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港上市公司趁股價低迷私有化,手段層出不窮,好似電訊盈科(008)咁「拆股」就幾乎得米,可惜過唔到上訴庭三位「包青天」法官嗰關。至於最近熱爆嘅南太電子(2633)大股東顧明均嘅「自願清盤」,據當事人話係集體創作嘅「絕世好橋」,連證監會也為之無奈,惟有照批。 海嘯未完暫按兵不動 有 兩次私有化(失敗)經驗嘅王氏港建(532),主席王忠桐噚日喺股東會後義正詞嚴咁講,o依家雖然冇考慮再搞私有化,但再去馬都唔複製「種票」同「清盤」 兩招。佢話,私有化最緊要光明正大,出個happy價,接唔接受就由小股東自行決定。不過,金融海嘯始終未完,公司生意唔理想,資產估值難以反映真實狀 況,若要出價,多數會低過之前嘅1.65元(昨日收0.69元),既然冇把握過關,寧可按兵不動。佢仲話,如果其他公司有乜爭議,證監會要查清楚,千祈唔 好欺細怕大,有雙重標準。王主席咁仗義執言,難怪8號仔嘅小股東引以為例,喺法庭上痛斥百年老店,之不過,王總都有偷過師,06年第一次「直接」私有化失 敗,07年就抄電盈「曲線」買起Sunday條橋,不幸又係撒手而還。 叫證監咪大細超 王總話呢兩個月定單已經由谷底回升,但都要睇定啲,今年暫定唔派中期息。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 ||||||
宏达系进出,中期完成私人控股
2002年,田源重 回中期,担任董事长,并加速了中期私有化的进程。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中期进行了第二次增资,除兖矿集团增资至1.9188亿元成为名义第一 大股东外,还全面引入了民营企业宏达系,其中,宏达股份、宏达集团和四川汉龙分别入股1.72亿元、1.1亿元和0.1亿元,合计持有中期48.575% 股权(表1)。占股2.3%的北美物产,则成为中期的第五大股东。完成融资后,中期注册资本跃升至6亿元。其后,中期选举产生了由田源、许天恩、刘沧龙、 陆焕文、唐志新和张文中组成的新董事会,新进入的宏达系获取了两个席位,原第一大股东苏州恒和及名义第一大股东兖矿集团均只有一个席位,算上影子董事张文 中,田源仍控制两个席位。
宏达系进入中期的具体原因尚不得而知,但有两个细节值得玩味。一是宏达系的创始人刘汉、刘沧龙通过1000元在期货市场起家,而中期是当时最大的期货公司。二是宏达系入主后,田源受聘为宏达集团副董事长、首席经济学家。
进入中期后,宏达系通过关键位置上的人事安排消除了苏州恒和的影响力:中期总裁、来自苏州恒和的颜羽被迫离任,长期担任中期执行董事长的唐志新也仅保留了董事身份。同时,代表宏达系的胡应福出任中期财务总监。重要岗位的人事安排,为宏达系的下一步运作做好了铺垫。
当市场各方普遍预测宏达系将在期货业有一番作为时,宏达系的行为却打破了这种揣测。2003年7月,“宏达系”下属企业千禧宏达与中期签订无还款期限的 借款协议,协议金额1.8亿元。2003年10月29日,深圳中期注册资本由3000万元增加到1.5亿元,而一天之后,宏达集团就以借款名义将1亿元划 走,但并未约定还款日期和借款利率。
据2004年7月中期临时股东会《清理关联单位借款的情况说明》(简称“《情况说明》”)显示,“宏达系 ”在中期的债务余额一度高达2.5068亿元:其中涉及“宏达”关联企业四家,分别是宏达集团、千禧宏达、青岛龙翔置业和青岛千禧国际,涉及“汉龙”关联 企业三家,分别是上海汉龙、汉龙实业、汉龙高新。
宏达系此举以及中期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并下发整改要求,导致中期旗下子 公司不能通过年检。兖矿集团和苏州恒和则于2004年9月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递交诉状,要求宏达系归还中期公司借款1.64亿元并承担利息损失。经过一 年多的审判,2005年12月,法院判令宏达系偿还1.64亿元欠款及利息。
兖矿集团和苏州恒和表面上的胜利,成就了田源对中期的实际控制。 2006年5月,宏达股份将持有的中期28.646%股权作价1.7188亿元,转让给华夏国际金融顾问有限公司(简称“华夏金融”)。对于华夏金融而 言,不仅这一价格较为实惠,与宏达股份入股时的出资额相同,而且在股权转让价款的支付上也颇有利,华夏金融首次仅需向宏达股份支付12188万元;第二次 支付3000万元,支付时间为2008年3月30日前;第三次支付2000万元,支付时间为2008年6月30日前。
