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金的經歷 取之有道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9.html今天到金舖買金, 又是一年兩大紀念日子買點金作紀念, 又可以當是投資保值, 跟之前一樣, 止凡跟太太走入金舖就表明來意, 要一些可算是沒有手工的光身金戒指, 純粹買金多於買手飾。
誰知店員竟話這類光身金戒指已經沒有貨個多月了, 無可奈何之下只好選擇一些光身手鐲, 無所謂, 橫豎手工費差不多, 不過始終戒指仔比較好看, 感覺更「墜」手。
買金時, 有一個很不好的感覺, 就是整間店有很多內地同胞, 很嘈之餘, 還要「打橫行」。當我還跟店員討論之時, 另一位店員竟引領一位同胞在我跟太太的身旁, 同胞說話很大聲之餘, 還迫在我們身邊, 太太忍不住立即起身站在我身後, 這位同胞就二話不說坐在她的椅子上。
今次真正感受到強國人對我們的影響, 黃金都被他們買清光, 連買東西的空間也被他們佔據, 這個感受比起在 facebook看到多少強國人當街大小二便的短片來得更貼身。
實在佩服店舖內的銷售員, 我的一次半次經歷已經一肚子氣, 他們每天就要對著這群財大氣粗的強國人。不停賺他們錢而又最受惠的就是背後的老闆, 面對這些人的就是一兩萬元月薪的前線員工, 對於前線人員, 我的建議是財務自由很重要。
我入市經歷的最大的單日跌幅 銀行民工
http://xueqiu.com/7362005335/24226152今天實在刺激,一下子跌了100多點,這也是我入市經歷的最大的單日跌幅,由於90%以上銀行股(民生、興業和招行),賬面損失不少,但我仍然信心堅定。銀行業依然是未來最具有盈利能力的行業,股價的回歸或者說銀行股被市場接受也是是早晚的事情,這一天也不會太久。隨便聊點看法:
1. 本次暴跌的背景並不是中國經濟基本面發生了根本變化或者金融危機即將爆發導致銀行業的市場環境發生了改變。我覺得本次暴跌源於6月份資金面緊張(其實年年如此),導致銀行間市場利率大幅上升,而央行與往常不一樣沒有主動施救,加之某些銀行違約,結果形成6月本來就很緊張的銀行間市場形成恐慌,導致利率暴漲,從而在整個金融體系造成了一種巨大的恐慌,大量資金從股市尤其是銀行板塊逃出。
2. 大量的境外機構和資本一直對中國的經濟尤其是銀行業唱空(這和謝國忠唱空房地產一個鳥樣),近期的市場環境給了他們最好的氛圍,從而空頭肆掠,大膽做空,謀取利益(當然,這並不存在道德的錯誤)。遺憾的是國內眾多研究和投資機構都缺少擔當或者說缺乏獨立認知,寧願跟風做外資的走狗,也不做主持國內市場公道的力量。
3. 銀行業的經營主要有四大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從這個角度看,前三個風險和去年12月份比沒有變化,有的甚至控制的更好比如信用風險。至於流動性風險,我覺得也未出現,央行近期的行為僅僅是一次測試而已,未來的貨幣政策的實施和執行都會慎重考慮參考本次的測試結果。但在這個測試背景下,變的只是預期(當然股市也是預期的反映),並不影響銀行業的經營和利潤,而利潤(EPS)終將在股價上反映出來)。拍腦袋預測下,今年銀行業整體的利潤增速依然在10%—15%之間。部分差異化比較明顯的25%以上完全有希望。
4. 大家都擔心利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的意思並不是提高存款利率同時降低貸款利率縮小利差,相反在信貸資金依然處於賣方市場的中國,善於經營的銀行(比如負債業務成本低,資產定價能力強)極有可能獲取更高的利差,只不過某些不會經營的也會在浪潮中死去。這其實也是我願意看到的,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需要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比如齊魯銀行那種的,早該關門了。
5. 關於金融脫媒。近年來,直接融資的比例逐漸上升,數據看銀行融資的比例逐漸下降。儘管比例下降,但規模卻一直增長。長期看,未來銀行融資還是主流,十年以後是,二十年以後依然是。請不要用拿美國的現在和中國來比,沒意義,中國到那一步還早。第一,經濟發展階段不同;第二,金融市場體系不同。第三,經濟體制不同。即便未來直接融資繼續下降,獨立於商業銀行體系外的證券、信託、基金等依然難以和銀行抗爭。金融業的核心資源無非就是資金和客戶,商業銀行只要牢牢控制住這兩種資源,外部依然難以蠶食,倒是商業銀行體系內的證券、基金、信託等將背靠最大的靠山,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只是可惜,這種金融混業還只是大趨勢,尚未大規模發展,這也是正是看的清楚行業發展的銀行對金融全牌照渴望的緣由和動力。我預測金融混業未來極可能是商業銀行內部以牌照為劃分的各業務板塊協調發展的遊戲。
6. 再說一點,銀行業躺著賺錢的年代早已經過去,行業正面臨各種挑戰,未來的銀行將向差異化方向發展,市場反映慢或者不主動滿足客戶根本需求的將逐漸落伍,拉開差距直至被拋棄。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好的挑出來(反正都便宜),買入,持有。
破產經歷 Best_or_Nothing
http://xueqiu.com/2087033756/24822665今天發現雪球粉絲近千,突感鴨梨好大,小弟不才能力也很弱小。
高手在民間,雪球裡更是高手積聚地,我是來跟大家學習的,希望自己的一些言論不會誤導了大家。
在股市自己永遠是新手。這裡給大夥講個自己曾經破產的經歷,希望能當個反面教材。
誘惑:
當時在一傢俬人投資公司工作,數億的錢都是老闆的。公司兩個人做投資除了老闆就是我。自以為幫老闆賺了不少錢,公司給的薪酬特別低,也沒給空間,所以當時想跳槽去公募基金。
我這人一直很簡單,而能賺到那麼多錢的老闆都很犀利。他建議把一個近800萬的賬號給我,賺了算我的,賠了算他。
我經不住這個誘惑。
滿倉:
拿到賬號後充滿幻想,想到白花花的銀子,想到財務獨立。
接著就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標的,空間要大,有一定安全邊界,盤小、、、
最終選擇了一個一億出頭盤子的,股價便宜,資產重估為現價兩三倍,特別關注是它的品牌,最重要的大股東已經變更,新東家實力很強的垃圾股。
分兩次建倉,成本7元,滿倉。
意氣:
老闆過半個月看了帳戶,大發脾氣。指責為何買虧損的垃圾股,為何不跟它買一樣的股票。當時我解釋了買入緣由,他完全不可理解;我覺得老闆說給我了,我就有權自己做主,同時我是堅決不會買老闆的票,不管是什麼時候。
當時大勢不好,股價下跌,大概虧40萬。老闆指責我不聽他的,指責眼光有問題,並要求把帳號收回,讓我承擔這虧損的50%,也就是20萬。
我不從,回應我眼光沒問題,並說出最傻的一句話:這賬號算我借你的,虧了全算我。我拿兩百多萬現金股票還有那輛寶馬作抵押。
煎熬:
這樣滿倉拿下虧損的頭寸。
大盤還在跌,股價也不停的跌,煎熬。好在煎熬的日子不多,:),股價很快到五塊多。
老闆又坐不住了,要平倉!堅定的說外面平倉都要有一個板空間。
平倉:
那句老話,禍不單行。
由於壓力大,睡覺吃飯都不好,胃出血,吊水止血不能再吃東西,人跟白紙一樣。止血後又是發高燒,意志完全被滅光,這時候股價也離平倉線5%多了。
或許天意吧,那天拖著兩條腿到老闆那,問,還有5個點,我還有機會。老闆說你水平海太差。我也徹底死心,把倉位平了,丟了辭職信只把車子開回家。
有些人覺得回憶過去悲傷的時期很傷心,:)不過現在的我好像沒那感覺。那票我基本砍在最低價,最高漲到我賣出價的六倍,同比大盤卻下跌幾百點。
反例總結:
不要滿倉一個票!
