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經,它可以是富爸爸友達羽翼保護下的子公司,卻選擇了一條無人走過的路。 隆達電子的「一條龍」生產模式,讓它在LED價格大崩盤時,得以跌得比別人輕,也是在陸廠一片殺價戰中,成功挺住的台灣LED廠。 撰文‧何佩珊 「陸廠殺價,本來就是戰爭的一部分。」他是隆達董事長蘇峰正,當中國LED業者用殺價與台廠搶訂單;當中國政府開出LED業者投資高補貼,是他,站在第一線,面對來自大陸的廝殺。 台灣LED為全球產值第二大國,僅次於日本市場,是這些年的事,然而,在這個數字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危機,那就是我們即將被中國LED廠追過。根據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統計,四年前,台灣LED產值仍是中國的近三倍,今年,兩邊產值差距只剩一倍,而LED晶片產值也被追趕中。台灣LED業者面臨中國強敵壓境,已在一夕之間。 「當初很多人警告我,說LED很難做,有專利壁壘的問題,還有太多太多know-how(產業知識)。」這一刻的蘇峰正,臉上帶著淺淺的微笑,隆達從二○○八年成立以來,他就知道,這不是一場好打的仗。 可是,LED再難,也難不過面板。蘇峰正踏進面板產業,一待就是十八年。「你要玩面板產業,第一要資金,再來要有技術。」龐大的資金門檻與複雜的製程,為面板業築起人才與技術的高牆。讓蘇峰正直呼:「面板真的太難了。」蘇峰正會這麼說,是因為○八年銜明基友達集團董事長李焜耀之命,要開設一家LED公司,從那天起,他從一位面板人,成了LED人。 當時台灣叫得出名號的LED廠林立,晶電、億光等都已名列全球LED產業大廠之流,更別說大陸LED廠也已經撒下種子,蘇峰正要後發先至,難度很高。 為了看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裡,蘇峰正拉著李焜耀,LED廠一家一家的跑,從台灣看到中國,從晶粒廠看到封裝廠,就連中國首屈一指的LED龍頭廠三安光電,他們都去看過。 做足田野調查的蘇峰正,得出一個令人跌破眼鏡的結果:「終有一天,LED也會與面板一樣,即使你有再多的技術障礙,最後也都會變成人人都能做的commodity(大宗商品)。」意思是什麼?今天一顆LED燈泡要價上百元,普通燈泡只要十元,有朝一日,LED燈泡的價格將只剩下五、六十元。這樣的過程,蘇峰正再清楚不過,因為台灣的面板業就是這麼走過。 「這就好像一開始你有八十分,別人六十分,但你九十五分的時候,別人已經追到九十分,等你做到九十九分時,別人也已經做到九十七分了,彼此差距愈來愈小。像面板這麼難做的東西,連中國都在做,最後都變成大宗商品。」蘇峰正太瞭解,價格往下走是科技業不可逆的趨勢,所以,面對大陸廠商砍價,他眉頭沒多皺一下,「因為那就是競爭的一部分。」妙方 1 不跟流血殺價風,出奇制勝棄守主流市場,全力佈局照明產品有了這層的認知,卻沒有阻撓蘇峰正要進軍LED產業的決心,他反而想得更仔細,「別人做三十年了,我憑什麼?」身為一個產業後進者,隆達既沒有技術又沒有人才,還要面對中國的殺價壓力,他最少也要有八成的勝算才能做。 蘇峰正決定不循前人的路,他要用自己的特有優勢:明基友達集團背後的資源,開創自己獨特的定位,大膽嘗試「一條龍」垂直整合模式。 但光只有這樣還不夠,如果想打贏這場仗,還要能夠不怕中國殺價戰,他要有更聰明的作法。 蘇峰正的第一個妙方,就是要一反市場而行,○九年,是LED電視價格最好的時候,幾乎每家LED廠都用重兵在搶攻LED TV市場,優先將生產出來的LED晶粒供給電視面板廠,就連三星都特地來台灣包產能,但隆達卻選擇將重兵部署在照明市場,第一筆訂單就是蘇峰正親自出馬談下來。 當時隆達鎖定一家歐洲照明大廠,「我就對他們說,你要做LED照明的量小,我們(出貨給)面板量大,你要不要搭順風車?」那時LED照明的市場還沒有打開,訂單量很小,開案成本高,即使如此,蘇峰正仍堅持要做。 就這樣,在沒有任何照明業務的經驗下,蘇峰正成功說服大客戶,還因為有了第一筆訂單,讓其他照明廠商也自動找上門來。連帶的也成功將來自富爸爸友達的營收比重降低,進而拉高照明產品的營收佔比。 因此,當LED電視價格快速下跌,LED價格跟著崩跌,隆達受到的衝擊卻相對小,復甦的力道也比別人大。 妙方 2 導入自動化,拉高競爭門檻減少人力、提高良率,其他大廠也跟進另一方面,蘇峰正的第二個妙方,為隆達建立的競爭門檻,也正在發酵,那就是自動化。 深耕面板業多年,對於蘇峰正來說,機械手臂、自動倉儲車這些自動化作業流程,他已經司空見慣。可是進到LED產業,卻很不一樣,他回憶第一次參觀LED工廠產線時,「發現人用得非常多,非常不自動化,製程都靠人工控制。」這樣的場景讓他不禁想問:「我怎麼會跳進來這個產業?」習慣高度自動化的面板業,LED產業卻像極了傳統產業,人工比重非常高。蘇峰正念頭一轉,這反而是隆達的大好機會,所以當多數LED廠都不採用自動化設備時,蘇峰正卻不惜成本,把友達的面板自動化管理方式帶進LED業。 一開始,蘇峰正這樣的想法,受到很大的挑戰,有的設備廠商甚至不客氣地質問:「台灣最會做LED的晶電都沒這樣要求,你到底懂不懂LED?」拗不過蘇峰正,設備商還是按照他的要求做,最終事實證明,自動化確實是可以被導入LED產業的,還讓晶電這些廠商回頭向設備商詢問,能否也賣給他們類似的自動化設備。 蘇峰正打趣地說,「曾有工程師告訴他,每個機台都必須當成自己的老婆,不只要跟機台睡在一起,還要時刻關心,否則稍一不留神,良率就會受到影響。」然而,一名工程師頂多只能負責一.五台MOCVD(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沉積,LED晶磊生產使用的機台),隆達導入自動化設備後,產線運作打破只能仰賴人的經驗值,讓一名工程師可以負責三台MOCVD,不僅減少人力成本,產出良率也因此穩定提升。 所以,當近年台灣LED面對大陸競爭對手殺價競爭時,隆達卻能率先在一三年走出低潮,營收達一三七.五二億元,年成長三七%,稅後獲利也大增逾二三二%,達九.四八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繳出一.九一元的亮眼表現。 在高科技產業待了二十多年,蘇峰正看過太多慘痛的例子,風光一時、慘痛一世的公司比比皆是,最讓他印象深刻的,不外乎○七年蘋果剛推出第一代iPhone時,諾基亞還在譏笑:「只會做MP3的公司,怎麼可能會做手機?」但諾基亞下場便是被蘋果打敗,而且還輸得一塌糊塗。 