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足球俱樂部西布羅姆維奇宣布,以中國企業家賴國傳為首的中國財團已經完成對俱樂部的收購。
據新華社報道,該俱樂部在官方網站上發表聲明說:“西布羅姆維奇俱樂部確認,今年8月份透露的有關俱樂部控制權的轉移程序已經全部完成。”
聲明還說,前俱樂部主席同意將本人持有的88%的股份賣給賴國傳控制的雲毅國凱(上海)體育發展有限公司。
賴國傳在聲明中說:“我非常高興能夠完成對俱樂部的收購,並成為俱樂部的下一個管家。感謝傑里米·皮斯過去15年來對俱樂部的貢獻,他為俱樂部下一步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聲明還說,前布萊克本俱樂部總裁約翰·威廉斯將成為俱樂部新的主席。
雙方在今年6月就達成了收購協議。過去幾個月中,他們一直在等待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和英超聯盟的批準。
西布羅姆維奇成立於1878年,主場是山楂樹球場,曾經獲得1920年英格蘭頂級聯賽冠軍、5次足總杯冠軍和1次聯賽杯冠軍。俱樂部曾經在1978年訪華,現在它將成為第一支由中國人控股的英超球隊,此前中國資本也收購了阿斯頓維拉以及狼隊,但這兩支球隊都身處英冠。
42歲的賴國傳出生於廣東梅州,據媒體報道,雲毅國凱的股東由賴國傳、棕櫚生態城鎮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和雲毅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等參與設立的並購基金組成。賴國傳是雲毅國凱的主要出資人和實際控制人,他也是棕櫚股份前董事、前總經理。
而此前據英國《天空體育》報道,另一家中國財團非常有望收購英超的赫爾城俱樂部,雙方目前已經展開了談判,有人甚至拍到了他們談判的圖片。據悉,此 次欲收購赫爾城的財團財力雄厚,此前已經收購了法甲的尼斯俱樂部。這家中國財團的談判負責人為Chien Lee,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他就一直居住在美國,他是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新城資本(NewCity Capital)的創始人兼CEO,還是中國鉑濤集團的聯合創始人。
隨著金元的湧入,頂尖外籍球員和教練的加入,全球化和商業化的不斷拓展深化,英超電視轉播版權價格也節節攀升。
本文由懶熊體育(ID:lanxionglanqiu)授權i黑馬發布。
懶熊體育獨家獲悉,蘇寧以7.21億美元的總價獲得2019-2022賽季中國大陸及澳門地區獨家媒體版權,至此,蘇寧在體育行業尤其是足球領域已經全面下註。但這僅僅只是開始,如何運營和變現是他們接下來最大的挑戰。
又是一個天價!
根據懶熊體育獨家獲得的最新信息,蘇寧以7.21億美元的總價獲得2019-2022賽季中國大陸及澳門地區獨家媒體版權。
按照目前的匯率,這份3年合同折合人民幣約為49.5億元,與去年賣出5年80億元的中超相比,平均價格還要稍高於後者的每年16億元。
英超聯盟在英國時間本周四(11月17日)召開了董事會,其中一個議題就包括商討這項版權擁有方的最終歸屬。
一名接近這筆交易的人士告訴懶熊體育,最終蘇寧以三年版權7億美元的價格勝出。7億美元實際上指的是直播版權,如果算上視頻點播權益(一般為直播的3%),總價約為7.21億美元。
據懶熊體育了解,此次參與英超新的版權周期談判的買家包括新英體育、騰訊、樂視體育、蘇寧(PPTV)、MP&Silva(暴風體育)等。或許是由於第一輪各買家出價太過接近,英超方面並未決定誰中標。因此報價來到第二輪,並繼續采用暗標的形式。
▲ 蘇寧加碼體育業務,圖為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
蘇寧3年7億美元勝出
就在競標結果出來前,一名參與競標方的內部人士已對懶熊體育表述,“有很多瘋子”。
然而同樣是在結果出爐前夕,英國薩爾福德大學體育產業教授西蒙·查德威克(Chadwick Simon)在給懶熊體育的分析中就提到,“我估計版權價格可能超過5億美元。考慮到中國體育市場目前的購買力和英超運營管理及商業開發能力,如果達到7.5億美元甚至10億美元也不意外。”
