牌?

1

除了以上9部續集電影,娛樂資本論註意到有不少新公司直接制定了IP系列開發的策略。比如因《大聖歸來》一炮走紅的天空之城影業,圍繞東方魔幻主題公布了《西遊記之混世四猴》、《奇俠傳》和《十二宮》三部電影,其中《混世四猴》將延續《大聖歸來》的品牌,而另外兩部同樣主打東方超級英雄。

“好萊塢的英雄片多是陣營系列,這點我們需要學習。”天空之城影業創始人路偉認為:“我們不做IP電影,而要做出品牌電影來。未來的每一個要投資的電影題材我們都計劃花7-10年的時間,做成一個系列,做出一個鏈條,拓展作品的空間的寬度以及時間的長度。”

而一響天開文化的片單中則出現了“五個一工程”:《一念成魔》《一夫當關》《一城半妖》《一擊必殺》《一念永恒》分別涉及推理懸疑、戰爭反恐、仿古仙俠等不同題材,可以看出公司更想推的是“一響天開”這個品牌。

元力影業的影視計劃更為宏觀,專門成立了元力璇璣工作室,根據墨熊《混沌之城》在10年內打造9部電影和9部電視劇,打造一個超級IP。在元力影業ceo楊璐看來,只有像漫威那樣圍繞一部作品搭建世界觀,並通過系列電影不斷強化IP符號的價值,國產電影才能真正出現品牌之作。

不過娛樂資本論也註意到,一些電影在口碑並不好甚至未上映的情況下就匆忙推出續集。對此,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這種現象很常見:“一種情況是續集版權換了一家公司來做,要提早宣傳,有利於公司形象;另一種可能就是給資本市場說故事,證明自己有IP儲備,盈利前景可觀。現在IP熱嘛,先拿到錢是王道。”

趨勢二沒有一部合拍片,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電影的?

 

2

 

合拍片算是國產電影走向國際化的一條重要路徑,美國和韓國歷來是中國與海外進行電影時的首選,不過往往雷聲大雨點小,獲得票房口碑雙豐收的案例不多。從這次公布的片單來看,除了《長城》都是由國外導演來執導,誰能第一個打開中國市場?從題材和演員來看似乎基美影業的兩部作品比較討巧。

除了合拍片,更多好萊塢大片背後頻現中國資本。比如基美影業一次性公布了《九條命》《24小時生存》《超體2》《瘋狂拉力賽》《克隆人》《盜潛黃金城》等6部國際巨制;在嘗到《魔獸》的甜頭後,萬達影業又陸續公布了《忍者神龜2:破影而出》《金剛狼3》《環太平洋2》《哥斯拉2》《科洛弗道十號》《鐵拳》《裴小姐的奇幻城堡》;行業新秀檸萌影業則入手了明星陣容強大的柏林電影節參賽影片《天才捕手》。

趨勢三電影類型初現多元化,魔幻電影或將迎來大年?

 

3

 

盡管愛情喜劇和動作懸疑片仍然是各家電影公司青睞的題材,不過也有越來越多另類電影逐漸湧現,比如阿里影業要將吳曉波描寫中國商界歷史的《激蕩三十年》搬上大銀幕,一向不走尋常路的嘉映影業推出傳記片《李娜》和改編自嚴歌苓同名小說的《白麻雀》,萬達影業則計劃拍攝號稱“中國第一部院線電競題材電影”的《電競狂潮》。

在令人眼花繚亂的片單中,玄幻題材似乎成了兵家必爭之地。奇幻片的火爆可能與《美人魚》帶起來的熱度有關,也是年輕觀眾青睞的主題;體育勵誌電影似乎比往年更多見,但考慮到以往的撲街成績,電影最終面世時也許會以青春片或者勵誌片來包裝。

另外《三體》雖然還沒上映,但似乎已帶火國內的科幻電影市場。老實說,中國已經好多年沒有出現像樣的科幻片了,按照熱門題材風水輪流轉的道理,怎麽著也該輪到這兒,同時這兩年資金支持和特效技術已經不再是阻礙國產科幻電影的難題。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科幻電影未來會是中國電影非常重要的類型,但發展成熟需要一定時間。“科幻片我們這麽多年一直在尋找和觀望,也談了很多項目,但難產不光是技術上的問題,還有理念、視野上的難題。”嘉映影業董事長覃宏認為,“中國過去的電影人更擅長劇情片,科幻片方面的人才相對欠缺。當然現在越來越好, 85後、90後對技術的了解要遠遠高於我們這些歲數大的。”

近日《三體》爆出電影無限期推遲的傳聞,出品方遊族影業遭遇人事變動,特效團隊VHQ被換下,轉由國內特效公司承制。據爆料者稱,《三體》由於拍得太差導致之前拍攝素材被棄用,這對於後續洶湧而來的科幻大片也許算是潑了一頭冷水。值得註意的是,本次電影節片單中的科幻電影除了《矛盾戰爭》已發布預告片並定檔2017年,其他項目都還在籌備中,也許只有當具體影片上映了,我們才有底氣去下科幻電影是否崛起的論斷。

在千和影業總裁白雪琨看來,目前很難從片單類型分析未來中國電影的發展趨勢:“決定趨勢的應是故事和建立在故事上的電影工業技術配套。而目前大家還是從ip本身的話題炒點來決定做哪些電影。”

趨勢四新公司+新片單+新導演,能改變中國電影的未來麽?

今年在發布片單的同時,娛樂資本論註意到越來越多陌生的名字出現在電影主創團隊中,不少公司在項目發布會上還宣布了電影人才培養計劃,比如演員黃渤發起的“HB+U”將資助新導演拍電影,而天空之城影業成立“馬燈電影”和兄弟公司“放大電影”,則旨在幫助新電影人找到更多的投資和宣發渠道。

檸檬影業片單中有兩個原創項目都啟用了新銳導演,一部是由編劇余曦首次執導的警匪類型片《尖刀機動隊》,另一部是由臺灣導演傅天余執導的高概念愛情輕喜劇《愛情凍住了》。

檸萌影業執行副總裁周元透露,檸萌影業的影視開發團隊一直在廣泛接觸年輕編劇和導演,最看重的是他們在過往作品中展現出來的潛力和創作理念。

嘉映影業的片單上也出現了新人導演的身影:女導演唐曉白歷時三年打造的公路喜劇《玩命嫁期》;創作歌手吳克羣推出導演處女作《酸菜泡菜配》;新人導演唐宇和連奕琦則分別在《肇事者》和《冰封迷案》中獨挑大梁。

一響天開影業則發布了“星生代計劃”,扶持12位新人導演和3位編劇。不難看出,多數公布新導演項目的公司都是新成立的電影公司,一方面是由於資深大導資源競爭激烈,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在這些新導演身上能夠看到更多未來發展的可能性與潛力。我們只是祈望這些新銳導演不會和新興公司一起,在這場由資本驅動的電影市場巨輪中曇花一現,而是真正能夠交出像樣的作品來。

趨勢五

國產動畫告別低齡時代?