「雖然我不在裡面操盤,但感受很深,你說會不會怕?看多了產業特性就是這樣,也讓我學到(企業)沒有永遠長青的。」所以蘇峰正時時刻刻都提醒自己的團隊要保持警戒,「找到自己的定位,一直往前跑。」隆達營運雖愈走愈穩,照明商機也值得期待,但兩岸LED產業競賽還沒終止,短期的領先不能代表永遠的勝利。PIDA光電科技工業協會資深產業分析師呂紹旭就說,「大陸廠商崛起的速度非常快,飛利浦等照明大廠也有將供應鏈往大陸轉移的跡象,長遠來說,對台廠的威脅還是不容小覷。」這樣步步進逼的威脅,蘇峰正太清楚,所以到現在,拜訪客戶、工作到深夜都是常有的事。蘇峰正形容,一家企業就像一棵樹,有些產品線現在看起來很茂密,但終有一天會凋零,所以他手上更重要的任務是散播新種子,及早為隆達的未來種下機會。 隆達電子 成立:2008年5月 負責人:蘇峰正(圖) 資本額:53.22億元 主要業務:LED(涵蓋磊晶、晶粒、封裝到節能與智慧照明產品)主要客戶:友達、中光電、飛利浦等 |
| ||||||
這是中國國務院第三度發文,要出手扶植中國半導體,這次挾著英特爾、高通等大廠搶進,明年中國半導體營收要破三千五百億元人民幣關卡,真能讓台灣半導體業拉警報? 撰文‧賴筱凡 「你好,中國;再見,台灣?」這是巴克萊證券在六月底最新發佈的亞太硬體產業報告。報告一出,立刻引起台灣資本市場的震撼,文中以兩岸電子供應鏈的消長,點出中國硬體廠商對台灣的嚴重威脅。但,中國威脅到台灣的,只有下游硬體產業嗎? 六月二十四日,一份從中國國務院公佈的《國家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內容明訂了二○一五年的半導體營收要超過三千五百億元人民幣、二○年半導體產業年增率要超過二○%,目的就是要推動中國半導體的水準,從晶圓代工、IC設計到封裝,都要有計畫性地扶植中國廠商。 果然,一週後,中國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就與台積電的大客戶高通宣佈合作,將在中芯的二八奈米製程投片,生產高通智慧型手機用的驍龍(Snapdragon)處理器;不只這些晶片將供給中國的手機廠,也將進一步拉抬中芯先進製程的成熟度,後續衝擊台灣半導體業的漣漪,已經慢慢展開。 半導體發展慢 中國內部檢討聲浪不斷 中芯和高通的聯手,並不是首例,早在今年五月底,英特爾就找上中國老牌IC設計廠瑞芯微(Rockchip)合作,直接瞄準龐大的平板電腦市場。大和國泰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陳慧明就直言,「這種合作方式是雙贏的策略,對於英特爾來說,將可以快速進軍中國平板與智慧型手機市場。」當時,陳慧明預言,在英特爾與瑞芯微合作之後,高通、邁威爾(Marvell)勢必將跟進,也找到在中國的合作夥伴,「因為現在中國電子供應鏈的機會,比起以前大非常多。」過去,中國電子供應鏈的水平不比台廠好,即使陸廠挾著國家扶植的補貼優勢,祭出殺價戰,但對於英特爾、高通等國際級大廠,仍會基於品質考量,緊緊擁抱合作關係好、品質又隱定的台廠。 但此一時彼一時,台灣下游硬體供應鏈已經率先被攻破,從電聲元件、揚聲器、機殼到觸控面板,巴克萊證券下游硬體產業首席分析師楊應超就預估,多則四○%、少則一○%的市佔率,都已落到陸廠手中。 而這些下游硬體陸廠能夠崛起,靠的就是中國自家品牌的提拔。「以大家都知道的觸控面板來說,當歐菲光還只是小廠時,是聯想、酷派、小米這些品牌願意給機會練兵,歐菲光才有足夠實力去拿三星、華碩的訂單。」一名業內人士說。 中國零組件靠中國科技品牌,中國科技品牌靠中國十三億人口的市場,造就了今天中國電子供應鏈的壯大。下游硬體廠能用這套模式崛起,上游半導體廠同樣也有機會用這套模式威脅到台廠。 近年來,中國上游半導體發展緩慢,尤其近兩年中國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產品熱賣,「全球近八成手機都在中國做,卻只有三%的晶片是出自陸廠,中國一年要花超過兩千億美元進口半導體晶片,比石油還多,都讓中國內部的檢討聲浪不斷。」長期觀察半導體業的一名分析師說。 為此,中國的產業分析師形容,「半導體晶片被喻為國家的『工業糧食』,是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科技產品的『心臟』,一個長期無『芯(指晶片)』的國家,只能成為全球產業鏈的下層。」 砸錢未必有用 台廠群聚優勢仍遙遙領先 儘管如此,中國政府大動作扶植半導體產業的企圖心明顯,甚至將以成立基金的模式,解決半導體廠的資金問題。不過,這在台灣半導體業內人士看來,搖了搖頭說:「只是雷聲大,真要落地的雨點還是小。」就拿中東主權基金砸錢扶植的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為例,每年都投資超過三十億美元,打從一○年中東主權基金入主至今,投入資本將近兩百億美元。 「可是,在台積電目前主力戰場的二八奈米製程,格羅方德根本無法跟上,這說明了,晶圓代工和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不是砸錢就有用。」業內人士說。 更別提台灣半導體的群聚效應大,「封測廠、IC設計廠就在晶圓代工廠隔壁,早上晶圓代工生產有問題,隔壁的封測廠下午就趕來想辦法,這種速度是中國半導體廠、格羅方德比不上的。」業內人士直指,台積電的廠房在新竹、南科,封測廠矽品、日月光就在新竹、高雄;相較之下,格羅方德晶圓廠在美國、新加坡,封測廠卻在台灣、新加坡,出了問題都得要一週、半個月才能解決。 「同樣地,中國半導體廠也各自為政,群聚效應不若台廠大,更別說台積電、聯電扶植日月光、矽品的效應明顯,這些都不是花大錢、一時半刻能夠堆疊出來的。」業內人士話說得直接。 長期深耕半導體產業的一名分析師就點出,目前中國IC設計廠在八吋晶圓等成熟製程的產品上,發展速度很快,確實可能會對台廠造成威脅,像是語言IC、MCU(微控制器)等產品,中國半導體廠多有投入。 另一方面,英特爾、高通等國際大廠為了拿到前進中國的門票,積極與陸廠結盟,勢必對於提升中國半導體廠的技術實力,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只是,話說回來,這些外來的助益能否讓中國半導體強化到足以與台灣半導體業相抗衡,現在來看都還太早。」顯然業內人士不以為然。 畢竟,資金能夠靠政府,但關鍵技術、人才,還是要靠自己,因為過去三十年篳路藍縷,台灣半導體廠就是這麼走過來的!