這個價格確實並不意外。
最近2年,隨著政策大旗的指引,資本迅猛湧向中國體育產業,各大賽事轉播版權集體暴漲,天價版權合同接踵而至——NBA新媒體版權率先在去年1月份賣出5年5億美元的天價;中超5年80億人民幣成交,樂視體育以27億元對價拿下2年中超新媒體版權;PPTV砸2.5億歐元買斷5年西甲媒體版權。
而近年來,隨著金元的湧入,頂尖外籍球員和教練的加入,全球化和商業化的不斷拓展深化,英超電視轉播版權價格也節節攀升。
先從本土開始,天空電視臺(SKY)與英國電信體育頻道(BT Sport)為2016-2019賽季轉播權將合計支付51.36億英鎊,總價較前一周期的30.18億英鎊上浮71%。
1年前,樂視體育進軍香港市場,花費4億美元(當時折合約2.63億英鎊,平均一年8870萬英鎊)買斷2016-2019賽季英超在港轉播版權。這比此前的轉播方NowTV的三年2億美元的合同翻了一番。
就全球而言,頂級賽事IP的版權價格亦進入飛漲階段。NBA與ESPN及TNT簽下9年(2016-2025賽季)240億美元的大單;MLB向ESPN、FOX、TBS售出 8年124億美元的肥約;NFL電視版權更是賣出8年(2014-2022賽季)396億美元。
中國有1.74億英超球迷,但英超聯盟至今也未能從中國大陸地區賽事版權溢價潮流中分得太多,這很難讓這個全球最商業化的足球聯賽感到滿足。因此,英超聯盟在新的轉播周期中大幅提高版權價格,並縮短年限就不難理解了。
“對於蘇寧來說,他們需要證明這筆買賣的價值。對於英超來說,這是和一家在體育產業當中並沒有取得傑出成績的機構簽約。因此,雙方需要緊密協作,將英超版權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在得知競標結果後,查德威克這樣回複懶熊體育。
查德威克還說,“一位英超俱樂部的代表對我說,他的俱樂部非常渴望在中國獲得曝光。還有人表示,當英超權衡中國買家合同的時候,這些需求都被優先考慮”。
蘇寧與PPTV會如何用好英超
蘇寧從斜刺里殺出著實震驚了體育圈內外。
不過,以電器零售起家的蘇寧早已重度參與到體育產業中來:2013年戰略投資PPTV;隨後PPTV體育以5年2.5億歐元拿下西甲版權;蘇寧全資收購原江蘇舜天俱樂部,將其易名為江蘇蘇寧俱樂部,豪擲大手筆引入包括拉米雷斯、特謝拉等眾多強援。
進入2016年,蘇寧更是大手筆不斷:4月,領投體育數據公司上海創冰;6月,以約2.7億歐元的價格收購國際米蘭約70%的股份;7月,成立智能運動聯盟;8月,蘇寧投資了足球資訊平臺懂球帝C輪;11月,旗下PPTV收購了遊視網絡(龍珠直播)分拆之後的直播公司100%股權和電競公司25%股權。
至此,蘇寧的業務遍布體育產業鏈的多個環節,包括俱樂部、賽事版權、媒體平臺、內容社區、數據公司、直播平臺等等。一位接近蘇寧的人士告訴懶熊體育,蘇寧已“有計劃建自己的球場,以體育公園的形式開發房地產,並在全國範圍內合作足球小鎮。”
值得註意的是,本來將體育業務放在文創板塊的蘇寧在6月初把體育業務單獨拆分,成立獨立的體育集團,這意味著蘇寧把體育布局放到了更重要的地位。蘇寧方面也在相關公告中提示說,體育已是蘇寧除電商、置業、投資、金控、文創外的第六大板塊。
蘇寧內部一位人士當時就對懶熊體育表示,體育方面的變化快到令人應接不暇。
近幾年,作為老牌互聯網視頻平臺的PPTV,因為組織架構調整、團隊人員動蕩以及與投資方企業基因沖突而逐漸在競爭中掉隊。去年他們花費2.5億歐元拿下西甲版權後,過高的成本使其版權分銷及運營並不太順利。
此番拿下在中國大陸有著更廣泛受眾群體的英超後,對於PPTV無疑是一大提振。只是高昂的成本亦是沈重的負擔,如何通過版權分銷和會員經營來回本,則是需要蘇寧和PPTV回答的問題。
按過去的經驗來看,蘇寧在拿到未來3個賽季英超的媒體版權後,主要有3個收入途徑:版權分銷、廣告與付費會員。
最近幾個賽季,新英在分銷版權過程中不斷提價,並通過一年一簽的政策占據絕對強勢地位。懶熊體育之前已報道,2014年,PPTV和樂視獲得2014-15賽季英超非獨家轉播權,價格是1100萬美元。隨後一個賽季,新浪體育、騰訊和樂視體育各支付1800萬美元。本賽季,光樂視體育一家支付給新英的轉播費用就接近4000萬美元,後又分銷給騰訊體育等平臺。
