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博彩興旺 澳門人均GDP全球第四超瑞士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7537

在中國賭客和旅行者的貢獻下,澳門在人均GDP超越瑞士,成為全球第四富裕的地區。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澳門2013年人均GDP 91376美元,僅此於盧森堡、挪威和卡塔爾。澳門人均GDP躥升18.4%,超越了傳統富國瑞士(80528美元)。 在1999年回歸大陸後,澳門成為世界博彩中心。14年間,這個60萬人口的地區GDP上漲557%。 博彩業的興盛使得澳門的失業率持續走低,跌至1.7%。盡管部分澳門居民擔憂博彩繁榮將推高房價租金,但澳門政府致力於以補貼的方式公平社會財富。2014年,澳門永久居民將可以領到相當於1200美元的補貼。 分析師預計隨著澳門金光大道地區新建賭場酒店的相繼開業,澳門博彩業將繼續強勁增長。里昂證券預計,受高鐵及港珠澳大橋開通影響,更多的大陸遊客將前往澳門,預計2018年澳門博彩業收入將達到900億美元。2013年,澳門博彩收入450億美元,超過拉斯維加斯7倍。 但也有跡象顯示澳門博彩業增長正在失去動能。今天6月,澳門博彩收入同比下降,為2009年來首次。分析師認為,這是因為世界杯賭球分流了部分資金。然而,中國的反腐行動也減緩了澳門博彩業的增長。 永利澳門(Wynn Macau)主席Steve Wynn近期表示,反腐行動對澳門的影響有限,但表示奢侈品零售銷售小幅下跌。 Wynn說: 我確信國家主席習近平能對中國產生深遠的影響,但是在澳門,我們的感受是,一切照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573

馬航或將接受馬來西亞政府第四次註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290

分析師預計,馬航將接受來自馬來西亞政府的第四次註資救助。 今年以來,馬航先後發生兩起災難。MH-370航班在從吉隆坡前往北京的途中神秘消失,而MH-17航班在烏克蘭上空被擊落。 據投資銀行Hong Leong Investment Bank Bhd預計,馬來西亞主權財富基金Khazanah Nasional Bhd將需要花費至少20億林吉特(6.29億美元)將馬航私有化並補充運營資本。 在2002年11月後的三輪註資援助中,馬來西亞主權財富基金已經向馬航註資達50億林吉特。 律所Clifford Chance LLP破產重組部門主管Mark Hyde稱, 對於任何一家由於無法預見原因陷入危機的航空公司,重組可能是投資人的最佳選擇。 Khazanah昨日重申了7月3日的聲明,稱正在全面審核所有重組選擇。而針對其與AirAsia X Bhd合並的傳聞,Khazanah表示,這是沒有根據的猜測。馬航計劃最早於本周向Khazanah提交重組計劃。 這對於馬航CEO Ahmad Jauhari Yahya來說是一個大任務。在Yahya 2011年9月加入馬航後,馬航股價下跌66%。他目前的選擇包括退市以及破產。3月8日以來,馬航股價下跌6.3%,至0.225林吉特。 吉隆坡資管公司Pheim Asset Management Asia Sdn的投資主管James Lau表示, 拯救馬航不僅僅是金融上的計算。馬來西亞國家的士氣正在受到考驗。如何處理馬航事件表現了馬來西亞政府的立場。 Khazanah持有馬航69.4%的股份。據彭博新聞社的數據,如果馬航運營狀況沒有改善且未獲得新的融資,馬航將在2015年6月用完現金。 據馬來西亞第四大銀行RHB Capital分析師Jerry Lee稱, 政府第四次向馬航註資將給予馬航更多時間,減少機組規模。如果馬航在2015年減少10%的運能、20%人力成本以及10%運營成本,馬航的損失將減少80%。 Hyde說: 我認為,任何形式的破產都將是馬航最後的選擇。許多美國航空公司利用對債務人有利的破產保護法(Chapter 11)來保護自己。而由於在馬來西亞沒有類似Chapter 11的法律,馬航的破產將意味著終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91

深改組第四次會議,年終盤點與展望​ 作者:格隆匯 徐彪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64
7、8月份,照例是最忙的。公司要開年中總結會,偌大國家皆如此,中央也不能免俗,各種總結展望大會紛沓而至。經濟領域、改革領域兩手抓,上月開完年中經濟工作會議,這月就輪到改革會議。說起來,細心研讀新聞稿後,你還是能看出不少信息的:​
第一,奇怪的是,新聞稿居然沒有肯定上半年改革工作的成績,這是很罕見的。因為按照慣例,按照套路,都會首先肯定前半段工作,然後佈置下半段工作。習總只是說了這麼一段話:「今年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要真槍真刀推進改革,為今後幾年改革開好頭。各地區各部門要狠抓工作落實,實施方案要抓到位,實施行動要抓到位,督促檢查要抓到位,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宣傳引導要抓到位,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共同為改革想招、一起為改革發力」,只有要求,沒有肯定。這是啥情況?這是董事長急了的節奏啊,一季度光顧調結構,二季度光顧穩增長,三季度終於可以騰出手來促改革(穩增長的事情,交給總經理頭疼去吧。什麼新型城鎮化、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全是李總在抓),時不我待。​

結論:未來幾個月,改革將提速!