不要放槓桿!
趨勢很重要!
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二十年前的炒股經歷 狩獵中國資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ambt.html 昨晚跟幾個朋友閒坐,竟然有人議論股票。一個朋友說:「最近我的股票賺了不少,已經幾個10%到手了。」別人還沒來得及發問,他就把謎底揭開了,「我辦公室有個同事,是個股票高手,這一個月賺了至少40%。我都聽他的,他叫我買什麼我就買什麼。漲上去後,他說賣我就賣,每次都能賺10%。」
做股民二十多年,碰到這種議論的時候很多,但以前都是在牛市期間,甚至多是在牛市快結束的時候。熊市碰到這種議論,這是第一次。看來,中國的股市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我沒發言,但可以肯定,他買的股票一定不是藍籌股,而是創業板,現在是「創業板牛市」。
1991年我在股市虧了錢之後,1992年股票又漲起來了,之前虧錢的經歷刻骨銘心,那一年沒敢再碰股票。到了1993年,來了一波很大的行情,周圍的朋友都在股市賺了錢。我工作的單位和某證券公司合作了一個證券業務部,正好在辦公室的樓下,於是我「近水樓台先得月」,再次進入股票市場。
我的一位很好的朋友是樓下證券業務部的「大戶」,不對,應該是「特大戶」。那時候的證券業務部設有所謂的「大戶室」(現在我不知道還有沒有,估計很多地方還有),按賬戶金額分不同級別,印象中50萬元就可以有個雙人間,我朋友的資金上了千萬元級別,自然是單間,而且是很大的單間。這些大戶被證券業務部好吃好喝伺候著,還有美女給他們端茶倒水、遞單子。他們器宇軒昂地走入大戶室,「小散」們坐在大堂裡,好生羨慕。
那時候,「小散」們就如現今的年輕人捧影視明星般捧著這幫「大戶」。要是能和「大戶」說上話,那在群眾中的威望一下就起來了。我是證券業務部合作單位領導,又和那些大戶們熟,自然想利用這種優勢賺點錢。
我讓我那位「特大戶」朋友推薦股票,他應承了,但沒有馬上推薦。我知道,他是一個很謹慎的人,肯定有把握的股票才會給我推薦。一個月之後,他給我電話,讓我買一隻股票。我放下他的電話馬上打電話買,買入後就漲。看到賺錢了,我打電話給他,問他賣不賣,他說:「拿著吧。」我就沒動。後來,股票往下跌,我又打電話問他,要不要賣,他還是那句話:「拿著吧。」我就一直拿著。1994年夏天,賬面虧了一半,突然接到他一個電話,讓我賣了,聽得出他的聲音裡帶著歉疚。我二話沒說就賣了。
可賣出不久,這只股票又漲了回去……
專訪踢爆胖達人的香港音樂家李冠集細談實驗經過 試做胖達人 讓我經歷前所未有的挫敗
|
|
撰文‧鄭閔聲 編按:一篇香港部落客踢爆胖達人麵包含香精的網誌,一天之內吸引超過二十萬人次點閱,讓台灣媒體跟進報導,迫使胖達人公開道歉並同意退費。本名李冠集的部落客Keith,在︽今周刊︾越洋電話專訪中,細數製作麵包的歷程,以及揭發真相後不為人知的龐大壓力。 雖然我的手法不專業,但我以前也做過馬卡龍、燉飯、奶酪,從沒有一次差別這麼大。」接受《今周刊》專訪時,李冠集告白,試做胖達人麵包讓他遇上了前所未有的挫敗,「不管怎麼試,烤出來的麵包,就是幾乎沒有一點香味。」揭發胖達人香精事件的部落客李冠集今年三十歲,是香港頗具名氣的古箏演奏家。 六月初,胖達人麵包風光進軍香港。由於港媒事前已大幅報導這家高檔烘焙店在台灣瘋狂熱銷,打從開幕第一天,胖達人位在旺角的店面就擠滿饕客。 看見誇張的人潮,李冠集的第一反應是:「真的有好吃到這麼誇張嗎?」然而,咬下玫瑰蔓越莓口味麵包的瞬間,問題有了答案:「香味不但濃,而且半小時都不會散。」「這是香港從來沒有的麵包!」 試做數十次做不出的氣味 幾滴人工香精就搞定 一試成主顧的李冠集,每周平均到胖達人消費港幣三、四百元,還在臉書上推薦好友嘗鮮。由於平常就有做菜習慣,他索性自行購買材料,打算在家揣摩胖達人麵包的獨特風味。正是這個念頭,意外揭開胖達人商品「不能說的祕密」。 一開始,就像他所說的,「一點香味都沒有。」為找出失敗原因,李冠集首先放棄麵包機,改用手工揉麵,同時四處尋覓餡料食材、祕方,試做不下數十次,卻沒有一次成功。 其中,實驗次數最多的藍莓餡,「我就用過新鮮藍莓、冷凍藍莓、藍莓汁、藍莓乾、藍莓果泥等材料。」成品卻始終令人失望,李冠集說,無論用再怎麼天然、高級的材料,「做出來的麵包沒香味就是沒香味,下的量再多也一樣。」八月初,實驗再次失敗的李冠集,心裡浮現一個不願深究的想法。當天,他在臉書發文:「胖達人的麵包這麼香,是不是加了人工香精?」休息幾天後,李冠集決定打起精神進行最後一次實驗。 首先,他將三十毫升要價三十港元的「天然」香精,整罐倒進麵團裡,烤出來的麵包依舊「乏味」。他接著對另一塊麵團滴下幾滴「人工」香精,「奇蹟」發生了,送進烤箱裡的麵包,還沒出爐就已香氣四溢,「連我的家人都闖進廚房興奮地問,是什麼東西這麼香,可以吃了嗎?」李冠集只冷冷地回答:「不能吃,加工的。」八月十七日,李冠集致電香港胖達人,詢問麵包是否摻有人工香精;店經理卻全盤否認,宣稱風味皆來自天然。 李冠集追問:「蔓越莓餡料用什麼做的?」店家回答「果乾。」「果乾只有甜味沒有香氣,香味怎麼來!」「用酒泡過。」經理解釋。但李提高音量質疑:「這我也試過,還是不會有香味,你就承認吧!」店家這才改口:「是總公司教我說的,製作流程我不清楚。」李冠集要求店經理找麵包師傅弄清楚有無添加人工香精,對方才坦承「加了香精,但是食品用的。」