按照這一增長勢頭,保守估計到2019-20賽季,單筆新媒體版權分銷價格將超過5000萬美元的價格,如果賣到兩家,版權分銷收入能到1億美金。不過,具體分銷方案,最終仍取決於蘇寧屆時的戰略及經營狀況。
在另外兩個途徑上,目前在中國,英超和NBA是體育賽事付費會員市場的兩大主力,同時也是流量和廣告的吸金大戶。
除了英超直播和點播可以售賣得到的廣告收入和付費會員外,由於英超流量帶動的全站整體廣告收入上漲也應該考慮在內。到下一周期,PPTV將擁有英超單賽季全部380場比賽的直播權,並且可以像新英一樣在分銷中保留一定數量的獨播比賽。這種權益的升級勢必會帶來全站流量的提升,進而提升其廣告單價。
不過,就目前的市場形勢推斷,蘇寧將面臨的版權成本和經營壓力都不會小,它需要在下個周期到來之前努力尋找到盈利點。並期待到時的中國觀眾能形成更好的付費習慣。
新英黯然落敗
蘇寧的入局,意味著新英在中國大陸統治英超的時代將於3年後告一段落。對於新英而言有些可惜,畢竟,在他們手里英超在中國大陸迎來了好時候。
新英體育本有更多的雄心壯誌。
▲ 新英體育掌控中國大陸地區英超版權長達9年。
今年5月,香港文化傳信集團宣布擬以38.75億港元(約合32.52億元人民幣)收購新英體育(Super Sports Media Inc),以取得中國大陸及澳門地區截至2018-19賽季英超獨家轉播權,並引入IDG資本合夥人、新英體育傳媒集團董事長李建光為主要股東。但交易被香港聯交所認定為反收購,文化傳信提請上市委員會複核該裁定。
根據當時文化傳信發布的公告,在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財年內,新英體育未經審核總收入約為6130萬美元,經營現金凈額約為4800萬美元。
據《每日郵報》消息,新英體育在2013-16賽季,每年只需支付英超1070萬英鎊(當時折合約1億人民幣)。但有知情人士告訴懶熊體育,現階段(2016-19賽季)單年合同金額要比《每日郵報》所說的高。
今年8月底,IDG資本合夥人、新英體育傳媒集團董事長李建光在接受香港《信報》專訪時豪言,“我認為在中國只有新英才能賺最多的錢,才會付給英超最多的錢。我們繼續成為(英超版權經營)夥伴的概率非常非常之高。”
但僅僅通過版權分銷而獲取大部分收入絕不是長遠之計,新英體育也知道,必須擺脫中間商的角色,讓自己與英超聯系得更緊密,以確保在新的版權周期談判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
這也是為什麽,新英體育不僅未允許單一互聯網平臺獨家轉播英超,而且還不斷擴大英超的覆蓋面——近兩個賽季央視的直播,進一步提高版權的覆蓋面。與此同時,新英還在盡力強化自己作為轉播平臺的地位,並從2013-14賽季便開始在自家平臺推行付費模式,以教育用戶、培養付費習慣。
據其官方發布的數據,2015-16賽季在其平臺上有過付費行為(最少1場)的獨立用戶數為103萬人,較此前一個賽季有了6倍的增長。但騰訊體育、新浪體育、樂視體育這些第三方轉播平臺的導流貢獻了其中一半。
李建光指出,因為新英並非一個平臺,故會用盡所有手段把英超做得家喻戶曉。相反,如果是個別平臺取得轉播權,自然希望保留這份權益去吸引用戶。
今年8月,也就是新的版權周期談判的幾個月前,新英體育全面出擊——先是與樂視體育達成戰略合作,雙方推出會員組合;隨後從衍生產品和線下活動、現場觀賽服務方面展開新動作,宣布將在上海紅星愛琴海購物中心開設亞洲首家英超球迷體驗中心。過去幾個賽季,新英的轉播流暢度屢遭爭議。雖然本賽季初出現過直播故障,但隨後情況有所改觀。
李建光表示,英超對於中國市場不單著眼於版權費,更希望提升各球隊的知名度,媒體覆蓋率,以維持巨大的影響力,帶動球衣銷售,球隊贊助以及門票收入。除了版權費,新英還能提供最大的曝光度。
“這是別人做不到的。”他對香港《信報》說。
所以新英謀求通過文化傳信在香港上市,目的也很簡單:通過業務和資本層面雙管齊下,不斷強化爭奪英超版權的競爭力,並且在港股上市方便於購買版權時支付外幣。
不過,蘇寧的橫空出世,意味著新英在英超版權經營和會員業務拓展等方面的計劃遭遇重大挫折。
對於主要經營英超版權的新英體育以及背後的IDG資本來說,CBA媒體版權或將成為他們接下來的一個目標。2017年,CBA現行的轉播合同就將到期,一些資本方與巨頭已經虎視眈眈,屆時又會是一場腥風血雨的惡戰。