| ||||||
2014-07-28 TCW | ||
豔陽下,一尾尾活跳跳的蝦子在魚塭中恣意游著,但你知道嗎?從泰國到巴西,聯合國統計、一年產值高達四百億美元的蝦養殖市場,七成是靠一家資本額三億元的台灣小公司協助健康把關! 這家小公司是位於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的瑞基海洋生物科技。 在魚塭旁切下一片小小的蝦檢體,放入全球最輕薄短小的手持式檢測儀器後,兩小時就能知道受測蝦是否感染病毒、染病程度有多嚴重,就連過去測不出來的潛伏期病毒,都能精準測出。 現在,全球最大蝦養殖供應商卜蜂與統一等都是瑞基的客戶,而它的全球市佔率也高達七成。卜蜂內部曾經統計,沒有使用瑞基檢測產品前,蝦病發生率高達近六成,一發病就是整池蝦全死光,損失可能多達數億元;使用瑞基產品後,發病率控制在一成左右,大幅降低風險。 連年大賺一個股本首闢蝦病毒市場,躍升龍頭 小公司一躍為全球龍頭,因為它領先全球,將人用先進的核酸檢測技術應用在水產養殖業,因此,立刻席捲全球七成市場。 當時,全球蝦養殖產業苦於蝦類白點病毒之害,就連曾經是「草蝦王國」的台灣也因為此病,年產量在短短三年間從逾八萬噸銳減剩十分之一,王國就此崩解。 瑞基董事長劉正忠約二十年前從美國回台灣創立瑞基前身|銳基,選擇一頭栽進種蝦檢測市場,就是因為當時的友人希望一圓復興台灣草蝦王國的美夢;這個夢後來雖然因為團隊理念不合、沒能實現,卻意外讓瑞基成為全球蝦養殖的把關「門神」。 頂著美國分子生物準博士的頭銜,劉正忠跨進蝦測試的專業領域之初,卻懂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這個巨人,就是台灣白點病毒權威,成功大學生物科學與科技學院院長羅竹芳。 羅竹芳至今還記得,當時三十出頭的劉正忠很客氣的到實驗室拜訪,她沒考慮多久,就答應合作,主要是因為劉正忠慎重的向國科會與台大經過公開招標程序、取得蝦基因序列資料庫授權。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台灣年輕人重視智慧財產權,我說我都給你(核酸資料庫)了,你就用吧!」羅竹芳回憶,「但他說,我未來想要做國際化,要走正途。」 病毒檢測的結果如何判定、正確與否,完全要看背後資料庫建置的完整程度;有了羅竹芳的蝦核酸資料庫,瑞基等於省去了兩年的資料庫建置工夫,因此短短不過一個月,就成功開發出可量產的商用產品,創全球業界首例。 瑞基意外切割出蝦病檢測這個利基市場,還一躍為全球龍頭,毛利率一度高達九成,幾乎每年都大賺,但二○一一年之後,連同今年在內,瑞基竟然要交出連三年虧損的成績單。 逾千倍的成本差距首創單手設備,免送實驗室 原來,劉正忠約莫十年前就開始佈局白點症以外的動物疾病研究,每年投入新適應症的研發經費佔營收比重,越來越高,終於在二○一二年吃掉所有本業獲利、一路虧損到今年。 這樣大手筆的投資,換來的是橫向與縱向的雙向產品線擴充。橫向來說,瑞基能夠檢測的疾病數,已經從早年的單一種、在今年底擴增為一百二十種,檢測的對象,也從經濟型動物如蝦、雞、鴨、魚等,一路延伸到陪伴型寵物。 縱向來說,瑞基正在顛覆傳統動物檢測市場。 過去,各種檢體必須送回專業的實驗室內,如蝦類病毒就必須使用要價兩百多萬元的大型設備才能檢測;但現在,瑞基開發出單手操作的輕便檢測設備,魚塭旁邊當場就能判讀,且價格僅需數千元。 劉正忠說,他的終極目標,就是做出「使用簡便如咖啡機一般」的設備,把過去只有大財團用得起的養殖檢測設備,透過結合台灣電子業的長才,降低成本,讓中小型個人養殖戶也都能用得起,進而減少疾病損失。 瑞基正一步步向中小型養殖戶推廣產品,但已經有一個來頭不小的「巨獸」先認同劉正忠的「咖啡機」理念了。它,就是美國國土安全部。 打從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美國一直對維安戒慎恐懼,其中又以對生化武器最為忌憚,尤其炭疽熱散播力強、不易防範;因此美國國土安全部下轄的實驗室特別廣召全球檢測設備業者,進行產品驗證,只要美國官方有相關需求,就從這張通過檢驗的名單中採購設備。 今年上半年甫公佈的合格名單中,瑞基成為亞洲唯一入選的公司,雖然相關商機必須等待美國政府預算核可,才會逐步發酵,但已經是對這家小公司技術的肯定。 揮別在利基市場的舒適圈,瑞基幾乎是賭上了三年數千萬元的獲利,希望能把研究和產品根基扎得更穩、更深;現在,劉正忠期許中的產品線一一到位,接下來就要看這家小公司的行銷業務能力能否跟上,完成瑞基顛覆全球檢測市場的夢想了。 |
| ||||||
七月二十六日凌晨,台灣太陽能業者守著美國商務部太陽能反傾銷初判結果,他們迎來的不是嶄新的一天,業者形容:「這是最黑暗的一天!」這是台灣太陽能業者第一次被美國商務部進行反傾銷調查,初判結果出來之前,業者多數預期結果不會太差,認為被課稅的稅率會落在二○%以內。 然而,初判結果出爐,台廠中茂迪被課四四.一八%稅率、昱晶被課二七.五九%,其他台廠的稅率則為三五.八九%,不但稅率與原先預估高出許多,與中國天合光能的二六.三三%,以及晶科能源的五八.八七%稅率相比,竟然也沒有太大差異,業內人士對這樣的結果只能高喊「太慘了。」這樣的判決結果意味著,台灣太陽能產品銷售美國的競爭優勢將完全流失。回溯至二○一二年,中國就曾遭美國課徵反傾銷稅,台廠不僅接獲轉單,中國業者也轉而找台廠代工;如今,台灣業者遭重判,被課稅率與中國接近的情況下,轉單與代工效應都將隨之消逝。 儘管太陽能業者各個跳出來澄清銷售美國市場的比重並不高,其中,被課以最重稅率的茂迪發佈訊息指出,去年美國市場佔營收比重為一○.六%,今年上半年比重僅二.四%。然而,美國目前是全世界太陽能第三大市場,根據工研院IEK能源組經理王孟傑估計,台灣廠商直接加上間接出貨到美國市場的平均比重,約佔整體出口的兩成。以此解讀,如果台灣廠商因此痛失美國市場,就等於馬上有兩成的營收將真空。 業內人士指出,面對初判結果,各台廠內部的第一反應多半「驚慌失措」,「真的沒想到會這麼差。」他分析,中國太陽能業者面對雙反判決的經驗已相當足夠,早已開始海外聯盟、開設產能的佈局腳步,「相較之下,一直認為自己能安全過關的台灣業者,如今顯然措手不及。」距離十二月美國商務部對太陽能反傾銷終判結果還有四個多月,台灣廠商除了繼續提供有力的資料與論述,盼望終判結果優於初判。另一方面,也有台廠欲在八月向美國商務部提出「限價協議」,也就是透過與美國協商,日後台廠輸往美國的太陽能產品要在一定價格之上才能銷售,企圖藉此避開比預期高很多的稅率。 「這項判決點醒台灣太陽能業者,我們也可能和中國一樣被制裁。」業界人士感慨說出心聲,在美國已將台灣與中國「等量齊觀」之下,加緊海外聯盟與佈局腳步,或許才是台灣太陽能產業走出黑暗的明燈。