李冠集認為,麵包既然加了香精,就不該以「天然無添加」欺騙消費者,一氣之下,在部落格發表了《嚴重譴責香精麵包「胖達人手感烘焙」》,原以為只有幾百人看見的文章,點閱數竟然在一天內就超過二十萬人次。 網路發表文章揭露真相 卻遭員工家屬恐嚇 文章刊出後不久,雖獲不少正面回應,卻也有人指控李冠集無中生有,正反雙方隨即在網上大打筆戰,胖達人也發表聲明揚言提告,並宣稱已備份蒐證李冠集所有言論,讓他承受極大壓力。 一則來自台灣台北市中山區的臉書訊息,更讓李冠集近乎崩潰。疑似胖達人員工家屬的女子以反諷口吻寫到:「恭喜你,你要紅了,胖達人非常注重聲譽,未來將『告訴你』他們真的沒用任何香精…散播不實謠言毀壞商譽的賠償,你可要撐住呀……。你真是個好心腸的人,只是可能難得到你想要的平靜了,殘念。」「那時好像有東西從肩膀重壓下來,我像泄了氣一樣,站也站不穩。」態度一直沉穩有禮的李冠集,在談起遭恐嚇的經歷,情緒出現明顯波動,「我氣得全身發抖,我只是想告訴消費者實話,為什麼恐嚇我?」為求自保,李冠集隔天帶著錄影機前往胖達人店面,要求業者面對鏡頭證明麵包摻了香精,但這次店經理選擇沉默,僅強調「一律由總公司回應。」悻悻然離開的李冠集回憶,「回家的路上,我每走幾步就要擦一次淚,不只一次想過,乾脆把文章刪掉算了。」緊繃的情緒,直到胖達人二十三日公開道歉才稍稍舒緩。當天,李冠集也在部落格上寫下了《給每一位台灣人的信》,感謝台灣網友與媒體,為還原事件真相所做的努力;他也在信中坦承,短短幾天內,不知道流過多少次淚。 訪談當天,胖達人已停業三天,且須賠償詐欺所得。李冠集說,事件發展至此,他只想盡快擺脫一個多禮拜的「重壓」生活,回歸平靜。被問到是否將持續關注胖達人的補償措施,他卻像突然回過神來:「那當然,胖達人除了消費者以外,還欠我個人一個道歉。」 |
【創業者說】景點通沈卓立:「軟硬」兼施,旅遊APP做500萬用戶要經歷這4個階段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4565.html找靈感、挖黑馬、評熱點、抄本質-這裡是黑馬通訊社:對於初創公司,找到目標用戶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跟著沈卓立的總結,回憶下他們獲取用戶的四個階段。看看對自己創業有沒有幫助,以下是沈卓立自述:
第一階段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
「出名要趁早」
我很喜歡旅遊。不過,旅遊之前的攻略準備,太磨人。在2007年的時候,我就想是不是可以研發一款產品,不用提前準備攻略,可以讓許多像我一樣的人「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2009年,iphone的平台開放了。我和我的合夥人,利用業餘時間,開發了《故宮》這款應用,放在蘋果應用商店,售價2.99美元。那時候,好的應用很少,我們故宮導遊的產品質量,遠遠高於同類產品。所以,蘋果會主動給我們最好的推薦位,許多媒體也主動報導我們,沒有像現在這樣還需給渠道付費。2009年底,我們的故宮應用還跟著iphone一起上了央視。
故宮應用是付費下載,大概有幾千次下載量,我們賺了幾萬塊錢。之後,我果斷辭職,算是在2010年春節後正式創業。
我們又趁著世博會的熱勁兒,在2010年5月推出世博會導遊,售價0.99美元。大概有3—4萬下載量,還第一次有了廣告植入。我記得世博會導遊上線的第三天,就排到了蘋果中國應用商店總榜單的第一名。
在這個階段,我們在渠道推廣上幾乎沒有花錢。當時的應用少,不存在刷榜和砸錢的現象,而且蘋果對好的應用還會主動幫忙做推廣和宣傳。媒體也是。我們經常開玩笑,出名要趁早。在這個新興行業的初期,早出名的好處,就是有許多免費資源可以讓你用,你可能比較容易「冒」出來。這個階段的用戶質量是很高的,很大比例的用戶一直使用我們的產品至今。
第二階段(2010年11月—2011年12月)
免費下載帶來的海量用戶
開局的順利,讓我覺得付費模式是可以複製的。於是,我們從2010年10月到年底,一口氣開發了天壇、雍和宮、外灘等十幾款應用,掛在蘋果商店等待付費下載,結果鮮人問津。這十幾款應用,總共收入不到1萬塊錢。
這讓當時的我很困擾,故宮和世博會應用的成功餘熱還沒散去,怎麼市場就一下子轉冷了?於是我們嘗試著做「促銷」,就是限時免費。結果,一天下來,竟然有1萬多的下載量。當時的市場情況,一天下載量過1000就能進入蘋果排行榜前幾名,所以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對於這個情況,我們做了仔細的分析:故宮、世博會第一批應用剛出來時,許多用戶是抱著「嘗鮮」心理付費下載的。等後邊的應用出來,用戶已經不新鮮了。iphone手機用戶數雖然在增長,新增用戶不一定成為你的付費下載用戶。
2011年1月,我把團隊召集到一起,做了兩個決定,第一,十幾款應用在蘋果商店全部免費下載;第二,開發安卓版的應用,並繼續增加景點導覽應用。其實,兩個決定都是一個導向,那就是我希望用戶量得到迅速增長。
2011年,我們的用戶量達到100萬,也在年中順利獲得投資。作為一款旅遊導覽類應用,這個用戶量在當時還算可觀。不過,這一年就開始有渠道費用了,而且也不容易找到免費的資源了,主動採訪的媒體也少了。