發稿前,懶熊體育致電新英體育副總裁喻淩霄,對方並未透露接下來新英體育的計劃。
11月18日,第一財經記者從蘇寧方面獲悉,蘇寧體育集團旗下的PP體育中標2019~2022賽季英超中國大陸及澳門地區的獨家全媒體版權。蘇寧集團下屬蘇寧文創集團子公司聚力傳媒向記者確認了該消息。根據美聯社報道,收購金額或高達5.64億英鎊。
PPTV方面認為,此次PP體育收獲2019-2022英超版權,標誌著繼囊括西甲五年全媒體版權之後,PP體育在歐洲足球五大聯賽賽事版權方面再下一城,進一步奠定了在體育賽事版權領域的領先地位。
去年8月,蘇寧旗下PPTV聚力宣布獲得2015—2020年西甲聯賽中國地區獨家全媒體版權,交易價格高達2.5億歐元。根據美聯社的報道,蘇寧三個賽季的轉播費用5.64億英鎊,每個賽季的轉播費將達到1.88億英鎊,而目前新英體育每年的轉播費為1600萬英鎊,蘇寧未來的三年的出價比目前的十倍還要高。
蘇寧每個賽季給出了創紀錄的1.88億英鎊,就此超過了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每個賽季的1.67億英鎊,成為英超在海外最貴的轉播權交易。不過蘇寧的出價相比英國國內的轉播權來說依舊很便宜,英國天空體育和電信體育三年的轉播費高達51.4億英鎊,平均一場英超比賽的轉播費就高達450萬英鎊。
據悉,目前英超在中國的版權擁有方是新英體育,擁有英超2013~2019年英超的全媒體版權。蘇寧體育還要等兩年才能接手英超聯賽轉播版權在中國的運營。第一財經記者詢問新英體育方面為何沒有繼續拿下英超賽事版權,新英體育方面向記者表示:“還是價格太高了。”
不過,對於外媒傳言的價格,資深體育產業分析師楊文麒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英超作為足球領域第一大聯賽,在中國也有廣泛的關註度,加上近年來賽事版權價格不斷走高,這個價格還是很有可能的,只是擔憂蘇寧方面能否運營好這個版權,實現盈利。
葉榕資本創始人黃歷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蘇寧有PPTV、龍珠直播,傳聞未來也有可能與電視臺深度捆綁合作,全渠道都通暢。最大限度掌握頭部內容,是合理的策略。”
策略還需要良好的執行。對此,楊文麒表示擔憂:“蘇寧發力頭部內容戰略沒錯,但目前看,蘇寧的執行力還不夠,體育方面也缺乏人才,此前運營西甲就暴露出這方面的問題。”
對此,蘇寧方面坦言,近期蘇寧在體育業務方面的確有一些人才流動,但也快速進行了人才補充,包括從五星體育等知名體育傳媒公司挖掘人才來彌補人才流失。
對於蘇寧能否運營好英超並實現盈利,楊文麒表示,盈利手段無外乎三種——賽事版權分銷、會員付費收入、廣告收入。從目前情況看,版權分銷還是占“大頭”,但這麽高的版權成本,按照蘇寧目前的聯賽版權運營能力,要盈利還是令人擔憂。目前英超聯賽版權運營方新英體育運營的比較成功,也獲得了較好的盈利水平,一度還想謀求上市,但這背後一方面是新英體育是在體育賽事版權價格低谷的時候拿下英超版權,另一方蘇寧未必會有新英體育這樣的運營能力。或許是處於這方面的擔憂,英超此次只出售了三年短期的賽事版權,而不是五年甚至更久的中長期賽事版權,要知道,新英體育當年可是一舉拿下了六個賽季的轉播權。
由於西甲運營的困境,令業內人士擔憂蘇寧能否運營好英超。
楊文麒表示,新英體育在運營英超方面積累了較多經驗,蘇寧如果抱著開放的心態,就應該與新英體育合作,甚至入股、並購新英體育,以更好地運營英超,如果靠自己摸索的話,按照目前情況看,很可能是一筆虧錢的買賣。
11月18日消息,第一財經獲悉,蘇寧向記者確認已經獲得了英超在中國內地及澳門地區的獨家轉播權,蘇寧與英超此次的轉播合同為其三年,從2019年持續到2022年,三個賽季轉播費用高達5.64億英鎊(折合人民幣48億元),蘇寧旗下的PPTV將承擔英超賽事的轉播。
目前英超在中國地區的轉播商是新英體育,其獲得了2013-2019年英超的獨家轉播權,但其轉播權將在2018-2019賽季結束後到期。
蘇寧三個賽季的轉播費用5.64億英鎊,每個賽季的轉播費將達到1.88億英鎊,而目前新英體育每年的轉播費為1600萬英鎊,蘇寧未來的三年的出價比目前的十倍還要高。