随后,华夏金融又接手了 宏达系手中剩余的中期股份,从而累计持有中期48.575%的股权,总斥资2.9145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华夏金融注册资本仅为5000万元,法人代 表和第一大股东为田源的得力助手宫月云。因此,经过宏达系的一进一出,加上北美物产持有中期2.3%的股权,田源实际控制中期的股权超过50%。
内部分裂,争夺子公司控制权
2007年,中期各股东之间的矛盾全面爆发,并导致了中期内部的分 裂。矛盾的导火线是中金所对开展股指期货业务结算会员的注册资本金提出了硬性要求。根据中金所的规定,股指期货业务结算会员按照业务范围分为交易结算会 员、全面结算会员和特别结算会员,其中,交易结算会员最低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全面结算会员的最低注册资本为1亿元,特别结算会员的最低注册资本为2 亿元。
随着期货品种的不断丰富,尤其是股指期货的临近,期货公司自2007年起成为市场争夺的香饽饽。大批资本玩家和券商开始掘金期货产业, 掀起新一轮的产业布局,增资扩股积极备战股指期货。在2005年经过新一轮股权结构调整后,中期旗下的深圳中期(原深圳中期与武汉中期合并)、上海中期、 北京中期、辽宁中期和中期嘉合(原河南中期与沈阳中期合并)5家子公司中,除深圳中期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外(2005年将注册资本由1.5亿元减至 5000万元),其余4家注册资本均为3000万元。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已有多家期货公司获得中金所结算会员资格,然而,中期旗下子公司却颗粒无 收。
中期为何迟迟不向旗下各子公司注资?事实上,此时的中期根本没有能力注资。一方面,中期旗下5个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成员企业虽无巨亏的黑 洞,但盈利状况不佳是不争的事实。2006年,深圳中期净利润1171万元,中期嘉合和辽宁中期净利润仅53万元和69万元。另一方面,中期前期的盲目扩 张产生的财务黑洞侵蚀了大量的利润,亚布力运动员村项目和中期证券让中期背负了沉重的财务压力,其中仅亚布力项目一年的贷款利息就高达2000万元左右。 数据显示,中期2005年亏损200万元。
在股指期货即将问世之际面临的尴尬,让中期各股东开始了新一轮的博弈,其结果是中期内部的分裂。为了达到中金所的要求,中期新一轮的增资拉开序幕。不过与前几轮增资不同,这次增资主体变为下属的各子公司。
2007年8月,上海中期注册资本由3000万元变更为1亿元,并变更股权结构为兖矿集团出资96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96%)、上海畅诺工贸有限公司出资4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上海中期就此脱离中期,投入兖矿系。
2007年9月,北京中期注册资本由3000万元变更为5000万元,三大股东分别为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中诚信财务顾问有限公司和湖北东亚实业 有限公司,分别出资2500万元、1500和1000万元。同月,深圳中期注册资本由5000万元增加到11000万元,原有的5家股东即宏达集团、中国 诚通资源再生开发利用公司、中期、兖矿集团、中国物资开发投资总公司统一增资28%,并新增武汉银海置业有限公司、湖北东亚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美捷实业 有限公司和广州骏益投资有限公司4家股东,后四者分别出资2000万元、1600万元、500万元、500万元。
此次对子公司的争夺,表 面上看田源丧失了对中期旗下公司的控制权,实则不然。除了上海中期外,深圳中期和北京中期仍牢牢掌握在田源手中。资料显示,中国嘉德董事长陈东升、中诚信 董事长毛振华与田源私交甚密,三人不仅同为武汉大学校友,更是师从同一导师董辅,另外,田源也是陈毛二人下海创业的启蒙者,正是受田源启发,陈毛二人创办 的公司都以“中”字打头。而湖北东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毛振亚,是毛振华的胞弟。武汉银海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文涛,乃武汉大学博士。至此,在新一轮的产 业布局中,田源仍掌控了中期旗下两大核心子公司。在他2008年卸任中期董事长之职后,这一控制格局仍未改变。
结亲捷利股份,借壳还是套现?