問題:未來幾個月,哪些改革會提速呢?​

這時候,有條件的投資者應該去看一個文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4年工作要點》。沒有條件的,就和筆者一起,去看人民網的一個新聞稿,題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4年將推進60項改革舉措》。這篇文章借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之口,講述了全年改革的重點和要點(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幹什麼的,我默認大家應該很清楚了哈。實在木有概念,可以翻看我們7月15日文章《鑽研故紙堆之習總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
基本上,今年所有改革措施(包括最近一次深改組會議),都沿著這60項7大類改革展開:

  
轉變政府職能和完善市場體系
主題投資點評
進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
一批又一批,繼續進行時
建立權力清單
多地方已在推,頂層缺個「意見」
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
各部委在行動,且看最近反壟斷
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
重磅期待
完善政績考核
進行時
強化對創新驅動的激勵
已完成,市場炒N輪了都
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界定中央國有企業功能,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無所謂
一些自然壟斷行業放開一些競爭性業務和推出一批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與的項目
重磅期待
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
央企已被分類提高
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或方案
重磅期待
財稅體制改革
 
增強預算透明度,全口徑預算管理,規範地方舉債融資機制
進行時
擴大營改增試點行業範圍
預期擴至建築、房地產、金融、生活服務業
啟動房地產稅和環境保護稅立法工作
稅收體系可期待,立法還得有年頭
研究提出財稅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
已完成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等待存款保險制度
推進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
進行時
調整外資銀行准入和開辦業務條件
無所謂
深化政策性銀行改革
預期不止國開行住房金融事業部
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
重磅期待
健全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
 
城鎮化方面,主要是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行差別化的落戶政策
已完成
土改試點,包括徵地制度、農村宅基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試點
重磅期待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建立農村產權交易市場
農地集中,去年就開始幹了
擴大開放
 
深化上海自貿區改革試
進行時
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工作(解讀:下一個上海自貿區)
重磅期待
改革境外投資管理體制
滬港通?期待中
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提高排污費徵收標準、擴大徵收範圍、加大處罰力度,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
等等看
強化節水準入
等等看
推進節能量和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等等看
全面完成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做到多規合一,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等等看
研究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總體思路
重磅期待


不出意外的話,國企改革、土地改革、生態文明將成為下半年的熱點方向,政策頻出而且熱點不斷。尤其是如果某兩個方向疊加,比如土地改革和國企改革一旦交叉(國有企業收購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後上市或者資產重組),可能在資本市場掀起驚濤駭浪。​

第二,改革部署並非一成不變,如果完全按照年初規划來的話,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就不會出現在深改組第四次會議上,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也不會出現在深改組第四次會議上。對於新出現的咚咚,有必要高度重視。打個可能不恰當的比方,一萬個人在排隊等公交車,眾目睽睽下有能力加塞插隊的,最好別惹他。​

順便插播一段,為何要把媒體改革加塞兒進來呢?因為習總說了:「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宣傳引導要抓到位,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董事長已經充分意識到輿論的重要性,這麼重要的事情,最後靠誰來落實呢?「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

招生制度改革的受益方向或為在線教育,值得關注;​

新老媒體融合的受益方向以老媒體為主,必需關注;​

第三,會議提出「對不合理的偏高、過高收入進行調整」,聯想起不久前冒出來的國安集團國有資產流失案,是不是意味著國企改革將停滯甚至開倒車了呢?​

我個人看法是:非但不是停滯的節奏,反而是踩油門的節奏啊。​

中國是個幅員遼闊的大國,光國資委旗下的國有資產就分為三大塊,央企算一塊,省國資算一塊,市國資算一塊。偏偏這三大塊的互不統屬,央企改革要聽國務院國資委、組織部甚至國務院意見,省屬國企改革省委書記說了算,市屬國企改革市委書記說了算。​
曾經有個笑話,說恐龍的腳受傷,一天後才反應過來停下腳步。中國這麼大的一個國家,也差不多。國企改革一旦開啟,或多或少會各種資產流失。老闆心裡最擔心的,也是一旦跑起來就會有慣性,如果沒有事先規範好的話,國資流失問題就成為老大難問題。所以呢,在正式啟動之前,各種劃紅線變得很有必要。​