 

4

 

這次上影節公布的動畫片片單數量幾乎不亞於電影,可以說自從去年的《大聖歸來》到今年的《瘋狂動物城》,再到暑期紮堆上映的《我叫MT》、《大魚海棠》和《搖滾藏獒》,動畫市場迎來了一個風口;而從項目來看,不同於以往低齡動畫占據主流,主打青少年市場的動畫電影明顯增多。

一位資深動漫影迷就告訴娛樂資本論,從今年上影節公布的片單來看,動畫題材和風格更為多元:“以前也有青少年動畫,但是以冒險少年向為主。今年有改編科幻作家韓松比較嚴肅沈重的作品《紅色海洋》,還有木甲朋克風格的《墨戰》,光看片單我就心潮澎湃了,有些作品應該是沖著獲獎去的,十分期待。”

在娛樂資本論看來,盡管走進電影院為動畫作品買單仍然不是多數觀眾的習慣,但國產動畫電影打破15億票房的天花板也許只是時間問題。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於,我們什麽時候能夠做出不輸於喜羊羊、熊出沒的青少年甚至成人動畫品牌,能夠有系列開發以及後續衍生產品的可能性。

上海電影節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186

融資600萬元的Pinta想要用VR、CG講故事,這條路行得通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9/157524.shtml

融資600萬元的Pinta想要用VR、CG講故事,這條路行得通嗎?
張曉軍 張曉軍

融資600萬元的Pinta想要用VR、CG講故事,這條路行得通嗎?

內容主題大家可能已經司空見慣,但關鍵是故事最後能否把觀眾帶入到真實的情境。

成立於2016年6月的Pinta Studio(平塔工作室),日前獲得臻石基金600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這家公司要做的是通過頂尖的CG(計算機動畫)團隊與VR制作流程團隊,運用VR視聽語言技巧,在內容紅利期生產出優質的VR交互內容。

Pinta Studio創始人兼CEO雷崢蒙曾是阿里巴巴數字娛樂方向的高級運營專家,負責過阿里團隊與NVIDIA、迪士尼等文娛企業的項目合作,在新科技媒體和泛娛樂領域積累了深厚的經驗。

“最終敲定創業前,我作為PM的一個全球合作的智能硬件項目剛告一段落,在大公司大團隊工作或多或少有一些遺憾,總是希望能夠完全操盤每一個細節地做一件事,力求做到自己心中的完美。”雷崢蒙向i黑馬表示。

為了追求這份完美,同時看到了VR這個新興領域的紅利市場機會,以及VR行業平臺多於內容,優質內容極其匱乏等問題,雷崢蒙放棄了阿里的百萬年薪,聯合《大聖歸來》編劇米粒和具有十多年經驗的市場營銷專家啊呸一起創立了Pinta Studio,想打造一個讓用戶和故事進行深刻感情鏈接的VR內容平臺。

857022512447683425

在公司創立之初,選擇做原創還是做B2B市場一度讓雷崢蒙非常痛苦與糾結。“2C市場現在做原創分銷渠道商風險非常大,而2B市場成熟,加上我也在娛樂領域有較多積累,能較快地找到各種合作機會,回籠現金流,這也是投資方願意看到的。但選擇2B的方案,從團隊構建到未來想象空間太小,經過多輪討論之後,我們最終選擇了原創路線。”雷崢蒙告訴i黑馬。

確定了原創方向後,雷崢蒙與團隊成員制定項目初期的整體制作方向,即“CG動畫+交互”雙核心策略。從整體制作流程上,前半段(故事構建,藝術創作,模型實現、動畫制作)使用最傳統的CG制作流程。

而在後半段為了實現交互需求,使用了遊戲制作流程,將動畫流程中制作的資產(模型,動畫)在遊戲引擎中組裝,加上材質,燈光和交互特性,最終生成可實時渲染的VR CG交互內容,從真正將故事實時地講出來。

近期,Pinta Studio即將公布第一個原創 VR 項目《The Dream Collector》(拾夢老人),該電影講的是不忘初心,堅持夢想的故事。內容主題大家可能已經司空見慣,但關鍵是故事最後能否把觀眾帶入到真實的情境。

雷崢蒙介紹說,現在的更多的VR內容是場景先行,再去思考在這個場景適合放一個什麽故事,但其實真正能讓人從內心深處沈浸VR的應該是一個好故事。

所以《The Dream Collector》制作流程選擇的是編劇先行,然後使用傳統 CG 和虛幻引擎結合的生產流程,讓觀眾從內心深處沈浸VR故事當中。

從目前來看,VR內容仍處於紅利期,VR平臺的規模化發展需要生產大量內容來培養用戶習慣。除此之外,VR內容的發行和與相關的廣告產業鏈也存在著較大的機會。相較於現在九成的創業項目處於紅海廝殺階段,Pinta Studio所要進軍的領域尚存巨大的發展空間。

在雷崢蒙看來,在VR內容創業領域,機會與挑戰並存。如果大規模的內容生產廠商入場,會導致VR的領域再次變為紅海。要在紅海脫穎而出,除了優質的內容外,還需要強大的資金和市場的支持,而這又變成了綜合的挑戰。

在創業初期要更好地迎接這些挑戰,所面臨的核心問題就是組建起強有力的團隊。“我們現在導演與市場有了,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各類藝術家和工程師來協作完成細節設計以及完善交互功能,來打造更好的作品。所以我們本輪融資核心目標就是完善團隊,我們希望能夠引入CG和遊戲的牛人們,和我們一同探索這個未知但充滿可能性的領域。”雷崢蒙說。

以下是i黑馬與Pinta Studio  CEO雷崢蒙對話節選:

222577717825785428

Pinta Studio  CEO雷崢蒙

i黑馬:當問及您為何創業時,您用了詞語回歸初心”,那您做VR內容創業的初心是如何萌生的呢?

雷崢蒙“回歸初心”,好像已經是我們這個時代激勵迷茫青年的最主要的話術,打著雞血奔跑著的我們時常卻忘了為什麽出發。

在經歷的很多變化後,這句話一直縈繞在我的心中。我不斷的問自己,我興趣的原點在哪里?什麽事情是我願意一直堅持做下去的事情?什麽事情是我激動的睡不著的事情?現在做的事情是不是我最大的興趣?

