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神秘低調的Palantir為何成為估值第四高創業公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6444.html

神秘低調的Palantir為何成為估值第四高創業公司

第一財經日報 下木 2015-08-07 06:00:00

這家矽谷創業公司的估值次於Uber(優步),卻沒幾個人聽說過。它的顧問是美國前國務卿,創始人卻是個哲學博士,而且還不懂怎麽開車。但這都不影響它成為當前矽谷最被看好的公司之一。

這家矽谷創業公司的估值次於Uber(優步),卻沒幾個人聽說過。

它的顧問是美國前國務卿,創始人卻是個哲學博士,而且還不懂怎麽開車。但這都不影響它成為當前矽谷最被看好的公司之一。

它便是誕生於2004年的Palantir。“用軟件改進世界”,是Palantir的終極目標。經過十多年的發展,Palantir目前的估值已接近200億美元,成為繼Uber、小米、Airbnb之後,全球估值第四高的創業公司。

7月底遞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顯示,Palantir已經成功融資約4.5億美元。同時,Palantir也已成為矽谷PaloAlto地區除了斯坦福大學之外最大的雇主,有1500名員工,預計員工數在未來還會增長到5000名。

不走尋常路

Palantir究竟是幹什麽的?據Palantir的員工形容,它是詹姆斯·邦德和Q的混合體(Q是英國軍情六處研發部門的主管)。在客戶眼里,它恰如其名——就是《指環王》里白衣巫師薩魯曼用的那個水晶球的名字,可以穿越時空看清一切。

Palantir能做的確實很多,比如曝光恐怖分子的網絡、在戰火紛飛的巴格達計算出安全駕駛路線、追索偷車賊,還能跟蹤沙門氏菌的爆發路徑。

在摩根大通內部,Palantir被專門用於定位網絡欺詐;在橋水聯合基金,Palantir被用來管理157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在“好時”巧克力公司,Palantir可以用來提高巧克力銷售利潤。

Palantir的科技非常複雜,但講起來又非常簡單,就是吃下海量數據,然後將這些有關系沒關系的數據全部“攪拌消化”。

在“咀嚼”了無數信息後,Palantir最後再產出結論:比如哪里是最有可能發生恐怖襲擊的地方,哪一個金融決策又可能是錯誤的。

2004年時,Palantir靠著美國中情局風投部門的200萬美元勉強起家。雖然中情局和聯邦調查局手里都掌握成千上萬的數據庫,如財務信息、基因樣本、圖像影像片段等,但如何在這些浩如煙海的信息之間建立聯系、尋找到有價值的線索,成為情報機構最頭疼的事情。

這可不是美劇中一個探員在白板上貼幾張照片、畫幾十道線就能讓人茅塞頓開的數據量,事實就是政府承包商的技術也一籌莫展。

這時矽谷又出手了。Palantir的創始團隊認為頂尖的工程師顯然都在矽谷而不是華盛頓,如果由這些工程師來建立一個大數據分析平臺,可以同時掃描本來各自分離的不同種類數據庫,進行交叉搜索和分析,就能提高數據分析效率,幫助解決許多複雜問題。

低調且神秘的CEO

Palantir最早的客戶看上去也就只有政府。2005年,當創始人試圖為Palantir融資時,基本沒什麽人理他。

這可能和Palantir一直都沒有個像樣的公關和銷售團隊有關。而且,在“大數據”還沒有走紅的10年前,這麽一個聽上去很難解釋得清的產品,與矽谷最喜歡的“社交”、“連接”概念又完全搭不上邊,拉不到投資也不奇怪。

不僅公司業務和其他矽谷創業公司路數大不相同,Palantir的聯合創始人、CEO阿歷克斯·卡普(AlexKarp)也很特立獨行。

與矽谷那些喜歡從斯坦福或者哈佛計算機系輟學的創始人不同,一頭狂亂銀發的卡普擁有哲學博士學位。這個哲學博士喜歡給自己的雇員開書單,書的內容從數據庫結構到CIA黑歷史再到即興表演理論應有盡有。

臉譜網(Facebook)的老板馬克·紮克伯格還開輛本田CIVIC,卡普幹脆連車都沒學過,完全就不會開,一直住在公司旁邊的一個小聯排房里。

擁有Palantir公司10%股份的卡普,按賬面算已經是10億美元級別的富豪了。但是他現在住著的聯排房,是他名下唯一一套住宅。

作為矽谷少見的非技術背景創始人,卡普帶領著Palantir從一開始的政府工具拓展到了企業軟件工具。比如現在Palantir公司已經開發了兩大產品線——PalantirGotham和PalantirMetropolis,分別應用於國防安全與金融領域。

Palantir在江湖上最傳奇的戰績包括幫助多家銀行追回了納斯達克前主席麥道夫(BernieMadoff)所隱藏起來的數十億美元巨款。它甚至被傳幫助了奧巴馬政府追捕本·拉登的行動。

Palantir的強大算法讓很多間諜片里的高科技系統成為了現實,同時掃描並處理海量數據,並對各種安全問題高度敏感。這是Palantir在近年來泛濫成災的大數據公司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不急著上市

大概就從近幾年開始,各大金融機構發現自己在各種網絡攻擊下簡直是不堪一擊,Palantir專門為金融業提供的平臺工具,可以有效幫助它們定位洗錢、欺詐以及網絡漏洞。

以往那些冷淡的投資者也態度大改,紛紛跑上門來要求送錢。

Palantir在去年總共完成了5億美元的融資,去年年底時的估值則狂飆到了150億美元,在全球的創業公司中除了Uber還真是找不到第二家比Palantir更火的。

這些急不可耐的基金公司都垂涎於Palantir上市之日可能帶來的豐厚回報。

但卡普對巨富的誘惑似乎並不起勁,他認為公司一旦上市,股東會過於強調公司股價,這會最終破壞Palantir的目標:用軟件改進世界。

卡普認為,“IPO會腐蝕我們的公司文化”,投資者卻越來越焦躁。卡普說幾乎每天都要聽到投資者的催促,但是根據最近來自Palantir公司內部信息透露,公司在未來幾年還是不會上市。

Palantir現在還在積極拓寬生意,尋找那些簽得起千萬美元合同的大公司,公司合同數額每年保持增長。

從最早就做政府生意,到現在Palantir的客戶範圍已經十分廣泛,與保險商、醫療公司甚至媒體集團都有合作。

Palantir的公司顧問團估計也是秒殺全球創業公司,隨便提一個名字都是如雷貫耳,包括上屆美國國務卿賴斯、迪士尼制片廠前任老板邁克爾·奧維茨(MichaelOvitz)、中情局前局長喬治·特尼特(GeorgeJ.Tenet)等。

興奮的投資者對於Palantir的未來都極度看好,隨著每個人在互聯網上公開信息的數量和種類急速膨脹,全世界的數據洪流也在指數級增長。

信息大爆炸尤其給政府和金融機構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挑戰,因為恐怖活動和金融犯罪都開始全球化和信息化,監控和追查的每一環節都變得更加複雜,如果沒有專業的幫助,沒有人能在短時間對海量數據做出精確的分析。