第一根紅線,激勵機制方面,不允許借國企改革大規模提高管理層待遇。但是,大家想過沒有,你把固定薪酬搞的高高的,那叫「不合理的偏高」。你把浮動薪酬,尤其是實現盈利增速目標後的薪酬定高一點,是不是就不算「不合理」呢?簡言之,高固薪有問題,低固薪高激勵就沒問題吧。​

第二根紅線,混合所有制的實現途徑方面,儘量通過「公允」定價完成。啥叫公允定價?公開市場競價形成的價格,就算公允。其他方式,大家掂量著辦,殷鑑不遠。​

下半年,國企改革,包括下一階段可能出現的各種試點(可能的類型:國企改革整體方案試點、壟斷行業混合所有制項目試點),是必需牢牢抓住的方向。不容有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57

中央深改小組第四次會議透露的重大信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326

昨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會議聚焦國企負責人薪酬、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以及考試招生制度的改革。(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此外,會議還通過了一個總結式的文件《關於上半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和一個指導性的文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14-2020年)》。

深改小組的每一次會議都是值得好好研讀的,那麽如何解讀這次會議透露出的信號呢?華泰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徐彪提到了三大看點:

1,新聞稿居然沒有肯定上半年改革工作的成績,這是很罕見的

因為按照慣例都會首先肯定前半段工作,然後布置下半段工作。習總只是說了這麽一段話:“今年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要真槍真刀推進改革,為今後幾年改革開好頭。各地區各部門要狠抓工作落實,實施方案要抓到位,實施行動要抓到位,督促檢查要抓到位,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宣傳引導要抓到位,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共同為改革想招、一起為改革發力”。

只有要求,沒有肯定。這是啥情況?這是董事長急了的節奏啊,一季度光顧調結構,二季度光顧穩增長,三季度終於可以騰出手來促改革(穩增長的事情,交給總經理頭疼去吧。什麽新型城鎮化、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全是李總在抓),時不我待。

徐彪認為,未來幾個月,改革將提速!

但問題,未來幾個月,哪些改革會提速呢?他根據深改小組2014年將推進60項改革舉措列出了各項改革措施以及投資點評:




 

不出意外的話,國企改革、土地改革、生態文明將成為下半年的熱點方向,政策頻出而且熱點不斷。尤其是如果某兩個方向疊加,比如土地改革和國企改革一旦交叉(國有企業收購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後上市或者資產重組),可能在資本市場掀起驚濤駭浪。

2,對於例外,要高度關註

改革部署並非一成不變,如果完全按照年初規劃來的話,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就不會出現在深改組第四次會議上,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也不會出現在深改組第四次會議上。對於新出現的事物,有必要高度重視。打個可能不恰當的比方,一萬個人在排隊等公交車,眾目睽睽下有能力加塞插隊的,最好別惹他。

至於為何要把媒體改革加進來呢?因為習總說了:“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宣傳引導要抓到位,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董事長已經充分意識到輿論的重要性,這麽重要的事情,最後靠誰來落實呢?“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

因此,招生制度改革的受益方向或為在線教育,值得關註新老媒體融合的受益方向以老媒體為主,必須關註。

3,國企改革加速度

會議提出“對不合理的偏高、過高收入進行調整”,聯想起不久前冒出來的國安集團國有資產流失案,是不是意味著國企改革將停滯甚至開倒車了呢?

我個人看法是:非但不是停滯的節奏,反而是踩油門的節奏。

國企改革一旦開啟,或多或少會各種資產流失。老板心里最擔心的,也是一旦跑起來就會有慣性,如果沒有事先規範好的話,國資流失問題就成為老大難問題。所以呢,在正式啟動之前,各種劃紅線變得很有必要。

第一根紅線,激勵機制方面,不允許借國企改革大規模提高管理層待遇。但是,大家想過沒有,你把固定薪酬搞的高高的,那叫“不合理的偏高”。你把浮動薪酬,尤其是實現盈利增速目標後的薪酬定高一點,是不是就不算“不合理”呢?簡言之,高固薪有問題,低固薪高激勵就沒問題吧。

第二根紅線,混合所有制的實現途徑方面,盡量通過“公允”定價完成。啥叫公允定價?公開市場競價形成的價格,就算公允。其他方式,大家掂量著辦,殷鑒不遠。

下半年,國企改革,包括下一階段可能出現的各種試點(可能的類型:國企改革整體方案試點、壟斷行業混合所有制項目試點),是必須牢牢抓住的方向。不容有失!