(周品均) |
| ||||||
七月二十六日凌晨,台灣太陽能業者守著美國商務部太陽能反傾銷初判結果,他們迎來的不是嶄新的一天,業者形容:「這是最黑暗的一天!」這是台灣太陽能業者第一次被美國商務部進行反傾銷調查,初判結果出來之前,業者多數預期結果不會太差,認為被課稅的稅率會落在二○%以內。 然而,初判結果出爐,台廠中茂迪被課四四.一八%稅率、昱晶被課二七.五九%,其他台廠的稅率則為三五.八九%,不但稅率與原先預估高出許多,與中國天合光能的二六.三三%,以及晶科能源的五八.八七%稅率相比,竟然也沒有太大差異,業內人士對這樣的結果只能高喊「太慘了。」這樣的判決結果意味著,台灣太陽能產品銷售美國的競爭優勢將完全流失。回溯至二○一二年,中國就曾遭美國課徵反傾銷稅,台廠不僅接獲轉單,中國業者也轉而找台廠代工;如今,台灣業者遭重判,被課稅率與中國接近的情況下,轉單與代工效應都將隨之消逝。 儘管太陽能業者各個跳出來澄清銷售美國市場的比重並不高,其中,被課以最重稅率的茂迪發佈訊息指出,去年美國市場佔營收比重為一○.六%,今年上半年比重僅二.四%。然而,美國目前是全世界太陽能第三大市場,根據工研院IEK能源組經理王孟傑估計,台灣廠商直接加上間接出貨到美國市場的平均比重,約佔整體出口的兩成。以此解讀,如果台灣廠商因此痛失美國市場,就等於馬上有兩成的營收將真空。 業內人士指出,面對初判結果,各台廠內部的第一反應多半「驚慌失措」,「真的沒想到會這麼差。」他分析,中國太陽能業者面對雙反判決的經驗已相當足夠,早已開始海外聯盟、開設產能的佈局腳步,「相較之下,一直認為自己能安全過關的台灣業者,如今顯然措手不及。」距離十二月美國商務部對太陽能反傾銷終判結果還有四個多月,台灣廠商除了繼續提供有力的資料與論述,盼望終判結果優於初判。另一方面,也有台廠欲在八月向美國商務部提出「限價協議」,也就是透過與美國協商,日後台廠輸往美國的太陽能產品要在一定價格之上才能銷售,企圖藉此避開比預期高很多的稅率。 「這項判決點醒台灣太陽能業者,我們也可能和中國一樣被制裁。」業界人士感慨說出心聲,在美國已將台灣與中國「等量齊觀」之下,加緊海外聯盟與佈局腳步,或許才是台灣太陽能產業走出黑暗的明燈。
(周品均) |
| ||||||
F-豐祥在越南機車零組件市場的亮麗表現,且連續兩年都有半個股本以上的獲利,已成為最吸睛的新掛牌公司之一,未來在醫療器材、休閒車及汽車等領域的耕耘,有機會讓F-豐祥成為國內最純正的越概股之一。 撰文‧林宏文 「以前,父親每天以廠為家;現在,只要我人在越南,每天至少都要在廠房內走一圈,看看流程順不順利,有什麼改善的地方。」說話的是游明輝,豐祥控股公司董事長;這家在台灣成立、在越南茁壯的機車零組件大廠,將在九月二十五日以F-豐祥之名回台掛牌,由於連續兩年每股稅後純益(EPS)超過五元,已成為備受市場重視的越南收成股。 豐祥成立至今正好四十年,最初業務是提供三陽機車零組件,一九九四年,三陽把生產重心移至越南,豐祥也隨之赴越設廠;一開始,為配合三陽生產基地的位置,豐祥將主力設在南越,但九五年起越南開放日系機車進口,日商迅速橫掃市場,游明輝開始思考轉往日系車廠根據地北越的可能,二○○一年,豐祥在北越河內開光工業區設立「越南第一精密工業」,也成為今天F-豐祥最主要的獲利來源。 談及當年在越南的開疆闢土,游明輝說,最難的就是和員工「博感情」;由於越南是共產國家,員工對企業少有向心力及忠誠度的概念,他曾花三、四個月親自到九十六位越籍課長、組長幹部的家中拜訪,許多人住偏遠鄉下,一輩子沒看過外國老闆帶禮物來拜訪,連親朋好友都來迎接,還有一位老阿公送他枴杖,要游明輝好好管教他的孫子。 游明輝與員工認真博感情,也獲得正面的回報,相較於當年有些韓國廠商爆發外籍主管打員工的事件,豐祥的員工向心力超高,許多主管把兄弟姊妹介紹進來工作,當年的九十餘位主管,如今都還在公司上班。「近年越南罷工頻傳,但我們未曾發生罷工事件,就是最好的證明。」游明輝說。 與越籍員工、日商博感情 豐祥與日商的合作,逐漸建立不錯的口碑,○八年,日本豐田汽車輔導豐祥導入舉世聞名的豐田生產系統(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簡稱TPS),豐祥成為豐田在越南汽車生產線的供應商,目前約占營收的二%,更是豐田在越南的唯一非日系供應商。 豐祥與日商的合作,也可從廠區內設有與Exedy合資成立的汽機車零組件廠,看出雙方結盟的緊密程度。Exedy是豐田集團旗下的汽機車離合器大廠,豐祥引進Exedy的機車離合器技術至越南設廠生產,其中豐祥占股兩成,廠房就設在豐祥廠區內。而且,Exedy的日本員工甚至連伙食都交給豐祥餐廳準備,日台雙方主管每天吃飯都在一起,顯示彼此合作的深厚關係。 十餘年來與日商之間緊密的布局與配合後,一○年,豐祥終於攻下了具有「定心丸」意義的客戶,占有越南機車龍頭地位的日系本田(HONDA),決定將訂單下給豐祥,而且下單量愈來愈大、如今已成為豐祥第一大客戶,占營收比重也達五成以上。 在越南,「本田」幾乎被視為機車的代名詞,從市場規模來看,越南人口約九千萬人,平均每二.