在數娛,包括在更之前的公司,我們做的更多的是分發平臺或者發行平臺,我們接觸大量的內容提供者,遊戲公司,個人遊戲開發者。我內心深處一直非常羨慕能夠創造美妙內容的團隊,是靠自己團隊的創意,為觀眾或者玩家創造了一個令人愉悅體驗的產品。

客觀說,理智的從整個商業環節上來看,內容創造屬於最上遊,風險極高,可替代性最強,增長趨勢最慢。從可持續發展來說,平臺的想象空間和發展空間都遠遠大於內容制作方,那時的我理智戰勝了沖動,但埋藏下了這個小種子。

i黑馬:我們的核心團隊當初是怎麽組建起來的?

雷崢蒙首先我具體介紹一下我的合夥人。

我的聯合創始人米粒,是我的初中、高中同學,藝術啟蒙老師,曾就職於追光動畫,十月數碼以及青青樹,曾是去年創下10億票房的《大聖歸來》的編劇、分鏡之一、以及前期動畫導演。他也是《小門神》《搖滾藏獒》故事藝術家,對VR、CG動畫有著深刻的理解和實操能力。

另一個聯合創始人啊呸,是我的阿里同事。騰訊七年,阿里三年,主導星光大典和娛樂寶市場,在市場營銷方面有深刻的見解和經驗。

最終敲定創業前,我作為PM的一個全球合作的智能硬件項目剛告一段落,恰好,米粒也剛剛完成了VR短片《再見表情》的上映和追光下一部電影的前期,啊呸精心打造的阿里娛樂寶剛剛劃給了阿里影業;我們都在反思期。

出於互相信任和互相欣賞,加上對VR行業的想象空間,我們很快達成一致。我們希望一起去創作我們自己滿意的作品,所以我們團隊的雛形就有了。

i黑馬:Pinta Studio現在的行業競爭對手多嗎?我們核心的競爭力在哪里?

雷崢蒙從內容創作的角度來講,在國內我沒有找到核心對標公司。全球來看,我們的對標公司是Oculus Story Studio,Penrose Studios 以及 Baobao Studios,這些公司都是由皮克斯、迪士尼或者夢工程的大牛組成。

和這些全球頂尖團隊,我們給自己定了兩個差異化:

在故事上,我們會在故事的講述方式上進行更深入的探索,不會拘於目前 VR 視聽語言的限制條件(如鏡頭的使用),在不斷追求講好故事的過程中,突破已有經驗。

在交互上,我們會進行更多樣化的嘗試,甚至引入更多的遊戲中的設計方法論,如 AI,成長體系等等。在不破壞故事性的同時,讓觀眾更能體驗到交互的樂趣。

i黑馬:Pinta Studio 商業模式是怎樣的,有沒有多樣化的變現渠道?

雷崢蒙VR現在的盈利模式分兩個大類,一類是2B2C,一類是純2B。2B2C是指將內容銷售給平的模式;而純2B模式是指做廣告、房產等的制作服務費用。

我們起步第一個階段把重心放在VR原創交互CG內容上,原創內容的商業模式在於基於內容的版權分銷和衍生品。同時,年底我們會啟動我們VR原創系列短劇項目和電影公司合作的2B項目(特效電影的VR前導宣傳片的制作)。那時候我們的商業模式將會衍生為版權銷售加2B的高端廣告制作服務。

我們目標是通過優質內容全面的切入發行平臺領域,平塔工作室也會逐步承接優質內容的發行業務,我們的中期的定位是高品質VR交互內容的生產商和發行商。

i黑馬:投資方為什麽投資我們的項目,主要看中哪些方面?

雷崢蒙投資方選擇這個項目的核心原因有兩點。

因為他們也是《大聖歸來》的獨家金融服務商,對於我做過的項目非常熟悉,相信我們能夠講好故事;

因為我們團隊的構成,有內容創造、有市場發行,團隊初期非常全面;

VR的行業機會,目前處在內容紅利期,各個平臺的極其稀缺,商業模式反而容易更早成立。

Pinta Studio VR、CG 雷崢蒙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796

阿里影業出海 馬雲找到世界上最會講故事的人

馬雲與斯皮爾伯格9日在北京國貿的這場會面與對話,背後隱藏著很多第一次。比如這是馬雲第一次在公開場合為成立兩年的阿里影業站臺,是阿里影業第一次以資本入股為紐帶與好萊塢內容方合作,也是斯皮爾伯格的公司第一次引入中方資本。從這個角度看,可以說是互聯網影視公司開啟的一個新時代。

臺上,馬雲與斯皮爾伯格在主持人蔣小涵的穿針引線下,超過30分鐘全程用英文暢談技術與電影的未來;臺下,談成這筆合作的當事人、阿里影業集團總裁張蔚開玩笑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她平時在北京與洛杉磯兩地辦公,每個月都要跨洋飛行,有洲際飛行時在飛機上睡不著覺的人可以跟她取經。阿里影業身上的國際化元素,讓它置身於這樣一個中西方結合的場合下毫無“違和感”。國際化,是它誕生之日起就定下的方向。

表面上看,阿里影業需要一個講故事的團隊,斯皮爾伯格需要一個更懂中國市場的夥伴,這是雙方“戀愛半年”後終於走到一起的原因。但在阿里影業“出海”的漫長航程中,資本紐帶只是一張紙質憑證,真正決定雙方能否一起創造幸福和快樂的,是優勢互補的發揮以及未來聯合制作能力的磨合。

看重電影聯合制作機會

在官方不肯給出這次入股金額與股份的前提下,用張蔚的話說,阿里影業這次是對Amblin Partners“少數股份”入股。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阿里影業內部了解,阿里影業只是其小股東,但會派一位人士進入對方的董事會。

張蔚解釋稱,阿里影業無意扮演一個“海外購物車”的角色,將看中的資產買下來,而是以開放平臺的身份去和好萊塢的團隊進行戰略上的合作,入股只是一個強紐帶,促使雙方合作更緊密。此前,阿里影業已經和派拉蒙、二十世紀福克斯、日本圓谷制作株式會社等海外制作方達成了合作,但均為項目合作,而非資本入股,此前甚至傳言阿里將買下派拉蒙。

從名字上不難看出,Amblin Partners是一家多方資本合資成立的公司。2015年12月,斯皮爾伯格帶著夢工廠(影業),宣布與Participant Media、Reliance Entertainment和Entertainment One合作成立Amblin Partners,以制作電影、電視和數字娛樂產品。可以說,大名鼎鼎的夢工廠是名不見經傳的Amblin Partners的前身。為便於理解,一位阿里巴巴內部人士將兩者的關系描述為,Amblin Partners相當於螞蟻金服集團,夢工廠相當於支付寶。