以下是中央深改小組4次會議的成果:

第一次會議1月22日

審議通過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工作規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專項小組工作規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細則》、中央深改組下設6個專項小組名單、《中央有關部門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重要舉措分工方案》

第二次會議2月28日

審議通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4年工作要點》、《關於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立法工作方面要求和任務的研究意見》、《關於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重大改革的匯報》、《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意見及貫徹實施分工方案》。

第三次會議6月6日

審議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和《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

審議通過了《關於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幹問題的框架意見》、《上海市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和《關於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方案》。

第四次會議8月18日

審議《中央管理企業主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關於合理確定並嚴格規範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的意見》、《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14-2020年)》、《關於上半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300

央行六個月內第四次引導利率預期下行:正回購利率再降20個基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51

繼上周五意外宣布降息後,中國央行今日再次出手引導利率預期下行,為六個月內第四次出手。

央行公告顯示,周二僅開展50億正回購,較上周縮量5成,不僅創下了本輪14天正回購重啟來的“地量”。市場備受關心的中標利率,也下降了20個基點至3.20%。量縮價減,顯示出央行寬松政策延續,進一步呵護月末資金面的意圖。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這是繼7月14日、9月18日和10月14日後,央行在6個月內第四次出手引導利率預期下行。

鑒於央行上周五意外降息,中標利率下行也符合市場預期。申萬債券團隊今日指出,正常情況下,周二的公開市場應當順應降息做出變化。正回購延續,也意味著央行短期內通過其他工具進一步釋放流動性的概率提升;其次,考慮到不同政策利率間的聯動以及正回購利率維持不變對市場情緒的沖擊,正回購利率下調當屬意料之中,且下行幅度應在20bp以上。

民生證券宏觀團隊評論稱,正回購利率下調反映央行降低實體融資成本意願非常強烈,有引導資金利率下行意圖,未來14天正回購利率仍有下調空間。

不過路透社的一項數據調查顯示,對於那些債務負擔最為沈重的小企業來說,央行下調利率也很難緩解它們的資金困局,因為銀行越來越傾向於給最優的、償付能力強的企業放款。

寬松政策護航新股上市?

華爾街見聞網站上周介紹過,中國人民銀行時隔五周再次為市場註入適量流動性(單周凈投放100億元),顯示在大批新股發行之際,中國央行希望增加流動性供應。

繼央行上周將正回購縮至100億後,資金回籠力度進一步減弱,今日的50億的正回購操作量屬於“可開展可不開展”的範圍,顯示央行僅象征性的延續正回購的回籠趨勢。央行維持寬松的貨幣環境或與本周的新股密集上市有關。見聞介紹過,自上周五起,密集的新股上市將凍結最高約1.6萬億元的資金。

不僅正回購縮量, 財政部和央行今日還以利率招標方式投放了600億元國庫定期存款,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資金壓力。中國央行的數據顯示,3月期品種的中標利率為4.56%,上一期利率為4.10%。

QQ圖片20141125105556

至此,從操作量上來看,鑒於本周到期資金量為400億,本周公開市場有望延續凈投放格局,將繼續減緩資金面的緊張情緒。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718

新華社致杠桿牛市的第四封信:且行且珍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96

a45461d4624239095de9e1077720ec6b

新華社今日發文呼籲對灰色入市資金加強監管,珍惜來之不易的牛市。

2014年的A股市場迎來了新一輪牛市,尤其是11月21日央行時隔兩年再度降息,市場進一步釋放流動性,刺激A股加速上揚。在牛市的號角下,12月5日,A股成交超萬億,創中國證券市場歷史新記錄。

然而,牛市背後卻有著不容忽視的風險。新華社記者了解到,從融資融券到傘形信托,從分級基金B到各種配資公司,杠桿產品日漸火爆,資金通過不同渠道進入股市,而且進入花樣不斷翻新。而這些產品的杠桿比例卻不盡相同,有的是1,有的竟高達到10。

成也“杠桿”,敗也“杠桿”。超高杠桿的業務,誘惑草根投資者紛紛殺進來,當大盤在行情上漲時會加速上漲,而在行情下跌時也會加速下跌。

官媒釋放資金信號?

資產規模超百億元的興業全球趨勢投資基金經理楊嶽斌近日接受華爾街見聞專欄作者陶沙采訪時表示,由於宏觀經濟並不理想,股市點位漲幅的紮實主要由資金推動,因而十分關註資金抽緊的信號,而官方媒體的口徑正是重要的信號之一。 

對於這一波股市的上漲,興業全球趨勢投資基金判斷其資金來自兩個管道:

一是券商的融資融券,借錢放杠桿,現時的余額都是接近9000億(人民幣,下同)到1萬億,從過去2000-3000億到現在意味著散戶拿到了許多錢。第二就是銀行的各種資金,這種資金很不好把握,銀行顯示有16萬億的理財產品,這其中有多少錢流到了股市很難確定,例如參與定增,或者傘型信托,這很難估計,但大幾千億肯定是有的,說不定上萬億。