這一年,我們通過免費下載、增加安卓版,又輔以一定的市場費用,算是得到了傳說中的「海量用戶」。
第三階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
精準用戶和渠道費用之困
2012年中旬,我們把做的一百多個具體景點的導覽都放在了一個框架裡,命名為《景點通》,也是借勢國慶黃金週,《景點通》首發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那年國慶,有30萬用戶在全國各大景點使用《景點通》。
不過我們在進步,市場的變化更是迅速。《景點通》首發的當天,我們做了各種渠道推廣,在蘋果應用商店的單日下載量就達到了2萬多,這在以前,是足以雄踞總排行榜前10名的成績,可是到了2012年,別說總榜單,我們連蘋果應用商店旅遊類的前十都沒進去。至於安卓市場,更是讓人眼花繚亂。
市場已經不是以前的市場了,智能手機數量井噴式增長,移動應用的數量也迅速增加,許多傍著「大佬」的移動應用和已經實現盈利的遊戲應用,往渠道砸錢絲毫不手軟。可是,我們只是中小創業團隊,拿不出那麼多資金和他們爭奪。
我粗略測算了一下,2010年推廣一個應用的成本是非常低的,2011年獲取一個用戶的成本可以控制在2塊錢左右,那在2012年的推廣成本就變成了3-4塊錢一個用戶,至於2013年,我覺得5塊錢都能讓人接受了。
我也開始在思考,我要用戶量的目的是什麼?給投資人看嗎?為了宣傳嗎?顯然,都不是。雖然旅遊類應用的商業模式還在探索,但是我需要的是精準用戶,並不是那個看上去的海量用戶數,我希望這些用戶真的通過景點通便捷自己的旅遊,認可景點通之後並使用未來的增值服務。
2012年,我們通過應用商店、應用推薦網站、應用推薦論壇、應用內互推等,用戶數量增長到300萬。其中,這一年的安卓用戶數量的增長超過蘋果用戶。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純粹嘗鮮下載的用戶變少,用戶下載應用也更為理性,所以這一年的精準用戶應用也所有增加。
但是,日益高漲的渠道費用,難以捕捉的精準用戶,尚在探索的商業模式,還有外界吵雜的聲音,還是讓我處於焦慮狀態。
第四階段(2013年1月—現在)
不斷的試錯與嘗新
除了應用商店這條路,我一直在嘗試新的渠道,包括線下推廣、Web App以及基於Web App的輕應用。
2013百度世界大會之後,我把我的QQ簽名改成了「輕應用」,朋友笑我:「你為百度『站台』推廣也太賣力了吧?」其實,無所謂站台與不站台,我只是看好這種創新的分發模式而已。
如果你瞭解了我做線下推廣的「血淚史」之後,你也會明白我對用免費渠道帶來精準用戶的渴望。
在應用商店渠道費用讓我有些望而卻步時,我決定做線下推廣,我想,正在旅遊的人,應該都是我們的精準用戶吧?2012年中,我們在高鐵雜誌上做了廣告,在火車站對面租了一個亭子,掛上景點通的宣傳海報,在景點門口、酒店都擺上二維碼。我心裡很激動,真的貼近精準用戶了。但現實是骨感的,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之後,在三個月內我們只增加了幾千個用戶,比應用商店渠道推廣的費用還高。
我也做過反思,為什麼線下推廣不行?平面媒體的效率,用戶的使用習慣,現場的網絡環境等等,都是制約因素,至少在短期內,都是無法踰越的障礙。總之,這條路行不通。
其實,在2012年下半年,我就開始關注Web App和搜索入口。搜索,是人內心活動的真實反應。而Web App更容易被發現和使用,通過搜索抵達Web App的用戶,應該都是精準用戶。那時候百度還沒有推出輕應用這個概念。
不過,當百度在2013年真正推出Clouda框架以及後來的輕應用時,我還是稍微猶豫了一下要不要合作,雖然開發框架、推廣渠道都是免費的,但是一個大公司到底拿出多少資源來做這個事情呢?如果它突然撤銷不做了,我這邊投入的人力等資源就都浪費了。
鑑於應用商店渠道之貴、線下推廣的低效,我還是決定再嘗新。景點通是第一個採用百度Clouda框架開發的WebApp,也是後來第一批成為輕應用的應用。讓我沒有想到的是,百度逐漸放開搜索、數據等資源,是全力以赴的姿態來做這個事情。當然,效果也在意料之外的好。8月22日,百度宣佈推出輕應用;景點通的輕應用隨之上線;十一黃金週輕應用為景點通導入的流量增長了145%。關鍵是,這些都是精準用戶。
WebApp的產品形態,不僅僅可以與搜索引擎合作,還可以很容易的融入到產業鏈的上下游服務中去。對於《景點通》來說,線上精準用戶不僅會出現在搜索引擎,也會出現在機票酒店和其它旅遊產品的預訂網站、攻略網站等等。由於《景點通》提供的服務具有鮮明的特色,在很短的時間內,《景點通》WebApp就順利完成了北京旅遊委移動客戶端和去哪兒旅行移動客戶端的接入,順利的對接了精準用戶。關鍵一點,幾乎沒有渠道費用。
現在,《景點通》的激活用戶有500萬,輕應用帶來的用戶在迅速增長。在各種試錯與嘗新之後,我終於在應用商店之外,找到了一個目前看來還比較合適的渠道。輕應用的發展才剛剛起步,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但是從PC互聯網經歷過的Native App到WebApp的發展歷史來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以WebApp為核心的輕應用,是未來可期的。
【總結】:創業的這四年