這些機構大概做夢都想擁有一個薩魯曼同款水晶球,在Palantir看來,這並不是不可能。東方IC圖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019

估值全球第四 揭秘矽谷神秘且低調的大數據處理商Palantir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6357.html

估值全球第四 揭秘矽谷神秘且低調的大數據處理商Palantir

一財網 下木 2015-08-06 21:46:00

誕生於2004年的Palantir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目前的估值已接近200億美元,成為繼Uber、小米、Airbnb之後,全球估值第四高的創業公司。

這家矽谷創業公司的估值次於Uber(優步),卻沒幾個人聽說過。

它的顧問是美國前國務卿,創始人卻是個哲學博士,而且還不懂怎麽開車。但這都不影響它成為當前矽谷最被看好的公司之一。

它便是誕生於2004年的Palantir。“用軟件改進世界”,是Palantir的終極目標。經過十多年的發展,Palantir目前的估值已接近200億美元,成為繼Uber、小米、Airbnb之後,全球估值第四高的創業公司。

7月底遞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顯示,Palantir已經成功融資約4.5億美元。 同時,Palantir也已成為矽谷Palo Alto地區除了斯坦福大學之外最大的雇主,有1500名員工,預計員工數在未來還會增長到5000名。

不走尋常路

Palantir究竟是幹什麽的?據Palantir的員工形容,它是詹姆斯·邦德和Q的混合體(Q是英國軍情六處研發部門的主管)。在客戶眼里,它恰如起名——就是《指環王》里白衣巫師薩魯曼用的那個水晶球的名字,可以穿越時空看清一切。

Palantir能做的確實很多,比如曝光恐怖分子的網絡、在戰火紛飛的巴格達計算出安全駕駛路線、追索偷車賊,還能跟蹤沙門氏菌的爆發路徑。

在摩根大通內部,Palantir被專門用於定位網絡欺詐;在橋水聯合基金,Palantir被用來管理157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在“好時”巧克力公司,Palantir可以用來提高巧克力銷售利潤。

Palantir的科技非常複雜,但講起來又非常簡單,就是吃下海量數據,然後將這些有關系沒關系的數據全部“攪拌消化”。

在“咀嚼”了無數信息後,Palantir最後再產出結論:比如哪里是最有可能發生恐怖襲擊的地方,哪一個金融決策又可能是錯誤的。

2004年時,Palantir靠著美國中情局風投部門的200萬美元勉強起家。雖然中情局和聯邦調查局手里都掌握成千上萬的數據庫,從財務信息、基因樣本、圖像影像片段等,但如何在這些浩如煙海的信息之間建立聯系、尋找到有價值的線索,成為情報機構最頭疼的事情。

這可不是美劇中一個探員在白板上貼幾張照片、畫幾十道線就能茅塞頓開的數據量,事實就是政府承包商的技術也捉襟見肘。

這時矽谷又出手了。Palantir的創始團隊認為最頂尖的工程師顯然都在矽谷而不是華盛頓,如果有這些工程師來建立一個大數據分析平臺,可以同時掃描本來各自分離的不同種類數據庫,進行交叉搜索和分析,就能提高數據分析效率,幫助解決許多複雜問題。

低調且神秘的CEO

Palantir最早的客戶看上去也就只有政府。2005年,當創始人試圖為Palantir融資時,基本沒什麽人理他。

這可能和Palantir一直都沒有個像樣的公關和銷售團隊有關。而且,在“大數據”還沒有走紅的10年前,這麽一個聽上去很難解釋得清的產品,與矽谷最喜歡的“社交”、“連接”概念又完全搭不上邊,拉不到投資也不奇怪。

不僅公司業務和其他矽谷創業公司路數大不相同,Palantir的聯合創始人、CEO阿歷克斯·卡普(Alex Karp)也很特立獨行。

與矽谷那些喜歡從斯坦福或者哈佛計算機系輟學的創始人不同,一頭狂亂銀發的卡普擁有哲學博士學位。這個哲學博士喜歡給自己的雇員開書單,書的內容從數據庫結構到CIA黑歷史再到即興表演理論應有盡有。

臉譜網(Facebook)的老板馬克·紮克伯格還開個本田CIVIC,卡普幹脆連車都沒學過,完全就不會開,一直住在公司旁邊的一個小聯排房里。

擁有Palantir公司10%股份的卡普,按賬面算已經是10億美元級別的富豪了。但是他現在住著的聯排房,是他名下唯一一套住宅。

作為矽谷少見的非技術背景創始人,卡普帶領著Palantir從一開始的政府工具拓展到了企業軟件工具。比如現在Palanti公司已經開發了兩大產品線——Palantir Gotham和Palantir Metropolis,分別應用於國防安全與金融領域。

Palantir在江湖上最傳奇的戰績包括幫助多家銀行追回了納斯達克前主席麥道夫(Bernie Madoff)所隱藏起來的數十億美元巨款。它甚至被傳幫助了奧巴馬政府追捕本·拉登的行動。

Palantir的強大算法讓很多間諜片里的高科技系統成為了現實,同時掃描並處理海量數據,並對各種安全問題高度敏感。這是Palantir在近年來泛濫成災的大數據公司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不急著上市

大概就從近幾年開始,各大金融機構發現自己在各種網絡攻擊下簡直是不堪一擊,Palantir專門為金融業提供的平臺工具,可以有效幫助它們定位洗錢、欺詐以及網絡漏洞。

以往那些冷淡的投資者也態度大改,紛紛跑上門來要求送錢。

Palantir在去年總共完成了5億美元的融資,去年年底時的估值則狂飆到了150億美元,在全球的創業公司中除了Uber還真是找不到第二家比Palantir更火的。

這些急不可耐的基金公司都垂涎於Palantir上市之日可能帶來的豐厚回報。

但CEO卡普對巨富的誘惑似乎並不起勁,他認為公司一旦上市,股東會過於強調公司股價,這會最終破壞Palantir的目標:用軟件改進世界。

卡普認為,“IPO會腐蝕我們的公司文化”,投資者卻越來越焦躁。卡普說幾乎每天都要聽到投資者的催促,但是根據最近來自Palantir公司內部信息透露,公司在未來幾年還是不會上市。

Palantir現在還在積極拓寬生意,尋找那些出得起千萬美元合同的大公司,公司合同數額每年保持增長。

從最早就做政府生意,到現在Palantir的客戶範圍已經十分廣泛,與保險商、醫療公司甚至媒體集團都有合作。

Palantir的公司顧問團估計也是秒殺全球創業公司,隨便提一個名字都是如雷貫耳,包括上屆美國國務卿賴斯、迪士尼制片廠前任老板邁克爾·奧維茨(Michael Ovitz)、中情局前局長喬治·特尼特(George J. Tenet)等。

興奮的投資者對於Palantir的未來都極度看好,隨著每個人在互聯網上公開信息的數量和種類急速膨脹,全世界的數據洪流也在指數級增長。

信息大爆炸尤其給政府和金融機構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挑戰,因為恐怖活動和金融犯罪都開始全球化和信息化,監控和追查的每一環節都變得更加複雜,如果沒有專業的幫助,沒有人能在短時間對海量數據做出精確的分析。

這些機構大概做夢都像擁有一個薩魯曼同款水晶球,在Palantir看來,這並不是不可能。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033

讀書劄記150904世界結構(二) 第四種交換模式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9/04/%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50904%e4%b8%96%e7%95%8c%e7%b5%90%e6%a7%8b%e4%ba%8c-%e7%ac%ac%e5%9b%9b%e7%a8%ae%e4%ba%a4%e6%8f%9b%e6%a8%a1%e5%bc%8f/

讀書劄記150904

世界史的結構(二) 第四種交換模式

掌門執筆

 

柄谷認為模式A(互酬制)未能解釋農業民部落社會之前, 遊居民 “採蒐–狩獵社會”的經濟結構.*** 所以前文所述人類學教條 “三種交換模式” 之上,其實暗含著

〈第四種交換模式〉模式D.