這些資金中就不乏非法入市者。新華社援引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已上市的大券商在融資融券業務中還相對規範,但一些配資公司的風險值得警惕。向投資者放錢的配資公司有的不具備授信資格,向散戶放貸可能涉嫌非法經營,或淪為股票領域的高利貸。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不僅面臨自有資金全部打水漂,一旦出現多個跌停或還會爆倉,出現背負數倍於自身資金的債務。

該社稱,發展越迅速的領域,監管越需要加強,越要防止違規操作和灰色地帶。當杠桿工具作為一種常態長期存在時,我們一方面要讓渴望入市的資金有合法通道進入市場;另一方面也要對合規資金進一步明晰、嚴格界定,這樣才有利於我國股市更加健康發展。

牛市來之不易,市場參與的各方自當規範操作,且行且珍惜!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613

【西點投研第四期】股市新常態:遠望方知風浪小 西點老A

來源: http://xueqiu.com/1512170192/35471926

【對於股市的漲漲跌跌沒有什麽新鮮的,也是股市應有之義,如果此刻心情難受,建議會看中國股市二十多年的全景圖,回放港股的暴漲暴跌史和美股的歷史——遠望方知風浪小,匆忙提筆,不妥之處,請多指點,和朋友們共勉在這個關燈吃面都沒面的日子。】
       今日股市單日大跌,各大財經媒體頭版頭條都是放大性報道,自從周末監管部門的一紙封殺令開始,恐慌情緒就在全國蔓延開了,各處的話題都是周一股市跌多少,果不其然,周一以全面大跌收盤,很多人情緒受到巨大的創傷,受不了這樣的打擊,接受不了這樣的事實。可是我卻要說,在股市混,這樣的心理承受力必須要有,如果今天的走勢讓您感到恐懼,感到難以接受,那麽只能借用香港曹Sir的一句話來總結原因,那就是您沒有經歷過“股市大時代”!
      說這樣的話,並不是標榜我自己多牛,好像經歷過什麽股市大時代一樣,這麽說只是想表達一種觀點:股市就是股市,不是債市和定存,股市就意味著巨大的波動性和牛熊輪回的天然屬性,如果因為市場好一段時間就認為股市賺錢很容易,不用學習,不用歷練就可以成為常勝將軍,成神成仙,那麽,只能說您需要走的路、做的功課還很多,一如這些年的我,每當我飄飄然不知自己姓什麽的時候,一定會有當頭棒喝,讓我明白我是誰。
        並不遙遠的“530”半夜雞叫事件中,我在股市和認沽權證兩個是兩面挨耳光,輸的褲衩都沒了,讓我第一次明白了股票是個什麽玩意。2008年的金融風暴,讓我第一次真切的感受了“災”這個字何以成行,“股災”這兩個字何以流傳於世,雷曼兄弟這樣的巨頭都能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兩房這樣的當時公認的高回報優質資產也可以頃刻間灰飛煙滅,中石油48元可以成就三代人的傳承,如此種種,即使是經歷了,也不一定相信。
       1993到1994年的巨大波動、1997年的人造牛市,2001年的飛流直瀉,2004的機構絞殺。2007的“530”,2008的全球股災,2011年的私募破產潮,想起來然然歷歷在目,對眾多家庭和個人的影響觸目驚心。但是,人都是健忘的,2004年的“五朵金花”,2006開始的紀牛市,2009年的翻番行情,2013、2014的成長股、大盤低估值藍籌股的輪番攻擊行情,又讓人們忘記了曾經的痛楚。其實,這就是股市,幾年一個周期的輪回完美地驗證著“經濟晴雨表”的功用,只不過,幾年一個完整輪回之後,“山還是山,水還是水,只是人以非昨日之人”。
        回到今天的盤面,暴跌之後,是選擇割肉還是堅持?理由何在?不要說今天才開始考慮這個問題,股市里生存,最主要的是做好行情的規劃、風險的管理。幾周來,中信證券的市值可以“望其項背”於高盛,甚至樂觀者認為可以“比肩”之,對於中信證券的內部堅持、港股低價增發的強烈信號視之不理,對於兩車內部互買股票行為下的“中國機車夢”堅信不疑,對於期指市場多頭“完爆”空頭已經成為新常態,堅信不疑,可是這一切真的能夠不考慮嗎?
        我一直非常欣賞曹先生的大局觀和那份淡定的大將風度,寵辱不驚,這要得益於他的四十年股市征戰而能生存至今。 “股市大時代”這個詞源於曹仁超先生借用《大時代》電視劇中丁蟹的股市生涯,來描述自己對香港股市“十年輪回”規律的理解。曹先生在香港股市1973年的輪回中,剛入市暴賺50萬港元,隨後一年自信心膨脹有虧光,隨後在80年代左右的四次大輪回中又幾次在暴富和破產中走了幾遭。如此才造就了其“成將成帥”的基礎,才有資格在2008年的風暴中完美自保後提“股市大時代”這幾個字。