官方給出的合作渠道包括投資、聯合制作、衍生品合作及宣傳發行領域。Amblin Partners公司聯合CEO Jeff Small向記者透露,該團隊計劃每年制作6-9部電影。目前,阿里影業與對方先行落地的合作方式是互聯網宣發。畢竟,在收購了影院票務系統粵科軟件後,互聯網宣發業務已經在阿里影業的營收結構中占了半壁江山,是其搭建的互聯網電影產業鏈中最強的一環。況且,阿里影業此前已經在與《碟中諜5:神秘國度》等影片的聯合發行中積累了一些經驗。10月10日,由斯皮爾伯格導演的《圓夢巨人》在京舉行首映禮,阿里影業參與了發行。

但如果只能扮演一個為好萊塢大片落地中國的“渠道商”角色,顯然阿里影業並不甘心。在會後接受采訪時,張蔚也明確表示了對未來雙方聯合制作電影的期待,內容和故事本身才是阿里影業方面更想參與的焦點。眼下,阿里影業遠在洛杉磯的團隊已經在從Amblin Partners的片庫中與對方一起尋找內容合作空間。

Jeff Small對記者稱,對於第一次與中國方面合作,能在內容上保證話語權是他願意看到的。顯然,強於內容制作的Amblin Partners今後能打開多大空間與阿里影業一起合拍電影,將成為雙方合作深入程度的決定因素。在與斯皮爾伯格共進午餐時,馬雲表露,中國過去30年的變化就值得拍一部電影,而不是只盯著武俠、古裝劇等。

大文娛生態助力

9日的簽約儀式上,馬雲不僅親自到場,還特意請來了好友趙薇,以及進軍影視業的史玉柱捧場,不難看出他對這樁合作的滿意度與重視度。在馬雲的大文娛規劃中,電影這個戲份領域擁有著數一數二的戲份。如果將其放在諸如樂視影業成立美國分公司、愛奇藝對亞洲地區內容輸出的出海趨勢下看,阿里的大文娛生態對影業的支撐將是其明顯優勢。

細心的現場人士不難發現,當天第一個上臺演講的俞永福對外正式頭銜已經是阿里文化娛樂集團(籌)CEO,之前他的頭銜是阿里大文娛領導小組實際負責人。其實兩者之間在業務範疇上並沒有什麽差別,但從大文娛領導小組到阿里文化娛樂集團,相當於將一個比較虛空的機構以組織化形式落地,可以將這個正在籌備中的阿里文化娛樂集團理解為一個集合了影業、音樂、視頻、體育、UC、遊戲、文學的超級事業群。

這個文化娛樂集團對於Amblin Partners以及阿里影業的價值在於,它可以用一種生態圈能力去挖掘電影的衍生性,比如在線流媒體(優酷土豆)、電視機頂盒供應商(天貓機頂盒)和領先的電子商務交易市場(淘寶商城和天貓)等平臺,對於電影版權的二次售賣、衍生品研發等提供資源和平臺。

眼下,票房在國內電影營收結構中占了八成左右的份額,而美國這一比例還不到一半,在線內容二次售賣與衍生品銷售是美國電影很重要的兩塊市場。由於強化的版權意識與規範,家庭DVD、Netflix等均能較好地扮演版權二次售賣的角色。但在中國,優酷土豆、愛奇藝等一批視頻網站的付費計劃仍在與根深蒂固的用戶免費思維進行艱難的博弈,由一系列盒子支撐的家庭影院付費點播計劃也未見明顯起色。未來隨著付費觀影意願的強化,阿里影業或許能從這方面找到更多利潤與合作空間。

另一個空間在衍生品。據張蔚透露,光《星際迷航3》一部電影,阿里影業就與派拉蒙一起研發了300多款衍生品;對於本身沒有多大衍生開發空間的《碟中諜》系列,新開發的一款輪滑鞋讓該電影制作團隊感覺驚喜,衍生品在開發前還曾多次拿給主演湯姆克魯斯過目。淘寶的用戶數據和銷售平臺,在衍生品產業鏈的一頭一尾端發揮了主要作用。

但理論框架已經足夠豐滿,觀眾對衍生品的實際購買熱情還未被充分激發出來,這從已經入駐天貓的阿里影業旗艦店內的銷量上可窺一斑,比如對於價格高達2000元以上的鋼鐵俠兵人,仍鮮有人問津,熱賣的大多是一些價格較低的衍生品。

在投融資、在線售票、互聯網宣發、娛樂電商、線下影院等影視基礎設施搭建日趨成熟的過程中,阿里影業因時間與經驗而在內容制作端造成的相對短板,的確需要一個會講故事的人、幾部具有強票房號召力的國際大作,去撬動整條互聯網式電影產業鏈潤滑地運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975

國產玩具賣得好卻不出名 品牌“講故事”的能力待提高

“今年1月-9月,在全國出口總額下降1.6%的情況下,我國玩具出口金額仍然保持10%左右的增長。”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會長梁梅在10月22日的首屆上海玩博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她對未來中國玩具市場的增長潛力充滿信心。

曾一度讓“中國制造”蒙上質量“陰霾”的中國玩具產業,經過多年蟄伏之後,在全球貿易並不容樂觀的環境下,成功發起一場逆襲。

據海關信息網,2015年1-12月我國玩具出口金額達156.6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0.8%。這是自2007年以來少有的強勁增長,歐美等傳統玩具市場一片飄紅。

在國內玩具市場方面,廣東玩具協會會長李卓明介紹,2015年國內玩具的零售市場規模是650億元人民幣,近年來中國玩具市場增幅大約在10~15%。

梁梅告訴記者,據國際咨詢機構調查,在英國每個孩子每年消費的玩具是590英鎊,在美國每個孩子每年消費500美元左右;而據不完全調查統計,在中國每個每年消費只有40美元左右。參考國外的這一數據,中國玩具市場未來的增長潛力是非常大的。

隨著“80後”一代長大並陸續成家,我國迎來了新一輪的婚育高峰。而“80後”父母大多受過高等教育,較為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娛樂問題,因此對於玩具的消費意願極高。這些都將為玩具的消費增長提供動力。目前,中國0-14歲的孩子將近2.2億。

“玩具行業的發展跟高新技術的發展是無縫對接的,在這次玩博會上,我們很多企業帶來了很多高新技術產品,包括與互聯網、 AR技術、藍牙技術等相結合的產品。”梁梅告訴記者,國內品牌在近十年發展非常快,產品的創新與創意以及與高科技的結合都在不斷地提升。

談到科技的應用,深圳藍貓均祥動漫科技有限公司智能數碼部總經理張慶告訴記者,他們現在寓教於樂的玩具產品與之前很大的一個差別是,已從紙質的學習轉移到APP的方式,比如通過iPad、智能手機等智能終端的APP就可以直接學習,而他們從服務器終端就可以推送內容,並對內容進行不定期的更新。未來,他們將更加更加註重兒童玩具的生態系統,所有產品都會加上藍貓APP,只要登陸他們的APP,所有的這些玩具都是聯網的,資源都可以互動。