四人擁有一輛機車,全市場有三七○○萬輛機車行駛,年銷售量則為二八○萬輛,為全球第四大機車市場,其中本田市占率即高達六成,具有壓倒性的龍頭地位。 除了營運上的顯著貢獻,本田訂單到手也有某種程度的「破紀錄」意義,一位日系機車代理商表示,在過去,具有競爭關係的日本汽車或機車廠商,不會把零件下給同一家公司,但豐祥在越南同時抓到豐田與本田兩大車廠訂單,也等於打破這種慣例,由此更可看出豐祥累積四十年的競爭力。 切入豐田、福特汽車產線 從龍華工專畢業後,游明輝在二十五歲那年就到父親創辦的豐祥上班,從基層的模具技術員開始做起,並且歷練生產、工廠管理及業務等,一九九四年接下台灣豐祥總經理,直到一二年接下父親的董事長職務,目前總經理則由專業經理人趙文祥擔任。至於游明輝的兩個弟弟,也分別負責財務及業務,各司其職。 雖然豐祥在越南機車零組件市場已取得穩固地位,但為進一步取得成長動能,公司也擬定未來戰略,加強外銷、轉入高毛利醫療器材產業、抓住越南汽車零組件新市場等。 豐祥過去主攻越南內需市場,去年外銷占比僅有一六%,預計今年可提高到近二五%。在醫療器材部分,游明輝拿起即將要出貨到歐洲的醫療床支架說,﹁像這個產品,如果用在一般用途,賣十美元就很了不起;但若變成醫療器材,很可能賣到五十美元。﹂至於汽車零組件市場,趙文祥說,目前越南市場一年約僅十萬至十二萬輛,今年上半年因進口關稅降一成,使銷售量增加二至三成,隨著一八年至二○年東協市場進口關稅降至零,屆時汽車銷售量將大增至三十萬至三十五萬輛,目前豐祥已切入豐田與福特汽車的生產體系,隨著越南市場擴大,豐祥將有機會取得更多商機。 在參觀豐祥廠房的過程中,光是走完四個廠區,就花了一個下午,更別提游明輝每天都要仔細巡廠找問題;未來,豐祥還擬在北越建立第五廠區,游明輝的每日巡廠恐怕也得更費心力了。但,源自創辦人父親的苦幹實幹精神,將會讓他繼續拚下去。 豐祥控股 成立:2011年(台灣豐祥成立於1974年)董事長:游明輝(左)、總經理:趙文祥(右) 資本額:5.69億元 主要業務:汽機車零件、醫療器材零件等 近3年營收、EPS: 2014年上半年17.87億元、2.96元2013年34.74億元、5.57元2012年30.69億元、6.69元 |
| ||||||
美國時間九月十九日,阿里巴巴在紐約以二千三百億美元的市值,創下史上最大規模IPO(第一次公開上市),成為全球第二、亞洲市值最大的網路公司;而在太平洋另一端,被擠下排名的死對頭騰訊,正來台灣,進攻阿里巴巴最弱的領域:行動市場。 「你們有好的產品,歡迎來跟騰訊合作!」九月初,騰訊遊戲副總裁呂鵬在台北國際數位內容交流會上,向台下的台灣手機遊戲開發商招手,一向較為低調的騰訊,近期大張旗鼓飛到台灣,為的是迎戰從不做遊戲、卻在年初成立手機遊戲平台的阿里巴巴。 「這是它們(阿里巴巴)的反滲透(策略)!」呂鵬在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以半開玩笑的口氣表示,騰訊旗下通訊產品微信(WeChat)和電子商務對阿里巴巴產生威脅,如今它在行動遊戲領域插旗,除了看中市場大餅外,更具反攻意義。 比網購,阿里巴巴旗下淘寶網獨占中國市場;但比遊戲,騰訊可是占盡優勢。 騰訊靠微信攬玩家覆蓋率九成,遊戲不夠玩 騰訊去年營收達人民幣六百零四億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九百億元),其中網路遊戲占了五成,八月中國蘋果軟體商店(App Store)十大收入最高的手機遊戲排行,騰訊自製遊戲就占七支,對比於旗下通訊軟體微信和QQ知名程度,遊戲可以說是悶不吭聲的金雞母。 野心勃勃的騰訊過去以自製遊戲為主要策略,去年八月卻破天荒在微信和手機QQ平台開放第三方遊戲進駐,近期更以三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億元),向手機遊戲開發商King Digital Entertainment簽下Candy Crush代理權,還找來韓國知名演員金秀賢站台。 「用戶消耗時間遠大於你的想像,你根本來不及準備(遊戲)內容,」呂鵬一句話,解釋騰訊海外布局背後的原因,而近期一連串的大動作,也顯見阿里巴巴跨足遊戲帶來的威脅。 巴哈姆特手機遊戲主編李仁傑說,微信活躍用戶高達五億,再加上手機QQ,等於掌握中國網路使用者最常用的兩個行動通訊軟體。呂鵬更直言:「我們手機玩家覆蓋率高達九○%。」在中國幾乎沒有對手。 開發商偎大邊西瓜可打廣告,又保證玩家數 「從手機支付到電子商務,微信推什麼都動,(在中國)誰不用微信?」智冠科技前投資長、現為愛就贏總經理的徐德航分析,騰訊利用廣告交叉推廣模式,保證一定數量的玩家給開發商,「它可以在你玩A遊戲時,出現類似的B遊戲廣告。」「它隨便說送你兩百萬玩家,你要不要?」因此,只要是做遊戲的都想進去。 智冠平台發展部經理李殷獎也說,行動遊戲和傳統遊戲的經營策略不同,行動首重就是「自然流入用戶」,掌握人流者為王。根據騰訊經驗,透過社交平台加持,可讓一款遊戲的次存留率(編按:一百位玩家中,再次打開遊戲程式的人數)達到六○%,足足比平均四○%高出一半。 在中國,有逾一萬家遊戲開發商,每年有兩、三萬款新遊戲推出,遊戲數量相較於通路,呈現「僧多粥少」的現象。對遊戲開發商來說,騰訊的吸引力就好比是五年前的臉書(Facebook),是想打開中國市場的遊戲開發商,急於討好的魔鬼。 騰訊掌握九成手機遊戲玩家,傳言要上騰訊遊戲平台的上架費,是騰訊收九成、遊戲開發商只有一成,在中國蘋果軟體商店賣遊戲,遊戲開發商依每筆交易可獲七成收入,騰訊的抽成比例讓不少業者直呼「鴨霸!」歐買尬董事長林一泓表示,規模大的遊戲廠商可能覺得沒關係,但這對中、小型遊戲公司卻是一大負擔。 阿里巴巴價格戰破壞提高分潤,給開發商七成 因此,阿里巴巴為了切入這個市場,使出價格破壞戰,開出阿里兩成、遊戲開發商七成、公益一成的分潤比例,打破遊戲市場規則。 