四年前,我從工作了八年的 Sun Microsystems 中國工程研究院辭職,創辦了Touch China。我是2002年才研究生畢業,並沒有趕上2000年左右的互聯網那一撥創業熱潮。所以,當我察覺移動互聯網這一波熱潮來臨,我認為,我可以搏一下。我覺得在旅遊與移動互聯網結合這個領域,一定會產生非常偉大的公司。這個公司可能不一定是我的,但是,我可以試一下。
最初,我們三個合夥人在咖啡館辦公;之後租了安貞附近一居室的民宅,增至7人;再之後,我們又搬到大屯路的一個民宅,增至20人;現在,我們在紅軍營南路的一處商住兩用的辦公室,臨近40人。看著公司在一點一點變大,業務方向一點一點清晰,團隊在一點一點成長,我覺得每天工作15個小時的付出是值得的。
為了忘卻的記念:買特斯拉期權的悲慘經歷 晨雙成對
http://xueqiu.com/6877163058/258071642013年10月24日的凌晨兩點多,我別無選擇的賣掉了持有的
$特斯拉電動車(TSLA)$ 的期權:99手 TSLA 10/25/2013 200.00 Call 中的50手,而且是賣在了地板價上(實際成交價:0.01元),該筆交易使我虧損約2萬美元,折合十萬人民幣。
查看原圖為何別無選擇?—— 我是用的融資買入,馬上到期了,我擔心最後被迫平倉而被追加保證金(我已經拿不出更多的現金了),我只能忍痛割愛。悔死了!!痛苦呀!!內心相當的失落,這一夜,我一臉落寞的神情坐在電腦前,屋內靜悄悄的,我感到沉重的蒼涼,難受的無以復加……
● 高昂的學費這是我第一次買美股期權,我當初萬萬沒想到竟是這樣的結局。
一個月前的9月25日,當我開始做期權交易時,TSLA的股價正牛氣衝天,突破200指日可待。因為以前從未玩過期權,於是我試探性的買了1手 TSLA 10/25/2013 200.00 Call,當時的合約價是5元。
查看原圖沒想到,僅僅過了一天,合約價就漲到6元,我的小心臟頓時被刺激到了,覺得自己昨天太保守了,才買1手哪夠呀?我屁股決定腦袋,加買了9手。
那一天是我的生日。我還心里美滋滋的認為這是一份不錯的生日禮物,而TSLA當天最高價已經逼近190元。
不知不覺過了四天,國慶前的七天連軸班終於結束了,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9月30日當晚TSLA的股價來到了194.50,當時的我絕不認為這將是未來一個月的最高點。我猶如已經嘗到了前所未有的甜頭,開始幻想目標成功實現的那一天何時會到來。
10月。深秋。
我不記得國慶節那天我做了些什麼,但讓我無法忘記的是那天TSLA爆出了負面消息:在西雅圖高速公路上,一輛 TSLA Model S 型電動車由於碰撞不明金屬物,導致車輛起火。
TSLA遭遇了黑天鵝。
我的小心臟開始忐忑不安,不知道未來會怎樣?
在TSLA連續兩天暴跌之後,Musk的一封公開信解釋了起火原因,把TSLA從事故的原罪中撇清。我對Musk的信中最後一段話記憶猶新:「對於擔心火災危險的消費者來說,使用電池比使用一箱高度可燃的液體來驅動一輛汽車要更安全,這一點應該絕對沒有任何疑問。「
果然,鋼鐵俠的威望起了作用,市場似乎對起火事件的消極反映做出了修復,股價開始反彈。我懸著的心開始放鬆下來。就是在從那時起,我不再看重TSLA的股價風險,我給自己打氣的理由竟然是:這年頭,不信Musk,還能信誰?
我在隨後的幾天裡,逢低連連加倉 TSLA 10/25/2013 200.00 Call ,持有合約數從10手一下子增加到50手。
同時,另外一個新聞大事件讓市場惴惴不安:政府關門和美債危機加劇。
但那時的我,已經不在是9月份那個謹慎的我,我認定在10月17日的大限之前,美國國會兩黨一定會達成協議的,而我持有的TSLA期權,要到10月25日才到期。我幻想是可以挽回甚至TSLA股價超越200元也不是沒有可能。
然而,行情的發展越來越偏離我的設想,我漸漸覺得苗頭越來越不對勁了,當在10月9日,TSLA的股價幾乎要跌破160元時,我開始慌了,真的慌了。
我隱隱約約還幻想「TSLA會回來的,會回來的」,心中默默的呢喃,手上的操作卻是在越跌越買,試圖攤薄之前高位買入成本,一手又一手的加,每天不停的盯盤,不停的刷新最新的 TSLA 10/25/2013 200.00 Call 的合約價:
4.30、5.70、4.05、2.53、2.85、2.73、…… 1.05、1.00、0.88……0.95、0.80、0.60
一手一手的買,一點一點的加……
我不得不承認,回顧歷史,復盤的痛苦就像是在傷口上又撒了一把鹽。我硬著頭皮咬牙繼續寫。
時間來到了一個關鍵的節點:10月16日。這一天,美國兩黨終於達成了提高債務上限和重開政府的協議,儘管這個協議並不完美。
我當時繃緊的神經確實放緩了一緩,以為政策消息面明朗化,震盪下跌該結束了,TSLA應該重拾升勢了。
萬萬沒想到,我又失算了。TSLA的股價剛剛有所起色,便又開始橫盤,然而時間一天天的過去,離 TSLA 10/25/2013 200.00 Call 到期的日子越來越近,合約價一直在1元附近徘徊。
在10月19\20日的這個週末,我的不安越發嚴重,厄運真的將要降臨在我的頭上了。除非下週一有越級利好,否則在最後一週,又怎能起死回生呢?
而從進入10月以來,陸陸續續加倉的我,已經使自己持有了 99 手的 TSLA 10/25/2013 200.00 Call ,成本價還維持在2元出頭,而合約價已經跌到了不到一毛錢!