然而,捷利股份 (000996)的出现却使田源私有化中期的运作变得扑朔迷离。2007年5月,捷利股份受让中期和北京亚布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北京亚布力”)合 计持有的辽宁中期90%股权。7月,捷利股份对辽宁中期增资2000万元,辽宁中期注册资本升至5000万元,其中捷利股份持股比例上升至94%。9月, 捷利股份关联企业深圳市美捷实业有限公司和广州骏益投资有限公司入股深圳中期,合计持股9.1%。12月,捷利股份受让北京亚布力持有的中期嘉合 49.67%的股权。2008年3月,捷利股份受让宏达集团持有的深圳中期18.53%股权,作价2038.838万元,该转让价格仅为宏达集团的原始成 本,数据显示,2007年末,深圳中期净资产16782万元,全年实现净利润4743万元。
捷利股份究竟是何方神圣,能以低价一举控股辽宁中 期和中期嘉合、参股深圳中期?资料显示,捷利股份实际控制人为刘润红,主营汽车服务和物流,自上市以来一直处于微利状态。中期为何选择处于市场边缘的捷利 股份,田源与刘润红之间是否存在瓜葛?有三点线索值得思考。一是捷利股份系黑龙江上市公司,中期的亚布力项目正处于黑龙江,且多次在亚布力举办中国企业家 论坛,田源可能由此与刘润红结识。二是捷利股份股本偏小,且无债务缠身,是理想的壳资源。三是坊间传闻刘润红背景深厚,具有很强的公关能力。种种猜测暂且 不论,但捷利股份自受让中期旗下子公司股权以来,股价走势甚为坚挺,并于2008年2月更名为中国中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期”),被称为中国 期货第一股。
2008年2月28日,中国中期又发布定向增发预案,拟定向增发7000-14000万股,其第一大股东、刘润红控制的北京恒利 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拟以现金认购4000万股;拟募集资金不超过25亿元,其中,16.132亿元将用于增资收购深圳中期,3.24亿元用于增资收购中期嘉 合,5.04亿元用于增资辽宁中期。上述运作完成后,中国中期持有上述三家公司的股权比例将分别为90.83%、94.97%和99.4%。然 而,2008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新规定,要求自2008年6月1日起,同一主体控股和参股期货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股期货公司的数量不得 超过一家,即“一参一控”。在此背景下,中国中期定向增发预案夭折。
由于中国中期的增发预案中并未提及增资收购北京中期,且增发以现金认购为 主,以中期有限的资金看,“中期系”借壳上市的可能性看来比较低。但是,中国中期与中期系之间的关系又似乎相当热络。2008年1月,“中期系”宫月云、 黄常春加盟中国中期,其中,宫月云出任中国中期常务副总经理,黄常春出任总经理助理。另外,中国中期2008年1月发布股权激励草案,在共计授出的 1100万份股票期权中预留了500万股,有分析认为,预留的对象包括后续纳入的深圳中期等原“中期系”高管。中国中期令人眼花缭乱的运作,究竟是田源的 中期系要通过捷利股份借壳上市,还是捷利股份要收购“中期系”,人们尚不得而知。而无论哪一种可能,刘润红似乎都是大赢家。其不仅得以低价收购“中期系” 资产,还因中国中期的股价由收购前的10元左右大涨至定向增发夭折前最高的37.77元,涨幅近280%,身家得以大幅提升。
蹊跷的是,自从受让 中期子公司股权以来,刘润红一直在减持中国中期的股票,其掌控的权益由2007年6月30日的58.77%下降至2009年6月11日的36.7%(表 2),此举是刘润红套现,还是为“中期系”入主预留空间?受制“一参一控”的政策,深圳中期、北京中期、辽宁中期和中期嘉合将如何整合?田源与中国中期给 市场留下了想象空间。■
2009-08-21 AD
| ||||||