以製作精緻手機音樂遊戲為名、去年被Google點名合作的台灣雷亞遊戲製作人游名揚表示,開發商選上架平台,除了最在意接觸到的用戶數,另外還有分潤比例。 不少業者認為,阿里巴巴旗下兩個行動入口平台:手機淘寶和通訊軟體來往,總用戶數雖有五億,但上網買東西的人,不見得是遊戲玩家。「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推廣方式,」游名揚說,如果能保證獨家、或是有更好的廣告版位,不論是哪一個平台,都是遊戲開發商想合作的對象。 「如果馬雲來做(調整分潤比例),一定會一炮而紅,整個體系都會完全改變!」林一泓認為,阿里巴巴的加入,有機會攪亂中國遊戲產業春水。 根據資誠會計報告顯示,今年全球網路遊戲規模將達七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兆一千億元),其中手機遊戲占一五%,是成長最快的遊戲類型。 但,隨著手機遊戲逐漸邁入成熟期,平均一款遊戲壽命只有一天,如何開出好條件,簽下如Candy Crush、憤怒鳥等鑽石級的熱門遊戲,中國兩大網路龍頭的搶人之戰,也將隨著阿里巴巴上市之後,越演越烈。 【延伸閱讀】手機遊戲市場,騰訊取得獨占優勢——騰訊、阿里巴巴版圖中國市占比較 ●騰訊 1.手機通訊軟體:手機QQ、微信2.電子商務:京東商城3.第三方支付:財付通4.遊戲:騰訊遊戲5.交通:滴滴打車 ●阿里巴巴 1.手機通訊軟體:來往、陌陌2.電子商務:淘寶網、天貓網3.第三方支付:支付寶4.遊戲:手機遊戲平台5.交通:快的打車 註:手機通訊軟體項目以註冊人數做比較 整理:莊雅茜 |
2014-10-20 TCW | ||
美國在中東戰事越熱,有一家台廠身價越高,堪稱是另類的「IS概念股」! 二線筆記型電腦代工廠神基,六年前還是一家要看品牌臉色的小廠;二○一四年第二季,它的自有品牌Getac卻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強固型電腦(編按:強調防水、耐摔、抗寒耐熱,不怕惡劣環境的電腦),美軍在前線用它打科技戰、美國各大警局用它和歹徒鬥智,連德國豪華車寶馬(BMW)維修廠都要靠它確保工廠不停工。 世界第一軍事大國美國,是強固型電腦供應商競逐的大客戶,神基今年首度從戴爾(Dell)手中搶走美國軍方單子。根據技術分析權威調查機構VDC Research最新報告指出,Getac今年第二季全球市占率一五.九%,不僅撼動老大松下(Panasonic),還踢走老二戴爾,尤其在北美的成績是前所未有的好,市占率比第一季高出六.二個百分點。 對此,神基創辦人、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表示,公司的品牌永遠要比產品的品牌重要,這樣才能因應變化不斷的商業模式,他很欣慰神基走出代工之路。 翻身關鍵:便宜耐用通過重摔測試,才能上戰場 為人作嫁,一直是台灣電腦代工廠的宿命,成立二十五年的神基,在二○○六年轉型發展品牌之前也不例外。可是,現在的它,營業毛利率在二二%至三○%之間,遠勝過一線筆電代工廠廣達、仁寶的三%至五%。 翻身關鍵,就在二○○八年。時值神基的品牌路已走了兩年,始終沒交出「代表作」。這年,受惠美國政府財政短絀,向來只和大廠打交道的軍方,破例給了機會,讓神基董事長黃明漢去做簡報。 「那哪是簡報?實驗室的測試報告他們都不看的,而是直接把你的電腦拿去摔,或在大太陽下曝曬三天,實測結果最重要。」黃明漢說,在沙漠打仗,軍人對待電腦是非常粗魯的,這也是強固型電腦和一般電腦的最大差別:使用者不需要愛惜它們。回憶當時的情形,黃明漢還是很興奮,因為美國軍方捨棄合作多年的松下,最後選擇了他們。 全球強固型電腦一年不過出貨七十餘萬台,美軍這筆一萬台的訂單,是神基打進國際市場的第一塊敲門磚。可是,黃明漢心裡明白,「價格」是他們勝出的關鍵,神基的報價硬生生比松下便宜兩成左右,「代工出身的總是有老二心態,看競爭對手有什麼,我們就做得比他好,再比他便宜一點,這就有了差異化。」 相較市占率高達六成以上的老大哥松下,神基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子,得意的時間沒有太久,因為,客戶在意的絕不只是物美價廉。 搶市挑戰:客戶信任度結合Fedex、微軟,跨國服務 當一台電腦可能左右一場戰役成敗,可能造成生產線停擺而使商譽蒙塵,這個市場絕不是一般消費型電腦提升運作速度,或是把機身做得更輕巧可以應付的,勝出關鍵是無形的附加價值。 但這卻是擅打價格戰的台廠的弱點,神基也因此踢到鐵板。全美最大家電零售商西爾斯(Sears)正因為神基在美國的售後服務網絡沒有建立起來,儘管公司高層很滿意產品,最後也只能拍拍黃明漢肩膀說:「你的產品很出色,但我不能拿我的飯碗冒風險。」 「什麼是服務?就是讓客戶信任你的東西。」眼見奔走半年的心血付諸流水,黃明漢明白價格戰行不通了,而是必須走自己的路。 要扳倒老大不可能,但神基從老大肩膀上看到自己的不足,就是缺乏足以讓客戶信任的合作夥伴。簡單來說,它要找願意幫忙背書的合作夥伴,而且必須夠大咖。 於是,黃明漢親自出馬和聯邦快遞(FedEx)、惠普(HP)、微軟、IBM、甲骨文、歐洲最大軟體企業SAP等大型軟體商談策略合作,讓這些雄踞一方的大咖們成為其在全球物流、銷售、服務,以及新產品開發的延伸手臂。 這代價不小,光是投資在FedEx身上每年就好幾百萬美元,成本還沒有自己做的低;而和大型軟體商合作,則是在獲利之前就要先讓利,把生意分一杯羹給它們。 「這就是這個市場迷人與困難之處,你必須專注,做好長期投資,忍受客戶各項要求與測試;但一旦你取得客戶信任,他要換掉你的成本也很高。」國內工業電腦龍頭研華雖不走軍用市場,但同樣是耕耘利基市場,其副總經理余金樹頗能感受神基苦盡甘來的滋味。 重新整軍,讓神基在爭取四年後,今年終於獲得BMW訂單,把生意拓展到工業與公共事業上,直搗松下核心業務。這也讓神基的強固型電腦營收在今年九月首度超越低毛利的機構件產品,可望拉抬EPS。 從一介無名小廠,變成一號讓老大哥開始反擊的頭痛對手,神基從代工走向品牌之路,也走出了台灣科技產業的另一種可能。 |