張慶告訴記者,20多年來,像他們這種深圳的企業以前是做OEM(貼牌生產)玩具代工出口,迪斯尼、Hello kitty、巧虎等國外知名品牌都是在這邊加工,所以他們對這些產品的生產流程和制作工藝都很熟悉,因而他們的產品在生產制造能力、產品質量和安全性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而像Hello kitty、巧虎這些品牌業對傳統玩具的更新和對科技含量的融合,並沒有我們在深圳這些企業發展得快。前幾年差距確實是大,但這兩年我們迎頭趕上,甚至有超越的趨勢。”

然而,在知名度上,中國的玩具產品還是不如國際品牌。

梁梅告訴記者,這背後很大的一個原因是中國品牌講故事的能力還不夠,在定位和宣傳產品內涵價值方面還需要提升。一個品牌不可能在很短時間內就成為知名品牌,一定需要時間的沈澱。這其中,首先要做好產品本身;第二宣傳推廣要有一致性和精準性;第三通過體驗和購買,持續地讓消費者認知品牌價值。

張慶認為,國際品牌在中國經營時間久,比較深入人心,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是比較難撼動,同時,國際品牌在中國有良好的渠道建設,他們的產品遍布在各大商超,無處不在,而中國老品牌的喚醒需要一定的時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234

凈利下滑69% “妖股”暴風如何給未來“講故事”?

曾經歷超30個漲停的暴風集團(300431.SZ)如何持續支撐自己的百億市值?看上去,它仍需證明自己。

3月29日晚,暴風公布了2016年成績單: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47億元,同比增長152.61%;凈利潤虧損2.42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281萬元,同比下降69.5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757萬元,較上年下降31%。

和兩年前248元/股的最高價相比,目前暴風公司的股價如今長期在40元左右。

對於業績下滑,暴風回應稱原因有三:一是暴風電視是公司戰略布局的新業務,2016年處於快速積累用戶的初期階段,尚未進入盈利期,;二是因為2016 年下半年以來,上遊電視面板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導致暴風電視產品成本大幅上升,毛利率進一步降低;此外,在報告期內,公司已累計推出兩期股權激勵方案,相關費用對公司凈利潤也有一定影響 。

暴風 CFO畢士鈞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表示,暴風魔鏡和TV的收入和盈利狀況將從2017年起開始逐步提升,力爭在2018和2019年實現各自業務的盈利。

電視收入占比過半

這不是暴風第一次經歷凈利驟降。

2015年上半年,暴風財報顯示實現了扭虧,但利潤下降七成。當時的原因主要在於公司銷售費用、研發費用增長較快,以及股權激勵和VR 業務帶來的虧損。

而這一次,虧損的業務從暴風魔鏡變成了電視,前者已經被暴風拆分成為業務獨立運營的公司。財報顯示,暴風集團旗下硬件生產商 、持股27.3%的暴風統帥(暴風TV主體)收入9.29億元,虧損達到3.58億元。

暴風CFO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前的暴風是純軟件業務,業務穩定,因此業績是穩步上升的,但是其實暴風一直處於創業的狀態 ,在做新的產品時難免經歷虧損。

在馮鑫看來,暴風已經不能再局限於視頻這場仗了,應該把外延做出來,找資源、找團隊,暴風要利用資本的優勢轉型互聯網娛樂平臺,做成一個“聯邦生態”。

兩年時間過去,暴風的生態布局成果如何?

馮鑫把暴風的業務劃分成了三條線:平臺線是暴風影音、暴風TV、暴風魔鏡,內容線是暴風影業和暴風體育,其他商業模塊則包括金融、廣告、O2O、電商、遊戲、秀場等等。

他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表示:“暴風上市兩年內的布局本質是打造三個互聯網娛樂平臺。2016年暴風在繼續保持PC和手機視頻平臺業務發展的同時,VR和TV兩個新平臺完成了建設期,將在2017年進入規模發展期,產生持續的運營數據。2017年,暴風將聚焦增加各業務板塊收入、提升運營效率,並全面擁抱信息流。”

根據暴風集團發布2016年年報顯示, 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主要由PC端和移動端暴風影音以及暴風電視兩個業務板塊貢獻。其中,硬件銷售收入為9.17億元,同比增長597.18%,硬件銷售的營業成本高達10.57億元,較上年增長778.90%;廣告收入為5.7億元,同比增長25.22%;網絡付費服務收入為7810萬元,同比增長264.02%。

值得註意的是,財報顯示暴風TV銷售約80萬臺,銷售收入達到9.3億元,實現了644%的同比增長,已占上市公司總收入的 50%以上;以及暴風VR營銷收入實現了1589.28萬元。

不過,在內容端業務上,和風頭正盛的暴風體育相比,暴風影業和秀場的發展情況並不相同。

此前暴風通過戰略投資設立暴風影業和暴風體育,但由於暴風科技並購稻草熊影業股權沒有通過證監會審核,暴風影業業務目前陷入停滯狀態。“(影業)並不是完全不做,而是一個完全保守的做法。”馮鑫解釋稱。

對於競爭激烈的直播業務“秀場”,畢士鈞對記者直言,“客觀來講做得還不夠好。”財報顯示,暴風持股46%的直播平臺風秀科技虧損達6800萬元。

暴風財報中還透露,暴風魔鏡累計實現銷量超200萬臺。

未來的三個看點

暴風如何給自己的未來“講故事”?

暴風集團稱, 通過旗下各業務的2016年數據來看,暴風集團在2017年的業務重點將有所變化,可以聚焦為三大看點:

首先是暴風集團的業務收入構成更加多元化,增加更多的高利潤率的業務。暴風城,除了傳統的廣告業務保持穩定增長,暴風將基於多屏娛樂平臺,開拓更多的平臺收入,包括用戶付費、內容付費、VR營銷、TV大屏營銷和體育營銷。

其次是暴風魔鏡和暴風TV繼續擴大規模,提升盈利能力。

暴風TV CEO劉耀平表示:“未來三年,暴風TV目標實現1000萬臺銷量。通過增加多種TV大屏營銷方式和用戶收費系統,降低獲客成本,提升平均用戶收費,力爭在2019年實現TV業務的全面盈利。”

暴風魔鏡則要提升硬件毛利。暴風魔鏡CEO 黃曉傑稱, 2017年除了大幅提升高毛利率的高端產品銷量外,同時通過開展VR營銷,VR廣告和VR遊戲業務,提升VR的用戶收費能力,爭取在2018年實現全面盈利。”

第三個看點是暴風集團的互聯網服務全面擁抱信息流。馮鑫介紹稱,暴風影音、TV、魔鏡和體育都將信息流的方式全面改版和升級,提升用戶點擊、用戶粘度和人均消費。同時,精準的信息流廣告將提升暴風的效果性廣告的收入。

此外,暴風集團2017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17年一季度營業收入保持強勁增長,同比增長100%以上。報告期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預計為1450萬元-1950萬元,主要原因為暴風統帥處於快速積累用戶階段,屬於市場擴張期,在此期間營銷推廣費用增加,影響了上市公司利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606

凈利下滑69% 暴風如何給未來“講故事”?