私 有化呢三個字可以話係今年以來市場上嘅焦點,過去幾個月,電盈(008)、自然美(157)、鱷魚恤(122)同華潤微電子(597)等都相繼私有化失 敗。雖然話難,但都有成功嘅例子,繼南太電子(2633)之後,達創科技(722)就成為另一間成功通過私有化嘅公司。達創噚日召開法院會議,為私有化進 行表決,最後有88.12%獨立股東贊成、4.38%反對嘅情況下成功通過私有化,公司將會喺9月28日正式撤銷上市地位。主席梁克勇話公司成功私有化感 到好開心,又話股票喺市場嘅流通性低,股價又曾經低見6毫6仙,提出私有化係一個有衡量過公司同股東權益嘅決定。 每股$2.2合小股東心意 不 過,佢哋都擔心過班小股東唔肯接受私有化,所以之前將私有化作價由每股1.83元提高至2.2元。噚日華華都有問過幾個小股東,佢哋都話,如果唔喺加價去 到2.2元,佢哋一定唔會考慮投贊成票!咁睇嚟達創今次加價真係有計過數喎!梁主席仲話,自己噚晚特登由台灣飛過嚟香港主持大局,完成私有化之後,今日下 晝就會飛返台灣。唔知佢喺咪擔心台灣嘅災情,所以間唔中會愁眉深鎖呢?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 ||||||
| ||||||
【本報訊】消息透露,和黃(013)有意將旗下本地固網業務注入其附屬公司中聯系統(757),藉此借殼上市。由於和記環球電訊本身負債重,和黃早已不考慮將其獨立上市。該公司已委花旗協助其處理是次上市計劃。和黃昨收報64.75元,升2.4%,中聯系統昨日繼續停牌。 另外,和黃董事總經理霍建寧則繼續曾持公司股份。按聯交所資料顯示,霍建寧於本月6日及8日分別購入10萬股和黃,作價60.75元,涉資1215萬元。此外,他亦於8日再增持約75.8萬股和黃,但只透露作價以美元為單位,估計為美國預託證券(ADR)形式增持。 新股加現金支付作價 日前有報道指出,和黃是次注資作價17億元,中聯將以現金及發行新股方式支付有關收購,和黃則會將部份中聯系統的新股在市場配售套現。另外,彭博資訊引述消息人士稱,和黃出售和記環球電訊予中聯,代價將以新股及可換股債券支付,和黃因而獲5億美元(39億港元)。 和黃現為中聯系統大股東,持有37%權益;星展銀行則透過旗下基金持有26%權益。不過,和記環球目前有一筆44億元的5年期貸款,因此中聯毋須以高價購入,只須承擔此筆負債。 |
| ||||||
【本 報訊】中聯系統(757)宣布以每股0.8元發行新股及可換股票據方式,向長實(001)及和黃(013)購入總值74.91億元本地電訊業務後,和黃昨 日旋即透過花旗環球於市場配售總值2.3億美元(約17.94億元)中聯新股,和黃帳面即獲利約1.993億元。若計及證券商估計和黃今次注資可獲利逾 30億元,則此宗交易可為和黃今年帶來逾32億元利潤。據悉,配售超額接近5倍,暫未知和黃會否進行額外配售。 和黃昨日在公布內已表明,計劃配股令其持有中聯股權降至介乎30%至50%。未計及和黃行使可換股票據,昨日配售股份只佔中聯擴大後股本約28.89%,剛令和黃持股量降至約五成。美林估計,和黃可因此獲得17.33億元特殊收益。 美 林估計和黃賺逾17億長和系注資中聯完成後,和黃佔中聯的權益將由37.06%,增至78.89%;計及長實及中電(002)等投資者,和黃及其一致行動 人士持股量合計達85.97%,按例需提全購,現正尋求聯交所清洗豁免。市場人士指出,中聯昨復牌後大升37%或0.41元,收報1.52元;加上市場配 股潮湧現,和黃遂藉此時機先行套現。不過,注資計劃為中聯重大交易,須召開股東大會通過,預計整項交易要到3月13日才完成,故配售交收日將延至3月15 日才能完成。 今年入帳 抵銷3G損失由於中聯股份並不在聯交所沽空股份名單內,換言之,認購者最快於3月13日才能拋售有關股份。此外,分析員指出,中聯系統收購兩項電訊資產後,將成為和黃的附屬公司。若和黃將中聯持股量減至低於50%,根據會計準則,便可將出售和記環球電 訊(HGC)產生的資本增值部份亦一併反映於其業績內,並於04年上半年業績中反映。大和總研認為,估計注資交易為和黃04年帶來逾30億元非經常性利 潤,有助減少和黃3G業務初期營運虧損對業績的影響。該行維持其跑贏大市評級,6個月目標價70.3元。大摩則估計和黃向中聯注資再減持後者至 50.1%,已可獲得13.32億元特殊盈利。大摩調高和黃目標價6.7%至64元。 注入HGC 總值71億中聯日前宣布,以總代價71億元向和黃收購本地固網業務和記環球電訊(HGC),另又以3.9億元收購長實及中電合營的寬頻服務公司電聯網絡(PowerCom)。身兼和黃董事總經理及中聯主席的霍建寧表示,是次合併將可產生重大協同作用,強化中聯客戶基礎及本地固網業務。 |
