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打喪屍(2)】畫公仔識到女抄到牌港漫沒落畫家轉攻電影界
1 :
GS(14)@2017-06-23 02:58:30由葉偉青設計的漫畫版《今晚打喪屍》封面。
純本土創作小說《今晚打喪屍》繼請到萬梓良、張繼聰、白只擔任主角把故事搬上大銀幕後,又準備把小說漫畫化,作者余兒與《武道狂之詩》主筆葉偉青合作,把故事結構更完整呈現予觀眾讀者。葉偉青與余兒於漫畫活動中結識,在余兒的邀請下為《今晚打喪屍》設計了兩個電影造型,他的畫風獨特,線條明顯且構圖細緻,亦因此展開兩人漫畫化的合作。《今晚打喪屍》由小說躍上大銀幕,緊接推出全彩漫畫,部份角色是源自小說,亦有加入一些電影內的角色,三個版本將會有相連的關係。
葉偉青設計的武器「鴛鴦雞蛋仔」。
張繼聰在戲中的漫畫造型。
雖然以往一直為小說改編的《武道狂之詩》作漫畫主筆,但葉偉青指出這是第一次接觸全彩漫畫,對於比較少做全彩漫畫的他表示,不想沿用以往香港常見的一般分色做法,所以就花了不少時間去研究色彩配對。「依家我個彩色就配對番我以前做動畫學番黎啲技巧,好似做colour script嗰種做法,因應番個場口同埋個情緒個起伏而設計一啲顏色落去,咁變左每一個chapter每一個場境都唔同。」他表示希望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喪屍畫法,令讀者一看到喪屍便知是出自誰的手筆。過往八、九十年代每個人都必定看過港漫,《龍虎門》、風雲、中華英雄、老夫子,每部經典都耳熟能詳。面對現在支持者越來越少,葉偉青認為政府雖然有支持,卻並非十分到位,他指出政府雖然於尖沙咀設置漫畫星光大道,放置了許多經典漫畫雕像,但只能吸引市民拍照,並沒有成功令市民深入認識到漫畫內容,對於漫畫家或業界都沒有實質幫助。他假設政府若有相關配套,例如舉辦一些展覽和活動,甚至在附近賣書,或者有些東西可以介紹作品,都會比單單架設一個雕像來得好。面對漫畫讀者群續漸減少,他直言以往薄裝漫畫已經是末路,這種載體不會再有成功的可能,是時候要作出改變,問到是否應該仿效荷里活,把經典漫畫通通搬上大銀幕,他笑指基本上熱門的港漫已經拍了,現在有余兒這套《今晚打喪屍》,接下來應該拍《武道狂之詩》,因為成功的漫畫本身有一眾支持者,所以再做任何改編都比較有保證。他更以《蘋果今晚打hit rate》為題,即席畫漫畫贈予本報,過程中又分享中學時期有關畫畫的趣事,「中學嘅時候,以前都見過有個女仔,搭車同佢一齊,有一日靜靜雞張張畫送左比佢咁就識左佢」他笑著認同,會畫畫的男生果然比較容易認識女生。採訪:馮國康、何永寧、Sapna攝錄:馮峰、Neo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622/20063986
【飲食籽】畫筆食先 為食畫家的紙上盛宴
1 :
GS(14)@2017-10-30 00:49:46一大班人相約餐廳,不是吃飯,而是作畫,浪漫至極。
【飲食籽:瘋狂食事】幾乎變成餐桌上的儀式了,「相機先食」。拍一張美食照,我IG故我食,大勢所趨也。偏偏有人放棄了那一秒鐘倩影,選擇以畫筆,畫下食物的肖像,細味慢嚼。
「飢餓畫家」,是今年5月成立的facebook群組,一班人愛吃,更愛畫畫,於是他們定期相約到不同餐廳對着食物寫生,魚與熊掌兼得。剛好又碰上了他們的午間畫聚。今天參加的畫家有Miki、Nam、Vanessa、Sandy、Ken及Ron,他們都是小組的核心成員,作畫的地方是家韓國餐廳。辣炒泡菜豬肉、海鮮煎餅、水冷麵、山野菜拌飯……菜式陸續上場,色香味俱全,他們卻不舉箸子,好整以暇,拿出顏料和畫簿,選擇一秒鐘相機快門相反的另一種慢調——畫畫。幾位畫家畫風不一,速度各異,卻殊途同歸,都是要把盛宴挪移到畫紙之上。
豆腐難畫 畫雪糕要極速
Ron是群組的創辦和召集人。他的正職是飲食記者,嗜好是畫畫。有一次他在跑馬地參加寫生活動,遇見了一位畫家站在餐廳門前作畫,卻不好意思走進餐廳。Ron忽發奇想,既然一般畫家都比較內斂,自己是飲食記者,跟不少餐廳公關熟稔,何不當個中間人,籌辦活動?於是他每個月舉辦大約兩次餐廳寫生活動,公開讓人報名參加。他們曾經畫過的菜式包括港式扒房食物、蛋糕、下午茶、鐵板燒等等。Ron認為,每個人去欣賞和記錄美食的方法都不盡相同,有的人用文字,有的人用照片,有的人用影片,而他們選擇了畫畫。畫畫之於食物,雖然跟照片同樣是視覺記錄,但照片是剎那間的感覺,畫畫則是對食物的一種理解,你會更仔細地觀察到它的造型、它的用料、它的烹飪方法,彷彿是利用畫筆代替鑊鏟,重新在畫紙上把菜式再烹調一次。畫食物,比戶外寫生舒適多了,可以躲在室內涼着冷氣舒舒服服作畫。可是畫食物也不是一件易事,一般而言,精細的、層次多的食物如蛋糕、壽司比較容易畫;越簡單的食物,如豆腐便越難畫;芡汁多的食物或糊狀食物都不易作畫。還有那些放不久的食物,例如雪糕,更是要和時間競賽,分秒必爭,在它溶掉之前畫好。然而最困難的,恐怕是「有得睇無得食」的難耐了。幾位畫家不時邊畫邊哀怨地叫道:「越畫越肚餓啦!」、「好想食啦!」可是一日未畫起,食物模特兒還得乖乖待在原地。惟有畫快點好了!看諸位畫家畫風,倒不拘一格,有的卡通一點、有的抽象、有的寫實,Ron認為都不緊要,甚至不懂畫畫的朋友,也歡迎加入,「我們平常畫畫之後很少大合照,原因就是不希望畫作有所比較,不希望大家有壓力。我們希望大家在畫畫的過程中得到樂趣,僅此而已。」以畫記錄食物的色相,有人很快,十分鐘便完工;有人要花上半小時甚至更久。通常畫畢,菜式已涼。各位畫家還是高高興興地開餐,吃得津津有味。不是這班飢餓的畫家對吃不講究或者真的餓過饑,甚麼都覺得好吃,而是在塗塗畫畫的時光裏,他們已品嚐了食物最美味的一刻。
Sandy畫作
Ken畫作
Ron畫作
Vanessa畫作
Nam畫作
Ron認為畫畫需要觀察,對食物和廚師的理念更有體會。
不同畫家畫風各異,以自己的美感去感應食物。
不少畫家以水彩作畫,他們帶備的大多是輕便的顏色盒。
facebook:飢餓畫家採訪:陳詠敏攝影:黃健峰編輯:陳慧玲場地提供:Bistro Seoul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027/20195429