10月21日。週一。TSLA收盤再跌。我知道這次真的完了,無可挽回了。這幾天,我承受的擔憂、忐忑和幻想,都在印證著我的貪婪加愚求的下場。我無法想像我的痛苦。
10月24日,我再忍受不了折磨,虧本賣出 99手 TSLA 10/25/2013 200.00 Call ,0.01元成交,我的成本價是1.85。
● 慘痛的教訓:1、風控是進入股市的第一要義,時刻都要考慮風險,我沒有牢記。
2、在對期權還一知半解的時候,就採取激進的方式,還用的是融資,錯上加錯。
3、利令智昏,貪念太盛。買彩票企圖暴富的心理害了自己。
4、不會止損,盲目的越跌越買,屁股決定腦袋,感性大於理性。
5、不肯沉下心來提升分析水平,對形勢的判斷太差勁,沒有形成有效的獨立思考能力。
6、市場永遠是對的,錯的是自己。我沒有理由抱怨,只能怪自己。
-----------------------------------------------------------------------------------------
寫下這些,永遠給自己提個醒,避免重蹈覆轍。屌絲通往富貴的路徑,沒有近道可抄,找不準節奏,就將一路血流成河。
」盡快忘掉這場比賽,准好打好下一場「 —— 這是一支球隊的教練在一次慘敗後,常常用來鼓勵球員的話。我覺得現在這句話也適用於現在的自己,走出陰影,找回信心,有夢想,有未來。
如果有球友讀到它,就當是個反面教材。祝大家擁有穩健的賺錢的節奏。
伯克希爾經歷的四次腰斬。 金石
http://xueqiu.com/1175857472/26277513過去的43年裡(不含本次金融海嘯時期),伯克希爾股價一共經歷了四次暴跌。
看一看在1965年買入伯克希爾公司股票的投資者,是否每次都能頂住巨大的壓力堅持下來。
第一次暴跌:70年代開始,美國股市出現了整體性大幅下跌,伯克希爾公司股票自然也難以倖免。到1975年10月,股票價格從兩年前的90多美元被腰斬至每股40美元。
第二次暴跌:1987年發生全球性股災,伯克希爾股價又一次受到較大的衝擊,每股價格從4000美元迅速跌至每股3000美元左右,短時間的跌幅達到25%左右。
第三次暴跌: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伯克希爾市值再次受到重創,股票價格從每股8900美元急劇跌至每股5500美元,下跌幅度達到38.20%。
第四次暴跌:90年代末,美國出現科網股泡沫。由於市場熱捧新經濟概念股票,那些非新經濟概念的公司股票受到市場拋棄。巴菲特由於堅持不買科網股票,公司股價又一次被腰斬,從最高的每股8萬多美元跌至4萬美元左右。
1萬美元變成5.28億美元的故事的確誘人,但前提是我們要堅持到最後。我們真的可以嗎?
一次內幕消息的經歷 大巧不工
http://jackliinvestment.blogspot.hk/2013/12/blog-post_3.html有位朋友平時總喜歡靠四處打聽小道消息來炒股,雖然有時也會讓我幫忙分析一下公司基本面,以確保“雙重保險”。有一天這位朋友跑到我面前,雙眼發光,神秘兮兮地告訴我說有可靠內幕消息。然後盡量把聲線壓低,告訴我內幕消息的內容。內容就是有另外一位朋友在某上市公司當秘書,這大半年來他們公司一直在競標一個很大的項目,這個項目是與一家美國非常出名的上市公司合作推出某個產品,由於當時經濟環境欠佳,他們公司日子不好過,股價已經沉寂了一段時間,公司管理層很緊張這個項目,公司上下幾乎都寄希望於這個項目。那天美國公司派代表來跟公司管理層開會,那位當秘書的朋友雖然無法得知開會的內容,卻能保證在會後猜到會議的結果。其實也很簡單,就是看看開完會走出來的人的表情就可以了。嚴格來說這也不算內幕消息,因為該秘書從頭到尾並無聽到或看到會議內容,只是用自己的方法來判斷會議結果而已,不算犯規。
聽完朋友的陳述,我回答說:“不用告訴我結果,我不感興趣。”朋友覺得我的反應很讓人意外,雖然知道我平時也不愛靠打聽消息炒股,但這次是送上門來的消息,而且是自己朋友的消息,可靠度非常高。朋友以為我低估股價的潛在升幅,補充說一旦消息公開,股價至少升1倍,而且是今天以內的事。我解釋說不是我不想賺錢,更不是懷疑你的消息,只是我的原則是只抓住自己能清楚了解的機會,對這個原則的堅持是為了養成良好的投資習慣,而養成良好的投資習慣是為了賺一輩子的錢,今天如果為了賺錢而放棄原則,也就等於跟好的投資習慣說再見,是得不償失的。朋友聽完解釋之後表示理解,不過第二天還是特意打個電話告訴我後來股價漲了3倍。我聽完之後竟無一絲後悔,這種瞬間的內心反應騙不了自己,我很開心我有了秒殺巨大誘惑的能力,這絕對比一天之內身家翻三倍更加值得慶祝。因為我十分清楚投資界充滿各種各樣的誘惑,甚至投資界以外的世界也充滿無數誘惑,誘惑是所有人的最大敵人,無數人終其一生也無法與這個敵人抗衡,如今我卻輕鬆戰勝了這個最大的敵人,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值得高興與自豪的嗎?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的總結更加簡潔有力,四個字:人"定"勝天。人唯有保持淡定,不受誘惑影響,才有可能獲得最終的勝利。淡定不是自來物,淡定來自於長遠而明確的目標,長遠而明確的目標同樣不是自來物,長遠的目標建基於對世界上多種事物的客觀認知。
論投資(五)——我的入市經歷!