蘇寧每個賽季給出了創紀錄的1.88億英鎊,就此超過了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每個賽季的1.67億英鎊,成為英超在海外最貴的轉播權交易。不過蘇寧的出價相比英國國內的轉播權來說依舊很便宜,英國天空體育和電信體育三年的轉播費高達51.4億英鎊,平均一場英超比賽的轉播費就高達450萬英鎊。
蘇寧近幾年在足球方面動作頻頻,投資PPTV不久就獲得了西甲五年的轉播權,在2015年全資收購了江蘇舜天,今年6月又收購了意甲豪門國際米蘭70%的股權。
剛剛暫時化解了“英超聖誕大戰直播”危機的樂視體育,能否在12月28日淩晨1點15分如約直播利物浦迎戰斯托克城的比賽,現在看來仍是未知數。
12月27日中午,在距離上述英超比賽還有12小時的時間,新英體育方面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8號淩晨的英超比賽(能否在樂視體育直播)還是在待定狀態,我們要看今天的付款情況來定。”
作為英超在中國內地的版權方,上述新英體育方面人士告訴記者,樂視體育與新英體育已在26日下午達成一份“諒解備忘協議”,新英同意樂視可在短期內分期支付尾款,而第二筆款項的截止日期就在12月27日下午6點。
“目前不方便透露金額,但昨天只是支付了一小部分。如果承諾的時間沒有支付完畢的話,新英體育會繼續停掉信號。上述人士說,“我們不希望我們的合作夥伴倒下,但我們自己也背負了巨大的壓力。”
樂視體育方面則對第一財經回應稱:“英超的轉播不會有任何問題,並且昨天樂視體育推出了超級體育季、月會員觀看英超的權益,所有樂視體育超級會員都可以通過全終端暢享英超。”
暫解“24小時”危機
作為最受中國球迷關註的國際足球聯賽之一,英超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新英體育方面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與樂視的合作是在英超新賽季開賽前,新英體育分別與樂視、騰訊、PPTV三家簽訂了合作協議。
根據合同,新英體育與轉播方的付款流程被分為兩期。其中三家需要在賽前支付一筆費用,新英體育才能給付信號。
在今年12月20日,也就是尾款交付的周期,新英體育稱,雖多次與樂視溝通催款,但樂視的反饋並不積極。
一拖就是6天。
在樂視體育逾期的6天當中,新英體育曾通過一定方式在向樂視體育施壓。12月19日,本應播出的英超精華最終並未在樂視體育如期播出。樂視體育英超評論員詹俊當時發微博表示,“衛星信號接收原因(上傳方出狀況)本期英超精華無法錄制,請各位球迷諒解。”
直到12月26日,新英體育公布:“如果樂視體育不能如期交付英超2016-2017賽季版權的3000萬美元尾款,樂視體育的英超信號將在周一被掐斷。”
這一天,正是多場密集的英超聖誕大戰開賽的日子。
上述新英體育人士稱,26日一整天,新英體育和樂視體育版權部門,以及雙方高層之間反複磋商協調,最終在約下午6點下班前,雙方達成了一個諒解備忘錄,希望樂視在很短的時間內分批將版權費用支付完畢,如果承諾的時間沒有支付完畢的話,新英體育會繼續停掉信號。
到了26日晚約7點,樂視體育方面對外作出回應:“英超的轉播不會有任何問題,並且今天樂視體育推出了超級體育季、月會員觀看英超的權益,所有樂視體育超級會員都可以通過全終端暢享英超。”
樂視體育CEO雷振劍也在微信朋友圈配圖稱:“來樂視體育看英超,不廢話。”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12月11日的2016中國企業領袖年會的導師私享會上,樂視董事長賈躍亭曾被問及外界傳言樂視體育“拖欠版權費沒有付”時表示:“幾乎沒有”,“我不能說百分之百,因為畢竟還有手續、交易雙方之間的條款、執行條款等等,但是大部分都是正常支付的,只要在協議執行上沒有分歧。”
欠款風波背後:野蠻生長遭遇陣痛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目前樂視體育以支付了一部分尾款的方式暫時化解了危機,維持了12月26日的英超比賽沒有停播。
但它可能只能安穩24小時。接下來12月28日淩晨1點15分的利物浦迎戰斯托克城的比賽能否如約上線,目前仍是未知數。
新英體育給出的截止時間點是12月27日晚上6點。如果樂視體育承諾的時間沒有支付完畢,新英體育會繼續停掉信號。