遊居民以 “遊群band” 為生活及生產單位, 一個遊群通常包括25至50人, 由若幹一夫一妻制家庭組成,*** 規模不會超過活動半徑範圍內生態所能負荷的食物供給程度. 遊群組織鬆散,單元家庭易於脫離群組,轉投他群; 家庭也易於拆散重組,相當自由.***

 

遊群透過「食物公有pooling」(平均分配制) 和「共餐禮儀」維持凝聚力.**** 由於採獵要憑運氣,而食物無法貯存, 收穫即時平均分配消費掉才是生存之道. 產品既公有,生產資料自然也不會私有,因此沒有財產觀念, 社會未出現階級分化, 十分平等.

結論:遊居民社會既自由又平等, 恰好是社會主義者的夢想.***** 所以馬克思主義者想像之為 “原始共產主義”; 無政府主義者尊奉之為政治烏托邦; 中國人好古, 那當然是無限淳樸美好的神農氏之世…..

 

採獵社會 “餐揾餐食餐餐清” , 生產指的是生產食物,此外無他. 家與家之間的交換關係是每日結算, “各盡所能, 平均分配(也可理解為 “各取所需”)”, 柄谷定義為模式D. 這模式沒有 “未來性”, 不可能生出 “義務(可理解為一種負債狀態)” 的想法.**** 從另一角度看,在沒有 “所有權” 的社會by definition也就沒有 “禮物” 的觀念, 不會生出互酬制,*** 因而不能用模式A解釋其經濟結構.

 

歷史學家 威爾.杜蘭總結法國大革命時寫下名言:「自由” 與 “平等” 恆相敵對.」自由導致財富累積,生出不平等; *** 而一切抑制不平等的措施, 則必會限制人民的作為,削減其自由度. 此乃文明社會的死結,根本上無法破解.

但遊居民社會並不存在這項結構矛盾, 原因是模式D將所得全數攤分,取消了累積的起步點; 而遊徙生活則使得累積成為負擔,因而是不可能的.**** 此外,遊徙使成員容易接觸別的遊群, 也就較易脫離所屬遊群或家庭,因而較為自由. 遊群並非氐族,不按血緣組織, 成員的進出毫不影響遊群的構造; 正如現代社會進出職場不影響公司的構造一樣. 故此, “自由” 與 “平等” 能夠相安無事.

 

〈巫術〉模式D的意識形態

在酋長、祭司和國王尚未現身之前的遊居民社會, 領袖社會的是巫師,調控社會的技術是巫術.*** 巫術有異於宗教,屬於泛靈論, 是遊居民認識世界的基本框架. 在巫術的思維中,人是自然的一分子,與萬物齊一; 反之,在宗教的思維中, 人格神淩駕萬象,而人是祂的寵兒,當然也就淩駕萬物了.***

 

巫術的本質是平等的; 宗教的本質是階層的. 在巫術的世界中人與萬物都是自由的; 在宗教的世界中人與萬物都是被統屬的. 所以巫術就是模式D的意識形態; 正如原始宗教(在農業部族為祖先崇拜) 是模式A, 普世宗教是模式B的意識形態一樣.

 

然而「定居」改變了一切!

〈萬惡以定居為首〉

當今人類學的共識是 “定居先於農業, 是定居帶來農業,而非反面見解的舊識, 故此稱為「定居革命」.***

第一個問題是為何定居?答案很簡單, 冰河時期結束,氣候變暖, “肥沃月彎” 食物源充裕,遊群無需遠程遷徙即可足食. 食物充裕令當地遊群規模增大,有足夠力量捍衛地盤, 建立了已知的人類首個定居文明「納圖夫文明」. 安土重遷, 自此時始.

 

第二個問題是定居帶來怎樣的社會變化?這個複雜多了.

首先是如何契合人心和組織管理. 定居的直擊效應是人口滋生,密度大增. 舊習俗完全沒法適應新生活環境,需要大幅調整意識形態和行為規範, 在那時代,想必是極之艱鉅的社會工程.***

密集定居則人際衝突必大, 在遊居時代,衝突起來弱勢方離去即可解脫; 定居則不然,強弱相鄰的張力必須處理. 定居也導致物資累積,生出 “所有權” 問題, “原始共產”於是毀壞. 力量強弱和資財多寡生出 “不平等”,再經世代累積而深化, 自由平等的社會一去不復返. 同理,自由平等的巫術世界觀與定居生活也明顯不協調,因而趨於衰亡;*** 新的世界觀必須適應 “約束”與 “等級” 的新生活秩序.

 

其次,定居導致空間中人口分佈的全面重構,子孫繁衍必鄰聚而居, 血緣成為社會組織之中軸,自然地形成「氏族社會」.*** 氐族長老因下線眾多而掌握權力, 取代傳統巫師的社會地位,體現為把持「祭祀權」,而祭祀權則是「祖先崇拜」的最高階形式.

人類心靈對於死亡極度敏感和富同理心, 反映在思考死後世界和喪葬儀式上面, 並對死亡和死者抱持不潔和恐懼的心理. 在於遊居時代,死者棄諸身後,這不成為問題. 但進入定居,死者葬於鄰側(最初甚至是室內), 必須撫慰亡靈使其不至為祟(最好是翻過來庇護後人), 這是祖先崇拜的起源解釋.****

 

〈宗教〉模式A的意識形態

由定居而入農業, 氏族社會日益強固,成為牢不可破的基本結構. 氏族長的地位也日益擡升,政治上演變成「酋長」, 對內握有仲裁權,對外擁有外交權. 但據Sahlins的說法,部族共同體以「分節」方式組成, 環環平等,不相統屬, 推舉出來的酋長只是聯盟領袖,其角色近乎評議會主席, 沒有任何獨裁權力,其下亦無任何執行機關.***

 

祖先崇拜逐漸演化, 拜祭對象以神話和傳奇方式固定下來成為「祖先神」, 最後形成「氏族神」, 宗教於焉誕生. 原始宗教的神與信徒的關係,其實是祖先與後裔關係的反映, 後人有義務祭祀祖先,但祖先也有義務庇蔭後人.*** 由於雙方均向對方負有義務, 因而是 “互酬式” 的, 這是模式A的意識形態.