| ||||||
【本報訊】和黃(013)宣布,透過上周於市場預先配售18.18億股中聯系統(757)股份,可獲得13億元收益。和黃、長實(001)及中電(002)均承諾,配售完成後3個月內不再減持中聯股份。惟和黃只是透過和記環球電訊控股(HGCH)作出有關承諾,加上和黃及其關連人士曾表示有意減持中聯股權至低於50%;換言之和黃透過另一控股公司HIL持有的8.26%權益,未來仍可隨時減持。 有8.26%股隨時賣 上周三長和系正式公布,將旗下和記環球電訊及PowerCom注入中聯,作價74.91億元;中聯則以每股0.8元價格,發行總額53.63億新股及可換股票據支付有關代價,收購預計於3月13日完成。翌日長和系即於市場配售其中20億股新股,佔擴大後股本28.98%,每股作價0.9元套現。 由於收購仍未完成,配售股份交收日亦定於3月13日才完成。 據 和黃、長實及中聯共同發表的通告顯示,配售的28.98%股份中,和黃佔26.34%、長實佔2.13%、中電佔0.51%。交易完後,和黃及其一致行動 人士共持有56.99%中聯,包括和黃控制的HGCH及HIL各持有44.29%及8.26%、長實持有3.6%及中電持有0.84%。 |
| ||||||
【本報訊】和記電訊國際(2332,下稱和電)昨日宣布,將借殼上市僅一年多的和記環球電訊(757,下稱和環)私有化。和環股東可選擇收取每股現金0.65元,或換取和電新股,比例為每21股和環換取2股和電,料整項計劃涉資22億至24億元。 按 換股計劃,以和電昨日停牌前報7.4元計算,和環每股作價為0.705元,較公司上周二停牌前收市價0.475元溢價48%;現金收購價則較其停牌前收市 價有36.8%溢價。以和環現有已發行股本約69.04億股計算,若小股東全數選擇和電股份,和電需發行3.29億新股,按停牌前報價7.4元計算,涉資 約24.35億元;若和環股東全數選擇現金,私有化涉資約21.29億元。 協議安排須法院通過 和電是次以「協議安排」方式,提出將和環私有化,程序並不簡單,根據協議安排的規定,私有化方案須經高等法院批准,再召開股東特別大會,在股東會上只准獨立股東投票,但條件是須有出席的獨立股東75%股權贊成,以及不超過獨立股東10%股權反對,才可成功私有化。 以和電持有和環52.5%計算,若餘下47.5%股權被視為獨立股東,而他們全數出席股東會,即至少須獲35.63%股權贊成,及少於4.75%股權反對,私有化才能落實。 市 場人士指,和黃(013)去年初借殼中聯系統將和環上市,翌日復牌後再停牌配股套現,之後和黃又分拆包括和環業務在內的和電上市,現時則宣布將和環私有 化,予人感覺是和環的一年上市生涯,只是為和黃製造13億元的帳面盈利,及套現16.362億元現金,猶如一場財技遊戲,目的便是為和黃創造特殊收益。 和電行政總裁呂博聞解釋,和環上市後,股價長期徘徊在4至5角、沒有成交亦是其中一個重要考慮因素。 呂博聞:價錢不會改 他說:「倘投資者選擇cash in(現金),和電提出的價錢,已有一個不錯的premium(溢價),若選擇和電股票,呢間公司業務好多元化亦好有前景」。他並重申,該價錢非常「合理」,且「唔會再改」。 他表示,私有化和環,目的是希望簡化和電的集團結構,將集團的營運、市場推廣、人手調配以至財務安排做到更有靈活性。 至於交易會為和電帶來多少特殊收益,他表示未有計算,並強調這並非私有化的目的。 為 何這麼快將和環私有化時,他解釋,其實一直都想將業務整合,「但和環上市時都未有和電」,而和電上市後又影響到和環股價表現,「呢6至9個月期間好少買 賣」,加上有股份禁售期,故不能私有化。