截至目前,樂視體育方面還未作出更多回應,有樂視體育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強調,“英超的轉播不會有任何問題,肯定會正常播出。”
上述樂視體育人士對記者提到,當天下午樂視體育 CEO 雷振劍正與一眾樂視體育高管開會。但主要議題不是英超,而是是管理層2017年工作會議。
在欠款風波的背後,曾經歷2年“野蠻”生長的樂視體育正在經歷“陣痛”。
不久前,樂視體育CEO雷振劍曾對第一財經記者感慨,稱“不能永遠享受往前沖的快感,你會發現你往後一看,後面的戰場來不及打掃”。
過去的兩年里,他稱自己關註的重點還是樂視體育的市場份額和用戶數,這也是野蠻生長階段。直到今年B輪融資後,發現在公司高速發展過程中,很多基本面上沒有得到實質的改善,引發出了很多問題,踩了不少地雷。
最典型的就是今年7月國際冠軍杯的臨時取消事件。雷振劍對第一財經記者坦言,這是樂視在業務上比較大的一個挫折,“對於我們看待每一塊業務良性發展是特別大的教訓和啟示”。
如果按照過去的做法,在獲得大量版權後,樂視體育只要做好直播、把用戶數做下來就算成功,但現在,更重要的是把用戶數做起來之後要產生經營的效益。
他曾提到,“樂視體育對頭部的頂級內容永遠是嗜血的狀態。”雷振劍說,但在2017年,不能非理性地投資一些極其高溢價的產品或內容,價格將以商業模式為前提,最核心的還是要看其“損益”。
雷振劍曾在12月初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如果不出意外,未來1~2月,樂視體育將公布在資金方面特別是融資上的重大變化。
而對於此前樂視體育圍繞賽事、版權、彩票、大數據、體育經紀等多項業務進行的多點布局,雷振劍也對記者坦言,面對如此多的業務,接下來會進行節奏上的調整。
第一財經記者還將繼續跟進事態的發展。
互聯網公司介入,免費時代或提前到來。
本文由熱點微評(微信ID:redianweipi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 。
在今天的中國,盡管移動互聯網已經完成了普及,但在空中,信息孤島依然存在。我們知道,由於當前飛機上禁用手機或其它禁止使用的電子設備,機艙成為我國最後的網絡孤島。
但從發展趨勢看,飛機上使用手機禁令放開將是大勢所趨。過去幾年,各大航司包括國航、東航先後宣布開通航空WiFi,並開始進行投資布局,南航、春秋等航空公司也在開展高空WiFi測試和試驗性服務。
然而,實際情況是,當前航空WiFi應用機型極少,進展還是比較緩慢。
東航去年基於7條國內航線的部分航班以及5條國際航線的全部航班上開通機上WiFi服務,但每個航班只有50個免費體驗名額,需要提前申請;南航去年初首次就客艙WiFi項目公開招標,但仍未大規模普及;廉價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已經對兩架飛機完成了機上WiFi改造,但尚未開通上網服務。
與國內情況比起來,美國的大多數航空公司已經實現了航空WiFi的普及,但是價格昂貴——每小時收費從幾美元到十幾美元不等。現在,少數美國航空公司,如捷藍航空,正在謹慎嘗試提供免費WiFi服務。
總體來看,當前中國航空WiFi還是雷聲大,雨點小。幾大航空公司也意識到了,從內部很難打破僵局,開始從產業鏈角度拉攏互聯網公司進入,早前滴滴和東航達成了合作,一個月前,WiFi萬能鑰匙對航空WiFi服務商世紀空聯進行了投資。
以往的經驗證明,中國的傳統產業一旦有互聯網公司進入,往往在產品創新與商業模式的運營突破上要比西方更有想象空間。
在國外,普遍商業模式是乘客直接付費模式或者分為按時長收費和按套餐收費,但在中國,航空公司一旦開放資源給到互聯網公司,電商導流、差旅O2O、展示廣告、內容消費、WiFi紅包、應用推送、機票、酒店、旅遊度假產品的銷售等各種盈利模式與增值服務模式都將玩的風生水起。
除此之外,WiFi可以幫助國內的航空公司把線下用戶引導成為會員,帶動機票、酒店、旅遊度假產品的銷售,進而降低對OTA的依賴,這些都是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變化與趨勢方向。
這一次,互聯網公司是否能讓中國航空WiFi產業直接跨越高收費階段、“趕英超美”直接實現免費和普及?
中國航空WiFi為何進展慢?