曾經歷超30個漲停的暴風集團(300431.SZ)如何持續支撐自己的百億市值?看上去,它仍需證明自己。

3月29日晚,暴風公布了2016年成績單: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47億元,同比增長152.61%;凈利潤虧損2.42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281萬元,同比下降69.5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757萬元,較上年下降31%。

和兩年前248元/股的最高價相比,目前暴風公司的股價如今長期在40元左右。

對於業績下滑,暴風回應稱原因有三:一是暴風電視是公司戰略布局的新業務,2016年處於快速積累用戶的初期階段,尚未進入盈利期,;二是因為2016 年下半年以來,上遊電視面板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導致暴風電視產品成本大幅上升,毛利率進一步降低;此外,在報告期內,公司已累計推出兩期股權激勵方案,相關費用對公司凈利潤也有一定影響 。

暴風 CFO畢士鈞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表示,暴風魔鏡和TV的收入和盈利狀況將從2017年起開始逐步提升,力爭在2018和2019年實現各自業務的盈利。

電視收入占比過半

這不是暴風第一次經歷凈利驟降。

2015年上半年,暴風財報顯示實現了扭虧,但利潤下降七成。當時的原因主要在於公司銷售費用、研發費用增長較快,以及股權激勵和VR 業務帶來的虧損。

而這一次,虧損的業務從暴風魔鏡變成了電視,前者已經被暴風拆分成為業務獨立運營的公司。財報顯示,暴風集團旗下硬件生產商 、持股27.3%的暴風統帥(暴風TV主體)收入9.29億元,虧損達到3.58億元。

暴風CFO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前的暴風是純軟件業務,業務穩定,因此業績是穩步上升的,但是其實暴風一直處於創業的狀態 ,在做新的產品時難免經歷虧損。

在馮鑫看來,暴風已經不能再局限於視頻這場仗了,應該把外延做出來,找資源、找團隊,暴風要利用資本的優勢轉型互聯網娛樂平臺,做成一個“聯邦生態”。

兩年時間過去,暴風的生態布局成果如何?

馮鑫把暴風的業務劃分成了三條線:平臺線是暴風影音、暴風TV、暴風魔鏡,內容線是暴風影業和暴風體育,其他商業模塊則包括金融、廣告、O2O、電商、遊戲、秀場等等。

他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表示:“暴風上市兩年內的布局本質是打造三個互聯網娛樂平臺。2016年暴風在繼續保持PC和手機視頻平臺業務發展的同時,VR和TV兩個新平臺完成了建設期,將在2017年進入規模發展期,產生持續的運營數據。2017年,暴風將聚焦增加各業務板塊收入、提升運營效率,並全面擁抱信息流。”

根據暴風集團發布2016年年報顯示, 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主要由PC端和移動端暴風影音以及暴風電視兩個業務板塊貢獻。其中,硬件銷售收入為9.17億元,同比增長597.18%,硬件銷售的營業成本高達10.57億元,較上年增長778.90%;廣告收入為5.7億元,同比增長25.22%;網絡付費服務收入為7810萬元,同比增長264.02%。

值得註意的是,財報顯示暴風TV銷售約80萬臺,銷售收入達到9.3億元,實現了644%的同比增長,已占上市公司總收入的 50%以上;以及暴風VR營銷收入實現了1589.28萬元。

不過,在內容端業務上,和風頭正盛的暴風體育相比,暴風影業和秀場的發展情況並不相同。

此前暴風通過戰略投資設立暴風影業和暴風體育,但由於暴風科技並購稻草熊影業股權沒有通過證監會審核,暴風影業業務目前陷入停滯狀態。“(影業)並不是完全不做,而是一個完全保守的做法。”馮鑫解釋稱。

對於競爭激烈的直播業務“秀場”,畢士鈞對記者直言,“客觀來講做得還不夠好。”財報顯示,暴風持股46%的直播平臺風秀科技虧損達6800萬元。

暴風財報中還透露,暴風魔鏡累計實現銷量超200萬臺。

未來的三個看點

暴風如何給自己的未來“講故事”?

暴風集團稱, 通過旗下各業務的2016年數據來看,暴風集團在2017年的業務重點將有所變化,可以聚焦為三大看點:

首先是暴風集團的業務收入構成更加多元化,增加更多的高利潤率的業務。暴風城,除了傳統的廣告業務保持穩定增長,暴風將基於多屏娛樂平臺,開拓更多的平臺收入,包括用戶付費、內容付費、VR營銷、TV大屏營銷和體育營銷。

其次是暴風魔鏡和暴風TV繼續擴大規模,提升盈利能力。

暴風TV CEO劉耀平表示:“未來三年,暴風TV目標實現1000萬臺銷量。通過增加多種TV大屏營銷方式和用戶收費系統,降低獲客成本,提升平均用戶收費,力爭在2019年實現TV業務的全面盈利。”

暴風魔鏡則要提升硬件毛利。暴風魔鏡CEO 黃曉傑稱, 2017年除了大幅提升高毛利率的高端產品銷量外,同時通過開展VR營銷,VR廣告和VR遊戲業務,提升VR的用戶收費能力,爭取在2018年實現全面盈利。”

第三個看點是暴風集團的互聯網服務全面擁抱信息流。馮鑫介紹稱,暴風影音、TV、魔鏡和體育都將信息流的方式全面改版和升級,提升用戶點擊、用戶粘度和人均消費。同時,精準的信息流廣告將提升暴風的效果性廣告的收入。

此外,暴風集團2017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17年一季度營業收入保持強勁增長,同比增長100%以上。報告期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預計為1450萬元-1950萬元,主要原因為暴風統帥處於快速積累用戶階段,屬於市場擴張期,在此期間營銷推廣費用增加,影響了上市公司利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795

大數據市場亂象:用人工智能講故事 低質虛假數據大量倒賣

大數據行業看上去似乎並沒有受資本寒冬的影響。第一財經記者從投中網獲悉,僅今年4月以來,大數據行業就有7家公司獲得融資,其中國外4家、國內3家,金額總計約11億元人民幣。而這一情況已經持續了很久,2016年僅上半年就有22起與大數據相關的企業獲得融資,從天使輪到C輪均有。

伴隨著資本大量進入大數據行業,出現了創業公司估值過高的現象,好像只要打上大數據的標簽,一些公司的估值動輒翻番好幾倍。企業信用數據服務商上海斯睿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出現在上述7家公司名單中,其不僅近期剛獲得由東方海富領投的數千萬元融資,且最近18個月已經成功完成了3輪融資。而另一家2015年8月剛成立的大數據公司鼎複數據也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完成了2輪1.07億元的融資。