2015西點投研:
【西點投研第一期】軍工2015:國防和經濟雙輪驅動三五年行情http://xueqiu.com/1512170192/34692987
【西點投研第二期】2015軍工主線一:武器裝備升級http://xueqiu.com/1512170192/34801950
【西點投研第三期】2014總結:財富增值不可能來自別人的能力圈http://xueqiu.com/1512170192/35198785


是軍迷的話,戳這里,噴軍事去http://weibo.com/u/1305102850/home?topnav=1&wvr=6 


附錄:網絡關於曹Sir經歷的股市大時代背景
第一次,1974年石油危機
恒生指數跌到150點,那時候是全世界經濟大衰退。
香港股市現在每天成交量只有500億,很多人說很少、很慘,但你知道1974年石油危機的時候,只有900萬。
但不用2年,恒生指數升了3倍。
第二次,1976年 
恒生指數跌了20%,由400多點跌到300多點。
兩年後恒指升了5倍。
第三次,1983年港幣大貶值
恒生指數1800多點跌到600多點。
當時從1美元兌5塊多港幣跌到8塊多,還傳說港幣會變水,將繼續跌到1美元兌20塊
那一年很多事情發生, 怡和遷冊百慕大。
其後香港股市升了6倍。
第四次,1987年全球股市暴跌
恒生指數差不多4000多點跌到1800多點。
美國股市一天暴跌22%,香港停市4天。
後來兩年升了2倍。
第五次,1989年事件
恒生指數由3300多點跌到2000點。
之後升了1倍半。
第六次,1990年伊拉克打科威特
股市從那以後3年時間升了4倍半。
第七次,1995年霸菱事件。
當時股市也是大跌,其後恒指升了2倍半。
第八次,1998年索羅斯攻擊香港聯合匯率
還有港基銀行擠兌、百富勤倒閉等一連串消息,股市也是暴跌,錯誤得離譜。
之後股市由6000多點升到18000多,差不多3倍。
第九次,2003年SARS(非典)
恒生指數過後從8000多點升到3萬多。
第十次,就是現在美國次按危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952

丹麥央行三周內第四次降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039

周四,丹麥央行宣布將存款利率從-0.5%降至-0.75%,維持貸款利率在0.05%不變。這是三周內丹麥央行第四次降息。丹麥央行宣布降息後,歐元兌丹麥克朗上漲。

demmark,w_640

僅僅三周的時間內,丹麥央行四次意外降息:

1月19日,丹麥央行宣布將存款利率從-0.05%降至-0.2%,將貸款利率從0.2%降至0.05%。

1月22日,丹麥央行宣布將存款利率從-0.2%降至-0.35%,維持貸款利率在0.05%不變。

1月29日,丹麥央行宣布將存款利率從-0.35%降至-0.5%,維持貸款利率在0.05%不變。

2月5日,丹麥央行宣布將存款利率從-0.5%降至-0.75%,維持貸款利率在0.05%不變。

瑞士央行1月15日取消歐元兌瑞郎的匯率下限,此後丹麥克朗兌歐元匯率持續攀升,眾多市場參與者猜測丹麥會步瑞士後塵。但丹麥當局稱不會取消緊盯歐元的政策。因此,為了維護匯率緊盯,丹麥需跟隨歐央行一起放寬貨幣政策。

丹麥央行今年的首次降息是在歐央行推出QE之前,那時市場預期歐央行推出QE規模為5000億歐元。幾日後,歐央行QE規模遠超預期,丹麥央行當日緊急降息。歐央行QE後僅兩周內,丹麥又降息兩次,頻率是每周一次。

當前,丹麥是ERM2歐洲匯率機制唯一成員。基於ERM2,丹麥央行及歐洲央行需將丹麥克朗維持在中間平價匯率的2.25%區間內;而實際操作中,丹麥央行通常將丹麥克朗兌歐元維持在更窄的區間內。

丹麥央行宣布降息後,歐元兌丹麥克朗上漲。

demark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845

我的投資邏輯:【第四篇:內在邏輯】 呂健中

http://xueqiu.com/1852792513/37613407
人的一生,就像在蹺蹺板上尋找平衡。總是得從低的那一頭開始往高處走。每走一步,下一步就變得更加困難。越往高處走時,便越難找到平衡。害怕和恐懼會使得內心不由自主的往後退去尋找支點,但是當內心出現無比掙扎的時候會發現想要站在最高點是多麼的困難,因為始終找不到平衡點。市場也是這樣。這個市場如同一個巨大的蹺蹺板,在緩慢的爬坡中尋找支點,不由得後退之後才發現這個支點其實就在腳下,如果想要繼續平衡,就必須大膽的向前走….