在這種 “神–人關係” 中, 雙方都不自由,但地位則約略對等. 這樣,當神不能庇護後人的時候,例如部族戰敗或發生災難, 信徒會輕易放棄信仰,另投他神. 在現實生活中, 就是部族解體,為征服者所吸收.

 

上述理論的最佳例子是元前八世紀 古以色列為亞述所滅,部族解體,蹤影全失. 但是到了元前六世紀 猶大國為巴比倫所滅, 部族被徙囚於巴比倫,但卻沒有解體, 原因是猶太宗教與耶和華神的性質改變了….. 且看下回分解.

 

 

《世界史的結構》(2010) 柄谷行人Kojin Karatan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39

晨興資本完成第四期6.6億美元基金募集 將專註投資中國早期創業企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281.html

晨興資本完成第四期6.6億美元基金募集 將專註投資中國早期創業企業

一財網 金慧瑜 2015-10-27 22:14:00

晨興資本10月27日宣布,已於9月完成其第四期美元基金的募集和設立工作,合計募集資金6.6億美元。

晨興資本10月27日宣布,已於9月完成其第四期美元基金的募集和設立工作,合計募集資金6.6億美元。

晨興資本第三期基金的所有投資者都悉數參與了第四期基金。與晨興資本的前三期美元基金相同,第四期基金的投資者皆為歐美的長期投資者,主要包括大學捐助基金和慈善基金會、家族辦公室、大型退休基金和主權基金。

晨興資本表示,第四期基金將持續專註投資於中國的早期創業企業,將主要投資基於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媒體、娛樂和服務類初創公司,包括金融服務、醫療保健服務、電子商務、企業服務、社交、教育以及和住行相關的領域。

晨興資本董事總經理石建明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當大家都在談論資本寒冬的時候,我們非常感謝我們的投資者對中國長期專註和對我們團隊的高度信任。晨興資本的投資團隊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將繼續堅持我們的投資策略,專註於投資優秀的創業者和顛覆性的創業公司。”

Asia Alternatives董事總經理Melissa Ma表示,2008年,晨興資本的第一期基金他們就參與了,他們非常欣賞與晨興團隊之間這種長期的合作關系。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71

除了北上廣,還有個你不知道的“創業第四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list/2015/1105/152664.shtml

導讀 : 天天都在談北上廣深創業,是不是覺得夠了?現在,請跟我們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地方調查更多的創業之城。

2010年,當名字里就帶著四川印記的成都人王小川帶領搜狗的團隊獨立運營時,袁旭在成都創立的迅遊網絡營收已經超過千萬;力美廣告的舒義,這位才25歲左右的CEO,在成都淘到了金,正準備改道北京。而這時,作為他們的前輩,在成都白手起家的劉永好已經三次問鼎“胡潤金融富豪榜”。

猛然間,人們發現,天府之國的成都,其實也蘊藏著蓬勃的創業和商業基因。《成都市2014年度市場主體發展情況分析報告》顯示,成都的創業者已經超過百萬,每12人中就有一個人在“做生意”。由此延伸,在成都創業的是些怎樣的群體?他們的生存狀態如何?在這個以“安逸”著稱的城市里,多少是川籍創業者,又有多少人是從外地轉戰成都並在此紮根?留住他們的,除了青山秀水、人傑地靈還有什麽特質?

為了嘗試回答以上問題,《創業家》聯手成都市科技局,對成都創業者進行了專題調研。在一個月的調研時間里,有95名成都創業者參與了調查。他們創辦的公司涵蓋了遊戲、軟硬件開發、O2O、文娛、體育、餐飲等成都各類創業領域。調查中,成都的各高新園區、孵化器也提供了大力支持,讓我們得以從中勾勒出成都創業者的典型臉譜。

成都創業者群像素描

35 歲以下,具有大專/ 本科學歷,創業前是普通職員,女性比例很高

Q1:什麽年齡和階層的人在創業?

1

1.1

95位參與調查的創業者中,30 歲以下的人最多,占52%,其中90 後占28%。30~35 歲的創業者比例是28%。基本上,35 歲以下的年輕人是成都創業的主力,但創業沒有早晚之別,成都的60 後創業者同樣不乏其人,他們在此次調查中所占的比例為5%。

階層方面,有33% 的參與調查者是以企業普通員工身份開始創業;同時,學生創業也逐漸成為主流,有32% 的創業者在求學階段就啟動了創業之旅。還有14% 的人創業之前是具有企業高管身份。全部參與調查者中,超過一半的人是首次創業。

Q2 :什麽學歷的人在創業?

2

和年齡一樣,學歷並不是創業的主要門檻。成都參與調查的創業者中,有12% 為高中學歷,但是大專/ 本科學歷仍占主流,占據了總數的76%。在受調查者中,還有8 位碩士和4 位博士。

Q3 :成都創業者男女比例?

3

這個問題的調研結果令人驚喜,在男性占主導的創業大軍中,成都的女性創業者異軍突起,受調查者中,女性的比例高達36%。同時,女性創業者的學歷和職業起點普遍較高,基本均有本科學歷,而在受訪對象的8 位碩士中,也有3 位是女性。此外,有2 位女性創始人是從企業高管的位置上開始創業的。

生活篇

每天睡眠6 小時,休假時間能保證,平衡工作與生活

Q4:創業者一天能睡幾小時?

4

相對於“ 北上廣深”,成都創業者們的生活相對輕松。21% 的受訪者能保證8 小時睡眠時間;睡眠時間為6 小時的最多,占總數的33%;7 小時和5 小時的均為22%;只有2 人每天的睡眠時間不到4 小時。

Q5:在成都創業,你能休假嗎?

5

成都的“安逸”名不虛傳。57% 的受訪者每年給自己留出了休假時間,10% 的人還有規律性的休假,創業後完全沒有休假的占33%。采訪時,一位成都創業者表示:“選擇在成都創業是因

為這里能讓我對工作和家庭兼顧。”看來,相當比例的成都創業者能夠在事業和生活上找到均衡點。

運營篇

從小團隊起步,電商/O2O 領域最集中,創始人忙著跑銷售,招人最花錢

Q6:公司初創時是什麽狀態?

6.6

6

超過一半(58%)的受訪對象是首次創業,17% 的人經歷了二次創業。在他們創辦的企業中,75% 的公司成立不滿2 年(包括2 年),20% 的公司成立3~5 年,超過10 年以上的企業未出現在調查中。71% 的公司初創時是5 人以下的小團隊。

Q7:哪些領域創業最集中?