就此現象,上海斯睿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趙傑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大數據公司受資本追捧,本質上是因為,物以稀為貴。雖然國內這兩年大數據企業融資速度快、頻率高,但真正能融到資的在市場上其實並不多,很多用人工智能講故事、單純擁有多少億數量級數據的公司是很難獲得資本青睞的。

人工智能是個好“故事”

記者在查閱上述新近完成融資的大數據公司資料時發現,各家企業無一例外都在自己的宣傳介紹中提到了人工智能。而不僅是大數據公司,一些征信公司和互聯網金融公司也都會說自己在利用人工智能識別信用風險或者反欺詐。

但實際上,人工智能並不是高不可攀的東西。“我認為大家沒有必要把人工智能給神話了,過去十年在大數據行業的帶動下,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得到快速發展,為今天人工智能的爆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如何把掌握的技術落地成產品,挖掘數據資源,幫助企業用戶更高效、更低成本地解決風控問題,才是我們努力的方向。”趙傑表示。

就拿機器學習的建模環節來說,在過往的很多場景中其實都是需要建模的。例如,去銀行貸款買房或者申請信用卡,銀行給你授信,一個剛畢業的學生和在職場工作很多年的高級白領,額度必然是不一樣的,這里就會涉及到模型的設立。在此模型中,會有很多個維度的數據,學歷、收入水平、婚姻狀況、過往信貸記錄等。過去往往會采用專家法和計量分析等方法建模,通過人工網查獲取各類信息。

現在,伴隨各類智能技術的發展,機器可以在分秒內處理上十億次的數據,於是就開始引入機器學習。機器學習本質上是先找一些數據樣本,這些樣本有好有壞。隨後將全量數據放入模型中,讓系統自己識別,如果發現在好的樣本中90%都具備某一共同特征例如“受過高等教育”,則系統就會自動認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信用佳。反之,當系統發現壞的樣本具備“擁有五張以上信用卡”的特征,它便會將此認定為信用差的特征。隨著樣本數據的增多,系統識別出的特征維度就越全面,得出的結論也就越準確。

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機器學習也不是萬能的,如果是機器沒有學習過的數據,它便無法自主做出正確的應對。從1997年IBM的“深藍”戰勝了卡斯帕羅夫到20年後AlphaGo以4:1的成績戰勝李世石,驗證了人工智能技術的趨於成熟,隨著樣本數據的增多,系統識別出的特征維度就越全面,得出的結論也就越準確。但是AlphaGO輸掉的這一局卻是因為遇到了從沒有學習過的“怪棋”,價值網絡瞬間崩潰。

至於神經網絡、決策樹、隨機森林、機器學習等“高大上”的名詞,實際上也無需誇大它們的作用。“像多元神經網絡這樣的算法模型早就是非常成熟的多元數學統計方法,很早就應用於物理學、力學以及工業領域,但並未被大眾所熟知。也是因為這兩年大數據市場火爆,才把這些名詞帶到大眾視野內。”趙傑對記者表示。

有關人工智能的故事常常還會引申到“團隊成員為國際高端人才”上,在趙傑看來,掌握國外先進的算法技術只是一個方面,有些技術在國外的應用環境下是適用的,但如果直接照搬到國內,不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也無法提供符合國內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

好算法不如好數據

“Better data beats better algorithm(好數據能打敗好算法),有一套厲害的算法模型不如有一套靠譜的數據。”棱鏡大數據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廖辰瀚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實際上在整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人工智能建模所花費的精力只占30%,而70%的精力都花費在信息的獲取和處理數據上。用人工智能做風控和模型的切入點,首先是自動化,即用人的思維和方式獲取數據,提煉數據,第二步才用到機器學習的算法將獲取的信息進行關聯。”廖辰瀚稱。

對於大數據公司而言,高質量的數據是根本。“目前對大數據市場造成困擾的還有一個主要方面就是,各家公司都在說自己有上億數量級的數據,但卻常常忽略這些數據的質量。”趙傑表示。

記者從一位征信業內人士處獲悉,近兩年大數據市場給人太多負面印象的原因在於,真正擁有高質量數據,且擁有數據分析能力和產品研發能力的公司數量非常有限。目前市場上有很多所謂的大數據公司,都是通過倒賣數據賺取差價的公司,而這些公司的數據來源,很多來自數據黑市。

“一些數據販子由於沒有任何加工能力,通過一些關系,掌握某類數據源,在不做任何加工的情況下,直接賣裸數據,賺取差價。由於這些數據通常都會不斷更新,不斷會有新的數據加入,也同時會有過期的數據失效,因此,只要稍加修改,又會變成一套全新的數據庫,販子們重複販賣,從中賺取差價。”上述征信業內人士表示。

該人士稱,“在販賣的數據中,有些數據是合法的,有些數據是違法的。線上消費的、網銀的、pos機的、信用卡的、運營商的、甚至是工商的數據都有人賣。除了一些企業本身會打包賣一些數據,也會有企業內部人員與外人勾結聯手倒賣數據,即使是BAT里也有人出來賣數據。”

記者還從相關知情人士處了解到,數據販子倒賣的數據很多都是臟數據,由於數據通常按量出售,為了把量做上去,里面往往只有30%的數據是真實的,而70%都是造假充量的假數據。“如果底層的數據都是虛假、不準確的數據,再好、再先進的分析模型也不可能解析出正確的結果。”趙傑對記者表示。

Maxent猛獁反欺詐CEO張克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也表示,做數據能夠有優勢的企業,一定是控制了流量的公司,因為所謂的線上數據的來源都需要依靠線上流量,沒有流量就沒有數據源。而依靠買賣數據是肯定行不通的,只是在表層包了一個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615

《鬼吹燈》系列口碑慘淡 討好年輕人不如踏實講故事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26/1132412.html

近日,兩部改編自天下霸唱小說的網劇《河神》《鬼吹燈之黃皮子墳》(以下簡稱《黃皮子墳》)雙雙開播,加上不久前亮相的《鬼吹燈之牧野詭事》(以下簡稱《牧野詭事》),說明市場對超級IP充滿熱情。但它們的口碑不盡如人意,尤其是原著粉對“鬼吹燈”系列爭議頗多,看來,創作者要在大力改編和尊重原著之間尋求平衡,依然是最大的難題。