早在2005年,歐洲空中客車公司就推出全球首個機上WiFi網絡系統,借助“全球星”衛星通信系統實現高空上網。
2007年,美國推出基於地面基站的空中上網系統(ATG)。Routehappy公布的《飛行中Wi-Fi全球情況報告》顯示,接近四分之三美國航空公司“座位里程”現在擁有WiFi,其中美國航空、達美航空和聯合航空的這種服務最優。
總體來說,目前我國提供空中WiFi服務的航班極少,即便是有也是機內局域網,能夠接入互聯網的較少。因此,從當前來看,我國空中上網普及率遠落後於發達國家,也落後於世界平均水平。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在於制度限制,相關民航法規制約著空中WiFi服務的發展。我國民航相關法規規定,乘客乘坐飛機時全程禁止使用移動電話等主動發射無線電信號的便攜式電子設備,即使使用飛行模式也不允許。
一方面是技術限制。最近幾年,不少技術公司的參與投入。目前來看,實現高空WiFi涉及機載硬件設備,通信連接技術,以及地空互聯(AGT)方面的技術、衛星互聯模式(L波段、KU波段)。
所謂的地空互聯,主要是通過地面基站向天空發射信號,業內談到,目前國內尚未制定專門空地互聯用頻規劃及臺站設置要求,空地互聯設備的用頻、發射功率等射頻技術指標以及臺站設置缺乏統一管理和保護。
另外,ATG要求基站一個接一個不能斷,國內多山地丘陵地形,ATG的限制太多,當飛機飛越山區等無法架設基站的區域時,乘客便無法上網或者上網速度變慢。采用地空技術的空中WiFi不能跨洋使用,那麽也就不適合國際航線。
另外是衛星傳輸技術。國航早在2013年7月完成的機上WiFi測試航班所使用的就是基於衛星的方式。另外是現在國內也沒有民用的Ka衛星,國外雖然有,但是中國政策是不允許境外的衛星覆蓋我國境內。
目前來看,不論是地空互聯還是衛星傳輸,理論上的最大網速都可以達到30M,但實際上情況則不一樣,因為共享帶寬,上網的人一多,速度就會減慢,在韓國,曾有航空公司拒絕WiFi就拿出了這個奇葩的理由,飛機上網網速太慢怕乘客不適應,所以幹脆不提供。
其次是成本投入大,而且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前面提到,航空公司飛機上網的技術模式主要包括ATG(空-地),Ka和Ku模式三種。將成本簡單分為機上設備,衛星租賃和地面基站建設三塊。
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研究院專家莫廣衛曾經表示,改造一架飛機,使其可以提供空中上網業務,成本大概為300萬美元,也有數據顯示當前飛機改裝和設備維護的費用,一架飛機的WiFi改造成本在300-500萬元左右,具體取決於機型和設備供應商,當前機上設備的供應商主要有松下、Row44、霍尼韋爾、東軟、Donica等,但目前國內的廠家只有搭建客艙內局域網設備的能力。
另外,最主要的租賃衛星寬帶資源花費頗高,價格會根據全球不同區域衛星資源的緊張程度有區別。數據顯示,對於Ku衛星,租賃1MHz的波段一年的價格是400-500萬美元。
再次是地面基站,ATG模式要求在地面建設基站,目前美國領先的空中WiFi提供商GoGo就是ATG模式,按照其年報披露的數據,大約就是5.5美元每個人。
在國內,最早是國航曾經想嘗試機上WiFi,一開始想基於ATG模式來打造,不過由於信號不夠穩定、不能跨洋最終放棄,轉而開始試驗ATG寬帶衛星模式,目前東航、南航也在基於這種方案進行相關的測試。
歸根結底,事實上是技術上的因素導致成本上投入大。這意味著,國內航空公司得具備有效的商業模式向商家與用戶收費來沖抵高昂的成本。
在當前,我國的民用航空機載移動通信還處於起步階段,空中WiFi所需要的地空基站方式和衛星中繼技術都處於試驗階段,還未大規模應用。
航空WiFi遲遲沒有進展,顯然也有安全因素的考慮。對於航空公司來說,必須最大限度的確保乘客安全,而不必要的信號幹擾可能會有一些微妙的安全影響,這是導致航空公司遲遲不敢於試水航空WiFi的原因之一。
為何說航空WiFi未來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但從未來發展趨勢上看,航空WiFi未來普及將成為必然。
一方面,政策方面正在迎來利好, 中國民航局航空運輸部門負責人曾指出,一項旨在修訂有關在飛機上使用電子設備的監管限制的法案,正在進行中,未來相關標準將被放寬。除了這些變化,還有大概三年前美國和歐洲監管機構的安全標準問題的修正。
一般來說,在政策上修訂之後,顯然會倒逼技術問題的提前解決。而且對於航空公司來說,對於政策解禁可能也是迫不及待。因為政策層面能出現新突破,航空公司也會因此迎來新的增長點。
數據顯示,我國民航上半年運送旅客2.3億人次,而全年估計超過5億人次,按照人均2.5小時計算,全年就有近12.5億小時的高空時間,而飛機乘客多數又是高端客戶,這里面顯然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其次隨著技術突破會使得政策發生改變。從全球範圍來看此類規定都在發生改變,部分歸因於技術的進步,前面提到,國內航空公司使用的衛星資源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國外。