7

成都是昔日的“手遊之都”,但現在遊戲業的風潮正在退去。電商O2O是受訪對象最集中的行業,占比達到15%;餐飲零售類占據第二,比例為8%;移動軟件開發、線下培訓並列第三,均為7%;消費服務、雲計算、大數據、文娛、廣告營銷、智能硬件等名列其後。這里還有兩個有趣的現象:在受訪的創業公司中,僅有2 家屬於遊戲行業,同時有7% 的創業者在進行微信創業。

總體上看,受訪公司所處的行業比較分散,涉及文娛、遊戲、軟硬件開發、雲計算、大數據、金融、交通運輸、媒體、餐飲等眾多領域,沒有出現嚴重“紮堆”的現象。我們期待這是一個健康創業生態的開端,但是這也說明,成都的創業者還在多個細分領域內進行探索,很多領域還存在很大的未知性。

Q8:創始人每天主要做什麽?

8

 

把產品賣出去最重要!受訪對象中,35% 的人把主要精力花在了拉人脈、跑銷售上;20% 的人專註技術和產品研發;15% 的人思考公司未來的發展;11% 的人忙於找投資人;只有7%的人主要做公司內部管理。

Q9:你的企業贏利了嗎?

9

 

36% 的受訪公司尚未贏利,32% 的公司略有盈余,28% 的公司基本持平,只有4% 的公司已經實現大規模贏利。

Q10:公司在哪一方面投入最大?

10

 

36% 的受訪者把資金投入到了人力資源方面,用於新項目研發的有23%,再其次才是場地租金。雖然O2O也是成都創業的熱點,但補貼用戶顯然並不是成都創業者們所熱衷的,僅有3% 的受訪者把錢花在了這上面。顯而易見,他們最看重的還是“人”。

競爭篇

沒有巨頭的威脅,彼此相處融洽,創業圈子正在形成

Q11:產品原型有借鑒嗎?

創業公司的產品或服務不可避免會借鑒他人,但成都創業者具有更強的原創精神,只有46% 的受訪者表示產品是有海外原型的。

Q12:存在大公司的競爭威脅嗎?

12

 

盡管已經有巨頭進駐成都,但是成都的創業公司並未感受到威脅。受訪者中,51% 的人表示沒有感受到大公司的競爭,其中30% 的人還期待能與大公司合作。同時,惡意競爭雖然存在,但並非主流,有55% 的受訪者沒有遇到過惡意競爭。

Q13:創業的困惑和問題如何解決?

13

 

調查顯示,成都的創業者形成了自己的圈子。在遇到困惑時,49% 的受訪者會采取和圈子里的朋友、同行溝通來解決問題的方法;17% 的受訪者選擇在微信朋友圈和社群里求助;12% 的人有創業導師作為求助對象;9%的創業者參加過創業培訓課程,會和課程里的老師、同學探討解決問題;信任投資人從而尋求幫助的有7%;只有4% 的人願意向創業類媒體和機構求助。

融資篇

一半人用自有資金創業,種子天使輪居多,對風投態度謹慎

Q14:創業的啟動資金來自哪里?

14

 

在這方面,成都創業體現出了鮮明的早期特點:50%的受訪者用自己的錢創業;親友資助在主要渠道中排名第二,占總數的29%;金融貸款占8%;僅有8 人接受了天使和投資機構的投資:選擇眾籌和獲得政府與孵化機構資金支持的都是5 人。

Q15:融資屬於哪個輪次?

15

 

受訪公司中,只有21 家獲得過風險投資,占總數的22%。其中絕大多數還處於種子天使階段,占參與調查總人數的11%;僅有3%的受訪者融資達到B 輪;在沒有獲得融資的受訪者中,大約1/3 的人表示從未考慮過接受投資,他們最大的理由是擔心投資人對公司的業務進行幹涉。

Q16:成都今年的融資環境如何?

16

 

隨著資本寒冬的到來,成都的創業者認為今年融資更加困難的人數,還是略微超過了認為“融資環境更好了”的人。

創業環境篇

人才供給令人滿意,創業補貼較易獲得,創業活動請來得更兇猛點吧

Q17:成都人才供給能滿足公司需求嗎?

17

 

 

 

大多數受訪者對成都的人才供給表示滿意,僅有22%的人認為人才需求難以滿足;17% 的受訪者認為招聘比較輕松;而O2O 和移動軟件開發是人才比較稀缺的領域;只有5 家公司表示還需要到外地招聘高端技術和管理人才。

Q18:你怎樣選擇辦公地點?

18

 

45% 的受訪者選擇租賃民居或商住兩用房辦公;16% 的人入駐了成都當地的創業園區;另有12% 的人在普通寫字樓辦公。相比而言,選擇成都的民營孵化器辦公的人占比最少,低於在家創業和在高校里創業的人數,僅占4%。創業者選擇辦公地點的理由中,“便宜”仍然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交通條件、物理環境、辦公設施等因素,最後才是對於周邊環境的考慮。

Q19:稅收是在成都創業的負擔嗎?

19

 

成都的稅收相對寬松,60%的受訪者表示稅收完全不是問題,只有19% 的人認為稅收仍然是沈重的負擔。還有6% 的受訪者因為拿到了政府補貼,因而能夠輕松應對稅務壓力。

Q20:你申請過創業補貼嗎?

20

 

成都近兩年鼓勵創業,推出了多項鼓勵和優惠措施。51% 的受訪者申請過政府的各種創業補貼,其中1/3的人表示申請和獲得補貼是“比較容易”的,但是仍有49% 的受訪者對此完全沒有了解,幾乎占到一半。

Q21:辦理公司註冊和其他創業所需手續上花的時間多嗎?

21

 

在對創業公司的監管上,成都也是比較嚴格的。60%的受訪者在創業過程中需要辦理經營牌照和許可證等,但在辦理各種手續問題上,54% 的受訪者都能在3 個月內辦理完成,還是比較順暢的。

Q22:當地的創業孵化器和創業活動對你有幫助嗎?

22

 

雖然不少受訪者入駐了當地孵化器和園區,但是仍有69% 的人沒有參與過任何孵化計劃。有33% 的受訪者表示,當地的創業活動還比較少,他們從來沒有參加過;還有16% 的受訪者參加過外地舉辦的創業活動;在本地經常參加活動的創業者,占總數的26%。

“蓉漂”篇

成都本地人不到一半,人脈和機會、人才是選擇成都理由前三甲

Q23:創業者們,你們都是成都人嗎?

23


調查顯示,“蓉漂”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在95位受訪者中,只有41%是成都本地人;從四川其他地區來到成都創業的占37%;來自於國內其他省市的創業者占20%;還有2%是外籍人士。

Q24:一直在成都創業嗎?

24


而調查這些人群的創業史,我們發現,有60%的人自從創業伊始就在成都,其他40%的創業者是從外地遷移到成都來的。其中從一線城市遷移過來的占總人數12%,在我們的調查樣本中,這也是一個並不算低的比例。

Q25:為什麽選擇在成都創業?