| ||||||
以前台灣廠商只要能讓賈伯斯點頭,就能成為台灣科技業的紅牌,鴻海、宸鴻都是如此;現在,能讓庫克點頭的人,才能沾到蘋果光。 庫克時代來臨,他的管理風格,你不能不知道。 撰文‧周品均 二○一一年八月,庫克卸下了他「蘋果No. 2」的稱號,正式接班成為蘋果第一人,這不只意味著蘋果另一個時代的開始,對蘋果超過四百家的供應商來說,更是賽局重新洗牌的起點。 就在庫克上任三年半後,一五年二月十二日,正好是台股封關日前一天,和碩,一家營收規模僅有鴻海四分之一的代工廠,它的股價卻超越了鴻海。這說明什麼?過去,蘋果供應鏈只要能做出讓賈伯斯點頭的產品,就能成為科技業的紅牌;現在,能讓庫克點頭的人,才能繼續散發閃亮蘋果光。 「賈伯斯和庫克時代差異可大了。」說話的是一位台灣零組件公司高層,他直言,庫克時代來臨,要賺蘋果的錢比以往更為艱鉅,「他(庫克)比賈伯斯更重視成本,現在分散供應商策略當道,他動不動就說要換掉你(廠商)。」 不讓廠商獨占訂單 掀起成本下降的價格競爭 這是台灣供應商最直接的感受,從前賈伯斯當家,能用技術說服賈伯斯的廠商就能得到就算不是獨門也可以是寡占的生意,但庫克時代就不同了,講求合理的庫克深知仰賴單一供應商的風險,嚴格執行分散供應商政策,就拿賈伯斯時代的鴻海來說,鴻海曾是唯一的組裝廠,庫克時代不只增加和碩,甚至將組裝供應名單擴及仁寶與緯創。 走一趟和碩上海廠區附近,或許就能看出更多端倪,今年一月,「中國勞工觀察」組織來到氣溫不到十度的和碩上海昌碩廠區附近,這天是昌碩發薪餉的日子,下班時,迎面而來的產線勞工,手上握著的是十二月薪資單。 「中國勞工觀察」組織就在和碩上海廠區外守了將近一個月,跟這些產線勞工要他們手中那張薪資單,最後,這個組織總共收集了九十六張來自和碩上海廠區的薪資單,從這些薪資單中,他們發現了和碩與鴻海訂單消長的關鍵要素—薪資結構下的成本差異。 「和碩實際支付的小時成本比富士康(鴻海)低了八%。」「中國勞工觀察」組織透過兩家公司的基本薪資、加班時薪、淡季津貼、招聘成本、離職罰金等計算出和碩與鴻海產線勞工成本的差異。 人事成本較低廉成了和碩的競爭優勢,而這九十六張薪資單要告訴我們的事,還不只是和碩的人事成本,「中國勞工觀察」組織指出,從產線勞工工時數來看,從一四年九月開始到十一月這個正好是iPhone 6量產期間,和碩上海廠區勞工每月加班時數高達九十小時,僅有四分之一勞工每周工時在六十小時以內,十二月則恢復至每周六十小時以內的工時,相較之下,鴻海的產線員工工時卻都在每周六十小時的規範內。 我們求證和碩發言人林秋炭,他解釋,深圳地區的薪資本來就高於上海地區,比較基準有失公允。另外,勞工工時部分,公司也符合《電子行業行為準則》(EICC)規範。 觀察和碩一四年第四季繳出營收達到三五二四億元,比前一季大幅飆升四成,創下單季新高營運成績,加上和碩股價大幅走揚與鴻海股價走勢疲軟的交叉現象,還是能明顯看出,和碩在庫克分散供應商策略大行其道之下,搶下不少iPhone 6組裝大單。 不只是和碩與鴻海,就連蘋果的應用處理器製造商台積電與三星半導體,都無法避免庫克分散供應商以求成本下降的價格競爭,庫克一改過去一代手機晶片,交由一家晶圓代工廠的生產模式,未來兩家廠商都有機會拿到iPhone訂單;但這背後的意義正是:庫克要讓這兩家都有生產應用處理器的晶圓代工廠,來一場價格競爭。 嚴謹的供應鏈管理 九○%的材料都要自己掌控「庫克的特色是善於管理,他就是現實主義者。」一位從賈伯斯時代至今都做蘋果生意的台商談起庫克風格,他說,庫克當然是要求東西又好又便宜。其實,庫克從一九九八年進入蘋果後,就已開始負責供應鏈管理,庫克最喜歡的一本書名為《與時間競賽》,這本書正是探討供應鏈管理如何成為商場上的武器,而庫克甚至將這本書送給員工閱讀。 庫克掌管蘋果後,他沒有改變蘋果對於技術的堅持與執著,但他展現了自己與賈伯斯風格的差異。台系零組件供應商主管分析,「賈伯斯是工程師思惟,他不惜成本也要把東西做出來,他對供應鏈採取精英政策,目標找最頂尖技術的供應商。」他緊接著說,「庫克就是怎麼說呢……MBA風格吧,一切按照商場上管供應鏈的方式進行,包括分散供應鏈和降低成本。」這位主管回憶起過去在賈伯斯時代,當賈伯斯在內部訂出產品上市時間,「就算時間到了,供應商良率卻只有三、四成,他也要推出產品。那時候,我們就像要上戰場的軍人,頂著鋼盔也要跟著衝。」他用「不怕死」來形容賈伯斯的衝勁。庫克相較之下謹慎得多,一旦供應商良率沒有到達庫克標準,「他寧可延後產品上市時間。」庫克不只對產品謹慎,他甚至對生產細節逐一檢視,從零組件的材料購買到生產流程,他不只管產品良率,連製造工法都要插手。更甚至供應商員工的工時、工作環境、安全、環保等都在庫克的管轄範圍。 「蘋果管得很細,九○%的材料都要自己掌控,並且指定廠商。」一家供應蘋果零組件的台廠主管不諱言,蘋果為了怕你掛鉤,會在二到三年換一次廠商對口的負責人。不僅如此,供應商透露,蘋果連每項產品開模的方式都要指定,也就是說,製造方式都要按照它的指示做,更不用說蘋果經常派駐研發人員在各供應商緊盯產品進度。 「如今,庫克不只掌握供應商的採購狀況,還會去計算你有多少工程師,這些人的成本多少,然後對照各家的BOM(物料清單)表,檢視每一項零組件的成本應該是多少,他再把你該賺的部分加上去給你。」不願具名的供應商不諱言,庫克時代不但仔細計算每家供應商的利潤,甚至為了培育更多供應商,在走訪原有供應商廠區後,將產線know-how(知識)傳授給其他供應商。 控管成本火力全開 技術、良率成賺錢關鍵 不僅如此,庫克接任後對於供應鏈的企業社會責任(CSR)要求也更為嚴謹,「他連外籍勞工宿舍的大小、是否有足夠洗衣機都要檢查。」台系供應商主管笑說,庫克固定派人到供應商廠區檢查,就拿消防檢查來說,一般人只看有沒有足夠的安全設施,蘋果的檢查人員就連緩降機都要你親自操作,確定能成功緩降到一樓地面,才算通過檢查,甚至會發給外籍勞工一張附有電話的卡片,要求外籍勞工有問題可以直接向蘋果反映。 從賈伯斯時代到庫克時代的供應鏈管理改變不難看出,庫克分散供應商的策略讓拿到訂單的人多了,殺價競爭更勝以往,利潤跟著變薄,而庫克對細節的重視也在在考驗供應商的管理能力。要在庫克時代沾蘋果光已不光是接到蘋果訂單這麼簡單,要能達到庫克對細節的要求、對技術的重視,還有穩定的良率,才是真正賺到蘋果利潤的不二心法,也唯有如此,才能真的在庫克時代打上蘋果光。 |