上面是我們生活中非常淺顯的道理。大家可能都會明白。幾個月前,在一些列的事件驅動下(滬港通+降息+一路一帶)強週期的企業估值從以前的被低估以45度角的斜率快速拉回到了中位數。因為前方迷霧不明,不得不停下車來打開導航,尋找方向,(可以理解為短期的估值修復結束,此前的第二篇投資邏輯文章系列已經預判到了這個節奏的輪換)而這時,被錯殺的白馬們已經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同。而白馬所具備的成長+估值的優勢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來,所以最近的一個半月時間,我們看到的白馬們猶如奔騰韁馬,高速馳騁。成長驅動超越了價值驅動。到底是市場欺騙了投資者,還是投資者沒有看懂市場?

今天想要和大家聊一聊內在邏輯。其實這一大思維的轉換我們都應該想到,我們在國家大力倡導結構轉型的今天,在希望以科技和金融服務為驅動力取代週期性行業的大背景下,過去傳統的經濟週期行業的投資邏輯已經是簡單的估值修復,而去重新尋找新的市場邏輯。過去的十年,是以重工業化+城鎮化為大背景,以房地產+相關產業上下游為主要驅動拉動經濟增長,獲得每年這樣9%以上的增速是需要資源和環境破壞為代價,我們在過去的三十年裡國家的高速發展我們已經解決了衣食住行的問題,(衣:消費,食:食品飲料,住:房地產,行:汽車)所以,從大方向來看,能源類,資源類,地產類,等週期性行業他們的估值將很難發生系統性的提升。也就是說類似十年前的五朵金花起舞情形未來很難再次復刻上演。未來隨著人均收入的提高和老齡化的提升,我們對醫療保健,高科技通訊,電子商務,移動金融,互聯網相關,體育,文化娛樂的需求將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作為價值投資者,我們必須非常清醒的認識到:在一定的時刻,我們要放棄原來以宏觀週期為主要依據的投資思維,取而代之的,是以新型經濟為驅動力產生的投資機會。

看到這裡,有人一定會問,那麼現階段你為何堅守金融股,保險股和地產股呢?
我的大思維是這樣的:首先要確定目前的全球宏觀背景。第一:美國經濟的復甦已經成為必然,中國經濟將受益於全球經濟復甦。第二,牛市的充要因素是改革,如果沒有改革或者說改革遇到很大的阻力,未來牛市的進程會怎樣那都是未知數。第三,中國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性逐漸趨向明朗。而政策性風險帶來的溢價市場目前還沒有反應充分。短/中期盈利改善的驅動型因素並非槓桿的提高而是成本的降低。(利率,大宗商品,稅收)從而引導生產率提升,寡頭壟斷和壟斷性競爭的企業將享受更多的估值提升機會。在國企改革的預期下,藍籌標的的估值水平和高分紅具備很高的投資價值,將進一步吸引海外投資者的長期投資吸引,目前銀行的估值水平大致是介於6-7倍左右。已經隱含了未來對宏觀經濟最悲觀的預期。不知我這種理解是否可以得到更多人的認同。因為我站在的角度是本金絕對安全的位置上。可以寄希望時間成本換來的未來的相對確定。

當然,目前階段我的自信建立在兩個事件性驅動上:第一,深港通。第二,國企改革。
滬港通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不提了,未來開通的深港通所帶來的機遇不僅僅是拉平估值,估值水平的接近是兩個市場融合的基礎,而更多將是人民幣國際化和連接香港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所以這就猶如一個雙刃劍,是便宜是貴一目瞭然。
任何制度方面的變革再資本市場上都會帶來巨大的財富效應,而真正國企改革帶來的機會則是再經濟轉型的目前具備一定話語權的地方國企的和擁有一定壟斷地位大國企估值體系和效率體系的雙重提升。我最大的觸動,就是南北車的合併和今晚王夢茹再兩會中提到的中鐵與鐵建的合併。從過去國際上歷史經驗看,國企改革的深入會帶來估值+業績雙提升,英國在1980年代初推行的國企改革,明顯推升了英國股票的估值水平。受益於改革紅利,絕對估值從9倍PE提升到18倍PE,推行改革之後,英國股市相對美國股市的估值從1倍快速提升至1.4倍,相對估值提高40%。國企上市公司中,ROE水平偏低者較多,未來可以通過提供激勵機制,或者引進優秀的民營資本以構建混合所有制,從而提高管理效率。從行業角度來看,在向民營資本部分放開壟斷行業的背景下,能夠獲得跨越準入門檻的公司將明顯受益。
說了這麼多,基本上算是吧系統全面性的邏輯都講到了,最後講一點:垃圾股,題材股,和短期內大幅炒作的小票很有可能再註冊制+深港通估值拉平的預期下價值重新定位。雖說船小好掉頭,但一旦不小心撞到冰山,再好掉頭的船也會沉沒。