25

 

“蓉漂”為何選擇成都作為自己的創業地呢?調查顯示,占比最高的因素是“在成都有大量的人脈關系”。在走訪中,我們也發現,接受采訪的“蓉漂”中,也有很多是在成都有過求學、就業經歷,或者家庭的另一半在成都。因此,他們對這座城市有很深的融入,而創業力量要靠人脈來積聚,大多數人的啟動資金和投資人介紹都是靠親友推動的,這也促成了他們選擇在成都開始自己的事業。當然,僅僅是這些還不足以完全吸引“蓉漂”。在選擇成都創業的理由中,排在第二位的就是在這里有更大的創業機會。緊隨其後的,就是成都能提供創業所需的大量人才。而比起“北上廣”,成都對於創業失敗更寬容,也更容易東山再起。這些因素都對愈加壯大的“蓉漂”群體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調查小結

北上廣深的房租漲了又漲,沿海城市的競爭一波比一波激烈,高昂的消費水平、日益惡化的環境,都把創業者們搞得焦頭爛額。而位居內陸的成都,以其遠低於一線城市的創業成本、豐富的人力資源,以及逐漸濃厚的創業氛圍,正在吸引著其他地區甚至一線城市的創業者遷移至此。“蓉漂”正在成為一種現象。

成都的高校資源不僅為創業公司提供了人才,也帶動了成都學生創業的熱潮,而女性創業者在成都創業圈中的地位也逐漸凸顯。在手遊的熱潮逐漸消退之時,電商O2O、移動應用開發,以及餐飲、線下培訓等傳統行業,正在獲得成都創業者的大量關註。但是,成都的創業者在眾多領域還處於探索階段,還沒有形成穩定和成熟的創業生態。

參與調查的創業公司中,大多數還處於初創階段,尚未盈利。但是,成都對創業的政策扶持,以及各創業園區、孵化器,正在辦公場地、補貼、項目孵化等方面為它們提供幫助。

此外,我們也不能忽視,成都在創業方面還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在融資方面,重量級風投和私募機構對成都的關註度還有待提高,成都還有大量初創公司沒有接觸風投機構的渠道。其次,成都的創業活動仍然沒有大範圍普及,宣傳報道力度也需要加強,成都的創業者自發形成了圈子,但很少有人會從創業活動中得到推廣和幫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235

第四版“聪明的投资者”的序言


 Warren E. Buffet:
To invest successfully over a lifetime does not require a stratospheric IQ, unusual business insights, or inside information. What's needed is a sound intellectual framework for making decisions and the ability to keep emotions from corroding that framework. This book (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precisely and clearly prescribes the proper framework. You must supply the emotional discipline.

If you follow the behavioral and business principles that Graham advocates--and if you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invaluable advice in Chapters 8 and 20--you will not get a poor result from your investments.

Whether you achieve outstanding results will depend on the effort and intellect you apply to your investments, as well as on the amplitudes of stock -market folly that prevail during your investing career.

**************
以上几句是摘自巴菲特在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Nov/Dec 1976, 发表的文章,也是第四版“聪明的投资者”的序言。我个人体会是,

如果我们想要这世人最后是投资成功,秘诀是:
  • 对的策略
这书(The Intelligent Investor)所说的就是对的策略,尤其是第8和20篇。
 
我个人认为“ keep emotions from corroding that framework”
无非就是“信”。如果你不相信这个策略,稍微风吹草动,你就会起心动念,朝令夕改。

想要达到标青的成绩,除了努力和聪明,还要看时势。
三者之间,应先专注在努力,其余的就相信一切都是好因缘。


时势即系你这一生能有几场金融风暴?
 When it’s raining gold, reach for a bucket, not a thimbl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361

柳傳誌:聯想正面臨第四道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30/154064.shtml

導讀 : "多少年以前,我們就稱自己為'斯巴達克方陣',什麽是'斯巴達克方陣'?就是遇到了挫折,但打不敗,我們的陣腳不亂,隊形不亂,稍加調整,立刻就能出擊。"

i黑馬訊(常皓靖)1月29日下午,聯想春節聯歡會在國家體育館舉行,聯想集團的兩代領導者柳傳誌、楊元慶同時現身。聯想創始人柳傳誌坦言聯想因技術創新等導致PC業務規模被壓縮,正面臨第四道坎。他認為聯想是“經過千錘百煉的斯巴達克方陣”,未來一定能夠“再一次一飛沖天”。

以下是柳傳誌演講節選:

聯想發展到今天,風風雨雨,大風大浪,經過眾多的溝溝坎坎,不斷有波折。聯想曾經有過三道大坎:

第一個坎是在1994年,國外的品牌大舉進入中國的時候,中國電腦的自主品牌幾乎全軍崩潰,聯想成立了以元慶為首的微機事業部,一舉突破了這個坎。

第二個坎是2003年的時候,聯想集團做了非相關多元化的戰略,做得不是很成功。

第三個坎是2004年並購IBM PC取得一個大的突破,到了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機出現的時候,集團曾經出現過虧損,而後面緊接著就是一個鯉魚跳龍門式的大突破。

而今天,聯想面前又遇到了一道坎兒。由於技術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使得我們現在所在行業的主要業務,PC業務的規模實際被壓縮,而我們集團的新業務,手機、服務器、互聯網服務等,和我們自己的當量,和社會地位相比,尚不匹配。

在當前的大形勢下,只要我們正視現狀,後面一定會迎來大的突破。元慶是個不服輸的人,有追求,有韌性,懂得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我們這個行業不管怎麽說,現在依然是個大行業,有著足夠的回旋空間。另外,聯想集團是個國際企業,70%以上的業務發生在海外,有足夠大的發展空間。

最後,聯想是一個有著光榮歷史的企業,它的光榮不僅表現在輝煌的財務報表上,不僅表現在我們行業的江湖地位上,更表現在我們深深的文化積澱上。

多少年以前,我們就稱自己為“斯巴達克方陣”,什麽是“斯巴達克方陣”?就是遇到了挫折,但打不敗,我們的陣腳不亂,隊形不亂,稍加調整,立刻就能出擊。聯想是經過千錘百煉的斯巴達克方陣。

今天由於創新,方方面面給我們這個行業,甚至給社會帶來了顛覆性的變化。聯想集團是一個高科技企業,它天生就面對著這個變化的最前沿,直接受到了挑戰。我們是不是能夠面對殘酷的現實,是不是能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來看待我們行業的變化,來看待我們身邊我們同行的成功,認真複盤總結,確實對站在風口浪尖的人是個嚴峻的考驗。

我們以前過了三道坎兒,經過認真地甚至痛苦地複盤總結,最後拿出了方法,有了大的突破,還站到了新的高度。

我在2011年辭去了集團董事長的職務,確實遠離了集團公眾,但是我的心和你們,和集團是連在一起的,我們的血管是連在一起的,我堅信有元慶的堅韌,有聯想今天的文化,有你們這支戰無不克的偉大隊伍,我們的聯想一定能夠大展宏圖,再一次一飛沖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278

親身體驗》影片有看頭?價格合理嗎? 網飛PK第四台 記者第一手搶鮮報

2016-02-01  TCW

「網飛(Netfix0來台灣了,如果是你,你會花錢看它嗎?它真的有可能取代掉第四台嗎?請告訴我,你的親身體驗!」

這是製作人丟給我的題目。

我,《商業周刊》主跑娛樂產業的記者,看電視、電影、追劇,是我「工作」的一環。平均一週,我的眼球停留在這些內容的時間超過二十四小時以上,這還沒把我追電影的時間加進來。

從早期陪爸媽在家追著八點檔長壽劇和偶像劇,到後來用手機、平板追著網飛自製美劇《紙牌屋》、HBO的《冰與火之歌》,日前韓國有線電視收視率最高戲劇《回應1988》一集也不放過。每一季,我

也絕對準時守候中國節目《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直播。

一月七日網飛在台灣上線,下載登錄後第一個月免費,終於可以不用看「盜版」,我當然下載APP收看。在編輯部七十多人團隊一問,逾四分之一的人也加入,沒下載者多是回應:

「等春節放假才上線,好好追劇一番!」因為,不想讓一個月免費時間浪費掉。

大家的體驗五花八門,也很真實,但若真要一決高下,還真難。

如果把網飛和第四台假想成兩家「店面」,我會怎麼選?上表是我的第一手報告!