| ||||||
飛利浦將旗下LED事業賣給中國金沙江創投的消息掀起產業地震,此舉讓過去封閉的五大專利聯盟崩潰;而買主金沙江集團創辦人伍伸俊,若能成功整合飛利浦資源、壯大中國廠商實力,台廠的壓力將更加沉重。 撰文‧周品均 三月三十一日,飛利浦將旗下LED事業Lumileds與汽車照明事業,以三十三億美元出售給中國金沙江創投(GO Scale Capital),向全球LED產業投下一記震撼彈。消息一出,台灣LED股價成了重災區,台灣LED公司晶電甚至打入跌停板;反觀中國LED股卻展現慶祝行情,LED產業前兩大集團三安光電、德豪潤達股價連兩日走揚。 一則出售事業體消息,為何震撼台灣LED產業? 事實上,作為全球前五大LED公司的飛利浦,要求售Lumileds與汽車照明事業去年中旬就已傳出;就在近一年的找尋買家與協議過程中,數度傳出飛利浦屬意賣給過去曾向飛利浦收購半導體事業部(現為恩智浦半導體)的私募基金KKR。然而,令業內人士驚訝的是,最後得標的買主金沙江創投,竟然來自中國。 主導專利 搶單優勢大增這不僅意味飛利浦供應鏈廠商如台廠晶電,未來可能會受到供應鏈改變的衝擊,更讓業內人士憂心的是專利權問題。LEDinside 研究協理儲于超直言,這次飛利浦與金沙江的交易,「讓中國LED廠商有機會解決專利問題,跨足海外。」過去,全球五大LED廠商豐田合成(Toyoda Gosei)、日亞化(Nichia)、科銳(Cree)、歐司朗(OSRAM)與飛利浦(Philips Lumileds),透過專利交互授權鞏固市場;想要將產品銷往全球的LED廠商,就必須與五大LED廠進行專利授權。台灣LED廠商中,又以晶電的專利保護最為健全,與豐田合成及飛利浦都有專利交互授權;相較之下,中國的LED公司甚少與五大LED廠進行專利交互授權。 「透過授權,中國廠商也可以有專利保護,問題出在成本,中國廠商是否願意不計成本與五大廠商進行授權。」晶電副總經理張世賢不諱言。也就是說,即使中國廠商很會利用降價搶單的優勢,在沒有專利傘的保護下,中國廠商將產品銷往海外,就有遭受專利訴訟的風險。 然而,這個情況將隨著金沙江創投買下這五大陣營之一的飛利浦Lumileds,出現劇變。 金沙江創投拿下Lumileds八成股權後,等於攻下五大專利陣營中的一方之霸,更有長期觀察中國LED產業的分析師直言:「原有五大專利同盟構成的體系崩潰了。」意味過去飛利浦 Lumileds手中不少掐住對手咽喉的專利,將由金沙江主導;而中國LED廠商未來透過與金沙江的專利授權,將可望打破一直被阻擋在國際市場之外的專利壁壘。 以小搏大 將中國推上國際金沙江創投打敗全球對手搶親成功,業內人士以「以小搏大」來形容這樁親事。而主導這樁引發全球LED產業震撼購併案的人是他——金沙江創始人之一伍伸俊。 伍伸俊在中國投資界是大老級的人物,有麻省理工大學斯隆管理學院MBA學歷的他,對半導體與LED產業情有獨鍾,這次以三十三億美元吃下飛利浦Lumileds八成股權的案子,也並非他在LED產業首次出擊。 自二○○六年開始,伍伸俊就積極跨入LED產業,九年來,他主導投資中國磊晶廠晶能光電與太時芯光、封裝廠易美芯光、照明廠大連三維與上舜照明,上游到下游布局完整。 伍伸俊也從不掩飾自己對LED產業的雄心,「不管是奇異(GE)、科銳,還是飛利浦,我會將所有競爭者都打趴在地。」他曾志得意滿地說過。 但即使擁有LED從上游到下游完整的供應鏈,伍伸俊旗下的LED公司,近年來仍無法與三安集團與德豪潤達集團比拚,更不用說中國之外的對手,這也促成他此次參與飛利浦出售事業體一案的決心。 伍伸俊買下飛利浦Lumileds後對外說明:「飛利浦未來與晶能不是競爭關係,是合作關係,通過合作研發,促進國內照明產業發展,走向國際。」他甚至用台積電與飛利浦過去的歷史發展期許自己,強調「買下飛利浦Lumileds是難得的機會,能快速取得先進的生產技術與很好的客戶群,最好的案例是台灣的台積電,從一個小公司透過飛利浦技術發展,到現在成為巨大的企業。」有了飛利浦的專利、技術與客戶的伍伸俊,是否能成功整合集團資源,完成他將中國LED產業推上國際的夢想,全球LED產業都密切關注。但可以確定的是,他下的這步棋,確實為中國LED公司在國際市場增添了不少實力與話語權,對於原本就與中國LED廠商激烈競爭的台廠,無疑敲響了一記警鐘。 伍伸俊 現職: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經歷:上海北電半導體總經理、 亞洲無線科技創始人 學歷:麻省理工大學斯隆管理學院MBA 投資版圖:波士頓電池 、晶能光電、易美芯光、 慧智微電子、 深圳國微、上舜照明 中國攻破LED專利堡壘 台廠將受衝擊 過去,包含飛利浦在內的全球五大LED廠,彼此透過專利交互授權鞏固市場;如今,中國金沙江創投買下飛利浦旗下LED事業,未來將主導飛利浦手上的專利,幫中國LED廠打入一直被阻擋在外的堡壘;而與中國競爭激烈的台廠如晶電,勢必遭受衝擊。 豐田合成 (Toyoda Gosei) 日亞化(Nichia) 歐司朗 (OSRAM) 科銳 (Cree) 飛利浦 (Philips Lumile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