來源: http://xueqiu.com/9089343523/26872528
以前答應過寫一篇關於學習的博客,一直拖到今天!我會寫下從我入市到現在的經歷,心態變化,學習過程等,這是一個最真實的小散戶的學習歷程,所以應該還是有一定借鑒意義的! 初期入市是在2007年的5月26日吧,我只知道入市沒幾天股市就大跌了,因為我爸很討厭股票,覺得是騙人的,所以我一直討厭股票,後來實在因為大牛市,家里有人炒股賺大錢,而且說有消息,就入市了,我想應該很多人都這麽被哄進來的。。。然後給消息那人現在回頭看是高手,530我聽他話買了3個股,分別是招商銀行,萬科,中信證券,之後中信證券暴跌,60跌到49,嚇死,問對方,對方說大膽買,至少到100,結果我還是不敢加倉,而招商銀行沒怎麽跌,但是也沒怎麽漲,就覺得怎麽那麽差,都不漲,事實上是當時所有股票不跌,招商銀行非但沒跌,過了幾天還創了新高,現在回頭看,招行那是典型的強勢股,就跟我總結里寫的網宿科技,浙報傳媒在6月25號是一樣的,結果那時候有眼不識泰山啊!就這麽聽消息做到9月多,消息來源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雜,還有人跟我講技術面,聽了一下以後覺得很有意思,第一次聽的是寶塔線。。。然後就覺得很感興趣,但是不知道為什麽看見這K線就覺得自己是幹定這行了(前面換了無數工作,都幹不了多久就不想幹,覺得沒前途,於是失業在家,也就因為這樣後來無奈去了證券公司) 接著被鄰居介紹進證券公司,那鄰居後來還因為高利貸借錢炒股虧光被人砍最後自首坐牢。。。所以千萬別借錢炒股。。。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吶!!9月底花了2W塊去報了個股票學習班,還跑天津去學,事實上我認為那人是高手,至少是個懂股票的人,只不過他總是點到為止,我的籌碼理論就是從他的話里自己摸索出來的,但是還是有瑕疵,時靈時不靈,所以我只做參考。。。那次最大的收獲是聽到另外一個講課的老師談到了歐奈爾和CANSLIM系統!不過這班也害人,牛市結束了還跟大家說沒關系,跌不多,哎,市場就怕不認錯,認錯其實真心不會損害你高手的形象,不認錯害死一群人!不過當時我的領導很理性,直接一句話,牛市結束了,1800點見,10年行情哪兒來回哪兒去!回頭一看,神了! 天津回來,我開始不停百度歐奈爾,然後買他的書,看別人的博客,當時學會了趨勢線,6000跌到4778我在4780抄了底,因為跌到趨勢線了,接著跌穿趨勢線的時候我知道牛市結束了,但是最早告訴我消息股的高手的一句話害死我了,因為這人是我親戚的朋友,我並不熟,只知道當時他說了一句現在賺錢不叫牛,看以後熊市我也賺給你們看(據說此人幾十億身家,不知道真假,但是看選股確實牛)!於是我認定,熊市也是可以賺錢的,於是在08年不斷交易,當時抱的心態就是交學費,不過事後想起來真可怕,那一年虧光了我家幾乎所有的存款。。。所以我現在建議新入市的朋友,第一筆錢少拿一些,學費是肯定要交的,只是別那麽慘烈!接著在百度歐奈爾的期間我看到了陶博士的博客,這個博客對我幫助極大,在他的博客鏈接上我還看到SOSME,茅臺03,小小辛巴等人,他們的博客對我幫助都不小,尤其是茅臺03雖然不多,但是很有價值的幾篇文章!話說這期間電視上放的關於巴菲特的言論以及但斌的言論也害我不少。。。那時候覺得這簡直是偶像啊,啥時候能那麽成功就好了,當時CCTV說好股票就是要長期持有,比如招商銀行,如果你一直持有,你今年就賺很多啊,但斌說上實發展,瀘州老窖這類股他要持有一輩子。。。現在回頭看,TMD周期股跟消費股都不分的人吹毛長期持有啊,從來沒見巴菲特長期持有美國鋼鐵。。。NND害人匪淺啊! 我這里強烈推薦陶博士的博客,百度下新浪博客有,雪球他也上,好像不太說話,我建議可以看他以前的博客,至少我覺得學習價值不少!他的博客最有價值的一是上面寫了很多值得看的書,我買的書幾乎都是他推薦的,二是上面有他推薦的歷年金股,我會去分析他為什麽推薦這些,推薦之後為什麽好,為什麽不好,三是他有很多借鑒美國股市經驗對A股的長期考慮!事實上我看了陶博士,茅臺03,SOSME,小小辛巴等人的博客,我很明顯能體會到,雖然都是成功的投資人,但是性格不同,體系截然不同,你不需要照搬也沒法照搬,你應該是想辦法取其長處,融合自己的性格形成自己的交易系統! 08年底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煤炭股跟汽車股業績都極好,但是估值極低,當時看報紙還知道PE在拼命投資汽配廠,因為國內汽車銷量極好,但是汽車股的估值卻只有5-8倍,當時無法理解,後來終於懂了,市場在擔心其周期性,另外就是市場某些時候也選擇性失明!然後當時還有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中鐵二局在9月就止跌橫盤了,大盤在11月才見底,之前大盤一直是美國漲我們跌,美國跌,我們跌更多,但是進入11月5號以後是美國跌,我們微跌,美國再跌我們低開翻紅,從勢的對比上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有問題了,我當時只知道中鐵二局一定有問題,也知道A股見底了,但是卻不懂得應該追領漲股,傻乎乎地看著中鐵二局飛上了天!事實上我相信當時一定有人提前2個月就知道4萬億投資的事情,這個是誰麽。。。大家自己想吧,咳咳!所以可以回想今年的網宿科技,我相信一定有人提前知道網宿科技中報大幅超預期,不一定是內幕,可能是調研後的判斷,但是一定有人提前知道!傑西利佛莫爾說過,盤面會告訴你股價的動向,至於為什麽,別問為什麽,事後你自然知道! 接著09年,不成熟的一年,各種短線交易,主要當時在券商,大多數人都奉行這個模式,在券商當客戶經理,需要的不是你的投資能力,而是你的拉客戶能力,哄客戶交易的能力。。。而且當時的券商因為07年看客戶經理賺錢太容易,還屢次下調提成比例,當然,我這種牛尾巴進去的一點好處沒撈到,只知道那點工資溫飽都成問題,於是從進去沒多久我就知道絕對不可能做一輩子客戶經理,必須把自己擺到跟券商平起平坐的位置,至少是不用靠他吃飯的地位,否則券商說要沒收你客戶,或者降低提成比例,你一點點辦法都沒,因為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客戶有幾個會跟你走,你即使做得再好,會跟著你的不過30個撐死了,大多數人根本不會聽你勸的!