結論:雖然網飛被按讚的數量增加,但看在第四台的賽事直播優點上,我可能兩個都還會繼續付錢。

但是,只要以後第四台的節目能分散收費,讓我選擇,我當然就分別「採購」啊!追陸劇時看中國的網站,追美劇看網飛,想看政論節目跟體育直播就看第四台,我的荷包預算勢必會重新排列組合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60

台灣有線電視、電信「一家親」時代來了 第四台版圖洗牌 最大贏家出爐

2016-02-08  TCW

長年由外資把持的有線電視系統,近來開始「內資化」,這股趨勢能否改善該產業「失落的十年」,得先定遊戲規則。

再過不了多久,你家的有線電視系統台,很可能就跟你的行動電話服務商,是同一個老闆了。因為,鴻海旗下亞太電信董事長呂芳銘買下台灣寬頻的「管理權」,遠傳用公司債入股中嘉獲得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通過,台灣的電信、有線電視產業已然完成「連連看」遊戲。

正港的台灣匯流之年,正式到來!不過,對消費者是否有利,還需要NCC加把勁,訂好保障消費者的遊戲規則。

過去,台灣有線電視系統大多由外資私募基金如麥格理、安博凱、凱雷等業者把持。私募基金注重資金槓桿套利,只會減少成本、提高績效,不做長期投資,造成台灣有線電視發展「失落的十年」。

如今,匯流之戰改由本土內資主打,台灣大加凱擘、遠傳加中嘉、鴻海加台灣寬頻、中華電信與MOD,而台灣之星也與第五大系統業者台數科(台灣數位光訊)結盟,電信加有線電視勢力儼然分流成五大。「這是好事,大集團進來,可以讓低度開發的台灣有線電視系統快速升級。」全國數位有線電視副董事長雷倩分析。

法規限制

財團「繞道」持股有限電視但真是這樣嗎?

卡在立法院、尚未將廣電三法中的黨政軍零持股限制廢除,台灣大、遠傳、鴻海等三家公司,都因為有政府基金當股東,導致無法直接持股有線電視,便透過精心設計的投資架構,在形式上規避法律限制。「有線電視投資,變相成了很有創意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羅世宏感嘆。

遠傳展現其中一種創意,與摩根士丹利合作,由摩根士丹利成立投資公司,買下第一大有線電視系統中嘉,再由遠傳購買該子公司的公司債,迂迴的轉投資結構,在一月下旬獲得了NCC核准,頗受外界爭議。但這個轉投資,仍遠不及鴻海與第三大有線系統台灣寬頻的結合,更具突破。

「就像公寓大樓要請不動產管理公司,呂先生(呂芳銘)就是買這個管理公司。」NCC副主委虞孝成解釋。還沒收到申請函的NCC,已忙著理解這個複雜架構。

簡言之,麥格理旗下對沖基金擁有台灣寬頻一○○%股份,在二○一三年五月將這些股份的穩定孳息能力成立亞洲付費電視信託(APTT)基金,在新加坡股市掛牌。台灣寬頻就有如大樓,APTT則有如這棟大樓的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麥格理是屋主。而呂芳銘以個人投資公司Dynami Vision收購的,是APTT的基金管理公司,也就如同大樓管理公司。屋主依然是麥格理,但經營權已換到呂芳銘手上。

這步棋顯然是為了鴻海而下。雖然號稱是呂芳銘個人公司,Dynami Vision中文名為「悅視界有限公司」,於去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獲商業司核准成立,登記地址正位於鴻海的內湖辦公大樓內,同一地址還有郭台銘大公子郭守正的山水國際,以及數家鴻海轉投資的新創公司,擺明就是鴻海家族的一員。

外資套利

獲利拿去配息,無心拚革新這麼一來,雖然廣電法令對有線電視所有權轉移管得極嚴,實際上卻難起作用。羅世宏觀察,現行法律對產業要求的義務低,讓外資套取龐大利益,卻沒能要求外資進行有助產業發展的長期投資,並將獲利挹注於本地影視發展。現在外資轉內資,透過各種繞路方式,NCC管不到真正的新老闆,情況依然不能改善,只能眼睜睜看著有線電視數位化落後他國,內容產業衰敗。

麥格理對台灣寬頻,就是外資套利的經典案例。事實上,二○○六年入股台灣寬頻的麥格理,甚至導致台灣寬頻財務結構弱化,如今APTT股價只剩當初掛牌時的三分之二,到了非脫手不可的程度。

私募基金投資期限約為五到七年,時間到了必須結算出場。兩年多前APTT上市時,雖讓麥格理拿回了大部分資金,但APTT承諾每年配發高額股息,已快無法負荷。

知名財經網站The Motley Fool分析,APTT過去四季獲利星幣一億五千萬元,但利息支出就高達七千多萬元,占獲利將近一半。這是因為,依照APTT承諾,可分配盈餘要全數發給股東,台灣觀眾繳的有線電視月費扣除成本、稅金與保留盈餘後,全都出海繳給了基金股東。不夠?借錢發!凱基證券的分析報告指出,APTT在二○一四年配發星幣○.○八二五元股息,但APTT現金流只夠支付○.○五五元,剩下的部分全靠舉債發息。

這顯然不是長久之計。未來想年年維持這個承諾,台灣寬頻只能請股東增資、加發債或期待營運突然出現爆發力。麥格理將管理公司出售給呂芳銘,就是期待將燙手山芋交由鴻海,由鴻海注資解決問題。

贏家:富邦蔡家

若跟鴻海聯手,市占逾1-3如今,有線電視系統台經營權重新交回內資手裡,原有的勢力分布也大幅消長。最大的贏家,顯然是富邦蔡家的台灣大體系。

富邦旗下有凱擘、台灣大寬頻兩大系統,雖因黨政軍條款,明明已經「多元成家」了,卻仍要假裝沒關係。但等到條款解禁,合計有線電視用戶達一百五十六萬戶,將打敗中嘉穩居第一大。同時,鴻海旗下亞太電信與台灣大合作4G「漫遊」借用頻寬,市場盛傳台灣大有意購併亞太電信。這次鴻海買進APTT管理公司的獨特手法,投資銀行界紛紛猜測,有金融背景、熟悉REITs的富邦蔡家,八成出了不少主意。兩大集團不像是敵手而更像是情侶,一旦兩者聯手,富邦勢力更將如虎添翼。