他又表示,近數星期考慮過很多不同的方案,深思熟慮後,決定在現時提出私有化,亦是最適當時機。 足夠資源 毋須融資 和電財務總裁彭禮頓指出,同一集團有兩間上市電訊公司予人混亂的感覺,他又形容私有化建議對和環股東來說是full and fair(全面和公平)的。 據和電04年度年報顯示,截至去年底現金及現金等值共19.93億元,另有一項總值80億元銀行信貸,去年只提取10億元。彭禮頓對分析員說,和電有足夠資源應付收購,無意於市場融資。 不過,今年3月,和環行政總裁黃景輝曾對個別傳媒表示,公司的投資高峯期已過去,並開始步入收成期。他又指,和環過去兩年都錄得純利,但在未撇銷過往的累計虧損前不能派息,公司正研究方法解決派息的技術問題,以盡快派息。 和環及和電上市歷程 28/01/04 和黃以71億元出售和記環球予中聯系統,其中39億元以每股0.8元發行48.75億新股支付;餘下32億元以可換股票據支付,每股初步行使價0.96元;長實及中電數碼以3.91億元出售PowerCom予中聯,需發行4.886億股新股。 02/02/04 和黃、長實及中電數碼各配售中聯18.18億股、1.47億股及3500萬股,45日後交收,每股作價0.9元。 05/03/04 中聯易名為和記環球電訊(HGC)。 29/03/04 和黃申請分拆和記電訊國際(HTIL)上市。 03/09/04 向美國證監會申請將和電在當地分拆上市。 01/10/04 和電擬發售11.55億舊股上市,招股價介乎6.52至7.55元 05/10/04 和電調低招股價至每股6.01至7.04元。 06/10/04 和電以下限價6.01元定價;和黃獲利41億元。 15/10/04 和電在港首日掛牌,收報5.85元,較招股價跌2.66%。 03/05/05 和電計劃私有化和環。 和環私有化方案 ‧股份方案 每21股和環可換取兩股和電,以和電停牌前收市價7.4元計算,每股和環價值0.705元,較和環停牌前溢價48%。 ‧現金方案 每股和環可獲0.65元,較停牌前溢價36.8%。 | ||||||
| ||||||
【本報訊】和記電訊國際(2332,下稱和電)擬以現金每股0.65元私有化和記環球電訊(757,下稱和環)的計劃公布後,引起極大迴響。和環小股東昨早出席和電股東大會時,炮轟「成個交易對小股東係好唔公平」,要求將每股作價提高至0.9元甚至1.2元,但身兼兩家公司主席的霍建寧午後明言,私有化建議的條款和作價「寫死咗,唔改得」。 雖 然管理層強調私有化的作價鐵價不二,但和環昨日的成交仍然高企,多達2.22億股,成交價介乎0.66至0.67元,仍然高於建議作價0.65元,前日首 日復牌成交價則介乎0.64至0.67元,計及交易成本,若私有化成功,過去兩日買入的投資者根本無法獲利。兩日合共成交了10.47億股,佔公眾持股量 38.69%。 這批投資者絕對有能力左右私有化,因為是次私有和環是以「協議安排」方式進行,根據規定,私有化方案須召開股東特別大會,且 要求出席的獨立股東中有75%(以股權計)贊成,以及不超過10%的獨立股東反對。以和環獨立股東持有27.06億股(約39.19%),若持有 2.706億股的股東反對,私有化便告吹。 小股東對超人失信心 昨早和環舉行股東會後,一名持有數十萬股和環的股東吳先生狠批是次交易。他說:「1年前將和環個價炒上個半,之後9毫子批股……呢啲係陷阱,害死好多人;佢整過好多劑……以後無人會買佢啲嘢……」。 他說很多朋友在1.5元買入和環,因無暇出席,才由他做代表,他透露曾在會上要求和環管理層,將私有化作價提高到1元或1.2元,但未獲受理。他又認為,「成個交易對小股東係好唔公平,做埋呢啲善事(指霍建寧捐和環股份作慈善用途)有咩用。」 吳先生續稱,暫不會沽售和環,觀望管理層的做法。他又透露,持有長實(001)、和黃(013)及和記港陸(715)的股票,「嗰陣對李嘉誠梗有信心,大慈善家嘛」,但他直言現時對李嘉誠已「無感覺、無信心」。 不過,下午霍建寧出席和電股東會後,拒絕回應私有化作價是否合理,但強調已有近五成溢價,「我哋個董事局係覺得可以recommand畀股東」。被問到他將私人持有的1000萬股和環,捐贈予哪家慈善機構時,他以「私事」為由拒絕回應。 