《黃皮子墳》

尷尬:“天下霸唱”霸屏七月檔期,口碑卻很慘

這個7月,國產網劇的市場依然很熱鬧。除了張一山攜手周冬雨出演的《春風十里,不如你》,光是天下霸唱的IP就搬出了三部,但是作品的水準表現卻異常尷尬。

因為極度放飛的風格,《牧野詭事》的評分一跌再跌,目前只有2.8分,這也打破了天下霸唱IP改編影視作品得分的最低紀錄。《黃皮子墳》收視亮眼,但評價高開低走,觀眾不斷吐槽,目前評分只有5.9分。反倒是沒有小鮮肉,也沒有多少營銷的《河神》有7.9分,但相比“鬼吹燈”系列第一部網劇《精絕古城》高達8.1的評分,這些新作都存在明顯差距。

熟悉天下霸唱文風的讀者都知道,他建構出的是一個神秘莫測的世界,卻讓人不知不覺地相信那些“怪事”。不過,這些新的IP改編作品全都標榜“青春化”,借此迎合年輕觀眾的口味,結果落得一地雞毛,經驗教訓值得後來的創作者借鑒。

選角有突破:都是高顏值,走非流量咖加新人路線

在選角上,新一輪網劇起用的演員不約而同地高顏值、“年輕化”,又不是絕對的當紅小生,可觀眾並非都買賬。

《牧野詭事》由王大陸、金晨、王櫟鑫主演,被觀眾吐槽最多。故事聚焦於胡天、雷厲、王耀、小金牙帶著家傳絕技去古墓尋找父輩的下落。但該劇二次元風明顯,許多雷人的造型類似一場Cosplay秀,胡天的扮演者王大陸的演技和配音浮誇,還有各色“殺馬特”“洗剪吹”造型,背離了以往《鬼吹燈》系列的精髓。

《黃皮子墳》的演員則和角色出入太大,讓人猝不及防。不少人吐槽阮經天飾演的胡八一,口音嚴重影響了觀眾的認同感,沒有了原著中胡八一的痞氣;飾演王胖子的演員劉潮,則完全讓人看不出胖在哪里。在大家看來,唯一能看的人物是“燕子”了。針對主演陣容,導演管虎曾表示,就是要青春化,而阮經天身上具有人物的冒險氣質。

對於《河神》的演員陣容,網友調侃稱:“主演還不如天下霸唱的名氣大。”但是,演員表現很合適角色,男主角李現和男二號之間的沖突和鬥法很有看點。

改編太用力:增加情感線,變成青春偶像劇

天下霸唱和南派三叔的小說大部分是男粉絲,但是改編網劇必須照顧到女觀眾的需求,所以,如何在“男性向”的作品里增加“女性氣質”,是劇本寫作階段很關鍵的地方,還不能忘記尊重原著。

《河神》改編自天下霸唱小說《河神:鬼水怪談》,集偵探推理、懸疑探險、歷史掌故、靈異事件和民俗風情於一體。網劇版定位於“靈奇探案劇”,故事以漕運商會會長離奇身亡為開端,破案的過程中又牽扯出新的疑點與人物,撲朔迷離。相比小說,網劇顯然少了一些怪力亂神的情節,盡量再現原著神秘和玄幻氛圍。在剪輯和敘事上,該劇多線並行、跳躍閃回,有別於傳統電視劇,對更廣泛的受眾來說,這存在一定接受門檻。

《牧野詭事》則不是盜墓,也沒有鬼怪,更多變成了幾個年輕人的搞笑劇。有人解釋說,原著本來就沒有明確的情節,和《鬼吹燈》8本小說關系也不大,所以對改編不必苛求。

《黃皮子墳》融合了青春、熱血和冒險元素,但改編被指“莫名其妙”。比如原著中“打醬油”的敲山大爺和畫眉,一個成了深藏不露、神神秘秘的高人,一個則與胡八一發展出情感線;還有不少與主線無關的支線劇情,比如徐二黑和他小夥伴的戲份多得讓人發指,拖慢了故事節奏。

制作很花錢,畫面好看

在制作上,《牧野詭事》略微粗糙,不能與其他鬼吹燈系列的大制作相比。

《河神》將懸疑色彩渲染得不錯,拜河大典的場面、女主角的出場,色調都透露出一種詭譎;兩位男主角初遇,風吹旗幟,點煙撒灰,水滴和雨傘,雙男主的設定呼之欲出。雖然水下的戲份畫面幽暗,影響了一些美感,但那種渾濁與神秘的感覺正好貼合了故事風格。

《黃皮子墳》也可見電影導演管虎的功力,畫面有電影質感。第一集的長鏡頭引出故事年代、環境和人物,雪地里的實景拍攝,東北農村的厚重感。

頭評

刻意討好的“年輕化”,不如老老實實地呈現

此前的《精絕古城》,雖然演員“有點老”,制作還可以更好,但是故事上非常尊重原著、突出現實感,這也是它當初得到好評的重要原因,給後面幾部立下了相當高的標桿。現在的這波新作品,用來制作的錢多了,但在最終呈現上和原著相差甚遠,原著粉十分失望,絕對是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

看看《牧野詭事》和《黃皮子墳》的劇情路數和演員陣容,無疑是奔著年輕觀眾去的。為了迎合他們,陣容“年輕化”不說,還加入了不少看似創新、實則無趣的口水劇情。年輕觀眾在審美上接受,為何?道理很簡單,原著粉沒有感受到隨著胡八一一行探幽墓穴、馳騁草原的快感,非原著粉也沒有感受到強情節的吸引力。所以對這一系列IP的操盤者來說,與其刻意地討好年輕觀眾,還不如老老實實地延續原著的精神和氣場,集中精力、原汁原味地還原小說,講一個帶著傳統的詭異故事。

其實,創作者要有正確思路。首先要花大力氣把故事講好,把演員調教好,然後才去考慮整體制作,至於風格是厚重、現實的,還是喜劇、魔幻的,這都沒那麽重要,因為年輕觀眾也能欣賞厚重和現實題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476

立論:碧斯講故事叻著作必睇

1 : GS(14)@2012-07-18 23:30:5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18/16524104
2 : GS(14)@2012-07-18 23:32:28

http://lz.book.sohu.com/serialize-id-20779.html
二戰股市風雲錄:戰爭形勢和股市變化之間的關係
3 : 鉛筆小生(8153)@2012-07-18 23:45:01

2樓提及
http://lz.book.sohu.com/serialize-id-20779.html
二戰股市風雲錄:戰爭形勢和股市變化之間的關係


MACRO SCOPE IS GREA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339

【馮仁昭四圍超】張震用雙手講故事

1 : GS(14)@2016-06-06 02:54:50

張震日前幫卡地亞拍微電影《手》,西裝骨骨嘅造型同一雙手做咗好多內心戲,張震話透過一雙手可以演繹唔同故事,希望做到心手相連。張震話:「演叛逆少年,它們就在悲傷和憤怒中發抖;演歷史人物,它們就要拿起史書傳記;為了演戲這件事,這雙手學了很多東西,潛水、下圍棋,花了很長時間,它們還學會了拳法和功夫。」撰文:馮仁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603/196386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8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