最快面臨邊緣化危機的,則可能是擁有花蓮、台東系統台,掌握超過兩成頻道代理權的年代集團董事長練台生。過去,練台生結合台灣寬頻、台數科,加上自家集團的年代、壹電視頻道,與中嘉、富邦分庭抗禮,鴻海介入打破了三強鼎立格局。練台生最大的籌碼─頻道代理權,也在面臨這批更強勢的系統業者時,實力遭大幅削減。

表面上,外資三大變內資五雄,競爭變多有助防止壟斷。但若富邦與鴻海聯手,合計電信頻譜、有線電視戶數都超過三分之一,無人能敵。

羅世宏擔心,政府單位還是沒劃出清楚的市場結構規畫,放任叢林法則廝殺,一旦新勢力木已成舟,要矯正將很困難。「若要維持現在的三大兩小,就應該明白向民眾溝通政策,清楚劃出市占率上限,並明確要求業者資本要夠、給出承諾,保證能永續經營。」目前台灣有線電視數位化、電信頻寬發展落後先進國家,電視內容也被韓劇、陸劇、美劇大舉搶占,產業空洞化,想解決這些問題,非修法不可。羅世宏分析,包括《媒體壟斷防制與多元維護法》、廣電三法,要修法將國家戰略與產業策略納進來,要求有線電視系統業者負擔產業發展義務,例如保證上架頻道中,有一定的本土自製內容、並讓獲NCC發放執照的頻道都能上架。

外資私募基金退場,由較有意願長期投資的本土資金主導,可望結束台灣有線電視產業失落的十年。但想要快步追上先進國家內容產業,仍須定出合理、有效的遊戲規則。否則,放任內資大亂鬥,消費者恐怕仍無法得利,只能眼睜睜看著內容產業繼續走下坡。

【延伸閱讀】外資退場,內資瓜分5大有線電視版圖—台灣電信業與有線電視結盟情況

•電信集團:台灣大

有線電視版圖:凱擘+台灣大

退場外資:凱雷

創意入股法:蔡家以個人名義收購凱擘系統用戶數:106萬+50萬

•電信集團:中華電

有線電視版圖:MOD

系統用戶數:130萬

•電信集團:遠傳

有線電視版圖:中嘉

退場外資:安博凱

創意入股法:遠傳買入私募基金子公司的公司債

系統用戶數:118萬

•電信集團:鴻海

有線電視版圖:台灣寬頻

退場外資:麥格理

創意入股法:呂芳銘以個人名義買下APTT管理公司

系統用戶數:70萬

•電信集團:台灣之星

有線電視版圖:台數科

創意入股法:無股權關係。兩家初步由代銷門號攜手合作

系統用戶數:30萬

註1:MOD為網路電視非有線電視註2:台數科與台灣之星結盟,並非購併入股關係資料來源:NCC、各家公司

整理: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039

玻利維亞公投否決兩次連選連任 現總統無緣第四任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2464.html

玻利維亞公投否決兩次連選連任 現總統無緣第四任期

第一財經日報 王琳 2016-02-22 19:23:00

玻利維亞全民舉行公投,以略微多數的投票否決給予現總統莫拉萊斯2019年底再度連選連任的資格。這也就意味著,正處於第三個任期的拉美標誌性“左派”領導人莫拉萊斯將無緣第四個任期。

玻利維亞全民舉行公投,以略微多數的投票否決給予現總統莫拉萊斯2019年底再度連選連任的資格。這也就意味著,正處於第三個任期的拉美標誌性“左派”領導人莫拉萊斯將無緣第四個任期。

莫拉萊斯2005年當選時是玻利維亞首位印第安人總統,莫拉萊斯第三個任期將持續到2020年。

22日公布的民調顯示,52.3%的選民反對憲法修正案中關於總統可以兩次連選連任的規定,51%的投票民眾贊成。官方投票結果預計於22日公布,記者截稿前尚未公布。

玻利維亞全民修憲公投於21日舉行。新華社報道,玻利維亞全國共設立4785個投票站,年滿18歲的公民均擁有投票權。投票時間限定於當天8時至16時。最高選舉法庭宣布會在48小時內公布對90%選票的統計結果。

莫拉萊斯在2005年的大選中當選總統,成為玻利維亞獨立後首位印第安人總統。

2009年以前,玻利維亞舊憲法規定玻利維亞總統不能連任,但可以在卸任5年後再次競選。2009年莫拉萊斯總統任上通過的新憲法去除了這一限制。

2009年,莫拉萊斯再次當選總統,任期至2015年。2014年10月,在新憲法框架下,莫拉萊斯以61%的支持率成功連任,任期至2020年。

2015年1月,莫拉萊斯完成組閣,政府正在逐步兌現選舉時的承諾,並保持上一屆政府政策的連貫性。

根據2009年2月生效的新憲法,總統只能連選連任一次。

2015年9月初,由農民和土著人組成的玻利維亞全國改革協調委員會要求修改憲法,允許莫拉萊斯無限次連選連任。

2015年9月26日,玻利維亞國會通過一項憲法修正案,規定總統可以兩次連選連任。但這項憲法修正案還需經過全民公投通過才能生效。

莫拉萊斯此前表示,希望能夠執政到2025年,這樣自己能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改革。

盡管允許兩次連選連任的憲法修正案沒有通過,目前來看莫拉萊斯將無緣第四任期。但膠著的投票仍然顯示出莫拉萊斯在玻利維亞廣泛的影響力和較高的支持率。

同時,莫拉萊斯的反對者也在增加。當地媒體報道,21日投票當天,玻利維亞東部聖克魯斯市一所學校內的投票站遭到民眾抗議,抗議者認為投票過程不透明,憤怒地燒毀了投票箱。

此外,到2020年任期結束,接下來的這四年,執掌玻利維亞的莫拉萊斯還將面臨不少挑戰。

玻利維亞經濟增速此前相對穩定,但經濟結構較為複雜,農業基礎不好,工業較依賴礦產資源出口,依賴外部市場。

玻利維亞是拉美重要的天然氣出口國,巴西和阿根廷是玻利維亞天然氣主要出口市場。

2005年莫拉萊斯當選以來,借著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東風,加上玻利維亞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進經濟、推動民生的政策,玻利維亞過去十幾年的GDP增速較高,位於南美國家前列。同時也積累了較為穩定和充裕的國際儲備,主權評級機構對其評級逐年上升,未來相對穩定。

不過,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天然氣價格持續走低的情況下,出口產品結構單一、天然氣出口額占一半以上的玻利維亞將面臨政府收支惡化的風險。巴西和阿根廷兩個玻利維亞天然氣的主要供應市場的經濟情況加速惡化,都增加了玻利維亞的經濟風險。

編輯:方向明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4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