但國內國內也在高容量衛星布局方面正在有所突破。據說中國衛通集團即將在2017年發射自主研發的第一顆高通量衛星“中星16號”,提供基於Ka波段的網絡運營服務。
另外也是基於當前用戶對智能手機的依賴,航空公司需要考慮做出改變。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7月份發布的報告,截止6月份,中國的6.56億用戶,約占全部互聯網用戶的92.5%,用手機來上網。
而從當前移動支付與用戶付費的習慣來看,年輕人用戶習慣和支付意願的正在改變。目前來看,空中WiFi覆蓋最完善的地區是美國。
根據Routehappy發布的年度報告,美國航空公司提供機上WiFi服務的航程比例達到78%,發展最快的是中東三大航(阿聯酋,阿提哈德和卡塔爾),而且大部分都是向乘客收費,標準從幾美元到幾十美元不等。
根據霍尼韋爾早前做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將近3/4的乘客會因為WiFi服務不佳,而隨時準備更換航空公司,尤其是對於成長於數字時代的80後、90後來說。
全球旅行技術公司Sabre也曾經對20個國家旅行者調研發現,他們願意支付額外航空附加費用,享受更為個性化的服務,其中就有9%的人選擇WiFi服務。
互聯網公司介入,免費時代或提前到來
因此,用戶需求、政策解禁、商業空間會驅動航空WiFi的通過技術層面突破降低成本,航空WiFi或將在不遠的未來逐漸普及。如果要普及航空WiFi,盈利模式是個大問題。
前面提到,航空WiFi涉及到很大的成本開支,從需求的角度來講,目前並沒有一個成熟的好的商業模式能夠覆蓋這麽高的成本,目前兩種最直接的盈利模式是空中網吧模式(收費上網)和廣告模式,收費上網在美國航空公司中已經廣泛實踐,但並不符合中國用戶的習慣。
從目前來看,和第三方商家合作、由商戶付費是可能突破的方向。
按照普遍應用到差旅O2O的盈利模式中,航空公司顯然可以跟電商平臺建立導購分成合作。
比如,可以與各大電商平臺展開各種合作,圍繞聯網服務拓展更多的商業模式,類似通過空中WiFi共享進行網絡購物、理財、消費等,享受空中優惠價;也可以與各個城市的酒店、門票、租車等企業廣告或服務,通過航空WiFi預定相關服務可以獲取會員資格或者會員價格等。
互聯網企業已經瞄準了航空WiFi的發展動向,今年3月,WiFi萬能鑰匙對航空WiFi服務商世紀空聯進行了投資,以飛機WiFi系統改裝方案設計、取證、改裝實施為切入口,表示要為航空公司提供與乘客客艙娛樂相關的一站式服務。
WiFi萬能鑰匙的投資算盤顯然是瞅準了當前航空WiFi的發展勢頭,想通過投資世紀空聯的方式,介入航空WiFi的領域,跟它的4億熱點產生數據聯動,達成從地到空布局WiFi的效果,想在空中WiFi這一新趨勢中搶的先發占位獲得新的增長點。
因為世紀空聯本身也已經和南航達成合作,為南航A320客機進行WiFi系統的改裝和乘客娛樂軟件平臺的搭建。
從微信到支付寶到滴滴,互聯網資本改造傳統產業的歷史從來都有一定的倒逼傳統產業變革的效果,WiFi萬能鑰匙可能也會對航空WiFi的發展與普及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另外,幾年前國航牽頭成立的“空中互聯網產業聯盟”中,京東、優酷土豆、新浪等互聯網公司名列聯盟核心理事單位,這些互聯網公司也曾計劃以提供內容和消費的合作形式,介入到這一產業中。
在這個大趨勢上,航空公司看的比較明白,從產業鏈角度拉攏互聯網公司進入是一個破局的方向。有互聯網公司入局,那麽從視頻直播、內容閱讀和收聽、電商購物等系列內容分成就會產生。
早前,滴滴和東航達成了合作;海航控股去年宣布海外收購喜樂航後,拉來了滴滴、樂視體育、羅輯思維等合作方,在飛機上預定酒店、車輛,就會產生代理傭金的收入。
可以知道的是,當前航空公司總體謀劃的方向與路徑是建立一個空中互聯網平臺,然後嫁接一系列產品和服務,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從內容消費與O2O層面產業鏈層面可以打造一個基於互聯網的“客艙平臺”,從而最大限度的占有乘客在飛機上的時間,進行商業上的轉化。
結語
有預測數據顯示,到2022年,全球裝配機載WiFi設備的民航飛機將達到11000余架次,其中19%的飛機屬於是亞太地區航空公司,相比2015年增長近17倍,其中以中國為主要增長地區。可見未來幾年國內機載WiFi市場將有較大的發展。
凱文.凱利曾經談到一個觀點是,技術都會有一個前進的方向,我把它叫做必然,就是這個趨勢像重力一樣,一定會發生。
從當前美國歐洲等國家空中WiFi的發展進度來看,空中WiFi技術已經發展到相對成熟的階段,那麽根據孫正義的時間機器理論來看,發達國家的經驗會晚幾年進入中國。
在中國,互聯網驅動的商業模式創新比歐美更具有生命力和創新力。從這層意義上來看,中國航空WiFi一旦普及,至少在盈利模式上可能會很快給西方做出榜樣。
而互聯網熱錢一旦湧入,商業利益會倒逼航空公司從技術與產業鏈角度推進WiFi的進度,空中上網當下趕英超美先不說,但到來的那一天,可能已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