和環行政總裁呂博聞補充,和電提出的已是「最後」方案,即使股東不接納,也不會更改,倘私有化不獲通過,和環將繼續其上市地位。對於有小股東批評私有化不合理,他回應稱,計劃曾諮詢財務顧問才進行,作價「合理」。 雖然早上有小股東發炮,午後一名出席和電股東會的小股東李先生則堅稱「對李嘉誠有信心」。 李 先生同時持有和電及和環股票,他支持和環私有化,並選擇收取和電股票作長線投資,他說:「錢同股票都無所謂,私有化當然會畀高啲價錢,畀得合理最緊要,股 東仔都開心,股東仔都希望唔會蝕。我都係長線,股票擺耐啲無緊要,最緊要係名牌,上市公司規模細,我驚佢做做吓唔掂,始終李嘉誠財雄勢大,我對管理層亦有 信心。」 金融時報文章諷刺首富 英國《金融時報》前日發表文章,評論和記環球私有化計劃,指出「小股東與亞洲首富交易,可能是一條不歸路」,又指「現時是適當時候提醒投資者,參與李嘉誠傳奇的資產轉移,很可能吃虧」。 證監關注事前股價急升 對於有消息指證監會調查和環公布私有化計劃前,股價大幅上升,證券行高盛又發表報告唱好,證監發言人昨日拒絕評論。呂博聞則回應:「我無聽到有呢刋咁嘅調查。」 據了解,證監尚未進入正式調查階段,只是初步搜集資料;證監主要關注上月26日和環停牌前1日,股價一度升一成,成交量又大增,懷疑是否有人借內幕消息買賣,故向證券行索取當日交易資料,再研究是否涉及違規活動。 |
| ||||||
【本報訊】和記環球電 訊(757)昨日舉行股東特別大會,通過母公司和記電訊國際(2332)提出的私有化建議,但仍須待百慕達法院批准方可作實。上月初在股東會「強烈」反對 和環私有化的小股東吳先生昨表示,建議「係夾硬嚟」,對小股東「唔係好公平」;昨日只得十數個小股東出席,且無人提問,整件事「根本係佢哋(和電及和環) 話點就點」。他重申「對李嘉誠系啲股票無晒信心,以後都唔會再掂。」 昨日法院會議有14.5億股的股東贊成,反對佔3000萬股;股東特別大會則有58億股贊成,5300萬股反對。 和電5月提出,以每股0.65元現金私有和環;另提供股份選擇予獨立股東,每2股和電換21股和環。和環獨立財務顧問一波認為私有化條件「公平合理」,建議接納並選擇現金代價。和電昨收8.05元,升1.26%;和環收0.73元,升2.82%。 | ||||||
2009-09-11 | 1.30 | 1.56 | 1.22 | 1.31 | 34,041,355 |
2009-09-04 | 1.20 | 1.30 | 1.18 | 1.29 | 41,677,849 |
2009-08-28 | 1.25 | 1.29 | 1.18 | 1.20 | 19,861,389 |
2009-08-21 | 1.14 | 1.26 | 1.05 | 1.26 | 35,040,207 |
2009-08-14 | 1.30 | 1.32 | 1.13 | 1.14 | 35,003,001 |
2009-08-07 | 1.23 | 1.33 | 1.18 | 1.30 | 55,643,809 |
2009-07-31 | 1.15 | 1.22 | 1.12 | 1.20 | 52,857,483 |
2009-07-24 | 1.10 | 1.15 | 1.07 | 1.13 | 52,985,890 |
2009-07-17 | 1.09 | 1.12 | 1.07 | 1.09 | 21,898,970 |
2009-07-10 | 1.11 | 1.17 | 1.05 | 1.10 | 96,074,676 |
2009-07-03 | 1.08 | 1.12 | 1.05 | 1.10 | 39,716,011 |
2009-06-26 | 1.08 | 1.11 | 1.04 | 1.08 | 40,512,636 |
2009-06-19 | 1.10 | 1.14 | 1.02 | 1.07 | 74,973,780 |
2009-06-12 | 1.09 | 1.22 | 1.06 | 1.11 | 266,532,429 |
2009-06-05 | 0.97 | 1.04 | 0.97 | 1.02 | 158,884,226 |