因此這里也奉勸做客戶經理的朋友,要麽你熱愛營銷工作,否則趁早轉變角色,沒前途! 09年上半年最大的收獲是當時營業部的營銷總監發了個可以看研報的網址給我們,建議我們去讀研報,說至少讀上一年才會有感覺,於是我就去讀了!讀研報大家會發現也有個問題,就是滿眼的買入。。。即使股價在30塊,目標只有31塊,評級依然是增持甚至是買入,過陣子32塊了,研報目標價會變成34塊。。。這怎麽搞?牛市永遠賣太早,熊市永遠被套牢,而且後來進這個圈子才知道,原來除了公開報告外還有郵件,比如明明是看200%空間,不好意思,研報是不能通過系統審核,是發不出來的,所以只能私下溝通,或者明明不看好,也沒人傻到去寫賣出報告的!不過即使這樣,還是建議大家多讀,還有招股說明書跟季報,年報等!這里可以透露一個事情,小鱷魚就是極其勤奮,每天把所有上市公司的公告都要看一遍,最近還默默地把83家新股的招股說明書都看了,寫好評級報告,所以說這個市場沒天才,沒股神,只有更勤奮的人! 到了10年1月,上證破了趨勢線,這次學聰明了,這次就知道熊市要來了,於是躲過了一開始的大跌,結果也過早地賣出了002344這個當時的大牛!然後看研報看出點感覺了,也看了很多美國的書,市場暴跌的時候發現三一重工被錯殺了,格力電器更是被嚴重錯殺,只不過在我覺得錯殺之後,這些股還是義無返顧地繼續暴跌,我又不理解了(這多像我08年看汽車股跟煤炭股的感覺啊),並且在09年底我還跟蹤到了大華,金螳螂,用技術面選出了萊寶高科等股,當時不知道怎麽做,萊寶賺了一倍多被洗了,結果後面還有3倍- -#,但是一直跟蹤著,然後頓時對這類股起了興趣,為什麽這些股能夠漲那麽多,它們的技術面跟基本面有什麽特征?接著我的系統就開始形成了! 我有2個系統,一是價值,二是趨勢,我們看看當時的個股,格力電器被殺下來的理由一是地產調控,二是據說鋁,鋼鐵等要漲價,2個理由明顯矛盾,而且是人都知道中國的地產調控不會迅速影響空調銷量,在格力維持40%左右增速的情況下,此股被殺到6倍PE。。。什麽概念?你要找的就是一個大盤見底的位置,買入死拿一定可以大幅獲利!於是第一個系統形成了,在預期極其悲觀,而基本面沒有影響的情況下,個股強度也不能明顯強於大勢的話,那麽去找大勢的拐點然後買入並堅定持有等到大勢逆轉賣出,但是這樣做有一個缺點,就是你無法享受格力電器2011年那波大幅跑贏指數的上漲,除非你一直跟蹤,在它明顯表現出強勢的時候再次介入,並且設好止損,因為你無法確定它一定不會再來一次錯殺!接著我們看三一重工,萊寶高科,金螳螂以及大華股份就可以發現,三一重工一開始不是強勢股,但是在指數最後一波下跌的時候它已經開始橫盤,而後3家根本就是強勢股,指數暴跌過程中它們要麽就是一開始跟跌一波,接著開始回到前高,要麽就是一開始不跌,後面補跌一輪而已,而當時基本面上這3家都表現出極佳的成長性! 於是系統形成了,接著是修正的階段,到了11年,我們可以看到年初有幾個強勢股,分別是000877,600160,600636,600176,其實還有其他一些水泥股,但是當時只盯了000877,然後我們可以發現,當時在10年11月12日開始的那波大跌里,這幾個股是明顯的強勢股,而且都有板塊效應。。。當時自己選了600176,事後回頭看又是一個錯誤,既然選強勢股就該選最強的,漲幅完全不同,而且強勢股的趨勢線會明朗很多!當時的想法是從趨勢上選股,基本面上來持股,分析了600176,知道這個是一個後周期品種,比較擔心它周期扭轉的時候我不知道,事實上最後真是這樣,它7月公告提價,最後8月沒提,但是我不知道,只知道直接來了個跌停,後來看研報知道了,原來是機構早通過調研或者郵件知道了這事情。。。結果我又犯了個錯誤,就是明明破趨勢線卻還死撐,這個事情又重新提醒我,如果破趨勢,不管基本面我多看好,都只有賣出一條路!這之後的事情之前雪球寫過了,最後留了個字條給自己:不要懼怕虧損,承擔你應該承擔的風險,持有你應該持有的趨勢! 自此,系統成熟了,可以看到這之前我做的事情就是看書,看高手的博客,拿來主義,不斷試錯,然後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風險控制的重要性,如果176在破趨勢的時候就果斷賣出,資產將是現在幾倍,每年都有無數牛股,即使08年跟11年也有,根本不用擔心踏空,關鍵只要不回撤,這個市場太好賺錢了! 接下來基本上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12年還做了點修正,就是持股時間,12年選了無數大牛,但是在幾個大牛中不斷換股,發現還不如持有一個來得利潤高,於是今年耐心持有了富瑞,但是這期間也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對於酒鬼,富瑞之類的股我看得懂,因為盈利模式很簡單,但是有些行業比較難懂,怎麽辦?雪球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雪球上有很多行業專家跟厲害的研究員,跟他們多溝通就可以了!然後今年也遇到一個問題,就是把基本面看得過重,導致糾結,最近反思的結論是,找一個適合自己性格的系統,讓每個人都去幹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比如個股的底倉如何建要建立在基本面的研究上,就讓小鱷魚去負責了,而什麽時候正式見底啟動,加倉甚至造泡沫以後如何賣出,這些事情可以我來考慮,如果想兼顧反而會混淆,會糾結,反而不好!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人說大資金怎麽做,哎,問那些話的人才多大的資金,10E?如果10E你就要顧慮流動性了,那你的選股一定有問題,50E?50E真的要顧慮流動性了,但是你完全可以2012年遍地是黃金的時候撿,拿到2013年中開始空倉,也就是沒有50%以上空間幹脆不做,那就沒流動性問題了,至於標的,依然不用多,20個夠了,你要考慮的不是流動性問題,而是怎麽避免這20個里有地雷,說實話,20個其中一個真踩地雷也沒關系,但是如果2個地雷,那肯定研究有問題了,畢竟研究才是根本啊! 總結一句,股市很簡單,大多數人賺錢的時候你要忍,忍住不賣,大多數人虧錢的時候你要忍,忍住不買,想成為更厲害的,只有勤奮,學學小鱷魚那樣,3年下來肯定有成果!至於想學趨勢交易的,依然只有勤奮,建議把歷年的牛股圖譜保存起來,不斷複盤,怎麽啟動,怎麽結束,然後做好情緒控制!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