關於指數:我個人認為接下來一段時間市場將再次選擇平衡,由於蹺蹺板效應的存在短期內藍籌股的機會多過於成長股。銀行股地產股的估值修復將繼續。
呂健中2015年3月8日 凌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764

澳第四礦商擴產賭局失策 旗下礦山將陸續停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05006.html

澳第四礦商擴產賭局失策 旗下礦山將陸續停產

第一財經日報 張國棟 2015-04-12 20:24:00

宣布停產是他們對面對自己的財務狀況而做出的艱難決定。阿特拉斯認為鐵礦石的價格最終會反轉上漲,但市場現階段並不明朗。

最近,阿特拉斯(Atlas)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由於鐵礦價格的快速下降,這家貴為澳大利亞第四大鐵礦石生產商的礦山企業將陸續停產。

根據一份官方公告,阿特拉斯在4月份會陸續停止生產,其對外出口也將停止,具體是下周停止MtWebber項目,14天後將停止Abydos項目,Wodgina礦區的項目將在4月末停止。所有Altas鐵礦項目將進入維護階段,何時複產取決於鐵礦石的走向。

兩年前可不是這樣的情景。相反,在鐵礦石供過於求尚未明顯到來之前,這家公司在2012年就選擇逆市擴產,希望通過盡可能提升產能,從中國市場上搶奪到盡可能多的市場份額。

在澳大利亞,阿特拉斯排在兩拓(力拓和必和必拓)和FMG之後,是中國鋼廠的重要的鐵礦石原料供應方,2011年年初,這家礦山收購了當地一家鐵礦石生產企業Giralia,此後又拿下了鐵礦石生產企業FerrAus。兩次並購也為阿特拉斯帶來了巨額的直運鐵礦石資源。

阿特拉斯還有一個更大的“賭局”。根據當時董事會制訂的投資計劃——2013年將鐵礦石年產量提升至1200萬噸,到2015年提至1500萬噸,隨著Hedlang港阿特拉斯新的泊位於2015年建成,2017年公司計劃產量提升至4600萬噸。

當時,盡管中國市場的需求已經開始下滑,特別是鋼材價格已經連續數月下滑,但阿特拉斯並未表現出太多擔憂。2012年7月,該公司董事總經理KenBrinsden曾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等媒體采訪時判斷,“中國需求是非常好的,不用太過擔心,而且公司的礦成本很低,現金流又非常好,所以競爭力很強。”

到去年2月份,阿特拉斯對鐵礦石價格依然很有信心。這個時候的阿特拉斯除了擴大海外其他市場,已經將把重心放在中國,逐漸取代中國國內成本較高的礦山。

實際上,三大礦山(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的鐵礦石品位相對較高,但價格也在相對高位,為減少長期高礦價帶來的成本壓力,中國一直有意減少對國際三大礦商的依賴,而以阿特拉斯為代表的獨立礦山實施產,也是中國鋼廠們希望看到的。

但現在,鐵礦石價格的快速下跌,似乎超出了阿特拉斯的底線。在他們取代中國高成本礦之前,很有可能先被那些實力雄厚且更低成本的礦山取代。

目前,鐵礦石價格風向標——普氏鐵礦石指數已經跌破了50美元(噸價),截至4月9日,普氏指數報48美元/噸,預計短期進口礦價仍將弱勢調整。華爾街著名投行Jefferies分析師甚至在最近的報告中稱,未來幾年,鐵礦石價格不太可能從當前的急劇下挫中明顯回升,甚至有可能會進一步走低。Jefferies預計,2015年和2016年鐵礦石平均價格分別為56美元/噸和52美元/噸。

事實上,由於礦價下跌的影響,那些生產成本較高的國內外鐵礦山均陷入虧損,停產或者出局成了一些礦山的選擇。本報記者獲悉,阿特拉斯在2014財年上半年凈利潤曾達到7357萬美元,將該公司所有的成本計算在內,其鐵礦石平衡收支成本為75美元/噸。此後,隨著礦價進一步下跌,這家礦山雖未停產,但已是虧損運營。

KenBrinsden表示,宣布停產是他們對面對自己的財務狀況而做出的艱難決定。阿特拉斯認為鐵礦石的價格最終會反轉上漲,但市場現階段並不明朗。

阿特拉斯還在公告中表示,他們也在同自己的債權方一直保持溝通,以保證一旦時機成熟,複產不會產生問題。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3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