2009-05-29 | 1.00 | 1.01 | 0.96 | 0.96 | 72,152,252 |
2009-05-22 | 0.77 | 1.02 | 0.75 | 0.98 | 289,766,075 |
2009-05-15 | 0.89 | 0.90 | 0.78 | 0.78 | 108,910,557 |
2009-09-11 | 1.30 | 1.56 | 1.22 | 1.31 | 34,041,355 |
2009-09-04 | 1.20 | 1.30 | 1.18 | 1.29 | 41,677,849 |
2009-08-28 | 1.25 | 1.29 | 1.18 | 1.20 | 19,861,389 |
2009-08-21 | 1.14 | 1.26 | 1.05 | 1.26 | 35,040,207 |
2009-08-14 | 1.30 | 1.32 | 1.13 | 1.14 | 35,003,001 |
2009-08-07 | 1.23 | 1.33 | 1.18 | 1.30 | 55,643,809 |
2009-07-31 | 1.15 | 1.22 | 1.12 | 1.20 | 52,857,483 |
2009-07-24 | 1.10 | 1.15 | 1.07 | 1.13 | 52,985,890 |
2009-07-17 | 1.09 | 1.12 | 1.07 | 1.09 | 21,898,970 |
2009-07-10 | 1.11 | 1.17 | 1.05 | 1.10 | 96,074,676 |
2009-07-03 | 1.08 | 1.12 | 1.05 | 1.10 | 39,716,011 |
2009-06-26 | 1.08 | 1.11 | 1.04 | 1.08 | 40,512,636 |
2009-06-19 | 1.10 | 1.14 | 1.02 | 1.07 | 74,973,780 |
2009-06-12 | 1.09 | 1.22 | 1.06 | 1.11 | 266,532,429 |
2009-06-05 | 0.97 | 1.04 | 0.97 | 1.02 | 158,884,226 |
2009-05-29 | 1.00 | 1.01 | 0.96 | 0.96 | 72,152,252 |
2009-05-22 | 0.77 | 1.02 | 0.75 | 0.98 | 289,766,075 |
2009-05-15 | 0.89 | 0.90 | 0.78 | 0.78 | 108,910,557 |
2010-1-22 AD
【本報訊】 Joyce Boutique( 647)昨日下午開市前停牌,傍晚發出通告,指大股東、即九倉( 004)主席吳光正同意購入由一名主要股東所持股份,之後可能對公司進行私有化。聯交所資料顯示,公司第二大股東、先施( 244)主席馬景華剛於上周五減持 1602.4萬股,未知是否與公司私有化計劃有關。
第二大股東上周減持
有關通告並無披露私有化作價,有市場人 士估計,按 07年吳光正曾提出私有化的價格作參考,今次私有化作價亦不會較現價有太大溢價,甚至可能與現價相若。近年股價長期跑輸大市的 Joyce,昨停牌前報 0.225元,較周三收市升 0.9%,半日成交金額約 76.55萬元。
原持有 Joyce 22.66%的馬景華,上周五以每股平均價 0.247元在場內減持 1602.4萬股,套現 395.79萬元,持股量降至 21.67%。大股東吳光正則仍持有 51.22%權益。
馬景華是 Joyce創辦人郭志清( Joyce Ma)的丈夫,夫婦二人均於 08年辭去非執董職位。
今次是吳光正第二次對 Joyce提出私有化,對上一次是於 07年 11月,當時計劃以每股 0.33元私有化,價格較停牌前折讓約 10.8%。
不過,私有化計劃在不足一個月內取消,公司解釋,私有化違反與合營夥伴 Marni的協議,對公司產生重大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